刘安世阅读答案(精选9篇)由网友“Eggsiles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刘安世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刘安世阅读答案
刘安世阅读答案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擢右正言。
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
后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七年卒,年七十八。
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日:“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①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死葬祥符县。后二年,金人发其冢,貌如生,相惊语曰:“异人也!”为之盖棺乃去。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有改动)
【注释】①元佑: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
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 按:查办
B.陛下富于春秋 春秋:年岁
C.后章悖用事,尤忌恶之 恶:憎恨
D.金人发其冢,貌如生 发:发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吾当从汝所之 纵一苇之所如
C.啖以即大用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 吾属今为之虏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3分)
四、(33分)
10. 把试卷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今悖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4分)
译文:
(2)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4分)
译文:
(3)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4分)
译文:
11.文末说“吾欲为元佑全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安世身上所体现的“全人”特点。(3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3分)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选自包拯《乞不用赃吏》,有删节)
断句:今 天 下 郡 县 至 广 官 吏 至 众 而 赃 污 擿 发 无 日 无 之 洎 具 案 来上或 横 贷 以 全 其生或 推 恩 以 除 其 衅 虽 有 重 律 仅 同 空 文 贪 猥 之徒
答案:
8.D(发:打开)
9.B(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项,介词,用/介词,把;D项,介词,替/介词,被)
10.(12分)
(1)译文:现在章淳父亲还健在,他却登记其他田产,灭绝道义清理,(若)只是从轻处罚,用什么来表现出惩戒的意义?(大意正确2分,“籍”“止”各1分)
(2)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品行廉正。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大意正确1分,“微”(精微),“称文”(说到的)“见”(xiàn,表达,表现)翻译正确各1分)
(3)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才)能够成就它的高大;黄河和大海不摈弃细小的溪流,所以(才)能够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一般的庶民,所以(才)能够彰显他的德行。(大意正确1分,“让”(拒绝)“择”(摒弃)“却”(拒绝)翻译正确各1分)
11、自省、正直(敢于直谏)、忠君爱国(捐身报国)、孝敬、不为名利所动。(任答三点,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2. 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每3个1分)
篇2: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
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敏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擢右正言。
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
哲宗俯首不语。
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明年卒,年七十八。
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①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死葬祥符县。后二年,金人发其冢,貌如生,相惊语曰:“异人也!”为之盖棺乃去。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有改动)
注:①元佑,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 查办
B. 陛下富于春秋 年岁
C. 章惇用事,尤忌恶之 憎恨
D. 金人发其冢 发现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 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吾当从汝所之 纵一苇之所如
C.啖以即大用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默因劝为子孙计 吾今为之虏矣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5分)
(2)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5分)
11.文末说“吾欲为元佑全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安世身上所体现的“全人”特点。(4分)
参考答案
8.D发:打开
9.B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项,介词,用/介词,把;D项,介词,替/介词,被。
10(10分)(l)(5分)现在章淳父亲还健在,他却另外登记其它田产,灭绝道义情理,(若)只是从轻处罚,用什么来表现出惩戒的意义?(译出大意2分,落实“籍”“止”“何以”各1分)
(2)(5分)如果就任这个官职,必须有见识有胆略,用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职责,倘或有触犯忤逆,祸患贬谪立即到来。(译出大意2分,落实“居”“脱”“明目张胆”各1分)
11.自省、正直(敢于直谏)、忠君爱国(捐身报国)、孝敬、不为名利所动。(任答四点,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考中进士,没有参选官任。跟从司马光学习,咨询尽心行己的要旨,司马光教导他诚实,而且令他从不乱说话开始。调任洺州司法参军,沼州司户以贪污闻名,转运使吴守礼打算查办他,向刘安世询问,刘安世说:“没有这种事。”
吴守礼因而停止此事。但刘安世内心常常不自安,说:“司户确实贪污而我不以诚实应对,我岂不是违背了司马公的教诲啊!”司马光入为宰相,推荐刘安世为秘书省正字。后司马光去世,提升为右正言。
章惇因强行买昆山民田被罚金,刘安世说:“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向来互相交结,自认为是社稷大臣,贪天之功,侥幸将来得到皇帝的宠幸,天下人指陈他们为‘四凶’。现在章惇父亲还健在,他却另外登记其它田产,灭绝道义情理,(若)只是从轻处罚,用什么来表现出惩戒的意义?”恰逢吴处厚解释蔡确《安州诗》进献之事,刘安世认为蔡确是指斥皇帝,触犯大不敬条令,同梁焘等人极力论述这件事,把蔡确放逐到新州。
(刘安世)进任左谏议大夫,有旨意暂时罢免讲筵,民间喜传宫中求取奶妈,刘安世上疏进谏说“:陛下正当壮年,没有立皇后而亲近女色。希望太皇太后保佑圣上的身体,为宗庙社稷大事计议,清闲之余,应多临御经史研读之处,多引用亲信大臣谈论前朝治乱的要旨,来增加皇上的'学问,不要溺于所爱而忘记其可以作为劝戒。”哲宗低头不说话。
后来章惇当权,特别憎恨刘安世。初贬知南安军,再贬为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排他在英州居住。宣和六年(1124),恢复待制职务,第二年刘安世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刘安世开始被任命为谏官,没有接受君命,进屋禀告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让我担任谏官。如果就任这个官职,必须有胆识敢作敢为,用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职责,倘或有所触犯忤逆,祸患贬谪立即到来。皇帝正用孝治理天下,如果以老母亲辞谢,应当可以免任此职。”母亲说:“不行,我听说谏官是天子的诤臣,应献身以报效国家的恩典。即使恰好获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当跟从你居住。”刘安世于是接受任命。年纪老了,众贤差不多都死了,唯安世岿然独存,而名望更高。梁师成当权,有生杀予夺之权势,内心折服刘安世的贤能,找到(曾经在刘安世身边供过事的)小吏吴默,派他持信来,以马上重用引诱刘安世,吴默就劝刘安世替子孙打算,刘安世笑着感谢说:“我如果替子孙打算,不至于这样了。我想做元佑十全十美的人,在黄泉下去见司马光。”归还梁师成的信没有答复。死后葬在祥符县。二年后,金人打开他的坟墓,相貌如生,互相惊异告诉说:“这是异人。”替他盖上棺材才离开。
篇3:刘安世仪状魁硕阅读答案
刘安世仪状魁硕阅读答案
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①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谏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②有触忤③,祸谴④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公道。其面折庭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
【注释】①除:任命,受职。②脱:倘若,如果。③忤(wǔ):违反,抵触。④谴:贬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主上方以孝治天下
(2)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3)吾当从()汝所之
(4)目()之曰:“殿上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译文: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刘世安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答:
参考答案:
1.(1)正,正在(2)推辞(3)服从(4)看(盯,瞅)“(4分,每小题1分)
2.等到皇帝的怒气渐汽车消退,又上前抗争(争辩)。(2分,意对即可)
3.他是一个刚正不阿、忠于职守(勇于担当、不畏强权等)的人。(2分,写出两点即可)
篇4:刘安世字器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刘安世字器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注1]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注2]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注:[注1] 啖:吃,引申为引诱。
[注2]元佑,宋哲宗的年号,公元1086至1094年。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咨尽心行已之要 咨:询问。
B.初除谏官,未拜命 除:授予官职
C.在职累岁 累:劳累。
D.则执简却立 却:后退。
9.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光教之以诚 (3)吾欲为元佑全人
(2)主上方以孝治天下 (4)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安世忠诚正直的一组是( )
①登进士第,不就选
②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③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④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
⑤家居未尝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⑥还其书不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初任谏官尚未接受任命时,刘安世认为任谏官要有胆识,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这样容易惹祸遭贬,因此禀告母亲,不愿就职。
B.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重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捐身以报朝廷大恩。
C.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到了老年,名望更加显赫。
D.本文三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写刘安世在司马光的教诲和精神感召下,捐身报国,是一个忠孝正直的道德完美的人。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5分)
译文:
(2)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5分)
译文:
篇5:刘安世为谏官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土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①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②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③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⑤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⑥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待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
①行已:是立身行事的意思。 ②妄语:说假话。 ③除:被授予官职。 ④言路:指做谏官。 ⑤正:纵然,即使。 ⑥正:端庆、严肃。 ⑦咨尽心行己之要:关键 ⑧其面折廷争:当面 ⑨则执简却立:后退
原文引申
安世母说:“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这句话的目的是:表示支持儿子当谏官;对儿子当谏官表示支持。
文中三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表示刘安世在司马光的教诲和精神感召下,捐身报国,做一个忠孝正直道德完美的人
刘安世,字器之。父亲刘航,官做到太仆卿。刘安世中进士以后,不去参加铨选,跟随司马光学习,曾向司马光请教全心尽责、立身行事的关键。司马光教导他要真诚,并要他从不说假话开始。后来伍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升任左谏议大夫。刘安世体貌魁梧,声如洪钟。在他刚刚被任命为谏官、尚未拜官任职时,上堂告诉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任命儿为谏官。如果做了谏官,一定要有见识、敢做敢为,自己敢于承担责任,但倘若有冒犯皇上之处,灾祸便马上临头。皇上正以孝道治天下,如果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不对,我听说谏官是天子的直言敢谏的臣子,你父亲一辈子想任此职但未能如愿。你有幸任此官职,应当舍
弃身家性命来报答国恩。即使获罪遭受流放,不论流放地点有多远,我都会跟你走。”刘安世于是接受任命。做谏官许多年,堂堂正正,主持公道。他在朝廷上当面指陈政令得失,有时皇帝十分恼怒,他就握着手版退后一步站着,等到皇帝怒气渐消,又走上前激烈陈辞。旁边的侍臣们远远地看着,退缩一边吓得淌汗,把他看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不敬服他的。 在家中居住时也从没有懈怠的面容,坐了很久也不会侧身倚靠。写字从不用草书,不喜欢歌舞女色珍宝财富。他忠孝正直,都是效法司马光。年老以后,朝廷上的各位贤人差不多死光了,(而他)岿然独立于朝廷上,并且名望更加显赫。(宦官)梁师成把持朝政,心中叹服他的才德,找到一个安世身前身后奔走的名叫吴默的.小吏,让他带一封信给安世,用封大官来引诱他。吴默劝他为子孙们考虑,安世笑着回答:
徽宗尝以紫流离胆瓶十付小。使命匠范金托其里。持示苑匠。皆束手。曰、置金于中。当用铁葭熨烙之乃妥贴。而是器颈窄不能。又脆薄不堪手触。必治之。且破碎。宁获罪。不敢为也。知不可强。漫贮箧中。他日行廛间。见锡工扣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工不复拟议。但约明旦来取。至则已毕。曰:“吾观汝伎能。绝出禁苑诸人右。顾屈居此。得非以贫累乎。”因以实谂之。答曰:“易事耳。”即与俱入而奏其事。上亦欲亲阅视。为之幸后苑。悉呼众金工列庭下,一一询之,皆如昨说。锡工者独前,取金锻治,薄如纸,举而裹瓶外。众咄曰:“若然,谁不能。固知汝俗工,何足办此!”其人笑不应。俄剥所裹者,押于银箸上插瓶中,稍稍实以汞,掩瓶口,左右之。良久,金附著满中,了无罅隙。徐以爪甲匀其上而已。众始愕眙相视。其人奏言:“琉璃为器。岂复容坚物振触?独水银柔而重,徐入而不伤。虽其性必蚀金。然非目所睹处无害也。”上大喜。厚赍赐遣之。
译文
宋徽宗曾经把十个紫琉璃胆瓶交给小太监。让小太监命令工匠在瓶里面镀一层金。小太监拿着琉璃瓶向工匠们展示。工匠都没有办法做到。他们说:“把金子镀在里边,应该用烙铁熨烙使金子平整才行。但是琉璃瓶的瓶颈太窄烙铁无法到达应到的位置。而且琉璃瓶又脆又薄耐不住手捏。一定要镀金的话,瓶子肯定要破碎。我们宁愿获罪。也不敢接这个活。”小太监知道这是不能勉强。随手放进了箱子里。后来小太监在城里民居间行走。看见锡工给陶器镀锡的工艺很精巧。就试着拿了一个琉璃瓶给他,说:替我在内壁镀金。锡工却没说从前金匠的话。只是告诉小太监第二天来取。第二天小太监到了,琉璃瓶已经镀好了。小太监说:“我看你的技术,确实比宫里的工匠高明。你在这里屈居,不得被贫穷拖累吗。”并把此事的原本都告诉了他。锡匠回答说:“这事容易。”小太监于是和锡匠
入宫向皇帝禀报了这件事。皇上也打算亲自观看。为此亲自到了后花园。并把金匠全部召集到庭院里。一一询问。工匠回答的都和昨天一样。锡匠独自上前,取一块金子锻打。金子被锻打成纸一样薄。锡匠拿起来裹在瓶外边。众人嗤笑着说:“这样做谁不行?就知道你是个低级的工匠,怎么能够做到在里边镀金?”锡匠笑笑并不回答。不一会剥下裹在瓶上的金箔。固定在银筷子上插进瓶里。并用水银慢慢滴进瓶里,盖上瓶口,来回摇动让水银布满瓶内。很久金箔全部附在了内壁上,一点缝隙都没有,然后慢慢的用指甲修正均匀。众人这才惊愕的瞪大眼睛相互看。锡匠向皇上介绍说:“琉璃这种器具,怎么能够承受得住硬物的震荡呢。只有水银柔而且沉。满满的倒进去不会对瓶子造成损害。但是水银的性质会腐蚀金子,不过眼睛看不到就无所谓了。”皇上大喜,厚厚的赏赐他打发他走了。 (选自《夷坚志》)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学家。
洪迈学识渊博,著书极多,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作。
作为一个勤奋博学的士大夫,洪迈一生涉猎了大量的书籍,并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读书之际,每有心得,便随手记下来,集40余年的成果,形成了《容斋随笔》5集,凡74卷。
孔子观于鲁恒公之庙,有欹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②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③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扶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字词解释
⒈欹(qī):倾斜。
⒉宥(yòu)坐: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
⒊挹(yì):舀。
⒋恶:哪里。
5.闻:听说
6顾:回头
译文
孔子在鲁桓公庙里参观,看到有一只倾斜的器皿在那里。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皿?”守庙的人说:“这大概是“座右铭”一般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君主座位右边的器皿,空着(器皿)就会倾斜,灌入一半水(器皿)就会端正,灌满水(器皿)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向里面灌水吧!”学生舀了水去灌它。空了就倾斜着,灌了一半就端正了,灌满后就翻倒了。孔子感慨地叹息说:“唉!哪有满了不翻倒的呢?”
(选自《荀子・宥坐》)
启示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过于贪心反而会使事情适得其反,不如少点贪欲,学会满足,不应注重结果而应看重过程。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与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出自
刘基・《郁离子》
注释
1.乞:求,讨
2.盍:何不,为什么不,怎么能
3.是非若所知也:这不是你所知道的
4.乎:于
5.于:比
6.垣墉:墙
7.已耳:罢了 耳,通“尔”,罢了
8.夫:那
9.也:语气词,不译
10.患:忧虑
11.若之和:为什么。怎么能
12.盍(hé)去诸:何不赶走它呢?盍:何不。诸:“之乎”的合音
13.病:害处。
14.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译文
赵国有个人为老鼠而担忧,就向中山国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这猫很会捕老鼠以及鸡。过了一个多月,他们家老鼠被捕尽鸡也捕尽了。他的儿子为这事发愁,对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们家的祸害在于有老鼠,不在于没有鸡。有了老鼠,它们偷吃我家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穿通我们的墙壁,毁坏我们的家具器皿,这样我们将要挨饿受冻了,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
道理
看问题要从根本上看,要长远,要能权衡利弊。不能只看表面,只注重眼前。 题目
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的看法是否一样?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不一样。其子的主张是因噎废食,因为猫吃鸡,就要把猫扔掉。而其父则主张看问题从根本上看,利大于弊则举,弊大于利则废。
下面句子中的“去”和“去饥寒犹远”中的“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B去死肌,杀三虫
C西蜀之去南海 D得钱千五百,乃去
作者简介
元末明初刘基(13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另有同名人物:现代画家刘基
篇6:《世无良猫》阅读答案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破家求良猫( 耗尽)
B.厌以腥膏(讨厌 )
C.眠以毡罽( 毯子 )
D.鼠以故益暴( 凶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
【小题3】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某人家中被老鼠严重破坏,于是养了一只猫,本想让猫来制止老鼠的猖獗。
B.某人对这只猫充满了希望,于是大鱼大肉地供养它,还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
C.猫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反而不愿意捕鼠了。
D.某人最终明白,天下不是没有好猫,他家的猫不捕鼠其实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小题4】阅读这则故事,从中我们可以获知怎样的人生之理?(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猫已经吃得很饱,又睡得安稳,都不抓老鼠了。
【小题3】D
【小题4】示例:(1)环境过分安逸,人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如果孩子受溺爱,就无法成才。
参考译文:
有人十分讨厌老鼠,破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猫,用棉垫毯子给猫睡。猫过着很安逸的生活,都不去捕鼠了,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把猫赶走后,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厌:饱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且率的含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文章意思,分析个选项即可。因为他没有明白他家的猫不捕鼠其实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围绕人生之理答题,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篇7:《世无良猫》阅读答案
某恶鼠,破家(1)求良猫。厌(2)以腥膏(3),眠以毡罽(4)。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乐均《耳食录》)
【注释】 (1)[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2)[厌]饱食。(3)[腥膏]鱼和肥肉。
(4)[毡罽(jì)]毡子和毯子。
12.“鼠以故益暴”中有两个加点词,请分别选择解释正确的义项。(4分)
(1)“故”的正确解释是
A.原因B. 故意C.故事D.过去
(2)“益”的正确解释是
A.增加B.益处 C.得益 D.更加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
14.猫不捕鼠的原因是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5.某人说“世无良猫”,从中可知某人是个 的人,从中我们可以获知的人生之理是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4分)(1)A (原因) (2)D (更加) 13.(2分)猫已经吃得很饱,又睡得安稳,都不抓老鼠了。14.(2分)饱食鱼肉,生活安逸,无需自己捕食了。15.(4分)不能物尽其才(用不好人才) 环境过分安逸,人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篇8:《王世囊》阅读答案
《王世囊》阅读答案
《王世囊》阅读答案
原文: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①恺,即毛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广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
B、当淮安闹饥荒时,王廷和朱纲向皇帝写奏章,请求留下商税做军饷,却遭严厉批评,严讷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幸免于难。
C、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
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向进行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
答案:
4.答案:A。注意:“受贾人金”不可拆,“璠谢不见”中“璠”为主语,“谢”意思是推辞、谢绝。
此句的意思: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璠从中斡旋,徐璠推辞不见他。张齐怀恨在心,于是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弹劾徐阶,徐阶称病引退。
5.答案:D。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
6.答案:B。严讷只是为王廷申辩,而不是为他们两个人。
7.
(1)正赶上(皇帝)让天下百官来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警戒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
解析:“朝觐”使动用法,“儆”指惩戒、警戒、警告,“苏”指恢复,各1分,句意2分。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的'事申诉,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给无辜者罗织罪名。
解析:“讼”指为……申诉(申辩),“阿”指阿谀、讨好,“罗织”指编织罪名,各1分,句意2分。
全文翻译: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1532)考取进士。授任户部主事,改任御史。历任苏州知府,颇有政绩声誉。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理粮食储备。南京的粮储督理,自成化元年(1465)以后均由都御史领命,到嘉靖二十六年才开始指令户部侍郎兼任。等到振武营的军队叛乱,舆论要求恢复旧制度,于是让副都御史章焕专门领命,改派王廷去南京刑部。王廷还没上任,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当时倭寇骚乱还没有肃清。王廷建议派遣江南地方镇守总兵官,专门驻防吴淞,江北的属地分派的副总兵,专门驻防狼山。于是成为定制。淮安发生大饥荒,他与巡按御史朱纲奏请留下商税做军队的粮饷,被皇帝下诏严厉申斥。给事中李邦义于是弹劾王廷不知道变通,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廷辩护,才得解脱。转任左侍郎,仍然负责户部事务。因为在通州抗击倭寇的功绩,增加二级薪俸。调任南京礼部尚书,左都御史。上奏皇帝推行慎重选官授职、重视分区巡察、认真办理刑狱、端正表率、严格检查与约束、公开举荐与弹劾等六件事。
隆庆元年(1567)六月,京都雨大成灾毁坏房舍,皇帝指令王廷督促御史分别进行赈灾、抚恤。正赶上皇帝要接受天下百官的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戒备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
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璠从中斡旋,徐璠推辞不见他。张齐怀恨在心,于是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弹劾徐阶,徐阶称病引退。王廷便揭发张齐的奸诈好利的劣迹,进谏:“张齐先前奉命赐赏宣、大的军队,接受了盐商杨四和的几千两银子,替他宣扬抚恤边地商人、革除以后的盐课等事,被大学士徐阶阻止。杨四和否认张齐收受贿赂,踪迹显露。张齐惧怕被治罪,于是借攻徐阶谋求掩饰自己。”皇帝便将张齐打入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的事申诉,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给无辜者罗织罪名。诏令剥夺毛恺的官职,将王廷贬斥为民。
巡抚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王廷任苏州太守的时候,人们将他与赵清献相提并论。耿直有气节,始终没有更改。应该像毛恺一般恢复官职。”诏令他就原官职退休。万历十六年(1588),供给的粮食如定制,仍旧以其高寿特赐慰问之情。第二年去世。谥号恭节。
篇9:骇世亲情阅读答案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被夷为平地,全村无一人幸免于难。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一角屋顶。
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只有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儿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手指的方向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10个手指。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儿仍不肯走,指着刨出的泥坑,又哭喊出一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孩……
(选自《视野》)
★ 范文 良善 译文
★ 宋朝探险作文
★ 母亲节内容诗句
★ 短文两篇翻译
★ 王安石与苏轼逸事
【刘安世阅读答案(精选9篇)】相关文章:
《宋史、洪皓传》阅读联系附答案2024-05-22
陕西省西安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4-02-03
咏菊的诗句参考2022-05-06
桑茶坑道中的诗意2022-11-10
屈原的离骚2023-04-15
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22-05-02
屈原离骚2023-05-17
桑中,桑中诗经,桑中的意思,桑中赏析2023-08-22
屈原与离骚唯美散文2022-11-15
第一册语文复习一检测题202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