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记现代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共12篇)由网友“囧囧有神”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槐树记现代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槐树记现代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
槐树记现代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
槐树记
李汉荣
我小的时候,老家门前的这棵槐树也还小,比我高不了多少,我把槐树当作我的哥哥。
早上起来,我首先跑到槐树跟前,站直身子,与我的槐哥比个子,我的个子自然是比不上槐哥的。槐哥呢,一点也没有因高我一头而得意忘形,只是静静地站在我面前。
我喜欢槐哥的安静,安静里,有天宽地阔的心境;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就那么一身绿色,一身清爽,顶多还有几声鸟叫,一弯素月相伴,却怎么看怎么好看,怎么读怎么耐读。
我常常把心里的话说给槐哥,他总是耐心地听。有时,他感到必须对我说点什么的时候,总是把翠绿的叶子一片片展开,把写在手心的每一个字放在我的眼前,让我反复阅读。在他的语言
里我看到的总是明亮、绿意、温柔和来自内心深处的芳香。
后来,我偷偷爱上了一个名字散发着淡淡青草香的女孩。但这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大事,又是怎样神秘和圣洁的事,就如一个人赤着脚向着一片纯白色的雪地走去,既害怕踩脏了那片雪地,又忍不住走向那梦境般的洁白。在一个静静的月夜,我对槐哥说了我心中的秘密,我看到槐哥也和我一样忧郁了起来,我明白了,槐哥也愿意分担我在春天的苦涩。我情不自禁地拿出小刀子,在槐哥身上刻上了那个名字。为保密起见,我特地站在凳子上,在树的高处,郑重地,一笔一画地刻上那个美丽的名字。槐哥,成了我初恋的纪念碑。
后来,槐哥就越长越高了,高出屋檐,高出屋顶,高出烟囱,高出柳树,高出榆树,高出杨树,高出那本来就很高的椿树,高出我青春的心跳能够触及的`那部分天空。渐渐地,我只有仰起头才能看见槐哥那高高的树冠。
我知道,槐哥不愿我老是守在他旁边画一些重复的笔画,槐哥自己也看见了比屋檐和屋顶更高的天空。于是,我走出了家门。
几十年后,我回到故乡时,槐哥已长成参天大树,样子也有点苍老了。面对他,我只能仰望。但他分明还是认识我的。我站在他跟前,立即就嗅到了他内心里的清香。多少年来,他一直把这纯真的香气保存在内心里,以这样美好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而我们人类却远远没有这样美好,我们总是在太多的污浊里游走、捕获,成熟着和成功着,渐渐忘记了我们也曾经那么纯真和美好过,直到污浊将我们改造成另一种生物。
此刻,我呼吸到了槐哥内心里保存的动人的清香。我在心里叫了一声:我的好槐哥啊!为我洗心,为我招魂啊!
我的槐哥不说话,憨厚地站着,站在他一直站的地方,我的槐哥,已经把这片土地站成了芳香的磁场。
我仰望着我的槐哥,像仰望着我越来越值得尊敬的伟大的祖父。
我忽然记起了多年前我刻在槐哥身上的名字,那个美丽的名字,那个春天的秘密。
槐哥,你把那个动人的名字一直藏在身上,不停地带向高处,不停地向天空奔跑,仿佛要把她放在月亮上,放在天上最坚固的大理石上。
我终于明白,我此时仰望的已不只是一棵树,我在仰望生命中最纯洁的部分。
在似乎不懂生命的时候,我们用透明的心、真挚的忧伤,创造了最初的秘密和童话;那时候,我们站在世界的低处,战栗着,小心保存着自己露珠一样透明的心,它如此干净,如此珍贵,如此脆弱易碎,世上找不到任何合适的纯真器皿来保藏它,以致有多少青春的宝物都摔碎了,散落了,消失了。
所幸,我的槐哥为我保存了我生命中最纯洁最无价的部分,一直把它托举在好似蓝宝石的天上。
我在仰望,一个正在老去的人,如今回过头开始仰望他早年的童话。
(选自《散文》,有删改)
19.请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槐树的特点。(4分)
答:
20.文章第五段写我对初恋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1.作者在文章中说:我仰望着我的槐哥,像仰望着我越来越值得尊敬的伟大的祖父。这样说的
理由是什么?(4分)
答:
22.作者在文中发出了我们人类却远远没有这样美好的深沉感慨,并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记忆称为早年的童话。你是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认识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阅读答案:
19.安静,单纯,美好,一直保持着纯真(2分)是我童年的玩伴,是我精神的寄托(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时,只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如我喜欢槐哥的安静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他一直把这纯真的香气保存在内心里,以这样美好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等,即可轻松作答。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槐哥陪着我成长我仰望着我的槐哥,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槐哥是我童年的玩伴,是我精神的寄托。
20.①说明我对槐树的信任,表明槐树是与我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回忆紧密相连的。②为后文写仰望生命中最纯洁的部分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回答作用类试题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思考。内容上应准确归纳出第五段所写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结构上可从前后照应、铺垫等方面来思考。
21.如今的槐树已长成苍老的参天大树;槐树对纯真的坚守涤荡着我内心的污浊,让我重新审视生命;从槐树身上,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生命应有的伟大与崇高。因此,我对槐树充满了敬意。(4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从槐哥到越来越值得尊敬的祖父,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对已苍老的槐树的敬意更深一层。第八、九、十段是回答本题的关键段,准确地把握住其中的相关信息,就能写出内容全面的答案。
22.我赞同作者的认识。树时刻都保持着自然的本色,而我们人类,在年少时期尚能拥有纯洁的性灵,保持自然的品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俗的同化,在所谓成熟和成功中,渐渐地抛弃了初始的纯真和美好,成为了社会的而非自然的人。
我不赞同作者的认识。树本无情,所谓精神和境界都是人强加于它的。进取是生命的主旋律,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不断地抛弃幼稚和单纯,这样才能走向成熟和成功;如果永远停留在年少阶段,人生将永无建树,社会将无进步。人在垂暮之年留恋年少时的岁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发出如作者这样的感慨。其实是对成长的一种误解。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从文本看,作者的感慨建立在人与槐树的比较上,建立在成熟着和成功着的人与青春时代的人的本性的比较上,建立在将槐树人性化的基础叟,因此,考生如果赞同作者的认识,可以从文中归纳概括出作者发出深沉感慨的原因,即人在成熟的过程中失去了最初的纯真与美好;如果反对作者的认识,同样应从文中筛选出相应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的理由,如人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等。
篇2:槐树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我小的时候,老家门前的这棵槐树也还小,比我高不了多少,我把槐树当作我的哥哥。
早上起来,我首先跑到槐树跟前,站直身子,与我的槐哥比个子,我的个子自然是比不上槐哥的。槐哥呢,一点也没有因高我一头而得意忘形,只是静静地站在我面前。
我喜欢槐哥的安静,安静里,有天宽地阔的心境;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就那么一身绿色,一身清爽,顶多还有几声鸟叫,一弯素月相伴,却怎么看怎么好看,怎么读怎么耐读。
我常常把心里的话说给槐哥,他总是耐心地听。有时,他感到必须对我说点什么的时候,总是把翠绿的叶子一片片展开,把写在“手心”的每一个字放在我的眼前,让我反复阅读。在他的语言里我看到的总是明亮、绿意、温柔和来自内心深处的芳香。
后来,我偷偷爱上了一个名字散发着淡淡青草香的女孩。但这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大事,又是怎样神秘和圣洁的事,就如一个人赤着脚向着一片纯白色的雪地走去,既害怕踩脏了那片雪地,又忍不住走向那梦境般的洁白。在一个静静的月夜,我对槐哥说了我心中的.秘密,我看到槐哥也和我一样忧郁了起来,我明白了,槐哥也愿意分担我在春天的苦涩。我情不自禁地拿出小刀子,在槐哥身上刻上了那个名字。为保密起见,我特地站在凳子上,在树的高处,郑重地,一笔一画地刻上那个美丽的名字。槐哥,成了我初恋的纪念碑。
后来,槐哥就越长越高了,高出屋檐,高出屋顶,高出烟囱,高出柳树,高出榆树,高出杨树,高出那本来就很高的椿树,高出我青春的心跳能够触及的那部分天空。渐渐地,我只有仰起头才能看见槐哥那高高的树冠。
我知道,槐哥不愿我老是守在他旁边画一些重复的笔画,槐哥自己也看见了比屋檐和屋顶更高的天空。于是,我走出了家门。
几十年后,我回到故乡时,槐哥已长成参天大树,样子也有点苍老了。面对他,我只能仰望。但他分明还是认识我的。我站在他跟前,立即就嗅到了他内心里的清香。多少年来,他一直把这纯真的香气保存在内心里,以这样美好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而我们人类却远远没有这样美好,我们总是在太多的污浊里游走、捕获,成熟着和成功着,渐渐忘记了我们也曾经那么纯真和美好过,直到污浊将我们改造成另一种生物。
此刻,我呼吸到了槐哥内心里保存的动人的清香。我在心里叫了一声:我的好槐哥啊!为我洗心,为我招魂啊!
我的槐哥不说话,憨厚地站着,站在他一直站的地方,我的槐哥,已经把这片土地站成了芳香的磁场。
我仰望着我的槐哥,像仰望着我越来越值得尊敬的伟大的祖父。
我忽然记起了多年前我刻在槐哥身上的名字,那个美丽的名字,那个春天的秘密。
槐哥,你把那个动人的名字一直藏在身上,不停地带向高处,不停地向天空奔跑,仿佛要把她放在月亮上,放在天上最坚固的“大理石”上。
我终于明白,我此时仰望的已不只是一棵树,我在仰望生命中最纯洁的部分。
在似乎不懂生命的时候,我们用透明的心、真挚的忧伤,创造了最初的秘密和童话;那时候,我们站在世界的低处,战栗着,小心保存着自己露珠一样透明的心,它如此干净,如此珍贵,如此脆弱易碎,世上找不到任何合适的纯真器皿来保藏它,以致有多少青春的宝物都摔碎了,散落了,消失了。
所幸,我的槐哥为我保存了我生命中最纯洁最无价的部分,一直把它托举在好似蓝宝石的天上。
我在仰望,一个正在老去的人,如今回过头开始仰望他早年的童话。
19.请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槐树的特点。(4分)
20.文章第五段写“我”对“初恋”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1.作者在文章中说:“我仰望着我的槐哥,像仰望着我越来越值得尊敬的伟大的祖父。”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4分)
22.作者在文中发出了“我们人类却远远没有这样美好”的深沉感慨,并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记忆称为“早年的童话”。你是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认识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19.安静,单纯,美好,一直保持着纯真(2分)是“我”童年的玩伴,是“我”精神的寄托(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时,只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如“我喜欢槐哥的安静”“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他一直把这纯真的香气保存在内心里,以这样美好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等,即可轻松作答。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槐哥陪着“我”成长“我仰望着我的槐哥”,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槐哥是“我”童年的玩伴,是“我”精神的寄托。
20.①说明“我”对槐树的信任,表明槐树是与“我”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回忆紧密相连的。②为后文写仰望生命中最纯洁的部分作铺垫。
篇3:现代阅读理解附答案
一篇现代阅读理解附答案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选自《生物入侵者》)
13.根据第①段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3分)
答案: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14.第②段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案:起到了对生物入侵者作明确界定的作用。或“为了说明通过自然条件下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不是生物入侵者。”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2分)
答案:“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6.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答案:第1问:举例子、列数字。第2问示例:①举斑贝的例子是有力地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和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②举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③列举关岛鸟类由11种减少到两种的数字变化,清楚地说明 “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危害的严重性。
评分:本题3分。说明方法1分,答出一种不给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17.第③段画线句中的“到目前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到目前为止”强调人们至今还在遭受入侵物种的危害,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3分)
评分:本题3分。答出“不能”得1分,答出理由得2分,意思对即可。
篇4:现代散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现代散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摘编自叶朗《说意镜》)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答案:1.B
1.A
篇5:宜都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宜都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宜都记
原文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曰: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答案: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 (1)泠泠不(绝) ( 停止 ) (2)常闻峡中水疾( 快 ) (3)(悉)以临惧相戒( 都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答: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3、上文直接抒发了作者亲临“此境”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可用文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 答:“欣” “惊”
4、文中说西陵峡“山水迂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三峡》中也有类似描述,请写出相应的句子。 答: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篇6:现代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现代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①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
②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了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当对打到了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
③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搏击高手惨败在对方手下,也丢失了冠军的奖杯。
④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傅,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傅看,并请求师傅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他决心根据这些破绽,苦练出足以攻克对方的新招,决心在下次比赛中,打倒对方,夺回冠军的奖杯。
⑤师傅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⑥搏击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有像师傅所说的办法,能使地上的线变短呢?最后,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思考,转向师傅请教。
⑦师傅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
⑧师傅开口道:“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条线一样,也就在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
⑨在夺取成功的道路上,在夺取冠军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人们通常走的有两条路:
⑩一条路是侧重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正如故事中的那位搏击高手,欲找出对方破绽,给予致命一击,用最直接、最锐利的技术或技巧,快速解决问题。
另一条路是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就是故事中那位师傅所提供的.方法,更注重在人格上、在知识上、在智慧上、在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强大,使许多问题不攻自破,迎刃而解。
1.认真阅读后,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开头画线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阐述道理时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解释第①段中划线词的意思。
稳操胜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略描述加横线的“愤愤不平”和“笑而不语”所体现的搏击手和师傅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为夺取事业的成功列举了两条路,你认为哪一条正确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重要的是自己强大起来。
2.文章讲了一个搏击高手失败后,师傅对他进行教育的故事。
3.形容有把握取得胜利。
4.“愤愤不平”描写出博击手不甘认输,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只是认为没有找到对方破绽的心理’;“笑而不语”描写了师傅明白搏击手的不足,知道该如何对其进行指导的自如心态。
5.此题答案可以有两种,认为第二条正确的应是多数,因为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战胜一切对手;认为第一条正确的也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篇7:阅读理解及答案
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5、(1)凄迷的意境,伤感的氛围。屈原/娥皇、女英溺于湘江
(2)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3)借鹧鸪啼声之悲切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
篇8: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雪 夜
星 新 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老人的对白、行为表现看,小说凸显出对至死不逾的真挚亲情的歌颂。
B、作品以极平淡的故事和语言来表现极其哀痛的人间真情,作品通篇没有一个“哀”字,但当读者读完作品之后,心理却蒙上了浓浓的哀怜。
C、通过刻画老人的异乎寻常的举动和想法,凸显日本社会中老人的孤独,落寞以及难以得到社会关爱的冷酷现实。
D、小说把雪花比做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E、老人异乎寻常的举动中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潜藏着老人深深的内疚愧悔之意,小说直接表现了作者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强烈批判。
(2)、文中通过老夫妇富有生活气息的对白来塑造儿子活着的“假象”,这“假象”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概括出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作家星新一是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营造了富有想象空间的悠远意境,请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见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E(5分)(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两个给5分)
(2)①为儿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②怕儿子学习辛苦而要送热茶;③不愿儿子有过重的思想负担④祝愿儿子顺利通过毕业考试;⑤恳求抢劫犯不要上楼伤害儿子。(6分)
(3)①小说情节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老人的儿子早就不在,这在小说的前文已经埋下了伏笔, 例如强盗的惊讶:“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细心的读者还是可以从“正常”中看出“不正常”来的。②通过情节的紧张冲突来展开叙事。强盗的闯入给作品带来波澜,读者开始关心并未出场的“儿子”的命运:两位老人的儿子会不会被强盗捆住或者又会发生什么奇迹?③首尾呼应。开头和结尾对雪花的描写。(6分,要点1分,分析1分)
(4)、①体现在开头:雪花悠然地飞落,似乎要预示什么,一两句话营造了一个静穆的氛围,自然地把读者带入故事里。接下来,冬天、雪花、旧房子、火盆、老人,由远而近,作者一步步把他描写的镜头推进了,把读者从悠远的雪景拉到现实生活的面前。②体现在结尾:生活闹剧结束之后,退幕了,“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一切都静静地消失在窗外悠远的雪景中,这一悠远的、纯净的、宗教般的意境,把俗世的生活空灵化了,也美化了,老人对死去的儿子的深情也在“雪夜”的背景中被凸现出来。(8分)
篇9:阅读理解及答案
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只不过,空气有时流动得很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个空气流动系统,即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7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20xx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近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曾提出造5万吨的风帆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风帆集装箱船。新型的帆船乘风破浪驰骋在浩淼的海洋上。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国家,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大西洋,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人类。
1.文章开头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写出了风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给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文中的介绍,请你另举出一个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写出了风变化无常的特点。
2.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形成不同种类的风。
3.利用风力来磨面,用风力来发电等。(不唯一,意对即可)
4.举例子,列数字。使文章显得更准确、明了、科学性强。
篇10:阅读理解及答案
劳动节前,我和妈妈去果园村的大妈家参加大哥的婚礼。
来到大妈家,大伯大妈喜气洋洋地迎接我们,立即领我们去看大哥的新房。
新房房门两侧,贴着大红喜字。走进新房一看:嗐,真豪华!好气派!房里铺着簇绒地毯一盏花团似的大吊灯大放光芒。墙壁四周放着新式组合家俱、彩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靠窗户是一张高级席梦思床。床上是崭新的床单、毛毯、花被子。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显得金碧辉(黄、煌)。我不(尽、禁)小声惊叹道:“哎呀,我的妈呀!这得花多少钱哪!”
“啪啪啪……”外面响起了爆竹声。我们急忙来到大门口,原来是迎亲的汽车到了。在人们的欢笑声和掌声中,新郎新娘从一辆红色豪华轿车里走了下来。
新娘穿一身红呢子套裙,嘴上(涂、图)着鲜红的唇膏,胸前的金项(练、链)、耳垂上的金耳环闪闪发光,一双高跟鞋踏得地板噔噔响。大哥穿一身白面料西服,系着真丝领(带、代),手上戴着金戒指,脚穿一双黑得发亮的皮鞋。真是一对新婚夫妇啊!
随着喜笑颜开的宾客,我们进了一间张灯结彩的大客厅。厅外两张铺着红布的桌上,堆放着客人送来的各种贺礼。厅里摆了六桌酒席,已是座无虚席,挤得水泄不通。大伯领我们上了楼。楼上也摆了六桌酒席,同样拥挤不堪。
大家坐定之后,只听大伯一声招呼,酒宴开始了。顷刻间,上了十四菜一汤。盘子放了两层,本来很大的桌子现在突然变小了。新娘新郎向大家敬酒,楼上楼下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一边(尽、禁)情地吃(渴、喝)佳肴美酒,一边称赞主人的盛情款待,赞美厨师的好手艺。
太阳偏西了,欢笑和酒宴终于结束了。送走了客人,我和妈妈便(帮、邦)大伯大妈收拾碗筷。我发现盘子里剩了很多菜,有的菜甚至一口也没吃。我来到厨房,不由得大吃一惊,收下来的剩菜足有三大盆!这宴会可真够豪华!临走前,听大妈对妈妈说,这次办婚礼共花掉两万多元,还欠了几千元的债。
回家的路上,婚礼中的种种豪华情景时时浮现在眼前。我想:婚礼大操大办,花钱如流水,婚礼完了还要还债,这到底是为什么?靠了党的政策好,农民才开始富(玉、裕)起来,要办的正经事情很多,怎么能盲目地追求高消(废、费)呢?一些人大操大办婚丧嫁娶这类事,讲排场,赶时髦,挥霍钱财,铺张浪费,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昧的行为。手中有钱,日子富了,千万不能忘了我们民族俭朴的美德,千万不能丢了节约这个传家宝。
1.将文中括号里的别字划掉,然后按顺序分别用这些字组成正确的词语。
2.给下列文中的字注音:
琅: 肴: 霍: 泄: 髦: 昧: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琳琅满目
肴
挥霍
铺张
4.用下列文中的词语造句。
应有尽有—
水泄不通—
时髦—
愚昧—
5.根据文章先写见闻后写感想的特点和下列内容要点提示,用A、B把文章分成两段(A、B直接写在文章上),然后指出哪一段写得最详细。(要点提示:A.豪华的婚礼;B.愚昧的行为)
6.详写段中有许多细节描写,用直线标出描写新房摆设豪华的句子;用双直线标出描写新郎新娘打扮时髦的句子;用浪线标出描写菜肴丰盛的句子:用双浪线标出描写菜肴浪费的句子。
7.文中的婚礼实在是“讲排场,赶时髦,挥霍钱财,铺张浪费”。根据文章记叙的具体内容,抓住几个要点来说明这一点。
8.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婚礼》答案
1.划掉:黄、尽、图、练、代、禁、渴、邦、玉、废
2.略。
3.①各种好看的东西很多。②鱼肉等荤菜。③任意花钱。④为了形式上好看,过分讲究排场。
4.略。
5.B段从“回家的路上”起。A段是详写段。
6.(1)“房里铺着……金碧辉煌。”
(2)“新娘穿……皮鞋。”
(3)“倾刻间……变小了。”
7.(1)新房陈设豪华气派,金碧辉煌。
(2)坐豪华轿车迎亲。
(3)新郎新娘穿戴打扮时髦。
(4)大宴十二桌宾客,菜肴过分丰盛,剩菜三大盆。
(5)共花掉二万元,借债几千元。
8.(1)批评了讲排场,赶时髦,挥霍钱财,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婚丧嫁娶,是愚昧的行为。
(2)说明日子富了,也不能忘了俭朴的美德,丢了节约这个
篇11:阅读理解及答案
我有个好朋友,就是放在我枕边的小闹钟。它圆圆的身子、亮晶晶的脸、三根指针像三只小胳膊似的“滴滴答答”地转个不停,非常惹人喜爱。
晚上睡觉时,小闹钟跟我说悄悄话;早上我睡得正香时,是它把我唤醒,催我上学。
我真喜欢我的小闹钟!
1.这篇短文一共( )个自然段。
A.二
B.三
C.四
正确答案:B
2.我知道短文中的“好朋友”指的是:( )。
A.小闹钟
B.小明
C.小红
正确答案:A
3.选出写小闹钟样子的句子。
A.它圆圆的身子、亮晶晶的脸、三根指针像三只小胳膊似的“滴滴答答”地转个不停,非常惹人喜爱。
B.我有个好朋友,就是放在我枕边的小闹钟。
C.晚上睡觉时,小闹钟跟我说悄悄话;早上我睡得正香时,是它把我唤醒,催我上学。
正确答案:A
4.我喜欢小闹钟是因为( )。
A.小闹钟非常惹人喜爱。晚上睡觉时能跟我说悄悄话,早上把我唤醒,催我上学。
B.它圆圆的身子、亮晶晶的脸、三根指针像三只小胳膊似的“滴滴答答”地转个不停,非常惹人喜爱。
C.我有个好朋友,就是放在我枕边的小闹钟。
正确答案:A
篇12: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开镰
周克武
①夏天刚走,秋色就悄悄点染了山村万物。
②高梁红了,瓜果熟了,岩坎上的野山菊摇荡着粉黄的花朵,远远地就闻到了她的清香。
③最按捺不住激动的是满垄沉甸甸的稻穗,在和风拂动下,身姿摇曳,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忽然,又齐刷刷地勾下头,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副羞答答的可人样。
④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甲)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澄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落日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
⑤稻香氤氲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圆润。月光里,我又看见父亲蹲在老屋的墙根磨刀。他轻轻给镰刀溅上水,弯弯的刀叶开始在磨刀石上有节奏地滑动,随着父亲的双臂一屈一伸,锈迹渐渐褪去。月色下,锃亮的刀口银光闪烁。
密封装订线⑥“老倌子,喝口水。”母亲递上一杯凉茶。
⑦“等一等”,父亲摆摆头,“明天开镰啦,还有好几把呢!”
⑧听得出,“开镰”二字是从父亲的心底迸出来的,他喜凝眉梢,满脸惬意。
⑨父亲一年到头晴耕雨作,指望的就是新谷满仓。还是在大雪纷飞的除夕夜,父亲抬眼望望窗外,喃喃自语:好啊,瑞雪兆丰年。紧接着焚香秉烛,祭拜天地神灵,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早春的日子,濛濛细雨像筛糠似的下。父亲头戴斗篷,身披蓑衣,胸前挂只盛满了种子的小萝筐,伸手从筐里抓一把刚刚生出娇黄嫩芽的种谷,在秧田的上空抛出一条条弧线,播下一年的丰收梦。六月天,烈日当空,田里的禾苗被炙烤得无力地垂下了颀长的叶片。他跳上水车,拼命蹬动车轱辘,流水和着他的汗水,哗哗地灌满了新月形的梯田。日子一天天过去,田垄里青了又黄,父亲倚门远眺,满垄的稻香仿佛披到了他的鼻尖上。
⑩终于开镰了。
黄澄澄的田畴上,“嚓嚓嚓嚓”的割禾声由近而远,仿佛在频频传递泥土的回报。父亲弯腰挑起刚打下的第一担新谷,试试,觉得很沉,朗朗地笑了。一担担带着泥土香味的谷子,伴随父亲吱吱呀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老屋前面的晒谷坪。
秋阳如虎,偏西的日头还是那样炽热灼人,父亲浑身没剩一根干纱。许是太累,他抓起搭在肩上的罗布手巾抹抹汗,蹲在树荫下,巴嗒巴嗒抽起了自卷的“喇叭筒”。目光却一直定定地盯着晒谷坪里山尖似的谷堆,黝黑的脸宠上溢满了自信。
我知道,此刻在父亲心里,他收割的不只是耕云播雨的回报,也是来年的踏实与祥和。
(乙)父亲躬身捧起一把谷子凑到鼻尖闻了闻,沉思片刻,又慢慢张开五指,任由俗粒从指缝间簌簌地洒落下来。也许他又在盘算播撒明年的一片新绿了。
突然,父亲掐灭烟蒂,霍地走起来,把我叫到他身边问:
“看问了吗?”
“看见什么?”我一脸茫然。
“你看坪里大堆小堆的谷,这就叫堆金积玉。”父亲读过私塾,常常搬出旧书上的这类句子教育我。
我笑了笑,不以为然。他的脸霎时一沉:“你呀,懵懵懂懂,只怨种田没出息,”瞟了我一眼,又说,“其实,你想想喽,泥巴一尺深,翻过来有黄金呢!”
一阵清风掠过,驱散了周身的燥热。我呆呆地站立,半晌无语,抬眼望望对面那片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梯田,一种感觉倏忽而生:父亲没有传奇,一生的精彩长在地时。(选自《湖南日报》,有删改)
1.分析文中第⑨节画线句子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从(甲)(乙)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节中“其实,你想想喽,泥巴一尺深,翻过来有黄金呢!”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我”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结尾“父亲没有传奇,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这句话,谈谈你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表现了父亲的辛劳。
2.(甲)本句用“走”“弯”“捋”“摊”“吹”“瞪”“数”等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表现了父亲在开镰前对丰收的期盼。
(乙)本句用“躬身”“捧”“凑”“沉思”“张”等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表现了父亲在丰收后的喜悦和满足之情,以及对于土地的深深的爱。
3.含义:只要你对土地有付出,土地就会给你回报。影响:通过这句话让“我”由瞧不起种田到对一生“耕云播雨”的父亲充满了敬意。
4.父亲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农民,他在一生中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勤劳、淳朴、厚道,把一生的理想、执着、渴望、欢乐都寄托在土地上,抒写了精彩、丰厚的人生,是广大农民形象的代表。
★ 秋色阅读答案
【槐树记现代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共12篇)】相关文章:
《心泉》阅读理解及答案2024-02-01
《故都的秋》优秀公开课教案2022-07-23
槐树下的战争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03-14
心泉阅读理解答案2023-10-20
《简单的希望》阅读题及答案2023-11-21
《三槐堂铭》翻译及赏析2023-09-30
小学二年级语文《徐童保树》优选教案2023-01-23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2023-02-11
1、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2023-02-02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