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

时间:2023-03-02 07:41:21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精选9篇)由网友“满月脸”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

篇1:《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

单之蔷

从人类历史,要成为大国者,空间上要有独特之处,一般而言,要有地理屏障的保护,比如中国,东面有浩瀚无比的太平洋作为屏障,西面有喜马拉稚山脉和青藏高原的保护,因此中国的文化能够一直纬延下来。还有,大国一却该出现在大陆的边缘地带,因为这样可可以避免四面受敌,赢得发展的时间,比如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在大陆的中间地带,很难出现大国,这些地方只能是大国轮番表演的舞台,是大国的通道。像英国的经历,更说明边缘地带是大国的摇篮。当来自东方的武力横扫欧亚大陆时,英国这个岛国可以躲过劫难,而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

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区域,但这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即“国家意识”,也就是大家都在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某国人”。我们中华民族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形成了稳固的 “国家意识”,所以后来我们虽然有过多次被征服、被占领的历史,但最后的结果总是征服者被同化。相反,一些帝国成也倏忽,败也倏忽,其原因就是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形成的速度。

大国除了这些文化的因素外,还有军事和经济科技的实力,而后者决定前者。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最关健的因素是经济的实力。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从经济总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军事,以取得军事的优势。

但如何成为大国,从历史看,有一条规律,就是凡与大国直接对抗的,很难成为大国,反而采取跟随战略的,则可能获得成功。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都曾经采取与大国对抗的策略,这被证明很不成功,后来邓小平所说的“不抗旗,不当头……”的战略,实际上就是跟随战略,反而获得了成功。跟随很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学习,学习的重要性不亚于发明,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发明,但由于善于学习应用,日本目前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假使中国称为大国了,那么中国的行为与以往西方大国的所为会有什么不同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在对大国的理解中可见端倪。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认为:大国就是能保卫自己,能对付任何国家的国家。

有意味的是,中国学者关于大国的标准,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北京大学张详龙教授特别强调大国的文化感召力;学者盛洪也反对实力崇拜,强调中国作为大国崛起,将结束战国——帝国——战国这种国际关系模式,出现一种后帝国时代,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切都基于中国人有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孔子的大同世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预示着中国文化的非强权的发展趋向。也许西方的大国概念再加上中国文化中的“理想国”的内涵,才是未来大国应有的姿态。(有删改)

篇2:《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

20.阅读全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对大国进行“随想”的?(3分)

21.文中阐述的成为大国的必备因素有哪些?(3分)

2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文中找出作者认为秦朝短命的原因。(2分).

23.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一切”指代哪些内容?(3分)

24.具体说说作者认为未来大国应有怎样的姿态?(2分)

参考答案:

20.成为大国的必备因素;如何成为大国(不与大国直接对抗,采取跟随战略);未来大国有的姿态.(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21.地理因素(地理屏障保护,处在大陆边缘)文化因素(国家意识、国家认同)军事和经济科技实力。(每点1分,共3分)

22.秦朝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形成的速度。(秦朝初建,还没有在六国的遗民中形成凝聚力,形成统一的“国家意识”)(意思对即可,共2分)

23.中国学者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中国与西方国家大国的标准理解不同;假使中国成为大国了,中国的行为也会与西方大国的所为不同.(每点1分,共3 分)

24.要点:军事和经济科技实力雄厚,能保卫自己:注重道义责任。(每点1分,共2分,只答最后一句不给分)

篇3:《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

1.文中阐述的成为大国的必备因素有哪些?(4分)

2.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最关健的因素是经济的实力。”请你根据文本,结合现实分析其原因?(4分)

3.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邓小平所说的“不抗旗,不当头……”的战略”和“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发明”都属于举例子,试问列举这些例子有何作用?(3分)

4.文中画线句“假使中国称为大国了”,假如这个假设在未来成为了现实,那么请联系文本,说说那时的中国是怎样的姿态呢?(4分)

篇4:《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

1. (4分)地理因素(地理屏障保护,处在大陆边缘) 文化因素,军事和经济科技实力。

2. (3分)从战前看,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从经济总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军事,以取得军事准备上的优势,以保证国家的和平;从战争的过程看,只有有更大的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有能力支付战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3. (4分)列举这些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对大国采取跟随战略的,则可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 (4分)军事和经济科技实力雄厚,能保卫自己;注重道义责任。(意对即可)

《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与原文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篇5: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

从人类历史看,要成为大国者,空间上要有独特之处,一般而言,要有地理屏障的保护,比如中国,东面有浩瀚无比的太平洋作为屏障,西面有喜马拉稚山脉和青藏高原的保护,因此中国的文化能够一直绵延下来。还有,大国一般出现在大陆的边缘地带,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四面受敌,赢得发展的时间,比如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在大陆的中间地带,很难出现大国,这些地方只能是大国轮番表演的舞台,是大国的通道。像英国的经历,更说明边缘地带是大国的摇篮。当来自东方的武力横扫欧亚大陆时,英国这个岛国可以躲过劫难,而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

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区域,但这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即“国家意识”,也就是大家都在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某国人”。我们中华民族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形成了稳固的“国家意识”,所以后来我们虽然有过多次被征服、被占领的历史,但最后的结果总是征服者被同化。相反,一些帝国成也倏忽,败也倏忽,其原因就是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形成的速度。

大国除了这些文化的因素外,还有军事和经济科技的实力,而后者决定前者。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最关健的因素是经济的实力。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从经济总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军事,以取得军事的优势。

但如何成为大国,从历史看,有一条规律,就是凡与大国直接对抗的,很难成为大国,反而采取跟随战略的,则可能获得成功。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都曾经采取与大国对抗的策略,这被证明很不成功,后来邓小平所说的“不抗旗,不当头……”的战略,实际上就是跟随战略,反而获得了成功。跟随很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学习,学习的重要性不亚于发明,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发明,但由于善于学习应用,日本目前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假使中国成为大国了,那么中国的行为与以往西方大国的所为会有什么不同吗?是肯定的。

这在对大国的理解中可见端倪。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认为:大国就是能保卫自己,能对付任何国家的国家。

有意味的是,中国学者关于大国的标准,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北京大学张详龙教授特别强调大国的文化感召力;学者盛洪也反对实力崇拜,强调中国作为大国崛起,将结束战国——帝国——战国这种国际关系模式,出现一种后帝国时代,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切都基于中国人有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孔子的大同世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预示着中国文化的非强权的发展趋向。也许西方的大国概念再加上中国文化中的“理想国”的内涵,才是未来大国应有的姿态。(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对大国进行“随想”的?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文中找出作者认为秦朝短命的原因。

3、最后一段中加横线的“这一切”指代哪些内容?

4、具体说说作者认为未来大国应有怎样的姿态?

5、学生如果树立了成为祖国栋梁之材的远大理想,现在该准备如何锤炼自己?

参考答案:

1、(1)成为大国的必备因素、如何成为大国(不与大国直接对抗,采取跟随战略);未来大国的姿态。

2、秦朝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的速度。(秦朝初建,还没有在六国的遗民中形成凝聚力,形成统一的 “国家意识”)

3、中国学者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中国与西方国家对大国的标准理解不同;假使中国成为大国了,中国的行为也会与西方大国的所为不同。

4、(1)脚踏实地学习科学知识为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储备能力(2)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要胸怀祖国大义。

5、“略”

篇6: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

①从人类历史看,要成为大国者,空间上要有独特之处,一般而言,要有地理屏障的保护,比如中国,东面有浩瀚无比的太平洋作为屏障,西面有喜马拉稚山脉和青藏高原的保护,因此中国的文化能够一直绵延下来。还有,大国应该出现在大陆的边缘地带,因为这样可可以避免四面受敌,赢得发展的时间,比如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在大陆的中间地带,很难出现大国,这些地方只能是大国轮番表演的舞台,是大国的通道。像英国的经历,更说明边缘地带是大国的摇篮。当来自东方的武力横扫欧亚大陆时,英国这个岛国可以躲过劫难,而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

②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区域,但这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即国家意识,也就是大家都在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某国人。我们中华民族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形成了稳固的国家意识,所以后来我们虽然有过多次被征服、被占领的历史,但最后的结果总是征服者被同化。相反,一些帝国成也倏忽,败也倏忽,其原因就是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形成的速度。

③大国除了这些文化的因素外,还有军事和经济科技的实力,而后者决定前者。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最关健的因素是经济的实力。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从经济总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军事,以取得军事的优势。

④但如何成为大国,从历史看,有一条规律,就是凡与大国直接对抗的,很难成为大国,反而采取跟随战略的,则可能获得成功。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都曾经采取与大国对抗的策略,这被证明很不成功,后来邓小平所说的不抗旗,不当头……的战略,实际上就是跟随战略,反而获得了成功。跟随很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学习,学习的重要性不亚于发明,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发明,但由于善于学习应用,日本目前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⑤假使中国称为大国了,那么中国的行为与以往西方大国的所为会有什么不同吗?答案是肯定的。

⑥这在对大国的理解中可见端倪。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认为:大国就是能保卫自己,能对付任何国家的国家。

⑦有意味的是,中国学者关于大国的标准,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北京大学张详龙教授特别强调大国的文化感召力;学者盛洪也反对实力崇拜,强调中国作为大国崛起,将结束战国——帝国——战国这种国际关系模式,出现一种后帝国时代,为万世开太平。

⑧这一切都基于中国人有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孔子的大同世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预示着中国文化的非强权的发展趋向。也许西方的大国概念再加上中国文化中的理想国的内涵,才是未来大国应有的姿态。(有删改)

5.文中阐述的成为大国的必备因素有哪些?(4分)

答:

6.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最关健的因素是经济的实力。请你根据文本,结合现实分析其原因?(4分)

答:

7.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邓小平所说的不抗旗,不当头……的战略和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发明都属于举例子,试问列举这些例子有何作用?(3分)

答:

8.文中画线句假使中国称为大国了,假如这个假设在未来成为了现实,那么请联系文

本,说说那时的中国是怎样的姿态呢?(4分)

答:

参考答案:

5(4分)地理因素(地理屏障保护,处在大陆边缘)文化因素,军事和经济科技实力。

6(3分)从战前看,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从经济总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军事,以取得军事准备上的优势,以保证国家的和平;从战争的过程看,只有有更大的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有能力支付战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7(4分)列举这些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对大国采取跟随战略的,则可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8(4分)军事和经济科技实力雄厚,能保卫自己;注重道义责任。(意对即可)

篇7: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

大国的随想

单之蔷

从人类历史,要成为大国者,空间上要有独特之处,一般而言,要有地理屏障的保护,比如中国,东面有浩瀚无比的太平洋作为屏障,西面有喜马拉稚山脉和青藏高原的保护,因此中国的文化能够一直纬延下来。还有,大国一却该出现在大陆的边缘地带,因为这样可可以避免四面受敌,赢得发展的时间,比如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在大陆的中间地带,很难出现大国,这些地方只能是大国轮番表演的舞台,是大国的通道。像英国的经历,更说明边缘地带是大国的摇篮。当来自东方的武力横扫欧亚大陆时,英国这个岛国可以躲过劫难,而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

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区域,但这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即“国家意识”,也就是大家都在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某国人”。我们中华民族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形成了稳固的“国家意识”,所以后来我们虽然有过多次被征服、被占领的历史,但最后的结果总是征服者被同化。相反,一些帝国成也倏忽,败也倏忽,其原因就是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形成的速度。

大国除了这些文化的因素外,还有军事和经济科技的实力,而后者决定前者。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最关健的因素是经济的实力。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从经济总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军事,以取得军事的优势。

但如何成为大国,从历史看,有一条规律,就是凡与大国直接对抗的,很难成为大国,反而采取跟随战略的,则可能获得成功。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都曾经采取与大国对抗的策略,这被证明很不成功,后来邓小平所说的“不抗旗,不当头……”的战略,实际上就是跟随战略,反而获得了成功。跟随很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学习,学习的重要性不亚于发明,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发明,但由于善于学习应用,日本目前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假使中国称为大国了,那么中国的行为与以往西方大国的所为会有什么不同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在对大国的理解中可见端倪。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认为:大国就是能保卫自己,能对付任何国家的国家。

有意味的是,中国学者关于大国的标准,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北京大学张详龙教授特别强调大国的文化感召力;学者盛洪也反对实力崇拜,强调中国作为大国崛起,将结束战国——帝国——战国这种国际关系模式,出现一种后帝国时代,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切都基于中国人有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孔子的大同世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预示着中国文化的非强权的发展趋向。也许西方的大国概念再加上中国文化中的“理想国”的内涵,才是未来大国应有的姿态。(有删改)

20.阅读全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对大国进行“随想”的?(3分)

21.文中阐述的成为大国的必备因素有哪些?(3分)

2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文中找出作者认为秦朝短命的原因。(2分).

23.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一切”指代哪些内容?(3分)

24.具体说说作者认为未来大国应有怎样的姿态?(2分)

参考答案:

(二)(共13分)

20.成为大国的必备因素;如何成为大国(不与大国直接对抗,采取跟随战略);未来大国有的姿态.(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21.地理因素(地理屏障保护,处在大陆边缘)文化因素(国家意识、国家认同)军事和经济科技实力。(每点1分,共3分)

22.秦朝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形成的速度。(秦朝初建,还没有在六国的遗民中形成凝聚力,形成统一的“国家意识”)(意思对即可,共2分)

23.中国学者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中国与西方国家大国的标准理解不同;假使中国成为大国了,中国的行为也会与西方大国的所为不同.(每点1分,共3分)

24.要点:军事和经济科技实力雄厚,能保卫自己:注重道义责任。(每点1分,共2分,只答最后一句不给分)

篇8:大国的随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国的随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从人类历史看,要成为大国者,空间上要有独特之处,一般而言,要有地理屏障的保护,比如中国,东面有浩瀚无比的太平洋作为屏障,西面有喜马拉稚山脉和青藏高原的保护,因此中国的文化能够一直绵延下来。还有,大国应该出现在大陆的边缘地带,因为这样可可以避免四面受敌,赢得发展的时间,比如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在大陆的中间地带,很难出现大国,这些地方只能是大国轮番表演的舞台,是大国的通道。像英国的经历,更说明边缘地带是大国的摇篮。当来自东方的武力横扫欧亚大陆时,英国这个岛国可以躲过劫难,而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

②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区域,但这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即“国家意识”,也就是大家都在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某国人”。我们中华民族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形成了稳固的“国家意识”,所以后来我们虽然有过多次被征服、被占领的`历史,但最后的结果总是征服者被同化。相反,一些帝国成也倏忽,败也倏忽,其原因就是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形成的速度。

③大国除了这些文化的因素外,还有军事和经济科技的实力,而后者决定前者。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最关健的因素是经济的实力。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从经济总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军事,以取得军事的优势。

④但如何成为大国,从历史看,有一条规律,就是凡与大国直接对抗的,很难成为大国,反而采取跟随战略的,则可能获得成功。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都曾经采取与大国对抗的策略,这被证明很不成功,后来邓小平所说的“不抗旗,不当头……”的战略,实际上就是跟随战略,反而获得了成功。跟随很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学习,学习的重要性不亚于发明,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发明,但由于善于学习应用,日本目前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⑤假使中国称为大国了,那么中国的行为与以往西方大国的所为会有什么不同吗?答案是肯定的。

⑥这在对大国的理解中可见端倪。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认为:大国就是能保卫自己,能对付任何国家的国家。

⑦有意味的是,中国学者关于大国的标准,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北京大学张详龙教授特别强调大国的文化感召力;学者盛洪也反对实力崇拜,强调中国作为大国崛起,将结束战国——帝国——战国这种国际关系模式,出现一种后帝国时代,为万世开太平。

⑧这一切都基于中国人有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孔子的大同世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预示着中国文化的非强权的发展趋向。也许西方的大国概念再加上中国文化中的“理想国”的内涵,才是未来大国应有的姿态。(有删改)

1、文中阐述的成为大国的必备因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最关健的因素是经济的实力。”请你根据文本,结合现实分析其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邓小平所说的“不抗旗,不当头……”的战略”和“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发明”都属于举例子,试问列举这些例子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假使中国称为大国了”,假如这个假设在未来成为了现实,那么请联系文本,说说那时的中国是怎样的姿态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地理因素(地理屏障保护,处在大陆边缘) 文化因素,军事和经济科技实力。

2、从战前看,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从经济总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军事,以取得军事准备上的优势,以保证国家的和平;从战争的过程看,只有有更大的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有能力支付战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3、列举这些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对大国采取跟随战略的,则可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意对即可)

4、军事和经济科技实力雄厚,能保卫自己;注重道义责任。(意对即可)

篇9:雨的随想阅读答案参考

①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晴也是雨;心雨的时候,雨也是晴。

②不过,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③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祈盼着下雨。一场雨还能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渴盼不独农人有。

④有雨的时候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人们却多不以为忤。或许因为有雨的季节气候不冷,让太阳一边凉快会儿也好。有雨的夜晚则另有一番月夜所没有的韵味。有时不由让人想起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名句。

⑤在小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难得的惬意。听着雨水轻轻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上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下流淌出的《秋日私语》般雅致的旋律也难以比较。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⑥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那情景再寻常不过。但下雨天手中魔术般又多了一把淡蓝色的小伞,身上多了件米黄色的风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⑦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很多。于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有诗如雨,便觉得好奇。

1、文章开头是富有哲理的自然段,但有两个语句排版时弄错了位置,从而颠倒了作者的意思。请指出这两个语句(2分)

2、汉语的词汇是丰富的,同一种意思常常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请你给第②段加横线的“弥漫”“浸润”“镌刻”“瓢泼”各更换一个更加平易的二字词语(4分)

3、解释第③段中标红的“独”在句中的意思,并举一句你所学过的古文或古诗,要求句中的“独”与文中的“独”的.意思相同(2分)

4、第④段写道,在“有雨的夜晚”可以使人想起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名句。如果也是夜晚,和着习习春风,绵绵细雨悄然而下,你一定会想起课文中曾经学过的另一位唐代诗人的一个名句,请写出这个名句(2分)

5、文中第⑥段写道:“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请你按下边的要求,模仿原文的句式和语言特点,试写一个感人的画面(4分)

一对老人……雨中的牵手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大国的随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国庆随想高中作文

随想经典散文

国庆阅兵的随想作文

下雨天随想作文600字

圣诞随想作文600字

无车日随想散文

无愧担当作文高三

礼仪八年级语文作文

世界互联网大会随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
《《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国的随想》阅读答案(精选9篇)】相关文章:

思的读后感2022-10-18

实干兴邦 范文2022-12-02

杜思锐 读后感2022-08-14

《说“俗”道“雅”谈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06-21

写担当的高三600字作文2022-05-08

随想作文450字2023-12-24

飞车随想作文450字2023-03-05

夜随想作文700字2024-04-11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感悟之寒假读书笔记2022-06-03

初三随想作文2023-07-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