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歧之见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时间:2023-05-17 07:50:1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南歧之见的阅读答案附翻译(集锦11篇)由网友“芒果冰沙来一份”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歧之见的阅读答案附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歧之见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篇1:《南歧之见》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歧之见》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20分)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及见外方人至(及至)B、焦而不吾类(类似)

C、不求善药去尔病(离去)D、终莫知其为丑(始终)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其水甘而不良学而不思则罔

B、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观之,兴正浓

C、吾乡之人皆然尘气莽莽然

D、反以吾颈为焦耶以亿万计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4分)

①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2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参考答案:

19、C

20、A、B

21、①(你们)不寻找好药治你们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细吗?

②我们这里的人都是这样,干吗要治呢?

22、在一个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有勇气坚持真理。(意思符合即可)

南歧之见明·刘元卿

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儿甘甜,但性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里的后代没有一个不是粗脖子。

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男女老少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真怪呀,这人的脖子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一点也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瘿病。你们不找好药来治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干细呢?”

南歧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

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篇2:南歧之见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歧之见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20分)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 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及见外方人至(及至) B、焦而不吾类(类似)

C、不求善药去尔病(离去)D、终莫知其为丑 (始终)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A、其水甘而不良 学而不思则罔

B、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 观之,兴正浓

C、吾乡之人皆然 尘气莽莽然

D、反以吾颈为焦耶 以亿万计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4分)

①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2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参考答案:

19、C 20、A、B

21、①(你们)不寻找好药治你们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细吗?

②我们这里的人都是这样,干吗要治呢?

22、在一个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有勇气坚持真理。(意思符合即可)

南歧之见 明·刘元卿

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儿甘甜,但性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里的后代没有一个不是粗脖子。

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男女老少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真怪呀,这人的脖子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一点也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瘿病。你们不找好药来治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干细呢?

南歧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

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篇3:《南歧之见》原文和翻译

南歧在秦蜀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质不好,只要喝了这种水的人都生颈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不患有颈瘤病。后来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一些见识浅陋的人和妇人们一起涌去围观还嘲笑外地人说:“邹人的脖子真奇怪!又细又瘦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颈瘤病,你们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认为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吗?”嘲笑(秦蜀)的人大笑道:“我们这地方的人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啊?”他们终究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附注释

南岐:地名,在当时秦蜀一带。

辄:音zhé,就,总是。

瘿(yǐng):颈瘤病,俗称大脖子病,医学称之为甲状腺肿瘤。

群小[3]: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故:所以

甘:甜

焦:通“憔”,细瘦。

吾类:像我们;类:像

垒然:像垒砌一样,指加粗了。

焉:哪里,为什么。

方:地方。

然:代词,这个样子

终:自始至终

莫:没有

聚:聚拢

善:好

去:去除

以:认为

耶:吗

篇4:《南歧之见》阅读题和参考答案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篇5:《南歧之见》阅读题和参考答案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及见外方人至(及至)B、焦而不吾类(类似)

C、不求善药去尔病(离去)D、终莫知其为丑(始终)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其水甘而不良学而不思则罔

B、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观之,兴正浓

C、吾乡之人皆然尘气莽莽然

D、反以吾颈为焦耶以亿万计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4分)

①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2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参考答案

19、C20、A、B

21、①(你们)不寻找好药治你们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细吗?

②我们这里的人都是这样,干吗要治呢?

22、在一个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有勇气坚持真理。(意思符合即可)

南歧之见 明·刘元卿

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儿甘甜,但性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里的后代没有一个不是粗脖子。

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男女老少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真怪呀,这人的脖子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一点也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瘿病。你们不找好药来治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干细呢?”

南歧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

篇6:《南歧之见》原文及译文

《南歧之见》原文及译文

原文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翻译

南歧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所以这里的`人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 当看到有外地人来,这里的人们就会聚在一起看并且笑话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细瘦而且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的脖子隆起是得了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还说我脖子细?”笑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这样,不要去治的!”最终也不知道他是难看的!

篇7:南歧之人文言文翻译

南歧之人文言文翻译

出处

本文言文由《两谿文集》改编。

明刘球撰。球字求乐,更字廷振,安福人。永乐辛丑进士,授礼部主事,以杨士奇荐,入侍经筵,改侍讲。后忤王振,下诏狱,为振党马顺就狱中支解死。景泰初,赠翰林学士,谥忠愍。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皆所作杂文。球殁后二十八年,其子广东布政司参政钺所编,彭时、刘定之皆为之序。当王振盛时,侯伯公卿,惴惴趋风恐后。而球以一文弱词臣,仗大义以与之抗,至死屹不少挠。沈德符《野获篇》记其见害之后,犹为厉於马顺家。《明史》亦载其事於本传。是其刚毅之

气,亘生死而不可磨灭。今观其文,乃多和平温雅,殊不类其为人。其殆义理之勇,非气质用事者欤。然味其词旨,大都光明磊落,无依阿淟涊之态,所谓君子之文也。虽残章断简,犹当宝贵。况全集裒然具存,固宜亟为采录,以风厉名教者矣。

译文

南岐处在今四川和陕西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甘甜但是水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了颈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是不得颈瘤病的。有一个外地人来了,一群小孩子和妇女聚过来看,并嘲笑他说:“那人的脖子真奇怪啊!又细又瘦而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那脖子上高起起了东西是因为颈瘤病。你们不找好药来治你们的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奇怪呢?”

南岐人说:“我们乡里的所有人都是这样,为什么要除去呢?”

他们永远也不知道自己会这样是因为得了病。

注释

1.瘿病:即颈瘤病,脖子肿大。

2.群小:小孩子。

3.焦:细瘦。

4.谷:谷地。

5.辄:就。

6.异哉:奇怪。

7.垒然:高起的样子。

8.善药:良药,好药。

9.反以吾颈为焦耶:认为。

10.终莫知其为病:是。

11.秦:今陕西。

12.蜀:今四川。

13.不吾类:不像我们。

14.类:像,相似。

15.终:最后。

17.聚:聚集。

18.故:原因。

19.甘:甜。

20.尔等:你们这些(人)。

21.去:除去。

22.“异哉,人之颈也!”:倒装句,应为“人之颈也,异哉!”

23.不吾类:倒装句,应为“不类吾”。

24.尔之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全句判断句,“尔之垒然凸出于颈者”是倒装句。

作者介绍

简介

刘元卿(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萍乡人,明代著名教育家。他从小发奋读书,隆庆四年(1570年)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后来在他人的推荐下,带着向朝廷的上书和文卷参加会试,但因“五策伤时,忏张居正”,未获取录,还险遭杀身之祸。隆庆六年(1572年)他创立复礼书院。万历二年(1574年)再次参加考试,又没有被取录,于是绝意功名,回到家乡,研究理学,收徒讲学。

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诏毁书院,全国大多数书院被迫停办,而刘元卿把复礼书院改名为“五谷神祠”,仍聚众讲学如故。后来学禁解除,复礼书院又恢复原名,此后名声更大,“道日益隆,誉日益广”。复礼书院有严密的学规,且教育质量好,以致湖南、湖北等省的有志之士都不远千里来此求学,海内学者对刘元卿的学识非常钦佩,誉他为“泰山北斗”。刘元卿还创办了识仁、中道、一德等书院,至此,他与当时省内名流吴康斋、邓潜谷、章本清齐名,被人们称为江西“四君子”。

随着知名度扩大,不少官员多次上书朝廷,推荐刘元卿,称刘元卿为“负迈俗之志节,蕴济世之经纶”。皇帝非常重视,授他为“国子博士”、“阶承德郎”衔,特别下旨叫刘元卿去京城做官。但刘元卿悉心讲学,不肯去做官。后来皇帝又再次派员催他赴任,刘元卿再三推辞不掉,只好应召入京。不久,即升礼部主事。在朝三年,他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封建王朝的举措,在《请举朝讲疏》、《节制贡吏疏》、《直陈御倭第一要务疏》中,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于革除弊政、安定边陲、抵御外侮都是非常有利的。可惜刘元卿的这些政治主张,得不到皇帝的采纳,于是他称病辞归,告老还乡。

“正学先生”

刘元卿人称“正学先生”,从弱冠至暮年,一生孜孜于理学。据《明儒学案》载:“先生初游青原山,闻之与人曰:青原诗书之地也,自两邹公子(邹守益的'儿子汝梅、汝先)来后,此风遂绝矣。先生契其言。两邹与之谈学,遂有愤悱之意。因而考索于先儒语录,未之有得也。”从此诱发了刘元卿从事王守仁理学研究的兴趣。他开始在当地求学,但所得不深,于是离乡背井,远游从师。他先后到浙江、湖北等地拜高人为师,经过自己努力求索,成为该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刘元卿既能吸收他人之长,又能坚持自己的见解。他以“存守本体,随事躬行”作为一生的言行准则,不信道教,也不信佛教。正如他在《小引自赞》里说的:“不礼释迦,不羡王乔,此泸潇之所以为泸潇,亦泸潇之所以止于泸潇也。”刘元卿的理学思想,在江右王门学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元卿逝世后,《明史》为他立了传,明朝名流邹元标为他撰写墓志铭,赞其“流风余韵,百世犹师”。

篇8:《读书之见》初中议论文阅读附答案

《读书之见》初中议论文阅读附答案

①依我之见,读书得有“见”,即每个人要通过读书,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

②读书之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识见”即知识与见闻。一个人的知识和见闻,有些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极其有限,主要的途径靠读书。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沟通古今,将古人和今人留下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知识和见闻。又鉴于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我们必须做到勤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提倡越界而读,书读多了、读杂了,一个人的知识与见闻的视野自然开阔了。

③读书得有“主见”。也就是说,读书人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将自己禁锢在作者夯筑的知识、情感、思想的围墙里。有位哲人说过:“读书时不可存有己见,读书后不可丧失己见。”读书,我们先得把作者的思想和意念读懂弄通,进入书的深层邃境,靠近其本质与灵魂。在此基础上,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读者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自己的实际反躬自求,才能有自己的见地。

④读书亦须有“灼见”。“灼见”是一种透彻的见解或者独到的见解。读书中若能用新眼光观察问题、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利于消化书的内容,更利于培养自我的创造性思维。学者陈平原从小就背诵《明日歌》,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他对此歌“据说乃明代状元钱福所撰”产生了怀疑。怀疑这原本就是谐谑体的民间歌谣,在流传过程中,为增强说服力,便靠上了一位名人。虽说,陈平原的怀疑亦只是一种说法,但有理有据的推论,对于帮助我们养成“在读书中质疑、在质疑中读书”的`良好习惯,不无裨益。

⑤读书还得有“预见”。一本书,一篇文章,往往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其中定然包孕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甚至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读者不仅要把握作者的倾向,更要透过作者的表达去发现由此带来的有益的思想激荡、观念交锋,并预见其作用。东汉的王充,其《论衡》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抨击时代弊端,作为异端邪说当时不可能出版。150余年后,东汉大知识分子蔡邕,为躲避宦官的迫害,“亡命江海,远踪吴会”。避险中的蔡邕,更能理解《论衡》对于社会弊端的批判,当其重获自由后携此孤本回到京师,与文化精英交谈中频频传布王充的见解,他便成了《论衡》的传播者。与其说,是蔡邕发现和传播了《论衡》,倒不如说,是蔡邕的才识和人生阅历令他从《论衡》的字里行间发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芒,并预见到其改造和推动社会的力量。读书,既成就作者,亦同时成就读者乃至成就社会,当是预见之功。

⑥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富于创造性、增“见”长“识”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读书的要诀,我们才能在蜿蜒的溪流中寻找桃源梦境,并在每一转折之间碰逢豁然开朗的意韵,找寻到“宛在水中央”的“伊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包含哪几个分论点?

2.选文第②③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选文第③段中加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两脚书柜”是比喻的说法,把只读书没有“见”的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揭 示了出来。

B.第④段用陈平原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分论点读书亦须有“灼见”。

C.第⑤段加着重号的词“往往”体现出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

D.第⑥段“桃源梦境”“伊人”都是夸张的说法,突出了掌握读书要诀的重要。

参考答案:

1.中心论点:读书得有“见”,即每个人要通过读书,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分论点:读书得增长“识见”;读书得有“主见”;读书亦须有“灼见”;读书还得有“预见”。

2.不能。第②③两段的分论点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安排的,如调换,段落之间就变得混乱不清晰了。

3.充当道理论据,有力地论述了分论点,使论述更具权威性。4.D(解析:“桃源梦境”“伊人”不是夸张,而是比喻。)

篇9: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7分)

甲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⑥!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彀gòu弓:拉开弓。③御:车夫。④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⑤祠:祭祀。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读之竟日( ) 他日补缀旧纸 ( )

卒用其人( ) 必以人祠,乃雨 ( )

12.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B.复奏如初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C.跪而拾之以归 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

D.凡吾所以求雨者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

(2)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

译文:

(3)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译文:

14.甲文中的赵普是一个 的良臣,乙文中的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 (用原文语句填空)。(4分)

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11.整日 连结 终于 下雨 12.D

13.采分点一点一分,扣完为止。

(1)采分点:既 发 则 (2)采分点:以 故 谓 (3)采分点:猎皆

14.而能以天下为己任 有德于天而惠于民

附古文翻译:梁君出去打猎,见到一群白雁。梁君下了车,拉满弓想射白雁。路上有个走路的人,梁君叫走路的人停下,那个人没停,白雁群受惊而飞。梁君发怒,想射那走路的`人。他的车夫公孙袭下车,按着箭说:您别射。梁君气愤地变了脸色生气地说:你不帮助你的主君反而帮助别人,为什么呢?公孙袭回答说:过去齐景公的时候,天大旱三年,占卜时说一定用人祭祀才下雨。齐景公走下庭堂磕头说:凡是我求雨的原因,是为了人民。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将要下雨,我将自己充当祭品。话没说完,天下大雨达到方圆千里,为什么呢?因为齐景公对天有德对人民施恩惠,现在主君因白雁的缘故而想射人,我认为主君的话跟虎狼没有什么不同。梁君拉着公孙袭的手,和他上车回去。进了庙门,粱君喊万岁,说:今天真幸运啊: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我打猎得到善言回来了。

篇10:《谢南冈小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谢南冈小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谢南冈小传  〔清〕恽敬

谢南冈名枝崙,瑞金县学生。贫甚,不能治生,又喜与人忤。人亦避去,常非笑之。性独善诗,所居老屋数间,土垣皆颓倚,时闭门,过者闻苦吟声而已。会督学使者按部,斥其诗,置四等,非笑者益大哗。南冈遂盲盲三十余年而卒,年八十三。

论曰:敬于嘉庆十一年自南昌回县。十二月甲戌朔,大风寒。越一日乙亥,早起自扫除,蠹书一册堕于架,取视之,则南冈诗也。有郎官为之序,序言秽腐。已掷去,既念诗未知如何,复取视之,高邃古涩,包孕深远。询其居,则近在城南,而南冈已于朔日死矣。南冈遇之穷不待言,顾以余之好事为卑官于南冈所籍已二年,南冈不能自通以死,必死后而始知之,何以责居庙堂、拥麾节者不知天下士耶?古之人居下则自修而不求有闻,居上则切切然恐士之失所,有以也夫?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又喜与人忤(    )             而南冈已于朔日死矣(    )

顾以余之好事为卑官于南冈所籍已二年(    ) 南冈遇之穷不待言(    )

18. 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⑴南冈遂盲盲三十余年而卒 ⑵询其居,则近在城南,而南冈已于朔日死矣

B.  ⑴居上则切切然恐士之失所 ⑵顾以余之好事为卑官于南冈所籍已二年

C.  ⑴南冈不能自通以死 ⑵何以责居庙堂、拥麾节者不知天下士耶

D.  ⑴蠹书一册堕于架 ⑵敬于嘉庆十一年自南昌回县

19. 下列句子中有与“有郎官为之序”的“序”字词性活用特点相同现象的是(    )(2分)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会督学使者按部,斥其诗,置四等,非笑者益大哗。

(2)古之人居下则自修而不求有闻,居上则切切然恐士之失所,有以也夫?

21. 本文为谢南冈外传,主要记叙了他______________的身世。文末的议论,作者以古今相比,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17. (4分)⑴顶撞 抵触 忤逆 ⑵初一  ⑶登记  ⑷困窘 困厄 不得志

18.(2分)B

19.(2分)B

20.(4分)⑴正逢提督学政巡察下属,对他的诗大加贬斥,列在第四等,那些讥笑嘲讽的人更是一片喧哗。(得分点:会、非、益)⑵古时候的人处于下层时,就自我修养,不求出名;处于上层地位时,就忧心不已,唯恐士子不得其所,(这是)有缘故的啊!(得分点:有闻,切切然,以)

21.(3分)怀才不遇,窘困老死。 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识人才,扼杀人才的愤懑之情。

参考译文:

谢南冈名枝崙,是瑞金县县学的生员。家里很穷,不能维持生计,又喜欢和人顶撞。人们也远远地避开去,常常讥讽嘲笑他。生性唯独擅长诗歌,所住的`地方只有几间旧屋子,用土垒起的矮墙都坍倒了,门儿经常关着,经过的人只听到他苦心吟诗的声音而已。正逢上朝廷派出的提督学政巡察下属,对他的诗大加贬斥,列在第四等,那些讥讽嘲笑的人更是一片喧哗。南冈因而默默无闻地沉沦三十多年而死去,得年八十三岁。

评论说:我在嘉庆十一年从南昌回到瑞金县。十二月初一,刮大风,天气寒冷。过了一天是初二日,我很早起床,自己打扫住处,有一本满是虫蛀的书从架上掉下,拾起一看,原来是南冈的诗作。有郎中一类的官员为它作了序,序言尽是些陈词滥调。我已经把书丢开在一旁,后来又想到不知诗究竟做得怎样,便又重新拿来翻看,格调高旷,风格古拙、冷涩,包含着深长的意境。连忙打听他的住址,原来离此不远就在城南,而不料南冈已在初一那天去世了。南冈境遇的不顺利是不用说的了。然而象我这样一个不嫌多事出来当个小官的,在南冈户籍所在地任职已经两年了,南冈不能自我介绍与我相识而后死,一定要到死了以后我才知道他,这又怎么能够责备那些在朝中官居要职、或在一方执掌大权的人,不识天下的人材呢?古时候的人处于下层时,就自我修养,不求出名;处于上层地位时,就忧心不已,唯恐士子不得其所,这是有缘故的啊!

篇11:请君入瓮阅读答案附翻译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 ng):大坛子。②鞫(j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 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

3.取大瓮( ) 4.因起谓兴曰( )

二、翻译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1.正在,正当 2.应当 3.拿 4.于是,就

二、l.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

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南歧之见》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岐人之瘿》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日喻说 苏轼》阅读答参考案附翻译

日喻说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

蒲留仙写书文言文答案

《明帝说日》阅读答案

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世博会阅读训练附答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

《诸葛孔明》原文及译文

南歧之见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歧之见的阅读答案附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南歧之见的阅读答案附翻译(集锦11篇)】相关文章:

《空城计》阅读训练附答案2023-10-06

日喻文言文课文翻译2023-05-22

《新唐书吕文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2022-07-22

黄州快哉亭记 教案2022-06-08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阅读训练附答案2022-05-31

范增论阅读题答案参考2022-08-14

《鲁云谷传》阅读答案及翻译2023-11-16

范增论阅读的答案2023-10-13

《范增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5-08

《记旧本韩文后》的试题及答案202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