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阅读答案及译文((精选12篇))由网友“大裙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隋书》阅读答案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隋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隋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捡,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颜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邺都 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③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 。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 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相州人情险诐,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
[注]①邺都:邺城,相州治所。②饧:饴糖。③发摘:揭发。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当兴吾宗 (2)其俗颇质
(3)臣自分废黜(4)聪令有闻者
1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儿有风骨 B. 称其不能理化
C.无复衣冠之望 D . 招致山东大儒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9.第③段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 的心理状态。(2分)
20.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6、(1)振兴 (2)质朴 (3)料想 (4)美好
17、A
18、答案示例: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彦光没有判他罪,把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
19、答案示例:胸有成竹
20、答案示例: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时,没有针对相州多诡诈的风气,沿用了在岐州时“以静镇之”的.方法,导致失败。第二次治理相州时,一方面揭发坏人坏事,严惩狡猾之徒,另一方面立学兴儒,以德化人,取得成功。
部分参考译文
梁彦光幼年聪慧,有卓越品行,他的父亲常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有刚正的气概,一定会使我们家族兴旺。”进入太学,开始涉猎经史,遵循规矩法度,即使匆忙的时候,也一定按照礼仪做事。脱去布衣担任秘书郎,当时年仅十七岁。
后来又过了几年,转任相州刺史。梁彦光先前在岐州的时候,风俗非常质朴,用“静”的方法治理,全境教化很好,朝廷考评接连最好,是天下第一。等到任职相州,仍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相州是北齐旧都,风俗杂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他们写作诗歌,称他们不能用道理教化。皇帝听说之后责备他,最终因此被免了职。一年多后,又拜为赵州刺史。梁彦光给皇上上书说:“臣之前在相州获罪,百姓称呼我为‘戴帽饧’。臣自己料想罢免之后,没有恢复官职的希望,没想到天恩又垂青录用我。请求再次治理相州,改变方法,希望有用来改变当地风俗的方法。向上报答皇上深厚的恩典。”皇帝答应了他,又让他担任相州刺史。
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听说梁彦光自己请求前来,没有人不嘲笑他的。梁彦光到任,揭露隐蔽潜伏的坏人或坏事,好像神明一般,于是狡猾的人,没有不潜逃的,全境都非常惊异。当初,北齐灭亡后,士绅大多迁往关内,只有手工业者、商人以及乐户移居在州城外城。因此人们都很阴险狡诈,随便就会有谣言产生,情况非常多变复杂。梁彦光想要革除弊病,于是用俸禄,招纳崤山以东的有名气的儒生,在每一个乡设立学堂,不是圣哲的书籍不能教授。经常在季月召集学生,亲自出题考试。有特别勤奋好学、聪明闻名的,在厅堂设宴席,其他人一起坐在走廊下。有喜欢争辩是非、懒惰学业无成的,坐到庭院中,用草具设坐。于是人们都克制自励,风俗有了很大改变。有叫焦通的滏阳人,喜欢酗酒,侍奉亲长的礼节缺少,被堂弟诉讼。梁彦光没有处罚他,而是把他带到州学,让他在孔子庙观看。当时庙中有韩伯瑜母亲打他不痛,他为母亲力气衰弱而悲哀,对着母亲哭泣的塑像,焦通就有所感悟,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训诫之后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善良的人士。以德感化人,都是这样的做法。
篇2:《隋书》卷四七阅读答案及译文
《隋书》卷四七阅读答案及译文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与皇帝家女儿匹配)魏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咸悦。岁余,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亟登衮命,频莅方岳,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兴言远慕,感咽难胜。”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余官如故。四年,丁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坐事免。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①,伏奉尊命。”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于是出拜荆州总管。时天下唯置四大总管,并、扬、益三州,并亲王临统,唯荆州委于世康,时论以为美。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赠大将军,谥曰文。
世康性孝友,初以诸弟位并隆贵,独季弟世约宦途不达,共推父时田宅尽以与之,世多其义。
(《隋书》卷四七)
注①直寝:在皇宫值班。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叔侄疏广与疏受。③台铉:宰辅重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岁,州辟主簿 辟:征召
B.世康绥抚之 绥:安抚
C.未尝以位望矜物 矜:傲慢
D.深乖本望 乖:违背
8.C [解析] 看不起,轻视。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今以委公 申之以孝悌之义
B.因授绛州刺史 因击沛公于坐
C.汝辈以为云何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上闻而痛惜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9.A [解析]A介词,把;B副词,于是,因此/ 副词,趁机;C怎么样/通“呵”;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因果。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4分)
(1)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
(4分,1点1分,大意1分)
(2)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4分)
(2)不到一年,朝廷要他恢复官职管理政事(复职管事)。世康坚决(执意)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
(4分,1点1分,大意1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韦世康是怎样为官为人的? 请简要概括。(5分)
(1)沉稳敏捷,有器度;(2)清心寡欲,不慕权贵;(3)擅长治理(治理有方);(4)为官公平,廉洁;(5)为政清静简单。
(5分,1点1分,有其他答案的,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参考答案对应点:①沉敏,有器度;②寡嗜欲,不慕贵势;③有惠政;④选用平允,朝廷称为廉平;⑤为政简静。
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魏文帝女襄乐公主尚:仰慕
B.不以得丧干怀 干:扰乱
C.今之所请,深乖本望乖:违背
D.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 悬车:辞官家居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的一组是()
①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 ②未尝以位望矜物
③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 ④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
⑤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 ⑥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②⑤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世康很少有嗜欲,也不羡慕富贵和权势,曾萌生退隐之心,可是一直没有实现辞官家居的愿望,最后还是死在了官任上。
B.尉迥兴兵作乱的时候,高祖恐怕汾州、绛州趁叛乱之机生出变故,任命韦世康为绛州刺史,韦世康凭着自己清高的名望来镇守,全境安宁整肃。
C.朝廷外调任命韦世康为荆州总管,当时全国共有四大总管,并州、扬州、益州三州都有亲王亲临治理,只有荆州委任韦世康,可见朝廷对他的信任。
D.韦世康官居高位、清廉正直、治绩闻名朝野,但他能主动请求退职家居,是他不为物权所约束的.体现。他的选择也得到了子弟们的理解和支持。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咸悦。(3分)
(2)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3分)
(3)独季弟世约宦途不达,共推父时田宅尽以与之,世多其义。(4分)
参考答案
8、A、尚:娶帝王之女为妻
9、C、③说他为政公平廉洁,不徇私情。④说他举荐提拔甚多,朝廷评价他廉平。⑥说兄弟们说他辞官的事恐怕难以如愿,他于是止息退隐的想法。
10、B,“韦世康凭着自己清高的名望来镇守”错误,“雅望”意思是“素来的德望”。
11.参考译文
韦世康,是京兆杜陵人,世代为关右(长安以西)大姓。父亲韦夐,隐居不出仕,魏朝、周朝二代共有十次征召,都未应命,称为逍遥公。世康自幼沉稳慧敏,有器识度量。年仅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在魏朝,二十岁任直寝,封爵为汉安县公,娶魏文帝女儿襄乐公主为妻,封授为仪同三司。后来任职北周,由典祠下大夫起,历任沔州、硖州刺史。曾随周武帝平灭北齐,授任司州总管长史。当时东夏刚刚平定,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抚他们,士人百姓都很高兴。一年多后,朝廷召入为民部中大夫,升官位为上开府,后改任司会中大夫。
尉迥兴兵作乱的时候,高祖为之忧心,对世康说:“汾州、绛州原来是北周、北齐的分界之地,趁此叛乱之机,恐怕生出变故。现将它交托于公,替我好自镇守。”于是授任绛州刺史,凭着素来的德望镇守于此,全境安宁整肃。世康生性恬淡素崇尚古凤,不因得失自乱心志。在州任上,曾经感慨很深地露出知止知足的心意,给儿女兄弟的书信说:“几次登临三公之位,频频莅临方镇之任,立志去除酒色财三者迷惑,内心畏惧天、神、你、我四者良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财利不沾。现在虽未到七老八十,而壮年已经过去。近来眼睛昏朦更加厉害,不能看清小字,脚病更加严重,不能疾步快走。况且母亲年事已高,冬夏冷热应该伺候,晨昏问候却又缺失,不孝之罪在我一身。想奏闻圣上,请求遵循孝养之礼,因未征询你等,所以发此信来。动笔牵起远方情思,伤感哽咽难以自持。”兄弟们回复说恐怕难以如愿,于是才止息退念。
在任上几年,有惠民之政,上奏的对官吏的考绩连居最优,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淡薄嗜好欲望,不羡慕权贵权势,未曾以官位名望傲视别人。听到别人有善行,就像自己有一样高兴,也不张扬别人的过失来求得名誉。不久升爵为上庸郡公,加封食邑至二千五百户。当年又改任为吏部尚书,其他职位照就。开皇四年,因为母亲守丧离职。不满一年,朝廷起用命他到官。世康坚决请求,希望到丧制满,皇上没有许可。世康在吏部任职,选拔任用公平,杜绝人情请托。开皇七年,朝廷将兴兵江南,议论重视方镇,任命世康为襄州刺史。后因事坐罪免职。不久,授任安州总管,不久改任为信州总管。开皇十三年,入京朝君,再次拜任为吏部尚书。先后十多年时间,荐举提拔官员甚多,朝廷评价他廉正公平。世康曾经借休假之闲,对子弟们说:“我听说功成身退,是古人常行之道。现在我年近六十,意想辞官,你们认为如何?”他的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修身养德,官位显赫名望远扬,盈满倾溢的教训,前代圣贤极为看重。要效法汉朝疏广疏受,儿辈谨遵钧命。”后来趁侍奉皇上宴会的机会,世康两次下拜陈述退让之意说:“下臣没有尺寸功劳,而得以位居宰相之次。现在犬马已年老,无益于圣明之时,恐怕死期不远,无法完成职责。希望恩赐辞官,退避以让贤能。”皇上曰:“我早晚盼望,求贤若渴,希望与你共同治理天下,以求得太平。现在的请求,大大违背我素来的愿望,纵使确实筋力衰减,还要委屈你躺着治理一方。”于是调外拜任荆州总管。当时全国只设有四大总管,并州、扬州、益州三州,都有亲王亲临治理,只有荆州委任世康,当时舆论视为荣耀。世康施政简素清静,百姓爱戴喜欢,全境没有争讼官司。开皇十七年,在州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皇上听说后痛惜不已,助葬赠礼非常丰厚。赠封为大将军,赠谥号为“文”。
世康生性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当初因为兄弟们都官位显贵,惟独幼弟世约仕途不通达,于是都把父亲传留的田地宅院全部给了他,世人都称扬他们重情义。
篇3:《隋书·列女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灨石。还谓宝曰:“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内外逼之,纥徒溃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洸至岭下,逡巡不敢进。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定。高祖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篇4:《隋书·列女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融本北燕苗裔 苗裔:子孙后代
B、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晏:安定
C、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 帅:率领,带领
D、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 信:承诺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
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B、每劝亲族为善
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C、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
D、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
9、翻译下列的句子(3分)
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参考答案
7、D(信:信物)
8、C(A、表判断;结构助词,的;B、动词,做;介词,替;C、均为动词前的助词,组成所字结构;D、介词,因为;介词,把)
9、如今朝廷赏赐的东西都保存在这里,这是对我竭尽忠心的回报!希望你们都能念念不忘。(“具”“愿”“思念”2分,句子通顺1分)
文言文译文:
谯国夫人,是高凉冼氏的女儿。(冼家)世代都担任南越的`首领,各部落跨据山洞居住,多达十余万家。夫人幼年时就贤德聪明,多谋略,出嫁前在父母家时,就能安抚部众,能够行军用兵,镇抚越族各部落。(她)经常勉励亲族做善事,因此凭信义在本乡形成了凝聚力。(以至)海南、儋耳两地归附的部落多达千余洞。
梁大同年间,罗州刺史冯融得知夫人有志向有品行,让他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娶为妻子。冯融本是北燕后代,三代担任守牧,在他乡做官,号令推行不畅。至此,夫人告诫约束本族族人,使他们遵守公共礼制。常与冯宝一起参与决断诉讼,部族头领有犯法的,即使是自己亲族,也决不放过宽纵。从此政令顺畅有序,无人敢违。
夫人率领部队与长城侯陈霸先在赣石会师。回来后对冯宝说:“陈都督很可敬畏,很得人心。我看这人一定能平定乱贼,你应当大力资助他。”等到冯宝去世后,岭南大乱,夫人团结百越各部落,几个州都平安无事。到了南朝陈永定二年,她的儿子冯仆九岁时,(她就)派冯仆率领各部首领到丹阳朝拜皇帝,(冯仆)开始被授予阳春郡守。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把冯仆叫到高安,引诱(冯仆)跟他一起作乱,冯仆派使者回去禀告夫人,夫人说:“我为人忠贞,经历现在两个朝代,不能因为顾惜你就辜负国家。”于是发兵到边境拒敌,率领南越各部的酋长内外相逼,欧阳纥的军队溃败了。冯仆因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
后来又遇到南朝陈亡国,岭南没有所依附的,几个郡共同尊奉夫人,号称圣母,保境安民。隋文帝派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韦洸到了南岭脚下,逡巡不敢向前进。当初,夫人把扶南国产的犀杖献给了陈后主,到这时候,晋王杨广让陈后主写信给夫人,把陈亡国的情况向夫人说明,让她归顺隋朝,并且用犀杖和兵符作为凭信。夫人见到犀杖,验明后知道陈朝已经灭亡了,召集首领几千人,终日恸哭。夫人派她的孙子冯魂率领众人前去迎接韦洸进入广州,岭南全都平定了。隋文帝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把首饰及一套日常闲居时穿的衣服赐给她,夫人把这些都放在金箱里,连同南朝梁、陈所赏赐的东西,都各藏在一个库里。每年部族大会时,(夫人把赐物)都陈列在庭院,让子孙看,(对他们)说:“你们应该竭尽诚心归顺天子。我侍奉三个朝代的君主,只有一颗赤心。如今朝廷赏赐的东西都保存在这里,这是对我竭尽忠心的回报!希望你们都能念念不忘。”
篇5:《隋书·列女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隋书·列女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灨石。还谓宝曰:“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内外逼之,纥徒溃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洸至岭下,逡巡不敢进。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定。高祖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隋书·列女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融本北燕苗裔苗裔:子孙后代
B、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晏:安定
C、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帅:率领,带领
D、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信:承诺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
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B、每劝亲族为善
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C、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
D、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
9、翻译下列的句子(3分)
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参考答案
7、D(信:信物)
8、C(A、表判断;结构助词,的;B、动词,做;介词,替;C、均为动词前的助词,组成所字结构;D、介词,因为;介词,把)
9、如今朝廷赏赐的东西都保存在这里,这是对我竭尽忠心的回报!希望你们都能念念不忘。(“具”“愿”“思念”2分,句子通顺1分)
文言文译文:
谯国夫人,是高凉冼氏的`女儿。(冼家)世代都担任南越的首领,各部落跨据山洞居住,多达十余万家。夫人幼年时就贤德聪明,多谋略,出嫁前在父母家时,就能安抚部众,能够行军用兵,镇抚越族各部落。(她)经常勉励亲族做善事,因此凭信义在本乡形成了凝聚力。(以至)海南、儋耳两地归附的部落多达千余洞。
梁大同年间,罗州刺史冯融得知夫人有志向有品行,让他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娶为妻子。冯融本是北燕后代,三代担任守牧,在他乡做官,号令推行不畅。至此,夫人告诫约束本族族人,使他们遵守公共礼制。常与冯宝一起参与决断诉讼,部族头领有犯法的,即使是自己亲族,也决不放过宽纵。从此政令顺畅有序,无人敢违。
夫人率领部队与长城侯陈霸先在赣石会师。回来后对冯宝说:“陈都督很可敬畏,很得人心。我看这人一定能平定乱贼,你应当大力资助他。”等到冯宝去世后,岭南大乱,夫人团结百越各部落,几个州都平安无事。到了南朝陈永定二年,她的儿子冯仆九岁时,(她就)派冯仆率领各部首领到丹阳朝拜皇帝,(冯仆)开始被授予阳春郡守。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把冯仆叫到高安,引诱(冯仆)跟他一起作乱,冯仆派使者回去禀告夫人,夫人说:“我为人忠贞,经历现在两个朝代,不能因为顾惜你就辜负国家。”于是发兵到边境拒敌,率领南越各部的酋长内外相逼,欧阳纥的军队溃败了。冯仆因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
后来又遇到南朝陈亡国,岭南没有所依附的,几个郡共同尊奉夫人,号称圣母,保境安民。隋文帝派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韦洸到了南岭脚下,逡巡不敢向前进。当初,夫人把扶南国产的犀杖献给了陈后主,到这时候,晋王杨广让陈后主写信给夫人,把陈亡国的情况向夫人说明,让她归顺隋朝,并且用犀杖和兵符作为凭信。夫人见到犀杖,验明后知道陈朝已经灭亡了,召集首领几千人,终日恸哭。夫人派她的孙子冯魂率领众人前去迎接韦洸进入广州,岭南全都平定了。隋文帝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把首饰及一套日常闲居时穿的衣服赐给她,夫人把这些都放在金箱里,连同南朝梁、陈所赏赐的东西,都各藏在一个库里。每年部族大会时,(夫人把赐物)都陈列在庭院,让子孙看,(对他们)说:“你们应该竭尽诚心归顺天子。我侍奉三个朝代的君主,只有一颗赤心。如今朝廷赏赐的东西都保存在这里,这是对我竭尽忠心的回报!希望你们都能念念不忘。”
篇6:《隋书·令狐熙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隋书·令狐熙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性严重,有雅量 重:持重。
B.熙自是稍加饭粥 稍:稍微。
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洽:和谐。
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杜:禁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功进位上开府 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①上闻而嘉之 ②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C.①今者乃以手教相谕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我辈其可违乎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①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以功进位上开府 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⑤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
A.①②⑤ B.③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3分)
(2)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3分)
(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4分)
参考答案
9.B(稍:渐渐地、慢慢地)
10.C(A项,以:①介词,凭借;②连词,因为。B项,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C项,①②副词,竟然,却。D项,其:①副词,表反诘;②代词,那)
11.D(良政:有利于民,为百姓拥护的政策。④劝谕百姓登记户籍,深受欢迎。⑤侧面体现。⑥直接体现。①体现有才能。②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良政可言。③凭借功劳得到晋升,未必是良政。)
12.B(原文中令狐熙没有“被调往朝廷任职”。)
13.(1)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3分,“去”“殆”“胜”各1分)
(2)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凭借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3分,“寇”“以”“从”各1分)
(3)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4分,句意1分,定语后置1分,“勒”“逐”各1分)
【参考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他父亲劝诫他说:“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了后代。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令狐熙从此才慢慢地吃饭了。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他先后担任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
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不久他被授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爵。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凭借功劳升任上开府知府,后来接任沧州刺史。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令狐熙就晓谕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开皇四年(584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
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皇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邺城,是天下难治理的地方。”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匹,并颁告天下。
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在此之前,州县行政出现障碍,朝廷任命的官员大多不去赴任,却把政务放在总管府里来办。令狐熙全部遣散了他们,并为当地修建城邑,开设学校,各族百姓感激敬佩,对社会风气极为称赞。
篇7:《隋书·李德林传》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隋书·李德林传》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十余日便度。高隆之见而嗟叹,遍告朝士,云:“若假其年,必为天下伟器。”年十五,诵五经及古今文集,日数千言。俄而该博①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善属文,辞核而理畅。年十六,遭父艰,自驾灵舆,反葬故里。时正严冬,单衰跣足,州里人物由是敬慕之。
高祖初受顾命,以德林为丞相府属,加仪同大将军。未几而三方构乱,指授兵略,皆与之参详。军书羽檄,朝夕填委,一日之中,动逾百数。或机速竞发,口授数人,文意百端,不加治点。郧公韦孝宽为东道元帅,师次永桥,为沁水泛长,兵未得度。长史李询上密启云:“大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并受尉迟迥饷金,军中慅慅,人情大异。”高祖得询启,深以为忧,欲代此三人。德林独进计云:“公与诸将,并是国家贵臣,未相伏驭,今以挟令之威,使得之耳。安知后所遣者,能尽腹心,前所遣人,独致乖异?又取金之事,虚实难明,即令换易,彼将惧罪,恐其逃逸,便须禁锢。然则郧公以下,必有惊疑之意。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如愚所见,但遣公一腹心,明于智略,为诸将旧来所信服者,速至军所,使观其情伪。纵有异志,必不敢动。”丞相大悟,即令高颎驰驿往军所,为诸将节度,竟成大功。高祖登阼之日,授内史令。
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昨宵恨夜长,不能早见公面。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几,上曰:“我本意欲深荣之。”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
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谘议,以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谘议。”上甚衔之。因出为湖州刺史。德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死且不恨。”上不许,转怀州刺史。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考司所贬。岁余,卒官,时年六十一。
德林美容仪,善谈吐,齐天统中,兼中书侍郎,于宾馆受国书。陈使江总目送之曰:“此即河朔之英灵也。”器量沉深,时人未能测,从官以后,即典机密,性重慎,尝云古人不言温树②,何足称也。
(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
注:①该博:学问或见识广博.⑦温树:语出((汉书·孔光传》,是对居官谨慎的赞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十余日便摩 度:背诵
B.善属文,辞核而理畅 核:妥帖
C.并受尉迟遇饷佥 饷:粮饷
D.从官以后,即典机密 典:掌管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恐基逃逸,便须禁锢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若假其年,必为天下伟器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 臣死罩不避,卮酒安足辞
D.德林称父为太尉谘议,以取赠官 岂略一璧之故欺秦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德林聪颖博学。很小就能诵读左思《蜀都赋》,十五岁时,博览群书,每天诵读几千字的五经和古今文集类文章,连阴阳、谶纬、物候等内容都涉猎和精通。
B.六岁时,父亲去世,隆冬天气,他光着脚穿着单层孝衣,亲自驾着灵车返回故乡安葬。但也因为有意抬高父亲的官衔,引起隋高祖的恼怒。
C.李德林才识过人。平叛期间,每天处理数百件的军情报告和紧急文书;紧要关头,及时劝阻并使高祖打消临阵撤换大将的念头.最后稳定了军心,赢得了胜利。
D.李德林深受倚重。高祖平叛的所有部署都与他详细研究,认为他是辅佐国朝难得的奇才,表示要让他的富贵与国朝相始终,并让他一直担任内史令这样的显职。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师次永桥,为沁水泛长,兵未得度。
②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
③陈使江总目送之曰:“此即河朔之英灵也。”
参考答案:
4.C(饷:馈赠)
5.B(A第一个“其”,代词,第三人称,作小主语,第二个“其”,代词,作定语,可译为“他们”; B项,两个“若”都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C项,第一个“且”为连词,表示语意更进一步,可译为“况且”“再说”,第二个“且”为让步连词,可译为“尚且”;D项,第一个“以”为目的连词,“以便”,第二个“以”,介词,表示原因,“因为”“由于”。)
6.D “并一直让他担任内史令这样的显职”错,他后来被外放为怀州刺史,并死在任上。
7.①军队驻扎在永桥,因为沁水泛滥,军队不能渡过河。(“次”“为”、句意各1分。)
②在怀州(刺史任上)遭遇特大旱灾,(于是)征集百姓挖井灌溉农田。(“亢”、“课”和句意各1分)
③陈国使者江总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说:“这位就是河朔地区的杰出人才啊。”(“目”、“英灵”、判断句和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几岁的时候,诵读左思的《蜀都赋》,十几天就能背诵下来。高隆之见了感叹,告诉满朝人士说:“如果上天给他足够的.年命,他一定会成为天下的大人物。”十五岁时,背诵五经和古今文集,每天数千字。很快就读遍并精通古籍,阴阳、谶纬、物候等无不涉猎精通。他善于作文章,文章用词妥帖而情理畅达。十六岁时,父亲亡故,他亲自驾着灵柩车,返回故乡安葬,那时正是严冬,他穿着单层的孝衣,光着脚,地方人士因此都敬仰爱慕他。
高祖(隋文帝)初受顾命,任李德林为丞相府属,加授仪同大将军。不久有三处发生叛乱,指挥军事部署,高祖都与李德林详细研究。军事报告和紧急文书,从早到晚不停地送达,一天之内动辄有数百件,李德林当机立断,迅速处置,同时向几个人发指示,各种指令文书,不需要修改就写成。郧国公韦孝宽任东道元帅,军队驻扎在永桥,因为沁水泛涨,军队渡不过去。长史李询秘密上书丞相说:“大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都接受了尉迟迥馈赠的金银,军中骚动不安,人心很不稳定。”高祖深觉忧虑,想(派人去)替换这三个人。惟独李德林(不赞成),献计说:“您和诸位大将,都是国家尊贵的大臣,不能互相宾服,现在他们又握有重要兵权,才会这样的。(您)怎么能知道后来派去的将军,能够全部是心腹,前面所派的大将,偏偏离心离德?而且接受金银这种事,难以辨明真假,就算是撤换他们,他们惧怕获罪,为了防备他们逃跑,就必须监禁。这样,郧公以下的人员,一定会产生惊疑之心。再说,大敌当前撤换大将,古来就有教训,这就是乐毅离开燕国,赵括葬送赵国的起因。依我的意思,只要派您的一个心腹,精通谋略,被诸将一直信服的,立即到军中去,让他考察军中的实情。(诸将)即使有异心,也一定不敢行动。”高祖恍然大悟,立即命高颎乘驿车赶到军中,任诸将的总指挥,终于建成大功。高祖登基这一天,李德林被任命为内史令。
高祖对李德林说:“自古帝王兴盛,一定有奇异人物的辅佐。我昨天读《霸朝集》,终于明白了感应的道理。昨天为黒夜太长不能早些见到你而感到遗憾。我一定要让你的富贵与国朝相始终。”于是追赠他的父亲为恒州刺史,不久,皇帝说:“我本来的意愿是想让你更加荣耀。”又追赠(他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由李德林继承爵位。
早先,李德林称自己的父亲是太尉谘议以便取得朝廷的封官,李元操等人秘密上奏说:“李德林的父亲官职终于校书,胡说是谘议。”皇帝十分恼怒。便外放为湖州刺史。李德林拜谢道:“我不敢再指望任内史令,但请求给以散官参议。等到陛下登泰山封禅的大礼告成,我得以参观盛典,然后把自己愚笨的身体收回到田园山岭中去。死了也就没有遗憾了。”皇帝不准奏,把他改派为怀州刺史。(李德林)在州刺史任上遭遇了大旱,就征集百姓挖井浇田,(但是)徒然地劳扰民力,最终没有获得任何效益,被上级考察部门贬黜。一年多,死在刺史任上。时年六十一岁。
李德林仪表堂堂,善于言谈。齐天统年间,曾任中书侍郞,在国宾馆接受国书,陈国的使者江总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说:“这位就是河朔地区的杰出人才啊。”他的器量深沉,当时的人不能预测。做官以后,就执掌国家机密,性情稳重谨慎,曾说古人不言温树,有什么值得赞扬的。
篇8:《隋书·循吏》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山东1月统考改编)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循吏》)
[注]①髫龀(tiáochèn),儿童时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被:遭受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化:造化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礼:用礼节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周太祖见而器之功未就而帝崩
B.为高氏所诛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C.上降玺书褒美之上悼惜久之
D.以叔略有巧思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3分)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
①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3分)
②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3分)
《隋书·循吏》樊叔略,陈留人也阅读训练答案
5.C【化: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6.D【而:表顾承|表转折;为:介词,表被动|表判断,可译为“是”;之:代词|音节助词;以:都是连词,“因为”】
7.B【①是外表②是作战勇敢④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
8.C【“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
9.(1)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4分,每错断、少断、多断3处扣1分,3处起扣】
(2)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文言多义词及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
①樊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热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逐渐(慢慢)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
【得分点:“计数”、“信”各1分,大意1分】
②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
【得分点:“因”、“奇”各1分,大意1分】
篇9:《隋书. 薛道衡传》节选阅读及答案译文
《隋书. 薛道衡传》节选阅读及答案译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也。道衡六岁而孤,专精好学。年十三,讲《左氏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颇有词致,见者奇之。其后才名益著,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矣河东裴谳目之曰自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复遇薛君矣。
武平初,诏与诸儒修定《五礼》,除尚书左外兵郎。陈使傅縡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待诏文林馆,与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齐名友善。
高祖受禅,坐事除名。河间王弘北征突厥,召典军书,还除内史舍人。其年,兼散骑常侍,聘陈主使。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高祖每曰:“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然诫之以迂诞。后高祖善其称职,谓杨素、牛弘曰:“道衡老矣,驱使勤劳,宜使其硃门陈戟。”于是进位上开府,赐物百段。道衡辞以无功,高祖曰:“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道衡久当枢要,才名益显,太子诸王争相与交,高颎、杨素雅相推重,声名籍甚,无竞一时。
炀帝嗣位,上《高祖文皇帝颂》。帝览之不悦。将置之罪。道衡不悟。司隶刺史房彦谦素相善,知必及祸,劝之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而道衡不能用。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向使高颎不死,令决当久行。”有人奏之,帝怒曰:“汝忆高颎邪?”付执法者勘之。道衡自以非大过,促宪司早断。暨于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馔,以备宾客来候者。及奏,帝令自尽。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诀。宪司重奏,缢而杀之,妻子徙且末。时年七十。天下冤之。
(节选自《隋书. 薛道衡传》)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 招聘
B.其年,兼散骑常侍,聘陈主使 访问
C.后高祖善其称职 称赞
D.付执法者勘之 审问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年,兼散骑常侍 奔车朽索,其可忽也。
B.然诫之以迂诞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C.暨于奏日,冀帝赦之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以备宾客来候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矣河东裴谳目之曰自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复遇薛君矣。
2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道衡从小就专心好学,十三岁时,研习《春秋左氏传》,看到子产做郑国相时所作出的功绩,写了一篇《国侨赞》,很有意趣,看到的人都认为它不同寻常。
B.武平初年,薛道衡兼任主客郎接待应对南朝陈的使臣傅縡。傅縡写了五十句诗相送,薛道衡也作诗与其相和,南北双方都赞美他的才华。
C.薛道衡著文,“帝览之不悦,将置之罪,道衡不悟”。朋友劝他低调为人,“道衡不用”。大祸临头,“道衡自以非大过”。这些都表现了他迂阔虚妄的品性。
D.本段文字通过一件件具体事情的叙述,从正面和侧面刻画了薛道衡这个历史人物。既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也展示了他的悲剧人生。
2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河间王弘北征突厥,召典军书,还除内史舍人。(3分)
(2)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3分)
参考答案:
17. A.引:推荐
18.D.者:后置定语的标志。(A.其:那/难道。B.之:他/句中虚词,无义。C .于:到/在。)
19. (3分)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矣/河东裴谳目之曰/自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复遇薛君矣。(每划对两处得1分)
20.B .应是赞美二人的才华。
21. (6分)(1) 河间王杨弘北征突厥,征召薛道衡来主管军中文书,回师后授予他内史舍人之职。(3分) (2) “你长期在朝廷中辛劳工作,国家的大事,都是你宣扬推行的,这难道不是你的功劳么?”(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薛道衡字玄卿,是河东汾阴人(今山西万荣县)。他六岁时就死了父亲,专心好学,十三岁时,他研习《春秋左氏传》,看到子产做郑国相时所作出的功绩,写了一篇《国侨赞》,很有意趣,看到的人都认为它不同寻常。后来,薛道衡的才名更加显著,北齐的司州牧、彭城王高浟推荐他担任了兵曹从事。吏部尚书、陇西(今属甘肃)人辛术与薛道衡交谈后,赞叹道:“郑玄的事业没有消失啊。”河东(今山西)人裴谳看到薛道衡后说:“自从朝廷迁徙到黄河以北之后,我以为关西孔子(郑玄)那样的人已经很难遇到了,现在却又遇到了薛君。”
武平初年,(北齐后主高纬)下诏令薛道衡与诸儒修订定稿《五礼》,授予他尚书左外兵郎之职。南朝陈的使臣傅縡访问北齐,北齐后主让薛道衡兼任主客郎接待应对傅縡。傅縡写了五十句诗相送,薛道衡也作诗与其相和,南北双方都赞美二人的才华,魏收说:“傅縡的做法就是人们所说的将蚯蚓扔给鱼,引其来吃啊(引得薛道衡来和诗)。”后来薛道衡担任了文林馆待诏之职,与范阳(今属河北)人卢思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李德林齐名并且相交甚好。
隋高祖杨坚受北周皇帝禅位后,薛道衡因事获罪被除去了官员身份。(后来,)河间王杨弘北征突厥,征召薛道衡来主管军中文书,回师后授予他内史舍人之职。那年,薛道衡又兼任散骑常侍、访问南朝陈的主使。江东地区的人一向非常喜爱诗歌,陈国的君主更是爱好文学,薛道衡每次有作品完成,那些南方的人没有不吟咏诵读的。
薛道衡每到构思文章的时候,一定要静坐在空房之中,紧挨着墙壁休息,听到门外有人就会发怒,他沉思之深就像这样。高祖经常说:“薛道衡写的文章符合我的想法。”但是,高祖也用迂阔虚妄来告诫他。后来,高祖称赞薛道衡很称职,他的表现很好,就对杨素、牛弘说:“薛道衡老了,他工作辛劳,应该让他有红漆的大门和陈列两旁的`长戟。”于是,高祖提升薛道衡的勋位为上开府,赏赐给他一百段杂色绢帛。薛道衡用没有功劳推辞,高祖说:“你长期在朝廷中辛劳工作,国家的大事,都是你宣扬推行的,这难道不是你的功劳么?”薛道衡长期担任中央机要部门的职务,才名愈加显著,太子和各位王爷争着与他交往,高颎、杨素对他一向极为推许尊重,薛道衡的名声盛大,当时没有能与他竞争的人。
隋炀帝继位后,薛道衡献上一篇《高祖文皇帝颂》。炀帝看到这篇颂文很不高兴。将要给他判罪。薛道衡还不明白自己的处境。司隶刺史房彦谦与薛道衡关系友好,知道他一定会遭受祸患,就劝告他断绝与宾客的来往,并将自己的言辞变得谦恭、态度变得谦下,但是薛道衡没有采纳房彦谦的建议。正值朝廷讨论新的法令,长时间不能决定,薛道衡对朝中官员说:“假使高颎没死,法令决定了,应当施行很久了。”有人将他的言论报告给了皇帝,隋炀帝发怒说:“你怀念高颎么?”于是将薛道衡交给执法的人进行审问。薛道衡自认为这不是很严重的过错,就催促御史早点作出判决。等到将案件上奏给皇帝那天,薛道衡希望皇帝能够赦免他,他叮嘱家里人备办饭食,来准备招待那些来探望他的宾客。等到上奏后,皇帝命令薛道衡自杀。他非常意外,没有自杀。御史再次上奏皇帝,就将薛道衡勒死了,他的妻子和儿女被发配且末(今新疆且末县)。薛道衡死的时候七十岁。全国的人都认为薛道衡死得冤枉。
篇10:《隋书 循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附译文
《隋书 循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附译文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 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 礼:用礼节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因而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①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②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参考答案:
1.C(化: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2.B(①是外表②是作战勇敢④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
3.C(“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
4.(1)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
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素”“因”“奇”各l分)
(2)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
【文言文译文】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阿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
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
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旱,为官很有声誉。邺(北的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担,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下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列见解,暗里与事理而合。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颍、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本试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毫州刺史,谥号为襄。
篇11:《隋书列传第三十》阅读答案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小题。(22分)
王仁恭,字元实,天水上邽人也。少刚毅修谨,工骑射。从杨素击突厥于灵武,以功拜上开府。以骠骑将军典蜀王军事。山獠作乱,蜀王命仁恭讨破之,赐奴婢三百口。及蜀王以罪废,官属多罹其患。上以仁恭素质直,置而不问。炀帝嗣位,汉王谅举兵反,从杨素击平之。以功进位大将军,拜吕州刺史。迁信都太守,汲郡吏民扣马号哭于道,数日不得出境,其得人情如此。
辽东之役,以仁恭为军将。及帝班师,仁恭为殿,遇贼,击走之。进授左光禄大夫。明年,复以军将指扶馀道,帝谓之曰:“往者诸军多不利,公独以一军破贼。古人云,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诸将其可任乎?今委公为前军,当副所望也。”仁恭遂进军,至新城,贼数万背城结阵,仁恭率劲骑一千击破之。贼婴城拒守,仁恭四面攻围。帝闻而大悦,遣舍人诣军劳问,赐以珍物,进授光禄大夫。会杨玄感作乱,其兄子武贲郎将仲伯预焉,仁恭由是坐免。
寻而领马邑太守。其年,始毕可汗率骑数万来寇马邑,复令二特勤将兵南过。时郡兵不满三千,仁恭简精锐逆击,破之。其二特勤众亦溃,仁恭纵兵乘之,获数千级,并斩二特勤。帝大悦,赐缣三千匹。其后突厥复入定襄,仁恭率兵四千掩击,斩千余级,大获六畜而归。
于时天下大乱,百姓饥馁,仁恭颇改旧节,受纳货贿,又不敢辄开仓廪,赈恤百姓。其麾下校尉刘武周与仁恭侍婢奸通,恐事泄,将为乱,每宣言郡中曰父老妻子冻馁填委沟壑而王府君闭仓不救百姓是何理也以此激怒众吏民颇怨之其后仁恭正坐厅事武周率其徒数十人大呼而入因害之时年六十
篇12:《隋书列传第三十》阅读答案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骠骑将军典蜀王军事 典:主管
B.官属多罹其患 罹:遭受
C.遣舍人诣军劳问 劳:慰劳
D.仁恭简精锐逆击 简:精简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功拜上开府 公独以一军破贼
B.帝谓之曰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
C.其得人情如此 其后突厥复入定襄
D.帝闻而大悦 大获六畜而归
⒎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王仁恭能征善战的一项是 (3分)
①上以仁恭素质直,置而不问 ②从杨素击平之 ③数日不得出境
④遇贼,击走之 ⑤仁恭纵兵乘之 ⑥仁恭率兵四千掩击
A. ①④⑥ B.④⑤⑥ C. ③⑤⑥ D. ①③②
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隋炀帝时,王仁恭因为平定杨谅叛乱有功,任命为上将军。
B.仁恭和他的侄子参与杨玄感的叛乱,事情失败后被罢免了官职。
C.始毕可汗率军入侵马邑,王仁恭以少胜多,击败敌军,斩首二特勤。
D.当天下大乱,到处闹饥荒时,王仁恭却晚节不保,收取贿赂。
⒐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4分)
每 宣 言 郡 中 曰 父 老 妻 子 冻 馁 填 委 沟 壑 而 王 府 君 闭 仓 不 救 百姓 是 何 理 也 以 此 激 怒 众 吏 民 颇 怨 之 其 后 仁 恭 正 坐 厅 事 武 周 率 其 徒 数 十 人 大 呼 而 入 因 害 之 时 年六 十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及帝班师,仁恭为殿,遇贼,击走之。
②今委公为前军,当副所望也。
试题答案: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⒌D(简:选拔。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B)
⒍D(D.都为表顺承连词。A.因为,介词/用,介词。B.他,代词/的,结构助词。C.他,人称代词/那,指示代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B)
⒎B(①说明王仁恭正直;③说明王仁恭深得民心。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
⒏B(王仁恭并没有参与叛乱。本题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
⒐(10分)
⑴⑴每宣言郡中曰/父老妻子冻馁/填委沟壑/而王府君闭仓不救百姓/是何理也/以此激怒众/吏民颇怨之/其后仁恭正坐厅事/武周率其徒数十人大呼而入/因害之/时年六十
(4分,每错漏两处扣1分,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
⑵①等到皇帝率领军队回朝时,仁恭殿后,遇到敌人,击败并赶跑了他们。(得分点:“班师”“殿”“走”各1分。共3分。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
②现在委派你担任前军,你应当能符合我的心愿了。(得分点:“副”“所望”各1分,大意1分。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
【参考译文】
王仁恭,字元实,天水上邽人。仁恭年少时性格刚毅,恪守礼法,处世谨慎,擅长骑马射箭。他跟从杨素在灵武击败突厥,因为有功劳被任命为上开府。凭骠骑将军的身份主管蜀王军中事务。山贼**,蜀王命令他去讨伐,击败了他们,蜀王赏赐给他三百个奴婢。等到蜀王因为犯罪被废,他手下的官员随从等大多数都因此遭受祸患。皇上因为仁恭向来质朴正直,对他就不加过问。炀帝继承皇位,汉王杨谅发动兵力造反,仁恭跟从杨素击打平定了杨谅。因为有功升任为大将军,被任命为吕州刺史。他被提拔为信都太守时,汲郡的官吏和百姓在道路两旁号叫着、哭泣着拉住他的马不让他走。他几天都不能够离开汲郡,他就是像这样得人心。
辽东一战,任命仁恭当军将。等到皇帝率领军队回朝时,仁恭殿后,遇到敌人,击败并赶跑了他们。他被提拔为左光禄大夫。第二年,又凭军将的身份指挥扶馀道的战斗,皇帝对他说:“以往的各路军队大多不能取胜,你只用一支军队的力量就能击败敌人。古人说,打了败仗的将领不能够称得上勇猛,各位将领中有谁还能担任统帅呢?现在委派你担任前军,你应当能符合我的心愿了。”仁恭于是率领军队前进,来到了新城,几万敌人布阵准备作最后决战,仁恭率领一千精锐的骑兵击打攻破了敌人。敌人环绕着城池坚守抵抗,仁恭(率领军队)从四面围攻。皇帝听到后非常高兴,派遣特使到军队去慰劳问候,用珍宝等物品赏赐他,他被提拔为光禄大夫。恰逢杨玄感**,仁恭的哥哥的儿子武贲郎将王仲伯参与了这件事,王仁恭因为这事连坐被免官。
不久仁恭兼任马邑太守。那年,始毕可汗率领几万骑兵侵犯马邑,又下令让二特勤率领士兵向南入境。当时郡县里的士兵不满三千人,王仁恭选拔了精锐的士兵迎击,最后击败了突厥骑兵。那些二特勤的士兵也溃败了,仁恭出兵乘胜追击,杀敌几千人,并将二特勤斩首了。皇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三千匹绢布。之后突厥又入侵定襄,仁恭率领四千名士兵袭击冲杀,斩首一千多人,捕获许多牲畜归来。
当时天下已大乱,百姓饥饿,仁恭改变了原有的操守,收取财物,又不敢就打开仓廪,赈济体恤百姓。他的手下校尉刘武周和仁恭的侍婢有私情,刘武周担心事情泄露,打算叛乱,常常在郡中扬言说:“父老兄弟妻子儿女被冻死饿死的人太多,丢弃的尸体填满了溪谷山涧,但是王仁恭却闭紧粮仓不拯救百姓,这哪有什么天理呀!”他就用这办法来激怒大众,于是官吏百姓都非常怨恨王仁恭了。在那以后不久,仁恭正坐在大厅议事,刘武周率领他的属下几十人大喊着闯入大厅,趁机杀害了他,当时六十岁。
【《隋书》阅读答案及译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姜士昌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2022-11-17
历史教案-隋的统一2022-04-30
10个高考文言文易错实词及译文2022-06-07
《千秋岁秦观》诠释2023-01-23
狐假虎威的阅读答案与翻译2022-11-30
《报刘一丈书》阅读答案及译文2023-10-08
杜甫《岁晏行》2023-04-03
“杨文仲,字时发,眉州彭山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4-01-22
夜游宫古诗注释赏析2023-05-12
《隋宫燕》翻译赏析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