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旧本韩文后》的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由网友“podudu01”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记旧本韩文后》的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篇1:《记旧本韩文后》的试题及答案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欲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文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
B.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奇怪
C.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素:向来
D.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特:特别
5.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B.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C.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D.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1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
B.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C.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D.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2)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答案:
参考答案
4. D
5. A
6. C
7.(1)所以孔子、孟子会惶恐不安于一时,却被千世万代学习效法。
(2)那么我的所作所为,难道是用来急于博取名誉和势利的吗?
【参考译文】我年少时家住汉东,汉东地处偏僻闭塞没有什么求学的人,我家里又贫穷没有藏书。(只有)州郡南边有一大户人家姓李,他的儿子李尧辅很好学。我儿时常常到他家游玩,看见墙壁间有个破筐藏着旧书,我打开它来看,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文字有遗漏颠倒没有次序,于是向李家求借这部书回去。阅读它们,感到其中文辞深远厚重雄浑博大,但是我因年纪还小,不能穷究它的意义,只是感到它境界开阔浩大无边,令人喜爱。这时天下人学习的是杨亿、刘筠的“西昆体”,号称时尚文章,擅长这种文体的能够考中科举,博取名声,在世人面前夸耀,不曾有人提起韩愈的文章。我也正在考进士,把考试的诗赋作为主要的文章来写。十七岁应州试,被主考官黜退。于是取出所藏的韩愈文章重新阅读,感叹道: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于是对当时人不谈韩愈文深感奇怪,但是自己也没有空闲学习韩愈的文章,只是时时独自挂念在心里,认为自己正在考进士谋求禄位来奉养母亲,如果获取了禄位,应该好好在韩愈的文章上下工夫,来实现我向来的志愿。
过了七年,我进士及第,在洛阳做官。当时尹师鲁这些人都还在,于是我们就一起写作古文。就拿出所收藏的《昌黎集》来修补连缀它,又向别人家索取所拥有的旧版本来校对审定。那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地趋向于写作古文,韩愈的文章就流行于世,到今天大概有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非韩愈不学了,可以说是盛事了啊!
啊!圣人之道本来有施行很远却在眼前被限止,也有过去被忽视而在今天被看重的现象。不仅仅是世俗的喜欢或厌恶它让它这样的,也有它理当如此的方面。所以孔子、孟子会惶恐不安于一时,却被千世万代学习效法。韩愈的文章,被埋没不被人看重达二百年之久,但到今天被普遍重视。这又不只是喜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也许是它时间久了意义更显明,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失,虽然暂时被埋没,但最终会永远光耀下去,那圣人之道也是这样。
我起初得到韩愈的文章,是在它们被埋没被废弃的'时候,我本来知道它们不能足够用来追逐时代所喜好的以求取权势和好处,在这时去亲近它学习它,那么我的所作所为,难道是用来急于博取名誉和势利的吗?也只是久已有志于此罢了!所以我做官晋进时不会为之高兴;降退时也不会为之惧怕,大概是我的志向先已定下了,而学习韩愈也使我理应如此。《昌黎先生文集》本来是从蜀地印行的,文字刻画比现在流行的版本要精致多了,但脱字错误的地方很多。三十年来,只要听说别人有较好的版本,我一定会求取来校正我收藏的版本。文集最后册数不够,现在不再补充,是慎重对待增添文集内容的缘故。我家里藏书上万卷,只有《昌黎先生集》是旧有的东西。啊!韩愈的文章、学说,是万代共敬仰,天下共同传诵并享有的。我对于这本集子,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
篇2:文言文记旧本韩文后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记旧本韩文后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贮故书在壁间
(2)徒见其浩然无涯()
2.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旧,旧的
(2)边
2.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意思对即可)
3.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
示例①: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还、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的学生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
示例②: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不唯一)
篇3:《记旧本韩文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记旧本韩文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于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
D.而脱缪尤多
缪:通“谬”,谬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D.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没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乞李氏以归。
(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参考答案】
1.C
2.C
3.D
4.(1)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2)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
(3)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家住汉东,汉东地处偏僻闭塞没有什么有学问的人,我家里又贫穷没有藏书。(只是)州郡南边有一大户人家姓李,他的儿子叫李尧辅,十分爱好学习。我在儿童时期,常常到他家玩耍,看见他家墙角一只破烂的竹筐里贮藏着一些旧书,我打开它来看,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共六卷,它们已经乱七八糟没有次序。于是向李氏求取这部书回家,(认真仔细地)阅读它们。发现该书见解深刻而且雄奇博大,但是,我因年纪还小,不能全部探究它的意义,只是看见它浩然无边,十分怜爱。
这个时候,天下求学的人,以杨忆、刘筠的作品为标准的“时文”,能作好这种文章的人就能科考高中,获得名声,并用来夸耀当时,未曾有说起韩愈的文章的。我也是刚刚才考中进士,在礼部以诗赋为职业。十七岁时,参加州试,被有司取消录取资格。我于是拿出所珍藏的韩愈的文章来重新阅读,就忍不住喟然长叹道:“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就奇怪当时的人不说及韩愈之文,而自己也没有来得及学习它们,只是时常一个人在心中默念着,认为正好通过考取进士取得俸禄来赡养双亲,如果取得俸禄了,就要尽力于韩愈的这些文章,以便实现自己的夙愿。
过了七年,我考中进士及第,在洛阳做官。当时,尹师鲁这些人都还在,于是我们就一起写作古文,就拿出所收藏的《昌黎集》来修补连缀它。又向别人家索取所拥有的旧版本来校对审定它。那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地趋向于写作古文,韩愈的文章就流行于世,到今天大概有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非韩愈不学了,可以说是盛事了啊!
啊!道,本来有流行很远却在眼前被限止,也有过去被忽视而在今天被看重的现象。不仅仅是世俗的喜欢或厌恶它让它这样的,也有它理当如此的方面。所以,孔子、孟子会惶恐不安于一时,却成为千世万代学习效法的师表。韩愈的文章,被埋没不被人看重达二百年之久,但到今天被普遍重视。这又不止是喜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也许是它时间久了意义更显明,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失,虽然暂时被埋没,但最终会永远光耀下去,那“道”也是这样。
我开始得到韩愈的文章,是在它们被埋没被废弃的时候。我本来知道它们不能足够用来追逐时代所喜好的以求取权势和好处,在这时去学习它,我所做的哪里是因为急于追名逐利呢?也只是久已有志于此罢了!所以,我为官,晋进时,我不会为之高兴;降退时,我也不会为之惧怕,大概是我的志向先已定下了,而所学习的应该这样啊。
文集的版本出于蜀地,刻画的文字和现在世俗的版本比起来相当精良,但是脱漏错误特别多。前后共三十多年时间,一听到有善本的人,就一定要求取来改正我收世藏的文集,文集最后册数不够,现在不再补充,是因为应该慎重地对待增添文集内容这事。我家藏书万卷,只有《昌黎先生文集》是旧物啊。唉,韩氏的文章,韩氏的学说,万世所共同尊敬,天下所共同传承并享有啊。我对于这套文集,尤其因为这是旧物而特别爱惜。
赏析
本文记述了欧阳修少年时从废书筐中得到韩愈的文集后是如何补缀校订、广为宣传的。欧阳修平生以韩愈的继承人自命,当时人们也以此评价他。苏轼就说过:“欧阳子,今之韩愈也。”(《居士集序》)欧阳修学习韩愈,主要的成就不是在道统上继承“文以载道”的那—套,而是在散文的创作方面,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起来,强调作品必须有作者个人的特色,艺术风格必须有独创性,反对因袭模仿。
篇4:《记旧本韩文后》阅读练习训练及参考答案
《记旧本韩文后》阅读练习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贮故书在壁间( )
(2)徒见其浩然无涯( )
2.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旧,旧的'”或答“原来的”或答“过去的”;(2)“边”或答“际”或答“边际”。
2.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意思对即可)
3.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从任何、一个角度谈即可)
示例①: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逐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的学生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
示例②: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意对即可)
篇5:《记旧本韩王后节选》阅读及答案
《记旧本韩王后(节选)》阅读及答案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齐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 ,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皙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遒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虚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于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
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缪:通谬,谬误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
A.见有弊筐贮放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D 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14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
盛的发展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丁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因乞李氏以归。
(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参考答案:
11 【C】解析:C.“怪”应为“奇怪”之意。
12. 【D】解析:例句“之”的用法应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A项“之”为代词,指“故书”。 B项“之”为结构助词,意思为“的”。C项“之”为指示代词,意思为“这”。
13.
【C】解析:A项“斯文”,文中指“这些文章”,指韩愈的文章;今义指“文化或文人”。B项“上下”在文中指“左右得了“之意;今义为方位名词或动词。D项“势利”文中指“权势和钱财”之意;今义指“形容看财产、地位分别 对待人的表现“。C项“磨灭”古今义相同,都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时期逐渐消失之意。
14 【D】解析:D项中“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错误,可参看最后一段。
15.(1)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2)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
(3)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
文言译文
我年青时家住汉东郡。汉东偏僻落后,没有学问渊博的人,我家又穷,没有藏书。州城南部有一姓李的大户人家,他儿子尧辅相当好学,我少年时代经常左他家游玩。有次看见一只破竹筐装着旧书放在墙壁间,打开翻阅,得到唐代《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次序很乱。我便求李家送给我,拿回家中。读时,发现它的言论深刻,扎实、宏伟、宽广。但我还年轻,不能全部懂得它的含义,只觉得它浩大无边,非常可爱。当时,天下人都学习杨亿、刘筠的文章,号称“时文”。能写时文的人,可以得到功名,获取名声,被世上的人夸耀称赞。从来没有人称道韩文。我也正在努力于考取进士,重点钻研礼部所规定的诗赋程式。十七岁那年,在随州应试,被主考官除名。于是取所藏的韩愈文集再读,长叹说:“求学的人应该达到这个境界才停止!”因而责怪当时人不称道韩文,但是自己也没有空暇钻研,只是时时独自在心里打算:我正致力于进士考试,想获取禄位,赡养老母,如果得到了禄位,一定努力钻研韩愈的文章,来满足我平日的志愿。
七年后,我中了进士,在洛阳做官,而且尹师鲁等人都在一起,于是共同写作古文,我便拿出所藏的《昌黎集》加以整理连贯,并寻找别人家所有的旧本进行校定。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趋向于写古文,韩文便在世上流行了。到现在,共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除了韩文外不学别的文章了,可说是兴旺极了。
唉,一种学说在远处流行却在近处不流行,在过去被忽视却在现在受尊重,这种情况本来就有。这不仅因为世俗的爱好或厌恶偶然使它这样,也还有必然的道理。比如孔子和孟子便在当时匆忙奔走很不得志,但后来却成了千万代学习效法的榜样。韩愈的文章,埋没不见有两百年,却大大盛行于今天。这又不只是世人的爱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而是时间越久它们越有光彩,不会磨灭,即使暂时被掩盖,最终也会光耀世世代代.这是因为他们所奉行的道使得他们这样。我开始对韩文爱好,是在它被埋没抛弃的时期。我本来就知道它不能够赶时髦并取得权势利益,却在这种时期接近和学习它,那么我的举动难道是为了急于取得名誉和权势利益吗?不过是志在久远罢了。所以,我出来作官,对升官不感到 高兴,对贬斥不感到畏惧,就是因为志向早已决定,所得的学问也使得我这样。
《昌黎先生集》的版本是从蜀地来的,文字雕刻相当精工,超过现在世上流传的本子,但是脱漏和错误特别多。在三十年中,每听说别人有善本,必找来订正。它最后残缺几卷,现在没有再补上的原因是为了保持原祥,不轻率增加。我家中现在藏书万卷,只有《昌黎先生集》是旧物。啊!韩愈的文章与道义,是万代都尊祟的东西,是天下共同传诵,共同享有的遗产。我对于这本《昌黎先生集》,只因为它是我的旧物便特别爱惜。
★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
★ 石钟山记教案
★ 读书节征文的作文
【《记旧本韩文后》的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幸存的老教案:赤壁赋2022-09-04
全国一卷数学答案2022-09-23
《明史·周尚文传》阅读答案2022-11-09
情.景.思作文2022-07-21
《明史·叶盛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8-20
伯夷叔齐文言文翻译2023-07-26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2023-02-24
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战争治国篇 教案教学设计2023-02-13
“魏与赵攻韩 韩告急于齐”阅读答案及其原文翻译2022-05-07
龙洞山记文言文阅读答案202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