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阅读与参考答案

时间:2023-07-11 07:57:19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定**》阅读与参考答案(合集11篇)由网友“RRRRRRRRRRR”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定**》阅读与参考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定**》阅读与参考答案

篇1:定**阅读答案

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此词为作者在黔州贬所的作品,宋时是边远险阻的处所。②华颠谓白首也。③晋时刘裕北征至徐州彭城,九月九日会将佐群僚于戏马台,赋诗而乐。当时著名诗人谢瞻、谢灵运各赋诗一首。

8、后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词的上片首二句读来比使用人鲊瓮中危万死(人鲊瓮,长江险滩之一)的说法来得蕴藉耐味,请对这两句加以赏析。(5分)

9、全词结构呈现出一抑三扬的特点,请结合全词鉴赏。并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8、上片首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天气和居住环境。(1分)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新颖地写出秋雨连绵不绝、人不堪其苦的情景,突出了黔州贬所环境之险恶。(2分)联系万里二字,暗含作者去国怀乡,身世浮沉的凄凉之情。(2分)这比使用人鲊瓮中危万死的夸张说法来得蕴藉耐味。

9、词的首二句写出了贬谪之所环境的恶劣,生活的困苦,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后三句紧跟重阳佳节天气放晴,纵酒豪饮,有意外之喜与豪放之情,此为一扬;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自己不服老的气概,这比前写纵饮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此为二扬;最后三句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此为三扬。(4分,每点1分)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2分)

(1)(原创)赏析上阕前两句,并指出这两句对表现思想感情的作用。(4分)

(2)(原创)概括这首词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5.(1)参考答案:(1)比喻、夸张(手法各1分),用漏天屋居似乘船 (诗句内容1分)形象描绘出黔中阴雨连绵、潮湿阴暗的恶劣环境(特点1分),反衬(作用1分)。

(2)表现词人虽身遭贬谪仍老当益壮,渴望比肩前代风流人物(内容总结1分)的乐观自信(豪迈、豪放等皆可)(情感基调1分)

篇2:定**阅读答案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1802),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春天。

【问题】

1.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2分)

答:

2.这首词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道。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参考答案】

1.(2分)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1分);二是风雨后斜阳相迎(1分)。

2.(4分)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淡然面对风雨斜阳的情景(1分),在叙事绘景中含蓄表明了面对人生高低起伏的.际遇应泰然处之的人生道理(1分),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2分)。(评分说明:答出“旷达”和“随遇而安”任意一点可得2分。)

篇3:《定**》阅读答案

定**①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

《定**》阅读题目与参考答案:

14、“定**”是这首词的词牌 。(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3分)

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

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很狼狈,只有作者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

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尤其精彩,不但写出了面前的风雨,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雨”。

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

(下片中不仅有抒情议论,也包含写景的成分)

16、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4分)

人生何尝不是在风雨之中穿行(1分)?自然的风雨如此,而政治的风风雨雨何尝不是瞬息万变(1分)?不管在何种风雨之中,只要坚持着一路走下来,回头再望那“萧瑟”之处,也就无所谓什么风雨和天晴了(1分);重要的是个人应该以旷达平和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1分)。

篇4:《定**》阅读题及答案

定**·重阳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注】①翠微:指山上的小亭。②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③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E.上片即景生情,下片以酒助兴,作者在上下片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形成鲜明对照。

2.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BE(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B“三幅画面”有误,“江涵秋影”不能分开;E“明显不同”“鲜明对照”有误)

2.第一问: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意思答对即可,3分)第二问: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意思答对即可,3分)

篇5:《定**》阅读题及答案

定**①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

14、定**是这首词的词牌 。(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3分)

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

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很狼狈,只有作者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

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尤其精彩,不但写出了面前的风雨,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雨。

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

(下片中不仅有抒情议论,也包含写景的成分)

16、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4分)

人生何尝不是在风雨之中穿行(1分)?自然的风雨如此,而政治的风风雨雨何尝不是瞬息万变(1分)?不管在何种风雨之中,只要坚持着一路走下来,回头再望那萧瑟之处,也就无所谓什么风雨和天晴了(1分);重要的是个人应该以旷达平和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1分)。

篇6:《定**》阅读练习及答案

《定**》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

定**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一、二句,词人用“罗绮满城”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尚未消逝的春天美景。

B.上片“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的美景无限,也为下片词人作出“山翁聊逸豫”的议论做了铺垫。

C.上片重在叙事写景,下片重在议论抒情,围绕“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

D.上片描写“花”“浦”互相映衬,下片描绘莺歌蝶舞,在描写百花洲春色上绘声绘色,尽显其美。

E.本词虽为应制之作,却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婉约的一面,但偏豪放。

15. 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试作分析。(6分)

答案:

14. AC,B项,上片一二句写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预示着春天快要结束,并没有用反衬手法;D项,描写黄莺善歌,蝴蝶善舞,那都是上天赋与它们的本能,但并没有说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

15.(1)相同之处:两者都表达了被贬后的乐观旷达之情。本词作者借百花洲上“寻芳”,“聊逸豫”,认为功名得失自有定数,可见其乐观旷达;《岳阳楼记》中,作者借描写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

不同之处:《岳阳楼记》是借作记之机,规劝朋友,勉励自己,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本词借游百花洲寻芳来抒发自己矛盾的心情,豁达中有及时行乐、渴望退隐的情绪。

篇7:定**宋词阅读答案

定**宋词阅读答案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9.“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6分)

10.这首词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陈述。(5分)

参考答案:

9.运用了夸张(或通感)的'修辞。(2分,任意答出一个即可)她的歌声使人感觉到风起雪飞,使炎夏变得清凉。(2分)对柔奴“清歌”的夸张描写突出了歌声的清凉悦耳,也暗示了歌者高旷美好的心灵。(2分)

10. 表达了作者对柔奴身处困境而安之若素的生活态度的赞赏,(2分)也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自信、豁达、乐观的旷达情怀。(3分)

篇8:苏轼《定**》阅读及答案

苏轼《定**》阅读及答案

定**

苏轼

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②吟啸:吟咏啸歌。③芒鞋:草鞋。④向来:此处为方才之意。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4分)

(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答案:

(1)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

(2)(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本题3分,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给分。若认为旷达人语与归隐人语二者皆有,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3分)

(2)比较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3分)

(3)上片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

(4)你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

参考答案: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写出性情,穿林打叶声,既是眼前实景,又何尝不是作者在官场多遭打击的写照,何妨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行又吟啸,增加了挑战色彩,谁怕就更见出作者坦荡胸怀。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豁达,又无奈。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风雨一样自然,不必害怕,顺其自然,山头斜照自有到来之时。

(2)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不畏严寒,不惧官场黑暗,傲然独立,突出的是孤傲;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

(3)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

(4)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阅读练习三:

⑴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

答案: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⑵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词人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同时还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全词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日常生活小景中,令人领略不尽。

⑶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答案: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写出了苏轼面对自然风雨时的从容的心理感受,也写出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旷达和乐观,进而言之,这便是面对苦难时一种可贵的超脱精神。

阅读练习四

4.能表达本词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相迎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6.词的末尾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悟和性格?(4分)

参考答案:

4.一蓑烟雨任平生(2分)

5.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一词,表现出诗人经过风雨之后,感受到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雨后清新的喜悦(大意相同即可)(2分)

6.这两句表达出诗人独特感悟是:自然界如此,人生的旅程何尝不是如此!一切政治风雨都会过去,经过了阵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及其超脱的人生观(大意相同即可)(4分)

阅读练习五: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风很大,雨点很猛,穿林打叶,风声呼叫,面对这样的情势,一般人都会惊惶失措的。可是作者是怎样的呢?他做了些什么事情?

答:他不慌不忙,一边吟唱长啸,一边慢慢走路。

2、作者对于这种在雨中漫步是怎样看待的?由此可见出他怎样的心态?

答:作者认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雨中漫步比骑马还要轻快,这风雨有什么可怕的?表明了他泰然自若、悠闲自得的心态。

3、词的第一句写到了穿林打叶之雨,是眼前自然界中的雨,那么,一蓑烟雨任平生写的是什么雨呢?作者对这种雨怎么看待?

答:一蓑烟雨任平生写的是人生中的风雨,作者对人生中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体现了他坚强、乐观的精神。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照应小序中哪一句?

答:照应小序中已而遂晴这一句,这是眼前实景实写。

5、如何理解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

答:表层,回头看刚才风雨吹打的地方,一切都归于平静。深层,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遇到多少喜悦,都是无所谓的,写的是作者心灵的天空无风无雨。这里运用了一语双关的写作手法。

篇9:辛弃疾《定**》阅读答案

辛弃疾《定**》阅读答案

定**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1.上片词人通过对少日和老去时的行为表现和 的对比,抒发了 的感慨。(2分)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5分)

【答案】

1.内心感受 春光易逝,人生易老

2.作者运用拟人手法,(1分)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2分)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1分)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的探究题,题干中已经标明是对比,寻找的是对比的对象,题出得较绕,给出了表现,另外对比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为醉千钟茶瓯香篆小帘栊另外的是春怀

病酒,应是内心的感受。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山西的题目,赏析主要是内容和手法,此题集中在手法,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主要是一句,应该在表现手法和修辞上探究,写燕子相遇应该是想象和拟人,答题时注意答效果。

注释

①漫兴:漫不经意,兴到之作。

②少日:少年之时。

③钟:酒杯。

④茶瓯(ōu):一种茶具。[2]

⑤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茶瓯(ōu欧):茶罐。香篆(zhun赚):篆字形的盘香。

⑥帘栊(lng龙):挂有帘子的窗户。

⑦元自:原来,本来。

译文

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春风把剩下的花瓣也给卷走了,但它还是没有停息。可是我不恨它,因为花儿开放是由于春风的吹拂。想问一下,谁又看见春天离去了?离此而去的春天,被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碰上了。

赏析:

《定**暮春漫兴》,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闲居带湖之作。上情下景,情景交融。上片以少年春意狂态,衬托老来春意索然。下片风卷残花,当悲,但以休恨开解;花开元自要春风,一反一正,寓意颇深,耐人寻味。春归无迹,但飞燕却于来时夕阳中相见,则于迷惘惆怅间,掠过一缕欣慰情思。

上片以少日与老去作强烈对比。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二句是写少年时代逢春的状态和表现,那时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其乐无穷。但这一切,早已成为过去,只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老去逢春如病酒写眼前的现实: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是词人的无奈之辞: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这句抒发了对时光逝去的深深的慨叹和无奈。唯有二字写出老年生活的孤寂和无聊,除了喝茶之外什么都不关心了。

下片首句卷尽残花风未定,有如奇峰突起,似与上片毫无联系。然而仔细寻味,却恰恰是由上片向下片过渡的桥梁。上片用少日逢春的狂欢反衬老去逢春的孤寂。如此看来,诗人自然是恨春风的。可是接下去,又立刻改口说休恨,为什么?因为花开元自要春风。当初如果没有春风的吹拂,花儿又怎么能够开放呢?在这出人意外的转折中,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也饱含着难以明言的无限感慨。试问春归谁得见,想问一下,谁又看见春天离去了?这个问句唐突,让人难以回答,于是迫切地期待下句。看词人的回答,更是 匪夷所思,妙不可言: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感慨春天逝去的词句很多,但此处词人却独辟蹊径,循循善诱,启发读者追寻春天的踪迹,角度独特。

篇10:《定**》阅读题及答案

《定**》阅读题及答案

定**

敦煌曲子词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罗?手执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多。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

征服偻罗未足多,儒士偻罗转更加。三策张良非软弱,谋略,汉兴楚灭本由他。 项羽翘倨无路,酒后难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当本,便知儒士定**。

注释:①此二诗为联章问答,其一为问,其一为答。

1.第二首曲子词中的“一曲歌”指《垓下歌》。它出自于 一书中。(1分)

2.从文义上看,这两首曲子词应是 和 的对唱。从对唱的语言特色中可以看出人物具有 的性格特征。(3分)

3.关于这两首词的写作年代,任二北在《敦煌曲初探》中推断为唐玄宗开元、天宝之间(713—755),作者当是下层社会的一位士子,请你依据两首曲子词的内容,推断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当时的社会风气。(4分)

参考答案

1.(1分):《史记》

2.(3分):武士,(1分)文人。(1分)争强好斗,机智可爱(1分。答出一点即可)

3.(4分):第一首曲子词贬抑儒生,认为眼下边塞燃起战火,儒生没有勇气去平息战乱,而第二首则针锋相对,以张良用谋略逼迫项羽乌江自刎的史实,直接回答武士的诘问:从古至今,文士最擅长定**。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重武轻文,文人受到不应有的'轻视,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刺激和伤害,因此借歌咏此曲来为书生们扬眉吐气鸣不平。(推断出“创作动机”或“当时的社会风气”都可得2分,推断过程2分。)

参考译文

你们儒生念书练几下剑,有什么用,怎么能比得上我们那些在边塞沙场上英勇的武士?手持名枪象铁,磨得崭新瓦亮,象明月一样亮。我真羡慕古时候的军人,不要夸口你们儒士有何德何能,忽然听说边塞狼烟四起,问你们儒士谁敢去平定这场**。

篇11:定**的阅读及答案

宋·周邦彦

莫倚能歌敛黛眉,此歌能有几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声须记得来时。

苦恨城头更漏永,无情岂解惜分飞。休诉金尊推玉臂。从醉。明朝有酒遣谁持。

(1)从内容上看,本词从 与 的角度,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2分)

(2)周邦彦是写离愁别恨的高手,周词“使读之者骤遇之如在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本词造语浅近而情意真挚,请结合全词,就“情意真挚”加以赏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1)从内容上看,本词从 与 的角度,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2分)

答:歌(听歌,唱歌)//酒(饯别,饮酒)

周邦彦是写离愁别恨的高手,周词“使读之者骤遇之如在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本词造语浅近而情意真挚,请结合全词,就“情意真挚”加以赏析。(3分)

答:1)首句对歌者表露心迹:虽然我们在依依惜别,但须打起精神来唱,因为我们是难得的`知音。宽慰中蕴涵真情。2)“他日”是写期待,未别而盼重逢,期待中饱含深意。3) “漏永”两句,写听歌饮酒而醉,恨漏永无情,表现了相聚之久,惜别情深。4)“休诉”三句既写今日一醉方休,也想象别后无人共饮,借相聚一刻千金,来写友情珍贵深挚。(以上4点,答对3点给满分)

备课参考:①本词从一歌一酒的角度,细腻地刻画了离人瞬间的内心世界。②上片写听歌的感受。下片写举酒饮别。[注]①倚:依照。敛黛眉:眉间凝聚忧愁。敛,收。黛,青黑色。②漏永:夜长。③金尊:金制的酒杯,泛指酒杯。

定**古诗范仲淹阅读答案

《定**》阅读答案

《陈友定,字安国》阅读附答案

试题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会计法律法规题

天上的街市阅读答案

湖铁工程力学试题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定**》阅读与参考答案
《《定**》阅读与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定**》阅读与参考答案(合集11篇)】相关文章: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2022-05-16

司法考试司法考试必须直面真题2023-04-22

《北史·来护儿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5-13

明史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九十九原文及译文解析2022-04-30

《行道树》阅读附答案2024-01-08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亮躬耕陇亩”比较阅读答案2023-01-30

《郑三俊,字用章》阅读答案及译文2022-11-30

《出师表》文言文阅读与答案2023-02-22

《明史 列传 第九十五》阅读原文及答案2022-04-29

此生情定核裂变阅读答案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