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间:2023-10-16 07:47:51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共11篇)由网友“Zxcascsd”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1:“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shí)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全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捕之急,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

时下邳有苗海潮,亦聚众为盗,伏威使公祏谓曰:“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海潮惧,即以其众归于伏威。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率兵讨之,伏威与战,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迫其步骑陷于大泽,火至皆烧死。有海陵贼帅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破阵大悦,引伏威入幕,尽集其酋帅纵酒高会。伏威子坐斩破阵而并其众。由此兵威稍盛,复康安宜。

宇文化及之反也,署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又移居丹阳,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薄赋敛,除殉葬法,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太宗之国王世充,遣使招之,伏威请降。封吴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遣其将军王雄诞讨李子通于杭州,擒之以献。又破汪华于歙州,尽有江东、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寻间太宗平刘黑闼,进攻徐圆朗,伏威惧而来朝,拜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今。留于京师,礼之甚厚,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宠异之。辅公祏之反也,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高祖遣赵郡王孝恭讨之。时伏威在长安暴年。及公祏平,孝恭收得公祏反辞,不晓其诈,遽以奏闻.乃除伏威名,籍没其妻子。贞观元年,太宗知其冤,赦之,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揆不堪,可来听命揆:估计、揣度

B、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进用:提拔、任用

C、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奔北:逃向北方

D、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绐:蒙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即以其众归于伏威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辅公祏之反也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复其官爵,葬以公礼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11、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了杜伏威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①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

②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车相制

③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

④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

⑤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⑥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辅公祏在杜伏威落拓时接济他,后来又成为杜军事上的得力助手,但他最终的谋反却给杜伏威一家带来灾祸。

B、杜伏威利用海陵贼帅赵破阵的狂妄自大,在酒席上斩杀了他,由此使得自己的军队逐渐强盛起来。

C、杜伏威归降太宗后,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优厚礼遇,但后来受到朝廷猜忌,最终被高祖赐死。

D、杜伏威率部转移到丹阳后,提拔任用有名望的人,大力修整器械,减轻赋税,废除殉葬法,显示了自己的治理才能。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傅焉,因发其盗事。(3分)

(2)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3分)

(3)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4)

参考答案

9、C(奔北,当作“败逃”讲)

10、A(A项均为代词,“那些”。B项均为介词,前者表引出动作、行为对象,后者表比较。C项前者为主谓间结构助词,后者为助词“的”。D项均为介词,前者为“按照”,后者为“因为”)

11、D(①交待杜伏威和输公祏逃亡做强盗的.经过。⑤主要反映杜伏威的残暴。⑥反映杜伏威法纪严明。)

12、C(“受猜忌”“被赐死”原文无此意)

13.(1)辅公祏多次偷羊来送给他,输公祏的姑母心生怨恨,于是告发了他们偷盗的事。(3分。“攘、憾、发”各1分)

(2)现在我们共同遭受隋朝暴政之苦,各自为正义起兵,力量分散,势力薄弱,经常担心被抓。(3分。“苦、见”各1分,语句通顺1分)

(3)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而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4分。“苟、故事、是”各1分,定语后置1分)

附:文言文翻译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年轻时潦倒失意,也不经营谋生之业,家庭贫用不能养活自己,经常穿壁翻墙偷东西。与辅公祏是生死之交。输公祏的姑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多次偷羊来送给杜伏成,公祏的姑姑心有怨恨,于是告发了他们偷盗的事倩。郡县紧急追捕他们,杜伏威与辅佐祏是一起逃命,聚集了一帮人组成强盗集团,他当时年仅十六岁。

当时下邳有个叫苗海潮的,也聚集了不少人做强盗,杜伏威派辅公祏对他们说:“现在我们共同遭受隋朝暴政之苦,各自为正义而起兵,力量分散势力薄弱,经常担心被抓获,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使力量变得强大些呢,就不会担心隋军来制约我们了。如果你能够做首领,我定当恭敬地跟随您,如果你估量自己不能胜任,可以前来听从我的指挥,不然的话,我们就打一仗来一决高低。”苗海潮害怕了,立即率领他的同伙归附了杜伏威。江都留守派遣校尉宋颢率军讨伐杜伏威,杜伏威和他作战,但装败逃,将宋颢的军队引入芦苇丛中,然后从风向的上方纵火,迫使宋颢的步兵骑兵都陷在沼泽里,火势蔓延开把他们都烧死了。海陵贼帅赵破阵,听说杜伏威的士兵少就轻视他,派遣使者召唤他,要求和他合并兵力。杜伏威命今辅公祏整肃军队屯驻赵营外以防事态变化,亲自带领十个将士带着牛肉和酒进去拜见。赵破阵非常高兴,拉着杜伏威进入营帐内,把所有的头目召集到一块,举行盛大宴会并尽情痛饮。杜伏威在席上斩杀了赵破阵,然后兼并了他的同伙。从此,杜伏威军队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不久又屠安宜城。

宇文化及谋反时,委任杜伏威为历阳太守,杜伏威没有接受。后来又率部转移到丹阳,提拔任用有名望有能力的人,大力修整器械,减轻赋税,废除殉葬法,那些犯了盗窃的人以及贪污的官员,无论轻重都杀掉。唐太宗围攻王世充时,派使者招抚他,杜伏威请求投降,封吴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杜伏威派遣他的将军王雄诞在杭州讨伐李子通,捉拿后将李子通就给了太宗。后来又在歙洲击政汪华,完全占有江东、淮南的地区,在南与五岭相连,向东直到东海。不久听说太宗平定了刘黑闼,进攻了徐圆朗,杜伏威害怕于是前来朝拜,被授予太子太保,仍然兼任行台尚书令。留在京师,朝廷对他以礼相待十分优厚,地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表示时他的宠爱不同于众人。辅公祏谋反,假称是杜伏威的命令,来哄骗杜的士兵,高祖派遣赵郡王孝恭讨伐他。这时杜伏威在长安生急病死了。等到辅公祏被平定,孝恭得到辅公祏造反的言词,不知道这是假的,立刻把事情奏禀皇帝,于是废除杜伏威的名号,罚没他的家产和家小。贞观元年,太宗知这了他是冤枉的,于是赦免了他,恢复他的官爵,按国公的礼仪予以安葬。

篇2:“傅弈,相州邺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傅弈,相州邺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傅弈

傅弈,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及谅举兵,谓弈曰:“今兹荧惑①入井,是何祥也?”弈对曰:“不为怪异。”谅不悦。及谅败,由是免诛,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俭,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于西域,言遥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

(节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

【注】①荧惑:火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

祥:预兆

B.时人多俭仁厚

多:与“少”相对

C.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会:符合

D.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

奉:侍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仪曹事汉王谅

又耻以数术进

B.乃荐弈自代

萧瑀乃遵无父之教

C.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

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D.佛于西域,言遥路远

礼本于事亲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弈“为人率直”的一组是()

①弈对曰:“不为怪异。”

②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

③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

④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⑤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

⑥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A.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弈侍奉汉王杨谅时,杨谅希望傅弈把“荧惑入井”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他的起兵符合天象,而傅弈的回答令杨谅很不高兴。

B.高祖做扶风太守时,对被免于杀头而调到扶风的傅弈非常敬重,等到高祖登基做了皇上后,就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

C.傅弈上书请求废除佛教时说,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地加以附会,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游手好闲。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3分)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2)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4分)

②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3分)

参考答案

5.B(多,称赞)

语境

时 人 多 俭仁 厚, 而 称 弈 之率 直。

翻译

当时人称赞庾俭仁德厚道,并称赞傅弈坦率正直

6.A(A.介词,凭借;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C.连词,表并列,并/连词,表转折,但是;D.介词,在/介词,对)

7.B(②是写傅弈被唐高祖赏识和礼遇,侧面说明他有才学,不能说明他率直;④是说明傅弈懂得猜测皇帝的心意;⑥ 是不相信阴阳数术之书,不是他率直的表现)

8.D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解说:原文出现在第四段,“终因醉酒而死”文中无依据,是他自己写下墓志铭说:“傅弈,与青山白云为伍的人,因醉酒而死,呜呼哀哉!”是他的放纵旷达的表现。

原文

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

9.(1)断句: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每错、漏二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采分点:“既”,已经,……之后;“数”,多次、屡次;“过”, 过失、过错;“之恨”,怨恨他,宾语前置。(各1分)

弈既与俭 同列, 数 举 俭之 过, 而 俭 不之恨。

傅弈和庾俭职位相同之后,多次举报庾俭的过失,但是庾俭不怨恨他。

②采分点:“非”,非议、;“亲”, 父母;“其……之谓”,大概说的就是……,宾语前置。(各1分)

臣 闻‘非 孝 者 无 亲’, 其 瑀之谓 矣!

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大概说的就是你萧瑀吧!

【参考译文】

傅弈是相州邺县人,非常精通天文历法。隋朝开皇年间,凭着仪曹的职位侍奉汉王杨谅(隋文帝第五子,后为隋炀帝所杀),等到杨谅起兵,对傅弈说:“现在火星进入井宿的位置,这是什么预兆?” 傅弈回答说:“不是奇怪特别的现象。”杨谅不高兴。等到杨谅兵败,(傅弈)因为这件事而免于被杀,被调到扶风。唐高祖(李渊)担任扶风太守,非常敬重他;等到高祖登基后,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太史令庾俭,因为他的父亲庾质在隋朝时说了占卜预测吉凶之事,违背了隋炀帝的意愿,被打入牢狱,最终死(在)狱中,于是(庾俭)引以为戒;(庾俭)又以凭借占卜来升官为耻,于是推荐傅弈代替自己,傅弈就被提拔为太史令。傅弈和庾俭职位相同之后,多次举报庾俭的过失,但是庾俭不怨恨他。当时人称赞庾俭仁德厚道,并称赞傅弈坦率正直。傅弈上奏的天象变化情况,多次和皇上的心意符合。

武德七年,傅弈上疏请求铲除佛教,疏中说:佛教在西域,(在)遥远的地方制造祸乱,本地人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附会。因而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有的削发为僧,对父母君主无礼;有的游手好闲,穿上袈裟来逃避赋税。现在的和尚尼姑,请让他们还俗成婚,就有十万多户人家,生男育女,自然(对)国家有好处,可以使兵源充足。国家免于疆土被侵占的灾祸,百姓知道皇上的威严和自己的福分在的(地方)。又上了十一篇疏,言词尖锐率直。高祖(把他的意见)交给群臣详细讨论。中书令萧瑀跟他争论说:“佛是圣人。傅弈发出这样的`议论——‘圣人目无礼法’,请对他施加严刑。”傅弈说:“礼本出自对父母的奉养,终结于对皇上的侍奉。而佛祖(释迦牟尼)逃出城外,离开家庭,逃离背弃他的父亲;凭借一介匹夫的身份而对抗天子,凭借子女的身份却背弃亲近的人(亲人)。萧瑀竟然遵奉(这种)无父之教,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大概说的就是你萧瑀吧!”萧瑀不能回答,只是合掌说:“地狱设置的,正是为了(你)这种人!”高祖将要采纳傅弈的意见,恰逢传位而停止。

贞观十三年傅弈去世,终年八十五岁。临终告诫他的儿子说:“佛教扰乱国家,全世(所有)的人都被迷惑了,(我)只能独自偷偷地叹息,大家不听从我的(建议),可悲啊!你们不要研习佛教。”

傅弈平日遇到生病,未曾请医吃药,虽然研究阴阳五行之术,但并不相信这些。又经常在醉酒卧倒时,突然惊起说:“我一定要死了!”因此自己写下墓志铭说:“傅弈,与青山白云为伍的人,因醉酒而死,呜呼哀哉!”他的放纵旷达都表现在这一类事上。

篇3:杜暹,濮阳人也。自暹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番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先番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番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番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番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番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番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番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番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番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番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番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番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译文:

(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译文:

答案:

4.B [根据大意及提示性词语断句。]

5.D [“转”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6.C [C项应为“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

7.(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为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参考译文

杜暹,濮阳人。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杜暹特别恭敬谨慎,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补任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他一万多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部还给州吏。当时来告别的州府官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叹道:“从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之举)又有什么不同!”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为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碛西检查屯田驻军。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当时杜暹已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碛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番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您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番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番人大惊,越过沙漠追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番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来。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

开元二十年,杜暹任户部尚书。皇上将要巡幸东都,诏令杜暹为京城留守。杜暹因此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他亲自巡查,从不懈怠。皇上听说后称赞他说:“你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劳能干。自从担任留守,事事都能尽职,治政使官吏整肃,恩惠能施及百姓。朕心中十分欣慰。”开元二十八年,病逝,谥号为“贞孝”。

杜暹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为己任,年轻时立誓不接受亲友馈赠,一生如此。他去世后,皇上感到十分惋惜,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丧事的办理,宫内拿出三百匹绢赐与他家。尚书省及过去与他共事的官吏赠给的丧葬财物,他的儿子杜孝友遵守父亲一向的约束,一概拒绝不曾接受。

[杜暹,濮阳人也。自暹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4:“万福,魏州元城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万福,魏州元城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万福,魏州元城人也。自曾祖至父,皆明经,官止县令州佐。万福以祖父业儒,皆不达,不喜书,学骑射。年十七八,从军辽东,有功,为将而还,累迁至寿州刺史。州送租赋诣京师,至颍州界,为盗所夺,万福使轻兵驰入颍州界讨之。贼不意万福至,忙迫不得战,万福悉聚而诛之,尽得其所亡物,并得前后所掠人妻子、财物、牛马万计,悉还其家。

为淮南节度崔圆所忌,失刺史,改鸿胪卿,以节度副使将兵千人镇寿州。万福不以为恨。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圆令万福摄濠州刺史,杲闻,即提卒去,止当涂陈庄。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

大历三年,召赴京师。代宗谓:“闻卿名久,欲识卿,且将累卿以许杲。”万福拜谢,因前曰:“陛下以许杲召臣,如河北贼诸将叛,以属何人 ?”代宗笑曰:“且欲议许杲事,方当大用卿。”即以为和州刺史、行营防御使,督淮南岸盗贼。至州,杲惧,移军上元。杲至楚州大掠,节度使韦元甫命万福讨之。未至淮阴,杲为其将康自勤所逐。自勤拥兵继掠,循淮而东。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护致其家。代宗诏以本州兵千五百人防秋京西,遂带和州刺史镇咸阳。

李正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为杜亚所忌,征拜左金吾卫将军。召见,德宗惊曰:“杜亚言卿昏耄,卿乃如是健耶!”图形凌烟阁,数赐酒馔衣服,并敕度支籍口畜,给其费。至贺,阳城①等于延英门外,天下益重其名。二十一年,以左散骑常侍致仕。

(选自韩愈《韩昌黎文集》,有删改)

【注】①阳城:与张万福同时的大臣。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汉语中“江河”专指长江黄河,“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

B.“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C.古代西北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边军则加强防备,调兵防守,此为“防秋”。

D.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万福因为祖父和父亲都以儒学为业,但仕途都不显达,所以不喜习文而喜武。

B.张万福虽被淮南节度使崔圆妒忌,失去了刺史的职位,却并未因此不满,仍屡立战功。

C.大历三年,张万福被召往京城,代宗将平定黄河以北将领叛乱之事托付给他。

D.德宗多次赏赐张万福,并下令供给他家里的支出费用,天下人也非常尊重张万福。

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

B.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

C.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

D.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

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不意万福至,忙迫不得战,万福悉聚而诛之。(4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参考答案

4.D.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5.C.张万福问代宗,如果黄河以北那些心怀不轨的将领要叛变,将托付给谁?

6.B

7.(1)贼人没料到万福会到,仓皇紧急之下无法应战,万福将他们全都聚在一起杀掉了他们。(“意”“迫”“悉”各1分,大意1分)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心思专一。(定语后置1分,“用”1分,大意1分)

(3)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老师就在那里。(判断句1分,“无”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张万福是魏州元城人,从曾祖父到父亲都是明经出身,但官职只到县令、州佐等。张万福因为祖父和父亲都以儒学为业,但仕途都不显达,(所以)不喜欢读书,而去学习骑马和射箭。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张万福)到辽东参军,得了战功,被提升为将领回来了。多次升迁后官至寿州刺史。州府押送租税到京城,走到颍州地界,被盗贼掠夺,张万福派精锐士兵骑马奔入颍州的地界讨伐盗贼。贼人没料到万福会到,仓皇紧急之下无法应战,万福将他们全都聚在一起杀掉了他们。张万福把盗贼掠走的东西全都追缴回来,并把贼人前前后后掠夺来的别人的`妻子和孩子以及数以万计的财物、牛马等,都归还给其家人。

张万福被淮南节度使崔圆妒忌,失去了刺史的职位,改任鸿胪卿,凭着节度副使的身份率领一千名士兵镇守寿州。万福并没有因为这个而不满。许杲凭着平卢行军司马的身份率领士兵三千人驻守在濠州不离开,有窥探淮南之意。崔圆命令万福代理濠州刺史,许杲听说后就率领士兵离开了,驻扎在当涂陈庄。贼人攻克了舒州,崔圆又让万福担任舒州刺史,督察淮河南岸的叛贼,张万福连续打败了这伙叛贼。

大历三年,(张万福)被召前往京城。代宗对他说:“听说你的大名,想认识你很久了,并且还要因为许杲叛乱的事烦劳你。”万福跪拜感谢,趁机上前说:“陛下因为讨伐许杲的事召见我,如果黄河以北那些心怀不轨的将领要叛变,将托付给谁?”代宗笑着说:“我们暂且先讨论关于许杲的事,朝廷正要重用你。”当即任命万福担任和州刺史、行营防御使,督察淮河南岸的叛贼。万福到了和州,许杲害怕,把军队转移到上元。许杲到楚州大肆掠夺,节度使韦元甫命令万福讨伐许杲。万福还没到淮阴,许杲被他的将领康自勤赶走。康自勤聚集军队继续掠夺,沿着淮河一路向东。张万福日夜兼程追赶捕杀他们,幸存的人有十分之二三。把他们虏掠的金银妇女等全部缴获,并把这些全都送还各自的家。代宗下诏让本州一千五百名士兵在京西驻防,万福于是兼任和州刺史镇守咸阳。

李正造反,打算截断江淮路,命令士兵守住涡口的桥,江淮水路上载有进献财物的船只有一千多只,都停泊在涡口不敢前进。德宗让万福担任濠州刺史,万福骑马奔到涡口,让马停在岸上,命令进奉船出发,(李正率领的)淄青的将士停留在岸上窥视着,不敢有所行动,各路船只相继进发。(又)改任泗州刺史。因被杜亚嫉妒,被任命为左金吾卫将军。(皇帝)召见万福,德宗(见到他后)惊讶地说:“杜亚说你老迈,你竟然是这样康健啊!”把他的形貌画在凌烟阁上,多次赏赐他酒馔衣服,并下令让度支登记他家里的人口和牲畜,供给其支出费用。到庆祝的时候,阳城在延英门外等候,天下的人更加尊重张万福。贞元二十一年,万福在左散骑常侍职位上退休。

篇5:“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有关“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

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曰:“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

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①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颖川陈寔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寔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樊英传》

[注]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18.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复固辞疾笃 (2)君何以慢朕命 (3)谈者以为失望 (4)济斯人也

1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语法现象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能贵君,能贱君

A.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

B.顺帝策书备礼,玄纁征之

C.怒万乘之主

D.寔怪而问之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2)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

21.第四段“进退无所据”一句中“进”指的是________,“退”指的是__________。(2分)

22.结合文章内容对樊英这个人物作简要评析。(4分)

参考答案

18.(1)严重、沉重;(2)轻慢、怠慢;(3)有负众望;(4)帮助、救助

19.C

20.(1)如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

(2)(皇帝)以对老师的理解来对待樊英,向他请教询问朝政得失。

21.出仕;退隐

22.答案示例:樊英是真正的清修之士。他明晓五经,端谨重礼,纵论治国之能,也有授业之才、传道之德。因为一心隐居治学,他屡次不应朝廷礼请,洁身守道,面对皇帝的威慑盎然力争;即使成为帝师、官拜五官中郎将,也执意告归,不为世人的'期盼所左右,极为难得。

参考译文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从小在三辅接受学业,同时通晓《五经》。隐居在壶山的南边,来向他学习的人从四方而来。州郡先后以礼相请,他都不答应;公卿推荐他为贤良方正、有道,他都不去。安帝初年,征召他为博士。到建光元年,又下诏书给公车,赐给策书,征召樊英和同郡六个人,樊英等四人都没去。

永建二年,顺帝赐给策书,预备礼物,用黑色币帛征请樊英,樊英又坚决推辞说病得严重。于是诏书严厉责备郡县,要郡县用车马送他上路。樊英迫不得已,到京师,推说有病不能起来。于是强行将他抬入殿中,他仍然不肯以礼相从。皇帝发怒,对樊英说:“朕可以让你活,也可以杀掉你;能使你显贵,也可使你低贱;能使你富足,也能使你贫困。你为什么轻慢朕的命令?”樊英说:“臣接受的是天命。活着度完一生,是天命;死了没有度完一生,也是天命。陛下怎么能够使臣活,又怎么能够杀掉臣!臣看见残暴的君主就像见到仇敌,站在暴 君的朝堂上还不肯,怎么能够使臣显贵呢?臣虽然身为平民,住在陋室,却怡然自得,无异于皇帝之尊向,又怎么能够使臣低贱呢?陛下怎么能够使臣显贵,使臣低贱!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

皇帝没法使他屈服,然而尊重他的名声,让他去太医那里养病,每月送给他羊和酒。到四年三月,皇帝于是为樊英造坛设席,以老师的礼节对待樊英,向他询问朝廷得失。樊英不敢推辞,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数个月后,樊英声称病重,诏书要他以光禄大夫的身份休假。樊英起初接到昭令,大家都以为樊英一定不会改变志向,到后来应对皇上,又没有新奇的计谋和深远的对策,谈到他的人感到失望。

最初,河南人张楷和樊英一同被征召,不久张楷对樊英说:“天下有两条道路:出仕与隐居。我以前认为您出仕能够辅助当今天子,有助于当代人。然而您开始以贵重无比的身体,激怒万乘天子,及至享受官爵俸禄,又没听说什么匡时救世的主张,你就进退两难了。”颍川人陈寔自小跟随樊英学习,樊英曾经生病,妻子派侍女拜问,樊英从床上下来答拜。陈寔觉得奇怪,就问樊英,樊英说:“妻是齐的意思,妻子与丈夫一同供奉祭祀,据礼没有不答拜的。”樊英的恭敬谨慎都像这样,享年七十多岁,在家中去世。

篇6:“李崧,深州饶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李崧,深州饶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崧,深州饶阳人也。崧幼聪敏,能文章,为镇州参军。唐魏王继岌为兴圣宫使,领镇州节度使。继岌与郭崇韬伐蜀,以崧掌书记。继岌已破蜀,刘皇后聪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情不安。崧入见继岌曰:“王何为作此危事?诚不能容崇韬,至洛诛之何晚?今远军五千里,不见咫尺之诏杀大臣,动摇人情,是召乱也。”继岌曰:“吾亦悔之,奈何?”崧乃召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夜以黄纸作诏书,倒用都统印,明旦告谕诸军,人心乃定。

师还,继岌死于道。崧至京师,任圜判三司,以内忧去职还乡里。服除,范延光居镇州,辟崧掌书记。长兴中,明宗春秋高,秦王从荣多不法,晋高祖为六军副使,惧祸及,求出外藩。是时,契丹入雁门,明宗选将以捍太原,晋高祖欲之。延光等欲以康义诚应选,崧独曰:“太原,国之北门,宜得重臣,非石敬瑭不可也!”由是从崧议。晋高祖深德之,阴遣人谢崧,盖欲使崧终始成己事也。

晋高祖崩,出帝即位,以崧掌枢密。初,汉高祖在晋,掌亲军,为侍卫都指挥使,与杜重威同制,汉高祖耻之。其后汉高祖出居太原,重威代为侍卫使,崧亦数称重威之材,于是汉高祖以崧为排己,深恨之。崧卒以重威将大兵,其后败于中渡,晋遂以亡。

契丹耶律德光犯京师,德光素闻延寿等称崧为人,及入京师,谓人曰:“吾破南朝,得崧一人而已!”乃拜崧太子太师。契丹北还,命崧以族俱行,留之镇州。其后麻荅弃镇州,崧乃得还。高祖素不悦崧,又为怨者谮之,言崧为契丹所厚。故崧遇汉权臣,常惕惕为谦谨,莫敢有所忤。

汉高祖入京师,以崧第赐苏逢吉。崧弟屿仆葛延遇为屿商贾,多干没其赀,屿笞责之。延遇夜宿逢吉部曲李澄家。是时,高祖将葬睿陵,河中李守贞反。澄乃教延遇告变,言崧与其甥王凝谋,欲因山陵放火焚京师,又以蜡丸书通守贞。逢吉送崧侍卫狱,崧知不免,乃自诬伏,族诛。

崧素与翰林学士徐台符相善。后周太祖入立,台符告宰相冯道,请诛葛延遇,道以延遇数经赦宥,难之。枢密使王峻闻之,多台符有义,乃奏诛延遇。

(《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领镇州节度使 领:管辖

B.辟崧掌书记 辟:征召

C.崧亦数称重威之材 数:屡次

D.多台符有义 多:称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阴遣人之蜀 寡人之于国也

B.明宗选将以捍太原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乃拜崧太子太师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欲因山陵放火焚京师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崧自由聪颖善文,在魏王继岌手下任职时,就曾率人假造朝廷诏书,成功化解继岌因滥杀大臣而造成军心涣散的被动局面。

B.明宗时期,晋高祖因惧怕朝廷内患殃及自己,趁外族契丹入侵之际要求出镇外藩,当时正是李崧的极力荐举才得以实现。

C.汉高祖起初在晋时,枢密使李崧因对与他同列的杜重威倍加赏识和重用,招致高祖忌恨,为此他在汉时处事不得不小心谨慎。

D.李崧在晋时得罪汉高祖,外族契丹对他的礼待,尤其是他与外甥、李守贞等人的'谋反行为是导致他最终被灭族的根本原因。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晋高祖深德之,阴遣人谢崧,盖欲使崧终始成己事也。(3分)

(2)高祖素不悦崧,又为怨者谮之,言崧为契丹所厚。(3分)

(3)台符告宰相冯道,请诛葛延遇,道以延遇数经赦宥,难之。(4分)

参考答案:

4.A【解析】领:兼任。

5.D【解析】D.介词,凭借、依靠。A.动词,到、去;助词,无实义。B.目的连词;介词,因为。C.副词,于是,就;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6.D【解析】从“澄乃教延遇告变……又以蜡丸书通守贞”“乃白诬伏”来看,应是莫须有的罪名。

7.(1)晋高祖非常感谢他,暗地派人感谢崧,大概想叫崧始终帮助他成大业。(“德”“阴”解释各1分,表示判断的“也”1分)

(2)汉高祖向来不喜欢崧,崧又被怨恨他的人诬陷,说他是被契丹器重的人。(“素”“谮”解释各1分,“为……所”句式1分)

(3)台符告诉宰相冯道,请求杀掉葛延遇,冯道以延遇多次得到赦免宽恕为由,认为诛杀他很难。(“赦”“宥”“难”解释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李崧,深州饶阳人。崧幼年聪敏,能写文章,当镇州参军。唐魏王继岌当兴圣宫使,兼镇州节度使。继岌与郭崇韬伐蜀,用崧当掌书记。继岌已经破蜀,刘皇后听信谗言,暗地派人到蜀教继岌杀崇韬,人心不安。崧入见对继岌说:“王为什么要做这种危险事?实在不能宽容崇韬,到洛阳再杀他也不晚嘛?现在远征五千里,不见诏书杀了大臣,动摇人心,是自取祸乱呀!”继岌说:“我也很后悔,现在怎么办呢?”崧才召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夜里以黄纸作诏书,用的是都统印,第二天早晨告谕诸军,人心才安定下来。

回师途中,继岌死在路途上。崧到京城,任圜判三司,因守孝离职回乡。服除,范延光当镇州节度使,征召崧做掌书记。长兴中(930~933),明宗年龄大了,秦王从荣无法无天,晋高祖当六军副使,害怕惹祸殃及自己,要求出镇外藩。这时候,契丹侵入雁门,明宗选将保卫太原,晋高祖想去。范延光等人想派康义诚去,只右崧说:“太原,国家的北门,应当派重臣,非石敬瑭不可呀!”大家都同意。晋高祖非常感谢他,暗地派人感谢崧,想叫崧始终帮助他成大业。

高祖死,出帝即位,用崧掌枢密使。以前,汉高祖在晋掌亲军,当侍卫都指挥使,与杜重威同级,汉高祖以之为耻。后来汉高祖镇守太原,重威代替他当侍卫使,崧也多次称赞重威的才干,于是汉高祖认为是崧排斥自己,非常恨他。崧最终叫重威率大军,在中渡被契丹打败,晋便灭亡。

契丹耶律德光进犯京城,德光多次听到延光等人称赞崧的为人,入京城后,对人说:“我攻占南朝,只是为了得到崧一人罢了。”于是提拔崧当太子太师。契丹北返,命令崧率全族同行,留在镇州。后来麻荅放弃镇州,崧才得以回京。汉高祖向来不喜欢崧,崧又被怨恨他的人诬陷,说他是被契丹器重的人。所以崧遇见汉的权臣,常常警惕谦虚谨慎,不敢得罪他们。

汉高祖入京,把崧的房屋赐给苏逢吉。崧弟屿的仆人葛延遇为屿经商,常常吞没钱财,屿鞭打他。延遇夜里跑到逢吉部下李澄家。那时,高祖将安葬在睿陵,河中李守贞反。澄叫延遇报告说崧和他的外甥王凝商议凭借山陵放火焚烧京城,又用蜡丸书信与守贞通谋造反。逢吉把崧关到侍卫狱中,崧知道难免一死,就自己被迫承认,最终受到族诛。

崧平时与翰林学士徐台符相友善,后来周太祖即帝位,台符告诉宰相冯道,请求杀掉葛延遇,冯道以延遏多次得到赦免宽恕为由,认为诛杀他很难。枢密使王峻听说了,称赞台符有义气,才上奏杀了延遇。

篇7: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

B.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

C.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

D.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故事”,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还可以解释为旧事、先例、典故等涵义,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D.“春秋”一词有多种含义。一般指公元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另外,在古代,一年只有春秋两季,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称,也泛指岁月、光阴、年龄和历史;它还指鲁国编年史《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并成为古代史书的通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C.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2)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答案:

4.D.

5.A.《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6.C.“设譬引喻”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听从他的意见”。

7.(1)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贤能。

(2)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

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贤能。

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8: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仍检校丰州都督。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务挺与副总管唐玄表引兵先逼之。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中书令裴炎以伏念惧务挺等兵势而降,非行俭之功,伏念遂伏诛。务挺以功迁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党据县城反,伪称尊号,署百官,又进寇绥德,杀掠人吏,焚烧村落,诏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务挺进攻其城,拔之,生擒白铁余,尽平其余党。又以功拜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嗣圣初,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同受则天密旨,帅兵入殿庭,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则天临朝,累受赏赐,特拜其子齐之为尚乘奉御。务挺泣请回授其弟,则天嘉之,下制褒美,乃拜其弟原州司马务忠为太子洗马。文明年,以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御突厥。务挺善于绥御,威信大行,偏裨已下,无不尽力,突厥甚惮之,相率遁走,不敢近边。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或构言务挺与裴炎、徐敬业皆潜相应接。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署百官 署:设置

B.务挺进攻其城,拔之 拔:攻克

C.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 素:向来

D.籍没其家 籍:没收

D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籍:登记。]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城平县人白铁余率众反叛朝廷,程务挺与王方翼出兵讨伐,活捉了白铁余,自己也因功得以升职。

B.程务挺接受了武则天的密令,带兵进宫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武则天临朝听政时,他和家人都受到了赏赐。

C.程务挺受命担任单于道安抚大使,负责防御突厥,突厥人对他非常忌惮,闻其名便逃走,不敢进犯边境。

D.因程务挺受裴炎案的牵连以及与徐敬业暗中相互勾结,武则天派遣裴绍业将他斩杀于军营中。

D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与徐敬业暗中相互勾结”说法错误,程务挺是被诬告的,并非真的与徐敬业勾结。]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史伏念害怕抵御不住,就走小路向裴行俭投降,裴行俭答应史伏念免他不死。(关键词“支”“间道”“许”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突厥人听说程务挺死了,到处设宴奏乐相互庆祝,仍然为程务挺建立祠堂,每次出兵征战,就到程务挺的祠堂中祈祷敬拜。(关键词“所在”“祠”“即”各1分,句子大意1分)

9.请简要概括程务挺的形象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程务挺年少时随父征讨以及其后自己率军作战时的表现可见其果敢有力,作战勇猛;根据原文中的“务挺善于绥御,威信大行,偏裨已下,无不尽力”可见其善于治军,素有威信。

【答案】 ①果敢有力,作战勇猛;②善于治军,素有威信。(每点2分)

【参考译文】

程务挺,是洺州平恩人。他的父亲叫程名振,大业末年,在窦建德手下做普乐令,很有能干的名声,众贼不敢侵犯他的县境。程名振后来历任晋州、蒲州二州的刺史。龙朔二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右卫大将军,谥号为烈。

程务挺年轻时跟随父亲程名振征战,以勇敢和力量闻名,升为右领军卫中郎将。永隆年间,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将领相继打了败仗。朝廷又下诏让礼部尚书裴行俭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史伏念,程务挺担任裴行俭的副将,仍兼任检校丰州都督。当时史伏念驻扎在金牙山,程务挺和副总管唐玄表带领部队首先逼近敌人。史伏念害怕抵御不住,就走小路向裴行俭投降,裴行俭答应史伏念免他不死。中书令裴炎认为史伏念是因害怕程务挺等人的兵势才投降的,不是裴行俭的功劳,史伏念于是被诛杀。程务挺因为有功劳被提拔为右卫将军,被封为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众人占据县城反叛,白铁余自称皇帝,设置百官,还率领部众进攻绥德,杀伤抢掠百姓和官吏,焚烧村落,朝廷下诏让程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出兵讨伐。程务挺进攻城平县城,将城攻克,活捉白铁余,全部平定他的余党。程务挺又因功升任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嗣圣初年,程务挺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一同接受武则天的密旨,带兵进入宫内,废唐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皇帝。武则天临朝听政时,程务挺多次受到重赏,特封他的儿子程齐之为尚乘奉御。程务挺哭着请求将封赏转授给自己的弟弟,武则天赞赏他,颁下制表褒扬程务挺,于是封程务挺的弟弟原州司马程务忠为太子洗马。文明年间,武则天任命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防御突厥。程务挺善于安抚统治部下,在军中的威信非常高,副将以下的人,没有不尽力的,突厥对程务挺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相继逃走,不敢侵犯边境。等到裴炎被捕入狱,程务挺暗中上表为他伸冤,由此触犯旨意。程务挺向来和唐之奇、杜求仁的关系很好,有人便诬告程务挺与裴炎、徐敬业暗中相互勾结。武则天派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到军营中斩杀了程务挺,登记并没收他的家产。突厥人听说程务挺死了,到处设宴奏乐相互庆祝,仍然为程务挺建立祠堂,每次出兵征战,就到程务挺的祠堂中祈祷敬拜。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9: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①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人也。父质,以忠清著称,少与乡人蒋济、硃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威早厉志尚。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贫,无车马僮仆,自驱驴单行。每至客舍,躬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侣进道。既至,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后因他信以白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迁徐州刺史。勤于政术,风化大行。

②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帝以威言谦而顺。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为尚书,加奉车都尉。

③威尝谏时政之宽,帝曰:“尚书郎以下,吾无所假借。”威曰:“臣之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肃化明法耳。”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太康元年,卒于位。

(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躬放驴 (2)阴资装于百余里

(3)要威为伴 (4)吾无所假借

1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忠清著称 具告以事 B.谢而遣之 羽化而登仙

C.勤于政术 而君幸于赵王 D.威尝谏时政之宽 为吾子之将行也

1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5分)

20.武帝认为胡威“言谦而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根据文章内容,对胡威“清慎”的事例加以概括。(3分)

答案:

17.(1)亲自 (2)暗中 (3)通“邀”,邀请 (4)宽容

18.D

19.后来,(胡威)在其他信中把(此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像这样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

评分说明:“后因他信以白质”2个点,“质杖都督一百”1个点,“其父子清慎如此”1个点,“于是名誉著闻”1个点。1点1分。

20.他直接表明自己不如父亲清廉,有谦逊态度;(1分)同时,交代清楚了自己“恐人不知”比不上父亲的“恐人知”,表达畅达恭顺。(1分)

21.评分说明:任答3点即可。

探父单身前往、至父所住于马厩、询问父亲赠绢所来、遣走助己之官并告诉其父。

[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10:“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过三十,未有名。

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傔已足,何烦复来?”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犹未纳。乃日候门下,仙芝不得已,补为傔。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达奚行远,人马疲,擒贼略尽。常清于幕下潜作捷书,具记井泉次舍,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取读之,皆意所欲出,乃大骇。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常清尝自外还,诸将前谒,德诠见常清始贵,易之,走马突常清驺士去。常清命左右引德诠至廷中,门辄闭,因离席曰:“吾起细微,中丞公过听,以主留事,郎将安得无礼?”因叱曰:须暂假郎将死,以肃吾军。”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遂以状白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会大将有罪,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栽二马,赏罚分明。

天宝末入朝,而安禄山反,帝引见,问何策以讨贼。常清见帝忧,因大言曰:“天下太平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天子壮之。明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副使,乘驿赴东京,常清募兵得六万人,然皆佣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以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至,常清不能御,进入上东门,战不利,贼鼓而进,劫官吏,再战于都亭驿,又不胜。引兵守宣仁门,复败。乃语高仙芝曰:“贼锐甚,难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

败书闻,帝削常清官,使白衣隶仙芝军效力。仙芝使衣黑衣监左右部军,边令诚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恐污国家节,受戮贼手,令死乃甘心。

始,常清败,径入关,欲见上陈讨贼事,至渭南,有诏赴潼关,常清忧惧,为表以谢,且言:“自东京陷,三遣使表论成败,不得对。”又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至是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节选于《新唐书·封常清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B.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夫”在文言中有多种释义,最初指独夫,暴君,如,《孟子·梁惠王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指殷纣王,后又指“一人,一农夫”,如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欧阳修《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而文中,“一夫奔突则京师危”的“一夫”则指一个士兵。

B.“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文书。

C.“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学习。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D.“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反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封常清出生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让高仙芝非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脚。

B.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全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两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

C.封常青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达东京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

D.封常清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以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

(2)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

参考答案

4.B【解析】本题有两个考点,一是“事有逆顺势有奇变/”中间断在何处,从句式和句意来看就为“事有逆顺/势有奇变”,可排除C和D;二是“挑马箠渡河”是修饰关系不可断开,“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中间可断可不断,排除A项。

5.A【解析】文中“一夫”指叛军。

6.C【解析】“因大言”不是大声,封建制度不允许,应该是指说大话,夸口。另外,说的也不是战略方针。

7.(1)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关键词“高义”“ 事鞭辔”“媒”“见”每点1分,句意1分。)

(2)高仙芝很吃惊,到见了封常清,敬畏他的公正,没敢责备他。他也不道歉。(关键词“公”“让”“谢” 每点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县人,外祖父教他读书,学识广博精深。外祖父死后,常清孤苦贫穷,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名。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才能,每次出兵,高仙芝任命了三十多名侍从,衣裳鲜艳漂亮,封常清因而感慨,并报名请求担任侍从。封常清很瘦,加上脚又跛,高仙芝瞧不起他的外表,不录用他。第二天他又来了,高仙芝道歉说“:侍从已录取够了,哪里用得着又来呢?”封常清发怒说“: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看容貌录用人,会把子羽看错,您还是考虑一下吧。”高仙芝还是没接受他,他就每天到门口来等候,高仙芝没办法,就把他录取到侍从里了。

遇上达奚各部反叛,从黑山向西奔向碎叶城,高仙芝率两千名骑兵追击,达奚走了很远的路,人和马都疲劳了,因此几乎被全部俘获或杀死了。封常清在下面暗暗写好了捷报,详细记载了井眼、泉水、驻军地点、胜敌的情况和战术,条理分明。高仙芝拿来看了,都是自己想写的,于是大惊,马上采用了。于是封常清有了名气。后因功封叠州戍主。高仙芝出征,他常任留后。封常清有才能又果断,没有事能难住他。高仙芝委任郎将郑德诠管理家事,他是高仙芝奶妈的儿子,在军中很威风。封常清有次从外面回来,众将上前拜见。郑德诠见他才上任,轻视他,骑马撞了他的骑马侍从后离开了。封常清命侍从把他带到厅堂里,就关上了门,离开座位说“:我出身微贱,御史中丞大人错爱,让我主持留后事务,郎将怎能无礼?”接着叱责他说“:必须借你的死,来严肃军纪。”于是用杖打死了他,把他的脸朝下拖了出去。高仙芝的妻子和奶妈在门外哭着求情,没能救他的命,很快将情况告诉了高仙芝,高仙芝很吃惊,到见了封常清,敬畏他的公正,没敢责备他。他也不道歉。遇上大将犯罪,他又杀死了两位,全军没有不害怕他的。封常清生性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出兵骑驿马,私人马厩只有两匹马,赏罚严明。

天宝末年进京朝拜时,安禄山反叛了,皇帝召见他,问用什么办法对付叛贼。封常清看见皇帝担忧,就夸口说:“国内长期太平,人们不懂作战。但道义上有正义和不义,战场上有各种谋略。我请求赶到洛阳,用全部库存物招募勇士,甩着马鞭过黄河,不久就把叛贼的头献到朝廷来。”皇帝欣赏他的勇气。第二天,任命封常清为范阳节度副大使,骑驿马到了洛阳。招募到六万军队,但都是市民和仆役,于是安排军队拆毁了河阳桥把东京作为固守的防备之处。十二月,安禄山度过黄河,封常清派精锐骑兵抵御,杀死了叛军几十上百人。叛军大部队到了,封常清抵御不住,退进上东门,接战后又战败了。叛军击鼓进兵,搜捕官员。封常清又在都亭驿迎战,又打了败仗。退兵守宣仁门,又打败了

于是他对高仙芝说:“叛军力量很厉害,很难和他们争锋,潼关没有守军,一旦被叛军突然袭击,京城就会危险了,不如赶快去守潼关。”高仙芝听从了他

战败的报告送到了朝廷,皇帝罢免了封常清的官职,让他作为老百姓隶属高仙芝办事。高仙芝让他穿着黑色衣服监督部署在左右边的军队,边令诚拿着杀死他的诏书来了,给他看,封常清说:“我之所以不拼死子啊战场,是怕侮辱了国家的官职,被叛军抓住杀死。现在我死心甘情愿。”当初封常清战败后,直接进了潼关,想见皇帝汇报征战叛军的情况,到了渭南,皇帝下诏书命他到潼关去,封常清既忧虑又害怕,就写遗表谢罪,说道:“自从洛阳失守以后,三次派使者上奏章陈述讨贼战略,都没有被接见,”又说:“我死了以后,希望皇上不要看轻了这叛军,那么国家就安定了。”到将被处死时,将遗表交给边令诚就去受死了。人们多数同情他。

篇11: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上书阙下,补下邽主簿,频迁监察御史。姚、巂道蛮反,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恒州浮屠为其徒诬告祝诅不道,武后怒,命按诛之。怀古得其枉,为后申诉,不听,因曰:“陛下法与天下画一,岂使臣杀无辜以希盛旨哉?即其人有不臣状,臣何情宽之?”后意解,得不诛。阎知微之使突厥,怀古监其军。默啜胁知微称可汗,又欲官怀古,不肯拜,将杀之。辞曰:“守忠而死与毁节以生孰愈?请就斩,不避也。”遂囚军中,因得亡,而素尪弱,不能骑,宛转山谷间,仅达并州。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急执之。有果毅尝识怀古,疾呼曰:“裴御史也。”遂免。迁祠部员外郎。姚、巂酋等叩阙下,愿得怀古镇安远夷,拜姚州都督,以疾辞。始安贼欧阳倩众数万,剽没州县,以怀古为桂州都督招尉讨击使,未逾岭,逆以书谕祸福,贼迎降,自陈为吏侵而反。怀古知其诚,以为示不疑,可破其谋,乃轻骑赴之。或曰:“獠夷难亲,备之且不信,况易之哉!”答曰:“忠信可通神明,况裔人耶!”身至壁抚谕,倩等大喜,悉归所掠出降,虽诸洞素翻覆者,亦牵连根附,岭外平。徙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长史,所至吏民怀爱。神龙中,召为左羽林大将军,未至官,还为并州。人知其还,携扶老稚出迎。崔宣道始代为长史,亦野次。怀古不欲厚愧宣道,使人驱迎者还,而来者愈众,得人心类如此。俄转幽州都督,绥怀两蕃,将举落内属,会以左威卫大将军召,而孙佺代之,而佺不知兵,遂败其师。卒于官。

(节选《新唐书裴怀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B.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C.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D.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仪凤”指年号,这种年号纪年法开始于汉武帝刘彻时期,一直沿袭到民国。

B.祠部是官署名,在唐代是六部之一,祠部长官称“郎中”,副长官称“员外郎”。

C.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有时也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D.刺史是古代官职,掌管一个州的最高权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怀古不畏武后,努力保全无辜。当僧人被他的徒弟诬告,致使武后发怒,执意要查办这位僧人时,裴怀古据理力争,才使僧人得以幸免。

B.裴怀古坚守气节,险被突服所害。在他监阎知微出使突厥时,断然拒绝默啜的胁迫利诱,不肯称臣,差点被杀,后因囚禁军中,得以逃脱。

C.裴怀古讲究策略,轻松止息岭外叛乱。他先用书檄向贼人宣示祸福后,贼人迎降;后又轻装骑马前往贼营安抚劝导,叛军悉归所掠后归附。

D.裴怀古为人着想,深得百姓爱戴。在他重返并州任职时,为避免也在郊野排队迎接的代长史崔宜道难堪,就派人驱赶迎者还,但来的人却更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争执之。

(2)俄转幽州都督,绥怀两蕃,将举落内属,会以左威卫大将军召。

答案:

10-12BBD

13.(1)当时并州长史武益规放纵暴虑.他身边的人胡乱乱杀来取赏.看见斐怀古到来后.争若去杀他。

(2)不久转任幽州都督,安抚关照奚人、契丹人,他们准备全部归附时,恰巧这时朝廷下令召他担任左威卫大将军。

参考译文

裴怀古,是寿州寿春人。仪凤年间,到京城上书,补授下邽主簿,多次迁生后任监察御史。姚、巂道的蛮人反叛,朝廷命令裴怀古从驿道兼程前往招徕安抚他们,说明赏罚的利害,归附的人每天以千计算。不久捉住罪魁祸首,于是平定南方,蛮人和中原人立石碑记载他的功德。恒州有位僧人被他的徒弟诬告说他诅咒当今的女皇帝而大不道,武后发怒,命令审问处死他。裴怀古审出那位僧人是被冤枉的,便给武后申述分析,武后不听,于是他说:“陛下的法律应该与天下的人一致,难道教臣诛杀无罪的人而逢迎圣旨吗?如果那个人有背叛皇上的情状,臣有什么脸面宽免他呢?“武后的怒气消解,那位僧人也得以幸免。

阎知微出使突厥,裴怀古前去监突厥军。默啜胁迫阎知微称可汗,又要授予裴怀古官职,裴怀古不肯接受,默啜打算杀掉他。裴怀古告诉默啜说:“守忠而死和失节而活着相比要哪个?请立即杀死我,决不躲避。”于是被囚禁在军中,从而趁机逃脱,但他向来瘦小体弱,不能骑马,辗转于山谷之间,勉强到达并州。当时并州长史武重规纵容暴徒,他身边的人用胡乱杀人来取赏,看见裴怀古到来,争着去抓他。有位担任果毅的低级军官曾认识裴怀古,大声呼喊说:“他是御史裴怀古。”于是幸免一死。升任为祠部员外郎。

姚、巂的酋长们进京叩见皇上,希望得到裴怀古来安定远方夷人,被授予姚州都督,因为有病而辞掉官职。始安地区的叛贼首领欧阳倩有数万人马,攻陷州县,朝廷委派裴怀古担任桂州都督招慰讨击使,还没有经过岭,他就用书檄向贼人宣示祸福,贼人迎降,自己陈说是被当地的官吏逼迫而反叛。裴怀古知道他们诚恳,认为用不怀疑的办法,可以破除他们的谋虑,自己就轻装骑马前往那里。有人说:“蛮夷难于亲近,有准备的时候他们尚且表现出不诚实,何况没有准备的时候呢!”他回答说:“忠信可以通神灵,何况是边远地方的人呀!”于是亲身到营寨里安抚劝导,欧阳倩等大喜,全部归还所掠夺的东西后出降,即使诸洞部族向来反复无常的,也受此影响彻底归附,岭外就平定了。

升任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长史,所到之处百姓都从心底爱戴他。神龙年间,召他入京担任左羽林大将军,还未到任,又返回并州任职。并州人知道他返回,扶老携幼出城欢迎。崔宣道刚刚代替他担任并州长史,刚刚到任就被罢免,也出城到郊外等候迎接怀古。裴怀古不想使崔宣道很难堪,派人驱赶欢迎的人回去,但来的人更多,他的得人心的情况大都像这样。不久转任幽州都督,安抚关照奚人、契丹人,他们准备全部落归附时,恰巧这时朝廷下令召他担任左威卫大将军,并让孙佺代替他,孙佺不懂得用兵,于是被奚人、契丹人打败。裴怀古死在官任上。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杨选,字以公,章丘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千轴不如一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胸有成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传习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穿井得人原文习题和翻译答案

《文侯与虞人期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有盲子道涸溪》原文及翻译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共11篇)】相关文章:

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7-14

《察人论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3-26

《杜甫传赞》原文翻译及相关试题及答案2022-07-23

《歙县志卷三才猷》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11-06

【大学英语六级经验】英语六级阅读高分应试技巧2023-04-06

《明史孔镛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6-21

勉谕儿辈原文及翻译2023-09-12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9-01

容斋随笔 范文正辞2022-05-30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