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作品《哑巴与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4-02-11 07:32:11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迟子建作品《哑巴与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0篇)由网友“d296307809”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迟子建作品《哑巴与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迟子建作品《哑巴与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迟子建作品《哑巴与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7.第⑵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悠然 B.茫然 C.欣然 D.昂然

8.简析第⑷段画线句的语言表达效果。 (3分)

9.请结合相关细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析老哑巴这一人物形象。(3分)

10.试析“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这句话的含义。(3分)

11.下列对于“达子香花”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整篇文章以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脉络清晰,行文自然。

B.第⑵段中首次出现,达子香花的开放是春天来临的标志,它是“我”对童年春光回忆的重要元素,对引出老哑巴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C.第(6)段中两次出现,是老哑巴命运发生变化的重要契机,美丽的达子香花,见证了爱花的老哑巴在众人眼中的可有可无的悲惨命运。

D.第⑺段达子香花再次出现,既呼应了前文,又形成强烈的映衬,美丽的达子香花依旧,而老哑巴却已在众人的冷漠和歧视中消失了,表达了“我”对老哑巴的怀念。

E.作者分别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描写达子香花,既写出了达子香花的美丽,又勾勒出了老哑巴生活的自然环境。

F.达子香花象征老哑巴,达子香花在春天静悄悄地绽放,象征着老哑巴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奉献。

12.本文与我们高中教材中学过的散文《 》有相似之处,请至少列出两点并作简要说明。(3分)

篇2:迟子建作品《哑巴与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7.A(2分)

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在小镇上的身份、生活地位的卑微和渺小,以及在周围人的歧视下窘迫的生活状况。(比喻手法1分,抓住“脆弱”和“摧折”进行分析各1分)

9.结合第④⑥⑦段中的相关语句,从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对人物进行分析,表现了老哑巴宽厚、仁慈、善良、热爱生活,却因社会地位低下而被人忽视、遭…查看高中文学文本类阅读训练答案集100则(本份资料完整答案在第六页)…示了同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思;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的刻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篇名1分,每一点1分)

篇3:迟子建《哑巴与春天》阅读答案

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怕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缩在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11.“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中的“积雪”有什么含义和作用?(3分)

(1)

(2)

1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怎样的情感?刻画了他怎样的形象?(3分)

(1)

(2)

13.第②⑥⑦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14.标题“哑巴与春天”有什么好处?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15.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试加以探究。你认为作者刻画“老哑巴”这个人物有哪些用意?(6分)

(1)

(2)

【参考答案】

11.(1)含义:①实指自然界的积雪(1分),②虚指人性的冷漠(1分)。

(2)作用:与“春风”形成对比,暗示社会环境(氛围),奠定凄冷(悲凉)基调(1分)。

12.(1)情感:表现了老哑巴对花的喜爱(1分)。

(2)形象:①朴实善良;②热爱美好事物,向往美好生活;③本分,容易满足于能与大家一起劳动,人格被尊重,人生价值被认同。

13.①结构上,“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前后多次形成照应。②内容上,表明花依然绽放,老哑巴的生活却彻底改变,物是人非。③感情上,作者借花表达了对老哑巴的怀念和同情。④主题上,引发读者对人性(或乡土人情)的思考,深化主旨。⑤对人物形象上,以美丽芬芳的花朵衬托老哑巴的美好心灵与高尚品格。(答出第一点得1分;对于后面三点,只要答出其中任何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就给3分,意对即可。)

14.①标题显得很突兀,具有强烈的冲突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面对有声有色、五彩缤纷的春天,哑巴感受到了美,却无法表达与歌唱;

③哑巴渴望人生的春天,希望过平等而有尊严的生活,却得不到理解,饱受人们歧视,最后被迫无奈地离开。15.(1)相似之处:①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小人物,身份卑微,处境困窘;②都生活在落后的地方,周围人性冷漠;③都很勤劳、善良、淳厚、质朴;④都被人抛弃,失去了尊严,结局悲惨。(每点1分,写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共计3分。)

(2)用意: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哑巴”,意在告诫:对于弱势群体,要给予物质帮助;②要悲悯其处境,关注其心灵,尊重其人格,鼓励其精神,不应冷漠歧视,不应排斥厌弃。(答出第一点只得1分,答出第二点就可得3分,意思对即可,共计3分。)

用意: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哑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更多地同情理解和尊重。(摘自浙江卷15题答案。答出一点2分,要求答出两点,共计3分。)

篇4:迟子建《哑巴与春天》阅读训练及答案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⑵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 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⑶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⑷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藏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他支持我们藏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⑸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6)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人们说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⑺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⑻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阅读题

7.第⑵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悠然 B.茫然 C.欣然 D.昂然

8.简析第⑷段画线句的语言表达效果。 (3分)

9.请结合相关细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析老哑巴这一人物形象。(3分)

10.试析“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这句话的含义。(3分)

11.下列对于“达子香花”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整篇文章以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脉络清晰,行文自然。

B.第⑵段中首次出现,达子香花的开放是春天来临的标志,它是“我”对童年春光回忆的重要元素,对引出老哑巴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C.第(6)段中两次出现,是老哑巴命运发生变化的重要契机,美丽的达子香花,见证了爱花的老哑巴在众人眼中的可有可无的悲惨命运。

D.第⑺段达子香花再次出现,既呼应了前文,又形成强烈的映衬,美丽的达子香花依旧,而老哑巴却已在众人的冷漠和歧视中消失了,表达了“我”对老哑巴的怀念。

E.作者分别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描写达子香花,既写出了达子香花的美丽,又勾勒出了老哑巴生活的自然环境。

F.达子香花象征老哑巴,达子香花在春天静悄悄地绽放,象征着老哑巴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奉献。

12.本文与我们高中教材中学过的散文《 》有相似之处,请至少列出两点并作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7.A(2分)

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在小镇上的身份、生活地位的卑微和渺小,以及在周围人的歧视下窘迫的生活状况。(比喻手法1分,抓住“脆弱”和“摧折”进行分析各1分)

9.结合第④⑥⑦段中的相关语句,从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对人物进行分析,表现了老哑巴宽厚、仁慈、善良、热爱生活,却因社会地位低下而被人忽视、遭人歧视、最终遭到抛弃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老哑巴的深切同情和对小镇上人们的冷漠歧视态度的愤怒。(细节描写举例1分,分析2分)

10.表层: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深层:一个本份、仁慈、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却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和社会地位的卑微渺小而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和歧视。作者用这句话实际上表达了对老哑巴的同情,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反思。(表层含义1分,深层含义2分) 11.E F(6分)

12.《老王》;都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并对其悲惨表示了同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思;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的刻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篇名1分,每一点1分)

篇5:迟子建《哑巴与春天》阅读题及答案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⑵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 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⑶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⑷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藏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他支持我们藏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⑸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6)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人们说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⑺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⑻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阅读题

16.联系全文,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7.文章以“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结尾,水到渠成而又让人深思,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5分)

18.本文中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加以探究。(8分)

1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第①段中的“积雪”有双重含义,既指自然界的积雪,又指人性的冷漠。

B.这篇文章表现了老哑巴因社会地位低下而被人忽视、遭人歧视、最终遭到抛弃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老哑巴的深切同情。

C.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的描写刻画了老哑巴宽厚、仁慈、善良、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形象。

D.作品以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脉络清晰,行文自然。

E.第⑦段中写到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有人接替了老哑巴的工作,表明作者已将老哑巴淡忘了。

参考答案:

16.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春回大地的景色描写,开启下文的老哑巴的故事。②内容上,“春光记忆”和“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点明老哑巴与春天的关系:面对有声有色、五彩缤纷的春天,哑巴感受到了美却无法表达;哑巴渴望人生的春天,希望过平等而有尊严的生活,却受人歧视。(每一点2分,共4分,第②点中冒号后的内容可不回答)

17.①表层含义: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2分)②深层含义:一个本份、仁慈、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却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和社会地位的卑微渺小而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和歧视。(3分)

18.①都是社会底层人物,失去尊严。 ②都生活在落后的地方,周围人性冷漠。③都很勤劳、善良。 ④都被他人抛弃,结局悲惨。(每一点2分,共8分)

19.C E(4分)

篇6:迟子建作品《泥泞》阅读练习及答案

迟子建作品《泥泞》阅读练习及答案

【迟子建《泥泞》原文】

①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源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②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缄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③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客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撤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蔓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弭.——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农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已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混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弦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采……

④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⑤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饿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走、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唐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萤如令,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丸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八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采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⑦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选自《知识窗))第3期,选文有改动)

【阅读练习】

9.文章重在写泥泞,但第①②段却从北方漫长冬季里的雪着笔,为什么?

10.阅读文章②③两段,说说雪的“美丽”和“丑陋”的含义是什么?

11.对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12.文章第⑥段说作者在融雪的季节,走在农贸市场久违的泥泞路上.为什么会陷人另一种怀想?

13.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脏乱不堪,我讨厌它;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浑然天成,我喜欢它。你赞成哪一个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9.(3分)从雷着笔是为了写初春雷后的泥泞,为后文写泥泞作铺垫。

说明:大意紧扣“铺垫”或“引出下文”方可得分。

10.(2分)美丽:冰清玉洁或“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1分);丑陋:雪融化后呈现出来的乡村自然景象(1分)。

说明:答对一点给l分,大意正确即可。

11.(3分)①泥泞带来了质朴自然的乡村信息(1分);②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1分);③一个民族经过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1分)。

说明:答对一点给l分,大意正确即可。

12.(3分)①在作者看来,远离了泥泞,就如无根的浮萍,虽然惬意,却倍感失落(1分);②泥泞虽然“肮脏”,即使跋涉艰难,却显得厚重(1分);③泥泞让我们记住了历史和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1分)。

说明:答对一点给l分,大意正确即可。

13.(2分)开放题,有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篇7:语文阅读训练:迟子建《哑巴与春天》

语文阅读训练:迟子建《哑巴与春天》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⑵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______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⑶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⑷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藏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他支持我们藏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⑸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6)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人们说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⑺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⑻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阅读习题

1、第⑵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A、悠然B、茫然C、欣然D、昂然

哑巴与春天 阅读答案哑巴与春天 阅读答案2、简析第⑷段画线句的语言表达效果。

3、精灵妈妈网整理请结合相关细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析老哑巴这一人物形象。

4、试析“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5、下列对于“达子香花”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整篇文章以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脉络清晰,行文自然。

B、第⑵段中首次出现,达子香花的开放是春天来临的标志,它是“我”对童年春光回忆的重要元素,对引出老哑巴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C、第(6)段中两次出现,是老哑巴命运发生变化的重要契机,美丽的达子香花,见证了爱花的老哑巴在众人眼中的可有可无的悲惨命运。

D、第⑺段达子香花再次出现,既呼应了前文,又形成强烈的映衬,美丽的达子香花依旧,而老哑巴却已在众人的冷漠和歧视中消失了,表达了“我”对老哑巴的怀念。

E、作者分别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描写达子香花,既写出了达子香花的美丽,又勾勒出了老哑巴生活的自然环境。

F、达子香花象征老哑巴,达子香花在春天静悄悄地绽放,象征着老哑巴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奉献。

6、本文与我们高中教材中学过的散文有相似之处,请至少列出两点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

1、A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在小镇上的身份、生活地位的卑微和渺小,以及在周围人的歧视下窘迫的生活状况。

3、结合第④⑥⑦段中的相关语句,从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对人物进行分析,表现了老哑巴宽厚、仁慈、善良、热爱生活,却因社会地位低下而被人忽视、遭人歧视、最终遭到抛弃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老哑巴的深切同情和对小镇上人们的冷漠歧视态度的愤怒。

4、表层: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深层:一个本份、仁慈、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却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和社会地位的卑微渺小而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和歧视。作者用这句话实际上表达了对老哑巴的同情,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反思。

5、EF

《老王》;都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并对其悲惨表示了同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思;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的刻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篇8:迟子建作品《燃烧的月亮》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对它骂几声。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

④春天,一个满月的日子,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我就熄灯睡了。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啦,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⑤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 虽然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⑦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暗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10,有改动)

【阅读练习】

5. 仔细阅读第①段,回答:

(1)联系上下文,“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谈谈你对“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这句话的理解。

答:

6. 请赏析“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这句话。(2分)

答:

7. 仔细阅读第⑦段,“那团月亮”为什么会“美得夺目”?

答:

8. 从全文来看,标题中的“燃烧”一词有哪些含义?

答:

【参考答案】

5. (1)过渡作用(承上启下),(1分)暗示月亮的有圆有亏才是恰到好处的。

(2 ) ① 该圆时就要圆,该亏时就得亏,盈亏交替才能体现生命的张力。 ② 圆是由亏换来的,亏损是为圆满做准备的,没有低谷何谈巅峰,没有奉献哪来生命的繁茂。(每点1 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6. 示例:运用拟人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光的动态之美,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1分)(答到一个方面,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7. 示例: ① 因为哪一刻,它居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明灯。(1分) ② 我是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看到这一切的。(1 分)

8. 示例: ①“ 美得夺目” 的月亮是在“故乡” 感悟到的,所以要抬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②“ 燃烧的月亮” 美得夺目,所以要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 ③盈亏交替,恰到好处,所以要理性对待生活中的起伏盈亏。 ④“ 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所以“ 亏” 时要充满希望,乐观向上,“ 盈” 时要关爱众生,绽放生命的精彩。 ⑤ 燃烧才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人生因付出而精彩,生活因造福他人而美妙。(每点1 分,答对三点就可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意的回答)

篇9:迟子建《哑巴与春天》赏析

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曾有多篇作品被当做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材料。她的作品不象有些名家语言架势很大,字眼深奥,雕琢痕迹明显。迟子建的作品基准于生活写真,呈现的是一幅世俗风情画,因而有一种强大的亲和力。她直面社会生活,敢想,敢写,既讴歌生活,又不回避社会现实。她的语言常常诗化,能把一些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显得动感极强,又超脱飘逸,引人入胜。《哑巴与春天》就是这样的一篇散文。

这篇作品表现了老哑巴宽厚、仁慈、善良、热爱生活,却因社会地位低下而被人忽视、遭人歧视、最终遭到抛弃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老哑巴的深切同情和对小镇上人们的冷漠歧视态度的愤怒。

作品以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脉络清晰,行文自然。第二段中首次出现,达子香花的开放是春天来临的标志,它是“我”对童年春光回忆的重要元素,对引出老哑巴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第六段中两次出现,是老哑巴命运发生变化的重要契机,美丽的达子香花,见证了爱花的老哑巴在众人眼中的可有可无的悲惨命运。第七段达子香花再次出现,既呼应了前文,又形成强烈的映衬,美丽的达子香花依旧,而老哑巴却已在众人的冷漠和歧视中消失了,表达了“我”对老哑巴的怀念。

题目“哑巴与春天”,很突兀,暗示着冲突与伤感的内涵。面对有声有色、五彩缤纷的春天,哑巴感受到美却无法表达。这里的“春天”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季节的春天,二是人生的春天——充满着爱与美的生活环境,有平等的生活权利,有尊严的生存地位。在季节的春天里哑巴爱花,种花,但却一辈子没有结婚,一生受人歧视。这样的标题,耐人深思。

跟迟子建的文字,行走在不同的时空里,能够令你感觉到她的许多文字是专为自己而设的。每一篇或长或短的文字,结尾处必有一句水到渠成却又极为深沉的句子,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哑巴与春天》是这样的结尾:“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表层是说: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深层含义则是:一个本份、仁慈、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却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和社会地位的卑微渺小而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和歧视。作者用这句话实际上表达了对老哑巴的同情,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反思。

这篇散文与我们高中教材中学过的散文《老王》有相似之处。都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并对其悲惨表示了同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思;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的刻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哑巴又与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地位:都是底层无名小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尊严。环境:都生活在落后的地方,周围的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冷漠。性格:都勤劳、善良。命运:都受到伤害,结局都很悲凉。

哑巴也有春天,让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呵护每一个尊严!

篇10:迟子建《哑巴与春天》读后感

今天我读《迟子建散文》这本书时,最让我难忘的一篇文章是《哑巴与春天》,里面讲了一位老人,他是一个哑巴,他最爱在春天种花,对每一朵花都呵护有加,当作亲人一般的爱护,故事中这样写道: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老哑巴是勤恳且默默承受的,当他被所在的生产队队长和队员硬生生的按倒在男人与女人之间,充当帘子时,他也反抗过,但最后迫于他人的威胁,他只能在夜里无声的哭泣。

读到这儿,我开始深思:上天没有给可怜的哑巴说话、声诉的能力,却把向往春天、向往希望的种子深深埋在了他的心里,当一个人的心中有了春天、有了希望,那他就能所向披靡,闪闪发亮,无论命运对你怎样,请不要灰心丧气;无论生活有多么艰苦,请坚信风雨之后就是彩虹;无论前方的路多么坎坷,请怀抱必胜的信心克服一切。自强不息,是做人的必备;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就会和胜利相会。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心中充满希望和春天的人吧。加油。

迟子建《寻石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哑巴与春天读后感

迟子建散文《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寒夜生花阅读题答案

读迟子建《哑巴与春天》后感

迟子建散文《撕日历的日子》

迟子建作家散文读后感

迟子建散文作品读书笔记

迟子建《哑巴与春天》解读

迟子建散文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作品《哑巴与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迟子建作品《哑巴与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迟子建作品《哑巴与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0篇)】相关文章:

迟子建作品《女人的手》2022-12-07

迟子建散文欣赏2023-10-03

《迟子建散文》第二章《故乡的吃食》2024-05-09

迟子建作品中的生态美学思想2023-05-23

迟子建散文2022-11-03

迟子建作品经典语录2023-01-21

迟子建散文中学生读本2022-05-07

迟子建作品读后感2022-11-11

迟子建散文:阿央白2023-03-26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作文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