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时间:2024-03-25 07:38:38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精选9篇)由网友“yaya456”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篇1:《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而被罢相。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孔平仲,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和宽慰。

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2.古人云:“诗言志。”请结合两诗中“牛”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

3、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4.这两首诗中的病牛有何不同?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两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孔平仲《禾熟》: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看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2. 这两首诗所反映的思想境界也大不相同。李纲诗中的病牛正是自己形象的写照,诗中倾诉的是为国为民不惜自身的情怀,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从个人思想情感来说,他没有什么抱怨情绪,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眼前的一切。

3、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4、《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禾熟》中的“老牛” 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着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

对比赏析

一:

《病牛》是宋朝诗人李纲的作品。诗人“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病牛》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所传诵。

病牛耕耘千亩,换来的劳动成果装满了千座粮仓,因此它力气全部耗尽,自身精神极为疲惫。可是,在这个时候,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尽管如此,它仍然没有怨天尤人,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这种力耕负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当代公仆学习吗?

诗首句言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不言牛“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必然气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言牛虽功绩至伟,却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责问语气,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三四句以牛的口气作答,将牛人格化,揭示牛为百姓甘于自我牺牲的可贵品格。

此诗中的牛,亦是诗人自喻。李纲官至宰相,他为官清正,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但为投降派奸佞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次年又“移澧浦”,内心极为愤抑不平。因此,作《病牛》诗以自白。

二:

《禾熟》是宋代诗人孔平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前两句切题,写西风频吹,秋收的季节已经到来,禾黍飘香,秋水清澈,淙淙地泻入沟渠中,稻谷已收割,打谷场上一派繁忙景象。第三句直写老牛,不忘老牛辛勤耕耘的劳苦,有称赞老牛的意思,又存有悯惜老牛的意思。末句写老牛的闲适,归纳全诗,扣紧“禾熟”。诗从极热闹的打谷场上,转到极安逸的老牛身上,对比鲜明;而通过这一闹一静,浮现了一派丰收的喜悦气氛。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篇2:孔平仲《禾熟》张舜民《村居》的阅读练习题答案对比赏析

孔平仲《禾熟》张舜民《村居》的阅读练习题答案对比赏析

禾熟

孔平仲①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③,啮草坡头卧夕阳。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①孔平仲:宋代地方官吏,多次遭到贬谪。②窦:指水沟。③耕耘债:指耕田犁地的农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禾熟》首句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时节的画面:百里农田,波翻浪涌,香气袭人。

B.《禾熟》后两句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尽快了却官场“役债”,像老牛那样卸去重负的心愿。

C.《村居》首句如同电影镜头转换,由近景到远景,描绘出宁和淡雅的田园风光。

D.《村居》后两句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使整首诗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了一层淡淡的闲愁。

(2)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试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村居》一诗。(不少于150字)(10分)

参考答案

(1)C 由远景到近景

(2)《禾熟》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写了诗人自己郁闷的心情。《村居》通过写村居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闲愁的心情。

(3)《村居》一诗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日村居图。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农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静中有动。后两句变换手法,以动写静。老牛自行归来,牛蹄嘚嘚,行步迟迟,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以动写静,更显其静。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对比赏析

孔平仲《禾熟》

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作者孔平仲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与宽慰。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村居》是北宋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篇3:《禾熟》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赏析

《禾熟》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赏析

百里西风禾黍香,

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

啮草坡头卧夕阳。——孔平仲《禾熟》

字词解释:

①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②鸣泉:淙淙鸣响的泉水。

③ 窦:此指水沟。

④ 了:了却。

⑤ 啮(niè):同“嚼”,啃、咬。原作“齧”。

翻译:

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试题:

1.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2分)

2.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案:

1.丰收(2分)

2.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然而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而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呢。

创作背景:

作者孔平仲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与宽慰。

赏析:

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钟书《宋诗选注》,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古人描写农事、抒发感怀的诗有不少。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晚望》);元稹“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古社诗》);欧阳修“田荒溪流入,禾熟雀声喧”(《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朱熹“农家向东作,百事集柴门”(《残腊》),但都不如孔平仲此诗抒情之深沉。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尽管用意深,却如同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一切全在有意无意之间随意点出。

个人资料: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授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熙宁三年(1070)后,历任密州(今河南密县)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衢州军事推官、秘书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赣州)骑都尉。元祐二年(1087)户部侍郎吕公著举荐升太常博士,后历任太仆丞校理、江浙提点京西南路刑狱。元祐六年四月充任秘书阁校理、朝奉大夫。绍圣元年(1086),言官参劾他元祐时附和旧党当权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阳)。又有人弹劾他不推行常仓法,而被徙官韶州(今广东韶关)。又因他上书辩解,再贬为惠州(今广东惠阳)别驾,安置编管于英州(今广东英德)。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崇宁元年(1102)十一月任户部郎中,后改任佥部郎中,提举永兴路(今陕西长安)刑狱、帅鹿延(今陕西鹿县)、环庆(今延安)等路。大观元年(1107)党论再起被罢官,后主管兖州景灵宫(今山东曲阜县旧县村北),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篇4:孔平仲《禾熟》阅读答案及赏析

孔平仲《禾熟》阅读答案及赏析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孔平仲:宋代地方官吏,多次遭到贬谪。

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1.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2分)

2.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参考答案

1.丰收(2分)

2.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然而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而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呢。

①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②鸣泉:淙淙鸣响的泉水。

③ 窦:此指水沟。

④ 了:了却。

⑤ 啮(niè):同“嚼”,啃、咬。原作“齧”。

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创作背景

作者孔平仲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与宽慰。

赏析:

《禾熟》是宋代诗人孔平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前两句切题,写西风频吹,秋收的季节已经到来,禾黍飘香,秋水清澈,淙淙地泻入沟渠中,稻谷已收割,打谷场上一派繁忙景象。第三句直写老牛,不忘老牛辛勤耕耘的劳苦,有称赞老牛的意思,又存有悯惜老牛的意思。末句写老牛的闲适,归纳全诗,扣紧“禾熟”。诗从极热闹的打谷场上,转到极安逸的老牛身上,对比鲜明;而通过这一闹一静,浮现了一派丰收的喜悦气氛。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孔平仲《禾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词鉴赏古人描写农事、抒发感怀的诗有不少。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晚望》);元稹“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古社诗》);欧阳修“田荒溪流入,禾熟雀声喧”(《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朱熹“农家向东作,百事集柴门”(《残腊》),但都不如孔平仲此诗抒情之深沉。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尽管用意深,却如同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一切全在有意无意之间随意点出。

作者简介

孔平仲,北宋诗人。字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1065年(治平二年)进士。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出知衡州,转任韶州。宋徽宗即位,召为户部员外郎,迁金部郎中,提举永兴路刑狱,任职于邝延、环庆。因朝廷党争被罢免。与兄孔文仲、孔武仲均以文章著名,合称“清江三孔”,有《清江三孔集》。著有《续世说》、《孔氏谈苑》、《珩璜新论》等。

更多古诗文请关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内容,敬请期待!

篇5:李纲《病牛》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纲《病牛》阅读答案及赏析

原文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阅读答案

1、诗中的“病牛”是什么形象?

无私奉献者。

2、“力尽筋疲谁复伤”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满腹的悲怨,无限的伤感(因“精疲力竭,积劳成疾”时,无人可怜你)。

3、“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思想境界?

手法:拟人;境界: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意思对即可)。

4、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比喻诗题《病牛》,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与艰辛。

(2)设问第一、二句提问:勤恳为大众耕作的牛,为什么在“力尽筋疲”之后,却没有人理解和同情它呢?第三、四句作答,作者直抒胸臆:只要“众生皆得饱”,即使“羸病卧残阳”也在所不辞。

(3)拟人第三句,把牛人格化,连用两“得”字,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4)夸张首句两个“千”字,极力夸张,互相对照,写出了牛的辛劳,也突出了牛的功绩。

5、“但得众生皆得饱”句看似平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全诗以病牛的口吻自问自答。一二句提问,耕田千亩的病牛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第三句“但”字一转,情绪由悲凉转为激昂,作者直抒胸臆:只要能够对国家民族和老百姓有利,使“众生得饱”,那么,即使是累伤病倒在夕阳残照之中也无怨无悔!“但得众生皆得饱”句连用两个“得”字,语气强烈,表现了诗人心忧黎庶、普济众生、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

6、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两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孔平仲《禾熟》: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看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7、古人云:“诗言志。”请结合两诗中“牛”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

这两首诗所反映的思想境界也大不相同。李纲诗中的病牛正是自己形象的写照,诗中倾诉的是为国为民不惜自身的情怀,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从个人思想情感来说,他没有什么抱怨情绪,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眼前的一切。

8、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赏析

《病牛》是宋朝诗人李纲的作品。诗人“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病牛》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所传诵。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我们只要能像前人所说的那样“知人论世”,便不难看出这一点。

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诗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动了,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篇6:李纲《病牛》阅读答案及赏析

有关李纲《病牛》阅读答案及赏析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注]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时所作。

⑴ 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实:充实,满。 箱:装粮的容器。一说同“厢”,指官府的仓房。

⑵复:又,再。伤:哀怜,同情。

⑶ 但得:只要能让。

⑷众生:大众百姓。[2]

⑸不辞:不推辞。

⑹羸(léi)病:瘦弱有病。残阳:夕阳,即快要下山的太阳。此处既烘托凄凉气氛,又喻指作者晚年。

(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看似平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①比喻。诗题《病牛》,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与艰辛。

②设问。第一、二句提问:勤恳为大众耕作的牛,为什么在“力尽筋疲”之后,却没有人理解和同情它呢?第三、四句作答,作者直抒胸臆:只要“众生皆得饱”,即使“赢病卧残阳”也在所不辞。

③拟人。第三句,把牛人格化,连用两 “得”字,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④夸张。首句两个“千”字,极力夸张,互相对照,写出了牛的辛劳,也突出了牛的功绩。(意对即可)

(2)全诗以病牛的口吻自问自答。一、二句提问,耕田千亩的病牛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第三句“但”字一转,情绪由悲凉转为激昂,作者直抒胸臆:只要能够对国家民族和老百姓有利,使“众生得饱”,那么,即使是累伤病倒在夕阳残照之中也无怨无悔!“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连用两个 “得”字,语气强烈,表现了诗人心忧黎庶、普济众生、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意对即可)

作者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11(政和二年)进士。官至太常少卿。靖康元年,金兵初围开封,他坚决主战,阻止钦宗迁都,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击退金兵。后被贬。高宗时任宰相,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在职七十余日即被罢,后任湖广宣抚使等职。

译文

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赏析:

《病牛》是宋朝诗人李纲的作品。诗人“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病牛》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所传诵。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我们只要能像前人所说的那样“知人论世”,便不难看出这一点。

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 “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诗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动了,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篇7:禾熟 孔平仲阅读答案 翻译 赏析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孔平仲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出了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

原文: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

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

啮草坡头卧夕阳。

禾熟字词解释:

①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②鸣泉:淙淙鸣响的泉水。

③ 窦:此指水沟。

④ 了:了却。

⑤ 啮(niè):同“嚼”,啃、咬。原作“m”。

禾熟翻译:

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禾熟阅读答案:

试题:

1.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2分)

2.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案:

1.丰收(2分)

2.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然而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而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呢。

禾熟创作背景:

作者孔平仲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与宽慰。

禾熟赏析:

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钟书《宋诗选注》,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古人描写农事、抒发感怀的诗有不少。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晚望》);元稹“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古社诗》);欧阳修“田荒溪流入,禾熟雀声喧”(《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朱熹“农家向东作,百事集柴门”(《残腊》),但都不如孔平仲此诗抒情之深沉。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尽管用意深,却如同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一切全在有意无意之间随意点出。

个人资料: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授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熙宁三年(1070)后,历任密州(今河南密县)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衢州军事推官、秘书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赣州)骑都尉。元v二年(1087)户部侍郎吕公著举荐升太常博士,后历任太仆丞校理、江浙提点京西南路刑狱。元v六年四月充任秘书阁校理、朝奉大夫。绍圣元年(1086),言官参劾他元v时附和旧党当权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阳)。又有人弹劾他不推行常仓法,而被徙官韶州(今广东韶关)。又因他上书辩解,再贬为惠州(今广东惠阳)别驾,安置编管于英州(今广东英德)。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崇宁元年(1102)十一月任户部郎中,后改任佥部郎中,提举永兴路(今陕西长安)刑狱、帅鹿延(今陕西鹿县)、环庆(今延安)等路。大观元年(1107)党论再起被罢官,后主管兖州景灵宫(今山东曲阜县旧县村北),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相关推荐:

寄内 孔平仲

清平乐・村居

篇8:病牛阅读答案 李纲 翻译赏析

,这是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著名诗人李纲所创作的一首诗,李纲“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自己言情述志。

原文: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病牛字词解释:

①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实:充实,满。 箱:装粮的容器。一说同“厢”,指官府的仓房。

②复:又,再。伤:哀怜,同情。

③但得:只要能让。

④众生:大众百姓。

⑤不辞:不推辞。

⑥羸(léi)病:瘦弱有病。残阳:夕阳,即快要下山的太阳。此处既烘托凄凉气氛,又喻指作者晚年。

病牛翻译:

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病牛阅读答案:

试题:

(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看似平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答案:

(1)①比喻。诗题《病牛》,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与艰辛。

②设问。第一、二句提问:勤恳为大众耕作的牛,为什么在“力尽筋疲”之后,却没有人理解和同情它呢?第三、四句作答,作者直抒胸臆:只要“众生皆得饱”,即使“赢病卧残阳”也在所不辞。

③拟人。第三句,把牛人格化,连用两 “得”字,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④夸张。首句两个“千”字,极力夸张,互相对照,写出了牛的辛劳,也突出了牛的功绩。(意对即可)

(2)全诗以病牛的口吻自问自答。一、二句提问,耕田千亩的病牛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第三句“但”字一转,情绪由悲凉转为激昂,作者直抒胸臆:只要能够对国家民族和老百姓有利,使“众生得饱”,那么,即使是累伤病倒在夕阳残照之中也无怨无悔!“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连用两个 “得”字,语气强烈,表现了诗人心忧黎庶、普济众生、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意对即可)

病牛创作背景:

建炎二年(公元1128),李纲为相七十日,罢相流放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四年后,太学生陈东等向朝廷上书请命,要求让李纲官复原职,事情失败,陈东也因此被杀,这时的李纲处境更加艰险。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年(公元1132),是他谪居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病牛赏析:

这首诗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立意高远,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传诵。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才使读者在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个人资料: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宋徽宗政和二年(11)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官。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相关推荐:

春日即事 阅读答案 李弥逊 翻译赏析

踏莎行吕本中阅读答案 翻译 赏析

篇9:牛娇忆江南衔泥燕与纳兰性德蝶恋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牛娇忆江南衔泥燕与纳兰性德蝶恋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忆江南 · 衔泥燕

唐牛娇

忆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

蝶恋花①

(清)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②如环,昔昔都成块③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 ①蝶恋花:这首词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马氏所作。 ②昔:同“夕”。 ③块:有缺口的玉壁。

(1)两首词都写到相同的意象“燕”,表达的.含义有何不同? ( 4 分

(2)《蝶恋花 》上片借月亮为喻,意蕴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4 分)

参考答案

( 1)第一首词中燕子得主人的怜爱,是幸福爱情的象征,用以表达作者的自伤之情; ( 2 分)第二首词中燕子在帘间呢喃,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用以表达作者的悼亡之情。( 2 分)

( 2 )上片前三句借月亮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 2 分)后两句,写假如爱情能像月亮那样皎洁圆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一昔如环,昔昔都成块”,包蕴了无限的哀伤与怀念,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爱恋。( 2 分)

古诗鉴赏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

现当代散文鉴赏(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蜀相》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咏物诗鉴赏教案

牛的诗词

古诗三百首

经典古诗

经典古诗的

《天平山中》阅读答案

《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病牛》和《禾熟》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精选9篇)】相关文章:

冰心《山中杂记》原文及赏析2023-09-28

诚信演讲比赛活动总结2023-08-30

关于牧童的古诗2023-04-01

关于诚信演讲稿:我们走在诚信的大路上2023-03-07

诚信演讲稿2022-08-26

诚信演讲稿诚信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演讲稿2022-06-28

次韵答樊山 其三,次韵答樊山 其三王冕,次韵答樊山 其三的意思,次韵答樊2023-02-11

诚信安全演讲稿2023-06-11

诚信演讲稿400字2023-04-20

带有谐音的古诗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