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与礼记檀弓下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通用8篇)由网友“zhangxueha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与礼记檀弓下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桃花源记与礼记檀弓下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桃花源记与礼记檀弓下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阡陌交通:( ) ②便要还家:( )
③子之哭也:( ) ④苛政猛于虎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案:
1.(4分)①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
2.(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
4.(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篇2:《桃花源记》《礼记·檀弓下》比较阅读练习
《桃花源记》《礼记·檀弓下》比较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为17—20题。(11)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具答之 具: (2)此中人语云 语: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o(共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9,从文段(一)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原因有哪些?(3分)
20.文段(一)(二)都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但写法不同,请分别加以说明。(2分)
参考答案:
17.(1)详细 (2)告诉
18.(1)这个人一一向(桃花源人)详细讲述他所听到的事,(桃花源人)都感叹惋惜。(2)就沿着从前的`路(回去),到处做下标记。
19.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①环境方面(优美);②物质方面(富足);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④能避世,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出任何三方面即可给满分)
20.文段(一)主要运用了虚构(想象)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文段(二)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每点1分,共2分)
篇3:《桃花源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欣然规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2.(1)交错相通(2)计划(2分,每小题1分)
13.B (2分)
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
15.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
篇4:《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附答案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②黄发垂髫( )
③无论魏晋( )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 )
6.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B、大道之行也 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义:宽阔的道路
C、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D、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到原处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8. 根据选文,请分别写出出自【甲】文和【乙】文的一个成语(2分)
【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9. 【甲】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分,答出三点)
参考答案:
5.(4分) ①类 ②指小孩 ③不要说,更不必说 ④以……为亲(把……当作亲人)
6. (3分)( C )
7. (4分,2分/题) ①其他的人 各自又 邀请 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他。
②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8. (2分) 甲: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无人问津)乙: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夜不闭户)
9. (3分) ①人人安居乐业,生活悠闲、平和; ②人人受到社会的关爱;③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压迫;④贫富差距不悬殊 ⑤有共同的信仰和道德价值观 (要求答出三点)
篇5:养花与养人阅读练习附答案
某日我下班较早,见到邻居李先生正在整理花架,就站在一边观看。起初只见老先生拿着剪刀,走向一盆繁茂的花,细细转动审视之后,突然连下几刀,剪去许多看起来非常优美的枝条。接着老先生又端来另一盆,而且连看都没多看两眼,居然把花连根拔起,清理附带的泥土,再植入另一个盆中。我正在不解的时候,老先生又从里面提了一壶水出来浇灌,妙的是他不但浇那些枝叶茂盛的盆栽,而且对于一些看来只有泥土,或略见两三枝的花盆,更是特别照顾。
老先生浇完花,总算工作告一段落,我也就乘机发问:“你刚才的这些做法,我真是有些不懂,起初一盆好的花,硬是剪几刀,不是很不尽人情吗?再而翻泥、换土、移盆,不是多此一举吗?最后连些枯枝旷土也要浇水除草,不是毫无意义的吗?”
老先生慢条斯理地回答:“你们年轻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只看表面,不多思考。养花就好比养人,对于那些看似繁茂,却生长错乱,不合规矩的花,一定要去其蔓枝,摘其杂叶,免得它们浪费了养分,将来才能发育良好。这就好比收敛年轻人的气焰,使其纳入正轨一样。而我改换泥土,疏整根须,目的.是使植物离开贫瘠,接触沃壤。这就好比你们追求上进,离开不良环境,求取更高的学问一般。至于浇花,我之所以特别照顾枯枝旷土,实在是因为那些植物的枯枝,看来已死,却蕴有无限生机;泥土中更埋有种子,等待发芽。这就好比教育,要特别照顾那些贫苦而有心向上的学生,更得悉心哺育下一代,使他们茁壮成长。你说,我刚才的许多做法,哪一项没有意义呢?”
至此,我恍然大悟地说:“我也要仿柳宗元‘问养树,得养人术’了!”
1.请你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慢条斯理:____
(2)恍然大悟:____
2.老先生整理花架时如何对待繁茂的花?
3.老先生浇花的做法中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4.本文与《桃花心木》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
参考答案:
1.(1)形容做事说话不慌不忙。(2)突然间一切都明白了。
2.审视之后,连下几刀,剪去许多优美的枝条。
3.养花好比养人。
4.“略”
篇6:《治学》阅读练习附翻译与答案
《治学》阅读练习附翻译与答案
治学 (东汉)徐幹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兮 B、哉 C、夫 D、矣
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3分)
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3分)
参考答案
22、B
23、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的状态,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能够消除人的蒙昧,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24、D
25、该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述了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
26、作者首先强调治学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引出立志的重要性;再论述志与才的关系,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
翻译
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形体死亡而名不朽灭,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
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蒙昧无知,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一照进去,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
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备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供寄给神祇祖先。
聆听了黄钟的声音,然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然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教育,然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认识错误,而且行为完全不对了。
倚物伫立而想着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定能抵达,举仰着头而想追随鸟儿翱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孤身独处而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定能达到目的。所以,君子的心灵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
君子对于学习,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就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而后已。因此,尽管有资质,而无志向,也不能够建立他的功业。志向是学习的主要,资质是学习的次要。求学的人不担心才学不富足,而怕志向没有确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
篇7:梁实秋《鸟》原文与阅读练习附答案
梁实秋《鸟》原文与阅读练习附答案
①我爱鸟。
②以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雄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还有快乐吗?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他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的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已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⑥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在寒枝的稍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馀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的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见那麻雀的羽毛特别的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⑦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1.请简要概括这篇散文的写作思路。(4分)
1.①先说我爱鸟,然后回忆鸟的苦闷情景(1分);②再写欣赏鸟鸣、鸟的形体以及对鸟的爱好单纯(1分);③接着说鸟也给人悲苦(1分);④最后写现在很难看到鸟听到鸟鸣。(计4分)
2.第二段写鸟儿的“苦闷”,有什么作用?(4分)
2.①表现作者对苦闷的鸟儿的同情;②与下文那些欢快的鸟儿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和第6段写鸟的悲苦相呼应。(第1点1分,第2点2分,第3点1分,计4分)
3.文章第四段的语言表达很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赏析。(6分 )
3.①“曳”“翘”等动词的运用,写出鸟的形体之美;②“顾盼”,“它不回顾,它不悲哀”, “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来表现作者对鸟儿的深情;③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的运用展现了鸟的各种姿态;④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计6分)
4.这篇散文作者善于联想,在写鸟的各种情态时,十分自然地联想到了济慈、雪莱、哈代有关鸟的作品,还联想到自己经历中有关鸟的种种镜头。请联系作品探究这样联想的好处。(6分)
4.①联想到济慈、雪莱的诗是想表明诗中鸟儿的形象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儿并无关系;②联想到哈代的作品是说明鸟儿有时会给人带来悲苦;③联想到以前自己所见苦闷的鸟儿特别是东北看到的那孤苦的麻雀,使文章更真实感人;④这些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情感,突出了主旨。(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计6分)
梁实秋《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梁实秋的《鸟》,这是他为自己所爱的小鸟留下的一篇文章。作者爱鸟,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作者的情思。作者这种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就能较为妥帖地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把握文本深层的意蕴。
篇8: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选贤与能神情与苏、黄不属
B.外户而不闭月色入户
C.具答之天下之伟观也
D.问今是何世是日更定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交通: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翻译:
(2)林尽水源翻译:
小题4:用原文填空。(2分)
乙文中的“世外桃源”,具有甲文所描述的“”社会的基本特征,如甲文提到“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乙文“”一句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
参考答案:
小题1: B(2分)
小题2:(1)交错相通(2)请(共2分。每小题1分)
小题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共2分。每小题1分)
小题4:大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共2分。每空1分。没用原文回答,该空不得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各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加点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B项“户”皆是“窗”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两个加了皆是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故”“独”“亲”“尽”,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两篇短文的文字,了解内容,抓住关键信息,比较两文思想内容,找出相关点,概括填空,注意要使用文中原话。
★ 苛政猛于虎翻译
【桃花源记与礼记檀弓下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通用8篇)】相关文章:
《大道之行也》教案(八年级选修教案设计)2022-04-29
寄王逢原,寄王逢原王安石,寄王逢原的意思,寄王逢原赏析2023-07-12
达官贵人的造句2023-08-27
节哀顺变的句子2023-09-21
《大道之行也》学案 (八年级上册)2022-04-30
今年中考备战从去年中考题看2023-02-18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2023-01-30
挨字的读音和基本介绍2023-08-31
捕蛇者说的鉴赏2023-10-26
桃花源记考题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