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行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论文(共18篇)由网友“chen77477”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试论现行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论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试论现行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论文
试论现行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管理模式 规范研究 以人为本
论文摘要:教师教学活动过程与高校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但其活动过程具有不可观察性、产出不可度量性及产出结果难以标准化的特征,采用行政管理或将其交与学生管理以及由教师自我管理都会受到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特殊属性的影响和制约。文章在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劳动属性进行分析的基拙上,对现行的行政管理、学生评价以及教师自我管理三种模式的有效条件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不可观察性、活动过程难以标准化以及产出结果难以量化的特征决定了任何单一的管理模式都具有其局限性,因此对高校教师教学活动应强调措施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一、引言
高等教育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事关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效率,是人力资本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至,在校大学生已达到1700多万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社会、家庭以及在校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通过高校内部制度建设和机制的完善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教师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基于这一认识,许多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教学质量管理传统以及现状,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体系的构建和机制的优化,加强了教师的管理,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川。但综观这些管理仍然是以控制为主要手段的管理,强调通过对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规范要求和标准化来保证教学质量,忽略了对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劳动属性的认识,压抑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引起了教师的不满,降低了相关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旨在通过加强教师的管理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并未达到。针对高校对教师教学活动管理中存在认识的不足,本文从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性特征分析出发,对通常的教师管理的三种模式的有效性和条件进行了剖析。
二、高校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属性分析
教师教学活动过程可以简单地区分为教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的投入一转换一产出统一整体。如果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产出和目的,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就成为了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投人,且这种投人会因为教师个体能力结构、态度、教学对象、环境的不同而在不同的教师个体之间呈现出差异性。总体上,高等教育的投人可以区分为硬件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楼以及各种教学设备等,软件设施包括一个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文化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精神风貌。从教育活动投人产出过程的内在属性看,硬件设施的好坏只为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相应的环境条件,而软件设施却对培养对象的价值观的形成、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虽然一个大学的办学理念或价值观是无数教师长期秉承一定的价值理念和信仰的结果,但其传承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先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具体体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在其行为举止和言行中。“大学非大楼乃大师”所阐述的道理说明了教师在保证整个大学教学质量以及大学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的出现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从教师专业化维度看,任何一个教师在其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其专业化水平是不同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周期性变化既是外部因素影响的结果,也是教师自我学习和教师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调适自己行为的结果,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特征必然会导致在高校教师群体内部,不同学科以及同一专业的不同教师之间的专业化水平差异。如果专业化会影响教师教学活动过程和质量水平,那么在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投人环节就存在投人上的差异性,且这种投人是难以量化和观察的。然而以相同的程序、标准对所有的教师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要求和评估就难以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体现评估活动的公平性和效率。更进一步,从产出角度分析,虽然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却会因教学环境的不同而出现非一致性变化,其现实表现就是有些专业化水平很高的教师却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同一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果,这一现象表明,教学活动结果难以承担起教师教学活动投人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说,以教学过程的结果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投人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完整和全面地反映教师的投人。教师教学活动过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受教师个人能力结构、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也受教学环境的制约,教学对象、学校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都会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结果发生作用。如何区分这些影响因素对教师教学活动结果的影响程度至今仍是高校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这既反映了教师教学活动投人过程的不可观察性,又反映了教师活动结果的不可比较性。
教师教学活动的本质目的就是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规范的程序将其专业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从而在一定知识基础上,形成学生独特的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转化过程中,除伦理和道德层面上的因素外,教师的教学过程实则为一个提供知识传播服务的运作活动,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教师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学生的参与共同影响和制约着整个教学体系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现代服务质量理论认为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具有主观性和过程性。格罗鲁斯(Gronroos)指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包括了结果要素和过程要素。假如结果质量强调的是服务的结果,是顾客的所得,可以进行量化处理,那么过程质量就与服务环境有关,一方面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态度、方式方法和程序会影响到过程质量,另一方面服务接受者的个性、态度、知识和行为方式也会对其产生评价性影响,一个特定顾客对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所接受的高度同质化的服务会作出不同的评价,这说明过程质量难以被顾客客观评价,顾客的主观感受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师教学活动过程中,如果以学生的满意作为教师教学活动效果的衡量标准,那么高质量的教师教学活动就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内在要求而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包”,这客观上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不同而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让教学对象得到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显然地,从这角度分析,任何教学活动我们都难以通过组织层面作出标准化处理,要求教师按照“僵死”的程序和操作步骤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相反地,它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活动中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现有的教师教学活动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教师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一定的专业化水平为基础,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选用、教学进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效果测评、毕业设计指导等一系列与学生学习相关活动的过程。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涉及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服务支持和学生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科学与否、教学服务体系运行状况、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工作动力、学生参与程度都会对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投人产出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一个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决定于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然而,在上述影响和制约因素中,教师的主体作用居于首位,因此,强化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活动管理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没有把教师的教学活动管理与教师管理作严格的区分,传统的教师管理强调从人事、队伍建设、薪酬三个方面来加强教师管理(朱欣,)。虽然教师教学活动的产出与教师的管理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教师管理与教师教学活动管理之间却存在着本质区别:一是教师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而在教师教学活动管理过程中,教师是主体;二是教师管理是通过资格、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完成的,而教师的教学活动管理是以相关的教学目标、大纲和教学计划为基础,通过一定教学资源的投人和程序规定,由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互动完成的。由此可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纳人到教师管理的框架下进行管理,会降低教师教学活动相关措施的正确性和管理方式的科学性。现有的教师教学活动管理模式可以细分为行政管理、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管理三种,但三种管理模式作用的发挥均有严格的条件。
一是以建章建制为基础,强化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指导、监督的行政管理模式。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的效率在于规范人的行为,使其行为与组织期望行为保持一致。总体上,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由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监督体系、评价体系组成,通过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过程控制等管理职能来达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决定于管理内容与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教师教学活动具有投人的不可观察性,且产出会因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同样的投人却有不同产出的特征。针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这一特殊性,如果由学校的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并保证其管理活动有效率,那么就要求管理部门必须拥有教师教学活动全过程的相关信息。为获取有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投人信息,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教师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课后延伸等环节的工作投人进行全面的监督控制,这可以理解为以制度或以行政措施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率管理的条件。为达到以上目的,客观上就要求学校的管理部门配置相应数量的管理人员,相应的制度和程序完善,且行政管理人员有责任心和能力。事实上,受学校人力资源有限的约束,教学行政部门主导下的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课后延伸所采用的是随机抽查的简单化的管理模式,当随机抽查人数以及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随机抽查就会由概率事件变成确定性事件,抽查的管理方式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约束力就会明显减弱,从而失去其应有的制约作用。 与此同时,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其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教学相关投人的信息优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由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管理的作用的局限性。更进一步,管理部门在对教师教学活动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力优势,一旦这种权力过于集中,必然会导致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范围过宽、过细、过死,从而剥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降低教师的积极性且极易在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形成心理上的对立,从而影响到学校相关政策措施在教师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上的贯彻执行,使学校的教学理念、目标以及质量管理难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二是将教师教学活动的管理交由受教育的对象学生去管理的管理模式。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既是知识传播过程又是服务过程,服务的提供与消费同时发生,将服务质量的评价权力交由服务对象更具管理效率,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然而要保证学生评教管理模式的有效就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以及这一过程的质量关键点能够完全了解且在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有统一的标准;二是学生作为教师教学活动质量的评价者,它必须具有完全公正的思想,也就是说,对不同课程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活动应保持绝对公正的评价标准;三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能向学生做出任何言语或行为上的暗示,以保证学生对其教学活动做出公正的判断;四是教师不能动用威胁手段(这种威胁包括在学生心理层面上的),且传统性教育留下的任何有关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经验知识”都不会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行为;五是其评价结果能够给学生带来切实的利益,这种利益包括事后学生可以获得重新选择教师的权利。从服务质量管理角度分析,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与学是同时发生的,这决定了其效率是难以量、难以标准化,让服务对象对服务的提供者进行评价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是最有效的。然而现实环境很难满足以上条件。首先,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双方的信息是非对称的,教师在自己的投人上是具有信息优势的,且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处于心理和行动上的劣势,传统的有关学生与教师关系的教育是以尊师为前提的,这种理念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公正性,尤其是让学生对站在公正立场上对自己并不满意的教学活动做出评价时,学生将面临背离传统的心理压力,且还会担心遭到教师的报复,这势必会让学生作出违心的评价。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从而影响到其评价的准确性。事实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策略性手段让学生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评价,这些策略性手段包括对听从自己指挥和安排的学生得到高分、满足学生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作为交换条件,学生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作出与事实不符的评价。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管理严格、教学态度端正、工作敬业的教师得到的学生评价结果明显低于一些管理不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的教师,这就是最好的例证。再次,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是否会对学生的利益产生影响,也是学生能否有积极性参与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关键。将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作为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一直以来既存在理论上的争论,也存在着现实中的操作难题,它必须解决学生的公正性问题以及认知标准问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许多高校并未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作为其职称晋升、薪酬调整的指标,也就是说学生评价结果对教师的约束力有限,这意味着学生评教或以学生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管理主体的模式的形式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如果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的利益还包括学生在教师选择方面的权利,那么面对高校扩招之后,多数高校师资力量短缺、许多应开设课程都难以开设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学生很难得到更换和选择教师的权利,这又从另外一个层面弱化了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积极性。从理性经济人角度分析,学生评教的结果难以给学生带来自身的利益,学生利益的表达机制在整个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完善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失望和对此事的无所谓,事实上在许多高校的学生评教中,一个学生代表全体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也不是个别现象,这极大地降低了其有效性,从而使以学生作为主体对教师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管理的模式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
三是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管理主体的管理模式。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多地可以理解为教师的个体劳动,其劳动效果决定于教师的动机、能力与环境,是三者的函数。组织行为层面上的动机包括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强调个体努力的目标的组织指向性川。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够给个人带来既定结果,且这种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个体才会做出特定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个人努力与个人绩效之间的关系、绩效与奖赏的联系以及吸引力是三个关键变量。显然地,个体努力与个人绩效之间的关系受个人能力与目标绩效评估系统的影响,而在绩效与奖赏之间受绩效评估指标的影响。如果把教学质量的提高理解为组织目标,那么其实现是建立在个人目标实现基础上的,这客观要求为数众多的教师的主导需求应该没有差异,且学校对教师教学活动评价体系应保持公开、公平、公正。上述条件可以理解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管理主体的理论基础和前提。然而,回到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条件是非常苛刻的。首先,学校的教学体系是由众多的、具有不同属性的科目组成的,不同科目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投人是不同的,且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表现形式也存在差异,理论上就要求管理层面上应根据不同科目的差异性采用有差异的绩效考核体系。如果以同样的指标体系去考察不同科目教师本身就会产生考核指标的公平性和效率问题。其次,它要求在具体评价实施过程中,考核实施主体应对不同的考核对象采用同一标准且没有差异,这一条件受到人本身身体和心理的挑战,是难以满足的。上述两点难以满足的结果是教师之间不公平心理的产生。公平理论认为员工选择的与自己进行比较的参照对象是重要变量,包括他人、制度和自我,也就是说个人不仅关心由于自己努力得到的绝对报酬,而且还关心自己报酬与他人报酬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比较的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此为分析基础,在一个学校范围内,如果一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付出较少的教师却得到与付出较多教师相当的报酬或结果,那么理性的教师个人将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公平感,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在报酬相同的情况下,教师会减少自己的付出。将教师个人的这种行为放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多次重复博弈的结果是所有的教师都不断地减少自己的投人,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陷人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四、结论
高校教师教学活动投人不可观察、产出不可度量以及其过程难以标准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教学活动管理的学校行政主管、学生参与管理以及教师自我管理三种模式的各自条件和局限性,也就是三种模式的任何形式的单独使用都面临着现实困难。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应根据教学活动本质特征,采用综合的教学活动管理模式,且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作用。为此,学校应建立起以教师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尊重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基础来设计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管理制度和体系,在强调制度的刚性的同时,应突出制度的柔性,通过制度的完善、教师作用的发挥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来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篇2:浅谈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
论文关键词:人性需要激励管理“双塔”模式
论文摘要:教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探索教师激励管理模式是每个高校管理者的理性诉求。本文基于高校教师人性需要的视角进行探讨,提出了“求生存、求发展”是高校教师的人性需求的观点,构建了高校教师激励管理“双塔”模式。
管理是由心智所驱使的唯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管理科学的每一次前进都是建立在对“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都是围绕着“人”作文章的。不管是泰罗的以“经济人”为前提的管理科学理论,还是梅奥的以“社会人”为前提的人际关系学说;甚至发展到以大内为代表的“复杂人”的应变理论,都是围绕人的需要进行阐释的。在高校管理工作中,作为“复杂人”的教师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而要管好教师,调动其积极性,就要了解其“七情六欲”,即进行人性需要分析。
一、人性需要的理论分析
人性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目光从宇宙观转向人性观的哲学家。在中国古代.孔子提出的“性相近”,可视为人性思想的滥觞。关于人性,中外历史各家各派的各有争论。根据英国学者莱斯利·史蒂文森的观点,对一般人性的探索而形成一定理论体系的有代表性的人性理论有七种:柏拉图的人性理论、基督教的人性理论、马克思的人性理论、弗洛伊得的人性理论、萨特的人性理论、斯金纳的人性理论和洛伦兹的人性理论。西方关于近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学说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埃德加·沙因的“复杂人假设”理论、约翰·莫尔斯和杰伊·希洛的“超Y理论”以及威廉·大内的“z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性的理论,主要有孟子的性善论、苟子的性恶论、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扬雄的性善恶混论、董仲舒的性三品论、张载等人的性二元论、戴震的性一元论等等。
从研究内容的角度看,上述人性理论,要么从人性起源、人性结构等方面论说,要么从人性发展、人性属性等方面来论述。笔者认为,对人性的论说,离不开对人的生物性和人的社会性的研究。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两位伟人对人性的研究。一是生物学者达尔文;另一是社会学者马克思。达尔文从人与兽类密切的关系上认识人类,而社会学者马克思则进一步是在同兽类大有分别上来认识人类的。梁漱溟先生说,达尔文之认识到人兽间密切关系者是从人的个体生命一面来的,而马克思之认识到其问大有分别者却从人的社会生命一面来的,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具有人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的两面。因此考察人性需要,既要分析人的个体生命的需要,也要分析人的社会生命的需要。
笔者认为,就个体生命需要而言,“求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求发展”是人的终极需要。“求生存”需要主要表现为个体生命生理、安全、社交等方面的需要,侧重于人的生物性;而“求发展”需要则主要表现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侧重于人的社会性。高校教师作为个体生命的人,有满足其生理需求以求得生存的人性需要。他们内在的价值的实现,必须要满足其一定的需求的物质保障,例如,食物、衣服、睡眠、劳动、交往等。同时,高校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比其他人更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以求得发展的需要。他们求发展的需要主要通过拥有自主的学术权利、继续深造的机会和完善理想人格等途径来实现的。在“求生存”与“求发展”二者间,高校教师的权重应倾向于后者。也就是说,高校教师的需要更多地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都能实现的需要。
二、基于人性需要分析的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模式构建
在构建激励管理模式之前,我们需弄清需要、激励的概念及其与管理的关系。一是为了奠定本模式的理论基础;二是便于阐释和理解本模式。
组织行为学认为,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望和欲望,它是人的心理的主观感受,是人产生动机的源泉,是驱动人行动的原始动力;激励是指对人的内在动力的激发、导向、保持和延续。满足需求是一种激励方式,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有效的激励可以开启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即:P(工作绩效)=f(M×Ab);M——激励水平;Ab——能力。由此公式可见,激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好坏。
就结果而言,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工作绩效;激励管理就是通过提高激发人的积极性来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的管理。而要实施有效的激励,就要明确什么因素能够激励人们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说,首先要了解人的需要,然后通过一些措施,激发人产生满足其需要的动机,从而推动人们积极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从人性需要的视角,努力构建了高校教师“双塔”激励管理模式。其建构的逻辑思路是:笔者在对人性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求生存”、“求发展”是人的本性的结论,在这种人性的假设上,充分分析了高校教师的各种需要,并针对这些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激励管理措施,最后通过激励管理来实现充分激发、调动、保持和延续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管理目标。“双塔”激励管理模式图如下:
以上是基于人性需要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模型。它阐释了以下几个基本点。
1、高校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源于“求生存”和“求发展”等人性需要的满足;“求生存”和“求发展”人性需要,具体可以分解为五种基本的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管理者最终要做的就是运用一切具体的激励措施,如,提供丰厚的收入;创造和谐的管理环境;提供深造、升迁机会等等。
2、“求生存”和“求发展”两种需要是同时存在,并行不悖的,只有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侧重之分,而非非此即彼关系。只有在同时满足其两种需要的条件下,管理客体的积极性才能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管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该模型不仅注意了外在激励对管理客体(高校教师)的作用,还强调了内在激励,如,加强理想人格塑造,对管理客体的激励作用。
4、“双塔”是相辅相成的,是有机的结合体。“生存”之塔是“发展”之塔的基础,“发展”之塔是在“生存”之塔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它们最终的归属都是充分调动管理客体的积极性。
三、“双塔”激励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操作运用
下面笔者结合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演绎“双塔”激励管理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具体操作过程。
首先,进行个人需要分析。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高校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教职工进行民意测验、调查和访谈,了解其近期的现实需要。高校教师的需要,可参见“双塔”的第二层。
其次,在充分了解个人需要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具体的激励措施参见“双塔”第一层)以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的管理目的。
最后,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对于中年轻教师而言,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工作时间短、资历浅,职称低,按照原来分配制度,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往往偏低,住房条件也较差。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的收入,较好的住房成为他们主要的需要,因此,学校管理人员要想方设法,通过改革分配制度,通过适当提高向中青年教师的收入,来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如,学校可以采取在职务聘任的基础上,综合年终考核,按照不同职务标准、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乘积发放工资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按劳取酬和优劳优酬的原则,让工作成绩出色的中青年教师真正获得优厚的报酬,有利于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与此同时,学校管理人员还要仔细分析每中青年教师所处的职业阶段、所具有的素质和经历,为他们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要为成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架设自我实现的平台。如,可以实行“破格晋升制”、“主讲教师年薪制”等来激发、保持和延续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克服评聘职称、职务“排资论辈‘熬年头”等消极现象。而对于已经拥有突出成就的学者教授来说,生存对他们而言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需要,特别是对那些功成名就的大师级学者来说,较少的物质激励几乎没有效果。对这些人我们一方面可以实行“特聘教授制”、“教授终身制”、“教授高年薪制”来激发他们的需要,从而保持和延续他们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学校管理人员要通过理想人格的塑造,让他们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地为事业奉献一切。
篇3: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
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
1转变高校管理观念
高校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高校未来的发展,但是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已经阻碍到了高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变革以及创新整个系统的构成。而管理模式变革以及整个系统重构的前提条件是转变高校管理观念。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面对基层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原则、它的管理对象是高校教师以及在校学生,因此,其管理的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激励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与学中。高校教学管理措施的制定以及出台,都需要以这一目标为先导,只有如此,才能利于高校教师创新发展,而大学生也能够积极努力的学生。高校教学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管理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教学管理不仅能够教师与学生各自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此外,做到互相尊重。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并不仅仅单纯的是工作关系,还应该讲究人际关系,在处理原则性问题时,一定要讲究工作关系,彼此之间强调的是责任,而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强调人际关系,注重彼此之间的感情。如果管理者能够正确的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必然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好高校各项管理事务。同时被管理者首先应该履行责任,才能够谈感情,所以在高校管理者,管理者应该具有“人情味”,而被管理者应该具有自觉性。也就是说,在原则的基础上,适当的灵活调整,而不是死板的固守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普遍强调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而学生主体只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认知的主体,换句话说,高校教学的结果最终是要看学生学会了哪些新东西,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其最终衡量标准是学生的素质提高情况,这是教学管理思想发生了最明显的改变,同时也是以人为本高校管理思想最具典型的特征。教学管理体系构成因素如教职员工、其他人力、财力、物力以及信息资源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变化之中,以往侧重点在于保持规范化条件下教学管理的常规运行, 这些已不适应新常态下外界环境和管理系统要素的改变,同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也难以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和调整。不难看出,以往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某种程度上说已成为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阻碍因素。目前,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傲人成绩,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特别是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已然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教育部对高校进行的教学水平评估,其中一个方面就涉及到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调整思维方式,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管理环境以及内部其他因素的变化,更好地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模式和机制。
2处理好严格与宽松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管理模式的革新
高校管理者应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如此,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张扬,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开辟有序竞争地氛围,进而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有利的环境。高校学校的教学管理,尤其是原则性事情上的管理,就需要管理者严格、规范按照管理条例去执行,公事公办,没有任何的理由可讲,但是如果要想真正的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又不能过于死板,因此需要适度宽松,采取弹性管理模式,这样学生的潜力以及个性才能够张扬出来,最终脱颖而出。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处于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高校教育强调的是采用刚性手段来进行管理,而现代世界各国已经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该时代注重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管理者进行柔性管理。而此种管理方式正是对现如今高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挑战,也可以说是一种革新。教师作为学校管理模式变革的推动者,有义务和责任投入到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中来,不要对教学管理模式的革新持有轻视和抵触心理,只有教学管理模式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就跟教师的本职工作有着相同本质的出发点,教师作为接触学生的第一线人员,对于管理模式的合理性有着最敏锐的判断,所以,如果我们积极地进行教学管理改革,那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鼓励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 学校在政策、奖励机制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撑,目前部分现行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推进变革的障碍因素。目前个高校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对教师实行了教学工作量达标这一制度 , 通常是以某教师必须承担具体的课时来计算工作量,这与教师的切身经济利益划上等号。现在,不少高校出台了奖励性文件鼓励广大教师从事科研,但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激励性政策和措施却出现了空白,很难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没有工作的热情,并不喜欢与学生交流,同时与管理革新并不感兴趣,高校教学管理革新难以实现。大部分高校加大选修课的开设力度、弹性学分制等措施 , 为复合型和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种种原因所限,使得许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选修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 ; 为此,学分制的实施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带来更多有利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因此,正确处理好教学管理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今后深化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首要任务。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教学管理思路、, 通过进一步改革,逐渐形成完整的能够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法 , 形成一种有别于过去的教学管理模式 , 这正是教学管理改革的核心问题所在 , 也是广大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面前无法逾越的一个重要任务。
3规范与创新并行、加速管理系统更新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加之我国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社会选人、用人的标准不断提高、教育作为一种消费资源,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培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如教育收费标准的调整、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推广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着教育教学不断地的改革和发展,使得高校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者处在社会改革的需求之中。我们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人才培养模式中去 , 离不开教学管理部门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和控制。科学合理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和方法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 这一原则的制定是否符合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是否正确处理和协调了师生的关系,是否有利于深化教育和教学的改革 , 这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弄清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支撑点以及如何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统一。如何将这一思想切实运用到到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去 , 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教学参与人员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应该同步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并将教学方式改革放在首位。从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来看,往往要求教师把内容观点是否讲解清楚的同时能够重点突出、课堂上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等作为授课好坏的基本标准,其本质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但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上述要求显然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应该抛弃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同时还有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我们 , 应该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多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将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交流以及不断探索和提升的途径。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变革是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教育改革,并不仅仅是各个学科的之间的教学改革,如果管理模式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改革也会归于失败,为此,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教学改革应该同步进行。要想彻底的实现教学管理模式变革,首先要转变管理者的观念,同时还应该处理好严格与宽松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好规范与创新交叉。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中表现出来的机械性和经验主义思维,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制约和阻碍,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而已以往更注重经验和进行教学管理方式的延续,而不注重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在近些年所表现的弊端尤为明显,为了能够让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水平能够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当前高科技手段和知识,比如运用网络技术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做到软件和硬件同时进行更新,来强化我国的教育管理模式,让教学管理模式更人性化,民主化,手段和方法更具有有效性和实时性。
篇4: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探讨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探讨论文
长期以来,教师迷失于应试的樊篱,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育要崇尚实务,回归本真,高中物理教师要摆脱题海战术的桎梏,开展有效教学的探究.
一、精心预设,提高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解读教材,精准把握学情,明确重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设计教学.例如,在讲“电容器的电容”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电容器的概念,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电、放电,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领略物理方法的微妙,体会物理科学的力量;教学重点:电容器的概念、定义式;需要突破的难点: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由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如电容器的构成、充电和放电现象、充电和放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电容器的基本作用.也有实验探究,如在了解电容器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电容器电势差与电荷量之间的关系;从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实验中,了解采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及探究过程.还有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例题探讨.
二、运用导入、演示实验,引发学生思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摆脱理论灌输,突出“物理味”,让学生在实验中建立概念、发现规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例如,在讲“楞次定律”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新知的学习.教师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抽出磁铁,让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线圈内有电流?插入和抽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让学生分别观察N极插入、N极抽出、S极插入、S极抽出时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从而确定磁铁感应电流产生磁场方向.又如,在讲“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时,教师可以演示涡流生热实验,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线圈接入反复变化电流,若电流变大,则磁场变强,激发出感生电场,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动势,产生旋涡状的`感应电流.因导体存在电阻,所以产生发热现象,从而认识了涡流的热效应.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交互性强的特点,能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师生的青睐.高中物理知识抽象难懂,学生接受起来会感到困难,教师通过图片、动画丰富呈现形式,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例如,在讲“重力势能”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创设情境,“纷飞的雪花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看似柔软的皑皑白雪却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雪崩”,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漂亮柔软的雪具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重力势能的存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定格、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或通过模拟实验,将肉眼不易观察的内容宏观化,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例如,在讲“分子及其热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呈现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在某一瞬间,微小颗粒在某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就会沿着这个方向运动.而在下一瞬间,它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
四、精心创设习题情境,实现高效讲解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习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知识、情感、智慧在练习中共融.教师应构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习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他们在生活情境中获得发展.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习题如下: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C.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D.毽子的自由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教师应在生活中挖掘素材,提取物理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意识.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反思教学行为,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作者:赵立锦 单位:江苏滨海县五汛中学
篇5: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教学的有效性论文推荐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有效教学论文 教学的有效性论文。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有效的“教”表现在教促进学、教长学,体现在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和提升学习体验。
【关键词】有效教学学习效率学习结果学习体验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有效教学”理论层面的探讨不少,但教师缺乏的不是理念的灌输,而是实践层面教师教学行为有针对性的引领。本文从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向度--时间、结果和体验入手,探讨有效教学教师“教”的行为的跟进与改善,寻找有效教学的路径,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提高学习效率--教怎样使学更快、更多?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提高学习效率,12530中国移动彩铃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要确立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意识。课堂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第二,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快、更多?赞可夫提出的“快速度原则”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赞可夫认为教学进度太慢,大量的时间花在单调的重复讲授和练习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主张从减少教材和教学过程的重复中求得教学速度,从加快教学速度中求得知识的广度,从扩大知识广度中求得知识的深度。他说:“只要学生掌握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就向前进。就教给他们越来越新的知识。”这意味着要不断地以新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不要原地踏步,不要单调地重复学生已经学会的东西。但同时不应当把这一原则同教学工作中的匆忙行事混为一谈。“快速前进绝不意味着在课堂上匆忙做事,必须使教师和儿童都沉着地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内容频度少、节奏慢.容易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容易导致教师无效的教学行为,导致学生学习的“少”、“慢”、“差”、“费”。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时.组织全班学生围绕竖式中的进位点展开了讨论:
生1:我认为进位点应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这样我就明白它是一个进位点。飞信下载正式版官方下载
生2:我认为进位点应该写在十位上,这样就很明白它是十位上的数。
生3:我认为它应该写成标准的1。
生4:我认为它应该写成倾斜的点。
师:你们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把它写在十位上.这样我在加的时候就不会出错。如果把它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我会糊涂:它到底是个位的点呢?还是十位的点呢?
在进位加法竖式教学中,教的重点在于如何算出进位后十位上的数怎样相加,而不是如何写进位的“l”,教育论文《有效教学论文 教学的有效性论文》。教师组织这样的课堂讨论没有任何的价值,反而占用了学生的数学主题学习,义乌人才网从而把时间浪费在“伪学习”、“假学习”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作批判性分析,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发挥价值。
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就是追求“增值性”的教学。教学论提出,永康人才网教学可分为低值性教学、等值性教学和增值性教学。增值性教学表现为内涵丰富了,外延拓宽了,形态变化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死知识转化为活知识,知识内化为智慧,知识内化为品性”。数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增值性教学。数学采用各种形式化的语言符号筑起自己的“王国”,它是抽象的;数学凭借无懈可击的逻辑证明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它是严谨的。然而,即使是数学科学,只靠逻辑演绎也难以推出多少新的数学思想、新的数学方法,还必须加上敏锐的观察、联想和直觉的.猜想、顿悟。数学学习不能单纯沿着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道路“一往直前”。而应将逻辑演绎而成的理论体系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体系。
追求数学教学的增值性,一是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数学的表现形式比较枯燥,常给人冰冷的感觉,但是数学思考却是火热的、生动活泼的。如何点燃和激起学生的火热思考,并欣赏数学冰冷的美丽,是数学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数学教师的任务在于返璞归真。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最后理解这份“冰冷”的美丽。二是从“符号化”知识向“生命态”知识转换。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与三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
二、增进学习结果--教怎样使学更深、更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适合女生用的手机铃声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训练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知识堆积”与“解题术”式的。它看得见,摸得着,易操作,易复制,但功能性弱,应用面窄。第二层是“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式的。它与前一层比.程序性弱,不易复制,但功能性强,应用面宽。第三层是“数学思想”与“数学观念”式的。它是数学教育给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因此要让学生学得更深、更透。就要从知识--方法--观念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把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把知识内化为智慧。数学课要让学生学得更深、更透.其着力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
篇6:中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初探论文
中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初探论文
一、前言。
为了提高中职教学水平,中职院校将学分制引入中职教学管理模式中,通过研究学分制的特征并结合自身情况,创新出一套适应中职教学的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以此推进学分制在中职教育中的有效利用,提高中职教学管理水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具体分析学分制下中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
二、中职教学中引入学分制的必要性。
首先,中职教学学分制的引入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项目之一,中职教育的提高有助于为我国提供有用的人才。我国早在二十世纪末就提出改革高等学校和中职院校关于学习制度以及学生入学、完成学业等制度,以此促进高等教学和中职教学的发展。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初再次提出了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实行不同的学分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分制度灵活化,使学生能自行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和社会实践时间,为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提供可能。
因此,中职教育实行学分制有助于学生合理地完成学业,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其次,中职教育实行学分制方便学校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国通常采用应试教育考核学生,但是这种方式使学生疲于应付,长此以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分制能使学生摆脱依靠考试取得成绩的情况,使其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仅靠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成绩存在不合理性,学分制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学生,督促学生学习。
三、中职教学中实行学分制的策略建议。
中职教学与高等教育教学存在差异,将高等教育中的学分制引入中职教育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对此,我们要认真分析中职教育特点,修改高等教学中的学分制,使之更加适应中职教育要求,使中职教学管理模式更新颖科学,使学生获得更自由的学习条件。
1、中职院校领导要加强对于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
好的教学管理制度需要合理实施才能起到最大、最好的作用。学分制是一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对于中职教学来说,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学校应该严格执行并且合理安排学分制度,争取在短暂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拥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对此,我们建议中职院校领导应成立学校学分制研究小组,通过研究其管理的重点所在,分析学校近年教育情况和教育制度,制定一套科学的学分管理制度,设立试点,通过分析试点情况确定该制度的有效性及科学性。
2、学分制在中职院校的实施需要加大宣传与管理。
中职院校一直沿用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教育管理制度,学生很少接触学分制的考核制度,对其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很难引起学生重视。而学分制实施的`主体是学生,为了使学分制在中职院校中的实施更有效,学校有必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学生认识到学分制考核的重点,使其提高对该制度的重视程度,积极获得学分。此外,明确学分制的管理责任是极为重要的,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学生的学分记录和管理。明确记载学生假期实习和社会实践,严格按照学分制度规定给予学分。
3、贯彻实施绩点学分制度和加权学分制度。
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除了利用学分式笼统性的制度之外,每门课程具体的学分评价方式也要进行具体规定。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可以对相同专业课程设定全校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于期末成绩的计算可以采取加权学分制度,明确具体课程的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以及期末试卷成绩所占比例。例如,对于英语课程来说,学校可以将平时成绩设定为30%,期末卷面成绩设定为70%,以此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此外,绩点学分制是学校规定学生毕业时的课程绩点最低线,督促学生积极学习。
四、结束语。
学分制下的中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应用不仅是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中职院校在提高教学水平而借鉴的先进管理模式。高等院校多年来适用的教学管理模式不论从经验来说还是教学效果来说都具有学习价值,中职学院可以适当调整,使学分制能更好地应用于中职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根昌。学分制下中职教学管理模式的新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张道国。基于。NET的中职学分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1
[3]冯照力。中职教育学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中等医学教育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
篇7:新型护理教学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新型护理教学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对我国当前新兴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同时对其相应的实施方法以及实施的效果分析与总结。方法选择5月—5月期间来该院进行实习的1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研究组护士施以教学改革以后的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而对照组护士则施以教学改革以前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然后对研究组以及对照组中实习护士的实习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两组护士在理论及操作考试中得到的分数,以及他们对于其所接受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进行客观的调查和统计分析,进而对新型的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后,研究组护士的理论以及操作的考试分数比对照组的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对其教学管理模式中的各方面教学形式的满意度比对照组均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学改革以后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成效,在实际的护理教学管理中均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新兴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实施方法;效果
护理学是医学中最基础,也是医学中最基本的学科,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而其教学具有很大的难度[1]。近年来,我国医学正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迅速的发展和进步,因而对护理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这样才能适应医学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于规范以及合理科学的教育管理方式及模式要给予坚定地贯彻和推行[2]。为分析探讨新兴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以及相应的效果,现选择205月—205月期间来该院进行实习的1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施以改革以后的全新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改革前的教学管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护士的实习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来该院年5月—年5月期间进行实习的1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护士施以改革前的教学模式,其中男性护士4名,女性46名,护士18~25岁,平均年龄为(22.13±0.35)岁;研究组护士施以改革以后的教学模式,其中男性护士5名,女性45名,护士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为(21.75±1.4)岁。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施以教学改革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研究组护士则是施以教学改革后的新型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其具体内容如下。①强化教师的教学意识:实习护士在医院具体学习的过程中,护理教师在对护士进行指导以及教育方面起着引导和主导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应当延续传统教学模式中重视激发实习护士的学习兴趣及其积极性的环节,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加强教师主动融入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增强自身的教学意识。②对实习护士进行最贴近现实的专业培训: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之前,相关教师应当对培训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还要对实习护士如何分配作出客观正确的选择。对此进行选择的依据是:依据教师自身的知识层面以及实习护士在相关理论和技术上的水平、护士自身的兴趣等等。这些都是进行培训的前提和依托,对以后实习护士的实际学习和实践效果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正确的选择能够为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3]。③采取多位教师共同教学的管理模式:在传统的护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实习护士之间往往是采取“一对一”型的单调的教学管理模式,而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4]。然而,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方式不尽相同,不同的教师有其自身擅长的教学以及操作的习惯,然而一个人的理论以及操作习惯并不代表就是科学和正确的,有可能会在实际的护理以及护理操作教学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医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主动地转变这种单调的且具有一定缺陷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加强对实际护理教学方面的安排,使其更加具有明确性。要求每位实习护士都应当接受来自多名教师的`共同指导和教育下进行具体的学习和实践,而后再通过自身掌握的理论以及实际性的操作来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而在头脑中较为清晰地构建出一个将理论融合在实践之中的框架体系。④丰富实习护士的业余活动,增强教师与护士之间的情感沟通:医院相关领导应该积极组织教师以及实习护士参与各种各样的院外及院内活动,通过组织这些业余活动来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沟通,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活跃教学的气氛,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实习护士多参与医院以及院外其他组织机构所开办的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文娱活动以及竞技比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途径来培养实习护士的各种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丰富和活跃实习护士在科室实习期间的学习及生活[5]。
1.3评价指标
对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的理论以及操作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分析各组实习护士对其所接受的教学管理模式中各项教学体系的满意度数值,教学管理模式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论知识传授、操作方法传达、教学沟通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规划实施状况、教学的效率以及教学目标明确,相应满意度依据百分率的形式进行表示[6]。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19.0软件对观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士对理论以及操作的考试分数之间的比较
经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后,研究组护士的理论以及操作的考试分数比对照组明显偏高(满分为10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士对各自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经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后,研究组护士对其教学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比之于对照组的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进行护理教学的最根本目标就是保证参与相应实习的每一个护士都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教师和实习护士所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7]。但是,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的护理教学实践在实际的管理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包括:首先,进行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是科室中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优秀护士,他们虽然具有很强的临床能力,但是教学管理水准相对比较低,而对于具体的教学和管理不是那么熟悉和专业,这将会对以后的教学和管理带来诸多的不便,并最终导致教学管理的效果不好。其次,没有能够对实习护士进行合理的分配,医院以往就是将这些来院实习的护士依据他们自身的专业进行分配,导致实习护士不能获得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指导,也将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8]。此次研究中,经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后,研究组护士的理论以及操作的考试分数比之于对照组的明显偏高;另外,研究组护士对于新型的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中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对于传统的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中的各项满意度。这充分说明具有针对性的以及经过教学模式改革之后的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教学效果比改革之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明显优越,且进行实际实习的护士对于新型护理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模式均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这将能显著提升教学的效果以及实习护士的学习质量。综上所述,教学改革以后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成效,在实际的护理教学管理中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帆,童爱民.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的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4):768-769.
[2]江雅,李清,吴瑞珍.优质护理模式下临床教学管理的改革与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6(34):268-269.
[3]刘晓红.优质护理服务中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及体会[J].全科护理,2013,5(3):259-260.
[4]吴成琴.社区医院采用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2014,10(12):253.
[5]刘玉玲.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4,10(4):975-976.
[6]贺尚荣.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应对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16):244-245.
[7]陈湘玉,谢玮伟,王毅.精细化管理保障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J].护理管理杂志,,10(9):615-616.
[8]卢根娣,马静,杨亚娟,等.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1):65-67.
篇8:幼儿教学及管理模式探讨的论文
幼儿教学及管理模式探讨的论文
一、幼儿教学中的策略
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改革方针,提出了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主,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而且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有用人才为目的,开展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所具有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品格,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1.让孩子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其实,动手操作使人们认识事物、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学生也不例外,动手操作好处很大,获得的经验最直接,更具体,回避了抽象,给人的印象也格外深刻。教材上的一些栏目就很好,有着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比如那些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等,让学生在做中想,想中学,积累了关键的学习经验,这些经验是不可替代的,教师无论讲得如何的滔滔不绝,如何的绘声绘色,其效果还是要逊色于学生自己做和自己体验。有了动手操作,再抽象的知识也会去伪存真,给学生以清晰的表象,十分有助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2.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著名的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真谛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仅在传授知识,而是多引导、多激励,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想,学会方法,最终终身受益。学生不是被知识填满的容器,而应当是被点燃的火把。
3.以传统游戏为主阵地。幼儿比较喜欢游戏活动等,因此,在教学中,我园将儿童传统游戏纳入幼儿园课程,确立了“寓儿童传统游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教育思想,并通过素材征集、素材筛选、素材分类三步做好了素材的挖掘与整理工作,采取阶段项目与民间小游戏相结合、室内游戏与户外游戏相结合、随机游戏与集体游戏相结合、当地民间游戏与民族传统游戏相结合等“四个结合”的组织思路,将儿童传统游戏有序地融入幼儿生活。当然,一定要做到使传统的游戏适应现代的幼儿,比如我们从游戏的活动材料、场地布置、规则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与创新,使其更适合现代幼儿的发展需要。比如幼儿们常玩的老鹰抓小鸡、踢毽子、跳绳等,在这些有趣有益的游戏中,使幼儿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也使幼儿更健康地成长。
二、幼儿管理方面的措施
近年来,各地纷纷对幼儿教育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办园形式多样化,管理模式现代化,应该说幼儿教育呈现了比较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不可否认,在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发我们的思考,拿出必要的措施。
1.实现幼儿园行政管理智能化。在管理中,可利用计算机建立幼儿档案,包括学籍、个人档案、活动记录、学习记录、幼儿作品等,利用电子档案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且可以长时间保留。此外,还可将幼儿园教学、人事、卫生、财务等进行电子管理,按照行政管理、党群建设、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安全综治分类收集整理,并建立了电子案卷目录,将我园所有文本案卷档案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与编号,通过查看电子案卷目录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某份文件资料,使查找资料更快捷、方便,做到了电子与文本的一体化管理。加速了我园现代信息技术的进程,提高了幼儿园科学管理的实效性和广泛性。
2.教师要摆正思想。这里所讲的思想包含三方面,即教师的思想、学生的思想以及家长的思想。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教育需求,所以就采用错误的教学方法,导致错误的教学结果。我们相信,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教学与管理都做到位了,才能让幼儿教育有质的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两手抓,幼儿教育改制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幼儿教育事业才能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
篇9:高校教师教学体态语的论文
高校教师教学体态语的论文
关键词:教师体态语 高校教学 个性化 完美
摘要:体态语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作用及形式很有独特性。得体生动的体态语弥补了师生交流的不足,同时也呈现各个教师独特的个性魅力。灵活、合理、恰到好处地运用体态语,不仅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促进师生交流,教师教学效果会更加生动、透辟、传神。
通常人们谈交际时,总是首先想到语言,殊不知语言只是人们交际的一个手段。除了语言这一重要工具,人们还使用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各种信息。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nonverbalcommunication),也称“体态语”或“态势语”。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而“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服装打扮、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等我们称之为“体态语”(bodylanguage)非语言交际还包括副语言(paralanguage)。副语言亦称为伴随语言,包括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大学生们注重的是教师学养的高深,接受的是教师教有专长。学生追捧的是那些语言富于个性化、语言运用清晰得体的教师的课;尤其是敢说别人不敢说之言,而且言谈语姿要呈现个性化、性情化的教师的课。但非语言交际形式又表现出无可替代的辅助性功能和示范性作用。
据调查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非语言交际中的“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时间观念、空间的使用”等方面表现的比较得体。他们在授课、交流时都能或大方、或庄重、或自然亲切。工作中时间观念强,空间距离运用得好。但在服装打扮、副语言的表现上却差强人意。
高校教师,尤其是国家重点高校的教师,都是素质高、学问深厚、学养深厚的学者、教授;或者也是硕士博士,甚或博士后,学问对他们来说是最可称道的,但如何把自己的学问顺畅精彩的传达给学生,在“言”(语言的声音,语气语调)、“行”(体姿,面部表情)上为人师表且把知识传达的美就应该是“抒情的讲述”,并有“完美的态势”。本文根据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接受理解程度,从体态语和副体态语两方面来谈一下需注意的问题。
一、体态语
与语言交际相比较而言,非语言之外所用来交流信息的方式手段,统称为体态语言。这里主要分析以下5个方面。
(一)身势
身势又叫体姿语,也叫整体体态语。整体体态语是指通过人整体的动作姿态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非言语行为。包括人体的站姿、走姿、坐姿等方面。
1.站姿。站姿对于教师在讲课过程来说是很重要的。优美、典雅的站姿是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动态美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在讲台上的站姿优美与否,其感召力是不一样的,教师的站姿应给人以挺拔笔直、舒展大方、精力充沛、积极上的印象。而高校教师侧倾在讲桌上讲课却也“别有韵味”了。此外,教师在讲课时总是要伴随板书的,还要随时参考教案,这时教师如果要是站在黑板和讲桌之间,回头便可以写板书,低头就可以看教案,这样既方便应手又可以节省时间。教师讲课的位置也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点上,应适当地移动位置,或根据需要到学生座位间进行巡视。
2.教师的坐姿。坐是一种静态造型。教师端庄优美的坐姿,会给学生以优雅、自然、稳重、大方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教师的走姿。正确的走姿可以体现一种动态美,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韵味,更能显示出青春活力和魅力。协调稳健、轻松敏捷的走姿能表现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适当走动,变换位置,可以改变学生注视教师的角度,减轻视觉疲劳。教师的走姿要优雅、稳重、从容、落落大方、平稳。在学生面前,教师不仅是他们知识方面的导师,更是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导师,“为人师表”的形象是通过时时事事来影响学生的。
(二)手势
手势,又称手语。手在人一生的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人体的各部位中,手指的运用也许是最为频繁的,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创造最终的实现都少不了手指的作用―音乐、绘画、诗歌、建筑・・一教师的手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一般都要用适当的手势来强化教学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根据相关的内容运用。一般而言,手势由进行速度、活动范围和空间轨迹构成。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被用以发挥表示形象、传达感情等方面的作用。教师各种不同的手势语可分成4种类型:用来模拟状物的形象手势;用来表示抽象意念的象征手势;用来传递情感的情意手势和指示具体对象的指示手势。
教师的手势禁忌:忌当众搔头皮、掏耳朵、剔牙等不雅动作,这样会令学生反感,严重影响自身形象与风度;忌用手指指点他人,这样非常不礼貌,而且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忌讲课时敲击讲桌、黑板,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忌玩弄粉笔或扣子等习惯动作;更忌交谈时指手画脚,手势过多过大。
(三)眼神
眼神,也叫眼语。眼睛能显示人类最明显、最准确的交际信号。研究表明,女性一般比男性更多地注视对方。妇女之间在谈话时看对方的次数比男人之间看对方的次要多,而且时间长。一种解释是妇女比男人更重视人际关系,更重视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心理学认为,眼睛可以表达无声语言。眼神里有丰富的词汇,往往比有声语言更有感染力。喜怒哀乐等思想情绪的存在和变化都能从眼睛这个神秘的器官中显示出来。
教师运用眼神的方法,最常见的是环顾和注视两大类。
(四)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又叫脸语,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情态语言”,也就是通过面部表情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表情,是教师体态语中的最基本的一种。
人类面孔具有精确分化的肌肉组织和精细分化的血管系统,并具有接受有机体内刺激的十分敏感的受纳器。它参与各种不同情绪的发生和人们之间各种不同情绪的信息传递,成为社会无词通讯和人们互相通晓和理解的重要窗口,是人体语言的“稠密区”。人们往往能通过面部形态与色彩的变化,把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言语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准确、精密地表露出来。
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堂上是非常注意表情的,在人类丰富的表情中,“微笑”无疑是最有效的。一个有修养的教师,一般情况下总是面带微笑,即使是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不会吝惜自己的微笑,微笑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关系、爱护、理解和友谊,拉近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沟通彼此间的情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在师生都身心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进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服装打扮
对于服装打扮,有的学者也把它放在副体态语之中。一个教师的服饰与他的性格特点和审美意识密切相关。服饰能显示人的个性,对服饰不同样式、颜色、整洁度的.选择,反映了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心理状态。但是大学教师因为工作、科研任务重、社会活动多等,许多人不讲究穿戴,但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当代经济社会为教师们提供了讲究穿戴的条件和空间。
一般说来,教师的着装整洁得体、潇洒大方。女教师着装要优雅、得体,男教师着装要得体、简约,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例如,一个穿着整洁、衣饰讲究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无声的提高了学生对他的学识、成就的可信度的指数,更受学生尊敬。当然一个穿着过时、不讲究衣饰的时代性的教师,只要他的学问好照样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大学教师所展现的应是庄重、整洁、得体的穿着,当然也不排斥个性化、时尚化的穿戴。许多教授不仅学问做得好,社会影响大,社会活动也多,所以根据经济情况的允许程度和个人兴趣,或每天西装革履,或时尚休闲,个别教师甚或染上彩色头发。大学生已经成人化,已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恰当的判断力,对教师的穿着打扮不会盲目效仿,这是与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所不同的。
二、副体态语
副体态语,亦称辅助性副体态语,包括有声和无声两部分。有声性副体态语又称副语言,亦称为伴随语言,包括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另外无声性副体态语,作为教师应包括字体。
(一)语言
因为本文所讲的体态语是针对大学教师而言的,因此对于说话的内容、说话逻辑层次不做主要说明。
第一,标准程度。大学教师语言的标准化程度―即普通话的掌握程度比较复杂。一组调查数字表明,45岁以上教师普通话的水平在可以听懂、听明白的层次上的占30%左右。以北京某大学的中文系为例,在岗教师178人,江苏、云南、贵州、广东、上海、湖南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6%,45岁以上教师占15%,而这些教师5。到60岁之间的人都是著名学者或教授;但普通话水平确实令人遗憾者多,听他们的课要费力、费神,而且听课质量差,所以教师们需要提高普通话的水平。
第二,话语的清晰程度。这里所说的清晰,不仅指吐字清晰,也包括声音的响亮程度。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实现,想要做到声音的响亮还是不难的。
第三,语言的简洁程度。语言的准确、流畅,从一定程度会提高听者的接受力和知识的流畅性,增进思维顺畅,提高授课效率。相反,一个说话慢吞吞,前言不搭后语,嗯嗯、啊啊,不断重复语言的教师,一定会影响他授课的效率和效果。
(二)字体
教师除了要多加注意自身的服饰、语言修养之外,字体也同样不可忽视。虽然随着科技进步,很多条件好的学校都要求教师制作课件来上课,用ppt,flash来代替板书,教师可以整节课都不写一个字,但是在批改作业、写评语时总是少不了写字。曾看到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在一本书中说过:“一位教师要能‘出面、出手、出口”,。“面”是指仪表、妆容,“口”是指普通话,“手”自然是指教师的字。可见,教师的字体具有很重要的消息传输功能,它能反映一个教师的性格和工作态度。字体潇洒不羁的教师,很可能是性格奔放、不拘小节的人;字体端正而匀称的教师,很可能是传统又严谨的人・・…’
教师的一手好字能让学生肃然起敬,由衷的佩服。所以,教师应提高书写能力,把自己的字写规范,写漂亮,使之成为影响学生的积极手段。
高校教师是国家的栋梁,教学中教师教学状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如果说口头语言有“声”,那么教师体态语则有“形”,只有声形并茂,灵活、恰当地配合教学内容、方法及口头语言表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说让大学教师们用“完美的态势,抒情的讲述”,使大学的校园和课堂更有魅力。
篇10:地理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地理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教学有效性主要通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体验三个方面来表现的。效率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取得学习效果;效益是指学生学习以后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体验主要表现在学生经过学习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顺应了教材改革的发展,促进了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中地理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题型变化丰富,因此许多学生对地理产生抵触心理,觉得这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如何将地理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将地理的段落变得精彩绝伦,这是教师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所要体现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进行趣味教学,生动地传授知识。同时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能力。
一、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高中地理不仅包含了地理知识,还涵盖了其他学科的一些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地理中除了地理知识外,还有一些定义和公式的理解,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思维逻辑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减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甚至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老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题目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结构,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城市形成的原因,最后教师给予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微笑,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的设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学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很多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然而一些老师在课堂中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几乎不使用多媒体,忽略了传授知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地理本来就是一门抽象的、有时空限制的学科。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有趣地将地理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鲁教版中的从宇宙看地球时,如果采用多媒体将宇宙环境展现给学生,会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宇宙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观看一些地理现象,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一些地理现象和规律。教师在地理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具体内容,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有利于突出重点,增大信息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在备课时,教师要钻研教材,清楚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教材中地图和示意图的分析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新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模拟一些地理现象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一节中,将一杯水和沙子放在玻璃罩中,然后用灯光照射它们,再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最后用秒表计时,五分钟后再测量它们的温度,让学生观察这个实验的现象和变化,并思考原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四、坚持教学反思
教师除了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也应该关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只有具有反思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教学的反思需要教师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意识,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在更好地发挥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善于反思,才能发现学生的盲点,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得教学水平和能力。而且反思应长期坚持下去,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材的改革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完善和反思自己,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篇11:如何做好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教学论文
如何做好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教学论文
摘要: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中,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促进历史学科发展,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改进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单纯的教师,学生也只是单纯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会出现很多矛盾,面对如此不利于学生的教学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学科教学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开展探究活动,初中的课堂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课堂改革还处在研究试验阶段,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模式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历史并不遥远
通过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历史其实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从这一角度讲,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比较相似的。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联想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贴近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的实质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后来之“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符合我国的国情。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还可以温其他科之“故”而知历史之“新”,即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等。
二、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课堂上发挥效益的方法
1.精选合作内容,引发思考兴趣
这是实施小组学习的前提。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订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2.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明确组员分工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人数太多、太少都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也为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活跃、动态的,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能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一贯的角色,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教师及时指点迷津,通过反馈把握教学进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虽然是“放活”,但教师决不能做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将合作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来带动生生合作。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教师通过及时指点,提出一些合作要求,指导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步骤,明确合作的原则、规则,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加入某些小组的交流中,这样能够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利于调控合作进程,辅导学生正常开展交流。
参考文献:
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1.
篇12: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摘要:新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新课程背景下要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教师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积极开展自主反思,虚心向他人学习,以促进自我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
历史学科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承担着传统美德、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开放精神、全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重任,肩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结合,增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艰巨使命。
在历史教学的实施中,考察教学,根本体现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的有效方法,以及对客观历史作出的合理评价,从而形成长效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有效教学则要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来完成,这与新课程理念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相一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采用一定的教学行为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堂课除了学科价值和学科特点外,教学目标的准确理解与制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恰当选用,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一堂历史课的有效程度必须从这些角度考察,也就是我们关注的评价标准。
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还是在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学生的进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过程,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它同时也强调,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也体会到,无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还是组织协作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学习环境的创设主要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等环节,那么,这样的情境靠谁来创设?是教师。信息资源的提供也是这样,网上的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就需要教师事先仔细挑选,或者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学科站点,这样学生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另外,如教学目标的理解与制定,教学方式的选用,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讨论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自主发展是实现有效历史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样地,教师的观念转变、知识重构、教学行为的改变也需要教师自己积极建构。这种带有建构性、自组织的专业发展动力是来自教师内部的,并伴随着发展而不断提高其自身职业自觉意识的唤醒。对自主发展有了清醒的认识,教师才会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并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如新课程在实施中强调过程与方法,自主发展意识强的历史教师,就会认真考虑采用怎样的“过程与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完成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以,教师要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使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中学历史教师应怎样自主发展,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研究是教师自主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中学教师往往理论基础比较薄弱,难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教学理论,并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改善教学实践。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是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案例。案例写作与分析是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分析,教师可以对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现象赋予理性的思考,在理论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激活隐藏在心中的教育教学思想,从而促进实践,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积极开展自主反思。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实现有效历史教学良性循环的保障。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增强教学合理性和有效性。自主反思就是强调教师要自觉自愿地进行反思,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反思的内容须紧扣教育教学实际,如提问的有效性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史料选择的适切性、教学行为的恰当性等,反思可以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总结出实实在在的体会和认识。
如对历史人物陈独秀的评价,学生往往根据教材各章节所提到的内容加以归纳,也懂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可据事后了解,学生对陈的印象并不深刻,最多只知道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还有就是大革命中他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陈独秀在学生心中只是一个政治符号,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教育意义了。经过认真反思得出,这样的教学没有“通过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因此,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新理念指导下,我改进了教学行为,创设了情境,提供了一些陈独秀为人处事的事例,让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去讨论、分析、评价,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运用了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三)虚心向他人学习。教师自主发展就是要主动积极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开放的心态,采用拿来主义,向同行甚至学生学习,增强自身教学有效性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如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听同行的课,学习人家哪怕是一个优点,指出人家哪怕是一个不足,对自己都是一种长进。同时也可以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完善自己的教学。不论是听课评课,还是与同事的交流,都是在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总之,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的是以人为本,新课程的实施,关注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中学历史教师而言,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新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历史教师要抓住机遇,与新课程和学生一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篇13:有效性教学高中语文的论文
1.注重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只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感兴趣,就会产生探究欲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率也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发展、去实践,这样才能够充分的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出生动形象的深秋景象,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如同诗人一样站在橘子洲头,眺望湘江碧水,从而感受到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在语文课堂中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精选教学内容
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中经常出现课堂时间已经结束,可是教师还滔滔不绝的在讲课;教师在课堂上已经把每个部分都讲到了,可是学生却还是如同没听懂一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控制好课堂节奏以及没有把握好教学重点内容。一篇课文哪部分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需要考虑,哪里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需要考虑。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不需要对课文的每个环节都做到面面俱到,对于不是重点的段落可以适当略过,教学的时候要将时间放在选取精华和要点的内容上,这样才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的教学价值。例如,在学习《边城》一文时,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重点部分做好标记,在讲授时只针对重点内容设计两个大问题:主人公翠翠爱哭,课文中翠翠哭了几次?这几次哭的原因是什么?唱歌也在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次,它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将这两个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带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随时提醒教师围绕重点内容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最终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把握课堂关键环节
3.1导入:精心设计,引起学习兴趣
精彩的新课导入环节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参与性,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异开始”。因此,导入环节设计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整堂课的听课效率。首先,教师要明确导入环节的主要作用,“导入”顾名思义指的就是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迫不及待想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学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气氛。若想要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语文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在导入阶段就应该着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热情,同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为整堂课创造出良好的开端。
3.2讲解:启发引导,激发创新思维
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过程就在于教师的讲解和积极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到学生的思维特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教材重点和难点方面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或安排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得出讨论结果。学生思维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有效性教学手段优化讲解过程,当学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适时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使学生茅塞顿开;当学生思维产生定势时,提出具有讨论性和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活动状态中,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有效性教学效果。
3.3练习: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课堂练习过程是巩固与温习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有效性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练习能够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要注意挑选既能够巩固旧知识,又能够掌握新知识的习题,使学生通过思考习题能够强化思维,举一反三。
篇14:有效性教学高中语文的论文
一、语文有效性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说的是教师教学生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并且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最终结果是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无师自通”。高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特别是新时期的语文学习的内容更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所以新时期高中语文应当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着重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品评欣赏,书面写作等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让学生有所了解外,还要督促学生对重点字词进行熟记,便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活学活用。二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完课文后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欣赏美文佳句,便于学生的修身养性。三是让学生“动”起来,耳朵要仔细听,眼睛要关注老师的肢体语言和教师的板书,手要随时记下教师的“名言警句”,脑要时刻不停的思考教师的思路和应该掌握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教师、书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四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勤做笔记,“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勤记会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语言的跌宕起伏,语气有缓平激昂,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五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问题回答,提高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二、语文有效性教学要给学生设定目标
新时期虽说是要进行素质教育,但高中生在增强素质的同时还要面对来自高考的压力,并通过高考成绩来迫切渴望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肯定。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识基础,然后会同学生一起制定符合他们的学习目标。一是该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素质提高有价值,能够增长学生的学业水平。二是该目标能够通过学生的努力,获取成功,增强学生工作学习的自信心,并以此培养学习兴趣。三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面对学生全体进行教学,让好的学生更优秀,学习中等的学生跷一下脚可以进入优秀行列,成绩较差的学生经过努力进入中等阵营,让学生自己找到自身的价值,发挥好他们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三、语文有效性教学要创新得当
(一)教师的备课面向学生
教师在语文备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学识水平和教学目标寻找教学的内容,以便在上课时不离题,必要时进行拓展性教学,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所掌握的同时开阔视野。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多变
一是新时期的高中学生由于个性特点鲜明、猎奇心理特强的原因喜欢多姿多彩的课堂,为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沉闷枯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范围加入时事、故事、诗歌、音乐等迎合学生心理,拓展学生的思维。二是对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设计一些线索和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自觉地加入课文探究学习中。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科技资源(多媒体、语音室、投影仪)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参与教学,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增强探究意识。
(三)课堂有效性教学要“随行就市”
在教学《雷雨》这节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色准确把握,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教师的导演进行角色扮演,真实再现话剧场景。这样的场面不但让学生的表演意识得到满足,而且可以通过学生反复阅读和对话,让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升华学生的情感内涵。
(四)配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新时期的高中生头脑灵活,对新生事物接受快,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和富含哲理的段落,然后对自己的感受加以润色写成读后感或者随笔,这样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实自己,在自娱自乐中学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展了学习的空间,提高写作深度和水平,拓宽学生思维。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时期我们每位教师面临的课题。只有语文教师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挖掘教材内涵,不断创新有效性教学方式,打造新时期的和谐课堂,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才能够培养出新时期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篇15:有效性教学高中语文的论文
一、把握有效性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状况和成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况,以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形成对语文学习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对教师教的评价具体应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的有效性;对学生学的评价具体应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的效果。
二、细化有效性教学评价的标准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应围绕教学目标和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活动,分层次编制评价细目表。而不是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更不能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指标。在编制评价标准时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才是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赵希斌认为:“教学的品质决定了学生是否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是影响他一生的重要因素。”苏州大学王家伦教授提出:“学生学会的课就是好课,能让学生学会的老师就是好老师。”笔者很赞同这种质朴的说法。例如,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学会的方法之一,然而在新课改下,有些教师这了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或是提问肤浅而没有思维深度;或是问题设置缺少层次性,不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思维水平。如在学习《边城》时,为探究作者的创作动机,有教师设问:沈从文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就《边城》来讲有何特定的思想价值?结果是学生一脸茫然,教师只能自己来解答,显然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另外,调动学生在表情达意上的积极性是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表扬时可直接一点,而有出错时,就要婉转一点,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评。对于内向的学生,就要积极鼓励,启发引导,切不可贸然切断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智慧地应对课堂生成,以自己的个人魅力来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有效性教学评价的方法
新课标提出:“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是课堂有效教学主要的评价者,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靠教师的自觉反思和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对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等的评价可由领导、督导、专家、同行、教研员等参与听课者进行实时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可由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参评等合作完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要客观、真切。有人提出“赏识教育”,“多奖励,少批评”,诚然,在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和谐师生关系、发展学生思维等方面的确有效,它让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容许学生的不完美甚至是错误,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人格尊严,不会因为分数的暂时落后和学习的一时困难而感觉自卑,这样,能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潜能。但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赏识、褒扬,让学生误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有错,而造成自满或不愿直面错误的不良自我评价,所以,必须将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有机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康、持续地发展。比如,笔者班上有一学生,课外大量阅读,积累了不少素材,加上有自己的思考,平时的作文经常作为范文张榜,但该生的书写习惯较差,一次,在赏析完他的作文后,笔者一分为二地在班上直接点出了他书写的不足,他顿时脸红了,刚刚还沉浸在其他学生羡慕的眼光中,转瞬惭愧之情溢于言表,下课后,他主动找到我,向我保证以后一定注意书写。笔者认为,如果仅仅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只见其一,不见其二,让优点蒙蔽学生的眼睛,作为中学生,谈何正确客观认识自我,倒不如大大方方地让缺点也晾出来,直面它,修正它,学生收获会更大,进步会更快。其次要重视多元评价的结合,鼓励创新性思维。教师并非评价的权威,语文教师不妨将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在自评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反思,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查漏补缺,而在互评中,学生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请一名学生回答,由其他学生评价,看是否有补充,在不断补充中,学生的思路得以拓宽,思维也会变得活跃,在互评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而不拘泥于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结语
总之,教师应以教育理论和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充分认识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勇当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体验者和实践者,不断探索与实践,坚持反思与完善,在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发展。
篇16: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和谐、良好的数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做到新颖有趣、小而具体、难度适中、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并将所有即将解决的问题都建立于学生的固有知识基础之上。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前所学过的平方差公式,将容易出错的地方讲解清楚,并利用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逆用,转变为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就可以帮助学生清楚的掌握公式内容,而不至于出现知识性错误。通过这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与否,对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听课认真,但却没有看书做题的习惯,最终课本教材成了学生查阅概念公式的工具。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着明确的目标阅读教材,多看多写,实现通盘考虑。比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思考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为什么k≠0且k为常数是反比例函数y=k/x的成立条件呢?如果将x为自变量和y为x的函数倒过来,说x是y的函数行不行?反比例函数图像有哪几种?其规律和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利于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自主提炼知识结论,不但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能提高学生成就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隐性练习,巩固所学数学知识
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与传统的练习方法不同,隐性练习强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更加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练习题的难易程度上体现出差异性。例如,在《一次函数的性质》的课后练习中,教师应要求后进生顺利完成与概念相关的题和一次函数的计算题即可;要求中等生和优等生,应要求他们在完成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还能完成选择题和解析题,并记录相应的数学笔记,写出自己的解题心得。通过层次性练习设计,实现了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望,促使学生从“要我练”变成“我要练”。此外,通过“我来做奥数题”“经典数学题”“模拟表演”等多样化练习方式,可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让处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练习题,从而获得成功体验。
四、小结
总之,要想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单纯依靠某一环节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认真探究、不断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融合、协调共进,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篇17: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一、充分开展备课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针对性
备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环节,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的实际成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备课设计工作,抓好备课这一环节,为整个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扎实基础。中高年级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已经进入了青春前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强化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和教学方法的探究,还要兼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效兼顾学生的阶段性身心特点,优化教育教学设计,使之更具针对性。在教学内容研究方面,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把握每一个重点与难点,并寻找教材知识点与学生思维方式的有效结合点,使教材得到灵活运用;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中充分激发兴趣和智慧;在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兼顾方面,要体现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帮助,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兼顾到他们的学习基础,设置相对应的目标体系和教学环节,更好地促进整体教学成效提升。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生动性
一直以来,教学手段的变迁在数学学科的教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多媒体手段的普及,更让小学数学教学如虎添翼。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许多复杂的问题、数量关系,以及思维曲折点,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陷入了困境,口头的讲解以及简单的板书难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其中规律,此时,迫切需要一种具有生动演示效果的教学工具作为辅助,多媒体手段正是弥补了这一薄弱环节的有效工具。教师在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在揭示规律、破解难点等方面的作用,如在应用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模拟演示,将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一揭示出来,尤其是在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方面,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展示,让学生对于不同数量之间的固定量和变化量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更加快捷、深刻地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另外,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过程中,广大教师还要逐步从直接引用向自主设计转变,进一步提高教学课件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三、改革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性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在教学中,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逐步将单向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代表的自主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中不再直接给予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分析要素要点,把握重点环节,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合作,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难点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独立思维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另外,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鼓励学生创新,尤其注重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题的解题,以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保护学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也具有较大帮助。实践证明,从被动接受知识到自主获取知识这一转变,学生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飞跃,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以及培养了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情感。
四、给予学生鼓励表扬,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自尊心逐步增强,在学习中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认可和肯定,一句表扬的话语能够在学生内心产生强大的动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并将情感因素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为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积极因素、笔者在教学中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无论是一道数学难题的攻克,还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对学生的钻研精神创、新意识进行表扬,以激励性的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这样的鼓励还着重向学困生群体倾斜,以表扬性的话语来开启他们封闭的心扉,化解他们自卑的坚冰,通过在课堂上设置低难度提问、板演题目的方式,让他们积极融入到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按照与其所对应的目标体系进行要求,只要达到了学习目标,即进行充分的肯定,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给予表扬,以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
五、组织形式多样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拓展性
小学生课余时间较为丰富,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这些时间,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各种形式的拓展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如教师可以将对数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并进行分层要求,学习基础较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划分为奥数钻研小组,对应思维水平一般、学习基础滞后的学生则可以划分为兴趣提高小组,通过相对应的兴趣活动,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进度组织数学竞赛活动,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求知欲、竞争欲充分释放,并转化为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动力。实践证明,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能够对课堂教学发挥有效的补充与巩固作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六、小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教学改革的要求,深入研究教学工作实际,创新理念、优化方式、改进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篇18:浅谈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在教学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在体育教学和一些观摩教学展示活动中感受到提高体育教学应做到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学思想
在新课改理念下,转变过去的老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分层教学,设计出符合他们特点的活动计划、方式和学习进度。例如,实心球练习的各种准备活动,各种传递,把手指的拨运球加入游戏,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制订要体现技能和能力,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和思想教育渗透。设计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素质好的学生,也要考虑素质欠佳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把掌握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然后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适当的度,这样才能二者兼顾。
3.以学生为主设计技能教学
在设计教学中,对不同理论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尝试、理解知识的机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留有讨论时间,以便学生解决自身不清楚的理论知识问题。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重点点拨一下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创新、探究、合作,解决所学内容,给予展示平台,例如,健美操组合练习,教师讲解步伐、手型、组合原理,学生分组探讨,组合不同的成套动作。教师通过观摩学生的学习动向、固有认知水平和心理趋向,就会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态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怀着真挚的感情去教学,教师设置的教学程序要清晰正确,更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真心互动,在教学中只有真情地教,才能体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关爱,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掌握度以及教学功底和水平。教师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表现出亲和笑容,才能呈现出精炼的语言,才能洞察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恰当地纠正与帮助,如,教学生“三步上篮”内容时,完整的示范让学生脑海中有了动作、技能的`整体结构,正确简短地把动作要领告之学生,以程序教学、分解教学结合上篮练习,学生在练习中不断衔接已学知识与技能,达到自主提高动作质量的效果。
教师在怀着对教学的真挚情感时,会表现出适度的教学激情,教师的激情能感染与带动学生,使学生喜欢体育课,喜欢学习运动技能,对体育课产生好感,对体育教师心生敬佩之情,这样师生间和谐融洽,学生才会大胆展示自己的运动技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担当责任,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态度中,才能体现体育教学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的设计应该呈现出前一练习总是后一练习的教学基础,后一练习又在前一练习的基础上得到拓展和升华。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能包打天下。为了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予以优化组合,综合利用,例如,在一次展示活动中,高中学生练习急停跳投,熟悉球性,跨步接球急停―上步接球急停跳投―运球急停―运球急停跳投,教学设计很有层次,不断拓展和升华学习内容,便于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总之,锻炼身体是体育课永恒的话题。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但要从观念上更新,还要从教学组织和管理形式、方法内容、情感体验等方面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多进行教学反思,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真正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 论文题目
★ 会计学论文
★ 会计学论文范文
【试论现行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论文(共18篇)】相关文章: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24-04-21
论文英文题目2023-10-14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6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2-15
会计学论文题目推荐2023-04-09
会计学专业论文题目2022-05-06
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探析教育论文2022-07-21
试论高职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中多语教学的思考论文2023-07-06
会计学论文题目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