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29 11:10:17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tnh”为你分享14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篇1: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才能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呢?师生关系合作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形式多样化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来实现教学目的;教学管理策略化是教师付出劳动和精力后能够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评价多元化能体现个性差异,以促使每个学生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合作化策略化多元化

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历史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历史教学的现状,迫切要求教师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学生的朋友、知识顾问。那么,如何才能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呢?

一、师生关系合作化。

合作化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2、给学生以尊重。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

3、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4、改变自己。行知先生说的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改变自己,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近而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受,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

综上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历史新课程与以往旧课程相比,无论是从体例、授课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的目的上都进行了彻底的改观。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1、学科整合教学法。历史博古通今,涵盖面广,各学科都是新教材,教学信息可以相互沟通,鉴于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搜集其他学科中一些与历史教学相关的信息,并及时的将这些信息加以整合,融汇到历史教学之中。

2、分组探究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情况,围绕重点难点,事先布置了一些有探究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之后,把大家解答的答案,收集起来,组织全体学生共同探讨,让他们自己选择出更恰当、更好的答案。

3、社会实践教学法。历史知识与现实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仅仅依靠思维、想象、解说有时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教师还可开发课堂外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收看有益的历史影视作品,以加强思想教育。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师通过制作课件把知识变成可视的画面,再配以解说、音乐和学生的互动,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直观生动的再现了历史,丰富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5、历史剧角色教学法。编排历史课本剧,再现当时历史,并在课堂上予以展示,有利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然学无常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不一而足,具体怎么操作,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因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论。

三、教学管理的策略化。

课堂需要鼓励,通过激励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课堂中积极向上的气氛,调动学生专心投入的热情。课堂需要协调,师生和谐融洽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亲其师,信其道”。另外在课堂上树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威信也是必要的,威信是教师的形象,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权威,有威信的教师,可以轻轻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能使乱哄哄的课堂刹那间安静下来。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1、课前聚焦。在开始上课之前,一定把教室里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如果有人在私下聊天,不要讲课,在所有学生都完全安静下来之后,再停顿三五秒钟,然后才开始用低于平时的音调讲课。

2、任务明确。在每节课的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做什么,以及每个环节大约需要多少分钟。如果学生对这节课的安排心中无数,这就会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不安定感。

3、随时监控。当学生在做作业时,在教室里巡回走动,检查他们做的情况。那些还没怎么开始做的学生会因为老师走到跟前而加快速度,而开小差的学生也会被提醒。除非共性的问题,否则不要打断全体学生,不要集体指导。

4、以身作则。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做出榜样,做到彬彬有礼、行动果断、持重而不缺乏激情,有耐心、有条理。

5、非语言提示。包括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手势等。在为自己选择课堂上使用的非语言提示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让学生明白这些提示是什么意思,需要学生怎么做。

6、严格要求。这是动用教师权威的比较传统的管理方式,也足高调的处理方式:教师是课堂的老板,任何人没有权利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这种方法需要制订明确的课堂规则,并严格执行,并伴以表扬、奖励措施。

7、及时表扬。对于那些平时经常j“纪律问题的学生,要特别留意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并及时给予表扬。表扬可以足口头的,也可以仪仪是点头或微笑。

8、精心上课。教师一定要把课E好,把课E得吸引人。一节课尽量做到动静结合,避免学生产生倦怠感。以讲解为主的教学应该避免:用词小易学生理解,逻辑性不强,不连贯,单独讲解的时间过长。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除了常规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1、成长记录袋。为了突Ⅲ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中,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

2、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同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其评价内容和要求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评价过程是持续的,应多次评价,给予学生个体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3、自我评价。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直接受益者,在评价过程中具有主体性,具有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这种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学评价应体现个性差异,以促使每个个体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改下如何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还要不断的去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体会到学有所值、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 《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

[2] 《历史教学新视野》,刘军著

[3]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情报研究所

[4]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

篇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分析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分析论文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理论分析

(一)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理论基础

构建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构建主义思想要求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保持教学的有效性,并体现在学习结果上。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学生在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中,其认知功能是多元化的,不仅体现在智力上,还应包括情感、素质等方面。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学生作为主体与教学的核心,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认知差异,这是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此外,教学最优化理论、后现代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等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中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

从新课程改革思想来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这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标准。第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的时间与效益,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才是有效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时必须具备精准的时间与效益观念。第三,有效教学关注教师的反思与创新,这是推进更高水平教学的内动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

结合新课程改革思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要覆盖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并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与能力,这是有效教学顺利展开的基础。其次,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并非简单的静态知识传递过程,这个互动过程是动态的,存在不确定性与生成性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学要素进行预设。再次,教学生态的和谐平衡。这是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对教师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现状反思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看,教学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有效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三维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具有随意性,无法准确体现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使得三者混乱、随意,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二是教学主体混淆,缺乏明确性。受到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将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而是将自己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被动,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更多的是以简单基础知识传递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四是教学评价模糊,缺乏及时性和全面性。

(二)影响因素分析

对以上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可知,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学生学习心理因素以及教师专业素养因素三个方面。对于外部环境因素而言,小学数学学科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不合理期待、传统社会教育理念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效果。对于小学生学习心理因素而言,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兴趣、动机被压抑,并且也导致其认知水平提升较慢,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效果,进而影响了其情感态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因素,但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虽然教师具备积极专业的教师精神,但其专业知识储备与专业教学水平并未完全跟上教育发展的脚步,造成有效教学策略无法顺利实施。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优化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是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准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教材思想、教学目标等,确保备课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教学目标与方向是备课方向的指引力量,因此备课方向要体现三维目标,确保备课的方向性。通常教学目标是备课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确保落实到位。

(二)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实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技能良性互动的关键,教学实施策略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个体差异,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之间和谐民主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再次,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善于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对话。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具有深刻的意义。此外,良好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对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进行准确的诊断,对学生学习具有鼓舞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评价目的要具有发展性,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内容要注重全面性。

篇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基础会计》有效教学的策略的论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基础会计》有效教学的策略的论文

【摘要】《基础会计》是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入门课,针对职校生基础普遍较弱、理性和感性知识少的特点,为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降低理论要求,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把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注重培养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着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的习惯,帮助学生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多体会到一些成功的愉悦。《基础会计》是职业类学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其主要研究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要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一系列内容,既有难以理解的概念又有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核算,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对于职校生来说基础普遍较弱,他们对会计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难以理解。笔者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新课程的标准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难度,改进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对课后作业和教学评价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

一、调整教学内容、课程结构、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境界

《基础会计》是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编写的,本着“降低理论要求的原则”笔者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以强化实用性和适用性为目的。对一些纯理论叙述的内容,在不影响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做了适当的删减。例如第一章《会计的基本前提和原则》、第三章《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正确理解和接受,因此这部分内容调整在本书的最后来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顺序。又如在讲完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以后紧接着讲第六章《经济业务的核算》,主要强调会计分录(即记账凭证)的编制,先做到“纸上谈兵”。然后讲第四章《会计凭证》和第五章《会计账簿》,把理论真正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了。又如在讲第九章《财务报告》时,精简部分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只讲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本概念、简式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即资产负债表只讲部分项目的编制、复杂的完整的项目留待以后学专业会计《财务会计》学,利润表中的“每股收益”这部分内容不涉及,这样调整以后,教师教起来更方便,学生们学起来更轻松、兴趣大大增强。

二、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精心组织课堂导入,以旧引新、自然交融、以启发、讨论为主,引发学习兴趣

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第二章《会计要素的分类》,第三章《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然后提出问题:(1)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涉及哪些会计要素?(2)导致会计要素发生了什么变化,即增减变动?(3)在借贷记账法下应记在账户的哪一方?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会计分录的编制变得简单,非常容易。

又如在讲供应过程的核算时,以简单的经济业务引入:“企业以从乙公司购入A材料150000元入库,货款尚未支付(暂不考虑增值税)”出发,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考虑增值税呢?

(2)如果货款已经支付呢?

(3)如果企业开出一张商业承兑汇票呢?

(4)如果有运费呢?

(5)如果同时购进几批材料呢?这样使学生对旧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理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也逐步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笔者采用的最多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尤其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转换处提出新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让学生“动”起来

笔者要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向“以培养终身学习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模式转换。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从而调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基础会计》是一门枯燥的课程,若照本宣科,学生必学之无味,学之困难。笔者在讲记账凭证的编制时,从学生以前题目入手,提出“记账凭证与会计分录的关系”“转账凭证的编制”“转账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关系”“记账凭证应该如何编制”等问题,组织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提倡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合作讨论,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实践的全过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学生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操作中的正确与否以及改进的方法,学生们受益匪浅,并在小组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

3.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除在每章开头增加了一个贯穿全文的情境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还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或具体事例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讲银行存款的清查时,创设了一个企业月末企业财务人员与银行核对存款的场景,请同学回答财务人员在找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从而知道未达账项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入账时间不一致而造成的,是银行与企业之间存款金额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有了未达账项就找到了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金钥匙”。这场景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探究能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加了主体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求得新的知识的发展。另外,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讲会计凭证的装订时,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整个过程,又如在讲会计账簿的登记,利用大屏幕列示各种账簿、投影仪展示学生们登记账簿的结果,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变教学评价方式“以抓基础重实践,以实践促提高”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对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后作业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以外,每章内容讲完学生要自己出一份考卷,从中选出三五份给全班同学进行测试,每学期每学习小组要完成三份社会实践报告,跟踪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笔者将《基础会计》的考核分成两个部分:理论与实践,理论部分重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应用。实践部分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单项实训有会计分录的实训即根据资料运用借贷记账法,对工业企业筹集资金以及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的实训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实训包括根据会计凭证及有关资料登记会计账簿。掌握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方法,以及错账的更正方法、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成本计算实训要求根据资料,运用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编制简单的材料采购费用分配表、工资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和成本计算单。会计报表实训包括简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这些于每章相关内容学完以后完成,综合模拟实训集中一周时间,要求根据一个企业的资料分别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记账凭证汇总表核算程序,进一步练习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达到熟练掌握这两种会计核算程序,在理论考试之前完成。

参考文献

1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会计基础.经济科学出版社,

篇4: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本文论述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课堂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了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当前课堂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 者:曾中华  作者单位:湖南祁阳一中,湖南祁阳,426107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成绩   问题  

篇5: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王光辉

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 新密 452370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反复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求“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可见,于中学地理教育中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前中学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性活动中特有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创新能力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青少年学生善于模仿和学习,常常以最尊敬、敬佩的人为榜样。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有机地介绍一些地理科学家立志创造,从事创造活动,取得科学成就的感人事迹,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2.借助学科规律的揭示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从幼年起,学生们就怀着好奇心和神秘感,总想解开这一个个谜。我们就可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去创新。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们提倡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应该从培养质疑能力开始。科学发明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大胆质疑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

我认为学生咨询老师的形式是培养质疑品质的良方。学生咨询老师,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师问,学生答”的习惯,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挥“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创新精神,大胆向老师质疑。教学中,我把学生的质疑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课前,讲课过程中,或讲完课后,我都鼓励学生质疑,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畅叙己见。(地理教学论文 )同时,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活读书,敢于对课本、对参考书提出疑问,“吹毛求疵”,列举课本、参考书中的缺点,进行批判;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各抒己见,陈述矛盾,揭露弊病;组织学生相互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学生经常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也使其说话能力得到提高,胆量得到锻炼,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训练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1.训练学生善于反向思考。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反向思考”的奇才,许多科学发明、发现都得益于反向思考,反向思考――“逆向思维”充分展现了人的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能力,更要注重训练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提高逆向思维能力。如应用“试错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正误探索缘由。如针对有关问题训练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反向思考:讲寒潮、台风、火山爆发是自然灾害时,就可发问它们对人类是否有有利的一面呢?人类能否利用自然灾害呢?

2.以探讨“扩散性问题”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扩散思维、多向思维等)。发散思维能就某一事物寻求出众多设想和方案,因此发散思维在创造思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的创造学家甚至认为,人与人之间创造性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发散思维水平的高低。我认为在备课时,针对一些知识点设计“扩散性问题”,在课堂上以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学生与老师之间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其发散思维,诱发其创新潜能。例如:在学习有关环境问题时,设计如下几个“扩散性问题”:人类破坏森林,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近年来,根据若干科学家的测算,现在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向,这种趋向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呢?怎样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学生充分展开思路,先不考虑想出来的合不合实际,可不可行。只有这样,思维才可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散,许多暂时不为人理解的有价值的智慧的火花,才不致被湮灭。

3.启迪学生假想,发展其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有关问题启迪学生假想。假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方式,它可以冲破人们的习惯思维,打破常规,摆脱守旧的思维习惯,开拓创新的设想。

总之,新课改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多开展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地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追踪观察、了解,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自己的看法,动手写一写小论文。这是一条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好途径。

篇6: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高中新课改后如何备课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高中新课改后如何备课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高中新课改后如何备课

李涛

陕西定边县定边中学 (718600)

【摘要】 课程改革给所有的课程带来新的气息,历史也并不例外,但同时也给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备课),是中学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严肃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师;课标 ;备课

1研读课程标准,建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因素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从事教学目标设计的源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一定要研读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规定了学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等。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更加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最重要的是课标建构了每一课教学的具体目标,即三维目标。

如要确定人民版教材“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可进行如下设计:

1.1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2教材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来分析历史上的政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1.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点: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分析,使学生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再如,人民版关于“辛亥革命”这一课程的设计中有“史学争鸣”一环。它是针对课文存在的在史学界有不同观点或争议的历史问题做一个介绍,引起学生对该历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比如在讲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时,教科书的“史学争鸣”栏目内容是:“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分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历史教学论文 )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你赞同那种看法。教材回避了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的结论,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这两种观点看起来都很有道理,学生要通过正文的学习以及其它资料搜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在“学习内容”后设有“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栏目,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这种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辩能力,进而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这也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与新课程教改方案相比较,当前历史教师对与教学目标的设计尚存在下列问题:

①受“大纲时代”教学惯性的影响。不少教师仍习惯于脱离“课程”,直接依据教材和教参进行教学设计,还没有真正由教科书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穿新鞋走老路的还较为普遍。

②面对课标那寥寥数语,有很多教师不知教学任何选点,无法控制教学的宽度和深度。教学目标的设计仍突出认知性目标,浅者要求达到讲清知识,深者要求发展能力,其他的任务,或抽象、或附带,并无真正的地位,即使,各种目标大多也未呈整合态。很少有教师能对每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作称职的分析和解读,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大多是干巴巴的几条,表述雷同,不见深度,缺乏针对性的和可操作性。

③不少教学没有认真关注课程标准中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诸如了解、知道、列举、说出……理解水平的;认识、说明、简述、概述、理解、概括、比较、分析、探讨……应用水平的,收集、编辑、调查、制作、讨论、展览、总结、评价……结果教学目标设计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过高,导致教学难度过大,背离了课标要求,结果变相地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创造性使用教材

历史课改和其他科目一样教材多元化,原来的教材主要是人教版,而后来是人教版、大象版、岳麓版和人民版四套新教材,给广大师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新课程,无论是结构、选材与谋片还是思维训练等方面都各有特色,由原来的通史结构转变为现在的模块专题结构。模块专题结构虽然有他的优越性,如某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前”因“后”果有详细的阐述,且可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但这样的结构也有弊端,比如时序性、全面性、关联性不强,历史时间发生的时间顺序,专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行也受到了影响,这样有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想上好一节课,备好一节课,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整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变乃至增删。教师可以对初中和高中的教材的整合,对各种版本教材的整合,对新旧教材的整合,对同一模块不同专题的整合,和课外历史材料的整合等等。但整合应注意下面几点:

2.1重视使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例子。重视学生所用版本教材的素材和例子,学生所用教材是系统教材中说有最主要教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学生,教材也许是他们知识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最主要的来源。从教材中寻找教学素材和例子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2.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多种价值。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授受,教材的基本上是用叙述性的语言直接呈现知识,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其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或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叫要重视知识迁移价值,更要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要看到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设置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这是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2.3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结构体系。教材体系的构建使影响教材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宗旨的教材,特的体系设计必然要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这是不容质疑的。但在实际教材编写中,教材体系的构建往往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课程目标,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编写者考虑到往往是学生群体共同发展规律,难以充分体现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的群体乃至个体,这对《课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亟待教育界同仁特别是领导的进一步解决。

2.4追求真实的课堂效果。课堂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他是保证教学设计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贴近教学实际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把教材搬进教案,把教案搬进教堂,进而让学生搬进笔记、搬进作业,作为标准搬进答案、搬进考卷的过程。而是师生之间共同对话、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教材内容教学化设计应是一种学案式设计,教师应注意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高中历史新课改后教师如何进行备课,教材内容如何设计,应结合时代特征(教学科技化)和当代学生的特点。首先,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有学生预习方案的设计,通过预习引导学生去揭示问题、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其次,要有教师讲解重点的设计,教师的讲解应把握好四点:一是“三度”(学习之深度、广度、密度),二是“三性”(基础性、实用性、时代性),三是“三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学科),四是“三易”(易混、易错、易忽视)。再次,学生训练试题的设计,这些试题应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达成和能力的培养。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教学设计总体上应把握素质教育的指针,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为国家教育事业服务,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出版社,.

[2]中国近代史学术研究的新观点介绍[J]。历史教学,(天津),.

[3]陈旭远,张捷。用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7: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新课改的实施,特别强调贯彻素质教育。但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以及历史教材改革的滞后性,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仍普遍存在。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改变教学观念

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有这样的`观念,只有带着这种观念从事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才有可能实现素质教育。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1 用多媒体优化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制作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有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如我在教学《明末农民大起义》时。屏幕上展示的是一幅《饿殍满路图》,并配上一段如泣如诉的二胡独奏乐,音乐接近尾声时,“社会矛盾激化”这六个字跃人屏幕并不断闪烁,几乎不用一句话,就重现了上一节“社会矛盾激化”这一目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兴趣盎然地被引入到《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学习中去。在讲课过程中,为了维持学生的兴趣,我插入了一段李自成隐居商洛苦练兵的录像,并适时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只有面对挫折毫不气馁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在教学中,我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情境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情境教学可引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产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置情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情境设置一定要新,以引发学生的必趣。其次,情境设置要实,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触摸到。最后,要注意层次性,步步深入,难度逐渐加深,既切忌直露,使学生不思而解,又切忌深奥,使学生百思不解。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当然如果根据课堂情况,把这些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一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进行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其学习兴趣有极大的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由浅入深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层次的内容作出达标的要求,对学生每达到一个层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可以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办的刊物或壁报上发表一些作品,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漫画等;或者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实行课改以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8: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有效”课堂是教师一直追求的教学方式.教师仔细审视现今的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本文作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深度解读文本,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打造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的语文课堂.

作 者:柏慧芳  作者单位:长兴华盛虹溪中学,浙江,长兴,313100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3 关键词:“有效”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   打造  

篇9: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探讨论文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高中历史课教学要适应历史学科的特点,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及理念,通过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图文资料的作用,让学生从“纵横”角度理解历史,开展实践性教学,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等方面展开高中历史高效性教学。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多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高中历史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对于高效课堂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就是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遵循历史学科的一般规律,提出了打造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因此,在课堂引入时就要引人入胜,如学习古代政治制度时可以从“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禅让制。在教学内容方面切忌简单说教,通过著名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喜欢历史。历史课并不是孤立的,是与语文、数学、音乐、艺术紧密结合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找到合适的结合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如刘邦、秦始皇、武则天等,让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历史人物,不能形而上学,防止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产生偏执。

二、发挥好图文资料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了解历史知识并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分析历史问题,教材提供了大量图文资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图文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名人名言、经典著作等,在教材内容中占有一定数量的比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追根溯源的欲望。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好教材的图文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提高信息搜集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另外,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梯度,从简单到复杂,在兼顾多数学生情况下还要适当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是给一定的历史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分析,完成特定材料下的历史题目,这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历史图文材料的解析能力。为了适应这样的命题趋势,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材图文资料的开发与教学。

三、让学生从“纵横”的角度理解历史

对学生历史方面的教学不能简单地用“模块”式教学方法,这样不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生在历史课学习中要学会总结历史知识,从“纵横”两个维度进行整理,这样才能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如“年表法”就是纵向整理的一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感性和直观的认识,方便学生以后复习。横向学习法就是把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从中找到不同国家在相同历史时期的共性,同时能更好地认识到不同国家历史发展和变革原因。这样可以通过不同国家的发展,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

四、积极开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的最好手段,是高效教学的最好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组织教学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观,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历史发展过程,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刘邦故里,让学生在游记中了解秦汉的文化,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淮海纪念塔,采访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历史事件,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强化学生的人生观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历史教学的归宿,基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没有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更多的地方,但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文件进行替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效率,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好历史必须有好的发散能力。高考历史命题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能力,具体表现就是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在教材内,但题目的内容、考查的方式都与教材有一定的差异。鉴于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摒除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式学习,在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如教学新航路的开辟,教材内容只是对欧洲进行分析而对其他地方并没有详细的分析。我让学生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及如何影响中国近现代的发展走势,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搜集材料,发挥集体智慧。结果学生的分析相当不错,从新航线开辟后丰富我国粮食产量和品种、丰富蔬菜种植、丰富商品种类,打破了我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中国的正常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学生的分析虽然不是十分贴切,但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做到上面几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开展地方史专题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很少有教师把地方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其实把地方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百胜.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博览(科研版),(02).

[2]拉巴旺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3).

[3]赵飞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4).

篇10:有效课堂下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形式论文

有效课堂下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形式论文

论文摘要:在今天教革的新形式下,如何领会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标准的精神,如何通过体育课使高职学校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受到很大的启发,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本文重点论述了本人是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安排体育教学,使体育课充满生机、深受学生喜爱的。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形式;转变;半开放式;电教手段;教学评价

新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颁布已经好几年,为我们高职学校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依据体育教学大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统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我校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室外体育课采取“半开放式”的形式;室内体育课使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我们首先对我校高职学校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经过了九年的学校体育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通过对田径、体操、球类各项目、武术等项目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身体素质,并在个别项目上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技能和浓厚的兴趣。传统的体育课,教材过于统一,上课形式过于单调,严重阻碍、限制了高职学校生能力的发展和对体育课的兴趣,不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

学生已经厌倦了从小学至中学的立正、反复练习技术动作,而且在其中也体验不出什么乐趣。我认为,到了高职学校,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球类项目上表现出来的技能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再去用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的形式进行上课,将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的。所以,原有的安排统一、单调乏味的内容以及组织学生统一学习和练习的形式,有意或者无意地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上课形式的转变——注重关注学习的全过程

既然要摆脱传统的,就要有一套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崭新上课形式才行,我们体育科组保守一点选择了“半开放式”的上课形式。为什么只选择“半开放式”呢?因为教学大纲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学年都要通过五项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考核,所以目前我们只可以小面积地试验一下,一节体育课把学生按人数分成两组,一组由教师带领练习达标项目,一组给他们去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练习或根据兴趣爱好组成一个个小组进行游戏性质的比赛,教师根据时间鸣哨进行两组轮换。“半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和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己选择项目上体育课,我们担心可能不会被学校领导以及其他教师所接受,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认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是言传身教、全班学生排好整齐的队伍认真地听教师讲解示范、并按照老师的要求一丝不苟认真地练习才对,让学生开怀地去玩那就是大逆不道、那就是放羊式的教学。经过激烈的辩论和思想斗争,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大胆地尝试一下。

以前我们体育教师唯恐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不到东西,在体育课上拼命地向学生传授技术,自己累得满头大汗,而学生对这些丝毫不感兴趣。我认为体育课,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总是向学生传授技术为主,应该教会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并经常组织一些竞赛来检验自己的体育课好与差。学生对技术学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学生喜欢研究,学生不喜欢“你应该这样做”的体育课,让他们在游戏比赛中去体会技术不行吗?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锻炼,不是去参加体育比赛,不要老是教那么深奥的技术,把体育学习的选择权交给他们。我认为老师应是导演,运动场上的发挥还得靠他们自己。平时无论是课上或课下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比赛,因为体育比赛给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会使陷入困境的体育课焕发生机,学生为了准备比赛绝不会在体育活动中消极怠工的,而且会更细心的研究动作技术,为了比赛的需要,他们强制自己锻炼,去更多的了解体育,在比赛成功中他们真正体验到体育的愉悦感,不成功他们也会在老师的鼓励、指导下继续坚持锻炼下去,争取以后的胜利,而且通过比赛也检验了学生的实力,充实了他们的体育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经过一年的“半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实践,我们收到了意想的不到的良好效果,但是存在和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不可回避。

第一,这种形式的上课对体育器材和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学年整个一年下来我们在体育器材方面的花费超过前三年所用体育器材费用的总和,如果有三个班同时上课,运动场地严重不足。

第二,开放时间内学生进行篮球或足球比赛时,教师不在场,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差一点的同学受伤的情况明显增多。

第三,个别自觉性差一点、对各个体育项目都不感兴趣的同学,特别是女生,在开放时间内游手浩闲、无所事事、东奔西走,影响不好。以上这三点不足,我们要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逐步去解决。

二、课堂形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利用每学期的第一节诱导课和下雨天体育课,在教室内利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课的教学。我校在电教方面可以说走在了其他学校的前面,20xx年我校的所有课室都安装了电教平台和先进的投影仪,并且为每位教师还配备了手提电脑,大大方便了我们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一年当中本人先后利用电脑上了二十节理论课,经过本人的精心制作和选材,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体育保健知识、体育比赛精彩集锦、世界杯简介、学打乒乓球、学打羽毛球、学打篮球、全国运动会简介,声情并貌的理论课,大大提高了学生上理论课的兴趣,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会了科学健身的方法,同时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机会,原本对体育一窍不通的同学也逐渐喜爱上体育课了。

经过一年来的“半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平均在40%以上。无论男女生一听说上体育课,也无论是在室外或室内,都高兴的不得了,同时我们这种上课形式也得到学校及教师们的肯定,如果有一天国家体育锻炼标真的取消了,我们还会去大胆地尝试“完全开放式”的体育教学。但是上面提到的“半开放式”体育教学所暴露出来的比较明显的三个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如何合理地使用和保管好体育器材、减少损坏和丢失?如何去解决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何能减少开放时间内学生伤害事故的出现?如何来管理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我们要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半开放式”教学形式才真正具有生命力,才会更健全。可以说在新形势下,对我们体育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也将会勇敢地面对挑战,让这种形式的教学更健康地发展下去。

三、评价形式的转变——重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1、学生自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运动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和发展情况,结合平时体育课上的学习态度、情意与合作精神等表现,以及自身特色项目的发展情况,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确定自己的等级。

2、小组互评——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学生依据每个成员的体能及运动技能的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结合平时课上观察到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个互评,最后确定等级。

3、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情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情况,最后确定学生体育成绩的等级。

评价形式的转变,促使学生注重每节课的表现,既要积极投入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又要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改变独生子女的傲慢态度,为适应社会环境或者说为今后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参加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们发现,运用新的评价机制后,学生的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加,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特别在耐力素质上表现尤为突出。譬如,20xx级六班共有46位女生,高二测得的800米成绩与高一800米成绩比较,有41位学生不同程度进步了,3位同学维持在同一水平,2位稍有退步。而在以往,高中女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是一年不如一年,越大越懒,越跑越慢,这种现象是体育教师有目共睹的。

鉴于以上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觉得在制订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时,必须突出其导向功能,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价值上下功夫,必须讲究科学性,而不能以体育教师的主观意志来代替评价标准,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符合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发展规律。只有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他们现阶段的学习发展过程,才是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我们认为: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必须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参考文献

[1]新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研究体育教学、5

[2]评价改革及其反思教育科学研究、10

[3]评价方式的转变——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福建教育、10

篇11: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关键流程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关键流程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关键流程

文/马 琰

摘 要:联系教学实践,遴选高中历史课堂的几个关键流程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导入;互动交流;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广,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革新理念,注意在教学中还原学生主体地位,从他们的实际认知出发,参照教学内容特点设定符合学生发展和认知的教学方案和流程。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几个流程进行探索。

一、吃透教材知识,明确教学目的

有目标才有方向,教学目标就是课堂的灯塔,能有效指引同学们在知识中遨游。所以我们在教学前一定要吃透教材,然后根据教学大纲设定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要参照学生的认知层次,不能只是死板地照搬以前的经验和大纲,而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例如,我们在引导学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笔者就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结合身边实际来确定三维目标:①知识目标:让学生结合周边生活和影视题材变迁,讨论和学习,最终得出衣、食、住、习俗阶段性变化特征及其变迁原因;②能力目标:了解、讨论并掌握我国近代重要风俗习惯的进步,明白风俗变迁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③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习近平现代风俗变迁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自由的新生活。如此引导教学,才能让学生心中有数,避免了盲目学习,保障了学习的时效性,走好高效课堂最坚实的一步。

二、巧设问题牵引,启发学生探究

问题是牵引学生探究学习的不二法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将教学内容的关键节点通过问题的形式来牵引学生思考,让同学们通过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迁移技能。例如,笔者在引导大家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一课时,先用新闻视频和材料的形式将该段历史的信息展现给学生,让同学们对该时期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适时地提出了几个相关问题:①什么是经济特区?“特”在什么地方?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怎样的积极意义?③改革开放与清朝末年列强通过条约让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有怎样的本质区别?等等。这些问题选在学生容易疑惑或者难以承接的认知节点,这样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三、实践双边互动,鼓励发散思维

教材是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桥梁,教材内容将师生的教和学联系起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就是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学过程实质就是师生共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知识建构。师生的有效互动,可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利于知识的构建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有效的互动也是师生互相转换角色,贯彻新课改理念,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历史教学需要讲述的内容很多,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也很多,所以师生的有效互动,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互动的内容是教师预先准备好的,在什么时候讨论什么问题,讨论怎样的问题,老师都要在教学准备时,做充分的预测,然后才会有完美的生成。良好的互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讨论的问题,学生需要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发散思维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四、重视文本阅读,提高应考能力

近几年历史高考中,有很多关于文本阅读的题目,学生如果没有较强的文本阅读能力,那么高效率的学习就难以保证。历史的很多观点和史料都在教材的文本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文本,善于在文本中发现和总结历史观点,善于在史料阅读中,构建历史知识。阅读中能抓住重点内容和关键句段,建构知识的图式。

比如我们在学习“辛亥革命”时,为了帮学生巩固知识,提升阅读和分析能力,就分别给出一段“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的材料,让大家通过阅读对比这两个清末的革命有怎样的不同点。大家通过回顾和讨论,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是农民阶级;革命性质不同: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太平天国是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革命纲领不同:前者是三民主义,后者是《天朝田亩制度》。这样在学习过程中让大家养成阅读和分析的好习惯,为知识迁移能力奠定基础。

新课改以来,广大一线历史教师探索出许多高效课堂的方式和方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双边互动和探索最终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过程。所以笔者通过本文进行诠选和优化讨论课,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董健。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01)。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

篇12: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教育理念甚至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了全新的更新,这种改革是课程文化的创新,包括课程理念以及实践等各方面的改革,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也在不断的深入,为高中历史教学的进行添加了生机,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本篇论文将会根据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从而能够达到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而且教学方法以及手段都有了新的创新和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就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工作做好,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

1.目前我国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羁绊了高中历史教学。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已经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根深蒂固,虽然我国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老师一直是历史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滔滔不绝的向学生讲授知识点,然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知识被动的学习,严重降低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能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因此说,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羁绊着新课改历史教学的`发展。

1.2历史教学气氛和历史学习气氛不够浓厚。众所周知,高中历史是一门副科,在高考成绩中占的比重比较少,很多的学校把教学的工作重心放在语数外上面了,对历史教学的关注力度远远不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历史的学习态度,造成高中历史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极大的降低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不仅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重量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历史缺乏了学习的兴趣,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肯定是徒劳枉然的。

1.3学生本身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历史虽然是文科考生高考中必考的科目,但是由于历史是一门副科,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因此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历史的学习只要在课上认真听讲就可以了,部分的历史课下作业都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认真用心的去完成。

2.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2.1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主导,引领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来带动学校的发展,以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参加一些专业化的培训,比如说研修或者进修等等,全面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还要明确新课改的方案,尤其是高中历史这门学科的重点要求的更新。新课程改革之后首先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新课改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给学生作相应的有关新课改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新课改方案有一定的了解,使得学生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的学习能够心中有数,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授课。

2.2教师还要学会灵活的做好备课,在新课改下教师除了要备课本、备学生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活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开设各种特色的教学课程,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综合格式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实现应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灵活的对学生实施教学,最终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知识资源到生活当中去,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一样的引导方式,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得到真正传授,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2.3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得到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技能,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质疑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所问以及所思、所悟都能够变为他本身的财富,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多质疑,使得学生能够在质疑中求的发展和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利用插图的办法展现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会引起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的主题。最终起到总结性并且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探讨中实现自我价值,学习知识。

2.4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只是单纯的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新课改的要求是传统的评价内容、主体、以及评价方法都要改变,注重学生自我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改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分认定和模块教学为主,学分是由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成绩共同决定的,模块教学评价就是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评价,注重情感过程,而不仅仅是只看结果,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了解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实力,发展多方面的潜能,从而保证了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

3结语

新课改革的教学方式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前进,开发新的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我们也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变通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进行反思,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秀辉.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效率提高策略[J].文学教育(中),(09):156.

[2]包秀侠.如何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的历史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12).

[3]林善雄.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12):164.

篇1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研究

帕日旦・艾麦提

(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素质教育理念在各科教学中的提升。因此,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进行全面探讨,找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篇14: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采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行为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找出适合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但它相对于语文、外语这种语言类课程来讲,比较枯燥,整个课堂教学气氛相对不活跃。教师经常通过大量的习题课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巩固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相对不强。同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要出发点。新课程改革下各科教学都要大力贯穿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得到很大的改进。除此之外,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大都是按照应试教学的理念去设计,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相对欠缺。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无论在其课堂教学形式上,还是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相关教学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启发式教学

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推理性,许多内容学生可能不是第一时间就能接受。教师要不断增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启发环节,让学生通过启发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并且让学生通过启发环节自我去摸索和探寻如何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分类进行启发。对于优等学生,教师要通过更有兴趣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师要借助基础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对于差等学生,教师要循序渐进,保持耐心,一点一点地使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热爱,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习效率等情况,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采取分组讨论、模拟实际课堂教学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踊跃发言。教师在和学生互动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还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互动式教学更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继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争取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书本上的高中数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

3.运用多种媒体工具,展现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内容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在高中教学工作中得到了有效普及,通过计算机与投影仪等设备来为学生搭建一个逼真的课堂教学环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影像资料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加深其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为高中生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成为短期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学生获取资讯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广泛,使得运用多种媒体工具,展现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内容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高中教学课堂中必须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取辅助教学设备,开动脑筋,探寻学生关注程度较高,或者吸引力较大的数学知识并将其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现代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4.利用科学的考试方法进行教学反馈

如何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常规的方法就是考试。对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讲,反馈的重要方式就是不断的考试。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但也存在题海战术、千篇 一律、效率低下等问题。学生有时候会恐惧考试,使教师无法真正地检验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相关教学方法,通过合理、科学的考试方法来进行教学反馈,来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促进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发生了转变,更加重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兴趣的培养,让原有的教师灌输理念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得到增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江宗义。关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2]胡艳辉。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3]王翠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04)。

[4]徐水龙。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

新课改下的课堂好声音――《苏武传》教学札记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分析的论文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新课程培训教师心得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2023-02-12

如何演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2023-08-14

如何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优秀论文2023-05-18

教学研究室年度教研工作计划2023-11-30

论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2023-12-09

对高中历史教学备课的一些探究2022-04-29

试析我国英语新课改的意义和方法论文2022-09-25

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2023-11-13

新课程改革2023-09-09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科学课堂教学2023-03-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