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和谐氛围的教育管理模式论文(共11篇)由网友“Freez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建构和谐氛围的教育管理模式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如何建构和谐氛围的教育管理模式论文
如何建构和谐氛围的教育管理模式论文
摘 要: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体现在各种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而且对于师生校园文化意识的树立具有重要影响。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教育管理氛围是时代对于教育管理者的要求。
关键词:校园文化 教育管理 和谐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学校肩负着教育和培养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学校的培养与教导,这就要求学校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环境下,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学者应积极调节校园气氛,营造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创建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构建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使师生在教与学中有着美好的文化氛围,形成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构建“和谐校园,人人有责”的有效局面。
二、怎样营造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
和谐教育的主线是通过教育等方式使学校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人。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和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具有共通点的。教育的和谐发展能够保证学生作为主体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教育需要和谐教育贯穿其中,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校教育顺利展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作为教育者,教师应提倡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确立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健康和谐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注重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应提倡其它校园文化的建立,比如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加强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利于文化素质的培养。学校应鼓励各种高雅和内容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倡导和谐的活动氛围,使学生有效完成社团的各项活动。学生社团通过各种活动参于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民主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之余丰富了课外生活。学生社团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和谐的校园建设使教育效果得到提高,有利于师生在这种校园文化下更好地完成各自的教学目标。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面对的主要方面。
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个体,对于遇到的教学管理问题应与学生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学习反馈,提供学习表现机会,培养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学校对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得到和谐发展。在这种和谐的校园文化中,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良性发展,得到展现自我的平台,为教育管理者和被教育管理者和谐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保证。 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对于课程设置应灵活多样,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应在教学中探索和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应由各方面综合而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传递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多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其主动产生学习愿望,以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应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归纳总结适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有序和谐,师生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三、推进和谐校园文化是关键一步
在构建和谐校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创新各种方式,比如校园网站、校园简报、校园宣传栏等各种校园媒体形式,经常沟通校园信息,传播校园文化和校园热点,充分利用有效途径;还可以进行学校和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发扬各自的长处,采纳其它学校的有利信息。对于学生的各种教育教学管理的反馈应及时回应,使教学次序有效进行。
建设和谐的校园不只是局限于校园里,还要促进和学校教育有关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协调,包括学校与家庭教育、学校与社会教育的相互衔接和有效发展,及时沟通,促进三方教育的和谐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使学校的功能性得到有效发挥。学校在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校园文化中的有序进行。
要倡导和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成为学生生活的主要文化;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保证教育管理活动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何清实施“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03。
[2]王全海刘琳加强学生管理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9,08。
篇2:浅析和谐语文课堂的建构教育论文
浅析和谐语文课堂的建构教育论文
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向全国人民发出的新号召,提出的新要求。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将和谐发展理念融入教育,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需要我们教师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而语文课堂,更是彰显师生生命和谐的场所。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聚精会神搞教学,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使一堂堂语文课如一首好诗,一篇美文,一首动听的乐曲,一幅优美的图画,一出感人的戏剧,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令学生流连忘返,乐此不疲,焕发出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着无邪,奏响和谐课堂的琴弦,是每一位师生心中瑰丽的梦。要达到此效果,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和谐的语文课堂:
一、让学生走进文本,课堂因智慧而精彩
“唤醒学生封存的记忆,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我们语文课堂,不应该是教师将一篇课文分析得头头是道,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使他们在富有激情的氛围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从而培养他们勇敢的面对人生中的坎坷,平静的面对生活中的喜悦的心境。要知道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思想,就会产生多个思想。我在教学《鸟语》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感受我对鸟儿深深的喜爱之情,接着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畅谈自己的体会。当说到小作者和布谷鸟对话的时候,抛下这个问题: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说些什么?顿时,课堂上一片鸟语,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话语:“布谷布谷,我要吃谷。”“布谷布谷,快乐幸福。”“布谷布谷,美丽清秀。”……此时,学生已分不清自己是课文中的鸟儿还是现实生活的我了,从而进入课文所想表达的意境之中。
此外,我在阅读教学中,允许学生给老师指错,给教材指错;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甚至发难;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共同探究……我和学生还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我们可以一起为美丽的蝴蝶谷而赞叹,一起为徐虎的精神而感动,一起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伤心甚至流泪。在平和的气氛中,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
二、让学生踏上讲台,课堂因自主而多彩
1、让学生走上讲台“讲”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讲故事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一些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如《牛郎织女》。对于这类课文,我们可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重点词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指导学生将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上台讲述出来,也可以鼓励学生再去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在班级举行一次民间故事交流活动。学生走上讲台讲述故事,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情节,还在记忆故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培养了语感。其次,教材中还有些课文内容较浅,学生易于掌握,对于这类课文,老师就可大胆放手布置学生分小组自学,然后请学生也当一当小老师,上台讲一讲。讲解时,语言简练清晰、条理清楚、方法新颖独特的,教师要给予特别鼓励。而其他同学则要评讲“老师”的讲课水平,对不足之处其他同学可及时作出适当补充,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非常感兴趣,投入学习的劲头十足,对知识的探求成为一种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需要,效果很好。另外,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走上讲台“讲”。学生如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恰当的问题,表达出不同的看法、认识,此时教师若能让学生由此展开辩论,不但能使学生弄清概念,明白事理,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走上讲台“演”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这种上讲台“演”的形式非常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参与热情及所获的知识是单纯讲授知识所无法比拟的。语文教材选材丰富,有一部分课文非常适合学生走上讲台去“演”。教学时,教师若能利用语文知识的本身魅力来吸引教育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去“演”,以“演”促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中选入了许多和生活很贴近的故事,搬上课本时已经改为剧本了。如《公仪休拒收礼物》,我就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加工,我就让学生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神态进行细致深入的揣摩,一个廉洁清正的官员形象很快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呼之欲出,情感的体验无需老师用语言去讲解。学生通过用自己的动作、语言和想象,大胆地创造性地把自己感知的知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样既对知识有了深刻而又具体的认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走上讲台,指导学生学会演讲。学生演讲若能进入角色,毫无疑问,此时的学生已完全感悟了课文,老师也从繁琐讲解中摆脱出来。
三、让学生奔向生活,课堂因体验而精彩
当学生的心灵被真情添满的时候,智慧也会长上翅膀,一路高歌,定结出美丽的硕果。一堂奔向生活的课定是和谐生动的课,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种享受。如教学《走,我们去植树》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春天的.成语、古诗、歌曲、散文、图画等以及关于植树节和环保方面的材料。然后,我又把课堂搬到室外,带领学生走到草坪上、小河边、田野中,感受春的气息,并亲自种下一株小苗,让春彻底走进每一寸肌肤。最后来一次“品春”大比赛,带领学生颂一颂春天的古诗,唱一唱春天的歌曲,画一画春天的美景,学一学关于春天的成语,写一写关于春天的文字。再读《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时,学生已经不是就文章而读文章了,课堂教学容量明显增加了,学生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为春天多植一棵树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每次我都是很愉快地为学有余力的孩子多设计一些生活题,鼓励孩子的每一次体验,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熟,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充实与快乐。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这样的教育是和谐,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体现教育的无痕。
总之,智慧的、自主的、体验的课堂才是最具有教学和谐美的课堂。也许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得近乎完美,但是只要我们心无暇庇,心无尘埃,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活力,体贴生命,正视生命,扶持生命,注重学生的精神生命,用童心、童情和童稚,定能积极构建一个和谐的语文生命课堂。
篇3:和谐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
和谐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教育管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以及社会的关注。大学相对于初高中有着显著的差距,大学更主张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构建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就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和谐
当今的大学已经成为了一个知识性人才聚集的重要教育基地。大学教育与管理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地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因而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来为莘莘学子构建一个和谐的大学校园成为教育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有效的管理能够带来机制高效有序的运转,同理有效的教育管理也能够让大学校园变得更为井井有条。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管理经验在本文中分析了具体的和谐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管理
大学是一个社会知识性人才的主流培养基地。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学的教育管理首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从大的方面来看,大学的以人为本教育管理应当将“人”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注重人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个人人格、高尚的个人素质以及专业的知识技能,从里到外将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性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发掘到自我价值,也能更好的为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从小的方面看,学校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中应当更好的考虑到学生实际的生活学习状况,制定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例规范,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制度完备的'环境下充分的发展自我。
二、加强品格道德方面的建设
在培养大学生时,首先应当注意到不仅仅是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个人能力方面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所认可,才能发挥自身更好的去建设社会。对于大学生来说,道德品格树立的重要性也在与此,高学历人才在社会发展方面相较于其他人更容易做出突出的影响。因而加强道德品格的培养是我们在进行大学教育管理中不得或缺的一块内容。具体来看,道德品格的培养应当渗透在老师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大学本身的文化内涵以及规范树立下的需要学生遵守的条款。通过这些不同方面的规范来让学生在日常校园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板块中重点谈论的问题。同样在大学校园中,安全维护也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只有在充分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开展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时,首先校方的领导要对安全问题竖起充分的重视,可以通过引进安全讲座或是要求老师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同时还可以鼓励在校内张贴安全宣传标语;其次,校园内应当建立起完善的预警系统,可以尽最大程度排查安全问题,从而起到有效维护校内安全的目的;最后,校园内部还应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也应当包括老师,有序的由上而下的完善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让全校师生就安全问题都能引起充分的重视同时具体到如何维护自身的安全,做好安全保障措施。
四、营造充满活力的大学环境
大学是青年一代学习和生活的大环境,由于受到活动主体的影响,大学内部的环境也应当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下也更加容易塑造充满活力的个人人格,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日常的学习生活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充满活力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就是学术氛围的营造,一方面学生进行日常的上课,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例如专业竞赛等活动;其次,教育管理者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其他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志愿者活动或是一些娱乐方面的活动,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管理是一门艺术。想要做好管理工作,大学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做好管理工作对于大学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其次,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从完善大学校园的软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来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既做到发展自身又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林.大学教育管理机制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18:124.
[2]杨筱.大学教育管理机制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36:17.
[3]李爱国.和谐教育与和谐管理是创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必然要求[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07:252-253.
篇4:家园合作,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家园合作,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长期以来,我园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广开沟通交流渠道,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营造和谐教育氛围,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家长会――真诚倾听您的心声
每学期幼儿园都要召开全园家长会和班级家长会。分别由园委会成员和班级教师向家长们介绍幼儿园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幼儿饮食、安全等各方面的具体工作以及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办园宗旨、队伍建设等情况。请家长在问卷调查表上留下意见和建议。随之,幼儿园汇总家长意见,逐条分析,查找原因,立即整改或给家长以明确答复。幼儿园征询意见的诚恳态度、整改措施的立见立行赢得了家长的广泛好评,他们说:机关二幼工作不搞花的,不玩虚的,我们信得过!
联系栏――希望引起您的关注
家园联系栏是家园沟通的重要渠道。我园各班的家园联系栏从内容到形式新颖别致,各具特色。在这里老师们及时向家长介绍本班的主题教学情况,需要家长配合的活动则以孩子的口吻向家长求助;在“细心的爱”栏目中,教师把幼儿在园一日中的情绪、饮食、睡眠、入厕、服药等细节以文字或符号的形式告知家长;在安全栏中张贴 “安全小贴示”“温馨提示”,与家长携手保护好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另外还专门为家长开辟了“心声”栏目,给家长提供交流育儿经验、参与班级活动的平台。平等、温馨的家园共育氛围,深深地吸引了家长。关注家园联系栏的家长越来越多了,积极配合老师工作的家长越来越多了。
开放日――热情欢迎您的参与
为使家长近距离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我园将家长开放日活动制度化,每年的4月、10月定为“家长开放月”。一是展示新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观;二是展示不同班级、不同教师的特色风采;三是为家长解惑释疑;四是向家长征询意见。每到开放日,全园500多名家长踊跃参与,拍照、录象……记录下老师、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面对面关注孩子的活动、心贴心培育孩子的成长成为开放活动的特色。
节假日――衷心期待您的配合
充分利用节假日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是我园家长工作的'一项研究课题。 “五、一”节到来之即,中大班教师分别设计了“走进我们的主题活动”“快快乐乐过‘五、一’”的表格发放给每位家长,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假期计划、记录假日活动、粘贴旅游照片、讲述假日见闻游玩趣事。小班则请家长记录在《幼儿成长档案》中。家长们对这一活动非常欢迎,积极配合,他们说:以前放假只是带孩子随便玩玩,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假期还可以这样过,可以过得这样有意义。
儿童节――愿意和您分享欢乐
每年的“六、一”可以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节日,我园一贯坚持“让‘六、一’真正成为每个孩子的节日”的原则,围绕“家园同乐”的主题,组织“六、一”活动。去年我们组织的活动“爱心捐助”“小鬼开店”“叔叔、阿姨辛苦了”获得了家长、孩子们的一致好评。今年“六、一”,大班计划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到小区广场举办 “跳绳比赛”,在欢度节日的同时向社区居民宣传“全民健身”意识;中小班计划邀请家长来园举办“趣味家庭运动会”,锻炼幼儿的体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增强家园间的合作。
篇5:班级氛围和谐营造管理论文
关于班级氛围和谐营造管理论文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形成、完善。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替着,它更新的速度以月、以天甚至以小时为单位计算。而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个性差异、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新型学生,过去那种包办代替的保姆式的、警察式的班主任已不能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新的形势要求我们班主任改变工作方式方法,以人为本,弘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主人翁的作用,共同管理班级,共同搞好学生自身的思想工作,创建新型的班级管理制度。
一、实行值日班长制,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
班级是学生的班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管好班级的前提条件,基于这一点,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我在所带的班级实行了值日班长制,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具体操作如下:我班有五十五位学生,一周有五天的上课时间,这样我先利用班会课时间举行值日班长竞选演说,再由同学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五位得票最高的同学当班长,一人一周一日,然后由这些班长各自挑选九名同学(每组同学不重复)组成当日值日的“内阁”大臣,根据学校创建文明班级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由值日班长进行分工,各负其职,最后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值日档案,一个月评比一次,看谁值日的情况最好,给予适当的表扬,值日最差的给予引导甚至撤换。本来我这样做无非是想减轻自己的一点点负担而已,没想到一推行值日班长制,值日的同学为了“输人不输镇,输镇坏看脸”,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集体的力量,不断冒出新的“点子”,纵向横向建立了很多有特色的班级管理网络,一时间我班成为学校“五无五有”的学习典型,成为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标兵,成为创建文明班级的楷模。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班级是学生在校滞留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地方,在推行值日班长制的同时,我也着手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一个温馨、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班级舆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对于班级舆论,作为班主任必须加以引导。错误的舆论对于班风建设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初中学生毕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附和盲从,只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为此我组织学生充分学习和讨论《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创建文明班级评估细则》,广泛征求同学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订出切实可行的、为绝大部分学生所能遵守的《班级公约》,有力地指导学生的一言一行,规范他们的行为;再来树立学习的榜样。有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还须有明确的学习榜样,对此我在班级黑板报里开设了“光荣榜”专栏,及时公布好人好事、学习工作积极分子等光荣事迹。在榜样的带动下,大家竞争意识觉醒,学习兴趣剧增,班级帮、赶、超的现象蔚然成风,同学们不用扬鞭自奋蹄,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学习高潮;最后加强环境建设。我在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基础上,围绕班级实际,在班级里设立图书角(采取由学生捐助或自行交流或班费购置等方式)、开辟张贴学习内容的学习园地、张挂名人名言、贴上班训、设置文明登记簿、添置卫生工具、出好每一期的黑板报等等,把整个班级布置得美观、温馨、整洁,让同学有一种家的感觉,培养同学自觉做到“班级是我家,整洁靠大家”,人人动手,维护班级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风气。
在搞好纪律、环境的前提下,我着手抓学生的学习,三管齐下,抓好班级建设。首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通过收集那些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事迹报道、传记等,在主题班会上适时介绍给学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欲。另外结合学科教育介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立志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抓住契机,利用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例如:中国驻南大使馆中落下的导弹,日本在科教书中篡改、否认侵华罪行等,提升学生的理想境界,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学生从现实中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焕发出为民族振兴、祖国富强,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学习的热情,自觉投身到学习这个伟大的革命事业中来;再来化“苦学”为“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变“苦学”为“乐学”。因此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作业量的适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还要注重情感激励,少批评多表扬,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愉悦中学习;最后变“学会”为“会学”。用身边同学的成功经验,用“未来社会的文盲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人”来启迪学生认识、研究学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做到既有整体上的指导,又有个别指导。经常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学法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觉中高涨。
当你步入我们校园,一眼你就会看到一个窗户最明亮、桌椅最整齐、书声最明朗的班级,那就是我班,一个充满温馨、和谐、人性化、积极向上、课改氛围浓厚的班级,我爱我班!
篇6:中学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建构论文
中学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建构论文
[摘要]班级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弊端日益显现,我们需要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六维管理理论为现代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六方面: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价值目标;实施信息管理,广开沟通渠道;实施知识管理,探索科学手段;实施艺术管理,挖掘和谐路径;实施权变管理,力求与时俱进;实施执行力管理,注重协调落实。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统筹协调好六方面关系,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度。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六维管理模式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管理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说依赖于班级管理是否到位。因此,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基本职能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本文拟以六维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工作实践,构建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六维模式,推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班主任工作效能的有效提升。
一、传统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班级管理以知识、计划、策略为核心,以班主任为权力中心,班主任根据学生能力大小指定班团干部。这种传统模式虽能稳定班级,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是易使班主任权威发生错位。部分班主任认为“管理即管理者之事”,在管理过程中凌驾于学生之上,我行我素,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淡化师生的平等权利。二是易使班主任管理带有主观性。部分班主任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主观的自我期望去要求和塑造学生,管理方法简单,内容片面,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多元需求。三是易使班主任管理方式落后。部分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苦心寻求到能“治住”学生的秘方,而非循循善诱,教育引导。四是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这种管理模式在班级中容易产生学生“贵族”,出现“班主任指手划脚当导演,几个班团干部忙忙碌碌当主角,绝大部分学生互不关心当观众”的局面。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民主意识受到压抑;班级管理长期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收效甚微。因此,学生日益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教育需求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班级管理模式。
二、六维管理理论及其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六维管理理论是北京大学王建国教授于提出的一个管理学新框架。它融合中西方的管理理念,克服了传统管理中的重战略轻文化的不良倾向,给现代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涵括文化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艺术管理、权变管理和执行管理六个方面,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基本内涵所在。在六维管理中,文化是统帅,信息是前提,知识、艺术和权变是手段,执行力是结果。班级作为一个现代学校组织,其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集中体现在过分重视或局限于“人”的因素上的管理。班级管理不仅应该最大限度地寻求“人”因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应该最大限度地寻求到“非人”因素的支撑性,因为管理文化、管理制度、管理环境等这些“非人”因素的存在往往能左右班级管理效能提升的程度。六维管理理论强调“非人”因素的重要性,为现代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的架构
学生班级作为一个现代学校组织,其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将六维管理理论运用于班级管理,可建构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六维模式。
(一)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价值目标
所谓文化管理,是指人格化的企业组织的管理方法要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班主任实施文化管理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塑造高雅的班级文化为出发点,以完善健全学生人格为落脚点,注重价值目标、和谐班团以及综合实践的文化构建。第一,价值目标的文化构建。价值目标是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激励学生向上的动力;它的构建要以学生的全面、主体发展为指向,注重针对性和层次性,形成目标价值体系。第二,和谐班风的文化构建。班主任应有良好的教风和作风,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选准突破口,精心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充分运用舆论力量等来培育良好班风、学风。第三,综合实践的文化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而且要在实践中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文化管理需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炼,从而将价值理念浸润于学生内心。
(二)实施信息管理,广开沟通渠道
信息管理是指各行各业各部门搜集、整理、存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班级信息管理核心是获得班级管理的适用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班级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管理,这就要求建立健全机动、高效的班级信息管理机制。第一,信息的收集。班主任可通过自己观察、向家长了解、与学生攀谈、查阅档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信息,并保证信息的来源渠道畅通。第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班主任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做好班级日记、备忘录等工作,为班级的有效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第三,信息反馈。信息加工处理后,区别不同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作为教育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
(三)实施知识管理,探索科学手段
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与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科学的知识管理手段就是要努力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
第一,设置适当管理目标。班级管理首先要根据班级实际状况,引导学生制订出恰当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的设置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第二,倡导民主管理观念。班主任要相信学生,发扬民主,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个性在平等、宽容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第三,建立科学管理制度。要搞好班级管理,教师必然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制度的制订,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样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从而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意识。
(四)实施艺术管理,挖掘和谐路径
艺术管理是艺术组织或个人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是以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取得最有效的管理效益的一种管理行为,其核心是如何用艺术而非科学的方法激励和领导不同的个人或团队,以追求特效和美感。挖掘和谐的艺术管理路径就是班主任能否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有效激励学生共同努力,实现班级目标。
第一,批评教育艺术。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时,一天他偷偷把校长的宠物狗杀了。校长决定“惩罚”他。怎么罚?罚他画一幅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事后,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发奋学习,终于成为科学巨匠。假如当时校长采用粗暴的惩罚手段,这位未来的科学家很可能便从此“夭折”。批评处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必须有适当的处罚,但运用处罚手段应注意适度、及时、公正。
第二,模糊管理艺术。班级管理大可不必面面俱到,事事问津,时时“认真”,大事要清楚,小事可模糊。这样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刚”“柔”相济管理艺术。“刚性管理”要求做到一个“严”字;“柔性管理”要求做好一个“疏”字。要取得好的效果,班主任必须将“刚”与“柔”有机结合,做到刚有据,柔有理,刚柔相济。
(五)实施权变管理,力求与时俱进
班级权变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管理不存在一种普遍的原则和方法,只能权衡环境的变化,变通管理方法,以达到管理的动态满意。权变管理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班主任应根据变化的环境和对象变更管理方法。一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育人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班主任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整合校内外的各种因素,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班主任应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校内条件,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等,更新工作方法,重视细节管理。三是坚持因人制宜,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坚持随机应变,不断解决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班主任还要因材施“管”,因人而异,给学习困难学生信心以达标,给优秀学生压力以攀高,引导学生参与竞争。
(六)实施执行力管理,注重协调落实
执行力管理就是通过对文化、信息、知识、艺术和权变五种执行力的协调管理以达到整体执行力的最大化。班级执行力管理要求班主任协调文化、信息、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以更好实现班级目标。这五种单维执行力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木桶效用,其中任何一种执行力的缺失都可能导致班级执行力管理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没有文化执行力,意味着知识有害,可能进行错误的班级管理;没有信息执行力,意味着知识为零,班级管理缺乏确定性,决策失去信息依据;没有知识执行力,意味着班级管理缺乏科学方法,其他执行力就失去效率基础;没有艺术执行力,意味着知识丑陋,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励和领导学生参与班级建设;没有权变执行力,意味着班级管理僵化不能变通,它会大大提高其他执行力失败的几率。因此,班主任实施执行力管理,就要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协调各方,全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中关系的协调
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中,六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信息管理是前提,文化管理是关键,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是手段、方式和方法,执行力管理是保障,这六维统一于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班级管理目标。虽说六维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其他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六维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班主任要协调好它们在班级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
第一,引导:班主任直接管理。班级建立初期,班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管理和文化管理。班主任应及时把校纪班规等信息灌输给学生,广泛收集学生信息,有针对性地引导、规范学生行为。实施信息管理是为班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确保管理的确定性、风险度和真实可靠性。此阶段,班主任还应特别注意在学生中的威望和影响,大力推行文化管理。班主任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不同时期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引导班级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班级“个性”,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
第二,认同:师生共同管理。班级凝聚力基本形成后,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应逐渐向班委会转移。这时,班级管理的重点是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这个阶段,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和选拔好学生干部,班里出现问题时,应先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再进行分析、比较学生意见,采纳合理建议,提出解决办法。班主任还应不断更新班级管理的手段,加强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有效地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和全体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出师生共同管理班级的良好氛围,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第三,内化:学生自我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是文化管理取得成效,即班级价值取向正确。健康舆论已在班级中成为主导。这时,班主任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执行力管理,指导班团干部开展好工作,让学生轮流值日,实行值日班长负责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实现班级管理“群众化”。实行执行力管理,一要保证思想认识落实,二要保证管理协调到位、措施落实。班主任要抓好各项管理措施的检查、协调、落实,既要严格执行管理方案,把每一项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行动上,同时还要注意各项管理措施的协调,从整体上把握管理目标的实现,多管齐下,追求班级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雪苏,李伟,班级管理的效能之路叫,班主任,(6): 10—11
[2]王建国,领导者的五维执行力与六维管理啪,北大商业评论,2006(4):106-109
[3]应焕红,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式[J],学术季刊,(1):lOO—109
[4]陈文辉,班集体“精神家园”的文化构建[J],中国农村教育, 2006(7):81—82
[5]杜文芝,苗忠静,谈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J] 现代情报,(11):12l-122
[6]单怀沧,知识经济与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石油企业管理,(8):24-25
[7]袁健,班级管理中的模糊艺术[J],思想理论教育,2006(,2):53—54
篇7:浅谈高职高专公共体育管理模式的建构探讨论文
浅谈高职高专公共体育管理模式的建构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学分制运行模式
论文摘要:论述了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的组织形式、学习成绩的评价等方面构建了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的运行模式。
0引言
实行学分制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根据教学的基本要素,结合公共体育课程的特点,构建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将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1.课程学分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必要性
1.1.1公共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是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
我国高职高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在此背景下,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所具有的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学习进程的`弹塑性、选择学习时间和教师的灵活性等优点,以及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等,恰恰适应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要。
1.12公共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是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管理变革的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都对学分制进行了较深人的研究。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必修课程的公共体育在此背景下施行学分制管理,无疑是主动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管理变革需要的积极举措。
1.1.3公共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是适应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目前,高职高专生源不仅在文化成绩上参差不齐,而且在身体条件,身体素质方面差异明显。如果能够通过学分制加以引导,就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地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学分制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功能,更能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
1.2可行性
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施行学年学分制管理是可行的。原因在于:
1.2.1高职高专学分制管理的有益探索,为体育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部分高等学校开始试行学分制管理。到目前,学分制已在高校中普遍采用,各高校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为高职高专实施学分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2.2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的加强,为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
1.2.3高职高专加强教学投人,体育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能够开设更多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2管理模式的建构
所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就是在明确了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目标的前提下,运用学分制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要素综合而构成的,具有相应管理体育课程功能的系统。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与学年制管理模式的区别在于,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进程,学习评价的结果是以学生获得学分的形式表达出来。
2.1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教学计划、教学安排的灵活性是学分制的实质。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内容包括四个模块,见表1.
2.2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
2.2.1理论教学内容“专题制”:理论教学每学期安排4学时,以专题方式讲授。可组织学生按自然班听课,也可按课程表安排的时间,集中若干班(专业)听课。
2.2.2普修教学内容“必修制”:学生入校后必须按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核、统一标准的“五统一”要求,必修一学年的体育普修课。普修教学内容安排分两学期,每学期选择一个模块,每个模块教学犯学时。
2.2.3选修教学内容“选项制”:为满足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体育项目学习的不同需求,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选项模块开设的若干个运动项目中,每学期任选其中一个作为学习内容。选项过程如图1所示。
2.2.4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经常制”。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的练习,要安排在每节体育课中,其成绩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来反映。公务员之家:
2.3关于学习成绩的评价
2.3.1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内容与学分分配详见表2.
2.3.2评价的形式
2.3.2.1《大学生体质一与健康标准》测试
按国家要求,新生人学要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成绩与学分换算见表3.
2.3.2.2体育理论知识考试
以学期为单元,每学期进行4学时的体育理论教学,考试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考试成绩与学分换算见表4a
2.3.2.3身体素质测试
第一学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选择安排两项基本身体素质测试,按百分制,成绩取4项平均值。第二年每学期根据学生的选项内容,安排与之相适应的专项身体素质测试。各单项身体素质测试标准由学校统一制定,测试成绩与学分换算见表5.
2.3.2.4运动技能技评
按百分制,分项目制定标准进行技评。每学年2项,成绩取平均值。运动技能技评成绩与学分换算见表5.
3小结
3.1公共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管理变革的需要,适应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3.2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取决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基本要素。
3.3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以使用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为宜。它以学年制为基础、以选修制为前提,是集学年制和学分制的主要特征于一体的教学管理制度。
篇8:营造高中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
营造高中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愉悦、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和谐体育课堂氛围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共同营造出的一种民主、平等、认可、愉悦、积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这种背景具有互相理解、真诚交流、民主公平、尊重差异、宽松宽容、充满活力、参与合作、共同发展等特征。对此,我就营造中学体育课堂和谐氛围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事业心,更新观念,完善自我,注重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组织好各项活动,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在课堂上,用自己热情洋溢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实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运动中产生兴趣,达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第三,教师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注意练习,争取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或练习动作不到位、不准确时,应耐心仔细地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指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在进行一些具有危险性技术动作教学时,教师应在旁边进行保护与帮助,给学生安全感。
二、选择和谐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突出健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终身性、娱乐性、观赏性的特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和搭配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自己的选择空间。如排球的教学,以往我们总是像培养运动员一样进行教学,大量的时间花在垫球、发球等基础技术动作练习上,忽视了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现在教师可以采用小场地、低网等方法降低练习难度,只要排球不落地就可以继续比赛。这样可以使同学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锻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变,使技术动作的教学有机穿插到比赛游戏中,让学生在“玩球”的过程中喜欢上排球运动。 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中学体育教学面对的学生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表现出男女性别的差异、体质强弱的差异、运动基础上的差别;有的项目需要保护与帮助、有的项目需要助力和阻力。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学习方法与适度的疑难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行分层教学,因为不同的层次小组有不同的知识能力和练习要求,同一活动的不同环节要有不同的难度,教师可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让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如:跳高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高度将学生分组,实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促使每个学生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允许有不同进度的学习,如障碍跑、立定跳远、不同人数的足球、篮球、排球比赛等等。创设这种课堂情景,学生们才能做到人人参与,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地展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意义所在。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之间多加沟通,进行互帮、互学、互教,适时进行点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如完成动作的正确与否,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跟其他同学的差距。这样对于改进与提高动作技能起着积极的作用,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参加体育学习,不断积累体育运动经验,扩大体育知识领域。
四、重视改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应因地制宜,充分应用可利用资源进行教学。如体育器材巧妙合理的摆放,这样的场地设计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的好奇心倍增。再如多媒体、录音机、电视、录像、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参与。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因而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师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篮球的三步上篮、跳远的腾空步等技术,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教师就可以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全过程,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提高了动作认知阶段的教学效率,缩短了教学过程,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且可以避免时间的浪费,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加强对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和谐氛围的研究,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9:中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中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摘 要: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机制、教育手段、校园文化环境影响等方面探讨了系统的中学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中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机制
学校管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也是中学教育的中心工作。怎样确保学校的管理科学有效,是从事教育管理工作者最关心也是最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探索和研究中学教育管理的内在规律,是中学教育构建良好管理系统的重要课题。
1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也是学校事业迅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中学教育首先应从教师入手,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中学教育水平的保障。学校应该通过制定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和多种渠道招募高素质教师。并在教育活动中,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全方面的考核和重点培养,并且通过积极鼓励策略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培训活动来提高自身素质。除此之外,学校还应不定期地组织各种教学能手、讲课评比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素质。
2 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机制
在新形势下教师的激励机制是实现人才强校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虽然每个学校对教师的激励措施已见成就,但对于教师来说其工作的满意度和积极性还有待商榷,而且目前学校的人才流失现象也普遍存在。因此,作为中学教育管理者,在制定激励机制时首先要以教师的需求为主,应根据教师的激励因素特点来制定相关的激励方法,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所有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构建一个公平的、合理的、科学的而且与中学教育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激励策略来使所有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好地发挥,对于提高中学教育管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在中学教育管理中,必须尊重教师基本需求,同时也应注意满足教师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主要体现作为知识群体的社会属性的要求。对于中学教育管理的工作而言,主要的参与者是学生和老师,他们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就应该充分了解各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还应尽可能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引导他们的需求与教学目标的合理结合,这样可从根本上提高中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3 教育手段
如今,大部分学生思想奇特,个性张扬,而且接受外来信息和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但因大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具有很大的惰性和自私性,这给我们从事教育管理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就要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着手,教师要以各种方式教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提高与人沟通和协作能力。并在学生管理中做到以学生为本,适当地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通过不同渠道不断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强化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重要性,循序渐进地促成学生自身自觉的学习性趣。
3.1 集思广益,进行集体备课并交流经验
作为教师,要想教好一门课程,首先要能够很好地备课。教学问题的设计、组织教学、课堂引导等,这些都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使老师间通过相互交流集思广益,达到彼此取长补短的目的'。平时还应该让教师到各大名校去交流学习,这样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来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对于青年教师,更应该采取集体备课方式,敦促青年教师能静下心来,一课多磨,在备课中真正做到虚心请教,踏实积累,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2 合理进行常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电脑与视听媒体相结合的多媒体而言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手段。并依据她图文并茂、生动逼真、有声有色的特点,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有趣,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对多媒体运用自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但传统的常规教学也有不可取代之处。作为教育管理者既要接受新的事物,更应该保留传统的特色,让两者充分融合,使其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3.3 通过考试促进教学
中学教师的教学成果是可以通过考试来检验的。而考试不仅是在考学生,更是考教师。考试可客观评价、反馈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试后的教师间对本次考试命题的成功与否进行分析并确定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对于教育管理者,应该制定课程考试的规则,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到人,并制定相关的考试制度,要求大家都来遵守,保证考试制度的顺利执行。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确定实施标准化考试,以此促进教学、改进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4 注重校园文化熏陶
发展校园文化可以营造一个严肃、活泼的教学环境。在教育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文化熏陶和环境的感染是必不可少的,她是调动师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育管理者应该全面清理一些与校园文化发展不协调的东西,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开启学生的心扉,使校园成为促进学习、乐观向上的文化乐园。而校园文化建设要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中学教育管理而言,学校应该通过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构建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机制,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管理学校。
作者简介:刘廷军(1975-),男,吉林榆树人,研究生,中教一级,从事教育工作。
篇10: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一、当前民办高校所采取的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1.当前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现阶段,在民办高校的理论和实践教育管理模式当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很大的危害,必须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1.1.学校内的实验室等设施利用效率低。学校的实验室使用规划没用合理的安排,设计不足,导致实验室规模、配置不合理,应有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影响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
1.2.高校资金不足,实验设施老化落后,各种先进的设备无法引进,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这样就严重影响到学生对自己实践能力的锻炼,在社会竞争中就处于劣势地位,因此需要学校积极解决。
1.3.理论课的管理松懈,教学模式存在漏洞,没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需要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找出合适的教育管理模式,才能使民办高校保持活力和竞争力,否则民办高校的发展之路必将更加的曲折。
1.4.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落后。当前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脱节,证明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同时民办高校的资源管理、资源整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组织管理不力,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以创新的态度去对待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
当今普通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对高校的过多的干预,使高校有了一定的自主管理权。民办高校应抓住机遇,走出一条创新性管理、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科学性的管理道路,民办高校一定不能沿用其他高校所用却不符合本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
1.掌握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正如我国改革开放所进行的包干到户的土地分配制度一般,当办学的产权分配到投资者的手中时,投资者对其付出的心血绝对是对公办高校所付出的心血无法相比的。民办高校拥有了自主权,也就能够放开手脚,根据现实的需要,制定出真正适合的管理制度。作为主人的办学者对管理制度的各个方面就会真正尽心尽力,把学校的事看成自己的事,遇事不推脱、不消极怠工,这样民办高校才能发挥出其作用。
2.对教育目标进行创新管理民办高校旨在培养出“专业型与通用型”人才,学校要找准培养人才的定位,民办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公办高校所培养的人才适用标准不同,我们看待人才的标准不是看学生考试的分数,而是看学生在毕业后是不是符合社会的要求,是不是对社会有所用处。民办高校找准培养人才的标准后,就能准确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合要求的管理模式。
3.对教学课程的创新管理学生学习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和个人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要进行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就必须对学生所学课程进行创新,制定更加合理高效的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安排上添加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验课,使学生理论能力、动手能力都全面发展。
4.在实践中摸索符合自身的教育管理模式民办高校现有的管理模式都还不成熟,教育部门也没有制定针对于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即便有着一些现成的管理模式,但并不一定符合民办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在积极的实践中进行创新,摸索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无论是管理阶层还是教职工,都应该不断的实践,创造新的方式法,不断的创新,对已做的工作归纳总结,找到适合的管理方式。在创新中要注意考虑到对学校长远影响和近期影响的双重关系。
5.对学生自身的创新管理学生作为教育管理的主体,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到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树立向上的人生理想,发挥正能量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缺陷越来越严重,很多大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走入歧途。在民办高校的学生当中存在由于自己所上学校不是公办学校而产生的自卑感,不喜欢调剂专业的无奈感,或者与其他有钱同学相比产生的挫败感等,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要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并安排辅导员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争取把学生培养成心理、身体都健康的有用之才。在注重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和人生观的塑造。大学正是处在与社会接触逐渐紧密的.阶段,这个阶段人的思想道德、人生观的波动很大,学校应注意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三、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民办高校管理模式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的事物作出重要指导的观点思想,它同样对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有着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看待发展。科学发展观对民办高校的指导之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点高校的一个重要职责就在于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能否输送出合格的人才是考验一个民办高校能力的重要标准。民办高校对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究也是出自这个原因,找到适合自身的教育管理制度就可以创造更好的条件培养所需人才。教育工作者在指定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切实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角度,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
2.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要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民办高校的兴起在于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国家不断进行教育事业方面的改革所造成的结果。民办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不断输送优质人才、培养可造之才的重任,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群众的关注。因此,民办高校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广阔天地。在民办高校制定教育管理模式的时候要着眼于更长远的发展,对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作出合理的安排,不能因为一时的热闹而全部去参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多元化的学科,培养出不仅符合当下需求的人才,更要培养出可以可持续发挥作用的潜力型人才。
四、总结
民办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教育管理模式作出改革,将创新精神应用于改革中,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总结与创新,走出一条符合自身、更具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管理道路。相信在未来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效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篇11:职业高中教育管理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传统的职业高中教育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满足时代的要求。新兴理念不断兴起,教育模式也应及时更新。本文笔者从教育有效性出发,深入分析当前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探讨不足,为改善当前职业高中教育管理模式的工作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职业高中;教育;管理
教育工作内容庞杂,结构多元。传统理念下的职业高中教育工作片面重视教学工作的开展,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学习具体情况的把握,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以及组织工作。导致我们的学生在现行组织管理模式下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也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发展。本文你笔者立足多年实践,为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做出分析和提供解决方案,并为如何有效提升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
1对当前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
在传统的职业高中工作模式中,教学的重要性远大于管理。管理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锻炼组织能力的平台,也是和学校加强交流沟通的一大方式。然而,学校通常把管理当做一大手段,忽略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平衡,缺乏对教学和管理实际进展情形的具体考量。本文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以学生个个体发展和综合素质为考虑对象,综合学生素质与个人发展的实际,做长远打算,为高效改善当前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弊端,提升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做打算。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职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相应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职业高中需要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要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这里的技能,专业知识是一部分,专业知识之外的个人能力,诸如管理、策划、组织、执行能力也是一大部分。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而言,知识能让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个人素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更大的平台。然而,传统的职业高中教育管理模式却疏于对学生管理、组织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导致我们的学生真正进入就业岗位时面临很多的尴尬。在我们的管理模式中,对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够集中。学生缺乏能够提高自己管理能力,锻炼自己组织水平的平台,学校未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自己个人组织水平的空间。我们的教学缺乏实际的内涵,教学单方面围绕课程内容展开,片面忽略对学生知识外素质的培养。管理模式缺乏系统的体系,条理的规范,学生组织活动缺乏具有普遍性,尊重活动的组织规律、发展规律的条例标准,导致学生即使好不容易得到辅助老师组织活动的机会,也因缺乏具体的参考标准,和实际的工作经验而错过更多的平台。教学管理工作应该具有一个科学的体系,建立科学的标准,帮助学校管理工作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以在以后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成长。能够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机会,要能够帮助学生成长。传统的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对学生素质的考量,导致我们的体系凌乱,也导致学生在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时的表现参差不齐。单一的管路体系使学校缺乏有对学生的有效评估标准,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向老师汇报工作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具体工作情况、工作状态缺乏全面的把握。因为学校长久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努力提高的意识。我们的教学要能平衡好教学内在和外在的关系。传统的职业高中管理模式中的教学机构和管理机构数量不统一,标准不平衡,导致学生处理学校管理工作时容易混乱。除此之外,基于职业高中学校长久对学生的要求不高,未能对学生做出严格的规范,具体的行为标准,导致学生态度不端正,作风不正气,影响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 物理教学论论文
★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如何建构和谐氛围的教育管理模式论文(共11篇)】相关文章:
项目结题报告2024-03-14
学校管理文化培育与建构论文2023-03-06
大创创业结题报告范文2022-07-22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2023-05-02
结题报告范文高中2023-04-02
结题报告2022-08-18
医学立项结题报告范文2022-09-11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论文2023-05-15
读议讲练四段一体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2-09-26
礼仪的结题报告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