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史的渗透分析论文(整理16篇)由网友“Ye”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史的渗透分析论文,供大家阅读。
篇1:大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史的渗透分析论文
大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史的渗透分析论文
摘 要: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发展史,有助于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品质及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史;渗透
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如果数学教学缺乏历史观念,那么就会减少数学的教育价值。因此,数学史对数学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具有数学史的知识,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那么数学势必被学生理解成是数学符号、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的堆砌,枯燥无味。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专业方面,除应有一定深度要求外,还应有广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有机渗透数学史,使学生通过对数学史、数学发展趋势等知识的了解,加深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体会和理解,变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为生动有趣,使学生热爱数学,并肯为数学努力奋斗,这是数学教师的职责。
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应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历代杰出的数学家,不但有能够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的独特成就,而且有吸收世界数学先进思想的创造发展,更有坚韧不拔为数学献身的不屈斗志。古有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关于圆周率π的计算和令人称道的“勾股定理”;今有被杨振宁教授写诗赞颂的能与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欧几里得、高斯、黎曼、嘉当相提并论的陈省身的纤维丛理论,有誉满海内外的数坛传奇巨星华罗庚和离“皇冠上的明珠”只有一步之遥的陈景润的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辉煌成就等,这些无疑都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能强烈触动每个期待祖国繁荣富强的学生,唤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
2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史是数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发展史,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数学史上三次危机的产生与解决,客观上揭示了数学内在矛盾运动的过程,数学中每一次悖论的出现和解决,都对数学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杠杆作用。矛盾、危机、暂时的统一,循环轮回,此起彼伏,它孕育了数学的勃勃生机,进而推动了数学的不断发展,这些都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演变,认识数学的渊源和本质,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不断运动、变化、来源于实践的科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理解数学也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3 进行远大理想和意志品质教育数学难学是学生普遍感受的问题,学好数学需要高强度的智力活动,需要具有勤奋、勇敢、顽强的精神,这也是当今时代迎接各种挑战不可缺少的精神。数学史中众多历史人物功标数史,他们有着共同的`可贵精神,勤奋刻苦,锲而不舍,严谨认真,孜孜不倦,数学史上写满了他们顽强、悲壮、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动人心魄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结合数学教材,适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的拼搏豪情,在治学之道上给他们以谋略性的启迪。
4 对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领悟数学史是数学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全面写照,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不仅仅是只知道它的结果。从对平行公理的证明到非欧几何的产生,从代数方程的根式求解到群论的诞生,以及数学三次危机的产生和解决,其间无不充满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过程的精美展示。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有百益而无一害。
5 使学生坚定从事数学事业的信念数学史中有许多数学家,他们之所以能对数学孜孜以求,功标数史,或是得益于他们老师的启迪和点拨,或是得益于他们老师的慧眼识才并无私地帮助和培养。还有一些数学家,他们在数学研究工作中获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他们也为数学事业的兴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对人才的关心、爱护和培养的伯乐精神令世人称颂,这些都将砥励学生为数学教育献身的志向。
数学史,即数学发展的历史,它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一部数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数千年来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个过程的一个侧面。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数学的每一项富有意义的成果,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不只是概念的结果,而是人类世代相继不断创造的艰苦曲折的漫长道路。一部数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始终不渝地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而这种精神,迄今仍为我们时代所需要。
参考文献:
[ 1 ] 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3, (4)。
[ 2 ] 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入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5。
[ 3 ] 沈呈民。模型论[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4。
[ 4 ] 刘玉琏。数学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篇2: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高中语文教师的角度,重点从学生个人层面、语文教师层面以及社会发展层面探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并结合本人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有效性对策,旨在丰富学生学识的同时,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积极意义;对策分析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个人发展、教师职业成长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学生个人层面来讲,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正处于成形的关键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明辨是非善恶的正确思想意识。从语文教师层面来讲,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可以有效的将语文教师的视线从单纯的语文学科知识层面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层面,而且语文教师在探索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是语文教师自我德育反思和深入思考的过程,这对于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发展也是大有裨益。从社会发展层面来讲,在包括语文学科的各个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迎合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培养出兼具丰富知识与良好道德的现代化人才,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对策分析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将德育教学贯入语文教学的始终。下面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分析:
(一)通过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案例,有的蕴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感,有的表达了无私忘我的高尚情操,有的为读者提供了客观科学的思想观点,有的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德育相关课文内容,以此为契机,真正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日常授课中。比如,屈原的《离骚》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屈原的高风亮节,我还特意为学生播放了电影《屈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屈原那种忠于祖国、忧国忧民的高贵品质。如此,屈原的爱国形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通过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版块,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品德情感、心理活动等。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透过文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思想有问题的学生需要及时找到学生本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针对当前很多高中学生相互攀比的不良现象,我以“同学之间可以攀比吗”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深刻的.思考了这一问题,有的学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同学之间不可以互相攀比”的结论,还有的学生经过深入思考之后,认识到了“同学之间可以比学习,不要比吃穿”。在作文讲评课上,我不仅在写作技法上给予指导,而且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对很多学生中表达出的积极健康的情感和意识给予肯定。诸如此类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对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增强德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还要体现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因此,我经常通过开展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来渗透德育教育,让健康高尚的道德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自然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当然,作为老师,我们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加强德育教育教学,首先要不断提高我们教师自己的道德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比如,为了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我会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个星期至少做一次好事,在班会课上做汇报,说出自己做好事的全部过程,以及当时和过后的情绪情感,久而久之,助人为乐就成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内在品质。
三、结束语
总之,教书育人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突出“育人”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问题,明确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对教师、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并从实际出发,多方面提出有效性对策,真正提高每一名高中学生的德育水平。
篇3:数学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论文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承担着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意识的培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因此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数学知识和学科的特点,浅谈一下我在数学教学中是怎样渗透法制教育的。
一、搞好自身建设,提高法律素质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不只是学习业务知识,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尤其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法制教育的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把法制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二、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教师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元素,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育,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数学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还是应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一)结合数学游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可见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我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故意答错等现象,使游戏就无法进行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老师在讲清楚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为此让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守法,怎样守法,延伸到让生懂得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
(二)借助身边的数学,抓住时机进行法制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法制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师在教学人民币面值的认识这一节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而且要让学生知道用人民币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再如,在人民币上都出现“国微”的图案,它代表我们国家的标志,引导同学们要爱我们的祖国同时也要爱我们的人民币、不能在要民币上乱涂乱画等。
(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的第2页的一幅新生入学图上,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要爱护学生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一年级“8”的认识时,学生在打扫教室卫生,通过这幅图,教导学生要从小热爱劳,不要懒惰,长大后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赚钱,不能好吃懒做,更不能因无钱而去偷。在教学11—20的认识时,有一幅公路图,通过这个图教导学生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安全常识。
三、法制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效结合
事实上,法制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课外活动也是学生培养法制意识和成长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积极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利用课外学习和课外活动开展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例如,在教授三年级学生统计以后,可以让学生站在十字路口,统计半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的数量,我会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同时向他们进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过马路要严格按照红绿灯的指示,否则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学生不但丰富了课余生活、掌握了统计知识,又了解了交通法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观念。
总之,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因此,我们要通过充分发掘数学教材中的法制因素;法制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效结合;开展游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三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进而培养出知法、懂法的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从小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篇4: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多方面地注重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可以说,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 范德比尔特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这说明自信心是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绪调节和坚持。因此,具体措施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必备条件。实践也证明,当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就较强,他们就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又会形成向更高目标进取的内驱力,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不应面露焦虑,应恰到好处地运用形态动作,以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别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来”等关心的话语来鼓励他们。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优秀生的力量来帮助学困生学习,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不仅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通过学生帮学生,避免了学困生辅导时的紧张情绪,有时会收到比老师辅导更理想的效果。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从而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心,同时,也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这样,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一定会孕育出自信与创新的种子。
二、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由学生完成,使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数学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习了乘法计算之后,可以安排如下的活动:某花店有若干种标明价格的鲜花,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题目,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如5枝百合需要多少钱?20元钱可以配哪些花?三八节到了,你打算用30元钱给妈妈买怎样的一束花?等等。这样的设计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并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也进一步表现了他们各自的创造力,同时,自信心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强;挫折越多,自信心越弱。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想。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既生动有趣,又蕴含新知,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再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把7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几个,还余几个?”这时,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指名一个学生分苹果给其他两个同学,然后请全班说说分的方法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分苹果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非常简单,他们都愿意来表现自己,当他们在大家的鼓励下获得成功时,学习的自信心就更足了。
四 、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应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还可以适当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拓展探索的空间。
五、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更多是学生听不听话,会不会做题目,能不能考高分。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更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有能力、有自信的人。因此,数学中的评价方式也应注重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那么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畅所欲言,他们本身所潜在的能力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面向新世纪的挑战,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找到适合建立和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途径,把自信与希望、善良与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儿童的自身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方法,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篇5:分析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论文
分析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论文
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桥梁和纽带,是数学学科与社会的交汇,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数学建模是从数学角度出发,对所需研究的问题作一个模拟,舍去无关因素,保留本质因素,把现实原型作抽象、简化后,使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数量关系简化而成某种数学结构。
当前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由于课时少,教师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法,过分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技巧,过分强调教学要求、教学进度的统一,缺乏层次性多样化,不能适应不同专业的要求,考试形式也几乎是清一色的笔试,而没有着意讨论和训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造成不少学生认为“学高等数学没用”,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以及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
而现行教材上又很少接触实际问题,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就根本体会不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因此,若教师能在实际教学中渗透一些数学建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定义、定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重视数学概念背景模型的引入,启发学生对数学公式、定义的理解与认识一切数学概念和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的各种模型中抽象出来的,利用建模的思想进行教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从模型中切实体会到数学概念是因为有用而产生的,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极限的定义时,如果把定义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会感到数学概念犹如空中楼阁,看不见,摸不着。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从求圆周长讲起,向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引出极限的概念。再如讲导数的概念,先从求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产品成本的变化率、切线等问题为背景引入,再从这些应用入手,有意识地挖掘它们,进一步提出或构造一些比较浅的数学建模问题。
这样借助于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引入数学概念,加强“数学源于现实”的.思想教育,容易牵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教材中实际应用问题较少的现状,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精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建模示范,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比如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可能不太好,但他爱好体育、经济、化学、计算机等,教师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引入一些简单的相关题目,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让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分析“香港赛马比赛的奖金分配情况”,爱好化学的学生分析、抽象“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数学模型,爱好计算机的学生学会“编制解决数学模型的程序”等等。这样做可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学生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基础上,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被动地“学”、老师被动地“教”,改变为学生主动地“学”、老师“灵活”主动地“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了,老师的工作热情就会高涨,就能达到提高高职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不能灵活运用在具体问题上,而对于学生自己,则表现为不能通过自学来获取新知识,对教师过于依赖等。
在学生毕业以后,不会或者意识不到可以应用数学工具去解决他们各自领域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可以适当选编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抽象、简化、假设、确定变量、参数、确立数学模型,解答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建模的方法,又有利于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在所学过的课程中找到适当的模型,依据模型的有关性质或解题思路去考查现有问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锐利武器,也有利于在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向学生介绍函数模型、微分方程模型、优化模型、Malthus人口模型、Logistic人口模型、跟踪问题模型等。微分方程来源于实际,微分方程模型是常用的数学模型,许多数学问题可通过建立微分方程,解微分方程来解决。比如传染病模型,人类虽已跨入21 世纪,但一些险恶的传染病,如淋病、艾滋病等在许多国家蔓延,通过分析受感染人数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报传染病高潮的到达时间。在讲解导数、微分、积分及其应用时,可编制“商品存储费用优化问题、批量进货的周转周期、最大收益原理、磁盘最大存储量、交通管理中的黄灯、红灯、绿灯亮的时间”等问题,都可用导数或微积分的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在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教学中,“医学检验的准确率问题”、“居民健康水平的调查与估测”、“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不同的药物有效率的对比分析”等实际应用问题都可以用概率与统计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在线性代数的应用问题中,可以建立研究一个种群的基因变异,基因遗传等医学问题的模型,使数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学生今后的专业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总之,高等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进一步学习其专业课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不但促进高职数学学科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力。
篇6: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论文
【摘要】在初中的教学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打开学生们对于数学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将其学生的思维拓展开,从而完成教学水平的增加。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渗透数学的教学思想方法是现在教学过程当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数学思维的渗透能够有助于教师在对于学生的建立思维以及能够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数学有关方法,这样就能让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理论与概念性的东西,而是让思维打开从而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建立数学的思维同时也能够将教师的授课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渗透;数学思想
在新课程的使用过程当中,对于数学的思想的培养在数学的学科已经从成为了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数学的思维方式是将其数学有关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这是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核心。在很多人的观念当中,数学是一个枯燥的学科,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学习感觉到枯燥,老师授课也感觉到困难,在反复的训练过程当中,只能让学生更加厌恶这门学科,并且学习成绩上升不上去,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没有使用渗透教学的方式,往往学生与老师都忽视了这个问题。在初中的数学的教学当中怎样能够将其渗透教学的思想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概述
数学的思维方式其看似变化多端,但是本质都是共同的,能够找到他们的共同特点,它是一种逻辑性的思维,可以将正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将逆向思维转化为正向思维,其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在数学的解题的过程当中,其解决的'方式往往不是一种。其数学的思维方式还具有将强的灵活性的特点,能够将原来的题目经行微小的改变,这样就能够将题意以及结果完全改变,之后充分的理解题意,才能够让学生轻松的正确的解题,这就是数学思维灵活性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对于学生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进行系统化、有针对化的训练,对于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讲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一个夯实的基础,给未来轻松的解题做出铺垫。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在初中的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夯实基础知识、解题技巧的同时也要对于其数学的思想方式进行灌输,但是在灌输的过程当中其思维方式并不能让学生们独立的理解和获得,学生们理解过程当中也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使用渗透教学思想方式。初中教学渗透教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从教学大纲的目标来说,其初中的数学教学不仅仅要给学生教授其基础值是,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思维方式,并且培养学生们的智力。最最基础上来说,初中的数学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并且增加学生们对于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其二,在学生学习的目的来说,初中对于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才,这就需要学生们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方式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但是现在教学的关键就是是否能让学生们找到解题的中心,从而运用合理的解题思维去解决问题;其三,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来说,初中数学过程当中无疑不体现出算数向代数的过度以及平面几个的认识这两个方面当中,这些也是基础数学的重要体现,这是学习数学入门最重要的转折点,也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推进对中学生的教育,对于其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作出了合理的改变,并且减小了考试的内容,但是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理解与掌握并没有因此而下降,这样就给数学思维的教学留出了一定的时间,可以让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经行培养。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
1。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这是将其函数与方程进行关联,使用其关联进行相互之间的转换,这样已于理解以及实际的应用,将其变量与变量相互的对应关系转变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这样能够更方便的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有一个工程甲乙两种工人完成工程,甲乙两种工人共需要700人,其甲种工人的工资为800元,乙种工人的工资为1200元,现在要求乙种工人不少于甲种工人的3倍,并且花费的工资最少,怎样聘用甲乙两种工人?
2。数形结合思想
代数与图形结合思想。这种西谁方式通俗的解释就是数形结合,将其抽象代数与实际能够观察到的图形联系起来,这样通过图形的位置、角度等一系列的性质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分类讨论思想
样有意识的进行分类的考虑,不仅仅能够将问题变得简单化,还能够将结论经行归纳,从而避免了答案的遗漏、错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归类思维。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之后,对于字母与实际数字的比较以及对于一次函数y=kx+b这一类图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且对于图像进行分类论述和总结。
4。问题转化思想
这种方式就是将陌生的、困难的问题转换为以前见过的、简单的问题来解决,这样可以与当前已经能够掌握的知识相联系。在三角函数、因式分解等数学问题以及理论的过程当中,很多都体现了数学转化的思想模式,一般的转化方式有:等价转化、特殊转化、类比转化、一般转化等。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挖掘。老师可以使用适当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渗透教学的思想,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由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解题的过程,以及知识的推导演变的过程,尤其上那些定理、性质、公式的烟花过程,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以及解题方法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出来的,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不断的渗透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参与到实际应用当中,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拓展,产生质的飞跃。在推导过程当中,弄清楚前后关系、相互转之间的相关性,并且与其他知识相互联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当实际应用当中。
2。在解决问题中激活数学思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指导学生怎样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教师也应该做好总结和归纳,对于每一个类型题进行归纳方法,这也是形成数学思想的一种良好方式,并且还要注重数学在实际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们联想和转化的能力没在初中的教学当中,应哟了很多经典的例子,老师应该适当的进行归类以及合理创新进行联系。
3。例题讲解中渗透数学思想
对于例题讲述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例题进行思维的拓展,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在讲解一个类型题目后,给学生应该合理的分析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重要的知识点、解题方式,之后也应该要求学生感悟理解,并且让学生整理,之后教师在出一些类型的题对于其加强巩固的训练,让学生们学会归纳,并且自我总结数学的基本思维方法,让学生们在潜意识里面能够存在数学思维,并且促使学生们深化和加强对于数学思维的记忆、理解与使用。
4。教学过程设计中渗透数学思想
在教学当中往往出现学生们听懂了,理解了但是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去应用的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老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没有注重解题方式,让学生们机械的听讲与做题。老师应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教会学生们合理的思考,在问题当中领悟到数学的思想,真正的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对于实际生活的应用。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思想有灵活性以及归一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的当中,只有不断的对于学生进行渗透数学思维方式,学生才能够使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合理的应用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只有不断的对于学生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才能够有效的对于学生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并且合理的使用课外书籍,让学生们体会数学思维,从而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们能够让思维打开从而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建立数学的思维同时也能够将教师的授课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布。浅谈数学思想方法之化归与转化思想[J]。西藏科技,,(04):130—131。
[2]赵亮。转化与化归思想漫谈[J]。中学数学,2012,(05):88—89。
[3]孔翠华。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化归思想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02):84。
[4]朱见贤。对中学数学中化归思想的研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2,(01):19—20。
[5]余健棠,侯佳慧。数学化归思想在七年级教学中的渗透——从新人教版七(上)课本谈起[J]。数学教学通讯,,(15):10。
篇7: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精神与思想论文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精神与思想论文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精神与思想论文【1】
【摘 要】古人言“勤学善思”,多年来,我们却是“勤”有余,“思”不足。
现在,两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摆在眼前,孰轻孰重,值得掂量。
从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出发,强调在数学基础教育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驾驭数学,有助于学生养成完善的人格,有助于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 数学方法 数学思想 数学精神
著名数学史家M.克莱茵说过:“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促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数学的这种精神其实是数学的根本。
教育考试界对中学比较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进行了层次划分和系统归类,将数学思想和方法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数学思想方法,主要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或然与必然的思想、算法的思想。
这些是高考必考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类,数学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观察法、实 验法、特殊化方法等。
第三类,数学方法,主要指应用面较窄的具体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具体的解题方法。
这三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就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利用第二类数学思维方法,在第一类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采用第三类具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在我们的高考试题中就是以这样的形式来考查的。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把重点放在了提醒学生仔细认真方面。
然而,越来越多的实践让我发现,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的粗心马虎造成的,而是因为学生们没能真正理解一个等式所包含的深层意义。
例如,我在纠正一个数学成绩还不错的学生的这种错误的时候,他迷惑地说:“老师,为什么一个数字从等号这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就要将它的前面的加减号改得与移动前完全相反呢?”他甚至还打比方说:“如果我从一座桥的西端走到东端,难道我就从男生变成了女生了吗?”当时我没有太在意这个学生的问题,只是告诉他这是运算法则的要求,不这样做就是错的。
过后便忘记了。
有机会看到了西方的数学课堂,才猛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真正理解数学这门学问。
在西方的一些课堂上,我看到孩子们计算能力很差,老师却不介意,因为老师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力,教导孩子数为什么是数,数有什么用,想办法让孩子们联系生活自己去设计数学题,将数学形成一种生活能力。
说到这肯定会有人问:那计算能力差怎么办?人家考虑问题可不是那么一根筋,想办法发明计算器,让计算器来为人服务就是了。
你想,你算得再准,能有计算器精准吗?把人脑变成电脑是一种悲哀,让电脑为人脑服务才是智慧。
提出“努力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辩证全面地考虑问题的习惯”,让读者通过基础知识这些“枝叶”,去理解蕴藏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看到这种观点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那个学生的话。
显然他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他又试图去理解,他是想在理解的基础上改正自己经常犯的错误。
而我却没有及时地给他以正确的引导,只是从运算规则的角度让他仔细认真,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学几乎将全部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教授上,而忽视了对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的挖掘,而这正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
数学学习与日常的训练还是有着密切联系,这是一对矛盾,如何来化解矛盾,我们只能是通过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提高数学课堂的听课效率,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做好补差和补缺工作着手。
题海战术不是提高效率的方法,我们应从以往反复做相同类型题目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注重于训练中做错的练习订正及在学习中存在的缺漏的补习“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
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帮助我们的数学教育从以发展智力为中心向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转变,有助于引导数学教育由短期功利性向终身素质教育的转变,有助于促进从单纯提高数学知识水平向数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整合的转变。
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注重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驾驭数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其数学成绩和学习效果也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将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意识、数学观念在内的数学精神融入数学课程和数学课堂教学中。
数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是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D.A.Drennen, ed., A Modern 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s, New York: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62。
[2]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26-131.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日】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5]李醒民;论科学的精神功能[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期
数学教育的数学价值及数学意义【2】
摘要:本文从数学的实用价值中分析数学教育对人的.作用,然后分析了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的作用及对人的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育价值;数学文化;数学意义
数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是必须要学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甚至到了大学,很多专业依然要开设高等数学。
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么多的数学呢?数学在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中究竟扮演者怎样的角色呢?数学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先进技术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好处,一般我们是很容易看到的,但是在其背后,基础科学所起到的作用却常常被忽略,尤其是数学的作用。
关于数学的意义,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既正确又简明易懂的解释。
在数学教育中,数学意义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和完善。
在数学教学中,部分师生常思考“数学有没有用?”这个问题。
对于数学,我们应该在考虑实用意义的同时考虑它对人的发展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数学的实用价值,数学的文化价值,及数学教育的数学意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数学的实用价值
篇8: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这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要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充分挖掘德育材料,注意德育工作的全面性。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
德育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而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学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师的任务,必须各科协作。学科德育是素质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学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1)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应。(2)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的教学。(3)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基础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4)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从四方面入手。
(1)要更新育人观念,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正确的育人观念,是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的理论武器,是数学的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的前提条件。教育是以人为本,平等流动的过程。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念,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学生心灵的窗口才会敞开,才能发处内心地亲其师,信其道,才能顺利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任务。德育过程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要深研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的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学习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在教学正负数、方程的内容时,可以介绍刘徽注的《九章算术》,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并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3)组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教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带领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良好的习惯。
(4)组织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的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的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一个班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班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同学们在生活当中经常遇到一个滴水的龙头流水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测试可测得每天可以流掉124千克,一年一个龙头流掉的水,约4380千克的惊人数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收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篇9: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
一 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得到途径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中渗透
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学科教学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索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如地理课讲水资源问题,每年流量占世界第六位,水能居世界首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讲我国经流量人均占有量少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且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仅开7%,而西方国家已开发40%以上,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落后和发展的潜力,激发改革奋进,建设现代化祖国的责任感,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
(2)作业和试题中渗透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材时,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
(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如有计划的开展“政治小论文评奖活动”“热爱家乡”的演讲比赛,自办小报选展,书画展,学科知识竞赛等多样的学科活动。并组织学生调查家乡在改革的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
任课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的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5)语言熏陶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地理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山峡的雄壮,数理教材中蕴含的正数与负数、正电与负电、化合与分解等对立统一的观点,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6)讲授分析法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可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严守纪律,勇于献身方面的教育。
(7)解答疑难法
中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如政治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问题。很多学生不知如何比,如何看,如果教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客观地分析比较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发展与差别,就会帮助学生较好地解开这个“扣儿”,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二、实施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中应重视的两个问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高学生德育品质的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它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1)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应面向新世纪,充分认识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深远意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将每节课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明确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仿。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始终的教风,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向理想目标进取。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除了精通自己所教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面的知识,能把握中学数学教学的脉络,理出思想教育的层次,探索一些具体的德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一代为已任,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准确把握学生所思、所求、所感、所爱,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2)着眼课内,放眼课外
学生个体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践性活动是实现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教学中要着眼课内,放眼课外,课内长期渗透,课外集中拓宽,才能促进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内驱力,进而深化德育效果。丰富多彩的课外数学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德育生动的大课堂。
篇10: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看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的还看了:
1.小学美术德育渗透论文
2.浅谈小学素质教育数学论文
3.浅谈如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4.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论文
篇11: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也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因而,情感教育应该成为数学学科教学整体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教师情感的变化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积极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心境的愉快,对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对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都有着密切联系。实验已证明: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改的今天,要让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注意学习新的课程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加强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修养,以丰富自己的情感。其次,教师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化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感染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无形的激励。
二、发挥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学生的天性是好动。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为出发点,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种器官并用,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努力营造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堂气氛,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积极情感
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积极的平等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积极情感,那么他们就容易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去,这就是情感教育的迁移性功能。
四、把握教材内含的情感因素
数学被认为是一种抽象的学科,容易使学生“厌学”。但是正如“标准”中指出的那样,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境,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产生兴趣,学生是会喜欢数学的。首先应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其次,可从数学学科的应用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第三,抓住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第四,利用教材中出现的趣味题、数学小知识、数学家的轶闻趣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
五、创设情境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
创设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形象故事、游戏、问题等,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从整体上讲,还是重视知识的传授以及发展智力等认知性的教学,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如何提高教材内容的可懂性,使学生“学懂”“学会”,而对伴随认知发展过程始终的情感因素,多数教师则听之任之,很少有意识地提高教材内容的接受性,在“乐学”“愿学”上作文章。正是由于教师忽视了情感在学生认知加工中的定向、组织、协调及动机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满足、保护和培养,不良的情感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结果造成一些学生讨厌数学,一些学生学数学依赖于教师,缺乏主动性,一些学生学习怕苦怕难,见问题就绕着走等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六、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习情感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产生了兴趣,引发了求知的欲望。探究活动就是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明确的学目标下的实际操作活动。探究活动能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于活动过程中是否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氛围,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七、用教师的“导”,保持学生的学习情感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组织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上。所以,在数学中,教师要着力把学生推到主人的位置,给学生思考、发问、答问、动手操作等机会,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练的被动局面。只有满足了学生精神世界中探索与创造的需要,健康的学习情感才能得到保持。我们只有站到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注意利用和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迁移性、感染性、情境性、自主性、可导性等功能,才能真正做到在数学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
篇12: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论文
一、数学思想的定义和分类
数学思想是从具体的数学知识中总结出来的本质性的、规律性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数学思想发方法就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对学习数学的思想逻辑的一种认识。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学生只有认识和掌握了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融会贯通,加快数学知识的吸收速度,才能在大量的数学习题中游刃有余。初中数学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几下几种:第一,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既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图形间树立关系的研究使图形的性质变得更加深刻、精准和丰富,而赋予数量关系的解析式和抽象概念几何意义,也可以让其变得更形象直观。第二,函数与方程思想。就是将一些非函数的问题转换成函数问题,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进行解决。第三,化归与转化思想。就是将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使之成为容易解决的问题,实现转化的方法有整体代入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等。第四,类比思想。就是由一类事物的属性可以推测会相类似的事物同样也具有该类属性的推理方法。第五,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特点将所有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再按照各自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1.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方法等等,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意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要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类比和化归思想,而其他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要通过复习一些典型例题来强化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
2.在教学基础知识时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基础知识指的.是数学计算法则、性质、定理、公式、概念等,这些基础知识中都蕴含着数学思想与方法,以数学定理等推导过程最为突出,老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些基础知识时,要充分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详细讲解给学生听,要让学生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3.在解题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要求老师在向学生解答数学题的时候,不能只为了求得最终的正确答案,不能直接就告诉学生结果,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一层一层的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将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讲给学生们听,拉近学生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距离,使学生们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急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掌握了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就掌握了一种题型,甚至同一种数学思想方法还能解决多种数学问题,老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可以根据数学思想对题目进行分类,集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出于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有许多初中生感到数学知识晦涩难懂,从而丧失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此种现象,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找到突破口,突破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例如,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感到比较困难的“函数与方程”就是一个重难点,运用化归转化思想方法、整体思想、类比思想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突破这一重难点,使问题得到解决。只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强调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加深学生对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记忆,才能使学生养成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提炼“方法”,完善“思想”
数学思想与方法蕴含在初中数学知识的方方面面,同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而同一个数学问题也可能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而得以解决,因此老师要适时适当地对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提炼和概况,以帮助学生明晰思路,更好的掌握和利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揣摩概况、自我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体会到挖掘与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落实到实处。
三、小结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那种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习题训练,不重视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的教学模式是不符合教育要求,不利于学生真正提高数学水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替代作用,老师只有将数学思想方法渗漏在数学教学的始终,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篇13:数学史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论文
数学史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论文
现在教师将数学史应用于概念教学的一般方法为:利用数学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选取比较有意思的科学家的小故事讲讲,或者是“宣读”一下有关的数学史资料.有极少的教师关注数学史中对学生认知的帮助,但是对数学史如何应用于概念教学的认知没有形成有效的策略.数学史素养不仅仅是教师掌握的数学史知识的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自然流露出的“历史感”, 这种“历史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是数学史资料的“宣读”.
教师对数学史的少运用还有一个原因是“时间紧迫,难以讲授”,其实这是对数学史的误解,数学史存在三种形态,我们运用的是数学史的教育形态,即将所教概念在历史的脉络中重新整理,用新角度来讲授,使数学史恰如其分地流露在数学教育中.
台湾师范大学洪万生教授指出教师应用数学史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说故事;
第二,在历史脉络中比较数学家所提供的不同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全方位的认知能力和思考弹性;
第三,从历史的角度注入数学活动的文化意义,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实践多元文化关怀的理想.
据此,在概念教学中应用数学史也相应的分为三种层面:
1.情感层面――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层面是指在概念教学通过历史上发生的小故事、科学家的传记、趣题等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坐标系概念的教学中可以从讲故事着手:
传说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病卧床,但他头脑一直没有休息,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几何图形是直观的,而代数方程则比较抽象,能不能用几何图形来表示方程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组成几何的图形的点和满足方程的每一组“数”挂上钩.他就拼命琢磨,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把“点”和“数”联系起来.突然,他看见屋顶角上的一只蜘蛛,拉着丝垂了下来,一会儿,蜘蛛又顺着丝爬上去,在上边左右拉丝.蜘蛛的“表演”,使笛卡尔思路豁然开朗.他想,可以把蜘蛛看作一个点,它在屋子里可以上、下、左、右运动,能不能把蜘蛛的每个位置用一组数确定下来呢?他又想,屋子里相邻的两面墙与地面交出了三条线,如果把地面上的墙脚作为起点,把交出来的三条线作为三根数轴,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的位置,不是都可以用这三根数轴上找到的有顺序的三个数来表示吗?反过来,任意给一组三个有顺序的数,例如3,2,1,也可以用空间中的一个点 P来表示它(如图 1).同样,用一组数(a, b)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平面上的一个点也可以用一组两个有顺序的数来表示(如图2).于是在蜘蛛的启示下,笛卡尔创建了直角坐标系.
无论这个传说的可靠性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笛卡尔是个勤于思考的人.这个有趣的传说,就像瓦特看到蒸汽冲起开水壶盖发明了蒸汽机,牛顿被苹果砸了后发现了万有引力一样,说明笛卡尔在创建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很可能是受到周围一些事物的启发,触发了灵感.
2.认知层面――促进对概念的理解
认知层面是指在历史脉络中比较数学家们所提供的不同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总结知识发展的规律,概念发明和发现的方法.
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遵循历史的足迹,比较函数概念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找到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有些数学概念是已有概念的扩充,若能揭示概念的扩充规律,便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入新概念.
例如复数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先回顾已经历过的几次数集扩充的事实:正整数→自然数→非负有理数→有理数→实数.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上述数集扩充的原因及其规律如何?
分析如下:实际问题的需要使得在已有的数集内有些运算无法进行,数集的扩充过程体现了如下规律:
(1)每次扩充都增加规定了新元素;
(2)在原数集内成立的运算规律,在数集扩充后的更大范围内仍然成立;
(3)扩充后的新数集里能解决原数集不能解决的问题.
有了上述准备后,教师提出问题:负数不能开平方的事实说明实数集不够完善,因而提出将实数集扩充为一个更为完整的数集的必要性.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呈现数学史上复数概念的产生遇到的困难和科学家们的解决思路,借鉴上述规律,为了扩充实数集,引入新元素i,并作出两条规定.这样学生对i的引入不会感到疑惑,对复数集概念的建立也不会觉得突然,使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步入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轨道中,为概念的理解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文化层面――体会概念中蕴含的文化
文化层面是指从历史的角度注入数学概念一定的文化意义,主要是讲概念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坐标系概念可以从以下方面介绍:
(1)在学科中的意义
直角坐标系的创建,在代数和几何上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使几何概念得以用代数的方法来描述,几何图形可以通过代数形式来表达,这样便可将先进的代数方法应用于几何学的研究.
笛卡尔在创建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创造了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数学分支――解析几何.他的设想是:只要把几何图形看成是动点的运动轨迹,就可以把几何图形看成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点组成的.比如,我们把圆看成是一个动点对定点O做等距离运动的轨迹,也就可以把圆看作是由无数到定点O的'距离相等的点组成的.我们把点看作是形成图形的基本元素,把数看成是组成方程的基本元素,只要把点和数挂上钩,也就可以把几何和代数挂上钩.
把图形看成点的运动轨迹,这个想法很重要!它从指导思想上,改变了传统的几何方法.笛卡尔根据自己的这个想法,在《几何学》中,最早为运动着的点建立坐标,开创了几何和代数挂钩的解析几何.在解析几何中,动点的坐标就成了变数,这是数学第一次引进变数.
(2)历史上的评价
恩格斯高度评价笛卡尔的工作,他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 以上三个应用的层面,在教学中都要有所涉及,但侧重点不同.从概念教学目的考虑,应以认知层面为主,以文化层面和情感层面为辅.
下面谈谈采取怎样的策略融入数学史使数学概念教学能有效地达到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层面.
1. 问题策略――设置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问题策略是指为了丰富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体验,将数学史中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形式化的数学概念以及一些相关的材料转化成数学问题,形成问题情境,在问题的探究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最终构建概念的心理表征.
动机来源于需要,而推动数学发展的原始动力就是数学问题.正是有了形形色色的数学问题,才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概念,因此,概念教学的起点应是问题.我们平时所有的教科书是按演绎体系来编排的,即概念→定理→问题解决,反映了一种静止的数学观,但历史的真实面目并非如此,这是教学法的违背.真正的数学教育应遵循数学发展渐进系统化的过程,教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再创造”的方法去学习.重要的是,教科书的编写人员应将一些历史概况和数学思想变迁的重要例子写进教材,而学生通过解题讨论不同的猜想和过程,对自己的概念形成和难点及重要的观念的改变做进一步的了解也同样很重要.
数学史的应用必须问题化.这可以从两方面下手:其一,把概念生成过程问题化.一个概念是如何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何在?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区分概念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把知识的发生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带有探究性的问题,真正使有关材料成为学生思考的对象.其二,把形式化的数学材料转化为蕴含概念本质特征、贴近学生生活的、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把数学拉到学生的身边,使数学变得亲切,把学生引向概念本质.
2. 有指导的再创造策略――追溯历史,重建数学概念
有指导的再创造策略是指利用数学史料进行课堂设计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自主地生成概念.
再创造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特别是对于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特别关注概念的形成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弗赖登塔尔说得好:“我们不应该遵循发明者的足迹,而是经过改良同时有更好的引导作用的历史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有机会经历与数学事件的历史发展相类似的探究过程,但此时并不是真正地去创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学生沿着历史发展的路径,了解某部分的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学习也包含了再创造、再发现的意义.
有指导的再创造策略的应用要求教师的课堂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信息技术为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以及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支持和鼓励学生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数学、开展课题研究,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生春.数学史与数学课程融合的现状分析[J].数学通报, (5).
[3]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14:声乐教学中应注重歌唱艺术的完整性论文
声乐教学中应注重歌唱艺术的完整性论文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往往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声音、技巧看得很重,在演唱时炫耀自己的高音、完善的技巧,可总是给人一种不完全、不尽兴之感;教师在教学中也总是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气息的支持、音色的明暗等,对作品的风格、作品的内涵等忽略了,培养出的学生在演唱时技巧、声音都很到位,但表现作品很空洞。当然,要想唱好作品,必须具备完善的技巧,但具备了技巧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个人艺术修养的培养,对歌曲进行更深层次的艺术处理,使学生更加全面发展。下面几方面是本人从事教学以来总结的一些经验。
一、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
人们由于各自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生活经历、艺术实践以及个人的气质、性格、爱好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对同一首歌曲的表现手法上就不相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那么,我们在演唱同一首歌曲时,就应对它的歌词、曲调、伴奏、和声以及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等都要进行仔细的研究,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只有真正地了解了歌曲的内涵,才能用真心去抒发,才能唱出感动人心的歌声。如歌曲《黄河颂》,它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这首歌曲通过对象征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黄河的宏伟气势的描写,诉说了英雄儿女学习黄河勇往直前的伟大决心。它是一首中华民族的伟大颂歌,激励着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的顽强斗志。这首歌曲的词、曲作家以高度艺术概括手法,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么,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丰富的音乐形象,因此,我们应启发学生在演绎这首作品时就应有一种豪迈的气势,在演唱过程中,要唱出黄河的雄伟壮观,使学生进入歌唱的意境当中,给学生描述这种黄河的壮美、宏伟之情。当这种景象画面进入学生的头脑之后,自然而然地在歌唱之前就会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恰如其分地描绘出“站在高山之巅”异峰突起、雄伟挺拔的气势,才能表现出居高临下、放眼远眺的意境,才能唱出令人荡气回肠、恢弘浩大的气势,才能演绎出中华民族这种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的巨人形象。
二、充分强调歌唱的艺术表现
有些学生在唱歌时,对歌词能很好地分析,对其内涵也能够深刻地理解,表现时也很有激情,但听起作品来却给人很平淡的感觉,这大多是由于未掌握音乐的表达规律的缘故。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启发,给学生讲解,来培养增强学生的乐感。
1.把握好节奏的律动规律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核心,演唱者如果在同一节拍速度中演唱,缺乏等速的稳定,速度忽快忽慢,不是赶节奏就是拖节奏,后半拍与切分音拍子唱不准,进不来,这属于节奏感较差的现象。只有具备音乐节奏等速的稳定感和随节奏变化表现出灵敏性和适应感强的人,才能在演唱的节奏中表现出很强的乐感,那么,应体现节奏的基本规律,提高音乐的美感。我们在唱同一首作品时,不能像绷紧的弦一样,每个音都很强,每拍都很重,没有音乐的律动,实际上在歌唱时只要把节奏中的强拍,歌词中的重点字突出唱出来即可。如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在演唱时就应抓住四拍子律动的规律:强、弱、次强、弱,“我爱你,塞北的雪”在演唱强拍时唱出来,弱拍时带过去,“我”字唱强,“爱”唱弱,“你”唱次强渐弱,“塞”唱强,“北”唱弱,“雪”唱次强渐弱,而不是每拍每个字都唱得很重很强,这样的音乐就有了流动感。
2.连贯、细腻的行腔
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提示学生演唱要圆润、细腻、流畅,在教学中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演唱歌曲时,乐句的衔接不是很连贯,中间有断开的地方,这样就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使听者听起来很不舒服。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学生在演唱时忽略了乐句拍尾的音,当乐句将要结束的时候,往往演唱者就放松了,有时四拍就唱成了三拍半,或者就差那么一点点而不够拍。这实际上是学生不注意而引起的,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还有的学生节奏感较差,总是唱不准节拍,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提醒学生,字与字衔接时要紧密,结尾的字与下句的字头要“贴住”,不要有空隙,母音换字时不要有大的动作与变化,让声音连在一起,用气息支持,把每个音均匀、连贯地唱出来,这样声音听起来就连贯了,由于乐句的紧密连接,表达作品也就完整了,听者也会感到很舒服。
3.歌唱时要唱出歌曲的层次
在歌唱过程中,如果从头至尾都平铺直叙,就缺乏音乐的表现力了,每首作品都有高潮,有收尾,每一个小乐段也有起伏,有小的变化。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提示学生注意歌曲表达时层次对比要鲜明,行腔时要抑扬顿挫并给予极大的夸张,那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先分析歌曲的内涵,弄清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再根据歌曲的特点,在高潮时把歌曲推出来,唱出歌曲的层次。如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作品通过洁白、晶莹的冬雪的描述,赞颂了纯洁的心灵、高尚的品德、坚定的信念这种精神气质和为民族昌盛、为人民幸福而奉献的品质,这才是这首歌曲的主题,那么,明白了歌曲的内涵后,我们还要对作品的曲调、伴奏和声、风格再仔细地研究,深入了解作品的感情基调,这首作品从前奏跳跃的音型中就使人进入了一种特定的意境,使人联想到晶莹、洁白的雪花纷纷从天空中飘落,仿佛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就有要抒发内心感受,表达内心情感的要求,很自然地就会抒情、悠扬、亲切地把“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唱出来;接下来“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雪写得非常有灵性,在这抒情的词句中,蕴藏着哲理,形象的比喻中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那么在这段中情感的运用要有变化,既要表现得深沉高雅,又要凝重潇洒,还要表现出雪的轻盈,到“你是春雨的亲姐妹”时,歌曲达到高潮,在演唱时,不可平淡,要由弱到强,渐渐地把歌曲推向高潮,春雨的“雨”字,作曲家用了强劲的和声,连续六拍地推进,到“亲”字形成了感情的饱和度和支持点。因此,在这句一定要给予极大的夸张然后渐弱很自然地归原调结束,尾声时“塞北的雪”轻轻哼唱,用来寄托作者深深的爱,同时也带给人无限遐想,又回到了宁静、洁白的雪的世界中。这样唱出的歌曲才会有层次,有律动。
要想很好地表达歌曲,还需注意很多方面:如有感情的换气、表情、动作,还有,要细心地唱好休止符等等,就不一一陈述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特点,仔细分析他的长处,根据其特点而制订符合他、能发挥他优势的教学计划,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掌握科学的方法、技巧,不断地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使自己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邹文琴著《民族声乐歌曲教学》
[2]邹本初著《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
[3]吴天球著《让你的歌声更美妙》
[4]顾雪珍编著《中国声乐演唱教程》
篇15: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分析论文
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分析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高分成绩已经不再是高校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健美操课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情操,被众多高校广泛纳入到课程安排当中。本文将对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好处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如何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几条合理性建议,希望对健美操课程的以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人文素质教育
一、引言
健美操是融合了体操和舞蹈中的简单动作,为全面协调练习者身体发展组编而成的,在音乐下练习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对练习者的身形体态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人文素质的涵盖十分广泛,大到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小到生活中的文化涵养。高校将这二者相结合,既能使学生的外在身形得到锻炼,又能使学生丰富自身的文化涵养,内外兼修,最终实现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好处
第一,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健美操课程是体操和舞蹈的融合,其组成的动作要求练习者具有一定的耐力。这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是起促进作用的'。并且,学生在学习健美操期间,需要根据教师的讲授不断的学习新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增加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第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健美操是一种含有艺术元素的体育类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对练习者的身体要求和心理要求都十分严格。由其是对初学者而言,起初练习起来十分困难。但是,如果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具有强大的意志力的话,其结果必然是能够在身体上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内在的艺术涵养。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健美操属于舞蹈性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节奏感。而健美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大的调整和变化空间。并且,健美操的教学步骤众多,动作也多种多样,学生在对健美操动作进行记忆时,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联想能力,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教师教授的各种动作进行记忆,这对提升学生的创新型意识有很大的锻炼。第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学习健美操时,可以充分感悟其内在的审美价值。学生是一个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群体,在学习健美操过程中可以将她们的青春活力得到无尽的释放,再结合健美操流畅的舞蹈编排,从而将健美操的内在美完全体现,而这种内在美的体现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作用[1]。
三、如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第一,校领导要起到重视作用。要想健美操的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活动顺利开展,则必须先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只有领导对此事加以关注,对此事的负责人才会更加重视起来,确保做事时认真负责。例如,学校可以在每逢节日的时候组织一场健美操大赛,激发学生的竞争力,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健美操时更加的认真刻苦,同时也能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此外,目前各大高校中普遍对健美操的体系还没有完善健全。因此,应尽快对健美操体系加以完善,以便日后能够顺利的将人文素质教育加入其中。健美操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对健美操课程进行普及,使其不应只是体育生的专享,而是惠及全校学生的公共课程。第二,改进教学方法。要想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健美操课程顺利实行,就需要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方法中的单纯的以舞蹈内容为根本的教学方式,要充分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健美操的内容更加丰富。首先,不能再按照以前的老方法进行教学,不能老师教一个动作学生学一个动作这样的如此反复,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生硬,容易使学生产生疲累感,失去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知道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情况,然后针对不同的学习难度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方法。教师要想在健美操课上加入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实现。例如,教师在课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分开练习,在快结束的时候进行一次竞赛活动。通过此次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还可以在竞赛过程中促进学生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扬学生间竞争与合作的良好品质。第三,提高对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要求。要想贯彻落实学生的健美操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水平。但是目前高校健美操教师的素养水平往往不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健美操教师的素质教育,提高其素质水平。教师对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只有教师拥有了较高素质水平,才能使学生的素质水平有所提升。教师的素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空闲时阅读有关健美操与人文素养方面的书籍,学校方面也可以为健美操老师请来一些和这方面有关的专家,对教师进行思想和实践方面的指导,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实现人文素质教学[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健美操是一项充满艺术气息、富含内在美的体育运动。对练习者的身形塑造、艺术情操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被各大高校广泛的应用于教学内容当中。但是,为了迎合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高校在进行健美操课程教学时,要注重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争取培养出更多的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延.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科技风,,02:203.
[2]张冰妹.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5:82-83.
篇16:在小学数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论文
在小学数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论文
【摘要】:目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思维具有广泛的内容,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成了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找出培养数学思维的解决办法等方面着手。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重要性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韦志初.发挥例题习题功效培养数学思维品质[J]
[2]胡廷欣,童其林.充分利用习题特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
[3]胡水荣.合理使用教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J]
★ 数学史论文
★ 数学教研论文
★ 初中数学教研论文
★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大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史的渗透分析论文(整理16篇)】相关文章:
有关于古诗文教学的论文2023-11-19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对策研究2023-03-23
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论文2023-06-1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爱弱势学生群体(教学论文)2022-09-17
实习教研论文范文2022-05-12
优秀教研论文范文2022-05-08
数学系本科生毕业论文2023-02-18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备课探究论文2023-05-27
数学小论文作文650字2022-10-24
高等数学教学的体会论文202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