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角下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共9篇)由网友“注水猪猪猪猪猪”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新课改视角下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新课改视角下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新课改视角下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 陶行知教育理论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论文摘要】教师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大社会、大生活融于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教学服务。本文从新课改视角下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生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之源
1.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而引出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卡通人物――丁当猫的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接着提问:“你们组在丁当猫的哪面?”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生活化的问题,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这样,创造开放式、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更能使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2.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统计”后,我设计“到校园里统计”的开放式活动课:我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校园里任意地统计某种物体的数量,再把统计结果与同学交流、分享。学生的眼界真是开阔,有的统计香樟树的棵数,有的统计石凳的数量,有的统计花坛的个数……同时,我及时给予他们评价鼓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到熟悉、亲切、真实,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同时,学生有了更多讲、练、议的机会,从而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发展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3.练习设计生活化。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从而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课,面对数字和计算,学生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于是,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推出“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如果要在我们教室铺上地砖,(提供几种型号及价格)你能设计出一个装修方案吗?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算出教室的面积是多少。(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地砖的型号,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和总的钱数。
这样的练习,改变了单调而枯燥的计算,题型比较新颖有趣,并赋予数学以生命,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学习,而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之本
陶行知先生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生活化”数学教学之“源”应建立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画面,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1.回归生活,赋数学以灵性。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能活学、活用知识,赋予数学知识以生命的灵性。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我注重引导学生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并使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体现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我创设“1元能买哪些东西”的活动,并在课前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拿1元钱到商店中购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介绍他们的购物情况。在这个模拟购物活动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真实地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和作用,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用于生活,显数学之价值。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归宿,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有用的。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想想做做”第3题,教材展示出一个小小玩具店的场景,柜台上摆放了许多玩具,并标出了相应的价格。图中的3个小朋友分别要买两件不同的玩具,要求的是他们各应付多少钱?小朋友对玩具店很感兴趣,兴致很高。这时,我不急着让他们解决书上的问题,而是利用这个场景,问学生:“如果你去这家商店,你想买哪两件玩具?要付多少钱?”问题一提出,学生顿时精神百倍,马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并迅速地算出所需钱数。通过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课堂教学过程富有生活气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运用数学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经常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设置创新氛围,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创新。
1.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重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学习知识,在玩玩做做长才干,获得创新的成功经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在于“学习问题”的设置,因为“学习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启示点,是抽象的数学教学能否转化为活的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制约因素。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听“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8个桃分给4个小猴子,小猴都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说:我这儿只有80个桃子,全部分给40个小猴吧。小猴一听,全都欢天喜地说好!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商不变的性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很快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动脑。如在第五册、第六册中学习“口算乘、除法”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小棒,把分小棒的方法说给同方同学听,在分、说过程中探索口算方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智慧的花朵开放在手指上。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思维与活动的联系,在教学中,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以及好动的心理特点,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探索知识,进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最好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
2.数学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动手摸一摸,
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再想一想,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用山芋切取若干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很多同学是先切一个,其余的再一个一个对照着切;也有同学先切一个长方体,然后把较小的面以较短的棱为标准切成正方体,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找到了长方体切割成若干小正方体的简便方法,既完成了任务,又探索出新知。这样的认识过程,远比老师的费力讲解深刻得多,久而久之,学生由操作兴趣培养出操作习惯,从而达到启迪思维的效果,这种效果将推动创新能力向深层次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从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上,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设想、大胆求异、大胆创新,这才能引导学生在探求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好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焕凤.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生活教学化[j].
[2]黄永顺.数学过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3]黄英.联系生活寻素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
篇2:陶行知教育理论下浅析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论文
陶行知教育理论下浅析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论文
一、激发创造兴趣,提供创造力发展的意识
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人的创造力都是与生来的。幼儿受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较弱,心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受兴趣的影响较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的动机,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调动幼儿创造的积极性。不少伟人能够走上成功的道路,都是由于小时候萌发的好奇心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实验而取得的,如:牛顿的重力学说、爱迪生发明的灯泡、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在幼儿时期,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的好奇,充满着兴趣和疑问,感觉他们像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为什么天是蓝的呢,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几颗呢,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为什么爸爸有胡子妈妈却没有呢……”这正是创造力的萌芽,我们要做的就是对他们所有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呵护,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新鲜事物,吸引他们去观察、探索、研究,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不断地产生创造的动机。
二、创设良好环境,提供创造力发展的条件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成长的。陶行知提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宽松、民主的环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创新的涌现离不开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和外部环境。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最有利于他们的创造力的发展和表现。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的物质材料要注重多样性,富于变化,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满足他们多种需求。同时教育环境也应从一个狭窄固定的空间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场地,为幼儿开辟创造的空间。如:室内为幼儿创设更多的区角,并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为幼儿提供信息知识环境和动手操作探索的外部环境;将上课的场地从原来的教室按需要搬到户外使幼儿的创造活动能有地方进行。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来说,心理环境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给幼儿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他们的手脚,限制幼儿的'活动,让幼儿无形之中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对幼儿犯的一些小错误不是严厉的指责让他们产生消极、恐惧的情绪,而应温馨提醒避免下次再犯,让他们与老师之间不再有那么远的距离。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他们更多的肯定、鼓励和表扬,形成一个和谐、融洽、健康的环境。
三、积极发展想象力,提供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想象是创造的基石。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开始的。陶行知认为每个幼儿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而想象正是激发这股潜力的最好动力。幼儿有时会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有时会用语言来编织一段故事,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有时会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想象,迸出创造力的思维……因此我经常对幼儿进行一些启发性的引导,如:假如太阳公公一直不下山会怎样?假如地球不是圆的会怎样?假如没有红绿灯会怎样?假如你跟好朋友吵架了怎么办?让他们讨论、探索、思考并通过自己的想象,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回答、解决问题。想象力越丰富思维越活跃,创造力也就无穷无尽。
四、开展多元活动,提供创造力发展的保证
丰富的活动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不论是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在一曰生活中,幼儿的创造力都能有一定的进步。
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所有教育活动中都蕴涵着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教育因素。所以我利用各种时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如:怎么样让开水快速变冷,让幼儿进行对一种问题多种解决方式的尝试和比较;户外的安吉玩具进行自由组合,完成各种难度的比赛;的一物多玩,除了可以跳可以当呼啦转还可以当方向盘来开;按照一种特性,讲出涉及的对象……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创造力的发展。
五、提高教师创新意识,提供创造力发展的保障
一般创造力较强的幼儿大多都是比较的顽皮,往往让人觉得很是头疼,忍不住要给出一些条条框框来约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创新意识就尤为重要了。孩子是发展中的人,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他们调皮的背后是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我们不能将它们扼杀在摇篮里,而应正面对待,尊重他们创造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发展。只要是有益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都应给予正面评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和鼓励,来保护孩子萌发出的创造火花。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们只有拥有创造精神,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才能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篇3:陶行知教育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我国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教育是我国的软实力,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了教学机构的建设和教学体制的改革。新课改的实行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我的平台,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者和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被广泛运用到每个教育阶段中,并获得了很大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使用生活教育理论,将教学实践和幼儿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教育。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幼儿美术教学
新课改倡导学生使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处在初步形成期,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幼儿园开展了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拓展幼儿的绘画经验。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有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认可和使用。我国的教学体系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适应我国国情。在素质教育下,学生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长变化。不同的学者对教学的方式有不同见解,陶行知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还原学习的本貌,使学生在生活环境下掌握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就是“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他认为教育的意义就是为了适应生活的变化,学生经过系统、专业的教育之后能够过上好的生活,教育便是成功的;学生将来的生活过得不好,便是变坏的教育。教师领悟“生活即教育”的精神后,在组织教学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会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将抽象的、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转换成直观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降低教学的难度[1]。“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命题,陶行知认为人是在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从大众的角度将社会看作是一个大众学校,生活就是大众接受的唯一教育。在“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下,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的学习,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将文化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篇4:陶行知教育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2.1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将美术教学内容生活化,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强调了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健康的教学环境,满足幼儿在美术教学中的多方面发展。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以生活为中心,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借助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捕捉和描述能力,在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美术教学内容中要有80%是幼儿熟识的,剩下的20%拓展幼儿的.视野,使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2]。
2.2美术材料生活化
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到:“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因素,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物件作为美术材料,将美术与生活物品结合在一起,幼儿观察自己认识的物品,然后模仿着绘画,会增大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精神。例如,在手工课活动中,教师可以教幼儿制作小蜻蜓,手工工具是:雪糕棍、卡纸、双面胶或者胶水等,幼儿看到自己平时扔掉的雪糕棍能够制作出漂亮的小蜻蜓,会产生很大的创作兴趣。幼儿在美术课堂中对生活物品的使用进行思考,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将“废弃物品”作为教学材料,带领幼儿经历变废为宝的过程,循序渐进的向幼儿灌输节约、环保的思想。
2.3美术活动形式生活化
为了使美术教学活动更好的走进幼儿的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美术课外活动,带领幼儿去认识校园中的树木、花草、建筑物和花园中的小动物等等。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大,教师告诉幼儿树干的颜色,幼儿就会问树叶的颜色。在大自然的环境下,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的融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幼儿对美术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3]。将美术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师走出课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将自己掌握的相关内容传授给幼儿,幼儿会听的津津有味。教师也可以问幼儿问题,比如看到校园中的蚂蚁在成群结队的爬行,教师就可以问问幼儿小蚂蚁是在做什么,为幼儿提供一个思考的过程。
3结语
幼儿园的教育主要以幼儿身体健康为主,在安全、愉悦的教学环境下为幼儿提供一个学习知识、接触外界的机会。幼儿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计划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拓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幼儿进入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幼儿在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中可以更好的感受自然和生活,更好的体验美和表现美,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雄.探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3.
[2]严佳祺.浅析陶行知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影响[J].神州,2017,(8):203.
[3]薛彦平.学习陶行知思想,指导幼儿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4):158
篇5: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教育理论论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教育理论论文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思想。生活教育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从生活的角度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并能够自觉地将学习到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要全面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基于此,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更新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思维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考试成了重心,学习压力较大,特别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很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要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生活为着眼点,拓宽教学思维;以生活化的理念为指导,引领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获得生活化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明天不封凉台》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爱护一只鸽子可以不封凉台,可以用布条给鸽子做窝,找来水、玉米等喂鸽子,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呢?旨在引导学生在深入解读文章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创作思想,拓宽和拓深学生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激发起学生以实际行动做一名环保小卫士的决心。
挖掘教育素材,唤醒情感体验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学活动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尽管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们还是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因为仅仅将教学局限在教材中,学生会失去新鲜感,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认真解读课文内容,构建课文与生活的桥梁,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认知。
比如,在执教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时,笔者给学生讲到,有一天我们的母亲老了,甚至去了,那一刻我们一定会明白:这世界上有多少位母亲,就有多少颗对儿女永远无私,永远真爱的心,世上有多少个读懂母亲的儿女,就会有多少份苏醒的感恩之心,你读得懂自己的母亲吗?让学生去回忆一下自己的母亲,想一想在和母亲日常生活的相处中,母亲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并从那些历历在目的情景中选出自己最受感动的事例并写出来,这样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去感受母爱的伟大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与学生互动,营造师生共同探究,共同分享学习之快乐的良好教学氛围,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知识水平、认知模式、生活体验等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针对这种差异性开展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获得更大收获。
比如,班里总会有几位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很多人眼里是“学困生”,作为老师不要轻视学生,而是要以爱心关注他们,经常心平气和地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学习哪些地方有困难,发现他们稍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学生和老师关系融洽了,就会逐步喜欢语文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只要我们付出爱心、诚心,做到细心、关心,学生就会树立学习的信心,转化为积极的行动,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就能很快得到提升。
开展比赛活动,提高竞争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活力,推动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富有吸引力。比如,结合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进度组织开展比赛活动,不仅可以给语文教学增添趣味性,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开展“故事接龙”写作竞赛活动,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要求各个小组自己确定中心,由一个作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写出文章开头,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自己喜欢的写作手法来续写故事,每天每个小组的一名学生把自己写出的故事朗读给大家,最后由全班同学来参与评比,评选出写得最好的作文。再如,对学生对古文学习比较发怵的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熟读课文的积极性,笔者组织开展了“语句接龙”活动,笔者读出文章的上一句,让学生对答下一句,回答正确的小组加分,反之扣分,最后以得分多少确定胜负。这些比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学生的语文能力、竞争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是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更新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将初中语文教学与之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挖掘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素材,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丰富有效的比赛活动等,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篇6:口语教学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性论文
口语教学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性论文
一、要在口语教学中遵循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1.学生生活的实际需求,是口语教学的真正动力
人类语言的产生源自社会生活的交往需求,实践证明口语教学一旦脱离了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就会失去学生渴望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我担任本科班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曾经按照英语语法的深浅选择口语教学的内容,以规范发音和词汇使用作为口语教学重点内容。由于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常用语、口头语等没有作为口语教学的重点,学生们普遍存在管用学不到,学到不管用的感觉,致使他们对学习口语的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于是调整了口语教学的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使英语口语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学到更多源自生活实际,使用频率更高的口语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学用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比如:在教材中有一课讲环境保护的,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加入了大家比较关注的PM2.5的概念,列举了一些最具新闻性的`口语要素。譬如发生在身边水污染现象(无锡太湖水污染,黄浦江死猪事件)、空气污染现象(城市基础建设扬起的灰尘,焚烧秸秆)、食物污染现象(肯德基的养鸡场持续使用抗生素、用不可食用的化学原料加工熟食)等等话题和生活中常会用到的词汇和句型,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感到所学的口语知识和技能更加实用、更加新鲜,从而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对话讨论,练习效果明显提高。
2.服务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口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人类的语言也是在为社会生活服务中得到发展的,如果不能解决外国人能听得懂中国学生所讲的英语,我们的学生又能够听得懂外国人所讲的英语,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丧失自信心。很显然,英语口语课程所要解决的并不是中国人之间的言语交流难题,而是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言语交流难题。所以要让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的英语交流、沟通中没有障碍,才是我们英语口语教学始终要追求的真正目标。为此,一方面利用外事接待与外国人直接进行英语对话的机会,掌握外国人口语会话的特点,作为及时纠正中国学生英语会话的客观标准;另一方面还注意收集外国电台、电视台的音视频资料,作为锻炼学生英语口语听力和口语模仿力的重点内容。同时,也经常通过布置与外国人模拟对话的相关作业或练习,提高学生们说准英语和听懂英语的实际本领。为了让学生熟悉外国人日常的语音特点,我还有选择地推荐美国或英国电视连续剧中的某些人物对话,让学生们识别和判断外国人日常会话的词义和发音。譬如,外国人见面会说“What’sup?”,这并非在问“发生什么了?”而是引起注意,打个招呼而已。通过身临其境地观看外国影片,培养学生的外语语感,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真正掌握服务对外语言交往的真本领,增强他们与外国人交流和沟通的自信心。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外语口语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握口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就需要努力做到两个结合:即完成外语口语的教学任务要与培养对外交往的中国人形象相结合,既要教好书本知识技能,更要培育德才兼备的涉外之才;实施外语口语的教学内容要与坚持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既要源于现实生活,更要服务现实生活。这些就是我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外语口语教学实践中的理解和应用。
篇7: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的以教授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近、简单,就必须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切实体会身边有数学,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准确、快捷地解决生活的问题。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引入生活激兴趣
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现实生活是数学教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从生活中选取有用的部分相机进行教学。
我教学一二年级,低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注意力不能维持很久,所以怎样一上课就抓住孩子的兴趣,使孩子紧跟着教师的引导学习知识是我一直在考虑的事情。在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瞬间萌发起学习数学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为孩子创设“我要学数学”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在课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当然,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情境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教师学习新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翻开书本,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图片;书本中的重难点大部分涉及我们的生活;巩固的练习也是解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根据教材悉心设计情境,用“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欲望。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时,我创设了小明一家去上海世博会的情境,介绍了各个时刻的游览情况。通过这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引入,既使学生回顾了已有的旧知——认识整时,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又要学习有用的知识了。
在学校开展的精品课活动中,我有幸听了沈老师执教的“认识小数”一课。课前沈老师搜集了商店中几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看图介绍,汇报完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商品标签上的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在交流后由教师揭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价格引入本节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与自己是“零距离”的',学生在课始就有接受知识的准备,在课上能认真、主动地思考、探索问题,学习起来才亲切、有趣味。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走进生活易掌握
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复杂、抽象的内容,低年级的孩子们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去捕捉孩子熟悉的素材来简化课堂教学,把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运用于数学课堂中。所以备课中更要仔细的思考,精心创设一些有趣、应景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教师创设的现实情境中。
例如,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和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两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长度单位。孩子们对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究竟有多长感知不深,在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填空时总会闹出不少笑话,如:铁钉长2分米、跳绳长2厘米等,因为生活中有些东西他们接触的较少,有的甚至见都没有见过,这样怎么能判断正确呢?所以,仅凭教师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概念上的模糊,导致对4个长度单位的混淆与乱用。
虽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投影仪、电子白板已悄然进入课堂,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各种图片让学生观察、判断,但仅靠多媒体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想让学生真正建立这些长度单位的空间观念,就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对生活中实物的观察、操作和体验,深刻地感知它们的长度,做到活学活用。
在数学课上我组织小朋友们拿出直尺动手量一量手掌宽、食指长,同桌合作量课桌的长、宽、高。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不断观察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4个长度单位的表象,而且学得轻松,将整个教与学的过程融入生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有时光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学生看着书本学,是不容易发现学生认识中存在的问题的。所以教师偶尔改变一下教学方式,让学生走进生活自己探索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如实践活动课“你能跳多远”,要求学生比较双脚并拢跳、左脚单脚跳、右脚单脚跳这3种跳法中哪一种最远
并记录结果。我利用下午的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这一活动,首先根据书本讲解3种跳法并请小朋友上来示范,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测量时的注意点,小朋友们总结的很好:
(1)确定起点
(2)落地后不动,测量的是起点到脚后跟的距离
(3)读书时从0刻度线开始看,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取整厘米数)。但到实际测量时问题接踵而来,有的小朋友米尺没有拉直就读数、有的男生跳得特别远一次量不够不知道怎么办……
又如一年级上册“数一数”,这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虽然视屏中的动画、音效很吸引人,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显得枯燥。教师可以组织孩子到校园里自由地数一数喜欢的物体个数,并把结果告诉大家。可以数天上鸟、地上的虫……教师及时评价、鼓励。在开放的教学中,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进一步体会数学的趣味。
三、教学语言生活化,贴近生活易理解
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主要通过语言,对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亲切、生动的,应该让课堂语言尽量儿童化、生活化。尤其是数学课堂,要学生学习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就要运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孩子交流。配以儿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境中学习。
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为让学生巩固口诀,我设计了数七星瓢虫身上黑点的环节,编成儿歌:一只瓢虫七个点,两只瓢虫十四个点,三只瓢虫二十一个点……学生边说边记,效果不错。
又如学习“认识=、>、<”时,小朋友对>、<有混淆的现象,我引导学生边用手做符号的样子边说儿歌:开口朝前大于号,尖角朝前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大家很快记住并用到解题中去。
总之,生活就是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重大指导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应当渗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生活之水”流进数学课堂,滋润数学教学的田园。
篇8:小学语文教育创新中陶行知思想的应用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中陶行知思想的应用论文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着名教育家,在其教育生涯中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例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习,教、学、做合一”以及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提出的“六大解放”等先进思想与我国新课改的教育创新理念完全一致,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具有重要影响。
一、解放学生传统思想束缚,培养自主意识
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六大解放,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对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学习《月亮湾》章节时,要备好配图插图,不要局限于课本原有的插图。配图要美丽,可以是纸质也可以是媒体图片。上课时可以先不要打开课本,而是以看图为主。教师参照课本中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引导学生看图。首先看“河”,让学生想象河在什么位置,像什么,河面上有什么,河里有什么,河岸上有什么,逐一引导学生进入图中的情景,犹如身置其中,过程中学生无论说什么,都不要以自身的理性思维去约束他们的想象和见解。
然后,对图进行延伸,让学生想象图中没有的景物,如晚上天空会有月亮吗?天空会飞过什么样的鸟儿?最后,让学生给图起个名,起名不要局限于图像的属性,还可以把它当作是一处美丽的风景。之后打开课本再学习课本内容,让学生看看书中是怎么描绘的。但要注意课本内容并非是学生想象的标准,不要以课本内容为标准评价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成果。
在没有课本内容的.限制下,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和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看、说、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生活与课堂相互结合,扩大想象空间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要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习,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思想,教育教学过程注重理论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更能在社会活动和生活中学习,让“教、学、做合一”思想能够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来。
例如在学习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时,首先让学生回忆春天来的时候孩子们是否知道?春天的是什么样子的?春天有什么?在春天来的时候自己和父母有去玩吗?让大家踊跃发言,说说自己和春天的故事。从生活入手,将学生引入学习氛围中。再朗诵古诗,引导学生解析古诗内容,结合生活感悟古诗所表达的内容,将生活和课堂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将对春天的日常语言表达的方法转变到古诗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善于发掘学生潜力,激发其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创造无时不在,并且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主体。”从中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创造力。如何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是小学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深刻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认可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主体,都具备创造能力,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去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发现学生的创造潜力。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不仅要发现、认识、肯定学生的创造力,更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乌鸦喝水》时,首先让学生学习课本内容,然后设置问题一:除了课本里乌鸦使用的方法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乌鸦喝到水?让学生展开想象,自主思考解决办法。设置问题二:课堂上带透明的玻璃瓶同时在里面装一半的水,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让水溢出来 (此问题设置需注意不要设置不加水的条件,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中的环境限制,保证学生有足够广的思考空间)。
并在下次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学生使用自己想到的所有办法让水溢出来。通过设置可行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动手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在近代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依然保持先进性。我们的教学要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篇9: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论文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然而,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去 研究、去实践。学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学科教育应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 要求。那么,学科教育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通过学习、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陶行 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不 仅在他所处的时代起过积极作用,就是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生活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合 理的人生。”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是生活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目标,所以说也是生活教育培养合理人生的最好注脚。“真人”的具体目标是:(1)做 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人;(2)做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3)做有道德的人;(4)做整个的人,即是有健康身 体,有独立思想,有独立职业,手脑双全、智仁勇合一的人;(5)做主人,即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 大自然的主人;(6)做创造的人;(7)做现代人。可见,生活教育培养的合理人生就是全面发展、不断创造、不 断前进的人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两相对照,不难看出,生活教育培养的目标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不矛盾,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深刻 地感觉到,如果运用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学科教育,把“生活教育”的方法化为我们 的具体行动,必将把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实施引向深入。通过我们的实践,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 就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作者的体会。1、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做”字上下功夫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陶行知认为: “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 最有效力的`法子。”关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 的法予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 学生。”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生物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 强的科学。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实施“教学做合一”,努力在“ 做”字上下功夫,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我们的做法是:
(1)以身示范,严格操作,通过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教人求真,学 做真人”。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验,就是要亲自“做 ”。不仅要求学生“做”,教师也要“做”。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师的“做”是示范, 学生的“做”是学做、是模仿。教师既讲又做,学生的学就有了根据,做起来也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例如,显 微镜的使用,包括取放、对光和观察三个环节,共有十几个具体步骤,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由于我 们采取了“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一步一步地讲述操作要领 ,进行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如“取放”这一步,就是由教师先示范讲解正确的取放方法,然后让学 生按教师的要求,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放置在实验桌的适当位置上),在分步骤练习的基础上,又让学生 按“取放―对光―观察”的顺序完整地做一遍,以强化训练,加强记忆,从而在预定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完成 教学任务,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实验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是否规范、准确。所以,在实验中我
[1] [2] [3]
★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 教学论文的题目
【新课改视角下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共9篇)】相关文章:
新课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体会论文2022-11-01
浅析距离和时间双重视角下物流运输路线优化2022-05-13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2022-12-15
小学教育论文2023-11-03
小学教育故事论文2023-07-09
浅析政治习题课自主探究模式的教学论文2023-10-24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2022-05-06
教育学论文题目2023-05-04
高中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解析的论文2022-10-13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