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

时间:2022-09-23 07:44:39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悬崖边的派派”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

篇1:浅谈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

【摘要】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锻炼的习惯、体育健身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是摆在每个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担负起这样的神圣职责,体育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培养能力、完美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

学习兴趣;终身体育;体育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又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体育除了做好准备活动、实现生理准备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启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和保障。为了培养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以粗浅探讨: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学习环境的前提。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在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学生交朋友、尽量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学生自然会尊重、敬仰、亲近教师,这样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吸引、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便形成了。让学生感到只有在体育课上才能真正感受到平等、自由、民主,师生可以同说、同笑、同活动、同出汗。这种互相平等、互相信任的互动关系可以直接点燃体育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融愉悦于“教”与“学”之中

在体育课教学中,要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必须使课堂中的“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的练习手段也要新颖多变,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篮球课基本技术教学中,练习行进间运球,如果只是一味的反复运球跑,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所以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是把基本技术教学变换成对抗性的练习。像运球对面接力、分组沿边线运球比赛、组织运球游戏等等。这样就可在竞赛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在快乐的竞赛中学习,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要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奠定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础能力。例如:教学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可以采用学生轮流值日的办法,每次课由一名学生指挥,教师加以指导来完成,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在体育课的基本教学部分,适当安排一些动作规范的学生做示范动作,给学生创造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其他人以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缩短教与学的距离,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别人能行,自己当然也行,从而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也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小结,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能力。总结优点,找出不足,指出努力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因此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健身的能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学生自我能力和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四、要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虽然体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但是,课外体育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优育课有其特殊的一面,有许多练习需要延伸到课外活动来提高质量。如果在教学中只注意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活动的作用,那么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兴趣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阻碍了体育的自学性和终身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把体育中的练习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增进对体育的兴趣。如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求技术好的学生多和技术差的学生一起练习。因为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学生,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学生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提高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好的学生还在练习中又以能体会到做教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技术必须要提高,给自己也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刺激了其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另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各自喜好,组织各种兴趣的训练组,提高专项成绩,从而充分提高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独创性。还应同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以达到巩固兴趣的目的。

总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的方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如学校的场地器材、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个人爱好等,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传授方式,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游戏性和娱乐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直接兴趣,就能达到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培养能力、完美人格的教学目的。

篇2: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培养的论文

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培养的论文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培养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首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

一、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应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和积极练习。这样,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奔跑兴趣。这样不仅发展了素质,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有易到难的规律。因此,在给他们教的过程中,应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教难的技术。同时,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新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为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情况,灵活运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永远是平等的朋友。比较而言,学生更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1、多用激励的语言

(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而某些有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3)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再次,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体育的竞技性特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

2、爱护、尊重和信任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的有利;课中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中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课后要冷静反思。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

3、参与到学生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就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差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并提倡技术好的学生都和技术差的学生共同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学生,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学生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而动作好的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的技术必须要提高。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同学的练习,带动其完成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们喜欢上体育课。

篇3:体育课中兴趣的培养论文

体育课中兴趣的培养论文

体育教师经常会看到这样现象:学生都比较喜欢上体育课,但要求学生进行动作练习时,他们会心不在焉,非常厌倦,可当宣布自由活动时,就象换了一个人,高兴之情直接表现在脸上。这反映了他们的特有天性—————爱说,说明他们的兴趣不在练习上,而在活动中,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创设一种愉悦氛围尤为重要。学生愉快地体验动作,由此产生兴趣,才能自觉积极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怎样创设愉悦氛围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音乐和舞蹈激趣

适当运用音乐、舞蹈、可以起到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练习兴趣作用。如在课的开始部分,进行队列变换时,可以播放节奏感强的进行曲,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振奋学生精神。在准备部分,用音乐来衬托,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时兴奋性,结束部分,以优美音乐伴学生做游戏或舞蹈,使学生不仅身体上得到锻炼,心里上也得到美的享受。

二,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能力、体质各不相同,在完成某个教学内容时也有快慢。好坏之分。如果按一个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并不是人人能得到成功、体验快乐,他们因得不到成功的满足而失去兴趣。因此,在确定一节课的目标,内容,方法时要量体裁衣,不能搞一刀切,如在一技术动作上,对铰差学生可以提岀“初步学会”这一动作。对部分水平高的学生提出“提高动作”和创新动作,要求,对大多数学生提出“学会”这一动作在运动量上,可在对一般学生提出的'要求上,对身体的多作几次练习,让体质差的学生少作一些,对一般要求达不到的学生,不能挖苦,讥讽,对胆小学生采取集体协助和掌声鼓励等形式,使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在游戏中激发兴趣,掌握动作要领

“掰手腕”,“老鹰捉小鸡”,“石头剪刀布”……都是学生喜欢的游戏。利用这些游戏可以为教学服务。如教学“立定跳远”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后,可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玩“”掰手腕“游戏,赢了学生,用立定跳远的动作向前一步,如此反复,谁先跳到终点为胜。这样学生练习兴趣倍增,练习时争先恐后都想取胜。这些一味讲解枯燥练习效果强出百倍。

四,用言行激发学生的热情

小学生模仿力强,教师言行就像无声语言影响学生学习状况,动作的完成,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衣着,衣态,示范动作和语言。情绪要饱满,激发锻炼身体的愿望和动机,并把内在动机转化到练习中去,促进教学目标任务完成。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愿望有了这一愿望他们就会自觉地练习。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学生之中这样能密切师生关系,学生将对教师敬佩立情转化为完善动作技术的能力。

篇4:小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小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体育课的效果做到最佳呢?

利用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生体育教学质量,语言形象化也十分重要。例如,教学走跑跳投项目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见过动物跑跳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引导:“谁能模仿大象给我们走走路?”教师以这样的引导方式,很自然就把学生带入模仿象行的教学中了。

置身学生,激情焕发兴趣

上课时,我总是穿着整洁的运动服,精神饱满地站在学生面前。我要求自己的口令清楚响亮,示范正确,教态自然。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完成动作有困难,我能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动员大家向他学习。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活跃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电教,调动兴趣

在课的开始阶段,我们把收录音机等电教器材带入体验课堂,让学生在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韵律中做操,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兴奋点收回到体育课中,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而且使学生陶醉于美的'享受之中。既消除了紧张,又减轻了疲劳,又使学生增强了体质,还陶冶了美的情操,丰富了感情,提高了文明修养。

巧用游戏,加强趣味性

“掷沙包投准”这个项目,多数学生不感兴趣。对此,我们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在场地上画几个正方形并写上数字,让学生进行游戏,看谁能投中25号数字,投中的给予加分鼓励。学生被游戏所吸引,就可以消除听而生畏和感到枯燥无味的情绪。

内容故事化,吸引学生参与

学立定跳远时,我们可以编一个小故事:“小牛蛙本领大,捉害虫保庄稼。”根据故事的发展安排教法。首先小牛蛙要自己学习跳的本领,随后小牛蛙来到田里捉害虫。这时让学生自己练习双脚用力蹬地跃起,跃过地上画的线 。接着教师说近处矮处的害虫被捉光了,高处远处的稻秧上还有害虫,这就要向前上方跃起才能捉到害虫。这时便要求学生做向前上方跃起的动作。学生被故事所吸引,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己真像小牛蛙一样,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欲望。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多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上体育课是一种乐趣。

篇5:浅谈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论文

浅谈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论文

[摘 要]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要以育人为宗旨,消除学生在运动中的恐惧心理,克服不良个性,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素质 运动健康 意志品质培养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以育人为宗旨、与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科学实践活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既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消除学生在运动中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克服不良情绪,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心理素质培养与体育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

(一)体育运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1.体育运动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

2.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调节学生情绪状态。体育运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人的情绪。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动作等进行交流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

3.体育运动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特点。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4.体育运动能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通过体育运动能使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并从中得到乐趣,达到强身健体。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要通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保障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1.消除学生运动中的恐惧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觉得危险性大,会产生畏难情绪、恐惧心理。学生的恐惧心理给正常的体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笔者曾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实践中进行了多方尝试。

(1)强化身体素质训练,安排课课练,对落后生加以区别对待,增强他们的信心。

(2)练习时先降低要求,循序渐进,认真做好保护、帮助工作,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3)据情提高训练难度,即景激情鼓励学生,常用“你行”、“你能跳过去”、“我保证你不会摔跤”等话语让学生产生信心和勇气。

(4)尽量优化教学环境。

(5)用娱乐性的游戏和一些教学竞赛办法渗透到学生练习中,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的恐惧心理就在练一练、争一争中无形地消除了。

2.克服学生不良个性心理。

(1)加强横断面知识辅导。在课堂上注重科学知识理论教学,学习一些与他们体能相适应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力学,使体育锻炼与常识原理结合,达到克服和避免因对运动常识的无知而产生的懒惰心理。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体育课教学中,我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有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与要求,并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性的办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练习兴趣,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自卑心理。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于少数个性随意、易有偏见的学生,我主动与他们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进行心理分析,对其积极的一面给予充分的肯定,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加以引导,让学生树立信心,认真练习,持之以恒,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比赛,使学生学有信心,赶有目标,喜欢的项目更加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其他项目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这样,学生能得到体育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升华。

总之,在体育课的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分析、处理好学生的运动恐慌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不良个性心理,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并引导他们热爱体育锻炼,自主学会健体。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健康的心理。

篇6: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的论文

摘 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首先要考虑影响学生兴趣培养的主要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关键词:培养 学生 体育课 原因 兴趣

引言∶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从事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也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即可以引导,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什么样的乐趣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以下结合我校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创新策略课题的研究和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实际,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进行探讨。体育新课程@版权所有@

1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原因分析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体育课受到学生的喜爱本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越是在高年级就越明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喜欢体育课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体育教学与“玩”的有机结合:

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它是以玩为主,在玩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习来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技能。当小学生第一次上体育课时,他们对体育其实并不生疏,因为他们已有在幼儿做游戏的体验和对周围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印象,因此他们很容易把未来的体育课自然地理解成一种欢乐的“玩”,这是他们头脑中的“想象”。而现实中的体育课却是教育,会有一些比较“规范”的内容,如队列和一些较正规的技术学习,这与学生头脑中的“想象”有差别,如果此时的教学在生硬勉强就会使这样落差徒然加大,使学生一开始就会对体育感到生疏的失望,从而播上“厌学”的种子。此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体育还会不断产生各种“想象”。这些“想象”来自于五彩缤纷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而当他们却总要面对体育的教学内相对单一,时间短、难以尽兴等体育教学的“现实”时,这种“期望”和“回答”的落差会始终存在,这样就会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1.2教学条件的限制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教学条件所限,我们国家中小学授课班级还是大班制,这对体育教学来说要想上好、教会、教懂、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在学生上体育课时,由于人多,器材少,场地小,练的机会又少,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充分尝试和体验,所以普遍没有学会,没有深刻的体验。学生必然就没有兴趣。如果多次体育课上多个项目内容都学不会,都无兴趣,最终必然“厌倦”体育课,学生无快乐兴奋可言。从运动的认识规律上讲,只有在先玩,先游戏中产生兴趣,引发快乐,进一步才能学会。但首先我们没有充分时间和场地让学生去学、去玩,没有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欢乐,成功、努力与失败等,只能带来不悦,不悦不愿上体育课,师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1.3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在相当多的学校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表现在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简单性、形式化、成人化,大多是因教学内容多、学生人数多、教学时间少、场地器材不足,指导思想陈旧所造成的。但是有些因素我们很难改变,有些因素是直得研究。如有些教师在教法选用上有忽视甚至是无视学生的问题。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个别教师把教法变成惩罚学生的手段,由于教学方法的偏颇和生硬,使学生体会不到他们应该体会到的乐趣,相反尝尽失改的苦涩,必然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结果。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传统教学理论的偏差,在体育教学中的确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的现象,这和其它学科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也和学生对不断提高技能的要求不相吻合。因此,在客观上显得体育教学内容更加枯燥无味。体育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各年级所教内容重复太多,水平相似;②注重单个技术,缺乏实战性。③注重技术,缺乏给学生相关的理论。

1.4身体形态与技能方面的原因: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在两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区别:一是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差别显而易见,即可以在当场显示技能差别。一个动作做得好坏,一个动作学会没有、学得怎么样,可以立即展现在全体同学面前。而其他学科因是头脑中的知识,当场的学习效果别人并不知道(往往只有在考试结果后才知道,而且不是全部),因此体育课中又及时又直接的评价会使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感到自卑;二是在集体项目中,学生之间的技能是要相互配合运用的,而其他学科很少存在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相互配合问题。因此,差生在体现这种技能的配合体育比赛中容易受到排斥,自信心容易受到伤害,这是体育教学中造成一些“学困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体育动动技能的优劣与学生的身体形态有密切关系,而且身体形态的优劣在体育课中最明显,这也会造成一些学生因身体形态的不适而产生的一些尴尬,如教学中让较胖学生示范技巧动作,让个子矮小的学生示范跳起摸高,让体型偏瘦的学生示范投掷项目等都会有意无意地造成对学生的心理伤害,使这些学生逐渐惧怕体育课,逃避体育课,讨厌体育课。

1.5教学缺乏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原因:

体育课和大众体育的最明显区别是:体育课是教学过程。它在“为什么教”、“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在那教”等方面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学生就会感到和课外体育很不一样,即感到缺乏可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但是上述的计划性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完全失去选择性。如在以教师教学的大前提下,也存在学生间互教互学;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完成的条件下,也存在学生自选内容的可能。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再把本来不多的可供学生自主地学习、有选择地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可能性再去抹杀掉的,那么学生就会更加感到体育教学的强制性,而逐渐产生厌倦感。

1.6教师的原因:

这里是指教师本人素质的原因。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在整个学校教育和教师整体中是具有特殊性的一个群体。即相对知识学科的“文人”和艺术学科的“艺术人”,是“武人”的形象,因此,体育教师更应在“文”、“艺”方面而适当的缩小“武的形象”。这种努力包括:①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②体育课向理性,文化性扩展,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又懂又会。③教师的行为语言端正文雅。④对学生的指导温和、规范等。这样即可以使学生减轻在与体育教师接触时容易感到的“落差”和恐惧感。如不是这样,体育教师总以粗暴和强烈的形象出现,那么学生会因对体育教师的反感迁移到对体育课的厌学上,这一点我们在调查和访问中,是可以见到许多实例的。

篇7: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的论文

2.1给予他们十足的信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动力:

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重,怀疑自己学习替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某校 1 0个班,部分学生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都是“天才”的学生。5个月后,他来该校复试,结果他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差生也表现非常实壮。事实上名单是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真实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爱护、信任下,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这一效应十分有力说明,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信任并施以关注和爱的情感,使他们得到重视即使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信心不足的学生也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三个方法:

2.1.1

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和给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气可鼓不可泄,鼓气,就是激励,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一旦发现他们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输氧助燃”,使之成为奋发进取的成功者。学生经常受到鼓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其学习。

2.1.2让他们多一些表现和发挥的机会。如果课堂提问或需要示范,表演时,易答题可让他们先回答,简单动作可让他们先来示范(每节课后要先提出下节课学习内容以便让学生预习)。讨论问题时让他们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们的发言。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

2.1.3接近他们,沟通思想,师生心理相容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喜欢这位教师,也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如在给新生上体育课时学生中就有少数学生对田径等部分项目不感兴趣。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在课后找他们谈心了解情况,后来通过谈心我了解到这二个班共 15 名学生是在入校达标测试中铅球、立定跳远,50米

跑等各项中分别有不合格者,而有 12名学生总分没有达到合格标准。使他们对体育课产生反感。这时我帮助他们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学习后进生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潜力。使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的各项成绩提高很快,在这以后我有意多接近他们,时常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其他一些情况。最后这十几名学生不但“体育达标”都在合格以上,而且体育课成绩考核也都取得了好成绩。学生一有高度的自信心,便会形成一种进攻性、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就会喜欢学习,就会对体育课感兴趣。

2.2利用教材本身引发学生的兴趣

2.2.1教材的趣味性:根据中学体育教学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来看,具有浓厚的兴趣教材内容,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中学生兴趣广泛,丰富多彩体育运动项目,吸引学生参加身体锻炼。如冬天,北方的冰雪课,天气虽然寒冷,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十几度。但是,广大少年、儿童不畏严寒,积极参加冰雪活动。夏天,南方的游泳也是如此……。中学体育教材中各项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武术、游戏等都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教师要充分地选好教材,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地区季节特点等来选择一些娱乐性,趣味性强、竞争性激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2.2教材的实效性。一个好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体育活动中,项目很多,涉及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气候特点,学生实际,选择一些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内容。如爬山、游泳、打拳、做操、越野跑游戏等,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双臂屈伸、立定跳远、纵跳模高、仰卧起坐等。这些练习内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锻炼效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2.3教材的知识性。中小学体育教材,无论是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等。各项运动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其动作结构必须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原理。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都必须准确无误,突出动作特点。特别是讲解过程中,教师能涉及学生所学过的数、理、化、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启发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动作。如速滑的基本滑跑姿势,基本动作的练习等,冰刀与冰面的摩擦力,蹬冰的方向与力量,蹬冰的时间等,都能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发智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2.3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以及教学的艺术性来提高学生对运动兴趣。

体育课,教师要想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一个动作或完成某个练习,仅凭生硬的强迫命令,往往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和以及教学的艺术性。

2.3.1教师的仪表和教态。教师穿着整洁的运动服、和蔼面孔,举止端庄大方,给学生建立一个好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

2.3.2教师的示范与语言。学生喜欢看老师做动作。特别青年教师干净利落的示范,往往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情,对所学的动作跃跃欲试。教师在讲课时的语言要精练、生动形象或幽默有趣,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兴趣。

2.3.3保护帮助与场地器材。合理的保护与帮助,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动作的信心,同时,也能加速掌握动作要领。所以,教师要注意合理的站位,把握好帮助的时机和保护的手法,即不影响学生完成动作,又给学生以安全感。平整而又宽敞的场地,整洁而又规范的器材、设备、清晰的线条,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刺激,使学生产生良性反应,感到美的享受。学生愿意在优美的环境中从事各种身体练习。

2.3.4以教材为主,教学中灵活运用。灵活地运用各种练习方法。特别是学生对所学的动作初步掌握以后,为了督促、检查教学效果,充分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对有些教材可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方法。如学生在上篮球课时已经掌握了一些篮球基本技术,这时可让学生进行球类游戏,半场竞赛等均由学生自己来定。如有一次篮球课上我就让学生在投篮、抢篮板球,抢反弹球等内容的基础上按小组分别创编一个篮球游戏,并收到很好的效果。除此还可利用竞赛、表演、测验等方法。也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看录相、电影、观摩比赛等。提高学生对各项运动的兴趣。

2.3.5教师的主体参与,假如教师可以主动的与学生一起活动,一做游戏、比赛、学生的劲头会更大,同时也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果有些活动力所不及,教师也不能做旁观者而应把自己的感情,情绪溶于学生 之中。一起鼓掌、欢笑,要与学生保持一致性,这样学生学得活泼,对体育课的兴趣就会更浓。

2.4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个教学班,几十名学生,不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性格不同,而且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项目的爱好也不同。教师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5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课,要提倡多组练习的组织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体育骨干。例如:一堂篮球课,即有组织集体新授,又有分组复习,结合个别指导,穿插教学比赛等,使整个课堂教学展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我们在小巷里不是也经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发的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游戏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即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3小结

从学校的现状来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崇尚快乐教育,重视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采用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根据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课余体育训练的客观规律,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灵活运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训练环境,学生就一定会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真正的体会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体育新课程@版权所有@

2、《体育心理学》、丁宗元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出版;体育新课程@版权所有@

3、《体育教育学》、刘清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4、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5、程景民.现代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12)

6、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1)

7、马启伟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篇8: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的论文

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的论文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不断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在教学实践,可以采用设置疑问、形式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收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育课堂教学设置疑问

小学生好动、好问、好探研、求知欲望特别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探索、去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大脑,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课堂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

在课的一开始就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亲身体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如低年级的立定跳远教学,“如何才能跳跃过报纸?”、“怎样才能跳得最远?”、“怎样才能落得轻巧?”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好得多了。

二、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学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走,模仿不同的人物的走等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的教学任务,又如换物赛跑游戏,不是千篇 一律的重复,而是对每次练习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加上最快完成的队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活动及展现自己的才能,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才能,这样学生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目内容。

三、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逐步推广落实体育教学改革,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争课程的安排,突出“体育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课的设置过程中,可根椐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不同的标准,学生可自由选择地练习,如“跳高”教学,教师采用橡皮筋代替了不同高度的横杆,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有自信心,学习的兴趣也高了。人们都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过去体育教学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呢?这也就是体育课堂枯燥的原因。当今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总之,我们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采一些新手段和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篇9:小学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

小学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一方面,体育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形式。另一方面,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并且能够体现极强的实践性。但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太多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他们的积极性不高,运动能力不强。针对以上情况,从影响小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出发,对兴趣的构建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兴趣;构建

我国的心理学家曾表示,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奋进心,间接的影响课程质量。从体育课程的实践活动来说,教师应当是风趣、幽默的。教学形式应适合小学生的特点,以丰富的活动内容来吸引他们的眼球,实现兴趣构建的目的。

一、影响小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

1.小学生参加体育课的态度。小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态度。试想一下,如果能够以积极的、踊跃的心来期待课程的开始,那么学生也会尽最大努力去配合教师,将体育课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反之,体育课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要比高年级学生积极,他们对课程的兴趣也是极其浓厚的。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低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活跃,对课外体育的喜爱程度自然也是极深的。但高年级学生的性格大多都相对稳定,他们认为体育课活动意义不大。第二,高年级要面临小升初,课业压力比较大。他们需要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考试内容上。因此对体育课的兴趣泛泛。

2.体育技术、技能问题。体育技术、技能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的效率上。一般情况下,体育课中教师会教给学生许多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参与的主动性。但也只有一少部分学生能够将一节课的内容基本掌握或者是完全掌握。大多数的学生都不会花费业余的时间来加强体育锻炼。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去重复旧的内容,学生则认为他们已经学习过此项内容,教师的反复是没有必要的,进而丧失了对体育内容的兴趣。

3.场地设施与器材对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体育场地的大小以及器材的种类、规模等等都会影响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首先,场地越大,越利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给予他们充分的运动自由。反之,则会打消学生的兴趣。其次,如果学校能够多引入一些教学器材,令学生们有多种不同的选择,他们自然会更乐于参与到其中。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更愿意将时间花费在看漫画、打游戏、网络电视。因此,体育活动的多样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已经成为了吸引学生眼球的必要因素。

二、小学生体育课兴趣构建的主要措施

1.语言情境的构设,激发学生兴趣。情境的构设方式不仅可以在一些主科课程中使用,体育课同样适用。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将学生们集合在一起,以活动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创设情境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运用语言的技巧。首先,教师可以将话语变得相对简练,用精准的几个词或者是一句话将活动内容阐述出来。在说明翻斗游戏时,教师可以利用“团结一致抱成团、双双靠牢需谨记、看谁翻得圆又圆”的方式来形象的说明动作要领,使学生能够及时的掌握好。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为一组,两组为一个比拼队伍。前一组先念口诀,后一组来做翻斗游戏。通过来回反复的方式来达到竞技的目的。最后,教师为每组同学进行评分,以他们之间的牢靠性、要领的掌握程度等等来选出一个最终获胜者,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另外,教师也可以以此来为学生分析道理,说明:就像翻斗游戏一样,只有组内互相支持、相互团结才能够获取成功。在游戏中如此,在学习上依然如此。第二,在创设情境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理论实践的结合。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先为他们准备一些服装道具,以“蛙跳”的方式来练习立定跳远。当学生都变成一个个小青蛙时,则会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将每位学生跳跃的距离进行累加,通过核算总数的方式来达到锻炼和学习的目的。

2.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增添趣味性。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是当前体育课程中的发展趋势,也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为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出一些基本的改动。例如:在“夹沙包”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找到一个立足点,将沙包放在脚下能够灵活移动的位置。接着,向前抛出,令一位学生用脚接住。这样的游戏活动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弹跳性与身体的配合程度,能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再如:教师也要在游戏选择前征求学生的意见,令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令学生写出他们心中最想要进行的游戏,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取票数最多的活动。其次,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像制定服装、选取器材等等。而在游戏的导入环节,教师既可以通过自身示范的方法来完成,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他们演示一些动图,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最后,在游戏体验和评价阶段,我们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将学生们分别当成小鹿、小羊、小马、狮子、老虎等等,在“动物园”内展开接力赛跑活动,看哪一组最先达到终点并用时最短。教师也不是就某位学生的名字进行点评,而是以他们服装标识中所象征的动物类型来评价,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3.抓住学生心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现代教学方式中比较可行的一种。首先,教师要将本班学生的基本特点都掌握清除。例如:谁的冲刺力比较强;谁的弹跳性较高;哪位同学的反应速度较快;哪些学生的平衡性较好等等。根据以上特点来安排相应的体育活动。对于短跑速度快的同学,教师可以令他在足球运动中充当先锋;对于平衡性、反应力好的同学,可以令他去打软排;而对于弹跳性较高的学生,则要使他在跳远比拼中充当重要成员,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其次,教师要看到他们的长处,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有时教师的一句“你真棒”、“加油”就会激发学生的奋进心,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队列队形活动中,如果该名学生表现的相对突出,手臂摇摆的角度和步伐都相对一致,教师可以请他到台上进行示范,为其他同学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于学生心理的分析,教师可以在私底下多与他们进行交谈,询问学生平时的爱好和特长等等。他们也会从心底里更加爱戴老师,使课堂的参与度更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对影响小学生体育课程兴趣的因素进行分析。第二,从创设情境模式、分析学生心理、举办相关游戏等三个角度出发,对兴趣的构建方式进行阐述。从而得出: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提升学生兴趣的方法要从学校、教师、自身等三个角度入手。在学校方面,要对体育的练习场地进行整合和规划,多购入一些器材。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来看,应该转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分析学生特征和心理,发挥他们的长处。同时,要设置学习情境,加入游戏来激发兴趣,为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刘莉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依果觉乡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梁明月.北京市小学体育兴趣班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

[2]李秀梅.潍坊市峡山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马露.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控制性动机及自主性动机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张璐.长春市市区小学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5]高有人.荆州市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开展现状研究[D].长江大学,.

[6]曹梅.沈阳市小学生体育游戏参与现状及应用效果的实验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

篇10:怎么提高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论文

怎么提高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据调查,现在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这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会认真去上课。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首先要考虑影响学生兴趣培养的主要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激烈,个人实力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的好坏,面对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所以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应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以后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与分析

1.1学生本身原因

原因一:怕跑步、怕苦、怕累。现在的学生一直以来都生活在比较好的环境中,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都由父母一手包办了。这些学生根本没具有那种在逆境中克服困难的能力,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养成了这种怕苦怕累思想。

原因二: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特别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

原因三:对体育不感兴趣。主要是学生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和特长。

1.2.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科学好就行,导致许多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家长剥夺,同时又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思想,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思进取,赞同了家长的意见,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导致体育教师的上课任务无法及时完成。

1.3.师因素

表现在教学内容单一;组织形式简单,以形式化和成人化为主;指导思想陈旧,缺乏新颖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偏颇和生硬,使学生体会不到他们应该体会到的乐趣,相反尝尽失败的苦涩, 必然导至学生不喜欢体育课。

2.如何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1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想使学生爱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必须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学习兴趣的产生是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当学生对体育有了目的认识的时候,才会心情愉快地参加学习和锻炼,如果对自己学习的意义不明白,自然不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使他们知道什么是体育,体育锻炼可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对心理起调节作用等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唤起他们的间接兴趣,同时,体育老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应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美学兴趣爱好。

2.2.备活动多样化

质量高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多样。有队形新颖的慢跑,如蛇形跑,螺旋形跑,S形跑等;有适合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的击掌操、行进间操、棍棒操、实心球操、双人操、手帕操、短绳操、模仿操、艺术体操、哑铃操、沙袋操、篮排球操和表情操等十几种。而且在动作的节奏和编排上考虑到尽量使学生注意集中,兴趣浓。譬如,击掌操要求一、三拍时击掌一次,二、四拍时击掌两次。原地徒手操的腹背运动这一节,要求第一、三列体前屈,第二、四列体后屈,这样交替,使学生饶有趣味。学生对过多地重复一个动作感到厌烦,他们喜新鲜,所以要经常变花样,尤其是课的准备活动上得好,能一开始就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

2.3.过竞赛和游戏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一般都好胜性强,喜欢比高低。不管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中学生,不论是重点学校还是非重点学校的学生,都对比赛和游戏感兴趣,即使是补课班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班教学,例如:在一些纪律比较差的班级,对一些锻炼目的性不明确、自觉性不高的学生,要更加注意运用竞赛游戏来引起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先把兴趣激发起来,然后运用兴趣迁移的规律,组织学习各项教材。但是有些教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怕纪律差,竞赛和游戏组织不起来,于是一上课就是队列操,操不好就操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运用竞赛和游戏,对一些纪律好的班级也同样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的质量。有些班级虽然纪律好,但学生不活跃,显得呆板,如果适当运用竞赛和游戏,能使课上得严而不死,生动活跃。

2.4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 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学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

3.总结

培养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途径是很多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始终贯彻以学生主体的思想,坚持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兴趣的培养和形成要有一个过程,只有耐心引导,反复强化,才能达到兴趣激发、呼唤参与的目的。

篇11: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对事物特征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当一个人经常地感知思考某一事物,他就能积极热情、兴高采烈、富有创造性地做出成绩来,而对某种活动倘若毫无兴趣,即使是一般的完成任务也是困难的`,就更谈不上高效率创造性了.

作 者:禹燕飞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1 关键词:中小学   体育课兴趣   培养  

篇12: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作文教学是辛苦备至的耕耘工作。然而,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写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却相当普遍。根源究竟在哪里呢?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恐怕是重要原因。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已经意识到:培养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从人的求知心理来看:兴趣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方是上策。人们求知的过程告诉我们:兴趣是驶向知识海洋的“快艇”,是探索知识宝库的“入门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个性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特点。换言之,兴趣有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培养作文兴趣,就是解决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内部态度”。学生对作文有了明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内部态度”,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动精神。这时,他们就会把作文看做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而不认为是苦差事,写作时大脑活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表现出追求探索的倾向,努力提高作文水平。为此,他们平时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积累素材、认真作文,都会成为一种兴味盎然的自觉行动,明显地表现出作文兴趣的定向作用。

培养作文兴趣既是学生对作文价值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心理活动的交流过程。因此,培养作文兴趣的途径、方法可以有多种。笔者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命题诱发

教师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留有想像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愤悱之感,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命题的成功,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命题要注意中学生“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这种情感。例如,《假如我是班主任》《我对父母亲的评价》。②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例如,《生活告诉我……》《曾向真理投降──记我的一次思想转变》。③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这种心理愿望。例如,《当我30岁的时候》《回母校》。④命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以及常用的归纳思维、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例如,《我喜爱的一句箴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高中三年的整体规划》。⑤命题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特点。命题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感情,使之先情动于衷而后言于外。例如,《童年的梦》《盼》《月夜,我从老师窗前走过》。

二、交流激发

作文指导课,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所写内容,通过对生活认识或写作角度的交流,激发写作兴趣。如写《童年趣事》,交流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讲故事,交流个人的童年生活片段,把作文指导课变成讲故事课、口头作文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发表欲望。交流之后,打开了思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发的冲动,以前储存的生活感受便一下子串联起来,沿着新的神经通路涌现出来。如果说,学生头脑里有一座紧锁着的材料宝库,那么建立这种“优势兴奋中心”,便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同样,写议论文亦可组织讨论,交流写作角度,广泛开掘对生活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优势兴奋中心”,激发写作兴趣。

三、生活引发

每个学生都有正确认识生活的潜力,教师适时抓住契机,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巧妙加以引发,学生便会把主动表达这种认识看做一种乐事而对作文产生兴趣。校园里的玫瑰花和沙枣花开放了,芳香四溢。教师要学生课下仔细观察这两种植物,再提供作文材料:沙枣花香味浓郁,但色彩并不鲜艳;大丽花色彩艳丽,但没有香味;玫瑰花颜色鲜艳且香味诱人,却长满了刺。要求以《鲜、香、刺──从植物的特点谈起》为题写作文,学生感到题目新颖又引人深思,便跃跃欲试构思布局,写作兴致很高。生活引发,在于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养成随时表情达意的习惯,作文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

四、评讲鼓励

作文评讲中的认可、鼓励,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作文如何评价,不仅关系到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到对作文兴趣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的批改评讲要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对生活的真知灼见。要特别注意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及时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通过评赞、鼓励,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中的智能星火,激发其作文兴趣。作文评语,要感情真挚,态度中肯。评讲要动人,形式活泼,以唤起全班学生写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那种在评语中指责、评讲时点名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评讲鼓励可采取印发佳作,教师加写评语,张贴优秀习作,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写作体会等方式,还可将优秀习作编辑成册或推荐给报刊发表,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写好作文。

五、阅读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夏D尊、叶圣陶:《文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99页。)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笔优美、含义深远的文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并由此而感悟、联想到其他的事,对这些感悟和联想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吐不快的心理,自然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对作文产生兴趣。选作阅读的材料,可以是优美的散文、迷人的科学小品或富有哲理的诗歌。我们曾先后向学生推荐《门槛》《假如我是武汉市市长》《北京的色彩》《衣料会议》等习作和作品,不少学生读后生感,或学习选材方法,或仿照写法,或模拟题目写出了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效果较好。

六、教师传帮

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适时传授写作技能,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是培养差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传帮的做法有:个别交谈,指出作文的主要问题,以为鉴戒;启发思路,教给开掘提炼素材的方法;帮助修改,使原作更加成熟;指导小结,总结作文成功的经验等。

作文差的学生多数是无话可说,刚开了头,便写不下去。对此通过谈心,引导挖掘生活素材,帮助建立“兴奋中心”,使之产生写作欲望;还可指导列详细提纲,学会依照提纲把内容一层层表达充分。教师传帮的这种“面授机宜”的做法,对各类学生都是有益的,尤其是对差生。

七、发挥特长

在每学期重点练习写作某一文体的前提下,教师可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安排几次自命题作文,连体裁、题材也可不限,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自己长于表达的文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这样,必然会涌现出许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显示出不同的学生写作某种文体的特殊才华。教师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培养作文兴趣的目的。

任何一种心理的形成,都不会是一劳永逸的。中学生的作文兴趣不仅需要认真培养,而且应当强化巩固。教师的任务在于不断向学生揭示作文的.基本规律,以形成永久性的作文兴趣,使之终生受益。

1.热爱生活,将暂时兴趣变为长远兴趣

一两次作文的成功和教师的鼓励,可以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是暂时的,缺乏牢固的基础。教师须通过启发,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明确作文同生活的关系:“作文、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着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第103页。)“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339、90页。)养成热爱生活,严肃地对待生活,一丝不苟地练习作文的心理习惯,懂得生活是作文植根的沃土,把热爱生活,观察积累作为写好作文的基础,培养对作文的长远兴趣。

2.勤于实践,在练笔中“自悟其理法”

中学生

[1] [2] 下一页

作文须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反复训练,方能体味其中的甘苦,掌握写作技能,以至感受到作文的乐趣,最终形成个人的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论集》中所言,“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他又说:“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339、90页。)真正使学生在“历练”的过程中“自悟其理法”,对作文产生兴趣,根本是引导学生对作文的实践性有深切的认识,长期坚持练笔。

3.争取突变,鼓励达到作文的“高峰”

中学生作文有渐进性和跳跃性辩证统一的规律。渐进性,指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个不断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跳跃性,指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或较差的学生某次写出了好的或比较好的文章。这种现象说明,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是一级一级地沿着固定的台阶上升的,往往会出现跳跃的情况。究其原因,这种突变的出现,或者与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独特生活经历和感受有关,或者与学生对某一事物的特殊兴趣有关,或者与学生对作文某一规律的茅塞顿开有关。突变的出现,是经过一定的积累之后而产生的猛然醒悟的结果,即跳跃性是以渐进性为基础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在作文中的反映。为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教师应向学生揭示中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渐进性规律和取得成功的跳跃性规律,引导学生既注重积累,逐步提高,又不墨守成规,去主动争取突变,达到自己作文的“高峰”,并始终对“突变”满怀憧憬追求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也应当用创造性的认识和方法开拓前进。

(中国特级教师文库《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第二辑

上一页  [1] [2]

篇13: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作文教学是辛苦备至的耕耘工作。然而,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写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却相当普遍。根源究竟在哪里呢?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恐怕是重要原因。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已经意识到:培养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从人的求知心理来看:兴趣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方是上策。人们求知的过程告诉我们:兴趣是驶向知识海洋的“快艇”,是探索知识宝库的“入门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个性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特点。换言之,兴趣有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培养作文兴趣,就是解决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内部态度”。学生对作文有了明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内部态度”,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动精神。这时,他们就会把作文看做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而不认为是苦差事,写作时大脑活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表现出追求探索的倾向,努力提高作文水平。为此,他们平时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积累素材、认真作文,都会成为一种兴味盎然的自觉行动,明显地表现出作文兴趣的定向作用。

培养作文兴趣既是学生对作文价值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心理活动的交流过程。因此,培养作文兴趣的途径、方法可以有多种。笔者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命题诱发

教师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留有想像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愤悱之感,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命题的成功,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命题要注意中学生“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这种情感。例如,《假如我是班主任》《我对父母亲的评价》。②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例如,《生活告诉我……》《曾向真理投降──记我的一次思想转变》。③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

[1] [2]

篇14:浅议体育课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论文

1 引言

团队精神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中要求更多的合作,因此对个人的团队意识要求迫切。目前多数家长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是学生成才的关键。近几年国家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越来越重视,教育部门规定了小学体育课由原来的一周3节增加到一周4节。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尤为重要。

2 团队及团队意识的认识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团队的广义概念,即“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团队就是一群相互依存、相互负责、相互影响、相互协作的人,拥有共同承诺,为同一目标而奋斗、贡献的集体。

团队意识也可称团队精神或团队心理,它是团队成员在团队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凝聚力。团队精神要求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表现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就像是一朵朵花朵,只有众多花瓣的共同努力,才会是一朵多姿多彩的花朵。团队精神是一支团队成长和进步的灵魂,也是其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培养队员的团队意识是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体育活动中的团队训练能很好的培养团队意识。队员之间的信任、支持、相互帮助等是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逐渐养成。团队意识一经形成,便成为成员共有的观念、评价、情感和选择,就在比个体优越得多的水平上代表和体现大家的心境和心态。一个和谐的团队之所以会有着较高的群体凝聚力,就是因为它使每个团队成员工作起来精神焕发、士气高涨,这是在个体孤立状态下不会有的心态[1]。

3 小学体育教学中团队意识培养的途径

3.1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观念

首先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为树立团队意识做好准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等特点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树立团队意识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团队游戏或集体项目,让学生将内化的团队意识观念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在体育教学中,老师通过设计和制定集体项目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达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目的。在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涵盖了学生们的各种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竞争、合作、互助,最终体验到团体精神帮助他们完成目标后的成就感。其次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活动中学生通过对角色的认可,发挥角色的主动性,自主地、自信地完成角色任务。同时各角色之间的合作互助,最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2集体性体育游戏中团队意识的培养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集体性体育游戏是一项有趣而特殊的教育方式,体育团队是培养拍档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如何争取实现既定目标,团队意识的强弱成为其所强调的绝对核心之一。体育游戏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主要的手段和方法[2]。首先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能提高学生团队精神核心人际关系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增强学生之间合作意识和互相信任精神。其次体育游戏训练能够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及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后体育游戏还能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提升团队向心力凝聚力,提高团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3.3加强集体项目中团队意识的培养

首先强化成员与团队的角色意识[3]。团队由多个角色组成,同时需要每一个角色都履行好自身与角色地位相符合的权利与责任,每个角色都要遵循其行为规范。在教学过程中,要依照教学的内容及任务的需求,实施团队的划分,开展分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团队教学训练中持续加强团队意识。比如在足球教学时,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角色来进行教学,前锋的责任在于进攻,中场的责任在于组织,后卫的责任在于防守,门将则作为防守的最后屏障,如此可以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任务,同时履行自身的责任。其次在教学进程中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倾听其他学生的意见同时主动回应他们的意见,同时对别人的意见给予足够的重视,才可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以此形成团队精神。在进行团队意识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加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这样不但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再次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规范意识的培养。教学中对于学生遵守团队的行为规范要严格要求,并且要奖罚分明[4]。比如在教学中,将连带责任的观念传授给学生,对于团队训练,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以身作则,履行规范,如果其中一人出现违规行为,这个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要受到惩罚,让学生明白个人对于团队的影响。最后在日常教学中尽量多的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比赛。在组织比赛的时候,要多注意锻炼团队的配合能力,任何行动都要跟随团队来进行。

4 结语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情感交流及合作品质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团队意识越显得重要。从小开始培养的学生团队意识,推动学生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国之栋梁。

参考文献:

[1]吕树庭.体育社会测量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陈辉.足球教学中团队意识的培养[J].学校体育学,(3).

[4]吴雪芹,李传奇.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实施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12).

篇15:体育课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论文

体育课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论文

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均采用专项选修形式。兴趣与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浅谈体育课兴趣与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兴趣;自我锻炼能力

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均采用专项选修形式,学生自主选择有一定特长的项目进行学习。但问题在学校制定的专项内容是根据学校现有体育设施与条件而制定的,因此有许多学生并不能选到自己的专长项目进行学习,故兴趣与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 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科技论文,教学。兴趣能激发人们积极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愉快地从事某方面的活动,使能力、智能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对兴趣的培养应努力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

1、树立“学必求精”的思想

任何体育项目对专项运动员来讲,树立不学则已,学必求精这并不难。但对普通大学生来讲这似乎很难,因为他们接触所学项目时间很短,有的学生更是只听说,但从未实践过。因此,教学课中技术技能的学习只能是整个教学的一部分,加强教学项目的理论学习就显得很重要,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例如在太极拳教学中,通过动作结构剖析太极拳对人体的作用,技术动作与攻防的关系等,这样学生就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看到一些门道,而不是依葫芦划瓢地机诫模仿。这样树立不学则已,学必求精的思想就有了基础。

2、“跃跃欲试”的调动

要想使学生对每次体育课都表现出“想学”的欲望,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力求使语言严谨精炼,态度和蔼端庄,示范准确轻松,优美连贯,使学生在知觉意向中产生钦佩的连锁反应,即欣赏、羡慕、向往、思维、实践。尤其是在动作的示范要给人一种美感享受,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趣,产生良性兴奋。认知派心理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兴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适应时,人们的兴趣最大。因此,学习新动作时,难度不能太大,若超越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通过努力暂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则兴奋的大脑会增添抑制因素,出现贪多嚼不烂,学不进去,若难度太小,思维过程容易出现“空隙”,神经系统往往会出现惰性,思想就会不自主地“开小差”了。所以,教师选择的手段或编排的动作,即要有一定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跨越的内容为原则。使之在“钦佩”、“向往”的意向中,经过思维而产生积极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兴趣。科技论文,教学。

3、“区别对待”的合理应用

青年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上常表现出两种不同状态:身体素质好,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对“新奇”的东西,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试一试,身体素质差,活动能力弱的学生,常表现出既想学,又害怕的消极情绪,怕“出洋相”,缺乏胆量和自信心。对前者,要防止蛮干合理安排,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体现阶段性和变异性,对后者,要分析产生困难或“畏惧”的原因,给予帮助。若由于身体素质的发展满足不了技术要求,应做到“素质先行”或布置课外作业,发展专项所需的素质,若由于过去学校场地器材条件差,或因受伤而引起恐惧心理,就要因人而异,贯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分解到完整,由保护帮助到独立完成等原则。例如,武术中的跳跃动作或是前扑动作时,首先由基础好得很学生在教师的保护下完成练习,接着,挑选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基础差的学生完成同样练习,当他经过努力完成了练习时,不仅显示出极大的喜悦,看到了自己的“实力”,增加了自信心,进而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打消了其他学生的恐惧心理,解放了思想,产生“增力”情绪。

4、鼓励与表扬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要熟悉学生的特点,还要看到他们的微小进步,以便使其积极性持续稳定地发展。当基础差的学生学会一个新技术时,不仅内心表现出极大的喜悦,行动上还会显示出敢于继续参加实践的积极效果。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促使同学及时肯定自己的进步,进行自我反馈,自我强化,树立信心,培养与巩固兴趣。

二、自我煅炼能力的培养

自我煅炼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自我锻炼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为了发展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必须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一旦掌握了知识、技能,就能促进其自我煅炼能力的发展。可见,自我哦锻炼能力是依知识、技能的掌握为转移,并且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具体有以下6点:

1、对所学的各种知识技术的目的意义、技术要求应简单扼要的说明,并使之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体验和加深,以便按照自己的情况选用适宜的练习方法和手段。科技论文,教学。科技论文,教学。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卫生常识,掌握自我评价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是坚持长期的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

3、对同一性质的能力,选用不同的手段、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反复培养。例如,为了掌握传球技术,可采用多种练习手段,其结果必然使同学在愉快、活跃的情绪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从而掌握并提高传球技术。

4、在不同的场地器材条件下,因人、因地制宜地进行锻炼的能力。如在准备活动中教给同学单人操、双人操、行进操等。又如,介绍阴雨天或缺乏场地器材条件的室内、外练习方法,使之锻炼时不受天气及场地器材的干扰。

5、要求同学按课的内容相互带准备活动,并把它作为平时成绩。由于经过了学习、思维、实践的体验,使所学知识技能得以巩固提高。

6、了解主要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了解动作术语,学会看体育图片,提高欣赏比赛的能力。科技论文,教学。这不仅丰富了生活情趣,提高了体育修养,也是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坚持自我煅炼的需要。科技论文,教学。

三、小结

体育课的兴趣和自我煅炼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和同学的积极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教师不但要阐明各种活动的意义,教给学生必要得理论知识、运动卫生保健知识,而且要通过内部丰富、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同学在良性兴奋的活动中得到体验,在自我反馈、自我强化中,不断培养兴趣与自我煅炼能力。

小学体育论文:快乐游戏 激发体育学习兴趣的论文

体育的论文开题报告

浅析大学棒球运动的论文

散打课程在中学体育课程中的运用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区别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分析论文

浅析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论文

医学本科生素质培养论文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微带天线的小型化多频段的论文开题报告2022-10-19

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教育意义论文2023-01-29

体育研究生毕业论文2022-07-31

体育教学智慧论文2022-11-03

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2023-10-14

体育教学论文发2023-02-22

体育论文范文2022-05-08

论文:面向阳光体育的大学体育管理优化策略2022-12-21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论文2022-05-06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论文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