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加强成教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与途径论文

时间:2022-05-06 12:32:42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体育教学中加强成教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与途径论文((精选20篇))由网友“刀笔小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体育教学中加强成教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与途径论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体育教学中加强成教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与途径论文

篇1:体育教学中加强成教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与途径论文

体育教学中加强成教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与途径论文

一、前言

人的素质主要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性素质等多种要素构成[1].心理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在个体与客观相互作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属性和品质,并表现在人的心理健康上。而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对处在身心不断发展、意志品质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成教大学生来说表现则更为突出。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成教大学生思维活跃、朝气阳光,但是,他们要顺利地完成学业,愉快地走向社会,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其间他们会遇到很多困难,要解决许多问题,还要承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因此,如何提高当代成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他们战胜困难、抵抗挫折的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成教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来自内、外的竞争已是空前的激烈,且大学毕业生的国家指令性分配政策早已不复存在,成教大学生的就业面临很大的压力,毕业和就业像两座大山摆在他们的面前,势必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影响,造成他们的思想波动大,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

成教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其自身个性、心理的发展尚不稳定和完善,由于在大学里是一群处在灰色地带中的人群,因此他们常常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低,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学业、情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继而孤独失望、自卑沮丧、苦闷烦恼,甚至精神崩溃。而且他们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们不是很完善的个性。强烈的自尊心、好胜心和相对优越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很容易在压力和挫折面前茫然而不知所措,从而在心理的误区里越陷越深,严重地影响当代成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探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本人于5月组织本校基础教育部250名在校男女大学生进行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分别评定总均分和10个因子分。10个因子分别表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其它附加因子,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从无=0、轻度=1、中度=2、偏重=3、严重=4)。测试表明,当前大学生受到多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其中抑郁和焦虑的问题较常见和严重。在所有的10个分析因子中,心理症状中等和偏重的因子达到了4个,而男、女的总均分值都超过了中等症状值,表明在大学生中普遍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结果令人担忧,也令人深思。

三、加强成教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成分,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成教大学生也是祖国的希望和建设者,同样必须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品质,才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孟子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挫折教育更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国际研讨会,专家广泛讨论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指出: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便是21世纪人才规格的突出特征。当代的成教大学生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丝毫不亚于他们的前辈,毕业问题、考研、就业、事业等等,这些困难都有可能使成教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问题,继而产生挫折感。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畏缩不前,还是变压力为动力,努力拼搏去战胜困难?这两种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教大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能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抵抗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而体育教学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四、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的途径

1.通过经常性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

教学比赛、各项测验与技术评定等是体育教学的经常性工作,这些工作存在胜与负、成绩好与差的区别。如何看待、面对和承受失败,此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要使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而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在帮助学生分析比赛失败、测验和考试失利的原因后,要帮助他们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既不难以达到,又非唾手可得的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同时,又要使他们清楚:失败的是成绩,而决不应该是精神和人格!从而塑造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2.结合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要有目的、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为振兴祖国体育事业而奋斗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成长道路和事迹,用他们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事迹去感染、激励学生。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任何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强弱不同的困难和挫折,而一个人的成就总是在不断的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获得的。要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培养他们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自我调整方法,如自我鼓励、自我暗示、自我说服等,以便消除各种不利情绪的影响,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挫折的困境中尽快地解脱出来,尽量地避免或减轻精神创伤。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性格与意志,提高调节情绪和应付不幸的能力,使自己逐渐地成熟起来,自如地驾驭生活。[1]

3.创设挫折环境,激发学生战胜挫折的内部动力

在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适度高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难题”或“障碍”,有意识地磨练和提高学生承受和征服困难与挫折的能力,鼓励学生设法排除“障碍”.如一对一的对抗性游戏、人数不等的比赛、让步赛、要求达到目标的比赛等,由于比赛和评分条件的变化,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争取胜利的精神。还可以利用不当的.气候条件,如当天气变化时,仍按原计划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完成任务的作风,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难题”与“障碍”,体验成功的喜悦,是学生战胜自我和挫折的内部动力。但要注意的一点是,为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体育教师上课一定要严密地组织教法。

4.不断提高要求,完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的心理素质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突破口。体育教学就其任务来看,它是一个“适应-提高-再适应-再提高,”的过程,学生掌握一种新的技术,承担一个更大的运动负荷量,必须要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不适应状况。因此,这一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并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意志行动。体育教学在户外进行,易受外界干扰。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这种有意注意本身就要求意志努力。教学中学生常常会感觉肌肉酸痛和疲劳,并产生厌倦情绪,学生必须通过意志去努力克服肌肉的惰性现象以及各种消极情绪:有的教材如跳箱等,常使学生产生胆怯和慌乱等消极情绪,为克服这种消极情绪需要意志努力,而通过这一过程的反复实践,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树立起完成运动动作的决心和信心,不断积累“实力”,逐渐克服恐惧,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和学生建立一种“互动式教学”关系,必须严密组织教法,合理地安排教材和运动负荷。

五、结论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我们认识到对成教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其抵抗挫折的能力的重要性。而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正确的挫折观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紧密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其中体育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对成教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拥有健全、完善的人格,这个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参 考 文 献:

[1]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94-134 ,322-336.

篇2: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意义与实践途径论文

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意义与实践途径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针对高校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的组织领导人认真思索实际教育教学路径,也要求相应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积极的拓阔思路,强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建立更加有效的发展方向,确保在真正实现体育文化的特色发展,并寻求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式进步。本文针对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且对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意义以及实践途径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教育教学参考。

一、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理论概述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全能型特色人才,因此,在各个学科开展素质教育的路径中,课程的特色化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特色体育教育课程的建设和研发是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而大学作为教育领域的高学府,不仅要集中培养学生的实际体育能力,也要为学生建立更加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各个大学开始不断的创新发展思路,朝着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课程模型发展。其中,上海交大的“立足需求、立体运作课程模式”以及长城旅游学院“定向拓展、成套组合”等教学机制和模式不断涌现出来,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究其根本,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理论宗旨就是在于课程的融合性以及灵活性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优化整体教育路径和方式,建立多角度的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模式[1]。

二、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意义分析

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机制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进一步优化高校的教学机制,也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实际体育学习能力,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创新路径,营造多元化发展的体育教学氛围。要保证思想和理念同步更新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行为的有效助力,促进学生得到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升级。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机制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体育能力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其特色体现的是人本理论和教学内容的融合,能真正实现体育文化的进步[2]。另外,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也是对教师和学生能力的促进,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拓宽教学思路,创新的使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能得到多元化的进步和发展。

另外,任何教育的本质都是人,只有保证被教育者得到有效的教育启示,就表明课程设计和课程目标达到了。而在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也是本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且是从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凸显了教育机制的整体性。并且,只有实现体育教育教学的特色化,才能真正践行学生和教育的协同发展,是推动素质教育理论的根本。

三、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践途径分析

(一)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内核升级

要想真正实现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就要集中处理相应的教学资源,建立有效的项目分析机制,并且集中优化相应的课程内容、授课结构、教育措施和路径以及整体课程评价机制等因素,进一步利用新颖的教学结构进行特色体育课程的建立和健全。第一,有效的进行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对环境资源、场馆资源等显性资源进行有效的创新利用,也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布置和规划,保证学生得到互补式的个性化发展[3]。第二,要建立体育+专业的教学机制,真正实现教育结构的特色化发展,在建立协同发展目标的同时,进一步保证教育本质的协同,在对学生进行特色化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例如,外语学院可以建立特色化的英美文化体育模式,可以开设橄榄球或者是棒球课程等。

(二)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师素质升级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教师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只有保证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优化,才能进一步保证教学成果。教师的优化提升是学校实现特色化教育改革的原动力,也是整体课程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的素质提升是大学特色教育教学实现的首要问题。大学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开阔的教学视野,才能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建立全方位的教育机制,从而满足学生对学科理论和技能的需要[4]。由于高中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并没有建立特别严明的学习机制,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相应的知识链接并不是非常理想,这就需要相关大学体育教师进行有效的教育机制创新,以保证学生学习措施的顺利过渡。因此,教师要充分实现专业化的进步和发展,集中升级为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学校也要给予教师大力的支持,创设相应的培训和交流机会,以强化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教学视野。

(三)教学实践中实现核心价值升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正值关键的转型期,只有实现有效的“内涵式发展”,才能真正助力整体教学教育机制的升级和进步。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为大学建立特色体育教育教学提供了创新和发展的新改革思路,也促使体育教学向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模式推进。然而,无论体育课程教学机制和教学结构如何改变和创新,教育宗旨都在于人,人不仅是一切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结构的主体、只有在教学结构设置和运行过程中,实现有效的以人为本,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教育的目的。在推动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对学生主观需要的充分尊重,给予学生诉求的理解,真正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 [5]。另一方面也要从教育的素质升级出发,有效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将学生作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个体,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在特色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认知唯成绩论的弊端,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将创新教育体系和机制运用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鼓励学生感受体育实质的内涵,在提升体育教育育人能力的同时,从本质上完善体育教学机制。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大学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不仅要提升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要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和评价策略,从而保证学生能得到有效的教育推力,真正实现自身体育能力和素质的进步发展。在素质教育理论的助推下,各个大学要进一步思索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结构的升级策略,真正助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

篇3:体育教学挫折教育研究论文

体育教学挫折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刻不容缓。文章对在中学开展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及开展挫折教育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时,体育教师要明确区分学生性格、奠定有利基础,积极开展体育竞技游戏或者比赛,注意把握挫折教育的有利时机。

关键词:挫折教育;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心理品质;性格;体育比赛;时机

如今,部分学生在家长过分的溺爱中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如自闭、自大、自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通过媒介有时会看到一些“负能量”,如有些学生不堪学习压力而轻生,或在感情中受挫自暴自弃,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却做起“啃老族”,等等。出现上述状况,除了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品质不够健康,心理素质不够好。所以,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至关重要。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刻不容缓。

一、在中学开展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从学生的家庭生活方面来看,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可谓“关怀有加,无微不至”,将其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口中怕化了,有些家长对于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都给予满足,美其名曰是对孩子的爱。但事实上,这却是对孩子的.溺爱。其次,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可以看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刻不容缓。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挫折教育

(1)明确区分学生性格,奠定有利基础。体育教学中所渗透的挫折教育,与普通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不同,它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具有双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影响。对于性格开朗、活泼阳光的学生来说,教师合理地设置一些挫折教育,可以起到磨炼学生意志、提升学生身体机能和手脑协调能力的积极作用,而对于平时不爱说话、不善于表达、自卑的学生来说,教师如果再为其设计一些难以达到的训练要求,那么对他们来说势必如同雪上加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前,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性格特点摸透。比如,同样是仰卧起坐训练,对于平时活动量较大,喜爱运动、性格开朗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训练要求,如200个~300个仰卧起坐。而对于平时不擅长运动、性格内敛的学生,则应降低要求,如100个~200个仰卧起坐。这样,虽然教学上显示出差距,但是照顾到了学生们性格上的差异性。另外,学生的进步是循序渐进的,平时不爱运动的学生在完成这些要求后,很有可能就爱上了体育运动,进而主动向更高的训练强度进军。

(2)积极开展体育竞技游戏或者比赛。体育课堂中的“更快、更高、更强”是教育口号,也是最终的教学目标。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体育比赛活动中,学习中,乃至今后的工作中表现出坚韧不拔、敢于拼搏、团结合作的品质,只有拥有这些宝贵品质的人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并求得发展。而体育挫折教育的主要实施阵地就是体育比赛或者体育游戏,有时候一场校园运动会就可以达到将这两者合二为一的效果。通过体育游戏和竞技对抗,学生能够看到自己距离终点、距离他人、距离成功还有多少差距,尤其是自己被他人超越的那一刻,不甘落后、永不放弃的信念就会从内心深处涌出,这便是实施体育挫折教育要达到的效果。例如,在乒乓球双人竞赛中,有时赛场会出现突发状况,如选手摔倒造成表皮擦伤。身体上的疼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生理上的挫折,如果他选择放弃,那么就意味着这场乒乓球赛半途而废,如果坚持完成这场比赛,他便可以骄傲地说“我尽力了,我挑战了自己”。这样的体育竞赛,可以使学生学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克服困难,勇于对抗挫折,这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

(3)注意把握挫折教育的有利时机。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性格,可以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说一些话来激励学生。比如,有的学生性格急,脾气暴,对于身边人的言语很容易“着道”,如教师的一句“我就认为你不行”“你别试了,你肯定不行”等,往往能够让这些学生很生气,在“你看错我了”心理作用的驱动下,他们会排除万难,达到教师所要求的体育训练状态,从而达到挫折教育的目的。但是,如果教师把握不好教学时机,那么就会给学生以说教的印象,或者适得其反,就会距离理想的教学状态渐行渐远。

三、结束语

总之,中学体育挫折教育的渗透对于学生来讲,不可缺失,尤其是在教育面向现代化的今天,中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能够对抗周遭复杂的境遇。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引导人,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着的教育重担,积极总结体育教学经验,深入反思,让挫折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让学生以更加阳光、快乐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参考文献:

[1]白静雪.浅论挫折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和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04).

[2]奚彩洪.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再认识[J].中学教学参考,(06).

[3]吕坤.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4]陈永兵,刘方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探讨[J].文山学院学报,(12).

篇4:基于体育教学视角的挫折教育探讨论文

基于体育教学视角的挫折教育探讨论文

摘 要:目前独生子女已构成现在校学生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受家庭优越条件的娇惯,体育课进程中嫌脏、怕苦,嫌累、怕难已经严重困扰体育课的顺利教学。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体育训练的失败与碰撞在所难免。这成为有针对性地克服娇惯思想、拓展挫折教育的可贵的教育资源。体育课中的挫折教育将大有作为。

关键词:教师研究;体育教学;挫折教育;教法实践

从素质教育出发,坚韧不拔的意志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志的坚韧在于对挫折的消解能力与转化力。良好优秀的品质在于将挫折转化为积极的动力。中小学生正处于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将学生操练中的失败与碰撞,优化为珍贵的挫折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痛苦的磨炼、接受挫折与失败的体验、品尝转败为胜的胜利喜悦,对于培养其坚韧意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挫折教育的`迫切性

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基本上是2+1结构。两个大人呵护着一个小公主或者小皇帝。加之奶奶爷爷的娇宠,导致学生形成了一些独有的性格心理缺陷,诸如骄横而又脆弱、放肆而又压抑、自狂而又自卑,对于失败与挫折没有消解能力,往往表现为逃避、放弃或者求助,甚至自暴自弃。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近3 000名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对象中,有40%的学生基本没有体育锻炼,原因是没有体育场所或者没有时间或者外在天气原因等,其实质原因是无法克服挫折与困难。同时学校教育观念滞后,片面追求升学率、强调知识灌输而忽视品质培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导致学生意志薄弱、心胸狭窄、求大而不能容小,面对挫折的消解与耐受力几乎是零,零忍耐、零消化,挫折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二、基于“公子”与“公主”视角下体育教学的挫折教育

体育操练中的失败与困难,是难得的挫折教育资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现挫折,让学生在竞技中承受挫折,并积极疏导学生消解竞技中的挫折,转化为积极的发展动力。

1.身教重于言教,率先垂范增强学生的意志。或者害怕挫折或者不畏艰难,这些品质往往具有互相的感染性。教师的率先垂范对于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挫折的优良品质具有最直接的意义。

比如最简单的俯卧撑,或者比较复杂的体操动作,教师首先要做,反复去做。如果教师不怕脏、学生就会不怕脏,教师不怕累,学生就会不怕累。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跟着教师哪怕是挥汗如雨。这对于训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直接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勤奋、体育教师更需要勤奋,一个勤奋的率先垂范的体育教师是磨练学生挫折意志的前题。

2.珍惜体育课的户外特点,培养学生的顽强品质。户外教学,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经历风雨、哪里能见彩虹。这些困难最能锻炼人的意志。教师要因势利导,利用户外的困难,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尝试并克服困难,感受战胜困难的喜悦。某校的一次长跑比赛,刚刚开始,恰逢天降大雨。是取消比赛、还是坚持比赛。正在犹豫不决之际,体育教师率先跟跑,虽然不符合规范,但这种不畏困难的精神迅速感染了学生。一场既有下雨还有刮风的比赛完了,学生们在这场汗水与雨水的比赛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跑到最后一名的同学也成了“雨中英雄”。这种“雨境”下的“比赛”使得这场比赛不再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速度比赛,更成为一种耐力、意志、顽强精神的磨砺,这种磨砺会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财富。

3.拓展训练外延,开发挫折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困难无处不在。教师要努力创设多种困难情景,让学生去感受困难、品尝困难、克服困难。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科目的外延,增加练习中的宽度和难度,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困难的习惯,如最简单的绑腿赛跑、或者多人跳绳比赛等,教师要适当提高比赛的难度与要求,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底力,并积极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克服畏难心里,使学生养成一种敢于挑战、勇于挑战、直面困难、承受失败的勇气,能够承受失败,便必然能品尝胜利。

4.用生活体育,使学生品尝体育生活的挑战。体育在学校是一门课程,在生活中,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体育教师要积极努力把生活体育的多采项目引入到体育课堂上来,并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感受生活体育的难度与苛求,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对困难的认识。教师可以把广场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民俗体育等内容引入课堂。这不仅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而且会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在生活体育中感受生活的不易,体会困难的磨砺,困难是一种学习推动力,困难会使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与发展,逐渐形成良好的意志与品质。

三、结语

挫折教育是品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的独特优势是挫折教育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体育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品质训练,使学生拥有更加美好的性格与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靳淑玫.试论体育教育与学生个性培养[J].价值工

篇5:浅谈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论文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人们的身体活动越来越少,从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体育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积极性,将成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终身体育概述

所谓终身体育就是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贯穿于我们的一生。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体育已经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调节情感,愉悦身心,而且在医疗事业中,体育疗法也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起着特殊作用。体育健身已经不是一个个体发展的需要,更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国务院还专门批准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方案,它充实的内容,是在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科学理论依据下和当下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这就要求全国人民都要积极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增强全民体质。所以这一伟大的工程对于我国体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我国终身体育的发展

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虽然比较晚,但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产业设计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展,产业带来的效益也很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但全民健身的状况还是不容乐观,体育健康意识薄弱,体育锻炼活动参加不积极,体育设施不齐全,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一现状需要全社会长期不懈努力才能够得到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21世纪的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生产方式也逐渐由劳力劳动取代,社会的压力也在无形的增加,这就要求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也不断加强。从终身体育的目标出发,才能够去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身体素质才能够适应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积极良好的身体状态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终身体育教学的基础

校园体育与终身体育存在必然的联系。众所周知,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处于中间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体育的桥梁,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在终身体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校期间通过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竞猜来促进学生来接受体育教育。加之体育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利于缓解在紧张的学习状态,并在体育锻炼中释放压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摆脱亚健康,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大学时代是培养强身健体意识的最佳时期,大学生时期具有全面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精力也是最充沛阶段,是培养他们体育意识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积极的参与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意识,有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水平,可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的参与到活动锻炼中去。

四、体育教学的不断完善

(一)转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一个新颖的体育课,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结合视频、历史体育趣事的讲解、体育的发展史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补充,不要让学生只是单纯的认为体育就是跑步、跳高、跳远、投铅球等体力活动,杜绝向学生传达体育就是纯体力的观点。通过视觉感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将生命健康与体育锻炼、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从而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习惯是我们在生活中长时间形成的一个行为,是一时间难以改变的。它以某一种行为方式存在,无关于意志努力。而体育习惯是轻松的,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的一种行为。所以,在学习体育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习惯为重点,将兴趣、爱好与体育锻炼有效结合。只有对一个东西产生兴趣才能成为动力,才能提高学习得热情。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只有熟知和运用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才能起到最佳的锻炼效果。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学生,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身体锻炼。良好的锻炼习惯是经过科学的、严格的、反复的锻炼形成的,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时,要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由易到难的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强化体育师资力量

教师犹如教育事业的灵魂,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强化,才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体育老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掌握全方面的专业和技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强化自己,做一个全能型的教师。只有这样,对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民健身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终身体育不仅是个人个体发展的需要,民族体质提高的需要,也是人类发展的共同需要。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所在,为终身体育教育做好基础。生命在于运动,我们要不断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不断深化终身体育教育改革,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到生活实践中,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篇6: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对策论文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人们的一切活动均是以思想为主导的,当学生对一项体育运动兴趣欠缺时, 就不会主动表现这方面的能力。

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强健身体、塑造体形,还能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更是学生自我展示,培养自信心、自尊心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的同时,能够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健康体质与气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展示自身运动才能和天赋,获得师长同学认同,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增长,反过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优秀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体育学科具有独特的教学手段和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当代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王子公主,没吃过苦,所以一旦遇到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常选择逃避,培养和磨练其意志品质十分必要。 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其实就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意志品格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精神魅力感染学生,使他们能够心态积极地看待面临的问题或困境,形成能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健康精神和完美意志品格, 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均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校体育教学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活动单人无法完成,必须要学会与他人配合来解决问题。 如,学生们常常需要针对不同项目与不同同学进行配合或竞争,在竞争、配合过程中自然需要进行感情交流。这个过程可使学生产生正确的自我认识与相互评价意识,这既能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及社会交际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健康人格的养成。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学校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篇7: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对策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体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探讨。实践表明,应从如下环节着手:

2.1 首先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不断革新体育教学观。

传统体育教学,重视学生体质教育,也关注学生运动技巧、技能的培养,却常常忽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表现是教学中没有考虑学生情绪的变化;没有对学生间差异给予足够重视;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不恰当,教学方式创新不足,给人以呆板的印象。 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即关注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坚持身心两方面协调发展。 努力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参与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情绪,树立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养成勇于拼搏的良好品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均得到健康。

2.2 在体育教学中努力构建成功体验环节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 应为学生营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是极为有利的。 实践表明,若让体育基础较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反复经历失败, 必然会给其自信心带来严重损害,不仅会降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还会对其生活态度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环节,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因势利导,使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特长情况,让每位学生均能充分地展示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当中完成学习,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自信心。

2.3 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缓解和调节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

学校体育教学活中,教师和学生间的'接触直接而真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状态、意志、情绪、思想和能力等均会有所表现,会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态度不认真,缺乏对竞争胜负结果的好胜心。这时,教师若只是依据表面情况简单地通过批评来解决问题是不恰当的, 即便学生近于压力有所改变,却难以取得实质上的较好效果,甚至给学生心理造成更大的伤害。

因此,教师应当于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发掘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并运用适当的体育运动方式加以治疗。实践也证明,采用恰当的锻炼、运动方式,使沮丧、焦虑、压抑、忧郁和紧张等相对消极的情绪,能够得到合理宣泄,使学生恢复良好的情绪状态。

2.4 教学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各类体育运动的技能形成均应遵循某种规律性。体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某项运动技能的过程,由生疏到了解和熟练协调,最终达到能够准确运用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层面也会产生相应的兴奋、胆怯、紧张等情绪,甚至可能因缺乏毅力和耐心而产生消极心理。 这时,教师就应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予以化解。如,采用激趣法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采用竞赛法开展教学,使学生保持参与教学活动的不懈动力。可以说,教学手段方法的多样化对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大有裨益。

2.5 多组织学生开展合作类游戏或训练活动 , 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体育教学多于开放空间当中进行,如果能让学生相互了解,对学生产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心理的极有帮助的,能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消除闭锁的心理。所以,教师应多增设一些互助性更强的合作类教学活动,使学生们拥有更多的交流空间,并通过互相帮助,体验到团队的力量。 当然,在组织合作类游戏或训练时,教师应依据学生能力科学分组,以使小组间实力均衡,小组内学生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和应变能力帮助极大,不仅能够消除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还能使班级体的凝聚力得到提升。

3结语。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体育教学不断突破的未来教学主要形式,是改善学生心理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吴中华。浅析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35)。

[2]支川。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索[J].教学与管理,(6)。

篇8:中学体育教学实施价值与实施途径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实施价值与实施途径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简单而言,实际上指的就是在组织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开展的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等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教育实践活动以面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的知识与经验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态度,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为主要目标,是生命关怀的重要体现。近些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生命安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所重视的重要教育课题之一,而且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走在其他国家的前列,将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开展,我国中小学虽然也开展了一些与生命安全教育相关的教育活动,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常态化的教育之中。针对这种情况,该文对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价值和实施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借此为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提供参考。

1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价值

纵观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状况可以发现,生命安全教育缺位的问题长期存在,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都是以运动技能教学和身体素质教学为主的,任课教师主要关注的也是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而却很少有任课教师关注到生命安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价值,也很少有任课教师会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实际上,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其实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命健康水平。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均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能够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生命安全知识,掌握一定的生命安全技能,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基础价值,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运动参与生命安全实践获得切实的生命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健康水平,体现中学体育教学的生命安全教育价值。其次,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的起点,也是生命教育的价值所在。在组织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如,安全教育、生存教育、环境教育以及死亡教育等科学的融入,不但能够帮助正确认识和看待生命的有限性、独特性和不可重复性,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健康,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最后,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生命特征的全面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虽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或多或少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到中学生而言,现代交通工具和生活工具的便利,使得中学生体力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以上学放学为例,已经很少有中学生是步行上下学了,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使得学生机体的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退化,因此,影响了学生生命特征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能够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生命安全教育,通过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如,组织开展情景化的生命安全教育游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丰富学生的生命安全知识,同时还能够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生命特征的全面发展,阻抗现代社会青少年学生生命特征退化的问题。

2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主要可以概括总结为以下两点。首先,要注意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体育理论教学是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开展室内体育课教学时,体育任课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者是教学视频,向学生生动形象地传授各种生命安全知识,展示各种生命安全技能,并引导学生将这些生命安全知识和生命安全技能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或者是听说过的生命安全事故,并让学生自行分析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如何预警、如何自救、如何互救等,在学生分析与讲述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在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分析进行进一步深化,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生命安全知识,掌握正确的生命安全技能,树立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其次,要注意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利用体育教学实践来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不但同样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生命安全知识,提升学生的生命安全技能,同时还能够让生命安全意识和正确的生命安全理念真正内化到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之中。例如:在开展中学体育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危险情境,如,地震来临时的情境、出现火灾时的情境等,并组织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逃生模拟训练,让学生自行摸索和体验如何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有组织、有秩序的脱离险情,从而真正让学生将所学习和接触到的生命安全知识和生命安全技能内化到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之中,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学生在参与类似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同时也会涉及到跑、跳、投等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所以,在确保了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实现的同时,还能够发挥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由此可知,在中学体育实践教学中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无疑是实现生命安全教育价值有效途径。

3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在学生生命健康水平的提升、生命价值的认识以及生命特征的全面发展等多个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应积极探讨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之间的融合方法与融合途径,以促进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常态化和常规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曙,罗永华。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3(6):43―46。

[2]刘德,王华倬。生命安全教育:体育教育的本源回归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7):112―116。

[3]陈悠。由一堂展示课带来的关于体育教学的启发与思考――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观摩有感[J]。中国学校体育,(11):28―29。

篇9:大学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做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加重要的是,教师要强调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心理情况会对身体情况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心理素质比较好的学生,其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会有比较高的效率。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将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重要的考虑对象,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并且和实际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体育;心理健康;大学生;教育;锻炼;素质

1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1体育锻炼通过两种机制影响心理健康

在大量的研究中得出,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增加积极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出现这一结果的机制有两方面:第一,体育锻炼能有效转移不良情绪,将集中力放在体育锻炼中。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的作用与反馈,而人类的左脑是沮丧、伤心等不良情绪的发出地,愉快的心情产自右脑。人们运动时,左脑会受到抑制,从而使右脑控制人们的思维,这样积极的情绪就会占据主导地位。第二,运动可以增加血液流通的速度,从而释放内啡呔,让人获得轻松、愉快的感觉。正是这两种作用机制,使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影响的理论得以成立,成为加强大学生体育教学,提升其心理素质的理论基础。

1.2体育锻炼能够调节学生心态,振奋精神

大学生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在期末或是面临一些重要抉择的时候,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将一些不利的情绪变得积极,就涉及到心理素质问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锻炼过程中,消极情绪会受到抑制,也会暂时告别烦恼的困扰,而且能够产生一些积极的想法,对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再者体育锻炼是一个宣泄的途径,释放出来之后,更是会感觉到心里的轻松。调节心态,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宣泄,哭是很多女孩子选择的途径,而体育锻炼同样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小的烦恼和困扰都可以尝试通过运动锻炼的方法发泄出来,缓解心理压力,改变心境。

1.3促进学生个体心理调节作用分析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消极情绪,只要学生掌握科学的消极情绪调节技巧,及时进行排解就不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依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0%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运动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方式;约有50%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运动具有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每一种体育运动都有其参与目标,例如跑步运动是为了更快、篮球是为了得分等,这些目标虽然片面,但是当运动者集中注意参与到运动中时,就可以忘记心理的消极情绪,并在运动过程中,对自己进行不断的评价和重新认识,在发泄消极情绪的同时,促使大学生增强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认识。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学生可进一步控制自己的实际需要,促进自我个性成熟发展。

1.4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交际能力,收获友情

交际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发泄”的过程,能够传播好的情绪,消散坏的情绪,而且对于生活来讲,友情是幸福的,是快乐的。体育锻炼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玩闹都能成为他们的点滴记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够在一起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然在体育锻炼中也会出现各种冲突,如时间冲突、责任冲突等,如何协调这些更是学生“情商”的锻炼过程。通过这些有效的团队合作,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为健康心理的必备素质之一。

2高校实现体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实际措施分析

2.1更新传统高校体育教育理念

当代高校实现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修整传统体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心理教育人事误区,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体育教育工作重点发展的位置。就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由于缺乏关注和重视,仅能挂靠在学校德育部门进行,多由兼职教师负责,部分高校相对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室,但普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实际效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只有各高校管理层,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内涵,才能有效落实各项心理教育措施,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进一步融合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2.2明确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调整教育重点,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识;2)提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建立校园和谐关系;3)加强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强化学生心理适应能力;4)锻炼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及耐挫力;5)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心理调节习惯,提高学生自控力;6)挖掘学生终身体育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3丰富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校体育应积极调整自身教育内容组成,适当提高心理教育内容在高校教育中占有的比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引导学生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加强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的联系性,使学生形成包含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念,以满足学生实际成长需求。传统高校体育教育侧重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体育运动的竞技因素关注较多,对于心理、情感、态度等内容关注较少,因此丰富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为紧密的内在联系,2者的教育主体和教育目标相近,促进2者的有效融合,可有效扩展高校心理教育渠道、提高高校心理教育水平,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文星.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5(5):31-33.

[2]吉建秋,陈颖川,郭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健康促进的环境研究[J].上海体育科研,,24(3):68-70.

[3]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篇10: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教育意义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教育意义论文

摘 要: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开展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 锻炼身体 心理素质 集体观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有的学生说了这样的话:“体育课一点也不好玩,还不如聊天、打瞌睡来得实在。”刹那间,我的心为之一震,心情无比沉重。我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认定这只是极少数人的无知想法。于是,我深入到学生当中,对此展开了调查。结果令人汗颜,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很肤浅,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简直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很多体育教学者深有同感。曾几何时,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们三三两两借故偷懒,躲在树荫底下聊天嬉戏,尤其是女学生,对体育更是毫无兴趣,只有少数人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地投入训练。难道体育课只是闲聊消遣的“美好时光”吗?难道体育课就真的如此一无是处吗?对此,我深感遗憾。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的,它重在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体育锻炼成就健康的体魄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了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例如,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错误的肤浅的想法,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体育老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竭尽全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与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相符了,甚至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打骂,百般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不顾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坏了班级的'团结,引起同学的不满,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教学活动。例如接力赛,我们都知道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如果没有队友的配合,那在接力赛中你们这个队就会永远落于人后。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需要队友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佳绩。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从而使他们改掉自私、狭隘的坏毛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三、体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为人师已经将近十年了,在这期间,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的惩罚,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在其中。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如今的人类竞争意识强,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中学生尤为如此,他们认为失败是可耻的,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些许的不顺都会令他们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这样的心理素质是不可取的,是中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应该改变他们的这种想法。所以,我的体育课总是在比赛中进行,在比赛结束后评出优胜。一开始,失败者郁郁寡欢,似斗败的公鸡。但是,很快地,在他们未能尽情细尝失败所带来的失落时,另一场赛事又开始了。如此周而复始,他们渐渐发现,原来失败也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不必过于在意。

综上所述,体育课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它能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点,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教师应该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努力创新,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篇11: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广东梅州●李云生

摘要:学校体育教学应该树立新的思维和理念,将“健康”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体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心理健康,正确把握教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学校的基本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这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它不仅担负着“加强体育运动,增强全民体质”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因此,我们既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又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德、智、体、美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中职院校只注重教书这一个方面,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方面明显重视不够。但是,当前在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一是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对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明显不满,同时他们还会为了自身与小团体利益而突破道德底线,从现实主义出发去做事;二是现代青少年缺乏社会责任感,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他们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表现出极端的唯利是图思想和功利主义思想;三是缺乏自信心,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的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与打击,就会失去上进心,失去学习目标。没有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思想道德教育,他们就会走上歧途,给社会造成危害,也毁了自己。

这些问题对中职院校的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级学校的体育中,不仅要求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的重要教育意义,而且还要付诸于实际行动,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建设人才。

二、体育运动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 体育运动让学生懂得知难而上,学会克服困难

“90 后”学生是现在学生的主体,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在学校深受关怀,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摔打和磨炼。通过体育教学与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学会坚持和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并鼓励学生克服对困难的恐惧。

2. 加强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社会生存能力

体育比其他的学科更具互动性和实践性;体育教学中的交流方式也比其他学科更为特别,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或者是学生之间,只需要用手势或者动作就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而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必须用语言表达。这种沟通需要彼此的信任,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其实是对社会生活和活动的模拟,是社会活动的提前演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经历各种成败、挫折、优胜劣汰、个人与团体、正确性与合理性的体验与认知。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就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处事方式等性格态度;也将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在许多的体育项目中要求同伴间必须互相信任、互相了解、深入交流、互相帮助,才能获得比赛的胜利。这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样的体育比赛中,那些自闭、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人会逐渐变得开朗活泼,融入集体,这也有利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3. 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懂得团结进取

体育运动是一种以竞技竞赛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在面对比赛的时候,学生会摒弃一些平时的不愉快,将思想的分歧与矛盾抛之脑后,所有人空前团结,形成最强的凝聚力,去为集体争取荣誉,所以体育比赛是增强学生团队精神的最佳方式。体育运动中的竞赛与合作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也可以让学生懂得场上与场外不同的身份关系,学会关爱与帮助同伴,明白个人与群体间的矛盾统一关系。这种个人与团队相结合的竞争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进取精神。

二、体育教学中应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1. 应该将心理健康作为体育的一个目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作为一项教学指标来进行考查,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体育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认识到,因为心理因素是个复杂多变的因素,所以不能用唯一或者单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也对我们的指标考查方式造成一定的困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如学生的自我评价、思想品德、自信等方面。采用科学的方法定期进行测评,逐渐形成完善的测评体系。这个过程需要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学校还有体育教师多方面的努力。

2. 教师自身仪表、形象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的过程。学生对教师的敬仰心理可以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仪表、形象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崇拜心理使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第一,体育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主要有言谈举止、仪容仪表、表情态度及语言习惯、行为动作等方面。当教师采用这种无声的教育方式去影响学生的时候,会产生积极的潜在效果,甚至会比直接教育效果更好。例如,体型健美的教师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对美的追求,会促使学生加强锻炼,以求达到健美的效果;第二,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外在形象,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过硬的技术和高深的学识,才能得到学生的崇拜和敬仰。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这些形象会对学生的审美观和学习能力产生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 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因材施教

现代的教育方式不再是一蹴而就的大面积覆盖方式,更注重一对一或者是因材施教。学校的各个教育阶段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成长、性格完善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年龄越大,性格与心理上的差异性就会越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就做好充分准备,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与思想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例如对于自闭、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可适当进行竞赛类活动,如球类竞技、接力赛跑或拔河等需要配合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对于行事缺少果断的学生,可以多进行单人快速竞赛类活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可以培养他们的快速决断能力;对于性格急躁、容易冲动的学生,可以让其进行慢跑或者太极之类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遇事沉着冷静的能力。另外还要注重男女学生的差异,女学生应该多安排瑜伽或有氧操等活动,男生则应该多进行户外运动。

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体育教学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就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体育也会失去灵魂;正确的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和育人的双重目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全体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白宗清。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2)。

[2]胡毅。试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9(15)。

(广东省梅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篇12: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范例论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所有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情感驱动人的活动,因此情感也是构成人的活动动机之一。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动之以情可以起到一种信号功能,能给学生很多的感染,给以动力。在体育课堂上如果能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可以起到以情激趣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技术形成情况,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的言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从而使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体育学习之中,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术。

一、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美国总统林肯讲过一段颇为精彩的话“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假如你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要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即‘自己人’。”从这一句话中道出了情感的重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多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真正走到学生的心里,并把自己的教学以学生的感受传递给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学生在心里已经认可了老师的关心与受援,认为老师是自己学习上的好朋友,老师的做法让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自己的好朋友,而不是学生的压迫者,并且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有学习上的困难或者生活上的困难,要以实际行动给以帮助,给学生送去春风化雨般的温情,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精心设计课堂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一节快乐的体育课得到体验是无与伦比的,体育教学的氛围是不是和谐、宽松,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成长的沃土也是他们发展个性的土壤。课室氛围需要老师用自己的言行来营造,老师的语言幽默,给学生以亲近感,示范动作优美让学生跃跃欲试。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给课堂氛围的创造产生条件。如果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老师不要打击他们,而是帮他分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再试一试,等学生解决问题之后,他们那种喜悦感会很自然的流露出来。

三、运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情感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民间体育游戏经过历代人的实践提练而成,从而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民间体育游戲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运用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能表现出学生的心理素质,更让他们体验到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民间体育游戏风采特异、形式多样、趣味性强,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经常在体育课堂上融入体育游戏,可以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为情感教育提供了机会,经常做民间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从而更加热爱集体,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

比如,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炸碉堡》、《警察抓小偷》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这些游戏规则简单,易于组织,而且积极同上,表现了解放军叔叔的勇敢、机智等优良品质,学生在练习中无意中学会了如何去遵守纪律、如何团结一致,从而形成相互帮助的好习惯。

在体育游戏过程中,特别是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游戏,因为胜负的问题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争执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更重要的是伤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老师不要着急,而是关于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告诉他们通过比赛产生的同学情谊比输赢更为重要,希望同学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方法以更好的心态来迎接新的挑战。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群的性格

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很强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群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小组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中也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主,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的分组是一门学问,分组的方法有多种,可以运用不同的分组模式,比如阶段分组、性别分组、随机分组、技术分组等等。并帮助学生建立合作规则,以确保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期间,要注重相互帮助,齐心协力的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完成自己分工的同学,要顾及到别的同学的任务。比如,在玩民间游戏《剪刀、石头、布》时,采用灵活分组的方法,让他们寻找自己理想的合作伙伴,因为这样才能相互默契的配合。游戏时,有的学生反应快,有的慢,你追我赶的场面热闹非凡。这种合作性的游戏有利于那种不合群的学生参与进来,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交往能力。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激发,这样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老师要全方面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导他们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每一位好的老师都是一名出色的“导游”,既为“游人”开辟一条最快捷的路径,又能抓住每一处胜景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体育,在学习学会体验快乐,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篇1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教书育人教育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教书育人教育论文

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坚持教书育人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当普遍遵循的一条原则。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育人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德育在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应切实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中实现“健康第一”的思想,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

备课先备人,教育贯始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熟练掌握动作技术、要领、组织教法和要求。此外,还应重视挖掘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并把育人的目标落实到每节课的任务之中,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时,应进行理想与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振兴中华而锻炼身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在队列队形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可针对学生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树立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采取必要的教学手段,打消学生的思想顾虑,顺利完成动作;当学生出现急躁情绪和个人英雄主义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也可针对有些枯燥的项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自觉锻炼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师应努力完善自我,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情感人,寓情于教。

体育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体育教师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体现者。教学过程既是引导的过程,也是观察、发现、了解的过程。“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思想品德、举止行为、言谈话语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对老师的评价,而评价的高低对学生学习将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要严以律己,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依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在信任、依赖的情况下,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否则,教师的形象差,威望低,学生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

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应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难度较大,技术复杂,学生短期内不易掌握。比如跳箱练习,有些学生跳不过去,这既有身体素质和技术问题,也有怕摔伤的害怕心理。因此,教师应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讲解示范,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四、注意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艺术,批评与表扬运用得当。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表扬与批评,针对课堂上所发生的情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

1.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表扬多采取当众或公开,而批评可于课后或不点名字;课堂表扬与批评要具有典型性和教育性,不可滥用,批评学生时态度、语言要严肃诚恳,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讽刺挖苦。

2.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紧紧抓住不放,做好鼓励教育工作。

五、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正确引导。

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不良的道德作风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关心、帮助学生形成团结、友爱、紧张、严肃、活泼、乐观向上的班集体,学生在良好的班风和集体情感的熏陶下,就会具有健康的积极的欢乐情绪,也有助于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对个人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培养学生相互间的紧密配合、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当出现有碍于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现象时,要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及时教育引导,维护正气,抵制歪风,通过客观分析,使学生树立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用科学发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组织练习过程,揭示体育教学的原理,阐明活动的性质,提出练习的要求,从而使学生既学到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又受到积极的熏陶;使学生了解“生命在于运动”,崇尚“健康第一”的阳光体育理念,懂得体育与德育、智育的辩证关系,明确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从而激发他们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体现体育运动的集体感、荣誉感和竞争性。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重复优良行为,强化正确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尽量避免和克服不良行为,及时纠正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这些都是培养优良道德意识和行为的有效手段。要“寓教于乐”,靠形象打动人,以美感人,以情动人。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做人,真正达到体育教育新理念――教书育人。

篇14: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的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的论文

摘要:以赏识教育为契机,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力争使每一位学生体会到赏识教育的魅力,发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潜能,而热爱体育,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来,使师生受益,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赏识教育潜能热爱体育成功

众所周之,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渠道,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育素养的最有效手段。通过独具特色的赏识教育,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让每个学生能在不同的水平上从事学习和运动,在不同的水平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身心的愉悦。

在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厌学现象。学生普遍喜爱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男生喜欢自由玩,而女生却不愿意动起来,存在着教师难以进行教学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其进行“诊断”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平时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趣味性太少,压制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一味地采取简单、乏味的“填”、“压”法,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等;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的厌学现象),于是决定开展赏识教育,使他们能够变厌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我学会了,从而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近几年来,我在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开展了赏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逐渐认识到赏识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力的源泉。在体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充满活力,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利用雨天时间在教室里进行思想转变教育,结合新课程理念渗透赏识教育

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堂常规课上,我除了讲上体育课必要的课堂纪律和常规要求外,强调了在以后的体育实践课中,老师会充分考虑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注重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中选择一、两个项目,成为自己的特长。在今后的时间里,能有机会发挥而展示给大家,从而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和鼓励,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此克服厌学心理,走上喜欢上体育课之路。学生们一致面露欣喜之情。

凡是下雨天,在教室里,我总是挑一些体育趣事和NBA的球星打球的故事讲授,让学生能感受到来自体育的魅力;并一再强调“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老师和同学的赏识,你一定行”的观念;让学生自己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同学之间互相找优点,老师帮忙找优点的活动,每人树立自信心,找到快乐的动力,积极投身体育活动中。

大量研究表明,小学生比其他阶段的学生更需要追求成功的感觉和被认可的感觉,在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保护和鼓励的情况下,学习的认知活动效果最好。只要我们真诚地欣赏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见缝插针”地进行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会燃起更大的热情。

二、在体育实践课中进行赏识教育

首先,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现象,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模式。我课前积极吸取新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力求通过课堂实践能体现出来。其次,在课堂上,我注意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再次,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赏识措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能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中去。

1.运用赏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往的体育课以体育知识为中心组织体育教学内容,强化知识的系统化、运动技能和正规化,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新课程标准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运用赏识教育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1)教材

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对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影响甚大。贯彻《大纲》精神,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已有的运动基础,选择通过努力实践能基本掌握的教材。

(2)教学方法、手段

①比较法:例如教学生跨越式跳高时,一般学生开始时做不出腾空姿势。如果教师光说这个学生做对了,那个学生做错了,那么做对的学生听了很得意,错了的就不感兴趣,特别是这种重复指点次数过多时,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如果教师采用正误比较的方法,叫做得好的同学先做,要求杆上上体后倾腾空,再请做得不好的同学模仿、体会一次,然后再讲解,进行比较,这样,一比一照,学生主动练习的积极性会高起来。

②竞赛法和游戏法:体育课中尽可能运用竞赛法和游戏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可在跑、接力跑、障碍跑中采用,在其他教材中亦可采用。如在急行跳远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在空中成蹲踞姿势后伸小腿落地,就在沙坑前的三米左右拉上一根橡皮筋,要求学生跳起后脚跟超过绳子落地,最后分别比赛,比哪一队跳过绳子的同学多,学生在练习中越跳越有劲,结果伸腿也学会了,成绩也提高了。

③多样化的练习形式:练习形式多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他们喜欢多变的、手段新颖的练习方式。譬如在实践课中,我在课的准备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自由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准备活动。

(2)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始终贯串赏识教育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的动力。学生如带着深厚的兴趣学习,便会变得积极主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想象丰富,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去做的:

①选择适宜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

例如在课程上想给每位学生一个器材,我把器材随意散点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主学生得到它,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依个发器材的效果好。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②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

(3)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体验赏识教育的魅力

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以及性格、能力等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承认孩子间的差异,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用真诚的语言对学生的成功进行充分肯定,带给学生信心和动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关注“体育弱者”,让他们在游戏或练习中都感到有进步,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学的动作,并不断的用“非常好”“看他做得多棒”“真漂亮”等充满热情的语言来激励学生。通过老师的赏识(如鼓励性的语言,赞许的目光,理解的表情等),学生逐步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信心,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敢于展示自我,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从而喜欢上体育课,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活动中。

(4)创设赏识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抓环境创设,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赏识氛围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得到健康发展。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那么,学生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学生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篇15: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将审美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激发学生对体育运

动的兴趣和爱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篇16: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前言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设施,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及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体育中含有大量的美育因素,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教学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而是在于通过体育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体育教学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美育因素,它们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有利条件,教师应借助这些美感的心理力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之美,并在运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进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等,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1.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感受美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是借助于人体来表现的,是以人体和动作来表现自身的美──形态美。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各项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帮助学生懂得各项体育运动美之所在。譬如,田径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美;球类运动表现出来的刚性美;艺术体操、花样游泳、冰上芭蕾等表现出来的柔性美;……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生动有趣、简明扼要的讲解;准确、熟练、优美的示范;整洁、合理、美观的场地布置;简单、明快、均衡的队伍调动;新颖、独特的教法手段等,都能充分地给予学生以美的感受。如能这样,学生就会从欣赏→羡慕→向往→积极理解→决心实践,进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美

2.1体现身体美

身体美包括静态美和动态美,它们主要通过体育运动过程表现出来。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那粗壮、比例匀称的骨骼,丰满凸现、刚劲有力的肌肉,功能强健、代谢旺盛的器官系统,以及灵活均衡、兴奋抑制高度集中的大脑中枢神经,形成一个直观而完整的富有健康美的人体。而在身体的所有机能中,最能体现身体美的是身体素质美。如身体进行快速运动时,肌肉收缩能力空间形式表现出的速度美;人体肌肉、关节、韧带、肌腱及皮肤等伸展带来身体曲线变化所表现出的柔韧美;身体在紧急情况下作出快速反应所表现出来的灵敏性,常给人带来惊奇和愉悦。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充分地显示身体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而这些良好的素质只有通过全面的体育锻炼,如田径、球类、体操等各项运动,才能获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应从身体美的角度出发,力求使教学效果达到健康美的标准,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实现健康美的愿望。

2.2体现精神美

体育教学中,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疲劳、疼痛、酸胀等生理反应和恐惧、畏难、怕苦等心理反应,而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生理、心理障碍,培养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严格的课堂纪律和竞赛规则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公正诚实、谦虚、礼貌的优良品德;而这些正是时代精神美、道德美、情操美、关系美的表现。体育教学中的这种审美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通过对体育美的感受、认识和理解,从中感到愉悦,并从愉悦中受到教育。

2.3体现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在形态美和素质美基础上的动作造型美。人们按照一定的比例结构以及竞技性要求,尊重人体科学规律来塑造自己的体态,编排优美的形体动作,以及运动者相互之间各种动作和谐的组合和编排,既显示了体能的完美,又显示了平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等许多美学特征。教学中,学生在练习和完成这些富有艺术美的形体动作时,会给他人以美的享受,而自身也会产生心满意足的情绪,并受到美的熏陶。这种感触的反馈作用,将会成为激励学生自觉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

3.体育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3.1丰富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不是仅要求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体育技能的提高,而是应注意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和心灵美,健身与健心相结合。因此,教学内容应丰富多彩,如安排球类项目的教学,可以着重培养学生机智、灵活、勇敢、协作配合等意志品质,并体验快速应变、多样统一的技战术美、智慧美和协作美等;田径项目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并能体验速度美、耐力美和力量美等;此外,还应选择艺术感较强的项目,如艺术体操、武术、技巧、健美操等,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3.2美化教学环境

实践证明,优美的环境具有稳定情绪,并产生积极学习意识的功能。场地器材是构成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围绕教材内容,巧妙构思,用器材变化创造美好的活动意境,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美的印象,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审美教育的要求来设计和安排场地器材。设备要完好整洁,布局合理美观,场地线条清晰,图形优美、悦目、新鲜,以便给学生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动机,学生能自觉地进入教师所设置的学习情境中,并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3.3优化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应用,除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外,还应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出发,注意新颖多样、丰富多彩,以培养学生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3.3.1示范讲解

寓审美教育于体育教学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准确、熟练、舒展大方、协调优美而富有节奏的动作示范,能给学生建立完美的艺术形象,给学生提供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可能,而且借助美感的力量,可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教师的讲解也应精炼、流畅,通俗易懂,生动风趣,给学生以启迪和美感。

3.3.2组织形式

一堂精心设计的体育课,课堂上队形的组织调动应合理、均衡,如果过多地重复单一的形式,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积极性就不高,教师若能根据场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使队形呈方、圆、曲、直等形式,用直觉唤起学生的美感,然后在教师宏亮清晰的口令或在节奏欢快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学生就会愉快地、尽情地把自己的韵律感、节奏感表现出来。在教学中,如能把学习的内容结合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从观察同学的练习中欣赏到美,通过评分鉴赏到美,还能从自身的练习中体会到美,从而使内容和形式达到和谐统一。

3.4培养体育运动美德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长跑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发扬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精神;在体育竞赛中,要求学生服从命令、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热爱集体,做文明观众等,这些都是行为美、心灵美的表现。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体育就是健与美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载体。寓审美教育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各种运动项目的学习、练习、比赛,可提高学生对体育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美德,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美化心灵,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守恒.美育原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杨咏祁、李开、左健.美育词典.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3.朱长喜、谭淑萍.体育与审美.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篇17:高校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之中的审美教学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现状得出相应的审美教学意义以及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尝试探索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路径和方法,为我国的审美教育发展做出相应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体育;审美教育;浅析

在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教育的过程之中加入艺术方式,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情操和行美,逐渐成为了现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审美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审美教学的现状

1.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缺少了审美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体育教学之中其主要的内容为竞技体育,而针对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也是以竞技体育为准。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老师和学生们逐渐认识到了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之中要更多的进行审美学习。所以,在现在的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之中,越来越多的审美教育得以开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不但要进行竞技体育的学习,同时对于审美方面的学习也要不断的开展,最终实现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健身意识等等,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综合发展。

2.教师教学过于公式化影响了审美教育。在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之中,传统思想的指导之下的教育往往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比较被动,教学思想难以有效的发挥,教师一味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的接收,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低,同时针对审美的学习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在新的教育模式之下,高校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实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在现代教学过程之中获得不断的提升。

二、高校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

1.将审美教育教材相结合进行教学。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所以灵活的体育教育就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所以,现在的体育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之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在现在体育之中,不同的项目所对应的美学特点也是不一样的,田径类的体育项目更多的是展现速度美以及力量美,舞蹈类的体育项目更多的是体现音乐美以及舞姿美。老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之中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以及竞技技术,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之下,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要不断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实践活动加深对于审美的认识,同时也能够为以后在社会之中的发展奠定相应的基础,更好的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2.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捉使学生接受审美教育。随着现在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老师要结合实际的情况,采取灵活多变得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体育美,同时能够在加深认识的过程之中不断的提高对审美的创新。在教师的审美教育过程之中,能否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其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现阶段,老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以及现实条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体育教学的审美,从而能够实现学生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

3.丰富美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教师也要充分的结合现在的教学内容,对自我进行及时的学习,掌握更多的基本知识与教学技能,将其与教学过程进行结合,形成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现在的教育过程之中,学生是进行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发挥主导作用,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在教学过程之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文案的编写,使得课堂内容充实,学生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之中更好的认识美,创新美。

4.系统的掌握体育项目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我们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之中对老师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便是其理论知识与教学技巧,尤其是在现在的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审美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教师在现代教育之中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包括理论知识以及教学技能等等,通过自己丰富的理论以及科学的技巧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更好的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加深对审美教育的认识,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以及审美学习过程之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意识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也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5.标准的语言讲解与规范的动作示范相结合进行教学。针对审美教育,老师要不断的发挥动作示范的优势以及语言讲解的优势,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语言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采取标准的动作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技巧的渴望,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之中,老师要不断提炼自己的语言,使课堂充满轻松的气氛,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学习,同时采用优美的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总而言之,我国的现代体育教育之中要不断的结合审美教育,使得老师能够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文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于此同时,老师也要不断的增加自身的理论知识,提升审美水平,通过标准的动作示范以及语言讲解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培养更多的社会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克雷,孔艳君.高校体育教学的规则教育价值与开展[J].青少年体育,(04).

篇18: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论文

摘要: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品质,还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德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希望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德育;关系;途径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体育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为大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化活动的日益丰富,大学生的运动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由此引发了大学生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的变化。所以,必须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德育知识的渗透,提升大学生的德育素质。体育课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除了能够教给大学生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够促进大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

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一)体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载体

体育是德育活动进行的载体,不管是进行文化课程学习还是进行实践锻炼都需要有一定的体能作保障。因此,学生要锻炼出一副良好的体能,才能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体育教学活动虽然需要良好的体能做保障,但是技能和思想(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是不同的,比如,田径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耐力,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再比如,一些集体性的球类运动,需要团队成员不仅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还要有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团体功效;对于体操等一些技能性较强的运用项目,能够培养大学生谨慎、沉着等方面的特性。因此,我们说体育是德育教育渗透的载体。

(二)体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的有效途径

首先,体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体育是一项高尚的文化娱乐活动,很多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目的之一是锻炼身体,另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其次,加强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上进心和集体主义感,实现大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发展。

二、德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体育规则的意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遵守体育规则的.习惯是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精神能够长久传承下来,主要是由于体育规则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一个团队能够成功也是由于团队成员能够遵守团队规章制度,在进行一切行动之前将团队利益始终放在首位;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不私自脱离团队进行锻炼,且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规定的场地进行锻炼;另外,课程结束之后还要按照规则将体育器材随时借还,方便下次使用。教师只有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了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为高校大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德育渗透过程中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实现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另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比如,对于一些耐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磨练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在练习障碍跑步教学中将栏架看成前进中的困难,只有征服它才能走向成功,锻炼学生的自我挑战意识。另外,教师可以在德育课堂渗透过程中加入一些集体性的游戏项目,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在德育教学渗透方式方面,高校教师要将一些最新的方法引入进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团队要拧成一股绳,为集体争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奖励政策,对于在竞赛中胜出的一方可以给予精神上的激励,让他们尝到胜利的果实;对于失败的一方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战胜困难。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在高校体育课堂上,学生在体育课上要学会同他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能够得到发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这种精神使得团队的成员能够积极发挥个人的优势,并且对成员不足的地方进行互补,充分调动各个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默契的台作方式,推动整个团队的成功以及团队创造性过程的发展。可以安排一些团队活动如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等集体性的体育竟赛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长此以住,学生通过融入集体来感受团队,感受团队的成败带给自己的快乐和难过,从而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个高效的团队,全体成员必须要紧密配台,只有团队成功了个人才能成功,个人与团队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四)教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发挥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调查显示,高校体育教师的德育水平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德育水平。教师作为高校体育德育渗透的主体,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水平,另外还有具有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当前,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体育教师也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强的需求,才能够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况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才能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队伍,使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最大功效。

三、结语

总之,德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还能够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艺雄.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科教导刊(下旬),,(01).

[2]宋振宇.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原则及实现[J].亚太教育,2015,(18).

[3]孙晋媛.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与实施途径[J].才智,2015,(21).

[4]吕金月.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研究[J].成才之路,2016,(31).

篇19: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特性及强化途径论文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特性及强化途径论文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课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师时刻将德育渗透到课堂中责无旁贷。在新课标视野下,正确认识到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提高体育教学中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当今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具体实施的重要方面。

1.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在体育教学中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并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付诸于实际的行动,让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表现出德育的效果。加之,体育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优势,如进行各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领,提高美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完善个性的形成。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可以启迪学生的社会意识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做好集体的一员。体育教学的实践性,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建立,组织各种游戏、竞赛,可以养成学生公正评判、守规则、相互协作等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是一种有效、可实施的途径,而且在学校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2.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特性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分支,体育教学在德育方面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德育的有关特性。

2.1表现性强

学生从事各种体育锻炼都需要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学生直接参与体育教学活动,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极为活跃,尤其是主管运动的脑区兴奋状态空前高涨,这就表现为学生各个运动器官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又要运用思维活动来掌握运动技能,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抉择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竭尽自己的全力,而有明确的目的性恰恰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先决条件。学生的真实心理活动在平时是不容易掌握,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基于体育运动表现性强的特点,很容易变现出这种心理。所以,体育教学活动的表现力强的特点能够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德育条件。

2.2规范性强

体育教学场所大多是在场外进行,必须要有严格的课堂规范,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有序进行。为此,体育教学制定了严格的课堂纪律,比如课堂常规等;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人数、场地、器材等因素对队列队形进行要求和变换,用多种组织形式和措施来要求学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与此同时,体育教学活动中离不开竞赛,体育教师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或者游戏,并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完成,这都是为了使体育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些都是体育教学活动中规范性强的表征。

2.3集体性强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大多数是以班级的形式出现,学生在班级里共同学习,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通过体育教师对体育项目的制定和实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这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4竞争性强

体育运动的竞争性表现在整个体育课堂的过程当中,学生既要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又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他们在体育课堂上往往能够表现出顽强的斗志、坚毅果断、勇于挑战、勇于拼搏、自信、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从德育的维度来看,强烈的竞争性为学生的德育起到了催化作用。

2.5实践性强

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显着区别在于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可以及时通过身体活动来亲身体验,教师教授的有关知识能够在课堂上得以验证,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授课方式,也是提高学生教学效果的方式,这都得益于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2.6交往性强

体育课堂上所安排的运动项目基本上都涉及到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现代教育改革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的环境,因此探究性、启发性等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交流。这也是德育工作得以实施和传播的有力条件。

3.强化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途径

3.1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体育课中进行德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心理因素。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仅使学生迅速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能,而且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并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锻炼身体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振兴中华的要求,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人们在事业上有所造就的`物质基础。

德育的具体教育内容有以下几点:

3.1.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为实现小康社会服务的情感和意识。

3.1.2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1.3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1.4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刻苦耐劳、机智果断的优良意志品质以及情绪开朗、活泼、愉快的良好性格

3.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课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自己,争取对待成绩和错误,成功和失败。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他们多反面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骄傲自满,冷漠无情,虚荣自负,狭隘自私等心理问题,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品格,乐于助人,大度超然的胸怀,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正成为健康向上的新一代学生。

3.3结合教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上好体育课,优化教学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季节天气情况,合理地选择教法。通过基本体操练习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队列与队形练习。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的动作与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体验与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个人与他人友好合作,适应集体活动的社会意识和观念;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性心。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群体责任感,提高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群体学习的乐趣。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了解游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体验进行游戏活动时的心理感受,学会通过游戏调节自己的情绪,逐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和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的精神。以引导学生处理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群体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培养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3.4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材内容繁多,有的教材本身思想性很强,有的则不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能结合不同教材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如:大部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情节、竞赛成分和比赛规则,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特有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遵守纪律、互助合作、维护集体利益、爱护公共财物、勇敢、顽强、果断、机智、诚实、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教育等,例如在发展学生腿部力量的跳跃运动中,我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节中,有机的将放松部分设置为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捉害虫,由此,让学生分组捡操场上的垃圾。不但维护了校园环境,也将德育无形中渗透到体育课堂;障碍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教育;体操教学,可培养勇敢、刻苦、机智、果断的品质;组织互相帮助、保护,可培养互相协作、团结友爱精神;在进行中长跑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布置场地器材、送还器材时,加强爱护公物教育和劳动教育等等。

3.5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德国的教育学家弟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4.结论

总之,时刻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育中,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也是育人的根本。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引导和教育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协作,学会实践,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志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曲宗湖,郑厚成,张燕。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J].体育科学,,18(04):6-9.

[2]王树明,聂文龙。关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3(02):118-119.

[3]李玉玲。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分析[J].教学与管理,.03:88-89.

[4]吴惠青。体验:活动类课程的价值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11):54-56.

[5]张立华。中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和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

[6]张新,吴海燕,赵一平。面向21世纪体育教学中的情、爱、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04)。

[7]曾小玲。论学校体育中的德育教育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31(01):126-128.

[8]张仁广,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中国科创新导刊,.(20):118-119.

[9]王桂荣、关于学校体育中发挥德育功能的思考[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2):58-60.

[10]沈春华。张加军。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1.1:91-92.

[11]王利群,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98.

[12]单长清,浅谈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渗透的方法[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18(12):118-119.

[13]路东海,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德育教育[J]科技信息。.(34):671.

篇20:体育教学与成功教育谈论文

体育教学与成功教育谈论文

摘要:成功教育的基本概念就是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成功教育即“获得预期的结果”。学习、实践、发展成功教育能促进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和体验成功。

关键词:成功教育 体育教学 体育 目标

一、成功教育的意义

1.学习和实践成功教育,促进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每位学生都取得进步和体验成功。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在体育教学中,细心的老师可以发现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例如在跳高教学中,如果用同一高度来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练习,就有可能使一部分较弱的学生遭遇到失败,失去信心。利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如果设置不同的高度,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每当练习成功完成,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就能促使学生以更大的愿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练习任务。

2.使学生自觉、自信、积极主动,应充分发挥创造力,挖掘潜能更好地实现目标,取得成功。体育活动中,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是经常出现的,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使学生的信心在体育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能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哪怕是学生有微小的进步或提高就应该鼓励和表扬,反复成功可以提高成就动机,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

3.能促使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学习环境是保证成功体验的基础。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完成动作。体育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操场的布置、器械的摆设、场地的安排与画法,会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思维敏捷,效率提高。软环境是指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进行接触交流,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沟通感情,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友爱愉悦的氛围中成长,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和锻炼方法。

4.有利于体育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重要机制的形成和建立并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目标机制、条件机制、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等。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的途径

1.体育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制定分层学习目标和要求,这些目标和要求要符合不同对象的实际,使每位学生通过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能够达到。

成功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同一教学目标与同一教学过程就必然会脱离部分学生的实际,造成事实上的成功机会不均等。

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其结果,这两部分学生均未获得成功。所以创设成功机会要考虑它的“最佳区域”,即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的目标。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完成,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目标过高,经过努力达不到,学生会丧失信心;目标过低,学生容易成功,同样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在设定“最佳区域”,即制定目标时要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为学生设计好一步一步成功的台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本人情况,只有这样,教师创设的目标才会与学生的需要相吻合,使机会与动力系统的开发及整体素质培养相吻合,达到终极成功目的。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备课要在创设学生成功实践的机会上下功夫,要创设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2.体育教师要十分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爱好、良好的习惯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让学生在成功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锻炼和掌握技能。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热情、给他们更多的信心、重视培养学生的“成功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和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与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不失未来一条捷径。“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这是一种心理需要。

从另一方面看,“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学生受到教师的鼓励表扬,其心情会高兴无比,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与动力,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3.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通过重视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和追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应预测学生的需要和情绪的实质,做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学生做鱼跃前滚翻,动作完成得很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做得很漂亮”、“动作质量很好”。这样既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4.体育教师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师生共同探索运用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开拓获得成功的途径,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5.以分层学习目标为依据,运用激励性、过程性、进步度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学间互相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使学生有进步,体验成功,并能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论文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话稿

培养作文教学自信作文

成人教育个人工作总结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等数学教学的体会论文

高等数学教学论文

合作学习中构造个人责任的探索与研究论文

论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内容

大数据时代高校管理创新思路论文

体育教学中加强成教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与途径论文
《体育教学中加强成教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与途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体育教学中加强成教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与途径论文(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启发式教学的论文2023-02-27

成人教育工作总结及计划2023-11-10

竞聘副校长的演讲稿2023-03-11

医院护理文化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探究论文2022-04-29

学校制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之我见论文2023-10-26

启发式教学2022-05-07

法学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转型探讨论文2022-08-02

网络教学与生理学论文2022-07-14

竞聘城南完小校长的演讲稿2022-06-03

浅析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创新的论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