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中可行性论文(共11篇)由网友“路平”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微课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中可行性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微课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中可行性论文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使得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迅速,各类智能技术以及智能设备应运而生,而微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物之一。在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微课合理的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微课的含义以及特点分析
(一)微课的含义分析
所谓的微课,又称微型视频网络课程教程,其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围绕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技术组织的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某一个教学环节或者知识点,通过以微课为载体,利用情景化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进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微课的特点分析
微课是近年来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其特征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内容少,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微课教学的单一性非常强,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教学的重点展示在学生眼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学时间比较短,教学质量高。经调查显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只有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一个微课的教学时间只有五分钟到八分钟,完全符合学生的要求和注意力规律,学生在这一期间可以集中注意力,熟练的'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提升学生水平和能力非常有利。
二、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现状分析
当前,虽然各大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积极的转变观念,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保证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沿用的时间比较长,使得在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了很多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内容单一。在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只注重对武术动作和技巧的讲解和规范,而忽视了理论知识讲解和文化内涵的传承,导致其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再加上教师的主体意识较强,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武术技巧的记忆和联系,而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了解武术动作技巧的文化传承和内涵,难以做到融汇贯通,从而影响了学生武术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只是片面追求打开学生身体,强健学生体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的教学训练任务较重,不仅没有使学生得到身心放松和愉悦,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运动负担,导致学生的武学学习兴趣低下,影响了其学习质量和效率。
三、微课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中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综合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内容以及特点得出,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直观教学,通常是以领做为主,并且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意进行。而微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以及针对性。因此,在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武术动作等教学时,就可以将微课合理的融入其中,将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细化和拆分,并制作成短视频等进行武术动作要点传授,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保证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以及熟悉武术动作,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同时,在进行武术教学理论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按照其他室内文化课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武术课程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武术的精髓,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武术,提升学生的自身水平和能力。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其是一个灵活性非常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期间,能够很好的贴合现阶段高校学生的需求,有利于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水平以及效果的提升。由此可见,将微课融入到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中,其可行性是非常高的,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在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中,将微课合理的融入其中,无论是对武术教学水平的提升,还是学生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转变自身观念,积极应用这一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学生可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宪刚,陈勇,唐伟.刍议公共体育课建立微课中心的可行性[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54-57.
[2]邓思璇.微课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35(9):844-846.
[3]任俭,黄宗宝.微课在艺术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运动,2016(21):93-93.
篇2: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创新分析论文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创新分析论文
摘要:近几年,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开始逐渐成为教育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具体来说,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站在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研究,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出台,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体系建设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求其在立足于传统供给体系的基础之上,紧跟时代步伐,进行适科学合理地创新。本文就针对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体系创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体系;创新
从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发展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普通高校在武术课供给体系的建设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武术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加强对武术课供给体系的建设与创新。
一、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需求与供给现状分析
(一)高校学生对公共体育武术课的
需求现状分析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中都存在学生对武术感兴趣,但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的情况,一些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所开展的`24式简化太极拳并不怎么感兴趣,他们不喜欢太极拳缓慢而固定的节奏,尤其反感太极拳动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动作的记忆,但是在考完试后这些动作又会很快忘记。由此可见,大学生实际上对动作记忆要求较高的武术课并不感兴趣,只是为了获得学分、应付考试而进行机械学习,其学习态度是非常无奈的。正是由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缺乏,在导致他们在武术课学习中没有热情。一些专家和学者因此而开展了有关高校大学生学习武术真正动机的调查,如邢强对北京师范大学武术协会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占总人数80%以上的学生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防卫技能;刘文武对浙江海洋学院的武术班进行调查,发现三百多名学生中有二百多名都是为了学习防身技能而参与报名武术班。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习武术的真正动机都是为了自我防卫,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学习我国的传统拳术,追求动作的实用性和简易性,当然,高校学生也并没有完全否定现代武术,认为现代武术在观赏性、健身性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基于此,公共体育武术课在现代高校多元化的武术课程体系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地位。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需求情况分析
近五十年来,我国高校武术课从总体上看基本上是将竞技武术套路作为供给重点,其主要包括器械类武术、长拳类武术,其中,剑、枪、刀套路是最主要的武术教学和竞技内容。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主要可分为竞技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竞技化两个时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教学内容是将竞技武术套路作为基本立足点而逐渐发展而来的,其关注的是武术套路的节奏感、动作的美观性等,但却忽视了武术的攻击防卫性这一根本特性。截止到目前,由于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本身在供给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再加上击剑、跆拳道等新兴武术技能的冲击,导致其面临较为困难的发展境况。
二、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供需矛盾分析
通过对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研究,可把高校学生选择武术课的原因划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感觉武术课比较容易获得学分而选择武术课程。第二,因为身边的好朋友选择武术课程,自己也跟着选择武术课。第三,因为观看相关影视剧、视频等对武术产生兴趣。第四,希望习武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尽管大学生选择武术课的动机多种多样,但是在实际开展武术课学习之后往往感到失望,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教学形式、内容似乎都很难引起或增强学生对武术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同时也无法改变一些本身就是被迫选择武术课学习的学生的心态。这就是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需矛盾的主要表现。
三、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体系的创新
(一)创新供给方式
高校武术课的供给不仅应包括校内直接的教学活动,同时还应当涉及校外武术活动的开展。在武术课选课机制的创新上,应当坚持让对武术感兴趣的学生能选上课为基本准则,高校体育部门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对选课机制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
(二)创新武术教师培养模式
在武术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上应当做到以下两点:首先,高校体育部门应当根据武术教师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着力完善其武术技能体系。其次,师范类高校应当改变传统的武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其以往单一的技能结构,重点提高其武术技能的多样性。
(三)创新武术课供给内容
相关专家和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导致这种供需矛盾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供给内容不完善,在武术课教学内容上局限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另一个是高校武术教育人才培养体制不够科学,武术教育人才过于单一,教师队伍尚待整顿。其中前一个原因是最主要的,因此,必须进一步创新武术课的供给内容,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武术项目,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结语
总之,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体系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要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对武术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对传统的武术课供给体系进行适当创新,从攻击方式、教师培养模式以及供给内容方面采取针对性的创新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宝雷.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体系创新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33(6):103-106.
[2]张洪柱,樊炳有.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进展述评[J].武术研究,2016,1(4):128-132.
[3]陈保如.浅谈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人文教育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3):659-659.
篇3: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中健美操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中健美操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切入口展开分析,研究认为:由于选修课选修的制度性以及地位性决定了健美操教学组织的松散性,削弱了健美操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高校需要从学生的爱美之心和时尚追求出发,来培养他们坚定的兴趣以实现科学组织教学与学生体质提升的双赢目标。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健美操
健美操作为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具有其健美和健身统一的魅力和价值。尤其是在当前大学生体质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高校从塑造大学生个人良好外在形体和提升体质的需要出发,开设和组织健美操的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习惯与体育意识具有积极地驱动作用。
篇4: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中健美操教学研究论文
按照高校现执行的教学体制,公共体育选修课健美操教学的组织方法具有较强的教师个人自主性。
1.1自愿性松散组织
健美操选修课的双向性决定了师生之间的自愿性,尤其是学生对课及其教师的选择决定权。尽管在学生选定后就要接受各种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但相对必修课及其严格的考核制度,无论是教师教学要求、学习考核等教师都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学生难免会为了毕业的功利性学业考核目标,在学习中不严格要求自己,表现为个人纪律观念差、技术技能要求低、学生之间的协调性差与团队意识低等。例如上课迟到、缺课现象严重,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认真地学习和练习,以及学生学习兴趣高但日常运动的耐性差等,既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导致学生对选修课认可度低。另外,选秀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年级、专业甚至院系,是健美操选修课临时班级缺乏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兴趣性自觉组织
因为兴趣而学习健美操,是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健美操能高效开展的积极动因。他们从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以志趣相投的方式自觉地组织起来,他们的学习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协作性。教学实践中,他们因为兴趣而主动选修健美操,没有学业考核与应对毕业的体制性强制,也没有因为其他同学选择而盲从,选择课程与教师是他们完成选修的一种程序。因此,他们一方面会以关系紧密的团队开展高度自觉地学习甚至研习,另一方面会以某些特长者、优秀者与活跃者为核心组建属于自己的社团,把选修课的教育教学与个性兴趣的自学结合起来。在这种组织模式下,教学组织对教师而言是简单、轻松的`事,他们只需要备好课、准备教学内容与设计好教学环节足够。
篇5: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中健美操教学研究论文
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的健美操自身选修的特殊性,决定了健美操需要依托教师和健美操自身的魅力,在吸引和带动更多学生关注的基础上,以健美和健身的统一性激活与培养学生学习和日常运动的兴趣。
2.1建立健美操常规活动机制
学校在既有的教育教学和学科设置的框架内,推动健美操活动常规化、常态化与大众化,建设健美操选修课高效教学的学校制度环境。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做法有两种:第一种,把健美操与大学生早操并列实施。按照高校现有的作息制度,学校把健美操与早操一并施行,让学生在做完早操后再做一定时间长度的健美操,使健美操运动最大范围的普及化,以此来推动学生积极地学习。第二种,开设健美操活动的专门时段与专职区域。学校可以把正常工作日的下午的课外时段或周末的某个时段作为专门时段,划出学校内的某个特定区域为专职活动区域,让不同院系、不同班级与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斗舞性的娱乐、编舞与训练活动,以创造全校性的健美操活动氛围。第三种,建立健美操常规活动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与保障机制等,对表现突出的教师、院系整体、班级、社团、学生个人,给予适当的精神、物质鼓励或激励,例如给予教师和学生荣誉称号,给予优秀团队统一服装的支持等,建立与组建健美操活动的核心辐射团队,使其发挥强力的带动作用。
2.2开发健美操教育教学的学生资源
作为选修课的健美操教学组织,评价其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学生及其学习情况。学校和教师充分挖掘和学生中蕴藏的教育教学资源,使他们在发挥示范与榜样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去感染、带动与教育其他同学,对健美操的教学与学生体质改善是事半功倍的有效举措之一。对学生触动较大的有三类资源:第一类,健美学生自身的优美形体资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那些体型美的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领舞者,把他们个人及其健美操运动的状态,作为一种具有示范和榜样性的资源,激活与提升学生的爱美之心,引领其他学生积极地开展健美操学习和运动,以追求良好的外在形体形象助力个人的事业和生活。第二类,健美操爱好者学生的健美操技术技能资源。健美操爱好者学生他们作为健美操选修课的积极分子,他们无论是出于个人锻炼还是学习提升自己的需要,都会在课堂内外积极地展示自己。教师据此可以把他们培养成自己的助教,让他们在课堂上帮助分组教学,在课外开展训练或复习性的教学,使健美操学习与运动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种环节中。第三类,特长学生的健美操创新资源。特长学生会根究自己的需要、兴趣与个人理性目标等,开展更多的健美操创新活动,如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把舞蹈元素融入健美操,有某种武术基础的学生把其改编为健美操,以及有音乐才华的学生他们可以为各种健美操去专门开展编曲工作等。教师要能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注意搜集、整理与固定,作为新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资料运用。
3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修课的教学组织注意事项
健美操选修课作为一种源发自学生内心的喜爱与学业学习兼得的课程,教师需要在继续激活学生爱美之心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的强制性与激励性去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和管理,如对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甚至学业处分等;运用健美操的时尚性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与切实的时尚价值观,在科学的健美操运动中去收获健康、健美与快乐;创建健美操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组建健美操社团、组织健美操日常锻炼活动、作为一种文艺节目参加各类文娱活动等,使健美操融入到大学生学习、运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结语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的健美操教学组织,既有其他公共选修课的共性,也有健美操运动自身的特点。学校与教师既要在基本的教育教学体制内,发挥制度的刚性管控作用,更要运用健美操自身的时尚性、形体优化健美的作用,去培养大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体育的兴趣,树立科学健身意识、终身体育意识与个性化体育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社会交际创设良好的个人外在形象和健康体质。
参考文献:
[1]张虹.关于高校健美操公共体育选修课教学组织方法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4):135-139.
[2]张俊丽.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3]白路霞.高校教学中健美操对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影响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5):102-104.
[4]郑婕,方富荣,刁在箴.普通高校健美操教材的创新与重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115-116.
篇6:“微课”在拓宽公共体育教学空间中的地位论文
“微课”在拓宽公共体育教学空间中的地位论文
一、微课在拓宽公共体育教学空间中的的作用和意义
(一)通过公共体育微课教学模式探索,能有效解决传统授课存在的空间拓展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和整理出现阶段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尝试性提出以微课为基础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促进该课程教学空间的拓展,有效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步伐。
(二)构建微课平台,促成了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的形成,能够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公共体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探索分层教育模式,并制作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微课”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素质。
(三)研究微课制作内容选取方法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微课内容的选材和授课方法方面,适当增加情景化、半结构化的课程教学环节,增加师生互动内容,并借助微课平台展示,借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并通过微练习、微思考和微反馈形成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采用微课教学的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满足了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力的促进了体育师资力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些列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微课资源。一方面,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并且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制作不同内容;另一个方面,利用微课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的公共体育课程微课学习,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室和上课时间的限制,并通过微反馈实现和教师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五)基于微课的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证研究是对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教会学生利用微课教学平台,学习和掌握现代体育竞技技术与技巧,提高自身体育素养和竞技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公共体育课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开展,为相关课程微课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也有利于促进高校微课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二、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主要模式,所针对的用户的基本特点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展了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模式的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其主要内容和形式包括:普修基础课(大一)、公选课(大二)、提高班(大三)、俱乐部(专项提高)、保健班(全校残疾或特殊学生群体)。公共体育课程作为体育必修课、普通健身需求、兴趣培养、专项提高、特长及专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已经在国内的高校广发的得到认可和普及。
三、“微课”在拓展公共体育课教学空间的巨大潜力及优势
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在教学效果方面的意义非常巨大。万秦华在自己的研究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实验性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实验的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说明这种学习方法是有效的。微课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经过实践证明在教育环境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这一点在教育界也受到广泛的认可。近几年“,微课”的区域性发展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伴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已经以各种视频、软件的形式深入到教育资源的各个领域。不论是管理者、设计者、教育者还是参与者,都从观念和实际应用中感受到了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就像现在流行的(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广为传之。不仅能够满足教育资源的互助式服务、学习的个性化,也有助于帮助参与者提高信息素养,激发创新潜力,最重要的为传统教育模式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补充和拓展作用。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互动学习、自作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应用和融合,将会推动“微课”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现代的公共体育教学肩负着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除了要完成理论知识传授、运动技能传授、专业知识普及、高水平发展与欣赏、特殊群体补充,还肩负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重要任务。通过摄制型微课形式、录屏型微课形式、软件合成型微课形式、混合形式的微课形式等将公共体育课程需要传授和交流的各种信息内容通过信息化技术平台,直观和有效的展示给学生群体,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和获取体育知识的需要。
作者:彭淑玲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篇7:试析高校公共体育球类选项课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公共体育球类选项课教学改革的步骤和方法,认为分层次教学是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的基本教学模式,过 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是较为科学的评价方法。
1建立球类选项课教学模式的依据
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需求及学习动机有6个方面,依次为:
①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92.9%);
②增添课余生活的乐趣(90.4%);
③提高运动项目的技术水平(89.9%);
④缓解因学习产生的脑疲劳(88.7%);
⑤对某项运动有浓厚兴趣(82.5%);
⑥为了今后社交的需要(75.8%)。
有关兴趣爱好,以出现的频数多少为序,男女生分别是:
男生―①篮球;②足球;③乒乓球;④羽毛球;⑤网球;⑥排球;⑦田径;⑧武术散打;⑨游泳;⑩健美。
女生―①羽毛球;②篮球;③乒乓球;④游泳;⑤排球;⑥网球;⑦形体健美;⑧田径。
根据对身体条件、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等综合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大学生可分为3种类型。
(1)技术型(约占10%--15%):酷爱体育运动,身体条件和运动技术基础好,已掌握某项运动的技能。学习愿望: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掌握较为系统的专项理论知识,有力争成为校系(院)代表队员的想法。体育运动已成为这类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
(2)兴趣型(约占65%--70%):对某项运动有浓厚兴趣,身体条件和运动技术基础一般或者比较好。学习愿望: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以增添课余生活的乐趣。这类群体中的部分学生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常用外部条件如学习紧张、场地少等来开脱自己不坚持体育活动的惰性。
(3)盲目型(约占10%--15%):对体育运动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身体条件一般,谈不上有什么运动技术基础。中学期间体育教育不够或者性格内向,是形成这类群体的主要原因。学习愿望;了解和掌握一些体育知识和技能,以便与同学有共同的语。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挖掘体育课程的“隐性”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特征。还要看到,学生对某项运动的兴趣爱好不能与自身的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划等号。如果体育教学只强调统一性,采用行政编班模式去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显然是不够科学的,必须重新进行教学设计。
2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从9月开始,我们根据师资、运动场馆等教学条件,分别进行了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等选项课程的分层教学,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行综合评价。实践证明,选项课分层教学和成绩综合评价有利于教师面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或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进度,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运动技术技能水平、运动理论知识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2.1制定化教学计划
根据多次调查的反馈信息,首先建立研究对象递阶层次结构及其因素重要性的判断矩阵。通过计算求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得出多层次的组合优先权重,完成层次分析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中携带着大量的反馈信息,为制订教学计划、进度、内容提供科学的量化指标。例:技术水平指标(0.43),表示专项基本技术教学时数应占教学计划实践部分学时数的43%。数学模型中的权重分配情况还可为选择考试内容提供理论依据。例:是否将专项素质纳人考核内容是有争议的,而专项素质在数学模型中的合成权重为10.6%,总排序第4,因此,将此项指标列为考核内容无可非议。以数学模型中的反馈信息为主要依据,制定教学计划。
2.2制定各水平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构建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完成了各水平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按水平一(初级班)、水平二(中级班或称提高班)、水平三(高级班或称加强班),提出不同要求。
2.3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进行综合考评。实行分水平分层次教学,综合评价就必须分层制定、分类进行。
水平一:主要评价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和健康意识,以技能进步幅度为主。
水平二:侧重评价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程度以及进步幅度。
水平三:侧重评价应用技术技能的能力、组织能力和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综合评价的方法是:根据不同水平层次,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水平一和水平二采用分布位置百分评定方法和黑尔指数原理。水平三的评价方法为:学生在校、系(院)比赛中的综合情况(占40%),半场3对3教学比赛综合情况(占40%),平时表现和专项理论各占10%。
分布位置百分评定方法,是根据学生个人成绩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求出他所得的相应分数。这种评价方法能有效地对某个特定群体成员进行比较,同时为优胜(升)劣汰(降)提供依据。引用黑尔指数原理,将学生的进步幅度纳人其中,充分反映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课余锻炼等状况。教学实践证明,阶段性评价(期中)与终结性评价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觉学习和加强锻炼的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2.4综合评价的效果
经统计,99级篮球选项班268名学生的成绩,及格率达99.40},80分以上者占58.50,综合评价结果呈正态分布,符合教育测量学原理。
3结论与建议
3.1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2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采取分层次教学,是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的一种教学模式和策略,是调整体育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的重要举措。普通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加快师资培训、场馆建设等方面的步伐,为分层次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3.2综合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
体育实践课程实行期中考核,其意义,一是可充分体现体育教学计划、进度的层次性和系统性,达到整合体育学科的目的;二是过程评价(期中)与终结评价(期末)相结合,将学生的进步幅度纳人考核内容,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使学生成绩的统计工作快捷、简便,为综合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篇8:试析对21世纪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探讨论文
试析对21世纪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探讨论文
摘要:为贯彻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健康第一”的精神,开拓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向,重点发展实践教育,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传统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模式,推动和促进高校体育健康课的发展。
关健词:公共体育课 体育健康 测评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方式,大多是以专业竞技项目和应试教育为主,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单一,忽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单一教学模式功名式教育等泯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只为应付于考试的内容和分数,而从不考虑所学体育知识技术是否对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用,不能享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得心理和生理快乐,也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提高,使教师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之中,而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1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测试,试验对比,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1.1初始资料获得阶段
1.1.19月对济南大学人学新生进行调查,掌握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并进行测试。
1.1.2查阅高校体育教育文献及对专家进行咨询。
1.1.3掌握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了解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欢程度,对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体育项目的看法,参加体育锻炼的状态等。
1.2实验阶段
以体育课教学班为单位,在大学内进行教学体育实验班的教学改革试验,体育理论教学占40%,外堂实践课占50%,考勤情况占10%的教学计划,并且每周进行2次以同学自由选项为主的体育俱乐部活动。
1.3总结阶段与推广提高阶段
从新生人学就进行教改后的体育教学,我校体育系推出了《面向21世纪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教材《大学体育实验教程》,对体育教学课进行了全面改革。
1.4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阶段
在全校实行全面的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课教学改革方案报教务处批准后全面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其教学内容为:依据体育理论各方面内容,合理安排教学,依据体育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综合分析,以课题组负责人为主编写了《大学体育教程》和《体育与健康》教材,指导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在全校实行了教学改革后的教学计划。
2各学年教学内容及测评方法
2.1一年级以发展身体一般素质为主,进行一般力量、速度耐力素质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理论了解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及运动解剖,生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课考试为笔试,试卷答题占400,6,平时及出勤占100,6,外堂实践课测评结合军事综合测评方式进行测试,实际方式内容包括原地举手铃,男(5Kg)、女(4Kg)共15次,然后曲线地滚球15米,接仰卧起坐20次,进行折返跑5mxlOmx15mx20m,最后原地跳绳男100次、女80次停表,这样既能根据场地情况进行安排,又检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成绩占50%。 2.2第二学年以提高综合理论知识和综合身体素质为主,理论以体育保健学、营养学、体育竞赛知识为主;在身体素质学习中以提高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为主。在学习中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乐趣和身体素质能力。
2.3第三学年在提高综合理论知识和综合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讲授体育竞赛知识,三大球(篮、排、足)及三小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的欣赏方法和身体素质锻炼处方,实践课以耐力练为主。
2.4第四学年根据学生的自我爱好进行专项选修课体育教学,学生自主选择专项,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武术、健美操、毽球、魔球、交际舞等项目。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有了更加探人的了解和掌握基本技术、具体测评方法,定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
3结论与建议
3.1体育教育改革后的课程注重了理论课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人体运动的最基本知识,而且对于体育竞赛的组织方法、竞赛方法及如何欣赏精彩的体育比赛都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在理论上掌握了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3.2实践课综合素质的学习,克服了以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提倡以提高一般身体素质为主,使体育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了意识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的观点,使体育与“健康第一”的思想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各自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参加自己喜爱的项目和训练方法,达到了体育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3.3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适宜的考试内容和方法,注意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的提高及专业性练习方法的培养,克服了专业课必须有专业场地、专业器材不足的缺点,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加探了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爱好。
3.4体育项目选修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参加自已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学习,并利用所学的专项参加班、系、校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增加了集体主义精神,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优秀者在省、全国各项大运会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促进了专业项目成绩的提高。
3.5对体育教师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理论课教学需要教师参阅补充大量详实的资料及教学书籍,了解体育运动的最新动态,提高理论课水平,而实践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提高了教师体育专业技术的教学实践能力、技术素质、组织能力及思想教育能力。
篇9:高校体育课堂微课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课堂微课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微课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界发展迅速,但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却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文章将从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应用策略、应用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旨在为推动高校体育课堂微课教学模式发展,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堂;微课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悄然兴起了一股“微”热潮,微课教学模式在教育界迅速发展。但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微课教学模式却未得到广泛的推广与运用。体育课作为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授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顽强意志品质的任务。如何实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是时代发展赋予体育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1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1高校体育课堂微课教学的需求分析
体育课程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常见方式,在高校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第一、学校的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有限,人均器材占有率低,影响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开展;第二、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较少,学生可选择的课程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兴趣的多元化;第三体育课时少,理论课时少,大部分高校均为每周2课时体育课,课堂练习时间少[1],对肌肉及大脑皮层刺激不够,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效果较差;第四、学生个体技术基础差异较大,未区分层次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造成教学效果不明显;第五、课堂练习时间有限,且学生兴趣广泛,缺乏课后自主练习等等,都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无论是实践课还是理论类,高校体育课程都需要形象化和趣味化的学习资源及形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微课就是一种既形象化又充满趣味性的视频资源,由此可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对微课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1.2高校体育课堂微课教学的优势分析
其一,支持多种移动设备。微课内容短小精悍,资源容量小,能通过独特的视频形式呈现课堂学习内容,且容易存储和传播,既支持多种移动设备上的在线播放,还可以下载储存至移动设备,随时进行移动学习。如今大学生普遍拥有智能手机,通过在线播放或者下载储存,就可以在体育堂内外自由进行碎片化学习。其二,便于体育教学重难点的掌握。微课的`学习内容精简,重难点突出,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所学内容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练习内容要领的掌握。把教学内容划分成零碎知识点,做成通俗易懂、重点突出的微课视频,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重难点的把握,尤其是对于很多技巧性强、重难点多、掌握难度大的内容。学生通过选择符合个人基础和实际情况的微课视频课件进行学习,能有效弥补体育课堂教学“一刀切”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其次,教师将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提供学生观看学习,可以有效解决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讲解“一遍过”的问题,能够对所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反复观看,方便学生在课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自学,同时能有效减轻体育教师重复示范讲解的工作量。其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学习具有极大的自由性,且内容精短,重点突出,吸引力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加上不受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限制,学生普遍愿意去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在一周两个课时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2]由此可知,微课是一种非常适用于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适合在高校体育课堂推广开展。
2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国外,可汗学院教学模式把微课成功地应用到了翻转课堂中,给微课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基础。而目前国内的微课应用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笔者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出以下三点:
2.1与其他教学资源相配合
视频媒体资源只是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一种较好的资源,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运用更多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优质课堂、精品课程、网络论坛等都是非常优质的教学资源。因此,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资源,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和应用都需要与其他教学资源相配合。
2.2与常规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课堂教学还不能完全由微课取代,不能每节体育课都需要学习微课资源,也不可能只依靠微课来教学,而忽视常规教学模式的使用,且在进行微课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常规课程教学模式仍有它的特点和优势,应该与之进行有机结合。
2.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应用方式
在进行微课内容设计时,我们应该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学生特点、学校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微课的应用方式。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人数多、上课课时少的问题,微课视频内容往往是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集中讲解的对象,所以,在微课的具体设计与制作中,不仅要涵盖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更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自身基础和学习特点调整其应用方式,使其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3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3.1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有一些局限性,但它仍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即使在各种新型教学方式的冲击下,它仍然是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3]因此在学习微课资源时,仍然需要吸收和借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势。高校体育课程课时少,且课堂人数多,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重复性地讲解、示范、指导、纠错,如此一来,平均到每位学生身上的教导时间十分有限,课堂练习效果较差。将新型的微课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教师需要结合课堂练习的具体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对微课资源进行选择性地学习。作为课前预习部分,能为学生在随后的课堂练习中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作为课堂引入部分,通过观看微课教学视频,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总结部分,能使学生对自身技术动作有更清楚的认识;作为课外补充部分,能随时随地对学生技术动作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3.2应用平台的确定
只有将微课资源集中整合在某一平台上,使学习者能够进行系统的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优势,因此应用平台的选择与确定对能否充分发挥微课资源的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常规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等,[4]是一种较好的在线学习服务平台。将微课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者登陆平台就可以进行系统的学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微信公众学习的平台已经成为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微信公众平台面向公众开放,是一个包含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5]它可以使用户享受到消息订阅、热点推送、品牌传播等服务。[6]一方面,它操作简单,可以通过QQ号码来申请,并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实现文字、图片和视频的互动与交流。另一方面,它对设备要求较低,一个微信账号和一部具有网络连接功能的手机,就可以接收平台推送的消息,轻松实现自由的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
3.3应用实施步骤
在微信公众平台确定后,需要先通过网络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注册订阅号,然后将已经制作好的微课资源逐一上传,图文类的微课资源需要利用文档进行编辑后才能上传,对于超过上传容量的视频类微课,则需要利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处理,其次,将微课资源推送给每一个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学生。最后,要求学生对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并在课程学习后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试评价。[7]
4结语
微课容量微小、内容精简、易于储存和传播、使用便捷等特点十分符合当代大学生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要求,能有效解决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如何结合高校现有体育资源,制作出优质的体育微课视频,将微课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效益,值得广大高校体育教师进一步为之探索研究。
篇10:高职体育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论文
高职体育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微课越来越成为各个学校引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技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具体的开展教学计划,可以深入学习某一个知识点,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效率。本文探讨了微课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价值,然后简要阐述了微课在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体育教学;微课;应用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各大院校也非常注重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淘汰,全新理念的教学方式被引进各大校园,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对微课的探究,并且迅速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我国引入微课教学的概念比较晚,直到年底,在我国教育部的精心筹划下举办了首届全国微课大赛之后,微课才算是真正的走进了我国的高校校园,收到广大教育工作中的广泛推广,另外在国内也掀起了一波“微课热”。我国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往往多而繁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合理的安排课程进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教学形势,本文引入微课教学的概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力图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升我国高职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微课概述
(一)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目前关于微课的定义有几种主流说法,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自己的理解总结出微课的定义:微课是指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方式,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短时间的教学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微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对于笼统的知识点精简化,深入发掘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以及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微课学习的特殊性,允许学生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电脑、手机等产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我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通常来说,微课的学习时间不长,这就要求学生要在短时间的学习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高度集中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微课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微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微课的教学周期比较短;
2)微课传授的教学内容精简,不繁杂;
3)微课的教学目标明确;
4)微课主要通过视频教学来给学生传达教学信息,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感受知识的内涵,加强记忆。
(二)微课的应用价值
微课之所以在我国高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微课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传统教学占主要地位的高职学校教学体系中,注入新鲜活力,丰富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变得多样化。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带着学生在操场中进行演示,然后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进行训练,然而很多学校的教师教学动作并不规范,学生也跟着一起学,在现场教学中,很多学生开小差,并没有当场就理解吃透教学内容。使用微课教学可以很好的为传统体育教学提供补充,让学生通过视频加强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深化,起到更好的教学作用。
2)微课教学的特点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应用信息化产物进行视频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优化学校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整理教学资源,建立一定的共享平台,让学校的教学资源可以很好的共享,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良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帮助学生解答学习疑惑,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二、微课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规范教学动作,以更加直观的形势展现出来
在传统的高职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的动作不一定完整、规范,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会重复的示范,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领悟了动作要领。因此,微课教学提供了一直直观的视频教学,在视觉上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没有领悟的地方,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暂停视频画面、快进、快退等简单的.操作来进行学习,直到学生掌握了每一个动作要领为止。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自己录制视频来引导学生学习,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教学教程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规范相关动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深化学生对动作的记忆,降低动作难度
微课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式,通过视觉冲击来把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相关操作可以把完整的动作进行分解,各个击破,这样不仅降低了有些教学内容的难度,也可以深化学生对动作的记忆力,在大脑中根深蒂固,形成相对的动作条件反射。
(三)帮助教学改善教学效果,纠正教学错误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学生跟着学,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错误的进行了模仿和练习,而且不同的同学的理解偏差不一样,会犯下不同的错误,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把规范的动作以及学生们容易犯错的几个动作录制成视频,在现场教学的时候给同学们展示这几组不同的动作,就能够形成很好的对比,让学生对他们犯的错误一目了然,从而深化对正确动作的理解与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伴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兴起,微课在我国掀起了一股新的教学浪潮,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我国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我国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尤云仙.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考试周刊,.
[3]张艺萌.简论面向成人学习者的“微课”[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4]陈松松.基于课程范畴理论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
[5]杨旭琴.微课程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4.
篇11: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现代教育已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微课、微博、微信平台广泛运用在教育领域,引发了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高等教育也要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时代。目前,“互联网+”也已应用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时代的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实现教学的创新。当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革,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除了正常的学习时间之外更多的是利用手机获取信息,而移动学习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微学习,因此,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途径,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体育结合微课程实现体育教学的改革也作为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1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1.1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将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是一种碎片化、重点突出、交互性强并且可重复利用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
1.2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以这些教学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3微课的特点
1.3.1碎片化
微课视频时长为10min左右,通过清晰的视频录制将课程教学过程进行呈现;传统课程一节课时长45min,而微课将原有的段状课程转变为点状课程,让课程更加微而精,学生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如排队就餐的时间等进行随时随地学习。
1.3.2重点突出
结合微课碎片化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微课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提高;10min的视频呈现,不仅要求教师的课程逻辑严谨,而且要求课程内容亮点及重点突出,真正抓住学生学习的重点,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3师生交互性强
微课作为“新鲜课堂”的形式出现,既能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又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方面输出教学内容的状况,微课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在及时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点时也可进行疑问解答,便于教师后期的课程设计更加符合大学生当下的学习需求,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1.3.4教学资源可重复利用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随地通过微课进行体育学习,例如上课之前的运动技能预习、重点难点巩固、课后动作练习等,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2体育微课的设计原则
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和运动锻炼,以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要求学生直接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是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内容适合以动态的视频形式呈现,而不同运动项目的某一基本运动技术,可以作为一个知识点,从动作的讲解示范与分解练习,到易犯错误的提示与动作纠正,最后开展基本的动作练习,时间长度多为10min左右,与微课的制作特点相一致。根据微课及体育课程的特点,在大学体育微课的设计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恰当控制体育微课的时间长度
微课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视频的教学时间多为10min左右,这与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的45min时长相比,大大缩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观看的效率及频率。为了提高大学生利用微课学习的有效性,体育微课时间长度以10min左右为宜,要严格控制体育课程的导入、讲解、示范等环节的关系与时间占用。
2.2体育微课需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设计
体育微课的设计首先应考虑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充分考虑体育以“身体”为载体的运动技能教学,注重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方面的区别。体育微课的整体规划也要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进行设计,例如球类项目、操类项目等项目的特点是不同的。
2.3体育微课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的特点
体育微课所选取的知识点或运动技能点应为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问题或内容,知识点或运动技能点应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的特点。例如,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是一项基本的投篮技术,动作具有完整性、独立性的特点,可以按照“一大,二小,三高跳”的教学步骤拍成微课,让学生进行学习。
2.4体育微课的设计要从整体规划布局体现课程的体系化
首先,体育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情。其次,从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体育微课要体现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教师与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沟通与反馈。
【微课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中可行性论文(共11篇)】相关文章: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8-26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慕课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3-05-08
翻转课堂在化学教学实践的运用论文2023-03-26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2-15
微课应用于护理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论文2022-05-07
有关课程方面的作用范文2023-03-14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6
关于拼音教学的论文题目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