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课程方面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3-14 07:40:4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有关课程方面的作用范文(集锦20篇)由网友“诶呦我去”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课程方面的作用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课程方面的作用范文

篇1:美国大学AP课程作用

美国大学AP课程作用

美国高中AP课程省钱拿大学学分

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实际意义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美国大学预修课程。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艾迪留学贾老师提示,美国高中生可以选修这些课程,在完成课业后参加AP考试,得到一定的成绩后可以获得大学学分。一般修一门大学的课程要花费数千美元,而参加AP考试只需要82美金,因此选修AP课程不仅可以展现学生的能力,它还是一种省钱的好方法。

美国高中AP课程大学自然过渡期

美国高中AP课程有22个门类、37个学科,已在美国15000多所高中里普遍开设。它可以使高中学生提前接触大学课程,避免了高中和大学初级阶段课程的重复。

AP考试的成绩以5分制考核,考生可以获得1,2,3,4或者5分。一般三分或三分以上的成绩可以在大学换取学分,但也有很多特殊的例子,某些名牌大学接受的标准在4分以上或者5分,也有少数美国大学不接受AP成绩。

美国高中AP课程名校参考重要指标

除了这些,贾老师重点提醒大家,AP课程还是美国一流名校录取学生所参考的重要指标,敢于挑战学术难度、明确学术发展方向是美国大学最看重的。AP课程的学习,同样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最好证明。另外,在美国高中选择AP课程还有2个直观的利益:

1、增加GPA成绩。平均每门AP课程成绩可增加GPA分值0.1分。

2、可兑换大学学分。以便缩短大学就读时间,或在大学学习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课程。

以上是美国高中AP课程优势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有意申请美国高中留学的中国学生有所帮助。如有更多美国留学问题,欢迎拨打热线电话400-088-6518咨询育路出国留学专家。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留学预科中心,获取更多的留学资讯。

篇2:舞蹈课程的意义及作用的论文

舞蹈课程的意义及作用的论文

在高校一提到舞蹈,大家往往想到的是非常严格的专业教育,但随着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素质教育工程的启动,舞蹈课程已经从专业教育逐步发展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素质课程,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吴晓邦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序中对舞蹈是这样解释的:“舞蹈,按其本质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从广义上说,凡借着人体有组织有规律的运动来抒发感情的,都可称之为舞蹈。但作为一种舞台表演的舞蹈艺术,则是通过作者对自然或社会的观察、体验和分析,并以精炼的典型的动作,构成鲜明的舞蹈艺术形象,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思想和情感。”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吴晓邦先生是用本体论来对舞蹈进行剖析,从而提出舞蹈本质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吴晓邦先生给出本质的也说明了舞蹈的可大众化、可普及化的特点,舞蹈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凸显;在高校素质教育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舞蹈已经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建设和谐社会,高校推动社会文化建设,时代的发展在对大学生的培养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基本理论与技能,系统地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毕业生还要掌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基本理论与技能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地掌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舞蹈的历史悠久,考古发现的大量古代崖画描绘的场面生动丰富;有单人,双人,三人,集体的;有些头上还插有羽毛之类的装饰物,手持道具等等。当时没有语言,没有文字,人类的交流、知识传播只有通过人体动作来完成,人物手舞足蹈,形态各异。可见舞蹈可追溯到人类出现的原始社会时代。《周礼·地官》载:“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意思是用六代之乐舞来防止、节制人们不符合礼的各种情欲,教化他们完善个体的伦理道德,做到相互间互敬互爱,并懂得怎样与社会保持协调。在当时,习舞过程还安排专门人员巡视,甚至习舞到了更高程度的时候,天子还要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一同前往观看。可见,舞蹈的教育功能,其重视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舞蹈陪伴着人类从远古时代走到现在的信息科学时代,在人类繁衍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人类的生命意识中是不可或缺的,它随着人类的生命意识的存在而存在。因此,在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素质教育工程建设发展中开设舞蹈课程是必要的。

一、舞蹈课程的价值

1.教育功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创办了教育,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机构,这个机构是一个培养人的社会组织。孔子的“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在我国西周时期开始形成。对这六门课程的解释为: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射,射技教育;御,以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书,学字习写的教育;数,简单的数量计算教育。当中的核心部分及其主要内容是礼、乐。孔子这一思想观念是有据可寻的,在孔子之前的夏、商、周,三个王朝中的乐舞已经非常普及。如:夏朝统治者启,将《九辩》和《九歌》改造制作出《九韶》,还在高达一千六百丈的天穆之野的高原上组织演出,演出的规模可谓盛大空前。启对乐舞的酷爱导致子孙的效仿,在夏朝第六代王少庚和十六代王发即位时,各地民族为讨好统治者也积极献上本民族的乐舞,促进了夏朝民族乐舞的文化交流。再如:西周灭商后利用乐舞巩固当时天下未定的局势,并确立了《六代舞》。可见乐舞不仅与国家政治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还是人民风俗人情的表现。高校是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是一个培养人的社会组织。而舞蹈在培养人的社会组织中,早已确立了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因此,舞蹈课程在高校培养服务国家、符合民情的高素质人才上是必不可少的。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提出了保护文化遗产,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的号召。文化部网站20XX年3月10日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日前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6月1日起施行。当中的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方法研究,鼓励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整理、出版等活动。”第三十四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可见,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促进了我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而“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份,这部分大多需要用舞蹈来传承。因为,舞蹈是传承人类社会风俗、民族文化的唯一方式。在没有语言和文字的原始社会,人们相互交流、情感表达、解释自然界、揭秘生物界秘密、传播生产经验等所有社会活动只能通过肢体动作来说明,这些肢体动作就是最早的舞蹈,这些早期的舞蹈通过人类的传承和发展最终形成或渗透到表演艺术及礼仪、节庆当中,成为我们国家需要保护的对象。国家加大力度保护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下,舞蹈课程在高校中开设,将承担起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

二、舞蹈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产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指导方针。北京大学在跨进新世纪的时候,利用艺术教育给全体师生进行素质教育,他们向师生们开设了各种艺术类课程,如舞蹈、音乐、美术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等内容。除此之外,在大学生当中还创建了不同形式的艺术团,如舞蹈团、大学生合唱团、民乐团等等。这都是利用舞蹈、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艺术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舞蹈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它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功能,并能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功效。舞蹈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柔韧性、控制力、人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性等生理素质,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意志力等心理素质。

1.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

“舞蹈教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德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舞蹈能促进人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诸如诚实、正直、自尊、自信、自主、独立、自主......等个性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音乐和舞蹈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情况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并且能够教育人们伦理道德。事实证明,舞蹈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品德道德休养。

2.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

现今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紧张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适者生存的生存环境,无形中会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让大学生维持健康、愉快的学习生活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项内容,给大学生学习舞蹈那就更加必要了。因为舞蹈是善于抒发情感的艺术,大学生情绪低落时可以通过舞蹈来发泄自己的痛苦和忧伤,从而减轻和消除情感压抑;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舞蹈来展现自己,提高自我表现能力,锻炼勇气和胆量,避免出现性格拘谨、自信心不足。

3.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在电子娱乐产品相当普及的今天,大学生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少。学生们不是在寝室通宵达旦的玩电脑,就是把耳机往耳朵一带,躺在床上听音乐。除了上课吃饭走动一下外,其余时间基本上是足不出户。在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模式中学习、生活,学生的身体素质将直线下滑。怎么样才能改变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呢?在18世纪,法国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伏尔泰曾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在我国中医养生方面认为,适当的运动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是有一定的益处的。运动能达到健身的效果,那么,舞蹈的对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它是借助人体有组织有规律的运动来抒发感情的,它既能舒展筋骨,又能宣泄情感。学生在旋律优美和节奏鲜明的伴奏下舞蹈,不但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还能够达到自娱娱人的效果。《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閼而滞著,筋骨瑟缩不通,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可见,在远古时期,人类已经懂得用舞蹈来强身健体,驱除疾病了。

结语

舞蹈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不但能够响应国家号召,做好保护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还可以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保持一致。

篇3:活动类体育课程的作用论文

活动类体育课程的作用论文

体育与活动类课程的紧密结合,有利于互补充相互渗透,有利于体育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活动体育课程在下列几方面有特殊作用。

一是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里需求,提高学生的心里健康和心里素质水平,健康的心里需要逐渐的培养,这种以娱乐性为主的教学形式,对满足学生的心里需求,提高心里素质大有好处。

二是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和运用。俗话说“熟能生巧”,由于学生对个别运动项目“情有独钟”,因此,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要多一点,而这正是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先决条件。

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在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进步,而这种兴趣达到一定程度时,锻炼身体就会长久的、稳定的、自觉的.进行。

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建立在团结互助基础上的,而活动类体育课程的提出正是提倡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在活动中建立友情,在快乐中增加友爱。

五是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主要取决于师生的心里状态和情绪,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上往往表现为心情舒畅;教师面对学生生龙活虎的运动场面会表现出自豪。因此,这种心态关系会使师生之间更加融洽。

概括的说;活动类体育课程教学的任务是: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丰富课余生活;培养社交能力;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和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活动类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拓展智慧,而且在培养非智力因素、加强人际交往,塑造自我形象等方面也起着积极作用。

篇4:美国高中开设AP课程有哪些作用?

美国高中开设AP课程有哪些作用?

AP课程是美国高中难度最大的课程,并不是所有的美国高中都能开设AP课程,只有教学水平优异,师资力量强大的美国高中才能开设AP课程。AP课程是衡量美国高中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美国机构在进行美国高中排名时,都将学校开设的AP可完成数量作为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全美知名的优质高中的AP课程数量普遍较多。

美国高中AP课程是由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发起组织的课程。因此能够开设AP课程的美国高中无论是在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均有强大的实力。AP课程也成为体现美国高中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

以上是美国高中AP课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有意申请美国高中的这个学生有所帮助。如有更多美国留学问题,欢迎咨询育路出国留学专家。

篇5:智能控制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智能控制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摘 要:根据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和该交叉学科各专业方向的发展特点,阐述智能控制课程在智能科学与技术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说明智能控制课程所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由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技术等共同研究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以自然智能(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为核心,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的自然智能,从而建立机器智能。当前,对智能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已上升到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高度 [1],大力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是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时代需求。

自北京大学在全国首次招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以来,全国已有北京邮电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等30多所高校开办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优化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教育己成为社会与高校的共同期待。然而,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发展还很不成熟,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还未确定,一直在讨论之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针对该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在专门给出了征求意见稿[2]。目前,各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立时间都很短,大部分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上建立,造成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色彩过于浓厚,亟待根据征求意见稿[2]优化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2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正如钟义信先生指出的那样,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既不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分支学科,又不应该是从理工到人文和社会几乎无所不包的综合学科[3]。各高校应该根据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专业方向,合理并有特色地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6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提交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论证报告》[4],智能科学与技术成为一级学科后,建议下设脑认知、机器感知和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5个二级学科。各高校在这些二级学科的统领下,可形成不同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本科与硕士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大纲或课程体系既要有共同的骨干课程,以体现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根,如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脑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又要配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标识课程以区分专业方向特色。从智能技术的角度或者机器智能实现的角度来讲,智能学科涉及检测技术、控制技术、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因此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电子、通信、自动化等技术的智能技术课程,如智能控制、智能驾驶、智能交通、智能物联网、服务机器人、无人机等课程,都可被选择作为各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不同专业方向或轨道方向的特色课程。

以中山大学修订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例,其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丰富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朝着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不同的轨道方向发展,包括模式识别轨道方向课程,如数字图像处理、人工神经网络原理、数据挖掘、多媒体信息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轨道方向课程,如机器人导论、自动控制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智能控制与智能计算、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视觉等;智能传感网络轨道方向课程,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机器人导论、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导论等。

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智能控制课程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智能控制是传统自动控制理论和应用进一步发展的成果,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许多复杂的被控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也难以用常规的控制理论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智能控制形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在于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引导求解过程,该求解过程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因此,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

智能控制课程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至少应在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这个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建议的二级学科专业方向中,配置智能控制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其他专业方向可作为选修课程,原因如下:

(1)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与自动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控制论对人工智能的诞生起到决定性作用。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和同事尼尔斯・尼尔森曾经为人工智能提出另外一种解释:AI=Automation of Intelligence(智能的自踊),即从工程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实质就是知识的自动化[5]。因此,人工智能属于控制论的范畴,学生具备自动化知识,对于更好地理解与发展人工智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智能科学与技术属于交叉学科,智能信息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智能感知(信息获取)、智能传输(通信)、智能数据处理(计算)、智能控制(策略执行)等步骤。智能科学与技术的落地应用往往最终体现在对智能系统的控制上,机器智能的实现涉及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因此,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全科”复合型的基本素质,掌握一定的自动控制课程知识,这在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专业方向上显得尤为必要。自动控制课程是进一步学习智能交通、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服务机器人等智能技术课程的基础。

(3)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传统自动控制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智能科学已经与控制科学深度融合,形成了许多具有学习、推理等功能的智能控制方法,如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自学习控制等。这些智能控制方法反过来又极大地丰富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内容,成为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一部分。学习智能控制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完整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学科体系。然而,受到高校专业学分总数及学分性质分配的限制,可在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某些非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专业方向上,将智能控制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endprint

4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智能控制课程的主要内容

鉴于当前智能控制专业方向的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智能控制课程应包括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专家控制、仿人控制、学习控制等部分,各部分含义如下:

神经网络控制指在控制系统中,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对难以精确建模的复杂非线性对象进行神经网络模型辨识。神经网络可具备控制器、优化计算、推理、故障诊断等功能,或者同时兼有上述多种功能。

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模糊控制器主要包括对控制器输入量的模糊化、根据人类专家的控制经验建立模糊规则库、模糊推理、将推理得到的控制量解模糊转化为控制输出4部分。

专家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控制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

仿人控制以人的思维方式、控制经验、行为和直觉推理为基础进行控制,避开求解繁琐的对象模型或建立脑模型时遇到的多种难题。

学习控制系统利用系统运行的重复性,靠自身的学习功能认识控制对象和外界环境的特性,并相应地改变自身特性以改善控制性能。这种系统具有一定的识别、判断、记忆和自行调整能力。

高校可根据课时数选择适量的智能控制内容进行教学,有条件的高校还可配置相应的实验实习环节。值得说明的是,为保证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能顺利实施,有必要让学生学习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含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

5结 语

高校应该根据本校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专业方向,合理、有特色地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智能控制课程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工程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实质就是知识的自动化。在机器人和智能系统等专业方向,往往涉及决策执行、系统控制等,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自动控制专业知识,对于智能系统的实现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智能控制的发展已经使其成为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整地了解并把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整个学科体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智能控制的有关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篇6:幼儿教育中游戏课程的作用论文

幼儿教育中游戏课程的作用论文

摘 要:在幼儿教学当中,游戏是基本教学模式,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将游戏引入幼儿教育,和孩子互动,让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游戏教育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本文就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课程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最初阶段,它对于儿童的心智启蒙非常重要,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期,在这期间,人的各个方面都在提升发展,幼儿的年龄偏小,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限,对于有些教学内容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如果以成年人的方式教学,枯燥的课堂讲解会让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奇宝宝,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分丰富,可创设游戏情境引导他们参与,制造愉快的氛围,师生之间相互影响,游戏的趣味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游戏与幼儿教育的`结合,让他们可以轻松活泼地学习,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让小孩发挥特性,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游戏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在幼儿时期,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游戏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到了推动作用,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应该顺着孩子的天性展开游戏教学,引导孩子参与到游戏当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小兔种萝卜、捉老鼠等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课堂上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强体质与孩子的协调性,使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感,教师应该参与到游戏中,和孩子们互相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音乐游戏《捏泥人》中,可以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跟着音乐带领小朋友一起玩捏泥人的游戏,从中培养小朋友的音乐节奏性、创造力,得到身心的锻炼。

二、游戏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开发

在幼儿期,智力开发十分关键,在现代家庭,孩子们被看得比较重要,很多事情父母都帮孩子提前安排好,生活方面也是自己能做就不让孩子动手,使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机会被剥夺。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教师可运用游戏教学,游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展,游戏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有一些游戏项目能够开发孩子的大脑,可丰富孩子们的常识,让孩子们渐渐地开始了解生活,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孩子们掌握一些自行处理事情的能力,使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从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三、游戏教育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偏小,兴趣很广泛,想象力天马行空,对不了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模仿新鲜事物。根据孩子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采取游戏方式可以让孩子无所顾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地参与其中,去追寻游戏的奇妙。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起着关键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学得轻松自在,在游戏中也掌握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性。例如,可以给孩子提供折纸,让他们自己先学着玩,然后和同伴一起玩,集体一起玩,从自主学习到团结合作,到一起尝试整个过程,幼儿也将最初好奇尝试去玩变成真的喜欢玩,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满足感,让幼儿主动要求学习,发挥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游戏教育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游戏教育促进了幼儿全方位的发展,在现代的家庭中,大人普遍过度宠爱小孩,孩子缺乏家庭教育,这就使教师增加了教学任务。在多种类型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会到更多的心情和情绪,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一起玩,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愿意和别人主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将游戏运用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游戏中幼儿都参与其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懂得互相帮助,幼儿要和同伴好好相处,学会分享、礼让与谦虚,不要和同伴抢东西,理解做人的道理。例如,教师可以让小朋友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像医生、警察、营业员等,站在不同的角色立场判断,使幼儿懂得每个角色的责任和权利,让幼儿产生合作的精神,这对幼儿未来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幼儿不仅从中锻炼了自己的说话能力,学会了和小伙伴团结合作,还懂得如何去自行解决问题,帮助别人,使幼儿的良好习惯得以巩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了解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做出错误举动时,应当正确引导、纠正幼儿的错误。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适当的游戏,结合幼儿教学,让幼儿在游戏当中能轻松地掌握学习,使幼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淑珍.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浅析[J].东方文化周刊,,(10).

[2]王婷婷.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4,(9).

篇7:因材施教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论文

因材施教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建筑制图”课程实际教学,分析并探讨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对教学环节的细部调整及改革,让教学课程编制更好地被学生们学习、吸收,形成学生们严谨、端正的从业理念和精准的绘图方式。

关键词:因材施教;建筑制图;比重;实操性;针对性;课程改革

1教学比重安排

“建筑制图”这门课,在教学比重安排中,进行了如下比例分割:绘图知识与投影概念占22课时(总48课时),建筑制图专题占26课时。授课占60%课时量,课堂辅导联系占40%。由于“建筑制图”课程需要较强的实践性,很多空间关系的理解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与思考,才能得以巩固加强。通过一个学期的跟踪观察,学生们对于普通的空间关系需要提高与加强,因此,在下一学期的教学中,着重考虑以下几点教学方法的转变。

1.1提高学生“绘图与投影基础知识”

实操部分的比重从教学观察中发现,许多学生在三视图等空间思维转换中,仍少量存在空间关系模糊的状况,同时,平面与平面交界、边界的制图语言表达,仍有表达不清晰之处,教学改革中,需要对此类情况,因材施教,进行调整。当询问理论知识时,理解准确,但实操时出现偏差,这就反映出学生们需要更多的临场指导与训练。从课程时间分配图中,可以看出,“基础知识部分”的实操训练时间相对不足,同时,在课件准备中,“曲面体投影及交贯”部分章节,由于利用率较低,加之日后SketchUp等模型软件的辅助应用,可以将此章节适当压缩,以增加“平面体投影及交贯”的课堂辅导时间,使学生常用基本功扎实掌握。因此,增加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思考与认知,尽量在课堂上,能够及时解决学生们的疑虑,引导正确的空间关系思维。配合作业,进行巩固。

1.2更换作业修改方式

第一学期作业修改是普通的“教师修改―问题解答―发放作业”。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课程安排紧凑,同时需要对每份作业一一修改,发放作业的时间上会有些滞后,这样带来几个问题。一是,学生们不能及时纠正自己的绘图错误;二是,统一讲解作业难点,虽能节约时间,但过于共性的问题,不能够引起每个学生的注意,不能因材施教。因此,新学期需要尝试,部分作业更换批改方式。课堂统一交换作业,教师逐一讲解每个习题,同学们自行修改,当看到他人的错误时,也会警醒自身错误。批改完成之后,当堂课发放回学生自己手中,留有一部分时间来自己检查自己的错漏,不解处可以及时问老师。

1.3部分临摹图纸环境,更换为自行绘制

由于第一学期,主要的建筑制图部分作业,为临摹范本(两套)。学生们的临摹能力提高,但是,思考力锻炼不足。导致在后续的设计中,过于依赖网络资料的临摹,缺乏将自己的设计语言,准确展现出来的能力。因此,在新的教学中,应尝试抽取局部立面、剖面图纸,让学生自行绘制,尽管这样会加大教学难度,但在培养学生制图语言的运用上,预测会有很大帮助。

2教学策略探析

2.1根据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调整教学方法

经过一整学年的教学观察,我们学生的临摹能力较强,创造力有待提高。独立空间思考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需要着重培养。因此在教学中,“绘图基础知识”这部分需要再多找些好的范例、绘图视频,给学生们观摩,以便学生们可以学到、养成最好的绘图习惯。“投影与轴测图”这部分,对空间思维要求较高,针对学生们的`掌握程度以及日后运用的广泛程度,需要加大“平面体投影”的章节,降低“曲面体投影”章节内容。“建筑制图知识”中,加强平立面向剖面的空间思维转换,加强将“实体建筑用制图语言表达出来”的思维过程培养。

2.2调整考察手段

本课程考查方法为平时成绩30%,试卷成绩70%。

2.2.1平时成绩,由6次作业组成

1次作业“图线的表达”(A2图幅),严谨绘图态度的培养―――为“职业心理培养类”;3次作业为空间模型关系的绘制“三视图-平面体”、“三视图-曲面体”、“体块交贯及轴测图”(A3图幅)――为“空间关系思考型”;2次作业“便利店报建图”(A2图幅)“小别墅方案图”(A1图幅)―――为“专业临摹类”

2.2.2考试试卷,由三部分组成

选择题―――基础知识考察。读图题―――平面体三视图关系的理解、建筑单体总平面要素判断。作图题―――三视图的绘制、建筑平面、剖面的补绘。经过考试发现一个令人反思的现象:平时绘图质量非常好的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并非理想(临摹力较强,但思考较少,追求图纸美观,但缺乏图纸表达准确性的考虑);而平时绘图准确率高、但图纸质量不高的同学,平时成绩不突出,但卷面成绩较高(空间思维严谨,但图纸绘制中忽略细节,不追求美观)。由于大部分成绩,在2小时的试卷考查中进行,却占有70%的成绩,同时,由于该学科为以绘图形式居多进行考查,要考查较多知识点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很难在2小时内,完全考查各类知识的掌握,这就造成了最终成绩与实际能力体现的偏差。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若能调整考试的比例及时间,是最好;若难度较大,则考虑在试卷中加大绘图比例,增多图形识别的题型,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及判断力。

2.2.3考试试卷,修改为以图纸鉴赏为主

选择题―――主要以图形识别与判断为主;读图题―――三视图与轴测图的对应关系判断、建筑总平面、平立剖等的缺漏判断;作图题――读轴测图绘制三视图、读建筑模型,绘制平立剖。因此,需要从学生记忆规律中,调整教学方法。通过一整学年的教学实践与观察跟踪发现,在学科间互相促进的关系中,可以得到加强。“建筑制图”课程,主要服务于“建筑设计”,当学生完成“建筑制图”课程学习后,如果能趁热打铁,紧接着进行建筑设计图纸的绘制,应当是可以学以致用,巩固知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如下课程衔接的安排中,除了“楼梯测绘”与建筑制图的课程衔接比较紧密外,经过2周考试与7周寒假,学生对所学知识会有所淡化。第二学期中,“建筑设计”前几个课程依次为“立体构成”4周“解读建筑”与“长城下的公社”5周“景观建筑小品”7周。其中,“解读建筑”与“长城下的公社”由于资料来源于各类书籍与网络资料,制图规范性不容乐观,加之距离制图知识学习有3个月的空档期,临摹能力较强的学生们,难以辨别规范性,加之绘制图纸工作与模型制作时间较为紧凑,很多学生放弃辨别真伪的时间,选择直接拷贝网络原图,对制图规范性是一更大冲击。①.11月(第一学期),原制图课程中所学剖面表达方但也有些标注,由于对标注概念的模糊,及时来找老师询问,增加了概式,“楼梯测绘”环节中应用到位。②5月(第二学期):“解读建筑”中流水别墅网络资料的剖面。③206月(第二学期):“景观小品”环节中学生绘制的剖面,已经出现大量对不规范制图现象的模仿痕迹。如图1,阶段性学生作品所示,经历2周考试、7周寒假、9周建筑设计其他课程,18周(约5个月时间)后,“景观小品”的作业中,开始出现大量与网络资料相似的图纸表达方式。因此,基于对制图知识的巩固与配合方面:

2.2.4增加寒假

作业由于经过漫长寒假,对制图知识的掌握会生疏,影响第二学期的制图规范性。因此,课程布置中,应该增加寒假作业的学习,利用寒假的绘图实践,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以备后用。

2.3鼓励纠正网

络不规范制图,日积月累,形成完整规范的制图范本在教学“建筑设计”课程中,鼓励学生用正确制图语言修改网络资料,并将之图片信息积累,通过修正与再绘制,留给学生一套完整、规范的图纸,这样可以避免日后各届学生,为了赶时间,不分对错地全盘模仿网络不规范资料。2.4精简知识点减少实际工程类过多图纸类型的介绍,避免学生混淆。重点突出学生时代图纸表达规范,将重点部分加长,重点剖析时间、学生思考训练时间、实操训练时间增加到课堂训练部分,尤其是思考性训练。锻炼他们的思维技能,而非抄绘技能。

3教学改革目标

3.1严谨的绘图态度,将继续保持降低抄绘部分,增加思考绘制比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用大脑思考指导画图,而非视觉上的简单模仿。

3.2增强学生的实操性

应该在日后的作业中,准备考虑增加思考作业,采用实体模型,让同学进行对实体模型的理解绘制,增强学生将空间转绘为二维图纸的能力培养。

3.3转变考核方式,针对性教学

考核方式的修正,更能突出教学目标,以培育出职业态度严谨、图形识别力、图纸表达力强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陈美华,袁果,王英姿.建筑制图习题集[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何斌,陈锦昌,王枫红.建筑制图[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清华大学建筑系制图组.建筑制图与识图[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

[4]李延龄.建筑制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李延龄,唐瑜,沈燕燕.建筑制图习题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金方.建筑制图[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金方.建筑制图习题集[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篇8: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作用研究的论文

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作用研究的论文

摘要:新体育课程的推出和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试就新体育课程下体育教师的作用及应具备的意识进行探讨,旨在促进新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教师;作用;意识

新体育课程的推出和实施,意味着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实践方式的推广,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新课程在课程名称、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方式上都有较大的变化,突出了面向新世纪,创造新生活的课程理念,并力求探索体育教育实践与人们生活形态相联系的课程发展模式,即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理念和终生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把体育教育保障与未来公民生活质量的追求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出体育的本源功能和公益特征,这就给实施身心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体育教师具有健康、乐观、时代责任感的意识和角色转变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其他教师一样,体育教师也要符合教师成长的趋势,做好从经验型到技能型再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一、新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的作用: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作用

沟通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联系;沟通教材与学生平时活动的生活联系,使学生以“主角”的身份进入学习的“舞台”。在创设平台时,老师一定要钻研大纲和教材、掌握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大量现代的体育信息和知识,了解当代学生的爱好和心理要求,精心设计制作,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得到响应和产生共鸣,同时也要满足以下要求:1、鲜明舒畅的活动环境,易于引起学生参与的冲动,形成跃跃欲试的心态。2、体育教师要具备精神饱满,姿态端正的外部形象和积极、自信的内在气质,加之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正面的感染。3、活动的安排要新颖别致,趣味浓厚。4、借外部条件(如音乐)来打动学生的心灵,提出问题来撞开学生的心扉,利用道具来引发学生的联想等。

(2)教学主导作用

当体育课堂不再是教师包办代替,机械控制的时候,决不能出现教学无序,无目标、随意、放任自流的现象,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合理的安排,适材的调节调度,学生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生疑、置疑、解疑,一种探索性、自主性的学习氛围在课堂形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引导学生主体素养形成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力的反映。一个文化素养低,学习习惯差,缺乏探究精神的学生,不可能真正张扬个性,焕发主体精神,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如下“主体素养”:

A、人文素养。体育教学不是一种空泛的学习,它是根植于博大丰厚的体育文体基础之上的,一个学生的文化积淀越丰厚,他的自主学习信心就越强,积极性也就越高,而这样学习形式的反映出来的效果也就越好。

B、自主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体育的最高境界是,“自能”学习不待老师讲,“自能”练习不待老师教。自主学习的习惯包括多方面,比如多看、多学、多练、多悟,就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久之,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C、探究学习精神。探究性学习在学习形式上打破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实现了由接受性学习向自动性学习的转变。在学习过程中,它要求学生自己去体味、去推敲,自已去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从而获得对体育与健康的理解,并说出自己的体验,提出不同的看法等。

D、团队协作精神。当今,我们把自主性学习体育与健康这个理念提出来的时候,其意义不仅是改变一种学习的方式,而且还包括学会怎样做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团体活动的特殊性,教育学生学会适应与他人合作,不仅要求学生与不同能力水平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学会体验他人的感受,这是因为合作者共同表现出的成绩,才是他们的共同成绩。

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探险究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将使学生个性在自主性学习中得到张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体育教师的不断引导和培养。

二、新体育课程中应具备的意识:

(1)爱岗敬业意识

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艰苦的、辛劳的劳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一种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体育教学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全力以赴培养健康合格的社会人才。具有了敬业的意识,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2)常抓不懈的安全意识

现代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安全教育提到了更高的位置。体育教学要时常上紧安全意识这根弦,如课前检查场地,作好准备活动,练习时的保护和帮助,上课时要穿运动衣、运动鞋,不携带钥匙,小刀等,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3)育人意识

体育教师在课程实施时,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要着重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仅使学生有良好的体能发展基础,也要有良好的参与各种社会体育运动的权益意识,团结、互助、竞争及责任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社会、心理、生理完美发展的人。

(4)学者意识

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只有具备学者意识,才能更好适应学校体育发展需要。体育教师素质高,具有广博深厚的体育专业知识,教科研能力强知识面宽与各种社会资源的互动、有效教学理念、方法的创造运用、以及超学生一筹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储备。教学就更生动,就更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5)情感投入意识

体育教学中应贯彻“情、知”教学原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克服体育教学中的“情”、“知”分离,单纯就体育锻炼而体育锻炼,忽视学生情感或意志因素作用的倾向,使学生从“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我乐练”和“我乐学”上来,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

(6)适应新体育课程的服务意识

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学会,会学因此教必须为学服务,体育教学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教师应增强服务意识,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展现自我的机会,把主动性还原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为学生服务,树立服务全体学生的教学观。

(7)勇于探索、创新的教改意识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旧的、传统的授课模式受到新形势的挑战,体育教师应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改应以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支点,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把外界更先进、更合理、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篇9:浅谈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何大兴

(河北省三河市第二实验中学)

摘 要: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微课程以它精简、高效的特性影响着课堂,给信息技术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微课程;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讲解、演示,然后由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来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

一、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师的教学演示只是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瞬时记忆,很多学生不能完整地记住所有的操作过程,导致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卡壳的现象,更有甚者完全不知道如何去操作。

2.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反复进行教学演示。虽然反复的教学演示会使一部分学生达到流畅操作的目的,但已经掌握此操作技能的学生会产生反感,占用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时间,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而且会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不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教师反复的教学演示,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不能逐一进行辅导,造成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二、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将微课程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引入了信息技术课堂,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体验。

1.将微课程植入课堂,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将微课程引入课堂,将知识点制作成5分钟左右的微课。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学习相关的操作步骤,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反复学习,最终掌握所学知识。例如,Powerpoint字体颜色的设置方法与Word和Excel操作不同,要使用RGB值,教师将设置RGB值的方法制作成微课,并介绍常用的RGB数值,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掌握操作技能。问题解决了,学生有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自然提高了。

2.将微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但在做任务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遇到的问题不同,教师无法做到逐一辅导,所以,教师提前将微课制作好后,存放在学生电脑或网络中,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和自身水平选择自己所需的微课进行学习,避免了以教师教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突出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任务活动中,要求学生运用Powerpoint操作技能创作历史上的名人演示文稿。技能包括:添加文本、添加图片、添加音频视频、链接动画、播放预览(幻灯片切换方式)。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通过微课学习所需技能。

3.充分体现分层教学,避免学生发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课堂教学要照顾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软件操作熟练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握全体学生,也要重视有潜力的学生。例如,七年级《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一课,对学生创作作品时,运用的操作技能进行分层要求:运用五种操作技能的作品为合格;运用六种操作技能为良好;运用七种或以上操作技能为优秀;给普通学生制定了学习的目标,给有潜力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最大的收获。

4.微课程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新的平台。

信息技术课的作品展示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时间的关系,一节课展示的作品数量有限,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笔者鼓励学生利用屏幕录像软件进行自主或小组合作创作微课,并将质量高的作品提供给其他学生使用。这不仅给了有潜力的学生发挥的空间,还能带动其他的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微课的使用减少了教师课堂上反复讲解和演示的时间,也对教师制作微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课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间,学生通过微课程自主学习,掌握知识技能。这对教师制作的微课程质量提出了要求:能不能在短短的五分钟之内将知识技能的重点和难点简单明了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的问题。

微课程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它将给我们更多的惊喜,给我们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微课程在课堂中的作用。

篇10:药品营销学中课程教学的作用管理论文

药品营销学中课程教学的作用管理论文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在高职《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也应用了案例教学法,师生收获颇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兴奋点能够根据不同的案例不断调整,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学生的精神始终维持在最佳状态。教师也能通过与学生的共同研讨,了解更多感性材料,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而如何选择案例、如何巧妙地使用案例为教学服务,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本文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同形式的案例教学法的一些体悟进行了探讨。

一、一例多用和多例一用

(一)一例多用一例多用指的就是用同一个案例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使用。

一般这种案例是篇幅比较大的案例,其内容比较丰富、矛盾多样、层次复杂、线索繁复、情节多变,能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应用。例如在“我国咽喉药市场”案例中,介绍了我国一线、二线咽喉部疾患药品,并重点介绍了金嗓子喉宝、华素片等药物。案例中涉及咽喉药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分析、药品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等内容。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一个大型案例反复使用,一方面提高案例的使用率,同一案例多方挖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对同一个案例,选取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层层的深入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例多用所选择的案例由于往往是一些综合性的案例,涉及的事件或问题有许多相关因素,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需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所以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多例一用多例一用顾名思义就是在教授某部分内容时选用多个案例进行探讨与分析,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这些案例一般是针对营销活动某个方面的专门问题的案例,活动目标比较简单,适用的理论知识比较单一,说明的问题也比较明确,便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相关理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药品广告设计原则时,让学生分别欣赏不同版本的江中健胃消食片的广告、不同厂家的六味地黄丸的广告、哈药六厂不同产品的广告等视频,从中感悟和分析药品广告的设计原则。

二、先理论后案例和先案例后理论

(一)先理论后案例《药品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基础理论知识,虽在教学时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但是对这些基础理论的讲授也必须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它也理应成为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组成部分。例如,在学习药品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时,教师首先要讲授什么是药品宏观市场营销环境、什么是药品微观市场营销环境,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样在分析相关案例时就有了实际的指导作用。案例讨论和理论教授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作为铺垫,案例讨论只能停留在案例本身,泛泛而谈,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更不可能深入实质,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无本之木。在先理论后案例的教学形式中,案例的选择通常采用分析型案例,即对药品营销活动状态的描述中显露或隐藏的问题进行寻找和挖掘,分清主次,探索原因,最后拟定对策,作出方案决择。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先案例后理论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具体情况有时采用先呈现案例后讲授理论的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新课时用案例进行导入,可以给学生一种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药品问卷设计、药品市场调研报告的书写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几份问卷和报告,然后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变枯燥的理论学习为有案例引导下的探究式学习。这种案例的选择通常采用评判型案例,即先介绍具体的某个营销实务的全过程,有现成的既定方案和措施,要求对该方案进行品评判定,指出方案和措施的科学性和关键性,同时也指出其疏漏和不足,整个评判要以基础理论为根据。这类案例可以描述发现与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对给定方案和措施的评判能力。

三、案例模拟和模仿设计案例

(一)案例模拟在教学时呈现给学生很多相关的案例,便于学生分析,从而将知识有效运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在现有案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模拟。比如,在学习药品品牌设计时,对“白加黑”、“快克”、“新康泰克”等感冒制剂宣传用语和广告词进行分析,同时让学生也设计一种感冒药物的商品名、宣传用语或广告词,要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案例模拟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四溢,涌现出很多富有创意的设计,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模仿设计案例在学习药品推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时,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设计案例,并写成剧本,在课堂上表演,让学生在剧情中找问题、寻方法。从案例的设计到剧本的编写,从表演的过程到演后的分析,无不表达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有时有些剧本的编写与表演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这就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尝试请做药品推销工作的'实习生和毕业生进课堂向学生讲述工作性质和内容,提高学生对现实工作的认知度。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现实自编剧本让学生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堂案例主线式和课后案例作业式

(一)课堂案例主线式课堂案例主线式教学设计是以一个案例作为主线展开教学,以案例的分析、解决进程来控制教学速度,以案例的分析材料带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例如,在学习药品分销渠道策略时,将“九州通的营销模式”作为主案例,贯穿在教学中,其中还辅以“安利公司的直销”、“美信大药房的行销模式”等案例,进行补充与拓展。

(二)课后案例作业式课后作业是学生进行巩固、应用和反馈知识,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教学环节。

课堂上的案例分析通常有教师进行引导,而课后作业中的案例没有教师引导,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分析,这样更能发掘学生的潜能。课后案例作业的选择和设计也必须有逻辑性和代表性,并非将课本上的课后案例要求学生完成即可,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将案例分为基础性案例和提高性案例。基础性案例分析一般从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入手,稍加分析即可完成。而提高性案例必须由学生在理论层面作进一步分析,挖掘素材,并且在分析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案例加以说明和解释。在《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不同形式的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教学设计多种多样,而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视所讲授内容而定,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不同形式案例的教学设计也能相互补充,分阶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案例分析与交流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与分析能力。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过程,往往能引起激辩,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是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强调案例,而忽略教学本身,要坚持两条基本原则:

一是用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

二是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案例教学应服从于整个教学设计,服务于营销实践活动,不能把案例教学当作吸引学生的筹码,要把案例教学和营销的基本理论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加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逐步掌握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案例要精心选择,教学过程和活动更要细心探究与设计。

篇11:人格测验在人格心理学课程中的作用论文

人格测验在人格心理学课程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学习人格心理学,不仅考验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同时也考验学生的自我个性分析能力。当前,不少学生虽然参与了人格心理学课程,却不了解这门课程的作用。加之不少心理学教师偏重理论分析,忽视结合人格测验授课,导致学生始终无法提高人格心理学的学习兴趣。所以,详细探讨人格测验在学生学习人格心理学课程中的作用很有必要。

关键词:人格测验;学生;人格心理学;作用

人格心理学是以人格测验为基础的抽象性心理学课程。恰如其分的人格测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奠定人格心理学学习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心理学规律,为个人学习和生活服务。目前,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更偏重于心理学理论教学,人格测验较少,学生被枯燥的心理学理论束缚,失去学习兴趣。而人格测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人格心理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主要对于人格测验在学生学习人格心理学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一、人格测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否则学生无法体会学习的乐趣。因此,人格心理学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不断深入探索人格奥秘的好奇心,而人格测验则可以实现。在人格心理学中,为避免枯燥心理学理论“霸占”学生的思维,笔者带学生在课上做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实践证明,这种人格测验非常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认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说出了他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人格特质;而一些学生则认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把他们从自我认识混沌中抽取出来,能够大致了解自己。自此,学生对人格心理学的兴趣大大提高。由此看出,通过实践积极了解个人心理学的内涵及其价值意义,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格心理学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心理学教师应尽可能地开展人格测验,提高学生对人格心理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二、人格测验可为学生学习理论提供感性知识

人格心理学理论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如人格心理学的内涵,若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抽象、枯燥的理论,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但若此时恰当地运用人格测验,使学生从人格测验中获取感性认识,并结合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理论,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对人格心理学抽象理论的兴趣。如笔者带学生做艾森克人格问卷时,提到了人格的维度理论,强调人格特征研究必须从人格的.特质和维度(包括E维度、N维度、P维度、L维度)出发。做完艾森课人格问卷,笔者以某同学为例,说明问卷的记分与获取结果方式,然后再逐一分析该同学的特质。如他的E量表分高于15,N量表分低于9,P量表分低于8,L量表分低于18,说明该同学是一个性格外向、情绪稳定的人,且其对危险环境较敏感,做事不易出现掩饰倾向。在这种自我测验下,学生能更直观地查看自己的心理特质和人格特点,进而在其学习中采取更合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满足自身学习需求。为此笔者建议在人格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进行实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有效提高人格心理学教学效率。

三、人格测验可辅助学生优化学习方式

据相关研究指出,适当的人格测验有利于帮助心理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利用人格测验了解以上几种心理因素后,即可让教师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采取合适的教案与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来看,使用人格测验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优化效果:一是不再仅仅着眼于单一的学习方式,而会逐渐选择更多与个人性格、心理需求相符合的学习方式;二是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整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并按照自己的性格特点将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融会贯通;三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改进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总体来看,心理测验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进而使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逐步改善学习方式,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四、结语

人格测验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掌握人格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真正认清“我是谁”,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学习习惯、学习需求及学习方向。心理学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更多的人格测验条件,充分满足学生学习个人心理学的需要,让学生真正从人格心理学学习中了解课程开设的意义及课程学习对自己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基越,徐建平.五因素取向人格测验的发展与比较[J].心理科学进展,(6):740-752.

[2]周爽,陈启山.人才甄选中的人格测验作假研究的深入与拓展[J].心理科学,2015(38):490-495.

[3]焦玲艳,张华伟.几种常用的人格测验方法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17-18.

[4]罗杰,戴晓阳“.大五”人格测验在我国使用情况的元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3):460C478.

作者:何莉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篇12:生物课程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与成长的动力之一。并且在提高校园品味,塑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竞争力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十几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以及学校管理中,发现生物课程因其独特的学科性质和功能,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通过以下几方面谈谈生物学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全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作用。

一、优化校园环境,为教学提供资源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如诗如画的校园景色,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美观的教室布置等都能使校园呈现优美、整洁、典雅、向上的育人意境。学生通过校园植树种草等绿化活动,可以学习常见植物的种类及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同时,为校园绿化而种植的花草树木还可以成为独特的教学资源。例如,七年级课本里就有关于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的活动,高中教材中也有对校园生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内容,学生通过利用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学到进行生物调查的方法,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校园生物的分布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调查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对校园生物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从而使校园生物资源更加丰富。

二、实验室教学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实验室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除了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外,也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作为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和有机组成部分,生物实验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其他学科实验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探究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熟悉和了解了身边的生物,同时更加热爱生命。进行科学探究不仅为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注入了活力,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实验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乐于实践,最终收获成功。可见,生物实验室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师生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开发校本课程,充实教学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利用当地资源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丰富,使教学内容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与社会接轨,这样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校本课程可选择相关内容来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求。如青春期发育与正常性心理和性卫生、ABO血型鉴定、中学生营养与健康、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等。这些知识都与学生生活及生长发育息息相关,都是学生渴望知道的,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此外也可以选择生物科技前沿的典型事例,以此来拓展和补充课本的内容,加强学生对课本中相关原理及应用的理解,从而拓宽学生的眼界。如花药、花粉的构造与传粉受精、无子果实、基因工程与药物生产、单倍体育种、试管婴儿与生殖医学等内容拓展,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又起到了知识迁移的作用。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和整体发展,还有力地加强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一)是生物知识普及的有效途径

生物教师可组织学生为校园植物挂牌,介绍它们的生物名称、科属等基本知识,促进全校师生认识常见的树木花草,同时也可以对来校园的家长、社会人员进行生物知识的普及,让每一位进入校园的人员都在欣赏美景享受绿色的同时增长知识,并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其深深地感到有责任爱护这些植物,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并且为丰富全校学生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生物组教师还可以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并能用生物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

(二)组建社团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生物课内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对生物兴趣的发展需要,因此,拓展一些课外资源,组建一些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尝试制作了酸奶、泡菜、叶脉书签、种子拼图,并进行了米酒发酵、植物的扦插和嫁接等实验,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对生物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探索的欲望,此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提高探究能力

生物学科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更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利用身边有利的资源进行相关生物问题的探究,比如关于传染病和免疫,学生可对周围常见传染病进行调查,并研究引发传染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并在校内进行展示。但是普通初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弱,因此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尝试让他们先对生活中常见的生物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比如“吸烟是如何损坏健康的?”“我离糖尿病还有多远”,这样一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生命的探究欲望,并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能力有所锻炼和提高。

(四)增强环保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

为增强师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绿色文明意识,我校通过举办讲座、张贴宣传图片、国旗下讲话、《倡仪书》、环保墙报、征文比赛、进社区卫生大扫除活动等,让大家了解违背自然规律的乱垦、滥伐、滥捕、滥渔、过度放牧、随意浪费和污染排放等都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从而激发其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让环保意识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位的心中,最终成为环保的自觉践行者。总之,发挥生物课程特有的教学优势,将生物学科课程的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从而把新课程的思想与理念通过校园文化的形式,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学校的品格,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篇13:学校美术拓展课程对学生的作用论文

关键词:美术;拓展课程;现象;创新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没有创新的艺术就没有生命力。在校园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美术和人们的生活连接越来越密切。除了传统的学校美术教育,在生活中,也同样拥有更多了解美术知识的途径和渠道。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欲望,拓宽美术教育的发展事业,已经成为了摆在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既拓展了教学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素材,最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的创造生活。从各种教学资源中汲取对学生有益的美术知识、塑造多元化的艺术文化观念、积极探索和整合多种样式的教育资源,这也是实施拓展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本文围绕拓展课程在美术教育中的实施过程进行探究,以此期望对美术教学的发展产生有利的推动。

1、学校美术拓展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含义

顾名思义,美术拓展课程指的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策略,通过实施全方面的社会实践或教育方法,能够对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借助于拓展课程的延伸,美术课程能够不再单一、局部,而显得更加饱满、丰富。在美术教学中,拓展课程的开展并非漫无目的,而是有所选择和设计的。适当的拓展既能够对现有的美术教育予以充分的补充和延伸,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重要的培养作用。从现有的美术资源上看,美术课堂教学如果缺乏延伸的部分,那么就会使课堂的整体内容较为松散。在推进美术教育中,很多教材本身就涵盖了拓展教育的部分,教师所实施的拓展教育,能够更加合理地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具备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发展能力。使拓展教育能够在美术教育中形成重要的推动力,在课程与教材中形成更加突出的教学成效。

2、学校美术拓展课程对学生发展实施现状

(1)拓展课程的中心理念不新颖。从美术教育的整体安排上看,很多学校都提出了“拓展教育”的发展理念,但是在设计一些中心要点和关键环节上,学校在美术教育教学安排上,没有树立更加先进的发展理念,缺乏在拓展中融入实用性和全面性的技能开发,所以导致很多学校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质量,忽视了对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初中学生在审美能力和现象能力上,都受到了一定的束缚,美术课程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将真正的美术教育技能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实施拓展教学的方法单一。在美术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拓展是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但是,有一些教师在积累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逐步降低,学习的科研教育能力逐步减弱。同时,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难以在美术教育中获得更加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学生的思维创造艺术能力难以得到激发。在拓展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大阻碍。

(3)学生对拓展教育的吸收不足。从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上看,他们正处于性格塑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常规教育课程的吸收有着一定的紧张恐惧之感。学生们对于美术教育的关注和认同程度,决定了拓展教育的实施路径。同时,美术教育拓展路径的呈现,也对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更多的发展契合。显然,这一问题在现有的美术拓展教育中难以得到满足,所以无法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全面的教育融合,影响着初中美术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篇14:学校美术拓展课程对学生的作用论文

3.1拓展资源,实现不同教育方法的整合。在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教师要在教育学习中整合地域、文化等资源,给予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在实施美术拓展的教育引导中,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的校内资源整合。通过做好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帮助学生在美术实践课程中留有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展示的过程中,主动拓宽自己的美术知识面。第二,在社会资源的整合上,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信息获取等能力,使教师能够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源。通过引导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社会资源的拓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肖像绘画、风景绘画等美术技艺,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感受美术固有特征的同时,积累更多的资源和才能。第三,积累更多的地域文化资源,在教师推进拓展教育的中,通过联系学生所处的地域风俗特色和乡土文化,利用独特的艺术方式,使美术课程能够根据地方特色的不同,帮助学生呈现不同的艺术思维。例如,在色彩景物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校内资源、社会资源、地域文化资源的相互融合,带领学生到公园进行写生、举行色彩景物绘画大赛等形式,帮助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加独特的美术资源熏陶。教师可以通过多项美术课程资源,将一些民俗艺术和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之中,在丰富师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地域文化和美术教育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3.2拓展方法,构建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美术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行为,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导者。在学习方式的构建下,拓展课程以美术教育为主体,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空间。通过正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能够重新回归回归课堂,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方式上,拓展教学融合了翻转教育、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探究教育等形式,使美术教育能够和信息技术相互整合在一起,加速美术教学和创新教育的发展融合。通过教师讲解、图例师范等形式,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自主、能动的学习形式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和美术设计的相互融合,在信息技术和美术设计的整合下,使学生能够在软件运用的.过程中,具备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素描绘画技能时,通过塑造“电脑美术――图像艺术”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具备更加全面的发展认识。使美术课堂能够具备更加动态、开放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下,通过以网络技术为载体,使初中生能够在开放的互联网中,汲取更加丰富的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对信息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充分的美术资源。教师要及时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开发出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主信息交流,通过设计美术网页和网络平台,开展跨越地域、风格的作品交流。例如,学习可以签订美术报刊、杂志以及在学校网站上开展美术专栏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在美术交流的过程中,把艺术教育和实际生活融合到一起,进一步丰富美术教育的教学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拓展重点,紧扣美术教育的核心脉络。在学校美术拓展课程的设计上,教师要围绕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教育引导、探讨解疑、创造体验、形成技能、激发潜能、表现评价、布置展陈、表现成果这几个环节入手,使学生能够在美术教学中,拓展延伸空间,教师要紧紧围绕美术教学热点,通过相应的教育拓展手段,实现对美术课堂内容的自然延伸。例如,在色彩课程中,为了让初中学生能够明白色调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播放视频短片的形式,使同学们能够通过屏幕,感受到不同的色调。例如在灰色色调上,教师可以将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灰色系图片进行集中的播放,通过布置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能够自行搜集喜欢的色调颜色和事物,包括灰色的衬布、灰色的瓶子、灰色的书本、灰色的鞋子等等,然后把这些物品进行自主的设计,让学生进行自主临摹。教师在把握学生对色彩的不同感受时,充分拓宽学生的美术知识素养,使美术课堂内容能够得到更好的升华。当然,这一拓展方式除了要紧紧围绕课堂重点知识去开展,更要追求塑造热闹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不同方式的应用,加快对美术教育的重点、难点突破。

3.4拓展思维,加速美术拓展性的培养。要想做好初中美术教育工作,教师在推新拓展课程的过程中,要通过微课程的应用,通过微课程等不同的形式,使学生能够自爱观看的过程中,更加积极认真的去观看。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美术欣赏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思维拓展上进行转变,进一步强化微课视频和美术课堂的相互融合。在构图思维训练上,教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思维。教师要对两种构图模式进行展示,然后逐一带领学生分析不同的构图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图形创意。然后面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两幅图画在构图上有哪些特点?”鼓励同学们站起来说明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展示自己独特构思想法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各种潜在的创造力和吸引力。通过塑造更具新意的美术作品,帮助学生养成更加科学的思维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拓展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4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美术拓展教育在校园教育中,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美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利用现有的地域、文化等资源进行学习,确保美术教师能够在拓展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美术拓展课程的发展方向,在顺应历史背景的过程下,引导教师应该充分结合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增进到美术拓展教育的资源性和反响性,打破学校美术拓展课程对学生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开心、轻松地融入到美术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孙海燕.美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12).

[2]李文洁.因地制宜,开发美术课程资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4).

[3]索奕双.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利用研究[J].浙江工艺美术,2011(2).

[4]吴晓羽.运用多样化材料创新美术教学[J].职业,(18).

篇15:课程工作报告

xx年秋,武胜县教育局提出了“以技术升级为抓手,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四课同创为载体,促进师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总体目标和“让课程活起来、让师生动起来”的行动目标,该县以“点面结合、区域联动、整体推进”为策略,分“实验试点、总结推广、全面铺开”三个阶段有序推进。通过三年多的实践,课改理念已深入武胜县师生心中,课改体系基本搭建完成,课改举措全面实施。以贯彻培训专家送教活动结束后,一位老教师由衷地感慨。据统计,今年武胜县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大力实施“万名人才培训”计划,先后组织近300名领导干部、4300余名教师参加片区级以上培训。各片区、学校围绕构建高效课堂定期开展专题研讨、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等活动,切实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

“趁我们年轻,多看一些,多学一点,将受用终身。”民族小学的教师唐丽在听完导师刘芳的示范课后说道。刘芳是武胜县走出四川献课的第一人,她带领团队,建立起“杏坛芳菲”名师工作室,以其饱满昂扬的工作热情,笃志研究,潜心摸索教学规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走出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名师工作室还充分发挥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送教下乡、结对帮扶活动,推动了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目前,武胜县已评选县级教学名师300人,确定“专家型校长”培养对象16名,“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19名。

为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武胜县狠抓课研,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今年,该县65项课题被列为省阅读课题子课题,104项课题获批市级立项,57项成果获市第六届校本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该县注重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开展了16个科次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新课程优质课展评、诵读比赛、口语比赛等,以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目的。今年以来,该县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人,省一等奖1人、二等奖5人,市一等奖8人。三年来,武胜县实现了新课程研究与培训的全覆盖,形成了参与课改、主动研究课改的良好局面,培养了一大批懂理念、明方法、乐实践、善科研的教师,为该县“四课同创”探索实践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夯实质量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提升课堂内涵创新推广模式

课堂上学生6人或8人围坐一圈,有的圈点勾画、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低声讨论,这是武胜县烈面初中8年级1班语文课上的情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孤独之旅》,老师组织学生探讨“孤独”的含义,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或评价,老师只在学生们说得偏颇或不到位的时侯,才进行点拨引导。

这样的自主课堂在武胜县已经成为教学常态。武胜县教研室主任汤继光说:“各学校通过加强小组建设、开展合作探究、完善课堂模式等方式,让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得以全面实施。”为实现课堂优质高效的目的,该县教育局计划用一年半时间,在全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分层达标晋级活动,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理念、教师行为、学生状态、学习效果、教师教学常规、学校教学管理的达标。各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各种成熟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既有模而不唯模”的新局面。

说起课程改革,武胜县教育局局长汪杰对此激情澎湃、信心满怀,“常态课研,重在务实;自主课堂,重在高效;阳光课间,重在坚持;多彩课外,重在求精”。“四课”中课堂变革是课程改革最具革命性的环节,课堂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因此,在全县教育改革向内涵与质量提档升级的新形势下,该县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正视现实,居安思危,凝聚共识,一是如何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二是如何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激发,三是怎样完善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想课程改革工作要走出倦怠期,必须继续坚持以四课同创为载体,在课堂教学内涵发展上,细微着力,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汪杰这样说道。注重课外实践增强课改实效开展阳光课间活动。把阳光课间活动纳入课程序列管理,逐步形成春季、冬季、晴天、雨天四种模式,广播操、课间操、趣味游戏、自由活动四大板块。各学校结合实际自主开发出了国学操、交警操、花环舞、扇子舞、兔子舞、竹竿舞以及钻山洞、叠罗汉、踩高跷等30余种项目。开展“3+N”活动。“3”指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N”指劳动、科学等方面的技能。“3+N”活动实施课程化组织、社团化管理,每周安排2至3节课集中进行,让学生“三自四定”(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管理、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内容),拥有充分的自主空间。其间,涌现出沿口镇小学的川剧、民族小学的器乐、城南小学的阳光课间、旧县小学的剪纸艺术等素质教育的成果典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武胜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是目前全市最大的综合实践基地,占地500亩。白天,同学们在这里参与服装设计、手工编制、推豆花等生产活动,体验种植、养殖的劳动乐趣。晚上,基地为各类文娱晚会、篝火晚会、演讲比赛搭建竞技平台,让同学们的艺术活力尽情迸发。

打造办学亮点提升课改成绩武胜县课改回归课堂本真的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目前,该县的自主课堂打造出了“三环五步”、“导启自主”、“361”的“三活”高效课堂模式,确立了以“常态课研创优质、自主课堂创高效、阳光课间创活力、多彩课外创特色”的课程改革核心载体,在xx年被列为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xx年12月2日至4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武胜县“四课同创”工作研讨会在该县召开,武胜课改模式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今年4月、5月,全市特色学校创建推进会、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现场会召开。“近年来武胜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四课同创’已经成为全市课改的重点考核范畴,这是武胜县实践课改、享受课改、坚持课改的结果。”市教科所副所长任思惠在推进会上说道。

“我县计划再用两年时间完成本轮课改,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模式,规范师生评价制度,完善教育管理机制,用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该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刘文涛如是说。

篇16:课程工作报告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课题,由原重庆市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自主申报,于XX年12月经重庆市教育学会批准立项,并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XX年4月课题正式开题。本课题在市教育学会、区教科所的指导下,于2xxx年6月以前,在由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以下简称城区教办)主持。2xxx年6月涪陵区行政区划调整后,本课题研究改由涪陵区敦仁街道教育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敦仁教管中心)主持。涪陵城一校、城二校、城三校、城五校、城六校、城八校参与了课题研究。

开题以来,历经四年的研究,基本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并已做好结题准备。现将本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新模式。除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还应该根据学校实际,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但是,到XX年,涪陵城区小学基本没有自己规范的校本课程。这就使开发校本课程成为涪陵城区教办和城区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紧迫任务。

回顾十余年来涪陵城区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的教育改革历程,我们在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上实施了一系列教法改革尝试,并且走过了一条从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到建设校园文化,再到创建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道路,受到了积极成效。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侵蚀,到XX年,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对促进学生素质提高有重要作用教育内容,如诗词、写字、礼仪、器乐、武术、科技等内容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学校和教师往往注重学科的工具性,忽视学科的人文性,对学生的人性关怀不够。由于学校没有规范的校本课程为支撑,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学校办学特色建设都难于取得长足的进步。

XX年秋期,根据市、区教委部署,涪陵城区小学启动新课程改革试验。城区教办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在涪陵城区小学开展新六艺校本课程建设,并随即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推动这项工作深入、规范发展,城区教办于XX年10月以“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为题,向重庆市教育学会申请课题立项,并获批准。课题研究工作由此全面启动。

二、课题研究目标

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的总目标是:贯彻化育论理念,深化素质教育,构建新六艺校本课程体系,并使之与国家课程的协调,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师资思想业务水平、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是:

(一)课程建设目标:编写出适用的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初步构建起与国家课程相协调的新六艺校本课程体系。

(二)教育质量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发展;为学生发展成为具有中国心理、世界眼光、传统体认、现代意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城区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使城区学校在全区同类别学校中居领先水平。

(三)师资建设目标: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打造一支思想业务素质优良的新六艺校本课程骨干教师队伍。

(四)学校发展目标:促进涪陵城区学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创建一批涪陵区乃至重庆市特色品牌学校。

三、研究工作进程

本课题研究工作经历了四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与实践探索阶段。时间从2005年1月——2006年1月。本阶段主要开展了宣传发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开题工作,队伍培训,课程计划研制,课程实践探索,研究工作考评和学生素质技能考评等工作等。

第二阶段,课程构建阶段。时间从2006年2月——2007年12月。本阶段主要开展了完善组织、制度,队伍培训,课标、教材编写,课程实践探索,第二次学生素质技能考评,研究工作总结、考评、表彰等工作。

第三阶段,实践验证阶段。时间从2007年12月——2008年6月。本阶段主要集中开展课程实践检验,组织了第二届新六艺系列教育教研活动。

第四阶段,总结提炼阶段。时间从2008年7月——2009年4月。本阶段主要继续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并组织第三次学生素质技能检测;开展课标、教材的修改、编印;研究成果整理,研究工作总结,研究工作终结考评,为结题评审做好准备。

四、主要工作

四年的研究工作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历程。现将研究期间的主要工作综述如下:

(一)宣传发动工作

城区教办和敦仁教育管理中心,将课题研究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城区小学发展的战略措施,开展了深入的宣传发动。教办、教管中心利用各种会议,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大力宣传新六艺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宣传新六艺课程的理念和方法。参与研究的学校也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因此,新六艺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绝大多数干部、教师的认同,参与研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XX年4月15日,“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总课题和子课题“小学新乐教校本课程研究”在城五校同时开题,开题大会圆满成功,拉开了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的序幕。

(二)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工作

以敦仁教管中心(城区教办)为龙头,建立起完善的课题研究组织网络。课题研究一开题,就建立起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总课题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教办主任任组长,参与研究的六所学校校长等分任副组长和成员。总课题组仍由教办主任任组长,各校校长、教办教研员等任副组长或成员,同时吸收各校干部、骨干教师任成员。各校相应组建了本校新六艺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学校总课题均由校长任组长。各子课题组则由学校干部担任,学校总课题组、子课题组成员均为相应学科的骨干教师。

XX年9月,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在教办总课题组之下,又成立了六个子课题核心研究组。核心研究组由城区学校相应学科最优秀的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核心研究组在总课题组直接指导下,每组负责新六艺一门课程的研究,对各校子课题研究发挥引领作用。(参见附件一:新六艺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示意图)

新六艺课题研究是涪陵城区小学有史以来最大的研究课题,参与人数之多,研究之深入,成效之显著,都是以往的研究课题无法比拟的。参与课题研究的干部、教师总计达272人,其中总课题组39人,六个核心子课题组有55人,学校各类课题组达266人。课题研究人员基本覆盖了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参见附件二:涪陵城区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参研人员统计表)

2xxx年9月,涪陵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城区教办撤销,成立敦仁教育管理中心,学校干部也发生了变化。由敦仁教管中心牵头,对课题领导小组、总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调整,保证了研究工作的继续进行。

为规范研究工作,在组建研究组织机构的同时,制定了《新六艺课题研究组织机构设置意见》、《新六艺课题管理制度》、《新六艺子课题核心研究组管理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研究工作制度系统,保证了研究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研究队伍培训工作

为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总课题组先后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如总课题组先后于XX年9月、XX年11月和XX年年4月组织了三次新诗教骨干教师培训。XX年9月总课题组组织了城区小学体育教师武术套路培训。总课题组于XX年9月组织了各核心研究组全体人员集中培训。各校也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如:城三校在近几年内先后组织了五次书法教师沙龙活动;组织了诗词知识讲座、人品教育讲座等多种培训活动。又如城六校组织了学校课题组人员培训;城二校组织了书法、绘画等多次讲座。

(四)开展研究活动

各类课题组根据研究进程,采取集中研讨与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活动。特别是各子课题核心研究组,根据总课题组的统一部署,定期集中研究。每次研讨活动,都有目的,有内容,有记录。每次集中活动,做好下阶段布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确定下次集中的时间和地点。总课题组负责人和核心组指导教师都尽量参与各组的集中活动,到场进行具体指导。

研究期间,既开展了课标、教材的研制,还组织了两届新六艺教研系列活动。第一届系列活动由总课题组直接组织开展。第二届系列活动由总课题组统一部署,由子课题核心研究组具体组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开展内容有新六艺课程试教,课堂教学竞赛,论文、教案评选,诗歌习作评选,书法比赛和作品展览等等。两届活动共计上竞赛课55节,评选出论文、教案、活动方案共计284篇。评选教师诗歌231篇。

为提高新六艺教材的质量,总课题组组织了一系列集中指导,帮助各核心研究组对教材进行反复修改。教管中心抽调学校干部和骨干教师,与教管中心教研员组成教材总编组,对教材进行修改和编排。为方便教师教学,还将新六艺课程全套教材制作成了电子课件。

(五)开展教育活动

研究期间,围绕新六艺校本课程,开展课题教学实践,并组织了大量教育主题活动。

各校或使用自编教学资料,或使用核心课题组编写的教材开展新六艺校本课程教学。如城五校每周有3至4天下午在全校开设新乐教校本课程一节课;城三校全校各班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二校也利用中午或下午开设书法课和绘画课。除开展课堂教学尝试外,有的学校还组织新六艺主题教育月活动,每月围绕一门课程开展活动。各校还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广场文艺演出等多种大型活动。

总课题组和核心研究组还集中组织了两届城区小学新六艺教育系列活动。

第一届新六艺教育系列活动围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八项活动,分别为:城区小学生诗歌吟诵会,诗歌习作评选,第七届书画展,礼仪队列评比,“民族精神记在心”主题报告会。城区小学第一届新乐教音乐会,城区小学生第一届尚武大赛,以及“中华之光、领先世界”为主题的涪陵城区小学生科普征文评选等。

第二届新六艺教育系列活动以“学周波,迎奥运;为家乡添彩,为祖国增辉”为主题,开展了城区小学生诗歌朗诵会、诗歌习作评选;城区小学生第八届书画展览和现场书画比赛;城区小学生新礼教学生征文评选和演讲比赛;城区小学生第二届新乐教文艺汇演;城区小学生第二届尚武大赛;城区小学生第三届微机操作比赛和科技“三小”作品评选等共计十项活动。

结合新六艺教育系列活动,开展了两届“新六艺小星”评选。评选为“新六艺小星”的学生,由城区教办分别颁发“小诗人”、“小画家”、“小书法家”、“礼仪小星”、“音乐小星”、“尚武小星”、“科技小星”奖章。

除上述活动,城区教办还组织来城区小学生广场书画大赛,城区小学“红岩班”创建活动及其文艺表演等多次大型活动。

(六)开展学业评价

研究期间,分别于XX年底、XX年底、2xxx年底开展了三次学生城区小学生素质技能检测,积极开展新六艺校本课程学业评价探索。每次检测内容都以新六艺课程为中心,检测六到七个项目。如2xxx年检测的项目为诗歌朗诵,书法,绘画,礼仪常规,简谱视唱和器乐演奏,少年拳与武术操,微机中文录入与动画制作等七大项。素质技能检测采取学校全面检测,教办或教管中心抽测的方式进行。教办、教管中心每次抽测少则三个年级,多则五个年级,每次抽测人数都在各校抽测年级总人数的20%左右。

(七)开展课题管理

城区教办(敦仁教管中心)将新六艺课题研究列入重点目标,于年底对学校实施目标考评。研究期间共组织三次年终考评。

区教科所、区教科规划办和教育学会的指导下,还组织了一次课题研究评优活动,两次课题研究专项考评。

课题研究评优活动于XX年底进行。城三校、城五校、城六校被评为新六艺优秀学校。城一校被评为礼仪教育优秀学校,城二校被评为书画教育优秀学校,城八校被评为武术教育优秀学校;评选出优秀课题组20个,优秀课题组主持人11人,优秀课题组主研教师24人。

XX年5月城区教办对各校进行了课题研究中期考评。根据考评结果,于XX年9月召开了课题研究中期总结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了评优活动评选出的课题研究优秀学校、优秀课题组和优秀研究人员,并将城三校被命名为书教特色学校,城五校被命名为乐教特色学校,城六校被命名为诗教特色学校。将城一校被命名了礼教特色创建学校,城二校被命名为书画特色创建学校,城八校被命名为武教特色创建学校。城三校、城五校、城六校三所学校的校长还在大会上作了课题研究经验交流。

2xxx年11月,为指导参与研究的各校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总课题组在城三校召开了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档案资料建设现场会。各校课题负责人和资料员观摩了城三校新六艺研究资料档案,城三校领导在会上介绍了资料档案建设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2xxx年12月敦仁教管中心对学校进行了课题研究终结考评。并于2xxx年2月对被评为课题终结考评优秀学校的城三校、城五校、城六校、城二校进行了表彰。

(八)开展研究协作

为提高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质量,城区教办和学校与长江师范学院、涪陵区书法家协会、涪陵区武术家协会、涪陵区诗词学会、涪陵区少儿图书馆等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各单位对新六艺课题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城二校被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确定为美术教育实践基地。长师美院干部师生多次到开展活动,举办讲座,培训指导二校教师。区少儿图书馆是第一家与城区教办签订协作协议的城区小学校外教育基地。他们不仅到城区学校设置流动图书室,而且与城区学校共同开展了广场书画大赛,红岩班创建等一系列活动,积极支持新六艺课题研究。涪陵区书法家协会、诗词学会、武术家协会也与城区教办签订了教育协作协议,经常与城区学校一道开展活动,培训指导教师,支持新六艺课题研究。

(九)经费保障

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城区教办、敦仁教管中心和各学校都提供了大量资金。城区教办制定了课题研究经费管理制度。在保证总课题组研究经费的同时,每年都给每个核心研究组预算了研究经费,并设计了专用的经费审批报销单。据不完全统计,四年内城区教办和敦仁教管中心用于新六艺课题研究活动的经费总计在5万元以上。各校总计投入研究活动经费在15万元以上。

五、取得的成果

(一)基本完成课题研究预定任务

通过四年的研究,制定了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和六门课程的课标,编写了电子教材46册,并已交由重庆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还编辑了研究方案、报告、课程计划、课标等资料,以及教师论文教案集、师生诗歌习作选集、书画作品集等研究成果资料共计15册,其中第一册(研究方案、报告、课程计划、课标等资料汇编)已交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录制了研究活动影像资料若干碟。研究研究成果集等各校制定了新六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将课程排上课表开展教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体现在涪陵城区小学初步形成,课题研究目标基本实现。

(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总体素质稳步提高。一大批学生被评为“新六艺小星”或“特优生”。学生在各级组织的竞赛活动中取得优良成绩。

(三)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由于城区六所学校的干部、教师广泛参与本课题研究,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教育教学能力、人文科学素质得到提高。许多教师在研究活动中获奖;不少教师通过研究活动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展出了自己第一幅书画习作或科技制作。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绩,成为许多教师专技职务资格晋升的要件。

(四)特色学校创建取得明显进展

通过课题研究,城三校、城五校已经创出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城六校、城二校、八校、城一校在办学特色创建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本课题研究及各校的实践探索,在涪陵区乃至重庆市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涪陵区领导对城三校、城五校的办学特色高度评价。区教委领导对城区学校办学特色作过多次表扬。市教科院、区教科所数次组织外区县、本区学校干部教师前来考察观摩。涪陵电视台、《巴渝都市报》等媒体对城区各校新六艺研究活动取得的成效作过多次专题报道和新闻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好评。

篇17:课程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们本着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开齐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努力提高我校课程实施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使我校的课程建设逐步规范,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生550人。教职工51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8人,占本科学历有15人,大专学历28人,市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骨干教师1名,培养对象4名。

目前学校教学设备在逐步完善中,拥有微机室、自然实验室和仪器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教室和少先队室等专用教室,本期已建成班班通工程。

学校坚持“三个面向”,秉承“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和发展奠

基”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改革,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二、课改措施与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认识到位

领导重视是推进“两课”顺利进行的首要因素。每学期伊始,学校领导就召开教研工作会议,商议本学期的教研思路。指出学校发展一定要让教研先行,要放开手脚大胆实践,力求闯出一条既省力又有效的路子。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饶东南为组长,由学校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徐德刚任副组长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并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成立了文理科、艺体科共计5个课改实验组,组织教师开展课标培训、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等活动。

(二)全员培训,全体参与,着力抓好队伍建设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教师业务学习,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培训,给教师“洗×”、“充电”,彻底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培训方式注重四个结合:一是集中引导和分散自学相结合;二是读书活动与网络教研相结合;三是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四是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我们将课程开设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对待,按照市区的相关文件精神开设各类课程、开齐各类课程,开足各科课时,坚决杜绝随意增减周课时数的现象发生,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学校每周进行不定时巡查,对违反课程设置计划、私自调课的现象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按要求、按规定进行正常开课,从未发现任何违规现象。

(四)认真落实地方课程,积极研发校本课程。

按照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地方课程,将环境教育,法制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开齐上好,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工作考核。我们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在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年级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近三年来主要开设了乒乓球、小制作、《一日常规歌》、《美丽南川我的家》等校本课程,学生们在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中,自己动手,搜寻各种废旧材料,创作了各种器材,且行之有效。学校乒乓球队在区十届乒乓球运动会获小学男子团体第四名,单打第二名的历史性好成绩。在片区、区才艺展示中十几人次获奖,小制作与小论文也有2人在区获奖。按规划,来期将开设群文阅读指导课这一校本课程。

(五)善思善研,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

1.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在课改小组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前提下,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教科室根据建设“生长式卓越课堂”要求,结合各组研究情况,总结构建了“导、探、拨、练、思”五字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全校模式推广。模式要领为:导,即激趣导入。高速度、强有力,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同化。探,即探究新知。大密度,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指导学法。探的步骤:①明确研究探讨的问题、目的,创设探讨的条件。②提出引导探讨研究的具体指引和要求。③让学生循序渐进开展探讨活动。④让学生有序有据地发表自己研究问题的结果和意见。拨,即点拨释疑。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练,即巩固运用。设计要精,既有针对性,又有充分的练习量、多层次、大容量。既巩固新知识又发展能力。既抓重点又有梯度。思,即反思评价。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归纳知识,自我评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教科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领导亲自抓教科研工作,从分析教学现状入手,找出教学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确立研讨课题,学校领导干部带头上课,经常深入一线听课、评课,学校各部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课改职能。

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研究制度、研究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教学研究计划;定期开展主题明确的、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每学期都进行听评课活动、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课堂教学示范研讨活动、讲课比赛活动、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活动,并详实记录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进行总结,不断积累丰富经验,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上课,备课上能够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比较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校先后承担了国家、市级规划课题子课题。其中重庆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已结题。仅20xx年下期,教师论文获重庆市级奖2篇,获南川区级奖12篇;陈红参加区“中小学公共安全健康教育赛课”获二等奖。徐德刚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国家级刊物《课外阅读》20xx年第二期发表。

三、加大经费投入,为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教学手段的变革,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对教育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课改实验更需要现代化教育技术力量的支持。几年来,学校争取上级投入建成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工程、六大功能室。

篇18:课程工作报告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有关《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我校按照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积极行动起来,本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活动并力求规范操作。根据上级的要求现对我校的新课改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现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一、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认真贯彻落实了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由学校教学部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学校课程计划,讨论研究,最后定形课程方案、人事安排方案、落实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1、认真执行课程设置方案,践行课改,开足开齐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学科,学校在人员不整师资力量较困难的情况下,精心安排专职教师进行上课,专职教师较少的情况下,部分课堂挤占技能学科的课务。

2、开齐开足学科课程,合理安排地方课时和综合实践课的内容,要求综合实践课以本校特色茶艺天地、乡土风情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主要内容,地方课程以毒品知识、环境教育、公共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社会、网络等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建设校本课程。

3、强化活动课程

确保每天学生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制度,制订了锻炼措施,计划每天早读课后安排30分钟大课间活动,当天无体育课的再安排25分钟体育活动时间,做到计划、措施、活动、教师、课程、内容、检查等七落实。

4、开发隐形课程

我校对隐形课程的开发每学期都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逐步在隐形课程中强化育人环境,我校坚持了每学期的环境教育月活动,读书教育月活动。同时开设了校园广播、图书阅览室、各种橱窗、固定标牌宣传等。各功能室,各教室的室内宣传布置到位,特别是教室布置及板报等都纳入班主任管理细则中。因此我校将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和美育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了生动活泼、和谐共处、开拓进取的教育氛围。

二、常规管理情况

1、常规教务管理

根据每学期科组长、班主任和教师可聘任的原则,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程设置文件精神,合理的进行课时分配,由教务处负责教师课程表的安排,在每学期正式上课之前分发到各任课教师手中,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每月底,由教务员负责统计上报教师课时,纳入学校量化管理中。

2、教学过程管理

我校历来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工作,在过程管理中,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落实、有兑现、有奖惩。教学部门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检查和管理规定,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考察、教研活动等各个方面实行量化管理,比如每学期有四次教案检查,并分等级进行评比。对上课情况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登记划分。对教学效果结合区、校的质量检测进行目标责任管理。

3、课业负担管理

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我校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规定了教师从上课开始一直到作业的布置都有时间和内容限制,确实执行市教育局关于学生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的要求,切实保障减负规定得以认真执行。坚持每天学习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早晨8:00学生到校上晨会,中午11:00放中学,下午1:40第一节课,4:35学生放学,计5小时55分钟。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区、家庭教育资源馈乏,教育者素质偏低。

2、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配备不合理难以胜任各专业学科的教学,教师配合很不合理,虽然依据课程方案设置课程,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学校资金短缺,设施的配备、维修等不能到位。

4、当地的人文、历史、经济特色不明显,较难彰显特色教育。我们的特色教育正处于刚起步阶段。

5、高考、中考指挥棒的重压,导致学校和教师和家长从思想上不够重视技能学科和实践活动的教学。

6、课程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不大合理,学校具体执行起来困难。

四、整改措施:

1、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

2、向课堂要质量,把活动时间还给学生。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

4、加强教学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实践中改进,逐步完善课程方案的实施。

篇19:课程工作报告

一、课程评估背景

公司对销售人员进行了销售技能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培训部进行了课程评估。此次课程评估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55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

二、课程评估

此次课程评估主要从课程内容、课程讲授、课程应用与启发三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内容评估

1、课程内容的针对性

根据回收的50份有效问卷,对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评估如下表所示。

课程内容针对性评估表

针对性等级选择人数所占比例针对性很强510%针对性较强2550%针对性一般1530%针对性差510%其中,有一半的人认为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还有30%的人认为课程针对性一般,因此应加强培训课程设计的针对性。

2、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主要是分析培训课程是否对开展销售工作有帮助,具体评估统计如下表所示。

课程内容实用性评估表

实用性等级选择人数所占比例实用性很强3060%实用性较强1326%实用性一般48%实用性差36%通过问卷调研我们发现只,有6%的人认为此课程的实用性差,有60%的受训人员认为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因此,此次培训课程在实用性方面的设计还是非常成功的。

3、课程内容与个人期望内容

通过回收的50份有效问卷,对课程内容与个人期望内容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课程内容与个人期望内容差距差距等级选择人数所占比例差距很大1020%差距一般20xx%有点差距1530%二者基本相符510%由此可见,20%的受训人员认为课程内容与其个人期望差距很大,仅有10%的人员期望和课程内容相符,我们应该重视课程设计前的需求调研工作。

(二)课程讲授评估

课程讲授评估结果如下表所示。(评估内容每项5分制)

课程讲授评估结果

评估内容

1、授课水平

2、授课的实际操作水平

3、授课语言运用技巧

4、授课的重点是否突出

5、讲师问答提问的准确性

6、讲师讲授方法的合理性

7、讲师讲授方法的灵活性

8、讲师的专业程度及经验

平均得分4.8分、3.5分、2.5分、3.6分、4.0分、4.0分、3.9分、3.7分,通过对课程讲授的评估,我们可以看出受训人员基本上对课程讲授比较满意,但是在讲授语言技巧方面还有待提高。此项评估的最低分为2.5分,离及格分数(3.0分)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培训讲师的语言技巧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三)课程应用和启发评估

课程培训结束后,受训人员是否会在工作中应用此项课程?此项课程对于受训人员是否有启发及启发有多大?对此,培训部也进行了评估。具体评估结果如下表所示。

课程应用和启发评估结果

应用程度课程应用选择人数所占比例启发程度课程启发选择人数5251010较多应用3060%非常大有时应用510%一般偶尔应用510%较小不会应用1020%很小所占比例10%50%通过评估,我们发现60%的人在工作中能较多地应用此课程学到的内容,但是也有20%的人在工作中不会应用此课程相关内容;50%的人认为课程的启发性一般,只有10%的人认为有启发。因此,课程在应用及启发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课程评估总结

1、课程在设计前期的调研工作不够。

2、课程在内容设计方面考虑不够全面。

3、课程讲授方法选择比较成功,但讲授人员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课程评估建议

1、加强课程设计前期的需求调研工作,以加强课程设计的针对性。

2、根据课程的内容及课程学习人员采取适当的讲授方式。

3、增加课程试讲的环节,通过课程试讲以期使课程设计效果达到最佳。

篇20:课程总结

一、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平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

”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

向平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

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些次学习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平地对待他们,尊重

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习、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

形成民主、合谐、平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习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

潜在课程的名词解释

谈课程、教师、学生与价值观的论文

太阳能对食品工业废水的作用研究论文

建筑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德育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高校美术通识课改革刍议论文

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

教练技术在高校通识教育的可行性论文

浅谈高中体育理论与实践创新论文

有关课程方面的作用范文
《有关课程方面的作用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有关课程方面的作用范文(集锦20篇)】相关文章:

应用文写作课程学习的总结2022-04-30

研究本土资源在学校体育中的影响论文2023-01-06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及培养论文2022-05-08

技能大赛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2023-12-27

课程标准的教案范文2022-05-22

文化传播学视域中的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论文2023-05-25

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素描课程研究论文2022-12-18

浅论大学生公共体育选项与个性完善论文2022-11-14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中的思考和探索论文2023-11-27

网络课程资源库构建的探索论文参考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