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理论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论文(共15篇)由网友“乌拉那拉没”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社会文化理论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社会文化理论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论文
摘 要:
以兰州某高校87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教学论文“ target=”_blank“>英语教学中融入社会文化理论的教学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入社会文化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篇2:社会文化理论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论文
当语言教师面对着越来越多学生而非个别学生时,教师们经常发现很难将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正如Mercer和Fish—er所说:“考虑到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的质量问题,我们发现社会文化理论的实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最明显的原因在于,课堂教学这种特定环境使教师被迫以全班而非个体为单位来设计教学。”然而,Vygotsky终身致力于研究这种课堂教学,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其关心重点也在大众教育,那么他有可能把一个不切实际的理论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吗?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以兰州商学院外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第二教研室的六位青年教师(年龄在28~32岁之间,教龄为3~)及所授课的18个自然班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7~20岁,974人,平均每班人数为54人)。所授课程为大学英语,课程选用教材为《大学体验英语》(第1册)。为了比较教师在学习社会文化理论后是否会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以及引入课堂教学后是否会对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能力有所影响,只有三位教师被提前告知实验目的,并要求他们在研究开始前的暑假期间自行学习社会文化理论的相关内容。三位教师所教授的9个班(485人)将作为实验组。其余三位教师并未告知研究内容,他们只知道我们对课堂教学感兴趣,需配合研究者提供授课班级学习者的英语考试成绩。这9个班(489人)为对照组。由于个别学生不愿汇报高考成绩,所以参加实验人数与自然班人数有出入。两组学习者入学前均学过6~8年英语,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
本研究的自变量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入社会文化理论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因变量是阶段性测试成绩。
阶段性测试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方式。为了确保实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们直接选用学习者入学前的英语高考成绩以及入学一个学期后的大学英语统考成绩。实验前我们统计了学习者高考英语成绩,并将其作为实验前的英语水平指标(前测)。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教材,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全部保持一致。
社会文化理论融入课堂教学后,英语综合能力是否提高则是以后测成绩(一个学期后的全校大学英语统考成绩)的比较为基础。由于这两项考试均无口试,所以口试为自行设计,但是保证18个班级的口试试题相同。口试选择两位教师作为考官,并且均不是测试班级的授课教师。笔试试卷的阅卷教师都不是学习者的授课教师(前者是各省统一阅卷,后者是校内英语教师流水作业阅卷)。口语评分采用等级相关计算,其等级相关数位0。64(属于0。5~0。8的范围之内),是显著正相关,评分结果可靠。
本研究利用统计学统计工具(SPSS15。0)对两组学生实验前测和后测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我们假设前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相当。我们通过X2检验对两组所得数据之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根据适应条件:N≥40,理论频数≥5所设计的技术资料适宜使用X2检验。自由度(df)为4,X2(value)=2·954< X2(4,0·05)=9·5,通过查阅X2概率分布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P>0。05时,两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接受检验假设,即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英语高考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对于两组学习者一学期后的大学英语统考成绩,我们同样假设后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相当。通过X2检验对两组所得数据之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此次自由度(df)为3,X2(value)=10。89>X2(3,0。05)=7。8。因此,通过查阅X2概率分布表,我们可以拒绝无差别假设,认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大学英语统考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教师期中举行英语口语考试,用于比较融入社会文化理论的语言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学习者口语水平有什么作用。因为样本总数>30,符合Z检验的条件。我们通过计算两组平均分差的Z值与规定的`理论Z值,来确定两组平均数是否有显著差异。
我们建立假设: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口语能力方面无差异,然后通过Z检验来比较结果。根据Z值计算公式得出Z值为40。39>2。58(理论Z值),两组平均分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二、结论
Vygotsgy的社会文化理论目前已经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社会文化理论角度出发,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我们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数据分析中发现,虽然两组学习者入学前英语能力相当,但是仅仅一个学期后,两组学习者在听说读写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差异。因此,本研究证明: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社会文化理论后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英语教学,并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但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大学体验英语》精读课程全是通过课堂教授完成的,大一学生的英语课堂又缺乏多媒体硬件辅助,教师们反映,融入社会文化理论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有所增加,学习者的积极性能够很好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很好,但很难坚持。因此,融入社会文化理论的语言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掌控能力以及信息量的把握要求很高,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量和备课难度。如能更多辅助以现代教学技术,将会增强课堂的视听效果,同时还会弥补教师因组织教学活动而导致的信息量不足。
另外,本研究所采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一方面注重实证的、实验的方法,但是另一方面却通常会把语言学习情境中的某些变量量化,过分强调单一变量对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影响,人为地控制某些变量,从而割裂学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真实的语言课堂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是与所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如果未来研究能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辅助以定性研究策略(例如问卷调查、访谈等),将更有利于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学习感受,进而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分析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及影响因素。
篇3:大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大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一、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艺术设计而言,创新是设计的本质。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备的知识构成,创新精神是必需的职业素养。其实,学生是普遍具有创造潜能的,只是缺少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竞赛的方式,不断挖掘和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是注重为学生营造创造能力的展现条件,激励大学生塑造起创新精神。
二、打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
在方案实施中,围绕着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着力构建适应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开放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合理选择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培养过程,逐步实现其创新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的奋斗目标,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充分施展创造力的平台。
1.研究专业创新能力教学的体系构成
创新能力培养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要素。本课题的研究核心,就是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的整体构建,形成对学生创新能力教学的科学体系。当今的大学教育必须面对学生多层次、多方向的发展要求,所以,作为大学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必须是开放型、立体化、多层次的。这里的“开放”,是指“面向专业教学、面向行业发展、面向社会需求”;这里的“立体”是指“课上与课下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专业与行业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
2.研究专业创新能力教学的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是改革具有生命力的保障。通过内涵建设,可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的发展具有原动力。对创新能力教学的内涵建设,主要是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寻找新的模式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培育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结合课题研究、岗位实践等教学模式,培养未来设计师的职业观念和能力,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尽早与市场接轨。我校充分利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优势,做到教学与行业发展一起“与时俱进”。在专业选修课内容中,将行业中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设置成学习内容,并且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型训练,尽力促使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职业适应能力。
3.研究专业创新能力教学的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已经成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恰当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研究,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举措。为了能更充分地评估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管理规范,学校应不断健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在教与学之间形成合理、科学的竞争和评价机制,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提供有力保障。基于创新教育的大学生能力培养方案,是目前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研究的重点。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走向社会,我校将着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搭建起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真正为企业培养出具有开拓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用良好的岗位实践成效来接受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检阅与考验。
篇4: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就业论文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就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实践能力 培养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现状,分析了就业难的原因,阐述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讨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可能就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很严峻。那么,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1]《经济学人》杂志报道了中国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题。到,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接近760万,达到最高峰。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立足之地,成为大学生求职群体最关注的问题。[2]
1.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1大学生就业难,除了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当时的经济、社会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大学生整个群体的特点分不开。大学生普遍具有以下几个导致就业难的特点。[3]
1.1.1具有创新意识,但是由于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导致缺少创新实践技能。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动机,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也对能从学习中产生新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抱有热切的追求。然而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的条件有限,以及学生自身没有创设条件或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往往不能紧跟学科最新发展动向。大部分同学忽视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协作,以及和教师之间的沟通,这样即便有创新意识和灵感,也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1.1.2缺乏创新性思维方式。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想象力日渐丰富,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交叉及合理的整合,他们往往缺乏灵活的、全面的思维方式。这就导致创新实践不能很好地实现。
1.1.3有创新热情,但缺乏明确的目标。大多数大学生尽管有创新的热情,但毕竟师生、同学之间沟通交流甚少,再加之没有真正走向社会,缺乏认识,因而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
1.1.4创业能力急需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中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4]我国的高等学校也早已接纳这一理念并广泛开展创业教育,但创业者寥寥无几,成效不明显。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创办者史蒂夫・马若提出了12种被普遍认为是创业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适应能力、竞争性、自信、纪律、动力、诚实、组织、毅力、说服力、冒险、理解和视野。这些能力和素质可以说基本上属于“默会知识”,而这些“默会知识”在以传递、理解和掌握“显性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是学不到的。只有在“做中学”、“干中学”,才能真正掌握这类知识。也可以说,创业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社会实践练出来的。不难看出,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基本原理,[5]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然要求;是摈弃传统大学教育弊端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理应摈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走上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正确发展轨道。
1.2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用人单位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看重学历之外,还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与其说是就业困难,倒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他们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明白学校和社会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往往对社会的了解过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与期望,而多数企业则对应届大学生往往表现得很冷淡,认为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心态不好,角色转换慢,适应期过长。他们在录用和挑选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曾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纪律性强的毕业生。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注重自身实践经验的提高,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能力。
2.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2.1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属于素质教育。[6]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应体现时代特征、社会要求。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校就读期间依照学校规定所完成的教学实践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应用所学理论、观点、知识完成学业,动脑动手进行综合、实验、技能训练等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拓展认知领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初步能力,还有人际交流交往方面的能力。二是在校就读期间借助学校提供的条件或者自己与同学合作创造的条件,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拓展所获得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诸如参与社会主体(工人、农民、军人、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及其他阶层群体)改造自然,或变革社会的某些活动中所获得的,或在已有基础上新增长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各种能力所构成的能力体系。通常由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构成。其中一般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专业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实际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记忆分析能力、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专业写作能力、实验能力、科研能力、设计能力、发明创造能力,等等;综合能力则包含了在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基础之上的解决综合问题的其他能力。
2.2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2.2.1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这个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将书本教学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学习能力和将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组件,并成为一个人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拔尖的群体,对知识运用的能力非常出众。如果说相关专业知识是当今大学生的“拳头产品”的话,那么社会实践能力则是当今大学生的“贫血学科”。社会实践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普遍低下。这样,就必然导致新一代能人综合素质的打折。未来,人们在社会、在工作中与人相处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工作本身。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生活,锻炼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习能力与学习精神,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因此,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2.2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和自我定位。专家指出,目前不少大学生就业前迷茫、就业后频繁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对社会的了解和自我定位。[7]如果能够尽早根据人生目标和市场需求找准自己的岗位定向,在校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能力的培养,那么大学生的就业将更具有针对性。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下,面对不断变换的对象教师的指导作用也相对弱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体。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对现实的感觉和认识的.深度、广度都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所能比拟的,他们身上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会得到发挥。大学生们有必要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对社会和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就是明确自己“我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等问题,使理想可操作化,为融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通过实践教学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将学会如何作决策,知道如何制订计划,如何分层次地向着目标努力,强化规划意识,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加踏实地掌握相关知识;还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就业渠道,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缓解就业的心理压力。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了解社会需要,并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
3.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企业面临困境,这必然引起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而且必然对人的发展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的体现。国与国之间的各种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又是和教育密不可分的。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在毕业后的第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是在校大学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大三、大四学生就业、择业迫在眉睫,参加社会实践并迅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一项毕业前的重要准备工作。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对于加强学校教育同社会实际相联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www.eol.cn/ze_ye_qu_shi_4374/1214/t20091214_429967.shtml.
[2]www.hb53.cn/thread-1149-1-1.html.
[3]丁逊.论教学和科研中创造性思维的相互作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
[4]周德昌,江月孙.简明教育辞典[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于博溉.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vol27,(7):40.
[7]刘风英.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之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vol19:53-54.
篇5: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论文
1、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谁掌握了知识, 谁就掌握了最有价值的资本。而大学毕业生在高校的培养下, 可以说都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 具备了从事某一职业的基本能力, 是社会上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 可谓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很显然, 高校若能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就能在就业过程中更快更好更准的挑到自己心仪的职业, 就能更加理性的采用一种独立的更加成熟的自我就业方式。通过开办自己企业来成就自己事业,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
2、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底, 高校招生急速增长, 全国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的145万到20的430万,但由于毕业供给超过社会需求,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失业”已经不 再是一个空虚的概念,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高等教育大众化, 最大的困难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如果大家都等待国家, 企业给予的就业机会, 那么未就业的人员就等于是智力资源, 同时, 对于高等教育实行收费的国家来讲, 如果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而无法找到工作, 高等教育的个人受益无法得到补偿, 就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还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现在的大学生就业现状是一方面有业不就, 一方面无业可就, 存在着“宁要都市一张床, 不要西部一套房”的就业心态。因此, 作为高校, 一定要适应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 把就业指导与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从就业走向创业, 不仅可以自己就业, 还可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改善大学生择业质量,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高校的连续扩招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高校送出毕业生, 在社会上就业如何, 创业能力如何, 直接影响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声誉。而对这种严峻挑战,作为高校, 需转变教育思想,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以人为本, 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思想, 在教学内, 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主动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教育学生树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积极就业观, 艰苦奋斗, 有胆有识, 有眼光, 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以此,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增强创业意识。
4、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
对大学生通过创业教育, 使他们在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具有远见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以及一定的理论知识,经验积累和扎实的技能, 业务基础等创业的智力因素方面得到锻炼, 对他们创业的非智力因素如理想、信念、意志、毅力得到培养, 使他们对就业可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不仅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还要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这样, 可以使大学生具备生存能力, 真正成为服务提高综合国力 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个体和群体, 在毕业后走向社会能担负起创业的重任,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篇6: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论文
1、理解创业涵义, 创业是指创造新的职业, 创办新的企业
大学生创业就是改变就业观念,利用所学的知识, 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 技术入股, 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由被动求职到主动创业, 把知识的拥有者变为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
2、增强创业意识教育
长期以来, 大学生毕业去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创业在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模糊意识,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与农民工进城和下岗工人再就业差不多, 有自己追求生活的稳定和舒适。不愿承担创业的艰辛和风险, 有的非常羡慕创业者, 自己都没有信心和勇气去尝试。转变就业观念, 尤其是在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时, 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的培养, 帮助学生打破安于现状的就业观念, 树立开拓进取, 自主创业的新观念。
3、创业知识教育
进入大学后, 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基本理论, 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创意知识比较薄弱, 实践表明: 创业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初期的`学生创业者, 不可能坐在宽敞的办公室, 高薪聘用众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他们不得不在长期时间充当管理人和“ 技术人”的双重角色,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 人才引进市场开拓, 管理、法律咨询, 资产评估等等都是必须通过自己一个又一个门槛。因此, 必须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必须的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了解和增加创业大学生必须的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增加创业风险, 创业技巧、创业法律等知识, 以及经营管理, 市场营销策划, 公共关系, 保险等。做好知识经济创业的储备, 同时, 要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创业案例, 汲取创业者成功经验, 寻找其成功的共同点, 避免日后走弯路。
4、创业能力培养
成功创业者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包括创新能力, 市场开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经营能力, 决策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等, 创业能力培养, 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在智力因素方面, 通过创业教育, 让学生拥有创业基本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培养学生善于抓住机遇能力,勇于抗挫能力,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艰苦创业能力, 这些能力不是天生。
篇7: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论文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尤为重要。
1、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创业意识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行为的必要准备,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对于每一个希望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都必须首先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2、掌握好专业知识,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大学生要创业,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要真正实现创业目标还要有过硬的本领。专业知识就是对某一领域内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越深,创业活动就越能有效地开展。
3、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充满了竞争和风险,创业者要使自己的创业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必须重视经营管理。经营管理能力是创业者在管理上的体现。管理活动贯穿于组织运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不仅是组织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4、提高人际协调能力培养社交能力,借力打力觅捷径。要想创业成功,大学生还需要培养自己的人际协调能力。因为包括创业在内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意识地培养社交能力是获得他人和社会支持的重要前提条件,对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5、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趋时避害形成合力。大学生创业项目要获得成功,离不开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创业成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经验,如管理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甚至产品技术知识。而大部分青年大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更是匮乏,很难做到全才。
6、要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有学者认为,从“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主题的转换,意味着当代教育的一种转型。显然,这里所谓“生存”,不是指一
个人自然生命的存在与延续,而是指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独立开辟生活道路、并自主创造人生价值的能力。传统人格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性,“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工作靠国家、发展靠关系”等等就是这种依附心理的体现。而现代人格强调生命独立自主,有独立面对生活,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其中包括在不同环境中从事不同职业、遇到各种情况时人际交往能力、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7、要有不断创新的进取心。抱守古训、因循成法,在传统社会中往往受到称道,而在各种变革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它已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障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现代人的灵魂。美国之所以能在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与美国文化中敢冒险、寻求变革和鼓励创新的精神有关,这种精神使美国人有一种超常规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思维定势和构架。
8、要有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人,不应当是信奉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者,相反,他应当具有广泛的人文关怀,充分表现出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自觉履行这种责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把握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真正接受过高等教育和大学文化熏陶的人,也应当超越现实功利,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不仅知道“何以为生”,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理解“为何而生”,认识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始终坚持真、善、美的价值原则
9、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必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人与环境的互动过 程中,个体能够以前瞻性的思维与眼光做出预测与判断,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行动方案,以保持与变化着的环境的协调统一,而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和忍耐。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时代,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职业岗位的不断转换,人际关系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几乎始终处在一个陌生的社会环境中,这就尤其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无往而不胜。
10、对文化的综合能力。现代社会生活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并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等多种文化并存,使得许多人产生了深深的文化困惑,难以选择和研究个体的文化态度和生活方向。这种“文化不适应综合症”,会严重损害人的创造能力和生活信心。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必须有更加宽阔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在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下,始终把实践主体包括个体、集体、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最关键问题,“以我为主”,大胆批判和选择,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的再整合和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化、全球化过程中辨清方向,确定目标,独立前行,开创一片新天地。
篇8: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
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
一、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的教育观念
目前我国高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和就业方面,特别是在长期以考试考核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下,简单地认为将学生招进来、再毕业就是整个教育过程,然而却大大忽视了学生是否有能力胜任职位,以及对于学生自身潜力的挖掘等方面都缺乏较高的关注,也就从根本上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二)不合理的课程设置由于受到传统教育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陈旧观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教育至今都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化课程体系。而课程的合理开设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如果高校缺乏职业化课程,那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则是一张空头支票,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也就毫无任何意义。
(三)形式化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应用技术类型大学中,实践教学处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但是,由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实践型教师匮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系统不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不规范,导致高校实践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实践教学脱离内容、止于形式,进而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对策
(一)教学教材注重更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内容
应用技术类型大学的教材内容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合理科学的调整。教材内容应该着重凸显实践应用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在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尤其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将社会实践与职业化教学过程紧密连结在一起,进而建立健全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应用知识深厚、职业能力较高的.应用技术类型教材体系。另一方面,在体现时代性的基础上加强对教材内容系统性的把握,依据各个学科发展规律,将学科内容的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教材内容的统一性和系统性。再者,高校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保持一定的针对性,摆脱过去盲目、被动的教学模式,教材应该注重满足各个学科自身的独特性和教学效果的要求,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更好地将教材中的基础、重难点凸显出来,以促进学生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高校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化水平
教师的职业培训能力,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培训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社会发展和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整体上提高职业化教学能力和素质;另外,应该依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职业化应用型人才。除此之外,高校可以进行校企联合,通过聘请企业中的专业人士壮大教师队伍,建构专职和兼职二者相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充分发挥当前教育科技与网络途径,给教师开展实践型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和教学环境,从根本上做到将社会中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发展要求尽可能全面地反映给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完善应用技术型教学的考核体系
目前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应用技术型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要结合社会实践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应用技术型教学考核体系。首先,可以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考核,不单单只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同时应该把平时作业的完成与否、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其他考核形式纳入考核体系中。其次,可以进行任务型考核模式,在特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完成特定的任务,并对于任务给予开放性的答案,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完成的任务结果进行能力评价。最后,可以选用捆绑型考核方式,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诸多讨论小组,在进行考核评价的时候从中随意选择一名学生,并以其成绩作为小组其他成员的考核分数,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篇9: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1我国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历程
20世纪90年代至今,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一是实验。实验教学的作用不仅在于验证理论知识,巩固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规范操作实验仪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解释现象、分析原因、撰写实验报告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是实训。实训的本质在于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缩短学生与职业人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三是实习。实习是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上进行的现实演练。学生在实习教师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到生产、服务或管理现实中来,在实际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和提高生产技能,积累知识和经验,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现实的职业氛围中磨练职业心理品格。
2我国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在梳理了我国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历程的基础上,笔者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中国知网等多种途径,对我国部分高校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进行了归纳:
(1)课堂实践教学方面
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文科课程的教学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一成不变的在讲台上讲,学生机械的在下面听,一堂课下来教师的`姿态甚至语音语调都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学生往往就是睡觉的睡觉,逃课的逃课,玩手机的在玩手机,老师与学生之间很少有互动,更不要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文科课程在大学里面被学生称为是最枯燥可听可不听的课程,当然有部分课程会采取“模拟演练”、“演讲比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真正得到锻炼。
(2)实习实践教学方面
为了让学生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工作,我国高校都会安排毕业生参加实习工作。实习不单是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目前高校的实习却与毕业相联系,作为必修课,但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实习往往是应付流程,收不到好的效果。毕业论文在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文科论文的选题往往是老师指派,围绕理论谈理论,缺乏创新。
(3)课外实践方面
文科课程内容相对于理工科内容来说容易理解,文科生只需要提前预习就可以轻松掌握课程内容,所以文科生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和多余精力,这也给文科生的实践锻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实际中,我们却发现大部分的文科生都有课外兼职,比如做家教、做礼仪、做销售等等,却都是已赚钱为目的,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长优势并无多大关联,很少有学生愿意去做那种报酬少但却真正可以得到锻炼的兼职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历程从组织学生去工厂、农村开展实践锻炼,到后来重视培养文科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再到加强文科实验、实训、实习等相关实践环节,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发展。但是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课堂实践教学方面,教师缺乏实践教学意识和实践教学经验,学生对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实习实践方面,缺乏教师指导,过程流于形式;课外实践方面,盲目、无法与专业和自身优势相结合,效果收获甚微等。要使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收到成效,应严格教学、科研、社会锻炼三个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篇10: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论文
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论文
一、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逐年扩招,生源质量大不如前,这样也是就业率低的一个原因,眼高手低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通病,要想提高学生自身素养,除教师传授的知识外,更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发散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想等多元化的素养,端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加的合理,符合社会的发展观,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二、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培养
1.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化
大学生在走入社会的工作岗位之后,专业能力是必要的素质基础。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具备较强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和科学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熟练专业实践,增强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拓宽学生视野,促进教学的成果。
2.系统的职业化指导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化指导应重点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心理品质、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的指导,深入的挖掘学生的职业潜力,循序渐进地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系列的.职业化指导,使学生端正态度,自觉提升自身素养,思考专业发展及规划自身未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职业意识,热爱自己的职业,因人而异,全面了解职业规范与准则,凸显个性化和特定化,逐步提升每个人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大学生职业选择和实施的能力。
3.提供校企合作与定岗实习
校企合作是大学生职业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校园与企业直接连接的最直接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创设模拟的职场环境,学生熟悉环境和流程之后,学生具备了符合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可以直接上岗,企业也可以向学校提出所需的人才标准和需求,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和输送,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达到教育的现代化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深度融合。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假期进行专业的实习、实践,这样有助于积累社会经验,在日后的就业竞争中可以具备某些优势。
三、结语
总之,职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职业化能力的培养则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的。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使大学生具备职场人所需的技能和素质,能更好更快的适应于工作岗位,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培养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素质优先的原则,职业化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对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篇11:民办高校大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民办高校大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一、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应该提高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自身创新能力,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较高、专业知识过硬且具备创新意识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创新型的教师善于寻找和吸收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教育成果,并会将其积极的应用于最新的教学实践当中,能够经常发现创新性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善于从学校的客观实际和教学条件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并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最优化的教学方案。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一般都非常年轻,他们思维活跃,勇于接受最新的知识和事物,富有创新精神,因此,民办高校的教师要充分发挥特有的优势,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积极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贡献力量。
二、构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的教学运行机制
民办高校应该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来及时设置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其人才培养可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国民办高校90%以上都是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人才都是为了满足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需要。因此,民办高校想要办好应用型大学,就必须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既是民办高校的办学优势,也应该成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1、专业设置要符合市场需求
近年来,很多民办院校都高呼“社会对专业的需求就是我们办学的目标”这种口号,这都说明民办高校开始对社会市场需求高度关注,但是许多学校忽略了对自身办学条件的审视,缺乏对自身办学能力的考量。从专业设置的角度看,多数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公办院校高度雷同甚至一致,使得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毫无自己的特色,从而缺乏市场的竞争力。所以,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考虑自身的条件,做好自我定位,要立足于办好应用型大学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理智的'判断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选取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某一个区间,全力打造精品专业,创建自身的形象和品牌。另外,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不能选择现在的“热门专业”,而是要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预测未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拓展新兴专业和冷门专业的发展空间,才可能办出特色,找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制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民办高校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制定合理且随着外部市场变化而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要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从课程设置上看,应考虑到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设计合理且完整的知识体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快适应、高素质”的原则使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要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融合,增加选修课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选择和创造的空间。要增加符合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将前沿知识和先进的技术传授给学生。还应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精神家园。
三、搭建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平台
1、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还仅仅是停留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性理论传授阶段,无法将创新创业知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只能通过大量的模拟创业实践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大体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这些对于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力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有企业的参与才能取得时效性的进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地保证企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对人才标准的培养途径与质量要求等问题。
2、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
传统的实践教学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验证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对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这点认识不够;另外,近年来的创新教育也主要集中在创新理论的传授,围绕着创新的实践教学活动较少。因此,以往的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来说,是不够完整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而且,民办高校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其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要求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民办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搭建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平台,开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性实践教育,为培养创新创业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个性化的创新性实践平台和发展空间。
篇12: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论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论文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个新兴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存在诸多问题,原因在于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室落后、重理论轻实践、教师的指导欠缺等方面,应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
南昌航空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立于,是最年轻的专业之一。新课程的建立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利用教材,成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作为一门新开设专业的主讲教师,对于目前尚不完全成熟的教材,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和合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教学。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多个环节的案例分析,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比较低下,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大多已经具备了这样一种认识:“有了创新灵感还不够,还必须有为之付出代价的思想准备。”他们都渴望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积极吸收新的信息,不断充实自己,但又拘泥于现实的生活,对创新自信心不足,从而凸显出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总的来看,在校大学生对创新意识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仍然需要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都不高,有待加强。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目标摇摆不定。另外有的大学生缺乏创新的兴趣,而且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不够专注。还有部分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缺乏实际的行动。
二、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专业的课程设计不合理。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该专业迅猛发展,全国近200所院校开设了此专业,但该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所开设的课程又广又泛,毕业生没有突出专业的能力和素质,尤其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趋势下,该专业毕业的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
2、实验室或事务所成为摆设,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南昌航空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室成立于20,但是由于实验设备不完善,实验课程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等同于虚设。专业事务所成立于,是学生课外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事务所,由于是学生自己创办和自主开展活动,加上成立的时间不长,目前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学院已经与南昌的几个社区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准许专业学生定期到那里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了解社区居委会的运作管理模式,从而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学生也可以进入学校的行政部门进行实习,但是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进行的实践活动又缺乏资金支持以至于开展不起来。
3、教师对大学生创新指导不到位。高校老师一般都是忙于自己的科研任务,而忽视课堂教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老师也不例外,这种现实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者双重角色。
三、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高校应以当前和未来该专业人才培养前途为突破口,以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根本导向,从考研课程、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专业课程设计,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同国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接轨。特别是像刚刚建立不久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更应该建立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在某个专业方向深造做好准备,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殊兴趣,使之能学有所长,以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实验室或事务所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和事务所是专业大学生自我实践的校内平台,要积极发挥其作用。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案例,积极宣传公共管理理念,扩大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抓住社会管理的热点难点案例进行调查和分析,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交流,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的转化,这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提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3、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像全国的大学生挑战杯和学校的“三小”项目等。积极鼓励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自己选择教师指导。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要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鼓励学生成立自己的实验室或事务所,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共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篇13:论大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整体语言教学理论 整体语言教学是一套关于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原则,它认为,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被肢解成语音、语法、词汇,语言技能也不应当被分解成听、说、读、写,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出发,听、说、读、写同时发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学生的需求、目的、能力、学习风格和策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有目的地学习和使用语言;语言知识和技能应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以培养,而不应人为地把语言知识和技能分割开来孤立地进行培养;教师则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策划者、鼓动者和启发者.
作 者:黄子辉 作者单位:河北,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067000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 ”"(24) 分类号:H3 关键词:篇14:培养与提高大学英语写作综合能力
培养与提高大学英语写作综合能力
写作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本文从分析了大学生写作能力的现状及造成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原因,并就过程法、成果法及体裁教学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 者:鄂玉荣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161006 刊 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 29(1)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写作 成果教学法 过程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 有效途径篇15:小学生英语综合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生英语综合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生英语综合交际能力培养初探――读《英语课程标准》有感
由于社会生活的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人们对英语的需求日趋明显,尤其对英语的综合交际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课程改革中提出, 我们要从 “应试教育”下的哑巴英语转变成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的交际英语,这是英语教学观念的升华。
英语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英语教师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西方文化特点,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训练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真正把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中。
一.输入大量语言信息,形成交际能力。
不知你是否发现,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经过几个月后就会哑哑说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几个月中周围人不断地与他交流,为他后来的开口说话储存了语言材料。所以, 大量语言信息输入,也就是习得,是语言交际的基础。
1.听力的培养 听是学习语言的先决条件,一个聋子是永远讲不出话来的。亚历山大(L.G.Alexander)说:“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90%,能听懂你才觉得舒服,听不懂就觉得不自在。”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创设英语情景,尽量用英语教学,使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里完全置身于一种良好的英语环境中,发挥学生听力的潜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去听。
2.多媒体的`运用 利用投影、电脑及自制的课件等视听手段进行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英语和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维的能力,提高交际能力。
3. 阅读的加强 在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句型前提下,鼓励学生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尤其是中、高年级,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交际素材。
二.拓宽文化视野,发展交际能力
语言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文化、思想意识,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化是很有必要的,他会帮助学生避免尴尬,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交际能力。譬如别人对你说: You look nice in red. 你应说:Thank you. 还有注意不要随意打听别人的隐私等等, 这些都是更好地进行英语交际很有必要的
三.创设多种机会,提高交际能力。
1.采用多种说法 口头表达是把自己内在的语言材料变为外部有声语言。教师要创设浓厚的英语气氛,鼓励全体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开口实践。说的方式可以不同,有仿说、背诵、问答,自由对话等。
2.组织不同游戏 游戏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 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我们要组织多种游戏, 创设机会让学生动起来。如 “说句接力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运用小组活动,能使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参与活动,既创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交际的水平。
3.创设仿真情景 由于教材贴近生活实际,可以把课堂上设置仿真情景进行表演,如把教室布置成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情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每当孩子们进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们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动机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励,提高了交际的能力。
4.给予充分时间 教师每节课都应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初学者在表述前经常要经历从母语过渡到英语的过程,教师要留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做准备,熟悉内容。学生获得成功后,有说的欲望。
5.开展课外活动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使学生在良好的英语环境下提高英语综合交际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英语实际,不断输入语言信息,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交际能力。
★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海洋类理科硕士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 博士毕业导师评语
★ 论文指导老师评语
【社会文化理论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论文(共15篇)】相关文章:
论文指导评语2022-08-16
教师教学英文论文2023-08-12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参考2022-09-05
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2023-07-01
教师教学论文荣誉证书2023-03-17
论文指导教师评语2022-06-09
论文写评语2023-04-20
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论文2023-02-11
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探索论文2023-12-20
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的论文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