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的论文

时间:2022-10-30 09:37:13 英语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的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濃眉小白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的论文

篇1:浅谈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论文

浅谈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论文

摘要: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英语教师应该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思想宽广,知识渊博,有组织实践能力,能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施教,有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能不断产生优良的教学成果。只有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探讨新时期英语教师文化素质的培养措施大有裨益。

关键词:新时期;英语教师;文化素质

一、引言

北京将要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它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英语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在提高教学效益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二、培养英语教师文化素质的有效措施

1.培养英语教师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忽略了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目的。英语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兴趣和信心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基础,英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关键。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息的培养,具体包括帮助他们认识自主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意识到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使学生学会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成为自主独立的英语学习者,自我管理英语学习,培养良好规律的英语学习习惯等。此外,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技能,主动协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大提高效率。

2.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文化素质

新课程中提出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级别目标,为了尽可能地完成教学目标,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素质。在英语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的时代,教师要从权威性的教导者,转化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甚至是合作者,首先就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具体包括渊博的英语专业知识、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同时应具备丰富的辅导和支持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宽宏的心胸、耐心的性情也不可缺少的。新时期英语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的英语课本中包罗万象,十分具有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新时期英语教师要积极地为自己创造后继教育的条件,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学校可以实施双语教师培训,推广双语教学和英语老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要求外籍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总之,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充电”,通过自学、互学、进修等多种学习渠道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及英语教学水平,才能把学生带上良好的英语学习轨道。

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丰富英语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简称CALL)是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总之,使用这些现代化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英语环境,增强语言交际的真实感,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学会熟练使用电脑,能进行丰富的英语课件制作,以便更好地为英语素质教育服务。

三、总结

总之,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好坏对整个英语素质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时期教师的文化素质不能只拘泥于某一方面,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素质、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新时期,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探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赶上教改的步伐,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时期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法和知识储备,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康淑敏.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师现状调查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12)

2.范治光.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内蒙古电大学刊.,(1)

3.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篇2: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的论文

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的论文

一、20北京将要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它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英语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在提高教学效益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二、培养英语教师文化素质的有效措施

1.培养英语教师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忽略了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目的。英语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兴趣和信心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基础,英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关键。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息的培养,具体包括帮助他们认识自主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意识到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使学生学会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成为自主独立的英语学习者,自我管理英语学习,培养良好规律的英语学习习惯等。此外,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技能,主动协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大提高效率。

2.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文化素质

新课程中提出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级别目标,为了尽可能地完成教学目标,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素质。在英语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的时代,教师要从权威性的教导者,转化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甚至是合作者,首先就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具体包括渊博的英语专业知识、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同时应具备丰富的辅导和支持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宽宏的.心胸、耐心的性情也不可缺少的。新时期英语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的英语课本中包罗万象,十分具有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新时期英语教师要积极地为自己创造后继教育的条件,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学校可以实施双语教师培训,推广双语教学和英语老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要求外籍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总之,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充电”,通过自学、互学、进修等多种学习渠道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及英语教学水平,才能把学生带上良好的英语学习轨道。

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丰富英语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简称CALL)是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总之,使用这些现代化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英语环境,增强语言交际的真实感,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学会熟练使用电脑,能进行丰富的英语课件制作,以便更好地为英语素质教育服务。

三、总结

总之,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好坏对整个英语素质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时期教师的文化素质不能只拘泥于某一方面,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素质、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新时期,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探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赶上教改的步伐,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时期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法和知识储备,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康淑敏.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师现状调查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2)

2.范治光.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

3.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篇3:高职生文化素质培养路径论文

高职生文化素质培养路径论文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扩招,现代很多大学的高职教学越来越多,高职就是大专,高职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用人单位对学生自身的素养和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那么,高职生文化素质培养路径是什么呢?

1. 加强专业针对性课程建设

不同于本科的教育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课程配置上更倾向于专业课的教学,文化素质的课程一般都是作为公共课或者选修课来上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学生在对文化素质的课程上很大程度上也是缺乏认真的态度。其实专业课程与文化素质类课程本身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因为不同的专业除了相关的专业技能的要求,也有着相关的专业素质的.要求,所以,在开设专业课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课开设相对应的学术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文化素质的课程。这样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同时也渐渐的培养了专业课程相应的素质。

2. 加强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教育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且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每个方面,有效的学习并利用传统的中国文化,不仅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提高思想文化知识素养,而且对培养社会的人才有很大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开展一些校园文化,并校园文化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来打造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校园的文化风气。

篇4:谈新时期英语教师文化素质的培养

谈新时期英语教师文化素质的培养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英语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培养英语教师文化素质的有效措施,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培养英语教师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忽略了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目的。英语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兴趣和信心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基础,英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关键。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息的培养,具体包括帮助他们认识自主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意识到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使学生学会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成为自主独立的英语学习者,自我管理英语学习,培养良好规律的英语学习习惯等。此外,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技能,主动协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大提高效率。

二、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文化素质

新课程中提出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级别目标,为了尽可能地完成教学目标,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素质。在英语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的'时代,教师要从权威性的教导者,转化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甚至是合作者,首先就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具体包括渊博的英语专业知识、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同时应具备丰富的辅导和支持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宽宏的心胸、耐心的性情也不可缺少的。新时期英语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的英语课本中包罗万象,十分具有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新时期英语教师要积极地为自己创造后继教育的条件,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学校可以实施双语教师培训,推广双语教学和英语老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要求外籍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总之,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充电”,通过自学、互学、进修等多种学习渠道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及英语教学水平,才能把学生带上良好的英语学习轨道。

三、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丰富英语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是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总之,使用这些现代化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英语环境,增强语言交际的真实感,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学会熟练使用电脑,能进行丰富的英语课件制作,以便更好地为英语素质教育服务。

总之,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好坏对整个英语素质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时期教师的文化素质不能只拘泥于某一方面,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素质、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新时期,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探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赶上教改的步伐,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时期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法和知识储备,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素质教育。

篇5:加强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培养论文

加强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培养论文

现在,全国高校都在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艺术设计院校也不例外。艺术设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重要的组成部分,怎样深化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提高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从而全面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文化的素质教育,是摆在众多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包括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劳动素质教育等五个子系统。文化素质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第一,文化素质对思想道德的形成和确立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第二,文化素质对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有密切的关系。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价值和意义,重视身心健康,易于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科学的思维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第三,文化素质对于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学生学好专业奠定文化基础,有助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艺术技能。

加强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主要是指: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科学精神。

二、专业学习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契合点

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有意识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把与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文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

1、对性格的塑造

艺术设计的大学生大多20岁左右,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期,专业课对其性格的塑造有一定的帮助。法国美术家罗丹说过“美,就是性格!”艺术设计的多门专业课无不浸润着对完美性格的塑造。以装饰雕塑课为例雕塑的美,特别是人像雕塑的美,就在于通过可视可触的物质实体,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性格。面对静态雕像《贝多芬》,观赏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看”到生活动态中的贝多芬那坎坷、艰辛而双充满伟大追求的一生。从发展的观点来考察人的性格就会把稳态化的固定特征与动态化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这无疑将有利于我们完善包括性格在内的自我形象的雕塑工程。

2、对气质的培养

在艺术设计教学当中,我们常常讲到形式美。所谓形式美,就是体现造型规律的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它能被审美主体(人)所直接感知,并诱发相应的生理、心理反应。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说法,形式美蕴含着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它通过主体审美感受力的中介作用,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与具有“动力特征”的气质产生“同构”对应,从而使特定气质得到相应的强化。

艺术设计专业中有许多课程有自己基本形式。比如“三大构成”教学中,基础形式要素有: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

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如某种需要加强,就可考虑选取这一类型的张力样式相仿的形式来刺激个体。立体构成与光立体构成自然跳跃的节奏,热烈欢腾的气韵,正好能够强化多血质的兴奋情绪和快速反应。反之,某人气质需要改造,就选取与这一类型的张力样式相反的较强的形式刺激,以阻止旧有的习惯情绪反应,催促新反应产生。如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引导多血质人多进行渐变、发散等形式构成的练习,可以引导其沉浸在平和安静的心理氛围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情绪的`易变性。

3、对人文知识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很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他们往往对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数学等缺乏兴趣,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在这方面引导他们。在专业课上,老师可以有意提出一些传统的、文化味极浓的选题,让学生在查找与这些选题相关的资料时,吸收这方面的知识。如书籍装帧课可以布置类似于给四大名著作封面设计的作业。同学们在准备当中至少要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其大概写的什么内容有的同学还会找这四大名著评价的文章来读,吃透名著的背景、成就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无形中学生的文学修养也提高了。

另外,在设计基础训练中也可以引进相关的选题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的培养。例如:在色彩构成教学中经常会有类似“梦”等精神层面的选题要学生用色彩的组合想象来契合这个主体,真实反映学生对这种生理状态的感受。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初步涉猎人类生活中有关“梦的机制”问题的重大研究成果,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由此引导学生借助人类文化精华去深入探讨问题,从而使之转化为学生自身拥有的艺术设计研究的优良素质。

三、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学生文化素质的方式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第一,启发性的讲授。教师讲授依然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老师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画龙点睛式的讲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主动调动大脑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实质性讨论。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课堂讨论,这样可以使授课时的单向信息交流转换成多向信息交流,同时使单调的师生之间的线状信息通道改变为丰富的师生之间的面状的信息通道。但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参与讨论的内容,必须经过他自己课前或课内的学习与思考,发表的意见具有个人的独特的见解。那种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毫益处。

第三,课堂的言行。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注意言传身教。其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行楷板书、熟练的外语口语、一丝不苟的演示,都能潜移默化地带动和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生活品位。

以上几点是笔者工作中的小小体会。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而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优秀专业素质、丰富文化素质、正确的道德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靠我们大家的努力,这个工作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每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

程大琥著《在课程教学里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篇6: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素质培养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素质培养

本文从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入手,论证了文化素质培养与外语教学的`密切相关性,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文化素质培养和外语教学之间相辅相成.

作 者:陈蓉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学院外语系 刊 名:山东文学(下半月) 英文刊名:SHANDONG LITERATURE 年,卷(期): “”(5)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   文化   外语教学   文化素质培养  

篇7:中小学教师培养论文

中小学教师培养论文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教师教育主动适应和引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法及培养途径诸多方面做出积极的回应;另一方面也把教师教育的理论、教改成果应用到基础教育实践中,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为进一步了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我们参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9课题组对北京、河南、宁夏三个地区以及山东师范大学学者对江苏省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现状的调查为主要依据,结合我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高师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培养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辽宁省八个城市和农村,29所学校106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追踪分析,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知识、专业素质、专业适应性和专业胜任程度几个纬度进行了分析,总体归纳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现有状况及未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对新课程的态度

在被调查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中,有72%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自己的教育观。98.7%的教师表示认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沈阳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中86.8%的教师认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是能够实现的,较多数的学生对此较乐意接受。64.4%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46可见,大多数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持有赞同和支持的态度。但对新课改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仍需要有一段过程。

(二)教师专业知识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调查组对北京、河南和宁夏三个地区的3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关于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调查中最想学习的课程按选择排序如下:“与教学方法、技能有关的知识”达56.1%,居于首位,“与教学设备有关的知识”为45.1%,“与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有关的知识”为29.41%,“教育理论相关知识”为21.05%,“与教育科研相关的知识”为16.41%。被调查的教师90%以上毕业于师范院校。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教师必备的教育专业理论与方法以及教学技能相关的知识,在教师职前教育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教师专业性在职后也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师范生在从教之后,对教育专业知识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

(三)教师专业适应性状况

对北京、河南、宁夏等地区教师的调查显示:15.4%的教师不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实践能力;31.3%的教师认为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定势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难以更新;25%的教师要经过学习和不断适应才能投入到课程之中;39.1%的教师在备课中从不利用新资源等教育技术;55.4%的教师认为采用新的教法后,短时期没有见成效;40.3%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推进的速度太快,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1]243这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适应能力还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四)教师专业胜任程度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对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或活动课程的胜任情况的调查发现:北京、河南、宁夏三个地区的教师中有56.59%的教师认为能够胜任,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需要接受培训后才能胜任;还有40.7%的教师认为需要经过学习和适应后才能胜任。[1]226

(五)教师专业发展中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北京、河南、宁夏、辽宁等地区教师的调查表明:约50%的教师感觉新课程改革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压力较大,主要表现为教学工作压力、学校制度环境压力、课程改革压力和自我发展压力等。教师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将教改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调查中发现59.5%的教师能够做到课堂里充满师生愉悦的微笑;39.5%的教师勉强做到,18.2%的教师勉强能做到给每位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面对教师的难以进入课程改革的角色及教学中的压力,开展良好的专业培训十分重要。在调查中发现,23.3%的教师缺少集中研修的机会,57.1%的教师认为缺乏行家指导,21.9%的教师缺乏学习相关的信息资料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46.6%的教师因教学工作繁重难以挤出时间参与学习和科研活动。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具有较好的认同、理解和积极的支持态度。这是教育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但仍然存在着传统的教学体系的束缚、教育行为转变滞后、课程内容陈旧、学科本位、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实践反思与体验匮乏,教师在变革中主体地位的缺失,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机制不健全,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不衔接,师范教育培养的师资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等问题,因而导致了教师专业适应能力下降、教学改革潜能不足、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二、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培养思路

如何建立一个既能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人才和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又能为自身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教师教育新体系,发挥教师教育的先导性、示范性和保障性作用,是我校教师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课题。我们在广泛调研、实地考察和论证的基础上,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提出了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构想。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定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型中小学教师。这种新型人才的培养规格是:厚基础——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基础,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宽口径——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和教师专业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教学方法及技术,有较强的专业适应性及自我发展的潜能;高素质——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人格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不断学习与创新的能力;重实践——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教学与科学研究能力,动手实践、勇于创新能力;显个性——具有多种教师专业特长和多样化的职业兴趣及良好的教学技能,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几年来,我校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不断探索与创新,构建了“教学与教学统整,学科教育与教师教育统一,职前培养与职后研训融通”的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师教育机构一体化,培养体系一体化,使教学研究和职后研训提前介入职前培养阶段,加强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基础教育教学实际的了解,缩短了预备教师、准教师入职阶段的适应期,加速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不断探索开放的、多元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

目前我校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3+1”培养模式,即改革混合培养,采用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分段实施、分流培养的模式。前3年进行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课程逐渐进入,后1年由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进行教师专业培训和实践。这种专业化合格师资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师范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养成和训练,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从师任教的技能。

“2+2”培养模式,即前2年按一级学科为主体大类培养,2年后进行学科专业的教师专业分流培养,在第四年由教师专业发展学院集中进行教师专业课程学习,教学研究与教学实习实践指导。这种择优定向、分流培养的模式,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有助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全程化、专业化和优质化。

“3+1+1”“2+2+2”培养模式,即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精英人才”的“本硕一贯制”模式。经过前3年本科专业教育和后1年教师专业培养,以及经过前2年大类学科基础和通识教育,后2年分流进行学科教育、教师专业培养,在第4年对学习成绩优异并有志在教师教育中深造者,经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导师推荐和专业考核,选择优秀学生进入为期2年的硕士层次的学科与课程论方向的学习,获得硕士学位。这种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专家型以及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骨干教师。

(三)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改革

本着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养成、专业知识积累、专业智慧增长、专业技能提高的课程理念,我们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教师教育必修课,教师教育选修课,教师教育技能训练课和教师教育实践课四大模块。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分别开设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课程以及中学教学实验设计与演示课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应用性、多元化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即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教研工作指导训练、多媒体课件制作、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微格教学训练、课本剧创作与表演,纳入教师教育技能课程设置中;改革实习模式,构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特色,综合小学期教育调查、小学期校长论坛、教学模拟演习、教育见习和实习、学生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内容,构建面向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际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教育实践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促进教师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择业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在教学改革中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时代性、研究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鼓励广大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引入教学内容中,结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不断调整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鼓励教师大胆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和传递式,提倡讨论式、探究式、活动式的'教学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行动研究、实践反思、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与学互动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实现教与学的共同成长。

(五)教学实践环节的强化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比重,每学年增加近20天的小学期见习与研习和10周的教育实习与实践的时数,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实际,精心设计了教育实习的内容、形式和考核办法,把师范生的专业见习、课程研习、上岗实习和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与中小学共建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施双方“互聘导师制”,使具有丰富的中小学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教育专家、教研员承担师范生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并系统地介入了师范生学科学习、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实践指导和毕业设计等整体专业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专业发展。同时还在沈阳周边地区抚顺、本溪、朝阳等地建立了农村教师教育实习基地,选派优秀师范生进行“顶岗实习”,开展师范生“教育支边扶贫”工程,培养了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教学督导与检查体系和教师教育导师考核制度、师范生实习制度、师范生毕业设计和考评办法等,不断形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管理和制度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教师教育专业优质师源的建设

高校应在大力引进高层次、高素质、高职称人才的同时,不拘一格地引聘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专家型人才,充实教师教育的骨干队伍。同时采用外引内培并举的方式,积极推荐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学校进修学习,提升学习和学识水平。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和新上岗的教师实行到中小学半挂职学习锻炼一学期的“研修制度”。鼓励在职教师深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形成“教、研互助对子”,以教授研究室为载体引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开展教师教育的学习和互动,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提升教师教育学术研究的水平和资助力度

为提升教师专业质量,我校不断加强教师教育的学术研究,使教师教育的课程研究、学科建设建立在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基础上。建立学术研究激励机制,对高水平、高级别、学术影响大的成果予以奖励和资助,学校在教学经费中划拨专项作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专项奖金,用于满足教师教育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手段更新、教材编写与成果产出等多项发展与建设的需要,以确保我校教师教育工作、教师专业发展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檀传宝.: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郭黎岩,王元,刘正伟.辽宁省小学教师现状调查[J].辽宁教育研究,(3):92-94.

[摘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对教师专业知识情况、教师专业适应性状况、教师专业胜任程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等方面开展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与反思,探讨教师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路。

[关键词]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专业适应性;专业胜任度

篇8:教师人格培养探讨论文

关于教师人格培养探讨论文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所生发出的独特的感染力、号召力、影响力以及权威性的总和,是建立在教师个人优秀的品质和人格基础之上的,带有鲜明的职业特点。虽然很难建立起标准化的教师人格魅力体系或者开设一门旨在培养教师人格魅力的课程,但是教师人格魅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确实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一直被教育学界所广泛关注。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对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教师队伍的影响尤为明显,部分教师人格出现诸多的问题,对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传统习惯等都受到不同程度地冲击。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如何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培养自己的理想人格,就成为转型时期每位教师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国外教师人格现状

在国外,即便是在这方面研究进行较早,也没有特别直接的关于教师人格培养的系统研究文献,但教育是每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石,教师的人格培养不可避免的成为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教育学研究者来说,也是其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因此,国外教师人格培养研究,是通过一些优秀的教育学工作者和教育学家,在一些一般性的问题论证的过程当中不断渗透和总结了对教师人格培养从形成到展现的各个环节的理论的集成,很多教育学家都对教师人格培养有过精辟的论述,例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学理论家、教育实践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教师一方面应当是所教授科目的精通者,能够掌握所教授学科的基本理论,并且持续关注和了解他的发展状况、前沿理论和发现,对该学科热点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该学科的问题探讨当中,能够独立的进行研究。“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通过成为所教授学科方面的专家型教师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俄国的教育理论学家乌申斯基也很强调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继而形成性格。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实施个人影响,使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品格组成部分,就没有实现教育的目的。只有在教师人格的影响之下,才能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智力和品德,教师人格在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纪律、任何规章、任何课程等形式都无法替代的。“教师的人格作用是使青少年心灵中开花结果的阳光”换言之,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面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学家第斯多惠的观点与乌申斯基不谋而合,同时他还认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当知道,通过让学生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比你知道什么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样的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育者自身和吸取他人的宝贵经验。可以看出,国外对于培养教师人格魅力是非常重视的。

二、国内教师人格现状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年以来的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教师理想人格研究的专业性论文篇。优秀硕士论文四篇。通过阅读文章,发现—年的研究较少,共篇,年至今共篇,其中年篇,—年篇,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对教师理想人格的研究。从现有的相关资料来看,主要侧重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对教师理想人格基本内涵的研究

1.关于人格的界定:对于人格概念的界定不同学科给了不同的定义,目前心理学界定还是比较完善和科学的。国内的学者也对人格做了不同的阐述,综合各个学者的观点,基于笔者论文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伦理学倾向,笔者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硕士论文黄美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人格及其养成研究》整理的人格概念。即“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内在和外在特征的整体体现是能区分人的高尚与卑下的品质、境界、道德水准及尊严等,是一个人做人的品格和标准。”

2.关于教师人格的界定:国内学者王荣德认为“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而关于教师的外在特征是否属于人格并没有说明。成媛在其硕士论文《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谈到人格和教师人格的'关系中指出,教师人格是在人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重塑的结果,因此关于教师人格的概念界定,笔者结合之前人格的概念的相关分析,认为教师人格是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和外在特征的综合。

(二) 对教师人格基本构成要素的研究

国内的学者基本上是从教师的知识层面、道德层面、教学能力层面、政治层面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国内学者王荣德编著的《教师人格论》对教师人格的构成主要借助于心理学的角度,将其分为教师的品格、性格、体格和资格四个组成要素,在这里,笔者比较认同这四个要素,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来构建教师理想人格的基本要素。

三、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正跟随世界现代化的潮流迈入社会转型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对教师人格,无论从职业信念、专业思想方面,从教师传统的道德体系方面,还是从教师的知识能力方面都提出了挑战,同时,社会转型对教师的智能、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价值观体系等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应对社会转型对教师人格提出的挑战和减小社会转型带来的消极影响,塑造适应社会转型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人格,培养老师的创新性和适应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篇9: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全球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备较高英语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是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学习英语技能的重要平台。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这个平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高低。所以,研究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以及高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而对于英语教师,尤其是各大高校中承担着英语公共课程任务的教师,他们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以及不断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英语应用能力的重任。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按教育部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做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还要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对高校英语课程的要求即是对英语教师所需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可见,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各高校对其培养却呈现诸多问题。由于各高校的英语公共课程隶属于基础公共课程,并不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特色或是发展方向,所以导致英语公共课教师在入职培训、职务晋升、科研项目等诸多方面与高校专业课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养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而不是教学成效的考核。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职级晋升中的科研压力较大。近些年,各大高校在完善教师职称改革方面都加大了力度,许多高校改变了以往对高校教师职称的设置,从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型”“教研型”“职业教育型”等各种职务类型并存,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教师在评定职称中评定要求单一的局面。而职称晋升一般均要求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申报或是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而对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来说,英语类的'科研课题是一道“难题”。

据统计,英语公共课教师能申请到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还不到其他专业的四分之一,而接受英语类文章的期刊也是少之又少。同时,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在研究范围、专业程度,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的层次上均略显逊色。在职称晋级等任务的重压下,英语公共课教师必然把工作的重心向科研方面倾斜。另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任务量繁重,也成为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所在。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一些高校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而带来的对英语公共课程的需求,而不断增加英语公共课教师的额定课时。有些高校的教师每年要完成360到420学时,基本上一周要有16到20学时才能完成额定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多数教师疲于授课。

而同时,英语公共课的授课班型也逐步地从“小班”变为“大班”甚至是七八十人的“超大班型”的授课。大班型的授课使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体力,再加上相当繁重的科研任务,使得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没有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或是对学生的培养上,更不用提及参与高校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了。其次,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基本功”一类基础技能的再塑造。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对高校教师岗位的需求尤其是公共课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高校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录用不够慎重。对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还是海外留学经历等的要求都不够严格,这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辽宁省某高校为例,其英语公共课在职教师有31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仅有3人;本科以及硕士阶段均为英语或英语相关专业的占72%,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34%;而具有在国外学习生活经历的占47%,其中,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仅占1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学历偏低,海外留学经历偏少,而且具有师范专业背景的教师偏少。这些也是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

最后,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创新意识”。经济全球化对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主要依赖于高校教师在这方面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仍常年处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中。一方面,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仍然以课上板书、课后作业、课堂教案等传统的教学标准为考核内容,教师只需做到这些基础内容,即使完成了任务,也很少能把英语的授课内容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口语应用、职场英语等实践类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甚至有些英语公共课教师只关注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而对其他实践类的英语比赛辅导、学生英语第二课堂以及英语社团活动却置之不理。另一方面,高校对英语公共课程改革的要求不高。

例如,对高校英语公共课程中网络课程的使用要求有限。有些高校虽然开设网络课程,但是英语公共课的网络上线课程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不能与专业课程相比,而英语教师亦很少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来实施对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与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与大学生实践的需求相去甚远,使英语公共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实用性。

三、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以及高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培养从而逐步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大学生真正受益。首先,逐步完善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业绩的考核机制。完善的科研教学考核制度是保证高校英语教师能够积极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一方面,高校应该针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考核标准。由于英语公共课教师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无论是申报难度还是申报等级都较为困难,所以,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的考核力度应该适当放宽,并更加注重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应该完善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奖励机制。多数高校现在仍以教师能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能否超额完成教学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与奖励标准。但是,仅靠教学工作数量的提升是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效果的。只有“质”的保证,才能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英语课堂环境并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所以,高校更应该关注教师的培养工作。

其次,加强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训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基本功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或是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对英语的语法、语音等基础知识以及英语国家国情、民俗等相关语言文化素养不高,导致课堂中经常出现基础语言类或是外国文化常识类的错误,这些错误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对英语语言认知错误以及实践应用错误。

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并给予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出国留学或是在职培训等必要的培训内容,从而不断提升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虽然是英语专业毕业或有海外留学经历,但是其并非师范类毕业。虽然我国要求所有的在编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但是集中的岗前培训只利用短短的几个周末,仅对《高校教师伦理道德》《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几门教师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粗略的讲解,不论在理论基础还是应用实践方面都是不足的。这些偏重理论的课程并不能完全使教师了解课堂的真实情况,对于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不能给予有效的解答,导致一些教师由于课堂掌控能力差而面临没有学生选课的尴尬境地。

所以,高校应该在岗前培训之后加大对非师范专业英语教师的进一步跟踪培训。应该经常组织同行教授进行“互听互评”活动,或是教研室经常组织集体备课,使这类英语教师能够顺利进入角色,成为英语基础与教学基础扎实的大学教师。最后,应该增加对英语公共课教师“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求职就业的国际化市场中,英语已经不再是一门专业技术,而是一门基础技能。而这门基础技能只有在融入了专业知识与“创新意识”后,才能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作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融入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先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尝试把国家提倡的新方针、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不断的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成为英语基础知识过硬而且还具备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高校英语教师是培养大学生英语技能以及英语实践能力的主力军。所以,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英语公共课教师进行持续性的培养,并不断强化英语教师的考核机制、专业技能以及创新与实践意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专业技术与英语素养全面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施应凤,章艳萍.地方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J].文山学院学报,(8).

[2]吕欧.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6).

[3]周迪芳.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4(5).

[4]李洁.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4(6).

篇10: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论文

摘要:

这些人才的成长与每位任课的教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语教师也是这些教师中的一员。

搞好职业教育,英语教师也必须积极参与。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

关键字:

素质;

培养;

技能

一、研究职业教育教师素质的意义

1.研究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对社会的意义。

职业教育教师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教师,每位教师的素质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未来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如今的职业教育环境日益复杂,主要包括:一是各高等职业院校无序地扩招,不论生源如何,千方百计地招进,生源质量参次不齐,为教学带来严峻挑战;

二是独生子女过多,学习动力不足,在课堂上利用手机玩游戏、看电视或者睡觉的现象很普遍,课堂教学氛围大受其害;

三是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更为客观,不再考虑学生的在校成绩,更是考虑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四是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不良信息干扰学生的眼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教育环境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持续的挑战,教师必须强化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

2.研究教师职业素质对教师个人的意义。

教育行业是全人类的行业,是为全社会服务的行业,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为人民服务的素质与激情。

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培养的要求,更是社会对教师的期盼。

二、影响英语教师素质的因素分析

1.影响英语教师素质的内在因素。

(1)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师德水平,这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更是做好教书育人的基石。

教师群体的思想道德水平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是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明显区别。

优秀教师往往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

反之,普通教师的教学效果就差些。

(2)教师的知识结构。

有效的知识结构,既包含某一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宽广的知识面,具有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最科学、最合理的知识构造。

这就要求教师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实用技能,以适应未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

具体来说,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就是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不仅包括各年龄段所学的各门课程,更重要的英语知识水平是搞好职业教育的最基本需求。

(3)教师的英语教学技能。

英语教学技能专指英语教师利用已掌握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实践而形成的相对稳固的、复杂的教学行为组合。

它涵盖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特定方式进行反复实践或模仿而形成的低水平的英语教学技能,也涵盖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无数次实践而形成的、达到特定水平的高级英语教学技能,也就是英语教学技巧。

英语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实现英语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影响英语教师素质的外在因素。

(1)校内环境因素。

影响英语教师的校内环境因素有许多方面,主要包括:一是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最基本方针,更是教师开展教书育人的主线,也是教师自我培养的指南针;

二是学情,也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有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

三是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同的教学条件,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但仅有正相关关系,不起决定作用;

四是教师群体的教学认知水平,也就是教学定位,是把教学工作视为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还是把教学工作视为谋生的一种方式。

作为内在因素,直接决定了英语教学效果,这也是许多高职院校不断改革的原因之一。

(2)校外环境因素。

校外环境因素是影响英语教学的外在因素,或是非直接因素,但对教学效果影响深远。

典型的校外环境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英语教学的相关政策,如国家出台的英语大纲、等级考试等;

二是企业用人的客观性,不再将学历高低放在招聘的首位,而是客观地综合评价,招聘可培养的潜在人才;

三是学习无用论甚嚣尘上,就业环境不好,毕业即失业比比皆是,学好英语与找个好工作的关联度更小。

总之,学习好,不一定有好的前景,这抹杀了许多学生的进取心和社会使命感。

三、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的途径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是思想政治合格,这是作为社会主义人民教师的最基本要求。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一是学校不仅要通过各种培训、讲座、报告等方式使教师具备增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意识,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观念,还要通过交流、讨论、对话等途经设法营造“工作中进行研究”的气氛,以此激发教师的冷思考,在反思经验与教训中提高自身素质;

二是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学生管理等多方面所面临和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是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是学校宝贵的财富,选师德好、业务强的老教师做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这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四是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开发和科研,以热点“沙龙”式座谈,创造平等轻松的交流环境,提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教学业务能力;

五是学校要提高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建设一支思想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特别是能使青年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

逐步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类专业人才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夯实高职教育理论。

高职教师必须积极投入到高职教育的探索中,学习、贯彻教学大纲,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教师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

3.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与课程实践技能学习。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应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非割裂的。

应淡化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两者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实践教学延伸理论教学,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会做比会说更重要,因为工作中所依赖的知识大部分是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只有转化为实践知识后,才能应用到工作中,所以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理论学习应尽可能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4.提升教学效果。

(1)认真备好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在备课中既备学生,又备教法,做到学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认真分析每节课的不足之处,积累经验,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单元设计、项目教学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基本目标。

(2)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引用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有意思的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成果。

(3)布置任务做到精选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个任务都起到最大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学情及教学资源等情况设置课堂教学任务,并记录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积极参与听课及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坚持教研。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探讨不同教学内容的教法,做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四、小结

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师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必须审时度势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作为合格教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更是一个边学边实践的过程。

作者:杨曦 孙岩 曹巍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时小燕.高校“双师素质”教师的管理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4(22).

[2]贺红.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3]张惠芳,祝频.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探析与实践[J].中国职工教育,2014(02).

[4]薛建平,史良俊,谯时文.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途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01).

[5]葛鑫,姜明明,王静.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J].养殖技术顾问,2014(03).

[6]唐淑欣.以学生就业能力为指向的高职“双师素质”教师激励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12).

篇11: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论文

摘要:

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与之相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便顺理成章地提到了重要的日程。

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载体和平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只有将二者科学、合理、有机地结合,深入地研究,才能相得益彰。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创新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建设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蓬勃发展,为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成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印发,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一、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1、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随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政府职能转变,对进一步改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方式,切实加强省级教育统筹的新体制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中央财政对转移支付的综合调整,对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综合上面的几点,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挑战都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无关系。

2、今后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

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加快《职业教育法》修订步伐,全面启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有效推进学分积累和转换的试点制改革,不断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成长的渠道,稳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大力加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应用和管理,健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加大地方政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力度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科研教研成果。

二、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系

1、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平台和载体

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一个大问题、大盘子、大方向,它不仅对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现代”的要求,同时也为这个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平台和载体。

也就是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要适应创新发展的要求,必须在创新的大框架下进行,否则,这种体系就会成为“四不像”,至少不是现代的。

因为,所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相对于传统的教育体系而言的,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变成现代的、先进的,这就是创新,就是发展。

另一方面,创新的引领作用还表现在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综合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积极意义上的影响,它可以使建立起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产生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篇12:幼儿园教师培养之我见论文

幼儿园教师培养之我见论文

教师培养是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必不可少的有力手段,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教师思想、专业素养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师德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分层次培养三个方面阐述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方法和内容。

教师是办学之本,是首要校本资源,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自身要不断完善,幼儿园的培养也必不可少,幼儿园是教师成长的一叶方舟。

1.以师德培养为中心,增强教师思想素养

通过师德培训和教育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职业情操,在工作中要讲奉献,比爱心,并且明确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建立岗位意识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完善自我,创新工作。开展昆山教育行业精神主题教育,引导教师自觉践行“爱生、育人、服务、奉献”的行业精神。增强岗位服务意识和绩效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管理能力,建立健全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教师评价机制,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绩效考核方案》和《管理细则》的量化考核及奖惩制度的实施,在教师中营造一种你追我赶、争优争先的工作氛围。同时,深入贯彻《幼儿一日活动应知应会》,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制度,树立规范意识,规范教育行为,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日常工作的检查力度和指导策略,形成全园齐抓共管、团结协作的良好园风。

2.以园本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的自觉需要,教师尤其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把握各方面信息,使自身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感觉,应对各方面的教育压力。我园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创造和利用各种学习机会,为教师拓宽专业成长的培养途径,并有专人负责,措施到位。

首先,利用每周一次的小组教研和间周一次的大组教研活动,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和专业培养。以读书交流、教学活动交流、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活动,活动中建立“人人是主持者”的思路,鼓励教师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教科研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逐步巩固互动参与式园本教研模式。

其次,加强全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与提高。鼓励教师自学自练,互学互长,班与班之间进行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同班级两位老师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园内组织教学研究课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思维碰撞、案例研究、课堂锻炼,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业务园长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多听随堂课,及时了解教师制订计划、组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开展体育锻炼等情况,与教师一起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鼓励教师运用《纲要》观念,及时对自己的学习、实践进行反思,反思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常规现象,反思教学中的行为,探索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应不断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最后,在抓好园本培训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教师提高学历层次,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在职进修机会,使其能够自己主动寻找学习机会,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建设一支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师资队伍。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对教师教育技能、专业技能及特色课程的培训,并充分利用园内外教育资源,拓展培训内容。

3.以分层培养为重点,满足教师成长需求

帮助教师树立目标意识,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需要。我们根据教师制订的发展规划进行相应培训措施,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专业教师上好特色课,年轻教师上好研究课。骨干教师着重在“教”和“研”上下工夫,出成果;年轻教师着重在基本功上练基础,强素质。同时,我们对不同教师有不同的量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业务园长听课不少于30节。听课除园内、外组织的教学观摩以外,还应积极开展互听课、随堂课,同时认真记好课堂纪实,填写好过程评注和课后评价。骨干教师每年至少上两节示范课,每位教师每学期有两篇高质量的经验文章向有关报纸、杂志投稿,至少有一篇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活动,不断加大幼儿园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的宣传力度。

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中,我们要求老师在学《纲要》、学《规范》的同时,更要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质的载体――备课、撰写教学反思、专题文章、每月一篇随笔、每学期一篇论文等,提高自身的研究和反思水平。针对青年教师我们要求在学习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学历进修、备课、撰写教学反思、随笔等学习、运用新理念、新观念。针对中青年教师则要求在熟悉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能够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撰写教育叙事、论文等领域凸显创新思维,努力构建个人特色风格,在师德、业务方面成为幼儿园的中坚骨干力量。针对中年教师,我们要求其在思想观念上跟上时代节拍,在教育行为上不断加强自我教学实践的反思,提高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年轻教师既要热情帮、带,更要勇于向他们学习,取长补短,互促互进。

总之,通过幼儿园层面的培养,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成长和发展。

篇13:浅谈教师工程技术现状及培养论文

浅谈教师工程技术现状及培养论文

一、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现状

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培养创新性工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核心和保障,对其工程能力的研究也渐渐成了近年教育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现有研究主要从三个视角进行:一是从国家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出发进行研究;二是从“卓越计划”、CDIO教学模式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出发进行研究;三是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教育范式出发对教师应具备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分析,我国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现状可分别从内因和外因两大层面共九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内因:教师层面

1.对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理解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对工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定位认同度不高,甚至不少教师还未分清应用型人才和学术性人才的培养有何区别,更妄谈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这直接导致很多教师从未考虑过提升自身工程技术能力,也从未将此项内容列入职业生涯规划,致使人才培养目标难以达成。

2.师资队伍整体工程实践能力薄弱

在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包括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内的各大高等院校都纷纷提出了人才强校的战略,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也引进大量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尽管教师的学历和职称都有所提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科研水平,但因国内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高校引进的很多高学历教师本身在校内学习期间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培养为主。所谓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有限,且其中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在企业的工作经历,没有工程技术应用研究锻炼环节,导致工程实践能力先天薄弱。

3.师资队伍整体工程主观意识不足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对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更为高标准严要求,教师在各项考核指标的要求下忙于理论教学和科研项目,无暇顾及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尽管现今也有针对工程教育的卓越计划、CDIO项目教学等新兴的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但大部分高校仍是更关注教学和科研。教学业绩考核中鲜少考核工程教学业绩,职称评审中也少有将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列入考核项目。在此导向下教师们普遍认为教学科研能力高于工程技术能力,精力都投向教学和科研,而忽视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在思想上重理论轻实践,整体工程主观意识不足。

4.师资队伍整体工程转换能力不足

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中大多数教师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但工程思维能力不足,工程主观意识淡薄,工程实践能力偏弱,工程创新能力欠缺,致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无法有效引入专业技术领域的先进工程理念、原理、技术和方法,使得教学理论跟不上当今工程实践的步伐。还有少部分教师尽管有较高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技术能力,却缺乏工程教学能力,不能将工程实践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技术、素养等内容在课堂上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工程实践无法转换成教学理论。这两种情况都制约了对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难以真正达成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外因:学校层面

1.工程技术能力培养政策缺乏

多数高校对培养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的重视度和支持度不够。首先在引进人才时更注重学历、职称和科研经历,甚少将工程实践经历列入其中;其次,在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培养相关政策和措施缺乏。现有的培养措施都是根据现阶段为数不多的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研究而采取的,较为零散,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形式也比较单一。教师对其工程技术能力的提升处于自发摸索状态,缺乏系统的、完整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提升机制来促进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各方面的提升,进而提高工程教学水平和质量,实现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现有政策措施覆盖范围不够全面

截至10月份,笔者所在南京工程学院青年教师人数比例达到了40.5%。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这也使得高校将工程技术能力培养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青年教师身上,现有政策和措施向青年教师倾斜。但高校其他类型教师同样承担着高等教育的.重任,高校要从全局出发建立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体系,全方位覆盖全体教师。

3.工程实践过程监督管理不到位

目前已有不少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认识到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规定期限内需有一定时间的企业工程实践经历,或是参加各类工程技术技能认证等。然而一方面因为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工程主观意识淡薄,另一方面高校的二级教学单位顾虑教师工程实践锻炼会影响正常教学安排,更重要的是高校和企业均缺乏相应的工程实践过程监督和管理政策,使得工程实践锻炼基本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只是按照学校规定到企业走一趟,在限期内写好实践报告书上交备案即可,至于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做些什么、学到什么、成果如何、达到标准与否并无相应考核评价政策。

4.培养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尽管工程应用型高校都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但因为急剧扩招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短期内都难以为教师提升工程技术能力提供有效支撑。一是由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要求,限制了教师对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二是由于校企合作培养平台不完善。在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的过程中,由于锻炼时间一般不长,真正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带来经济效益的少之又少。整体来说反而更多为企业带来麻烦和不便,因此企业对接受和培养教师工程实践没有积极性,没有稳定的工程实践平台也阻碍了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

5.工程技术能力考核激励不足

目前高校对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的考核主要看教师是否有参与工程与社会实践的经历,对教师专业学科差异、实施形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实践成果的考核与评价等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更谈不上建立系统化的培养、考核、评价机制。无法调动教师提高自身工程技术能力的积极性。

二、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体系

尽管目前高校意识到培养提高教师工程能力的重要性,也有部分高校制订了相关政策,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真正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且加以实践的并不多;绝大部分高校的关注点仍是培训的组织,而对工程技术能力的内涵、培养过程的规范、培养结果的有效考核等本质方面关注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在现有管理培养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创新。应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教师制订相应培养、考核、激励机制,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工程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转化能力、工程教学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师工程技术能力。

(一)构建“宣传为先、培训覆盖、平台完善、加大引进”的培养提升机制

高校可针对教师现状从思维、实践、转化、教学、创新五个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构建“宣传为先、培训覆盖、平台完善、加大引进”的培养提升机制,从学校层面进行政策支持,结束教师的自发探索和自由发展状态。首先,加强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宣传,让教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定位有认同感,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实地考察,了解最新技术和人才需求,激发教师提升工程技术能力的内在需求。其次,建立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培训制度,为入职期、适应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教师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覆盖全体教师。如在教师入职后的岗前培训中增加工程技术能力培训项目,为青年教师选派工程技术导师,鼓励中青年教师参与各项工程技术技能认证培训,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进行与经济建设和生产一线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等。再次,完善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平台,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开辟工程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到企业短期实习和挂职锻炼,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了解专业最前沿信息和技术。最后,加大工程应用型人才引进力度。一是高校在聘任特定工程类专业新教师时要增设工程技术能力背景指标,从源头解决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薄弱问题;二是聘任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做兼职教师。我国普通高校正高级职称兼职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比例远低于国外同类学校水平。高校应加大引进力度,让具有丰富工程技术经验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和在职教师带来先进的工程理念、技术、方法和经验,推动高校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机制

对教师培养成效的判定和后期激励手段的实施都要以考核评价结果为依据,因此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则尤为重要。高校应构建与学校发展战略思想一致、与教师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多元化、发展性、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机制。首先,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考评人包括同行、学生、企业和教师自己,考评内容涵盖工程技术能力各方面,从多角度、多方位对教师进行考评。其次,建立发展性考核评价。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不同的考评标准,促进教师阶段发展,倡导教师个性发展。第三,建立综合性考核评价。考评的内容、方式和标准既要个性又要全面,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评教师培养情况。结合所述的考核评价不足甚至缺失的问题,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要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将参与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作为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让教师变“要我提升”为“我要提升”,激发其内在动力。二是应增加工程业务考核制度,将教师参加工程技术培养及取得的实践成果作为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而不再只是单纯考核教学工作量、科研项目、论文发表数量等内容[2]。三是可建立校企共管制度,构建从申请、审批、选派、实践、考核、结项等所有环节的监督管理制度,让企业充分参与其中,形成高校和企业共同对教师工程社会实践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局面,避免产生走过场的情况。

(三)构建“公平、合理、和谐、有效”的激励促进机制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科学的激励促进机制是充分调动教师提升工程技术能力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支撑。在充分了解教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针对激励不足的问题,高校可构建“公平、合理、和谐、有效”的激励促进机制。第一,建立公平的分配激励制度。政策向在工程技术能力培养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倾斜,同时也注意和取得的成果相适应,合理拉开差距。第二,建立合理的奖惩激励促进机制。对取得重要工程技术、技能认证资格,在工程实践中取得突出成果,与企业联合承担重要横向课题,在教学和实验中积极引入工程实践案例,在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相应的对拖延懈怠和弄虚作假者采取一定的惩罚政策,从正反两面激励教师主动提高工程技术能力,不再只是完成任务,应付考核。第三,建立和谐的环境激励促进机制,为教师创建一个政策支持、重视人才、平台稳定、条件优越的工程实践环境,激励其在此努力提升,寻求发展。第四,建立有效的个性激励促进机制。不同发展阶段(入职期、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不同类型(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的教师在工程技术能力方面的需求以及标准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建立和实行差别化激励促进,力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个性激励促进[3]。

三、结束语

由于高校师资队伍人员的不断更迭以及内外因两方面的影响,提高高校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并非易事。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针对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现状,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科学规划,构建体系,建章立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系统完整的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体系,并制订具体的培养实施方案和措施,有序推进和落实且加以完善,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5):36-38.

[2]张泳.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5):72-74.

[3]郭文莉.转型与建构:行业背景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4):220-225.

篇14:高职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

高职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

摘要: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从“百年教育”这种雄心勃勃的政策号召中感受到,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我国的教育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整体的教学质量,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教学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自学能力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不在于教导学生掌握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更注重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动手能力,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我国的高职院校正在努力大规模的推广这种教学模式,提高我国整体高职学校的办学水平。

1高职学校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发展背景

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在高职院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讲课学生只管听课,教师产生的影响过大,导致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教导和作业的布置,再加上繁重的理论知识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没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进行高度的重视和积极的改革,转变学生依赖教师的学习观念,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标准,加快教育方式的推陈出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提高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2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

2.1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很多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在课堂上接触新的知识点时,很可能无法很快的理解和接受,造成了学习听课质量的下降,不利于今后的学习道路。在高校的课堂开始前,学生要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达到初步的了解和熟悉,这样有助于增强课堂上的理解能力,强化了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在学生自习时要进行合理化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渐理解预习的重要性,预习带来的诸多益处,加强学生的自习能力。

2.2提倡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整理

课前课后都要注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前注重预习,那么在课后就要进行相应的整理和温习,对于知识要做好记录和注解,方便以后的复习,做好课后的笔记还有助于加深记忆,对课堂上的教学课程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理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高职学校的学生都有这种课后自习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认真的提倡和引导,导致大多数学生不免又落入了传统的学习模式,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就很难培养创造力和操作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和参与,遗憾的是,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实行教学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引导,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学生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上,考试分数决定了一切,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实现,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还处于稀少匮乏的局面,这违背了高职学校的办学目的,落后的理念不适合于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技能才是打动企业,学生能够顺利的找到工作的根本,而不是学历和考试分数。所以,教学管理工作就要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到核心的位置,淡化考试分数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降低考试给学生们带来的压力,没有了应试教育的高压,努力的培养学生课后自习的良好习惯,对教师讲课的重点详加记忆,记录在笔记中,认真的总结在高职学校开展的各种学习活动的特点,找出每节课程和章节的知识关联性,构建知识框架系统,在每次学习时都能形成知识的关联性,举一反三,不让知识点孤立的存在,而是有联系的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增强了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有了理论的支持,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更加容易上手,学生会快速的掌握技能,并在不断的自主练习中熟练使用。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整理出精华和规律性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快速的了解哪些才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3在教学中引导自主学习

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素材的讲解,让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记忆和理解,但是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有效的记忆。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理念,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知识的自主分析、自主理解。对于高职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依据以下步骤进行教学活动。

(1)教师的有效引领。高职教师在依据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于所要传授的科目知识点,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教材的引入,找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难点,为高校学生有效的节约学习的疑难问题。

(2)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阅读。自进行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笔记的记录,把不同的学习难点和重点进行记录。

(3)基本的学习训练活动。高职学生的基本学习训练,包括对于学生不同的能力的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能力、写作理解能力等等。在实际的训练中,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去解决问题。

3结语

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对于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倡导高校学生在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课前预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及时的做好笔记记录,增加学习效果和自身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管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和实际工作中急需的能力为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魏淑芳.基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高职物理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33):106-108.

[2]张春征.浅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03):35-36.

[3]郭迎选,周红.试析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53-55+59.

篇15: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作为一项技术性、思想性要求较高,且要求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的艺术,钢琴教学在音乐教育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钢琴教师需求较大,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音乐教学改革,实施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以及不同性格教学培养方式,更好的解决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问题。本文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构成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让音乐人士认识到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育改革;音乐表演

前言

为了成功实现演奏者到钢琴教师的角色过渡,这都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必须要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尊重和信任、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制定系统有效的钢琴教学教学计划等能力,笔者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及论述,以便于能够找到切实有效常见教学问题解决办法,做好音乐教学改革,提高钢琴教师的艺术修养和教学水平。

1.教学互动措施

长期以来,钢琴教学都是采取一对一模式,该种教学模式针对性较强,有着一定的优势性。这都是由于钢琴演奏具有较高的技巧性要求和艺术性要求,学生钢琴技巧掌握情况因人而异,这种个别授课方法能够针对学生的切身实际问题,根据其自身特点及能力采取相应的钢琴教学指导方法。但好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对一教学也不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就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钢琴教学而言,学生智能被动的接受,不能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常常陷入到教师固定的教学思维模式当中,这样的讲授方法十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演奏方式极为相似,不具有真正的闪光点和个性化特点,音乐的美感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我们不能够止步不前,不断寻求其他有效的钢琴教学方式,采用个别授课方式的同时寻求一些其他辅助教学方式,做好钢琴教学补充,满足学生各种不同的钢琴学习需求,以便于学生能够全面、完善的掌握钢琴弹奏技术。笔者建议可以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的引导下,结合一对多的钢琴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事先进行指定曲目练习,开设集体钢琴教学课程,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使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公开课教学优势,集思广益,邀请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课程旁听,集众之所长,征集其他人员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

2.不同层面上的因材施教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讨因材施教的教学问题,钢琴教学同样如此。这都是由于学生在能力、天赋、生理条件和思想性格等自身差异的影响,这根本不是固有形式和统一对待的教学方式能够解决的,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难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钢琴学习目标。我们只有从实际钢琴教学出发,善于总结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打好钢琴学习基础,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年龄差异。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特点开展因材施教。从学生幼年时期音乐细胞培养为目的,以极大的教学耐心、细心向孩子们展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钢琴学习习惯。毕竟学生在幼年时期各方面经历和阅历较少、身心发育情况有限,培养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尽量利用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和解释阐述乐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周围环境优势,向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比喻,帮助其理解钢琴这门知识。而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其相应的技术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只有以此为基础开展全面完善的钢琴教学指导,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钢琴教学的正确引导;而对于思想成熟的成年人来说,教师只有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上,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意识,同他们共同讨论、解决钢琴学习、演奏问题。性格差异。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和畏难心理,上课时表现的极为拘谨、胆怯,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首先应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克服情绪上的缺失,以高度的细心、耐心鼓励教导学生进行钢琴学习,并布置一些难度不大的钢琴曲目,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满足感,树立学习自信心、自尊心;而对于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本身极易产生骄傲情绪,因一点成绩就喜不自胜,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看似简单的曲目而实际要求较高的钢琴曲目,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音乐技术水平的不足,不断努力、虚心学习。天赋、能力不同。每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都有好坏之分,因此,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曲目训练,能力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为其选择意境较深、技巧难度较高的曲目,辅助其进行曲目分析,进行更多的课外曲目浏览,扩大艺术视野、知识面;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钢琴教师可以选择难度相宜的曲目,教师可以多加讲解,直至其能够掌握、了解,而能力欠佳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难度不大的钢琴曲目,耐心指点帮助学生了解曲目。此外,钢琴教师要了解学生自身的不足,从旁辅助学生加以练习,克服困难,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3.开展针对性教学

一个木桶能够盛多少水,最关键始终是桶壁上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高的那块,而想要盛满水需要所有木板都同样高。钢琴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原理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针对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根据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特点,增加学生对钢琴曲目练习的广泛性,接触更多的风格的曲目,避免学生演奏风格片面和单一,教师不能只关注对学生演奏技巧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启发,增加学生演奏的灵性。结束语综上所述,钢琴教师应当重视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发展特点,做好各项教学准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及演奏技巧,实现教学内容的全面平衡发展,切实的钢琴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叶柳.“音乐是人类共同的灵魂语言”——访朱利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J].钢琴艺术,2011年10期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海洋类理科硕士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六年级写的科学小论文

教师教学英文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出版说明

教师教学论文荣誉证书

社会文化理论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论文

小班教师教学论文

初中教师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感性作文论文

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的论文
《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的论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论文2022-07-10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刊物2023-12-27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探析论文2022-04-30

高校创新教育探究论文2022-07-10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论文2023-08-04

高职商务英语探讨性论文2024-02-04

教师论文2022-11-21

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2022-09-10

教师怎么写论文范文大全2023-07-15

教育类研究生论文范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