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乐趣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合集6篇)由网友“鞋业联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乐趣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乐趣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北京市西城区师大二附中外语组 康明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能打破“教师自我中心”,“满堂灌”的局面,使教学焕发活力和效力,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做到让学生爱学英语、会学英语。本文拟从一堂英语文学欣赏课谈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面所做的尝试和体会。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探究式教学程序。
笔者曾在一堂校级观摩课上, 讲授了一篇名为“Bill Clinton”的课外阅读材料, 这篇文章节选自希拉里的自传Living History第三章,文中详述了俩人从相知到相恋的过程以及希拉里对克林顿的情感变化,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克林顿的人格魅力,文笔细腻,语言流畅,不仅能扩充学生的词汇和阅读量,提高分析理解能力,让他们领略到原汁原味的英语的魅力,还能使学生深刻了解真爱的含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本文就结合这堂文学欣赏课,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做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1.建构恰当的教学模式, 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该生对所学情境的兴趣和疑问。因此,创设良好的情境,因势利导,有利于学生们主动地进入探索知识的状态。为此,在授课前,我预先准备了一些讲义,提示学生事先了解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知识, 并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Bill Clinton and his wife Hillary?
Can you giv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Rhodes Scholarships?
Where did Vikings come from? What did they look like?
这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不是只查出生词意思,而是要去认真读文章内容, 而且要设法从文章之外去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为此,学生就得到图书馆去找些工具书或参考资料或者到inter网上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参与中不仅明确了学习任务,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而且也能渐渐地形成一种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习惯,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就会逐渐使学生树立起主动学习的习惯,课堂教学模式就可因势利导,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局面。
2. 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搭桥”、铺垫。
和高一新教材相比, 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较大,约900个单词,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长句式偏多,为了能让学生们顺利进行后面几个环节更深入地讨论, 我先设计了一个判断正误的练习,检测学生对文章梗概的理解:
1. Hillary thought Bill Clinton was like a Viking rather than a scholar from Oxford. (T)
2. Bill Clinton and Hillary first talked to each other around campus. (F)
3. Bill Clinton went to the registrar’s office to sign up for the next semester’s classes. (F)
4. The school museum was closed because nobody went there. (F)
5. After visiting the museum, Bill Clinton went to a party in Hillary’s dorm room. (T)
6. To this day, Kwan, her husband and Hillary are still good friends. (T)
7. Bill Clinton talked a lot about politics at the party. (F)
8. Hillary loves Bill Clinton simply because he is tall and handsome. (F)
9. Bill Clinton took some medicine to Hillary because she was ill. (F)
10. The shape of his hands was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she noticed about Bill. (T)
11. Hillary was interested in child advocacy (儿童保护)and civil rights (民权). (T)
12. Bill Clinton was uncertain what to do after graduation. (F)
这一步骤主要是指导学生能克服生词干扰,带着问题进行搜索式阅读,以获取有关的表层信息,并引导学生逐步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由于事先认真地备课,吃透了文章内容,练习里的每个句子我都是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编排的,在进行这一步时我不仅是要求学生快速找到有关信息,还采用了提问、讲读、补充等教学策略,要求学生自始至终一直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能很轻松地掌握全文梗概, 这也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作好了铺垫。
3. 巧引妙拨,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意识。
探究离不开问题,课堂探究活动主要围绕“问题”进行,既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又可在探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更要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为学生营造自主参与, 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为此, 在学生了解文章的梗概后, 为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 我先设计了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 Who was more in love with whom in the beginning? 果然, 学生们能轻松答出: Bill Clinton was more in love with Hillary. 接着,我又用课件展示了几个需要深层理解的讨论题:
1) How can we tell Bill Clinton was more in love with Hillary than she was with him?
2) Why wasn’t Hillary as much in love with Bill Clinton?
3) When did Hillary’s feelings for Bill Clinton change?
这些问题都是紧扣着文章的情节设计的,启人深思,全方位立体式地引导学生动口动眼动耳动脑进行学习,是寻求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学生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小组讨论中。第一个问题涉及的面很广,学生需要从全篇文章思考,找到合适的事例来说明比尔对希拉里的爱,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树立自信心,我有意识地降低了这道题的难度,预先按情节发展的顺序列出了几个重要地点和情境,并印成worksheet发给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很快就举出了不少例子:
有了第一个讨论题的铺垫,后面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比较容易想到了:
Because jshe already had a boyfriend at the time. kBill hardly said a word at the party. Hillary thought “he must be shy, perhaps not very socially adept or just uncomfortable”. lBill looked more like a Viking (原指北欧维京海盗,这里有“满脸胡子,不修边幅”之意) than a scholar.
But after Bill came to her rescue with chicken soup and orange juice when she was hacking from a cold, her feelings for Bill changed.
通过这种深入的讨论,学生体会了希拉里对克林顿的情感变化历程,也加深了对克林顿人格魅力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这使学生不仅轻松自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通过相互之间的“问答合作”很好地避免了少数好学生“一言堂”而部分学生胆怯畏难的不良局面, 使得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互相启发、互相吸收,观念逐步完善,认识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协作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师生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升思维的层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培养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具有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4. 立足启发式教学,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这次教学难点目标确立在引导学生懂得“不能以貌取人,要注重人的内在美”上,所以在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带有评价性质的问题What did Hillary admire about Bill Clinton? 由于这个问题是对主人公性格魅力的总结和概括,需要对全篇内容认真回顾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立刻陷入了沉思。这时,我就引导学生从克林顿获得罗兹奖学金,向希拉里谎称去注册办公室,和希拉里去美术馆,在希拉里和室友合办的派对上寡言少语,和希拉里谈论艺术和政治,带鸡汤探望病中的希拉里,以及毕业后想从政等重要情节来思考,这样的启发使学生顺利突破了难点,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查字典,彼此沟通,相互补充,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很快就归纳出了克林顿的性格特点,如图所示:
随即有一个学生提出:“From the examples, I can’t see Clinton is persistent for love.”我微笑着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质疑的作法,这时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被激活,大家再次深入阅读文章,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Clinton’s love for Hillary is very sincere.”无论是师生互动, 还是生生互动, 课堂上洋溢着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上我始终以“启发式”引领全文,讲读时分析透彻,由难化易,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我没有予以否定,在培养和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又注重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对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顺利突破难点的同时,还初步掌握了描写人物的写作手法,完成了两个教学目标。最后当我问到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We can no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 (我们不能以貌取人),课堂上师生互动,氛围融洽,教学相长,情绪饱满,学风浓烈。
课后,外语组全体教师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节文学欣赏课课堂容量大,教学思路清晰,问题的设计合理且有深度,学生对教材兴趣浓厚,思路敏捷,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然、合作交流、探究共享,学生在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有一种成功的体验。
这堂文学欣赏课也使我认识到:在适当的时候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协作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设学习氛围,创设开放性问题,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发挥小组合作精神,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性学习与现代技术(如多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学生在现代化技术的指导下,拓宽学习渠道,提高自身的探究性思维能力,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参考资料:
1.刘淑梅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中国教育报》7月26日第4版
2. 何 邦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hebang.sosoo.net/zzhztj.htm
3.张崇喜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教育理论与实践》
4.施卫琴 “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中国教育现代化》-1
5.《普通高中 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月
篇2: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论文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论文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句醒目的格言:Ihear,Iforget。Isee。Iremember。Ido,Iunderstand。这句格言充分体现了通过活动让儿童在体验中学习的重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适逢新一轮课程改革,“活动单”导学模式应运而生。英语课堂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活动单”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从而摆脱死记硬背的羁绊,使语言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语言的体验过程,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
那么如何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有一些拙见与大家分享。
一、真实性体验活动
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使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体验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体验情境的真实程度能引发学生对新知识深刻的体验反应,强化新知的记忆。因此,活动单设计的活动、交际情景、教师课堂话语等各个层面都应具有真实性。
例如,牛津英语7AUnitSix这一单元的话题是“fashion“,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服饰的英语表达以及用英语发表对时尚的观点。因此在这一课的活动单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活动一,在教室里布置一个show场,要求学生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进行一个fashionshow,配上合适的音乐,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在这种真实的体验情境中,学生热情异常高涨。活动二,要求学生发表自己对时尚的观点。有了活动一的真实体验,自然而然学生跃跃欲试,在服饰的色彩、材料、搭配等方面畅所欲言,而且表达准确到位,轻松的掌握了:sweater、trousers、jumper、shorts、blouse、shirt、skirt、dress、boots、cool、smart、colourful等词汇及句型:It’smadeof。。。Itlooks。。。Theymatchverywell。等。
我认为这节课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体验活动,提供的真实的语言交际和语言运用的机会,把语言感知、理解和运用连接起来。如果我们英语教师都能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体验,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型体验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通过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型活动,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形成语感,进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1。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语用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角色表演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而且是深受孩子喜爱的活动。美国的艾帕尔・帕拉别思曾指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在对话教学中,一味机械的教读不但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且难以让学生领悟到对话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让学生扮演对话中角色,用pairwork或groupwork等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的初步体验,就能把抽象的语言知识形象化,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AUnit5GoShopping中的对话时,我将教室设置成一个超级市场,分为食品区、文具区、水果区、服装区和百货区,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开口,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活动中内化并运用语言,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功感。
2。在游戏竞赛活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游戏能使英语变得形象、具体、有趣,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例如,在教授8AUnit5Bird―watchers一课时,学生对各种鸟的名称容易混淆,对各种鸟的身体特征也不能用英语准确表达。因此,我在活动单上设计了GuessingGame,电脑呈现不同种类鸟的部分,学生抢答鸟的名称;接着我又要求一组学生描述鸟的特征,其他小组猜鸟的名称,比一比哪一组猜的又快又准。虽然都是GuessingGame,但活动是由具体形象到语言抽象描述,而且我采用了加分的激励机制,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验英语价值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语言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操作活动中,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在做事中促进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语言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体验英语学习的有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doasurvey、thinkandguess、makeandsay、drawandsay等实践操作活动。
例如,在学习9AUnitOneStarSigns这一单元时,学完Reading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Doasurvey:whenwereyouborn?What’syourstarsign?Whatdoesyourstarsignsayaboutyou?Doyourcharacteristicsmatchwhatyourstarsignssayaboutyou?让学生在组内展开调查,通过调查交流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星座的知识。这一单元学习结束,我还要求学生制作星座卡,并把星座知识讲给父母朋友听。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不仅激发了他们运用英语表达的愿望,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而且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探究性体验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设计英语探究性活动,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做了如下尝试: 1。朗读感悟
这种活动比较适合语音教学,江苏省近几年开展的口语听力测试对学生的语音语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重音是学生的发音难点,因此我把单词按词性分类,再让学生分组朗读比较后讨论,尝试归纳出名词和动词的一般重音规律,老师及时点评,这比一味地讲解重音规律效果要好得多。
2。分类归纳
比如,在学习一般现在时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小组讨论把以下名词和代词――“He,yourmother,we,Lily,she,it,myclassmates,they,MrLu,you,ourteacher,thestudents”归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和标准。学生讨论异常激烈,分类的方式多样,有的小组按人称分类,有的小组按单复数分类。因为分类依据不同,结果自然大相径庭,小组间争的面红耳赤。我适时启发引导,归纳出“he,yourmother,Lily,she,it,they,MrLu,ourteacher”为第三人称单数,其余的非第三人称单数。这样的分类归纳探究活动,让学生轻松的突破了一般现在时确定人称这个难点,效果远比一个一个的讲,一个一个的举例要好得多。当然分类归纳活动也可以用于名词单复数,以及其他语法知识的探究活动中。
3。收集展示
让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各种形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的目的,如学习9BUnit4,GreatPeople这一单元的英语习语和谚语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寻找校园内的谚语和习语。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兴趣盎然,最后回到教室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创造性体验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可见,英语学习的活动体验不是对某语法规则或某语言知识点简单的亲身感受,而是在真实直接感受的基础上,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通过体验活动尝试不同的语句,对语言知识进一步体味和领悟、探究和理解,使自己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再认识、再发现和再构建知识,最终产生语言创造。
例如,在学习9AUnit2Colours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Designyouridealbedroomandwriteacompositiontotellusyourthoughts。学生运用所学的coloursandmoods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超出了我的设想。蓝色的墙壁,白色的床单,黄色的书桌,橙色的台灯,粉色的窗帘……另外,他们的作文言之有物,句子流畅,条理清晰。
又如,在学习9BUnit2Robots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一个debatecompetition―willrobotdoeverythingforus?这样的辩论远比讨论激烈,远比课文背诵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单导学即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作为老师,在设计活动单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设计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的活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把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和谐的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悟、认知、建构、生成和创造语言知识,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大胆实践、善于思维、乐于表达,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
篇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论文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论文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最后两种学习的效果相比,后者明显好于前者。原因是后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了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与同情,达到教育目的。同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只重视书本内容的教学,不给学生进入到生活中感受数学存在的机会,不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引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时间久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与意义,数学能力的提高就难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性学习”,需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本领,达到学习的目的。
一、走近生活,在情境中感受“活”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领悟并且接受知识的程度越高,原因是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更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应从生活中引入活水,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中感受数学生命的灵光。
1、课前走进生活,体验有价值的数学。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丰富,学起一些数学知识来,常常找不到生活中与其相关的数学知识原型,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之前,组织学生走进生活,或参观,或动手,或收集,与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结成亲密的朋友。如教学“统计”时,就可结合学校的“六一”节活动向学生提出“学校要买水果、糖果、书籍,购买的教师不知同学们喜欢些什么,你们能作出调查吗?”这个问题与同学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在课前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调查中去。正式上课了,教师根据同学们收集来的数据,引导他们作出整理分析,绘制统计图,帮助购买教师作出合理的决策。原本像“统计的意义、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过程”这些很难传授的知识,学生在亲身经历之后,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思路打开,上课热情很高,学习起来就很轻松。又如教学“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前,让学生在家与父母合作设计一个长方体;教学“面积测量与计算”前,让学生在家与爸爸一起量量自己房子、自己房间的长宽,算算它们的面积等。这些体验都将为学生课堂中的成功打下基础。
2、课中链接生活,开放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绝大部分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实际生活融入到学生学习中来,学生才会感到倍加亲近,才会感到数学其实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当数学学习与生活挂上了钩,数学知识就不再是抽象的,不再是个模型而已,而是活生生的有了生命了。学生学习兴趣浓了,探索欲望强了,这都来自对生活的体验。例如在一节计算教学课,教师让学生估计一下,下面哪个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龄?A、500分;B、500天;C、500周;D、500 月;E、500小时。为了猜测出这个问题准确或比较准确的答案,学生将会进行必要的计算,在这过程中,体会到计算的运用意义——学数学是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又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摸摸自己指头的面、桌子的面,测测、量量、算算黑板、教室的面积,来到操场上,走走、跑跑,来到野外看看、想想,用目测法估计操场与田野的面积大小。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一些与数字相关的号码的作用,如你穿几号的鞋子?报警电话是多少?你今年几岁了?通过对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据体验,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含义,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二、自主探究,在课堂中经历“学”数学。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探究中去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数学过程的体验。学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规律的第二次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这种再创造活动中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经验找出自己心中的定律。实践经验进一步说明,那种只注重新鲜知识传授的做法必定要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必定会影响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定是失败的。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从情境练习出发,先让学生计算校园里一块长方形面积的草地,在完成之后,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教学楼右边那块三角形草地的面积?”这个问题的价值体现在两处:一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二是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数学思考方法,即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找到未学过的知识。有价值的问题常能将学生思维的焦点聚集在探究上,引导学生去体验知识获得过程。这一点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2、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
留够动手的时间。“活动是认知的基础”,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在头脑中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担心学生没有自主探究能力,达不到预期目标,不敢让学生动手太久。其实许多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差,很大原因是教师的不放心造成的。教师在一些数学活动过程中,要相信学生,给足学生时间动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立方厘米与立方分米两个单位之间关系时,笔者让学生先猜1立方分米要多少个立方厘米?学生说100、500、1000……,然后让小组几个学生合作用多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叠,学生动手实践了足足有5分钟,40分钟的课堂,5分钟是宝贵的,但也是值得的。不管是叠好了,还是没有叠好,凡叠过看过的同学,对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都会有一个具体表象,此时引导他们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留够思考的空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数学也同样需要学与思相结合。当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当学生在学习后提出有争议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抓住时机,给足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时间。我曾在一本杂志上阅读过一堂“典范”的美国数学课例,当老师问:“我们在体育课上都有跑步的'体验,为什么有人跑的快,有人跑的慢?”一学生思考后回答:“谁的个儿高,谁就跑的快,谁个儿矮谁就跑的慢。”在这个时候,老师默不作声,只是怪异的目光望着其他同学——等待。这一等待不要紧,等出了激励的争议,有的说:是这样的,班上A同学个高就跑得快;有的说:不是这样的,班上B同学个儿就没有A同学高,可跑得就比他快;有的说:这和个儿高矮没关系,和步子跨得快慢有关系……就这样,学生在争议中辩清了知识。教师的等待在我们课堂上经常会使用到,这是一种策略,老师像法官一样给学生的回答下结论是没有必要的。
数学课上,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要舍得时间,还要提供探究的空间,笔者在教“行程应用题”时,就用了这样一道开放题:放学了,徐青和杨婧同学离开学校回家,徐青每分钟中走50米,杨婧每分钟走60米,1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许多同学一开始就列出式子(50+60)×15=1650(米),教师及时点拔,让学生从思维定势中回过神来,认识到自己原来只考虑到相背而行,实际上还可能是同向。之后还有学生提出“杨婧走了10分钟其实就到了家”等一些有趣而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况。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既惊喜,又热情,课堂上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留够交流的时间。交流是数学课堂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只有在比较交流、合作交流、争辩交流中,一些模糊的数学概念,一些模棱两可的方法才会更加清晰。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对话、争辩,教师只要在他们唇枪舌箭的关键处恰当点拨与引导。正如有位特级教师所说的:教学无需色彩斑斓,精雕细琢,学生无需精心打造,涂颜擦色。只需供给他们这样一份自由的学习气息,他们会像学者一样去研究,去发现,去争辩,去想像,真正体验到新的一切。
三、实践活动,在快乐中感悟 “玩”数学。
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把学生学习圈固在小范围的课堂中,动口不动手,缺少实践操作。现代教学论要求:学生不光是口、耳要进课堂,手、脑甚至于整个身子都要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即就是要学生参与数学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来,在活动中玩数学,在玩中感悟数学,在感悟中深化情感,深化表象,在感悟中形成自己的数学能力。
1、在“玩”中培养兴趣。
实践证明,凡是丧失了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一个“玩”字开始是很有效的方法。因为玩中有真情,玩中有快乐,玩能带给学生清晰的表象,玩能酝酿学生探索的内驱力。在“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之后,我和同学们“玩”起了快乐了游戏:我让大家拿出铅画纸,引导他们画出能折成正方体的图案来,并在图案的各个小正方形上分别写上每个面的代码,不管用数字还是字母。在完成后,我让学生走出座位找自己要好的同伴,开展“你猜我验”的游戏活动,验证的同学可出:“‘A’对面是什么面?‘B’在前面时,它的左面是什么?右面是什么?”等问题。猜的学生不仅要说出猜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说出理由。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疲劳。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空间观念、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在“玩”中捕捉数学规律。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把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转化成实践活动内容,营造符合小学生心理规律的学习氛围,来满足儿童天性。在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只是要求学生准备了供实践体验的学习材料: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硬纸板,一把剪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求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学生在剪、拼、凑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这种“玩”的过程,学生是终身难忘的。又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表面积”时,就可以让学生摸摸圆柱体模型,分析各个面的组成规律,然后拿出长方形的纸,动手做做,在做的过程中分析圆柱体各个面与长方形各个面的关系,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圆柱体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加上上下两个圆的面积。在学生有丰富感性认识后,学生自己也能推出圆柱体面积计算公式。
四、回归生活,在现实中体验“用”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并非像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一样现成与呆板,要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真正提高,就要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发展数学。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学生的运用意识就会提高,学生创造意识就能得到加强,在生活中运用也让学生得到了宝贵的体验——学有所用。在教学“乘法分配率”之后,学生对它的生活意义理解不了,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组生活问题:如果你在商店买东西,买了7只鸡蛋,每只0.8元,买了7袋黄酒,每代1.2元,又帮你爸买了 7包烟,每包8元,你能很快知道共要多少元吗?这时学生速度投入到运算中去,当有些同学很快就算出70元时,我请他说出理由,并点明主旨:看,乘法分配率跑到商店里来了,在其它哪些地方也会出现呢?在寻找过程中,学生感到了学数学的意义,体验到做数学的乐趣。又如在教“圆的认识”知识后后,让学生想想马路上的路盖一般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在学习了“圆锥”知识后,让学生回家测量谷堆或沙堆的体积;在学了“比例尺”后,让学生走出教室,画画学校平面图。数学就是这样精彩与浪漫。
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常汝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1
②《新课程教学法》小学卷上/张卫涛.周卫勇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
③《教学月刊》.教学月刊出版社. 1至5月,1至3月
④《小学数学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华艺出版社,.7
⑤《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数学卷〉),雷玲主编.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
篇4: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论文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论文
时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主动、积极、创造性学习,并善于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专家许汉同志告诉我们:“自主学习是现代学生重要品质之一,是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证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赖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借助教学媒体、英语教材,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作手段,逐步培养、训练出来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解放思想,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自主交流学习。
要想从传统的教学中解困出来,就要解放思想,积极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课堂研究和实践。全国特级教师杨明明老师来广州参加“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为我们上了两节精彩的示范课。孩子们在和谐投入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在老师的启发、提示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课后,她对我们说:“我们在课堂上要自始至终让孩子们参与学习,让学生有学习时间和空间”。对于英语课堂来说,从对话的引入,学习目标的设计,到语法的学习,再到听力,乃至练习的设计与训练,都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比如在教学九下Unit1的阅读课时,充分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1.布置小组任务:利用书上的'Comprehension复述阿基米德判断 王冠是否是纯金制成的过程;
2.自主利用所给关键词(weigh,ask…for,Next,put two pots into…,put the gold into…)进行个人口头训练;
3.小组内5人互相交流,优生进行帮扶纠正;
4.教师适当点拨(注意时态,人称和连接词的恰当使用);
5.抽取小组进行适当的口头展示,并让各小组进行互评,以小组带动发展组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由说带写,把复述内容写成文段,个人进行自主扩展润色。
这一环节,打破局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互相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
二、授之以“渔”,加强学法的指导。
现代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方法传授。同时,学生因为年龄所限,学法往往是在教师的教法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来自于教师课堂上成功的启发和点拨。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和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比如我在教学单词的时候,在备课时深知perhaps是一个难读难记的单词,我就利用《Perhaps》这首歌来让学生自学、自唱、互相帮学。首先让学生听歌,因为音乐和节奏都比较好听,再加上要求学生告诉我你在歌里听到了什么,那么你小组可以得到加分,所以学生听得很认真。有的学生告诉我听到了purse , dress, panda,有的学生告诉我听到了perhaps,这时我高兴的表扬了他们,而且让他们小组领读他们所听到的内容,让他们自己做小老师,没想到他们还做得有模有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个单词,而且连这首歌都会唱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三、以训练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改革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听和答。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想、多练、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来实现的。我们教给学生学法的同时,还应设计一些适合发展学生思维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
英语课的练习内容丰富多样,听、说、读、写,每一项都有其丰富的内涵,但我们必须从“内容精选、分量恰当、安排合理”的原则出发,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我在教Halloween时,因为学生对国外的节日知之甚少,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英特网来查询有关国外的节日,特别是万圣节Halloween,要求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展示和评比。
学生回家自己上网查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了精彩的展示。课前,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扩充了知识面,能自己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并且提高了跨文化意识,关键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课上,学生也学得格外认真,进行对话练习时,也一改往日的单调,能创造多种情景来进行小组表演,知识掌握得特别牢固。
通过有意识,有目标的训练,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能力也提高了,还懂得了知识和规律的迁移。这其实也是自主合作学习的一个方面内容。
四、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习是种长期而艰苦的劳动。有的学生贪玩好动,厌学严重,失去学习的信心等,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非智力因素。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爱护和尊重学生,对待差生和优生态度一样亲切,教师应创设情景,巧妙设计,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引导组内帮学等,使学生成为热爱学习、互帮互助、胸襟宽广的人。
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只要我们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学会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控,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才能,进而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英语课堂教学就能从“授之以渔”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篇5: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意义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之间互助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努力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新人的社会客观要求,也是一种科学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为了帮助学生打好高中英语课程的共同基础,教室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要特别强调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可以拓展学生对学习中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扩大和构筑新的知识面。而“自主”、“合作”、“探究”这三者之间不是独立的互不相干的三个元素而是一个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三要素。只有当这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方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最佳作用,使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迁移,也使学生的学习态度达到迁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把这三者割裂开来而应该对学生全面地,有机地加以培养和引导。
二、努力探索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
要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即采用所谓的“任务型教学法”。《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美国教育家杜威(J.Deway)认为,“应该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习得,通过习得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种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局面,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实现“主体”与“主导”有机的统一,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尝试着采取了一些办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高二下册(NSEFC,Book 2B)Unit 12 Fact and fantasy为例,我在上课前事先准备了一些讲义,提示学生事先了解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要求学生事先对pre-reading部分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我还设置了以下的一些问题:
1. Who is Jules Verne? When and where was he born?
2. How did Jules Verne lay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science fiction?
3. Which two famous novels does this text introduce to us?
4. What does the first novel mentioned about?
5. And what about the second novel in the text?
有这样的问题作为任务,势必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不是只读几遍单词而是要去看文章内容。而且要设法从课本之外去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显然,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就得跑到图书馆去找些工具书或参考资料或者到互联网上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自己参与去寻找答案,不仅使学生得到能力上的锻炼而且也渐渐地使学生自己形成一种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习惯。这正体现了“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以词汇、语法为中心的教学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1、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发展学生的情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2、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3、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增强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自己首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提出:“教师不应该以讲授课本为专务,而要为学生创设能够思考,投入的情景,令其自为理解。”诚然,为学生营造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而其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则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此我努力在每堂课中努力组织好每一项教学活动,以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并为他们提供参与教学,独立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 间,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高二上册(NSEFC Book 2A)Unit1 Making a difference时,我预先给学生布置说:下堂课我们开一个“Steven Hawking记者招待会”(Press Conference)。我事先指定了一名英语基础相对比较好的学生担当Steven Hawking的角色,并请其他学生做好担任全球各大报社、电台记者的准备,让他们各自准备好第二天要问的问题。也请担当Steven Hawking的同学熟悉课文内容,并查看一些有关Steven Hawking的资料以备在“招待会”上使用。第二天上课前我让一位书法较好的同学在黑板上写上了“Steven Hawking Press Conference”几个大字。上课开始后我就以“记者招待会”主持人的身份宣布“招待会”的开始。首先由我向在座的“各国记者”对Hawking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邀请扮演Hawking的学生上台接受“记者们”的提问。在“招待会”上“各国记者”积极举手要求提问。其中有问与课文内容直接有关的问题如:“Why did you make so many achievements even you are disabled?”; “How did you feel when you were told that your disease were incurable?” “How do you think people misunderstand science?” “What is your opinion of a scientific theory? Is it unchangeable?”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theory of the Big Bang and black holes?”等等;也有问与课文内容无直接关系的问题如:“What does your wife do?”; “What do you do in your spare time besides exploring the universe?” 等等。在整个课堂上我只是起了一位组织者的作用,而在座的全体学生是这个“记者招待会”的主角。通过这么一堂应该说是比较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各位学生不仅轻松自在地参与其中的学习过程,而且通过相互之间的“问答合作”也很好地避免了少数好学生“一言堂”而部分学生胆怯畏难的不良局面。也使得学生通过亲自的参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越发激活学生跃跃欲试,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的学习心态。
四、恰当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发现学习”法创立者布鲁纳(J. S. Bruner)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究者。” 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该经常在日常教学中努力探索如何恰当地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积极做好引导工作。比如在学晚了高二下册(NSEFC Book2B)Unit 11 Scientific achievements的课文Zhongguancun后,我让学生去比较美国的硅谷(Silicon Valley)与中国的中关村。我把全班学生分成8组,让他们各自搜集、整理资料。任务布置后,我看到学生们个个立即行动起来,七人组成一个team,并明确分工。结果令我吃惊。每个team的学生都准备充分,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举一个组为例:这组学生分别从“位置(location)、创建者(founder)、公司类型(kinds of companies)、著名公司(famous companies)、成功原因(reasons for success)、地位(positions in both countries)”等诸多方面全面比较了这两处著名的高科技中心,并配以从网上下载的图片,真是图文并茂,详实生动。通过这堂课,我觉得在适当的时候选取一些适量的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协作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实践证明也是切实可行的。
篇6: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新课标倡导教师在英语课中更新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兴趣、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都有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关键词:更新思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英语学科是一门交际性语言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形成一种学习方法,具备一种能,即把语言知识变为语言技能。那么,如何在一节英语课有限的时间内,挖掘学生无限的英语潜能?这是下面要探讨的话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做了新的规定,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机械地学,热情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作为教师,应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阶梯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让学生意识到“应该知道的知识”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总是存有一定空间,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会问“为什么”,因此,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地学”而不是“被动听讲”来获取知识,使学生变“我学会”为“我会学”、“我要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观念的转变。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互动的,教师如能把教学的乐趣留给学生去体验,激发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求知欲望,那么,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亲其师,信其道”,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关系得以缓解、升华。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是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 、提供自主合作学习机会,关注学生学习发展
1. 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 并加以指导
Heloc认为:“学习者自主就是学生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和自我评估学习效果。”
以往的学习目标,大都由教师固定于一模式,学生在一节课内把它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流于形式,不能体现学生个性的差异。而放手让学生自由制定的学习目标,或是过大、难于完成,或是过简单、体现不出学习层次,或是时间分配不恰当、导致学习过程次重不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给予恰当的指导。
首先,应根据不同的单元学习内容制定知识目标,对Listening 、Reading、Speaking、Writing的侧重要有所体现。
其次,应客观分析学生自己的实际,包括自己的知识基础、接收能力及学习时间的不同,以便来考虑目标的切实性。
再次,应根据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对未完成的或遗漏的知识进行补救。
科学的学习目标更具备可行性、实效性。我们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的学习目标在不断的完善,当他们在学习评价中得到肯定时,其实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提升的作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则更高涨。
2.创设互动教学情景,让学生学会合作完成学习活动
良好的课堂互动建立在师生课堂角色的灵活转换中,无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体现了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然而,没有人际合作,就无法实现和谐的“教学互动”。
在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模块内容灵活设置话题,如故事表演、场景再现、猜谜、知识抢答或辩论会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增强他们合作完成活动的愿望。他们以合作者的角色来进行互动交流,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在八年级(上)Module 9 Animals in danger教学中,笔者作了个大胆尝试,设置“人类”与“濒临动物”的对话情景,选学生1代表屠杀动物的人类A,学生2代表保护动物的人类B,学生5人代表camel、whale、tiger、lion、snake等濒临动物C,A、B、C。三方各自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行为或实际处境。起初,笔者担心会弄得一团糟,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们个个竞相模仿角色,且发言生动,俨然进入了童话世界,合作得热火朝天!
如,A方:Wow,it’s delicious!Come on,my son,kill more tigers for our meat! B方: Oh,no! Stop the killing! Animals are in danger. We need to protect them better. And don’t make the water dirty.They need clean water to drink! C方:Oh my god,the villages and farms are growing bigger. We have no place to live in! What can we do?
更让笔者惊喜的是,平时成绩较落后的学生也不甘示弱地帮着说:“It makes me sad…”,支持者的阵阵掌声让笔者深深体会到同学们合作无间!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们要做的是灵活地提供机会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并耐心地关注他们的合作过程。
3.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注重培养自主与合作探究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应坚持采用较为灵活的、偏重自主与合作能力培养的启发式问题。教师的提问应尽量避免机械回答的单一式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未知性问题,培养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思维。对于原文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学生无法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则促使学生通过与他人讨论、合作学习来寻找答案,以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巧妙设置,能培养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思考、去合作探究。
三、加强组际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的合作精神
在英语课上,常见的Pair work 、Group work是个很好的合作例子,有利于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笔者感受最深的是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通常是:小组成员由四个英语水平各异的学生组成,设一名小组长(汇报员)和一名记录员,小组讨论时每人要自主发表意见,遇难题时大胆交换各自观点,记录员负责记下组内的合作成果。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可重新组合。各组如有疑难问题,可以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自由讨论,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整合问题——解决问题。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学会“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具备“国际合作精神”的品格。加强组际的交流活动,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小组间交流、协商和合作都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四、学习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合作过程中学生进行的自我评价,自我批评,共同分享,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还有,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估、分享学习策略,不仅可减轻教师负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进步与成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Excellent、Super、Good job、So-so、Come on是我们教师在英语课中常用的口头评价,在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肯定或鼓励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自主学习不仅仅意味着独自学习,它不仅是个体行为,也具备合作性。实践证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上的合作精神,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不断探究英语知识。这样,便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廖海燕.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J].广西教育,2003(5).
[2]泠兆杰.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基础英语教育,2006(3).
[3]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Abstract: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require teachers to renew ideas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spirit”.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students’ interest, confidence,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effe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are helpful to develop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cooperative inquiry spirit.
Key words: renewing idea; autonomous learning; cooperative inquiry
★ 六面怪脸教案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乐趣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合集6篇)】相关文章:
体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2022-12-12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2023-02-14
小学跳绳的教学计划通用2022-11-08
心身医学体验式教育形式探究论文2024-05-07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说课稿2022-06-07
跳绳教学计划2022-11-13
学习数学在于体验2022-04-30
排球学期教学计划2023-05-10
小学体育《50米快速跑》说课稿2023-06-29
高中排球教学计划20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