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论文

时间:2023-06-26 07:36:57 音乐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谈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论文(共16篇)由网友“哎呀呀”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谈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谈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论文

篇1:谈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论文

音乐能够启迪智慧,这是音乐教育教学长期实践已经证明了的真理。音乐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通过一定形式的音响组合,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生活情态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音乐表演是通过节拍、节奏、旋律、和声形式的基本要素及演唱(声乐)、演奏(器乐)和表演(舞蹈)等表现手段来实现的,最终作用于听众欣赏和感受的过程。所以,当我们从上述音乐的概念和含义出发,来探讨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我们就可以明了,音乐的表现要素与音乐的表现形式这两方面内容,同时我们能够认识音乐、了解音乐、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进而理解音乐之所以能够启迪智慧、开发智力的作用。

一、音乐启迪智慧作用方式的基础

音乐的表现要素本身就体现了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首先,音乐的节拍、节奏要素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数理的概念,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表演或欣赏中体会到音乐的律动感;其次,音乐的旋律与和声要素,为我们提供了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变化,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表演或欣赏中感受到不同音响运动的形式;最后,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不同要素,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情态,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以及表演或欣赏其艺术效果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升华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境界,忘我地融入到音乐。

由于音乐本身就是在其他社会科学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音乐与其他社会科学文化的广泛联系,也是音乐能够启迪智慧、开发智力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首先,音乐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因为,音乐中的律制和频率本身,就是以数学中的数字方式及其规律来体现的。只是这种数字方式经过了物理作用方式的转换,又通过音乐自身特有的音响形式表现了出来。如音乐中音值排列的组合,一旦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音值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节奏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而一定形式的节奏反复出现,就形成了一定的节奏型。音乐中音符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音符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音程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而不同音程排列的组合,按照一定的形式反复出现,就形成了一定的音型。音乐中不同音程横向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旋律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旋律的各种不同形式和类型。音乐中不同音程纵向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和声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不同和声(和弦)的不同类型和形式。音乐中不同音程横向和纵向交织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织体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织体(和声、复调等)排列组合的形式等。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数学的另一种形式就是音乐,音乐的逻辑思维方式就是数学。音乐中包含着数学的数理关系因素,音乐中也体现着组合、排列、几何、微分、积分等数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其次,音乐与物理的联系也很直接和广泛。音乐是以具体的音响通过一定的时间表现出来的声学形式,客观地体现音乐自身的艺术效果。音乐所具有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要素和特性,也都是通过具体的物理声学的音响形式客观地表现出来的。音乐的四种性质(要素)本身就是以它的物理属性为基础的。音乐所具有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要素和特性的有机组合,不仅客观地反映了其物理特性,也反映出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属性和特征。这些属性和特征恰恰就是人们用来进行一定思想感情表现的形式,以及社会生活在一定音乐艺术中的反映。故而,音乐的各种不同音响表现形式,都可以归属于物理的声学形式之中。其中包括发音的,从音响听觉和时间上来讲;机械的,从演奏或表演方式上来讲;结构的,从物体形制和质量上来讲等等。

再次,音乐与心理的联系更为广泛,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物。音乐是通过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以及所产生的思考和认知、情感和态度等,通过一定的丰富的形象思维方式,如联想和想象等,运用恰当的音乐表现手段和形式客观地表现出来。所以,音乐本身就存在有心理的因素和特征。有什么样的音乐心理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情感,有什么样的音乐情感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表现,有什么样的音乐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形式,有什么样的音乐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结构等等。故而,可以这样认识心理形态决定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音乐与生理的.联系更是相辅相成的。因为音乐是人创造的,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结构与功能、特点与特征,无论是演奏或演唱、舞蹈或欣赏等,都是在人的生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功能形成的结果。所以,没有了人的生理功能活动,音乐也就没有了能够供人们演奏或演唱、舞蹈或欣赏的物质基础了。

除上述外,音乐还与文学、语言、社会等学科紧密相关。所有这些,都是音乐能够通过特有的表现形式,进行自身艺术表现的基础。同时,这些相关学科也成为了为音乐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完备的、物质的、文化的、社会的音乐表现形式的前提和条件。

二、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

在人的生长发育和发展过程中,最先发展的就是感觉和知觉能力,而感觉和知觉能力的发展,恰恰就是音乐才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所以,人最先发展的才能就是音乐才能,而音乐才能的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都是以感觉和知觉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的。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音乐启迪智慧来完成的。

音乐启迪智慧的方式,体现在它的功能作用上。如音乐在其表现过程中,与文学、数学、历史等文化课学习形式有着明显的不同。文化课学习形式的特点,一般只需要读书、思考或用笔书写、听记等方式来完成,采用的基本上都是静态的学习方式;与外语学习相比较,外语学习虽然是由动态发音的练习方式与静态学习的方式结合而成,但仍是以静态学习形式为主;与体育学习相比较,体育虽是以动作的动态训练学习方式为主,但却缺少动态发音方式的训练;与美术学习方式相比,美术学习方式除了思考之外,是以手部的描绘动作为主进行的,也可以说是最安静、最静态的学习方式了。而音乐的学习方式,除了包容上述种种学习方式的特点以外,还具有以肢体动作表现和发音动态过程结合的学习训练方式。所以,音乐的学习训练方式,就具有了思考、认知、朗读(朗诵)、视唱、听音、练耳、动手、动脚等,包括演唱、演奏、舞蹈、欣赏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换句话说,就是音乐的学习与训练方式,综合了其他所有学科的学习训练方式,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形成了音乐特有的学习训练方式。这就使得音乐不仅具有融合汇集其他学科学习训练方式的特点和特征,而且还以其特有的、综合的、多形式的、多层次的、多主体的学习训练方式,体现出了音乐特殊的表现内容与形式,并把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综合的、集中的学习训练方式,成为了音乐特有的学习方式,即口唱、耳听、脑记、手动、眼观、身体动作等综合学习训练方式。这种综合学习训练方式,不仅极大地强调了学习者的主观感受和感官体验,而且注重学习者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强化了学习者的综合记忆途径,加强了学习者的动作形态表现,使音乐的学习与训练从最大的限度、最广泛的途径、最宽泛的内容、最灵活的学习方法、最多样的学习记忆方式(包括视、听、动等),最大程度地发展了我们在其他相关文化知识学习中的视、听等感觉器官的感知感受能力、理解记忆能力、想象联想能力、动口动手能力、表达表现能力和创造学习能力。这也是音乐之所以具有启迪智慧和开发智力的功能作用的根本原因。

所以,音乐所具有的启迪智慧、开发智力的功能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训练方式所不及的。所以,可以这样说,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而艺术则是所有学科的峰尖。由于音乐集中了所有其他学科的感知感受方式和学习训练方式,甚至于思维认知模式等,因而,音乐则成为了学科峰尖上的一颗明珠。

篇2:启迪幼儿智慧论文

启迪幼儿智慧论文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开展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部分。要做好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真正提高幼儿科学素养,针对幼儿教学实际,应着重从幼儿科学小实验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充分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多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多体验一些科学探索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效。

一、创设可操作情境,培养幼儿参与科学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幼儿好奇好动,对身边及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去探索,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并把它作为科学小实验内容纳入教学活动。首先,要营创民主教学氛围。从幼儿入园时教师就要开始注意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兴趣,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自由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好奇、好问得到鼓励,孩子们的探索、发现得到支持,孩子们的错误、失败得到宽容和理解,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品格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其次,要遵循幼儿认识规律。由于科学小实验内容知识性很强,幼儿年龄又较小,在教学时如果我们单刀直入直接进入实验内容,这样会让幼儿一时摸不着头脑,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从孩子身边的环境入手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和理解的一条良好的途径。

为此,在组织孩子科学小实验时,我们可通过日常感知、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实地参观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萌发出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如:在《“沉”与“浮”》实验活动中,我先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引导鼓励幼儿猜想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木棍、石头、玻璃珠、树叶、棉花、皮球、鸡蛋等在水里会怎么样?然后再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玩水是孩子最乐意的事,他们在自由气氛中尽情地玩沉浮游戏,尽情地交流彼此的发现。同时,在孩子边玩的过程中教师边适时提醒和指导幼儿记录下自己的发现。通过有效的引导,孩子就很快地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不仅表现出很强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也获得了很多方面的学习经验和发展。

二、注重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俗话说:“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纲要》多处提到“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幼儿科学小实验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亲手摸一摸,动一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让幼儿真正地“做科学”,在做的过程中并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在如何整合科学教育课程资源、引导幼儿探索科学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考与实践。

1.实验内容选择要“生活化”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幼儿生活的周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科学的变化,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将身边的点点滴滴化成有趣的探索活动。《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无疑是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生活化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此,我从孩子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妙,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让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如,科学小实验《溶解》,我准备了塑料杯、小勺、凉开水、面粉、米、糖、沙子、味精、绿豆、奶粉、咖啡粉、盐、土,并贴上材料名称标签,通过幼儿自己的实际操作使幼儿知道了有的东西在水中溶解得快,有的东西溶解得慢,还有的东西不能溶解在水中。同时,我让幼儿品尝糖水、盐水、绿豆水的味道,知道盐、糖到哪里去了,感知盐、糖的存在。很多幼儿通过此次小实验都能自己制作出自己喜欢喝的饮料,体验到了成功后的喜悦,越做兴趣越浓,主动参与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溶解的含义,从而水到渠成地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2.实验过程组织“游戏化”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这些属性与幼儿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寓科学教育于游戏中,让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是符合幼儿的天性的,备受幼儿欢迎。通过科学游戏,幼儿可以在玩中学科学,在愉快体验中学科学。如,有一次,在组织幼儿玩一个益鸟(虫)和害鸟(虫)的迷宫游戏时,说到了蚯蚓,我问小朋友:“谁知道蚯蚓有什么特点?”小朋友们的答案很多,“蚯蚓能钻土。”“蚯蚓在下雨天才出来。”“蚯蚓是益虫。”“蚯蚓切成两截,不会死!”这时,有个小朋友突然站了起来:“老师,如果把蚯蚓切成了三截,它还能活吗?”我一时愣住,孩子们也一片哗然。

考虑了片刻,我对他们说:“这样吧,我们来做一个实验。”于是,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和我一起做了这个实验。结果证实:蚯蚓切成两截,会变成两条蚯蚓;切成三截,中间的'一截不能存活。我很高兴,因为孩子们的问题不仅是他们的问题,同样,也可能是我的问题。而通过和孩子们共同去找寻答案,使我和孩子们共同明白了一些“为什么”。又如,“磁铁钓鱼”(在纸做的鱼背上别一根回形针或铜针、木制竹针等,用一块小磁铁代替钓钩,让孩子进行钓鱼竞赛,熟悉磁的特征)“会变的颜色”“什么东西容易倒”“什么东西不见了”等科学小实验,我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幼儿可操作的有趣的实验材料,把科学小实验活动有机地贯穿融合于游戏之中,边游戏边实验。实践表明,把科学小实验和幼儿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一些物体的属性,也明白了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

3.实验课程“综合化”

幼儿科学教育不能只局限在单个学科或单方面的调整、补充上,应充分挖掘一切幼儿科技教育课程资源,把幼儿科学小实验活动贯穿渗透到其他知识领域的教学之中,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教幼儿认识长、短”的活动中,可给幼儿毛线、彩色纸条等材料,让他们自己去丈量、去比较、去理解物体的长短;在体育活动中,可通过滚球、玩滑梯、荡秋千等活动去学习快和慢的概念;在音乐活动中,可让幼儿拨动或轻叩几种乐器的声弦,使之产生振动,然后让他们去触摸琴弦,体验琴弦的振动,倾听琴弦的声音,从而懂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三、启发引导,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索成功的乐趣

幼儿在科学小实验操作时,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幼儿的想法及做法,积极鼓励他们动手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去学习,切忌空谈。幼儿科学的探索过程有时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也必然会经历挫折,教师要积极鼓励引导幼儿,给幼儿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去探索、去思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并允许他们犯错误,给他们再次尝试的机会,切不可打消幼儿的积极性。

1.把握契机,恰当引导

幼儿因为年龄小,能力有限,在实验操作时他们或多或少会发现一些问题,也会常常发生因遇到无法独立解决困难而放弃探索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启发和耐心的引导,从而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科学区中,两个小朋友在玩磁铁,他们一会儿吸吸这个,一会儿吸吸那个,玩得很高兴。这时,有个小朋友发现旁边有一辆小汽车,就拿着玩起来,然后把它放到一块薄木板上,他想让小汽车在木板上跑起来,就用磁铁在前面吸、后面吸,各个方向吸,想让小汽车跟着磁铁走,可是小汽车被吸到磁铁上,并没有跑起来。

后来,两个人一起研究忙活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两人就开始泄气了,放下了磁铁和小汽车,不想玩了。这时,我走过去,拿起磁铁和小汽车说:“这辆小汽车真漂亮!我们想办法让小汽车在路上跑起来吧!”孩子们一听又开始来了兴趣,都围了上来。我把磁铁放到木板的下面,在小汽车的正下方,然后把磁铁贴着薄木板向前移动,小汽车跟着磁铁动起来了!“小汽车开了!小汽车开了!”孩子们欢呼了起来。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初步理解了磁铁的属性,也感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

2.允许失败,鼓励探索

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要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在实验中,幼儿不能避免的是操作中的失败,这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幼儿正确面对失败,鼓励幼儿在失败里总结经验,进行更大胆的操作与探索。如“小灯泡亮了”小实验,我尝试让幼儿接亮小灯泡,一个小朋友把电珠的一端接触电池,而另一端悬空,试了几次都没成功,于是,她就放弃了。她跑来跟我说,这一点都不好玩。此时,我抓住时机适时给予鼓励。说:“你前几个步骤做对了,而且完成得很好,但离成功还差一点点,注意观察一下周围的同学的做法,你还差哪一个环节没做好。”后来她借助导线把灯接亮了,还用两节电池串联起来提高电压,使灯更亮了。由于我的点拨、支持和鼓励,孩子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方法,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获取新的知识经验,有效地发展了孩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表扬肯定,激励评价

创新是激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教师要培养幼儿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激励幼儿探索选择新途径、新方法处理问题,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信任的眼神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幼儿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如在“风车”小实验中,我提出问题:怎样产生风?幼儿开始只会用嘴吹,用手扇,玩了一会觉得没什么意思,这时我对孩子的表现加以肯定,再指着桌子上的纸、书、小盒子等物品说:“小朋友可以试试桌子上的这些东西能产生风吗?不用嘴,不用东西帮助能产生风吗?”幼儿马上进入第二轮的探索,他们不但用老师准备的物品产生了风,有的幼儿还拿着风车围着教室跑起来,风车果然被吹动了。及时鼓励幼儿从各个方面去探索解决途径,拓宽了思路,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语)总而言之,科学小实验要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感知、探索、发现、操作和学习,培养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从而为幼儿的终生学习,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形成较规范、严谨的科学理论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3:谈电影的营销方式论文

谈电影的营销方式论文

摘要媒介的迅速发展给电影营销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在新媒体背景下,电影营销的方式呈现出了多元化、融合化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并且相互合作,发挥不同媒介的特点实现电影营销。

关键词电影;营销;媒介

电影营销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系统,实现电影营销,在新媒体的背景之下,电影营销可以借助的媒介越来越多,营销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1口碑宣传

好的口碑在营销中一直被重视,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口碑是由生产者以外的个人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不经过第三方处理、加工,传递关于某一特定或某一种类的产品、品牌、厂商、销售者,以及能够使人联想到上述对象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信息,从而导致受众获得信息、改变态度,甚至影响购买行为的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行为”①。电影营销可以充分利用口碑效应和受众可能发生的人际传播。好的口碑对电影创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电影从内容到表演再到制作都达到较高的水平。适合通过人际传播进行口碑宣传的影片,一般情况下,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或是主题表达反应了社会热点,或是传达了正能量或是人间温情,引起了受众的共鸣,或是制作精良,给受众带来良好的视听感受,无论什么特点,都需要电影拥有一定的亮点和精美的制作。

2微博营销和整合营销

互联网的发展给电影营销提供了新的平台,受众对于微博的大量使用给电影进行微博营销提供了可能。微博又凭借其信息传播快、受众面积广、具有良好互动的特点,被电影营销广泛使用。微博可以进行图片、文字和视频为一体的形式传播,操作简单,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电影传播者利用注册官方微博、微话题、微活动、微投票、微访谈等多种形式在微博上进行宣传营销。充分利用传播者的人脉关系,调动明星微博、草根营销微博、媒体微博对电影进行宣传,充分的引发话题,甚至登上“微博热搜榜”。在电影宣传的每个关键节点,都可以实现预热、话题互动、售票、点评等一系列营销环节。目前,大多数电影都会注册官方微信账号,不时的发布和电影相关的信息。《一出好戏》于8月10日上映,官方微博在204月19日发布了第一条微博,以“我们来了,请多指教”为文字。在电影上映的4个月前,以这样的方式告诉受众,有这样一部电影即将上映,为后期话题的发酵埋下伏笔。并且以每天不低于一条微博的数量,反复向受众强调电影上映的信息,微博的内容也很多元,包括主创人员参加的活动,电影剧照、海报等内容。电影主创人员的微博也定时发布了电影的相关信息,还有微博大V和其他明星,都就该电影发布了微博。另外,可以利用“意见领袖”和“二级传播”,意见领袖在人际和群体传播中会对最终信息的.传播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意见领袖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电影传播中,意见领袖也需要必要的专业性。“意见领袖”可以当作是口碑营销的一部分,核心是通过“意见领袖”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影响受众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电影营销的目的。在微博营销中,选择“意见领袖”对电影发布微博就是影响受众的捷径。利用意见领袖进行宣传成本低,具有很强的说服性的优势。和其他营销方式相比,只需要“意见领袖”的真实看法和自身感受,没有其他营销方式那么明显的引导,所以,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减少了抵触心理。一般情况下,“意见领袖”乐于发表观点,善于交际,具有较高威信,在电影营销中担当“意见领袖”角色的是知名的导演、演员和专业影评人,他们的观点容易被大多数人认可和传播。“意见领袖”通常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方式和社交网站来进行电影推广。在《一出好戏》的微博营销中,舒淇、王迅、何炅以及微博用户“电影王”扮演的就是“意见领袖”的角色,从微博转发量和点赞量可以看出他们的影响力。还可以通过专业的媒体,比如豆瓣电影、猫扑等社交平台,发表一些专业的影评,这些影评会影响网友是否愿意为该电影买单。整合营销就是将线上和线下营销方式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不同优势,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完成电影营销的工作。电影营销的模式非常多样化,很多电影都会选择整合营销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自媒体和短视频网站的发展,拓展了线上营销的平台,电影《一出好戏》利用快手短视频完成了电影宣传。导演黄渤不仅自己开通了快手账号,并且在电影的宣传阶段发布大量视频来宣传电影,快手还给《一出好戏》设置了话题标签,在该标签下的作品就有多个。而抖音也不遗余力地帮助电影进行宣传,专门开通了一个名为“@黄渤导演作品”的账号,在该账号下发布了超过百条的作品进行宣传。线下营销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常规的路演,很多电影都会采用这种方法,也包括线下的广告。快手在对《一出好戏》的宣传不只局限于线上,还在广州的小蛮腰和上海双子塔等各大城市地标建筑上投放硬广,全力对电影《一出好戏》进行线下推广。

3IP营销

IP营销的出现和互联网的发展是离不开的。IP意为“知识财产”,IP营销和“粉丝文化”是分不开的。“通过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来输出价值观,通过价值观来聚拢粉丝,粉丝认可了价值观,实现了身份认同和角色认可,然后就会信任其产品。”②电影《神偷奶爸》系列中的小黄人就是IP品牌营销的典范。在电影上映前后,小黄人的形象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小黄人”在电影中的形象滑稽、搞笑,被广大受众喜爱,这个形象给全球受众带来了强有力的吸引力,建立了粉丝基础,再将这个形象充分利用,就会推动该形象的商业价值。IP形象授权的方式是国外动画电影最为常见的一种营销方式,将电影中的虚拟形象和一些商家、品牌结合在一起,达到推广和宣传的目的,而这种宣传方式对于商家来说也是有利可图的。“小黄人”充分利用了这样的营销模式,出现在食物、衣服、口香糖、共享单车、地铁、飞艇甚至护手霜上。

4大数据营销

大数据被运用在电影营销中,可以帮助传播者更加准确的锁定目标受众,并且根据受众的爱好、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电影推广。大数据的使用首先要经过前期的调研和数据整理,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充分了解目标群体的喜好,再据此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营销策略,就能更加精准的完成电影营销行为。利用大数据分析目标受众的喜好和对媒介使用的习惯,选择目标受众更容易接受的营销媒介或是方式,进行更加精准的广告投放,能够高效地增加宣传信息的曝光量和点击率。通过大数据分析,还能得出受众的观影习惯,比如,女性受众是否会选择逛街之后顺便观看电影,受众喜欢哪种故事和镜头,通过对这些观影习惯的数据分析,更加精准的把握受众需求,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调整。

5促销活动

互联网的发展将促销活动搬上了各种电影购票平台。主要的方式就是推出购票套餐或是优惠购票活动。还有一些购票平台会联合院线进行电影推广活动。在美团、淘票票等购票平台上,经常会推出9.9元购票的活动,还有买票送爆米花和可乐的优惠,调动了受众的观影热情。猫眼电影还在全国范围内重磅推出“1元钱看电影”活动,以此来吸引用户。这种价格战的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购票平台也不会长期开展。而线下的营销方式就被推上来。通过各种活动,鼓励受众参与到电影的评论中来,增加电影话题的热度,让更多的受众关注到被推广电影的话题,从而实现电影传播的目的。电影营销的策略有很多种,它们之间并不是独立的,可以将这些营销策略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的营销策略。营销策略也不是完全固定的,需要适应社会和媒介的发展,要求传播者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

篇4:谈当代视觉艺术设计方式论文

谈当代视觉艺术设计方式论文

摘要:对于全世界艺术史的发展而言,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与生活密切相关,艺术设计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所有想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图像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于艺术有了新的理解,视觉的艺术在整体表现形式上会涉及到多种感官的需求,通常情况下,视觉艺术还会与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进行结合,以此来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当今社会的艺术形式以及内容的变动是以流动性为主要特征的,艺术的表现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单一的个体,并且艺术的边界分化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多种形式进行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艺术的整体效果以及表现力。“半”在我国古代所指的是一种适度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在当代的视觉艺术当中,“半”更多的被当成不强求的艺术表现,有一种随遇而安的坦然情结,这也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缩影。本文针对在此状态下的当代视觉艺术设计方式进行了思考,并且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视觉艺术;“半”状态;艺术设计;思考

社会中的艺术发展是时刻都在发生变化的,很多时候已经不再凝聚在一个强制的规约当中,形式之间的融合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一、“半”状态的提出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半”的哲学思想,清代的时候,我国著名学者李密庵曾创作出一首《半半歌》,在这首诗中生动的表达了他对于“半”哲学的理解,在对待人生以及事物的态度上进行了较为中庸的表达,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他为人处世的思想观念。老子对“半”哲学也有所研究,老子曾提出过著名的盈亏之理,启迪了无数的后辈学者,主要体现在“既不可追求过高,亦不可不及”,这种哲学的思想对于当代人来说也是非常适用的。其实“半”的哲学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体现,无论是多与少、快与慢、好与坏都会涉及到这种哲学的思考方式,在老子看来满则溢、刚则折、骄则败,这就是天道。对于西方美学来说,其中也有“半”的体现,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毕德哥拉斯就发现了黄金分割率,之后的古希腊美学家以及哲学家柏拉图将其称之为“黄金分割”,即把一条直线一分为二,其比例大致在四比六左右,这种数学上的关系不仅体现了均衡,同时也体现出了自然比例的美感,从此之后,其被广泛的应用在美术以及建筑等艺术形式当中。

二、时代语境与当代视觉艺术设计的现状

艺术设计的时代性:艺术具有时代性,对于不同的时代来说,艺术表达的形式也有一定的不同,艺术的设计总是源于它所处的时代,其与时代的文化背景、人文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艺术形式不仅仅与时代的文化风俗有关,同时也与时代的经济情况以及政治情况有关。人类的视觉艺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新的视觉花样更是层出不穷。素质和科技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微博、微信等等所传播的信息量之大,远远超过了此前的任何一个时代,在对新鲜食物进行审视的时候,应该怀有包容的心态,只有这样科技以及文化艺术的发展才不会受到限制。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视觉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电影艺术在刚刚面世的时候就受到了全世界极大的欢迎,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很久以前就已经预见到了小说以及戏剧等传统的艺术形式将会受到电影文化的冲击,从今天的世界整体文化氛围来看,的确是这样,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视觉文化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文化主流。想要对视觉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就要将其焦点转向到视觉文化当代社会背景上,在知识型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之后,我国又出现了消费社会,当代的群众可以将所有事情都与经济利益挂钩,这是现阶段时代最为主要的背景之一。而消费型社会是视觉艺术的温床,它召唤着人们享受消费所带来的愉悦。一般情况下,时间模式是文化以及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对于视觉艺术来说也不例外,在后现代主义阶段,这种时间的模式已经开始逐渐转化为空间的形式,并且开始由整体转化为碎片的模式,这样的发展状态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了我国现阶段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日益成熟,我国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对于世界艺术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当今时代也是一个注意力欠缺的时代,我们生活当中的很多艺术形式都被碎片化的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这也就导致了观众对其整体的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并不强,我们应该把生活中的'一切资源当做视觉艺术创作的来源,在这个时代当中,最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人们自身的注意力,对身边每一个细节的观察能力,当代人注意力稀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现阶段的信息非常繁杂并且碎片化。

三、“半”状态在当代视觉艺术当中的体现

对于当代的视觉艺术来说,“半”状态在其中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视觉艺术要体现的恰当好处,这样才能有更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并且受到更多人的喜欢。在视觉艺术当中主要体现至图像的大小以及色彩的明暗上,要使艺术作品的节奏平稳,避免视觉艺术中所表达的思想欲望过剩,从而对观众的感官造成混乱的冲击,这样反而达不到较为理想的艺术效果。对于“半”状态的动态性来说,视觉艺术应该是流动的艺术,造作我国古代就有所体现,在柳宗元的《江雪》当中,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描写,将视觉艺术的流动性体现的淋漓尽致。视觉艺术在一定程度上省略掉了不完全的形状,从而使艺术的表现形式变得模糊,也正是这种模糊性启发了人们的想象力。

四、结束语

在现阶段我国的文化艺术氛围当中,视觉艺术的已经成为了艺术行业当中的主流形式。介于此,本文对“半”状态—当代视觉艺术设计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思考以及探析,希望对我国视觉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军平.“半”状态-当代视觉艺术设计方式的思考[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

[2]王颖.现代化艺术设计教学——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J].高教探索,,14(12):封2.

[3]秦乙丹.对以来当代艺术创作的看法[J].大观,,36(3):9-9.

[4]邢庆华.隐性的活力——当代设计过程中深层“动态因素”的美学研究[J].美与时代(上旬刊),,7(2):9-18.

篇5: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论文

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论文

[摘要]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毕生追求,同时也是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效率普遍不高,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鉴于此,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期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教师不仅应该注重传授知识,还应注重传授知识的渠道以及成果,即使用哪种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鉴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观察、询问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准备工作。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给自己设置的目标应该合理,而不应该为了赶超班级其余的学生而设置不合理的教学目标。鉴于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能力,据此,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如,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内容时,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参与起义的领导人以及判断该次起义的历史意义;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析历史问题,并学会因果分析法。因此,我在教学中,就会首先要求班级中的学生达到前两个教学目标,即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农民起义的主要参与者以及其领袖,再引导他们分析该事件的意义,如此,就能让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而后两个教学目标,我则会在教学中提及,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掌握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如此,这样的教学目标便是合理的,大部分学生也能够达成这一目标。除此之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重层次性,即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进行选择,这样就能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适合自己的练习题,这对巩固、夯实他们的知识极有帮助。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若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不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1.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百家争鸣”这一内容的时候,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由学生自己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即自主探究孔子在思想流派中所起到的作用、探究百家争鸣时期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主要思想内容。像墨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思想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在此时期形成这种思想问题呢等。学生自发研读教材内容,并进行组内讨论,他们就会得出相对较为准确的结论,像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等等。他们皆能正确总结出来,且自己总结出来的答案,他们往往能记忆得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透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多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2.采用问题教学。我在教学中也会经常使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即用问题导入新课,并在课堂上不断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跟随着我的思路去学习新课。如,学习“秦统一中国”这一内容时,我首先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知不知道,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哪一个王朝呢?”学生们皆开始思考,于是我就趁势揭开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即“秦统一中国”,等到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的时候,我又问他们,“如果你们是一国之王,你们会用什么办法去巩固自己的统治呢?”,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开始回答:“军队,我要把军队的主导权放在我手里。”、“钱,国家的金钱应该由我主宰。”、“应该选择一批忠心耿耿的大臣,这样我就可以放心了。”……听到学生们的答案之后,我说,“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看一看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手段?是否跟大家想的一样呢?”……在这节课即将结束之前,我指着多媒体中的疆域图,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下,我国还有什么未竟的统一大业?”让他们在课下思考。如此,一个充满问题的课堂教学就完成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能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还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真正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多扮演“严师”的角色,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讲,少见发言。这样的课堂,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首先,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提问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还应当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但极有上进心的学生,当他们回答不出来问题时,不应疾言厉色,而应注重引导,带领他们思考出正确的答案。如此,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也就会愿意学习知识,这就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其次,教师应该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即引导学生多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会放下为人师者的身份,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使初中历史课堂充满自由、民主的活力气息,如此,学生才能身心愉快地学习知识,学习效率自然高效而理想。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在与学生的磨合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为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永群.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文学教育(中),2013.

[2]蒙云飞.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学周刊,.

篇6:谈音乐与感情论文

谈音乐与感情论文

一、音乐是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乐论《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以怎样不同的声音表达出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感情的表现,认为只有感情才是音乐要占为己

有的领域。在我国当代的音乐美学研究中,也普遍认为音乐是一种表现感情的艺术。于润洋曾经指出:“我们不仅认为音乐能够表达感情,而且认为音乐内容主要是感情内容。”当然也有人认为把音乐看作是表达感情的艺术的说法是不全面的,音乐多表现的应该是人类的全部精神生活,它应包括人的思想、感情、心地、灵魂、意志、梦境、幻境以及潜意识等全部精神活动的内心世界。我们认为,主张音乐能表现人类全部内心世界的观点和主张音乐善于表现感情的观点并不矛盾,因为它们所针对的是同一个范畴中的内容。只不过。后者力图把音乐的表现范畴涵盖得更全面一些。因此,我们认为提出“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或“音乐主要是表现感情的艺术”应该说是抓住了音乐表现内容的最主要、最核心的东西。问题在于我们不要把这种提法作狭隘的理解,把感情仅仅看作是某种抽象的形式;而应该把感情表现理解问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有丰富的内涵和人的其它心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二、音乐怎样表现感情

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在心理学里关于情感和情绪的研究中,特别引起人们兴趣的是关于“表情动作”这一学说。该学说认为,在客观事物作用于人并引起人的感情活动的时候,不仅在人的机体内部产生各种生理反应,也就是说,人的感情活动不只是藏在心理,它还往往要求借助于某种外在动作宣泄和释放出来,以求得心理平衡。心理学把与情绪状况相联系的身体各部分的姿态称为身段表情,情绪性的语言声调、音色等的表现称为语言表情,并认为“这些表情动作是人的内在情绪状态所引起的机体变化的外部表现。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面部表情与身段表情,更多地表现在戏剧、舞蹈以及造型艺术中。和音乐关系最密切的无疑是语言表情,语言的语音、声调、节奏、速度等都是表情手段。人由于情绪的激动,发出各种不同的富有表情性的声音,这是人的有机体内部变化所引起的一种必然性的外部表现,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外在的比附。正因为如此,音乐学家们极为重视语言表情在形成音乐的表情上的重要作用。因此,这种音调在音乐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以上的论述可以使我们看到,音乐之所以能够表现感情,一方面是由于人的感情的情绪变化引起人的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呈现为一定的运动形态;另一方面又由于人的感情具有一种宣泄释放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外部表现正是人的表情动作,其中语言表情与音乐的关系最密切,它通过表情动作向音乐音调的移置和翻译,构成了音乐具有表情性的基本依据。音乐运动与感情活动之间存在着“运动”这个共同的因素,它们同时在时间中伸展变化,都表现为一种时间的运动过程。  它们在运动形态上都存在着高低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色彩的浓淡等,为音乐以类比或比拟的方式摹拟或刻画人的感情活动提供了各种可能。

三、音乐表现感情的几个特征

1、民族性与时代性

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在千百年来的音乐创作和审美时间中积累起不同的`音乐审美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音阶、调式、旋律、节奏以及曲式结构等表现方式。

2、类型与个性的统一

音乐的表现的感情与感情本身一样,也有类型划分,这种类型就是感情性质的基本类型。费尔巴哈认为,人们只能通过从音乐中所获得的感情体验来领会音乐的感情内容,也就是说音乐的感情内容是非语言所能表达的。他说:“感情知识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也就是只能为自己所了解――因为ie感情的对象只是感情。”因此,我们认为,音乐中表现的感情不仅是类型化的喜怒哀乐,而且也是具有个性化的喜怒哀乐,它们渗透着作曲家的个性并与特定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相联系。类型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应该说是音乐表现感情的基本特征。

对于相当一部分听众来说,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充分地表达感情,虽然音乐不能象绘画艺术那样直接描绘现实对象,也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用概念来传达一定的思想,然而在刻画感情的运动形态从而激发欣赏者的感情体验方面,音乐比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显得更加鲜明和生动。

总之,对于一个音乐欣赏者来说,无论是感情上的共鸣还是观念上的把握,都不失为获得审美感受的一种途径。为了享受音乐的美,我们的确需要调动自己的全部激情和心智,在音乐艺术的百花丛中,我们付出的愈多,得到的收获也就会愈大。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把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其用法因人而异,我们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方式进行分析,目的并不在于“矫正”人们的欣赏习惯,而是力求从理论上开阔大家的视野,从而使人们对音乐艺术有一个更为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卓菲娅.丽莎 《论音乐的特殊性》.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

[2]苏珊.朗格 《情感与形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3]萨姆.摩根斯坦《作曲家论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6

篇7:谈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摘要:开题报告是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检验论文写作者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选题价值、获取成果可能性的重要依据。本文将结合笔者近年来在论文指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音乐论文开题报告中主要内容的写作要求及方法进行分析论述,期望能给撰写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的同学们以启发和帮助。

中图分类号:H1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41-0260-03

开题报告,也叫开题申请报告(或选题设计书),它是检验论文写作者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选题价值、获取成果可能性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开题报告就是科研施工的“蓝图”,是一份周密详细的研究提纲。目前,高校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虽然各个高校有关开题报告的形式要求不完全相同,但开题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却大同小异。笔者在近年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不清楚开题报告的具体写作要求及方法,因此,在开题论证阶段递交的开题报告中常存在各种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毕业论文的正常写作。本文将根据开题报告中所涉及的论文题目、选题依据、研究方法及手段、论文的框架结构、论文写作的阶段计划等内容,结合目前音乐专业学生撰写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开题报告写作要求及方法进行分析论述,期望能给撰写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的同学们以启发和帮助。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名称,在写作时应注意论文名称一定要准确、简练,即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对象、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常存在的问题有:论文题目不准确、选题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选题难易不合适。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在确定论文题目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选题时应对自己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选择适宜自己完成的论题。

2.论文的选题一定要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解决学科建设、科学发展的理论或方法问题,要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应用性研究中的问题,才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3.论文选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大小适中。如果论文题目的研究范围太大,将不适宜学生在短期内完成,所以在确定论题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论题的创新性、严谨性,还要考虑论题完成的可行性。

因此,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的论文题目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能力与水平,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中对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二、选题依据

开题报告中选题依据主要包括: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1.选题的来源及意义。主要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且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常存在的问题有:选题来源及意义混淆;选题的来源及意义表述不清、过于简单;语言组织口语化严重,书面用语表述能力欠缺。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在撰写选题的来源及意义时参考以下方式进行写作。如:××现象是当前音乐教育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本人大学期间或实习期间对该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或是对该问题比较感兴趣,因此想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和指导教师沟通交流,最终确定××××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选题来源及意义。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演奏能力及水平进行全面、正确、客观地评价,将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因此,在教师命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钢琴学习中的感受,通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最终确定《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本人的毕业论文题目。又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选题来源及意义。视奏能力是检验手风琴演奏者演奏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内容,视奏能力不仅影响手风琴演奏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还制约手风琴演奏者技术能力的提高,这也是手风琴教学中学生反映最强烈和最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本人自幼学习手风琴,也对手风琴演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之后,决定以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同时通过分析研究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培养的方法,为今后自己更好地学习演奏手风琴提供技术支持。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般是指与该论题相关的文献研究,包括论著、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的成果,从中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而确定本论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常存在的问题有:文献资料收集不充分;所列著作或文章与论题联系不紧密;语言组织缺乏概括能力,对相关文献中的观点表述不准确。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参考以下方式进行表述。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内外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如:国内的马永霞著的《教育评价》一书中以教育学的一些新学科新论点为学科研究的理论依据,指出我国当前音乐教学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建议;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著的《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谈到,美国八年研究报告中关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被人们接受之后,人们普遍认为,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为了使评价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以上文献资料都为本论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虽然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但目前尚未见到对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所进行的专门性研究。

3.本选题的研究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常存在的问题有:研究目标不明确;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无法实现。关于论文的研究目标,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论题,用词准确、精练、明了。确定论文研究目标,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写作能力与水平。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研究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为自己今后从事钢琴教学积累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4.内容创新点。论文内容创新点主要是论文写作中与相关文献中的出发点、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的不同之处或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是每篇论文都有创新点。常存在的问题有:内容创新点不明确;没有创新点。关于论文的内容创新点,写作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角度来谈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内容创新点。本文的内容创新点是结合自己在手风琴学习中的切身感受及认识,对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5.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论文的作者通常在选题、实验研究、资料整理及论文撰写过程中,需要参阅和利用一些文献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有所创新。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应遵从科学性、真实性及新颖性的原则,即: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常存在的问题有:引用文献数量过少;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按照学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要求,每篇论文至少有10篇、部参考文献,而主要参考文献应在6~8篇、部;其次,在论文中所列参考文献应符合相关格式要求,即: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社信息。如: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研究方法及手段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主要包括:选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等。常存在的问题有:有些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无相应的解释说明;个别学生选用的不是论文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法。一般情况下,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写作时应注意结合自己的论题对选用的研究方法做简要解释说明。

四、论文的框架结构

良好的结构层次可以帮助作者明晰构思、贯通文脉,同时也是写好论文的重要保证。“言之有序”的问题要靠结构层次来保证。强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内容紧紧围绕主题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使整篇论文系统严密、浑然一体。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标题之间条理不清,缺乏逻辑性;标题概括性不够。一般情况下,关于论文的框架格式首先要符合逻辑规律。论文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和分总式等。因为论文结构层次一般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或是用若干个小标题来论述。所以在写作框架结构时,应注意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一个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1(一级标题);1.2(二级标题);1.2.3(三级标题);1.3.4.1(四级标题);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最后一级如果还要分层次,可用(1)、(2);①、②的形式表示。其次,要衔接自然,用语精练,完整统一。关于论文框架结构层次不论是采用自然段还是小标题的形式,都要注意各层次之间的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富有逻辑,达到无懈可击。层次与层次之间还应协调一致,各部分的先后次序、篇幅的长短,都应根据逻辑顺序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符合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让人一目了然。因此,在设计论文框架结构时一定要讲究层次、精心策划。如:论文《在乐谱上挖掘情感DD谈视唱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的框架结构。

引言:

1.音高动态感。①同音进行;②级进;③跳进;④曲折进行。

2.节拍、节奏律动感。①注意乐谱中节拍的基本规律;②特殊对待乐谱中的非常规节奏;③特殊位置的音符特殊对待;④重视休止符的重要作用。

3.力度、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①力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②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

4.音色、音量适应感。①音色适应感;②音量适应感。

综上所述,一份写作规范的开题报告不仅是对自己所选论题的初步研究,更是对所选论题是否具有实际写作意义的检验。如果同学们在撰写开题报告中能够认真完成每一部分的内容,必将会为后期论文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撰写开题报告不仅可以使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同时也有助于作者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第一版.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陈智慧(1971-),女,昌吉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篇8:谈音乐心理辅导论文

谈音乐心理辅导论文

内容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表述。鉴于音乐的心理治疗功能和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现状,文章主要探讨学校音乐教育的又一重要作用――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通过对当代中学生心理特点及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音乐治疗理论,积极开展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并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中,达到增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 键 词:音乐教育 音乐治疗 音乐心理辅导 身心健康

进入新世纪,规模空前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展开了,其中也确立了《音乐教育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教育价值,并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总体要求。第一,从知识和技能方面看,要求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第二,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看,要求培养中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教育的这两大目标从宏观上确立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和课程建设的方向,从微观上明确了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学的指导思想,这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然而,学校教育中音乐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两点。我们还可以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咨询技术中的“音乐治疗”理论,借助于音乐治疗的特殊技巧,以“音乐心理辅导”的方式融入于学校教育当中,进一步结合心理学和音乐的相关知识,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从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中选取风格各异、以陶冶人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缓解他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和烦恼。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就学习方面而言,中学生在这一时期所承担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从初中起始的题海遨游,中考阶段的一二三模考,高考前期的练兵备战,到某一个时间段里有可能出现的摸底考试、快慢分班等诸多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的阶段和过程。其次,还有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和接踵而来的班级、年级排名所带来的压力。成绩优异的学生总是费尽力气地使自己的成绩保持在班级排名的前列,学习一般或较差一些的学生又会担心考试后自己的班级排名没有进步。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焦虑和忧郁的情绪,少数学生又会对考试产生莫名的恐惧感,而毕业班学生的类似情况则更为突出。一些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觉得自己身心疲惫的学生人数竟占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而每晚能保证充足睡眠的学生少之又少,部分学生会有程度不同的`失眠困扰。

综上所述,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焦虑、忧郁、身心疲惫和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失眠。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与学生聊天谈心让他们放松心情,或让学生参加必要的体育活动等来缓解学习所带来的压力。但是,我们也不妨体验一下音乐――以音乐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减压,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查阅“音乐治疗”资料和相关理疗案例可以发现,一些我们熟悉或偶有聆听的音乐作品正在越来越多地显现着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和价值――音乐治疗。

1。焦虑和忧郁的缓解

我国古代名医朱震亨曾经说过:“乐者,亦为药也。”焦虑和忧郁常常使学生缺乏自信,对学习和生活都会有悲观消极的态度。对此,在音乐治疗中,可选用欢快活泼、起伏明显、节奏明快清晰、风格明朗秀丽的乐曲。如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莫扎特的《浪漫曲》等。实践证明,这些乐曲对于缓解焦虑忧郁的情绪有着非常好的音乐疗效。

2。身心疲劳的缓解

节奏缓慢而韵律安详的音乐能够减低人体内具有刺激和兴奋作用的激素,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轻松舒畅,从而使精神疲劳得到消除。这样的音乐可以选择的很多,如《夏日圣地》《蓝色多瑙河》《献给爱丽斯》等。教师适时做出语言引导,使学生的身体和精神逐步得到放松,闭上双眼平静地聆听音乐,以获得身心的全然释放。

3。失眠的缓解

这个问题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毕业班的学生白天学习压力已经很大,如果晚上因精神紧张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学习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失眠发生在晚上,音乐理疗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故可改由教师选择乐曲,指导学生在晚修或自习后聆听。温柔、流淌的音乐陪伴自己放松入睡,不失为治疗失眠的一项有效方法。可以缓解失眠的乐曲有莫扎特的《催眠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等。

学校开展以音乐理疗方式为媒介,以增进心理健康为目的的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个新领域。此举,对于缓解学生压力,抚慰学生情绪,完善学生性格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音乐心理辅导又可以使学校音乐教学课堂内容得以丰富、延伸,使音乐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扩大。因此,深入学习心理咨询技术中的“音乐治疗”理论,积极探讨和开展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开展音乐心理辅导,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包括:音乐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如果要很好地发挥音乐心理辅导的功能作用,教师还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和其他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通过以下途径共同构建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教程。

1。教师应首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并系统地做出归纳和总结。与此同时,学习有关音乐治疗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掌握一定的案例分析和理疗实践知识;进而结合音乐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建立与中学生心理特点和现实状况紧密关联而又有实质性意义的音乐心理辅导结构体系。

2。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针对音乐心理辅导工作需求,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聘请有关学者、专家到学校传授知识、指导实践;适时组织音乐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进行有关方面的考察学习,以达到音乐教学与音乐心理辅导相结合、互辅佐、融会贯通、教学相长的最优化音乐教育效果,构建学生迫切需要的音乐心理辅导之家,为中学生身心健康护航。

3。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音乐心理辅导为主题的宣传、宣讲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学时期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了解音乐可以给予他们的帮助。学生了解了音乐的积极作用就会主动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心理辅导,使音乐心理辅导更具有实际意义。

在学校音乐心理辅导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应遵循理论到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原则,积极探索音乐心理辅导知识,着力提升音乐心理辅导技能和辅导实践水平,完善音乐心理辅导实践性教学条件的建设,防止将音乐心理辅导流于形式,成为有其名、无其实的口号性的一阵风。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指导学生创建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团队,定期开展以音乐为主题的班会或交流会等,引导学生就音乐与音乐的心理辅导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求得认同。以使更多的学生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真正理解并乐于体验音乐,体验音乐心理辅导,逐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学校音乐心理辅导的基础和氛围。

总之,“音乐治疗”这一方法在心理咨询中已经广泛运用,但运用于中学生的音乐心理辅导还比较少见。而把它和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就更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来讲,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中学音乐教育之中是可行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

[2]钟启泉,崔允t,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4]张开军。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丛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6)。

[5]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篇9: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

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受学科性质的影响,广大学生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偏见,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这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教学的首要问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对情境教学法愈发关注。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来学习数学,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生活与数学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活化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影子,反过来学习数学知识又可以很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对此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在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抽象的数学知识间找准切入点,创设出符合学生基本学情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活现象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撷取数学信息,从教材中挖掘生活现象,创设出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赋予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活力与内涵,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所熟悉的电扇叶片、风车、自行车车轮来引入新知的学习与讲授。这样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二、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处于机械地记忆与模仿阶段。利用初中生好动的特点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促进手脑中口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学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三角板,量一量30°角直角三角板的最短边和最长边,推断二者有何关系?通过拼与组如何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得以充分调动。实践证明这样的'操作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使得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展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游戏是人类所喜爱的重要活动之一,将游戏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既符合初中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又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活动,来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视图的相关内容时,我将一个由多个小正方体所摆成的立体图形置于讲台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来认真观察,并将本组所看到的视图画下来,然后让各小组将所画的图形集中起来统一交给教师,再由教师随意拿出其中的一张,让全体同学来判断是从哪个角度画的,画得是否正确。这样的数学游戏活动,将观察与操作、动手与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强,真正实现了“苦学”到“乐学”,“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四、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一系列富有艺术性、探索性与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以问题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强烈动机。一是在知识的关键处,也就是重难点处提问。以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使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得出新知,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三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提问。学生在学习与解题中会因思路不通而不知从何入手,此时提问为学生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学生理清思路,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正所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要纯粹为了问而问。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既要以问题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还要问到点上,促进学生的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

篇10:浅议音乐参与式教学方式论文

浅议音乐参与式教学方式论文

一、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现状点击

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音乐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运用不合理,以至于学生参与面不广,不能主动参与质疑问难、释疑解难,学生未能成为课堂音乐活动的主角,不能很好地获得音乐的体验。因此,通过音乐教师运用合理、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发挥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深入实践

在小学音乐教育环境下,基于对音乐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研究,开展参与模式的教学,努力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彩,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1.营造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特别注意营造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集中全部感官参与音乐活动。首先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采用与音乐活动相结合的多媒体,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当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时,学生就会轻松地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妙的音乐。

2.倡导积极的竞争与合作,鼓励学生主动深入地参与音乐活动

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开展竞争能使学生自尊心大大激活,精神振奋。但是,学生个体间存在着音乐素养的差异,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及创造条件和机会,比如音乐合作小组的形式,以此来发挥优生的影响力,促进其他学生的进步,并以团队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学生看到了自己成功的希望,会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产生成功的喜悦,以成倍的热情更主动、更深入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尝试参与式教学模式之后的'三点体会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音乐教学中,并不能按部就班、生搬硬套,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兴趣以及课程内容,来制订合适的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为学生创设“参与”的环境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但在现有条件下,音乐教师可以积极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2.选择好让学生“参与”的形式

要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并不难,难的在于要通过好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的形式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3.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兴趣,通过一些学生喜爱的、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音乐的学习依赖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从内心去寻找音乐中所存在的美,并在音乐的自主学习参与过程中,得到最大的熏陶,从而获得美的体验。作为音乐教学者,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课堂活动,并在课堂上能有五光十色的感受来与大家分享,这是新时代的美育所呼唤的。

篇11:试谈阳光体育教育改革方式论文

试谈阳光体育教育改革方式论文

一、实验对象及实验设计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笔者主要以福建省长乐市部分中学的篮球教学、教育实习基地为研究范围,以长乐市的部分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在篮球等体育课上的表现及体育测评的部分成绩作为依据。

二、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讨论分析

1.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初中体育教学新理

论阳光体育运动提倡多元化、丰富化的运动形式,以新的体育观为宗旨。现代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要求培养对现代化社会有价值与贡献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面临的新要求。体育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样也要紧跟改革要求与时代潮流。也就是说,体育教学要培养的不仅只是学生对某一项技能的掌握,更要通过体育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心理学家指出:体育运动是锻炼自身能力的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体育本身是一场竞技运动,体育教学是一个寓教于乐、不乏激情与挑战的综合体。体育教学以其竞争性和在运动过程中收获快乐吸引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奋力拼搏的竞争和突破精神。体育教学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在生活中进行教学,发挥体育教学的健身功能、心理调节功能、心灵美化功能和认知社会功能。

2.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研究历来是学者关注的要点。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初中文化课程既有共同点,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更注重灵活性、操作性、实践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还要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具体的情境,进行启发教学。不仅要进行体育技能的反复练习,还要进行动作的反馈矫正,加强后期指导。笔者以实验过程中篮球运动的教学课堂为具体事例,做一简单阐述。在课堂目标的设定上,不仅包括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也包括情感目标。即善于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合作精神及对自己的自信。在上课之前,利用课堂小游戏“听数找朋友”进行活动热身,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重点进行篮球技术动作的教学,让基础较好的学生体会如何帮助同伴完成动作做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讨论、模仿、在观察中体验。教师巡回辅导,并发现问题,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总结讲解并示范规范动作。在课堂末尾,请优秀学生进行动作示范,然后请小组成员互相指导,矫正对方动作。实验研究对象为随机挑选的福建省长乐市初中的两个班级。实验前两组学生在技能水平上并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束后,在篮球阶段技术测评中,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也显著提升。经过分析,及时地反馈问题,加强了对学生技术的指导,有效地巩固了学习内容,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动;小组学习的形式和比赛的方式激起了学生竞争的快感和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观念的转变,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提高了教学质量。

3.体育教学成绩评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明确要求要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优化考评体系是必要的。是否能够促进被测评者提高其素质,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否能够促进体育教师提高其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测评本质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也是体育教学测评不变的目标。通过对福建省长乐市中学学生的实验,笔者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将初中篮球教材中要求的技术分为不同的标准,依动作难度程度分为不同阶段。达到某一标准者,继续学习,反之继续巩固本步。通过步步检测,发现问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尊重主体个体差异,收集并保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问题资料,并在理性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评价对象发展变化的认识,针对其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更加注重对过程的参与,在此基础上收获参与体育运动的快感。

4.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改革实践研究

为了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促进教学改革的.突破性进展,笔者对部分一线教师、学生的意见进行汇总与整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60%的体育教育者仍坚持以技能训练为主。原因主要在于课堂时间的短促和体育素质测评在升学考试中比重的加大。4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中以学生持这一意见的居多。58%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对体育运动很有兴趣,可以借此排解学习压力。由此,可知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要重点抓改革措施的落实。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宗旨和理念,优化体育课程的作用与功能是一项必须重视的问题。另外,笔者也了解到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短缺的现状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经过实践与反思,结合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将研究结果做出如下概括与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

这首先体现在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陶行知先生提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就涉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调动学习的自主性。体育教师要灵活教学,在体育器材不足时,开展一些受场地、器材限制小的活动,如,跳皮筋、捉迷藏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体育器材。

2.优化考核方式

体育教学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系统,是检测师生沟通性、合作性、互动性的平台。通过体育教学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技能、学习概况、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变化,具体分析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身体与心理素质、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动性与自主性。只有提倡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注重各种评价方式的互补性,才能更好地起到测评效果,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

篇12:谈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论文

谈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论文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方向如何通过音乐课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个音乐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是创造力的“乳汁”,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人门。

二、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引导发散性思维

“最杰出的艺术木身就是想象”孩子们的最大乐趣也在于幻想以往的音乐教学只限」几你教我唱的固定方式,课堂结构显得单调无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队盛的求知欲比如听了《军队进行曲》脑中出现了什么场景:是跑步的镜头,还是游泳的场面:是走路的动作,还是跳舞的身影

..二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人脑皮层形成立体型网络兴奋区,促进学生的认识山自观上升到抽象思维,再回过来,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可以深化学生的思维层次,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坚持“器乐进课堂”实验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十・墨赛尔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在欣赏教学中,经常让学生用乐器演奏那些动听的旋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感受乐曲的情感:在进行旋律创作时,乐器无疑又给他们对音乐旋律的感知提供了帮助:在掌握和弦时,学生可以利用器乐去尝试哪些音放在一起是和谐的,哪些音放在一起又是不合谐的.通过课堂器乐的帮助,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局他们的音乐素质

四、开展音乐活动课,拓展学生视野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和补充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地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又对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开展音乐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利用音乐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师只有多为学生创设环境,把音乐学习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创新音乐教育方法,提局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篇13:轴瓦检修方式优化的作用论文

轴瓦检修方式优化的作用论文

轧钢机械设备轴瓦的检修策略分析

轴瓦浇筑过程当中的检修策略分析:为避免轴瓦在浇筑过程当中出现轴承衬壳与巴氏合金之间出现衔接不牢固问题,检修过程当中应当针对轴瓦作为检修准备工作,确保轴承衬部位的彻底清理。一般情况下,检修作业人员应当选用碱水对其进行清洁,杜绝轴承衬位置存在任何形式的油渍痕迹。在烘干轴承衬部位残余水分之后应当选用ZnCl2饱和溶液对轴瓦进行二次清理。清理的关键在于确保轧钢机械轴瓦浇筑过程当中轴承衬与锡之间衔接的密和性。与此同时,检修过程当中应当对浇筑的速率进行合理控制,以均匀的浇筑方式避免轴承在挂锡的过程当中存在任何形式的空缺质量问题。

轴瓦刮研过程当中的检修策略分析:对于轧钢机械设备而言,要想实现轴瓦的高效运转与长时间运行就需要对轴瓦运行过程当中的润滑特性加以合理控制。从轴瓦刮研的角度上来说,合理的刮研可以确保轴瓦运行过程当中的均匀性承载与适应性受力面积,从而在轴瓦外部形成高质的油膜。为此,在检修过程当中,应优选此种刮研方式。轴瓦承载区域内的刮研接触角角度应当控制在80°左右且采取由研点向中部的方式进行刮研作业。一般情况下,轴瓦研点数基本尺寸应当在25mm×25mm以上。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轴瓦刮研过程当中,下一步骤刮刀走刀的方向应当与上一步骤刮刀走刀的方向呈交互性交叉形式,在此基础之上确保刮刀后续毛刺修理的平整性。

轴瓦合金表面缺陷的检修策略分析:要想防止轴瓦合金表面出现任何形式的气渣、气孔质量问题,而对后续轴瓦浇筑作业造成严重影响,在贾牛过程当中应当针对浇筑的.温度加以合理控制。一般情况下,较高的浇注温度会使得轴瓦合金呈现出较为优越的流动性特性,受此影响,轴瓦浇筑过程中的填充效果也会表现的比较好。以往存在于轧钢机械设备轴瓦检修过程当中的夹渣质量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抑制。同时,还应当注意,浇筑的温度也不能一味的过高,防治轴瓦吸气量在持续增加的过程当中受氧化反应影响而出现表面气孔质量缺陷。简单来说,轴瓦浇筑过程当中所选取的温度应当在确保液态轴瓦合金充型能力得以发挥的基础之上杜绝可能存在的表面缺陷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在浇筑作业之间,检修作业人员应当确保轴瓦轴承与轴芯位置以150℃作用的温度进行预热处理,浇筑过程当中的浇筑温度应当以230~250℃为宜。

轧钢机械设备轴瓦检修中的其他注意问题分析

除上述几点问题之外,在轧钢机械设备轴瓦的检修过程当中,还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对轴瓦间隙的合理性进行控制与调节:在轴瓦完成刮研处理之后需要由专人参照实际工况对其缝隙参数进行一定的调节与控制。一般意义上的滑动类轴承可按照轴承极限承载作用力与转速指标进行选取(务必注意轴承两侧间隙参数的契合性),现场作业人员可采取千分表或是压铅塞尺的方式对其间隙参数进行确定,从而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对轴瓦与轴承座部件的安装进行规范:轴承座与轴瓦连接位置表面应当有着良好的基础特性,对接触点的分布情况予以测定。在选取涂色法对接触点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判定指标应当取值60%为宜。

结语

本文选取轧钢机械设备中的轴瓦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存在于轴瓦检修过程中的几点常见问题,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检修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篇14:园林景观对智慧城市的作用论文

园林景观对智慧城市的作用论文

摘要:本文从园林景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联性和共性为切入点,综合园林景观与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与内容,探究园林景观与智慧城市发展之间的潜力、功能与价值。

关键词:园林景观;智慧城市;关联;作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01-0080-03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全球超过1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规划和建设,提出了依赖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未来发展蓝图的计划。作为智慧城市绿色文明、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纽带,园林景观的构建与拓展已成为影响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园林景观与智慧城市

作为智慧城市形象重要载体的园林景观,对城市整体风貌的展示,宜居环境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概括,综合对智慧城市和园林景观相关概念的分析和解读,本文认为园林景观是智慧城市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慧城市密切相通。园林景观不仅能影响智能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而且与智慧城市的实现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从发展、规划的不同阶段来看,智慧城市与园林景观相结合,能很好的实现信息互通、节约资源、生态高效、降低管理成本,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发挥其重要的载体作用。

(一)园林景观与智慧城市二者的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和政府在抓紧研究和积极引导智慧城市的发展。国内而言,很多城市也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相继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并着手未来的规划与建设。专家的预测,未来二三十年内,智慧城市会集生态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于一身,走协同化、低碳化、绿色化、安全化联动为机制的发展道路。而相对于智能城市的全面发展,园林景观在体现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主旨下,更加朝着多样化、标准化、专业化、建筑与园林景观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与智慧城市相接轨。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注重智能与科技、创新与共享、信息与文化、生态与可持续是二者共同面对的问题。而如何打造出一个真正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是园林景观与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所为人们期待的。

(二)园林景观与智慧城市二者的关联性

1.多元化。智慧城市与园林景观应倡导多元化,相互融合。多元化须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综合考虑诸如地理环境、区域经济、文化背景、人们的渴望与需求、生活习性和特点等等。作为新兴的智慧城市,武汉五里界新城树立了一种多元化发展的典范(见图1)。五里界新城在提供主要城市服务功能的'同时,提出园林与城市动态化、多元化的融合。将收集到环境监测、车辆流动、污染物排放等动态数据汇总到城市智能数据平台,联合智能信息反馈系统、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文化和精神体验活动三个基础板块,以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发挥园林景观的流动性、多样性,构建一个既有本土特色,又富有多元化气息的智慧城市与园林景观环境[1]。

2.一体化。智慧城市建设与园林景观的结合上,无论是智慧城市建设还是园林景观设计,两者都是在构筑空间,都是为了同一目标——营造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纵观二者内在的发展规律,均存在协调与服务、构建与优化的本质属性。我们需要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到整体把控,打造智慧城市与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体化,充分发挥二者的功能和属性。目前,在德国、瑞典等欧洲许多智慧城市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做为最有效参与者之一的景观设计师,需提前介入,与城市规划部门相互沟通,共同协作。以园林景观设计的使用功能为出发点,将规划设计细节、生态环境需求和智能系统改造逐步升级完善,形成一体化系统和整体设计理念(见图2)。通过前期的协作与配合,设计师和规划者们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一体化要求的多边机制和有效操作途径,有效挖掘城市独特的资源(自然地貌、历史文化、空间肌理等),整合了景观与建筑、园林与城市,纵向拓展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建立了新的多元秩序,实现了园林景观与智慧城市的一体化发展。

3.人文化。园林景观与智慧城市本身一样,均崇尚历史和文化,具有很强的专属性。从二者的构建要素和未来发展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和园林景观设计都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充分利本区域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使规划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实现可持续性、生态性与文化性的统一。邬贺铨院士在《智慧城市应植入本土文化“基因”》一文中指出:“人文化是智慧城市的‘情商’,会产生独特性和吸引力,使人们能够从城市景观中读出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文化空间,品味出不同城市的人文风格。”[2]俞孔坚认为:“人来自于自然,同样回归于自然。现代的城市被喻为‘钢筋森林’,如何改变这种被灰色冰冷混凝土世界所包围的城市,让‘文化’与‘绿化’相得益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来看,智慧城市不但要环境出色,而且人文效益也要显著。只有将人与城市建筑、景观有机融合,增加内部接触空间和互动机会,才能实现智能城市与园林景观的人文化。

4.数字化。当今智慧城市建设与园林景观设计均提倡数字化。随着3S技术的发展,GIS、RS和GPS已成为二者相互获取数据、分析数据,使多元数据得到融合、影像数据解译精度提高,使决策和设计过程更科学、规范。美国阿肯色州法明顿以机动车辆为导向的城市景观规划项目中,设计以改造城市公共空间为主体,期望重塑当地的农业景观,重拾法明顿的农业遗产(见图3)。决策者以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类型为基础数据,以大数据作为核心支撑,将城市的所有资源与数字系统串连起来,整合数学定量模型、景观指数、公众参与等多种数据,利用3S辅以其他数据资料,综合的反映了城市结构和景观类型特征,使改造后的城市空间更加合理、便捷,具有很强的可达性。

5.信息智能化。园林景观和智慧城市的另一个基本特征便是信息智能化。智慧城市能有效地将智能处理与深度计算能力,通过信息化处理的方式来实现泛在数据之间的智能连接与协同联动,最终打造高效的智慧城市[3]140-143。相比智慧城市的智能化而言,园林景观与智慧城市的关联点在于智能技术和信息的应用上。智能分析、声控技术、远程管理软件、FDR传感系统技术等在景观建筑、植物种植管理、水景和灯光等方面均具有技术可取点。作为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终极目标的加拿大多伦多,智慧新城计划利用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协同技术,从建筑、交通、城市空间、生态环境、清洁能源等多方面入手,为市民提供使用舒适、规划合理的智能城市空间。与此同时,通过对声控技术、FDR系统、城市远程信息管理等智能化技术与监测、分析数据的有效结合,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日照、通风等条件,减少了噪音、降低了有害气体的吸入量,营造出信息化、智能化、复合化的城市空间与居住环境。

6.生态与可持续化。从生态与可持续化的视角去重新认知和解读园林景观与智慧城市的关联性,须全面引入生态系统论和可持续设计理念。在园林景观层面,把园林景观作为EI(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多尺度城市开发是城市开发规划的空间战略)。将景观元素和空间格局所组成的景观网络结构化,整合不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来构筑城市,为居民提供多样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在智慧城市生态可持续建设方面,通过对生态技术因子、系统论和EI(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的综合分析与运用,构建一种生态与可持续化协同发展的全新智慧城市模式。

二、园林景观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

现阶段,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智能技术与园林景观环境的有效结合,科学、系统的规划城市的未来。

(一)树立城市生态价值观

园林景观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建设致力于探讨一种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旨在帮助人们了解与感知城市环境,使个人行为与城市发展产生联系,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园林景观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在于,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有效的推动城市生态转型和高效的运转;通过挖掘城市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节能低碳、绿色环保、信息智能、建筑宜居、环境优美的智慧城市,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二)协调城市建设与环境可持续

在协调城市建设与环境可持续,园林景观设计先导先行。作为二者的中间环节,智慧城市园林景观要深化内涵、转化优势,不断开发和研究对城市环境有利的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借助信息化系统与科学技术,准确、高效地评估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绿地使用率[3]140-143。在倡导智能科技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系统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与全方位化并进的园林景观体系和构建模式,发挥园林景观重要的纽带作用,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与环境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三)促进城市软实力发展

对于提高智慧城市软实力而言,园林景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园林景观是反映智慧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支撑智慧城市生态平衡、凝聚城市文化共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建设的带动下,智慧城市正朝着“城市—花园—森林”的建设方式转变,发挥其内在的感召力和亲和力。通过对智慧城市园林景观的构建与深化,将有效发挥其特有的“软文化”、“软资源”与“软实力”,为智慧城市文化战略的提升,起到辐射、传播、推广的作用。与此同时,也能促进智慧城市相关行为的洗礼、升华,最终达到提升智慧城市软实力的目的。

(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园林景观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应用性学科,是集园林学、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于一身,具有高度的交叉性和复杂性,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有着间接而深远的影响。更进一步来说,园林景观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会更多地关注人本思想、注重城市功能,强调城市的管理水平。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和设计者,不仅要用感性的眼光去看待智慧城市建设,更要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去观察、研究城市内在与外在的空间环境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的方式方法去指导智慧城市建设,以点带面,深化细节,不断提生智慧城市的管理水平。

三、园林景观在智慧城市中的价值

探究园林景观在智慧城市中的价值,本文认为应从智慧城市与园林景观的关联性和发展趋势上进行研究、总结。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案例的解读不难发现,园林景观对智慧城市的发展、缓和城市与人类、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具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在园林景观的有效推动下,建设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兼具公共安全、生态优先、绿色环保、功能多样的新型智慧城市。相反的是,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智能信息系统的全面提升,有助于解决园林景观设计中数据采集的盲目性,能准确、及时、有效的进行数据传导,为城市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从而为构建高效、节约、智能化的园林景观打下坚实基础,发挥园林景观真正的价值与意义。智慧城市与园林景观相结合,有利于实现节约资源、生态高效、降低管理成本、协调城市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为城市建设及管理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俞孔坚,AshokLall.亚洲的可持续未来[EB/OL].(-06-14)[-09-15]

[2]吴亚伟.浅析城市绿地系统的文化功能[J].山西建筑,(7):8-10.

[3]卢溪.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15).

篇15:幼儿教育中音乐作用的论文

幼儿教育中音乐作用的论文

在教育活动中,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音乐在幼儿的不同阶段所起到的教育作用也各有不同。在人的发展过程当中,幼儿期间是孩子的道德、性格、习性的最先构成时期,也是最容易接受各类思想观念的时期。为了培养孩子的个性和优秀品质,是这一时期尤其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既然这样,那么音乐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比较特殊、重要。音乐的启蒙教育与幼儿智能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唱歌曲对儿童的大脑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而且能改变儿童的思维方式,定期对幼儿进行音乐训练能改造大脑部分“零件”功能,也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知识的能力。

一、幼儿教育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智力教育是基本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是智力开发与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们的智力开发上。学校教育分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两部分。如何将这两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是关乎孩子今后发展的大事。在幼儿园方面,首先幼儿园应积极营造一种好的环境,使得受教育的孩子们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受到影响和感染。幼儿园的管理人员需采用一种民主的管理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着一种平等、有爱、互助的关系,在整个校园环境中营造一种良好风气。此外,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也需要教师的重视,这一时期的孩子迅速长大,有些孩子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一定要有针对地去解决。从这个角度去看,音乐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不仅应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通过教师与孩子们的深入交流相处来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将音乐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来说,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来使孩子放松心情,调节心理。对于心理健康的孩子来说也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此外,教师应该尽量将孩子们当作大人来看,尊重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教育方式以鼓励为主。在家庭方面,家长也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使命,不能将这一责任全推给幼儿园现在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疼爱有加。这样的一个现状无疑对孩子是百害而无一益的。孩子做对了事就应该表扬,做错了就要批评指正,而不是无原则地一味溺爱。家长也应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不应因为孩子受到了批评而怨恨学校。此外,家长应注重对幼儿习惯上的培养,这里主要针对生活上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说讲究个人卫生、按时吃饭、早睡早起等。这些看起来虽小,但从这时候做起的话将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如果说幼儿是种子,那么幼儿园教育就是阳光,家庭教育就是土壤。因此,我园在做好保教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平台”。

二、音乐教育

除了智力教育之外,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单一地进行智力教育而忽视其他的教育形式的话会使得教育变得枯燥无味,让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然而通过其他方式的教育形式,比如,音乐教育,来自视听方面更直观的教育方式会使得教育结果更有效。所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进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舞蹈、美术是幼儿教育的必要补充,这些型体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也符合好动的特点。在我看来,音乐教育具有阶段性,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应该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将音乐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幼儿音乐教育

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特别重要。孩子最早开始接触音乐,让孩子对其产生兴趣是为今后的更好地音乐教育做准备,因此这一阶段的音乐教育的作用可谓是不言而喻的。这一时期,孩子和家长待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家长应发挥主要作用,闲暇时尽量在家播放一些适合家长而且儿童也喜欢的音乐,家长也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来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幼儿的模仿欲望强,也会跟着一起学,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和肢体协调能力。

(二)儿童音乐教育

这一时期的孩子年龄还是比较小的,精力还是不太集中,教一两遍肯定教不好,教多了又怕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绪,掌握一个适中的度以及变换教学的具体方式是教师应该努力去做的。此外,这一时期的课堂纪律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儿童的天性会让课堂的纪律变得无法掌控,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尽量顺应孩子天性的同时严格要求孩子。纪律一开始出现问题时可以用眼神去制止,不行的话再提出批评,注意措辞。课后再对某些学生进行耐心教导,多去关心爱护学生。这一时期,如果仅仅只运用一种方式教学的话,教学效率不高。这一时期也还可以采用游戏法的方式去教学,比如,将音乐与舞蹈动作结合起来,这种具有变化性的教育方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三)青少年音乐教育

这一时期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自尊心强、兴趣广泛、叛逆心强。中学阶段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有很大一部分人会认为音乐的学习会影响文化课的成绩,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要让他们意识到上音乐课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也是让大脑得到休息的形式。有些学生喜欢音乐,但音乐课不能满足他们的音乐的愿望,因此,他们会追求流行音乐的社会的发展方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传达出来的情感都是正确价值导向,这时候的音乐老师应加以正确引导,多用一些经典名曲对其熏陶感染。这时候的音乐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为主要任务。此外,倾向于更深入一些的关于音乐理论方面的教育指导,理论与实践并重。(四)成年人音乐教育这一时期由于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音乐素养已经提高到一定的层次,思想上也比较成熟,要学习的音乐类型已经不再拘泥于流行音乐给人带来的旋律感。我认为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应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然后让学生懂得运用音乐来陶冶情操,丰富日常生活,来体现音乐的价值。这一时期属于成熟阶段,有更高音乐审美追求。

三、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很久以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音乐可以用于各种知识协调,整合人,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在我看来,音乐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净化作用不容忽视。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可见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意味着什么。这一时期,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变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积极性,不给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过分强调教学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的训练。即使,幼儿的动作会越来越熟练,然而幼儿的兴趣也将会在这一遍一遍的动作中消磨殆尽。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表现欲望,为他们提供更多音乐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探索音乐的魅力,这样很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当然也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同时提高了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我将音乐学前教育总结如下:

(一)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与发展

幼儿的智力水平还比较低下,学起东西来很快,但是精力不容易集中。然而,通过听歌、唱歌的方式会促使幼儿努力去记住歌词和旋律,这样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幼儿阶段,利用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来促使其发掘智能的潜力。并且它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都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音乐教育可促进幼儿的想象力、意志和情感的发展

音乐形象可以激发孩子的相关事物的联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比如,老师在教唱《小燕子》的时候唱到“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孩子们会联想到燕子的美丽的外表,这种能力的发展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而且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幼儿时期是个体情感逐渐开始形成发展阶段也是性格的形成阶段,针对这种特点,这时期的音乐教育应该更注重情感性,通过音乐传达出的正能量来感染个体从而丰富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教师可以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有关音乐的活动,通过活动来提升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偶然间听到的一首歌会让他们记忆深刻,具体的歌词可能不是太清楚,但旋律却映在脑海,拥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也许一开始并没有想到有什么样的画面,只是欣喜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画面感就会出现,这样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想象,当某一天再响起同样的旋律时,他一定会有一种亲切地、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

音乐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幼儿前期主要是与家庭成员在一起相处,范围比较狭小,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音乐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舞蹈、音乐游戏、歌唱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加强同学之间交流。在音乐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在教学生唱歌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合唱、分组唱、男女混唱、接唱或者是你唱我猜等多种形式,在传授音乐知识的时候注意加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为孩子提供一个交往平台。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个体交往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个体社会化的发展。

四、总结

总之,幼儿的成长离不开音乐,幼儿的发展需要音乐。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成于乐”思想就认为:音乐可以被用来协调、融合人的各种知识、经验,使人成为一个和谐而完善的整体。3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不仅是使孩子们逐步开始认识、学习音乐,更是一种使孩子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音乐教育的阶段性以及幼儿时期教育的关键性使得音乐对幼儿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幼儿来说,接受音乐教育有很多好处,听音乐能刺激孩子的听觉器官,促进大脑的发育,还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促进他们的听觉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正是因为音乐的这些魅力,在学校,幼儿园的老师应该尽量地多组织一些有关音乐的活动,在学校班级中营造一种充满着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前面说到的要利用环境因素来促进个人发展,音乐正是构成这一积极氛围的有效手段。在家庭中,父母的和睦相处带给孩子的温馨感受,这些都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有利因素。在某种角度上看,音乐教育与儿童的音乐活动是不可分割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而与其他教育形式的那种直截了当是不同的。因此,老师应把握住这一规律,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在活动中边玩边学,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教育活动之中,寓教于乐。

篇16:当代电影音乐作用和功能论文

当代电影音乐作用和功能论文

一、电影音乐的含义

电影是一门视听合一、音画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而“听”和“音”,就是指电影中的音乐元素。具体来说,所谓电影音乐,就是依附于电影而存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既可以是一些经典音乐的直接运用,也可以是作曲家针对影片的量身定制,虽然电影音乐仍然保留了音乐基本的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但是其艺术构思、情感表现等都会受到电影的制约,并对影片的气氛渲染、情节发展、形象塑造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的作用和价值也是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艺术,是当代电影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当代电影音乐的作用和功能研究

(一)环境渲染

无论何种类型的影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下徐徐展开的。也就是说,音乐能够使所要营造的环境更为突出。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渲染时代环境。每一部电影都是时代的产物,也自然会受到时代环境和氛围的影响,所以当切题的电影音乐响起后,很快就能将观众带入到那个特殊的时代中。如影片《茉莉花》,整个影片分为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对应不同的时代,所以主创方特意选用了能够彰显时代特色的音乐。如茉的故事中,选用的是民国时期在上海十分流行的西洋爱情歌曲;莉的故事选用的是建国初期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喀秋莎》,而花的故事选用的则是改革开放前后耳熟能详的《小城故事》。即便是抛开影片,仅凭这几首歌曲,也能够精准的推算出故事发生的年代。其次是情感环境的渲染。影片在表现过程中,会形成如高兴、寂静、沉闷、悲伤等多种类型的情感,并由此形成了相应的情感反应。而在将这种情感反应传递给观众的过程中,音乐则是最佳的'选择。比如著名影片《辛德勒名单》中,在德国人捕杀犹太人的那场戏中,就响起了长时间的节奏短促、旋律单一的音乐,与之相匹配的则是每一个犹太人脸上惊恐和不安的表情,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近乎窒息般的压抑,这就是音乐的神奇力量。最后是对地域环境的渲染。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一个地区和民族都有着代表性的文化。通过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则能够更加真实和生动的反映出当地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如《骆驼祥子》中的京韵大鼓和三弦、《秋菊打官司》中的秦腔、《黄土地》中信天游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说,在环境渲染和气氛表现方面,音乐正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选择。

(二)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塑造是电影表现的一个重要目的,且因为电影中的形象类型是十分丰富的,分别有着不同的个性,所以应该予以有针对性的刻画和表现。除了常规的电影手段之外,音乐则是一个重要的帮手,其能够以听觉的方式准确诠释出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有时候甚至某一段音乐一响起,就立刻会让观众联想到某一个人物形象。如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中,每当花木兰出场时,响起的是一段慷慨激昂的交响乐,从而使花木兰这一巾帼女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当皇帝出场时,响起的则是一段管乐,刻画出了皇帝那种威严的形象。而当匈奴士兵出场时,响起的则是众多低音乐器,给人以诡异之感。每一种类型的人物形象都有与之相契合的音乐相配。《教父》中的主人公维克多里昂,从外表上来看,其掌管着整个家族,并有着众多追随者,可谓是一个另类的成功人士。然而其内心是十分孤独和压抑的,对此导演特意选用了一段略带伤感的旋律,由大提琴、圆号等较为沉稳的乐器奏出,由此刻画出了一个坚强而孤独的教父形象,并对其悲剧的命运予以暗示。影片的另一个主人公麦克里昂,在意大利西西里岛避难时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爱人还是遭遇了不幸。这时候则响起了《柔声倾诉》这首委婉凄美的歌曲。麦克也想做一个正常人,也想和自己的爱人生活下去,但是在现实面前,这种想法注定是一种奢望,刻画出了其孤独无助的形象。可以看出,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塑造是有着独特功效的,很多经典电影形象之所以能够长存于观众的脑海中,正是得益于电影音乐的巨大帮助。

(三)情感表现

艺术创作和表演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情感的抒发,电影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在电影音乐的帮助下,电影中的情感能够以一种高度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有效激发起观众的想象、联想和回忆等,并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如好莱坞电影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的经典之作《燃情岁月》,被誉为“人生一般的音乐”,因为影片本身可谓是一部史诗,而经典配乐则贯穿于影片的始终,让人们通过音乐,看到了片中人物并联想到了自己的出生、成长、壮年和老去。出生的时候,旋律是单纯而清澈的;成长的时候,旋律中似乎带有几分不羁;壮年的时候,则是雄壮的交响乐;到了老年的时候,音乐则慢慢地趋于平缓,仿佛陷入了沉思之中。音乐和电影情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感触和思考。电影版本的《玉观音》,安心为了让杨瑞忘掉自己并开始全新的生活,主动选择了消失。此时响起了两人都十分喜欢的那首《比我幸福》,“请你一定要比我幸福,才不枉费我狼狈退出。再痛也不说苦,爱不用抱歉来弥补,至少我能成全你的追逐”,正是安心此刻所思所感的真实写照。伤我的痛我的我的最爱。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也是人在感情中的可悲之处。心存一份美好、一段回忆,愿他比我幸福。可以看出,在很多时候,仅仅依靠画面的力量,是难以使情感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的。唯有通过音乐,才能将这种情感作用于观众的内心,让观众通过影片联想到自己,获得感同身受的效果。

(四)联想激发

电影画面对于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事件表述,总是要受到一定限制的,不可能事无巨细、完完整整地都呈现在画面中。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则可以予以有效的补充和延展,通过对观众想象和联想的激发,获得“笔不周而意周”的效果。正如波兰音乐学家丽萨所言:“由音乐而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够给视觉观察以丰富的补充,两者共同完成情感的体验和建构。”比如《活着》中,主人公富贵正愉快地走在大街上,并响起了广播中播放的歌曲。虽然观众并没有在画面中看到喇叭,但是却丝毫不影响想象的展开,观众可以从中联想到富贵此时此刻的心情,而自己的内心中也有了相应的反应。张艺谋《菊豆》中的主题歌《铃儿歌》,原本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但是却被著名音乐家赵季平进行了灵活的改编,其节奏放慢了一倍,然后用民族乐曲埙进行演奏,每当这段低沉而凄凉的旋律响起时,虽然画面中并没有出现菊豆,但是观众很快就会联想到菊豆那苦难的身世和悲惨的命运。《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曾多次运用了古典音乐《乡村骑士》的前奏曲,每当马小军看到米兰时,这段音乐就会适时地响起,由此营造出了一个带有梦幻氛围的色彩,并由此让观众联想到自己的初恋和那段懵懂而迷茫的记忆。可以看出,对于观众而言,电影画面表现是一种主动的给予,而通过电影音乐激发起观众的想象和联想,则是一种观众主动的建构,并由此获得了更加深刻和真切的体验。

(五)情节发展

当音乐融入电影之后,就会受到电影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影片的叙事中去。如国产电影《立春》,讲述的是王彩玲这个小地方的音乐教师,执著追求自己声乐之梦的故事。尽管自身的嗓音条件和物质条件都十分有限,但是其仍然梦想着“唱到巴黎歌剧院”去,所以几首艺术歌曲,就成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一开始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暮春》,以音画逆行的形式呈现在影片中。歌曲的大意是“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暖风中吹过自然而清新的味道。”但是画面中的表现却完全与之相反,立春后的这个北方小城,还笼罩在萧瑟之中,天空中的灰蒙蒙的雾霾,都和歌曲中描绘的意境有着天壤之别,由此体现出了王彩玲的另类和她在艺术道路上的艰辛。第二首《为艺术为爱情》,出自歌剧大师普契尼的代表作《托斯卡》,歌词大意是:“我对爱情和艺术如此的虔诚和执著,为什么上帝却总是对我冷酷无情。”其出现于影片的中间,当时王彩玲正参加广场演出,但是突然下起了大雪,人们纷纷离去。此时的王彩玲在大雪中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第三首《月亮颂》,出现于影片的后半段,这是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的作品,歌词大意是:夜空中的银色月亮,你的光芒照耀远方,请告诉我我的爱人在哪里。”此时的王彩玲刚刚受到了爱情和事业的双重打击,来到小酒吧里买醉。一边哭着一边还要继续踏上去北京的征途。通过这部影片可以看出,整个影片的情节发展,与这几首歌曲是紧密相关的,几首声乐作品,使其既是影片的配乐,又是影片的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也是充满了创造性的。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电影艺术的大发展,电影音乐的作用和价值也得到了凸显,不但成为影片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影片进行艺术表现的得力助手。所以作为观众来说,要在电影研究和鉴赏中对其有充分的重视;而作为电影和音乐工作者来说,则要在充分尊重电影和音乐本质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影片实际需要,创作出更多精彩和优秀的电影音乐,真正让两者珠联璧合,比翼双飞,成为两种艺术在当代发展的重要标志。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有关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学的意义探究论文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

德育教育教学反思

谈风景画审美境界解析论文

数学教学德育的渗透论文

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教育论文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札记艺术论文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探究的论文

谈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论文
《谈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谈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论文(共16篇)】相关文章:

美学之于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论文2022-10-23

初中阅读教学探讨性论文2023-08-06

论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内容2024-01-03

浅谈音乐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论文2023-04-18

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论文2022-08-31

道教养生浅谈论文2023-11-08

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024-03-15

探究高中物理教学的语言艺术的论文2022-08-31

论数学课堂教学的讲授艺术论文2023-11-09

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浅谈语文导语的设计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