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有关论文

时间:2022-05-06 12:12:18 音乐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有关论文((共16篇))由网友“xy2005610”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有关论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有关论文

篇1: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重庆市长寿区凤城第一小学 张黎离

【摘要】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儿童的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从而美化儿童的内心世界,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篇2: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多样。同时,要联系学生个人的生长环境,联系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吸取人类历史的文化营养。小学音乐是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此,笔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利用音乐教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如,小学音乐《静静的夜》,一开始教师可运用声、像结合的动态画面,让学生聆听《摇篮曲》,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心。同时,在老师有感情的朗读中,让学生用轻柔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为学习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做好铺垫。在这首歌的结尾句处理方式上,还可让学生说一说,再试唱各小组的设计,体验创设成果的愉悦,最后根据这首歌曲的意境,让学生用碰钟轻轻的敲击为歌曲伴奏。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曲的情感所在,再不会随声附和地喊歌,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韵地歌唱,歌唱时情感的处理会恰到好处,表达了歌词的意义,唱出了歌曲的感情,达到了教学目的。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开火车”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二、在唱歌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

唱歌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歌曲以它独特的美——乐曲的旋律美、 音响的意境美、 表达的情感美在孩子们的心灵扎根,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教材所选歌曲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大多包含着一些德育内涵。如,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美丽的祖国》、《中国,中国我爱你》等是典型的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在教学时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教唱之后让学生讨论采用怎样的速度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学生练习饱含深情的歌唱,唱出自己对祖国的爱。又如,学生在唱《在老师身边》、《劳动最光荣》、《可爱的家》、《小鸟请到这里来》等歌曲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集体、 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尊敬老师、保护环境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既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又得到思想上的升华,陶冶了情操。又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 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过去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而今, 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结合课外艺术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心里学家告诉我们,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里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因此,我们组织舞蹈队,排练了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使学生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对学生的集体主义也得到了培养。教师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都喜欢那些歌曲,抓住契机,加以引导。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自己的事自己做》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篇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六、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中显现德育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因此,加强音乐教育与德育教学的渗透,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更不能不重视把德育渗透到音乐艺术教育中。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铸造成德艺双馨的栋梁之材!

参考资料: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沿海版音乐全套教材

4、人教版音乐教材

篇4:浅议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议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议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刘合莉

音乐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活泼,演唱风格多样,音乐形象鲜明,深受学生喜爱。不少歌曲中都含有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重师长、互相友爱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因此,把德育渗透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利用音乐作品进行德育渗透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音乐这门学科可从内容的素材上去挖掘,如:《国旗国旗真美丽》《颂祖国》《小雨沙沙》等,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则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我们首先通过谈话式导入新课:学校每周一早上举行什么仪式,让学生讲讲自己见过的升旗仪式,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介绍有关的国旗知识,教育学生要懂得国旗的含义和重要意义,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要求同学们在升旗时神情专注而庄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真挚情感。

二、让自信的翅膀在音乐美中升华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音乐形象,给人直觉的形象思维。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看到有一部分孩子因为缺少锻炼,在表演课上不敢“开口唱”、不敢“动手演”,对自己没有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老师通过音乐,来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心情舒畅,积极主动地参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教学《谁家的门铃响》这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学拼谱,并让他们一边拼一边记,刚开始时,学生们总是忘记,不能够一下就分辨出是谁家的门铃响。这个时候,老师的鼓励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我又让他们多拼,这样一次又一次,之后学生们就熟悉了,一听就知道是谁家的门铃在响了。

三、在欣赏音乐中渗透德育

欣赏教学不单是放音乐给学生听,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如欣赏《红星歌》一课时,可结合电影《闪闪的红星》剧情介绍,采用音乐故事的形式,边播放影片片段边讲述主人公――潘冬子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在战争年代,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已参加了革命,所以革命队伍中有许多“小八路”,同时也涌现了很多小英雄,像“王二小”“小海娃”等,让孩子们懂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课堂小结时,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同时勉励大家向革命前辈学习,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使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从而领悟到要努力学习、长大才能建设祖国的道理。

四、在唱游中渗透德育

唱游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做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可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者单位:558307贵州省平塘县西凉民族小学)

篇5: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1] [2] [3]

篇6: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

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将官池镇梨园小学 刘晓芬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将官池镇十里铺小学 张丽娜 王桂霞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篇7: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张毓玲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民族中学)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教育。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小主人,应该具备文明生活、文明做人的基本素质。我们着重以养成教育为主,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发挥所授科目的优势,把德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时候,在学习掌握音乐技能的时候,受到道德的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实例谈一下。

一、熟悉、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就好比士兵打仗用的武器,士兵必须熟悉它、了解它,懂得如何自如地用它,才能打胜仗。所以,在进行教学之前,先揣摩教材中的各项知识点,领会教材的`思想精髓,找到德育的最佳切入点,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二、课前备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化,人文意识的复杂化,个性思维的自主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市场化,大量的消极因素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加上独立性、主动性是中学生心理趋向成熟的表现,而幼稚性、依赖性则表明他们的心理尚不成熟。教师在教学之前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周围的生活环境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然后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琴弦,创设有针对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手法,对学生薄弱的环节进行教育。例如,我校为少数民族聚居学校,所以,在欣赏《红色娘子军》选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时,一边让学生欣赏乐曲,一边教育学生各个民族之间要团结互助、友爱互敬等。

三、发挥科目优势,发挥教学机智

哲学家柏拉图最重视音乐教育,他认为音乐不但可以陶冶品行、净化心灵,还有影响人类思想、品德的力量。小学生每周有两节音乐课,音乐课不但给学生以美的启迪与享受,也调节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大部分学生很喜欢上音乐课,相对于上语文或数学的班主任老师来说,学生似乎更能接受音乐老师进行的德育。

德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几种教学方法:

1.导入法:教师在谈话导入或激趣导入的时候渗透德育。这类德育内容在课文中不易显现,但对课文内容起到铺垫、连接的作用。如,教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教师需在听赏前引导学生:(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候我们自己无法解决,就需要身边的人伸出援手,如果你的同学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小结法:这类德育内容在歌词中显现,大部分学生在歌唱中就可以体会到。教师可以在学生唱一两遍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小结,起到巩固和加深印象的作用;另有一种情况是歌词意思难懂,那么教师要讲解歌词大意,让学生理解歌词,然后再进行道德教育,如《国歌》。

3.拓展法:教学内容里没有德育内容,教师可以发挥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德育机会、拓展德育素材,运用巧妙的提问技巧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俗语道:“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我们只有把握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学引导功能。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让他们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将来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篇8: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探索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探索论文

一、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教育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以形象为主体,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的场景,是现代化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寓教学内容于具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亲身感情和体会教材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让学生提前预习过课文后,在课堂开始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学生看到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烧杀抢掠,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任意存坏,毁掉。最后为了销毁罪证,用一把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把圆明园毁掉。视频播放完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满腔热血,义愤填膺,见解不一:”圆明园的奇珍异宝就这样被毁,优秀的建筑园林艺术被烧,太可惜了。”“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不受外敌欺负,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宝贝和人民。”“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毁掉圆明园,太可恶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育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国家的发展与兴衰,匹夫有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化,让”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再成为一句口号,而成了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二、在互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互动是落实德育内容的关键。课堂互动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智慧和教学教学智慧的碰撞,生成德育渗透点,拓展和提升教材的知识点。在课堂互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于教学对于学生学情的掌握程度和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和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来寻找课文的德育渗透点。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时,我是围绕“诚信”来展开教学的。小鸟答应大树要唱歌给他听,第二年回来的时候树不见了,然后小鸟就千辛万苦的去寻找好朋友树。通过对文本的诠释与理解,重点讲述小鸟重视承诺的事。让学生知道”做人当一诺千金“,”诚信是立身之本“,“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等道理。不但有效达成了文本的价值,也使德育教育渗透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三、挖掘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被自身情感所支配,而语文教材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思想教育要有机的渗透的在知识教学之中。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祖国山河秀美的文章,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培养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好教材,如《鸟的天堂》通过语言的细致描绘,为学生展开了一幅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让学生通过展开联想和想象,认识到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也有反映人们对事业对理想的崇高追求的思想境界的许多佳作,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雄心壮志。如,五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一文,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教材,老班长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强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在教导这一篇文章时,我除了抓住文章文章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老班长的崇高精神世界外,重点指导学生进入老班长的角色进行朗读,去体会老班长的话,以及壮烈牺牲的光辉场面。很多学生在读到老班长临死前所说的话时,不禁语带哽咽,甚至掉下了眼泪。可见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已牢牢屹立在学生的心间,深深的感染着孩子们,并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和抉择中影响着孩子们。

四、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渗透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的知识要时常实践和练飞,才能体现出学习的价值。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到六年级,就明确提及到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各类语文活动对小学生的道德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斧正学生的思想误区,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在语文小活动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训练。课外活动能够全面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构造,促使他们获得思想品德和文化氛围的强力熏陶。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状况适当开展体验的活动。如可以举办革命诗歌朗诵竞赛、讲出你知道的名人故事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德。如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关于”环境保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课前对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和了解,在课堂中与同学交流和讨论,从自己生活出发,更加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后倡议身边的同学和家长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保护家园,保护地球。“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置身于现实的学习环境中,能激发学生更深刻的认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以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为主的。小学语文课堂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把握好切入点,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德育不是空泛的口头说教,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的作用。

篇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善于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内容,选好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讲究德育时分寸的适度,在备课时设计好德育教育的环节。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俗话说“人无圆涣,业无德不兴”,这句话就点明了“德”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者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后,出现一些社会问题。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目标导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样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教育:

一、从字、词入手,进行思想教育

1、识字

在教学中抓住字词教学,指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和渗透思想教育联系起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设计一些层次性很强的系列问题:先,弄清基本意思,又感悟到字、词的深刻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如学教学“碴”字,有个同学编了个字谜,一个人拿石头砸警察。我首先表扬他善于动脑,然后引导大家评论,这样做对不对?把认字与育人联系起来。

2、写字

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在写字教学中,如果把写字同育人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结构分析中把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教学“爽”、“寞”二字,同是一个“大”字,“爽”字的“大”要写得舒展,“寞”中的“大”要适当收缩。从中懂得做人也要个人服从集体,不能有个人主义。再如“轰”字,同是“又”字,但第一个“又”中“捺”要变成“点”,这样互相谦让,字形才能美观,从中教育学生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之间也要互相谦让,不懂谦让会影响团结,甚至会影响集体的荣誉。知道了集体生活中不能处处以“我”为中心,应多想想他人、集体的需要。

参加比赛时,同学们积极都很高,但名额有限,怎么办呢?我就举了一个例子。如“王”字,虽然都是横,但有长短之分,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写成一般长,字就不好看。适时教育学生,虽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级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二、从多媒体优势入手,渗透德育教育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儿童感受到纯洁、善良、真实的形象时,心中便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兴奋,这将有助于他们道德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对人生真谛的领悟。电教手段以它独特的优美画面,悦耳的音乐,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作品内在美及主动学习的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

如在导学《浅水洼里的小鱼》这一课时,我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观看了成千上万的鱼在浅水洼里的情景后,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担心。,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三、从有感情朗读入手,体会文章中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学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口诵心悟的过程,就是运用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还要多读多想,潜心阅读,读出内涵、读出感情、读出意味。如在指导学生诵读《观潮》时,我播放录相,然后引导学生转换心理角色:假如你是当时在场的作者,看到这雄奇、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与作者感情契合后,我指导他们反复诵读,从容回味,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优美景物,读出自己由衷的喜爱,倾诉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时想叫他不喜欢自己的祖国的山河都难。

四、从写话训练入手,培养良好品质

在“十一”期间,我要求学生把他们过节的活动内容写在日记本上,到校后一评,看谁过得最有意义。有学生记叙了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自己劳动后的感受。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

五、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良好习惯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善多变,思维辨别能力差,我们就要从一些起码的习惯上要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写字的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用语习惯等方面,加以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强其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

篇10: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这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要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充分挖掘德育材料,注意德育工作的全面性。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

德育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而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学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师的任务,必须各科协作。学科德育是素质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学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1)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应。(2)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的教学。(3)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基础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4)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从四方面入手。

(1)要更新育人观念,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正确的育人观念,是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的理论武器,是数学的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的前提条件。教育是以人为本,平等流动的过程。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念,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学生心灵的窗口才会敞开,才能发处内心地亲其师,信其道,才能顺利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任务。德育过程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要深研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的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学习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在教学正负数、方程的内容时,可以介绍刘徽注的《九章算术》,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并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3)组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教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带领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良好的习惯。

(4)组织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的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的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一个班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班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同学们在生活当中经常遇到一个滴水的龙头流水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测试可测得每天可以流掉124千克,一年一个龙头流掉的水,约4380千克的惊人数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收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篇1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

一 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得到途径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中渗透

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学科教学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索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如地理课讲水资源问题,每年流量占世界第六位,水能居世界首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讲我国经流量人均占有量少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且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仅开7%,而西方国家已开发40%以上,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落后和发展的潜力,激发改革奋进,建设现代化祖国的责任感,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

(2)作业和试题中渗透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材时,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

(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如有计划的开展“政治小论文评奖活动”“热爱家乡”的演讲比赛,自办小报选展,书画展,学科知识竞赛等多样的学科活动。并组织学生调查家乡在改革的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

任课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的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5)语言熏陶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地理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山峡的雄壮,数理教材中蕴含的正数与负数、正电与负电、化合与分解等对立统一的观点,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6)讲授分析法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可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严守纪律,勇于献身方面的教育。

(7)解答疑难法

中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如政治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问题。很多学生不知如何比,如何看,如果教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客观地分析比较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发展与差别,就会帮助学生较好地解开这个“扣儿”,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二、实施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中应重视的两个问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高学生德育品质的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它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1)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应面向新世纪,充分认识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深远意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将每节课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明确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仿。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始终的教风,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向理想目标进取。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除了精通自己所教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面的知识,能把握中学数学教学的脉络,理出思想教育的层次,探索一些具体的德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一代为已任,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准确把握学生所思、所求、所感、所爱,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2)着眼课内,放眼课外

学生个体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践性活动是实现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教学中要着眼课内,放眼课外,课内长期渗透,课外集中拓宽,才能促进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内驱力,进而深化德育效果。丰富多彩的课外数学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德育生动的大课堂。

篇1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看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的还看了:

1.小学美术德育渗透论文

2.浅谈小学素质教育数学论文

3.浅谈如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4.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论文

篇13: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一、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游戏中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体育游戏也有很好的教育内容,比如在学习投掷时,让学生用废纸团往垃圾筐里投,在这个过程中讲解投掷的知识点,增强了学生的理解,然后让学生看散落在垃圾筐周围的废纸团,给学生讲乱扔垃圾的坏处,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小学生喜欢游戏,也比较争强好胜,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及友爱意识。比如在接力跑中,有的学生跑得快,有的学生跑得慢,或者没有配合好接力棒掉在地上耽误了时间,结果输了比赛。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很容易去埋怨跑得慢的学生,和没有交好接力棒的学生。这个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学生在团队里要互相友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尊重他人。同时鼓励跑得慢和没交接好接力棒的学生,并帮助他们,使其树立自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还可以再进行一次比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通过这一类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培养团队意识,并让学生明白努力就会有进步。各类体育活动的要求不同,有的要求速度,有的需要耐力,有的需要集体配合才能取胜,个人的成绩也会影响整体的成绩,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顽强、勇敢、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在拔河、接力和各种球类项目中,教师在讲授技术的时候强调同学之间配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无论是游戏还是比赛,都有输有赢,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向学生传递一种敢于拼搏、奋发图强的精神。无论是游戏还是比赛,都有它的规则,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学会约束自己。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解中国从“东亚病夫”到现在的体育强国的经历,讲述运动员是通过怎样的刻苦训练来为国争光,用典型事例或者典型人物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总之,体育活动中处处存在着德育教育,教师要善于总结,善于引导,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从教学细节中进行德育教育

除了教师刻意设置情境来进行德育教育外,在教学中的细节上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上体育课前领取器材和课后的还体育器材,就是引导学生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好机会。对于不爱护体育器材的学生进行制止和教育,让学生学习爱护公物。在安排几次学生课后归还体育器材以后,故意忘记安排一次,对于热心帮助老师,主动整理体育器材的学生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促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日常行为随时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比如要求学生体育课上穿运动服,体育教师自己课上一定要穿运动服;教育学生要讲文明,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于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一定要敢于承认;上课要求学生要准时,自己更有准时……这样才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所以小学体育中的德育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单纯的理论说教很难使学生受到教育,只有教师善于把握时机去引导,为思想品德教育创造条件,才能使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机渗透。

三、结语

课堂教育随着时代而不断创新、改革。学校的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思想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技能,接受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更健康地发展。

篇14: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把学生放在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能够去做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自我。教师只负责点拨,不去发号指令,尽量去发挥学生自主的主体作用,这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教师要尊重学生——体现平等意识;②教师要帮助学生——体现服务意识;③教师要影响学生

体现教师的表率意识;④教师要相信学生

体现民主意识;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就是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思想品德教育本身的目标和小学体育学科教材中所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结合起来,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自然而然的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1途径与方法

1.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取决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加强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规范自己的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动作的示范做到熟练优美,行为仪表大方,遇事得体。给学生们树立一个高大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的思想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以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1.2师师之间、师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而往往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因此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使上课的学生从体育教师的互助合作中学到助人为乐、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是对那些体育技术水平较差、缺乏组织纪律性,以及受环境影响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对待他们要有耐心,决不能对他们使用諷刺的语言去挖苦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他们创造不同的机会让他们去锻炼自己。教师通过尊重和关心学生能促使这些价值观不完善的小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结合小学体育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能够灵活应用教材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小学体育教师要及时把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身体活动的特点结合起来,利用授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1:在投掷垒球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同学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球,还误以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愿意改变动作。就此,利用教材中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慢慢改变习惯性的错误动作,投掷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例2:在小学体育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对学生创新给以肯定。在跳绳的教学中,讲述完课程的要求后,学生没有完全按要求去做而是自己玩起了绳子。学生顺次进行了个人创造性的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的调动。

篇15: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有关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本人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

二、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针对北京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学习那些奥运明星,如姚明、刘翔等。学习他们的爱国,助困,不服输的精神,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注重榜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教师常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才能奏效。

篇16: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问题的研究,目的就是寻求特殊教育功能,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项目上,使他们从心理上去热爱体育,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从平时行动上去积极主动参加阳光大课间等体育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精神上培养学生顽强不怕吃苦的坚强毅力。

当前学校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迅速而健康的发展。小学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部分,它包涵着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良好场所,在小学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下,按照课标的要求有有条不紊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影响。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品质道德,要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以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小学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也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的提高运动技术、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当代学生要求。

5结束语

小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形成,是在他所在的社会环境下经过具体的活动逐渐构成和发展起来的。事实证明,小学生通过对体育课的实践可以使他们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顽强拼搏进取精神;还可以培养他们乐观开朗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从“育人”的基本目的出发,坚持站在“育人”这一角度备课,将德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到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升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气,为终身体育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

体育教学中加强成教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与途径论文

将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

德育教育教学反思

略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学的意义探究论文

农村职业学校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美术教学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有关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有关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有关论文(共16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初探教育论文2023-08-31

论德育在小学美教中的渗入论文2023-02-10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思考论文2023-01-04

弱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德育渗透研究2022-05-24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自救方法的渗透论文2023-11-06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2023-08-25

对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思考论文2022-04-30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感》教学反思2023-12-27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2024-01-16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