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语文教学课外拓展延伸的思考论文(锦集18篇)由网友“Michael_Y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对中职语文教学课外拓展延伸的思考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对中职语文教学课外拓展延伸的思考论文
对中职语文教学课外拓展延伸的思考论文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中职语文教学课外拓展延伸的必要性,结合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的尝试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注意问题,中职语文教学课外拓展延伸是其课程性质与特点的需要,是开放语文学习的需要,同时也需要打好基础,应量力而行。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外拓展;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语文课程担负着“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的任务,教学过程建议“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可见,中职语文教学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质量的.评定都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为中职语文教学进行课外拓展延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现状需要进行课外拓展延伸
由于受“上高中考大学”和社会对中职学校偏见的影响,目前中职学校招生困难,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下降,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不浓,厌学情绪明显,许多中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中职学校基础课程的语文教学也陷入了困境,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极大的挑战。由于受“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的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通用”的教材和教学计划的限制,导致语文教学脱离中职生的实际需要,产生了“语文学习没什么意思”的想法,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普遍喜欢气氛活跃的课堂,希望老师多讲课本外的内容,能够积极参与有兴趣的学习活动。因此,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顺应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主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中职语文由课内向课外做适当的拓展延伸,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学习资源是极度丰富的,这也决定了语文的课外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所以也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和学校,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向生活延伸,这样就可以接触更多的、更贴近生活中的学习资料,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也会提高。
二、中职语文教学课外拓展要立足课堂适度延伸
中职语文教学开展课外拓展要立足教材和课堂教学,脱离了课内文本和课堂教学,就偏离了“教学”的目的,更谈不上向课外进行拓展延伸了,课外要为课内服务的。坚持用好课文,以课本为原点,运用语文学习的例子,使拓展与延伸带有浓郁的“语文味”。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拓展、文体创新、任务认识、方法运用等多种手段,在认真阅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找到突破,设定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拓展延伸的点。
三、中职语文教学课外拓展要注重教学基础开放教学评价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有这样的学生,他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文章又写得很好,但是其语文成绩却并不是很理想,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现行语文课程评价体系上存在着问题。语文学科考查内容过于呆板,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对于课外拓展知识的考查很少,我们是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我们强调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拓展语文知识,可却极力把对语文知识的考查放在一个圈内进行,这是对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的一种漠视。因此要巩固好语文知识的课堂到课外的拓展,教学评价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只有更好地引导学生做好课外知识拓展,才能最终达到语文学习所要求的结果。
四、中职语文教学课外拓展要把握学情和拓展形式
中职语文教学课外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我们要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外拓展延伸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发挥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利用学习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建构者,让教师摆脱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从而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外拓展延伸过程中用情境呈现问题,设计开放的学习环境,启动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张雅军。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06.中职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情感陶冶法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2:新形势下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新形势下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需要转变思路,勇于创新。应该加强常用字、书法和口语训练;强化应用文写作,培养职业技能;大胆取舍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进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尝试模块化教学。
[关键词]中职学生 语文教学 模块化教学
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目前中职学生的来源基本上是初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学习兴趣不浓,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基本熟练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综合素质,是每一位中职教育语文教师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语文教师可以调整一下思路。
(一)加强常用字、书法、以听说为主要内容的口语训练
现在的中职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较差,错别字连篇,书写潦草,难以辨认,不能卒读。针对这一现象,中职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常用字,学习基本的写字技能,熟习文面知识,能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书面材料。这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学习汉字和书法,能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负责的态度,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成长历程中汲取营养,培养自己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是当前大多数中职生,包括其他学校的青年学生,极其匮乏的。北京市中专语文教学研究会几年前就编写发行了《常用字每周百字练习册》和《钢笔书写训练册》,在全市中职学校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会每年举行全市中职学生的书法大赛,并颁发相应的书写达标等级证书。从今年起又开始进行中职学生常用字的达标认证工作。一些学校成立了书法社、书法协会等社团,定期举办讲座,展览作品,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
中职生听说能力普遍低下,主要表现在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领会说话人的主要意思;公开场合不能也不敢大胆、有序、有理地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认真倾听是美德,培养学生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成绩。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听说能力训练。可以设置情境,用学生熟悉的材料练习听说能力。进行一段时间的听说训练之后,还可进行讨论会、模拟招聘会、演讲、辩论等更高形式的口语活动。口语练习会锻炼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还可培养学生形成优雅得体的举止和风度。由于地域差异,有些地方的学生方言重,甚至有的老师只有在读课文时用普通话,讲课则用方言,这种情况应该改变,提倡教师在教学时使用普通话。
(二)强化应用文写作,培养职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职业教育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够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要求和方法。对少数写作基础好的学生,我们应该加以培养。但对于大多数作文不好的学生来说,不应过高要求创作性写作,而应提倡实用性写作,确立适合职教特色的写作能力培养方法。现在的中职语文教材大都有应用文写作的内容,像启事、求职信、计划、总结等,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体。在实际授课中,我们还可以从学生专业课程的角度,强化相关的应用文体写作,如文秘专业突出公文写作,商务专业突出商务文书写作,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要熟练合同的写法,强化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
(三)改革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学没有高考指挥棒的干扰,本应更注重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然而,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依然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以试卷、分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在这种评价体制下,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遍不佳。一些学生平时敷衍应付,甚至旷课,不写作业,考试蒙混过关。有些中职班级课堂纪律较差,不带书、本、笔的“三无”学生大有人在。评价方式不改,教学改革就无法有质的突破。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积极倡导实施发展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努力,激励学生的学习。
北京市的一些中职学校在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上采取了全新的举措。学校取消了语文期中、期末考试,而采用“学分制”。这个“学分制”不同于大学的“学分制”。这个“学分制”是指,学生每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如背诵、作业、作文、书法等,都有相应的学分,学期累计学分就是该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学期累计学分中还包括学生的课堂纪律、出勤、学习积极性等内容。在校内外的语文活动中获奖的学生还可得到附加分,也计入学期累计学分。“学分制”注重学习过程,淡化了考试的侥幸和失误因素,使学习好的学生学得更轻松,更自主,厌学的学生也被“逼”得动了起来,取得了比单纯考试的评价方式更好的效果。如果有的学校目前还不可能完全取消考试,那么可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减小期中、期末考试的比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中职语文教学可以尝试模块化教学
职业学校授课内容注重实用性,基础课时普遍偏少,学生素质较差,针对这一现象,语文教学可以尝试模块化教学。即打破目前教材的编排体例,将学生必须掌握的几项基本技能单独设置“模块”教学。比如,可设置常用字、书写、口语、应用文写作、文言文阅读、文学鉴赏、作文几大模块。前面几项实用性较强,应熟练掌握,后面几项注重培养文学修养,可酌情实施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可以每个学期都设置几大模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也可每个学期完成其中几个模块,直至语文课结课,模块完成。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大军中属于弱势群体。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使我们的中职毕业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建琼.语文方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潘强.中职生社会适应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3:浅谈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浅谈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要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体现出职教特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语文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进入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各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茶。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课程,以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化。在此,我就语文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和同仁。
一、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求得实效
虽然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深化,但我们还会经常听到语文教师们无奈地感慨:“学生怎么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都不会呢?”我们会经常看到,千古名篇佳作,语文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特别是讲到古文,教师用上十八般武艺,讲词析句、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一细细道来,学生却听得如坠雾里,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回答仍是不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只是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教学目标制定得过高,教学内容过难,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在中职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所招收的“尖子生”,许多学生在初中时代甚至在小学时代就缺乏信心,有的还被老师和同学们视为“双差生”。这些学生进入中专后,由于基础薄弱,上课听不懂,厌学情绪渐浓,旷课、迟到、早退、打架、沉溺网吧的大有人在:一部分学生认为到中专来就不用学习文化课,只重视专业课学习就行了,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入学文化课测试结果表明,现在中专生的语文水平呈整体下降的趋势。因此,语文教学改革中要针对现在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求得实效。
从教材上讲,现代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呈多元化趋势,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大纲》,中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版、提高版的中职语文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学校基础版、提高版的语文教材,又有各校依据大纲编写的校本教材……无论使用哪一种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适当降低难度,增加时代感强、适宜中职学生阅读的作品,淡化语法,加强综合,减少头绪,强调和注重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做好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对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点知识,一定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不能认为那是初中教师的责任。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要使学生在中职学习过程中的语文成绩有大幅度提高,无疑是镜中花、水中月。
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鼓励性教学策略、自主性教学策略和创造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是否都得到提高等方面来研究和探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程度好的学生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程度差的学生按低于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甚至依据初中教学大纲补习基础知识,最起码使这些学生的语文水平能顺利通过现代化大企业的入门考试。
二、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许多学校在语文教改中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认为应围绕学生的就业需要,语文教学只要能教会学生写简单的应用文,讲好较规范的普通话就足矣,于是在教学计划中对语文课时进行大刀阔斧地压缩,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删减,只剩下单纯的应用文教学和口语教学的内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课程性质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实用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显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并不是只简单教学生会写应用文,会说普通话,学习语文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人文思想,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思想,以及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当然,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和审美陶冶应当是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任务,离开了语言教学的思想教育,难免成了架空的枯燥的形式主义的思想教育,企图从每一篇文章中直接抽出所谓伟大的思想和审美意识塞给学生,一节课就让学生脱胎换骨,结果只能是舍本逐末,两头皆空。
三、体现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学以致用
计划经济时期,中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中级技术、管理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及我国教育结构的调整变化,中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大量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专学校必须实现由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由重学科教学向重能力培养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职业训练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岗位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语文教学改革也应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来进行,树立以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既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又要使语文教学成为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如何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这要求在语文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观念,在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师生交流、思维启发等方面多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在教材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凸显职业学校语文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比如,在应用文教学中尽量选用和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例文;在口语训练中训练的内容应和所学专业所要求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吻合;在考试中选取与学生所学专业接近的文字材料作为阅读理解材料等等,使学生理解中职学校每一种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语文虚、专业实”,“语文是花瓶”,“专业是饭碗的思想”。第三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演讲赛、作文比赛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
受应试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职业学校教师都是重视教,忽视学,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更有一部分教师自我满足、自我封闭、不思进取,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已成为教改路上的阻力与束缚。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成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精英教育,而是成功教育、普及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而不是淘汰人、选择人。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养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因此,语文教师教学观念也要有大的转变:即单纯的语文教学思想应转变为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由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传统授课内容应结合人文精神;语文学科应结合专业各科知识的渗透;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应拓展到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文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为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及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更新观念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动力。
(二)加强学习,不断求知,提高教学技能。现代社会对中职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要了解其它专业内容以做好语文与专业课的衔接,还要具备政治、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知识,更要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只有这种又专又博的“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更主动地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也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索、总结、改进,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使中职语文教学展现出新天地。
篇4:中职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论文
中职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性课程,中职语文的作用无可替代。在现代中职教育中,要时刻保持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一致,为学生找到良好的专业结合点,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职业素养的涵义
何为职业素养?所谓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在具备一定的心理以及生理条件基础下,经过继续教育、劳动实践经验以及自身修养的方法不断积累发展起来的,并在从事职业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品质。
职业素养包括:劳动者职业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以及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用人单位在进行人员招聘时,不再将人员的专业技能作为招聘的唯一要求,还将人员的职业素养作为招聘的重要条件。
二、中职语文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中职学生由于心里还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再加上本身基础就弱,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定位也不高,导致学生缺乏更远大的志向。
现代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观念问题,麻木的认为中职学校学习,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即可,无需进行语文学习。正是带着这样的语文学习态度,使得他们学习动力严重缺失。
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提高对语文的认识,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策略
针对现阶段中职语文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情况,提出一下几点应对策略:
1.中职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提升促进学生发展的意识,把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倾向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上来,为中职语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中职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本身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另外,中职语文教师还要充分了解现代社会不同职业的不同发展方向,适应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素养的要求。
最后,中职语文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效整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2.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在现代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所传授的知识有效地整合到其中,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比如,你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销售人员,一名顾客要去你店看保健品,但顾客不知道公司的位置,需要你准确的告诉顾客,这时你该怎样做;学校组织联欢晚会,需要你来做总策划,那么这次晚会该如何安排,如何进行彩排,会场该如何布置,将自己的计划通过文字表述出来。这样,通过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把将要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有效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
3.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宣传,提升学生职业道德
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宣传,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比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思维碰撞,一起进步。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团体作业,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谈论,交换思路,合作完成任务。这样,通过集体合作完成任务,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目标。
4.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
中职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就业质量。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众多组成中,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健康、积极、自信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不良心理,逐渐培养出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还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高的保障。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效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树立高尚的职业品德,从而使学生毕业以后符合现代企业需求,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篇5: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论文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革。本文从“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这一角度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多元性评价
新课标提出以来,从普通教育到中职教育,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改革的方法层出不穷。然而,普通中小学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桎梏。目前,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和考核方式还难以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普通教育的改革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而举步维艰。
与此不同,中职学校基本不受高考制约,改革阻力相对较小。特别是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职教育改革迈进了实质性的阶段。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在此,笔者只从“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这一角度作一些思考。
多元性评价的定义
“所谓多元性,是指事物所具有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它表征着民主、平等、自由,以及开放、选择和宽容,张扬求异、个性和创新。多元性是相对一元性而言的。所谓一元性,是指事物的单一性和凝固性,它往往与专制性、封闭性、循旧性和排他性联系在一起,张扬的是求同、共性和统一性。”①
所谓评价是指对事物的优缺点、价值高低等作出评论性的估价。从本质上看,评价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是一种以把握世界的意义和价值为目的的认识活动。
对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科能力、人文素质等发展状况的人文评估,其核心理念是宽容和尊重。就语文教学而言,多元性评价表现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容纳学生不同的却是合理的认识或思想,允许学生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建构生成新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拒绝以标准答案度量学生,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多元性评价的原因
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实施多元性评价是大势所趋。从中职语文教学的角度分析,实施多元性评价的决定因素如下:
(一)由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全面提高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要实现语文基础、语文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等教学目标,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
(二)由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衍生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反映的独特性、多元性,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和成长本质。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和观照,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此时,若用一元性的解读和评价,势必把语文课变成僵化的思想教育课,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由用人单位的需求决定
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用人单位,特别是私人企业,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以实用为主,由以前需要又红又专的人才变为现在着重讲求个人综合素质。笔者就此走访了一些聘用中职毕业生的单位,如银行、企业(主要是私企)、旅行社、证券公司等,发现他们的一些招聘条件不谋而合:懂礼貌,遵守纪律,头脑灵活,做事主动、耐心、细致,吃苦耐劳,语言和交际能力强,有基本的`专业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融入工作。另外,用人单位在聘用毕业生前,还对应聘者进行短期培训,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考核。学习成绩高,思想表现好,不再是评价人才能不能用、好不好用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的项目、方式,应该针对学生就业所需的语文素质加以改革,努力培养实用型中职人才。
(四)由学生个体的多元性决定
学生素质状况不同绝大多数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初中时的学习成绩不佳,这些学生大都缺乏自信心,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甚至畏惧和讨厌学习。个体表现存在差异:有循规蹈矩、反应迟钝的学生,有表面认真上课却什么都没听进去的学生,有调皮好动而理解力强的学生,有喜欢看小说却不听课的学生,有除了玩游戏什么爱好都没有的学生……学生们的表现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却都对步入社会工作充满好奇和期待,只要课堂内容与社会、工作有关,他们就会兴致勃勃、精神饱满。
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同不同的家庭状况对学生的影响不同,造成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个人素质不同。我校学生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父母经常吵架,有的父母不懂如何教育子女,有的父母因做生意而无法照料子女,有的学生家庭贫困,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本地,有的来自外地,有的毕业后想马上工作,有的希望毕业后半工半读,有的渴望继续升学,有的打算自己做生意,有的独立能力强,有的依赖父母,有的兼职挣钱为父母分忧……
总之,尊重学生个体,从多元评价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积极完善与发展自我,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五)由教学的多元性决定
中职语文教学以单元教学为主,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不同,从而导致评价标准和方式的多样性。
另外,多元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对学生的质疑和求异采取欣赏、宽容的态度,张扬个性,鼓励创新。
(六)由一元性评价的不足决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考形成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重分数,轻发展;重少数,轻多数;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硬背,轻灵活运用”的教育模式和一元性的评价方式深刻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如我校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包括三方面: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最终评定由三者合成,即总评=平时成绩的30%+期中考试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的40%。前者主要体现为书面作业及测验成绩,后两者是闭卷考试成绩,成绩量化。这种评价手段和评定成绩的主体单一,即教师。这种评定方式虽然比单凭考试成绩评判学生有所进步,但就整个评价过程而言,学生参与少,透明度不高,很难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教学中不可能没有一元性,不可能没有求同和对共性与统一性的追求与认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统一性的正确结论,但是,如果没有求异的思维过程和多样化的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就难以获得一元性的结论,即便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多元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②多元性评价对一元性评价的不足,起着重要的弥补作用。
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措施
研究多元性评价意在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形成相对立体的、多层次的、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直接成为评价的受益者。
实际上,多元性评价并没有固定模式,它受制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主体(学生)以及教师及其教学方法。近年来,各地教师虽然进行了多方探索,但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评价方式为数不多。这说明我们在运用多元性评价方法和工具时,易操作性和实用性是存在距离的。下面,笔者以我校学生为例,就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提出一些评价设想。
我校学生语文基础底子薄,原因有四个:一是缺乏语感,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差;二是缺乏对社会的关心意识,人生观、价值观模糊不清;三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缺乏自我改进的意识。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目标,要将这些学生培养成具有能够顺利、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等语言能力的实用型中等职业人才;同时,要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将这些学生置于生活与实践中,提高其语文能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发展能力。
我校现正逐步推广使用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此教材采用“话题组元”模式,上册以“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树立理想——亲近自然——热爱科学——记诵古诗文”为序,下册以“关注社会——寻找真爱——塑造人格——就业创业——欣赏文学——诵读古诗文”为序。有些教师认为该教材太注重人本化,会把语文课变成德育课、政治课,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然而,笔者却认为它恰恰适合我校学生,可以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改革评价方式。
(一)阅读评价
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比较强调阅读教学的严密性,中职语文教学只要求学生能够熟读并读懂文本,能够掌握必要的词汇并有所领悟即可。可将阅读教学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部分。其中,课内阅读应以诵读教学为主,要求学生每课必熟读,美文必背诵。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教师应率先垂范,或以名家朗读引领。如特级教师韩军的“吟诵美读法”非常值得推广。③可采取让学生分组比赛朗读、两人合作朗读、单人朗读等形式。在评价时,教师应先制定出得分条件,课堂上学生互评,按项加分,由记分员记录每次分数。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由同学商量加附加分。每两周由科代表张贴公布一次得分结果。学期末按一定比例加入平时分。评价标准见下表:
说明:对中职学生来说,按部就班地阅读分析范文会使他们备感枯燥和厌倦,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悟,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很容易理解。此表格虽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量化表,但其评价是多元性的。同时,它能敦促学生认真阅读,训练学生的读书习惯。
对于课外阅读要求不应很高,只要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即可。中职学生阅读能力较低,表达能力不强,与阅读量偏少有关。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调查表格,借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引导他们自由阅读书籍、报纸、杂志。每月利用两节课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或书评)会,由学生自己评选每月的读书之星。条件是每月读书两本以上,写读后感或有关文章(基础稍差的学生质量要求降低)两篇以上。人数不限,被选为读书之星的学生可加10分,学期末按一定比例加入平时分。
(二)写作训练及评价
先进行摸底写作,把学生写作水平分为三个档次(不公开),以每单元的话题为契机,引导学生走进并发现生活空间,从自我到大自然,从亲情到友情,从社会到就业,先谈论后写作,文章先短后长,评价因学生的水平差异而不同。对于写作功底好的学生,着重对其进行全面衡量;对于写作水平中等的学生,着重评价其写作内容;对于写作水平差的学生,努力发现其文章中的闪光点。对文学技巧要求不应过高,达到写作目的,文章通畅、无错别字即可。
(三)社交口语的学习与评价
中职阶段口语训练包括介绍、解说、致辞、演讲、求职应聘等,主要通过模拟现场进行练习。对中职阶段口语训练的评价既要抓住口头语体的表达特点和要求,又要抓住其交际场景、交际目的、交际对象的特定性,还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该采取自评和集体评价的方式。至于社交礼仪,因有专门的礼仪课,在此不需重复练习。
(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常常受到批评、指责,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如将教学班联合在一起举办班级作文选,可以多选择一些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的文章;对于中等水平学生的文章可以选取其中一段话;水平稍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其文章中最精彩的一句话。同时,鼓励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编印个人作文选。另外,举办学校手抄报比赛、书写比赛、朗诵比赛、改错别字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作文、朗诵比赛等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全方位的,涉及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考核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总而言之,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断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使更多学生喜欢语文课。
注释:
①②扈中平.教学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87,28.
③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0.
参考文献:
[1]扈中平.教学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3]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6: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王誉达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改革,中职语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去反思、探索和创新,努力培养更多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合作学习;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进步,中等职业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促进中职毕业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中职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中职生毕业后成为合格的技术人才,如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沟通、会表达、会书写、懂礼貌的人。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确实应该做出一些思考。
来到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什么样的孩子,不言而喻。他们不仅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毫无兴趣,更主要的是他们不会表达和沟通,盲目自信或过于自卑。多年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入了太多孩子们的家庭。单亲、离异、留守……每个孩子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家庭背景。这样的背景导致他们荒废了学业,对人对事都缺乏安全感、信任度。他们缺少父母的教育、关爱和沟通。面对这样的群体,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的东西远远超出了课本。以下是我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以人为本,先学做人
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作为语文教师就更应该把这一点作为工作的准则和人生的信条。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言传不如身教,我们首先要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除此之外,在语文课上,上课之前我都有个小热身。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读文章或讲故事。不爱学习的他们每在这个时候却都睁着渴望的大眼睛竖起了耳朵听。而我的这些故事也都是有选择和有倾向的,比如,感恩的,励志的等,每天都在注入正能量,他们幼小的心灵每天都可以接受一次洗礼。很多学生听得哭过,听得热血沸腾过,就是要去唤醒他们内心中最柔弱的部分。他们课堂的纪律可能还是不太好,他们可能还是不太爱学习,但是他们却从这些故事中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人生需要努力,那么,我们做教师的就胜利了一小步。后来我又变换了方式,开始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去选择自己觉得好的文章、故事,上课前由他们去读或讲。因为之前我所读的内容的导向性,学生便会有意识地去选择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在选择中他们有了倾向,他们学会了善与恶的取舍。而无论是读还是讲都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
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依据,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切合本校实际,编定校本教材,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牵着学生鼻子走
中职生的课堂纪律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有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教学上,还要花在组织教学上。那么我们怎么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呢?出奇制胜地吸引他们。善于启发、引导、提问和深入浅出。如果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好奇,想去翻书,想去一探究竟,那么你的备课就非常成功了。我们要设计好课堂中的每个提问,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样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了。
2.语文课和专业课不分家
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更为优秀的专业人才。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课。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从而使学生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
3.感受语文的不可或缺性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那就是让他觉得语文随时随地都在,也就是语文的实用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与专业结合,并且要让所学的东西在实际应用中派得上用途。
4.学会合作学习
要想成功就要有团队精神,合作很重要。其实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在语文学习中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在学习中完成不同的任务。只有每个人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团队的最后成绩才会更好。
三、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要时刻渗透礼仪教育
中职语文课中除了传授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文任务,那就是要时刻向学生们渗透礼仪教育。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求职中顺利就业,在就业中顺利成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善于创新的能力,还有优雅的外在形象和由一切内在知识转化和升华的道德品质。任何一个岗位都更欢迎德艺双馨的人才。不仅有才更要有德,有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在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讲述中华民族注重礼仪的佳话、典故,让学生了解坦诚相待、热情好客、礼尚往来、不卑不亢从来就是中国人的美好品质和传统,结合现实生活中许多优秀人物注重礼仪修养的美谈,使学生进一步懂得,要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首先必须提高自身内在的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其次,还要有强烈的礼仪意识,学会尊重,充分表现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让自己的仪表、言谈、举止展示青年学生应有的职业特征。
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教学可以说肩负着巨大使命,它不仅仅要让学生成才还要让学生成人。而这个巨大的使命需要我们无数的中职语文教师一起去努力。只要我们怀揣着对中职语文的热爱去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一定会改变现状,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韦志成。彭华生。语文教学思维论。1版。广西教育出版社,.
[2]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类型与课堂应用研究初探[J]。教育评论,(2)。
[3]金正昆。现代礼仪。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篇7:中职语文教育专业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内教育界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教育者及教育方法研究的学者,掀起了一股创新教学方法的浪潮。本文根据多年的中职语文教育实践,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堂作了探究。本文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两个方面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职语文教育中融入创新理念,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职语文教育中巧用设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中职语文教育中运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个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践行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的号召,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分析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内教育界掀起了改革的浪潮,这种改革首先体现在教材的变革上,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之前,中职语文教材甚至沿用十几年,不能与时俱进的语文教材势必要进行改革,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推行之后,各地开始探究语文教材的改革之路,各种因地制宜的地方性教材层出不穷,中职语文教材也又旧版本改革成了新的版本(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其次,这种改革还体现在国内教育界的教育者及教学方法研究者,掀起了一股创新教学方法的热潮。教育者及教学方法的研究者,相应国家新课改的号召开始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新课改中强调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相应新课改的号召。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性人才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1],只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信息时代国家发出了“科技强国”的口号,中职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是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2]。在信息时代,在办公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办公自动化的工作环境,如果学生不懂新的电脑知识,不懂电脑犹如过去不识字的文盲,不具备创新精神,很难在信息时代生存。因此,对社会中的个人而言,中职语文教师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生存的本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对国家而言,中职语文教师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为国家培养创新性接班人的举措,这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需要,这是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需要。
二、探究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融入创新理念,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具有指引人实践活动的功能[3]。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只有坚持这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创新理念,“中国制造”才能转变为“中国智造”。那么,中职语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将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融入语文课堂教育之中。通过融入创新理念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洗礼学生的陈旧观念,注入新的创新理念,以培养其创新意识,为以后学生步入社会工作之中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供思想基础。要开展融入创新理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职语文学科教育者首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学习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明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的内涵,以此来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做示范者,以自身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语文教育者只有培养自己形成创新思维,进而才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的融入创新理念,实施融入创新理念的语文教学策略。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巧用设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中职语文教育者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需要巧用设问的策略,打开学生的发展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轻松、愉快、活跃、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环境。除了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外,语文教育者还需要运用设问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4],可以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对其他同学所作的回答的质疑精神,有质疑才有创新,从古至今真理的发现、科学的发展都源于质疑,质疑精神的培养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中职语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在用“对这篇散文请大家举手发言畅谈自己有什么样的读后感?”“请谈谈你对文中作者的观点的看法?”等开放性的设问形式,营造轻松、愉快、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大家畅谈自己对老师提出问题的看法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之中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中职语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语文教育者可以开展语文诗歌班级征集活动,设置奖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此活动,鼓励创作的诗歌凸显创新精神。
(三)中职语文教育中运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西方国家流行这样一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谚语的表面之意为“通往罗马的道路有很多条”,此谚语的比喻之意为“解决问题、到达目的地的方法有多种”。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为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教学目的,语文教育者则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即可以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中职语文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篇文章时,可以分别从父亲的角度和儿子的角度让学生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境,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知,这便是运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的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逻辑思维习惯的形成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则是学生形成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过程中,从考试的试题来分析,凸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放性试题所占试题比重及分值逐渐增大。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尽量做到针对开放性试题不固定硬性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开放性试题。
三、结语
本文对“论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论述临近尾声,但“论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个教学研究课题及其教学实践并未就此结束。由于作者在研究此课题的过程中所收集的研究资料不够齐全及研究能力有限,故期待国内外广大从事语文学科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者及进行教学方法研究的学者,共同推动“论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题的研究与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为中职语文教育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切实有效的新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将所见所闻所感作创新的语言运用行为。它是学习者极具个性和富有创造的思考,也是沟通思想、传达意义的途径,更是学习者在观察、感受基础上进行思想的活动方式。写作者既是学习者,亦是思想者;既是自己写作,也是为社会其他成员写作。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可以按以下层次训练:首先观察感受文,侧重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切身感受;其次阅读感悟文,侧重自己对文本审读欣赏的信息筛选与悟性;最后是虚拟想象文,侧重对未来的推测与假想。通过三类文章的训练以达到基本写作能力的形成,让写作者的个性得到张扬,吐出心中的苦与乐。与此同时,还必须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实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写作训练,使之能“召之能写,写之必成”。
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口语交际即听说的教学与实践。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受传统教育和旧有模式的影响,语言教学往往重读写轻听说,甚至有人认为汉语作为母语,听说能力与生俱来,不经训练也可无师自通。这种理念与全面素质教育相悖,与职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极不协调。中职毕业生除少数甚至个别人可能到高校深造外,绝大多数学生要直接走向社会,面对应聘、求职找工作的现实。这时,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十分有用。善于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者,十之八九会胜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事实上,听说是先于读写的最为复杂的心智活动,最能促进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和发展;听说能力是用得最频繁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得益于听说能力的提高;听说最能促进人的信息意识、参与意识、情感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迅速提高思维灵敏度、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和言语能力等整体素质。
除依赖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外,尤其要注意以日常说话方式为主,要求学生多听广播、常复述文本,鼓励他们大胆走上讲台,即席发言、演讲或参与社会采访等活动。此外,还要加强教学材料的搜集,借鉴外语口语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听说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把听说能力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上,是势在必然,是责任使然。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呼唤与思考还在继续,仅以此文抛砖引玉,愿与同行共同探讨,构建中职语文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中职语文教育质量,使每一位中职生的语文能力与时俱进,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篇8:中职语文教育专业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要]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己任,教学生“做人”,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语文成为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实践学科,切实加强言语实践、写作指导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中职教育阶段是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职语文在其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职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将学习者培养成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健康发展的人,使他们既具备人格素质、精神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健康素质、职业素质、审美素质等综合素质,又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社会能力。诚然,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赖各种教育力量共同构建,但是,语文教育必须以其特有的魅力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自己的份内任务,并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扎根于人的培养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理应带着一种教书育人的自觉,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去创造性地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培养人文品质,让学生在掌握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塑造自己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求知的浓厚兴趣,以自身的优秀品质和所学所得所有为社会服务。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知识和智力“完全可以为邪恶势力服务”。这就给我们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严肃课题。在中职学校,由于它的职业技术性,绝大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课、技能课,但专业课、技能课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操作技能,而很少涉及“做人”的教育;加之思想品德教育相对薄弱,有的甚至没有开设思想品德方面的课程,这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伟大性格,教学生“做人”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语文教育的肩上。对此,中职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服务社会的使命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语文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其50年的教学生涯中,诚恳地做人,诚恳地教人。整整半个世纪,她始终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教学生“做人”作为根本,将语言教育、语文知识和思想锻炼、情感熏陶、人格培育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教文纳入育人”这个大目标,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二、中职语文教学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语文成为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实践学科,让偏重技能的学习者为语文喝彩
中职与普通高中同属一个教育层次,但有别于普通高中。中职与高职同是职业教育类,但与高职相比,要求有所不同。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既要达到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又不与普通高中盲目攀比;既要与高职语文教学要求相衔接,又不任意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如何把握好中职语文教学的这个“度”,让中职语文教学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层面上突出其实用性、实践性,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项特殊任务。
从科学技术维度讲,语文科学是教育科学,是思维科学,蕴藏着强大的科学精神。语文又是关于语言方面的工具学科,它具有语言“功利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既要重视语文“工具性”、“功利性”的一面,让语文成为学生实用的工具,能很好地应用于学习、工作实践,更要倚重语文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去学会理性地探究事物发展规律,思考现实问题,进行是非判断,提升审美情趣。
语文是人文学科,是富涵人文精神、人文性的课程。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作为哲学名词的“终极”,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和最高境界。而“文人精神”多指文化人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一种精神状态。人文精神不等同于“文人精神”,二者有本质区别。为了防止中职语文教学的失衡与异化,必须摆脱“人文性”的偏见与误解。一要防止将“文人精神”取代人文精神,二要防止把人文精神曲解为“伦理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的人往往过于偏重思想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忽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的甚至牵强附会,任意上纲上线,别扭矫情,大煞语文教学风景。同时,还要防止以非理性精神取代人文精神。理性精神以科学化为基础,非理性精神以情感、意识为核心。非理性精神有其合理存在、需要呵护的一面,但终不能替代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并非就是弘扬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永远是人类精神的核心,也是语文教育科学的核心,语文教学应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三、中职语文教学应特别加强言语实践、写作指导和口语交际训练
中职语文修订版教材构建起以语文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生主体的语文实践为基点、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前后贯穿、具有自学辅导特征和有利于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新体系,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单元比例大致为5:2:1,改变了以往语文教材只有单纯的阅读教学的“老面孔”,让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占有相应的位置,而且让三者相对独立,又彼此照应,相互促进,这无疑有助于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益。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就业压力逐渐加大,这些都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挑战。要改变目前“唯理性的语文教育”的倾向,强调积极自主的学习姿态,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和谐地结合起来,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思维的训练落实到言语的实践中,重视点点滴滴的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心灵对话的过程。师生解读文本是师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学的多边活动是多元反复对话,既是师生的对话,又是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是师生与家长、专业人员的对话。对话应该是心声的交流,是积极自主的行为。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中职生的“对话”普遍存在“失语”现象,即个体内心封闭,有话不说,有情不抒,有感不发,甚至为了迎合世俗而课后说谎话、假话、脏话。因此,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放飞师生心灵,真正实现阅读教学对话的优化,提升对话质量与教学效果,让思考非线性,言说无拘束,使“言为心声”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将所见所闻所感作创新的语言运用行为。它是学习者极具个性和富有创造的思考,也是沟通思想、传达意义的途径,更是学习者在观察、感受基础上进行思想的活动方式。写作者既是学习者,亦是思想者;既是自己写作,也是为社会其他成员写作。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可以按以下层次训练:首先观察感受文,侧重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切身感受;其次阅读感悟文,侧重自己对文本审读欣赏的信息筛选与悟性;最后是虚拟想象文,侧重对未来的推测与假想。通过三类文章的训练以达到基本写作能力的形成,让写作者的个性得到张扬,吐出心中的苦与乐。与此同时,还必须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实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写作训练,使之能“召之能写,写之必成”。
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口语交际即听说的教学与实践。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受传统教育和旧有模式的影响,语言教学往往重读写轻听说,甚至有人认为汉语作为母语,听说能力与生俱来,不经训练也可无师自通。这种理念与全面素质教育相悖,与职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极不协调。中职毕业生除少数甚至个别人可能到高校深造外,绝大多数学生要直接走向社会,面对应聘、求职找工作的现实。这时,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十分有用。善于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者,十之八九会胜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事实上,听说是先于读写的最为复杂的心智活动,最能促进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和发展;听说能力是用得最频繁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得益于听说能力的提高;听说最能促进人的信息意识、参与意识、情感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迅速提高思维灵敏度、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和言语能力等整体素质。
除依赖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外,尤其要注意以日常说话方式为主,要求学生多听广播、常复述文本,鼓励他们大胆走上讲台,即席发言、演讲或参与社会采访等活动。此外,还要加强教学材料的搜集,借鉴外语口语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听说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把听说能力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上,是势在必然,是责任使然。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呼唤与思考还在继续,仅以此文抛砖引玉,愿与同行共同探讨,构建中职语文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中职语文教育质量,使每一位中职生的语文能力与时俱进,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篇9: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教育论文
1.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语文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中的“此”与“彼”又是什么呢?
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不妨从情节、主题、作家、文体四个角度着手。从情节角度中延伸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后,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会做些什么?或者会遇到什么事?”
这时学生纷纷展开了想象,有的学生说,丑小鸭回到了他刚出生的地方,大伙都感到十分惊讶,丑小鸭宽宏大量,原谅了他们,他们也很惭愧,并向丑小鸭保证以后要善待任何人。从此,丑小鸭和鸭妈妈、伙伴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有的学生说,丑小鸭遇见了与他小时候有同样遭遇的丑小鸡。这时的丑小鸡十分沮丧,丑小鸭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丑小鸡,鼓励丑小鸡鼓起勇气顽强地生活下去,就一定能获得幸福的,并陪伴着丑小鸡。最后,丑小鸡也长成了美丽的大公鸡……。
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从主题角度延伸
类似的情节,在不同作者、读者(学生)的心中,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此时,教师可由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
讲黄昏与中国人的日暮情思时,我从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到现在女作家张洁《挖荠菜》里的日暮黄昏不敢回家的描写;从诗经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到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学生们感受到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夕阳黄昏的意象传递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多了一层家园落日的温馨和人生迁世的感情。
再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可请来席慕蓉的《乡愁》;学《爱莲说》,可引进来《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这样,教师有意识地查找这样的资料,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写法有哪些异同,又理解了对于同一件事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道理,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做到视野开阔,观点独到。
3.从作家角度延伸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是《水浒传》中第三回部分,将花和鲁智深(鲁提辖)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报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着,让学生去关心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 其次,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风格往往也是有差异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积累中。例如,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勃雾浓云愁永昼》时,可向学生介绍她前期的作品《如梦令》。学生在理解了这两首词截然相反的意境后,不难知道这与李清照所属的时代背景有关。
此外,我们还可以介绍学生看一些人物的`传记、评论文章,这会让学生对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鲁迅代表了中华民出最可宝贵的灵魂,他是超越时代的,他也是痛苦和孤独的。而学习鲁迅自传,则正可全面了解鲁迅。但学生一般认为鲁迅的作品艰涩难懂,理解有难度。且《鲁迅自传》,写得又含蓄、沉着、朴实,学生始终无法与之对话和沟通。教学中我把近几年学术界研究鲁迅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阅读这样的评论文章,可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从而跳出自己狭隘的思维空间,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例行性思维和兼容并蓄的气度。
4.从文体的角度延伸
拿说明文为例,我先从课本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分别从课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点拨。然后又选择另一篇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
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每个学生都逐渐理清了,“说明文有的介绍事物的特点,有的是说明一个道理,要介绍明白这些特点和道理要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而且语言必须准确”。这样的一种阅读思路,也就是帮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领”实际上就是“导”,是从学生的“学”出发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新课程”是一种理想,这理想的实现需要“新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与同仁共勉,努力为“新教师”,为“新课程”的完美开展添砖加瓦。让充满着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在我们语文课堂上闪现吧!
篇10:对职高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的论文
对职高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的论文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教育亦趋向国际化。这种变化已经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不小影响,我认为其中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影响最为突显。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对象是初中中等基础教育完成者。但当前的中等职校学生文化知识状况不容乐观,我看到过这样一则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教师中认可“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职校学生‘差生多’”的占80.70%,只有19.30%的教师表示“不同意”。教师认为学生“差”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态度差”,第二位的是“行为习惯差”,第三位的是“学习能力差”。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职校生文化基础普遍太低而且综合学习能力不强,但 21世纪将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越来越重视人才这一最宝贵的资源,提出创造“人人可以成才,时时可以成才,处处可以成才”的环境。在这种思想的认识下,很多家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出”高考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的认识误区。所以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必须并行。
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将书本知识迁移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呢?语文教学如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呢?作为一名职业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近年来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思考着,并且做了些创新尝试!
我一直教着两个班的可爱的“笨小孩”。
自从带了这一届的职高生,我就发现语文课上竟然容忍不了一首诗,这真真使我感到痛苦。怎么会这样?有人说这些已不适应时代了,那么我们究竟处于怎样一个时代?可以移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首语:这是最好的年月,还是最坏的年月;这是智慧的时代,还是愚蠢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群孩子,我们如何做一名语文教师?语文一直以来是被学生所忽视的学科,所以在课堂上往往出现睡觉;不注意听讲;不摸课本的`现象!而语文对人而为人的培养,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素质方面又有不可估量的责任,所以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兴趣“够用性”的学习呢?首先,教师应有坚实的课堂基本功,增强个人的语言魅力,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教学魅力和人格力量的体现,亲和力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消除学生羞涩和厌学感,有利于焕发学生和教师的活力。其次,要了解学生需要,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等等。只有了解学生情况,教学才能有“针对性,有效性”。再次,教师应注意在“够用,实际”的原则指引下,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对课本重新整合,进行字,词,句,文的认读,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不能照搬照套普高学生的能力要求,这一点毋庸讳言.比如我现在教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二册,我把听说读写的培养目标分别分开来上课,开设了速记课,普通话演讲课,美读欣赏课,书法课。课堂上往往是轻松愉悦的,职高语文课堂在“量”上和“速度”上不能要求过高,学生基础不太好,所以要循序渐进,要兴趣性和社会实用性相结合教学。最后就是“意”的培养,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到人的价值取向,人的生活观念的树立,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替家长完成基本的人生信念教育和基本的性格改正。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我认为立人先立己,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既要授业,更要传道;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才能真正的理解学生,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尊重差异。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得到教师尊重和理解的学生往往精神生活充实,个性品质较为健全,这样的学生更容易追求老师所导向的人生。职业教育要让学生先成人,然后成才。
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我们不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据说有个人看了毕加索的抽象画后非常不解,于是就去问毕加索,“你画的是什么东西,我怎么看不懂?”毕加索就问他“听过鸟叫吗?”回答“听过。”“好听吗?”“好听啊。”“懂吗?”“不懂”。毕加索的这个富有幽默感的提问启发了我们:对于这些学生你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能够对某一个问题说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只要他们还有丁点儿的感觉,就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通过和同学们的相处,我发现交流最重要,它会让我知道学生们的需要,同学们也会理解我对他们的用心是何等的良苦。我认为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并不冲突和矛盾,正如韩愈所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1:对中职文秘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思考论文
现代汉语是中职文秘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中职文秘专业培养的是实用技能型秘书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中职文秘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必须考虑社会需要,准确地把握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依据培养目标和能力获取的需要,剔除某些繁杂的理论内容,讲清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突显文秘专业特色,合理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一、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中职文秘专业的现代汉语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强调“够用”。因此,必须大胆地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压缩、重组,突出实用性。
在语音教学中,应以朗诵为主线,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辨正上严加训练,通过纠正发音、记代表字、利用声韵配合规律的某些规则等方法,掌握好变调、轻声、儿化、“啊”变等音变技能,集中强化语音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在文字教学中,则应以现行汉字的字形为中心,展开汉字的.笔画、偏旁、部位、笔顺等教学,集中强化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用字和写字的能力。
在词汇教学中,应以词义为教学重点,尤其要注意语境和词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领会在不同语境中词的意义及作用。
对于公文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专用固定用语,每个文秘人员都应准确理解其意义和用法并正确使用。如“根据”、“鉴于”、“据此”、“综上所述”等词语,都有其特定用法和要求。教学中分别讲清它们的意义和使用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法教学中,要淡化语法知识教学,把重点转到对句子的运用上,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并准确领会句子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修辞教学中,应把重点从辞格的学习转到语言运用上来。文秘人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他们在说写过程中应更多地运用消极修辞,掌握好其用法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好词语和句子锤炼的知识,还要正确运用语体风格。文秘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较常用到公文语体、政论语体等,文艺语体则少用或不用。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各类语体的特点和风格,切忌语体混用。
二、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充实
有些比较常用的词,在秘书工作中出现频率较高,且有特定的表达作用,应予以补充,并且让学生正确掌握其用法。如常用代词“某”、“本”、“该”等,常用副词“业”、“已”、“尚”等,能愿动词“应”、“可”、“须”等。
现行的现代汉语课过分强调理论分析,把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法规规范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讲授时内容不具体不细致,对学生也没有明确的要求,以至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再去补课,造成被动局面。有鉴于此,在教学中应该把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渗透到教学中,并应加以突出强调。如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像类似有关规范用字的法规文件应该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使学生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方针政策并自觉使用。
现有教材中的例句非常陈旧,脱离学生实际,难以引起兴趣。在保证例句典型性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观察诸如网络语言等新的语言现象,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活生生的语言中选取例证,增加例证的新颖性生动性。如在教学中选用来自流行诗歌、散文、小品、相声和小说中的语料,来自应用写作中的语料,来自日常口语中的语料,来自中学语文教材的语料,来自网络的语料等。教学信息量的增加,不但会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关注语言现象,还会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投入更大的精力学习,自觉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
文秘专业要培养的是能说会写、说写规范得体的实用型人才,对能力的要求十分突出。因此,培养学生的技能。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提高正确使用普通话的能力。
文秘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做带头讲普通话的模范,达到与人顺畅交流的目的。这就要求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普通话意义的认识,把学生的普通话训练作为核心和重点,使之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要领。通过语音部分的教学,让学生过好普通话关,力争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乙等的水平,最低也不应低于二级甲等。在语音教学中,要仔细纠正学生发音中的突出问题,可以利用语言片断或戏剧题材的内容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同时,可以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诸如朗诵、演讲
、模拟谈判等,让学生掌握在谈话、接待、社交、公关、谈判、论辩、演讲等环节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2.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在一定语境条件下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而组织合适话语的能力,也包括在语言意义之外确切理解这些话语的实际含义的能力。
教学应指导语言实践,服务语言实践,授课时要让学生感到课程对自己的语言实践有具体指导作用,能学到真正的东西。口语运用和书面语运用应作为现代汉语教学的重点,口语部分主要涉及口语交际中对汉语词语、句式、语音、语调、表达方式、表达手段、表达内容、辅助语言因素等方面的运用艺术;书面语部分主要包括书面语的规范化,不同语体、文体语言的特征,语言材料的选择组合的技巧等。因此,交际学、语境学、文化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内容都必须加以具体化并融入本课程之中,使这门课具有实用性,克服过去现代汉语课程严重存在的语言实践空洞抽象的弊端。
总之,现代汉语教学不能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必须围绕中职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适应社会发展及自身发展的要求。
篇12: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摘 要: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制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然中职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空间想象力差成为制约机械制图课程学习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成为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论文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制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然中职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空间想象力差成为制约机械制图课程学习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成为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又为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茫然
据有关调查显示,50%以上的学生是出于无奈就读中职学校,他们在初中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打好扎实的基础,对机械常识缺乏了解,立体思维欠缺,加之进入职业学校后他们自认为没了升学的压力,缺乏学习目标和内在动力,完全处于漫无目标的茫然状态,对学习该课程麻木不仁,所以最终学习效果极差。
(二)教材的实用性不强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中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习知识实用性的最大化,而现行机械制图教材不合理,对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讲解偏少,降低了实用性。现行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公差配合作为三门课程分别开设,而很多中职学生不会融会贯通,加上制图课程与公差配合教学不同步,许多学生对图纸上的公差代号一头雾水,导致学生在机械制图课程学习上的欠账,到实际工作中都难以弥补。
(三)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
机械专业学生成为企业员工后特别需要的是拿到零件图能准确识读,并按图生产[1]。但机械制图知识的匮乏让其感到力不从心。同时,企业生产中绘制的零件图大多是CAD绘制,虽然学校开设有CAD课程,但授课教师大多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对机械专业知识欠缺,造成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也给学生就业造成困难。
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教材的改革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蓝本,不应该单纯追求各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根据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从中筛选出与培养职业能力有关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
对现有的机械制图教材我认为可以将点线面三章适当压缩,重点讲解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并加大组合体读图、机件的表达方法及机械图样阅读的比重,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学以致用[2]。
同时,将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公差配合三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这样既解决了学生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严重脱节的问题,也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下的设计思维方式,使学生毕业后更能适应企业现代化生产技术的要求。
(二)教法的改革
由于高一年级学生没有对专业的了解和实践锻炼,头脑中的立体概念较为欠缺,难以将平面与立体联系起来。因此,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立体思维,实现空间与平面的思维转变[3]。
1.构建模块化教学。以教材改革为基础,分梯度从易到难构建教学模块,为每一个模块制定详细的任务书和评价标准,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学习目标,采取精讲,多练和任务导向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模型实物教学。采用实体模型或橡皮泥等工具制作一些简单的实物模型,观察实体与投影平面的关系,充分了解基本体和组合体的组成形式,直观体会三视图的关系,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和处理能力。
3.探索生产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生产实习现场,如校内的合作企业生产车间,那里有成熟的产品,熟练的'技术工人,也有大量的生产图纸和工艺文件。学生在企业规范化的环境中,无论是基础的制图规范还是识图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更能通过实际观察理解教材中十分抽象的内容,如定位尺寸,工艺基准等,了解零件图上尺寸标注的原则和要求。甚至教师可以亲自操作演示零件的加工过程,对学生学习制图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检测手段的改革
学生在手绘的基础上,利用AutoCAD软件,让学生完成标准图纸的绘制[4]。严格按照制图的规则,图纸大小,框线,几何公差,标题栏等都要求学生一一做到,并将图纸统一打印出来,让学生互评,老师再逐一讲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他们看到自己亲手绘制的图纸通过老师打印出来,会有很高的成就感,也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可信手拈来,每个学生到企业都将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企业的骨干人才。
面对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我们老师要在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效教学方法。整合现有的资源,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定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满足机械行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篇13:用人单位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用人单位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1培养中职生的情商能力
企业用人时,几乎都把人品好、心态好、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吃苦耐劳作为用工的首要条件。在就业的学生中,总会有一些人不太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表现为自由散漫不守规矩、沟通能力差、抗挫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可见培养学生先做人,提高为人处世的“情商”很重要。语文教学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把育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必强制性地灌输,而应主要凭借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和优秀时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还可以适当补充《道德经》《弟子规》等专门修身养性的文章,进而提高师生共同的品德修养。与此同时,语文教师更应具备最佳师表形象,率先垂范,做师德高尚的好老师,用积极的心态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在授课时满怀激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景交融地讲授所教内容,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从而引起学生愉快稳定的情绪体验,使他们精力充沛、兴趣盎然、充满自信。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最成功的,即教书又育人。
2强化培训中职生的'文字书写能力
如今信息时代的中职生常常是提笔忘字,更别说汉字书写了。企业来面试时,都需要学生写份简历,仅仅一张纸几百字的小简历,很多人是错字连篇,字歪歪斜斜的。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如果书写流畅,字迹工整,文字准确,就业时就会赢得一定机会。所以强化汉字书写训练,不仅仅是企业的需求,其实也是每位国人的必修课。常言道:字无百日功。习字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结合专业,一入学就对学生进行写好字意义的教育,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求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字帖,每天必练一页钢笔字。第一学期练楷书,第二学期练行书(建筑绘图练仿宋字),每周收批一次,寒暑假也不例外。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并定期搞展览。在校期间要求班主任配合,最好坚持训练两年。二是督促学生最好天天记课堂笔记、写日记、摘录优秀诗文或做读书笔记,备用新华字典及时纠正错别字。事实上,学生在校两年,只要能坚持不懈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文字书写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3强化培训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同时也是交际的社会。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一面试时就腼腆害羞,说话结结巴巴,不敢也不善于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进行各种交流与交往,那么学生毕业后走到工作岗位上又如何立足呢?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训可作为语言训练模块,分项累计加分,单科结业。其具体做法是:
(1)开设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刚开学时学生可以进行自我介绍、专业介绍等,也可以围绕单元教学重点确定演讲内容。更可以畅所欲言,讲奇闻逸事、成语典故、神话传说,可谈事业、谈家庭、谈友谊等,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个人都得说,必须说,事先做好准备,做到脱稿。
(2)课上师生多互动、多交流。必要时以学生为主,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为同学讲授一节课,每个同学都给一次机会,事先把讲课内容确定下来,然后回去备课,可以自己做电子课件。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口头作文既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每学期都可以进行几次口头作文,让学生走上讲台,按事先拟好的题目进行口才训练。
(4)课余时间可组织各种辩论会、讨论会、演讲会等。可设主题,内容为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焦点热点或有争议的话题,学生可以运用各种演讲技巧一展风采,既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又锻炼口才。
(5)组织学生到企业或人才市场见习。主动了解本专业就业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岗位技能要求等,以自己的实践经历为材料,整理提纲,然后向全班同学做汇报。社会实践本身就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结汇报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模拟记者招待会,模拟求职应聘、模拟岗位情境等。通过创设生活场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给学生真实的印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锻炼学生对答如流、随机应变的能力,增强口语训练的时效性。
(7)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一切可“说”的机会,能说则说,不怕说错、不怕见笑、不怕受挫。只要多实践多锻炼,敢说敢讲、会说会讲,就能成为会交际善沟通的企业所需之人。
4强化培训中职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1)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应用文体和用人单位及每个人的关系都最直接,使用频率最高,实用性极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根据企业需求并联系工作生活的实际,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使其产生新鲜感及实效感。
(2)精讲多练。应用文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文体也非常多,教师可以结合本专业特点,灵活选取。虽然应用文写作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文通字顺、格式正确、内容简明并不容易。所以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要尽量精选例子,尤其是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实例范文,课上课下反复讲评,反复训练,只有这样才会收到满意效果。
总之,有个好品行好心态、会写字写好字、敢说话会说话,还能写好日常应用文,可以说是每个中职生最基础、最实用的能力,也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素质。所以身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勇担重任不懈努力,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提高素质增强能力,虽然会非常辛苦,会付出很多,但这样的语文课才更出彩!
篇14: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短文论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短文论文
小学语文的施教对象是儿童,施教内容是儿童的语文,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儿童的情怀,清楚儿童语文学习的真正需求,能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凭借儿童热爱的语言文字,帮助儿童获得自身成长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有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看到儿童眼中的世界,才能走进儿童心中的世界。
一、教科学的语文
教科学的语文,就是秉着对儿童负责的态度,挖掘教材中真的知识、思想与情感,引领儿童逐步认识教材本真的面目,在与教材的对话中,汲取语文的营养,形成鉴赏的能力。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都被编者作了删改,这就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了难度,甚至会引起误读。新教育研究中心干国祥在反复研读老舍的《草原》时发现,《草原》第一段描述的草原景色,初读之下,就觉得写得美,语言美,语言传达的风景也美,但“并不茫茫”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查了老舍先生的.原文,发现原文开头是这样的:“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干老师蓦然醒悟,原文中老舍先生写景,围绕“天不苍苍,野不茫茫”展开,没有了原文中第一句话,对第一段的解读就少了贯穿全段的线索,课堂上就会对草原美泛泛而谈,对“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到底说什么要么忽略,要么误读。教科学的语文,不仅是引领儿童品味文本“真”的语言,也是帮助儿童获得“真”的思想与情感。一位教师教学《匆匆》,抓住文中问句多的特点,引导学生聚焦到问句这一语言训练点:由文中的12个问句感受到作者的困惑、彷徨,再聚焦到第四段的6个问句,播放音乐,6次引读,巧妙地将学生带入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带入朱自清复杂而微妙的情绪情感中,促使学生深刻领悟问句的含义,真切体会问句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游戏的语文
语文课的下课铃敲响时,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我的这节语文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上得成功吗?有哪些环节处理得很好,还有哪些环节没有把握好?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语文课上,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上享受到了什么?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语文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
儿童不喜欢程式化的学习方式,儿童的语文学习需要在儿童感到自由的情境中进行,在游戏中儿童享受着自由、积极的精神体验。游戏是儿童融入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途径,游戏就是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杭州蒋军晶执教《麋鹿》,学习课文后出示一张麋鹿图,让学生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有效”输出。这时他采取了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争当导游进行介绍,从“一级导游”到“高级导游”再到“特级导游”,层层推进,吊足胃口,其中还穿插导游与游客的对话。在这堂课上,游戏与学习无缝对接,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使教学过程趣味盎然,达到了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说明事物特征的训练目的,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活泼。
三、教自由的语文
自由的语文教学,指的是教师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与课堂时空,使儿童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自主、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状态。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就是给儿童自由阅读、思维和创造以充足的时间。只有自由的学习,才能打开学生的心门,发展学生的心智。
一位教师教学《詹天佑》时问学生:“如果我们现在要给詹天佑塑铜像,你觉得在詹天佑周围应该布置哪些有意义、有代表性的建筑或者物品?请你为詹天佑塑一铜像。”学生可以选择的角度没有受到限制,因此他们思维空前活跃。有学生觉得在詹天佑周围画“人”字形线路,因为这是他最伟大的设计;有学生说画一把水壶,以说明他与工人一样艰辛;也有学生说应该根据他爱国的特点来设计,等等。这堂课迸发出学生自由创造的活力。
有些语文课堂将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是不是”“对不对”等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大量充斥;有时则把问题进行切割,拖着学生在“碎石”组成的问题“跑道”上行走,肢解文本;有的教师经常会在学生回答后附带“是这样吗”“对吗”等暗示性话语,如此弦外之音导致后面发表意见的学生异口同声地迎合、应和。学生的自由思想与自由精神被剥夺,也就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因此,自由的语文拒绝满堂灌,也拒绝满堂问。
四、教有用的语文
当下的语文教学,实用主义仍然大行其道,教师在应试的藩篱中无法突围,甚至不愿突围,因而大量围绕陈述性知识的训练(生字词语的固化讲解、课文读背的反复操作、练习试题的铺天盖地)强占了儿童的时间与空间,使儿童思维僵化,能力停滞,不能感受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并不是说生字词语和课文读背不再重要,而是这些内容的教学一定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合宜的情境,使儿童主动建构和悦纳。
我们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要由分析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简言之,语文教学要由“教课文”转向“教阅读”“教语文”。
一位教师教学《恐龙》,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最喜欢什么恐龙,然后介绍。一学生说:“我喜欢雷龙,它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而且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教师:“读得真动听,你把雷龙的特点都读出来了。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A.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很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B.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你们觉得哪个句子好?”学生:“我觉得B句好,因为B句把雷龙和大象作比较,在我们看来,大象已经很重了,雷龙竟然胜过六头大象,难怪说它是庞然大物,果真名不虚传。”教师:“对,刚刚你提到了作比较,这是一种说明方法。”《恐龙》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这位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介绍,将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课文中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上,而不是详细地向学生介绍关于恐龙的知识,这充分体现了“教阅读”的理念。教有用的语文,就是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篇15: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论文
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 要:小学语文朗读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可创设情境、特色范读和反复练习来指导学生感悟。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可在读中感知、读中领悟。
关键词:教学 朗读 感悟
“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也指出:朗读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提升文学素养、培养语感,有助于语言积累,要加强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因此,要在语文学习中“入门”,乃至“登堂入室”,必须在“读”上下功夫。那么怎样加强课文朗读训练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浅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音乐伴奏,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在朗读教学中,配上合适的音乐,能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意境。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我指导学生抓住“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三幅场景的描写,扣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采用配乐朗读的方法,配上悲壮的音乐,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把学生带到了庄严、肃穆的送别场面,激发了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将当时那种巨星殒落天地恸的悲壮情境再现出来,学生如身临其境,深受感染,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读中巧设背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受情感的制约,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因情感的冲动而萌生的。老师应根据文章的特点设置背景,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形象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担任角色。
在朗读中,让学生担任角色,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乐于朗读、勤于朗读、善于朗读。有的课文内容十分抽象,或者学生对文中描述的内容比较生疏,教师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文章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在他们眼前,从而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特色范读,融情于声反复练习,引导感悟
教师在备课时,要特别注重备“范读”。因为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它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水平。因此,范读中教师的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特色范读能披文入境、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以其声、其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 范读时机的选择要恰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前的范读既可以引导学生读准课文,也重在激情,以老师的声音和感情来感染学生,引声动情,使学生进入角色;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好全文作好铺垫。课中范读,教师应选择重点的段落或特殊的句子加以示范,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中的词语,从而帮助理解全文。
三、反复练习,引导感悟
每一次朗读有不同的要求,阶段的朗读也应该有重点要求。一开始,我们的朗读重点要求是要做到字正腔圆、口齿清晰,主要是为了读准字音。接着,重点在消除不正确的拖音,要读得轻盈。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读的文章多数是语调轻盈的`,适合训练消除拖音现象。消除拖音往往与学习停顿一起进行,但也有不同的侧重点。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班级学生读书一字一顿的,很生硬,很不自然。这样读书,拖腔拖调的现象是消除了,但是如果为了不拖腔就杜绝拖音,那就是倒洗澡水的时候一同倒掉了盆里的小孩了。朗读中肯定有拖音,句中肯定有拖音,句中的停顿有时是音断意不断,有时就是以拖音来处理的,朗读中的重音也往往需要拖长音调。
四、注重评价,激发信心
课堂上,教师及时的评价、点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发学生信心的手段。在课堂中,我经常这样鼓励学生:“到目前为止,你是读得最出色的。”“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啊!”“你读得真好听,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在教学《葡萄沟》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我问:“你喜欢葡萄沟的什么?美美地读一读这一部分。”一名学生读了这一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学生读得很流利,但没有感情。我说:“你读得真流利,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而且没有读错一个字,如果你能读得让大家觉得葡萄沟的葡萄真美啊,就更好了。”我又请了一名学生朗读,当学生读到“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时,我咂咂嘴巴,学生都笑了。我说:“葡萄沟的葡萄真美啊!真想摘一串尝尝。”
我想,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表扬,让读书的学生如沐春风,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人意识,更使他们掌握了学习课文的方法。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激情之语喷涌而出,整个课堂也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2.《小学语文教学论》。
篇16:对五下语文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有关对五下语文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学生经过五年半的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语文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在前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存留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有的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六年级以至中学语文学习的瓶颈。五年级下学期对于教师来说,是集中解决语文学习问题的关键期或者说是最后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学生将在语文学习上,如语感的形成,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发展等方面留下很大的遗憾。为了搞好五下语文基础教学,特别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1.抓实写字教学。这里强调的是一个“实”字。如何抓“实”?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教师的每一次板书,每一次作业批改,都要做到整洁、规范、漂亮。这样就给了学生一种无形的熏陶,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其次,教师要把写字教学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阅读教学,教师要抓住机会充分指导学生书写,比如教师在现场板书课题时,对一些学生写不好的字可以给予指导;在第一课时“课堂练字”这个环节中,教师也可以对重点生字进行书写的指导。再次,保证每天十五分钟写字课的落实,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学生而言,每天十五分钟的课堂练字,就是他们提高书写能力的最低保障。我们能指望他们回家练字吗?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要你每天回家练字十五分钟,你能做到吗?为此,我们必须首先保证每天给学生十五分钟的练字时间。同时,教师可以就学生在练字中存在的问题,如基本笔画的书写,偏旁部首的位置等问题,给予集中指导。最后,教师要严格平时作业的书写并定期举行班级写字比赛和作业展览等活动,并把学生平时的作业书写和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期中、期末的综合评价,即教师要有一套写字评价机制。
写字教学的落实需要教师的常抓不懈,需要教师耐心地“熏锅底”,更需要教师艺术地抓好每一个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写好汉字的信心,为他们打好汉字书写的底子。
2.抓实两个重要习惯的养成。对于五下的学生来说,自学能力的发展是当务之急。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比较好地适应六年级和初中难度更大的语文学习。为此,必须强调两个需要着重培养的语文学习习惯:预习习惯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对于这两个习惯的培养,教师要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然后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坚持至少三个月的检查与评比,并把这两个习惯的养成纳入到语文综合成绩的评定中。这样,从开学坚持到五、六月份,学生就能初步养成这两个令学生长期受益的语文学习习惯了。
3.抓实语言的积累。语文学习重在积累。个人认为目前教辅市场林林总总的语文试卷、习题集对语文学习来说是有害无益的。语文素养不是做题能做出来的。语文素养的提高首先应建立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生应该把有限的精力用在语文积累上。课内,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阅读方法和习作方法,积累精妙的词、句、段和精美的篇章;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积累广博的知识,并把这种积累作为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重要方面。我非常欣赏郭学萍老师给学生布置的每天作读书笔记的作业。不要说这是一种强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当学生从中尝到甜头,收获喜悦的时候,他还会把这项作业作为负担吗!
篇17: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论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论文
一、课堂环境生活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无穷兴趣。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在教室布置时将课桌椅摆成几个大方块,学生围坐在一起,犹如家里,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学生怎会不思潮涌动,在这样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里学习,大家心情舒畅,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必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中的语文更鲜活,更丰富,更具生命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这一理念为指导,老师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来丰富生活,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过年时,大家都爱在门的两旁贴上春联,有些对联寓意丰富,在此,可利用这一习俗,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对联到学校中来展出。这样,既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神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语文积累。又如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精点一百” “步步领鲜” “使用蓝天六必治,让你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用错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在假期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查找,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再如秋天到了,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形状、颜色等,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树叶贴在纸上,写上名称或者写上一个自己喜欢的描写树叶的词语或句子。或者用树叶镶一幅画,再给画取个好听的.名字,给画加上文字说明等,然后展出、评比。这既是一幅由学生亲自创作的艺术,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识字、学词、学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因为学生喜欢活动,特别是到户外去观光、体验,更让学生心情愉悦。通过这一活动,也实现了学生情感体验,把语文学习变成了学生情感需求。这样,学生心中涌动的是努力后的快乐和自信。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狐假虎威》一课时,我先通过全班朗读,让他们自由组合,就地取材,虚拟情境,尽情发挥。由于学生们表现欲望强烈,生动的表演使他们很快理清了课文线索,并依据这一线索条理地组织自己的内部语言。真正让学生通过课文知识,实现了情感的流露,学生们都能领会到文章的主旨。
3.学一学,体验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如学了《万里长城》后,可让学生分小组去找找民间的古老建筑。在此,不仅让学生锻炼了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且对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此外也可让学生在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教师也可组织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野外游玩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4.品一品,感悟生活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事美、情美、人更美,由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西湖》一文,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重点句,用自己的口把作者的心表达出来。学生反复朗读,寻找感觉,体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汇报时,学生边读课文,边配上音乐,让学生头脑中浮现画面,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学会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领。
5.动一动,感受生活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诗文画面优美,意境深远。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让优美的文字倾注柔和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又会别有一番景象。此外还有歌唱、朗诵、画流程图、小记者在行动、小老师登场等,只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文的内容,“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开放课堂教学,让教学生活化,就能产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萌发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
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又将语文学习还原与生活中去。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篇18: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论文
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论文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性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目前在教学领域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教学理念陈旧,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计算机领域教育的不平衡导致职专新生电脑知识的不平衡;教材的频繁更新导致教学课时不足。对此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全方位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能力与教学水平,实施分层教学法,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
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在各行各业大面积普及。各种职业以及不同岗位的需求,让计算机成为当今社会一项谋生的基本技能。是否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相关技能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性标志。职业中专是我国目前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职业中专每个专业所开设的公共性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培养他们形成解决实践问题的操作能力,满足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现笔者将针对职业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展开相关探究。
一、职业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理念陈旧,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伴随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明确,调整和改革课程教学成为必然要求,当前的教学中,教师依然主宰课堂,学生依旧是“知识接收器”,课堂中教师把知识“嚼碎”“喂”给学生,而学生们也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这不仅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此外,由于受到各种条件所限制,职业中专教师进修,参加实践提高的机会也不多。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又很快,如不采取措施,必然导致知识老化。所以现在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教师对新知识的了解不够,解决不了新出现的问题。
(二)计算机领域教育的不平衡导致职专新生电脑知识的不平衡
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如在市区可以说百分之百的各级各类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小学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计算机兴趣和意识,使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用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初中主要在于以计算机墓础知识和技能性训练、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或图形信息处理为主。
(三)教材的频繁更新导致教学课时不足
现阶段,计算机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的快,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职类学生,必须让他们在了解了以前的旧知识,对计算机的基础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概念之后才可以进行新知识的讲授。这样就会造成课时明显的不够用。在中职类学校中普遍采取的电脑理论知识的教材中主要包括很多的内容,这在课程的设置上就需要很长的时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的时候就会造成学生们很难掌握,进度也比较的慢。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会感到学生们接受新知识比较的慢,对于学到的知识也都难以记住,就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教学压力,感觉知识都讲不完。
二、解决职业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全方位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能力与教学水平
要顺利地开展中职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要清楚学生需要学习与掌握的是什么,用自己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最适宜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同时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老师们的知识结构和讲课的能力对于大家理解知识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可以凭借一定的集体学习,对一线的相关教师开始集中的帮助。在这个培训的时候不仅要转变教师们以前讲课的各种观点。帮助她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二)实施分层教学法
教学形式上可大力推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善,各学校已基本摆脱了“黑板十粉笔”的旧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课多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在机房上机实践的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环境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但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都是统一规划,远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要求,对于一些“高起点”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较熟练的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再让他们重复学习这些内容,势必会产生厌学情绪,不认真听讲,甚至会影响课堂秩序。还有一些“零起点”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需要详细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免修这门课程,完全不懂的学生则从头开始,而另一些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采用自主学习的办法,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教学进度表有选择地上课,但必须参加期末考试。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节约时间,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三)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
在世界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和网络的普及程度很高的今天。我们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或者业余时间应该很好的借助他们开展授课的过程。可以让大家借助这个平台进行自学,这样有利于间接的增加学习的时间。同时,教师们还可以借用这个平台来面对大家平时不会的问题,并集中时间来讲授这些知识,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情况,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平时上课时间不够的情况。
三、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二十一世纪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作者简介:陈杰(1985-),男(汉族),湖南衡南,湖南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助理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
★ 教育教学论文语文
★ 生物教学论文
★ 八年生物教学论文
【对中职语文教学课外拓展延伸的思考论文(锦集18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思考论文2023-01-04
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的论文2022-04-30
探导一得的语文论文2023-01-13
简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开发论文2023-09-13
旅游管理中人才培养对比研讨论文2023-04-1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备课式解读的渗透论文2022-08-12
小学语文老师教育教学论文2023-05-27
实践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论文2024-02-19
探语文特级教师教学共性论文2022-05-15
论文:英语作文教学中教材资源的开发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