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3-11-22 07:37:52 学校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精选13篇)由网友“鸿蓝守”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

篇1: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

听障四年级有8名学生,4名男生、4名女生,还有一名五年级学生来随班学习数学。学习程度较好和较弱的各占一半。这样的情况经常使我的教学进度发生左右为难。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所学知识,而稍弱的学生要经过教师反复的讲解与指导。所以在教学上出现不够吃、吃不完现象。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分水岭,学习能力的强弱在这一学年就能充分的体验,所以为了给学生以后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做了一下这些内容:

一、认真钻研教材、准确传授知识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

二、精心设计作业,认真及时批改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分类复习,然后采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我采用优生帮差生的一对一活动,让他们利用晚上时间辅导学习。聋生与聋生的沟通无障碍,他们能更好的理解彼此,利用这些加快学困生进步的步伐。

总之,本学期我教学态度认真,不迟到、不早退,努力向课堂要质量。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提高;须加强全面培养与个别辅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篇2: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1)班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形成“守纪、惜时、善思、创新”的学风。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混合运算

(二)三步计算应用题,年、月、日的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简单的统计

(一)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本册各部分内容都很重要,其中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和应用题,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的重点,三步计算应用题是本册的难点。提前按排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验算方法,培养验算的习惯,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继续渗透方程思想。三步混合运算式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整数计算的能力,而且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作了准备。三步计算应用题部分安排了三组一般应用题和求路程的行程问题,通过这些应用题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而且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由条件推向问题或由问题寻找条件的分析方法和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年、月、日的认识,是在时、分、秒认识的基础之上,通过观察、比较,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大关于时间的知识范围。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小数、分数的计算打好基础。对于运算定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简单的统计是统计知识教学的起步。在过去教学中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正式教学统计和初步认识。教材重在让学生初步认识统计的过程,包括收集和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和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这部分,首先让学生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垂线、平行线和角这些几何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学生掌握了这些概念,才能进行几何知识的学习。接着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梯形,认识这些图形,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和一些性质,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乘、除法运算中各部分的关系,会根据这些关系求未知χ。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整数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年、月、日的,掌握24时计时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大关于时间的知识范围。

4、培养学生用各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6、使学生会列出含有未知数χ的等式解答一些简单应用题。

7、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

8、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过程,初步学会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9、使学生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垂线、平行线和角这些几何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学生掌握了这些概念,能进行几何知识的学习。

10、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结合有关数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渗透教育。

2、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3、结合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敬师长、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5、结合练习题进行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6、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措施

1、严格遵守教学六认真进行教学活动。

2、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3、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4、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以适应大纲要求。

5、计算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的能力。

6、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7、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意识。

8、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有序的教学和学习氛围、充分利用电器,教具,学具,加强直观性教学。

9、接班后,对所有学生进行成绩摸底,排好、中、差,平时课上提问就有针对性,把提优、补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后进生找“小老师”,做到一帮一。

10、在教学中既要加强笔算训练,又要加强口算训练,使笔算口算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题做到大面积“丰收”。

六、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1、期初复习2

2、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6

3、混合运算

4、散步计算应用题12

5、年、月、日4

6、四则运算的意义喝运算定律25

7、简单的统计

8、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2

9、期末复习5

篇3: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

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四学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3个

板块,每个板快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并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

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

二、学期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

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

字。

2、会读写260多个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贴,继续练习基本笔画的

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

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

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

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

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

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写信,掌握普通书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7、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

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明确规定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以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熟

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

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做到明确,可以操作,能够检测。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

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训练等,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朗读、默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

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

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

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

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

、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

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

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期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分段的教学一般

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进行,而不宜在一开始接触课文就进行。

4、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

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

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作文教学一般也要从说到写

进度表

周次 内容

1 1、2、3

2 3、练习1

3 4、5、6

4 6、练习2

5 国庆放假

6 7、8、9

7 ----练习3

8 10、11、12

9 12、--练习4

10 13、14、15

11 ------练习5

12 16、17、18

13 18、---练习6

14 19、20、21

15 21、习作训练

16 练习7、22、23

17 23、24、习作训练

18 练习8

19 复习

20 期末测试

篇4:小学美术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我们学生能不矩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事,摆脱假大空、花架子作文现象,使儿童生活成为作文素材,学生作文能真实地再现儿童生活。

二、目的任务:

提高认识,使教师认识作文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根据儿童生活实际需要,记录生活,再现生活,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语言积累、读书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活动展示的平台,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达到课标中相应年级中关于作文的要求,真正的“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

三、措施办法:

1、结合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迁移训练,善于观察,使学生做生活中有心人。

2、进行体验创作活动,如开展春游、秋游、读书节、开学典礼、劳动后征文。

3、及时在生活中捕捉素材,记日记、写练笔,真实记录生活,写下见闻和感受想象,表达真情。

4、本学期开展生活习作研讨活动。

5、征集生活习作论文、教案。

6、规范本课题运行机制,考核办法。

7、实验教师要制定好本课题的实施计划。客观地总结积累相关的实验成果(学生日记、小练笔、读书笔记、习作竞赛征文等)。

篇5: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连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

三、教材的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四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本册教材的每组课文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努力做到了使教科书既 成为老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比如“我的发现”,在“发现”的范围上有所扩展,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此栏目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他们的对话只是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六、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

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七、教学重点、难点:

(一)、关于字词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另外,还要重视写字的训练指导,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

(二)、关于看图学文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人物和相关景物的关系,体会画面的内容。图文结合,提高看图和学文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精读课文

1、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1)让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3)理解重点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词句的训练,要侧重抓住重点词句、含义深刻词句的理解。

2、加强预习的指导

3、渗透阅读学习重点。

4、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5、重视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关于略读课文

教师要放手一些,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少量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讨论。

(五)关于积累运用

1、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指导学生把文章写的:有内容、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

(六)关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在听和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七)关于习作教学

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练习从内容、词语、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把自己写得不具体的作文改具体;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课外读物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习作除了教材中的安排,应该有另外的练笔!

一、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四学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3个板块,每个板快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并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

二、学期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260多个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贴,继续练习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写信,掌握普通书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7、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明确规定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以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做到明确,可以操作,能够检测。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

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训练等,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

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期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分段的教学一般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进行,而不宜在一开始接触课文就进行。

4、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作文教学一般也要从说到写

篇6: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以下为节选点击此处打开,或右键另存为下载

第三单元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在学过了乘数、除数是二位数的乘法和除法后继续学习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乘、除法的法则有了全面认识,为今后各种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分四节,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中的一些简便算法.

本单元的口算是乘、除数是整百的口算,它是后面学习笔算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本单元的笔算是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这些内容是两位数笔算乘、除法的扩展,笔算的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方法)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三位数乘、除的计算法则,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加深对计算法则的理解,便于记忆,而且能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认知结构,渗透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这些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学生在对前面的学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概括起来的一些知识,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乘、除法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就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为进一步概括乘、除法的意义做准备.乘、除法的一些简便计算,不论是乘法简算还是除法简算,它们都是使学生初步发现一些规律,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本单元主要是计算,对学生来说难免有枯燥、乏味的感觉,这就需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愉悦.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二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整百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出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片出示口算题)请同学们口算:

100×6300×54×208×60

200×7400×813×3023×20

2.通过上述后四个题的练习,你能说出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应该怎么想吗?(通过以上两个内容的复习,使学生明确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条件)

3.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那么乘数是整百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乘数整百的口算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投影)例1的坐标纸图,让学生横着数每排有几个小方格,有几排,这张坐标纸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引导学生先明确,用乘法计算:100×4板书:100×4=400

(2)再引导学生竖着数有多少个小格?

启发学生明确:用乘法计算4×100板书:4×100

(3)教师启发学生观察上面两个算式,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根据被乘数和乘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因为100×4=400所以4×100=400

2.出示100×1212×100启发学生先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100×12表示求12个100是多少,即12个一百是1200

12×100就是算一个数乘以100,可以想100乘以这个数,简便算法实际上是几乘以100就在几的末尾添写两个0.

反馈练习:6×10018×10027×10049×100

(先口算,再指名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通过说算理,既加深了学生对例1算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例2的学习做了铺垫)

3.教学例2:

(1)出示例2,7×200引导学生想200是几个百?

(2)那么7和200相乘得多少可以怎样表述

引导学生口述: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也就是1400

(3)出示算式:12×300学生独立试算,订正时汇报算法.

[通过(12×100)、(7×200)逐步过渡到(12×300)不但使教学的层次清楚,而且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总结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组讨论后汇报.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概括:用整百数乘,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被乘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再在得数后面添上2个0.

(3)完成49页做一做(订正时,找三个题说应怎样想)

(通过基本题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新知内化)

三、巩固发展

1.50页练习十二第1题,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三人说说前三组题中上下两题的关系(含义和计算的想法)

2.练习十二的3、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二的第2题,做为小组抢答题,教师出示题目,每小组指一名学生抢答,哪组抢答的多,哪组优胜.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二第5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是整百的口算乘法

例1:100×4=400例2:7×200=1400

4×100=40012×300=3600

100×12=1200想: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

12×100×1200百是1400

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2.知道因数概念及检查乘法的计算是不是正确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验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抽象概括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乘数是三位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314×2314×5314×30314×14×400

2.算出下面的乘法题,并在右面的方框填上数

(一人板演,其它同学填在52页书上)

3.说说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4.导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分别用乘数的个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内容,板书课题:笔算乘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试做例3

(2)小组讨论

(3)订正引导学生明确:

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用乘数的个位数十位数去乘被乘数的计算方法与乘数是两位数的相同.

②用乘数百位上的2乘被乘数,表示200个314是628个百,所以第三部分积628的末位数8应与百位对齐.

③最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4)扩展:若乘数百位上的2改为3去乘,表示什么?积的末位数应该写在哪里?为什么?若改为4、5、6……呢?

(5)练习:52页的做一做

2.概括法则

(1)比较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概括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使学生明确:

①从低位到高位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

②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③然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3)练习:235×314

3.教学因数概念及乘法验算方法

(1)学生自学53页下半部分内容,同时完成书上填空.

(2)通过自学使学生明确:

①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②检查乘法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交换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

(3)练习:在这三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221×123=271837×9=63a×b=c

(4)完成53页做一做

(5)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在乘法里,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

(2)用乘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对齐.

2.判断改错.

3.55页3题

4.55页4题

四、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五、布置作业:55页1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乘法

例3:

法则:1.从低位到高位分别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

2.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3.然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57页,练习十四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2.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一步可以省略,省略后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4×2031×30025×40300×2260×2

304×24100÷413700÷37

2.计算下面各题(分小组完成)

306×213621×167

提问:结合具体题目说一说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287×304

(2)启发学生自己计算:

287×304=87248

(3)揭示简便算法

教师提问:从式题当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口述:第二部分积是0,既然这一步乘积为0,在计算中是不是可以省略?引导学生明确:用0乘这一步分可以省略.教师提问:省略这一步作你能准确计算吗?应该注意什么?试试看.学生在书上完成.学生板演.

请板演的学生讲述计算过程:第二部分得零不写,第三部分的积末位与百位对齐.

3.把计算补充完整

4.完成57页做一做(学生能运用法则和所学简便算法去完成)教师订正.并提问用2和5去乘被乘数所得积的末位与哪位对齐?

5.小结新知: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投影出示)

6.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三、巩固发展

1.填空.(投影出示)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就要和()对齐.

2.判断并说明理由(投影出示)60页4题.

[此练习设计突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这一步乘可以省略,但要注意下一位的对位这一难点,强化重点]

3.计算:(小组赛)

60页1题的后2个

60页2题的前2个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法则.

五、布置作业:60页3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58-59页例6例7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的5-9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扩大”“缩小”的含义

2.理解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抽象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的规律.

2.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这一数学规律的教学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一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24××3016×8×300

2.下面两题,用竖式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8×402800×3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扩大”或“缩小”几倍的含义.

(1)讲授把一个数“扩大”几倍就是把这个数乘以几.

如5扩大3倍就是5×3=15板书: 15,把一个数缩小几倍就是把这个数除以几.如15缩小3倍就是15÷3=5板书: 5

(2)练习:

①6扩大4倍是多少?②3扩大10倍是多少?

③200缩小20倍是多少?④8缩小8倍是多少?

2.教学例6.

(1)出示表格

(2)学生口算填表

(3)想:发现了什么?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

①第2、3、4、5组的第二个因数同第一组比较,分别扩大5倍、10倍、100倍、500倍,积也随着扩大5倍、10倍、100倍、500倍.

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4)练习:58页做一做,说说是怎么想的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使每位学生透彻理解]

(5)观察1、2、3、4组第2个因数与5组第2个因数比较,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6)启发学生把发现的两条规律进行概括.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7)填空练习:

①在4×5=20中,如果4不变,5扩大2倍,那么积也()倍

②在6×8=48中,如果8不变,6缩小3倍,那么积也()倍

3.教学例7.

(1)出示例7

(2)启发学生从用两位数乘的方法类推出用三位数乘的方法

①先自己试算.

②订正:使学生明确怎样列竖式最简便

(3)练习:59页做一做1(直接填在书上)

59页做一做2

三、巩固发展

1.填表

观察:每次计算同前一次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2.填空: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积也().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一个因数缩小7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一个因数不变,要想使积扩大24倍,另一个因数().

3.练习十四6题(填在书上)

4.改错

5.练习十四7题第一横行(三人板演,全班齐练)

6.练习十四8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四61页7题第二横行、9题.

六、板书设计

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例6: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若干倍.

例7:280×340=95200

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67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六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口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用整百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360÷6360÷9410÷10540÷60500÷10

2.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是什么?

3.口答:500是多少个百?1300是多少个百?3200呢?

4.我们已经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今天我们来学习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口算除法”.(通过复习,一方面老师可弄清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口算方法的.复习,为把口算规律迁移到除数是整百的口算除法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2)根据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你能推导出500÷100得多少吗?(学生思考)

(3)指名说结果并追问:你是怎样求出得数是5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想500里面有几个百,因为500里面有5个百,所以500÷100=5

(4)再出示2400÷100,你能很快算出它的商,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吗?引导学生口述2400里面有几个百,因为2400里面有24个1百,所以2400÷100=24(通过迁移,扩展和学生思考,发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学会用己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2.教学例2:

(1)出示例21200÷400

引导学生想:1200是多少个百?400是多少个百?12个百里面有几个4百?

使学生明确:因为12个百里面有3个4百,所以1200除以400等于3.

(2)出示3600÷300

教师启发学生,应该怎样想?

引导学生明确:36个百里有12个3百,所以3600÷300=12

3.总结规律:

(1)根据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一起总结出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分别看成几个百,再除.

(2)完成67页做一做(订正时,找两题说应怎样想)

三、巩固发展

1.68页第1题

2.第3题找朋友练习(把第3题的算式和得数分别做成卡片分两组,每组10人,其中5人手拿算式,5人手拿卡片)

3.练习十六第2题,做为小组抢答题,教师出示板条每小组指名一人作为代表抢答,哪组抢答的又多且对,哪组为优胜.

四、全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口算除法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六4、5题.

六、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例1:500÷100=5例2:1200÷400=3

2400÷100=243600÷300=12

笔算除法:商多位数

教学内容:教材78-79页例7例8及做一做练习十九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计算算理.

2.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1.能运用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用三位数除商多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多位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计算:

(1)2432÷421(2)4832÷592

[复习商的定位和试商方法]

2.计算并讲算理:

(1)845÷32(2)2736÷48

3.口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4.导入:教师在845÷32的被除数、除数的后边加一位变成8450÷325,从而揭示出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笔算除法:商多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1)出示例78450÷325

(2)请同学们根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试算(全班齐练,一人板演)

(3)订正,引导学生明确:

①除数是三位数,先用除数去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就是除845个十.

②商2写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

③325除1950商6,商写在个位上面,这道题的商是26.

(4)启发学生用乘法验算,检查商是否正确.

(5)练习,先确定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再计算

2.教学例827480÷482

(1)学生交流比较例8与例7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明确算理,自己试算,互相订正,并检验.

(3)练习:下面各题,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出来.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确定商的位置与位数,并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使之学有信心,并且印象深刻]

3.概括法则:

(1)引导学生明确:

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与除法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①都是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④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被除数的前四位数.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3)概括法则

(4)练习:79页做一做(两人板演,全班齐练)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计算25144÷449时,先用449去试除被除数的前()位,商是()位数.

(2) ()内填哪些数字商是两位数?()内填哪些数字商是三位数?

2.确定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小组赛:80页练习十九2题

5.练习十九3题(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6.练习十九6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九3题(1)(2).

六、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商多位数

例7:8450÷325=26

325除854个十,商2个十余195个十,325除1950商6

法则:

1.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四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例8:27480÷480=57……6

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84-85页例10、例11、例12.85页做一做:练习二十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总结规律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88÷4003600÷3005400÷9008000÷800

1200÷200÷7001500÷5006000÷600

2.提问:扩大几倍是什么意思?缩小几倍是什么意思?

3.填空(投影片出示)

(1)把24扩大10倍是()

(2)把4800缩小200倍是()

(3)70扩大()倍是490

(4)4800缩小()倍是120.

4.填表(小黑板出示)

提问: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表中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为什么不变呢?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2.教学例10,引导学生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①2组同1组比较,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②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准确表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了5倍,商不变.

③让学生分别照上面的样子总结出:3组同1组比较,4组同1组比较,5组1组比较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

④教师提问: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30倍,100倍3000倍商会怎样?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总结.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教师提问

①我们把2、3、4、5组同1组比较发现了以上规律,如果我们把4、3、2、1组同5组比较又会发现什么?

②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说给同桌.

③师生一起订正讨论结果:

第4组与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倍,商不变.

第3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0倍,商不变.

第2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200倍,商不变.

第1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200倍,商不变.

教师板书:缩小了2倍、20倍、40倍、200倍.

④如果同时缩小20倍、50倍、500倍,商会有什么变化?板书: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

(3)概括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今天学到的规律吗?

(4)看书理清重点词语.

①如果被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样?

②如果被除数缩小100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样?

③如果除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

④如果除数缩小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

3.教学商不变规律的应用.

(1)出示例11,说明式题特点.3600÷600,启发怎样利用所学规律算出商?(板书)

3600÷600=6

想:把3600和600同时缩小100倍变成36÷6,得6

4800÷400得多少?怎样想?

把4800和400同时缩小100倍,变成48÷4=12

尝试练习(投影出示)

420÷60660÷64800÷8005400÷9006000÷3000

53000÷1000(提问1-2个是怎样想的?)完成书上85页做一做

(2)出示例128760÷120

提问:被除数、除数有什么特点?根据刚才的口算方法,怎样算更简便?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请观察老师怎样做? (老师演示)提问:老师怎样做的,表示什么?如果同时划出2个0,3个0呢?876表示的是什么?(876个十),12表示什么?(12个十)

学生完成笔算部分,一生板演.

练习(投影出示)

①判断:(投影)划的0对不对,为什么?

②计算:

8060÷6500÷270(2人做投影片,其余做练习本)

三、巩固发展

1.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判断(投影片)

48÷12=4

(4×5)÷(12×5)=4

(48×6)÷(12÷6)=4

(48÷3)÷(12÷4)=4

(4÷2)÷(12÷2)=4

48÷(12÷3)=4

2.填空: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倍数,()不变.

3.下面计算对吗?(投影出示)

4.87页1、2题在书上完成.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得了什么知识?(学会了商不变规律和运用规律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

五、布置作业:87页3题.

六、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例10: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例11:3600÷600=64800÷400=12

想:把3600和600同时缩小100倍,变成36÷6=6

例12:8760÷120=73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95-96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应用这些关系,对乘法进行验算和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做出判断推理,概括出关系式.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熟练进行乘法验算和求未知数X.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65÷517×345÷517×0×4

15×512×8480×160÷25×9

25×()=100()×14=280

2.说出下面各题中X的值,并指出计算根据.

X+15=45X-6=2490-X=3036+X=40

3.引入新课:

同学们对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已经很清楚了,那么乘法各部分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图:

教师口述题意:每盘30个鸡蛋,3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引导学生口述算式:30×3=90(个)(板书)

学生口述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因数×因数=积

(2)出示例1的(2)(3)两题

学生先口述题意,然后引导学生在书上直接计算,启发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90÷3=30(个)90÷30=3(盘)

2.观察比较,总结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2)式和(3)式与(1)式比较,发现了什么?

(2)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互相讲自己的想法.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启发学生明确(2)式(3)式与(1)式比较,都是知道了两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同时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教师提示:应用此关系,可以对乘法进行验算.

(1)引导学生说出怎样验算

(2)完成“做一做”验算24×36=1008112×43=4736

4.应用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1)教学例2启发学生思考X在什么位置上,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口述:X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根据已知两个数的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2)教师板书:X×6=96

X=96÷6

X=16

(3)引导学生进行检验:16×6=96

(4)教学例3:出示例3后,先启发学生议论,然后独立试算,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5.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2)因数×因数=()

2.练习二十二第1题(分两个小组练习)

3.填表,说说你是怎样想的,97页2题

4.练习二十二第3题(分组练习,每组选一个题说方法)

5.共同完成第5题,并说说你的根据.

四、全课小结.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二第4题.

六、板书设计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98页―99页,例4.例5.例6.99页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除法验算和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体会“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道理.

重点: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式.

难点: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纸盒3个,月饼模型18块.(也可以用其它代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8÷7= 8÷4= 4×7= 25÷5=

17×2= 45÷9= 35×4= 18÷3=

18÷6= 6×3=

2.口答:

求未知数x,并说明根据:

35x=70 x+18=20 x-6=15 42-x=40

3.导入: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除法各部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它.板书: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4:

(1)引导操作:指导学生操作并完成(1)小题.

拿出学具,把18块月饼,平均放在三个盒子里,怎么分?如何列式,并说出18.3和6的名称.

你是怎样求商的?它们有什么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2)学生完成(2)小题.引导学生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列式回答.

和(1)小题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18÷6=3(盒)

此题中的18.6和3在原来(1)小题中各是什么数?

已知的是被除数、商,求得是除数.

(3)指导学生按(2)小题的学习方法学习(3)小题.此题中的6.3和18在原来(1)小题中各是什么数?

已知的是商、除数,求得是被除数.

2.归纳总结关系式:

仔细观察(2)、(3)小题,各求得是什么?各用什么方法计算?从而各得到什么?

因此由学生归纳出: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3.关系的应用:

(1)验算:

以前我们都是用乘法验算除法,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还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

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汇报你是怎样验算的.

(2)求未知数x.

我们学习了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出示例5,

求280÷x=56中的未知数x

引导学生口述,x在除法算式中是什么位置,根据什么来计算?

280÷x=56

x=280÷56

x=5

(3)解文字叙述题:

出示例6.

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启发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引导学生口述,x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怎样来计算?

设要求的数是x

x÷48=15

x=15×( )

x=( )

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并说出根据.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除数=( ) 被除数=( )

2.判断:

(1)验算“1944÷36=59”时,因为59×36=1944,所以此题的计算是正确的.( )

(2)求“4815÷x=45”中的未知数x的过程是:

4815÷x=45

x=4815÷45

x=107( )

(3)解“什么数除以64得28”文字题时,过程是:

x÷64=28

x=64×28

x=1792( )

3.选择:

(1)根据“120÷8=15”,验算正确的算式是( )

①120×15=8 ②15×8=120 ③120÷15=8

(2)被除数=( )

①商÷除数 ②商×除数 ③被除数÷商

(3)在“x÷50=14”中,求x的式子是( )

①50÷14 ②14÷50 ③14×50

(4)在“256÷x=64”中,x的值是( )

①4 ②9 ③16384

4.求未知数x(分组练习,并说出根据)

x÷104=9 x÷120=31 141÷x=47

5.文字题:

15375是哪个数的75倍?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1:(2),2:(后三题),3:(2).

六、板书设计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例4.例5.

商=被除数÷除数

(2)18÷6=3(盒)

例6:x÷48=15

除数=被除数÷商x=15×48

(3)6×3=18(块)x=720

被除数=商×除数

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107―108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五的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

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2.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2×30 18×20 24×40

35×4 25×4 45×2

2.把两位数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15=( )×( ) 30=( )×( ) 24=( )×( )

3.应用题: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6×12×5 6×(12×5)

=72×5 =6×60

=360(元) =360(元)

你发现什么?

使学生明确:

(1)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即6×12×5=6×(12×5)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算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35×5×2

学生试做

(2)订正:使学生明确简算方法

35×5×2

=35×(5×2)

=35×10

=350

(3)拓展补充45×2×9

(4)学生完成做一做

2.教学例2

(1)出示例225×16

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把16分成4×4,这样25×4×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25×16

=25×(4×4)

=25×4×4

=100×4

=400

②启发学生想不同的算法.

(2)拓展补充

15×12怎样算比较简便?

(3)练习:10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27×4×5 (2)15×12

=27×[()○()] =15×[()○()]

=27×[()○()] =15×[()○()]

=27×[] =15×[]

= =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

46×25×4=46×[()○()]

3.练习二十五1题

4.练习二十五3题(填写在书上)

5.练习二十五5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五4题.

六、板书设计

简便算法

有时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和积,比较简便.

例1:35×5×2

=35×(5×2)

=35×10

=350

有时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例2:25×16 25×16

=25×(4×4) =25×(2×8)

=25×4×4 =25×2×8

=100×4 =50×8

=400 =400

简便算法(二)

教学内容:110-111页例3、例4.111页做一做.练习二十六的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规律.

2.使学生掌握除法中两种简便算法: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如果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把两个一位数先乘起来,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

(2)一个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如果能把除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而且用其中的一个位数去数被除数比较简便时,就可以用这两个一位数依次去除被除数.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掌握总结规律的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和积极探索规律的精神.

2.通过对规律性知识的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育学生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生搬硬套.

教学重点: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一位数去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掌握由此规律得出的两种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在除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40÷20 360÷40 450÷30

350÷70 450÷50 630÷70

800÷100 240÷80

2.填空,把下面各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35=( )×( ) 54=( )×( )

32=( )×( ) 40=( )×( )

25=( )×( ) 28=( )×( )

3.应用题(小黑板出示)

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两种方法解答)

读题,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教师巡视点拨学生,订正.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刚才我们用两种解法解同一应用题,观察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明确:已知数相同,计算结果也一样,只是运算顺序不同.

教师说明:也就是说两个算式相等.

教师板书:90÷2÷3=90÷(2×3)

教师:抛开具体的事理,单看两个算式,90÷2÷3还可以用90除以2和3的乘积计算

填空练习:

180÷4÷5=180÷( ) 140÷5÷4=140÷( )

240÷5÷6=240÷( ) 190÷5÷2=190÷( )

教师提问:由以上练习,你能得到什么规律?请同桌讨论,学生试述.

教师引导明确: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投影出示)

教师:学习了这一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除法中的简便计算,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除法中的简便算法”教师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出示例3390÷5÷6①学生独立完成,②引导学生汇报,先算出5和6的积,再用积30去除390.

提问为什么?因为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利用上面的规律计算简便.

反馈练习1360÷8÷5引导学生口述思路.

(2)练习810÷9÷2怎样计算简便?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把学生的不同作法板书并比较:

810÷9÷2 810÷9÷2

=90÷2 =810÷(9×2)

=45 =810÷18

=45

教师提问:(启发学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连除法时,如果两个除数的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先把两个除数先乘起来,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教师提示:计算时方框的步骤不必写出来.

(3)反馈练习:1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补充:190÷19÷2(加强对比灵活运用)

教师巡视,指点差生,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教师:在例3中,我们利用这一规律把连续除以两个数,改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来简算.

(1)出示例4:420÷35

教师:你能进行简便计算吗?试试看,学生独立去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中的不同作法,然后板书:

420÷35 420÷35

=420÷7÷5 =420÷5÷7

=60÷5 =84÷7

=12 =12

请同学们比较两种作法哪种要简便?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种简便,因为第一步用7去除,能迅速地用口诀求商,所以比较简便.

(2)教师小结:在计算时,要注意,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怎样使计算比较简便,就怎样计算.

(3)反馈练习:111页做一做(幻灯出示)

350÷25480÷32

4.新知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教师提示:今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发展

1.用简便算法填空:(投影出示)

750÷2÷5=720÷( )

420÷3÷7=420÷( )

190÷5÷2=190÷( )

180÷36=180÷( )÷( )

360÷24=360÷( )÷( )

420÷28=420÷( )÷( )

2.判断哪种方法更简便?

(1)360÷8÷5 360÷8÷5

=360÷(8÷5) =45÷5

=360÷40 =9

=9

(2)810÷45 810÷45

=810÷5÷9 =810÷5÷9

=162÷9 =90÷5

=18 =18

3.简便计算:

800÷5÷8 240÷48

4.112页3题(小组赛)

四、全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存在哪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112页4、5题.

六、板书设计

简便算法

90÷2÷3=90÷(2×3)

例3:390÷5÷6

=390÷(5×6)

=390÷30(整十数)

=13

810÷9÷2

=810÷(9×2)

=810÷18(非整十数)

=45

例4:420÷35

=420÷7÷5

=60÷5(口诀求商)

=12

420÷35

=420÷5÷7

=84÷7(不能口诀求商)

=12

第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整体感知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亿以内数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两位小数,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教材编排上小步子特点,在教学小数意义时注意加强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整数加减法教学小数加、减法.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教学中采取多种直观手段,结合几何初步知识和计量单位知识,通过观察、操作、迁移、类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

认识一位小数

教学内容:教材127―118页例1、例2:118页的“做一做”.练习二十八1―3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2.知道一位小数的读、写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熟练的读写一位小数.

2.通过直观演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小数的学习,鼓励学生在知识的领域里探究.

2.在初步认识小数产生的过程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一位小数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米尺示意图,投影仪、学生准备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2.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米的――,是――米;

3份是1米的――,是――米.

3.口答.1米=()分米1元=()角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出示(标有实物及价格的商标纸).

观察:从这些数中发现了什么?(3.6)(7.8)(1.5)比整数多一个小圆点.

导入:这就是今天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四、小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一位小数

2.新授.教学例1(出示米尺示意图).

学生拿出米尺.

(1)观察后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明确:①每段长几分米?

②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2分米、3分米……

(学生依次把分数写在图下面)

(3)提示:

①说明:这些十分之几的分数还可以这样表示, 米可以写成0.1米(图下标出)“0.1”中圆点左面不够1米,用0占位,右面的“1”表示 ,读作:零点一.

②学生类推:2分米、3分米……写成小数.

③讨论交流:1米4分米=()米

④学生举例(任意说小数)

(4)反馈练习:118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做,巡视时纠正学生写法上的错误)

3.教学例2.出示:1元=10角.

(1)引导学生讨论:把1角、2角、1元3角以元为单位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

(2)使学生明确:钱数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表示方法.

(3)交流后板书:1角=元=0.1元

2角=元0.2元

1元3角=1.3元

(4)反馈练习:118页“做一做”2题(独立做,同桌交流)

4.一位小数的读写.

(1)自学课本117页―118页前三行.你知道了什么?

(2)使学生明确:①整数、小数的概念及区别

②小数的读法

(3)反馈练习:118页“做一做”3题

(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对读、写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提示)

三、巩固发展

1.119页练习二十八1题(填在书上,同桌互议)

2.读出下面各小数.

0.30.81.73.54.410.6100.8

3.填上适当的小数.

1角=()元3角=()元

8分米=()米6分米=()米

1元2角=()元9米4分米=()米

4.在每个图里,涂上颜色表示下面的小数.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八2.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一位小数

例1

例2

1角=元=0.1元1米4分米=1.4米

2角=元=0.2元1元3角=1.3元

(注:.用红色标出)

认识两位小数.

教学内容:教材121页―122页例4、例5、例6,122页做一做,练习二十九1―3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两位小数的含义;

2.知道小数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小数的数位;

3.学会两位小数的读、写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熟练地读、写两位小数;

2.通过直观演示、迁移类推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根据小数点易丢、易错,对学生进行做事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数位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米尺、投影仪、米尺示意图.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答:1米=()分米=()厘米

1元=()角=()分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大家知道,1分米是10厘米,那么1厘米用分数、小数表示是多少分米?1厘米用分数、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呢?这节课继续学习两位小数.

板书课题:认识两位小数

2.教学例4.

出示米尺示意图.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①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②2厘米、5厘米、15厘米……

使学生明确:1厘米可以用 米来表示,几厘米可以用 米来表示.(引导学生在米尺示意图上标出各分数)

(2)鼓励学生任意举例.

(3)教学两位小数的写法.

提示:百分之几的分数也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①回忆 写成0.1的方法;

② 米写成小数.不够1米,整数是0;也不够1分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也写0. 米要在小数点右边第二位写“1”,就是0.01米,读作:零点零一米.

③类推:2厘米、5厘米、15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要求学生说出思考方法,注意:将15厘米写成0.15米后,读数可能有难度,教师给予点拨)

④学生任意说出几个两位小数.

⑤反馈练习:122页做一做第3题.(独立填空,同桌交流)

3.教学例5.

(1)引导学生讨论:1分、2分、2角5分、1元3角8分用分数、小数表示是多少元?

明确:

①元、角、分为单位的钱数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表示方法;

②区分2分、2角5分中的两个“2”表示的意义.

交流后板书:1分=元=0.01元

2分=元=0.02元

2角5分=元=0.25元

1元3角8分=1.38元

(2)反馈练习:122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4.教学例6.

出示复合片(抽拉)

(1)引导学生观察:一小格用分数、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3个格、36个格、10个格……

(学生任意举例)

明确:

①每个正方形图都表示整数1”.

②表示百分之几的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2)渗透“十进”关系.

讨论:0.10为什么等于0.1?

点拨:10个小方格是 即0.10,也可以看作1个长条,即 ,小数表示是0.1.

明确:①10个0.01是0.1;

②10个0.1是1.

板书: =0.01 =0.36

=0.03 =0.10=0.1

(3)反馈练习:122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同组互议)

5.教学小数数位和读法.

(1)引导学生自学122页上半部分.

思考:通过读书你明白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

①小数的数位顺序;

②小数的读法.

(2)点拨:

①整数、小数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②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③百分位后面还有数位,以后再学.

(3)检查效果:出示120.85

要求:

①指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数位名称.

②读出小数.

板书:(见板书设计)

(4)质疑.

(5)反馈练习:读出下面各小数,说出各小数的数位名称.

出示:10.115.49100.480.70.340.0590.062.07

三、巩固发展

1.124页二十九第1题(填书,同桌互议)

2.124页练习二十九第2题

(互问,重点明确同一个数字“1”所在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3.填空.

(1)10个0.01是().

(2)0.01是()分之一.

(3)98厘米=()米.

(4)4元零7分=()元.

(5) =().

(6) =().

(7) =()=()

4.判断.

(1)0.37中,没有整数部分,只有小数部分.()

(2)7.25读作:七点二十五.()

(3)3.02元表示3元2角.()

5.出示:7、0、6三张卡片,一学生将“.”放在三个数字之间,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数和一个较小的数,并读出来.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小数点位置的重要性,渗透做事要认真仔细的思想)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对小数又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二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懂得了小数的数位和读法.有关小数的知识今后还要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九.3题.

六、板书设计

认识两位小数

例4

例5例6

1分=元=0.01元 =0.01

2分=元=0.02元 =0.03

2角5分=元=0.25元 =0.36

1元3角8分=1.38元 =0.10

=0.1

读作:一百二十点八五

简单的小数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127―128页例1、例2、128页“做一做”,练习三十第1-3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正确区分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异同.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计算小数加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计算小数加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对齐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说出下列小数中每一位数表示的意义.

0.40.081.0323.715.26

2.说出下面的钱数各是几元几角几分.

1.82元0.03元7.90元0.65元0.27元15.04元

3.整数加法法则是什么?

(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竖式计算1283+2642479+560

转化成12.83+26424.79+5.60导入课题.

板书简单的小数加法

2.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小红买一支自动铅笔用0.65元,买一支转笔刀用0.27元.一共用了多少钱?

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看题,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

①列式.

②用几角几分知识计算.(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时提示:列竖式时把数位对齐)

(2)小数计算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时提示:

①0.65中的“6”“5”、0.27中“2”“7”的意义.

②竖式排列的道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③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④和的小数点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板书(见板书设计)

(3)启发思考: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明确: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③结果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4)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哪种简便?

(5)反馈练习:127―128页“做一做”1、2.(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6)教学例2.

出示:王宏的妈妈买花布1.5米,买白布2.6米.一共买了多少布?

①用例1的方法类推,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时点拨十分位上满10个0.1向前一位进1的道理.)

②检查效果.

板书1.5+2.6=4.1(米)

③质疑.

④反馈练习:182页下面的“做一做”1、2题.(分组做,互相交流)

(7)启发学生思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明确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2)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不同点:小数加法在和里点上小数点.

(8)计算导入时的两个小数加法.

12.83+2.6424.79+5.60

三、巩固发展

1.填空(用小数计算)

(1) =()+()=()

(2) =()+()

(3) =()+()=()

2.判断对错,并改正.

3.计算.

0.45+0.780.34+0.520.54+0.080.47+0.37

4.129页2题.

四、全棵小结: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重点从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整数加法的异同方面总结)

五、布置作业:练习三十1题后4个题.

六、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法

答:一共用了9角2分.

简单的小数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130页例3、例4.131页做一做,132页练习三十一1―3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并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懂得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地计算小数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减法教学,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计算小数减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本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0.32+0.450.27+0.691.4+1.90.33+1.25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竖式计算:489-2641000-905

说出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出示:

求:梳子和牙刷一共多少元钱?(学生计算)

(2)思考:梳子比牙刷贵多少元钱?怎样列式?

板书:0.65-0.48

(3)揭示: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减法.

板书:简单的小数减法

2.教学例3.

(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0.65-0.48这个算式,你想到什么?

(2)使学生明确:①用几角几分计算,②用小数计算.

(3)学生试算.

揭示:①用元、角、分计算时,分与分不够减,怎样退位;

②小数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③百分位不够减要从十分位退1作10,在百分位上加10再

减.

(4)交流后板书:0.65元=6角5分

0.48元=4角8分

元角分

(5)讨论: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低位减起;③百分位不够减向十分位借1,然后再减.

(6)反馈练习:131页“做一做”第一题.(同桌订正)

3.教学例4.

出示:跳远比赛,张明跳3.1米,李华跳2.9米,张明跳的比李华跳的远多少米?

(1)启发思考:通过看题,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①列式,②计算.

点拨:十分位不够减时的借位方法,个位相减应得“0”.

(2)交流后板书:3.1-2.9=0.2(米)

(3)反馈练习:131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互相订正)讨论交流: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明确:(1)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

(2)哪一位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1;

(3)和里小数点的位置.

4.反馈练习:131页“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发展

1.判断.

2.选择.

(1)1.35-1.30=()①1.05②1.22③0.05

(2)12.12-8.88=()①4.34②3.24③3.34

3.计算并验算(板演).

5.8-4.30.93-0.478.1-6.9

4.132页练习三十一第3题.

5.计算比赛.

0.46-0.132.2-1.50.49+0.65

4.3-1.93.4+2.75.1-3.8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引导学生总结.

五、布置作业:132页练习三十一第1题后4个题.

六、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减法

第五单元面积单位

整体感知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土地面积单位一公顷、平方千米.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对土地面积有一感性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土地面积单位是抽象的,靠教师的室内讲解是很难使学生建立这些土地面积单位观念的,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指导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实地观察,以便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具有明确的表象.第136页上的例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题目,计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换算成公倾.在初步感知1公倾有多大的基础上,教材接着说明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单位,1平方千米土地有多大,以及1平方千米也叫做1平方公里.然后让学生推想1平方千米土地有多少公顷,进而引出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得出相邻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篇7:小学数学第七册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20分(第6题6分,其余每小题2分)

1、我国陆地面积约9600000km 读作(       )。

2、一个数由23个亿、605个万和78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

3、最大三位数乘以最小两位数的积是(     )。

4、在5□890≈6万,□里最大能填(   ),最小能填(   )。

5、某栋大楼的地面这层为一楼,17楼电梯标识记作(   );地下二层记作(  )。

6、在○里填上“>、<或=”。

314156○314159    59988○60000    20×68○34×40

+2 ○ ―10    ―2○ 0    ― 6.5○ -7

7、教室里,小明坐在第二组第4排,他的位置表示为(2,4),那么小军坐在第五组第3排,他的位置可表示为( , )。

8、从86970253中划去3个数字,使剩下的`5个数字(先后顺序不变)组成的五位数,最小的是(   ),最大的是(    )。

二、当回裁判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4分

1、图形的旋转只能按顺时针方向转。(  )

2、用3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5的角。这个角被放大成45。(  )

3、向东一定要用正数表示,向西一定要用负数表示。(  )

4、统计图每一格的长度表示的数量一定是相等的。(  )

三、快乐A、B、C。(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是25万,最接近25万的数是(   )。

①249800    ②254300   ③250400

2、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是(   )。

①6008800   ②6000880  ③6080800

3、长方形有(  )组平行线。

①1     ②2    ③4

4、右图中有(  )条射线。

①2     ②4    ③5

四、神机妙算显身手。26分(8+9+9)

1、竖式计算。(最后一题要验算)

356×35      731÷79      769÷46=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27×4       54×99      23×52+52×77

3、脱式计算。

35×(320-170)÷50  (36×54-984)÷24    150÷[90÷(67-52)]

五、心灵手巧动手做。26分(4+4+6+4+8)

1、画出75、135的角各一个。

2、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4、把图形A绕O点顺时针旋转180 得到图形B。再向右平移4格得到图形C。(分别画出来)

⑴以小华家为观测点:超市的位置是

偏    ,距小华家   米。

⑵学校的位置是  偏   ,

距小华家   米。

5、某校兴趣小组人数统计表。(6+2)

四、解决问题办法多。20分(4+4+4+8)

1、便利食杂店12月1日的营业额是496元,估计一下,这个食杂店12月份的营业额大约是多少元?

2、有两捆粗细相同的铁丝,其中一捆铁丝长8米,重400千克,另一捆铁丝重20千克,这捆铁丝长多少米?

3、一个工程队要修一条长4340米公路,前6个月已修了1860米。照这样的进度,还要几个月才能完成任务?

4、学校张老师到商店买8个篮球和8个排球,篮球的单价是73元,排球的单价是65元,买篮球比买排球多用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篇8: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整百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出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片出示口算题)请同学们口算:

100×6300×54×208×60

200×7400×813×3023×20

2.通过上述后四个题的练习,你能说出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应该怎么想吗?(通过以上两个内容的复习,使学生明确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条件)

3.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那么乘数是整百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乘数整百的口算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投影)例1的坐标纸图,让学生横着数每排有几个小方格,有几排,这张坐标纸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引导学生先明确,用乘法计算:100×4板书:100×4=400

(2)再引导学生竖着数有多少个小格?

启发学生明确:用乘法计算4×100板书:4×100

(3)教师启发学生观察上面两个算式,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根据被乘数和乘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因为100×4=400所以4×100=400

2.出示100×1212×100启发学生先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100×12表示求12个100是多少,即12个一百是1200

12×100就是算一个数乘以100,可以想100乘以这个数,简便算法实际上是几乘以100就在几的末尾添写两个0.

反馈练习:6×10018×10027×10049×100

(先口算,再指名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通过说算理,既加深了学生对例1算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例2的学习做了铺垫)

3.教学例2:

(1)出示例2,7×200引导学生想200是几个百?

(2)那么7和200相乘得多少可以怎样表述

引导学生口述: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也就是1400

(3)出示算式:12×300学生独立试算,订正时汇报算法.

[通过(12×100)、(7×200)逐步过渡到(12×300)不但使教学的层次清楚,而且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9:小学美术教学计划第七册-小学美术工作计划

小学美术教学计划(第七册-小学美术工作计划

一、全册教学理念:

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简单的自然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写生。

2、学习用蜡笔水彩画形式,硬笔线描,水彩平涂等方法,进行写生或把观察、记忆、想象中的事物表现出来。

3、绘制简单的适合纹样。

4、学习用树叶、树皮、蛋壳等材料拼贴图形。

5、学习用多种材料进行初步浮雕制作。

6、观赏自然风光,欣赏传统图案和优秀美术作品。

(二)难点:

1、掌握蜡笔水彩画技法,并能在写生和创作中进行运用。

2、掌握适合纹样规律,并能自如运用进行创作。

3、利用各种材料,巧妙构思,掌握拼贴和初步的浮雕技法。

三、教学情况分析:

经上学年的美术教师介绍,该年级段想象能力极为丰富,逐渐出现对美术极为爱好的个别同学,该些学生无论在造型上、色彩、构图、工艺上都有自己独特见解,该年级段在欣赏上对一些美术家的介绍故事特为感兴趣。

但也有不足之处:

1、造型上普遍极差,缺乏观察能力。

2、色彩能力上有点缺乏彩感,配制不够准确。

3、工艺制作上不够认真。

4、出现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悬疏越来越大。

四、措施:

1、加强造型能力的培养,对简单的自然物进行写生,并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以确定如何对事物进行造型处理。

2、面向全体学生,拉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距离,加强对后进学生美术上的培养。

3、适当渗入“色彩原理”的理论性知识,以加强他们分析观察事物的颜色变化能力。

4、加强对工艺上的技巧能力培养。

五、全册课时安排:

本学期讲授新课共27课时,其中机动12课时,考核2课时。

六、全册教学内容、课时及单元课时计划

篇10: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科学教学计划

王粉艳

一、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教学设施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 、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点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观察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五、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六、教学进度

按班级学习的进度进行。

篇11:数学 -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全集1

数学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全集1

以下为节选点击此处打开,或右键另存为下载

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整体感知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再分别学习万级数的读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万级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数的写法,最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按照四位一级的计数特点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计数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亿以内加法和减法,乘数和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万级数的读法和写法,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获取新知,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材1页―3页,例1、例2,2页―3页做一做,练习一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以及按数级读数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一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中研究与创造.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算盘、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1)一千里面有个百,一万里面有()个千.

(2)()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复习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师出示5张卡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教师首先把“百位”贴在黑板上,指名同学按照顺序依次贴其它卡片.全部贴好后请同学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读数练习:

教师在贴好的数位下填数字,学生进行读数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复习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读法.

4.想一想,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规则是什么?

(引导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后面类推亿以内数的读法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1)投影出示:

①1993年我国台湾省大约有20944000人.

②人造地球卫星速度是每分钟约474000米.

③某县去年试种水稻新品种,总计增产5471000千克,增值6705000元.学生自由读一读上面3句话.

(2)导语:

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这些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新授: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①学生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数吗?

(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教师板书:十万、百万、千万.

②认识“一亿”:

用刚才的方法,我们接着往下数,十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学生认知有难度,可能会说出,十个一千万是十千万,在这时,教师要同学生一起数,并指明,十千万就是“一亿”.)

教师板书:一亿,并指出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看投影:

自由读一读.(把抽象的数形象化)

③结合板书,教师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①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说明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②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板书: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写一个“位”字.

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

③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

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教师出示卡片:数字“5”,把它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同学分别说出它的计数单位.

④认识数位分级: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知识,并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

⑤反馈训练:

请同学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完成练习一1、2题.(灯片出示)

(3)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先读出下面各数:

28、308、4007、3070

这些数都在哪一级?表示多少?

如果把这些数放在万级,又表示多少呢?

引导学生明确:同一个数在个级时表示多少“个”

在万级时表示多少个“万”

(渗透个级数与万级数读法的内在联系.)

②教学例1:

教师在标有计数单位的珠算上分别拨上二十八万和三千零七十万.

学生对照数位表,先写出阿拉伯数字,然后自己试读这两个数.

引导学生根据个级数的读法,类推出万级数的读法.

同学之间互相汇报试读结果.

③反馈训练:2页做一做.

④思考讨论:

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读万级里的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4)教学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法.

①出示例2:

观察:例2与例1的各数有什么区别呢?

(例1都是整万数,例2是含有两级的数)

像这样含两级的数该怎样读呢?你能不能应用刚学过的知识再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读出这几个数呢?

②学生试读例2的三个数.

2460064070010030040

思考讨论:

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出来,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

(用试读讨论方法,突破难点:鼓励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③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法则.

④反馈训练:3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一第3题:读下面每组数

34和340000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3040和30400000

(通过此练习,使学生弄清个级的数与万级的数在读法上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法则的第二条)

2.练习一第4题:

学生充分说、读,面向全体,引导学生根据读数法则来读中间、末尾带零的数.

3.判断:

(1)4080500读作:四百八十万零五千()

(2)3706000这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3)40506000这个数中有一个零要读出来.()

(此题考察学生对难点的掌握情况)

4.出示活动数字卡,在数位顺序表上进行读数练习: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5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六、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材7页例3、例4;7页做一做,练习二1-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在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基础上,掌握整万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2.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二)能力训练点

运用迁移、类推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规则,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反映国情的一组数据的读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数位表、电脑.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1)在数位顺序表中,左起第5位是什么位?第9位是什么位?

(2)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个级包括哪几位数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位表)

2.读数练习:读出各数,并说一说读法.

(1)70000、700000、7080000

(2)102345、320600、2050700

(读数与写数有密切联系,通过此练习,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作铺垫)

3.写出下面各数:

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

想一想:万以内数的写法规则是什么?

(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二、探究新知

导入:万以内的数同学都会写了,那么用这个写数方法是否能写出更大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师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1.教学整万数的写法.

(1)出示例3:写出下面各数:

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

①读题,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都是整万数)

②借助数位表写数

按照刚才写数的方法,你能对照数位表写出下面各数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数位表中试写这几个数.

③指名同学到黑板上对照数位表写出各数,并说明这样写的理由.

引导学生类推:根据个级数的写法,哪一位上是几,就对着那一位写几;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对着那一位写0.

七万:在万级上写7,其它数位写0,写作:70000

七十万:在十万位上写7,其它数位写0,写作:700000

七百零八万:在百万位上写7,在万位上写8,其它数位上写0,因此写作:7080000

(使学生运用迁移和类推方法获取新知,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的精神.)

(2)总结整万数的写法

①刚才我们是根据数位表来写,如果离开数位表,怎样很快写出这些整万数呢?

(请同学小声议论一下,不急于找同学回答,目的是给学生一段思考时间)

②借助电脑来理解万级数与个级数写法的联系.

请同学看屏幕,教师按以下步骤切换画面:

第一步画面: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在数位表中的写法,如图:

第二步画面:去掉数位表,请同学观察这几个数写法的共同特点.(个级都是四个“0”)

第三步画面:把三个数末尾的四个0去掉,请同学再读这几个数,提问:这几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去掉四个0后,三个万级数分别变成7、70、708,都成了个级数.)

如果把7、70、708再变成万级数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该怎么办呢?

(再在7、70、708的后面添4个0)

第四步画面:第三步中每个数末尾去掉的4个0再分别回到原来的位置,并闪动两次.

③根据电脑演示,请同学想一想:整万数该怎样写?

(引导学生理解写整万的数,先按照个级数的写法来写,然后在后面加4个0就可以了.)教师板书.

(通过电脑的动画效果,使学生直观地发现万级数和个级数写法的联系和区别,帮助总结整万数的写法.训练学生由直观――抽象的.思维过程.)

(3)反馈训练:练习二第2题.

2.教学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1)出示例4:写出下面各数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①同学自由读一读,观察这些数与例3各数有什么区别?

②讨论:含有两级的数应先写哪一级,后写哪一级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写数要从高位写起,所以应先写万级数,再写个级数.

教师板书: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③同学们按照这个写数顺序,试着在自己的数位表中填写出这三个数.

④指名同学边板演边讲述自己写数过程.

(2)总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①在刚才写数的过程中,你认为应特别注意哪一点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特别注意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②讨论:既然这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又为什么要写0呢?0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讨论,突破难点,使学生明确“0”在写数时起占位的作用,千万不能丢掉.

教师板书: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③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总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教师在板书中加虚线框.

(3)反馈训练:7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位数.

一个数最高位是十万位,它是()位数.

(2)一个8位数,最高位是()位.

一个6位数,最高位是()位.

(3)在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2.练习二第3题.

3.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然后再按含有两级数的写法逐级写出各数.教师结合这几组数字向学生重点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日新月异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练习二第5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那些新知识?

(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6题.

六、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

例3:写出下面各数: 例4:写出下面各数:

七万写作:70000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写作:102345

七十万写作:700000三十二万零六百写作:320600

比较数的大小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10-11页例5、例6,10-11页做一做,练习三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方法获取新知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求的习惯.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1)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位,一个六位数最高位是()位.

(2)99864里面有()个万,101010里面有()个十万.

2.在○里面填上“>”“<”或“=”

999○1010601○564687○678

(先让学生填一填,然后指名同学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引导学生说出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那么亿以内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教师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2)教学例5

①出示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9864和101010356000和360000

②比较第一组数99864和101010

观察这两个数,并试着比较大小.

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比较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比较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第一种:通过读来比较:99864是九万九千八百六十四;101010是十万一千零一十,十万多比九万多大,所以99864<101010.

第二种:通过位数来比较:101010是六位数,99864是五位数,因为六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而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所以,六位数比五位数大,99864<101010.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肯定两种方法道理相同,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

③反馈训练:98965○10000096780○109650

④总结方法:刚才我们比较的几组数,每组的两个数位数有什么特点?那么这样的两个数如何比较大小呢?

使学生明确:位数不同的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教师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就大.

⑤比较第二组数356000和360000

观察这两个数,想一想用刚才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该如何比较呢?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启发学生想: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一位数,第一位数大的数就大.第一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二位数,第二位在的数就大.第二位相同时,再比较第三位数……,现在,这两个数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也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的数: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是5,第二个数左起第二位是6,所以,第二个数大.356000<360000

⑥总结方法: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如何比较大小?

教师板书: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先比较左起第一位……

再比较左起第二位……

⑦反馈训练:70080○7010150140○63140

(3)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相同的怎么比较?位数相同时,怎么比较?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教师板书:50000和1800000

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2)教师指出: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因为整万的数后面都有4个0,所以改写时,只要从后面去掉4个0,换上一个“万”字就可以了.

教师板书:50000=5万

(3)学生自己把18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方法.

180000=180万

(4)反馈训练:10页做一做.

3.教学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1)出示例6:

①读一读例6各数,想一想:整万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读、写都很方便,那么像例6这样不是整万的数,如果在不需要特别精确数据的情况下,也可用什么办法让它读、写方便呢?

(引导学生想:可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②求近似数用什么方法呢?(四舍五入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下面各数千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49269375

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学生做完后,请他们说一说.

③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把例6各数万位后面的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呢?

教师板书例6的题目要求.

同学试着做一做,边做边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引导学生类推出:因为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所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数的近似数,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求的?

教师板书;84380≈8万726310≈73万

(2)总结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讨论: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确定尾数,然后根据尾数的最高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它的近似数.

(3)反馈训练:11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三1题后2小题.

38456○8354641020○409300

2.练习三第3题和4题.

3.练习三第2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呢?五、布置作业:练习三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9864和101010

356000和360000

99864<101010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

356000<360000

(位数相同时,先比较左起第一位…再比较左起第二位……)

50000=5万

1800000=180万

近似数:

例6:把下面各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84380(2)726310

84380≈8万

726310≈73万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

第二单元亿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整体感知

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项内容:口算、笔算加减法,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本单元教材内容是随着学生认数范围的扩展,计算数目的增长而安排的.因为学生在第四册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知识,学生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可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并能利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主要是教学一个数加减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总之,这四项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主动获取新知,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计算、表达、分析等多种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口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14页―15页,例1―例3,15页做一做练习四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

(2)学会整万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及整万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口算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过程中数的记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投影出示,抢答)

27+38 64-38 29+15 46-27

670+80 530-400 780+90 540-80

350+200+70 280+300+90 920-700-3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准备题:25+47,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导语:25+47我们会算了,那么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变一下(在末尾添上一个0变成例2)又该怎样口算呢?

教师板书例2:250+470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怎样把这道题化成以前学过的口算?

(3)同桌小声商量.

(4)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教师把有代表性的想法板书出来.

①25+47=72所以250+470=720

②25个十加47个十是72个十,也就是720

③250+400=650 650+70=720

④250+450=700 700+20=720

⑤200+400=600 50+70=120 600+120=720

⑥250+500=750 750-30=720

(5)请学生打开书本,看哪种方法和课本中小明、小华的想法是一样的,然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6)讨论后,教师提示:以后做这样的口算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口算方法,怎样算得快就怎样算.

(7)反馈练习:(15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部分题)

250+490 520+480

360+180 260+160

请学生说思考过程及得数,不拘限于一种算法.

2.教学例2

(1)准备题;170+370怎样算?

(2)板书例2:口算540-370

导语:170+370我们已经会口算了,那么540-370会算吗?

(3)鼓励学生抢答540-370的口算方法,教师给予适当点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

①540-300=240 240-70=170

②54个十减去37个十是17个十,也就是170

③因为170+370=540所以540-370=170

④540-400=140 140+30=170

⑤540-340=200 200-30=170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6)反馈练习:(做一做中部分题目)

410-240 520-150 330-80

说出思考过程及得数.

3.教学例3

(1)准备题:把下列各数简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0000简写成( ),70000简写成( )

40000+70000简写成( )+( )得( )

(2)请学生打开书,把例3在书上填充完整,一生在胶片上做.

(3)集体订正,投影出示学生试做的式题,引导学生说说口算整万数加减时应注意什么?

(4)反馈练习:

口算:34万+18万 23万-18万 24万+6万

250万+750万 50万-27万 15万+35万

69万+26万 82万-54万 40万-18万

(抢答:直接说出得数)

三、巩固发展

1.填空:(幻灯出示)

(1)370+280=( )想:370+( )=( )

( )+( )=( )

520-360=( ) 520-( )=( )

( )-( )=( )

(2)250+( )=720 ( )-480=290

520-( )=360 ( )-150万=390万

2.填上“>”“<”或“=”

170+320()850-390 650+180()860-47

910-180()502+290 100-51()460-380

3.列式计算:

(1)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150,另一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个数是多少?

4.比一比,赛一赛:

练习四第2、3题.

5.抢答:说出与下列各数组成1000的数,

470、290、380、990、860

6.开火车游戏:上面或下面的数每移动一格,口算上下两数的和差各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要想算得又对又快,必须记好每一步的得数,怎样算比较简便就怎样算.

五、布置作业:练习四.4.

六、板书设计

口算加减法

例1:250+470=720想:①25个十加47个十得72个十

所以:250+470=720

②250+400=650

650+70=720

③200+400=600

600+120=720

……

例2:540-370=170想:①54个十减37个十是17个十,

所以540-370=170

②540-300=240

240-70=170

③540-400=140

140+30=170

……

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25页-29页例1、例2、25页做一做,练习六1―8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笔算多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算法.

(2)能正确进行多位数连加的笔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致和验算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讨论、抢答、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迅速地进行笔算多位数加、减法及多位数连加法.

教学难点:多位数连加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6+9+47+2+89+7+1

5+8+58+3+79+5+5

2.笔算.

(1)练后订正,引导学生回忆计算法则.

(2)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我们常常要验算.启发学生回忆验算方法.

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例1.

(1)学生阅读例1,把例1填完整.

(学生完成例1的同时,教师把例1板书在黑板上)

(2)启发学生把例1填完整,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并引导学生明确:

①亿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②笔算加法时要特别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③笔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上退位了,不要忘记退1;

④凡是要求验算的,一定要写出验算的竖式.

(3)反馈练习:25页做一做,做后同桌订正.

2.教学例2.

板书例26845+14270+9238=

这道连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1)引导学生明确:①计算时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就怎样算.学生自己完成,填在书上,教师巡视.

(3)引导学生交流:哪种计算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说明:几个数连加时,能凑十的先凑十.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4)教学连加法的验算方法.

导入:几个数连加时,也要验算.怎样验算连加法呢?同桌商量一下.引导学生回答:

①只用原来的坚式,从下往上再加一遍.这种方法适用于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验算的.

②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并提示学生验算例2,写在书上.

(5)反馈练习:25真做一做13465+8972+27035

三、巩固发展

1.计算并验算.练习六3、4题前两小题.(同桌相互订正.)

2.投影出示,手势判断对错.(练习六3、4后两小题的变式)

3.练习六第7题.

教师提示:谁知道我们国家的植树节是哪一天?

投影出示:3月12日植树节,某市少先队员今年计划植树25850棵,比去年多植树4156棵.去年植树多少棵?

4.填合适的数.

练习六1题的变式,投影出示.

5.争冠军.

练习六第11题.(学生在书上填,又对又快者为冠军)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笔算亿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计算连加法时怎样算比较快?

五、布置作业:练习六2、5题.

六、板书设计

笔算加、减法

例1

例2

6845+14270+9238=30353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30-31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七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2.会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提高检查计算结果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在知识迁移、归纳整理过程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观点.

2.通过求未知数X,渗透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加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学生课前准备20、30、50的数字卡片各3个,“+”、“-”符号各2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35+25 40-15 20÷5

66-18 640-80 80×60

2.填空:( )+25=60 35+( )=60

( )+8=15 300+( )=360

二、探究新知

1.课前引入:

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能摆出几种算式?

得出:20+30=50

50-20=30

50-30=20

这样的3个数为什么可以组成不同的算式?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教学例1.

(1)出示例1第1幅图.

互相讨论:理解图意,列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列式:35+25=60(本)

名称:加数加数和

知道加法算式:加数+加数=和

教师提示:算式也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和=加数+加数

交流后板书:35+25=60(本)加数+加数=和

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

(2)出示例1中的第(2)、(3)幅图:

讨论:通过看图与(1)题比较,你又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通过看图知道(2)题已知的是和、第二个加数,求第一个加数;第(3)题已知的是和、第一个加数,求第二个加数.

归纳出: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

第二个加数=和-第一个加数

交流后教师板书上面两个关系式.

(如果学生说不全面,教师加以提示.)

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一个关系式来概括呢?为什么?使学生明确:不论求加法算式中哪个加数,都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进行计算.

归纳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教师板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

(1)引导学生自读教材30页“做一做”上边一段话.

提问: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验算时,从和里减去一个加数,如果得另一个加数,加法就做对了.

(2)反馈练习:30页“做一做”验算加法.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书写格式.

订正时强调:用减法验算时,先确定用哪个数减去哪个数,再用竖式计算.

4.教学例2:

(1)引入题:()+15=40

请同学们思考:()里表示的什么数?

教师点拨:未知数可以用字母X表示.

(2)读、写X.

X是拉丁字母,读作〔eks〕,用汉字注音读“爱克斯”,一般用来表示未知数.

(3)把()+15=40的未知数,换成X就变成例2.

出示例2:X+15=40

引问:在加法算式中,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边说明书写格式,边板书:

X+15=40

X=40-15

X=25

强调:①每一步等号必须对齐;②每一步X必须写下来.

(4)指导检验:把X=25代入原式中,看等式两边是否相等.

(5)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教师巡视,如有不正确的格式,加以纠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算的.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加数+( )=和

一个加数=( )-( )

100+80=( )

( )-80=100

180-( )=80

2.练习七1题.

3.练习七3题.

4.判断下列计算的格式对吗?结果不对请改正:

5.求未知数X:

X+80=176 X+361=890

6.练习七2题(填在书上)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谁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利用这种关系,怎样对加法进行检验和求未知数X?

五、布置作业:教材32页4题右边3个题.

六、板书设计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例1.(1)35+25=60和=加数+加数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60-25=35

和-第二个加数=第一个加数例2.X+15=40

(3)60-35=25X=40-15

和-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X=25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34-35页例4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八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掌握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2.会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提高检查计算结果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在知识的迁移、归纳整理的过程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

2.通过求未知数X渗透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30-1835+4818+1225×40

350-170370+15-98350÷70

2.填空:

加数+()=和一个加数=和-()

3.求未知数X(口述):

X+25=60140+X=760

二、探求新知

1.导入:出示减法算式:30-10=20

要求:把这个算式转化成其它关系的式子:

第一种:30-20=10

第二种:10+20=30

这个减法算式能转化成其它两种算式,减法各部分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它.

板书课题: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学习例4:

(1)出示例4的第(1)幅线段图:

互相讨论:理解图意,列式并标明各部分名称,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算式:30-18=12(米)

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知道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提示:上述减法算式也可以写成差=被减数-减数

交流后板书:30-18=12(米)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

(2)出示例4的第(2)、(3)幅线段图:

讨论:通过看图与(1)题比较,你又知道了什么?

(如果学生说不全面,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小结:

通过看图知道②题已知被减数、差,求减数.

③题已知减数、差,求被减数

从而归纳出: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教师板书两个关系式.

启发学生思考:求减数和求被减数的方法为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被减数中包括减数和差两部分,去掉一部分就得另一部分,所以求减数用减法.把减数和差这两部分合起来就得被减数,所以求被减数用加法计算.

3.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验算减法:

(1)引导学生自读课本34页的“做一做”上面两句话,知道了什么?使学生明确:验算时,如果用减数加差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就是减法做对了.

教师说明:因为减数加差得被减数的验算方法以前就学过了,所以今天我们主要用减法来验算减法.

(2)反馈练习:34页“做一做”.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要看学生验算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对没有用减法验算的学生给予纠正.

4.教学例5.

(1)出示例5,求未知数X.

①X-48=35②135-X=98

引导学生观察:X在两个减法算式中各是什么数?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用什么方法计算?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

(2)引导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3)反馈练习:例5下面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订正时指名口述求未知数X的根据.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被减数-()=差

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

(2)38-12=()

38-()=12

26+()=38

2.练习八1题

3.练习八3题

4.判断:

5.求未知数X(口述解题根据).

540-X=80-64=174

6.练习八2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谁能说一说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应用这些关系,怎样检验减法和求未知数X?

五、布置作业:练习八4题最后2个.

六、板书设计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43―44页例1-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数和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能根据简便计算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类比迁移能力、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知识的迁移、归纳整理的过程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根据简便算法正确灵活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78=80-()99=100-()87=90-()

101=100+()56=60-()

2.口算.(出示两组算式,第一组为三位数加减整十或整百的数;第二组为三位数加减两位或三位数.)

第一组 113+60 276+100 574+200 165-100 453-300

第二组 113+59 276+98 574+198 165-97 453-299

要求:让两名学生到前面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其他同

学和老师一起当好裁判.

订正后教师宣布结果.如果学生有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并指出如果我们掌握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第二组题照样能算得很快.

二、探究新知

1.导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组加数或减数有什么特点?(第二组题的加数、减数都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的加减法,怎样计算简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2.学习例1.113+59

出示例1.113+59

(1)引问:59接近几十?(60)可以把59写成几十减几(注意要使减数最小)?113+59怎样算最简便?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113+59先算113+60再减去1.

如果还有其它算法老师要给予鼓励,然后比较哪一种最简便,从而认识到113+60-1最简便.

(2)追问:为什么加60?为什么再减1呢(多让学生说理由)

交流后板书113+59=113+60-1=172

多加1还要减1

教师指出,因为刚学习简算,过程要写出来.计算熟练后,思考过程可以省略不写.

(3)反馈:

①113+58怎样简算?把58看成60,应写成113+60-2=171

为什么减2而不减1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思考过程对应式子板书:多加2要减2.

②如果113+57呢?把57看成60,如果113加60多加了3要减去3所以113+57=113+60-3=170

③计算:113+67113+77(口述)

3.学习例2.276+98

(1)观察题的特点,怎样简算,把教材42页例2的简算过程补充完整.

(2)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教师板书:276+98=276+100-2=374

多加2要减2

4.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1和例2这两道题的第二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是怎么简算的,用语言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概括出: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多加了几就要减去几.

5.反馈练习.43页中间例2的“做一做”.

6.教学例3.165-97

(1)尝试练习:

互相讨论后,学生自己试算(教师巡视后,指名说出简算过程.)

可能出现的两种做法:

第一种:165-97=165-100-3=62

第二种:165-97=165-100+3=68

比较两种算式哪一步相同,再讨论减去100后,究竟是减去3还是加上3?

(2)演示说明算理.

出示投影图(纸盒上标的数字是鸡蛋的个数).

要取走97个鸡蛋怎么办?(先拿出大箱100个鸡蛋.)

思考:要取走97个鸡蛋,结果取走了100个,应再取走3个还是把多取的3个送回来(边说边演示)?

出示图:

师:指名说出正确的思考过程应该是哪个算式,并说明理由.

追问:多减3再加上3,如果多减去2呢?多减去1呢?

(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概括减去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算简便.

得出: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多减了几就要加上几.

(4)反馈练习:43页下面例3的“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十1题(填在书上)

2.板演.99+36250-199

3.在○里填上>、<或=

195+238○200-5+238 386-199○386-200-1

357+980○357+100+2 901+577○577+900-1

4.判断.

(1)X+297=X+300-3() (2)X-297=X-300-3()

(3)X+799=X+800-1() (4)X-799=X-800-1()

5.分组比赛:86+89 54+97 299+435

155-99 148-791176-98

6.选择(把正确解法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97+98=() 98+299=()

(1)197+98=197+100-2 (1)98+299=98+300-1

(2)197+98=197+100+2 (2)98+299=98+300+1

(3)197+98=98+200-3 (3)98+299=299+100-2

(4)197+98=98+200+3 (4)98+299=299+100+2

(5)197+98=200+100-3-2 (5)98+299=100+300-2-1

四、全课小结

回顾加法和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比较加、减法简算的异同点:

相同点:把加数或减数都看作整十、整百进行加减;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多加几就要减去几,计算减法时,多减几就要加上几.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4题后2个5题.

六、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例1.113+59=113+60-1=172113+58=113+60-2=170

多加1要减去1 多加2要减去2

例2.276+98=276+100-2=374计算加法时,多加几要减去几

多加2要减去2

例3.165-97=165-100+3=68计算减法时,多减几要加上几

多减3加上3

篇12:小学数学第七册试卷试题

小学数学第七册试卷试题精选

一、单选题(每道小题 2分 共 6分 )

1. 一个教室的面积是54 [ ]

a.平方分米 b.公顷 c.平方米

2. 某地去年降雨量是650 [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3. 12公顷2平方米等于 [ ]

a.12平方米 b.1200002平方米 c.1平方米

二、填空题(每道小题 2分 共 28分 )

1.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 1公顷=( )平方米

4. 1平方千米=( )平方米=( )公顷

5. 8公顷=( )平方米

6. 150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7. 56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8. 702平方分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9. 比大小.

4900平方米□4公顷

10. 比较大小

10公顷□10000平方米

11. 比较大小.

205公顷□2平方千米

12. 比大小.

8平方千米□8公顷

13. 9平方千米6公顷=( )公顷

14. 60050平方米=( )公顷( )平方米

三、多选题( 2分 )

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是 [ ]

a.平方米 b.公顷 c.立方米

四、口算题(每道小题 8分 共 24分 )

1. 3600÷900= 4900÷700=

70×60= 90×500=

2. 430+370= 590+410=

10000-990= 620-360=

3. 100÷4= 50400÷100=

78×100= 105×10=

五、应用题(每道小题 8分 共 40分 )

1. 筑路工人要在一条长124米,宽6米的人行道上铺水泥板,如果每平方米铺4块,一共需要多少块水泥板?

2. 果园里有一片长150米,宽60米的地种苹果,平均每12平方米种一棵苹果树,这片地共种多少棵苹果树?

3. 一个打谷场,长50米,宽30米,扩建后,长增加15米,宽增加10米,扩建后的打谷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 在一块长8米、宽6米的`花坛四周,有1米宽的草地,草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5. 一个长方形运动场,长600米,宽400米,运动场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一个运动员绕着运动场跑了5圈,他一共跑了多少路程?

篇13:关于小学数学第七册期末考试试题参考

一、认真读题,思考填空。(每空1分,计22分)

1.二百零六亿八千万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用“亿”作单位这个数的近似数是( )亿。

2.3个千万、5个万、6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 ),这个数读作( )。

3.由8、6、7、0、5、1组成的最大六位数是( ),最小六位数是( )。

4.在算式□12÷53中,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填( )。

5.早晨6点时,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 )度,是( )角;下午3点时,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 )度,是( )角。

6.(a+b)+c=a+(b+c)表示的运算定律是( );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写出来是( )。

7.把260+80=340、16×5=80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这个综合算式的结果是( )。

8.在△△○△△○△△○……中,12个△之间有( )○;第16个是( )。

9.小明在计算除法时,错将除数36看成63,结果得到商12。请你帮他算一算,正确的商应该是( )。

10.一个边长2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与一个宽9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

「上好复习课」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期末复习教案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复习教案五

第七册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小学课文第七册习作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24课

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习题

浅谈教学目标的设置

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天地八》教学设计2023-08-19

遣词造句2023-11-12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2023-05-12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积累运用二》2023-06-29

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七》 教案2022-09-06

工程问题说课稿2023-11-19

七册美术教案2022-06-03

《小数的性质》的说课设计2024-02-07

小学四年级第七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2-08-31

四年级第七册全册 《习作1》教学设计2024-02-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