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平方公式教案设计

时间:2022-12-07 08:04:34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设计(共20篇)由网友“啊瞳目”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完全平方公式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设计

篇1:完全平方公式教案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公式结构,能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探究完全平方公式,体会数形结合。

二、教学重点;

公式结构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公式中字母AB的含义理解与公式正确运用。

四、教具;

自制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1) 想一想

1.一位老人很喜欢孩子,每当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拿出糖招待他们,来了几个孩子老人就会每个孩子几块糖。

(1) 第一天,a个男孩去看老人,老人共给他们几块糖?

(2) 第二天,个女孩子去看望老人,老人共给他们多少块糖?

(3) 第三天,( )个孩子一起去看望老人,老人共给他们多少块糖?

(4) 第三天比前二天的孩子得到糖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分组讨论)

2、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填空:

(1)第一天给孩子 块糖。

(2)第二天给孩子 块糖。

(3)第三天给孩子 块糖。

男孩子第三天多得 块糖

女孩第三天多得 块糖。

(2) 做一做、请同学拼图

a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拼图

1、教师提问:

(1)、大正方形边长?

(2)每一块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3)用不同形式表示正方形总面积,比较发现什么?

2、想一想

(1)(a +b )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说明

(2)( a -b )

3、请同学们自己叙述上面的等式

4、说一说,a b能表示什么?

(□+○) □+2□○+○

5、算一算

(1)(2X-3)(2)(4X+5Y)

请同学们分清a b

6、练一练

(1)(2X-3Y) (2)(2XY-3X)

7、试一试(a+b+c)

作业:

P135 1、2

学生2人一组拼图交流

2、学生观察思考

(1) 大正方形边长?

(2) 四块卡片的面积分别是

(3) 大正方形的总面积是多少?

3、

(1)学生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推导

(a+b)=a+2ab+b说出每一步运算理由

(2)学生自己探究交流

4、学生用语言叙述公式

5、师生共同a、b对应项 教师书写

6、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展示结果

7、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篇2:完全平方公式课件教案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课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公式结构,能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探究完全平方公式,体会数形结合。

二、教学重点;公式结构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公式中字母AB的含义理解与公式正确运用。

四、教具;自制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1)想一想

一位老人很喜欢孩子,每当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拿出糖招待他们,来了几个孩子老人就会每个孩子几块糖。

(1)第一天,a个男孩去看老人,老人共给他们几块糖?

(2)第二天,个女孩子去看望老人,老人共给他们多少块糖?

(3)第三天,个孩子一起去看望老人,老人共给他们多少块糖?

(4)第三天比前二天的孩子得到糖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分组讨论)

1、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填空:

(1)第一天给孩子块糖。

(2)第二天给孩子块糖。

(3)第三天给孩子块糖。

男孩子第三天多得块糖

女孩第三天多得块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做一做、请同学拼图

a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拼图

2、2、教师提问:

(1)、大正方形边长?(2)每一块卡片的面积是多少?(3)用不同形式表示正方形总面积,比较发现什么?

3、3、想一想

(1)(a+b)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说明

(2)(a-b)

4、请同学们自己叙述上面的等式

5、说一说,ab能表示什么?

(□+○)□+2□○+○

6、算一算

(1)(2X-3)(2)(4X+5Y)

请同学们分清ab

7、练一练

(1)(2X-3Y)(2)(2XY-3X)

8、试一试(a+b+c)

作业:P1351、2

学生2人一组拼图交流

2、学生观察思考

(1)大正方形边长?

(2)四块卡片的.面积分别是

(3)大正方形的总面积是多少?

3、(1)学生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推导

(a+b)=a+2ab+b说出每一步运算理由

(2)学生自己探究交流

4、学生用语言叙述公式

5、师生共同a、b对应项教师书写

6、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展示结果

7、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8、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探

篇3: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完全平方公式的熟记及应用.难点是对公式特征的理解(如对公式中积的一次项系数的理解).完全平方公式是进行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的知识基础。

1.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

这两个公式是根据乘方的意义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得到的.

这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是: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三项式,是左边二中两项的平方和,加上(这两项相加时)或减去(这两项相减时)这两项乘积的2倍;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或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等代数式.

2.只要符合这一公式的结构特征,就可以运用这一公式.

在运用公式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形,例如 可先变形为 或 或者 ,再进行计算.

在运用公式时,防止发生 这样错误.

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时,要注意:

(1)切勿把此公式与公式 混淆,而随意写成 .

(2)切勿把“乘积项” 中的2丢掉.

(3)计算时,要先观察题目特点是否符合公式的条件,若不符合,应先变形为符合公式的条件的形式,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若不能变为符合公式条件的形式,则应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4. 与 都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为了区别,我们把前者叫做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者叫做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三、教法建议

1.在公式的运用上,与平方差公式的运用一样,应着重让学生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意义,教科书把公式中的字母同具体题目中的数或式子,用“ ”连结起来,逐项比较、对照,步骤写得完整,便于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2.正确地使用公式的关键是确定是否符合使用公式的条件.重要的是确定两数,然后再看是否两数的和(或差),最后按照公式写出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的结果.

3.如何使学生记牢公式呢?我们注意了以下两点.

(1)既讲“法”,又讲“理”

在教学中要讲法则、公式的应用,也要讲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在理解公式、法则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我们引导学生借助面积图形对完全平方公式做直观说明,也是对说理的重视.在“明白道理”这个前提下的记忆,即使学生将来发生错误也易于纠正.

(2)讲联系、讲对比、讲特点

对于类似的内容学生容易混淆,比如在本节出现的(a+b)2=a2+b2的错误,其原因是把完全平方公式和“旧”知识(ab)2=a2b2及分配律弄混,排除新旧知识间相互干扰的一种作法是向学生指明新知识的`特点.所以讲“理”是要讲联系、讲对比、讲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准确掌握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

2.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通过推导公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5.渗透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讲练结合法.

2.学生学法:本节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一个是两数和的平方,另一个是两数差的平方,两者仅一个“符号”不同.相乘的结果是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两数的积的2倍,两者也仅差一个“符号”不同,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时,要注意:

(1)切勿把此公式与公式 混淆,而随意写成 .

(2)切勿把“乘积项”2ab中的2丢掉.

(3)计算时,要先观察题目是否符合公式的条件.若不符合,应先变形为符合公式的条件的形式,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若不能变为符合条件的形式,则应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字母表示的广泛含义,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二)难点

综合运用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三)解决办法

加强对公式结构特征的深入理解,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公式的应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让学生自编几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目的是辨认题目的结构特征.

2.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培养抽象的数字思维能力.

3.举例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完全平方公式,师生共练完成本课时重点内容.

4.适时练习并总结,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以指导今后的解题.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重点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及其应用.

(二)整体感知

掌握好完全平方公式的关键在于能正确识别符合公式特征的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公式中2ab中2的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多揣摩规律.

(三)教学过程

1.计算导入;求得公式

(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2)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103×97

②103 × 103

(3)请同学们自编一个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并算出结果.

学生活动:编题、解题,然后两至三个学生说出题目和结果.

要想用好公式,关键在于辨认题目的结构特征,正确使用公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

法公式”.

引例:计算 ,

学生活动:计算 , ,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说出答案,得出公式.

或合并为:

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

方法:由学生概括,教师给予肯定、否定或更正,同时板书.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教法说明】

①复习近平方差公式,主要是引起回忆,巩固公式;编题在于提高兴趣.

②有了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基本建立起了一些特殊多项式乘法的认识方法,因此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由计算直接得出.

2.结合图形,理解公式

根据图形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A、B两图均为正方形,

(1)图A中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图Ⅰ、Ⅱ、Ⅲ、Ⅳ的面积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Ⅰ、Ⅱ、Ⅳ的面积和为____________,

用B、Ⅰ、Ⅱ、Ⅳ的面积表示Ⅲ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

分别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回答问题.

【教法说明】利用图形讲解,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直观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公式,同时也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引例:计算

教师讲解:在 中,把x看成a,把2y看成b,在 中把2x看成a,把3y看成b,则 、,就可用完全平方公式来计算,即

【教法说明】  引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的结构,为运用公式打好基础.

(2)例1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 ② ③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尝试解题,3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  让学生先模仿公式解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正是学生对公式理解、应用和熟练程度上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反馈后要紧扣公式,重点讲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关于例呈中(3)的计算,可对照公式直接计算,也可变形成 ,然后再进行计算,同时也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4.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练习一

篇4:完全平方公式

(1) (2) (3)

(4) (5) (6)

(7) (8) (9)

(l0)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学互评,教师抽看结果,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解决.

5.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二

篇5:完全平方公式

(l) (2) (3) (4)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解答.

练习三

(1)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共同计算,以下是他们的计算过程,请判断他们的计算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指出错在哪里.

甲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乙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丙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丁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2)想一想, 与 相等吗?为什么?

与 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法说明】  练习二是一组数字计算题,使学生体会到公式的用途,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起到加深理解公式的作用.练习三第(l)题实际是课本例4,此题是与平方差公式的综合运用,难度较大.通过给出解题步骤,让学生进行判断,使难度降低,学生易于理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类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解题方法.通过完成第(2)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与 之间的相等关系,同时加深理解代数中“a”具有的广泛意义.

练习四

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l) (2)

(3) (4)

学生活动:采取比赛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完成一题,看哪一组完成得快而且准确,每组各派一个学生板演本组题目.

【教法说明】  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公式.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公式的结构特征,公式中字母含义和运用公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八、布置作业

P133  1,2.(3)(4).

参考答案

略.

篇6: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教案设计

学习任务

1、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猜想、观察、讨论、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建议教学重点:

篇7: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教案设计

教学难点:

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教学资源

使用电脑、投影仪.

学习过程学习要求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计算下列各式:

⑴(a+4)2=__________________⑵(a-4)2=__________________

⑶(2x+1)2=__________________⑷(2x-1)2=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你根据上面的等式填空:

⑴a2+8a+16=_____________⑵a2-8a+16=_____________

⑶4x2+4x+1=_____________⑷4x2-4x+1=_____________

问题:对比以上两题,你有什么发现?

2、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得到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等式就是因式分解中的完全平方公式.它们有什么特征?

若用△代表a,○代表b,两式可表示为△2+2△×○+○2=(△+○)2,△2-2△×○+○2=(△-○)2.

3、a2-4a-4符合公式左边的特征吗?为什么?

4、填空:a2+6a+9符合吗?______相当于a,______相当于b.

a2+6a+9=a2+2()+()2=()2

a2-6a+9=a2-2()()+()2=()2

可以把形如a2+2ab+b2与a2-2ab+b2的多项式通过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例题一(准备好,跟着老师一起做!)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⑴x2+10x+25⑵4a2-36ab+81b2

2、例题二(有困难,大家一起讨论吧!)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⑴16a4+8a2+1⑵(m+n)2-4(m+n)+4

3、变式训练:若把16a4+8a2+1变形为16a4-8a2+1会怎么样呢?

4、运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分析:重点是指出什么相当于公式中的a、b,并适当的改写为公式的形式.

分析:许多情况下,不一定能直接使用公式,需要经过适当的组合,变形成公式的形式.

强调: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为止.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巩固练习

⑴下列能直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的是()

A、x2+2xy-y2B、-x2+2xy+y2C、x2+xy+y2D、x2-xy+y2

⑵分解因式:-a2+2ab-b2=_________,-a2-2ab-b2=_________.

⑶课本P75练一练1、2.

2、提升训练

⑴简便计算:2-4008×+20052

⑵已知a2-2a+b2+4b+5=0,求(a+b)2005的值.

⑶若把a2+6a+9误写为a2+6a+9-1即a2+6a+8如何分解?

3、当堂测试

补充习题P42-431、2、3、4.

分析:许多情况下,不一定能直接使用公式,需要经过适当的组合,变形成公式的`形式.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了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上一节课学习习近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经验,探索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法,即先观察公式的特点,再直接根据公式因式分解.

篇8:第二册完全平方公式

第二册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贾村中学       聂盼山

一、教学目标

(1)                            (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公式结构,能计算。

(2)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探究完全平方公式,体会数形结合。

二、教学重点;公式结构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公式中字母AB的含义理解与公式正确运用。

四、教具;自制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1)                (1)          想一想

一位老人很喜欢孩子,每当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拿出糖招待他们,来了几个孩子老人就会每个孩子几块糖。

(1)                (1)          第一天,a个男孩去看老人,老人共给他们几块糖?

(2)                (2)          第二天,个女孩子去看望老人,老人共给他们多少块糖?

(3)                (3)          第三天,(   )个孩子一起去看望老人,老人共给他们多少块糖?

(4)                (4)          第三天比前二天的孩子得到糖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分组讨论)

1、  1、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填空:

(1)第一天给孩子    块糖。

(2)第二天给孩子    块糖。

(3)第三天给孩子   块糖。

男孩子第三天多得    块糖

女孩第三天多得   块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                (2)          做一做、请同学拼图

a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拼图

2、            2、        教师提问:

(1)、大正方形边长?(2)每一块卡片的面积是多少?(3)用不同形式表示正方形总面积,比较发现什么?

3、            3、        想一想

(1)(a +b )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说明

(2)( a -b )

4、请同学们自己叙述上面的等式

5、说一说,a b能表示什么?

(□+○) □+2□○+○

6、算一算

(1)(2X-3)(2)(4X+5Y)

请同学们分清a b

7、练一练

(1)(2X-3Y) (2)(2XY-3X)

8、试一试(a+b+c)

作业:P135 1、2

学生2人一组拼图交流

2、学生观察思考

(1)            (1)     大正方形边长?

(2)            (2)     四块卡片的`面积分别是

(3)            (3)     大正方形的总面积是多少?

3、(1)学生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推导

(a+b)=a+2ab+b说出每一步运算理由

(2)学生自己探究交流

4、学生用语言叙述公式

5、师生共同a、b对应项 教师书写

6、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展示结果

7、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8、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探

篇9:第三册完全平方公式

一、教材分析:<?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在整式乘法中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的乘法后进行学习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整式是初中代数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在学习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之后来进行学习的;一方面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

(2)乘法公式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功能。

(3)公式的发现与验证给学生体验规律发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提供了很好模式。

(二)教学目标 的确定

在素质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尤其是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同时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

渗透建模、化归、换元、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求简意识、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观察,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一样是主要的乘法公式,其本质是多项式乘法,是学生今后用于计算的一种重要依据,因此,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本节的重点是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判明要计算的代数式是哪两数的和(差)的平方。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注意力不能持久等年龄特点,及本节课实际,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努力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创造知识环境和氛围,遵循知识产生过程,从特殊→一般→特殊,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

采用小组讨论,大组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公式的推导变成生动、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指导:

在学法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将以“边长为(a+b)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这个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关于两数和的平方公式通过实例、推导、验证几个步骤完成。关于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我将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的思路,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理解,然后再归纳的方法进行,再通过分层次练习,加以巩固。

 

 

 

四、教学程序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xml:namespace prefix =w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如图,有一个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广场,则这个广场的面积是多少?

a

若在这个广场的相邻两边铺一条宽为10米的道路,则面积是多少?

a    10

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分割求面积。

另一方面:正方形

10    10a    102          面积为(a+10)2, 所以:

(a+10)2=a2+20a+102

a    a2    10a        

a    10

b   ab     b2           把10替换为b,

(a+b)2=a2+2ab+b2

a    a2    ab          提出课题

a    b

通过较为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和较熟悉的整式乖法计算。引入本节学习内容(a+b)·(a+b)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图形变化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知识、能力的生长点,通过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能激活学生原有认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思考。

对公式(a+b)2=a2+2ab+b2的形式进行初步认识,接触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1、推导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计算(a+b)2

解:(a+b)2=(a+b)(a+b)=a2+ab+ab+b2=a2+2ab+b2

2、理解公式特征

①算式:两数和的平方

②积: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个数积的2倍

3、语言叙述

(a+b)2=a2+2ab+b2用语言如何叙述

4、公式(a-b)2=a2-2ab+b2教学

①利用多项式乘法 (a-b)2=(a-b)(a-b)

②利用换元思想   (a-b)2=[a+(-b)]2

③利用图形          

b

(a-b)    b

a  

5、学生总结、归纳:

(a+b)2=a2+2ab+b2

(a-b)2=a2-2ab+b2

这两个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

6、公式中的字母含义的理解。(学生回答)

(x+2y)2是哪两个数的和的平方?

(x+2y)2=(   )2+2(   )(   )+(   )2

(2x-5y)2是哪两个数的差的平方?

(2x+5y)2=(   )2+2(   )(   )+(   )2

变式  (2x-5y)2可以看成是哪两个数的和的平方?

利用多项式乘法推导公式,使学生了解公式的来源以及理解乘法公式的本质。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公式特征,加深对公式表象的理解。

由学生对公式

(a+b)2=a2+2ab+b2进行口头语言叙述。

(1)说明:教师提供三种模式,由学生选择一种去解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学生的思路。(2)同时对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换元思想,也是分散、分步突破本节的难点的第一个层次;(3)体会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4)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时知识的正迁移。

使学生学会对公式的正确表述,有利于学生正确用于计算之中,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公式特点进行讨论归纳,适当总结一定的口诀:“头平方,尾平方,两倍的乘积中间放。”

加深学生对公式中的字母含义的理解,明确字母意义的广泛性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三、整理新知形成结构

1、完全平方公式并分析公式左右的特征。

2、换元的基本想法

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例1教学: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a+3)2  (2)(y- )2  (3)(-2x+t)2  (4)(-3x-4y)2

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教师板演,讲评时边口述理由,针对第(4)题(-3x-4y)2可以看成是-3x与4y差的平方,也可以看成-3x与-4y和的平方

提出以下问题:

(1)可否看成两数和的平方,运用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来计算?

(2)可否看成两数差的平方,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来计算?

(3)能不能进行符号转化?如(-3x-4y)2=(3x+4y)2

2、公式巩固

(1)同桌同学互相编一道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题目,然后解答。

(2)下列各式的计算,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①(a+b)2=a2+b2   ②(a-b)2=a2-b2

③(a-2b)2=a2+2ab+2b2

3、练习: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学生板演)

①(a+5)2     ②(3+x)2      ③(y-2)2  ④(7-y)2

⑤(2x+3y)2⑥(-2x-3y)2 ⑦(3- )2 ⑧(- - )2

4、例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1012  (2)982

5、练习: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912   (2)7982   (3)(10 )2

6、讨论:(1-2x)(-1-2x), (x-2y)(-2y+1)如何计算

五、公式拓展,鼓励探究

1、a2+b2=(a+b)2-______   a2+b2+ _______=(a+b)2

a2+b2+ ________ =(a-b)2

2、(a+b)2-(a-b)2=______   3、(a+b+c)2=________

4、提出思考题:(a+b)3=?  (a+b)4=?

5、已知 求 的值。

6、已知: ,求 , 的值。

6. 已知 ,求x和y的值。

(1)遵循及时巩固原则。(2)针对初一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3)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式的运用

(1)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换元法。(3)进行符号转化的变换,加深学生对公式理解的深度,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打好基础。

对这几个式子的辨析目的在于防止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如(ab)2=a2b2的公式的负迁移作用

讲练结合

(1)合作学习,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逐步引导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学生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和步骤,培养语言表达能力。(2)体会公式实际运用作用,增加学习兴趣

进一步辨析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的区别

公式变形利于各种计算

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用学习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方法去研究公式的拓展变形问题。如:三项式的平方,两项式的立方、四次方等,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钻研精神。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六、小结提高,知识升华

1、两个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2、两种推导方法:多项式乘法导出;图形面积导出

3、换元法与转化

七、作业 布置,分层落实

1、阅读教材  6.17内容

2、见省编作业 本 6.17

3、对(a+b)2,(a+b)3 ……的展开式从项数、系数方面进行研究

由学生自己小结本节所学知识、方法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出补充。

(1)作业 1主要以培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原则。作业 2要求全体学都能完成。作业 3为选做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做。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注重人本思想,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重。 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附:板书设计 与时间大致安排

屏  幕

课题

公式……例题

学生板演

本课时的时间大致安排:

引入课题3分钟左右,探求新知15分钟左右,整理新知2分钟左右,应用新知15分钟左右,公式拓展5分钟左右,小结作业 布置约5分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的思想。遵循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和认知规律(从特殊到一般)。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已较熟练掌握多项式乘法,并且本节之前也已经学习了平方差公式)进行本课设计的。下面就设计作几点简单说明:

1、完全平方公式的本质是多项式乘法,它的推导方法与平方差公式推导方法是一样的,根据乘方的意义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就可以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因此在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推导中,采取先由学生自己计算(a+b)2,然后教师点题的方式,再加上引课时已经由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得出的结论(a+b)2=a2+2ab+b2,学生是容易接受的。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推导中,更进一步,由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模式解决、验证,增加了数学课堂的开放性。

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从引入时图形变换的教师启发引导,到公式验证、推导时的学生自主探索,再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都突出了学生是探索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公式拓展中还提出了思考题(a+b)3=?(a+b)4=?……(a+b+c)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钻研探索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不仅要学会完全平方公式,更加要学会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方法,即授学生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

3、在练习设计与作业 布置中都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遵循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4、充分挖掘本课时教材中的隐含的各种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渗透如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换元思想、化归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求简意识、应用意识、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

5、公式(a-b)2=a2-2ab+b2可以作为(a+b)2=a2+2ab+b2的一个应用,这样两个公式便统一为一个公式,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但作为应用,实践表明还是把它们分开来用的好。因此,教学中在公式(a-b)2=a2-2ab+b2的推导过程就有意识的安排与(a+b)2=a2-2ab+b2统一,但又它与(a+b)2=a2+2ab+b2同等的对待。最后在小结时,对于两者的联系再加以说明,让学生领会到数学中的辩证统一思想。

篇10:数学教案-完全平方公式

数学教案-完全平方公式

课题:完全平方公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在整式乘法中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的乘法后进行学习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整式是初中代数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在学习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之后来进行学习的;一方面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

(2)乘法公式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功能。

(3)公式的发现与验证给学生体验规律发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提供了很好模式。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素质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尤其是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同时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

渗透建模、化归、换元、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求简意识、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观察,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一样是主要的乘法公式,其本质是多项式乘法,是学生今后用于计算的一种重要依据,因此,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本节的重点是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判明要计算的代数式是哪两数的和(差)的平方。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注意力不能持久等年龄特点,及本节课实际,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努力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创造知识环境和氛围,遵循知识产生过程,从特殊→一般→特殊,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

采用小组讨论,大组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变成生动、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指导:

在学法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将以“边长为(a+b)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这个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关于两数和的平方公式通过实例、推导、验证几个步骤完成。关于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我将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的思路,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理解,然后再归纳的方法进行,再通过分层次练习,加以巩固。

四、教学程序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如图,有一个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广场,则这个广场的面积是多少?

a

若在这个广场的相邻两边铺一条宽为10米的道路,则面积是多少?

a    10

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分割求面积。

另一方面:正方形

10    10a    102          面积为(a+10)2, 所以:

(a+10)2=a2+20a+102

a    a2    10a

a    10

b   ab     b2           把10替换为b,

(a+b)2=a2+2ab+b2

a    a2    ab          提出课题

a    b

通过较为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和较熟悉的整式乖法计算。引入本节学习内容(a+b)·(a+b)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图形变化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知识、能力的生长点,通过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能激活学生原有认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思考。

对公式(a+b)2=a2+2ab+b2的形式进行初步认识,接触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1、推导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计算(a+b)2

解:(a+b)2=(a+b)(a+b)=a2+ab+ab+b2=a2+2ab+b2

2、理解公式特征

①算式:两数和的平方

②积: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个数积的2倍

3、语言叙述

(a+b)2=a2+2ab+b2用语言如何叙述

4、公式(a-b)2=a2-2ab+b2教学

①利用多项式乘法 (a-b)2=(a-b)(a-b)

②利用换元思想   (a-b)2=[a+(-b)]2

③利用图形

b

a

(a-b)    b

a

5、学生总结、归纳:

(a+b)2=a2+2ab+b2

(a-b)2=a2-2ab+b2

这两个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

6、公式中的字母含义的理解。(学生回答)

(x+2y)2是哪两个数的和的平方?

(x+2y)2=(   )2+2(   )(   )+(   )2

(2x-5y)2是哪两个数的差的平方?

(2x+5y)2=(   )2+2(   )(   )+(   )2

变式  (2x-5y)2可以看成是哪两个数的和的平方?

利用多项式乘法推导公式,使学生了解公式的来源以及理解乘法公式的本质。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公式特征,加深对公式表象的理解。

由学生对公式

(a+b)2=a2+2ab+b2进行口头语言叙述。

(1)说明:教师提供三种模式,由学生选择一种去解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学生的思路。(2)同时对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换元思想,也是分散、分步突破本节的难点的第一个层次;(3)体会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4)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时知识的.正迁移。

使学生学会对公式的正确表述,有利于学生正确用于计算之中,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公式特点进行讨论归纳,适当总结一定的口诀:“头平方,尾平方,两倍的乘积中间放。”

加深学生对公式中的字母含义的理解,明确字母意义的广泛性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三、整理新知形成结构

1、完全平方公式并分析公式左右的特征。

2、换元的基本想法

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例1教学: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a+3)2  (2)(y-

)2  (3)(-2x+t)2  (4)(-3x-4y)2

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教师板演,讲评时边口述理由,针对第(4)题(-3x-4y)2可以看成是-3x与4y差的平方,也可以看成-3x与-4y和的平方

提出以下问题:

(1)可否看成两数和的平方,运用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来计算?

(2)可否看成两数差的平方,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来计算?

(3)能不能进行符号转化?如(-3x-4y)2=(3x+4y)2

2、公式巩固

(1)同桌同学互相编一道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题目,然后解答。

(2)下列各式的计算,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①(a+b)2=a2+b2   ②(a-b)2=a2-b2

③(a-2b)2=a2+2ab+2b2

3、练习: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学生板演)

①(a+5)2     ②(3+x)2      ③(y-2)2  ④(7-y)2

⑤(2x+3y)2⑥(-2x-3y)2 ⑦(3-)2 ⑧(--)2

4、例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1012  (2)982

5、练习: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912   (2)7982   (3)(10)2

6、讨论:(1-2x)(-1-2x), (x-2y)(-2y+1)如何计算

五、公式拓展,鼓励探究

1、a2+b2=(a+b)2-______   a2+b2+ _______=(a+b)2

a2+b2+ ________ =(a-b)2

2、(a+b)2-(a-b)2=______   3、(a+b+c)2=________

4、提出思考题:(a+b)3=?  (a+b)4=?

5、已知 的值。

6、已知:,求的值。

6. 已知,求x和y的值。

(1)遵循及时巩固原则。(2)针对初一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3)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式的运用

(1)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换元法。(3)进行符号转化的变换,加深学生对公式理解的深度,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打好基础。

对这几个式子的辨析目的在于防止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如(ab)2=a2b2的公式的负迁移作用

讲练结合

(1)合作学习,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逐步引导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学生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和步骤,培养语言表达能力。(2)体会公式实际运用作用,增加学习兴趣

进一步辨析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的区别

公式变形利于各种计算

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用学习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方法去研究公式的拓展变形问题。如:三项式的平方,两项式的立方、四次方等,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钻研精神。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六、小结提高,知识升华

1、两个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2、两种推导方法:多项式乘法导出;图形面积导出

3、换元法与转化

七、作业布置,分层落实

1、阅读教材  6.17内容

2、见省编作业本 6.17

3、对(a+b)2,(a+b)3 ……的展开式从项数、系数方面进行研究

由学生自己小结本节所学知识、方法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出补充。

(1)作业1主要以培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原则。作业2要求全体学都能完成。作业3为选做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做。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注重人本思想,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重。 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附:板书设计与时间大致安排

屏  幕

课题

公式……例题

学生板演

本课时的时间大致安排:

引入课题3分钟左右,探求新知15分钟左右,整理新知2分钟左右,应用新知15分钟左右,公式拓展5分钟左右,小结作业布置约5分钟。

设 计 说 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的思想。遵循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和认知规律(从特殊到一般)。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已较熟练掌握多项式乘法,并且本节之前也已经学习了平方差公式)进行本课设计的。下面就设计作几点简单说明:

1、完全平方公式的本质是多项式乘法,它的推导方法与平方差公式推导方法是一样的,根据乘方的意义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就可以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因此在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推导中,采取先由学生自己计算(a+b)2,然后教师点题的方式,再加上引课时已经由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得出的结论(a+b)2=a2+2ab+b2,学生是容易接受的。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推导中,更进一步,由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模式解决、验证,增加了数学课堂的开放性。

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从引入时图形变换的教师启发引导,到公式验证、推导时的学生自主探索,再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都突出了学生是探索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公式拓展中还提出了思考题(a+b)3=?(a+b)4=?……(a+b+c)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钻研探索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不仅要学会完全平方公式,更加要学会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方法,即授学生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

3、在练习设计与作业布置中都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遵循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4、充分挖掘本课时教材中的隐含的各种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渗透如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换元思想、化归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求简意识、应用意识、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

5、公式(a-b)2=a2-2ab+b2可以作为(a+b)2=a2+2ab+b2的一个应用,这样两个公式便统一为一个公式,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但作为应用,实践表明还是把它们分开来用的好。因此,教学中在公式(a-b)2=a2-2ab+b2的推导过程就有意识的安排与(a+b)2=a2-2ab+b2统一,但又它与(a+b)2=a2+2ab+b2同等的对待。最后在小结时,对于两者的联系再加以说明,让学生领会到数学中的辩证统一思想。

篇11:§1.8完全平方公式

§1.8完全平方公式(2)

§1.8完全平方公式(2)教学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完全平方公式,能正确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重点、难点根据公式的特征及问题的特征选择适当的公式计算.教学过程 一、议一议 1.边长为(a+b)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2.边长分别为a、b拍的两个正方形面积和是多少? 3.你能比较(1)(2)的结果吗?说明你的理由.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回答(1)(a+b) (2)a +b (3)因为(a+b) = a +2ab+b ,所以 (a+b) -(a +b )=a +2ab+b -a -b =2ab,即(1)中的正方形面积比(2)中的正方形面积大.二、做一做例1.       利用完全平方式计算1. 102 ,   2. 197 师:要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则要创设符合公式特征的两数和或两数差的平方,且计算尽可能简便.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演示此题.让学生叙述,教师板书.解:1.102 =(100+2)             2.197 =(200-3) =100 +2 lOO 2+2,          =200 -2 2O0 3十3 ,=10000+400+4                 =40000-1200+9 =10404                       =38809 例2.计算:1.(x-3) -x                  2.(2a+b- )(2a-b+ )师生共同分析:1中(x-3) 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学生动笔解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板书如下:解:1. (x-3) -x = x +6x+9-x =6x+9师问:此题还有其他方法解吗?引导学生逆用平方差公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第(2)题的解法.此题学生解答,难度较大.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加法结合律,为使用公式创造条件.学生小组交流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解:2. (2a+b- )(2a-b+ )=[2a+(b- )][2a-(b- )]=(2a) -(b- ) =4a -(b-3b+ )=4a -b +3b- 三、试一试计算:                         1. (a+b+c)           2. (a+b) 师生共同分析:对于1要把多项式完全平方转化为二项式的完全平方,要使用加法结合律,为使用完全平方公式创造条件.如(a+b+c) =[a+(b+c)] 对于(2)可化为(a+b) =(a+b)(a+b) .学生动笔:在练习本上解答,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学生叙述,教师板书.解:1. (a+b+c) =[a+(b+c)] =(a+b) +2(a+b)c+ c = a +2ab+b +2ac+2bc+c = a +b +c +2ab+2ac+2bc 四、随堂练习P38 1五、小结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此公式运算时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完全平方公式首先要熟记公式和公式的特征,不能出现(a±b) = a ±b 的错误,或(a±b) = a ±ab+b (漏掉2倍)等错误.2.要能根据公式的'特征及题目的特征灵活选择适当的公式计算.3.用加法结合律,可为使用公式创造了条件.利用了这种方法,可以把多项式的完全平方转化为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六、作业课本习题1.14 P38   1、2、3.七、教后反思§1.9 整式的除法第一课时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单项式除法的法则过程,了解单项式除法的意义.2.理解单项式除法法则,会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运算.重点、难点重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难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议一议,探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出示投影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1. x y÷x ,   (8m n )÷(2m n) ,   (a b c)÷(3a b).师生共同分析:此题是做除法运算,可以从两方面思考: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将除法问题转化为乘法问题去解决,即(   )·x = x y,由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可得(x y)·x = x y,因此,x y÷x =x y . 另外,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由约分也可得 =x y.学生动笔:写出(2)(3)题的结果.  教师板书: x y÷x =x y, (8m n )÷(2m n)=4n ,   (a b c)÷(3a b)= a bc师:以上运算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你能说说如何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系数、同底数幂、只在被除式含有的字母三方面思考,讨论充分后,由一名同学叙述,其余同学补充纠正.出示单项式除法法则(投影显示)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二、做一做,巩固新知例1计算1.(- x y )÷(3 x y)          2.(10a b c )÷(5a bc)3.(2x y) (-7xy )÷(14 x y )   4.(2a+b) ÷(2a+b)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按法则进行运算,首先确定它们的系数,把系数的商作为商的系数,其次确定相同的字母,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作为商中可能含有的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之差作为商式中对应字母的指数,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指数不变,最后化简.第(1)(2)题对照法则进行,第(3)题要按运算顺序进行.第(4)题先把(2a+b)看作一个整体 (一个字母)相除,后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教师板书如下:解: 1.(- x y )÷(3 x y)       2.(10a b c )÷(5a bc)=(- ÷3)x y             =(10÷5)a b c =- y                       =2ab c        3.(2x y) (-7xy )÷(14 x y )   4.(2a+b) ÷(2a+b) =8x y (-7xy )÷(14 x y )      =(2a+b) =-56x y ÷(14 x y )           =(2a+b)    =-4x y                         =4a +4ab+b 三、随堂练习P40 1学生活动:让四名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同伴可交流,互相订正.教师巡回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更正.待四名板演同学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四、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在运用法则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系数相除与同底数幂相除的区别;2.符号问题;3.指数相同的同底数幂相除商为1而不是0;4.在混合运算中,要注意运算的顺序.五、作业课本习题1.15.P41  1、2. 3六、教后反思 

篇12: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第三节 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使学生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2.使学生学习多步骤,多方法的分解因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及对其特点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多步骤、多方法分解因式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观察多项式的'特点,恰当地安排步骤,恰当地选用不同方法分解因式. ●教学方法 观察―发现―运用法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反过程,倒用乘法公式,我们找到了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平方差公式法.现在,大家自然会想,还有哪些乘法公式可以用来分解因式呢? 在前面我们不仅学习了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而且还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 本节课,我们就要学习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Ⅱ.新课 1.推导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以及公式的特点. [师]由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大家能否猜想出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呢? 将完全平方公式倒写: a2+2ab+b2=(a+b)2;  a2-2ab+b2=(a-b)2. 便得到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 [师]左边的特点有(1)多项式是三项式; (2)其中有两项同号,且此两项能写成两数或两式的平方和的形式; (3)另一项是这两数或两式乘积的2倍. 右边的特点:这两数或两式和(差)的平方. 由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投影(§2.3.2 A) 练一练 2.例题讲解 [例1]把下列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 (1)x2+14x+49; (2)(m+n)2-6(m +n)+9. [师]分析:大家先把多项式化成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特点的形式,然后再根据公式分解因式.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解:(1)x2+14x+49=x2+2×7x+72=(x+7)2 (2)(m +n)2-6(m +n)+9=(m +n)2-2・(m +n)×3+32=[(m +n)-3]2=(m +n-3)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ax2+6axy+3ay2; (2)-x2-4y2+4xy. [师]分析:对一个三项式,如果发现它不能直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时,要仔细观察它是否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再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如果三项中有两项能写成两数或式的平方,但符号不是“+”号时,可以先提取“-”号,然后再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解:(1)3ax2+6axy+3ay2 =3a(x2+2xy+y2) =3a(x+y)2 (2)-x2-4y2+4xy =-(x2-4xy+4y2) =-[x2-2・x・2y+(2y)2] =-(x-2y)2 Ⅲ.课堂练习Ⅳ.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它与平方差公式不同之处是: (1)要求多项式有三项. (2)其中两项同号,且都可以写成某数或式的平方,另一项则是这两数或式的乘积的2倍,符号可正可负.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若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时,应先提取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因式.

篇13:完全平方公式课堂实录

完全平方公式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生问好,组织上课。

师:我们在初一第二学期就已经学习了乘法完全平方公式,请一位同学用文字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公式的内容?

生1:(答略)

师:你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这个公式吗?

生1:(a+b)2=a2+2ab+b2 (a-b)2=a2-2ab+b2

师:不错,请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完全平方公式其实包含几个公式?

生齐答:两个。

师:接下来有两道填空题,我们该怎么进行填空?

a2+ +1=(a+1)2 4a2-4ab+ =(2a-b)2

生2:(答略)

师:你能否告诉大家,你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填空的吗?

生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将等号右边的展开。

师:很好。(将四个式子分别标上○1○2○3○4)

问题:○1、○2两个式子由左往右是什么变形?

○3、○4两个式子由左往右是什么变形?

生3:(答略)

师:刚才的○1和○2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将这两个公式反过来就有:

a2+2ab+b2=(a+b)2 a2-2ab+b2=(a-b)2 (板书)

问题:这两个式子由左到右的变形又是什么呢?

生齐答:因式分解。

师:可以看出,我们已将左边多项式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即将左边的多项式分解因式了。

这两个公式我们也将它们称之为完全平方公式,也是我们今天来共同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

师:既然这两个是公式,那么我们以后遇到形如这种类型的多项式可以直接运用这个公式进行分解。这个公式到底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下,同座的或前后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经过讨论之后)

生4:左边是三项,右边是完全平方的形式。

生5:左边有两项能够写成平方和的形式。

师:说得很好,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的?

生6:还有一项是两个数的乘积的2倍。

师:这“两个数的乘积”中“两个数”是不是任意的?

生6:不是,而是刚才两项的底数。

师:刚才三位同学都回答得不错,每人都找出了一些特征。再请一位同学来综合一下。

生7:左边的多项式要有三项,有两项是平方和的形式,还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右边是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1)多项式是三项式

2)有两项都为正且能够写成平方的形式

3)另一项是刚才写成平方项两底数乘积的2倍,但这一项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

4)等号右边为两平方项底数和或差的平方。

师:我们如何将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呢?

生8:a、b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a、b乘积的2倍,等于a与b的和的平方;

a、b两个数的平方和减去a、b乘积的2倍,等于a与b的差的平方。

师:如果不用字母a、b,又怎么表达?能否将两句合并成一句呢?

生9: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乘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师:非常好!我们以后只要遇到这种类型的多项式可以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方便地进行因式分解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有关知识,下面有几道练习题向我们同学提出了挑战,看你掌握知识的情况: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并说出理由。

(1)a2-4a+4 (2 )x2+4x+4y2 (3 )4a2+2ab+ b2

(4 )a2-ab+b2 (5 )x2-6x-9 (6 )a2+a+0.25

生10:第一题是完全平方式。有三项,其中有两项正且能写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项是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

生11:第四题不是完全平方式,因为中间一项不是两个数的乘积的2倍。

生12:第五题是完全平方式。三项,有两项能写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项也是两个数的积的2倍。

师:其它同学同意他的意见吗?有没有补充的?

生13:这一题不是完全平方式,虽然有两部分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但这两项不是平方和。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齐答:同意。

师:因此我们在观察一个多项式是否符合完全平方式的特点时,不仅要找有没有两项能够写成平方的形式,同时还要看这两项的符号是否同为正,更要看另一项是不是这两数的积的2倍。像刚才的第2题和第4题都只满足特征中的一部分。

篇14:完全平方公式课堂实录

完全平方公式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引例讲解: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6x+9 2、4x2-20x+25

问题:这两题首先怎么分析?

生14:将9改写成32,6x正好是x与3的乘积的2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生15:将4x2写成(2x)2,25写成52,20x写成2×2x×5

x2+6x+9=x2+2×x×3+32=(x+3)2

4x2-20x+25=(2x)2-2×2x×5+52=(2x-5)2

(联系字母表达式用箭头对应表示,加深学生印象。)

师:由刚才的例子,我们同学能否发现将因式分解为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如何确定是两数的和还是两数的差的平方呢?

生16:由符号来决定。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16:由中间一项的符号决定,就是两个数乘积2倍这项的符号决定,是正,就是两个数的和;是负,就是两个数的差。

师:总之,在分解完全平方式时,要根据第二项的符号来选择运用哪一个完全平方公式。

例题1:把25x4+10x2+1分解因式。

师:这道题目能否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分解?就题目本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分解?

生17:题目符合完全平方式的特点,可以将25x4改写成(5x2)2,1就是12,10x2改写成2×5x2×1。(此学生板演,过程略)

例题2:把-x2-4y2+4xy分解因式。

师:按照常规我们首先怎么办?

生齐答:提取负号。〔教师板书:-(x2+4y2-4xy) 〕以下过程学生板演。

师:如果是这道题:4xy-x2-4y2 怎么分解呢?(教师改变刚才题型)

提示:从项的特征进行考虑,怎样转化比较合理?四人小组讨论。

生18:同样还是将负号提取改变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三项式中能改写成平方的两项是同号,且另一项为两底数积的2倍,我们都能利用这个公式分解,若这两项同为正则可直接分解,若同为负则先提取负号再分解。

练习题:课本p21 练习:第1题,学生板演,教师讲解,学生板演的同时,教师提示注意点、多项式的特征;第2题,学生口答。

例题3:把3ax2+6axy+3ay2分解因式。

师:先观察,再选择适当的方法。(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练习:课本p22 第3题分两组学生板演,教师评讲、适当提示注意点。

师:这一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完全平方式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先自查一下自己的收获,然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小声讨论)

生甲:我学到了如何将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遇到三项式中有两项符号相同且能化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项为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的形式,如果能化成平方项是负的,首先将负号提取再分解。第二项是正的就是两数的和的平方,第二项是负的就是两数差的平方。

生乙:有公因式可提取的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分解,同时根据第二项的符号来选用合适的公式。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课本p23习题8.2 A组 4~5 偶数题

课外作业:课本p23习题8.2 A组 4~5 奇数题

下课!

篇15:数学教案-完全平方公式

数学教案-完全平方公式

课题:完全平方公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在整式乘法中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的乘法后进行学习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整式是初中代数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在学习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之后来进行学习的;一方面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

(2)乘法公式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功能。

(3)公式的发现与验证给学生体验规律发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提供了很好模式。

(二)教学目标 的确定

在素质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尤其是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同时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

渗透建模、化归、换元、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求简意识、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观察,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一样是主要的乘法公式,其本质是多项式乘法,是学生今后用于计算的一种重要依据,因此,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本节的重点是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判明要计算的代数式是哪两数的和(差)的平方。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注意力不能持久等年龄特点,及本节课实际,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努力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创造知识环境和氛围,遵循知识产生过程,从特殊→一般→特殊,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

采用小组讨论,大组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公式的推导变成生动、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指导:

在学法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将以“边长为(a+b)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这个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关于两数和的平方公式通过实例、推导、验证几个步骤完成。关于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我将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的思路,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理解,然后再归纳的方法进行,再通过分层次练习,加以巩固。

四、教学程序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如图,有一个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广场,则这个广场的面积是多少?

a

若在这个广场的相邻两边铺一条宽为10米的`道路,则面积是多少?

a    10

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分割求面积。

另一方面:正方形

10    10a    102          面积为(a+10)2, 所以:

(a+10)2=a2+20a+102

a    a2    10a

a    10

b   ab     b2           把10替换为b,

(a+b)2=a2+2ab+b2

a    a2    ab          提出课题

a    b

通过较为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和较熟悉的整式乖法计算。引入本节学习内容(a+b)・(a+b)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图形变化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知识、能力的生长点,通过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能激活学生原有认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思考。

对公式(a+b)2=a2+2ab+b2的形式进行初步认识,接触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1、推导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计算(a+b)2

解:(a+b)2=(a+b)(a+b)=a2+ab+ab+b2=a2+2ab+b2

2、理解公式特征

①算式:两数和的平方

②积: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个数积的2倍

3、语言叙述

(a+b)2=a2+2ab+b2用语言如何叙述

4、公式(a-b)2=a2-2ab+b2教学

①利用多项式乘法 (a-b)2=(a-b)(a-b)

②利用换元思想   (a-b)2=[a+(-b)]2

③利用图形

b

a

(a-b)    b

a

5、学生总结、归纳:

(a+b)2=a2+2ab+b2

(a-b)2=a2-2ab+b2

这两个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

6、公式中的字母含义的理解。(学生回答)

(x+2y)2是哪两个数的和的平方?

(x+2y)2=(   )2+2(   )(   )+(   )2

(2x-5y)2是哪两个数的差的平方?

(2x+5y)2=(   )2+2(   )(   )+(   )2

变式  (2x-5y)2可以看成是哪两个数的和的平方?

利用多项式乘法推导公式,使学生了解公式的来源以及理解乘法公式的本质。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公式特征,加深对公式表象的理解。

由学生对公式

(a+b)2=a2+2ab+b2进行口头语言叙述。

(1)说明:教师提供三种模式,由学生选择一种去解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学生的思路。(2)同时对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换元思想,也是分散、分步突破本节的难点的第一个层次;(3)体会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4)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时知识的正迁移。

使学生学会对公式的正确表述,有利于学生正确用于计算之中,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公式特点进行讨论归纳,适当总结一定的口诀:“头平方,尾平方,两倍的乘积中间放。”

加深学生对公式中的字母含义的理解,明确字母意义的广泛性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三、整理新知形成结构

1、完全平方公式并分析公式左右的特征。

2、换元的基本想法

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例1教学: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a+3)2  (2)(y-

篇16:第三册完全平方公式

第三册完全平方公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在整式乘法中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的乘法后进行学习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整式是初中代数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在学习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之后来进行学习的;一方面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

(2)乘法公式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功能。

(3)公式的发现与验证给学生体验规律发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提供了很好模式。

(二)教学目标 的确定

在素质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尤其是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同时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

渗透建模、化归、换元、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求简意识、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观察,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一样是主要的乘法公式,其本质是多项式乘法,是学生今后用于计算的一种重要依据,因此,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本节的重点是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判明要计算的代数式是哪两数的和(差)的平方。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注意力不能持久等年龄特点,及本节课实际,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努力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创造知识环境和氛围,遵循知识产生过程,从特殊→一般→特殊,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

采用小组讨论,大组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公式的推导变成生动、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指导:

在学法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将以“边长为(a+b)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这个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关于两数和的平方公式通过实例、推导、验证几个步骤完成。关于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我将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的思路,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理解,然后再归纳的方法进行,再通过分层次练习,加以巩固。

四、教学程序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如图,有一个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广场,则这个广场的面积是多少?

a

若在这个广场的相邻两边铺一条宽为10米的道路,则面积是多少?

a    10

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分割求面积。

另一方面:正方形

10    10a    102          面积为(a+10)2, 所以:

(a+10)2=a2+20a+102

a    a2    10a

a    10

b   ab     b2           把10替换为b,

(a+b)2=a2+2ab+b2

a    a2    ab          提出课题

a    b

通过较为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和较熟悉的整式乖法计算。引入本节学习内容(a+b)・(a+b)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图形变化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知识、能力的生长点,通过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能激活学生原有认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思考。

对公式(a+b)2=a2+2ab+b2的形式进行初步认识,接触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1、推导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计算(a+b)2

解:(a+b)2=(a+b)(a+b)=a2+ab+ab+b2=a2+2ab+b2

2、理解公式特征

①算式:两数和的平方

②积: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个数积的2倍

3、语言叙述

(a+b)2=a2+2ab+b2用语言如何叙述

4、公式(a-b)2=a2-2ab+b2教学

①利用多项式乘法 (a-b)2=(a-b)(a-b)

②利用换元思想   (a-b)2=[a+(-b)]2

③利用图形

b

a

(a-b)    b

a

5、学生总结、归纳:

(a+b)2=a2+2ab+b2

(a-b)2=a2-2ab+b2

这两个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

6、公式中的字母含义的.理解。(学生回答)

(x+2y)2是哪两个数的和的平方?

(x+2y)2=(   )2+2(   )(   )+(   )2

(2x-5y)2是哪两个数的差的平方?

(2x+5y)2=(   )2+2(   )(   )+(   )2

变式  (2x-5y)2可以看成是哪两个数的和的平方?

利用多项式乘法推导公式,使学生了解公式的来源以及理解乘法公式的本质。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公式特征,加深对公式表象的理解。

由学生对公式

(a+b)2=a2+2ab+b2进行口头语言叙述。

(1)说明:教师提供三种模式,由学生选择一种去解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学生的思路。(2)同时对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换元思想,也是分散、分步突破本节的难点的第一个层次;(3)体会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4)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时知识的正迁移。

使学生学会对公式的正确表述,有利于学生正确用于计算之中,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公式特点进行讨论归纳,适当总结一定的口诀:“头平方,尾平方,两倍的乘积中间放。”

加深学生对公式中的字母含义的理解,明确字母意义的广泛性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三、整理新知形成结构

1、完全平方公式并分析公式左右的特征。

2、换元的基本想法

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例1教学: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a+3)2  (2)(y- )2  (3)(-2x+t)2  (4)(-3x-4y)2

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教师板演,讲评时边口述理由,针对第(4)题(-3x-4y)2可以看成是-3x与4y差的平方,也可以看成-3x与-4y和的平方

提出以下问题:

(1)可否看成两数和的平方,运用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来计算?

(2)可否看成两数差的平方,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来计算?

(3)能不能进行符号转化?如(-3x-4y)2=(3x+4y)2

2、公式巩固

(1

篇17: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教案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和特点;使学生知道把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因式分解。

2、掌握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

教学方法:对比发现法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巩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87―88页,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新课讲解:

(投影)我们把形如a2+2ab+b2与a2-2ab+b2叫做完全平方式,和平方差公式一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把一些多项式因式分解。例如:

a2+8a+16=a2+2×4a+42=(a+4)2

a2-8a+16=a2-2×4a+42=(a-4)2

(要强调注意符号)

首先我们来试一试:(投影:牛刀小试)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8x+16;;(2)25a4+10a2+1

(3)(m+n)2-4(m+n)+4

(教师强调步骤的重要性,注意发现学生易错点,及时纠正)

2.把81x4-72x2y2+16y4分解因式

(本题用了两次乘法公式,难度稍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创新)

将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得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公式。运用这些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练习:第88页练一练第1、2题

篇18:《完全平方公式》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说课内容: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重要的数学方法“配方法”的基础也是依据完全平方公式的。而且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起作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内容共安排两个课时,这次说课是其中第一个课时。完全平方公式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教材从具体到抽象,由直观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进而论证,最后建立数学模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建模思想。

教学目标和要求:

由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情况我将三维目标定义为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自信心。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把重点定为: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公式的直接运用。而难点应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公式中字母a、b的广泛含义的理解与正确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多处留有空白点以供学生独立研究思考。

二、教法与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中逐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全过程。

(3)由易到难安排例题、练习,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

(4)课堂中,对学生激励为主,表扬为辅,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推导公式

计算

1、想一想(电脑演示)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所示)

⑴、分别写出每块实验田的面积;

⑵、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做一做

你能利用面积知识,仿照课本以及演示的动画,自己给出的示意图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板书公式:

①②1、问题:

①这两个公式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两个公式吗

篇19:《完全平方公式》七年级数学

《完全平方公式》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在变式中,拓展提高;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重点是正确理解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并初步运用;难点是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

二、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的“预习知识树”,导入课题:

师:前面学习了平方差公式,同学们对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运用以及学习公式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研究另一种“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请拿出你的“预习知识树”,小组内互查并交流,在预习中有疑问的同学请询问。

(活动:老师巡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解答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生:(互查、讨论“预习知识树”,有问题的询问问题。)师:(老师点评学生预习情况,并出示老师做的“知识树”,引出课题:完全平方公式。)说明:把预习提到课前,利用“知识树”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也可合作交流、讨论研究,这样预习会更充分,听讲时就能有准备、有选择;一上课,老师就检查“预习知识树”,了解学生新课学习情况,适当点拨,在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大量拓展、提高,发展学生的能力。

2.自学检测,制造通用工具:师:下面进行自学检测.计算:⑴(x+3)2;⑵(2x-5)2;⑶(mn+t)2;⑷(-4x+y2)2。

(活动:投影显示练习题。)生:(四人到黑板上板演,答错了,由学生纠正,老师再点评。)师:观察练习,公式中的a、b可代表什么?

生: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单项式、多项式。

说明:点评时,老师反复引导学生分清题目中哪部分相当于公式中的a,哪部分相当于公式中的b,就是让学生明确“公式中的a、b可表示数,也可表示一个单项式、多项式或其他的式子”的变化规律,即制造通用工具。在前面学习习近平方差公式时,学生应该认识到这个道理,在这里再次强化。

师:说得非常好,明确“公式中的a、b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单项式、多项式”的变化规律,就能正确运用公式解题了。显然,刚做的练习题是由公式变化来的,若是变下去,能变多少道题?

生:无数道。师:最终是几道题?生:一道。说明:这就是老师的“暗线”语言,引导学生明白从公式出发,反映在a、b上只是取值不同,可以演变出无数道题,是“解压”的过程,最终还是利用公式解题,所有的题目只有“一道”,只是形式不同,这又是“压缩”的过程,把握了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解题。

师:你会变了吗?请各小组编题。(活动:四人小组先在组内讨论、交流,再推选完成最快的两个小组出示题目,其他小组同学练习。)说明:引导学生现场出题,一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二是验证变化规律。

师:下面思考,如何计算:(a+b+c)2生1:可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来计算,就是把(a+b+c)2看做(a+b+c)(a+b+c)。

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也可以把其中的(a+b)两项看成一项,变成[(a+b)+c]2的形式,就能直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了。

师:说得非常好。两种方法都可以,但哪种更简单呢?请你任选一种,完成练习。

生:(紧张地做题,同时找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师:这道题若是变为(a+b+c+d)2,你会做吗?

生:(齐答)会。师:怎么办?生1:把其中(a+b)看做一项,(c+d)看做一项,还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解题。

生2:还有其他分组方式,如把(a+c)看做一项,(b+d)看做一项,也能直接运用公式解题。

师:方法一样吗?生:一样的`。师:还能变下去吗?这样可以变出多少道题?

生:无数道。师:最终是几道题?生:(齐答)一道题。师:现在,老师相信每个学生都会解这样的题了。课下,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把(a+b)2的指数变化一下,又可以变出多少道题,你能计算出来吗?

(活动:投影显示一组题目,如(a+b)3、(a+b)4……)说明:这就是老师进一步利用这个例子论证“公式中的a、b可表示数,也可表示一个单项式、多项式或其他的式子”的变化规律。

3.通过大量的习题验证通用工具,学生并且自造通用工具。

师:通过前面的检测,看出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完全平方公式。下面进入达标检测。

(活动:投影显示达标检测题)1.填空:

①(2x+3y)2=______;②(14a-1)2=116a2-____+1;③当x=5,y=2,则(x+y)(x-y)-(x-y)2=_________。

2.计算:

①(-2m-n)2;②(2-3a2)(3a2-2);③(-cd+12)2;④(n+3)2-n23.计算:(x+2y+3)(x+2y-3)生:(积极

、主动地在作业本上完成上面练习题。)师:(巡视,批阅完成快的学生的作业,最后集体点评,只讲不会的。)说明:第2①

题,可先变形为[-(2m+n)]2,再按(a+b)2的公式展开,也可直接理解成-2m与n的差,按(a-b)2计算;第2②题将(2-3a2)变形为-(3a2-2),原式可转化为-(3a2-2)2,直接运用公式计算;第2④题把(n+3)看做a

、n看做b,逆用平方差公式也是一种解法,同时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第3题是下节课训练内容,在这里可以提前,引导学生通过变形,得出(x+2y+3)(x+2y-3)=[(x+2y)+3]・[(x+2y)-3]=(x+2y)2-32=x2+4xy+4y2-9,这里还是把(x+2y)看做a、3看做b,进一步验证了“通用工具”,即“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或方法”。拓展提高还是在“变”上下功夫,要求学生能较熟练掌握,逐步达到脑算的层次,水到渠成,能力自然提高,学生就会自造“通用工具”了。

4.嫁接“知识树”,推荐作业。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活动:再次投影本节课“知识树”。)生:这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知道了公式中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能运用公式解题了,能力上又有新的提高.师:课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投影显示]思考题:计算(a+b+c)2、(a+b+c+d)2的结果,观察有什么规律,感兴趣的同学还可计算(a+b)3、(a+b)4的结果,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预习指导:①课本第38-39页内容,重点研究例3两个题目的解题方法,能尝试独自解答课后随堂练习或习题,②设计下节课“知识树”,优化本单元“知识树”。说明:本环节是将本节课“知识树”

移植到乘法公式的单元“知识树”上,整体构建知识,同时更加强化了学生的“能力树”。作业是推荐性的作业,达标检测就是“堂堂清”,学生课下只须做好预习作业就行了,这样会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发展个性。

篇20:1.8完全平方公式(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

3.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

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

2.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活动准备:学生熟记公式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

算下列各题:

1. ;2. ;3. ;4. ;

5. ;6. ;7. .

通过教科书中一个有趣的分糖果场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 ,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与 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若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你能很快算出9982的结果吗? (三)新课:

1.例: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1022;(2)1972.

先分析,再课件演示解答过程

2.练习: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982;(2)2032.

3.例:计算:(1) ;(2) .

方法一:按运算顺序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再合并同类项;

方法二: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再合并同类项.

注意:(2)中按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后,必须加上括号

4.练习:计算:(1) ;

(2) ;

(3) .

5.例:计算:(1) ;

(2) .

练习: .

6.补例:若 ,则k=_________;

若 是完全平方式,则k=________. (四)小结: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进行一些简便的计算,并体会公式中

的字母既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五)作业:第38页习题1、2、3

教后记:

简便计算完成得较好,但形如 的计算多数同学没有掌握,不会分组拆项.

数学教案-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完全平方公式数学初一下册教案

完全平方公式的教案课件

乘法公式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教案-运用公式法

梯形面积的巩固练习的教案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梯形面积计算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完全平方公式》优秀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设计(共20篇)】相关文章:

多边形面积计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022-06-25

山东初一数学教案2023-01-23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023-03-07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2024-01-27

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总复习)2024-04-27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3-05-20

因式分解教案2023-05-12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数学教案2024-04-27

初一数学教案2024-01-1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