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积计算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共20篇))由网友“柯基侠”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梯形面积计算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梯形面积计算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 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 主备者:丁恩宝 备课时间:8.29
周次 2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4
授课课题 梯形面积计算的练习
教学基本
内容 教科书第21页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学法指导 观察,归纳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复习回顾
教学环节设计 1、做练习四的第2题
① 师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学生可能会通过分别计算这几个梯形的面积再比较。
② 教师可以从计算公式中加以引导: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所以只要它们的上、下底的和相等,面积就一定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2、做练习四的第3题
① 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② 学生在书上量出两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计算出他们的面积。
3、做练习四的第5题
①学生读题。
②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
(2)、讲清楚数量关系。
(“平均每棵白菜占地9平方分米,这块地里一共有白菜多少棵?”即这块地有多少个9平方分米就有多少棵白菜,所以用除法进行计算。)
③指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4、做练习四的第6题
师提醒学生: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作业
练习三第七题的2、3两小题、第8、10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辅导思考题。
板书
设计
练习4的第4、5、6题。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五年级 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 主备者:丁恩宝 备课时间:8.29
周次 2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5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
教学基本
内容 P22~23页。整理与练习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确选择所学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学法指导 观察,归纳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环节设计 1、完成第1题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再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最后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
小组里说一说在交流,随后通过推理,明确图形间的大小关系。
2、完成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找学生板演 ,最后评讲 。
3、完成第3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板演。
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五年级 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 主备者:丁恩宝 备课时间:8.29
周次 3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
教学基本
内容 P23~25:整理与练习4~9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熟练地加以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多边形面积的
准确熟练地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计算公式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学法指导 观察,归纳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环节设计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1)读题,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指导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梯形的画法。
(2)交流各自的画法
2、完成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板演,最后评讲
3、完成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评讲
二、提高练习
1、完成第7题
(1)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有两种不同的算法:(1)整体面积 – 石子路的面积;(2)把小路两边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19m,高是9m的平行四边形,再计算出面积。)
(2)指名学生板演、评讲
2、完成第8题
(1)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问:要求花坛的面积,你会怎么求?(小组交流)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3、完成第9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再评讲 。
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www.xkb1.com
五年级 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 主备者:丁恩宝 备课时间:8.29
周次 3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探索与实践
教学基本
内容 P25页的第10、11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引导学生开展探索与实践活动,并能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指导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学法指导 观察,归纳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环节设计 1、完成第10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问: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这堆钢管一共多少根?(小组讨论交流)
它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5、完成第11题
提醒学生联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帮助解决高的测量问题。
6、完成思考题
师可以通过画图提示学生,也可以引导学生参考本单元第16页中“你知道吗”介绍的方法,以打开思路,解决问题。
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篇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课题 课时 3
教学
目标 1、通过画图、观察、思考和计算,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面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让学生看图计算面积或先在图中测量必要的数据后计算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多媒体展台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 复习导入
1、口算:书P(17)、4
(口算卡片出示)
2、复习计算公式:
(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字母表达式呢?
(2) 为什么要“÷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板图)
(3)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4) 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揭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
二、 探究新知
1、完成练习三P(17)、5
(小黑板出示)
(1)、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2)、观察、思考: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3)、汇报、交流,师适当提示小结。
2、完成练习三P(17)、6
(1)鼓励学生独立画图。
(2)思考:
A、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还知道些什么?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B、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C、要使底和高的乘积是18,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呢?
(3)、 师适当小结。
3、补充习题(小黑板出示)
有一块三角形菜地。底是20米,高是18米,王师傅打算每平方米种4棵大白菜,这块菜地一共可收成多少棵大白菜?
(1)、让生试做。
(2)、让生说说解题思路。
(3)、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三P(18)、9
问: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明确:红领巾要拉直,高的确有讲究,一次不够测量要注意,要有人记录数据。
5、完成练习三P(18)、10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6、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三、 巩固深化
全课小结。
作业:练习三P(18)7、8
教学得与失:
课题 梯形面积的计算 课时 4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1)出示例6:
师:用例6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梯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梯形的上底 + 下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梯形的高
因为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所以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2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2倍 一半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 2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b)h ÷ 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1、 完成练一练:
(1)学生计算后提问:用上、下底的和乘高后,为什么还要除以2 ?
(2)结合直观的图形或教具演示,简单介绍横截面的含义,再让学生结合公式进行计算。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
拼摆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2倍 一半
所以 梯形的面积 =(上底 + 下底) × 高 ÷ 2
教学得与失:
篇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课题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③道斜边重合。
(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稿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5)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X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X 高
3、教学例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长(cm) 宽(cm) 面积(cm) 底(cm) 高(cm) 面积(cm)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 = ah(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
割补、剪拼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教学得与失:
课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复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师: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师: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5:
(1)出示例5:
师: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三角形的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三角形的高
因为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2倍 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 2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1 - 3题:
四、课外延伸:介绍第16页“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
拼摆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2倍 一半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 2
教学得与失:
篇4: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 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 主备者:丁恩宝 备课时间:8.29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5
授课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基本
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14页例1、例2、例3,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二。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正确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学法指导 观察,归纳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1、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你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
教学环节设计 1、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提问: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
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第一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到斜边重合。
(2)用课件演示转化过程并小结。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通过平移,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3)组织小组讨论:
a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b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c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4)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3、教学例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7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试一试。
转化成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长 宽 面积 底 高 面积
(2)用字母表示面积公式:S = ah(板书)
4、完成试一试,教师评议:明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有两个条件,底和高。
作业
1、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2、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3、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引导学生操作,得到结论。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五年级 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 主备者:丁恩宝 备课时间:8.29
周次 2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基本
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5-17页例4、例5,试一试及练一练,练习三第1-3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正确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学法指导 观察,归纳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呢?
2、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一点非常重要。
教学环节设计 1、教学例4:
出示例4的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求出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大家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强调: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5:
(1)出示例5:
根据例5提示拼平行四边形,完成书上的填空。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底 高 面积 底 高 面积
(2)组织学生讨论:
a、你认为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强调: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突出“完全一样”的意思(大小、形状)。
b、问: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 2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2
(4)完成试一试,教师评议:明确求三角形的面积要有两个条件,底和高。
作业
1、完成练一练1。要求学生体会为什么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
2、完成练一练2。要求学生口答。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五年级 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 主备者:丁恩宝 备课时间:8.29
周次 2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基本
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三第4-10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通过画图、观察、思考和计算,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面积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让学生看图计算面积或在图中测量数据后计算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及难点 通过画图、观察、思考和计算,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面积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画图、观察、思考和计算,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面积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学法指导 观察,归纳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1、 出示练习三第四题口算。
2、 复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
(1)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用字母怎么表示?
(2) “S = a h÷2”这个公式是怎么得到的?
强调转化的重要性(用旧知识来推导新知识)。
进一步理解相互联系: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三角形面积的知识。
教学环节设计 1、用课件出示练习三第五题。
(1)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三角形呢?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提示:我们可以从图形的底和高两方面思考。
评议学生的思考与分析。
2、用课件出示练习三第六题。
(1)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也就暗示我们小方格的边长( )厘米。
(2)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3)要使底和高的乘积是18,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呢?
( 使学生知道要把18分成两个数相乘)
3、完成练习三第七题的第一小题。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从0刻度开始数)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不能忘记“÷2”)
检查学生作业情况。
4、组织学生完成第九题。
你会测量红领巾的底和高吗?
(1)将红领巾三条边拉直(2)用对折的方法找高
课件展示找高的过程;明确测量结果取整数。
评议学生的操作情况和计算。
作业
练习三第七题的2、3两小题、第8、10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辅导思考题。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五年级 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 主备者:丁恩宝 备课时间:8.29
周次 2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基本
内容 课程标准江苏教育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9、20页“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观察,归纳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梯形,边摸边说出它各部分的名称。
那么梯形的面积应当如何来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多媒体演示(揭题)
教学环节设计 二、教学例6
不过,这节课我要做一名忠实的听众,由你们自己通过小组讨论、尝试操作,找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中推荐出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怎么样?
下面就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分小组讨论,再填写书上第19页的表格。
从刚才同学们的讲解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有大家学习的地方,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所讲的实际上就是老师想说的,下面我把同学们的操作过程再次呈现给大家。
边操作边讲解: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首先,我们要选出像这样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把其中的一个旋转180度,与另一个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其他的两对梯形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拼成平行四边形。 (实物演示)
拼成平行四边形后,我们再来核对表格,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0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就是30平方厘米,这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中一个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7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是15平方厘米。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表格填写完整,检查一下,你填对了吗? (出示)
(出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三、交流讨论、推导公式
我们一起来交流,这两个梯形是完全一样的。 (出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完全一样。
2、因为这两个梯形是完全一样的,右边这个倒过来放了,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底边正好等于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是同一条线段,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而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下底的和,所以,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课件出示)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 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S=(a+b)×h÷2
追问:想一想,计算梯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四、教学“试一试”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试一试:一块梯形的麦田,上底是36米,下底是54米,高是40米。求这块麦田的面积。根据要求的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
五、教学“练一练”
(出示)
一个零件的横截面是梯形,下底是16厘米,下底是24厘米,高是8厘米,这个零件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六、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同学们有收获,老师也有收获,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老师看到你们获得了新知,老师心里就获得了快乐。
作业
书第21页第4、5、6题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篇5: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课 型 练习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练习
二、总结 一、第5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做练习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梯形面积的计算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
书
设
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
拼摆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所以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 高 ÷ 2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1、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1、教学例6:
(1)出示例6:
用例6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2)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
如何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因为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2
(4)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b)h÷2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计算后提问:用上、下底的和乘高后,为什么还要除以2 ?
(2)结合直观的图形或教具演示,简单 回顾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
完成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介绍横截面的含义,再让学生结合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回顾今日所学,总结自我收获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课 型 练习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练习
二、总结 练习四
一、第2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
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
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篇6: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课 型 练习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练习
二、总结 练习二:
第1题:使学生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为15。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5和3、3和5或15和1。
第2题: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
第3题:要告诉学生用途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这种近似的测量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
第5题: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操作时,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比较后要明确两点:
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
书
设
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
拼摆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 2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 导入
二、新授 复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出示例5:
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 等于 三角形的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 等于 三角形的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4)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
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1 - 3题:
介绍第16页“你知道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完成练习
阅读“你知道吗”
回顾今日所学,总结自我收获
篇7: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
书
设
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
割补、剪拼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
3、(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长方形、正方形
把他们移动一下
把左边部分剪下移到右边
动手操作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延伸
四、练习③道斜边重合。
(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X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X 高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长 宽 面积 底 高 面积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 = a h(板书)
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
相等
相等
相等
动手操作
填写完成表格
完成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回顾所学,感知收获
篇8: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课本80-81页)练习十九第1-4。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来源。
教具准备:三个大小完全一样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是通过怎样的转换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2?
⒊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只列式)
⑴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3米,高2.4米,求面积。
⑵已知三角形的底2.5米,高0.8米,求它的面积。
二、新授
⒈问题导入。
左图是一个梯形。它的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 是4厘米,想一想:你能依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面积吗?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⒉指导操作实验,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⑴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看课本第80页图示,按照与三角形转化类似的方法旋转平移。
指导:①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重叠。②怎样旋转上面一个梯形?③再怎样移动?
按①重合②旋转③平移的步骤边设问、边操作,指名口述。
⑵观察分析。
A.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与原梯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种倍数关系存在?
B.深入比较:
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跟原梯形的两底是什么关系?
②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梯形的高又是什么关系?
导出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⑶自我梳理:
①填写教材80页中横线上的内容。
②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理解:为什么两个公式都有一个÷2?
③全班齐记公式两遍,计算前面的问题,把计算过程填写在课本上。
⒊引导学生用字母公式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S=(a+b)h÷2
三、巩固练习
⒈求梯形的面积:
①上底13米,下底15米,高4米。
②上底13分米,下底2.7米,高1.5米。
③上底25米,下底14.5米,与两底垂直的一腰10米。
⒉完成做一做中的二小题。
⒊练习十九第4题。
四、总结
⒈这节课又解决了什么新问题?
⒉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与三角形比较,有什么共性?解题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五、作业
练习十九第1、2、3题
六、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七、教后感:
梯形面积的计算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第81页的例题,练习十九第5-10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练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沟渠的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为什么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类似,也要÷2?
⒉面积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填写课本第84页第6题。
⒊口答:
⑴求梯形的面积。
①a=3 b=6 h=4 ②a=9 b=10 h=0.4
⑵求三角形的面积。
①a=2.1 h=5 ②a=49 h=10
⑶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a=5 h=8 ②a=49 h=10
二、新授
⒈例题教学:
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出示渠道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渠道横截面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渠口宽就是梯形的上底,渠底宽就是梯形的下底,渠深就是梯形的高。
⑵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巡视、指导。
⑶指名板演,再评讲。
(2.8+1.4)×1.2÷2
=4.2×1.2÷2=2.52( 平方米)
⒉学生质疑。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先计算,再填表。
⒉完成练习十九第8、9、10题。
教师讲评并作全课总结。
四、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五、教后感:
梯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课本第84-85页,练习十九第11-18题)
教学目标:⒈通过混合练习,理清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求面积和解答有关的应用问题。
⒉在复习与梳理中学会联系,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⒈公式的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这些公式各是什么?它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师生共同进行:边回顾、边画图、边讨论;
⒉教师指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互相联系,彼此相关的,我们 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重点,清楚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同在联系和区别。
二、练习巩固
⒈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2题--看谁正确率最高!
要求:开列已知条件;写出相应的面积公式;列式解答。
⒉完成第14题
先议:⑴左图是什么图形?求面积需要哪些条件?怎么取得?⑵右图是什么图形?为什么?求它的面积需要量几个量?把它们分别量出来。
⒊完成第13和15题
在求得面积之后,怎样选择算法求解。
三、综合提高:
讨论:
⑴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3倍,高不变,面积怎样变化?如果高也扩大2倍呢?
⑵三角形的底不变,高缩小2倍,面积怎样变化?如果高缩小2倍,底扩大2倍,情况又怎样呢?
⑶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面积,那么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一定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为什么?
四、总结: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是公式的理解与熟练,同时在选用公式时,尤其注意哪些图形求面积时要÷2。
五、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六、教后感:
篇9:练习四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
练习四
一、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毛字。教学的重点是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
二、学情分析:
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
三、教学要求:
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学习写毛笔字。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获得的知识来回答?
(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
(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
(3)试着说出他们的意思。
3、教学第三部分
(1)教师由上一部分的教学到导入俗语的地域性。
(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的俗语。
(3)指名说一说。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位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习读
(2)集体一齐背诵,指名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学习写毛笔字。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名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连的字相差大
(5)教师重点指导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2)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 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习写毛笔字
1.学写毛笔字
2.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3.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4.练习
5.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教学后记
俗语的积累主要是在平时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一些同学积累俗语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第三课时
说话:学会做解释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1、师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这时你可以适当做解释。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碰到下面几种情况,应该怎样做解释呢?
2、每个学生任选一条认真读题,做好演练准备。
3、提示学生想清这样几个问题:
(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
(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4)解释时还要注意态度,要使对方愿意听你解释,以求得好的效果。
4、想好后先低声练说。
5、同桌互说。
6、当众演练,师生评议。
[练习四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
篇10:校园的绿化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课题 课时 7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掌握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应用有关测量和面积计算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情况中合理、灵活地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
教学
重难点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多媒体展台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想想算算:
1、出示右图,要求学生算出它的面积:
(1)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 15m
①可以看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②从一个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梯形
(3)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6m
2m
6 3m 6
m 2m m
2m
5m 10m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三、画一画:(第27页画画算算)
学校准备建一个新的花圃,在方格纸上划出花圃的形状并计算出面积。
四、实地测量:(第27页量量算算)
在校园里找出一块合适的空地,参照上面画出的形状进行实地测量。
五、全课小结。
教学得与失:
篇11:与练习(一)/与练习(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课题 课时 5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几个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相同之处。
2.让学生知道“转化”的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多边形面积的一般策略,加深对面积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教学
重难点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展台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在整理出来。两种方法:
1、制表:
2、画图:
S=ah÷2
S=ab S=ah
S= a S=(a+b)h÷2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P(22)练习与应用/1
问:各个图形的长和宽(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他们的面积?
明确: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梯形是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2.补充(小黑板出示)
列式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形的底30分米,高10分米。
(2) 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6分米、8分米、10分米。
(3) 梯形的上底是5厘米,下底4厘米,高2分米。
三、巩固深化
全课小结
作业:P(23)/2,3
教学得与失:
课题 课时 6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在比较和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领悟各个面积公式推导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
重难点 各个面积公式推导的思路与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展台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回忆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P/(23)练习与应用/4
(1)、问: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长和宽分别是多少?面积呢?
(2)、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明确: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乘积应等于长方体长和宽乘积的2倍。
(3)、梯形的上底与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启发学生多种思路)
重点要指导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梯形的画法。其中,三角形的底与高的乘积应是30;画梯形则应突出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仍然等于30,具体画法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2、完成P(24)练习与应用/6
让生独立完成,再让生说说分别应用了怎样的计算公式。
3、完成P(24)练习与应用/7
有两种不同的算法:(1)整体面积 – 石子路的面积;(2)把小路两边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19m,高是9m的平行四边形,再计算出面积。
明确两种解法:(1)20×9-1×9
(2)(20-1)×9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4、完成P(24)练习与应用/8
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鼓励不同解法。
明确: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乡相等,这两条腰就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即都是8米。
5、p24练习与应用/10。
计算钢管根数的本质是求一个等差数列的和,而不是计算着钢管堆横截面的面积。教学时,要通过直观示意图并借助想象,帮助学生体会球和方法的思考过程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之间存在的相似性。
6、p24练习与应用/11。
重点要指导高的测量方法。可提醒学生联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帮助解决高的测量问题。
7、思考题。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去解决。必要时可以通过画图提示学生,也可以用本单元第16页中的“你知道吗”介绍的方法,以打开学生思路。
三、巩固深化
全课小结
作业:P(23-24)5,9
教学得与失:
篇12:与练习1/与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课题 整理与练习课时 7
教学
目标 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并理清本单元数学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
重难点 小数意义和性质。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展台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回顾与整理
1、想想这一单元,你学习哪些数学知识?你是怎么获得这些知识的?
先在小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小黑板出示下列问题:
(1)举例说说小数和分数的联系。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3)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
先小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要明确:
①小数是特殊的分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可以写成一位、两位、三位……的小数;
②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
(小数与整数的相同点,要明确:
①小数和整数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
②写小数和写整数一样,都要从高位写起。)
二、练习与应用
1、第1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直接做在书上。
集体交流,说说:
(1)右边达到小数与左边的小数有什么不同?
(2)写出的三个小数为什么有一位小数,又有两位小数?
2、第2题
(1)指导学生观察直线上的每一大格都被平均分成几份,每一大格表示0.1,每小格表示怎样的小数?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2)想想填的数在直线上标出的哪两个小数之间。
(3)学生填写后交流。
(4)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
3、第3题
重点指导台秤和体温计的填写
(1)指导学生看懂台秤盘面上显示的重量。
问:根据台秤盘面上的指针的位置,你能估计一下鸡蛋的重量在什么范围吗?台秤盘面上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重量?这些鸡蛋有多重?
(2)指导学生看懂体温计。
先读一读体温计上标出的刻度,再看每一摄氏度之间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小格英表示多少摄氏度?图中测出的体温应是多少?
(3)学生独立填写其余的图。交流。
奶糖价格是12.50元 鸡蛋重0.7千克
体温是36.5摄氏度 钢笔的长是0.135米
4、第4题
(1)在小小组中读一读题中的数,并说说是几位小数,每个数中的“5”各表示多少。
(2)全班交流,体会相同的数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
5、第5题
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三、看书质疑
四、总结
课题 整理与练习课时 8
教学
目标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
重难点 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展台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练习与应用:(练习七/6-8)
1、第6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比较,填在书上。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比的。
明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
2、第7题
出示: 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0.6 0.506 0.056 0.065 0.56
(1) 读读各数,说说怎样比较。
引导学生先比较每个小数十分位上的数,根据比较的结果把这些小数按大小分成三组,再分别比较其中的两个数,最后确定这五个小数的大小顺序。
(2)让学生按此方法尝试排列。
(3)交流排列情况。
0.056<0.065<0.506<0.56<0.6
3、第8题
(1)让学生看清要求后尝试完成。指名板演。
(2)交流,注意格式及符号、单位。
(3)把改写成的用“亿”作单位的小数与近似数作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的数在表示的数目时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二、探索与实践
1、第9、10两题,在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调查和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测量可以与体育课结合。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也可以让学生调查其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如肉、禽、蛋、蔬菜、水果的价格等。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测量得到的数据。课上进行交流,说说活动中的体会。
2、第11、12、13三题,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上网搜索,课上进行交流。
相关数据:
地球赤道的长度是40075.696千米。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有11594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0643万人。
三、思考题:
出示:(1)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多少个?
(2)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
※ 先看第1个问题。
让学生说说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哪些。
问:你能有条理地列出来吗?
板: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
※ 再看看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讨论:
你还能找出大于0.11而小于0.12的小数吗?
有没有大于0.111而小于0.112的小数?
想想,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
【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数轴有条理地写出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再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0.1和0.2之间还可以有很多的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等,从而体会到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无数个。】
三、评价与反思:
教学得与失:
篇13:圆的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五下第十单元P103-105例7、例8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推理的能力。
3、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关于圆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你觉得什么是圆的面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你觉得圆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
(四)出示下图
(五)问:看了上图你有什么想法?(课件动态显示圆面积与4 r2
和3 r2的)关系。
(六)思考:圆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些什么思考?
小结: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一种不错的想法。
二、探索圆积的计算公式
(一)让学生试着将圆剪拼成长方形。
(二)阅读课本P104页
(三)让学生再操作
(四)课件演示
(五)让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如果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六)引导观察讨论:这个拼成的长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
(七)汇报讨论结果。
这个用圆分割成的小块拼成的长方形,宽就是圆的半径r,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也就是2πr÷2=πr。
因为 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 圆的面积=πr×r=πr2
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
S=πr2
(八)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指名说、同桌互说)
(九)教学例9
1、出示例9。一个自动旋转喷水器的最远喷水距离大约是5米。它旋转一周后喷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2、让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评议
4、思考:在进行圆面积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平方的计算和单位名称)
三、知识运用
(一)求出下列各个图形的面积。(P105页的练一练)
(二)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1)半径2分米 2)直径10厘米 3)周长12.56
(生独立解答,思考3)面积和周长相等吗?做了这些题目你有什么体会?)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篇14:认识负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能用正负数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能力目标: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应用负数,体验负数。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方法:讲解法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正数和负数,知道像零摄氏度以上或以下、海平面的以上或以下等,都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新知学习。
1.学习例3。
谈话:老师的姐姐开了一家服装店,这是老师收集的服装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出示统计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1)观察表格,说说从表格中你读到了哪些数据,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这里的正数和负数表示的盈亏情况一样吗,你知道盈和亏分别是指什么意思吗?
通过学生交流,教师说明:的确,习惯上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3)再来观察表格,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呢?
(4)你认为这家服装店生意总体情况怎样,为什么?
(设计意图:初次观察表格,引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负数的回忆,让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正数和负数;通过对盈利和亏损情况的交流后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学生能有意识地结合正数和负数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来介绍表格中每个数所表示的盈利或亏损的情况,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一对意义相反的量。)
2.试一试。
谈话:想了解这个服装店下半年的盈利情况吗?请根据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 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 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 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月 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盈 亏(元)
(1)学生独立填表。
(2)交流反馈:正确读出表格中的数据。
(3)不看上面的文字说明,光看着表格,你能介绍一下服装店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4)教师小结:正数和负数可以分别用来表示盈利与亏损的情况。
(设计意图:试一试让学生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盈利和亏损情况,在运用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所表示的意义。)
3.学习例4。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方向。
(2)提问:从平面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呢?(超市在学校的北面1240米,少年宫在学校的南面1240米,公园在学校的西面2100米,邮局在学校的东面2100米。)
(3)讨论:①如果小华从学校出发,向东西方向的大街走2100米,可能到什么地方呢?
②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呢?
(4)思考: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能到什么地方?请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小结: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能到什么地方,请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在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到如果把向南走1240米记作+1240米,那么向北走1240米就记作-1240米;如果把向北走1240米记作+1240米,那么向南走1240米就记作-1240米。正数和负数可以用来区别两个相反的方向,在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时,正数和负数是相对的。)
4.试一试:
(1)教师逐步画出数轴,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过程。(先画带有箭头的直线,再标上0,然后分段标出0右边的几个点和0左边的几个点。)
(2)引导想象:如果从0开始,向东走1步、2步、4步,到达的位置用数轴上“0”右边的点及相应的数1、2、4表示,那么向西走1步、2步、5步,到达的位置应该用“0”左边的点及相应的-2、-2、-5表示。
-5 -2 -1 0 1 2 4
(3)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4)从0开始,向右依次读一读;从0开始,向左依次读一读。边读边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5)闭眼想一想,-2接近2还是接近0?再看一看,你想对了吗?
(设计意图:从0开始,向右依次读一读和向左依次读一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轴上正数与负数的排列特点,通过对“-2接近2还是接近0”的想象与观察,让学生在数轴上初步感受数序。)
5.练一练
观察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表。
引导思考: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小结:及时记录家庭收支情况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明家的生活习惯真好啊。
(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 )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
(三)知识介绍
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是哪个国家吗?
2.学生阅读《你知道吗》相关知识。
3. 教师小结:负数就来源于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负数的产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四)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1第七题: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 )米。
(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 )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 )分。
交流:大家看看,这里又有哪些相对的量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呀?
2.出示(练习第8题)存折图。
(1)先看懂这张存折,再观察红线框出的数,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2)妈妈于6月10日又存入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
(设计意图:在各种练习中继续扩展现实情境素材,让学生通过水位、升降机的上升与下降,在银行取款与存钱,公共汽车停靠时乘客的上车与下车等感兴趣、能接受的题材,丰富对负数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会用到负数呢?
布置作业:练习第9 、10题。
二、板书
认识负数
数 轴:正数>0>负数
负数与负数的大小:看负数所对应的正数,正数越大,负数越小。
篇15:约数和倍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菲”同寻常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9-40页,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整除的意义,认识约数和倍数,能判断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的算式,并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和倍数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依据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判断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的算式,并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和倍数关系。
2、区别除尽和整除,倍和倍数概念间的异同,倍数和约数相互依存关系。
教具准备
口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随机口算
15÷3= 10÷3= 1.5÷3= 28÷7= 20÷7=
28÷0.7= 33÷11= 35÷11= 3.3÷1.1=
二、建构概念
1、认识整除
(1)、根据商的特点,你能将这9道算式分分类吗?
除尽(没有余数) 除不尽(有余数)
(2)、除尽的这类算式还能再分一分吗?
除尽
整除 不能整除
师指出:像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时,就是一个整除算式。
(3)、你能再举出一些整除的算式吗?师相机板书
(4)、设疑:太多了,说不完!谁有办法把大家的整除算式概括成一个整除算式?
(5)、启发:请字母来帮忙啊,被除数用a,除数用b,商用c,怎么表示?
师板书:a÷b=c
追问:这个整除算式中,a,b,c各有什么特点?(都要是整数,没有余数,b≠0)
(6)、指出:当a、b、c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时,就是一个整除的算式。由此便可以说:
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7)、学会叙述:例如15÷3中,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还可以怎么说?
选一道算式,像这样说给同桌听。
(8)、判断练习P40练一练
2、认识约数和倍数
(1)、师指出:当数a能被数b整除时,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板书课题)
(2)、例如“因为15能被3整除,3能整除15,所以,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这句话你会说吗?
请同学们选一个整除算式,也可以自己写两个数,同桌互相说一说。
(3)、判断
①因为1.5÷0.5=3,所以1.5是0.5的倍数。( )
②因为9÷6=1.5,所以9是6的1.5倍。( )
③因为36÷6=6,所以36是倍数,6是约数。( )
④5是5的约数,5又是5的倍数。( )
(4)、填空,使它成为整除算式。
( )÷1=( ) 0÷( )=( )
师:能填的完吗?填不完是因为怎样的数都可以?
任何整数 任何非零整数
师: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整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何整数的约数。0是任何非零整数的倍数,任何非零整数也都是0的约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三、巩固练习
P431-4 机动
四、小结应用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应用这些知识,你能从下面这组数中,任选2个数字说句话吗?
45 30 5 3 2
篇1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案例(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13页的例1、例2、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以及第14页的练习二。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安排了3道例题,由简到难,逐步深入。例1从比较方格纸上的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入手,引导学生把复杂的图形转化成为相对简单的、熟悉的图形,初步感受到 “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提供基本思路。例2引导学生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突出平移在转化过程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图形转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兴趣。例3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归纳总结和推理的能力。之后的练习结合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夯实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想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探究意识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剪好指定不同规格的平行四边形、每格为1厘米的透明方格纸、剪刀等。
2.准备相关的白板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体验“转化”策略,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1.白板呈现第一个例题中的前两张图:
问: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并白板演示。
指出:像这样把不规则图形变成学过的规则图形后再比较面积的方法,在数学上称为“转化”。(板书:转化)
2.出示第一个例题的第三张图:
问:假如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交流,并用白板演示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面积的过程。
3.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问:假如一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
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4.交流学生的猜想:
(1)用底乘高。
(2)用底乘斜边。
师: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你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寻找正确答案。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每组利用准备的材料(4人小组,每人一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直尺、透明方格纸、剪刀)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2.交流方法。(选取其中一种规格的平行四边形集中演示)
(1)数出所占的格子数。(估计占少数)
(2)运用转化的方法。结合学生说具体的操作方法,教师随机用白板辅助进行演示说明。
①方法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与斜边重合;
问: 剪拼前后的图形变了,什么没有变?
②方法二: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把其中一个梯形向另一边平移,到斜边重合。
③比较两种方法:
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一是剪下三角形后拼的,方法二是剪下一个梯形再拼的。)
它们有什么相同?(都是沿着高剪开的,拼后都得到了一个长方形,大小是一样的。)
(3)想象:除了这两种剪拼的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追问:为什么都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来剪呢?
[白板使用意图:“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白板就为呈现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所生成的资源和讨论的结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在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种剪拼方法。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因为其流程固定,往往只能直接给出一些常规方法,很难将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都预设演示出来。而白板就可以让学生用电子感应笔在屏幕上任意分割、平移、拼接,从而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再通过白板中“拍照”的功能,将各种剪拼方法记录下来,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就自然能感悟到: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分割,就能实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化。]
问:现在你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说一说。
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因此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
白板上依次呈现比较的过程。
板书如下: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7 × 4 = 28
[白板使用意图:在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时,仅凭个别学生的描述、教师的比划,肯定无法给大多数学生留下准确的认知和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这里运用白板中可以任意平移线条的功能,先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平移后,与转化后长方形的长重合,这就使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是相等的。也就为之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突破了认知上的障碍。]
(4)问: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剪拼成长方形呢?(实物投影出各种不同规格的平行四边形剪拼过程,进一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联系。)
在演示过程中,明确: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怎么算?(发现: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就是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
指出:这就是“转化”的策略。“转化”是学习数学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这节课上,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就能顺利地求出面积了。
3.白板出示一组两个平行四边形,口答面积是多少
白板再出示: 你能说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指出: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写成--S=ah
[白板使用意图:单纯地运用公式计算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感,运用白板的“拉幕”功能,使部分练习内容暂时隐藏,能够引起学生好奇,从而吸引注意力。同时,利用白板能够随机书写的功能,在图形边直接列式计算,不但方便、直观,而且能够更好地达到数形结合的效果。]
4.解决巡视中发现的学生疑惑:底×斜边
问:刚才老师发现有学生用底乘斜边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觉得可以吗?
利用白板插入的flash动画演示平行四边形框架逐步变形的过程,学生依次口答出每次变化后的面积:
问: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在变?什么没有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斜边的长短没有变化,周长是不变的;高在减少,面积也随之变小了。)
如果真是用前面这种猜想:“底×斜边”算面积的话,那这一组的面积就会--不变。事实是面积--变小了。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继续这样拉下去,面积又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进一步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而不是底乘斜边。
[白板使用意图:白板是一个兼容多种操作软件的智能操作平台,教师可以在白板上插入各种应用软件,在教学中进行随意调用。为了更好地演示平行四边形框架逐步变形的过程,在这里我插入了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亲历了图形的变化形成过程,更加直观,整个课堂应用也因此更加生动了起来。]
三、运用方法,解决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简单实际问题
1.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白板逐题演示:
左图,多了一个多余条件,要引导学生先取舍再解答。
右图,先在白板出示一条底的长,让学生比划出它所对应的高,在此基础上,教师画出对应高及长度,学生口答面积计算。再标出另一组底的长度,高的长度打上“?”。让学生求出该高,并说明思考过程。
指出:这是对面积计算公式的逆运用。
2.白板出示:在方格纸上画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它们的面积都与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1)学生独立尝试
(2)集体交流方法:请学生上白板画出自己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随机将学生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分类:
①等底等高(底是5,高是3的平行四边形),如:
②不等底等高,但面积相等,如
验证: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各不相同,面积真的相同吗?理由是什么?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不同的画法,并总结规律:等底等高的思路是最方便的,但只要是底和高相乘积是15的都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白板使用意图:
1.利用白板便于绘制平面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尝试画出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展示了丰富的图形表象,而这些素材都是源于学生自己,这就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
2.利用白板的移动功能,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生成的图形进行分类,便于下一环节进行观察、比较和提升,进一步深化了认识。]
3.解决实际问题: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草坪(图略,底20米,宽9米)。
(1)求草坪的面积。
(2)如果在草坪上铺一条1米宽的平行四边形小路,求草坪的面积。
(3)有三种铺路方案(小路的宽都是1米),哪一种最省材料?为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方法。
[白板使用意图:
利用白板的书写、绘画功能,根据需要逐一添加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所设问题借用同一情景,环环相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发展学生思维。]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用怎样的方法获得了新的知识?
知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善于观察、思考、猜想、验证……我们就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很多新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完成书上练习二第2、3、4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7×4=28
S=a×h 7×3=21
7×2=14
7×1=7 ……
[整体设计意图:
电子白板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能够促进课堂中的真实对话和动态生成。电子白板的电脑操控功能,可以让教师直接在投影屏幕上书写、标记,同时还可以操控电脑对课件进行控制,展开详细地讲解,将教师、课程资源和学生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本课结合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和现阶段学生空间观念的特点,在学生较难理解的图形转化方面有效地运用了白板的特殊效果,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任何一种多媒体手段的出现和发展,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其根本就是要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需要,除了运用白板技术外,我还通过让学生动手剪拼平行四边形等数学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关注学生在操作中的体验,而不是让白板替代一切。把白板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合理有效的运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篇17:【二】练习六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82~83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9加几和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9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和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课题:练习六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六第1题。
(1)课件出示左边的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1) 引导加深理解“凑十法”。
(2) 课件出示右边的图,让学生按学边的图的方法来自学。
(3) 全班交流算法。
(4) 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六第2题。
游戏“钻山洞”:两名学生做山洞,手持写有“9+□=□”的卡片。其余的学生手里分别拿写有1~9的数字的卡片,在钻过山洞时必须说出正确的答案才能通过。如果说错了就要说对才能钻过。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83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9加几和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9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我们做了一些练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六第5题。
(1)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3)指名板演,订正。
2、做练习六第6题。
游戏“开火车”:指名一个小组说出式子的得数。
3、做练习六第7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回答问题:哪只猫钓的鱼最多?
哪只猫钓的鱼最少?
(3)问:你还能看图提出哪些问题呢?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想法。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四、教学后记:
篇18:【四】练习七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88~89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8、7加几和十几减8、7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6、5、4、3、2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8、7加几和十几减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课题:练习七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七第1题。
(1)课件出示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1) 引导加深理解“凑十法”。
(2) 课件出示下面的图,让学生按学边的图的方法来自学。
(3) 全班交流算法。
(4) 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七第2题。
游戏“助人为乐”:同学们,现在有八辆货车要进站了,可是站长说要算出车上的算式的得数才让进站,司机叔叔可着急了,你们愿意帮帮司机叔叔吗?小组合作口算(连线),再集中交流、检查。
3、做练习七第3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现在要过独木桥了,如果你能将算式的得数说正确,你就能顺利地过独木桥。你有信心吗?学生手持分别写有11~17数字的卡片进行口算的训练。
4、做练习七的第4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算法,及时查漏补缺。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89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8、7加几和十几减8、7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6、5、4、3、2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我们做了一些练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七第5题--“送萝卜”
师:同学们,小白兔说如果你们能正确地计算出萝卜上算式的得数,那么,这些萝卜就送给你了。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指名板演,订正。
2、做练习七第6题。
猜一猜“谁先回到家”: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帮助小动物回家?分小组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做练习七第7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回答问题:梨有( )个,苹果有( )个。
梨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3)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想法。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又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四、教学后记:
篇19:梯形面积的巩固练习。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第15课时
练习内容:梯形面积的巩固练习。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练习重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八第5题。根据学生情况,限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7.2÷0.12 2.4÷0.3 0.2×12.6×5
0.38×1000 0.8×25 26.1-3.5-7.5
3.8+2.5+6.2 10÷2.5 4.8×0.2+5.2×0.2
2.看图思考并回答。
(1)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2)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右图所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练习
(1)名数的改写方法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2)根据改写的方法将第6题的结果填在课本上。
3.6公顷=( )平方米 1200平方米=( )公顷
4平方千米=( )公顷 52公顷=( )平方千米
16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0.25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2.练习:科技小组制作飞机模型,机翼的平面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制成的(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1)生独立审题,分小组讨论解法。
(2)选代表列出解答算式,不计算。
(3)由学生讲所列算式的想法,
(4)指导学生讲“(100+48)×250”为什么不除以2?
(5)学生计算出它的面积,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练习:根据表中所给的数值算出每种渠道横截面的面积。
渠口宽(米) 3.1 1.8 2.0 2.0
渠底宽(米) 1.5 1.2 1.0 0.8
渠深(米) 0.8 0.8 0.5 0.6
横截面面积(平方米)
生独立解答出结果并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练习一个果园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80米,下底是160米,高是5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0平方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平方米?
四、作业
第16课时
练习内容:混合练习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练习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答下列各图面积地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
长方形 长×宽 ab
正方形 边长×边长 a2
平行四边形 底×高 ah
三角形 底×高÷2 ah÷2
梯形 (上底+下底)×高÷2 (a+b)h÷2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指导练习
1. 练习: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
3米 8米 12米
5.6米 9.5米 12米
5厘米
5.4
分 5.8厘米 5.2厘米
米
3分米 5厘米 7厘米
⑴独立审题,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⑵师巡视,看同学们在计算书三角形和梯形的的面积时是否注意了“除以2”
⑶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生独立审题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课堂练习
四、攻破难题
1. 16题:一个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面积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
分析与解:
⑴已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⑵上底+下底=21+45=66米
⑶高=759÷66×2=23米 20厘米
2. 17题:已知右面梯形的上底
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涂色
部分的面积是34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
的面积是多少? 34厘米
分析与解:要求梯形的面积,但不知道高。根据阴影部分是三角形,又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可以求出它的高,也就是梯形的高,再算出梯形的面积。
高:340×2÷34=20厘米,
面积:(34+20)×20÷2=540平方厘米
3. 18题:在下面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5厘米
12厘米
25厘米
分析与解:以下底为底,一上底上的任意一点为三角形的顶点剪下的三角形都是最大的。因为所有的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没有变,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一个三角形,也可能是两个三角形。
(15+25)×12÷2=240平方厘米
25×12÷2=150平方厘米
240-150=90平方厘米
4.思考题 4厘米
右图中,梯形的面积是72 12
平方厘米。请你算出阴影 厘
部分的面积。 米
解法一:先算出没有阴影部分
的面积:4×12÷2=24平方厘米,
再用梯形的面积减去这个三角形
的面积:72-24=48平方厘米。
解法二:阴影部分是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底与梯形的下底是同一条线段,先算出梯形的下底:
72×2÷12-4=8厘米
再算阴影部分的面积:8×12÷2=48平方厘米。
五、作业
篇20:《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应用面积公式和换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数感。
教、学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硬纸片若干。挂图或投影。米尺一把。
课前体验:围一围100平方米,走一走1公顷。
教学过程:
一、 旧知唤醒:
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说一说它们具体的大小。
(橡皮1个面的面积、课桌面、教室地面面积)
2、贴图:知道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
3、演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二、新课展开:
1、读收集的信息:
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400平方米。
冈东小学的面积约2公顷。
中华世纪坛的面积约4﹒5公顷。
常州天目湖占地约4000公顷。
读了这组信息你有什么体会?
(面积大一点的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2、1公顷有多大?结合课前步测来体会描述。
板书: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算一算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学生算)
板书:100×100=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书上是怎么说1公顷的?(学生自学后交流)
4、想一想:
①用1平方米的纸去铺1公顷要多少张?
你是怎么想的?
②课前我们围的边长10米的正方形有多大?头脑里想出来了吗?
把它2个、3个、4个……10个拼起来拼成多少,够不够1公顷?
5、找一找,议一议:
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公顷?
1公顷大概相当于几个教室的大小?多少个篮球场大约是1公顷?
你觉得生活中还有什么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三、练习拓展:
1、82页试一试、练一练。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口述)
橡皮上面的面积约6( ) 冈东小学的面积约20000( )
黑板的面积约4( ) 天安门广场占地约4( )
3、 广告真实吗?
绿阳小区面积12公顷,公共设施1﹒5公顷、绿化5公顷,聪聪估房屋75幢,每幢长80米,宽10米。
四、总结作业:
练习十四1、2、3、4题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 第九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
★ 苏教版小学数学计划1-6年级全套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 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3 备课资料(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
★ 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
★ 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总复习)
【梯形面积计算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共20篇)】相关文章:
第五单元:找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023-10-24
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4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2022-12-23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2022-05-07
小数加减法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2022-09-04
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2022-05-06
可能性确定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2022-08-1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11-1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2-11-03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课堂教学反思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2023-05-07
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