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优秀总汇((共15篇))由网友“阿舅是好人”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关于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优秀总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关于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优秀总汇
教材分析
本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族。以及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起到重大的作用,本课涉及到了元朝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内容。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朝代。本课承上启下,讲述了元朝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结束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明清的经济、政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及其重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都很高,通过老师的引导讲解,学生更加的容易掌握知识,本课的内容宽广、丰富。一些史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所接触到,教师在课堂中适当的引导讲解,更利于学生的知识接收。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蒙古国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掌握元朝的建立和元朝的政治以及经济的发展
3、掌握行省制度的建立和民族融合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
能力。
2、通过学习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
统一的条件下和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实现的。以此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起到的积极作用。
2、通过学习。了解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体
现了高尚的气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1、行省制度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图片讲授法、探究法
六、课 时
1 课 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在宋朝时期,是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在南宋时期,金与南宋议和后,这两个王朝都有了哪些发展,在他妈相争的同时,哪个民族在默默的兴起。(蒙古族)这支民族建立起什么政权,(蒙古国)是的,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新课——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共同来了解这支民族。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早期的蒙古草原处于哪一种社会局面,你能用一段史料对其评价吗?(引导
学生进行归纳)
⑴时间:12世纪
⑵社会局面:混乱不已
⑶史料“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辛福,只有互相杀伐”。
过渡:蒙古族的这种情况最后,最后由谁解决了。这个人是谁?
2、(出示人物图片)右图上的人物是?他属于哪一个民族?
⑴人物:铁木真
⑵民族:蒙古族
3、他的出现,使蒙古族的社会局面发生怎样的改变?成吉思汗又是为何被称
“一代天骄”的?
⑴社会局面:长期混战局面结束
⑵12,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4、铁木真领着军队统一蒙古各部落后,又是如何被称为“成吉思汗”的?
⑴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
⑵尊称“成吉思汗”
过渡:成吉思汗在位期间,并没有统一全国,那么在他去世后,蒙古族有没有
统一全国呢?(一起来看看)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成吉思汗”过世后,相继灭了哪些朝代?
⑴西夏、金
2、(图片展示)西夏和金的灭亡,对于南宋而言,起到什么作用?
⑴形成了“包围之势”
3、1271年,谁建立了元朝,定都于?
⑴忽必烈
⑵定都:大都
4、(图片展示)忽必烈即位后,与哪一年起兵灭宋?结果如何?
⑴1276年起兵灭宋
⑵结果:全国统一
过渡:1276年,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全国。那么,在灭宋时,南宋曾出现哪
些抗元大将?
5、在抗元的将领中,谁最为有名?
⑴文天祥
6、文天祥在抗元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7、文天祥被俘后,曾在狱中写下哪一首后世流传的著名诗句?
⑴《过零丁洋》
⑵《诗句展示》引导学生朗读诗句
8、思考:元朝的统一是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的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
敬佩,这是为什么?
⑴不畏强权,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过渡:元朝统一全国后,元世祖是如何去管理这偌大的疆域?
9、元世祖为巩固统治,在哪些方面加强管理?
⑴农业、交通运输、商业、政治
10、为加强管理,元世祖在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⑴农业①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②治理黄河。
③推广棉花的种植。
11、(材料一展示)问:材料一中,体现了元世祖什么思想?其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
⑴思想:以农为本,重视农业发展
⑵表现:①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②治理黄河
③ 推广棉花的种植。
过渡:为了加强农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元世祖还采取哪一措施?(交通运输)
12、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元世祖下令开通了哪些交通路线?目的是?
⑴目的:为便利南粮北运
⑵开凿会通河、通惠河两段新运河,开辟了海运
13、(材料二展示)问:隋朝运河和元朝的运河,有哪些不同,元朝还开通了哪条运输路线,共同作用是?
⑴不同之处①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
篇2:关于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优秀总汇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建立的过程,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的情况 掌握 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崇高气节、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思考概括综合归纳 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哲学分析 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物评价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抗元,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唯物主义历史观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理清复杂的头绪,避免知识混淆;全面理解行省制度(目的、内容、作用——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过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契丹的辽、党项的西夏、女真的金。)
过渡讲解:就在金与南宋对峙时,北方又兴起了蒙古族。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学生阅读61-62页“导入框”以及本目的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回答:
1.成吉思汗的民族和名字是什么?(蒙古,铁木真。)
2.他为什么会那么坚强和机敏?(他从小经历过重重困境的磨练,吃得苦中苦。)
3.毛泽东为什么说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可根据62页“动脑筋”回答:它反映了什么情景?(它反映了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动荡不安的情景。)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后来铁木真统一各部,结束了内部混战局面,使蒙古迅速强大起来,贡献很大。)
过渡讲解:在成吉思汗的后代中,忽必烈与祖父一样,也是杰出的历史人物。
忽必烈建立元朝
学生阅读62-64页本目的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回答:
1.请说出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1271年,忽必烈,大都。)
2.元朝在哪一年灭南宋?(1276年)
3.指导学生根据63页的“动脑筋”,结合66页“自由阅读卡·浩气长存的文天祥祠”讨论回答:这是谁的诗?(文天祥)
过渡讲解:其中“汗青”是竹简的别称,意为史册,表达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元世祖忽必烈起先很赏识文天祥的才华,后来因为劝降不成,下令杀了文天祥。这是元世祖在天下初定时,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暴力段,有着残忍的一面。但他的另外一些措施对历史的发展却有着正面的作用。
4.元世祖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和对外交往有何发展?(北方农业有所恢复和发展——禁止圈田放牧,治理黄河,推广植棉;水路交通运输业发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开辟海运;商业繁荣——大都闻名世界;中外交往频繁——《马可·波罗行纪》。)
5.元世祖为什么要实行新的行政制度?(对空前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管辖。)
6.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篇3:关于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优秀总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看录像《成吉思汗》。
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_,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12,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
从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世祖的经济政策与蒙古初入黄河流域时有何不同?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联系前面学习的“江南经济的发展”,这时,元朝的经济重心在哪个地方?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主要的粮食供应来自南方,要运到北方,有哪些途径?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1)漕运
对比隋大运河与元朝的运河,有什么不同?
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海运
海运比漕运有哪些好处?
载重量大,费用便宜,所以粮食运输逐渐变成以海运为主。
3、繁华的大都
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
4、频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使者就是马可波罗。(出示马可波罗旅行路线图)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学生根据《元朝的疆域图》,注意以下地区:
中央:中书省、宣政院
地方:行中书省
_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
广州处于江西行省的管辖之下。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引导学生简要回忆汉以来,特别是三国以来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以突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和加强。关于民族融合的情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其四种表现。
1、汉族外迁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通过图片了解回族生活习俗(强调其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信仰伊斯兰教)
五、小结(略)
六、作业:课后作业
篇4:《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掌握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行省制度的建立;掌握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能力: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文中的“一代天骄”是指谁?他有什么贡献?让我们进入第12课的学习。
篇5:《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蒙古族的兴起
2.铁木真统一蒙古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统一了蒙古。
12,建立蒙古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你认为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因素:部落混战,民族压迫,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强大的骑兵。
个人因素:坚强的意志,机敏果敢
蒙古族主要生活在蒙古草原一代,蒙古贵族们出于对财富的贪欲,竞相掠夺人口和畜产,形成无休止的部落战争。战争汰弱留强,到12世纪时,原来部落林立的蒙古社会,只剩下几个较大的对抗集团。蒙古部的首领铁木真善于用兵和团结其他部众,力量逐渐壮大。统一了蒙古诸部,建立了蒙古国。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星天旋转,诸国争征,……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看一下蒙古史书上记载的情况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又做了哪些事情?请同学们尽快地把课本上的小字内容浏览一遍,想一想,成吉思汗的行动为元朝的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和金、西夏作战,南下进攻宋,还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成吉思汗的对外战争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从成吉思汗身上学到些什么?
学生回答
……
幻灯片显示:
同学们,投影打出的是成吉思汗的陵墓。
成吉思汗陵规模不算大,占地约5.5公顷,但颇有特色,是我国内蒙古的一处主要旅游景点。成吉思汗是位传奇性的历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寝对旅游者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成吉思汗在世时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为后来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后代是怎样建立起这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朝代的。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同学们请看课本,看一看元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灭金后,蒙古对南宋形成了包围之势。后来,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忽必烈即汗位后,随后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详细内容。
幻灯片显示:《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liuxue86.com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是南宋抗元派将领文天祥所写。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元朝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同时文天祥抗元也为后世所传颂,这矛盾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2.元朝社会经济与对外交往
南宋灭亡以后,元朝的形势稳定下来,在经济方面和对外交往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来了解元朝的经济状况。
请同学们把课本上关于元朝经济的内容看一下,了解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看完之后请复述主要内容。
(1)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农场。
(2)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3)为便利南粮北运,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4)元朝的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中外交往也很频繁。
【教师归纳】
请同学们根据元朝的运河图说出元朝两段新运河的名称和起止点,说出元朝海运的起止点。
幻灯片显示:通惠河、会通河。
元朝的两段新运河是指由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和由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元朝的海运是由长江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运往大都。
由元朝的运河能想到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关于元朝的对外交往,我们来看一下马可·波罗的情况。
马可·波罗的图片及简介:意大利旅行家,曾于元世祖时在中国呆过多年。回国后写了一本书《马可·波罗行纪》,书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的朝代中,实现大统一的有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结束分裂局面的有秦、西晋、隋、元四个朝代,在这四个朝代中,元朝的疆域最大,那么,元朝的疆域包括了哪些地方?元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治理?这是我们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
3.行省制度
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上关于行省制度的一段描写,找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具体内容、影响等。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①中央:中书省: 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③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台湾)。
④今西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想一想:行省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尤其是把今蒙古、西藏、新疆东部及南部、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北边远地区纳入中央的管辖范围之内,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其影响深远。
【教师归纳】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尤其是把今蒙古、西藏、新疆东部及南部、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北边远地区纳入中央的管辖范围之内,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其影响深远。
刚才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提到了民族融合,确实是这样,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中华民族大家庭进一步形成,仅就这一点来说,元朝的历史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大家在课本上找出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
元朝时候,许多汉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来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民族融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学生在回答时,教师用简明的板书表现出来:民族融合的表现:汉族外迁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回族的形成。
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秦、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
课后小结
1. 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6:《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
2.通过讨论元朝的进步表现和文天祥抗元是否矛盾这一问题,培养辩证看历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本课学习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的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
【教学难点】民族融合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㈠.阅读教材66页-67页,第一标题“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完成学案
1.蒙古的兴起:我国北方________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____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___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①成吉思汗,名叫________,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②成吉思汗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______。
3.蒙古政权的建立: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 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___,________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㈡.阅读教材67页-69页,第二标题“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学案
1.蒙古政权的扩展:________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____和_____,对_______形成包围之势。
2.元朝建立:________即汗位,于________年定国号为____,此年定都______。________就是元世祖。
3.南宋的灭亡:________年,南宋灭亡。
4.________继续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5.元朝的社会经济:元世祖重视________,治理_____;下令开凿运河________和________,还开辟了_____;元大都繁荣,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来华,居住了十几年。
6.行省制度的建立:①目的:未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②建立者:______。
③主要内容:在中央设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简称“________”。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朝。
7.对边疆的管辖:①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________院,负责管理____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②加强对________的管辖。(今天的台湾)
㈢.阅读教材69页-70页,第三标题“民族融合的发展”完成学案
1.前提:____朝统一全国。
2.表现:①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②边疆各族包括_____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③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____等族同汉族融合了。④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________
3.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_____、_____的发展与融合。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扣标整合】:
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把要点提炼出来,帮助记忆,可以把本课内容归纳为三个年代、三个人物、三件大事。
课后习题
1.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真族 C.项族 D.古族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回族最早生活在( )
A.宋朝 B.唐朝 C.辽国 D.隋朝
3.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
A.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B.民族间的交往
C.经济的发展繁荣 D.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⑴.20世纪之前,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很少有人可与图一人物相媲美。他是谁?是哪个民族的杰出首领?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⑵.图一人物去世后,其子孙是怎样逐步灭掉其他政权、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
⑶.图二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
⑷. 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政治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篇7: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示例 课题名称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 文天祥抗元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来评价历史人物情感价值观认识元朝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肯定元朝的历史得位重点、难点蒙古的兴起,忽必烈建立元,行省制度、民族融合过程和方法分组学习、讨论式教学媒体
教学程序
a教学内容 元朝在历史上功不可没。今天有23个省、5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省”是从那一时期开始的本可涉及到。 b板书设计 第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 蒙古的兴起 2、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二、忽必烈建立元 1、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2、 文天祥抗元 3、 元朝社会的发展 a元世祖重视农业 b闻名世界的元大都 4、 行省制度 5、 民族融合 小结: 本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例: 元朝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可以让学生理清线索:蒙古的兴起 ---统一蒙古----统一全国---民族融合---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提出问题 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 1、 蒙古族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中国的? 2、 他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3、 分析提问 4展示挂图 《元朝的疆域》学生活动 课前按老师的布置搜集资料,提出质疑,上讲台展示资料 1、 回答问题 2、 阅读思考提示的问题 3、 动脑筋思考 4、 分组讨论,回答: 5、 你认为成吉思汗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功绩是什么? 6、 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和统一全国的? 7、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个 人证明他的气节? 7、 元朝的统治措施? 8、 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 提出课文质疑 10完成目标 11自我反馈 课后记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涉及的内容多,涉及到元朝的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学生不易掌握。老师讲有难度。需要不断的复习。篇8: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9:《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上周三,在学校教学艺术节上,出了一节公开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感受颇丰:
一、大胆创新,重组教材。
本课内容繁多,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民族关系等内容。我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课主要介绍了哪几位历史人物,他们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再在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交流。又让学生以这三个人物的主要活动为主线,将这节课的知识线索梳理出来,进而让学生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学习,展开讨论。这样,不仅丰富了这节课的内容,也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生本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我通过研读郭思乐教授和他的生本教育,感受颇深,我们不应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上尽可能的自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课上给学生机会展示;多次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重、难点问题;在学生探究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又通过小组之间互相质疑来检测学生的探究效果,等等。可以说,整个一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历史生本课堂教学氛围,既明确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更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三、进一步完善了小组评价机制。我们历史组这学期侧重研究的课题是“建立较为完善的小组评价机制”,为此我们将小组评价与班级量化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下课后,我看到八班学生正在忙着往班级量化考核表里添分、改分,学生积极性很高,可见小组评价机制初见成效。另外,听课的老师们一定也都看到了这一点。就是每当讨论完一个问题之后,小组之间便展开竞争,都想为自己组多争得一些分。可以说,这种有效竞争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 注重学法指导,巧记历史知识。
我在讲授这节课时,注重了教给学生巧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如讲到元朝开通的两段新运河:通惠河和会通河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告诉学生用“通则会,会(惠)则通”的顺口溜去记忆;在讲到民族大融合的四点表现时,我又告诉学生按照“汉人到边疆,边疆迁内地,契、女汉化,回族形成”的方法来记忆;在最后总结这节课的内容时,让学生按照三个时间、三个历史人物和三个历史事件来掌握。总之,通过巧记历史知识,更加方便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理解和记忆,效果显著。
不足之处:
一、当我讲到元世祖的统治措施时问道“当完成统一后,元世祖都采取了那些统治措施呢?”这时举手的同学就说到发展农业、中外交往、政治制度等方面。在学生回答得不够全面时,我就让一个女同学继续回答,这名女同学回答道“海运”,我又接着问历史课代表,课代表也回答“海运”。这时,我语气较为生硬的说:“不要重复。”这时课代表就红着脸坐下了。我想,当课代表回答得不能令我满意时,我应该换一种评价语,如“哦,你们俩的答案是一样的,再好好想想”等,这样就不至于伤害到学生。
二、在讲到“行省制度”时,老师设疑:谁能解释一下“什么是行省制度?”这时,我叫了一名男同学。这名同学把行省制度解释完之后,我又问:“同学们对他的解释满意吗?”有学生说“不满意”。结果,我没有听到却说“他的解释非常完整”。
三、我在课堂上还不够民主与开放。我应该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抛给学生问题,再让他们去探究。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让自己的历史课堂更加有魅力!
篇10:《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本周在上《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作了充分的预习,然后通过课件把知识作了系统的整合与归纳,并注重了新旧知识的链接,同类问题的“串联”。学生在展示基础知识时我适时的添加追问,当学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我曾问道“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谁?”学到元朝灭亡南宋时我曾问道“和南宋并立过的政权有哪几个?”“在中国古代史上元朝是第几次完成统一?”“到现在为止我们所学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哪几个?”学到元朝运河时我把隋朝、元朝的运河图同时投放出来,并追问道“两朝运河有何异同?”当学到元朝的行省制度时我又问道“省级制度始于元朝,那县制始于哪个朝代?”当这些问题适时抛出时,同学们有时面面相觑思考着什么,有时议论纷纷商议着什么,此时我看得出来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互助有实效、学生的讨论有意义。我深深感到在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适时的追问能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下课了,一位学生喊道“这节课怎么快呀?”我暗喜、我暗道“你投入了”。
篇1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教学内容较多,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将时间主要分配在本科的重难点上,本课的重点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统一全国,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本课的难点是对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斗争的正义性做辩证分析。同时,我认为这节课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和反抗民族压迫,弘扬民族气节的好教材。因此要在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强化教育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蒙古统一后对西夏、畏兀儿、金和南宋的战争,是我国国内的民族战争和统一战争,不使用“侵略”与“反侵略”,“爱国”与“卖国”的提法,重在分清是非,反对民族压迫;2、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多次发动西征,并向东、向南攻击高丽、安南、缅甸,进攻日本、爪哇,是对外国的非正义侵略战争。而且本课的教学完成后,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学内容存在问题。首先是在新课导入上,这节课我并未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导入,而是进行了直接导入,我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进行了简单的复习后,直接导入新课,学生的反应普遍比较迟钝,甚至个别学上表现出了茫然的状态,而我在设计导入时尽想着不给学生增加过多负担,本课教学内容略多,课堂时间分配略显紧张,如果再向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那么很可能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时间分配都较为合理,因此我认为如果导入形式是图片导入或歌曲导入,学生的积极性会大为提高,而对于旧课的复习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上,自己应该多思考,多总结。
其次在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述上,存在着详略不当的问题。比如在蒙古的统一和扩张时,本课的重点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而我将过多时间花费在了蒙古的扩张上,我利用动态地图对蒙古扩张的进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学生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这就更加导致了教学时间的不合理分配,我认为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对于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也要更加具体。
再者就是没有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正确评价,在对文天祥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我只是死板的告诉学生文天祥的个人品质,并未让学生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是我日后的教学过程需要注意改进的。
篇12:元朝的兴起和蒙古的建立的评课稿
元朝的兴起和蒙古的建立的评课稿
教学目标:
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教学内容:内容与目标相协调,结合课本,注意分析了几个历史概念,重点难点突出。
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了传统的讲述法,期间有和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非常到位,并且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讲解中,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能够深入浅出。但是,本节课讲的时间偏多一些,缺少学生动笔的环节,是其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学生学法:
主要是跟着老师的安排,循序渐进地听、思考和记忆,间或有些小讨论和师生交流。本节课,由于老师的讲解水平比较高,所以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氛围不错。
教学技能:
老师的讲解水平一流,板书的使用也很纯熟,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转折把握也不错。
教学效果:从学生本节课的上课反应来看,掌握知识应该不错,理解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建议:
讲解时间可以减少,给一些时间给学生自学或者做练习;适当增加一些纸笔训练。
篇13:《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本课叙述宋亡元兴,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单纯说人记事虽可调动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但对于感情外露、思维活跃的1班来说,还可适当提高。本人尝试引导学生学“评价”,用“评价”,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以学定教”的师生和谐互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基本上能较好地完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完本节公开课后,经过科组讨论,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有如下几方面:
1、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无论是在评价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等历史人物,还是在归纳描述元朝统一后的措施,均是由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整合资料表述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为了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避免了只有部分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的不足。
2、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及提高
比如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文天祥不识时务还是民族英雄”的辩论,从学生收集的资料及表达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甚至出现了某些错误。但是,当我们想想他们只是刚走进初中校门的、十二三岁的孩子时,当我们运用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行评论时,不能不对他们的努力和收获感到欣慰。又比如,课前布置学生写作业:假如你是马可。波罗,请你给远方的威尼斯亲人描述一下你在元朝大都的所见所闻。学生通过不单要收集有关资料,而且要通力合作,思考、设计,由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
在讲到行省制度时,充分结合今天的广州属于当时的哪个行省来讲,并且从分析史实中教育学生: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合起来。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
1、在设置辩论题目时,评价人物的语气要比较符合学生要求。比如辩题可改为:“文天祥抗元保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2、在总结时,引申的高度还不够。比如在讨论:“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保宋的关系”这个问题时,我用“合二为一”的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在这里,我用了爱迪生的事例解释这个问题,但是这个例子的论证力不够说服力。并且对于“南宋虽然灭亡了,但是文天祥仍然是民族英雄”,对于这一点也表述不够充分。
3、在讲“元朝统一后实行的措施”这一方面设计得不够严谨、生动。过程简单、程序化了些。在学生展示作业方面,可以用更口语化的语言来描述,并且之后实行生生互评,让学生自己评价这份作业的优,缺点,得出结论,最后再由老师归纳、总结。
4、课外知识补充得不够充分。
上述只是本人在开展本次公开课的一些思考和体会。由于本人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所以难免有词不达意,甚至错漏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教。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力去解决。
篇14:《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本学期教研的主题是情境教学,以初一下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为例,谈一谈这一课的情境设置。
1、整节课为一个大的情境。以《马可·波罗行纪》为主线,使本课内容成为一个整体,整节课成为一个情境,即学生跟着马可·波罗经历了从蒙古族到蒙古国、再到元朝的历史过程,除了导入使用的视频和小结的语言涉及到马可·波罗外,新授课过程中对于成吉思汗、忽必烈、大都的讲解也引用了马可·波罗的描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在《马可·波罗行纪》的引领下经历着这一历史阶段。
2、教学过程中多种情境的创设。导入以“百科全书——马可·波罗”的视频进行,让学生知道本课的线索;新授课过程中使用图片、问题等创设情境,讲蒙古族的概况,可出示几张图片,为学生畅谈蒙古创设语言情境,讲行省制度,设计“什么是行省制度?除行省外还设置了哪些机构、管辖什么地方?”这几个问题来让学生自学解答。
3、注意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温故而知新”。“元运河与隋运河的对比”“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大统一时期”“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的对比”培养了学生纵向学习历史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他高尚的气节,万古流芳;元朝时期,回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并一直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坚贞不屈的精神、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
细想这节课,也有些不容易处理的地方:本课内容多,如何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如何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否有更好的设计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思考的。
篇15: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初一历史教案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初一历史教案
一、明确目标:
1、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的重农措施及新开运河、中外交往,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2、通过文天 祥的抗元事迹,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
学习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学习难点:民族融合发展的表现
二、前置自学
1、 12世纪时,蒙古族受到 的奴役控制。蒙古族杰出的首领 ,经过多年征战 统一了蒙古。 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他为大汗尊称 ,标志着蒙古国的建立。
2、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 和 ,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3、 继承汗位后,于 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 。[来
4、 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 ,皇帝投降,南宋灭亡;元军进攻南宋时,大臣 积极抵抗,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其名言:
5、元世祖时,意大利旅行家 来到中国,他写的. , 描绘了元大都的繁华。
6、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时在中央设 ,在地方设 ,简称 “行省”。 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还加强了对 (今台湾)的管辖。
7、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三、交流展示
四、 合作探究:
元朝时民族融合有哪些发展?有何影响?
五、达标拓展
1. 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A.阿骨打 B.阿保机 C.铁木真 D. 忽必烈
2.下列政权中,被蒙古和元朝灭亡的有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南宋
A.①② ③ B.②③④ C. ② ③ D.③④
3.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诗:A. 岳飞 B.韩世忠C.文天祥D.寇准
5 . 元朝建立的者是: A.阿骨打 B.阿保机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6.元朝时开始形成的新民族是: A.蒙古 B.回纥 C.女真D.回族
7. 元朝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统一中国 B.疏通运河 C.民族融合D.行省制度
8.下列不是元世祖重视农业的表现是:
A.户数增加和田地开垦最多B.兴修水利C.推广植棉 D.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
9. 是谁结束了12世纪时蒙古高原各部“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的局面: A.成吉思 汗 B.忽必烈 C.文天祥 D.阿保机
☆:智力大比拼:
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将课文最后 两段内容说出来?
★ 七年级下册作文
【关于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优秀总汇(共15篇)】相关文章:
初一历史教案2022-07-27
《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反思2022-08-28
高中高二历史教案格式2022023-02-20
兴趣和坚持的教案课件教学设计2022-08-27
《一次性的生活用品》教案课件教学设计2023-01-29
《工业革命》高中历史教案2023-09-01
初一历史下册课本教案2023-08-03
历史教案2022-05-07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023-07-30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部编版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