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案

时间:2023-07-26 07:32:27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案(共17篇)由网友“苏清和”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案

篇1: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因数和倍数》第1节例1(教材第13页)及练习二的第2题,第四题的前部分。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因数和倍数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另外,通过引导学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个数的因数,一方面给学生渗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做准备。

教学目标:

1、应用尝试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并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2、逐步培养学生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

教学难点:

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运用尝试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例1,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方法,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方法、经验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老师很想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可以吗?

生:(预设)可以!

师: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说一说下面各组数的相互关系。

21和7 27=14 306=5

2、判断。

(1)12是倍数,2是因数。 ( )

(2)1是14的因数,14是1的倍数。 ( )

(3)因为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数,3是6和0.5的倍数。( )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激励,同时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过程一:尝试训练。

(一)出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请大家帮助解决,行吗?

生:行!(预设)

尝试题:14的因数有哪几个?

(二)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根据实际适时辅导学困生。

(三)信息反馈。

板书:

114

14 27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过程二:自学课本(P13例1)。

(一)学生自学例1。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数?

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找出18的因数的?他们找完了吗?如果没有,请帮助他们完成。

3、你还有别的找法吗?请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18所有的因数。

(二)信息反馈

1、反馈自学要求情况;

板书:

118

18 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还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2、知识对比,探索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根据求14和18的因数时获得的体验,再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出示问题:

思考一:你用什么方法找出?

(2)学生思考,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交流思考结果。

(4)师生互动。总结方法、点出课题。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过程三:尝试练习

(一)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1、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36的因数有哪些?

2、结合14、18、30、36的因数个数,请你谈谈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提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

(二)信息反馈:师生互动总结特点。

板书: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2题和第4题前半部分。

四、课堂延伸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谁?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吗?你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特点吗?

生:

板书设计:

篇2: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案

114

14 27 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118

18 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还可以表示为:

它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篇3: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方法。

(二)渗透集合思想,使学生会用集合图表示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方法。

(二)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下面各题。(投影片)

1.填空。

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b≠0),整数a就是整数b的________,整数b就是整数a的________。

2.说出下面各组数中谁是谁的约数,谁是谁的倍数:

125和 25 72和9 57和 19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不对,并说明理由。

(1)15是倍数,5是约数; ( )

(2)6是3的倍数,是24的约数; ( )

(3)4是12的约数,也是3。6的约数; ( )

(4) 48是12和 6的倍数。 ( )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了解了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来继续学习如何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板书课题: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

(二)学习新课

篇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二第3-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摆一摆

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根?你是怎样想的?

先让学生摆一摆,再让学生说一说:第二行摆了个()根,第二行摆了()根。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2、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第10页的练一练第1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圆片画了()个(),一共画了()个。你是怎样算的?

二、自主探究,教学新知。

1、出示情景图

(1)谈话:看着这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松树有多少棵?柏树有多少棵?......)

(2)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呢?我们先来画一画。

根据题意老师和学生一起画图。

杨树

松树

(3)要求松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来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独立计算。

(5)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就是要求3个11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7)要求柏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想的过程。

2、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2)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要求白兔有几只,就是求()个()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1)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要求书包要多少钱,就是要求()个()是多少。

2、练习二第5题。

(1)改编题意:一辆面包车可以坐11人,一辆大客车坐的人数是面包车的4倍,我们班有55人,一辆大客车够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独立完成练习二第9题。

四、全课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篇5: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

2、解决问题:在问题情景中能准确地捕捉数学信息,主动解决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培养其热爱劳动的感情。

重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

2×7=6×5=7×4=4×4=5×7=

7×1=2×7=7×7=6×6=3×6=

2、摆一摆:

(1)蓝色的五角星有2个,红色的五角星有3个2,红色的五角星有几个?

?个

(问:红色五角星有几个?算式怎么列?(3×2=6)3个2也可以说成是2的几倍?

(2)黄色笑脸有5个,红色笑脸有2个5只,红色笑脸有几个?

我有几个?

师::同学们真聪明,从刚才的猜数游戏中老师就看出,大家不仅知道求几个几要用乘法计算,而且还知道了倍的含义,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倍的问题,今天,我们就用倍的知识一起去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好不好?(板书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4

(1)(出示课件)并口述:今天是大扫除的日子,老师呀同学们啊早早的来到了教室,瞧!他们都在干什么?图上告诉我们扫地的有多少人?擦桌椅的有多少人?(图上告诉我们扫地的有7人,擦桌椅的是扫地的二倍。)

你们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板书:擦桌椅的有多少人?)

(2)如果让你用小棒摆出擦桌子的人数,你会怎么摆?为什么?

①.一根小棒代表一个学生:扫地的:1111111

擦桌椅的:11111111111111

②把小棒横过来,一根小棒代表7个学生:扫地:

擦桌椅:

师:两种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刚才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第二位同学的想法更简单便于操作,那我们就选用他这种摆法。如果把小棒换成线段,我们一起看看应该怎么画。

师:扫地有7人,我们可以用这么长的线段表示(出示线段图)

师:那擦桌椅的应该用多长的线段表示呢?(2个扫地的那么长)

师:为什么呢?(因为擦桌椅的是扫地的二倍,也就是2个7,所以应该画2个那么长的线段)。要板书线段

师:我们能用不一样长的线段表示吗?(不能,因为一段线段表示的就是一个7,不一样的线段表示的数不一样。)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扫地的有几人,擦桌椅是扫地的几倍呢?求擦桌椅的有几人,我们可以怎样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师板书:2×7=14或7×2=14(人)

: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同学们可以根据图上的数字信息来解决问题,根据图意画出了线段,我们可以简单的看出擦桌椅的人数实际上也就是求二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

7只

(1)?只

(2)完成课后习题“做一做”(P77)

玩转椅的小兔有3只,跳蹦床的是玩转椅的5倍。跳蹦床的小兔有多少只?

分析数量关系:

?只

3只

玩转椅:

跳蹦床:

求3的5倍是多少,就是求5个3是多少,用乘法算。

列式:5×3=15或3×5=15

(3)练习十七第二题: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七辆,卡车有多少辆?

(4)练习十七第三题: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书是故事书的7倍。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5)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四题。

三、实践活动

1、课件出示米奇音乐会图片

师:今天米妮要举行音乐会想邀请咱们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参加。她走不开,就让米奇来请大家,但是在人数上她有个小小的要求把米奇给难住了。她说,要请3位女生,男生是女生的三倍。小朋友能帮帮米奇吗?

老师请学生自己组合,让后到讲台上集体订正。

2、实际运用

师:第一个舞曲结束后,米妮觉得人太少了,她又有个要求。现在男生是女生的3倍了,那再请多少个男生才能是女生的5倍呢?

四、课堂:

师: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擦桌椅的的有多少人?

2×7=14(人)或7×2=14(人)

答:擦桌椅的有14人。

篇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77-78页例题,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4、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5、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圆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操作导入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

(2)第一行摆4个圆片。

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谈话:生活中有好多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5、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棵?(3个5棵),这样看来,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6、学生列式并口答。

7、组织学生讨论: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只小船可以坐几个人?一只大船呢?小朋友怎么说的?怎么求一只大船坐了多少人?

3、做“想想做做”第3-5题。

(1)学生独立做。

(2)交流:数量关系分别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

四、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教学后记:

篇7: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例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

教学重点:

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2、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中关于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语句。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算练习。

6×75×67×43×5

4×65×56×32×6

7×23×77×72×4

6×64×45×23×6

2、回答。

4个6可以说成6的()倍。

3个5可以说成5的()倍。

5个4可以说成()的()倍。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巩固倍的概念,为新知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4。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根据教师指向的问题,先独立解决。

设计意图:尝试着让学生自行解决,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

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全班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画出线段图。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效果测评

引导完成教材78页1~3。

四、课堂:

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篇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让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乐学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根据下面图式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师:你们可真棒!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摆图形的游戏吧!

2、提出学习目标

a、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b、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小组内互相交流。

2、全班展示

(1)例2 学生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

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

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问:4的3倍是几个几?

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

师:指着2个4根问:它可以说成什么?谁能摆出4的2倍?

师:把下面的说成几的几倍或几个几。

3个2、2个5、4个6、3个5。

2个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

(2)例3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应该怎样摆?谁有办法?学生展示。

汇报:第二行摆几个圆?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的看出来?

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数学算式怎样计算出来?为什么?

(3)例4

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学生说说线段图表示的意思,应怎么解决。

三、拓展知识外延

1、教材76、77页的做一做。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第二行该怎样摆?怎样算的?

2、老爷爷昨天买了2个鸡蛋,今天他买的是昨天的3倍,请你算出他今天买了几个鸡蛋?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练习十七的第1、2题。学生看清题意,然后计算。

教学反思;

篇9: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教案

(1)(板书)例2 12的约数有哪几个?

教师:想一想,符合什么条件的数一定是 12的约数?(能整除 12的数。)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12÷1=12 12÷12=1

12÷2=6 12÷6=2

12÷3=4 12÷4=3

12的约数有:1,2,3,4,6,12。教师:如果用集合图表示:

教师:观察板书列式,看一看12的这些约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答后教师概括:从整除算式中可以看出,一个数的约数是成对的'。(整除算式中的除数与商就是一对。)

(2)练习。找出下面各数的约数。学生在本上写,老师巡视,请四位同学板书。

集体订正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出这些约数的?(从较小的自然数开始,一对一对地找。)

教师:观察上面几个数的约数,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①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有没有限?

②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有没有规律?

学生讨论后教师概括: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个。一个数的约数个数,一般为偶数个,如果是平方数,约数的个数为奇数个。一个数的最小约数都是1,最大约数是这个数本身。

(口答)说出下面各数的全部约数:

8,14,25,39,45。

老师:找一个数的约数,可以用能整除这个数的数去除,除数和商就是它的一对约数。

2.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板书)例3 2的倍数有哪些?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1=2 2×2=4 2×3=6

问:能写出多少个2的倍数?有没有2的最大倍数?

学生回答出能写出无数个2的倍数后,板书在算式后面补出省略号,说明表示无限个。

板书:2的倍数有2,4,6,8,…

用集合图表示:

问:集合圈里为什么要写上省略号?

(2)练习:填空。(请四位同学板书,其余同学填本,集体订正。)

教师:第(2)个集合圈里为什么不能写省略号?

教师:观察集合圈里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口答后老师概括: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而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无限。

老师:能说一说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吗?(用自然数,1,2,3,…分别去乘一个数,就可以求出这个数的倍数。)

(三)巩固反馈

1.在下面的整数中圈出3的倍数。(投影)

2.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填上适合的数。

3.填空。

13的最小倍数是( ),它的最大约数是( )。( )既是28的倍数,又是28的约数。

4.(口答)下面集合圈中,阴影部分应该填多少?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练习

1.求一个数约数的方法。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2.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有限而倍数无限,它的最大约数和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3.课后作业:课本P52:4,5,6。

思考课本P52:7。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除、约数、倍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约数、倍数是建立在整除基础上的,所以利用整除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一对约数,进而发现约数可以一对一对地找。在学生会找约数的基础上,通过一组练习和观察,给学生创设一个研讨,发现约数特点的情景。学生掌握了约数的特点,更能提高找约数的能力。找倍数的方法学生很易理解和掌握,在练习中设计了集合圈中加省略号和不加省略是两种题,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加深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这个特点的认识。

新课教学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求一个数约数的方法。分两层。找一个数约数的方法,会用集合图表示一个数的约数;在练习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归纳求约数的方法,并发现一个数的约数的特点。

第二部分教学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也分两层。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归纳找倍数的方法以及倍数的特点。

板书设计

篇10:二年级数学下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教案

学习内容: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学习目的:

1.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2.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个苹果和12块饼干的图片,若干张乘法口诀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    15÷3=5   10÷5=2    12÷3=4   8÷2=4

2.分别说出上面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新课

1.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教学例题。教师出示6个苹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同时口述题目:6个苹果,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分。今天我们学习用圈一圈的方法分物品。    教师演示圈的方法;把两个苹果圈起来,表示2个一份。然后提问:继续往下分,该怎样分?(再把2个苹果圈起来。)教师在黑板上再圈2个苹果。让学生注意教师是怎样圈的。

2、  让学生打开书,看课本21页的第6题的蝴蝶图。教师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刚才讲得方法,自己在书上圈一圈。并在圈的基础上,在方框里里填入适当的数。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    学生做完以后,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说怎样想的。    一共圈了几个圈?   每个圈里有几只蝴蝶?(5只)    圈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15只蝴蝶,每4只蝴蝶一份,分成了3份。)    算式是什么?(15÷5=3)    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每5只一份。)    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表示分成了3份。)

3.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例2。教师出示12块饼干图,并口述题目: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几份?    提问:用图一圈的方法该怎样分?    学生口述,教师把前3块饼干圈起来。让学生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圈的方法分分看。教师巡视。    学生分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每圈里有几块饼干?(3块。)   圈了几个圈?(4个。)   也就是分了几份?(4份。)   看图说一说圈的结果。(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    12块里面有几个3块?(因为分成4份,所以12块里面有4个3块。)    12里面有几个3呢?(4个3。)    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用除法计算。)    除法算式是什么?(板书:12÷3=4)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还可以表示什么?(12里有4个3。)    教师小结:把12个按照每3个一份夹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说12里面就有4个3、这种问题也要用除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

四、小结(略)

篇11: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方法。

(二)渗透集合思想,使学生会用集合图表示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方法。

(二)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下面各题。(投影片)

1.填空。

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b≠0),整数a就是整数b的________,整数b就是整数a的________。

2.说出下面各组数中谁是谁的约数,谁是谁的倍数:

125和 25  72和9 57和 19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不对,并说明理由。

(1)15是倍数,5是约数;    (  )

(2)6是3的倍数,是24的约数;  (  )

(3)4是12的约数,也是3.6的约数;  (  )

(4) 48是12和 6的倍数。  (  )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了解了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来继续学习如何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板书课题: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

(二)学习新课

1.求一个数的约数的方法。

(1)(板书)例2  12的约数有哪几个?

教师:想一想,符合什么条件的数一定是 12的约数?(能整除 12的数。)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12÷1=1212÷12=1

12÷2=6 12÷6=2

12÷3=4 12÷4=3

12的约数有:1,2,3,4,6,12。教师:如果用集合图表示:

教师:观察板书列式,看一看12的这些约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答后教师概括:从整除算式中可以看出,一个数的约数是成对的。(整除算式中的除数与商就是一对。)

(2)练习。找出下面各数的约数。学生在本上写,老师巡视,请四位同学板书。

集体订正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出这些约数的?(从较小的自然数开始,一对一对地找。)

教师:观察上面几个数的约数,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①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有没有限?

②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有没有规律?

学生讨论后教师概括: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个。一个数的约数个数,一般为偶数个,如果是平方数,约数的个数为奇数个。一个数的最小约数都是1,最大约数是这个数本身。

(口答)说出下面各数的全部约数:

8,14,25,39,45。

老师:找一个数的约数,可以用能整除这个数的数去除,除数和商就是它的一对约数。

2.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板书)例3 2的倍数有哪些?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1=2  2×2=4  2×3=6

问:能写出多少个2的倍数?有没有2的最大倍数?

学生回答出能写出无数个2的倍数后,板书在算式后面补出省略号,说明表示无限个。

板书:2的倍数有2,4,6,8,…

用集合图表示:

问:集合圈里为什么要写上省略号?

(2)练习:填空。(请四位同学板书,其余同学填本,集体订正。)

教师:第(2)个集合圈里为什么不能写省略号?

教师:观察集合圈里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口答后老师概括: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而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无限。

老师:能说一说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吗?(用自然数,1,2,3,…分别去乘一个数,就可以求出这个数的倍数。)

(三)巩固反馈

1.在下面的整数中圈出3的倍数。(投影)

2.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填上适合的数。

3.填空。

13的最小倍数是(  ),它的最大约数是(   )。(  )既是28的倍数,又是28的约数。

4.(口答)下面集合圈中,阴影部分应该填多少?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练习

1.求一个数约数的方法。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2.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有限而倍数无限,它的最大约数和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3.课后作业:课本P52:4,5,6。

思考课本P52:7。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除、约数、倍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约数、倍数是建立在整除基础上的,所以利用整除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一对约数,进而发现约数可以一对一对地找。在学生会找约数的基础上,通过一组练习和观察,给学生创设一个研讨,发现约数特点的情景。学生掌握了约数的特点,更能提高找约数的能力。找倍数的方法学生很易理解和掌握,在练习中设计了集合圈中加省略号和不加省略是两种题,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加深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这个特点的认识。

新课教学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求一个数约数的方法。分两层。找一个数约数的方法,会用集合图表示一个数的约数;在练习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归纳求约数的方法,并发现一个数的约数的特点。

第二部分教学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也分两层。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归纳找倍数的方法以及倍数的特点。

板书设计

篇12:五年级数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合理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点、难点

篇13:五年级数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教案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准备

1、回答下列每组书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6和712和3656和14

4和915和457和13

提问:互质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各有是什么特点?倍数关系呢?

2、已知10=2×515=3×5,那么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

谁能说一说最小公倍数的质因数有何特点?

3、求12和18,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1)全体笔练,两个做在投影片上。

(2)反馈(投影片)失声共同评价。

(3)提问引入:你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求12、16和18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尝试练习(两人板演,有困难可以看书)

(2)师生共同讨论(并纠正)板演:

A、为什么当商是6,8和9时,还要用两个数的公约数2继续除?

(因为每个数独有的质因数也是最小公倍数的质因数)

B、除到什么时候可以不必再除?

C、最后这个最小公倍数怎么求?为什么?

(3)小结:因为最小公倍数既含有几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又含有每个数独有的质因数,所以一直要除到每两个数都互质(简称“两两互质”)为止,并把除数和商全部连乘起来。

(4)练习: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6、8和1215、30和408、9和12

A、学生练习。

B、投影反馈。

C、先同桌讨论,然后在回答: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三个数的最

教学过程

备 注

公约数有什么不同?

明确: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只要除到三个数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必须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只要把除数乘起来,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必须把除数和商都连乘起来。

(5)练习: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12和169、18和2712、15和18

(学生练习后反馈,并互相检查)

2、探求规律

出示:(1)15、30和60(2)3、4和7

8、10和402、5和9

9、7和631、和15

(1)学生练习: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反馈练习结果(生报教师板书)

[15、30、60]=60[3、4、7]=84

[8、10、40]=40[2、5、9]=90

[9、7、63]=63[1、8、15]=20

(3)第(1)组中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每组中的三个数又有什么关系?第(2)组呢?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4)讨论后小结:

若三个数中较大数上另外两个数的倍数,则较大数既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若三个数两两互质,则它们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加“。”内容的强调)

(5)练习:课本P62练一练2(先略做思考,再口答,并说出为什么。)

(6)综合练习课本P62练一练3(当堂反馈,矫正错误)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并还知道了什么?

3、在练习时要注意分析清楚每组数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四、作业《作业本》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本小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短除法式子中最后的结果(商)必须要两两互质。

篇14:一个数除以小数小学五年级教案

一个数除以小数小学五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48÷16=3 2.480÷160= 3.4800÷1600=

4.4.8÷1.6= 5.0.48÷0.16= 6.0.048÷0.016=

(二)用竖式计算

8.1÷18

二、指导探究

(一)启发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4

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条短裤?

1.读题、列式

2.思考:你打算怎样计算?(两种思路)

3.独立列竖式解答.

: 网12网

(三)教学例5

计算 10.5÷0.75

1.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为什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0倍,同时扩大100倍行吗?

(四)总结计算法则.

根据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谁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中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多少倍,应该怎样移动除式中的小数点?

(二)把下面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32 161÷0.46=□÷□

(三)计算下面各题.

1.44÷1.8= 11.7÷2.6= 4.48÷3.2=

(四)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体重达135千克,最小的鸟是峰鸟,体重只有0.0016千克.鸵鸟的体重是峰鸟的多少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6.21÷0.03 210÷1.4 1.104÷24

19.76÷52 109.2÷0.42 8.4÷0.56

10.8÷4.5 6.825÷0.91 25.84÷1.7

六、板书设计

篇15:小学五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借助直观并联系对分数的已有认识,探索并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进一步拓展对分数的认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 使学生通过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用不同方法比较两个数量,引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42页第8题的统计图。(改多云天数为3天,雨天天数为8天)

要求:从图中任意选择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并用一个数表示比较的结果。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特点,分别用“差数”或“倍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指出: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除了可以比较这两个数量相差多少,以及其中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还可以用分数表示比较的结果。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比较方法。

篇16:小学五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案

[说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本质上是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倍比的结果,它既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一数学问题的自然拓展,又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有着一定关联。因此,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相关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再由此引导学生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方法,符合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例4,初步学会用真分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1. 出示下图。

提出要求: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根据图意,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的交流,提出问题: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2. 启发:要求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应该把哪种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图中把红彩带平均分成几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几份?

3.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讨论完成教材中的填空,并小结: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先要确定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在此基础上,可联系分数的意义进行思考。

4. 追问:你能把上面的示意图改一改,使黄彩带的长正好是红彩带的1/5吗?如果要使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1/10,上面的示意图又可怎样改动?

5. 指导完成例4后面的“试一试”。

(1)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引导讨论:

要求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应该把哪根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

从图上看,红彩带的长被平均分成了几份?蓝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几份?

(2) 追问:你能把这道题的示意图也改一改,使蓝彩带的长正好是红彩带的3/5吗?如果要使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3/10,这道题的示意图又可怎样改动?

[说明:教材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前,安排“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积累感性认识。上述教学过程,注意强调“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先要确定作为单位‘1’的数量”,而这样的思考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理解相关问题的数学本质,也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内在一致性,因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同样也要先确定作为比较标准的那个数量。这就为学生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切入点。此外,让学生根据指定的比较结果(分数),调整表示相关数量的示意图,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思考,在此过程中更为透彻地把握基本思考方法。]

三、教学例5,初步学会用假分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1. 出示例题:已知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如下图)的5/4,你能画出表示绿彩带长度的示意图吗?

2. 讨论:根据题意,你认为是红彩带长一些,还是绿彩带长一些?说说你的想法。

组织讨论后,要求学生各自画出表示绿彩带长度的示意图。

3. 引导反思:解决这个问题时,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红彩带的长被平均分成了几份?绿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几份?

4. 拓展:如果画出的绿彩带是这样的7份,那么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如果画出的绿彩带是这样的8份,那么绿彩带的长又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这样的比较结果还可以怎样表达?

学生讨论后,明确: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8/4,也可以说成是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2倍。

5. 指导完成例5后面的“试一试”。

(1)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引导讨论:

都是对两根彩带的长进行比较,为什么两次比较的结果却不相同?

(2) 启发:求花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需要把哪根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求红彩带的长是花彩带的几分之几,又需要把哪根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

(3) 强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关键要弄清应把哪个数确定为单位“1”,单位“1”不同,比较的结果也就不同。

[说明:用假分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假分数的实际意义及其应用价值。先让学生画图表示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从中体会用假分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结果的基本思考方法,这样能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相关数量关系的数学实质。通过改变绿彩带所占的份数,并让学生用不同的假分数或整数继续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既体现了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又突出了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和发展线索,有利于学生把新的数学内容主动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至于“试一试”中的问题,则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明确方法,提高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让学生各自完成填空,再通过交流并明确:解答这里的每一个问题时,分别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另一个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

2. 出示课始的条形统计图,要求学生从图中任意选择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并用分数表示比较的结果。

适当提示:多云的天数是阴天的3/9,也可以说成多云的天数是阴天的1/3;阴天的天数是多云天数的3倍,也可以说成阴天的天数是多云天数的9/3或3/1。

3. 口答。

小红有9张画片,小明有13张画片。

(1) 小红画片的张数是小明的几分之几?小明画片的张数是小红的几分之几?

(2) 如果小明送1张画片给小红,这时小红画片的张数是小明的几分之几?小明画片的张数是小红的几分之几?

(3) 如果小明送2张画片给小红,这时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他俩画片张数的关系?还可以怎样理解这样的关系?

如果学生解答第(2)、(3)题感到困难,可提醒他们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回答。

4.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5~7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进一步突出正确确定单位“1”的数量对于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性。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哪些比较两个数量的方法?你认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关键是什么?

总说明

本节课试图以两个数量的比较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纵向来看,先让学生学习用“几分之一”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再让学生依次学习用“几分之几”(真分数和假分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最后让学生综合运用上述过程中所获得的认识,自主探索并体会“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的联系和区别。这样的过程,凸显了分数意义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拓展并加深对分数的理解,不断增强数感。横向来看,本节课也十分注意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启发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本质上就是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倍比的结果,从而为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供了机会和保障。此外,本节课还注意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进程,适时、适度地提出一些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促进学生不断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篇17:五年级数学《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18和2418和3624和36

二、新授。

1、教学例4。

例6:求18、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

(1)教师指出: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相同。

(2)引导学生仿照例3的做法去做。(用短除法)

(3)归纳出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公约数连乘。

2、试一试。

求最大公约数。

6、12和244、7和9

(1)学生用短除法计算。

(2)观察讨论得出:第1题由于其中小数6是另外两个数(12和24)的约数,所以6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第2题中三个数互质,所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

三、巩固练习。

P.53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么来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五、作业:《作业本》

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方法相同,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最后总结出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百分数练习二十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关于数的认识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作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整除、约数和倍数》教案设计

小数乘除法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上《看杂技表内乘法》教案设计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案
《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案(共17篇)】相关文章:

因数和倍数教案2022-08-08

倍数和因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2023-01-10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2022-06-12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2022-05-06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教案设计2022-04-30

《妈妈的账单》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023-04-01

求平均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2023-06-27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2022-08-25

人教版倒数的人数教学设计2022-10-05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