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时间:2024-01-21 07:34:24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共18篇)由网友“咚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篇1: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中5、2、3、4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学会口诀记忆的方法。

5、2、3、4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都相对比较简单,后面6、7、8、9的乘法口诀理解、记忆的难度则大大增加,所以教材在此安排了乘加乘减的教学,目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总结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决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成败会影响到学生表内乘法的学习及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

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题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解决问题和口诀记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从中理解并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记忆方法。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深挖教材,突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思路。运用数形思想、假设思想和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寻找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诀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初步归纳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质疑,直观理解。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形到数的抽象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 分两个环节进行。

1、情境质疑,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1,质疑: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再次质疑,理解方法。

出示情境2,再次质质疑。质疑::你能结合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说说为什么?

二、动手操作,理解算式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摆图形。经历从情境图到直观图的抽象过程。 指导学生以四人小组按老师给出的算式摆出图形,进一步理解算式的意义,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具体分两个层摆图形。

第一层次: 3+3+3+2= 33+2= 42+3=

第二层次: 3+3+3+3-1= 43-1=

三、抽象算式,勾通算式之间的联系。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3+3+3+2= 33+2= 3+3+3+3-1= 43-1=

2、小结揭示课题:我们以前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 假设这里放一个,算完后减去。

四、运用转化,引导讨论,找到记忆两句相邻口诀的方法。

1、计算:52 + 5= 53 5=

2、观察思考:52 + 5=35= 15 53 - 5 = 25= 10 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并汇报,找到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

3、质疑:如果我知道54=20,但记不清55=?怎么办?

4、练习:42 + 4 = 4 ( )= 12 33 + 3 = 3 ( )=( ) 43 - 4 = 4 ( )= 8 34 3 = 3 ( )=( )

5、小结:这里运用转化思想,找到了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就为理解和教学6、7、8、9的乘法口诀和学生口诀记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是降低了学生记忆口诀的难度。

五、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有层次和陡度的练习,以达到内化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1、看图填等式(模仿练习)。

引导质疑,完成练习:你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2、算算写写(巩固练习)。

3、P58 、5(独立练习)[备用题] 让学生先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独立解决?

六、总结升华

总结是本节课的点睛这笔,为此我安排了两个环节总结本课,再次强化知识,突出重点。

1、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以上就是我对这乘加乘减的认识,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他把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全记了,也许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在生活中根本用不了,但是,数学的灵魂(思想和方法)一定会永远扎根于他的脑海深入,影响他的一生,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篇2: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中“5、2、3、4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学会口诀记忆的方法。

5、2、3、4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都相对比较简单,后面6、7、8、9的乘法口诀理解、记忆的难度则大大增加,所以教材在此安排了乘加乘减的教学,目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总结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决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成败会影响到学生表内乘法的学习及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

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题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解决问题和口诀记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从中理解并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记忆方法。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深挖教材,突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思路。运用数形思想、假设思想和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寻找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诀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初步归纳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质疑,直观理解。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形到数的抽象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 分两个环节进行。

1、情境质疑,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1,质疑: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3+3+3=12,4+4+4=12,3×4=12

2、再次质疑,理解方法。

出示情境2,再次质质疑。质疑::你能结合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说说为什么?以明确计算方法,并进行报分类板书: 抽象

3+3+3+2= 3×3+2= 3+3+3+3-1= 4×3-1=

二、动手操作,理解算式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摆图形。经历从情境图到直观图的抽象过程。 指导学生以四人小组按老师给出的算式摆出图形,进一步理解算式的.意义,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具体分两个层摆图形。

第一层次: 3+3+3+2= 3×3+2= 4×2+3=

第二层次: 3+3+3+3-1= 4×3-1=

三、抽象算式,勾通算式之间的联系。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3+3+3+2= 3×3+2= 3+3+3+3-1= 4×3-1=

2、小结揭示课题:我们以前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 假设这里放一个,算完后减去。(假设小熊没有把玉米掰走) = = 11(个)

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板书)

四、运用转化,引导讨论,找到记忆两句相邻口诀的方法。

1、计算:5×2 + 5= 5×3 – 5=

2、观察思考:5×2 + 5=3×5= 15 5×3 - 5 = 2×5= 10 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并汇报,找到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

3、质疑:如果我知道5×4=20,但记不清5×5=?怎么办?

4、练习:4×2 + 4 = 4 ×( )= 12 3×3 + 3 = 3 ×( )=( ) 4×3 - 4 = 4 ×( )= 8 3×4 – 3 = 3 ×( )=( )

5、小结:这里运用转化思想,找到了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就为理解和教学6、7、8、9的乘法口诀和学生口诀记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是降低了学生记忆口诀的难度。

五、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有层次和陡度的练习,以达到内化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1、看图填等式(模仿练习)。

引导质疑,完成练习:你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3×4+2=14 3×5-1=14

2、算算写写(巩固练习)。

3、P58 、4(巩固练习)。 先质疑: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然后独立解决?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4+3=15 4×4-1=15

4、P58 、5(独立练习)[备用题] 让学生先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独立解决?

六、总结升华

总结是本节课的点睛这笔,为此我安排了两个环节总结本课,再次强化知识,突出重点。

1、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以上就是我对这乘加乘减的认识,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他把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全记了,也许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在生活中根本用不了,但是,数学的灵魂(思想和方法)一定会永远扎根于他的脑海深入,影响他的一生,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篇3: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5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计算,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口诀。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题图,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设计理念和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符合其水平的思维情景和活动,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本节的“乘加、乘减”是让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结算出结果。在设计本课中,我力求在“算”与“用”教学的结合点上有所突破。通过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乘加、乘减式题,试想体现以用引算的做法。当得出乘加、乘减式题后,要让学生及时感知算式与实际背景问题的联系,真正理解式题的含义(“几个几多几”或“几个几少几”)。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图与式的结合来探究算理,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

2、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生谈话:

师:这段时间我们在学习什么?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称号后面的数叫什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师:看大屏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生答)乘加是什么意思?(生答)乘减呢?(生答)一年级我们学过加减混合运算?谁来说说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生答)有小括号又该怎么计算?谁能大胆的来猜测一下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生答)

2、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过渡: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2、3、4、5的乘法口诀,那我们大家有信心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验证刚才大家的猜测吗?(生答)老师期待大家在课堂上的表现。

(二)民主导学

1、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5

(1) 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 小组合作学习

(3) 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4) 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

(5)小组讨论: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3、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三)检测导结

1、练习十二的.4题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吗?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2、5×3-5 = 5×3+5= 5×4+5=

5×2 = 5×4= 5×5=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3、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画的方法,自己设计一道乘加乘减的题目。

4、反思总结

师:回过头来看一开始我们的猜测,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大家真了不起!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验证了自己的猜测,成了小小数学家,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那你能给大家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3+2 3×3+2=11(个)

3+3+3+3-1 4×3-1=11(个)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篇4: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二年级乘加乘减教案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

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设计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

不足之处: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2、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时,引导不够准确,导致学生不明白,说不出。

3、在本节课提出了算法多样化,而没有优化算法。

4、由于时间掌握不够准确,导致后面练习没有出完。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备课时要把重点内容分析透。组织好引导语言,用简练的语言让学生明白。

篇5:乘加乘减(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 (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 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  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 ,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     4×3+4=

3×2-3=     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   桃子图                            例6     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3×3+2=11

篇6:乘加乘减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25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算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推想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乘加、乘减的算式;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和创新意识;

3、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能初步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板、吸铁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以旧引新

1、师生对口令,复习口诀。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2―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来对口令,老师说上半句,你们对下半句,好吗?

二四( ) 三六( ) 四五( ) 三四( ) 三五( ) 四六( )

2、看算式说得数。

师:很好,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唐老鸭小博士)啊喔,我是唐小鸭小博士,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个吹泡泡的游戏,好吗?

师交待任务:唐老鸭小博士每次吹一个泡泡,上面都有一道算式,全体同学在心里很快地算出它的得数。

3、看图列算式。

课件出示五角星图:生看图说乘法算式。

☆☆☆☆

☆☆☆☆

☆☆☆☆

生答:3×4=12 4×3=12

师:还可以怎么列?(课件辅助图2颗一组,6颗一组),引导学生观察得出:2×6=12 6×2=12。

师小结:要算这里一共有多少颗五角星,同学们列出了四种不同的算式。可见,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多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一)小组讨论,得出不同算法。

1、课件出示例6的图:

师:这里有4盘桃子,一共有多少个呢?想想看有几种算法?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把不同的算式写在小白板上。

2、学生分小组讨论,写算式。

3、反馈:(师把学生所写的算式――板书于黑板上,并有针对性地指一些算式,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3+3+3+2=11 3×3+2=11 3×4-1=11……

4、学生对列乘减算式有困难,用课件辅助在第4盘桃子上添上一粒桃子,再移走,启发学生列出3×4-1=11,并让学生说出3×4求的`是什么?再减1呢?让学生理清算理,并及时地对学生能用假设的方法列算式,给予肯定。

(二)提示课题,弄清算理。

1、师指连加算式:请看这道算式里都是加号,是什么算式呢?连加,我们已经学过了!

2、师指乘加算式:这道算式里有乘号、加号,叫做什么算式呢?(乘加)

3、师指乘减算式:那这又是一道什么算式呢?(乘减)

4、师边板书课题边说:“乘加,乘减”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5、师:谁来说这道乘加算式该怎样计算呢?

(生答:先乘法再算加法)

(请几个学生回答)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下画线。

小结:我们在计算乘加算式时是怎样算的?

6、师:那乘减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生答)

小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7、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5页,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就是课本上的例5,课本上的小光、小华想出了两种方法来算,同学们却列出了这么多种算式,可见我们比他们聪明。下面,请大家在课本上算例6的得数。

师板书:例6:4×3-2=

个别同学说出计算过程。

三、巩固深化,形成能力

1、立足基础,面向全班。

(1)出示课件。师:卡片小人身上的四道算式就是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请大家认真地算在书上。请一小组汇报,全对了,课件上的小人就会吹起喇叭。

(2)做第2题,请个别学生汇报答案。

(3)课件演示“帮小动物找车厢”。森林里有一群小动物准备坐火车去北京旅游,可是它们不知识该上哪节车厢好,(车厢上是乘加、乘减算式,小动物手上拿的卡片是得数)可把它们给急坏了,我们快帮帮它们吧!

请学生一一算出结束,帮小动物找到该上的车厢。

2、力求变化,深化新知

(1)师:(出示小扣子15个),老师要想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扣子,是怎样数的?师演示数法?

⊙⊙ ⊙⊙ ⊙⊙ ⊙

⊙⊙ ⊙⊙ ⊙⊙ ⊙⊙

(2)谁能根据老师所摆的列出乘加、乘减算式呢?

生答:师板书:4×3+3=15 4×4-1=15

(3)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摆,并列出不同的乘加、乘减算式,各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一组同学办法多!

3、适当发展,培养创新

师: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可高兴了,建议节日的时候请你们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南龛公园去游玩!课件演示南龛公园。

交待任务:这个公园有两个入口处,1号不管大人或小孩,票价一律3元,这2号门大人票价4元,儿童票2元,请同学们想想看这样的三种家庭(A、两个大人,一个小孩;B、一个大人一个小孩;C、一个大人两个小孩)走哪号门更省钱呢?有困难的找小组讨论,也可以用算式算算。

汇报结果,说明理由。

四、全课小语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想想看我们是怎样学的?


篇7:《乘加乘减》教案

学科: 小学数学

教材版本: 20××教育部审定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学段: 小学 二年级

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 ; 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先用乘法算, 再减去 多 看的 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演示法、课堂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

2、探究解题方法 。

(1) 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 3+3+3+2

② 3×3+2

③ 3×4-1

(2)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 : 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3 是哪里的人数,2 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 (利用课件再将这种方法展示一次)

师: 像 3×3+2 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3)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 你 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要用 3×4 ,为什 么要减 1 呢?

(利用课件再将这种方法展示一次)

师:像 4×3-1 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减算式。

教学总结:

在整个 教学过程 中,老师充分让 学生 进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我通过 放手 让学生独立思考, 探究 不同的'解 题 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成功的乐趣 。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 多种算法 后,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 并利用生动 形象 的课件再一次展示解题思路 。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 和 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 乐趣 和喜悦。

篇8:《乘加、乘减》试题参考

《乘加、乘减》试题参考

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试题

一、看图填算式。

(1)上图有组和()组

可列乘加算式:()×()+()=()

(2)上图有()组再填上()个就可

以凑成再加上原来的()组后,

凑成()组。由于开始我们凑上了一个

所以最后还要减去一个。

可列乘减算式:()×()-()=()

二、改写算式。

()×()+()=()

4+4+4+2=()

()×()-()=()

()×()+()=()

5+5+5+3=()

()×()-()=()

三、有多少个球?你能分别列一道乘加、乘减算式吗?

()×()+()=()

()×()-()=()

篇9:乘加乘减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反馈:

篇10:乘加乘减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顺序和运算定规律进行灵活、准确的计算。

教学策略:

1、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

2、例6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运算顺序。

3、适当增加带分数乘法和分数连乘的计算式题。掌握带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例:黑板的宽是米,长是宽的2倍,黑板的长是多少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知道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4、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思考分析并明确:三个分数相乘,如果是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为了简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简的分子、分母分别相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要培养学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选择算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5、教学中仍然注意复习运算顺序的使用前提,不要盲目简算。

篇11:乘加乘减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式题。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应用

教材第78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课堂作业

教材78页第2题。

篇12:乘加乘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看图列乘法算式。

2、出示旋转木马图,提出问题: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教师在黑板上摆上4排小棒,分别是3、3、3、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小棒的出现使数学由具体人到符号化的一种过渡。)

2、小组交流解决过程。

说清楚

(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算式怎么列?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

(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怎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自主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在同学的经验上想出新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11 ②3x3+2=11 ③4x3-1=11等

(以上几种方法中,方法①是连加,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方法②、③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得出这两种结论。对于其它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能讲出算理的都要及于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1)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能看懂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

(2)生生、师生相互质疑。

4、结合小棒分析意义。

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

4×3-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

5、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6、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观察比较。

(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在复习连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3+3+3+2,还可以用乘加算式来表示3×3+2。乘加算式的发现源自于学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简单美,同时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叫连加。方法②、③。你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设计意图:观察比较是一种提升)

(设计意图: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通过情境理解了乘加、乘减的意义,自然得出了计算的顺序,同时为今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学习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和算法多样化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要借助有效的“表象操作”促使学生从“实物”到“算式”的过渡。)

三、巩固运用,模型内化

1、P58 做一做1。

2、练习十二4。

3、练习十二5。

四、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层层递进。在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不断提升,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特别是在例题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的说明方法,并展现算法的多样化,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是具有丰富潜力的个体。事实证明,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灵活驾御教材,新教材才能展示它深沉的魅力。)

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11

3×3+2=11 4×3-1=11

9 12

篇13:乘加乘减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能自己从实际情景中搜集信息,提高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想法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地思考、分析乘加、乘减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例题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猴山上的桃子丰收了,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摘桃子。猴妈妈说:我采了36个桃子,猴宝宝说:我采了6个桃子,你知道猴妈妈和猴宝宝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

学生列式计算,师讲解数量关系:要求猴妈妈和猴宝宝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用什么方法计算?谁加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猴妈妈采的只数+猴宝宝采的只数。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1.现在我们把条件改变下,猴妈妈呢采了3筐,每筐12个,猴宝宝还是采了6个,问题还是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只?

如果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会解答吗?在本子上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算什么,为什么?(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求出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因为猴妈妈采的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怎样求猴妈妈采的个数?同桌交流12×3的算法。

求出了猴妈妈采的个数,再求什么?列式并口答。

3.师指着板书:在这道题中,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求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再把猴妈妈和小猴采的合起来,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做对了吗?没做对的小朋友别泄气,下面还有一个问题等着大家呢,有信心解决吗?

4.教学“试一试”

第二个问题求:猴妈妈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请小朋友用刚才的方法,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条件,确定先算什么,自己列出算式计算,行吗?

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与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反馈。

5.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与以前有什么两样吗?像这样的实际问题怎样解决?为什么?

三、分层练习,发展能力

小猴子说:“二(2)班的真棒!为了奖励大家,决定带大家到公园去玩。你们想去吗?可是玩的过程中,我还有问题要考你们,如果你们答对了,还有惊喜等着大家哦,大家好好表现啊!”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子领着大家来到公园门口。

看到墙上写着票价:成人15元,儿童5元。一个叔叔正在买票,叔叔买了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请小朋友帮他算一下,一共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桌交流,校对纠错,并说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子领着大家来到公园的苗圃。

指名说图意,这样的问题呢?能解决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校对纠错,并说想法。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集体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四、课堂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像这样“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小朋友经常会碰到,以后你就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篇14:乘加乘减教案

教学内容:P56

教学目标:

1、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算式,并能分两步口算出结果。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学习思想。

3、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小统计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根据图文信息,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式子,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 3×4 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呢?

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5、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6、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7、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2、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 7+5=口×口+口 9+7=口×口+2

=口×口-口 =口×口-口 8×6=口×口-2

4+6+8=口×3 3+4+5+6+7=口×口

篇15:乘加乘减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的例6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

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把教科书第92页的复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想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每题都让学生说一说含有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该怎样计算。可以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新知

1.自学例6。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今天我们就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哪位同学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好。

然后让学生独立算完。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计算的过程。再强调一遍运算的顺序。

2.基本练习。

做例6后面的做一做。

做题前,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教师提醒学生先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小数乘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集体订正

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此题可以结合学生做题的情况,让学生分析计算中的错误,是怎么错了,应该怎样计算。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数量关系,以及列式和计算的方法。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连乘乘加乘减

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蓖麻子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教学设计:本课内容是前几课知识的综合运用,比较容易接受,所以采用自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篇16:乘加乘减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的:

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难点:

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先想一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30×7+85250×4-

问:①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

②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③指名口答

2、引入新课:小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一样

板书课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二、进行新课

(一)教学例6

1、出示例6

(1)读题

(2)列出算式

(3)问: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是什么式题?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

(4)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题应该先算什么?

(5)运算

2、练习

P9做一做

(1)先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二)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1、准备题

下面简算中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7×12=12×7

8×5×4=8×(5×4)

(24+36)×5=24×5+36×5

指名口述各定律内容

问:这些乘法运算定律中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的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

2、过渡:那么小数乘法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定律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3、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0.8×0.5)○0.8×(0.5×0.4)

(2.4+3.6)○2.4×0.5+3.6×0.5

(1)集体观察一下0.7×1.2与1.2×0.7相等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看、想想、算算的方法解决下面两题

(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4)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5)问:现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数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数?

4、练习

P11(3)填在书上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P11(2)

自练后评讲,说出对错的理由

2、计算下面各题

19.4×6.1×2.3

5.67×0.21-0.62

四、全课

今天你新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P11(1)下面两行

篇17:乘加乘减教案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1.根据问题选择算式并连线。

妈妈买了29个果冻,第一天吃了7个,第二天吃了15个。

(1)两天吃了多少个果冻?(1)29—7—15

(2)还剩多少个果冻?(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个?(3)7+15

2.根据算式补问题。

学校买来38个排球,分给二年级5个班,每班分7个。

7X5=35(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35=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的第2题。

想一想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要求还剩多少个萝卜,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和送了多少个给兔奶奶)那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接着再求什么?(还剩多少个萝卜)

列式:9X5-15

提问:9X5表示什么?再减15又表示什么?

2.教科书第1l页的第3题.

分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主要的要点:爸爸和妈妈是成人要买成人票,每张8元,共花8X2=16(元),小明是儿童,每张票5元,这样三人去动物园要花16+5=21(元)。21元大于20元,所以用20元买票不够。]

3.教科书第11页的第4题。

教师:球队的得分分主场分和客场分两种。本题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结果。

队的主场得分是卡塔尔队主场得分的4倍,卡塔尔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队主场得分是3X4=12。队的客场得分是7分。队的总分是19分。

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客场得分是8分。阿联酋队的总分是11分。

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阿联酋队主场得分的3倍,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3X3=9,客场得分是1分。乌兹别克斯坦队的总分是10分。

卡塔尔队主场得分是3分,是本队客场得分的2倍,客场得分是3X2=6。卡塔尔队的总分是9分。

阿曼队主场得分是5分,客场得分与乌兹别克斯坦队的客场得分相同。阿曼队的总分是6分

3.妈妈买来26个桔子,吃了几个,剩下的每5个放一盘,放了4盘。问吃了几个桔子?

4.游乐场有7辆小赛车,每车能坐4人,还有21人在排队等候,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5.快餐店运来56个汉堡包,卖出37个,又运进21个,现在快餐店有汉堡包多少个?

6.4个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个卡通玩具,已经做了19个,还要做多少个?

7.商店里有30个书包,上午卖出13个,下午又卖8个,还剩下多少个?

篇18: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前面就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沟通两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道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小数中同样运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先把例题改成整数连乘的应用题,唤起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在此基础上百例题中的整数改成小数,让学生感觉到这两个题的情境和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列式方法和运算顺序也应一样,从而得出“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学生掌较好。由于前面知识的掌握有点欠缺,对题率并不高.又一次证明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和乘减教学反思

乘减?、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加和减》的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数学加减消元法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休闲假日》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共18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美术《加一加 变一变》 教案2022-05-07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教学设计2024-01-31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022-05-07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2023-10-08

八、加和减(一)5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2022-10-1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作息时间表》的教案设计2024-05-08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教案2022-08-04

连减应用题(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2022-12-27

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下《含括号的运算》的教学反思2022-08-06

进位加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022-10-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