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整理16篇)由网友“张荒”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4)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 - × = ×(1- ); ×(5- )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练习三第2题:一朵花要用 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 ×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 ×11,他们一共做了 ×9+ ×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 ×(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
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6、练习三第4、5、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
教学追记:
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2、解决问题
(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
2、列式计算。
(1)20的 是多少? (2)6的 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 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 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 =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能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 是多
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篇2: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1、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 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 + = + + =
2.引出课题。
+ +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 新授
1、 利用 + + 教学分数乘法。
(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
(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 ×3)
(3) + + =9,那么 + + = ×3,所以 ×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 ×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 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列式: ×3 = )
3、 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 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新课标第一网
5、 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
1、 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 “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 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
篇3: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至上学期)
六年 级 数学 学科 教 师:高春枝
学习
内容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学习
目
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课前
准备
导学案设计 个性化设计
预
习
学
案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
2、列式计算。
(1)20的 是多少? (2)6的 是多少?
3、由以上练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自
主
乐
学
合
作
交
流 1、小组合作学习例1
(1)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在小组内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 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列式、计算。
2500× =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1)巩固练习:“做一做”,独立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2)练习四第2题:先找出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只。
(3)练习四第3题:先找到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小结: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检
测
反
馈
课
外
拓
展 作业:练习四第4、7、8、9题
教
学
反
思
审核人:
篇4:分数乘法 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 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 + = + + =
2.引出课题。
+ +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 新授
1、 利用 + + 教学分数乘法。
(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
(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 ×3)
(3) + + =9,那么 + + = ×3,所以 ×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 ×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 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列式: ×3 = )
3、 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 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 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
1、 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 “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 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
(2)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 ,第二步再涂出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 的 ,由此得出 ×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 的 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 × = ,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 = 。
(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km)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三第6题
(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 是多少?算式: ×2
(2)求 枝或 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 的 是多少,或 的 是多少。
2、练习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
四、作业
练习二第3、7、8、10题。
教学追记: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 + × (2) × - (3) - × (4) × +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 × ×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 + ×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 ×4和 ×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4)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 - × = ×(1- ); ×(5- )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练习三第2题:一朵花要用 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 ×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 ×11,他们一共做了 ×9+ ×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 ×(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
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6、练习三第4、5、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
教学追记:
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2、解决问题
(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
2、列式计算。
(1)20的 是多少? (2)6的 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 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 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 =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能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 是多
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2)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
(3)一条路,已修了 。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
(5)甲数比乙数少 。
2、口头列式:
(1)32的 是多少? (2)120页的 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 ,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 ,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
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3)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 )=80× =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 )=75× =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练习五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7、8、9、10题。
教学追记: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3、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1) × × 6× ×40
(2) × × 3× ×80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3、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
×( )=( )× =( )×( )
四、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教学追记: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
4、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复习重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练习:练习七第1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 观察P26第2题,说说这三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4、 练习:练习七第4题。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P26第3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练习:练习七第6题。
四、复习倒数
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4、练习:练习七第7题。
五、练习
练习七第2、3、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
篇5: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秋 季学期
数学 科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 吕 展 宇
一、本班情况
我班有学生40人,男生15人,女生25人,有6人转入。本班原有学生基础相对扎实一些。镇安转入的同学基础比较差,没有合作交流的经验,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加倍引导、培养。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能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我班留守儿童比较多,他们有的父母外出务工,有的父母离异,平时获得亲人的关爱较少,有时连学习必需品都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学习生活上需要特别的关心、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温暖。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共8个单元。它们分别是: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4.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5.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培优辅差计划:
培尖计划生:何小锐、廖鸿帅、廖梅馨、韦文雯、廖海云、廖爱荣等
采取如下措施:
1.练习题设计要一定的梯度,采用分层要求,对于这部分思维灵活的学生适当提高难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让学生自己出题,一题多解,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潜能生:廖海志、廖海翔、蒙昱银、廖代辉、蒙彩娅等
进行如下措施:
1.摸清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补救知识,优化对他们的要求,激发学习动机,增强信心,教给学习方法。
2.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力量。
3.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潜能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进行肯定。
六、全册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位置……………………………………………………………2课时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12课时
1. 分数乘法…………………………………………………………5课时
2. 解决问题…………………………………………………………4课时
3. 倒数的认识………………………………………………………1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13课时
1. 分数除法…………………………………………………………5课时
2. 解决问题…………………………………………………………3课时
3. 比和比的应用……………………………………………………3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四单元 圆………………………………………………………………8课时
1. 圆的认识…………………………………………………………3课时
2. 圆的周长…………………………………………………………2课时
3. 圆的面积…………………………………………………………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确定起跑线………………………………………………………… 1课时
第五单元 百分数…………………………………………………………15课时
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
2.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
3.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六单元 统计…………………………………………………………… 2课时
合理存款1课时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2课时
第八单元 总复习………………………………………………………… 4课时
二O一一年 九 月 三 日
教研组长审阅签名: 年 月 日
篇6: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至上学期)
六年 级 数学 学科 教 师:高春枝
学习
内容
学习
目
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课前
准备
导学案设计 个性化设计
预
习
学
案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
(3)一条路,已修了 。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
(5)甲数比乙数少 。
2、口头列式:
(1)32的 是多少?
(2)120页的 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 ,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 ,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自
主
乐
学
合
作
交
流 1、小组合作学习例2
(1)运用线段图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然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贝)
(4)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 )=80× =70(分贝)
(5)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学习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表示什么意思?(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着重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 )=75× =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五第2、3题: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练习五第4、5题: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4、5题。
检
测
反
馈
课
外
拓
展 作业:练习五第7、8、9、10题
教
学
反
思
审核人:
篇7:(2)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
(3)一条路,已修了 。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
(5)甲数比乙数少 。
2、口头列式:
(1)32的 是多少? (2)120页的 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 ,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 ,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
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1)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 )=80× =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 )=75× =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练习五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3、练习五第7、8、9、10题。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必做作业本P9、10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21-P23/1、2、3、4、6
选做课时特训P23/思维拓展
教学追记: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篇8:(2)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 ,第二步再涂出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 的 ,由此得出 ×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 的 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 × = ,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 = 。
(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xkb1.com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km)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三第6题
(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 是多少?算式: ×2
(2)求 枝或 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 的 是多少,或 的 是多少。
2、练习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
四、作业
练习二第3、7、8、10题。
教学追记: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 + × (2) × - (3) - × (4) × +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 × ×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 + ×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 ×4和 ×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篇9:口算乘法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口算乘法
学习目标:
1、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转化成表内乘法的计算。
2、能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
学习重点: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
一、自主学习
1、观察56页情景图,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2、看书上第57页例题1:坐碰碰车每人20元,求3人要多少元?
3、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
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探究20×3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20×3转化成3个( )相加。
方法二:想20里面有2个( ),20×3实际上是2个( )乘3,是6个( ),即 ( )。
方法三:先把20中0前面的2与3相乘得( ),再看20末尾有( )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 )个0,即( )。
2、探究200×3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200×3转化成3个( )相加。
方法二:想200里面有2个( ),200×3实际上是2个( )乘3,是6个( ),即( )。
方法三:先把200中0前面的2与3相乘得( ),再看200末尾有( )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 )个0,即( )。
3、比较找出最简单的方法
4、探究12×3的口算方法:
先用小棒摆一摆
12×3=( )(元)
12=( )+( )
10×3=( )
2×3=( )
( )+( )=( )
三、达标检测
完成书57的做一做,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1-5题
2、拓展提高:
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18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
篇10: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36人,男生 21人。上学期期末测试中“A”级的20人,“B”级的8人,“C”级的6人,“D”级的2人。从测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灵活性的题目学生做得不够好,应用题的解答也不够好。整体看,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如:周超、顾兴灿、盛连龙、孟超等。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1、圆的特征,圆的对称性的认识,探索圆周率的意义以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 比的认识,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比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
1、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1、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 、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5、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6、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
七、课时安排
一单元:位 置...........2课时
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单元:圆
1、认识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单元:百 分 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单元:统 计
1、扇形统计图........1课时
2、合理存款...........1课时
七单元:数学广角..............1课时
八单元:总 复 习 ..............10课时
八、教学进度
篇11: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ww w.xk b1.co m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4个班,各班有学生50人左右,从去年一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各班都有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特别是作业习惯和自习习惯,困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新 课标 第一 网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备注
1 9.1-9.2 位置 1课时
2 9.5-9.9 位置
分数乘法 1课时
4课时
3 9.13-9.16 分数乘法
解决问题 1课时
3课时 中秋节放假
4 9.19-9.23 解决问题
倒数的认识
整理和复习
单元测试及分析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5 9.26-9.30 分数除法 5课时
6 10.3-10.7 10.1-10.7国庆放假
7 10.10-10.14 解决问题
比和比的应用 3课时
3课时 10月8、9日补课
8 10.17-10.21 整理和复习
单元测试
圆的认识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9 10.24-10.28 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0 10.31-11.4 单元测试
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2课时
2课时
11 11.7-11.11 确定起跑线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2 11.14-11.18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2课时
3课时
13 11.21-11.25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5课时
14 11.28-12.2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1课时
4课时
15 12.5-12.9 单元测试
统计 2课时
3课时
16 12.12-12.16 合理存款
数学广角 3课时
2课时
17 12.19-12.23 总复习5课时
18 12.26-12.30 总复习5课时
19 1.2-1.6 总复习4课时 元旦放假
20 1.9-1.13 期末考试
21
篇12:《分数乘分数》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2-2 <<分数乘分数>>
学生___________班级_______家长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发展观察推理能力。 3、善于交流合作,对学习有兴趣。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是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并说出方法 × = × = ×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P10例题3主题图,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此关系列式解决“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 ,再涂出 小时粉刷的面积,即 的 ,由此得出 ×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 的 是多少?”
3、根据涂色结果得出 × = ,由此推导出计算方法: × = =
4、自主完成P10“想一想”和P13练习二第5题。看谁做得即对又快。组长检查核对。
5、归纳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学书本P11例题4
1、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立计算,交流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3、想一想分数乘分数怎样约分?分数乘整数怎样约分?
三、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P11“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二第3、6、9题。
2、拓展提高:练习二第7、8、10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篇13:分数除法 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3)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 (2)1.8+1.5÷4―3×0.4
(3)3.2÷[(1.6+0.7)×2.5] (4)[7+(5.78-3.12)]×(41.2―39)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 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巩固练习:P34“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九第1题:前三题提倡学生选择统一成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2、练习九第2-4题
(1)第2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2)第3题可引导学生形成两种思路:A、先求每小时录入了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再求8小时可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B、先求8小时是3小时的几倍,再求8小时录入几分之几。
(3)第4题同样有两种方法:A、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列式:240÷ × ;B、可以先求装完的 有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240× ÷ 。
四、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5-9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虽是应用题形式的例题,但实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课,因而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习加强计算的训练。
2、解决问题
(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小明的体重)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
爸爸:
小明:
爸爸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②算术解: 35÷ =75(千克)
χ=35
χ=35÷
χ=75
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练习
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的第(1)个问题,本是很清晰的一个教学思路,意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但由于教学时,我对线段图环节的教学引导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有些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在等量关系的推导上就未能如教师预计般顺利。下次如果再有类似的教学,我将注重思索如何将题目、线段图和等量关系式三者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14:分数除法 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单元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单元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1、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 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3 × × × ×6 ×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3)将100克化成 千克,300克化成 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3= (千克) ÷3= (千克) ÷3=3(盒)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3、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 ÷2= = ,每份就是2个 。
B、 ÷2= × = ,每份就是 的 。
(4)如果把这张纸的 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 ÷2和 ÷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练习
÷3 ÷3 ÷20 ÷5 ÷10 ÷6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2)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
2、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4 ×3 ×2 ×6
÷4 ÷3 ÷2 ÷6
二、新授
1、默读例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 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 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 小时走的路程)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 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 ,算式:2×
再求3个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 ×3
(5) 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 =2× ×3=2×
2、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计算 ÷ ,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 = × =2(km)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4、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三、练习
1、P3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八第2、4题。
教学追记:
虽说现在的教材已经把意义淡化了,但我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了整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由于有了整数的基础和前面对于意义的理
解,学生掌握得也较顺利。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于是学生们有的模仿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把分子除以整数;有的根据题意及直观操作,得出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因而除以2就是乘上2的倒数。对于学生的想法,我都充分予以肯定,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比较,选出他们认为适用范围更广的方式。由于学生理解透彻了,所以后面分数除以分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教学上,学生轻而易己地就掌握了计算方法。
篇15: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应用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题中的已知数是分数,但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与整数应用题相同;另一部分应用题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而新出现的。本节课教学就属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本课后的感受是:
1、开始结合复习题让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认识。
2、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为学习相应的分数应用题做准备。
3、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视了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应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为以后应用题教学做好铺垫。
4、以后在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老师请教,取长补短。特别是多向同年级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
篇16: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呈现了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颐和园图片。图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是:北京颐和园由昆明湖和万寿山组成,其中昆明湖占地219公顷,万寿山占地面积仅是颐和园的1/4。借助问题“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引入对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的学习。这节课主要解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时,从游览世界文化遗产的话题引入文字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数据信息提出与本节学习有关问题,展开学习活动。
本节课是在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首先设计三道找单位“1”的复习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辅垫。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简单分数应用题的经验,因此在理解题意之后我放手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解答试做,做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讨论,讨论完成请学生上台展示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展示时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围绕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并充分利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理清题中数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并通过对两种不同的解法对比及课后小结,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我作了充分的考虑,也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积极思考,但在教学中还是显露出了一些问题:反馈形式比较单调,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和形式,学生明白但表述不清楚,个别学生表述单位“1”加几分之几,表示什么意思时,发现还很有点模糊。因此,我觉得今后在常态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教师给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述说解题思路帮助分析问题。
★ 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第三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 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第四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3)
★ 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 第四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整理16篇)】相关文章:
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教学设计)2023-04-28
比的基本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3-08-10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03-01
第十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3-01-31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2-10-24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01-27
唯一的听众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3-05-1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3-09-14
人教六上数学教学计划2023-10-22
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总复习)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