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王国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时间:2022-05-07 13:36:04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图形王国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通用18篇))由网友“东田蔡蔡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图形王国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图形王国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1:图形王国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3、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四则运算,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关键,已经能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除了要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地求积和商的近似值,能运用运算定律、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二、练习四则运算

1.口算。

(1)p117第12题。

指名学生口算,结合口算,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小黑板出示。

0. 25× 4    12. 5 ×0. 8    0. 2 ×0. 5       3. 74+ 6 26

2.说出下面的得数比第一个乘数(或被除数)大还是小。

2.6×9.3○2.6    1.02÷1.2○1.02

3.做p117第10题。

提问:怎样用“四会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

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要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

4.做p117第7题。

学生练习,做在练习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统计都做对的人数。

三、复习简便算法

1.根据运算定律或规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母,在圆里里填上恰当的运算符号,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板书:

a十b=b+a

(a十b)十c=a十(b+c)

a×b=b×a

(a十b)×c=a×c+b×c

a-b-c=a-(b+c)

a÷b÷c=a÷(b×c)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2.做p117第11题。

(1)做前面三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各是依据什么来做的。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算法。

(2)学生讨论:前面3题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四、复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1、2÷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表示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2、2.3÷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循环节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3、2.89,2.89,2.89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在小数乘法和除法里,怎样求

积和商的近似值?应用哪些知识,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整理出来。两种方法:

1、制表:

S=ah÷2

S=(a+b)h÷2

2、画图:

S=ab                          S=ah

S= a2

3.做p118第16题

请三位同学板书,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二、复习相关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21.4米,宽13分米,这个菜园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认真审题,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要注意些什么。

(要将长与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面积计算方法“长乘宽”,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加宽的和乘2”。)

2.做17题

提醒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以相互验证。

3.做18题

先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形状,再进行计算。

三、复习近平方千米与公顷

1.提问:你能说一说不同计量单位的名数换算的方法吗?

板书:              乘进率(小数点右移)

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的数

除以进率(小数点左移)

说明:在乘进率或除以进率时,如果进率是10、100、1000的,只要按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或1000倍移动小数点

2.感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大小

3.做15题

学生反馈

4.练习

0.09平方千米=(    )公顷

12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02公顷=(   )平方米

7吨50千克=(    )吨

40千米800米=(    )千米

5.006公顷=(   )公顷(    )平方米

4.7吨=(   )吨(   )千克

6.08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888小时=(    )日

2.2时=(   )时(    )分=(     )分

6.3世纪=(    )年

320秒=(      )分=(     )分(     )秒

2.5年=(     )月= (    )年(    )月

8.5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公顷

6米6厘米=(    )米=(     )分米=(    )厘米

20.08千克=(    )吨=(        )克=(        )千克(     )克

5.做19题

审题。完成后学生口答。

6.做20题

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四、作业

练习册相关练习

篇2:《信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解惑,设计了“初读-----略知文意,细读-----畅谈理解,精读------质疑问难,品读------升华情感”的阅读教学四步模式,以求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倡导学法指导,体会信任的重要性,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生活积累,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小心翼翼”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初读-----略知文意,细读-----畅谈理解

精读------质疑问难,品读------升华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公路边的告示不仅把人们引向桃林,采摘到丰富的果实,也使人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2. 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语(略)

(二)板书课题

二、探究课文,理解感悟

(一)初读----略知文意

1.课件出示阅读指南

(1)读中注意“跳跃欢吠”“沁人心脾”“馋涎欲滴”“小心翼翼”这些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出现的位置,在下文的学习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这篇课文的线索是什么?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阅读指南中的问题。

3. 根据阅读指南说说你对文章的初步理解。

(二)细读-----畅谈理解

1.女生齐读1---3自然段,说说你在这一部分内容中理解了什么?

(1)根据课堂生成,引道学生抓住指示游客进入桃园的告示牌这一线索来理解课文内容。

(2)桃园里“路边的大黄狗”“小屋旁的两条狗几只猫”,“根深叶茂的桃林”构成了怎样一副情景?

(3)读读“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这句话,从这句话你感悟到了什么?

(4)课件出示桃园风光,辅助理解桃园主人对人由衷地信任使得他的桃园欣欣向荣的景象。

2.分角色朗读4----6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1)指导朗读人物对话,体会语言的幽默感。

(2)提示学生理解“跳跃欢吠”等几个词语的意思。

(3)找出描写我们采桃时心情喜悦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4)直到这时桃林主人始终没有出现,但是我们却能感觉到桃林主人的存在,你觉得桃林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学习侧面描写的写法。

(三)精读-----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中你心中存有疑虑的句段,说说你的疑惑。

2.讨论解疑。

(四)品读------升华情感

全班齐读1----6自然段,体会桃园主人信人信己、热情好客的美好情感,采桃人被人信任的喜悦心情。

三、学法指导

1.探究学法。(课件出示学法)

2.根据学习1---6自然段的方法,合作学习7----9自然段。

3.反馈。重点理解“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真诚的地方。”这句话蕴含的深意。

四、阅读拓展

1.说说你最近读的有关真诚与信任方面的文章,谈谈你读后的感悟。

2.推荐阅读冯骥才的《珍珠鸟》。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

读书笔记:读《信任》有感

板书设计

信  任

桃园:告示指路  猫狗看园

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采桃:桃子自采  自主付款

[《信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3:《活见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文言文《活见鬼》是教材“破除迷信”单元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内容浅显、借小喻大、幽默风趣,共有三个层次:一是雨夜两人同行;二是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三是两个人相遇后相视而笑。因为人教课标版教材在此前没有出现过文言课文,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中,可借助教材的编排特点(即古文同译文一起出现),让学生借助译文疏通古文文意,在学习中对比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为主导,激活学生的想象,实现多元对话,从而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会写“炊、趋、沾、踉、跄、愕”6个生字,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2.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和现代文语言的不同之处,对照白话文读懂文言文。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体会文章的含义,得到不迷信鬼神,不疑神疑鬼的启示。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语境,体会文题。

齐读课题,体会题目的字面意思。

创设语境:“活见鬼”这句口头禅,在生活中不同情境下的使用。

过渡:其实啊,这三个字就出自一则小笑话,名字就是--活见鬼。

(二)初读疏通,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指名读文。

教师关注:本课的六个生字和多音字“撩”“亟”的读音。

(2)读出停顿。

课件出示:标注停顿的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进行反馈。

2.借助译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主学习:借助书上的译文,了解文章大意。

过渡:文章的大意弄懂了,我们来个对读。我读白话文,你们对应读出文言文,可以吗?

(三)文白对读,品味文言。

师生对读,生生对读。

思考:通过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对读,你们有什么发现?(语言简练)

过渡:没错,文言文的语言就是这样简洁、凝练!那就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简洁、凝练的文字吧!

学生齐读

(四)深入研读,走进故事。

师:读得过瘾!我想问问:读这个笑话,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特别好笑?

学生批注:用横线画出文中可笑之处。

学生汇报。

1.品味:“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指名读文,学生评价。

自由练读:关注关键词(亟、奔入、踉跄、号呼……)

指名读文,想象画面:第一个闯入者是什么样?(引导学生说一段话)

过渡:这第一个呀,还算说得过去,最逗的就是第二个闯入者,想象一下,他又是什么样儿呢?

想象画面:第二个闯入者的样子。

引读: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做糕的人刚刚起来就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指名读(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引读:我们这些读者又是何等的幸运,在作者的文字间目睹了这样的画面--齐读(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过渡:真是有意思。两个人都看到了对方的狼狈相,于是--(屏幕: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指名读(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指名读(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思考:两个人在大笑,难道他们仅仅在笑对方此时的狼狈吗?

过渡:孩子们,不急于回答,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两个人的经历。

2.品味:“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过渡:文中说那是一个怎样的天气?(值大雨)嗯,在这个鬼天气里,首先出场的是--(赴饮夜归者),雨中的他--(持盖自蔽)。此时,他看见--(一人立檐下),那人--(即投伞下同行)。

师:然而同行的夜归者与投伞者却只字未聊。下雨借伞同行,不语就不语吧,为何又说遇见了鬼呢?

指名读文

学生想象:走了那么久,对方却不说话,赴饮者心生疑虑,他在想--

学生想象:于是他用脚撩试对方,却没有碰着,心就开始慌了,他想--

师:小点声啊,别让鬼听到你的心里话呀!怎么办呀,还是先下手为强吧!于是,赴饮者--(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引读:好一个赴饮者呀,居然把鬼挤下了桥--(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引读:听他的朗读,我感受到了赴饮者的害怕,一起来--(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师:好奇怪呀,二人同行,作者却只写了赴饮者,投伞下者又是怎样的呢?

(大屏幕:久之,不语,他在想--;对方以足撩之,他在想--;对方奋力挤之桥下,他在想--;当他从河水中挣扎上岸的时候,他在想--)

学生想象

师:你的想象力令我钦佩,我们不妨合作一下,我来叙述故事,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赴饮夜归者和投伞下者的心里所想。

(配乐)(师: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赴饮夜归者想--学生甲;久之,不语,投伞下者想--学生乙。赴饮夜归者以足撩之,偶不相值,心想--学生甲;被对方以足撩之,虽偶不相值,但心想--学生乙;赴饮夜归者牙关一咬,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心想--;在河水中苦苦挣扎的投伞下者心想--)

小结:爽极了,掌声在哪里。我想问问,文章里到底有没有鬼?(没有)我说有,而且还同时存在两个,谁知道两个鬼藏在哪儿?(……)没错,两个人心中各藏有一个鬼。知道这是什么鬼吗?(……)是胆小鬼。

引读:正是因为有这一幕--(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才有了炊糕者晨起看到的场景--(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引读:正是因为有这一幕--(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才有了令我们读者捧腹的画面--(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思考:现在,谁来说说看,二人相识愕然,不觉大笑,仅仅是因为看到了对方的狼狈吗?

学生回答。

(五)深化主题,布置作业。

过渡:说的好!文章确实有趣,究竟是谁把这么有趣的文言文带给我们的呢?(冯梦龙),他除了带给我们笑声,还令我们明白了什么?

学生悟理,齐读全文。

师:回家后,你可以把这则笑话绘声绘色地讲给你的家人们听,因为正是有了它,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引读课题)

五、板书设计

活见鬼

赴饮者 投伞者

疑神疑鬼

[《活见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4:《活见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要点:

1、学习生字,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的大意;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读出古文的韵味,并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上的不同;

3、思考两人为什么“相视愕然,不觉大笑”,从而得到的事不要疑神疑鬼,世上根本没有鬼的启示。

重难点:通过了解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全文大意,学会文言文译成现代文的方法。

一、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

二、给下列字注音:

( ) ( ) ( ) ( )

撩 丞 踉 跄

三、对照译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赴饮4、愈益恐7、愕然

2、值5、丞8、踉跄而至

3、撩6、俄顷9、偶10、趋

四、同桌读一读,一个人读一句古文,一个人读一句译文,配合着读理解课文内容。

五、理解重点句子

1、“疑为鬼也”,为何“疑为鬼”?

2、“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为什么会这么做?

3、“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为什么二人目瞪口呆之后,又不觉大笑起来?

六、朗读全文,梳理总结

1、再次朗读

2、讨论:联系实际具体说说从这则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七、作业

1、把《活见鬼》这个帮事讲给他人听一听;

2、“活见鬼”这个词语现在人们也会用到,找一找,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词语?

[《活见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5:《活见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活见鬼》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雨夜,一个人持伞独行,有个在屋檐下避雨的人钻到自己的伞下一同走,也不说话,怀疑为鬼,走到桥上时,持伞人把另一人推下了水,然后跑了,到早起做糕的人家里,说自己遇到鬼了。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也跑进来,说遇到鬼了。两人都说遇到鬼了,但互相看看大笑起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

这篇小文章短小精悍,幽默风趣。共有三个层次:一是雨夜两人同行;二是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三是两个人相遇后相视笑了。两个人互相怀疑对方是鬼,闹出了笑话。

学情分析:

1、由于上学期学生接触过文言文并且本学期里一直在学习古文的《孝经》,因此,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有:能流利的朗读现代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设计思路:

1、采取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2、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适当讲解。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

2、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能根据现代文、工具书理解内容,在反复诵读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4、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教学重点:

学习文言文要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学生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读懂全文。

2、理解两人为什么会“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确定目标

1、板书课题,读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同学们,你认为鬼真的存在吗?可是,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信神信鬼却是很普遍。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鬼的故事。(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两遍。

从字面上来理解,题目的意思是--(活人见到鬼了)

2、提出学习目标,教师归纳。

读了课题,同学们想学到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回顾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也是有方法的。还记得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

老师小结:读古文的方法

(1)读:反复朗读,正确断句。强调:古代语言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多读几遍便能更加通顺。

(2)明:理解词语,揣摩句意。

①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解词语的意思。自己翻译后,再与原文译文对比。

②借助课文译文理解内容。

(3)讲:连接句意,复述故事。

(4)思:深入探究,领悟道理。

(5)联:联系实际,谈论感受。

(6)诵:熟读成诵。

二、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导学释疑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听写并解释其中的一些字义。【注意新字“亟奔其入”的“亟”的字音及字义】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抽读-范读-个别读-集体读

3、检查学生理解文句的情况。

同桌互讲-个别讲

四、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当赴饮者和投伞下者在炊糕者家里相遇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现在老师就是炊糕者,你们就是赴饮者和投伞下者。对于你们二位的行为我有些疑惑。刚才你们还一个“告之遇鬼”,一个“呼号有鬼”,怎么突然都愕然地愣住了?

【指导学生从文章的第三、四句中的动词去感受赴饮者的心情。指导朗读】而投伞下者,文中却并没有直接描写,那你们能不能想象投伞下者的动作和心情?

小结:文言文用词精炼,但准确、精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2、为什么你们2人在目瞪口呆之后,又不觉大笑起来?

【一笑狼狈的样子,朗读5、6句;二笑自己的行为】

朗读课文再现情景。

小结:区区一百字的短文,冯梦龙就把因疑神疑鬼而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的两个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我们能不能试着用讲故事的口吻来背背这篇文章呢?

生背诵《活见鬼》。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活见鬼》这篇文言文是明朝的冯梦龙写的,关于冯梦龙,谁来介绍一下?

生介绍冯梦龙。

2、本文选自《古今谭概》,作者写作的目的是“疗腐”,你怎么理解“疗腐”这个词的?

3、在《活见鬼》中,作者想疗什么“腐”?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因为疑神疑鬼而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的人和事?

4、你能用“活见鬼”说一句话吗?

(二)课外作业

练习1、拓展阅读

练习2、向自己周围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采访他们听后的体会。

附:板书设计

活见鬼

(明)冯梦龙

狼狈

赴饮者------投伞下者

互疑为鬼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相视愕然 不觉大笑

[《活见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6:组合图形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的特点。

2、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小图形所需的条件。

难点:选择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在学生原有的求基本图形面积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际生活情境中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先把基本图形拼成组合图形,再独立找出计算时所需要的条件,进一步体会、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学生落座后。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同学们自己创作的作品,想看吗?(点击kj)这是谁的作品, 你来介绍一下,(学生回答)你的这幅作品,用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

学生介绍:这个图案是由()()拼成的。

师: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kj出现拼出的图形)

生1:都有三角形

师:这是你的发现,还有呢?

生2:都是拼成的

师:还有吗?

生3:都是以前学过的图形拼成的

生:都是用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拼成的,

师:说的真好,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师: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拼成的图形,我们就叫它组合图形。(显示只有线条的图形)

出示课题:组合图形

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组合图形)为什么?(它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拼成的)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谁能说说,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基本图形拼成的?(学生回答后,点击课件显示虚线)

师: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多大?你会求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就是把那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加起来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补充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新授

(kj)出示房屋的图片,再出示侧面墙。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组合图形,咱们来看一看。这是老师家的房子,你们看看哪有组合图形?

生:房子的侧面

师:老师要粉刷这面墙,要买多少涂料?需要知道什么呢?

生:需要知道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这个组合图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合而成的。求墙壁的面积就是把三角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相加。

师:要求它的面积,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回答

有的说测量所有的边,有的说不用全测量。

(预设)师:哪些数据我们必须测量,哪些是没有必要的?

师:三角形的底为什么不测量呢

师:他说的你同意吗,谁再来说说

师:看来在解决问题时,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找到更简洁的办法。

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老师已经把数据测量出来了,请你计算出这面墙的面积(学生独立完成)

师:谁愿意来汇报汇报

(让学生利用投影)说出计算过程,并给予评价,强调注意单位名称和答题

师:看来我们知道了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就能粉刷这面墙了,老师家还想给客厅铺地砖,该怎么办?

生:计算一下客厅的面积就可以了

师:那就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再算一算吧。

学生汇报

师问: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1、生:我们是将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长方形。

生:因为这个图形不能直接求它的面积,只有把它转变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才能计算它的面积。

师:真会动脑筋!(指课件)是的,当不能直接求一个组合图形面积时,可以将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来计算。(板书:转化。)

师:还有谁想到这种方法了。你们真是跟老师心有灵犀,老师也想到了这种方法。(贴)

还有其他方法你想说说吗

2、生:我是在这个组合图形的右上角补上一个正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大长方形。

生:我也是认为不能直接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所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减去补上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剪掉的是正方形吗?你怎么知道的?

师:这位同学考虑问题很周全!他想到了这种方法,

还有其他想法吗?

3、生:我的方法是将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4、生:我的方法是将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梯形。

师:这个主意非常好?哪个小组还想还有补充?

5、生:我们小组同学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了2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6、生:我们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了2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师:(如果学生说到这种方法,把它和之前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对比),在这几种方法中,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在能分出两个基本图形就能够求出组合图形面积的情况下,还有必要分第三个吗?

大家真是善于动脑的孩子, 还哪个小组想汇报?

7、生:我们的方法是把这个组合图形剪开,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你是怎么知道把上面的小长方形剪下来,移到右边就正好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呢?

师:这也是一种好方法,(边说边剪,贴到黑板上)

学生说理由

师(指着板书):请大家抬头看黑板,老师把几个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了黑板上,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分类吧

生:哪几个哪几个是一类,(把同一类的放到一起, )

师:同学们把这些归为了一类,那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做分割法

这种方法叫做添补法

这种叫做割补法

我们利用这些方法进行转化,---------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进行计算面积。(指板书说)

三、总结方法,谈收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非常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

生:我学会了怎么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我学会了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得先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

师:我们利用今天的发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刚才就解决了铺地砖和给墙刷涂料的问题,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用到了求组合图形面积的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拓展巩固

师: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习的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完成我们的课后作业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           割补法

转化          分割法

↓           添补法

基本图形

篇7:图形王国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前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四则运算,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关键,已经能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除了要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地求积和商的近似值,能运用运算定律、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二、练习四则运算

1.口算。

(1)p117第12题。

指名学生口算,结合口算,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小黑板出示。

0.25×412.5×0.80.2×0.53.74+626

2.说出下面的得数比第一个乘数(或被除数)大还是小。

2.6×9.3○2.61.02÷1.2○1.02

3.做p117第10题。

提问:怎样用“四会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

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要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

4.做p117第7题。

学生练习,做在练习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统计都做对的人数。

三、复习简便算法

1.根据运算定律或规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母,在圆里里填上恰当的运算符号,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板书:

a十b=b+a

(a十b)十c=a十(b+c)

a×b=b×a

(a十b)×c=a×c+b×c

a-b-c=a-(b+c)

a÷b÷c=a÷(b×c)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2.做p117第11题。

(1)做前面三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各是依据什么来做的。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算法。

(2)学生讨论:前面3题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四、复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1、2÷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2、2.3÷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循环节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3、2.89,2.89,2.89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在小数乘法和除法里,怎样求积和商的近似值?应用哪些知识,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篇8: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课题 教时 (21)

学习

目标 主要内容: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和分数除法,让学生通过本次活动,整理与复习,加深对前面两个单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学习

重点 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

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过程与方法

一、整理知识

1、对第一单元进行简单的整理:先让学生说

学生自己整理在书要,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相同。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整理第二单元长方体

(1)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一样长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3)说一说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

3、整理第三单元的分数除法

让学生根据上两个单元整理的方法,进行整理的方法,进行整理,也可以采教师活动

用列表的形式对本单无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板书:分数除法

倒数的意义

除法的计算方法,分数除法的应用

二、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根据学到的这三个单元的知识,你能提出什么数字问题,尝试解决,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将学生提出的所学内容有关题

板书在黑板上进行解决 学生活动

师板书:分数乘法

再在全班进行交流,指名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一) 与学生共同整理

师问-学生说-师再板书

学生整理完,进行汇报

学生根据前面三个单元的整理,提出问题。

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独立解决后,再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

教学反思

课题 整理与复习(一) 教时 (22)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地产针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2、指比较重要的或容易出错的,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用数字知识呈现出来。

学习

重点 对已学识进行整理

将现有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

1、口算:

1/3×23/5×1/4

5/6÷43/7÷1/2

2、说倒数

1/9、86/117/32

3、计算

①2/7的1/2是多少?

②把5/6米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多少米?

③把5/11千米的公路,每天修1/11千米,要修多少天?……

二、练习

1、练一练2、练一练2

这道题是复习分数乘法,要想知道买哪一种合算,打折后的价钱。

3、练一练3

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4、练一练4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

5、练一练5

①教动学生看懂图意

②分析图中的数量关系

③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个别口答

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1、学生独立解决。

2、说一说做这题时应注意什么?

①学生独立计算。

②集体反馈。

①分清长、宽、高。

②学生独立解决。

③集体反馈。

①学生尝试画图。

6、练一练6

①教动学生理解题意

②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③学生独立解题

7、练一练8

①引导学生分析题中蕴涵的信息,选择其中有用的信息

②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反馈。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分数乘法长方体分数除法

正方体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或进一步想要解决问题,与同学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将比较重要的或容易出错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班级交流。

篇9:体积单位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课题 教时                   (25)

学  习

目  标 1、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学  习

重  点 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感受体积、容积实际意义。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认一认

1、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画出1厘米长线段和1厘米2的正方形积单位。

2、认识体积单位出示1 cm2和1dm2的模型。

问:怎样的正方体是1cm3?1dm3?

3、体积单位还有哪些呢?

厘米3、分米3、米3。

二、做一做

1、 用橡皮泥或其他物品切出体积是1cm3的正方体若干个。

2、 再用1dm3的画龙点睛方体若个拼出2cm3、5cm3、10cm3

三、说一说

四、试一试

1、介绍容积单位,容器内盛放液体的量一般用升(L)毫升(ml )作单位。

2、1分米3的正方体,可以容纳1升的液体。

1升=1分米3、1L=1dm3

五、量一量

1、用滴管测量1毫升的水大约有几滴。

2、1小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学 生 活 动

学生观察后,认出1cm是长度单位。

1cm2是面积单位。

学生观察两个正方体,小的是校长为1cm的是1cm3 的正方体,大的校长是1dm的是1dm3的正方体。

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

学生动手切出若干个1cm3的正方体,拼一拼、说一说。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打开书。观察容器是分别装有多少容积的液体。

说一说:“哪种物体的体积,容积大约是1升?”

学生可以动手实验。

板书设计

1cm

(长度单位) 1cm2(面积单位) 1 cm3(体积单位) 教学反思

课题 长方体的体积 教时                   (26)

学  习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况和实践活动,操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操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  习

重  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1、出示长方体

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二、做一做

1、用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并完成下表(         )

2、说一说:

学生反馈自己的数据,教师带领导学生逐一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说一说

1、引导学生分板数据

2、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 =  a ×b×h

四、算一算

1、测量自己的铅笔盒,找出长、宽、高

2、计算铅盒的体积 学 生 活 动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1、 学生进行思考。

○1学生体会“长、宽相高的时候,越高体积会怎样?”

○2体会“长、高相等时候,越宽,体积会怎样?”

○3体会“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3、集体进行反馈,说一说

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长方体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 = abh

底面积 × 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s  h

教学反思

篇10:和复习(2)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四则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能正确的确定方法使计算简便。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指名口算。

4.6+8.2=    3.2x200=     432-25-75=

10-6.9=     4.2÷0.6=    1.3×0.4+0.3×13=

58+36=      1.08×0.5=   0.8÷0.16=

二、复习解答应用题。

1、做58页第7题。

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调查,再把调查结果课内交流。

1、 做58页第9题。

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完成。学生完成后选择适当的机会组织交流。

三、评价与反思

围绕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

篇11:体积和容积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执教:许建军(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小学)

指导:卓玉仪(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小学)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体积与容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的学习。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积单位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感知体积单位。

【学生分析】

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体积和容积的问题,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生在他们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经验,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疑问是:体积和容积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测量体积是不是从物体的外围量,而容积是不是从容器的里面量呢?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

②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

③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换算。

④会进行体积和容积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都看见过动画片《猫捉老鼠》吧?为什么每到一个地方,小老鼠能轻易的通过,而猫却被撞的非常惨?

2.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一些容易看出大小的物体。

(师手中拿着两个不一样大的铅笔盒)

问:这两个铅笔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

师: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完的。老师手中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看一下哪个大?(请同学猜一猜)

师:用眼睛看很难做出判断。想想看能用什么办法解决?(生想办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二、实验

(师出使两个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样多的水)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现在的水在哪个位置?

先把苹果放入水中,同学们观察发生什么变化。

水面上升了,说明什么?(苹果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

把梨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师:观察比较两个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果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某某占有一定的空间,课桌占也有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师: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比一比,老师的体积与某同学比谁大?像这样的例子你会举吗?

结论:这说明苹果或梨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设计意图: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苹果和梨的“大小”问题,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体积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随后揭示体积概念。

三、想一想

(出示盛水的杯子)

师:这是一个装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容器?

(出示杯子和碗)

师:杯子和碗谁装的水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说办法。选择一种全班实验

实验:将杯子和碗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中,观察水位的刻度。

师: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杯子装的水比碗多,我们就说杯子的容积比碗大。

师:什么是容积?说说你的理解?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演示: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你对它们的定义有什么不理解,可以提一提。

问:杯子有体积吗?杯子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感知什么是容积,从而得出容积的概念,这样就会从一种感性认识很容易升华为理性认识。)

四、习题设计

1.42页“试一试”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玩玩橡皮泥(伴乐)。

要求: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充分观察讨论。

(同样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大,所以第一堆体积大;而第一堆与第三堆比,都是同样的硬币,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不变。)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五、全课总结(略)

『江西赣州会场一等奖(现场研讨课)』

篇12:统计天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重点:

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简单的统计,包括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同时复习用计算器计算。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加深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计算器计算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后交流每题的得数。

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计算后学生说说每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交流每题的结果。

三、复习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1.这学期学过了什么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结果的?

2.做第21题。

统计表里统计的是什么数据?统计的结果如何?投票来选最受欢迎的学科,汇总填在自己的书上

你能在本子上的横轴和纵轴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里的数据吗?

请大家在本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向学生提问题目下面的两个问题,指名回答。

提问: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从统计图中呢?

3.做22题,投票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

汇总填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完成统计图。注意提醒男生,女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

问题?

6、应用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 交流活动体会

1. 谈话:同学们,你们前几天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在调查过程中一定增长了很多见识吧?谁来给大家谈你的活动体会?

2. 学生交流活动体会。

二、 反馈

1. 从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在小组中交流。

2. 交流收集到的天气预报的信息,填在书上的表中。

3. 学生观察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并选择一些自行解决。

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在地图上找7个城市的位置:在我国,通常越往北方,气温越低。

三、 实际测量

(1)第25题

1. 分工,明确要求及测量方法。

2. 小组合作并及时记录测量结果。

3. 填写统计表并交流体会。

(2)第27题

1. 之前填好统计表。

2. 审题。

3. 计算结果,观察,推算,得出规律。

4. 实际应用,理解影长与实际高度的规律。

四、完成相应实际应用题

1. 读题。

2. 学生探索交流

3. 交流后独立完成

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总收入为“2400×1.8”即4320元;如果分等级出售,至少可收入“1200×2.4+1200×1.6”,即4800元。所以,分等级出售比较合适。

五、全课总结: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篇13:中位数和众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统计课)

学习流程图:

学习内容 :    教科书第124-125页

学习任务:

1、什么叫“中位数”和“众数”?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3、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学习重点:

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学习难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

1、了解: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种量来表示。

2、中位数:一组按顺序排列(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数据,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4、 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5、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种统计量的特点:

平均数: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一些极端数据时(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平均数会受其影响,不能很好的代表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中位数或众数:虽然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他们不能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有时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6、 比赛计分规则: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目的是为了剔除极端分数的影响。极端分数。极端分数是指过高或过低的分数,一般是因为裁判的疏忽或者欣赏兴趣或者个人感情上的倾向造成的。

有时候中位数要比平均数更能反映出平均水平。比如:10人参加考试,2人缺考得0分。这时候的平均数很难真正反映出平均水平来,如果缺考的2个0又不能剔除,取中位数比较合适。平均数也有优点,他考虑了每位评委的作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平均数的方法,吸取了平均数与中位数这两个方法的优点,既减弱了极端数据的影响,又发挥了大多数评委的作用,是比较合理的方法。

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

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

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

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 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

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6分钟)

篇14: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课题 教时                   (47)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学  习

重  点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先出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有宝塔各层的位置和面积,引导学生比较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再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算一算每种食物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2)运用统计图表示上表中的数据。

同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读懂统计图,并在与条形统计图对比中,认识扇形统计图。

(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体会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说一说: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出示教科书第85页四幅扇形统计图。

2、试一试: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85页一年级和五年级两幅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 学 生 活 动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与作用。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二、

1、学生自己读图,再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和想法或感受?

2、第(1)题让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2)题引导学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

第(3)题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统计图,自己画一幅扇形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课题 奥运会 教时                   (48)

学  习

目  标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学  习

重  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86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先引导学生读懂图表,再回答三个问题:

(1)从哪幅图能明显地看出我国在第24-28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2)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3)从哪幅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二、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1、教科书第87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某种统计图的理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

第(1)题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2)题反映的是喜欢各种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3)题反映的是小学生身高的变化情况,所以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2、教科书第87页“实践活动”。 学 生 活 动

学生读懂图表,再回答三个问题:

学生说一说选择某种统计图的理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

板书设计

奥运会 教学反思

课题 中位数和众数 教时                   (49)

学  习

目  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学  习

重  点 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

师:是呀,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广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还不错,就去应聘。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    单位:元

月工资

经理           3000

副经理         

员工A          900

员工B          800

员工C          750

员工D          650

员工E          600

员工L          600

员工G         600

员工H          600

员工G          550

问题1(投影呈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但大部分人的工资在1000元以下。广告是否符合实际?

(2)你有什么想法?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的。

师: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看来这组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很大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反映真实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比较合适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表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数与众数。(板书)

师:按照你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

师:对,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师:在这里,大家想一想,平均数1000元和中位数650元哪个数表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更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师:对,平均数会因为一些特别偏大或特别偏小的数据的影响,不能很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这种极端的数据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数据650处于中间,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李叔叔应当关心中位数。

师:大家再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众数?

学 生 活 动

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

生:不过,我还是认为存在欺骗性,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而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到1000元。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65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正好是中间那个数。

生3:我们还认为可以把两个经理的工资去掉再求平均数。

生1:中位数可能就是中间的那个数。

生2:我要补充一下,应该是按大小顺序排好后,中间的那个数。否则,如果把经理的3000元放在中间,就不行了。

生:650。

生:用中位数更合适,两位经理的工资太高了,平均数太大。

生:众是多的意思,应该是出现最多的一个数。这里600出现4次,众数600元体现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李叔叔应该关心众数。

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反思

篇15:课奥运会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课题 练习七 教时                   (50)

学  习

目  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看懂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  习

重  点 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1、教科书第90页第1题。

(1)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讨论: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好?并说出理由。

(2)同桌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2、教科书第91第2题。

先让学生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再解决第(2)个问题。

3、教科书第91页第3题。

(1)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应该关闭哪个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观点,但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能否用数据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而不必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判。

4、教科书第91页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组织交流。

学 生 活 动

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讨论: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好?并说出理由。

同桌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学生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再解决第(2)个问题。

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学生讨论“你认为应该关闭哪个店?”

学生自己读图,再组织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七 教学反思

课题 教时                   

学  习

目  标

学  习

重  点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16: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组合图形面积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明确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能正确地分析图形。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及创新精神,及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设计

(一)观察动画,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观察动画,分析引入

(媒体出示由基本图形拼成的太阳、狗、房子、小鸡、花草树木等)

师:观察这幅图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很多的基本图形,组成了很多的图形)            [板书:基本图形]

师:这些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就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2、复习基本图形面积公式

师: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基本图形吗?

(随着学生回答,按学习的顺序贴各个基本图形)

问:那谁还记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随着学生回答,在各个基本图形后面写公式)

师: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对面积公式知识的掌握相当扎实。那像这些组合图形,怎么求面积呢?有同学已经有想法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在组合图形后面增加“面积” )]

(二)动手拼图,初探方法

1、自拼图形,分析要素

师:拿出你的学具袋和做题纸。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要求吧。

请你从学具中任选两个基本图形,拼出一个组合图形,粘在答题纸的方框内。

边做边思考:

师:你拼的组合图形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的?这些基本图形的要素是什么?

师:现在,就请你挑出你喜欢的基本图形,来拼一个组合图形,并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怎么求你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画高。)

2、展示图形,分析条件

(学生分别介绍所拼的组合图形后,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作重点分析。)

师:现在,我们来看右面的组合图形(见右下图),它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有一条边既做三角形的底又做长方形的长,是公共边。

(强调公共边:既做长方形的长,又作三角形的底。)

3、打开思路,探索面积

师:怎样求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分另计算三角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然后相加。

师:谁能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计算过程如下。)

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试着求出自己所拼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生分别计算自己所拼的图形组合的面积,并进行交流。)

师:刚才很多同学介绍了自己所拼组合图形的面积,那么,想一想这些图形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分别计算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相加。

(三)拓展方法,发展思维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特别精彩,想法也非常巧妙。现在,有个叫小华的同学他家里面要装修,计划在客厅铺地板(媒体出示课本第75页的客厅平面图)。

师: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哪个小组来介绍,小华家的客厅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分别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见下图)

3、归纳提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述四种计算方法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生:前三个图形都是将组合图形进行分割,然后再进行计算。而第四个图形是补上去一块。

师:为什么要补上一块呢?

生:补一块就成基本图形了。

师:这种方法叫添补的方法,将原图形补充为基本图形,然后求出整个儿图形的面积,然后再减去补充的部分的面积。

(四)巩固训练,一题多解

师:这是学校教学楼占地的面积,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下图)

师:请先在练习纸上画出解题的思路,然后进行计算。

(学生画图分析,并计算。具体计算过程略)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篇17:北师大版下册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瑞恩的井

教学目的:

1、自读课文,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体会瑞恩的爱心、同情心、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瑞恩的井》和《黑孩子罗伯特》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3分钟)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找了关于非洲的有关资料,谁来回报一下?

生: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希腊文“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赤道横贯非洲的中部,非洲3/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的热带占全洲的95%,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故称为“阿非利加”。

非洲人口74800万。占世界人口总数12.9%,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二位。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每平方千米约1 000人。撒哈拉、纳米布、卡拉哈迪等沙漠和一些干旱草原、半沙漠地带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还有大片的无人区。

师:为了更直观地了解非洲,老师还上网查找了一些非洲的图片资料,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幻灯片)

同学们,非洲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生:炎热,严重缺水,因缺水而死亡的人数众多。

师:过渡:非洲是美丽的,极少地方也很富裕,但是非洲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它的干旱、饥饿、贫穷、疾病,甚至是战乱。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愿意帮帮非洲人民吗?你们想怎样帮助非洲人民呢?

生:捐款资助,长大了可以为建设非洲出力,我们还可以给非洲小朋友写信,鼓励他们的坚强意志。

师:揭题: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其实了解非洲的人是很多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实实在在的给予那里的人民以帮助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有一位小主人公他就做到了,谁呀?

生:瑞恩

师: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瑞恩的井)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 汇报预习情况:2分钟

师:大家把课堂预习本打开,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课前摘录的词语,同桌互读,指正错误

师:谁愿意汇报

生:募捐  募集  爽快  水泵  登载  酷热  羞怯

齐读:募捐  募集  爽快  水泵  登载  酷热  羞怯

师:通过预习,你能告诉我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主人公瑞恩是加拿大一个6岁的一年级小男孩,当他听老师说非洲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地方,所以就用自己的劳动挣来70美元,他一点一滴的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

师:你看一个六岁的一年级小孩居然做了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吸引那么多人跟他一块来做呢?咱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瑞恩的魅力。

三 学习课文(20分钟)

师:打开课本,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做详细的批注。2、继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3、组织语言,准备交流)

生:默读课文

生:交流;我们组一至认为第四自然段最让我们感动,请大家和我们一起把第四自然段读一下

生: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瑞恩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没有答应他个请求,但是他很坚定自己的信念,当他知道做家务活可以攒钱的时候,想都没想,很爽快的答应了。

师:你谈到一个词:爽快,什么意思

生:

生:补充,妈妈的这个方法是大多数人的一种表现,70美元不是一个小数目,瑞恩的家庭也不是很富裕,这是人之常情

生补充:妈妈以为让瑞恩做家务,这对于仅仅六岁的孩子来说是难以坚持下去的,所以他们就会把瑞恩捐款打井的念头打消

生:我们组对第八自然段感受深刻,请同学们和我们一同读

生:瑞恩终于攒够了70美元,他骄傲的把70美元交给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这是他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所以非常骄傲,但是原来70美元只够买一台打水的水泵,而打一口井需要700美元,尽管如此,瑞恩并没有灰心丧气,他要继续努力,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瑞恩的这种爱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很感动。

生:补充,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一次能捐出70美元,而且是自己劳动挣的,这已经让募捐项目的负责人感激了,他们不相信瑞恩会凑到700美元,然而瑞恩却说:“我会继续努力”我佩服他,会为正确的事情坚持到底。

师: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在课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

生:(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师:齐读这句话。我想问大家,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生:第一次是在捐70美元的时候,募捐项目的负责人告诉他打一口井需要700美元,那时候他觉得为非洲人民打一口井是他的第一个愿望,他要为实现愿望而继续努力。第二次是在乌干达时他实现了最初的梦想,这又是他继续实现远大梦想的动力。

师:这两句重复的话表现了瑞恩怎样的精神?

生:从这两次出现的话语中,我觉得瑞恩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又表现了瑞恩的真诚、爱心跨越了国界,他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师:同样的两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读法。(出示幻灯:文字,重复的两句话)

生:练习读。单读,齐读。

师:继续说,课文中还有那些地方让我们感动

生:我从文中发现了妈妈的一个好方法,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1:我觉得瑞恩的妈妈非常有计划性,她有计划的让瑞恩用劳动挣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因为妈妈的正当教育,才使得瑞恩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好孩子。

生2:我们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的挣钱,那么要比无故向父母要钱有意义多了。

生3:从网上我看到瑞恩的妈妈曾说过,她当时制定的表格,只是想让瑞恩试着去做,她觉得瑞恩肯定半途而废,然后就省下这笔钱了,没想到瑞恩是一个持之以恒,为理想不断努力的孩子,于是她妈妈就觉得孩子真棒,从此开始支持瑞恩的想法了,并一再帮助他,可以说瑞恩最先感动的是他的妈妈。

师:总结:是啊,瑞恩非常不容易,先感动了妈妈,从2美元,到70美元而又感动了很多人,7000美元、60000美元……大家一直在努力地付出他们的爱心,从瑞恩一个人,到妈妈的支持,老师、同学的参与,以更多人的加入。从这里,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爱无国界,爱在无数人的手中传递,爱在无数人的心中延续。)

师:瑞恩的愿望--实现了!瑞恩跟着妈妈亲自到了乌干达,你们知道那儿的人们是怎样欢迎他的吗?假如说现在你们就站在欢迎的人群中,咱们把当时的场景给再现一下,怎么样?

生:师读“两年以后的夏天,一个酷热的早晨----他们兴奋的叫着:”(生拍手叫瑞恩,瑞恩)

师:有的同学一边拍手一边叫,非常好,他们是怎么叫的呀?书上有个词“兴奋”那刚才我们叫得不足以表达非洲孩子的心情,再来展现一下、、、、、、

师:同学们想一想看,在座的也就三十几人,而书中说道,当时欢迎瑞恩的有多少人?(五千多名)咱们学校共有一百多人,当时欢迎瑞恩的人数是我们学校的50倍左右,而面对这样的场景,小瑞恩是怎么做的呢?(幻灯,出现文字)

师:配乐读。

师:通过老师配乐朗读,你觉得朗读效果怎么样?

生:我觉得自己读的时候,好像周围很燥热,干旱,人们很疲倦,但听老师配乐朗读,就觉得气氛一下子变了,好像看到非洲的孩子露出幸福的笑脸。

师:其实,并不是老师读的怎样好,而是因为我们做的这些动作,以及我们听着音乐,读的这些文字我们就会想象到当时的那种场景,相信你像老师这样也会读的很好的。

师:谁愿意试着读一遍。

生:读。

师:请问瑞恩得到多少资助,(六万元)他单单只得到了这些资助吗?还得到了什么?

生:他还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支持。

师:是啊,瑞恩得到了很多人得不到的东西,那你知道他得到的同时还失去了什么吗?

生:他失去了看电影的时间,自由玩耍的时间。

师: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他失去的又何尝少呢、

师:瑞恩一个孩子,靠2美元,2美元的挣,可能这个事业坚持做一辈子,也未必做的这么大,但是有很多人帮助他,为他寄来25美元,7000美元,最后一点一点汇集,达到六万美元,这么多人帮助他,为什么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定为“瑞恩的井”呢?

生:因为是瑞恩的爱心,才感动大家,得到大家对非洲苦难人民的爱,才导致乌干达有一口井。

生:可以说瑞恩是一个精神引导者,在他的引导下,才影响了大家的认识。

师:实际上,瑞恩的爱,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这么多人,他无私的爱影响着这么多人,所以这份爱就在这么多人之间--传递、、、、传递。以致这个资金越积累越多,这份爱也就越来越大。(板书)

师:想不想看看小瑞恩的样子?(放幻灯)

师:文章学完了,你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两分钟准备,就瑞恩的事迹进行一分钟演讲。

生:瑞恩想让乌干达喝上干净的水的愿望就好像是一个花苞,就是他这种强烈的愿望,感动了他身边的所有人,以致于这些人像水和阳光一样帮助他,使得这朵美丽的鲜花盛开。

师:总结,(放幻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干旱,尽管瑞恩他用他和身边的人那么大的力量在做这件事情,但是干旱、贫穷和饥饿,洪水、灾害,还有战争,这些在我们地球上确实还存在,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种真诚和无私的跨越国际的跨越种族的爱,我们一定会催开那朵最美丽的花 ,让我们的地球真正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园!

四、拓展(3分钟)

1、补充资料: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0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2、有梦想,才有作为,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

3、有了梦想,才有作为,祝愿你们梦想成真。

六  作业(三选一)

●以瑞恩小伙伴的口吻讲述瑞恩的故事。

●给瑞恩写一封信

●谈自己将如何去实现梦想,你希望你的家人、朋友如何对待你的梦想。

板书:

真诚无私的爱              毅力恒心             为了这个痛苦社会

[北师大版下册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18:九色鹿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九色鹿》和阅读与表达第18页的《韦利救人》

教学要求:

1.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来把握人物形象。、

3.  通过读写议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待人。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文中人物形象。

2。让学生联系生活知道如何待人。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写,议相结合,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看插图导入新课。

2.师介绍童话故事

3.顺势板书:九色鹿

二.检查预习,走进课文。

1.抽查读课文情况。

2幻灯出示自读提示:

A.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和--------之间的故事。

B. 用三两句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3.学生练习说话

三.细读,品味。

1. 学生小声快速读课文。划出文中关键语句,并在旁边作批注。

2. 九色鹿和落水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文中词语概括更好)

3. 小组内交流讨论。

4. 全班交流汇报。

5. 师顺势板书。

四.学习以一带多篇目《韦利救人》

一.导入:

学了《九色鹿》一文,我们心目中有了善良,不图回报的九色鹿形象以及

贪利忘义,恩将仇报的落水者形象,现在再来看一看《韦利救人》一文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请同学们打开阅读与表达第18页。

二   合作学习。

1.幻灯出示学习提示。

2.小组内学习讨论。师巡回指导。

3.全班讨论交流。

三.联系生活,谈感受。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幻灯出示)

板书设计

九色鹿                        韦利救人

九色鹿     落水者              韦利救人     韦利被救

善良仁慈   贪利负义             奉献爱心     被人关爱

见义勇为   利欲熏心             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

不图回报   衣冠禽兽

守信、知恩图报       爱、真诚是相互的

《九色鹿》教学反思:

《九色鹿》是一篇拟人体的民间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落水者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课文蕴涵着积极的思想,能给人深刻的启迪。

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而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情感世界,这对孩子来说有困难。发挥想象,体会人物性格,明白事理是全文的重点。

1、教学删繁就简,把握清晰思路。

语文教学中目标要集中,环节要简化。千头万绪、盘根交错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本课以“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三个词为主线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交流“落水者见了什么利忘了义?背了什么信弃了义?得了什么恩?又是怎样回报的呢?” 从而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想象说话“九色鹿发现落水者出卖了自己是怎么想的?”“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会说些什么?” 写话练习“你有什么话想对九色鹿、或者落水者、或者国王说吗?”中灵活运用这些词语。说、写离不开读,读为说、写打下基础。学生通过个性解读,在情感上喜爱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落水者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此时让学生来展开想象说、写,学生自然就有话好说,而且写得生动。将读与说、写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发挥读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发挥语文课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彰显学生个性,提高思维能力。

结合课文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留白处的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如分角色读九色鹿和落水者的对话;演一演落水者的郑重起誓;想象说国王斥责、重罚落水者、下令保护九色鹿的话,体会国王惭愧的原因。在交流“面对此时的落水者,九色鹿非常气愤,它想到了什么?”时,学生们说:“九色鹿想到当初救落水者的情景。”“九色鹿觉得落水者感激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九色鹿想到落水者当初发下的可是重誓、毒誓啊!现在他竟然背信弃义。”

“落水者为了金钱竟然出卖自己,真是‘见利忘义’!”“落水者还带领军队来加害我,他不但没有知恩图报,反而恩将仇报!”……学生们飞扬的个性得到彰显,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在闪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与文本、同学的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内化语言。

3、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自导自演课本剧为合作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由于担心学生演课本剧会笑场,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放弃了演课本剧的形式,但发现后半部分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课后反思,感觉课本剧还是应该演一演,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半部分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要解决 “如何有效的进行课本剧表演指导?怎样灵活运用教学机智有效调控课堂教学?”这两个问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预设,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方法指导,让每个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得到收获。

[九色鹿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立体图形体积的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总复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练习十一》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二年级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统计天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认图形》教案设计

图形王国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图形王国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图形王国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通用18篇)】相关文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设计2024-05-11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教案设计2023-08-3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课件2022-05-08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3-08-18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2023-07-1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数豆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2023-01-03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总复习》的教学反思2024-01-11

淘气的猴子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2023-01-07

图形的对称说课稿2023-01-13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全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