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共15篇)由网友“朗华忍”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品读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并从中受到启迪。
4、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语言、神情等,领会课文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
1、单刀直入,揭示课题。
2、朗读课题,引发思考:
(1)了解“天游峰”(借助课文内容或课外资料)
(2)师生对话,引发讨论:天游峰的扫路人与别的扫路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初读,感受:
1、自由放声读课文,思考上述思考题。
2、检查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会到不同之处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三、精读,感悟:
1、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作个批注。
2、交流感悟,适时深化体验,朗读语句。
教师预设:
服务地点 武夷山天游峰又高又险
见面方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穿着 朴素
生活态度 不是苦劳动,而是赏风景。对山有真感情
服务方式 劳动量大,认真细致
外貌 精神,慈善
年龄 70高龄(人生七十古来稀)
语气神情 悠然自在,乐观开朗
生活环境 优美舒适,人山一体
茶 充满人性,沟通心灵
3、你想对这位扫路人说什么?
作者这样说了吗?他是怎么说的?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课文内容,领会写作特色:
景物与人物相结合
结尾含蓄,意义深远
通过描写语言、神情等表现人物
2、作业:抄写生字词;阅读《挑山工》。
第二课时
一、阅读,比较:
1、自主阅读《挑山工》。
2、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相似)之处?
教师预设:写旅游途中的一个人,反映一个深刻的哲理
写人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情等
揭示文章中心含蓄,令人回味
把景物与人物结合起来,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3、总结:通过比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积累,练笔:
1、摘录两篇文章中你欣赏的词句,多读几遍,背诵。
2、小练笔: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你有这样的小事吗?如果有,写成一篇短文,和大家交流。
篇2: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十三课,一起读课题。
生:《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上节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老人很勤奋。
生:他很有毅力。
生:他很坚强。
生:他很自信。
师:这些印象是怎么得来的?
生:读书。
师:对,读书得来的。
师:老师没想到他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天游峰。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天游峰的一节,用书上的话回答。
生:在第二节。
师:“像——”读读,你们觉得天游峰怎么样?
生:险、高。(板书:险)
师:张老师这么高的山是不敢爬的,上次上黄山,不敢上。这句话怎么读?
指名读。
师:为什么好不得意?
生:觉得自己的勇敢,因为我爬上了。
师:其实这一节描写的是什么?
生:生活环境。(板书:环境)
师:这是一写人的文章,既然是写人的,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出场。
师:什么叫出场?你们看过戏吗?
生:要有前奏、敲锣打鼓。
师:读第三节,看看他是怎么出场的?
生读。
师:很有意思啊,他怎么写的。
生:他是借助扫路人的声音写出他的出场。
师:为了老人的出场,他用声音来铺垫,这使我想起了一首诗:“恰似―――烟波浩渺――”。
继续读,老人怎么样的?
生读。
师:作者怎么描写老人的。
生:(读)从是外貌上来描写的。
师:读后觉得老人怎么样?
生:很清贫。
师:从哪里看出的。
生:很质朴、褐色的衣服。
师:我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与一般的扫路人一样啊。第二次写扫路人在哪里?
找。
生:第八节。
师:纠正读音:“削”。与第一次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第二次写得清楚,面色黝黑。
师:我奇怪了,第一次时间早,第二次晚,天色越来越黑,却写得越来越清楚,为什么?
去读第4-7自然段。
生:作者第一次只是简略地看一看,第二次老人把他领进了自己的屋里,为他沏了杯茶,他们成为知己了。
师:一杯茶就贿赂他了?再默读思考。
(生默读)
生:他一开始简略地看一下他穿什么衣服,第二次写仔细地看了。
师:为什么要仔细地打量?
生:那层层叠叠地路,却扫上扫下,我很佩服他。
师:那山高不高
生:高。
师:游客爬上去都感到气喘吁吁、半途而返。
师:读一读第六节。
生读。
师:从第六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老人很乐观,他却说“不累,不累”,说明他爬习惯了。
师:难道他真的不累吗?
生:不是。
师:看看他怎么说的?
生: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说明什么?
生:他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引读: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师:他把扫路当成了一种享受。
想想第三节,他扫地时“哗――哗――”一般人很累。节奏很快。把扫路当成了什么?
生:一种乐趣。
师:对作者来说是什么?
生:一种启发。
师:想读吗?
生:想。
指名读。
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很有感情。
师:有没有谁出老人对工作的热爱?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想听我读吗?
师:听老师读,哦,不,看着老师读。
师范读。(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生:自主练习朗读。
师:谁愿意读。我找个瘦点的同学。
生:我读我读。
(指名读)
师:如果你是老人,你为什么感到不累呢?
生:我把扫路当成看风景。
(生鼓掌)
再指名读。
师:我正在看他对我笑?把工作当成享受。很腼腆。为什么天不黑的情况下,我能看出大致的容貌,天越来越黑,却把老人看得更清楚了。
生:他一是一般的人,这么累的工作却很喜欢。因此,感动了作者,才仔细地打量他。否则是表现式的,轮廓式的。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了扫路人?找一找看一看,这些文字里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默读。
生:(读第十节。)
师:是啊,我能舍得走吗?
生:不舍得。
师:这节你感受到老人怎样?
生:老人很热爱祖国。看祖国的山山水水。
生:扫路人热爱自己的工作,不舍得走。
师:老人说,他早该退休了。却舍不得走,(引读――)这是哪儿的?
生:天游峰。
生:老人很喜欢天游峰。
生:他很热爱大自然。
生:他喜欢天游峰的每一个地方。
师:(再次引读第十节)我能舍得走吗?这是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老人太热爱这里了,你能读出来吗?我们换种方式。来跟我比一比。我普通话考了九十多分,播音员的水平,你们能比过我吗?
生:能!
师:比过我的方法是什么?孩子们,好好读吧。
师:推荐两个最好的跟我比。
生:我推荐我自己。
师:为她的自信而鼓掌。
(女生读。男生读)
师:我读前喜欢咳嗽两声(扮老人相,呵呵)。读。三人谁读得好?
生:老师。
师:还有哪里写老人?
生:我读最后一节。(生读)
师:三十年后,老人多大了?
生:一百岁。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老人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特别健康。
师:神仙,老神仙。
生:自信。
师:能把这种自信读出来吗?
(指名读)
师:“朗声大笑”怎么笑?(生笑)把老人的大笑读出来。
师:老人是怎样的人?
生: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的人。
生:是个勤劳的人。
生:他是个自信的人。
师:他要活到一百岁。这节课,我们也和游客们一样,游兴未尽。
篇3: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设计
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词义。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分课时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启发、揭题
1、启发学生回忆: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去多名山风景秀丽,如: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它们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你曾经游览了哪些名山?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揭题、设疑: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二、自读课文
1、一读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三读要求: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读效果
1、点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答疑解难
3、理清课文脉络
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第一段(1、2)
第二段(3)
第三段(4-12)
四、再点名分段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在一片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清静寂静)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了。(沟通畅通)
3、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我回到住地。(跟着伴随)
第2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3、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三、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板书:天游峰)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多媒体:句子(板书:天游峰:险峰九百多级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作者在险峻的天游峰上认识了一位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
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简直不感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扫路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人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板书:的)(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继续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自己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再介绍给大家。
2、出示图片,学生介绍老人。(由总体到局部按顺序介绍)
3、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写作没顺序?
多媒体:仔细打量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使他要仔细打量老人?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扫路人的工作累吗?再次朗读天游峰的险峻。
他为何说“不累”?老人是如何说的?指名读。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老人对山的喜爱之情)
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老人说的轻松自在,而作者却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他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引读)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段,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将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感知理解,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并提高认识,明白:只有爱一份事业,才会从中乐此不疲。
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那份开朗、自信,看出他对山的深厚感情?找找有关语句读一读。
听到这,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引读)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多媒体出示,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
老人怎么说的?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4、小结: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
5、总结全文
6、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全文。
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三、作业设计: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四、板书设计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险峰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废
扫路人不累扫上去扫下来
开朗自信
时间紧张
篇4: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文中的图以及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一、二两小节。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以为老人呢?
篇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在不理解的词语上做好标记。
3、把课文读通顺。
4、交流。(1)字词的音形。(2)抽读纠音。
5、读书质疑解疑。
三:学习第一段。
1、读第一小节,读了第一小结你知道了什么?
2、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3、用“天游峰( )”这样的句式介绍你了解的天游峰。
4、你能把天游峰那陡峭的美读出来吗?
5、指导朗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顾第一段的内容。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险峰,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台阶,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二:学习重点段。
1、轻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的、语言、行为的语句。
2、分小组学习画出的句子,体会: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
(1)“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从这里了解老人与山的感情之深。
(2)“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表现了老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描绘中,可见他愿与大山终身为伴。
(3)“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表现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以及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3、学生边汇报,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三:作业。
1、摘抄你欣赏的词语。
2、摘抄有关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3、请将这位老人介绍给你的父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
2、仿照课文写一个身边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天游峰扫路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二:朗读课文。
1、可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可小组合作分角色读。
三:仿写。
1、学习课文的写法。
2、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
3、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4、开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
5、写一写。
6、猜一猜。
四:作业。
选择你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他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写一段话。
篇6:《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设计理念:
在语言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积极创设“主动参与,交往互动”的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引导、启发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世界,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深刻的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了解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的老人。
2、通过朗读、情境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方法,学生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教学实录:
一、图文结合,引入人物。
师:通过咱上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文中哪些语句写了,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
生:感情朗读描写天游峰险的句子。
(师用粉笔简单勾勒图画:拔地而起,高耸入云)
师: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好险啊!真像是“银丝”。
生:要登上它,很困难。
生:要登上它需要有毅力。
师:可一位老人做到了,这位老人是谁呢?
生:扫路人。
师:谁知道扫路人是干什么的?你们觉得干这种工作的人怎么样?
生:辛苦。
生:苦、脏、累。
生:伟大。
生:光荣。
二、探究方法,合作学习。
师: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位老人?
生:想。
师:你们打算如何认识这位老人?
生:通过朗读课文,看看这位老人有怎样的性格。
生:通过读重点句子。
生:可以找一找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师:说得真好,这短短的'文章里包含着一个深深的道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好好地读一读文章,一边读一边想。
师:读书前我得提个问题,能回答吗?拿起书来,看第四自然段,大家一起读这一节。
师:哪一句话最重要。
生:茶很热很香,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师:希望你们也与老人沟通。进一步交流与沟通,体现出字里行间的真情。自己读,和同桌读,需多长时间?
生:五分钟。
师:先给五分钟试试,要想与老人沟通,看看哪个段落里的哪个句子你有什么感想。这就是与作者,与老人沟通了。
(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互相交流,师巡视指点)
三、主动参与,交流感悟。
师:先不要说,先读一读,哪一部分你有感想,把你的想法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你们得注意了,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到了什么信息。
生:读第八自然段。
师:听出了吗?他心里有什么想法。
(生不说话)
师:说明语感不够,你再读一次。
(生又读)
生:老人相貌平凡,能看出他精神十足。
生:古语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老人的身体很健康。
生:老人身体强壮,肯定和他每天扫路有关,扫路、爬山可以锻炼身体。
生:我感受深的是第十自然段。
生:你能把感受传达给大家吗?
生读。
生:我听出来了,他心里可能在想,没有人阻止他,他也自愿地留下来。
生:老人被美景吸引了,与这儿有了感情,所以舍不得离开。
师:为了巩固理解,再读一读。
(指名读)
师:像不像老人,谁再来读一读。
(再读,师范读,齐读)
生:读第六自然段。
师:你说得老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轻松自在、悠闲自得。
师:更深的呢?
生:他热爱自然,不把扫路当作劳累,而且当作一种享受。
师:你确实没有掉以轻心,读出更深层的意思来了。谁再来读一读享受一下。
(指名读)
生:读第十一到十二自然段。
师: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什么信息来了没有?
生:作者所说的三十年后,是由衷地希望老人能长命百岁。
生:说明老人对生活充满了自信。
(师范读,生齐读,指名读,自由练读两人的对话,师生对读)
师:这就是课文中的三个词。
生:自信、开朗、豁达。
师:谁再来读一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师:笑声惊起宿鸟了吗?
生:没有。
师:谁能惊起宿鸟?
(生再读)
师:读得很好。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刚才我们与作者与老人进行了心灵的沟通,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不管多少,只写最重要的一句。可以对作者说,对老人说,对自己说,若能写一句格言,一句警句更好。
生:老人,我希望您健康长寿。
生:您自信,乐观,自强不息,我对您产生了由衷的赞叹。
生:老爷爷,您可真棒!
生:对自己说,享受生活,就是最大的快乐。
生:老师我想对爷爷奶奶说。
师:可以呀,说吧。
生:爷爷奶奶,我希望你们能像老人一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师:多孝顺的孩子啊。
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别对一点小事那么斤斤计较,开朗乐观一些,你的健康才是女儿最大的幸福。
(师生不由地鼓掌)
师:孩子们,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始终能够充满着自信,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那就不会有爬不过的山坡,闯不过的险滩,就会实现你们幸福完美的人生。
(学生鼓掌)
篇7: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
关于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巧妙构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
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引导同学弄清课文所记叙的事情,再理解人物的形象。这样的教学思路是好的。)
二、讲读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
过渡: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学习的目标。)
1、自读课文。提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年过七旬乐观开朗
每天扫上扫下工作负责
30年后……自信豁达
(对扫路人的形象的理解是正确而全面的。)
4、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作者在与老人的交谈的过程中,想了些什么?
(1)同学自读,找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议论、抒情的内容。
(2)讨论、交流。启发同学展开想像,作者当时对老人说的话。
(这一步的要求是高的,需要进行研读。通过研读,初步知道直接抒情的方法。)
5、分角色朗读。
(1)小组练习。
(2)指名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又回到了整体,也能再现两人交谈时的情境。)
三、比较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引读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是如此的巍峨险峻……(生读)。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饱览了无限风光,心里怎么样呢?(生读:“好不得意”。)
2、提问。
晚上,作者在散步时又遇到了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生活充溢信心的扫路人,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出示填空。
这次,作者游览了武夷山,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
4、同学填后,齐读。
(这一步的设计很有发明性。不只协助同学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变化,而且理解了课文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总结全文。
作者游览了武夷山,不只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而且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他心里是多么高兴啊!于是他禁不住把自身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告诉大家。假如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你会怎么做?
怎么把一个人写好呢?可以像作者那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在描写的过程中,要学习抒发感情的方法,直接抒发自身的感情。
五、安排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年过七旬 乐观开朗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每天扫上扫下 工作负责
30年后…… 自信豁达
篇8: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谁来自信地为大家读一读今天的课题?(指名2生读)
2、我们一起信心满满地来读一读!(学生齐读课题)
3、引入: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作者有一天非常有幸地登上了天游峰,终生难忘。其实,令作者难忘的不仅仅是天游峰,更是因为他认识了一位扫路人。那么,天游峰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第2、7自然段,感受天游峰的高、险
1、出示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2、指名学生朗读
3、问:同学们,从他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4、指名交流:
“第一险峰”――难怪作者在一开始就说……(引读第1自然段)
“九百多级台阶”数字说明它的高。
“银丝”极细、容易断,显出天游峰的险
“飘飘悠悠”、“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都说明天游峰的险。
“终于”一词说明作者爬得很辛苦,爬上去是很不容易。不难看出作者的得意和兴奋,从中也可以看出天游峰的险。
5、如此高而险的天游峰,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6、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同学们想见识一下这天游峰吗?出示图片,引读第2节。
7、读着这些生动的文字,看着眼前这高而险的天游峰,老师真替作者捏了把汗哪!我们一起读好这一段!(学生齐读)
过渡: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请你打开书本,快速找一找。
8、指名答,出示第7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看具体从哪里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
9、指名交流:
“顶天立地”说明天游峰是极高的。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数字说明天游峰的高。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写游人的感受、反应,从侧面衬托了天游峰的高和险。
10、欣赏图片,引读第7自然段
11、同学们,登上了这样的天游峰顶,你会想到那句诗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是啊!登上如此高而险的天游峰,怎能不令作者印象深刻呢?然而,留给作者最深印象的另有其人,他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
三、学习第3-12自然段,感受扫路人的品质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2自然段,走进字里行间,看看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扫路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人的?读读想想、圈圈画画,也可以适当写写。
(一)组织学生交流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老人的?指名答,板书:外貌、动作、语言
2、交流外貌描写的句子
◆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清扫着路面。
(1)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
“精瘦”老人有精神、辛劳;
“褪色”、“运动鞋”老人节约俭朴;
“清扫着路面”老人很勤劳。
(2)女生齐读,板书:勤劳俭朴
◆出示:借着淡淡的星光……炯炯有神。
(1)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瘦削”、“黝黑”老人勤劳健康;
“慈善”老人慈祥善良;
“炯炯有神”老人充满精神、健康。
(2)男生齐读,板书:健康慈善、充满精神
问:这两处都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不放在一起写呢?而要分开写呢?
(因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第二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齐读两段外貌描写的话
过渡:从外貌描写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朴实、健康、慈善、充满了精神气的老人。这还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3、交流描写动作的句子
◆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心灵。
(1)读了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指名回答,板书:热情好客
(2)具体体现在哪里?(指名答: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
(3)是啊!老人真是热情好客,还为偶遇的我沏茶!茶热,请更热;茶浓,情更浓!它很快沟通了我俩的心,我们开始品茶谈心!
过渡:老人都对作者说了些什么?从他的话中,你对他又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呢?
4、交流语言描写的句子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你们觉得老人的工作应该是累还是不累?为什么?指名答
(2)比较朗读
师: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可是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师: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可是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师: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是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3)引读:这九百多级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作者也因登上了天游峰心里好不得意,而老人却要每天一级一级扫上山,再一级一级扫下山,这么辛苦,这么累,可是老人却说:(生读),而且说得(生读)。
(4)指导读好老人的话
(5)老人的话带给作者极大的震撼,使我(生接: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作者看到这样一位不顾累,不怕险的老人,感到惊讶,更无比敬佩,所以不禁(生接:倒抽了一口气)
(6)再读老人的话,想想:;老人为什么不觉得累?指名答:
乐在其中、爱工作、无私奉献,豁达开朗 板书:豁达开朗
(7)齐读,感受老人的豁达开朗
5、出示: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最后一个句子是什么句?(反问句)请你换一种表达方式(我不舍得走。)
(2)同一个意思,为什么老人要用反问来表达?(语言强烈,体现老人的不舍。)
(3)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舍不得雪花泉的水,舍不得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 舍不得清爽的空气,舍不得那些花鸟,舍不得的这天游峰,舍不得这大自然。)
(4)再读老人的话,从老人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爱工作、爱天游峰、爱大自然)
(5)清贫而辛劳的工作,恬静而充实的生活,在老人眼里都是最令他舍不得的。他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乐趣,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观豁达开朗?
(6)齐读第10自然段,感受老人的豁达开朗。
过渡:老人朴实的话让我忍不住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6、出示: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1) 你明白作者这么说其实是什么意思吗?(祝福老人能活到100岁,)
(2) 你说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为什么?
每天扫天游峰的石阶锻炼身体、环境好、心态好、吃得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3)那么,老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答
7、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从老人的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自信乐观)
(二)情感深化
1、师:这样一位豁达开朗而又自信乐观的老人怎能不令人敬佩,不深深祝福他健康长寿呢?一起读好11、12小节!(学生齐读)
2、出示最后一句,问:笑声应该是短暂的,为什么它能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
(这是说老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留在了作者的心里。)
留在作者心里的,除了那爽朗的笑声,还有什么?(老人……的精神。看板书回答)
3、老师在这里情不自禁地想为老人朗诵一首小诗,请大家用心聆听!(配乐朗诵)
4、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指名畅所欲言)
5、七旬老者,按理说应该干什么了?指名说说
6、小结:人到七十古来稀,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而这位老人每天坚持清扫着登天游峰的石阶,风里来,雨里去,不管严寒或是酷暑,因为他把这份工作看成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因为高兴,所以他不觉得累,这就叫做“乐此不疲”。(板书:乐此不疲)
7、学到这儿,老师有几句话要送给大家,出示齐读:
(1) 自信地享受生活吧,你会活得更有意义!
(2) 是青松,就挺立山巅;是小草,就装饰大地。岗位可以不同,追求应该一样:做一个快乐的人!
(3) 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
(4) 我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
四、当堂练习
出示:欣闻天游峰的扫路人被评为武夷山游览区十大杰出模范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1、师读
2、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让你的智慧才华在笔尖流淌吧!(提示:写颁奖词语言要精炼。)
3、指名交流,适时表扬。
4、总结:正是老人这种豁达开朗、自信乐观的品质,使他坚持在天游峰每天一级一级扫上山,再一级一级扫下山;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学生齐读课题)
5、此时此刻,老师想到了一句话(板书:知足者常乐)读!
6、总结写作方法:(1)写天游峰的高和险,侧面描写;
(2)抓住了老人的语言、动作、外貌进行了正面描写。
五、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通过侧面描写以及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2.读一读本文作者章武的另一篇描写武夷山的文章《武夷撑排人》和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
3.想象一下,要是30年后,“我”再次遇到了这位老人,老人该是什么样子?相见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我们”之间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呢?请写一段话,描述一下。
篇9: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难点: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关键: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拉近距离
二、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问:谁来自信的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2、齐读课题。(留悬念:初看课题时,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写景还是些人的?让我们走进文本探个究竟。)
3、出示生字:褪色(shǎi)打量(liang ) 不禁(jīn) 扑棱棱(lēng) 气喘吁吁(xū) 瘦削(xuē) 似(shì)的
三、“亲历”天游峰,畅谈感受
1、师配乐《迷情仙境》朗读句子,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所感受到的天游峰?
(1)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2)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出示天游峰图片,指名说。哪些词语提示了你?
(师相机板书:高、险)
3、指导朗读相关语句,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四、“接近”扫路人,积淀情感
1、过渡:作者有幸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峰,虽然“心里好不得意”但却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而是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2、出示小黑板:老人外貌描写
(1)指名读(相机更正读音)
(2)你“听”出了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哪些词语给了你提示?
(褪色→质朴 炯炯有神→健康慈善→善良)
(3)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位善良、朴实、健康的老人?(举手的齐读)
3、聪明的学生一定发现了,作者不仅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还从动作、语言、神态三方面刻画了老人的形象?
a、要求:(1)快速浏览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
(2)同桌互相交流:争取找全找准
动作:“引进→沏茶”感受老人的热情好客。(烟是介绍信,茶是连心桥,老人的一杯浓茶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
神态:“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悠然地”体会老人的豁达开朗。
语言:“不累,…好山好水看一程”→乐此不疲;
“按说,…我能舍得走吗”→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自信
b、指名回答(进一步接触老人后,你发现了老人还有哪些品质?读出相关的语句)
师板书:豁达开朗 自强不息
4、天游峰高大险峻,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负责打扫石阶,他的工作到底累不累?
5、小组合作探究,开展现场辩论会。
正方:累 反方:不累
6、师小结:老人本身的工作其实是很辛苦的,但是苦中有乐,因为热爱大山,热爱自己的工作,他把扫路当成了一种享受,一路扫来,风光无限,泪在身上,了再心里,身累心不累。
五、模拟情景对话,感悟文旨
1、引读: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啊,作者忍不住紧紧抓住拉人的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老人是这样回答的: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2、师:30年后,老人已是百岁寿星,如此自信的老人,谁有信心将他的品质通过朗读展现在我们面前?
3、配乐《寂静山林》,师生合作朗读
出示小黑板:
“您老有60岁了吧?”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篇10:语文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篇11:《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优秀教案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二、走近扫路人
(一)外表
过渡:多么险的山峰啊,有句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天游峰上,一位普普通通的扫路老人却成了作者眼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1、打开课本,速读课文,想一想:是老人的什么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
2、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出示插图)从这幅插图上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老人的外貌的呢?很快找一找。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请一位同学找出,读一读。
(2)好好读读这两段文字,你从文字中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交流: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精神矍铄)
(善良、勤劳、健康)
(3)指导读好这两段文字。
(4)是啊,透过这个外貌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硬朗朴实的老人。
(5)不过老师有个疑惑,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谁来帮老师解答这个疑惑?(第一次是初次见面,只能看他的穿着;第二次是跟老人聊过天,带着敬佩的心情在观察老人,所以看得比较仔细。)读书就要这样不但看仔细,还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6)小结:是呀,初次见到老人时,作者只是感受到了老人身上的朴实,但是近距离地接触后,作者又感受到了这是位慈善的,精神矍铄的老人。
(二)交谈
过渡:后来,当作者走进了老人的生活,又发现老人身上有更多的东西在吸引着他。
(1)看,老人就是这样热情地把我带进了他的小屋。(引读)
(2)当作者问及他每天清扫天游峰累不累时,老人是这样回答的xxxx读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过渡:同学们,你认为老人累不累?理由呢?
累的理由: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 学生交流
(2) 小结: “顶天立地”说明天游峰非常高。九百多级是什
么概念啊,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的教学楼共四层,爬到四楼共72级,九百多级相当于50层楼的台阶。
游客们登天游峰时个个是有备而来,轻装上阵,然而攀登了一阵后,个个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有的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老人能不累吗?
(3)评xxxx用直接描写天游峰的险来突出了扫路的累;
用间接描写游人的累来突出了扫路的累。
(4) 刚才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了扫路工作的累,还有一处标点也让我们体会到工作的累。(反复诵读)
烈日炎炎的夏天xxxx上山 下山 可是这位老人
寒风刺骨的冬天xxxx
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xxxx
这样的工作是一两天吗?是一两年吗?一干就是几十年啊,一干就干到70岁啊,而且还在继续干哪!
(5)同学们,你们说这样的工作能不累吗?
过渡:这样累人的工作,可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请你默读文章5-10小节,找找答案。
(出示两处语言)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7)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对大自然的爱,因为对工作的热爱,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欣赏,免费旅游。累在身上,乐在心里。多么乐观的老人,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
小结:1、在工作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他是在享受生活,自然心理就不累了。
2、在不停地劳动中,他和这山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他对生活如此的热爱,所以他不觉得累。。
(8)老人是怎样说这话的?(悠然xxxx悠闲的样子)
(9)一起来悠然地读读这几句。
同学们,听完老人的一番言语,一位勤劳乐观的老人又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三、学习11、12小节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老人的外貌、语言,感受到了老人是个xxxx硬朗朴实、勤劳乐观的人,面对这样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油然而生,被老人的精神深深折服,所以(引读)
xxxx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老人又是这么回答的:“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2、同学们,30年后,老人已是百岁,真的能活到百岁吗?联系全文思考一下(祝福,敬佩,自信)
3、(引读)笑声惊动了xxxx
4、这笑声仅仅是笑声吗?(老人亲近自然,热爱工作的生活态度,老人对生活的热爱、自信、乐观的精神留在了作者心里。)
四、写感受,内化思想
1、正因为老人有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此刻,我想到了这样两句话:知足者常乐!(板书)。还有一句是一个工厂的宣传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好吗?
2、交流感受。
3、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天游峰的扫路人,他对工作的敬业,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励着作者的一生。我相信老人的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也会伴随我们一生,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题目xxxx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天游峰的扫路人
硬朗朴实
勤劳乐观
篇12:《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去玩天游峰时,途中遇到一位可敬的老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面对面地去认识这位老人。
一、讲读课文
引述:那天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寂静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这时,我看到一位老人,(出示图片)你们看这位老人正向我们走来,谁来说说他的样子。(先自己看图介绍)
1、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用笔划出有关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
交流:(1)介绍这位老人(有两处)
(2)每说到一处,分别出示(这段话)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给你初步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理解:炯炯有神)(有精神、身体好、简朴)真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一下(如:精神焕发、老当益壮等)
2、能把你体会到的融入到朗读中去吗?(在介绍的时候,出示的话里,有些词换成红色)
3、师述:这位老人就是游览区的扫路人,他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台阶。老人非常热情,他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理解心灵沟通吗?说说看。
4、现在就让我们与这位老人面对面聊聊,来体会心灵沟通吧!
请看下面的要求:(1)请你们自己默读(412)小节,用括出与这位老人的对话。
(2)读读对话部分,从老人的语言中,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师:自己思考完小组讨论,讲清要求,小组组员在发言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听完补充。
5、交流:
师:与这位老人聊好了吗?与老人的对话一共有几处?现在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
(1)谁来把第一次对话给我们读读。谁读作者的语言,谁读这位老人?
师:我倒觉得这位老人读得很累。老人是怎么说的,画出这段话的提示语(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谁再读一次,齐读
(2)扫路人的工作累吗?你从哪儿感受到的?自己快速浏览课文。(引到课文第7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
A:当说到(第7自然段):相机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半途而返理解(数字上游客表现: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说到这些词时,用红色显示)你们去过天游峰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看看天游峰(出示图片)
师:感觉如何?累阿!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但听你的朗读爬天游峰悠宰悠哉,谁能让我听了你的朗读能听出爬得累?(一生读)你听他读,好在哪儿?顶天立地高,900多级,900多级,1800多级台阶真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也读得好,
生:要稍慢点。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气喘得厉害,要慢些。(生读此句)谁来挑战?读得比他还好。
齐读
B:当引到(1、2)自然段时,出示第二段内容,自己读读,这天游峰给人第一感觉就是一个什么字?引导学生理解险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如;比喻句(像仿佛)(出示天游峰的一组图片)
师:面对这样险的峰,我终于登上了峰顶,什么心情?(得意,)会怎么想?我好不容易登上一次山顶开心阿,而这位老人呢?你说说看?出示书中这句话(可是这位老人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什么感觉(敬意由然而升)能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这后面一个省略号,此时作者又会怎么想?
师:谈到这儿扫路人的工作累不累?(太累了)可这位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师生接读)老人是不是吹牛、撒谎?
生:老人已经习惯了。
老人根本没想到累,只想到把好山好水看一遍。
师:我不同意,为什么游人累,不也看山水?
生:老人只想扫地,游人想登山顶。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感受。
大汗淋漓也许是冷汗,老人老马识途,认识路。
师:我不同意,上山就这么一条路。
生:老人把上山下山当做快乐的事。
师:老人扫干净了路,山水变得更好,老人心里高兴、快乐。我信服。(板书:开朗乐观有毅力)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会读这段话吗?(通过朗读,要把老人不累的这种感觉流淌出来。)
师:此时,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开朗乐观有毅力)
(3)下面我们继续来和这位老人聊聊,谁来读读这段话(文中第2处对话)
A:请大家自己读读老人的话,你对老人又有怎样的认识?从哪儿感受到的,用笔划一划(如:可实在)
B(最后一句反问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帮我们读读吗?谁再来读读,齐读什么意思?
C:老人是怎样来说这段话的?(理解:悠然)这词与前面哪儿挺相似的?指名读,齐读
(4)你想想,此时的我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想的?
是啊,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谁来读读与老人的对话(一人读作者的话,其他人读12小节)
A: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从老人的话中,你又一次对老人又怎样的认识?(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B:能把体会到的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谁来读读
C:本角色读(女生男生)
齐读:(说罢回到住处)
D:出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处。笑声怎么陪伴我回到驻地呢?
生:笑声留在脑海,忘不掉,
自信、爽朗的笑声刻在了我的新里。
师:这笑声到了驻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你理解的把句子改一下吗?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生写)
生:我把句号改成了省略号。因为我不论什么地方都会记得这笑声。
改成: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到永远。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师:这笑声永远藏在所有人的心中。这也许是我在游武夷山时一个意外而珍贵的收获,我从内心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二、小结:让我们再一次去回顾一下老人的外貌,语言吧!(幻灯打出老人:外貌语言的句子)
师:这就是指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感想: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在课文的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对这位老人有着深刻的了解,我抓住两方面一是:老人的外表,另外一方面就是老人内在的精神。如:从课文中两处对老人外貌的描写结合书中图片,让学生了解了老人的简朴、勤劳、老当益壮。为了让学生感悟老人内在的精神,我抓住了课文中与老人的三次对话,在对话中,抓住老人的语言从词、句中让学生感悟到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并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如:教学中主要抓住三处对话,从老人的语言中,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围绕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教师的指导,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中,从不同的认识相互排斥、冲撞、融合、到认同,最后全班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篇13:《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指导学生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课文第3节至第12节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很好地朗读,并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写”的迁移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从“天游峰”入手,抓住一个“险”字指导学生朗读。
(二)由“峰”到“人”,在朗读训练中完成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清晰认识,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这个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抓住作者对人物外貌的两次描写,在比较中,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⑴学生读两次外貌描写。
⑵启发提问:从这两次外貌描写上,你觉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思考:两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⑷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仔细”打量这个扫路人的?
⑸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①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②抓住“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3、指导读好第10节,深化对扫路人的认识。
通过反复读书,感悟“悠然”的含义。并在读、悟后,认识到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
4、齐读11、12节。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回到住地的作者,对偶然相遇的扫路老人念念不忘,他会在心里叨念些什么呢?
1、相互议一议。
2、个别发言、交流。
3、写写。
篇14:《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实录
第一课时
师:头一次见面拘束吗?不拘束怎么脸上没有一点点笑容?敢说话吗?开始上课好吗?先别坐,先来两句对答,《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
师:同学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神采奕奕。
生:老师精神抖擞。
师:同学们活泼可爱。
生:老师和蔼可亲。
师:同学们请坐。
生:老师请坐。(老师请上坐。)
师;谁敢露一手的,请举手!谁敢?
师:大声地,响亮地把今天上课的课题说一遍。
篇15:天游峰的扫路人备课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备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今天我们学习15课,齐读课题。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游兴未尽、颇有节奏、循声、沏茶、自在悠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瘦削、面色黝黑、炯炯有神、豁达开朗。
理解循声、望而却步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险。
1、课文写的是天游峰的扫路人,那么天游峰到底是什么样的山峰?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体会一下。
(抓住关键字词来感受天游峰的特点。)
出示:(第二节),指名朗读。
(1)生交流。
九百多级,具体的数据;(读)(板书:高)
一根银丝,形象的比喻;(板书:险)
师: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险。读好这段话
(2)刚刚听你读,老师眼前真好象出现了又高又险的天游峰!他在朗读时注重了哪几个词?
(3)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第七节)指名读。
(1)生交流(九百多级、一千八百多级,具体的数据;游人的反应,侧面烘托)
(2)师:说的真好,老师相信读的会更好。谁来?
(3)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图片。(师:天游峰真真,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又高又险的天游峰。 齐读句子。
三、与扫路人对话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过渡:天游峰又高又险,而打扫它的却是位(70岁的老人)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请同学们默读三十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划出文中的相关词句,在感触最深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2、交流汇报。
(1)外貌:
文中有对老人外貌的描写,你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生交流(精瘦:很瘦;褪色:朴实;黝黑,健康;慈善:慈爱;炯炯有神,有精神)
这是对老人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他是一位(板书:朴实)的人.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位老人。
齐读句子。
(2)动作: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
文中还有对老人动作的描写,在哪一段?(出示第4段)指名读。
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很热情)
师:是的,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让我们一起把老人的热情读出来。(齐读)
(3)文中除了外貌、动作的描写,还有对老人的什么描写?(语言、神态)
(出示第一次对话)
A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你觉得老人这样整天扫台阶到底累不累?可他为什么说不累?
师:说的真好,正是对工作的这份热爱,让他忘却了疲劳。正因为他的乐观,所以他才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谁来试着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地读一读
分角色对读对话。
B摇摇头,伸出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出示第二次对话)读句子,说体会
(2)这段话中老人离不开的是(雪花泉的水)其实他真正离不开的是(大自然)他对自己现在的这种生活很满意,所以他还离不开(自己的生活)我们说老人因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所以感到其乐无穷。
师:我们一起读好这位老人的话。
c、(出示第3次对话)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生说感受。(板书:乐观)
师:30年后,老人多大岁数了?你相信老人能活到一百岁吗?
生交流:(因为老人的生活环境好,而且每天都锻炼。老人很乐观。他吃的是自己种的五谷杂粮,没有污染。美丽的风景陶冶了他的心情,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对世界充满着热情。)师:是呀,我们相信老人能活到100岁!同学们,齐读12段,(课件出示12段)让我们共同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四、结尾转换,小结激情。
过渡:老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回到住地就没有了吗?谁能把这句改得更好?(学生交流)
(2)师:这笑声也会珍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3)现在你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位天游峰的扫路人了吗?(这是一位的老人)(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
五、总结全课,提炼写法:
1、既然是写扫路人,为什么要突出写天游峰的险峻呢?(体会反衬的写法)
2、文章除了运用反衬的写法,还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向读者多角度地展现一位质朴、自信、豁达开朗的扫路老人,让我们牢牢记住这样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去。
六、处理生字:
出示生字。重点指导:夷 褪 帚
★ 书香课堂
★ 天津语文范文
★ 天津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作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共15篇)】相关文章: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语录2023-11-05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华第一龙》教案2023-12-13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2023-10-06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2023-01-12
六年级下册语文的期末试卷2022-05-06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2022-07-30
评课稿范文 语文教学2022-11-14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计划2023-02-25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2022-05-22
语文教师心得体会20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