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08 08:21:26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推荐20篇)由网友“雨季雯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篇1: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学习衬托以及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住细节,品析语言,感受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来读一个词语

[幻灯片“天游峰”]

2、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天游峰?或者在电视上见过天游峰?

幻灯片镜头: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

3、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幻灯片:扫路人]

4、你对“扫路人”有怎样的印象呢?谁来说一说。

5、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叫《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起把课题读一下。

6、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是写什么的?(是写扫路人的)

对了,课文主要是写扫路人的。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扫路人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学了课文,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

1、通过昨天的预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生字都读正确了,谁来展示。

[幻灯片:夷 颇 褪 帚 削 罢]

(指名读 指名领读)

2、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读或者写的时候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指名回答)

3、老师补充:[点击“夷”字]“夷”这个字一般的意思是安全。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既可以一下子记住字形又可以一下子记住意思,请大家看这个字的结构和笔顺,一个人背上背着一张弓,这就是字形,一个人背上背着一张弓,感觉很安全,生命有了保障,这就是意思。记住了吗?

(点击“削”字)“削”是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换成如下幻灯片]一个是读xiāo,例如削苹果、削铅笔。另一个读音是xuē,例如剥削、削弱、削减,本课中的瘦削也读xuē。

[幻灯片:削 xiāo,削苹果、削铅笔

xuē,剥削、削弱、削减、瘦削]

4、下面请同学们翻到练习1,用钢笔认认真真地描红。描红的时候要注意写字的姿势,不仅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得美观。

5、生字能读正确了,词语能不能读正确呢?谁展示?

[幻灯片:武夷山、颇有节奏、褪色、扫帚、瘦削、说罢](指名小组读)

6、老师提示:“帚”单个读的时候读第三声,在词语“扫帚”中则要读轻声。

“颇有节奏”在这个词语中的“颇”在这里的意思是“很、相当”的意思。

7、再看下面几组词语:

轻轻松松,飘飘悠悠,气喘吁吁。

篇2: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老人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原因,感受老人热爱劳动的精神、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的语言。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武夷山、天游峰的资料。

一、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及带有生字的词语。

2、检查读音

3、重点朗读:颇 循 棱 豁

4、朗读课文:四人小组采用拉火车的形式朗读一遍;再请一小组朗读展示。

二、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的情感 。

1、指名读课题后回答:根据课题说说课文属于哪一类文章?(人)它写的是哪儿的什么人?(在这儿把老人的样子让学生找到)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天游峰?

2、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作者在描写这位老人时,重点描写老人的什么?(语言)教师可以补充还有(神态)

3、自学:划出描写老人语言及神态的句子,体会老人为什么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

4、交流:

重点:语言――“不累,不累,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神态――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悠然、开怀大笑。

感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理解过程中,练习有感情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四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练习。

2、请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评议再朗读。

四、课堂小结。

1、从这篇课文中,你了解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2、从这篇课文中,你了解怎样描写人物?

五、作业。仿照这篇课文,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篇3: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天游峰的扫路人。

2、从课题上我们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什么呢?(扫路人)那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

3、作者为什么要写扫路人呢?这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面对面地认识这位老人。

二、精读感悟,体会扫路人的精神品质。

1、(课件出示:扫路人图片)师:课文有两处写老人的外貌,请大家打开书,用笔画出来,并仔细地读一读,看看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分别出示两处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读出了什么?(老人的勤劳、善良、朴实、健康、精神焕发等)

3、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过渡:这两处外貌描写都是写老人的,为什么不把它们放在一起呢?第一处是在傍晚时分看到的老人,第二处是在晚上借着淡淡的星光看到的老人,为什么天色越来越暗,作者对老人的观察却越来越细致了呢?(因为一开始作者对老人不了解,后来通过交谈对老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师:对了,正是因为作者与老人的交谈使他对老人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才使他忍不住仔细打量起老人,那么他与老人交谈说了哪些内容,从中又能体会到他是什么样的人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5――12节读完后,画出课文中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谈谈你从中感受到这时一位怎样的老人?

4、交流:

①谁来读一读老人说的是第一段话。

课件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②老人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到底累不累呢?要体会老人到底累不累,我们要联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

5、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①指名读。

②从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天游峰险)从哪里看出?

③你还读出了什么?(高)从哪里看出?

④看图片

师: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的图片。看,在这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石梯,多一根从空中抛下的银丝呀!

⑤看了图片,大家的感受是不是更深了?谁再来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得更高,更险。

过渡:天游峰真是又高又险,文中还有介绍吗?

6、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①自己在下面练一练,看谁的朗读能让我们在座的老师和同学都有倒抽一口气的感觉。

②指名读。

③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④在我们的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们登山时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天游峰的扫路人,每天都要登这么高的山,干这么重的活,而且已年过70,你们说他累不累呀?,可是为什么老人却说他不累呢?

学生讨论交流。

⑤谁再来读读老人说的这段话,把老人的这种感觉流淌出来。

⑥师:同学们,有人说,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扫路人的,可是课文却写到了天游峰和游人的表现,实在没有必要,你觉得呢?说说你的观点。

这种方法叫衬托,阅读时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们的感受会更深刻。我们写作时适当运用会使笔下的事物更加形象,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

7、课件出示:“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①指名读。

②“我能舍得走吗?”意思就是。

③老人离不开这里的理由是什么?从这段话你能体会到什么?(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武夷山,对生活很乐观。)

小结:是呀,老人70岁了,按说早该退休了享受幸福的晚年,可他却不愿意离开天游峰,理由是在这里可以喝――,可以吃――,可以呼吸――,这样的理由几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从老人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生命不止,攀登不息的精神。他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武夷山,愿意与这片山水终生为伴。)

让我们再来悠然地读读老人的话。(齐读)

8、过渡:听了老人的话,作者情不自禁地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1、老人说:“30年后,我――”可见老人。

(老人对自己活到100岁充满了信心,可见老人十分的豁达开朗)

2、我们再来读,感受老人的豁达开朗。

3、师总结:三段语言描写,字数虽然不多,却把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描写得栩栩如生,我们全班一起再来读读。

三、赏词析句,体会作者的“情”。

出示: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文章写扫路人为什么写宿鸟呢?(引导体会这依然是衬托的写作手法,通过写宿鸟,写出了老人笑声的爽朗,同时也预示着鸟儿离不开树林,老人离不开天游峰)

2、课文最后这样写“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笑声”能持续这么久吗?回荡在作者心里的仅仅是老人的笑声吗?)

师:对,不仅仅是笑声,还有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精神,这也是作者不写天游峰迷人的景色,却写一位普普通通扫路人的缘故。作者对这位老人充满了敬意!板:!自信、豁达开朗

3、这笑声到了住地就没有了吗?你们能不能把句子改一下呢?(注意还可以将句号改为省略号)

出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

师总结:这笑声将永远藏在所有人的心中。

四、总结课文,拓展练习。

1、同学们天游峰的扫路人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扫路人,作者为什么能把他写得这么生动、形象?

这是因为:(课件出示)

①、善于在平凡中发现伟大。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

③、通过衬托来表现人物。

2、神奇写话:

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特点,用简洁的笔墨,准确勾画出了扫路人的形象。请你也写一个片段,抓住人物的特点,准确勾画出身边的一位同学的形象。

(学生写完后,选择重点进行点评)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表现人物的手段和方法一定会越来越丰富。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位对大山有着深深的热爱与依恋的、豁达开朗、自信的老人吧!(齐读课题)

篇4: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比喻

列数据

侧面衬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五课,齐读课题。上节课同学们就课题提了哪两个主要问题?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险。

1、天游峰是什么样的峰?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描写段落,读一读。

2、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

3、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们登山时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我们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却是位――(70岁的老人)

二、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

1、生活中,七十岁的老人已经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可是这位老人每天还要在高而险的天游峰中爬上爬下,扫那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瞧,老人来了。(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知道的信息。

通过观察,得出对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劳、朴素。

2、看,给了我们初步的印象。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老人,与作者、老人进行对话。请同学们默读三――十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划出文中的相关词句,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3、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三至十二自然段。交流汇报。

(1)、作者通过对扫路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写这位老人的。

外貌:“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的老人)

动作:“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热情好客)

神态、语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摇摇头,伸出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朗声大笑。(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

(2)“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3)在汇报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个人读、分角色读,读出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

5、学到这里,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搞不懂。“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怎么能“ 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小组合作探讨这个问题,再汇报,补充发言。修改文章的'结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师谈话:你们个个都比作者高明,感觉到这笑声永藏作者的心中,永远在陪伴作者的人生旅程。多么可敬的一位老人,多么自信的一位老人,多么热爱生活的一位老人,让我们一起读出老人的心声。谁读旁白,谁读我的话,谁读老人的话。再次分角色读课文。

三、学完这篇课文,了解这样一位老人,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老人说,想对作者说,想对自己说。请大家拿起笔,写下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完后指名读。

四、让我们记住这位对大山有着深深的热爱与依恋,豁达、开朗、自信的老人吧!出示填空练习,指名读,齐读。小结课文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 )高龄,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还有( )作伴。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从内心( )他。

再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篇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峰: 高 险

人: 自信 豁达 开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尝试习作。

教学重点:领悟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赏读佳句(投影显示)

①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②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③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填空。

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荣,歌颂了老伯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课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②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周围的人。

③交流评价。

三、仿写。

1、学习课文的写法。

2、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

3、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4、开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

5、写一写。

6、猜一猜。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黄主勤 课前思考: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险。

1.天游峰是什么样的峰?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描写段落,读一读。

2.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

3.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们登山时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我们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却是位――(70岁的老人)

其余部分都是我所借鉴的,非常到位的设计。

我的设想:

二、引导体会山峰的“险”(设计意图:我试图通过简单的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能够统观全文,找出文章中三处描写天游峰险的句子,同时领悟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那么它险在哪里呢?请打开书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指名回答后出示第二节,自由读,具体从哪个词语看出来峰的险?

3.读好第二句,这一句没有一个险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险,作者可真高明,用了什么方法?(形象的比喻),让我们可看出石梯的险,峰的险。

4.这么险峻的天游峰,那天,引读――“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你读出了什么?(心里的喜悦,艰辛的历程)喜悦的原因呢?由此引出: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5.这一句同时也写出了峰的险。采用了什么方法?游客的表现烘托了什么?

板书中呈现 险 (高 陡 窄)

薄雪芳

课前思考:

借鉴处:

3.默读这几句话,你感受到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

(1)学生默读,并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2)集体交流。

A.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作者用比喻的写法,将石梯比作了一根银丝,突出了天游峰的“险”。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银丝”“飘飘悠悠”“断掉”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从而真切体会“险”。

B.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用了列数据的方法写出了天游峰“高”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词语“顶天立地”,想象九百多级台阶大体上有多高。

C.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通过游人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爬楼梯的感觉,从而体会游人的感觉,理解天游峰的“高”和“险”。

(3)教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指导学生注意重点词语,读出天游峰的特点。

4.归纳写法:

(1)这些句子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

(2)我们平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这样,把事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来描写。

修改处:

在本课中,我觉得人物外貌描写也是值得外貌推敲的,所以做了如下的设计:

(1)出示:我借着淡淡的星光仔细打量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2)出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3)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为什么不选别的而选了这些外貌来写呢?学生交流

(4)小结: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有所选择,要体现出人物的特点。

[我的想法:文中扫路人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刻画,为学生以后把人物写具体、写生动提供了很好的例子。将前后两处人物外貌进行揣摩,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为什么不选别的而选了这些外貌来写呢?从而让学生明白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有所选择,要体现出人物的特点,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表达。]

课前思考:

借鉴处:

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荣,歌颂了老伯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课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②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周围的人。

③交流评价。

修改处:

1、对于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1)“我循声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啊?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抓住“精瘦”体会老人辛勤劳动;

▲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的节俭,长期在外劳动,风吹日晒才会褪色

读一下这段,注意重点词语。

除了这一句,文中还有描写外貌的句子吗?(2)“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A、你从这段中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的?

▲抓住“瘦削”“黝黑”体会老人的勤劳。

▲抓住“慈善”体会老人的慈祥、善良。

▲“炯炯有神”说明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很健康。

2、对笑声的理解,认识了这样的扫路人,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位扫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蔡雪琴 课前思考:

借鉴处: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险。

1、天游峰是什么样的峰?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描写段落,读一读。

2、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

3、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们登山时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我们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却是位――(70岁的老人)

二、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

1、生活中,七十岁的老人已经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可是这位老人每天还要在高而险的天游峰中爬上爬下,扫那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瞧,老人来了。(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知道的信息。

通过观察,得出对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劳、朴素。

2、看,给了我们初步的印象。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老人,与作者、老人进行对话。请同学们默读三――十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划出文中的相关词句,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3、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三至十二自然段。交流汇报。

我的教学设想:

本篇文章是写人的文章,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揣摩语言内容的同时,我们也应体现阅读与表达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我先让学生联系旧知,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都会把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作细致描写,告诉学生,要深入体会人物的特点,就必须细细品读文章中对人物的这些描写。在精读的时候,注意作者细致描写的独具匠心。如,同样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前后两次有所不同,其用意是什么?学生在揣摩语言内涵的时候,也收获了表达上的知识。

篇6:《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合作探究,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从小到大,你最敬佩的人是谁?说明理由。

(生畅所欲言,师相机点评)

2、过渡,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敬佩的大多是名人或熟悉的人,可是作家章武,却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产生的深深的敬意!想知道事情的原委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天游峰的扫路人。(齐读课题)

二、紧扣词句,体会敬意

过渡:从哪里看出作者对这位扫路人怀有深深的敬意?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谁能迅速从文中找出根据?

1、出示句子: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指导朗读:谁能体会到这种感情?说说看。

(1)指名读。

(2)指导读:交情好像一般,感情还不够深。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我”对扫路人的敬重之情?(课件闪烁“紧紧地抓住”)

(3)你体会得非常正确!愿意读一下给大家听听吗?

3、小结:对!一个“紧紧”,一个“抓住”,确实表达了作者对扫路人的敬意!还有吗?(此环节视时间和学生回答程度而灵活机动)

4、出示句子:“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师:笑声会伴随我回到住地吗?那究竟是什么呢?说明什么?

三、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1、过渡:那么到底扫路人哪些地方让“我”如此敬佩呢?作者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文本,与老人进行心灵对话。

2、学法指导:别急着读课文,老师想知道的是,你们准备怎样来感悟人物特点?

3、小结:对,感悟人物特点就得紧紧围绕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感悟。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说说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

(2)练习感情朗读,把你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五、全班交流,感悟人物

师:哪一个小组先进行交流?说说你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是抓住人物的哪个方面进行感悟的?

☆    出示描写人物语言的三段话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重点理解第一句话

1、指导读好第一句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老人真的不累吗?

出示两个句子: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3、指导读好以上两个句子

4、那老人为什么说自己不累呢?

5、指名读好后两个句子,体会老人的乐观自信,豁达开朗。

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虽然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但他以苦为乐,无怨无悔!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老人。他那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不仅感染了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6、过渡: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怎样的老人?

出示两段外貌描写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扫帚清扫着路面。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指名读

(2)说说你的理解

六、总结升华,书写名言

1、师总结:同学们,作家章武的天游峰之行收益匪浅,不仅饱览了天游峰的奇山异水,而且认识了一位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对于在座的每一位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启迪呢?下面就请大家把自己的人生感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可以借用名言,也可以自己创作,别忘了署上自己的大名!

2、学生书写名言。

3、集体交流评议。

七、拓展想象,延续文本

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老人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30年后想见的情景。

篇7:《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文章通过正面、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难点: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

(大屏幕出示词语)谁来读读这些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

险峰、银丝、飘飘悠悠、顶天立地、层层叠叠

精瘦、褪色、瘦削、慈祥、炯炯有神、朗声大笑

【第一行是描写天游峰的词语,第二行是描写扫路人的词语】

过渡:同学们果然都有一双慧眼。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扫路人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二、精读训练。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12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扫路人的句子(或是与扫路人相关的句子),仔细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在书上空白处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下。

1、交流外貌描写。

出示句1: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出示句2: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这两句话分别描写了老人外貌中的什么?(穿着、容貌)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朴实、健康、有精神)

能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老人吗?(精神焕发、容光焕发、老当益壮等)

小结:两处外貌描写,寥寥数语,却抓住了扫路人的特点,让我们如见其人。除了老人的外貌描写,作者还抓住了哪些方面来写的?你还找到了哪个相关语句?

2、交流动作描写。

出示:“老人 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从老人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引”“沏”体会老人的热情好客。)

小结: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尽显出老人的热情。

3、交流语言描写。

老师将“我” 和老人的对话组合在一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1)“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你们觉得老人到底累不累?

(累:天游峰高、险、陡而且台阶多,天天扫当然累。 不累:习惯了;扫干净了路心里高兴不觉得累;热爱生活,以苦为乐;爱上了天游峰,离不开这里,工作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小结:正是对工作的热爱,让他忘却了疲劳。这样的人生态度就是乐观,正因为他的乐观,所以他才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齐读体会。

(2)“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教师引述:老人离不开的是――(雪花泉的水),其实他真正离不开的是――(大自然),他对自己现在的这种生活很满意,所以他还离不开――(自己的生活),我们说老人因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所以感到其乐无穷。

(3)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30年后,老人多大岁数了?你相信老人能活到一百岁吗?

(生交流,师板书:自信、乐观)

4、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5、“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笑声”能持续这么久吗?一直伴随着作者的其实是什么?

(伴随作者的其实是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精神,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

7、老师将“我” 和老人的对话组合在一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下老人的精神品质吧!

【出示对话,分角色朗读。】

6、回顾课文,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位扫路人的呢?

(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对老人进行描写。 )

7、既然是写扫路人,为什么作者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天游峰呢?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奇妙之处。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交流:

片段一: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片段二: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谁能用一个字来说说天游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体会交流板书:高、险、陡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体会“银丝”“飘飘悠悠”“断掉”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从而真切体会天游峰的“险”和“陡”,感受比喻句的形象生动。(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从“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等具体的数字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峻。(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从“终于”“好不得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等描写作者和游客们的词语体会天游峰的高与险,感受侧面描写的作用。(指导朗读)

(3)观看插图,加深理解。齐读课文。

(4)为什么“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可不可以把这里的“一级一级”改为“一级级”?省略号里省略的是什么?

(“一级一级”更能表现老人一丝不苟、不辞劳苦、勤勤恳恳,让人敬佩。)

小结写法:作者先总写天游峰是第一险峰,再通过具体的数据、形象的比喻、侧面烘托三种写法来体现天游峰的高与险,这些写作手法在以后的习作中同学们可以多加练习、运用。(板书:侧面烘托)

8、教师针对板书,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正面描写向我们多角度地展现一位朴实勤劳、热情好客、豁达开朗的扫路老人,还以天游峰的高、险、陡来侧面衬托老人的自信乐观,使老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9、情感升华总结: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一个貌不惊人的扫路人,因为他热爱生活,自信、乐观、豁达,所以他健康长寿。人生的道路有风有雨,如果我们拥有像老人一样的自信、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相信一切都将美好。

三、作业。

1.摘录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或段落。

四、阅读推荐。

2.阅读《挑山工》,谈谈你的感受,感兴趣的同学写一篇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篇8:《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3.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反衬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难点: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中心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扫路人,写了天游峰和游人,你能写几个与他们有关的词语吗?任选一种类型写三个。

(1)学生默写。

(2)师生点评,齐读词语。

2.相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回答板书:高、险)

二、与天游峰对话――感受天游峰的高与险

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天游峰和那扫路人。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天游峰特点的?哪些语言文字引起你的关注?

2.交流,出示: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出示天游峰的视频。(教师相机描述。)

2.交流:

(1)比喻。你把它读一读,见过白色的丝线吗?这银丝是天游峰的石梯,让你感受到天游峰的――险,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还有哪些文字引起你的关注?

引导学生从“飘飘悠悠”、“断掉”、“抛”中你体会天游峰的险、高。

难怪人们称“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能把自己的体会送进去读一读这段话吗?指名读,点评。

(2)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表现天游峰特点的?(列举数字)

点红:运用了这么多数字,不觉得嗦吗?(突出天游峰高)

你能把我们带到那高高的天游峰上去吗?(指导朗读。)

(3)侧面烘托。

面对这样的天游峰,游客作出何反应?(引读:“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体会侧面烘托的方法。

爬上了天游峰作者心情怎样?你来把作者得意的心里表现出来。

作者攀上天游峰是那么的得意,而这位老人――引读:每天都要一级一级――――――令作者不禁倒抽一口气,从这倒抽一口气中,你体会到什么?

3.小结:同学们,课文主要写扫路人,为什么作者花了这么多笔墨写天游峰呢?(板书:反衬)

三、与扫路人对话――感受老人的自信与豁达

过渡:那文章中还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扫路人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的句子,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学生读书,交流)

1.外貌:我循声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生读,师正音)

(1)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勤劳、朴素)从哪些文字中体会到的?(引导抓住“褪色的衣服”,“运动鞋”,“精瘦”体会老人的勤劳朴素。)

比较:“精瘦”和“瘦削”

(2)结合“炯炯有神”,“慈善”,“黝黑”等词语体会。

这两处既然都是描写人物的外貌,为何作者没有放在一起写呢?

谁来把这两处描写外貌的句子读读?

2、你还找到哪些描写老人的句子?(第4小节)

你感觉这是位怎样的老人?(热情好客)

你能把老人的热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3、还有描写老人的句子吗?

(语言、神态)“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1)九百多级石梯,每天扫一个来回,多么辛苦而老人却说不累。你能读好两个“不累”吗?(指导读,读出老人的口气。)

老人说不累的理由是什么?

小结,板书:豁达开朗。

谁来读好这句话?练读,指名朗读。(点评。)

(2)老人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几十年如一日,不辞劳苦地清扫着天游峰的石梯。可他还是说――(点红:我能舍得离开吗),为什么舍不得走?

你们能把这份真情、这份热爱通过朗读来表达吗,谁来?

(3)你还有什么感触?30年后,老人多大了?(老人相信自己能活到――100多岁,他对生活对――充满自信,还想在这儿继续工作。

这种自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就是一种自信乐观的表现,(板书:自信)。我们一起老读读这句话。

让我们一起把这份真情、这份热爱通过朗读来表达吧!(师生配合读)

4、课文除了写扫路人,天游峰、游人外,还写到了什么,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引读: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这鸟飞了起来,为什么又悄悄落下?这鸟其实就是――(老人)

5.我想:同学们此时对这位老人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了,作者最后说,引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仅仅是伴随我回到住地吗?你能谈谈吗?

四、总结全文,提炼写法。

1、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作者不仅通过环境描写的衬托,还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向我们多角度地展现一位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豁达开朗、自信乐观的扫路老人,让我们记住这样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去。

2、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有风有雨,只要我们拥有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相信陪伴我们的永远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3.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位扫路人吧,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30年后,当作者来到天游峰,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30年后的情景。

篇9:《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热爱大自然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3. 学习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自制远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进入文本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回答板书)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本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

(1)自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 ”画出描写扫路人的语句,反复品读,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全班交流(天游峰)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理解“一根银丝”(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这句话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天游峰石梯的陡峭和攀登的困难)

理解比喻句、飘飘悠悠

出示天游峰的图片课件,直观感受其险。

天游峰是如此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峻来吗?作者登上顶峰时又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吗?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有关重点句子: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抓住“顶天立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这些词句,体会天游峰很高。这么高的天游峰一天要扫两次,应该是很累的。谁能把天游峰的“高”读出来呢?

(2)理解顶天立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从这些词语中体会游客们登山很累。指导朗读

3.全班交流。(扫路人)

“我循声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1)抓住“精瘦”体会老人的勤劳,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的节俭。

(2)指导朗读。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抓住“瘦削”“黝黑”体会老人的勤劳。

(2)抓住“慈善”体会老人的慈祥、善良。

(3)“炯炯有神”说明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

(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老人有精神。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抓住“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体会老人很勤劳,对自己的工作很负责任。

(2)抓住“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体会老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3)抓住“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体会老人的豁达、乐观。

(4)指导朗读。

小结:是呀,这位老人把工作看作是一种锻炼,一种责任,一种享受。这就是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过渡:面对如此辛苦的工作,老人却说不累,可见老人的确非常豁达、乐观。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抓住“我能舍得走吗?”这句话体会老人对天游峰的深情。指导朗读。

(2)小结:老人离不开的是雪花泉的水、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清爽的空气和与他作伴的花鸟。在我们看来,老人的生活其实是很清苦的,但老人却以苦为乐,舍不得离开。这也是一种豁达、开朗。

“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1)“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抓住这句话体会老人的自信和豁达。

(2)学生交流老人自信、豁达的原因。(①锻炼;②环境好;③心情好、自信、乐观)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意思是(老人这么开朗,一定会长寿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意思是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老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影响了我。

小结: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有了这些前提,我们相信老人肯定能长寿。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这更是一种自信、豁达。

同学们,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一个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你们说,这样的人他普通吗?对呀,他看似普通,实际上却不普通。他那种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不仅感染了作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三、书写名言。超越文本

1.引导学生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写出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人的一生要充满笑声和快乐,这才是完美的一生。

(2)大自然是心灵的老师,没有大自然,就没有生命存在。

(3)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

(4)人要相信自己,坚定的信心会使一个平凡的人变成名人。

(5)生命在于运动。

四、拓展想象,延续文本

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老人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30年后相见的情景。

板书设计

篇10: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小黑板,摘抄相关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个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

(板书课题,齐读)

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设计说明:课题的朗读看似简单,然而真正能读好并不简单,带着感情去读,对学习整篇课文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因此这里指导学生“带着崇敬的心情”去读。】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这是大家对他的初步了解,相信学习课文之后,大家对他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词语(小黑板出示)

武夷山 飘飘悠悠 险峰

扫帚 颇有节奏 石阶

精瘦 褪色 瘦削 面色黝黑 炯炯有神

自信 朗声大笑 豁达开朗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1)指名读,及时请其他同学纠正读错的地方。重点指导“颇”“削”“黝”“吁”等字的读音。

(2)齐读。

(3)这些词语里有些字比较容易写错,你认为有哪些要提醒大家的?引导学生注意“黝”“褪”“炯”“豁”等字的写法。

(4)通过预习,你理解了这里面的哪些词语的意思?

你还知道了课文中哪些词语的意思?

(5)再读读这五组词语,想想每一组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第一组:天游峰的特点

第二组:扫天游峰的老人正在打扫

第三组:老人的外貌特点

第四组:老人是个爽朗的人

第五组:游人登山时的样子

(6)再次齐读。

2.句子

(1)你认为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哪些句子读得比较好的,可以读给大家听听。一个同学读好后,如果其他同学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也可以挑战。

(2)指名读。(3)指名评价。

3.课文

指名逐节读课文,及时纠正,提醒文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停顿时间。

4.点评预习情况,并过渡。

三、感受天游峰的特点

1.对于天游峰,你们了解吗?谁来介绍一下?

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介绍。

2.那么在作者笔下,天游峰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

3.默读这几句话,你感受到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

(1)学生默读,并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2)集体交流。

A.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作者用比喻的写法,将石梯比作了一根银丝,突出了天游峰的“险”。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银丝”“飘飘悠悠”“断掉”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从而真切体会“险”。

B.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用了列数据的方法写出了天游峰“高”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词语“顶天立地”,想象九百多级台阶大体上有多高。

C.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通过游人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爬楼梯的感觉,从而体会游人的感觉,理解天游峰的“高”和“险”。

(3)教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指导学生注意重点词语,读出天游峰的特点。

4.归纳写法:

(1)这些句子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

(2)我们平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这样,把事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来描写。

四、总结,设疑

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讨。

【板书设计】

篇11: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篇12: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 精瘦 运动鞋 气喘吁吁

瘦削 眉毛 慈善 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 ) 瘦( ) 鞋( )

眉( ) 慈( ) 宿( )

3、抄写词语。

攀登 傍晚 伴随 气喘吁吁

瘦削 鞋子 慈善 自在悠闲

宿鸟 眉毛 汗珠 炯炯有神

篇13:天游峰的扫路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绿线中的生字知识不写。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仔细品味天游峰扫路人那钟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

投影片、课文录音带、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题设疑

1、启发学生回忆,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2、揭示课题,设问置疑。

二、自读课文

1、提出一读的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明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鼓励学生三读课文: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1)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情境理解。

(2)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及句意、中心思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去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的感知、理解,有问的题在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时解决。

4、理清课文脉络。

(1)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四、分段读课文

五、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夷”、“傍”、“颇”、“瘦”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

2、重点指导“瘦”的书写,这个字笔画多,间架结构较繁复,教师杂田字格中作示范书写。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六、作业

1、读一读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眼睛炯炯有神。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在一片( )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从中传来。(清静 寂静)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 )了。(沟通 畅通)

(3)这充满自信、豁然开朗的笑声,一直( )我回到住地。(跟着 伴随)

3、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温故

1、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讲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

(3)“一根银丝”指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

武夷山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峻来吗?作者登上顶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教师范读,指名朗读。

(5)小结。

游客

(板书:天游峰:九百多级----望而却步

半途而废)

2、精读第二段(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读读有关语句,细细地体会。

(3)出示有关投影片:

我循声迎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的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a、自读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

b、讨论: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c、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小结。

扫上山

(板书:每天一级级-----)

扫下山

3、精读第三段(第4~12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2)分角的朗读课文第一层(4~7自然段)。

a、扫路人的工作类吗?他为何讲“不累”?

b、感情朗读。

课文用游客的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对照扫路人的开朗、坚定,用天游峰的险峻衬托扫路人的攀登不止的顽强个性,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学生自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3)分角色读第二层(第8~12自然段)。

a、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的语句,进一步说说老人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b、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

“这充满自信、豁然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感情朗读。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体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

学生练读,教师范读,指名朗读。

(4)小结并板书:扫路人:轻松自在 自信豁达

年过七旬

三、朗读课文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赏读佳句。

(1)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崐就能断掉似的。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3)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填空。

本文讲述的一位老人已有( )岁了,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崐早该退休可,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崐吸的是( ),而且还有( )作伴。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从内心崐敬佩他。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本文写了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赞扬了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崐息的精神。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套”、“鞋”、“吁”、“汗”、“削”这几个字的间架结构。

2、“套”字书写时要克服两个难点:一是“”。教师要作示范性指导。

3、提醒学生注意“鞋”、“吁”、“汗”、“削”等字左右两部分的比例,把字崐写美观。

4、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再抄写。

傍晚 伴随 静寂 气喘吁吁

险峰 攀登 慈祥 自由自在

2、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老人 ( )地清扫

( )的天游峰 ( )地打量

( )的星光 ( )地抓住

( )的笑声 ( )地说

3、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不仅----而且----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既然----就----

(1)( )这位老人已有70岁了,( )他还在险峻的天游峰扫路。

(2)在这里,他( )能呼吸清爽的空气,( )还有花鸟作伴。

(3)( )我顺着九百多级石梯上了顶峰,( )心里好不得意。

附板书:

[天游峰的扫路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天游峰的扫路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品读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并从中受到启迪。

4、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语言、神情等,领会课文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

1、单刀直入,揭示课题。

2、朗读课题,引发思考:

(1)了解“天游峰”(借助课文内容或课外资料)

(2)师生对话,引发讨论:天游峰的扫路人与别的扫路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初读,感受:

1、自由放声读课文,思考上述思考题。

2、检查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会到不同之处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三、精读,感悟:

1、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作个批注。

2、交流感悟,适时深化体验,朗读语句。

教师预设:

服务地点 武夷山天游峰又高又险

见面方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穿着 朴素

生活态度 不是苦劳动,而是赏风景。对山有真感情

服务方式 劳动量大,认真细致

外貌 精神,慈善

年龄 70高龄(人生七十古来稀)

语气神情 悠然自在,乐观开朗

生活环境 优美舒适,人山一体

茶 充满人性,沟通心灵

3、你想对这位扫路人说什么?

作者这样说了吗?他是怎么说的?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课文内容,领会写作特色:

景物与人物相结合

结尾含蓄,意义深远

通过描写语言、神情等表现人物

2、作业:抄写生字词;阅读《挑山工》。

第二课时

一、阅读,比较:

1、自主阅读《挑山工》。

2、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相似)之处?

教师预设:写旅游途中的一个人,反映一个深刻的哲理

写人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情等

揭示文章中心含蓄,令人回味

把景物与人物结合起来,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3、总结:通过比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积累,练笔:

1、摘录两篇文章中你欣赏的词句,多读几遍,背诵。

2、小练笔: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你有这样的小事吗?如果有,写成一篇短文,和大家交流。

[天游峰的扫路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5:天游峰的扫路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板书课题(课题中“峰、人、”两个字用红笔写,且写得很大)

二、引导质疑:

师:看到老师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把“峰”和“人”写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三、自读感悟: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下自己认为能回答问题的句段。

(2)读一读划的句段,想一想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3)与周围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4)读好所划的句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四、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自由汇报读书体会:

关于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险。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险峰,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台阶,此时你心中有什么想法?

关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她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2、教师点拨(引导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

练习感情朗读。

3、设计情境,表演对话:

一人扮演旅游局领导,考虑老人年事已高,劝其回家享清福;另外一人扮演老人,说服领导让其留下继续工作

五、总结延伸:

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与这位貌不惊人的扫路人进行了沟通,他亲近自然,热爱工作,自信乐观的精神却深深留在作者的心中,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像老人那样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中快乐生活吧!

2、写一句名言。可写感受,写体会,写想法。

六、课后练笔: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板书: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 扫路人

(险,高) (自信,豁达,开朗)

[天游峰的扫路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6:天游峰的扫路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另外再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有关天游峰的图片材料、课文的朗读录音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爱工作、勤锻炼)

累 不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你听懂了什么意思?(板书: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图片,再说说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诗句。

2、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一定会对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要跟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完课题),他一定也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三、再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

2、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问题,看看能否解决别人的问题,对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质疑。

3、交流:可以读好句子,说理由;也可以质疑提问或解答别人的问题,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老师结合评议交流情况,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鼓励并表扬会提问、肯动脑的学生。

四、作业

1、让学生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二、读讲课文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点和老人特点的句子来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2、交流读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进行评议,指导读书并练习读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徇声迎了上去…………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爱工作、勤锻炼……)

3、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答吗?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两组:一组认为累,一组认为不累)

4、学生再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认为累或不累的理由来。

5、交流读句,说出理由,让人听出累或不累。

6、评价学生读书情况,鼓励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想,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三、作业

1、摘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了课文,你想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二、读讲课文

1、作者最后对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引读作者的一句话)作者是不是在跟他开玩笑?

2、讨论并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读作者的话,体会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3、你认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为什么?再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的乐观和自信。

4、学到这里,你对老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还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质疑:现在你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学生讨论解决)

三、赏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

2、小组读书,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学了课文后最大的感受。

2、课外读读《守林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7: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游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个质朴而又自信的老人,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文章写作极具特色:抓住特征描写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刻画细致入微,不仅说明了老人生活俭朴,且表现了老人乐观、豁达的个性。另外,通过写景衬托人物品质。课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苦,衬托出老人顽强不息的精神。

本课的设计基于文本的写作特色,着重在两方面进行设计:

1.通过语言、外貌、环境等描写,突出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课文层次清晰,写环境与写人穿插并进。所以设计让学生先找到描写天游峰的语句,组织品读。由“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体会天游峰的高而险。接着,采用一个采访,让生想象体会游客登山的艰难。这样,从环境的险峻、游客的切身体会侧面烘托出老人扫山路的.困难,为体会老人的顽强不息奠定感情基础。

接着,引导学生一一找到描写老人外貌、语言的语句,逐一品读,感受老人生活俭朴、爱工作、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文中的两处外貌描写,是由远及近的观察描写,所以不能交换位置,由此让学生感受要根据观察的角度来描写。其次,品读老人的语言,则抓住两个“不累”和舍不得离开天游峰,明白老人深爱自己生活的地方,所以再累也高兴的轻松心情。最后从“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体会到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

2.借景抒情,借文中笑声的写法,迁移至30年后的扫地声,突现人物主旨。

文中对老人笑声的描写,一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说是提升了老人的精神的灵魂。所以,在读完课文最后一段后,让学生提出质疑。学生发现老人的笑声惊起了宿鸟,并伴我回到住地。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由之前的教学,学生已深深体会到老人身上的乐观开朗、自信豁达,其实他的笑声就能传递出这样的感染力,鸟儿熟悉他的笑声,作者也钦佩这样的笑声,且会一直伴随他一生。

最后,再让学生仿照笑声的写法,也用侧面烘托、细节描写,来写扫地声。让学生在课堂巩固写法的练习,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3.存在问题。

教学设计板块较多,课堂环节虽环环相扣,但平均用力,重点反而不够突出,亮点也随之弱化。尤其感觉学生是被牵引着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未能被充分调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发展。例如学习描写老人的内容,并非一定要切成块来学习,外貌归外貌,语言归语言,就很难有一个完整的感受。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抛出一个大问题:“老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由此让他们充分读书,在写下自己的体会后充分交流,教师则在关键处进行质疑、归纳及提升。

篇18: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由《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这三篇课文和习作五、练习五共同组成。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继续实施了批注式的教学,近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一直鼓励孩子在书上圈圈画画,批批写写,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与评价能力,实现阅读过程中与文本的对话。

《天游峰的扫路人》“我”与扫路人对话描写特别细致,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体会出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除了环境的衬托,我让学生走进文本抓住人物的语言,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如“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教学本课时,重点让学生体会文章写法,学习作者如何描写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

环境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的生活背景衬托出人物的可贵品质。而在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会忽略对环境的描写,本课描写的是自然环境,作者在第一和第七自然段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天游峰的高而险的特点,课堂上,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围绕“天游峰是什么样的”和“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为何要花笔墨来写天游峰”这两个问题来思考,用笔画出有关语句,自主品读这些句子,做适当的批注,从具体的文字中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学生抓住了文中“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最终感悟出作者描写天游峰的高而险,是为后面理解老人扫石阶的艰辛作好铺垫。同时,还用游客爬山的疲惫衬托老人的劳动的辛苦。最后进行写法总结,对学生提出要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大困难之一,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批注”这一手段,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那学生学习一定会更主动,一定会更好地越过阅读的障碍,开创出一片阅读的新天地。

篇19: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天游峰是什么样的”、“扫路人怎么样”、“课文为什么要写一个扫路人”等几个问题,然后就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读读全文,认为该画那几就画那儿”,“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进行充分地体验、自主地表达。

是放开,还是开放,是个性化阅读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学生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凸现,心态的开放,创造性的解放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等于忽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教学中,倡导个性化的阅读,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启思,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问题;要用一切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未知欲,使他们积极走进文本。教师不能为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而放开了要求的标准与尺度,不敢深入地点拨,深刻地赏析,深广地指导,甚至不带领学生深入反复地吟读课文,体会真意。

篇20: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课文描写了作者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通过对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我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文本,边朗读边通过关键词语想象天游峰的“高”与“险”,在写法上让学生明白从远到近,有具体数据的体现,也有侧面的烘托,然后练习朗读,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通过交流和品读课文,同学们充分认识了天游峰的“高”与“险”。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作文500字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作文550字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语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实录

书香课堂

天津语文范文

天津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六年级下册语文的期末试卷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推荐20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2022-07-30

评课稿范文 语文教学2022-11-14

小学六年级语文《巨伞下的城市》教案2022-10-15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作文2022-10-25

课堂开场白欢迎同学们2023-08-07

人教版六年级作文2022-10-27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2023-01-12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计划2023-02-25

《练习3》教案设计2023-09-0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2022-12-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