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作文500字

时间:2023-06-11 07:43:48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作文500字(精选24篇)由网友“叶澜依叶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作文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作文500字

篇1:《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作文550字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作文550字

30年后我依旧、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30年前那位扫路人——他脸上明显多了几条皱纹,但还是精神抖擞;面色更是黝黑了,可能是工作的缘故吧。淡淡的眉毛下,一双依旧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倍感亲切。

老人看清是我,脸上的笑容逐渐展开,连忙招呼我:“是你啊,来,进屋喝茶!”我也开心起来了,居然还能遇见他,还是那个热情好客的他。“您老真健康啊。为什么您还不离开这儿,去享清福呢?”老人顿了顿,又望了望天空,意味深长的说:“哎~你现在大了,应该明白,只要你热爱你的这份工作,不管它是不是平凡的,乐观的.看待这份工作,也可以让它不平凡起来,更精彩的!”我望着老人,一股敬佩之情由然而升。

“对,就像你这样。”我激动的说。

“不,我没什么。我只是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我的生活,更热爱着大自然!”老人给我沏了一杯茶,“我还可以再做30年,呵呵。”老人朗声大笑,很自信的说。

“当然,不成问题。我30年后照样再来喝你的茶。”我也大笑起来。笑声惊动了在旁边“偷听”的小鸟,只是它们并没有飞走的意思,也“唧唧、喳喳”地笑起来。

我望了望老人,又想了想我自己,思索起来……

篇2:《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

30年后我依旧、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30年前那位扫路人——他脸上明显多了几条皱纹,但还是精神抖擞;面色更是黝黑了,可能是工作的缘故吧。淡淡的眉毛下,一双依旧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倍感亲切。

老人看清是我,脸上的笑容逐渐展开,连忙招呼我:“是你啊,来,进屋喝茶!”我也开心起来了,居然还能遇见他,还是那个热情好客的他。“您老真健康啊。为什么您还不离开这儿,去享清福呢?”老人顿了顿,又望了望天空,意味深长的说:“哎~你现在大了,应该明白,只要你热爱你的这份工作,不管它是不是平凡的,乐观的看待这份工作,也可以让它不平凡起来,更精彩的!”我望着老人,一股敬佩之情由然而升。

“对,就像你这样。”我激动的说。

“不,我没什么。我只是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我的生活,更热爱着大自然!”老人给我沏了一杯茶,“我还可以再做30年,呵呵。”老人朗声大笑,很自信的说。

“当然,不成问题。我30年后照样再来喝你的茶。”我也大笑起来。笑声惊动了在旁边“偷听”的小鸟,只是它们并没有飞走的意思,也“唧唧、喳喳”地笑起来。

我望了望老人,又想了想我自己,思索起来……

太仓市二中六年级:赵林

篇3:《天游峰扫路人》学习心得

听了张老师的语文课《天游峰的扫路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引起我很多的思考。

一、抓住朗读,与学生的体验紧密联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朗读素质的优劣是体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朗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语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朗读训练,体现“以读为本”,把“读”置于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角度去着力加强读的训练,提高读的质量。要想让学生读出“味”来,一定要让学生先体验再朗读,激发其朗读的兴趣,提高其理解的深度,有指导地读,有目的地读,才能读得有效,读出味道。

二、注重情趣,品读语言文字的魅力。

这里谈的是两点,一是“情趣”,二是“品读”。语文课一定要有情趣,情趣是学习者内在的动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注重教学情趣,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改进阅读教学的切入口。如果每一个语文老师能够注意挖掘教材的情趣,让“学生喜欢”,能够创设多种氛围,让学生学得有趣。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就会上得有声有色,学生就会学得兴致勃勃。

语文课,要带着学生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魅力,怎样引导学生读出文字包含的深刻含义,怎样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字面背后的意思,怎样在教学中让学生越来越聪明,培养学生学会品味,学会思考,这都是一个逐渐训练的过程。

三、适度渗透,揣摩和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语文课程目标第三学段这样谈到:“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提醒语文教师不能忘记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和谐统一的,应采取多种方式侧重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光要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还要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语文书上的文章是一篇篇标准的范文,学习这些文章的表达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写好作文,掌握写作技巧。例如,张老师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带着学生品位人物描写的细节,让学生懂得了衬托的作用,通过表演知道人物的出场可以“先声夺人”等。

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是很值得研究的,研究起来也是乐趣无穷的!

篇4:《天游峰扫路人》学习心得

《天游峰的扫路人》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作者在攀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刻画了一位天游峰扫路人的形象,赞扬了这位扫路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可以说这是一篇写人的范文,全文通过抓住描写这扫路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体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回顾本课的流程,教师先是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接着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出人物描写的文章应该抓住哪几方面来写,这就无形中让学生复习了描写此类文章的特点,于是便在反馈的过程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人物特点,在讲解的`同时教师很好的应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最后教师又把着眼点转到了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老人的,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来体会这位老人的特点,其实无论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哪都是放大老人那种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

这一节虽然没有低段教学的活跃,也没有赛课的精彩纷呈,但让我们体会到了语文应该教什么。本课的教学,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孩子们呈现了描写人物的方法,这就是给了学生“渔”。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加一个现场练笔会更能反映这节课的效果。

篇5:《天游峰扫路人》学习心得

回顾本课的流程,教师先是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接着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出人物描写的文章应该抓住哪几方面来写,这就无形中让学生复习了描写此类文章的'特点,于是便在反馈的过程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人物特点,在讲解的同时教师很好的应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最后教师又把着眼点转到了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老人的,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来体会这位老人的特点,其实无论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哪都是放大老人那种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

这一节虽然没有低段教学的活跃,也没有赛课的精彩纷呈,但让我们体会到了语文应该教什么。本课的教学,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孩子们呈现了描写人物的方法,这就是给了学生“渔”。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加一个现场练笔会更能反映这节课的效果。

篇6:《天游峰扫路人》学习心得

听了黄老师这节语文公开课,让我心有体会,现把我感受如下: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老师的语文功底扎实,语文素养要高,深入研读教材。例如:教师在文章的指点,列举问题等方面,她都明确指出,便于学生理解并从文章中找出,尤其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中学生来说,教师的辅助指导所起的作用是无比大的。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要高。

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从这节课可以看的出来,由于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因此,这黄老师在指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显得尤为巧妙,具有艺术性。整个过程她都没有作正面的解释性回答,而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答案,在言语实践中自然感悟问题的答案。

3、简简单单教语文,静下心来钻课文。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她没有简单化处理,而是引导学生来联系自己,从实际出发,进而得到情感世界的升华和丰富。

篇7:天游峰读后感扫路人读后感

文章讲述了武夷山的扫路老人年过7旬,却还不畏艰难劳累的扫着一节节台阶,在作者和他交谈时他饿回答亲切而又慈更令人吃惊的是来回1800多级的台阶竟是他的工作量,可他却说“不累”面对着样一个老人我心中不竟一震。

“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从文章中脱影而出在文章中以人注目是因为他是人物之间的约定。

生活中与你擦肩而过的人你注意过么?你有没有像作者那样,与你面前的陌生人谈一谈,也许你可以从中发现他们的不平凡。

但是文章的亮点还不在于此,而在那个扫路的老人身上。与不顾劳累,任劳任怨为游人提供了清洁的道路却默不吭声,像这样的人你的身边也有许多!

老师父母,他们将一切奉献给了我们就像低调的扫路人一样。无声奉献!

清洁工警察他们为了居民的生活早出晚归就想那个无私奉献!

朋友你身边的劳动者,你身边的奉献者,你身边的陌生人,他们都在为社会做着巨大的贡献而不求回报。他们是生命的老师,是社会的支柱,是精神的依托!

因为,他们无声奉献,所以他们是英雄!

因为他们是劳动者,所以他们伟大!

只有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是真正活着的人才是真正主宰灵魂的人。

篇8:天游峰读后感扫路人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去爬天游峰时与一位扫路老人之间的谈话。课文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反映出老人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文中有多处描写山势险峻与游人“气喘吁吁,望而却步”,更加突出老人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可以看出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而上上下下一千八百多层台阶,老人没有退缩,只当风景看。

而当我熟读一番后才明白接下来作者为何说30年后还来看他,因为作者早已被老人的生活态度所折服。而作者之所以记住那阵笑声,不仅是记住了那笑声的爽朗,更是记住了那种乐观面对生活的精神,同时,也让我感觉到了作者对老人深深地敬意。 从这篇课文中,我学会了多。老人作为天游峰的扫路人,他攀登不止,自强不息,乐观生活,充满自信,没有因每天的工作艰辛而却步。而我们是否也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呢?!面对困难,不逃避,不悲观。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篇9:《天游峰扫路人》说课稿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蕴涵哲理,是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情感熏陶的好素材。

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五年级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如:顶天立地、气喘吁吁、望而却步、瘦削、豁达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具体的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

其中目标1和目标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为较好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预设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并学习课文第一段。

上课伊始,师生谈话,揭题质疑,从而更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结合分自然段的朗读检查,着重对“沏茶”、“瘦削”、“炯炯有神”、“黝黑”、“扑棱棱”等字词进行正音,特别要读准多音字“削”、“量”,初步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交流回答质疑中提出的简单问题。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各段大意。最后学习课文第一段,通过看天游峰的图片,说看后的感受,找描写“险峰”的语句,体会天游峰“石梯”之“险” 以及作者登上天游峰的喜悦心情,再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渲染氛围,加深感悟。

接下来,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这一课时,我设想主要从具体的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我准备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课一开始,通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的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问题来回顾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进入本课第二个环节。

二、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课文有十二个自然段,共分三段,第二段是课文的过渡段落,巧妙引出课文的中心人物——扫路人。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写“我”与老人的对话。在设计学习活动中我将第二、三两段整体考虑,先让学生逐段自读,了解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再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神态、行为的语句,接着让学生读读画出的句子并体会: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圈圈画画,写下个性化的批注,然后全班交流,品味这些语句,试着将体会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最后组织朗读交流、评读加深感悟。在交流过程中,我将随机点拨引导。

在引导学生品读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时,我先出示外貌描写的两句句子,让学生自由读,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褪色”、“运动鞋”、“精瘦”、“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词语体会老人朴素、勤劳、和善、健康的特点,最后让学生读读这两句话,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这位老人的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将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人物的语言,尤其是第四至十二自然段的对话描写。我先出示第四至十二自然段的对话描写,让同桌分角色读,围绕“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组织全班同学品读交流。在品读“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这一句时,我从学生的朗读交流中生成话题:天游峰扫路人的工作累不累?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相机出示第七自然段,让学生抓住“顶天立地”、“九百多级”、“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等词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的工作比一般的扫路人更累。再引导学生比较朗读6、7自然段,体会老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感受老人与山的情感之深。品读第十自然段老人的话时,让学生也能学着老人悠然地说一说,感受老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品读“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一对话时,引导学生讨论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再通过感情朗读,感受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相机板书: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读书活动中,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老人热爱生活,自

信豁达的精神风貌。

三、书写名言,总结感受

在学生凭借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浓缩为一句话,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成为一句自己的名言,并建议大家写在书签上或夹在书里,或者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或者送给老师同学。这个过程不但使学生的认

识得到升华,而且丰富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也为阅读与写作训练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联结点。

四、积累内化,拓展迁移

1.摘录本课中你欣赏的词句。

2.选择你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充满自信

天游峰的扫路人

豁达开朗

篇10: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散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考虑到我班学生对天游峰险峻的特点没有形象的了解,对扫路人的艰辛也没有切身体验。基于以上对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其中目标2、3是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难点。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首先谈话揭题,板书课题后指导读题,让学生知道本文写的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再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想“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并相机正音,读准多音字瘦削xuē,通过学生质疑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层次,并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第一段(第1-2自然段)。课文第二自然段以准确生动的比喻描写了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由于我班学生没人游过武夷山,也无切身体验。我设想先让学生读读这一段,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天游峰的录像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最后,在小组内由组长安排练习朗读,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下面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我准备安排三个教学环节:复习导入、研读交流、拓展延伸。

1、复习导入。课始,以“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初步回顾上堂课的学习。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自信豁达开朗

2、研读交流。

课文第三段(4-12)“我”与扫路人的对话描写特别细致,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我设想让学生走进对文本的研读,认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给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空间。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朗读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

如,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我准备进行这样的预设:

第一步:学生自读,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相关段落。(第6、10、12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想想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

第三步:如果学生理解有偏差,真以为老人扫山路是轻而易举的事,我将引导学生围绕:“老人扫山路真的很轻松吗?”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

第四步:引导学生回顾朗读第2自然段,从天游峰的险峻中体会老人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是多么的不容易!

第五步:对照第7自然段从游客登山的表现:“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等语句来体会老人扫山路是十分艰辛的。

第六步: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艰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语言:“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七步:指名朗读第10自然段,你从老人的话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扫路人与山的情感之深,乐在其中是热爱自己的工作。读出对老人的敬佩,进一步体会老人乐观豁达的性格。

第八步:朗读“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引导学生从“三十年后”这个表示时间跨度的词中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第九步: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来理解体会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然后指导学生抓住“充满自信、豁达开朗”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赞美。

我将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3、8自然段中对老人外貌的描写,如从第八自然段中的“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词句中朗读感受到这是一位身体健朗、和善可亲的老人。

最后,我将根据板书进行总结。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体会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性格特点。

这堂课我始终以“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为主线展开学习,通过读读、画画、议议,让学生各抒己见,当学生感受不到位时,我适时点拨;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时,我顺势引导,从而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有效地组织好读书活动。

3、拓展延伸。

课文中人物外貌描写准确生动,语言刻画细致传神,我将设计以下小练笔(任选其中一题):

(1)运用准确生动的词句,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的外貌,要写出他的特点。

(2)“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篇11:《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天游峰的扫路人》正是达成此目标的宝贵教材。

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现了我对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的烘托,把天游峰的“高”与“险”表现出来,反衬扫路老人的特点。此外,还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扫路老人的性格。课文语言优雅朴素,富含哲理。

篇12:《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共由复习导入――明确任务――交流展示――整合提升――读写结合五个环节组成。

(一)复习导入

第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朗读,通过学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他们温故知新,为学习本节课做好铺垫,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并且自然过渡到明确任务环节。

(二)明确任务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现在重新提出来是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本节课应该完成的具体目标,它是落实教学重点的主要途径。

(三)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分三个环节进行:自我完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自我完善要求学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预习任务,做好在小组中交流的准备。随后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处在农村,胆子还是比较小,也不够自信,小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展示,通过小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增强自信心,为全班展示打好基础。同时,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集体探究进行解决。)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我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力求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并且随机进行引导和点拨,落实教学重点。

我估计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会填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热情好客、朴实、健康、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内容。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只要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谈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下来,我都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肯定与赞扬。同时有机的进行整合并落实语言文字训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天游峰的高与险;去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如填(乐观)的扫路人,孩子们会展示朗读这一段话――:“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适时问:“老人累吗?”

孩子们即时答出:“累。因为他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联系上文,天游峰有九百多级,而他每天要扫一千八百多级,怎么会不累呢?”

还有的学生会说:“不累。虽然他每天要扫一千八百多级,但他认为扫路当成是欣赏风景,充分体现了他的乐观。”

然后,我出示天游峰高与险的句子:“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以前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读完后,我这样问:“天游峰高吗?究竟有多高?”

学生回答:“天游峰有九百多级。”

我继续引导:“是啊,九百多级,教学楼一楼的楼梯大约有20个台阶,那么就相当于45层楼那么高。”

这时我出示天游峰的图片,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天游峰的高与险,反衬出老人的乐观。

而后,我再引导学生朗读老人质朴的语言,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发生共鸣。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法。

……

(四)整合提升

在班级展示完成以后,教学重、难点已经落实。我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行整合,从整体上感知天游峰的扫路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并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周围,发现生活中的“扫路人”;同时,也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学习扫路人的自信乐观、豁达开朗。

(五)品读感悟 读写结合

新课标中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假如我们满足于课堂上的成果,那是远远不够的,文章的人文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同样是意犹未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假如这位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你为他写一份颁奖词,颁奖词要言简意赅,字字有力,能感动别人。”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以上就是我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到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篇13:《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因为课文中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作者主要通过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

六年级小学生人生经验不足,对人的思想心态理解不深,在理解扫路老人的话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确定为教学难点。

篇14: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文中的图以及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一、二两小节。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以为老人呢?

篇1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在不理解的词语上做好标记。

3、把课文读通顺。

4、交流。(1)字词的音形。(2)抽读纠音。

5、读书质疑解疑。

三:学习第一段。

1、读第一小节,读了第一小结你知道了什么?

2、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3、用“天游峰( )”这样的句式介绍你了解的天游峰。

4、你能把天游峰那陡峭的美读出来吗?

5、指导朗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顾第一段的内容。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险峰,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台阶,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二:学习重点段。

1、轻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的、语言、行为的语句。

2、分小组学习画出的句子,体会: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

(1)“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从这里了解老人与山的感情之深。

(2)“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表现了老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描绘中,可见他愿与大山终身为伴。

(3)“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表现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以及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3、学生边汇报,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三:作业。

1、摘抄你欣赏的词语。

2、摘抄有关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3、请将这位老人介绍给你的父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

2、仿照课文写一个身边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天游峰扫路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二:朗读课文。

1、可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可小组合作分角色读。

三:仿写。

1、学习课文的写法。

2、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

3、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4、开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

5、写一写。

6、猜一猜。

四:作业。

选择你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他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写一段话。

篇16:《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设计理念:

在语言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积极创设“主动参与,交往互动”的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引导、启发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世界,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深刻的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了解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的老人。

2、通过朗读、情境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方法,学生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教学实录:

一、图文结合,引入人物。

师:通过咱上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文中哪些语句写了,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

生:感情朗读描写天游峰险的句子。

(师用粉笔简单勾勒图画:拔地而起,高耸入云)

师: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好险啊!真像是“银丝”。

生:要登上它,很困难。

生:要登上它需要有毅力。

师:可一位老人做到了,这位老人是谁呢?

生:扫路人。

师:谁知道扫路人是干什么的?你们觉得干这种工作的人怎么样?

生:辛苦。

生:苦、脏、累。

生:伟大。

生:光荣。

二、探究方法,合作学习。

师: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位老人?

生:想。

师:你们打算如何认识这位老人?

生:通过朗读课文,看看这位老人有怎样的性格。

生:通过读重点句子。

生:可以找一找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师:说得真好,这短短的'文章里包含着一个深深的道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好好地读一读文章,一边读一边想。

师:读书前我得提个问题,能回答吗?拿起书来,看第四自然段,大家一起读这一节。

师:哪一句话最重要。

生:茶很热很香,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师:希望你们也与老人沟通。进一步交流与沟通,体现出字里行间的真情。自己读,和同桌读,需多长时间?

生:五分钟。

师:先给五分钟试试,要想与老人沟通,看看哪个段落里的哪个句子你有什么感想。这就是与作者,与老人沟通了。

(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互相交流,师巡视指点)

三、主动参与,交流感悟。

师:先不要说,先读一读,哪一部分你有感想,把你的想法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你们得注意了,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到了什么信息。

生:读第八自然段。

师:听出了吗?他心里有什么想法。

(生不说话)

师:说明语感不够,你再读一次。

(生又读)

生:老人相貌平凡,能看出他精神十足。

生:古语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老人的身体很健康。

生:老人身体强壮,肯定和他每天扫路有关,扫路、爬山可以锻炼身体。

生:我感受深的是第十自然段。

生:你能把感受传达给大家吗?

生读。

生:我听出来了,他心里可能在想,没有人阻止他,他也自愿地留下来。

生:老人被美景吸引了,与这儿有了感情,所以舍不得离开。

师:为了巩固理解,再读一读。

(指名读)

师:像不像老人,谁再来读一读。

(再读,师范读,齐读)

生:读第六自然段。

师:你说得老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轻松自在、悠闲自得。

师:更深的呢?

生:他热爱自然,不把扫路当作劳累,而且当作一种享受。

师:你确实没有掉以轻心,读出更深层的意思来了。谁再来读一读享受一下。

(指名读)

生:读第十一到十二自然段。

师: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什么信息来了没有?

生:作者所说的三十年后,是由衷地希望老人能长命百岁。

生:说明老人对生活充满了自信。

(师范读,生齐读,指名读,自由练读两人的对话,师生对读)

师:这就是课文中的三个词。

生:自信、开朗、豁达。

师:谁再来读一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师:笑声惊起宿鸟了吗?

生:没有。

师:谁能惊起宿鸟?

(生再读)

师:读得很好。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刚才我们与作者与老人进行了心灵的沟通,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不管多少,只写最重要的一句。可以对作者说,对老人说,对自己说,若能写一句格言,一句警句更好。

生:老人,我希望您健康长寿。

生:您自信,乐观,自强不息,我对您产生了由衷的赞叹。

生:老爷爷,您可真棒!

生:对自己说,享受生活,就是最大的快乐。

生:老师我想对爷爷奶奶说。

师:可以呀,说吧。

生:爷爷奶奶,我希望你们能像老人一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师:多孝顺的孩子啊。

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别对一点小事那么斤斤计较,开朗乐观一些,你的健康才是女儿最大的幸福。

(师生不由地鼓掌)

师:孩子们,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始终能够充满着自信,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那就不会有爬不过的山坡,闯不过的险滩,就会实现你们幸福完美的人生。

(学生鼓掌)

篇17:《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

师:真好,其他同学后悔吗?

生:后悔。

师:这也是一种竞争,我们要善于把握住机会。看我写字。(板书:天游峰)

师:谁去过?在哪里?

生:在武夷山。

师:武夷山在哪?

生:福建省。

师:游玩后有什么感受?

生:没有毅力的登不上去。

师:你的意思是,“我登上去了,我很有毅力,我很自豪是吗?”

生:是的。

师:看我画,是这样的吗?

生:不是。

师:不是这样的,而是拔地而起。人们过去一般竹筏漂流过去。师画。人们从哪儿登的?画路。现在该写什么了?(板书:扫路人)谁知道扫路人是干什么的?

师:你们觉得干这种工作的人怎么样?

生:辛苦而光荣。

师:加上个“的”,怎么看到?

生:很幸运,能在天游峰扫地。

生:我觉得很伟大。

师:你们觉得课文好学不好学?

生:还可以吧,不算太难?

师:难在哪?

生:要从字里行间体会出扫路人的高尚很难?

生:文章短?

生:我不同意,说明老人很自信。

(师范读,生齐读。指名读,自由练读两人的对话,师生对读。)

师:这就是课文中的三个词。

生:自信,开朗,豁达。

师:谁再来读一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师:惊起宿鸟了吗?

生:没有。

师:谁能惊起宿鸟?

(生再读)

师:读得很好。下课。

第二课时

师:我们继续交流!可惜的是刚才的交流,我们的`读没有让其他同学听出信息。

生:我有个问题,为什么不把两段描写老人的话连在一起。

生:因为两处不同的情况引起作者对他的不同的观察。

生:我感受深的是第十自然段。

师:你能把感受传达给大家吗?

生读。

生:我听出来了,他心里可能在想,没有人阻止他,他也自愿地留下来。

生:说过了一半。老人被美景吸引了,与这儿有了感情,所以舍不得离开。

师:看黑板上的第一个问题,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为了巩固理解,再读一读。

(生指名)

师:像不像老人,谁再来读一读。

(再读。师范读。齐读)

师:你觉得老人真正的心情是什么?

生:轻松自在,悠闲自得。

师:更深的呢?

生:他热爱自然,不把扫路当作劳累,而是当作一种享受。

师:你确实没有掉以轻心,读出深层的东西来了。读来享受一下。谁没读过?

(指名读)

生:(读时早晨的晨读音不准)

师:如果你把“早晨”读准了,王小丫就是下岗了。

师:要理解老人的生活态度,要参照哪一段来读,就能读得更好了。

生:参照第二段。

(指名读)

师:你读得是险峰吗?(生再读)你读得不像“银丝”,像一根铁棍。(生读)看得清吗?(生再读)读得像风筝在眼前飘,不够远。(生再读)

(指名读,师范读)

师:谁再来试试,最后一个名额,没有读过的。

(指名读)

师:为什么我要让你们参照第二自然段来体会老人的生活态度。

生:前面突出老人的了不起。

生:课文通过描写天游峰的险来表现老人的了不起。

师:是啊,这一对照,对老人印象更深刻了吧。

生:第六自然段里有一段,“扫一程,歇一程”,如果天游峰不干净,就没有“好山好水看一程)

师:点出刚才的问题,及提问的人自己解决。

生:我觉得第七自然段。(生读)

生:我重读了“游客”和“一级一级”,游客多是二三十岁的人。游人半途而退,老人很有毅力。

生:一级级,好几个来回,老人看得很淡,他觉得和风景在一起,非常值得。

师: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不准说伟大,有毅力。

生:别人把它看成猛禽,但老人把它看成小绵羊,每天都要抚摸它。

师:这个比喻非常精彩,每天都要去抚摸抚摸这只小绵羊。

生:攀登不止,勇往直前。

师:我们的享受都是吃些好的,穿些好的。写老人的服装是为什么,明白了吧。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

(指名分段读)

师:刚才我们与作者与老人进行了心灵的沟通,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不管多少,只写最重要的一句。可以对作者说,对老人说,对自己说,若能写能一句格言,一句警句,铡

生:老人,我希望您像天游峰的石阶,越活越长。

生:老爷爷,你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生:您自信,乐观,自强不息,我对您产生了由衷的赞叹。

生:对老人说,三十年后,我对作者说,三盾

生:老人,你真该评为全国十佳劳模

生:老爷爷,你可真棒!

生:对自己说,享受生活,就是最大的快乐。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

生:说我以前写错的字吧。“瘦”里面写了“白”

生:“攀”字难记,中心的叉忘记了。

师:一起来读书黑板上的名言。

师:享受生活地读一读。这个问题还用答吗?

师:应该下课了吧。

---------------------------

篇18: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

关于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巧妙构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

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引导同学弄清课文所记叙的事情,再理解人物的形象。这样的教学思路是好的。)

二、讲读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

过渡: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学习的目标。)

1、自读课文。提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年过七旬乐观开朗

每天扫上扫下工作负责

30年后……自信豁达

(对扫路人的形象的理解是正确而全面的。)

4、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作者在与老人的交谈的过程中,想了些什么?

(1)同学自读,找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议论、抒情的内容。

(2)讨论、交流。启发同学展开想像,作者当时对老人说的话。

(这一步的要求是高的,需要进行研读。通过研读,初步知道直接抒情的方法。)

5、分角色朗读。

(1)小组练习。

(2)指名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又回到了整体,也能再现两人交谈时的情境。)

三、比较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引读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是如此的巍峨险峻……(生读)。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饱览了无限风光,心里怎么样呢?(生读:“好不得意”。)

2、提问。

晚上,作者在散步时又遇到了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生活充溢信心的扫路人,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出示填空。

这次,作者游览了武夷山,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

4、同学填后,齐读。

(这一步的设计很有发明性。不只协助同学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变化,而且理解了课文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总结全文。

作者游览了武夷山,不只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而且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他心里是多么高兴啊!于是他禁不住把自身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告诉大家。假如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你会怎么做?

怎么把一个人写好呢?可以像作者那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在描写的过程中,要学习抒发感情的方法,直接抒发自身的感情。

五、安排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年过七旬 乐观开朗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每天扫上扫下 工作负责

30年后…… 自信豁达

篇19:《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语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

2.情感目标: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3.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播放天游峰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天游峰的险、高。

(通过播放课件,使学生形象的'感受到天游峰的险、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天游峰

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天游峰的句子,然后反复诵读,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天游峰的险、高,使学生明白,如此险峻的天游峰,游人爬山游玩都望而生畏,可有一位老人却天天都在打扫天游峰,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3.学习扫路人

学生在学习时,主要抓住一个问题:打扫如此险峻的天游峰,本来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可为什么这位老人却说:“不累、不累”呢?学生在回答时,自然而然能围绕老人的品质回答。

学习方法上,主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体会人物性格,使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时,也学习到描写人物性格主要就是由这几个方面表现的。

4.小练笔

“30年后,作家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通过这一练笔,加深学生对扫路人的印象。

篇20: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模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天游峰的扫路人》正是达成此目标的宝贵教材。

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现了我对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的烘托,把天游峰的“高”与“险”表现出来,反衬扫路老人的特点。此外,还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扫路老人的性格。课文语言优雅朴素,富含哲理。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但我们农村学生对天游峰险峻的特点没有形象的了解,对扫路人的艰辛也没有切身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因为课文中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作者主要通过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

六年级小学生人生经验不足,对人的思想心态理解不深,在理解扫路老人的话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确定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老人的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五、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自主学习因势利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六、说教学流程

共由复习导入——明确任务——交流展示——整合提升——读写结合五个环节组成。

(一)复习导入

第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朗读,通过学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他们温故知新,为学习本节课做好铺垫,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并且自然过渡到明确任务环节。

(二)明确任务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现在重新提出来是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本节课应该完成的具体目标,它是落实教学重点的主要途径。

(三)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分三个环节进行:自我完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自我完善要求学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预习任务,做好在小组中交流的准备。随后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处在农村,胆子还是比较小,也不够自信,小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展示,通过小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增强自信心,为全班展示打好基础。同时,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集体探究进行解决。)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我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力求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并且随机进行引导和点拨,落实教学重点。

我估计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会填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热情好客、朴实、健康、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内容。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只要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谈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下来,我都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肯定与赞扬。同时有机的进行整合并落实语言文字训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天游峰的高与险;去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如填(乐观)的扫路人,孩子们会展示朗读这一段话——:“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适时问:“老人累吗?”

孩子们即时答出:“累。因为他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联系上文,天游峰有九百多级,而他每天要扫一千八百多级,怎么会不累呢?”

还有的学生会说:“不累。虽然他每天要扫一千八百多级,但他认为扫路当成是欣赏风景,充分体现了他的乐观。”

然后,我出示天游峰高与险的句子:“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以前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读完后,我这样问:“天游峰高吗?究竟有多高?”

学生回答:“天游峰有九百多级。”

我继续引导:“是啊,九百多级,教学楼一楼的楼梯大约有20个台阶,那么就相当于45层楼那么高。”

这时我出示天游峰的图片,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天游峰的高与险,反衬出老人的乐观。

而后,我再引导学生朗读老人质朴的语言,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发生共鸣。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整合提升

在班级展示完成以后,教学重、难点已经落实。我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行整合,从整体上感知天游峰的扫路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并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周围,发现生活中的“扫路人”;同时,也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学习扫路人的自信乐观、豁达开朗。

(五)品读感悟 读写结合

新课标中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假如我们满足于课堂上的成果,那是远远不够的,文章的人文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同样是意犹未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假如这位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你为他写一份颁奖词,颁奖词要言简意赅,字字有力,能感动别人。”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七、说板书设计

(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扫路老人

这一设计力求体现板书统领全课、简洁、重点突出的特点,它贯穿全文,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以上就是我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到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篇21:《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教材分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朗读、想象、表演、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在快乐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在创造中增长智慧,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生字、新词。

情感目标: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有关普通劳动者的小故事,赞美普通劳动者的名言。

2、天游峰的多媒体课件。

3、描写本班学生的一篇人物素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同学们,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这些普通劳动者创造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写普通劳动者的文章。(板书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畅所欲言,如:天游峰在哪儿?扫路人是谁?他是怎么扫路的?他为什么要扫路?天游峰的景色怎么样?既然天游峰是一个风景区,为什么作者不写风景,而要写扫路人呢……)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过程。然而问题是由学生提出还是老师提出,效果大不一样。学生有了问的权利,主动性完全被调动起来。这样变教师展示教学目标为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初读尝试,整体感悟。

1、带着上述问题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读书方式。(相机指导读准生字)

3、学生交流回答质疑中提出的简单问题(复杂问题可以在教学课文时解决)。

(设计意图: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的容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即使对同一篇文章体会一样,朗读的方式也有差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来读,并给予鼓励、点拨、引导,既尊重了学生“想怎么读”,又发挥了主导的“该怎么读”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形式活泼的省时高效学习。)

三、再读品味,合作探究。

(一)关于峰

1、补充介绍天游峰,(点击课件)出示补充内容: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海拔为410米,号称武夷第一胜景,每当雨后乍晴或晨曦初入之时,登峰巅,望云海,犹如大海的波涛,,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登上天游的一览亭,武夷山水尽收眼底。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故第一也”。

2、书上又是怎么介绍天游峰的呢?找出来读一读,说说感受。

3、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天游峰美、高、险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4、小结并过渡:作者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却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爬一下天游峰认识这位老人吧。

(二)关于人

1、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人。找出你感兴趣的语句细细品味,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

2、交流体会,感悟课文。

你觉得老人是什么样的人?请说说你对老人的印象,再读出你的感受。(抓住以下句子)

①“……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②“……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③“‘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④“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⑤“……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⑥“‘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热情、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教师重点点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老人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可用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3、活用课文,情境再现。

过渡:老师也被这位老人吸引了,他到底舍不得什么呢?

情境一:我琢磨着,他的家人,他的儿孙对他会是什么态度呢?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角色,想一想,他和家人会说些什么?

(1)小组同学合作表演。

(2)请一组表演。其它同学听一听,再评一评。

师点拨:这老人够自信的,乐观的,真是老当益壮啊!自信的人生平凡而充实,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怪不得家人对他也是这么支持!

情境二:我想旅游区的领导不大同意老人继续工作,你是老人,怎么去说服旅游区的领导。

(1)自由组织说服。

(2)教师扮演旅游区的领导,学生扮演扫路人进行说服实践。如,师说:“老人家,你这么一把年纪了,该回家享享福了!”生接着“说服”。

师过渡:想不到,你这么一把年纪,比我想有精神啊!佩服佩服!看你这样子,再活个100岁没个问题。

4、总结全文,引导想象:

(1)同学们,爬完了天游峰,我们和作者一样对老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禁被老人的精神折服了。让我们再次来倾吐对老人的祝福吧(出示,生齐读):30年后,我再来看你!

(2)引导想象: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山谷中出示画面:三十年后,我们又来到了天游峰,又听到哗哗的声音……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景象呢?

(3)学生练写,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讨、合作学文,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更使学生在交流中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在教学中教师还创设情境,多处“移情”进课堂,在不的角色体验中,再次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扩展阅读,深化主旨。

1、教师介绍其他相关的故事:《峨眉铺路人》《守林人》。

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天游峰的扫路人,峨眉铺路人,守林人这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的普通劳动者还有许多许多。他们不顾世俗偏见,对工作勤勤恳恳,对事业执著追求,你还知道哪些普通劳动者的故事?说一个给大家听听。

3、说话练习:用搜集到的名言来赞一赞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可以自己创作)

(设计意图:语文课要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此设计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极大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外延。通过说话训练,拓展思维,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勤奋工作,才创造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培养了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五、迁移训练,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课文的重目的之一,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设置模仿作为中介环节,将读写有效结合,从模仿渐入创造境界,使学生一步一步登上习得言语表达经验的台阶。)

六、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1、继续完成“人物素描”的习作,开展“班级素描”展评活动。

2、当一次小记者,采访身边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准备召开一次“劳动者之歌”的主题队会,同时出好一期手抄报。

(设计意图:课后延伸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即语文,引导他们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篇22:天游峰扫路人作文300字

天游峰扫路人作文300字

读了课文,我认为扫路的那个老人固然很累。天游峰顶天立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

连游客们都常常气喘吁吁,甚至在中途实在坚持不了了,只有半途而废,灰头土脸地下山了,而这位70多岁的`老人每天都要上上下下地扫地,精力肯定不够。就光打扫一趟不回就要一天的时间,可见有多累,而且文中也写到位老人的样子,用了一个“精瘦”来形容他,如果老人每天都很休闲,每天吃喝玩乐,怎么会如此瘦呢?可见,老人一日复一日地这样卖力地打扫有多么累,多么辛苦,但奇怪的是,在作者寻问老人是否累的时候,老人竟说:“不累,不累。”联结系上文来看,老人说不累的原因应该是:天游峰固然山高路险,但随之而来的是风光绮丽与游客们嘻嘻哈哈的语言。老人热爱山水,热爱这种欢乐的气氛,每天扫,每天看,老人觉得很有意义,感觉扫不够,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呀!

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心里却很快乐。

篇2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谁来自信地为大家读一读今天的课题?(指名2生读)

2、我们一起信心满满地来读一读!(学生齐读课题)

3、引入: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作者有一天非常有幸地登上了天游峰,终生难忘。其实,令作者难忘的不仅仅是天游峰,更是因为他认识了一位扫路人。那么,天游峰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第2、7自然段,感受天游峰的高、险

1、出示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2、指名学生朗读

3、问:同学们,从他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4、指名交流:

“第一险峰”――难怪作者在一开始就说……(引读第1自然段)

“九百多级台阶”数字说明它的高。

“银丝”极细、容易断,显出天游峰的险

“飘飘悠悠”、“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都说明天游峰的险。

“终于”一词说明作者爬得很辛苦,爬上去是很不容易。不难看出作者的得意和兴奋,从中也可以看出天游峰的险。

5、如此高而险的天游峰,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6、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同学们想见识一下这天游峰吗?出示图片,引读第2节。

7、读着这些生动的文字,看着眼前这高而险的天游峰,老师真替作者捏了把汗哪!我们一起读好这一段!(学生齐读)

过渡: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请你打开书本,快速找一找。

8、指名答,出示第7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看具体从哪里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

9、指名交流:

“顶天立地”说明天游峰是极高的。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数字说明天游峰的高。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写游人的感受、反应,从侧面衬托了天游峰的高和险。

10、欣赏图片,引读第7自然段

11、同学们,登上了这样的天游峰顶,你会想到那句诗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是啊!登上如此高而险的天游峰,怎能不令作者印象深刻呢?然而,留给作者最深印象的另有其人,他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

三、学习第3-12自然段,感受扫路人的品质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2自然段,走进字里行间,看看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扫路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人的?读读想想、圈圈画画,也可以适当写写。

(一)组织学生交流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老人的?指名答,板书:外貌、动作、语言

2、交流外貌描写的句子

◆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清扫着路面。

(1)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

“精瘦”老人有精神、辛劳;

“褪色”、“运动鞋”老人节约俭朴;

“清扫着路面”老人很勤劳。

(2)女生齐读,板书:勤劳俭朴

◆出示:借着淡淡的星光……炯炯有神。

(1)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瘦削”、“黝黑”老人勤劳健康;

“慈善”老人慈祥善良;

“炯炯有神”老人充满精神、健康。

(2)男生齐读,板书:健康慈善、充满精神

问:这两处都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不放在一起写呢?而要分开写呢?

(因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第二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齐读两段外貌描写的话

过渡:从外貌描写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朴实、健康、慈善、充满了精神气的老人。这还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3、交流描写动作的句子

◆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心灵。

(1)读了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指名回答,板书:热情好客

(2)具体体现在哪里?(指名答: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

(3)是啊!老人真是热情好客,还为偶遇的我沏茶!茶热,请更热;茶浓,情更浓!它很快沟通了我俩的心,我们开始品茶谈心!

过渡:老人都对作者说了些什么?从他的话中,你对他又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呢?

4、交流语言描写的句子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你们觉得老人的工作应该是累还是不累?为什么?指名答

(2)比较朗读

师: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可是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师: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可是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师: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是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3)引读:这九百多级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作者也因登上了天游峰心里好不得意,而老人却要每天一级一级扫上山,再一级一级扫下山,这么辛苦,这么累,可是老人却说:(生读),而且说得(生读)。

(4)指导读好老人的话

(5)老人的话带给作者极大的震撼,使我(生接: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作者看到这样一位不顾累,不怕险的老人,感到惊讶,更无比敬佩,所以不禁(生接:倒抽了一口气)

(6)再读老人的话,想想:;老人为什么不觉得累?指名答:

乐在其中、爱工作、无私奉献,豁达开朗   板书:豁达开朗

(7)齐读,感受老人的豁达开朗

5、出示: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最后一个句子是什么句?(反问句)请你换一种表达方式(我不舍得走。)

(2)同一个意思,为什么老人要用反问来表达?(语言强烈,体现老人的不舍。)

(3)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舍不得雪花泉的水,舍不得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 舍不得清爽的空气,舍不得那些花鸟,舍不得的这天游峰,舍不得这大自然。)

(4)再读老人的话,从老人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爱工作、爱天游峰、爱大自然)

(5)清贫而辛劳的工作,恬静而充实的生活,在老人眼里都是最令他舍不得的。他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乐趣,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观豁达开朗?

(6)齐读第10自然段,感受老人的豁达开朗。

过渡:老人朴实的话让我忍不住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6、出示: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1)    你明白作者这么说其实是什么意思吗?(祝福老人能活到100岁,)

(2)    你说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为什么?

每天扫天游峰的石阶锻炼身体、环境好、心态好、吃得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3)那么,老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答

7、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从老人的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自信乐观)

(二)情感深化

1、师:这样一位豁达开朗而又自信乐观的老人怎能不令人敬佩,不深深祝福他健康长寿呢?一起读好11、12小节!(学生齐读)

2、出示最后一句,问:笑声应该是短暂的,为什么它能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

(这是说老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留在了作者的心里。)

留在作者心里的,除了那爽朗的笑声,还有什么?(老人……的精神。看板书回答)

3、老师在这里情不自禁地想为老人朗诵一首小诗,请大家用心聆听!(配乐朗诵)

4、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指名畅所欲言)

5、七旬老者,按理说应该干什么了?指名说说

6、小结:人到七十古来稀,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而这位老人每天坚持清扫着登天游峰的石阶,风里来,雨里去,不管严寒或是酷暑,因为他把这份工作看成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因为高兴,所以他不觉得累,这就叫做“乐此不疲”。(板书:乐此不疲)

7、学到这儿,老师有几句话要送给大家,出示齐读:

(1) 自信地享受生活吧,你会活得更有意义!

(2) 是青松,就挺立山巅;是小草,就装饰大地。岗位可以不同,追求应该一样:做一个快乐的人!

(3) 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

(4) 我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

四、当堂练习

出示:欣闻天游峰的扫路人被评为武夷山游览区十大杰出模范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1、师读

2、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让你的智慧才华在笔尖流淌吧!(提示:写颁奖词语言要精炼。)

3、指名交流,适时表扬。

4、总结:正是老人这种豁达开朗、自信乐观的品质,使他坚持在天游峰每天一级一级扫上山,再一级一级扫下山;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学生齐读课题)

5、此时此刻,老师想到了一句话(板书:知足者常乐)读!

6、总结写作方法:(1)写天游峰的高和险,侧面描写;

(2)抓住了老人的语言、动作、外貌进行了正面描写。

五、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通过侧面描写以及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2.读一读本文作者章武的另一篇描写武夷山的文章《武夷撑排人》和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

3.想象一下,要是30年后,“我”再次遇到了这位老人,老人该是什么样子?相见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我们”之间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呢?请写一段话,描述一下。

篇24: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难点: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关键: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拉近距离

二、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问:谁来自信的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2、齐读课题。(留悬念:初看课题时,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写景还是些人的?让我们走进文本探个究竟。)

3、出示生字:褪色(shǎi)打量(liang ) 不禁(jīn) 扑棱棱(lēng) 气喘吁吁(xū)  瘦削(xuē)   似(shì)的

三、“亲历”天游峰,畅谈感受

1、师配乐《迷情仙境》朗读句子,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所感受到的天游峰?

(1)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2)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出示天游峰图片,指名说。哪些词语提示了你?

(师相机板书:高、险)

3、指导朗读相关语句,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四、“接近”扫路人,积淀情感

1、过渡:作者有幸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峰,虽然“心里好不得意”但却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而是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2、出示小黑板:老人外貌描写

(1)指名读(相机更正读音)

(2)你“听”出了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哪些词语给了你提示?

(褪色→质朴 炯炯有神→健康慈善→善良)

(3)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位善良、朴实、健康的老人?(举手的齐读)

3、聪明的学生一定发现了,作者不仅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还从动作、语言、神态三方面刻画了老人的形象?

a、要求:(1)快速浏览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

(2)同桌互相交流:争取找全找准

动作:“引进→沏茶”感受老人的热情好客。(烟是介绍信,茶是连心桥,老人的一杯浓茶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

神态:“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悠然地”体会老人的豁达开朗。

语言:“不累,…好山好水看一程”→乐此不疲;

“按说,…我能舍得走吗”→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自信

b、指名回答(进一步接触老人后,你发现了老人还有哪些品质?读出相关的语句)

师板书:豁达开朗 自强不息

4、天游峰高大险峻,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负责打扫石阶,他的工作到底累不累?

5、小组合作探究,开展现场辩论会。

正方:累 反方:不累

6、师小结:老人本身的工作其实是很辛苦的,但是苦中有乐,因为热爱大山,热爱自己的工作,他把扫路当成了一种享受,一路扫来,风光无限,泪在身上,了再心里,身累心不累。

五、模拟情景对话,感悟文旨

1、引读: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啊,作者忍不住紧紧抓住拉人的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老人是这样回答的: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2、师:30年后,老人已是百岁寿星,如此自信的老人,谁有信心将他的品质通过朗读展现在我们面前?

3、配乐《寂静山林》,师生合作朗读

出示小黑板:

“您老有60岁了吧?”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作文550字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语录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书香课堂

天津语文范文

天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作文500字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作文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天游峰的扫路人》续写作文500字(精选24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语文的期末试卷2022-05-06

读写体会2022-05-07

优秀作文:课改中的语文教师2023-09-11

评课稿范文 语文教学2022-11-14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2022-07-30

小学六年级语文《巨伞下的城市》教案2022-10-15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作文2022-10-25

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2022-07-10

课堂开场白欢迎同学们2023-08-07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