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率教学课件

时间:2023-11-22 07:50:28 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税率教学课件(集锦14篇)由网友“飞瓴怡”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税率教学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税率教学课件

篇1:税率教学课件

税率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2.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及储蓄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理解储蓄的意义。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与“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储蓄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进一步明确纳税的意义。

(2)反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项目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义。

(1)除了税收,人们把有结余又暂时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银行里,这也是支持国家建设的行为。你对储蓄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了解说一说)

(2)自学教材第11页内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信息。

①(实物投影出示存单的凭证)这里哪个是本金,哪个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这是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发现什么?

③小结: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设计意图】虽然对于储蓄这件事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很有必要。

4.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到期后,王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到期后王奶奶能取回的钱应该包括哪几部分?我们可以先算出什么?试着先算一算王奶奶能拿到多少利息。

②反馈交流。

预设1:5000×3%×2=300(元);

预设2:5000×3.75%=187.5(元);

预设3:5000×3.75%×2=375(元)。

③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呢?

④想想利息的多少跟哪些因素相关?该如何计算?讨论得出如下关系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小结:存期不同,利率也不相同,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存期和年利率的对应。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在算利息时还要考虑存款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自行计算利息,探讨利息的计算方法,在反馈中进行辨析答疑,从而得出利息的正确计算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巩固。

⑥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⑦口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王奶奶到期拿到的钱应该包括利息和本金两部分。

(2)尝试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0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交流反馈。

重点对比两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方法二:8000×(1+4.75%×5)=9900(元)

说说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3)教师:我们是如何计算利息的?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将例题及尝试练习略作调整,使得教学更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下面是张叔叔年8月1日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①要知道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得知道什么?(根据回答出示银行存款利率表)

②存期半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③集体交流反馈。

2.实际运用

在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压岁钱吗?如果把这些压岁钱存起来,你打算怎么存,到时会得到多少利息?你准备怎么使用?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实例设计练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把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后调查(选做):

(1)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2)了解家里的储蓄情况,了解我国最新的储蓄利率的信息。

【设计意图】课后调查,让课堂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篇2:税率利率教学课件

税率利率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2.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及储蓄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理解储蓄的意义。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与“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储蓄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进一步明确纳税的意义。

(2)反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项目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义。

(1)除了税收,人们把有结余又暂时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银行里,这也是支持国家建设的行为。你对储蓄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了解说一说)

(2)自学教材第11页内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信息。

①(实物投影出示存单的凭证)这里哪个是本金,哪个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这是201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发现什么?

③小结: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设计意图】虽然对于储蓄这件事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很有必要。

4.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到期后,王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到期后王奶奶能取回的钱应该包括哪几部分?我们可以先算出什么?试着先算一算王奶奶能拿到多少利息。

②反馈交流。

预设1:5000×3%×2=300(元);

预设2:5000×3.75%=187.5(元);

预设3:5000×3.75%×2=375(元)。

③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呢?

④想想利息的多少跟哪些因素相关?该如何计算?讨论得出如下关系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小结:存期不同,利率也不相同,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存期和年利率的对应。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在算利息时还要考虑存款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自行计算利息,探讨利息的计算方法,在反馈中进行辨析答疑,从而得出利息的正确计算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巩固。

⑥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⑦口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王奶奶到期拿到的钱应该包括利息和本金两部分。

(2)尝试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012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交流反馈。

重点对比两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方法二:8000×(1+4.75%×5)=9900(元)

说说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3)教师:我们是如何计算利息的?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将例题及尝试练习略作调整,使得教学更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下面是张叔叔2012年8月1日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①要知道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得知道什么?(根据回答出示银行存款利率表)

②存期半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③集体交流反馈。

2.实际运用

在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压岁钱吗?如果把这些压岁钱存起来,你打算怎么存,到时会得到多少利息?你准备怎么使用?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实例设计练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把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后调查(选做):

(1)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2)了解家里的储蓄情况,了解我国最新的储蓄利率的信息。

【设计意图】课后调查,让课堂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

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

再教设计:

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篇3:百分数二税率课件

百分数二税率课件

单元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单元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单元难点: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投影出示)

1.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2、出示课本第77页情境图,让学生圈出其中的数字,初步感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

(一)教师讲解……像98%、60%、6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二)自学探究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

(3)会读、写百分数。

2、学生自学课本第77、78页。

教师巡回视察,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以有目的的讲评。

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

3、全部逐步汇报。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3)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I教师写出一个百分数让个别学生读出。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个读作让学生写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4、同桌互说、互写百分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30分)。

百分之四十 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二十

2、读一读下面百分数(30分)。

35% 74.8% 56.03% 102.3% 98% 66.8%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40分)。

2% 15% 120% 98% 100% 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

(3)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讲,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

(4)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5)我校学生的近视率高于(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小组内讲评、订正。

教师对学生进行用眼保健、专心听讲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游戏

请这节课学会的同学举手,(全班48人),谁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明现在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这节课学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现在四个组的人数同样多,如果其中一组同学举手,举手的人数可用什么百分数表示?(25%)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两组同学举手呢?三组呢?

设计意图:

1、本堂课,我从三个层次入手。第一层: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二层: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第三层:教学百分数的读写。三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

2、当堂测评及时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对其进行教育。

3、提倡学生自学,教师引导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课时: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2、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0.45 1.2 0.367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4.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十六 百分之七十二点五

百分之一百八十 百分之五百

5.把下面各数扩大100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如果把它们缩小100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5 5 0.48 1.25 10.3

个别学生口答。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把0.24、1.4、0.123化成百分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0.24= =24%

1.4= = = =140%

0.123= = =12.3%

(3)请大家观察一个,如果不看先化成分数的这个过程,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的?(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4)说明: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5)完成第80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2

(1)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27%= =27÷100=0.27

135%= =135÷100=1.35

(4)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百分数怎样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6)完成第80页“做一做”的第(2)题。

3. 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教学例3

(1)出示例3: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80%。

(2)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 = 80%= =

(4)想一想:2.5%怎样化成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5)完成P81“做一做”第1题。

5、教学例4

(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小组汇报,并举例说明。(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完成P82“做一做”第1、2题。

三、当堂测评

1、练习十九第1、2题。

2、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这部分内容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编排类似,因此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尝试、实践,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后记

篇4:税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税率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税率》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都不知道什么事纳税。所以我让学生开始自学根据课本给出的内容还制作了一些课件,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都能说出含义,如果我接着让学生说出怎样求各种税额的公式,学生们会很快的理解。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计算完税额之后,让学生说说怎么样求税率会让学生更加理解税率的含义。

篇5:税率教学反思

《税率和利率》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能比较明显体现出我们数学小组研究课题的一节教学内容。以前我在教学这节知识时,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行了。所以教学过程也很简单,只是告诉学生计算公式,让学生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次教学,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做到把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作以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设计好课的开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篇不仅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过春节。问学生是否喜欢过春节,并说出喜欢的原因。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过春节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过春节不但有好吃好玩儿的,而且还有压岁钱。如果压岁钱多了,除了自己花掉一部分外,剩下的还可以存到银行里,从而引出课题。接下来我又用课件出示了一张存单,让学生进行观察。“存单”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但是小学生真正接触到存单的大概并不多,这样就会使他们感受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么紧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当今课改的精神。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也不算太难,书中给出了明确的计算公式,而且课前我还让学生对储蓄知识进行了调查了解。根据教育局的开展合学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精神,所以课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书自学定义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存款中的有关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省去了费时的说讲。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交流汇报活动。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再不失时机地出示利率表,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学生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就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利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不用再费周折。有效培地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意练习题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就体现出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练习,我的设计是由简单到难。首先,我让学生先进行判断练习,回顾复习有关定义。接着通过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其次,在实际运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填写存款凭证,实际计算应得利息,这样学生就获得了存款的实际体验。把数学学习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每一节课都有不足之处,当然我的这节课也不例外。在教学环节上处理有些不当,课的前半时比较宽松,而后半时就显得有些紧了。这都在于练习题的选择有些难了,而且这一难度的加大是陡然性的,如果是循序渐进性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篇6:税率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税率的概念、有关钠税金额和税率的计算方法等。

我首先通过复习折扣和成数引入又一与百分数相关的概念一税率,然后组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获取纳税、税率的概念和各种税收形式的信息,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习了基本概念之后,一个关于税率的例题使学生体会了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过程。另外,细心的学生可以发现,我的提问作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他们的审题步骤及方法。

我们在本节课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将我们引导学生对题意进行分析理解的过程转化为自我提问引导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从而在具体地解答时感到轻松容易。

此外,对于税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没有对于折扣那么熟悉、感兴趣。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与思考中。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纳税的意义的同时,也号召学生影响身边的人都做积极的纳税人。

篇7: 《税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10页“税率”、做一做及练习二第6、7、8、10题,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教学反思《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30×0.05=1.5(万元)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5、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去饭店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就这节课来看,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都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算技巧方面还有待加强,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但是结果却所错了,今后还要在计算上下功夫。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几点感悟:

1.应和学生充分交流,具体感知,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课堂上要结合实际,体现价值,具有时效性。本节课的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税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篇8:税率教学教案设计

税率教学教案设计

一、复习旧知。

前面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折扣和成数的概念,以及关于它们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练习来复习折扣和成数。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现在7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一块菜地去年的收成是41.6吨,今年比去年多收了二成五,今年的收成是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解。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与百分数有关的概念——税率

二、探索新知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什么是纳税?

学生通过阅读集体回答。

2、认识税率。

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的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能列举哪几种税收?请说出这些税率的.计算方法。

小结:消费税税率=应纳税额÷消费额 营业税税率=应纳税额÷营业额 等等

3、计算税款。

课件出示第10页例题3

组织学生读题,引导提问:

(1)这里的5%表示什么?

(2)求应缴纳营业税款是多少,就是求什么?

(3)同学们独立思考

独立完成后,教师集中讲解

板书:30×5%=1.5(万元)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审题,提示3500元的部分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解题思路与答案,点评后集中讲解。

2、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十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讲解。

四、总结提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税收形式,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各种形式税收的应纳税额都等于收入乘税率。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一类问题你掌握好了吗?

篇9:税率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税率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税率》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都不知道什么事纳税。所以我让学生开始自学根据课本给出的内容还制作了一些课件,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都能说出含义,如果我接着让学生说出怎样求各种税额的公式,学生们会很快的理解。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计算完税额之后,让学生说说怎么样求税率会让学生更加理解税率的含义。

篇10:税率教学反思

六年级《纳税问题》教学反思前两天就想该找一张真的存折来导入利息问题,一直想着利息问题,结果浑浑噩噩之中,竟然跳过纳税问题而直接去教例3了,仅仅发现,已经过去了近五分钟。刚刚教学完“本金、利息、利率和存期”就紧急刹车,去教例2。本单元的总标题叫“百分数的应用”,所谓应用就是某种理论的演绎,公式应用的具体化。我认为不需要探索,需要的是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需要的是对具体问题的准确分析,用准公式,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就可以了。所以,我认为这几堂课的教学方法是以练习为主,外加对具体问题的数学化分析,完成生活问题与数学公式的对接。秉承这样的理解和思想,我展开了本堂课的教学。为什么要缴税?解释“营业额”“营业税”“营业税率”——一些学生把利润理解成营业额了——板书:营业额×营业税率=营业税。学生依据公式,完成例2的计算,教师板书和展示60×5%的两种计算方法。从自己的买车经历解释车辆购置税,现在小排量的汽车的车辆购置税已经下调到5%,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车辆购置税?”板书:车的价格×车辆购置税率=车辆购置税。怎么理解“他买摩托车一共要花多少元?”学生回答:要把摩托车的价格加上车辆购置税。然后学生独立解决。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预计练习二的第四题将成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实际上确实是学生认识上的难点,难在哪儿呢?难在找单位“1”,或者就是如何确定缴个人所得税的那部分收入;其次是难在如何选择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对于书上的“不超过500元,超过500~元的部分,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这部分的表述我总觉得非常别扭,对他的理解要结合上面的“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这些语句进行理解。解决难点的唯一办法是教师改变表述形式,给学生一个清晰表述:对超过1600元的部分进行征税,超过部分小于等于500元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5%;超过部分在500元~2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10%??把这些话制成表格就更清晰了。理解了题目的真实的意思,学生再解李明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容易的多了。接着,学生独立做练习二的第1~3题,问题又出现在第3题了。虽然在新授时,我一再强调税都是交给国家的,但不少学生用5000×20%算出来的1000元就当作张叔叔实际得到的奖金了。一经提醒,又都改正了错误。是审题粗疏的造成的问题?抑或是“实际得到的奖金”的理解有困难?还是我没有板书“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率=个人所得税”所引起的后遗症?还是做了前面几道都是直接求税的题目而造成的思维定势?总之,教师最难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学生真实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我的学生总是给我惊喜,这也是我辛勤付出后得到的些许回报。有一学生说:“张叔叔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应该是15%,因为按照第4题中的征税标准可知,张叔叔的5000元成果奖,中5000-1600=3400,属于”超过2000元~5000元,所以税率是15%——多锐利的观察力啊。第四题的征税标准只使用于工资收入,不适用于科技成果奖、彩票的奖,但教材并没有作特别说明。所以,我后来指出了两者的区别,但该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的精神还是令我感到欣慰。

篇11:税率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是特定应用中生命的百分比,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

1.清除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在本课中,更多的概念,如:什么是税,什么是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是什么。这些概念允许学生使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使内存更加深刻。另外,对于扩大知识到数量的学生也需要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并不密切相关,而是对于农民,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

2.灵活掌握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和利率关系;掌握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各种收入×税率;本金×利率×时间,你可以想到另外两个公式。

不足:

着重解决数学问题,忽略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在前七个问题中练习二十三个:学生在设计不同的储蓄计划时,没

有让学生感觉不同的感觉 存款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利率高于现行利率,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如存在三年,两年期比一年期利率高,但不能作为一年作为利率每年,国库券不需要支付利息税,利息收入略高于同期定期存款。

重新教学设计:

合理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现实,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

篇12:税率的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可以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税收的用途,充分体会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分析、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税种,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教学中,在完成各种应纳税额的习题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家乡改造前后的对比图。

(1)看图,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家乡的交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用于改造家乡的资金是从哪儿来的?(引导学生了解财政部门拨的款大部分是靠税收得来的)

2.导入新课。

什么是税收?国家征收的税有什么用处呢?纳税金额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纳税的知识。(板书课题:税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税收的重大用途,并对学习纳税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初步认识、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

1.仔细阅读教材10页的内容,从中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

2.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序地展示相关内容)

(1)什么是纳税?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什么人需要纳税?

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3)税收有什么意义?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在学生理解税收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用税收为人民造福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税收的重要性)

(4)税收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5)什么叫应纳税额?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6)什么叫税率?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3.初步了解我国的税收政策。

我国的税收政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根据国家规定,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了解税收的作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页例3。(自主探究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读题,汇报从题中获取的信息。

已知营业额是30万元,税率为5%,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3.思考如何运用所给信息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4.学生尝试列式,师指名板演。

30×5%=1。5(万元)

答: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

5.讨论: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接受本题解法有困难的同学,可结合线段图讲解:把营业额看作单位“1”,因为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所以应缴纳的营业税相当于营业额的5%,即应缴纳的营业税相当于30万元的5%。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探究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用纳税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

某饭店11月份上缴营业税3。5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该饭店11月份的营业额为多少万元?[指名板演:3。5÷5%=70(万元),并引导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14页6、10题。

板书设计

税率

例3:30×5%=1。5(万元)

答: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

篇13:税率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率”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税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税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纳税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纳税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因此,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你都知道哪些税收的种类?

(个人所得科、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

2、税款我多少与哪些条件有关?

(不同种类的税,征收的标准一定不一样,也就是不同税种的税率是不同的,所以税款的多少与税率有关;税款的多少除了与税率有关,还应该跟收入的多少有关。)

3、说明: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讨论:应纳税额、税率和相应的收入这三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  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教材第10页例3

5、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生。

列式为:30×5%=1、5(万元)

学生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家。

三、课堂巩固

教材第10页“做一做”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税率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   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篇14:税率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到了高年级,好像很少在孩子们的数学课堂上进行思想教育,给出这几幅图片,虽然书本上也有,但PPT显示出示颜色更鲜艳,学生却也十分感兴趣。当我介绍到这些建筑与出资者是国家时,学生们自己便有了疑问:“国家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也有极个别同学对纳税略知道一点。但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照本宣教”式的引入却也引来学生好奇的目光时,我倒也觉得很有意思:他们的眼睛里仍充满了童趣与好奇,若是能在数学课堂上多动些脑筋,多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引入,那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会更浓厚,他们也更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是百分数学习的一个延伸,同时也是将数学中的百分数以更生活化的形式展示于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学习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的百分数,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可以更生活化一些,更实际一些。)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并回答指定问题: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2)反馈:(关上书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教材上已有对几个概念的解释,但要学生自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念一下书上的原话,我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学书上的解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几个词的意义,这样的处理能更深入学生心里,更通俗易懂。事实证明,学生在看过书关上书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得也十分准确,起到了我想要的“理解”目的。)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带着问题读题,不仅是为了对这道题的条件能理解,也希望这样的处理能给他们平时解决问题一个引领与示范的作用。经常这样带着他们读题,即使他们自己面对问题时,也能有这样的习惯。),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学生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在这里我也介绍了一些生活中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知识)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7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堂作业本第6页。

教学反思:

税率目前学生接触得不多,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这一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不断提问,甚至很多同学提到了怎样确定是否达到纳税标准?买什么东西是需要纳税等现实问题,以至于一不小心便会扯远!但我们老师要明确的是:这节课的重点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百分数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税率问题,使学生明确税率问题与百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了解到税收的多种形式以及多种解决方法。

课堂上于数学与生活是这几节课的一大特色,于是在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相较于上一节“成数”中遇到的种种令他们觉得困惑、棘手的现状,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简单轻松多了。

通过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计算税率都很熟练,直接用收入乘税率得到应纳税额或是(总收入-免征税额部分)乘利率得到应纳税额等问题都会解决了,但灵活运用却还不足。在课堂作业本中出现了以下错误现象:

1、在购房时,根据房屋性质和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税率计算出应纳契税这种现实问题中,有些学生读题不认真,选择税率不当导致错误;

2、营业额的5%是营业税,而营业税的7%又是另一种税,求另一种税时,有些学生不太理解题意,读不懂其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式,即使做出来了却不能准确表达解题思路,处于似懂非懂的未掌握状态。

3、告知税后所得金额、税率以及免税额,求总收入:

A、用方程:总收入-税额=所得金额。

税额=(总收入-免税额)乘税率

利用这两条等量关系式来列方程解答。

B、用算术法:总收入-免税额=应纳税部分的收入。

应纳税部分的收入的14%为税额,86%即为个人所得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的金额先计算出来(实际收入-免征税额),用量率对应求出应纳税部分的收入,再加上免征税额即为总收入。

这道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不理解实际所得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确这个税率是指谁的百分之几,更没有画图来分析题意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同学都没能解出这道题,同时也显露出他们掌握层次过低、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的问题所在!

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税率的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税率教案

保险税制问题改革管理论文

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利率的教学设计

地税局退抵税工作总结

校园伤害事故立法:成效与问题并存

所得税纳税论文

税率教学课件
《税率教学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税率教学课件(集锦14篇)】相关文章:

国外社会保障税制比较与启示经济论文2023-02-02

契税暂行条例2024-03-03

环保税法的心得体会2022-09-18

契税征收工作总结2022-10-05

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2022-07-27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2022-05-26

财政税收论文2022-12-17

律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2023-01-30

探究积极应对交通运输雾害的措施与建议论文2022-07-05

减负论文2022-08-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