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08 07:46:28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推荐12篇)由网友“nmjgsmdyzzk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1: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加减统一为加法对简化计算所起的作用

2、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观察、讨论、积极思维探索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设问题情况

+(-1)-(-2)+(-3)-(-4)+(-5)-(-6)……(-50)

鼓励学生发言、讨论交流

1、出问题

(1)如何解该?

(2)如何将减号进行转变?

三、新课讲授

根据上题,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是先把它化为有理数的加法,即加减统一成加法

例:(-8)-(-10)+(-6)-(+4)如何统一成加号?

省略加号如何表示?-8+10-6-4

注: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刮号与它前面的加法省略不写

如何读呢?

按和式读做“负8,正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做负8加10减6减4

例1、把(+1)+(-3)-(+2)-(-4)-(+6)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解:原式=(+1)+(-3)+(-2)+(+4)+(-6)

=1-3-2+4-6

学生板演,练习用两种方法读出

例2、计算

(1)-24+3.2-1.6+3.5+0.3

(2)0-21+3-(-0.5)-(-6)-(+4)

解(1)因为原式表示-24,3.2,-16,-3.5,0.3的和,所以可将加数适当交换位置,并作适当的结合进行计算,即

-24+3.2-16-3.5+0.3

=(-24-16)+(3.2+0.3)-3.5

=-40+3.5-3.5

=-40 .

(2)0-21+3-(-0.5)-(-6)-(+4)

=0+(-21)+(+3)+(+6)+(-4)

=-21+3+6-4

=(-21-4)+(3+6)

=-25+9

=-16

提问:如何解?(多种方法)

法一:按正常顺序来解(从左到右)

法二:运用简便方法来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运算律?该如何灵活运用?

如何使得计算简便?

1、正数和正数放在一起,负数和负数放在一起

2、互为相反数的放在一起

3、同分母的放在一起

4、能凑整的放在一起

四、练习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和的形式,并说出他们的两种读法

(1)(-12)-(+8)+(-6)-(-5)

(2)(+3.7)-(-2.1)-1.8+(-2.6)

2、计算

(1)-30-11-(-10)+(-12)+18

(2)3 1/2-(-21/4)+(-1/3)-0.25+(+1/6)

五、小结:

1、加减法统一为加法

2、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注意点

(1)互为相反数放在一起

(2)同分母的放在一起

(3)能凑整的放在一起

(4)小数与小数放在一起,整数与正数放在一起(等等)

六、作业:P47习题2.8(2、3)

篇2:有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有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1?判断题::

(1)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个加数?

(2两个数相加,和小于任一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

(3)两数和大于一个加数而小于另一个加数,那么这两数一定是异号

(4)两个数的符号相反时,它们差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和

(5)两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6)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7)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8)两个数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正数?

(9)若a,b同号,则a+b=|a|+|b|? ( )

(10)若a,b异号,则a+b=|a|-|b|? ( )

(11)若a<0、b<0,则a+b=-(|a|+|b|)? ( )

(12)若a,b异号,则|a-b|=|a|+|b|? ( )

(13)若a+b=0,则|a|=|b|? ( )

2?填空题:

(1)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____.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____=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

(2)若a<0,那么a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是____?

(3)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

(4)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

3、(1)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计算题

??1??1??5?????5????2????12???(?60)????????。

?9917?918

4??2??1?1???3????1????1???7??3??14?6

?13??2215?34??(?13)???343737

???7111?11????36?????59126????

14(?81)?2??(?16)49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负数相加,绝对值相减

(B)正数加正数,和为正数;正数加负数,和为零

(C)正数加零,和为正数;负数加负数,和为负数

(D)两个有理数相加,等于把它们的绝对值第一文库网相加

2.已知甲、乙两个数都是有理数,那么甲数减去乙数所得的差与甲数比较,必为( )

(A)差一定小于甲数

(B)差一定大于甲数

(C)差不能大于甲数

(D)大小关系取决于乙是什么样的数

3.若|x|=3,|y|=2,且x>y,则x+y的值为 ( )

(A)1或-5 (B)1或5

(C)-1或5 (D)-1或-5

4.若|a|+a=0,则 ( )

(A)a>0 (B)a

5.已知x+y=0,|x|=5。那么样子|x?y|等于 ( )

(A)0 (B)10

(C)20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216.8与7的倒数和的相反数是 ( ) ?(A)正整数 (B)正分数 (C)负整数 (D)负分数

7.下列各式中,没有意义的式是 ( )

(A)0-2 (B)0÷2 (C)2÷0 (D)0×2

8.已知a?b?|a?b|,则有

(A)a?b?0 (B)a?b?0

(C)a>0,b

b?0a9.若,则一定有 ( )

(A)a=0 (B)b=0且a≠0

(C)a=b=0 (D)a=0或b=0

10.如果一个数除以这个数的绝对值的商为-1,那么这个数一定是 ( )

(A)正数 (B)负数

(C)+1或-1 (D)除零外的有理数

8888888811.8?8?8?8?8?8?8?8? ( )

(A)64 (B)8 (C)8 (D)9

12.两个数之和为负,积为正,则这两个数位应是 ( ) 864964

(A)同为负数 (B)同为正数

(C)是一正一负 (D)有一个是0

13.若a是负有理数,则?a3是 ( )

(A)正有理数 (B)负有理数 (C)非正有理数 理数

D)非负有(

篇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2.学生学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用投影出示练习题,学生用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

(出示投影1)

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口答)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教法说明】2题都是学生运算中容易出错的题目,学生口答后,如果答对,追问为什么?如果不对,先让他自己找错误原因,若找不出来,让其他同学纠正,使学生真正明白发生错误的原因,从而达到培养运算能力的目的.

(二)讲授新课

1.例2  计算

师生共同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

思考: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带分数进行乘除运算时,必须化成假分数.

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最后再检查这个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教法说明】通过此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观察―思考―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计算:

① ;

② .

【教法说明】让学生仿照例题的形式,自己动脑进行分析,然后做在练习本上,两个学生板演.由于此两题涉及负数较多,应提醒学生注意符号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作适当评价,并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变式训练.

3.例3  计算: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方、乘法、除法、加法、减法运算.

思考:容易看到 , 是彼此独立的,可以首先分别计算,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强调不要“跳步”太多.

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个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4.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计算:① ;

② ;

③ ;

④ .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思考上述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然后再动笔完成解题过程.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说明:1小题主要考查乘方、除法、减法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学生容易出现 的错误.通过此题让学生注意运算顺序.3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负数的奇次幂、偶次幂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点.让学生搞清 与 的区别; , .计算此题要特别注意符号问题;4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本题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教法说明】习题的设计分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变式训练,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回授讲解,然后再出一些变式训练进行巩固.

(三)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

【教法说明】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给学生运算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四)反馈检测(出示投影4)

(1)计算① ; ②

③ ; ④ ;

⑤ .

(2)已知 , 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① ;          ② .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

【教法说明】通过反馈检测,既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八、随堂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中,其值相等的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 互为相反数

B.当 是负数时, 必为正数

C. 与 的值相等

D.5的相反数与 的倒数差大于-2.

2.计算

(1) ;

(2) .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118页3.(4)、(5);4.(6)、(7)、(8).

(二)选做题:课本第119页B组1.

十、板书设计

篇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重点更是难点。

讲完这节课,我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学情和教材,编写的学案指导自学的方法具体,尤其是四个问题的设置将自学活动引向深入,课堂自学效果较好。其次,对混合运算中题目的分析应多引导学生尝试分析,这一点教师分析偏多,应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对题。再次,课堂检测过程中,学生板演出错后,应该让学生说出错的原因,多数明白,还要着重强调易错点。我不应该带着学生更正,自己指出出错点,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能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做题顺序步骤,这样“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最后,由于对课堂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应该在练习结束后适当课堂小结,对照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心里有底儿,反思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以及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以便课下有针对性地练习。

再就是我觉得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学生,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发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我们做教师的往往认为一道题很简单,学生为什么不会,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几年的经验去和刚开始学习的儿童去比较。

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热情和不断进取的上进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新形势。

篇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关键要把握两点:第一,运算问题;第二,符号问题。如果这两点弄清楚了,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也就基本掌握了。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有优点,也有不足。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特对这节课做了以下反思总结:举范例,让学生自主学习。加强了对混合运算的认识和了解。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是第三级运算;以及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给同学们几个混合运算,并提出:你能读出这个式子吗?你能快速找出出它的运算符号吗?你能快速说出它的运算程序吗?然后让学生在组内采取你答我评的方式,使学生既掌握了运算顺序,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再进行运算,比一比谁的计算更快更准确。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并且板演。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

1、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应再次强调,讲明道理,并进行总结,最后再加强几个同种类型的训练题,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对于学生的激励不足。比如在进行24点游戏中,后来陆续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也应给予赞扬和鼓励,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体现了坚持就是胜利!

3、教学的安排未能更好的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部分学生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还有疑虑,后期还得加强练习,分批过关。

总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使学生得以成长,教师得以发展,才能再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运算是数学中很多其他运算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在加减乘除、乘方这几种运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学生进行混合运算,首先应注意的就是运算顺序的问题,教师应告诉学生这几种运算可以分成三级:其中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与开方是第三级运算。

组织学生讨论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运算上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加入乘方以后,学生对乘方运算不熟悉,容易算成加法或底数与指数相乘。学生在运算符号多的时候容易出错,需要进行针对性讲解。

对于有理数混合运算,关键要把握好两点,运算顺序和符号,不必让学生训练太繁琐、太复杂的计算。

反思本节课,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方式单一,由于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忽略计算基本要点,又担心学生做题很慢,影响教学进度,因此给学生单独练习的时间很少,基本上都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算,这样并不能看出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没能及时给予纠正。在作业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各类运算中不能够正确确定符号,对绝对值的处理不当,尤其是乘方运算的不同形式,如(2)3和-23这类计算出错率较高,部分同学将五种基本运算混合在一起,就乱了套。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认识教材,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对待学生。认真钻研教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把教材钻深、吃透真正理解教材的本意,然后去发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知其义而不知其理,这样只能是依样画瓢。再就是我觉得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学生,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发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决出现的问题。

篇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假、乘、除和乘方运算是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有关有理数运算的教学,历来是一个难点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设计上尽量考虑有利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较复杂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及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时,不仅要联系到前面所学过的五种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一丝不苟。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关键是确定运算顺序,并灵活的使用运算律,使计算得以简便。及时检查纠正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目的。

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确定正确的运算律和运算顺序,选择简便途径,要按步骤谨慎进行,不要急于求成,算出结果后,最后还要认真演算,更不能在违反运算顺序的情况下强行“简便”计算。发现错误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切实改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的目的,也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本节教学在认识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强化训练,重视了对运算错误的反思。但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缺少变式训练。

篇8: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欲言)

一、回眸一看,引入新课。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0+20-40125×8÷50(同级运算)

4+150÷581-12×4(两级运算)

(32-5)÷9(有括号的算式)

做一做:6×5÷315×(35÷7)

二、质疑问难,板书课题。

想一想: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三、探索验证,获取新知。

1、课件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数学书上第56页图。

师:这是我们班上这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①气象小组有12人②摄影小组是气象小组的1/3③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

师:我们要求是什么?

生: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师:那航模小组的人数与谁有直接的关系,把它读出来。

生: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的人数,还必须知道到什么?(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那摄影小组有多少人呢?(不知道)

师: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还必须想办法找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除了和航模小组的人数有直接的关系,还和谁有直接的关系?请您把它读出来。

生: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

(2)引导提问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谁的1/3?把谁看着单位“1”?(气象小组的人数),把它平均分成3份,取了这样的1份,就是1/3,表示摄影小组人数的分率。

(师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画出对应的线段图)

师:在这线段图中,您还知道什么信息?(气象小组有12人)

(师板书出来12人)

师:根据线段图,你可以求出摄影小组的人数了吗?

生:12×1/3=4(人)

师:有了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板书4人),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到航模小组的人数。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谁的3/4?把谁看着单位“1”?(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哦,再次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着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了这样的3份,就是3/4,表示航模小组人数的分率。

(师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画出对应的线段图)

师:您会求航模小组的人数了吗?

生:4×3/4=3(人)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

师:用手势给大家比比线段图的意思(先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着单位“1”,它的1/3是摄影小组的人数,再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的3/4就是航模小组的人数)

师:请你把刚才的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生:12×1/3×3/4

=4×3/4

=3(人)

师:我们先算12×1/3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再算12×1/3的积去乘3/4,求出航模小组的人数。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分数连乘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小结:观察综合算式,我们发现分数连乘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连乘运算顺序(一样),都是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其实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4、看书:并齐读结论

四、三动结合,当堂消化。

1、动手。第56页试一试。

2、动脑。实验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人数

3、动口。看线段图编应用题。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

12×=4(人)12×1/3×=3(人)

4×3/4=3(人)

【教学反思】

本课要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容量较多,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找准课的重难点尤为关键。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有这样的认识: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的能将已学的知识迁移至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能正确的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而另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析理解分数应用题,并画出正确的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我首先出示整数混合运算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交流结果时,让学生观察说出:“这些都是什么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通过这样简短的一个环节唤醒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认识。学生在学习小数混合运算时,就已经能将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迁移至小数混合运算中,那么学生也能在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的正迁移。解决问题是难点,如何突破呢?我从引导学生省题入手。我想,解决任何问题,都应该先审题,理解题意,只有在理解了题意的前提下,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让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和良好的方法,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审题、理解题意,并在信息中关键的地方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渗透。

篇9: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⑵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⑶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流程:

一、基本训练。

直接写出得数。

5/8÷5/12=1÷3/7=1/8×2=4/5÷3/5=

11/4×2/11=4/9÷3/5=0÷2/3=12×3/8=

独立完成,矫正答案。

二、提供情境,完成知识迁移。

⑴提供情境,呈现例题。

先出示图片的左面部分,教师示意图片上画的是“中国结”,示意学生理解做一个小的“中国结”要2/5米彩绳,大的“中国结”要3/5米彩绳;再呈现图片的右面部分,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⑵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可能会呈现下面两种解法:

2/5×18+3/5×18(2/5+3/5)×18

=36/5+54/5=1×18

=18(米)=18(米)

发现有不同解答方法和不同书写形式的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⑵班级交流,揭示课题。

让学生交流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体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考方法;观察算式,揭示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⑶小组合作,整理运算顺序。

学生介绍计算上面两题的计算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四则运算顺序;交流运算顺序:

①同一级的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②含有二级的运算,先乘除,再加减。

③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⑷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3/14÷15/28×5/8+1/42/3+5/9×3/2+3/2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和这样算的理由,再计算,两名学生板演;矫正反馈,注意书写格式,养成即时检查的良好习惯,即做好一步马上检查一遍,然后再做下一步。

⑸两种方法比较,整理运算定律。

比较2/5×18+3/5×18和(2/5+3/5)×18两个算式,理解隐含了乘法分配律,体会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比较两个算式计算哪个简单,体会适当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运算定律;班级交流,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⑴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使计算简便。

6/5×6/7-1/5÷7/612/7-(1/3÷7/15+4/5)

独立计算;再介绍可以怎样计算:可以用运算顺序完成计算,也可以运用运算律计算,感受何种方法简便,提醒能简便计算一般要用简便计算。

⑵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观察哪些题目可以简便计算,并说出理由。

⑶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2、4~5。

篇10: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要求

二、学与教大比武

1、出示60+240÷[(30-10)×2]

⑴区分会与不会

⑵开始学与教大比武

⑶汇报学与教的情况

自己学会了吗?教会了几个徒弟?

2、考核(过五关)

请徒弟们接受老师的提问,同学们当评委,指出讲的不好的地方,和精彩之处。

⑴提问:

[]是什么括号?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⑵划运算顺序

⑷实力比拼

用递等式计算

⑸评选先秀师傅出色徒弟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14页第3、4题

四、课堂总结

篇11: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小区建房问题,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计算的过程。

2、认识连乘算式,会计算简单的三个数连乘的运算试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景

出示课件情景图,通过谈话引出小区新建楼房问题,让学生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1、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计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2、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预设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4、认识连乘算式,讲解计算过程

5、出示连乘的计算题,对计算方法加以巩固。

三、思维拓展

1、出示情景题1,让学生自己读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2、出示情景题2,让学生试着用综合算式解决。

四、课堂小结

师生通过简短的谈话引出新建楼房问题,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明确“一栋楼”的概念,为下面的计算做准备。

交流时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每一步是在求什么。通过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自己的方法得到认证,同时还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不同想法,让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情况。充分考虑这些可能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

两道连乘的计算题,既是对计算方法的练习,又是为下面自己列连乘算式做准备。

这又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通过这道题,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以及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道题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知识内容的升华。这样用分步列式的同学也尝试到了列综合算式的好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新知识的用途,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师:同学们,我这有几张城市建筑的图片,咱们先来看看。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高楼,体现出一个城市雄厚的经济实力。这几年,我们石家庄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到处都是高楼耸立。最近,有家开发商又要新建楼房了,他们打算在一个生活小区里新建楼房,用来解决一些居民的住房问题。他们的设计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师:图中这是几栋楼呢?

像这样的一排楼房,就是一栋。一共要建8栋这样的楼房,每一栋都有5个单元。

师:那么这个小区建成后可以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呢?先自己算算,然后四个人一组互相交流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自由发表不同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代表性的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第一种情况:

在回答问题时,先有学生回答出用分步算式计算,再有学生回答出用综合算式计算。

生1:12×5=60(户)60×8=480(户)

生2:8×5=40(个)12×40=480(户)

生3:12×5×8=480(户)

师:真不简单,一道题就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12×5×8=480(户)这个算式,是把两个乘法算式合成了一个算式,像这样的算式叫连乘。那你们试着把这个分步算式也改写成连乘算式吧。

第二种情况:

在回答问题时,可能第一个学生就用的综合算式计算,首先表示肯定,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老师再讲解连乘。

生:12×5×8=480(户)

师:这种方法挺巧妙。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生:(其他同学回答)

师:刚才第一名同学的方法是把两个乘法算式合成了一个综合算式,这样的算式叫连乘。

第三种情况:

可能在回答问题时,没有学生列出用综合算式计算,这样就等学生们回答完,老师加以引导,列出综合算式。

生:(找2、3名学生回答)

师:像这样的两个乘法算式,我们可以把它们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板书), 这样的算式叫做连乘。

师:连乘算式的计算是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板书)

师:我这还有两道连乘的计算题,你们试着做做。

(用投影展示2名同学的计算结果,说计算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开发商解决了问题,大家表现的都很棒。我这还有一个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出示课件)

师: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做一做吧。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学生列的是分步的算式,要加以肯定;如果有学生列出了连乘的算式,要予以表扬,但不做硬性的要求 。

师:刚才同学们用数学知识解决了那么多问题,真行!我家邻居小明暑假去旅游了,照了好多好看的照片,你们想不想看看?那咱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他照了多少张相片呢?大家一起算一算吧!(出示课件)你们能不能尝试列综合算式呢?

生:能!

师:试着做一做吧!谁来说说你的做法 。

生:(找2名同学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讲解)

说得很好!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12: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 使学生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 第一轮第一次游戏:用三张牌“算24点”。

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 × 10 + 4和4 + 2 × 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 第一轮第二次游戏:教师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

(1) 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2) 4 × 7 - 4的算式中,我们可以先算减法吗?

(3) 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时,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引入方式可有多种,比如教材中联系实际问题,从具体的情境引入便是其中的一种。可这里似乎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以便从算理上弄清为什么“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道理。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到了三步以上的混合运算,如果要嵌入具体的情景之中,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新课的引入,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求一个最能激发学生探索愿望、最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切入口,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怎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富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挑战性呢?我想到了“算24点”这个游戏。

理由有三:

一是这个游戏学生玩过,有经验、有兴趣,且不会在游戏规则的问题上耗费太多的时间;

二是游戏的机动性强,三张牌、四张牌都可以玩,而用三张牌玩,刚好对应学生已经掌握的两步混合运算知识,用四张牌则对应了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这使得学生激活已有的经验成为可能,又使得旧知向新知的过渡变得自然而顺畅;

三是算式被赋予了恰如其分的“意义”,学生要算得24,在头脑中已经经历了一个“分步列式”的过程,一旦形成综合算式,并不影响头脑中原有的运算顺序,相反,学生正是用头脑中已经确定的运算顺序来阐释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这就使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学生头脑中的解题顺序对应起来,从而体会到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二、新授

1. 第二轮第一次游戏。

引导:我们用四张牌来玩“算24点”游戏,情况会怎样呢?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2、2、5、7。

要求:个人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然后将意见带到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

(1) 小组内成员所列的算式都相同吗?

(2) 这些算式运算的顺序和步骤也相同吗?

(3) 比较不同的运算顺序,有区别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呈现:

2×5+2×7 2×5+2×7

=10+2×7=10+14

=10+14=24

=24

2. 引导比较:两种运算顺序都是正确的,但哪一种运算过程更简单一些呢?

3. 教师呈现:40 ÷ 4 - 28 ÷ 7,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4. 比较:2 × 5 + 2 × 7和40 ÷ 4 - 28 ÷ 7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 第二轮第二次游戏。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3、6、6、9。

学生先行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第二次合作。

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有:6 × 6 - 3 - 9,6 + 6 ÷ 3 × 9,6 + 9 ÷ 3 × 6,6 + 6 × 9 ÷ 3,3 + 6 + 6 + 9……

6. 将上面的算式按运算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类,观察分析后比较:

(1) 哪些算式不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 哪些算式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这些算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呢?

7. 小结规律,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学生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其实是经历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我们应努力呈现各种情况,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理的理解。这一部分,我安排了两轮游戏,其作用分别对应于教材中的“例题”和“试一试”两部分的知识要点。第一部分侧重于体验学习,学生亲历尝试和交流,体会将算式中的乘法同时运算的优越性。第二部分侧重于分类和归纳,在开放的情境中比较同一级运算与两级运算的区别,进而发现两级运算的共同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我着意引导学生进行了多次比较,如简单运算与较复杂运算的比较,同一类运算中不同运算顺序的比较等等,落脚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三、巩固

1.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80 ÷ 2 + 76 ÷ 4 240 ÷ 6 - 2 × 17

45 - 20 × 3 ÷ 4 51 - 36 ÷ 3 + 25

评讲:第一行两道题怎样计算更简便些?第二行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 小虎学了今天的知识以后,很高兴,老师要求完成20 × 5 - 20 × 5和20 × 5 ÷ 20 × 5两题的计算,小虎不一会儿就算好了。同学们,我们也来看一看,小虎做得对吗?

20×5-20×5 20×5÷20×5

=100-100=100÷100

=0=1

[设计意图:小虎做的两题形式上比较相近,但第二题属同一级运算,第一题是两级运算。根据教学的前馈信息,学生常常容易发生混淆,故此处将两题同时呈现出来专门研究,便有了必要性。]

3.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求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多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在数与数之间添上加、减、乘或除号,使计算结果正好等于右边的数。

2 2 2 2 = 1

2 2 2 2 = 2

2 2 2 2 = 3

2 2 2 2 = 4

2 2 2 2 = 5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努力体现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不仅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去姥姥家――混合运算》说课稿

有理数混合运算习题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检测试题和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教案

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 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初一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练习题及答案

花都区云山中学张志斌-教案10-试卷分析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推荐12篇)】相关文章: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2022-08-2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习题2023-06-29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2023-06-21

《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2023-09-09

有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2023-03-05

有理数教案2023-05-22

第一册有理数说课稿2024-05-17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2023-08-22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2022-08-25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2023-08-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