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9 08:13:53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共14篇)由网友“Roland”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

篇1: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体会并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柳公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极负盛名。他不仅是位书法家,更是一位难得的贤臣。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了解这位书法家的故事,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板书课题)

二、复习回顾:

1、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柳公权深得世人钦佩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柳公权的柳体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骨力秀挺,他的为人也用一个词来形容,板书:铁骨铮铮。

2、柳公权的书法和做人,文中重点表现的是哪一方面?(做人风范)写法指导:写文章就要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3、回忆,课文用哪两件事具体地表现了他铁骨铮铮的品格?课件出示。

三、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件事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你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画出句子,细细品味,做上批注。

(2)交流画出的句子: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师:柳公权这句话是在谈论书法,但仅仅是谈论书法吗?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弦外之音”和“毫不犹豫”的语气。

师:要知道伴君如伴虎啊, 从柳公权的直言答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这不正是他铁骨铮铮的表现吗?

(3)作者对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看法?画出文中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写法指导,出示课件。

2、学习第二件事(5――8自然段)

(1)用第一件事的学习方法:读、画、批,学生自学。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a请同学有感情地分角色读文宗和柳公权的话。听了文宗自夸的话,假如你是众臣中的一员,你会怎么说?是呀,面对国君,一般人都会随声附和,柳公权的表现呢?(课件出示)师:看,别人随声附和时,他――一言不发,别人赞颂不已时,他――提出劝谏,说明他有胆有识,真正为国君着想。指导学生用真诚、坚定的语气读这段话。

b他的这番话不但没有惹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因而文宗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柳公权任职期间,共经历了7位皇帝,而他始终不改本色,坚持劝谏,齐读这句话,出示: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于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写法指导:柳公权任职期间一定还有许多故事,课文只用这一句话勾勒了他后半生的足迹,与前面两件具体事例相结合,这种写法叫做“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可以使文章既突出典型,又不失简洁。

3、学习最后一段。

师: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铮铮铁骨,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4、课件出示,欣赏柳公权书法作品,师:希望同学们学习柳公权,做正直之人,写端正之字!

四、总结

1、谈收获

2、归纳写作特点

(1)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3)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3、练笔:你的周围一定也有一些性格特点鲜明的人,请你也写一写他的故事。用上本文的写作方法。

五、板书设计: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书法:骨力秀挺

做人:铁骨铮铮

1.《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

2.简笔画鱼教学设计

3.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4.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5.《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

6.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

7.我有一盒彩笔课文教学设计

8.小学四年级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9.教学设计的心得

10.电功教学设计

篇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柳公权。课文到底怎么写柳公权的心正和笔正的呢?进入课文我们就能解开谜底了

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文。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笔正。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柳公权的字骨力秀挺,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2、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由字品过渡到人品)

3、不仅……也……是表示什么关系的关联词?(递进)在字品和人品两方面更强调、突出了他的人品。

4、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为人——铁骨铮铮、

(二)学习3-8自然段。

师过渡语:课文用两件事具体地表现了他的这种铁骨铮铮的品格。请看学习提示: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3——8自然段,想想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试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

(1)自学

(2)汇报交流:课文写了哪两件事?依据学生汇报板书:(一是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3、4自然段);二是写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5、6、7、8自然段)

2、学习第一件事(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你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画出来,细细品味,做上批注。

(2)交流画出的句子:

(3)、依据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2)柳公权只是在谈论书法吗?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3)“毫不犹豫”说明了什么?

4)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哪些议论?为什么说“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5)从这这件事可以看出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6)师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的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做人铁骨铮铮的表现。

7)在这里作者抓住了柳公权的神态、语言突出了他铁骨铮铮的品格。齐读这句话。

3、学习第二件事(5——8自然段)用第一件事的学习方法。

1)读、画、批。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末节罢了。”

(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听了文宗自夸的话,柳公权的表现与在场众人一样吗?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不逢迎附和,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而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3)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4)在这件事中,作者主要抓住柳公权的什么描写来表现他铁骨铮铮的品格?(动作、语言)

(5)他这样和文宗皇帝说话,文宗生气了吗?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出不足。)

(5)过渡:因而文宗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他当上谏议大夫后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于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1)请一个小组同学读这句话。

2)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柳公权————————;仿佛看到了————————————。

(三)学习最后一段。

1铮铮铁骨,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2、柳公权流芳百世的只是他的书法吗?由此我们看出柳公权不仅是一位大书法家,而且是一位贤良之臣。

3、对照课文插图说一说插图分别指的是哪一种“柳骨”?

4、课文的结尾既总结了课文内容,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总结写作特点

1、纵观全文,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呢?

(1)有详有略,重点突出;(书法成就略,做人风范详)

(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在文中的4、6、9自然段里,这些语句或独立成段,或放在段中,或作为文尾。与叙述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夹叙夹议中对文章所述内容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出作者对柳公权认识的深度和饱含的情感。

(3)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2、回顾课文题目:为什么用“心正笔正”来形容柳公权?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3、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柳公权的形象更深深的铭记在了大家的心中。让我们都像柳公权那样,用自己的“心正”练出一个个骨力秀挺的字,做一个“心正笔正”的人,堂堂正正的人!

四: 板书设计:

书法:骨力秀挺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做人:铁骨铮铮

教学反思: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用琅琅的读书声代替“满堂问”、“满堂讲”;把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朗读中张扬个性。我的成功之处:

(一)将“读”贯穿课堂始终。

我们要认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1)通读感知——自由高声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2)细读悟语——你读懂了什么?这一过程的开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仔细阅读,要保证学生细读的质量,做到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写结合。(3)品读悟情——为什么这样读?(4)诵读积累——你想将它背下来吗?

(二)朗读时评价要到位。

朗读评价,不仅仅是提要求,是修正;它更重要的是作指导,是引路,是准确奏效地让学生内心被拨动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他们内心的感情波澜,诱使他们不读不快。只有评价到位,学生们会越读越有信心,越读越有感情,越读越有个性。这样的读书,因为有了心灵的真正参与,所以才越发折射出生命的光彩。

(三)、总结写作方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章的写作特点,渗透写作知识的讲解。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总分总的的结构学生不仅很容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教给学生在写人的文章时可采用是这种结构,先总写一个人的外貌或性格特点,再用具体的事例体现要写人的性格特点,最后总结点题。文章思路就很明朗了。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自己觉得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

一、在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上,有些急,引导还欠巧妙,应给学生充分地思考和交流时间。

二、学生的学习热情依旧没有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不够热烈,我想还是自己的情绪不够感染学生。

三、课前学生没有查阅资料,所以对柳公权这个人了解不够透彻,学生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加强。

总之,上好一节课并不很容易,需要充分准备,多方调控。以上缺点今后教学中我将努力克服与调整。相信长此以往,我在教学方面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篇3:《“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体会并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柳公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极负盛名。他不仅是位书法家,更是一位难得的贤臣。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了解这位书法家的故事,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板书课题)

二、复习回顾:

1、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柳公权深得世人钦佩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柳公权的柳体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骨力秀挺,他的为人也用一个词来形容,板书:铁骨铮铮。

2、柳公权的书法和做人,文中重点表现的是哪一方面?(做人风范)写法指导:写文章就要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3、回忆,课文用哪两件事具体地表现了他铁骨铮铮的品格?课件出示。

三、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件事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你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画出句子,细细品味,做上批注。

(2)交流画出的句子: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师:柳公权这句话是在谈论书法,但仅仅是谈论书法吗?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弦外之音”和“毫不犹豫”的语气。

师:要知道伴君如伴虎啊, 从柳公权的直言答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这不正是他铁骨铮铮的表现吗?

(3)作者对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看法?画出文中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写法指导,出示课件。

2、学习第二件事(5——8自然段)

(1)用第一件事的学习方法:读、画、批,学生自学。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a请同学有感情地分角色读文宗和柳公权的话。听了文宗自夸的话,假如你是众臣中的一员,你会怎么说?是呀,面对国君,一般人都会随声附和,柳公权的表现呢?(课件出示)师:看,别人随声附和时,他——一言不发,别人赞颂不已时,他——提出劝谏,说明他有胆有识,真正为国君着想。指导学生用真诚、坚定的语气读这段话。

b他的这番话不但没有惹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因而文宗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柳公权任职期间,共经历了7位皇帝,而他始终不改本色,坚持劝谏,齐读这句话,出示: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于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写法指导:柳公权任职期间一定还有许多故事,课文只用这一句话勾勒了他后半生的足迹,与前面两件具体事例相结合,这种写法叫做“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可以使文章既突出典型,又不失简洁。

3、学习最后一段。

师: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铮铮铁骨,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4、课件出示,欣赏柳公权书法作品,师:希望同学们学习柳公权,做正直之人,写端正之字!

四、总结

1、谈收获

2、归纳写作特点

(1)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3)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3、练笔:你的周围一定也有一些性格特点鲜明的人,请你也写一写他的故事。用上本文的写作方法。

五、板书设计: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书法:骨力秀挺

做人:铁骨铮铮

篇4:《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反思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柳公权及伟大的成就;难点是:理解柳公权“心正、笔正”的含义及重点句子的意思。教这一课的第一课时,我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从读入手,从默读中自己用最精练的语言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经过我的指导,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在概括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讲究“细”和“全”,经过同学间的相互学习,都概括全面了。然后,我组织学生学习字和词,在学习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习字、词的充实,充实的是每个学生都能给生字以正确的书写及组词,还能找出每个生字的形近字,并组词。在学习不理解的词语时,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找出不理解的词,然后,再在班上交流意思,老师特别强调要结合句境来理解,不正确时,随时指导。最后,把意思放到文中来读一读课文,深化理解。在进行课文分析时,对柳公权的字的特点“颜筋柳骨”的意思没讲透彻,也没有把“心正笔正”的含义讲透;还有一点,对课后的两个句子表达的品质体会的不到位,应该从读中来理解人物的品质。我这一课成功的地方是把柳公权与穆宗、文宗的对话分析的透彻。

今后讲课,一定不要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篇5:《“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重点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再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和好良臣形象。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诵读中感悟和思考,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等,力求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教学准备】 以课件的形式出示的柳公权的画像及柳公权的书法若干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咱们班哪些同学的书法特别好?“字如其人”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事例来说说“字如其人”的意思。) 2.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大书法家有四位:东晋的王羲之,唐初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晚唐的柳公权。 3.板书课题,读题。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同桌互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个别汇报。 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再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和好良臣形象。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重点说说 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行文思路。)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中的每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让学生明白:第一句指出柳公权在书法界的历史地位;第二句讲柳公权的书法艺术具有的特点;第三句写柳公权的书法受到人们的赞誉。 3.指导读这一段,要读出赞美的语气。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了柳公权的哪几件事?你认为柳公权是个怎样的人? 2.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柳公权能深得世人钦佩? (引导学生抓住每件事情的有关句子理解。) 3.交流找出的语句。重点理解以下的句子: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这一段既是全文内容的概括句,又是引向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段由柳公权的“字品”过渡到“人品”,“不仅……也……”强调的是后一层意思“人品”,也就是柳公权身上的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读这一段时,要带有钦佩的语气,更强调后一层的意思。)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这句话赞美了柳公权刚正不阿的品质,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这段各个句之间为总分关系。句中用“真诚”“大胆”“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等褒义语,使人感受到柳公权正直的品质。) 结合书中的插图,理解柳公权的字的特点(插图2)及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插图1)的凛然正气。 4.指导朗读。 如读第3自然段的对话,要读出惊异及赞叹的语气;读作者对柳公权答话的议论时,要流露出对柳公权的浩然正气的赞叹之情等。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理解这段第一句话的总结全文及照应题目的作用。 2.让学生观察插图让1和插图2,体会柳公权书法方面的“柳骨”及柳公权做人方面的“柳骨”。 (四)总结拓展 1.谈谈自己的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重点说说柳公权是个怎样的人,加深学生对柳公权作品及人品的认识。 2.收集柳公权的字帖及有关柳公权的故事等。目的是让学生像柳公权那样用自己的“心正”练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字,写出一个个顶天立地的“人”字,做一个“心正笔正”的人,堂堂正正的人。  

篇6: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柳公权是晚唐大书法家,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柳公权。

二、新授

(一)结合资料,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为什么用“心正笔正”来形容柳公权?“心正”和“笔正”有什么关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事?

(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

(2)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3.反馈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弦(xìáng)溺(nì)肖(xiào)凑(còu)等字的读音。

(2)由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易写错的字

如“唐”(中间一竖出头);凑(最后一笔是点)

“袍”(衣补旁);贤(右上是“又”字)

“殿”(右半部分是殳)……

(3)出示成语和词语的意思,由学生说出词语,检查预习效果暗藏试着写下词语。

比喻坚贞、刚硬,像铁一样硬的骨头。

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

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秘诀)

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弦外之音)

高兴到了极点。(喜不自胜)

表示对人重视。(垂青)

(三)学习第一部分,精读品味

1.指名读,自然段,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1)唐朝著名书法家。

(2)对后世影响及大。

(3)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

2.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字——“笔正”。

3.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

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人——“心正”

三、练习

1.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请你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2.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吗?

课后小结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

篇7: 读《“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有感

读《“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有感

读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篇文章后,我拍案叫好,好一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说法,这番话更加反映出了柳公权正直、铁骨铮铮的`诤臣风采,显示了“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的柳“法”。“心正笔正”是柳公权一生的写照,他以“心正”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骨”,又以“笔正”给予后人塑造了一个书“法”姿势。

这不正是我们实际生活正缺乏的吗?写字时应心灵平静,要以简短的时间消除所有的杂念。生活中有人写字潦草,有人写字整洁,这就是重要因素。

有时我也会把字写得乱七八糟,那是因为心不静,就如雾里看花的分忧,水中看月随涟漪不断徘徊是水波。于是,我会静下心来,缓缓拿起笔,以心正笔正的观念,描下一个个整洁的字体。一次又一次的触动,对我写字的功底打下了坚硬的基础。

读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我感悟深刻:心正则方能顾全大局,笔正则心美。虚伪做作,绝非“罢黜”的结果。

篇8:《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上册)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晚唐时期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既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又重点记叙了他向皇帝直言劝谏的两件事,体现出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这节课教学内容按计划完成,时间安排合理。由于课件的帮助,课堂的容量明显增大,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中,我主要遵循了三点,一是深挖文本,把文本内容讲透。在我的指导和引领下学生较好的理解了课文内容。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解惑。这节课我采用指名读、齐读、轻声读、默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明白了柳公权流芳百世的不仅是他的书法,还有他那铁骨铮铮的品格。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章的写作特点,渗透写作知识的讲解。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自己觉得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

一、在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上,有些急,引导还欠巧妙,应给学生充分地思考和交流时间。

二、学生的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不够热烈,我想还是自己的情绪不够感染学生。

总之,上好一节课并不很容易,需要充分准备,多方调控。以上缺点今后教学中我将努力克服与调整.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上册)]

篇9:《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资料,揭示课题

1)师:柳公权是晚唐大书法家,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柳公权。

2)生介绍柳公权(师随机出示柳公权肖像和书法作品图)

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为什么用“心正笔正”来形容柳公权?“心正”和“笔正”有什么关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事?

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

2)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3、反馈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弦(xìáng)溺(nì)肖(xiào)凑(còu)等字的读音。

2)由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易写错的字

如“唐”(中间一竖出头);凑(最后一笔是点)

“袍”(衣补旁);贤(右上是“又”字)

“殿”(右半部分是殳)……

3)出示成语和词语的意思,由学生说出词语,检查预习效果暗藏试着写下词语。

比喻坚贞、刚硬,像铁一样硬的骨头。

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

(铮铮铁骨)

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秘诀)

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弦外之音)

高兴到了极点。(喜不自胜)

表示对人重视。(垂青)

三、学习第一部分,精读品味

1、指名读,自然段,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1)唐朝著名书法家。

2)对后世影响及大。

3)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

2、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字--“笔正”

3、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

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人--“心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整体回顾。

1、默读课文,思考,柳公权深得世人的钦佩是因为什么?

[写得好,(笔正)做人做得好〈铁骨铮铮〉(心正)]

2、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吗?

(第一次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第二次是机智而大胆的)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过渡:一次当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秘诀时,他豪不犹豫地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默读3、4自然段,思考柳公权只是在谈书法吗?

(不是,借书法希望穆守律己清政,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2、为什么柳公权的劝告如此真诚而大胆,他不怕触怒皇上吗?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正因为他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心正” 的表现

3、带着理解分角色读,穆宗和柳公仅的对话。

指导朗读

[※柳公权豪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读出柳公权的铮铮铁骨,不向当权者奴颜卑膝]

4、默读第二件事,可做简单的画批,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哪语句能感受到柳公权的“心正笔正”?

1)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首:“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未节罢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了不足。)

3)分角色读5-8自然段

三、整体回归,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

投影出示他的一幅书法作品,他流芳百世的只是他的字吗?

(正直的良臣形象;铁骨铮铮,高尚的人品……)

2、带着我们的敬佩齐读最后一段。

3、屏幕引唐太宗的一段话: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国家君主要容百川之胸怀,纳谏如流,更要有像柳公权这样正直,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忠臣,国家才会兴旺、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板书:

书法“笔正”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正直敢言

铁骨铮铮

做人“心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上册)]

篇10:《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上册)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吴忠市裕民小学 冯玉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2、请同学们回顾昨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的表达顺序(总-分-总)(3)划分段落(3)重点词语理解。

教师出示:颜筋柳骨 铁骨铮铮 弦外之音 洋洋自得

细枝末节 喜不自胜 名正言顺 流芳百世

A、指名学生读;B、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词语,来谈一谈你的理解

(引导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一)同学们上节课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1、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1)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句子既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也是引向下文的总起句。同学们想一想,它强调的重点是(做人要铁骨铮铮)(板书:铁骨铮铮)。

(二)柳公权做人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课文用两件事详细地表现了柳公权的做人本色。请看学习提示: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3--8自然段,想想文中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柳公权如何做人的?试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

(2)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细细品味。

(3)小组交流学习体会,推荐中心发言人参加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交流:

(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依据学生汇报板书:劝告穆宗、劝诫文宗。(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的意见?哪个小组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来概括?)

(2)教师小结:课文的3、4自然段写了劝告穆宗;5、6、7、8自然段写了劝诫文宗。(边说边板书:3、4; 5、6、7、8。)请小组读一读3、4自然段。

(一是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

二是写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三)交流画出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1、这两个自然段中,你们小组交流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依据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引导理解这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2)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你们小组回答的真精彩,老师希望你们的朗读更精彩)

2、还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依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1)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 为什么说“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3)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柳公权是怎样一个人?

3、师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的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做人铁骨铮铮的表现。

4、带着对柳公权的敬佩之情读这句话。

(四)在5--8自然段中,你们小组交流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1)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末节罢了。”

(1)指名学生读这句话。

(2)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听了文宗自夸的话,柳公权的表现与在场众人有什么不同?(一言不发)

可以看出柳公权是怎样一个人?(不逢迎附和,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而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4)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5)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出不足。)

(6)教师小结:柳公权机智大胆的直言,让文宗对他格外垂青。这又是一次他心正的具体体现。

(五)出示: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于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1)请一个小组同学读这句话;

(2)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柳公权--------;仿佛看到了------------。

三、整体回归,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

2、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3、纵观全文,作者是怎样把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跃然于纸上的?在写作上运用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1)有详有略,重点突出;(书法成就略,做人风范详)

(2)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在文中的4、6、9自然段里,这些语句或独立成段,或放在段中,或作为文尾。与叙述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夹叙夹议中对文章所述内容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出作者对柳公权认识的深度和饱含的情感。

4、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柳公权的形象更深深的铭记在了大家的心中。

四、拓展延伸:

投影出示他的书法作品,这是老师搜集的柳公权的书法作品。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在生活中进一步去感受柳公权“心正笔正”的风格。

板书设计:

书法 骨力秀挺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做人 铁骨铮铮 劝告穆宗(3、4)

劝诫文宗(5、6、7、8)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上册)]

篇11:《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上册)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1、欣赏柳公权字帖,谈感受。

2、板书:柳公权。

3、出示柳公权资料。

4、过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柳公权的一篇课文。

二、考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生读字。

2、学生给生字组词。

唐朝 紧凑 穆宗 秘诀 偏殿 龙袍 罢黜 俭朴 富有 贤良 惹恼 职位

钦佩 不肖之臣 赏罚分明 弦外之音

3、出示几组词语。分不同方法识记生字词。

出示成语和词语的意思,由学生说出词语,检查预习效果,在老师的提示下写出词语。

连接很紧,没有空隙、间隔或多余的部分。(紧凑)

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秘诀)

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弦外之音)

俭朴:俭省朴素

贤良:才德兼备的人

赏罚分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惹恼:生气;引人发怒

职位:是指承担一些列工作职责的某一任职者所对应的组织位置。

4、反馈读课文,请你选择一个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好给大家听。

5、柳公权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板书完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响亮地自由读书,思考:书上的哪句话写出了心正笔正的含义?

2、反馈:“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底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

3、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柳公权的心正,也直接写出了柳公权的笔正,请你用直线画出来。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用关联词说话。

小结:这句话的作用:全文内容的概括句,又是引向下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度句,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段落写了柳公权的心正?哪些段落写了柳公权的笔正?

2、反馈:第一自然段:写笔正。相继教学:

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第二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写心正:围绕心正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二是写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三是写兼任谏议大夫后,依然大胆进言,直到去世。

第九自然段:归纳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和良臣形象。

四、小结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概况总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再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和良辰形象。

板书: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做人 书法

正直敢言 骨力秀挺

字如其人 人如其字

柳 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整体回顾。

1、默读课文,思考,柳公权深得世人的钦佩是因为什么?

[写得好,(笔正)做人做得好〈铁骨铮铮〉(心正)]

2、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吗?

(第一次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第二次是机智而大胆的)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过渡:一次当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秘诀时,他豪不犹豫地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默读3、4自然段,思考柳公权只是在谈书法吗?

(不是,借书法希望穆守律己清政,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2、为什么柳公权的劝告如此真诚而大胆,他不怕触怒皇上吗?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正因为他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心正”的表现。]

3、带着理解分角色读,穆宗和柳公仅的对话。

指导朗读

[※柳公权豪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读出柳公权的铮铮铁骨,不向当权者奴颜卑膝]

4、默读第二件事,可做简单的画批,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哪语句能感受到柳公权的“心正笔正”?

1)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首:“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未节罢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了不足。)

2)分角色读5-8自然段

三、整体回归,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

投影出示他的一幅书法作品,他流芳百世的只是他的字吗?

(正直的良臣形象;铁骨铮铮,高尚的人品……)

2、带着我们的敬佩齐读最后一段。

3、屏幕引唐太宗的一段话: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国家君主要容百川之胸怀,纳谏如流,更要有像柳公权这样正直,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忠臣,国家才会兴旺、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上册)]

篇12:心正笔正成语

【拼音】:xīn  zhèng  bǐ  zhèng

【简拼】:xzbz

【解释】:旧时认为书法的优劣与字人的品性有关,心正写出来的字就端正。

【出处】:《旧唐书·柳公权传》:“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篇13:心正则笔正寓言故事

唐朝有位著名书法家叫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

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他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正直不阿(ē)。

据说,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边看边连连赞叹,惊诧地问:“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

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写字的窍诀在于心,心不清净、不端正,字也不可能漂亮。

篇14: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

(2)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3) 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4) 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教师板书:商不变

(二)成反比例的量

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工效(个)

10

20

30

40

50

60

……时间(时)

60

30

20

15

12

10

……

2.教师提问

(1)计算工效和时间的乘积.

(2)这一组题中涉及了几种量?谁与谁是相关联的量?

(3)请你举例说明谁与谁是相对应的两个数?

(4)在这一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举例说明)

3.小结:有什么规律?(板书:积不变)

(三)不成比例的量

1.出示表格

运走的吨数

10

20

30

40

剩下的吨数

90

80

70

60

总吨数(和不变)

100

100

100

100

2.教师提问

(1)总吨数是怎样得到的?

(2)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运走的吨数少,剩下的吨数多;运走的吨数多,剩下的吨数少;总和不变

(四)结合三组题观察、讨论、总结变化规律.

讨论题:

1.这三组题每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第一组商不变,第二组积不变,第三组和不变.

总结:

3.分别概括正、反比例的意义

4.强调第三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叫做不成比例

5.教师提问

(1)两种量成正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两种量成反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字母关系式

三、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一种圆珠笔

总价(元)

1.2

2.4

3.6

4.8

6

7.2

支数

1

2

3

4

5

6

单价(元)

1

2

4

5

10

支数

100

50

25

20

10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3)每组等式说明了什么?

(4)两种相关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当速度一定,时间路程成什么比例?

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长方形的面一定,长和宽

4.修一条路,已修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的关系,要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是本质.

五、课后作业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六、板书设计

《旧唐书高士廉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旧唐书太宗本纪》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廉洁方面的议论文范文

书法之美初二作文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先进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散文瘦墨人生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

书法励志名言名句

爱国演讲稿:祖国我为你自豪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共14篇)】相关文章:

书法名言警句2023-10-20

励志名言书法2023-10-05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总结参考2022-08-21

描写廉洁的优秀议论文作文2023-11-09

彩票协议书2022-05-07

传承作文2022-05-08

关于彩票祝福语2022-07-21

励志的四字书法名言名句2023-11-06

书法名言警句集2023-03-02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023-04-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