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21 07:36:22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教版二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共18篇)由网友“segoo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人教版二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篇1:《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呈现生活实例,引出课题。

1、同学们,跟我一起读课题,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图形的旋转》

开始上课前请大家观看几个视频,我们来一起欣赏吧。(出示视频)

这些场景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你们从刚才的视频中发现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生:它们都绕着中心点在旋转

师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物体尽管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绕着一个中心点转动,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揭示定义。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旋转还隐藏着什么知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旋转的奥秘吧。

二、学习探究新知

1、他们都是绕着一个中心点转动,这个中心点就是旋转中心。

2、下面老师想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看谁是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两个风车。你发现这两个风车有什么区别?

预设生:旋转的方向不一样

引导生说出A风车旋转方向时钟旋转方向一样是顺时针,所以A风车旋转是顺时针方向,B风车是逆时针方向旋转。

导出旋转第二个要素:旋转方向

3、看起来这些真是难不倒我们同学们,现在小精灵要来考你们,你们看,这个秋千和钟摆的运动,你们发现什么?

师:你真会观察,能发现他们的旋转方向,既有顺时针又有逆时针,还有呢?他们的摆动幅度?

秋千摆动幅度更大,钟摆摆动幅度更小。这就是我们的旋转角度,今天我们主要借助钟面来研究

说出旋转中心、方向、角度的三要素。

5师:那我们一起来用旋转三要素来描述旋转

和同桌讨论你的答案。

6:请生汇报。(可同桌互相说一说)

4、师: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了吗?(会了)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掌握有关旋转的知识了吗?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练一练,生回答。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篇2: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知识是把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认识、探索图形与几何。教材让学生观察三角尺旋转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对旋转的理性认识,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以后的图形,从而加深学生对旋转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学生能观察三角尺的旋转过程,明确旋转的含义,感知图形旋转的特征,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图形。

教学目标: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1.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

2.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二 。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这次又怎么操作呢?

3.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照样子转一转。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2)三角尺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

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小组交流。

(1)三角尺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全班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2.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

3.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1)确定旋转图形的关键点;

(2)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由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确定对应点;

(4)顺次连接上述各对应点。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 )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 )点;要从A旋转到C,可以按( )时针方向旋转( ),也可以按( )时针方向旋转( )。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2)观察图形,填写空格。

曹xx《图形的旋转运动》教学设计

①号图形是绕A点按( )时针方向旋转了( );

②号图形是绕(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

③号图形是绕( )点按( )时针方向旋转了90;

④号图形是绕( )点按( )时针方向旋转了( )。

2.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二十一第4、5题。

板书设计:

图形旋转(二)

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

篇3: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经历“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猜想激趣

1.课件出示(教师讲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昆虫们欢快地飞舞,瞧,它们正向我们飞来,可是我们只能看见它们的半个身影,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吗?

2.学生猜想,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

3.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二)交流引入

1.观察交流:这些昆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从大自然中的昆虫引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在猜想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初步感受对称现象,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1.初剪对称图形,思考探索。

学生动手剪一只“蝴蝶”,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优化剪法。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却不像呢?为什么要对折?为什么只要画“蝴蝶”的一半?

3.再剪对称图形,感受对称。

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

(二)赏一赏,认识轴对称图形。

1.互相欣赏作品,感受对称美。

2.回顾剪法: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是怎么剪出来的?

3.揭示特点,完善课题。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板书:两边完全重合),就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对折时留下的折痕就是它们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4.巩固认识:指出你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折一折,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发现?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四)辨一辨,辨别轴对称图形。

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根据教材第29页的“做一做”改编)

2.学生独立辨别,有困难的可以先折一折再判断。

(五)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轴对称现象,请大家睁大眼睛到我们生活中去找一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剪一剪、赏一赏、折一折、辨一辨、找一找”等学习活动,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会用“对折”的方法辨认轴对称图形,同时感悟生活中五彩缤纷的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题

2.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2题。

(二)变式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3题

(三)拓展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1题)

1.将一张正方形纸如下图所示,先对折两次,再剪去一个角,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2.想一想,再剪一剪。

3.展示不同剪法展开后得到的不同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直观认识及辨别方法,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一说。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课件配乐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的同时,伴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生活中的对称世界,不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领略到那无处不在的对称美。】

篇4: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通过观察实例、操作想象等活动,明确旋转的

含义,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方格纸上三角形的旋转,探索图形的旋转,并进一步

总结出图形旋转的特征。

3.体验旋转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

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老师手里有一个风车,现在让风车转动起来,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运动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旋转现象有哪些?

评价:你想到了我们身边的事物;看来你对体育运动很感兴趣;你的思维已经延伸到了远方;看来你对交通工具很有研究;你已经设计到了航海领域。

生活中有这么多旋转现象,我们就很有必要来学习和研究它了。板书:旋转

2、这是今天的学习目标,同学们看看能达到么?如果你能完成任务老师会给你们一个意外的惊喜。

二、通过观察,知道旋转中心、方向、角度。

1、看老师偷偷的把我儿子的宝贝带来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次操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操作一次)生:都在转动,但转动的方向不同,(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思考,会总结。未来的数学家就是你。)

2、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每家每户都有的钟表来进一步学习旋转的知识

和钟表指针旋转方向一致的我们叫顺时针方向,和钟表指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我们叫逆时针方向。学生用手势笔画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看来物体的旋转是按一定的方向来旋转的。板书:旋转方向。

钟表上的指针是绕着哪旋转的?请你指出来。评价:指的很正确。 这一点就是旋转物体的旋转中心。可以用字母O来表示。板书:旋转中心

2.指针和小球绕点O朝哪个方向旋转的.?

情况①学生回答出来。“你的用词很准确”

情况②无人回答。

3.(切换)这也是一个钟面,指针都从12开始旋转两次,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分开展示。

看第一次从12转到几,12转到几它们的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是怎样的?演示,回答。

它们的旋转有什么不同吗?

情况①生:一个转了一大格一个转了三大格。

师:你是用格数来表示的。

情况②生:一个转了5分钟一个转了15分钟。

师:你是用时间来表示的。情况

③生:一个转的多一个转的少。

师:你是用多少来表示的。

情况④学生直接答出30°90 °。

师:角的知识你学的不错。

这时需要用一个准确的数据来表示了,就是旋转角度。板书:旋转角度。指针旋转前后的夹角就是旋转角度。

三、操作探索,认识旋转。

1.借助钟面、转盘,理解旋转的含义。(1借助钟面,描述旋转运动。我们依次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这三点来描述指针从12到1呢?同桌两个人先说说看。谁勇敢的第一个站起来说。师: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

情况①说错。师:谁来帮帮他。

情况②他说出了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如果再把“绕哪个点旋转的”说出来就更好了。

情况③你的语言很完整;你的语言组织很有条理性。

谁能像他这样来说一说。让我们一块来说一说吧。出示幻灯,齐说。怎样描述指针从12到3呢。幻灯出示填空。评价:不但说的很完整,而且很流畅。我们在完整的描述一个旋转运动时,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小结:要清楚的表述旋转过程,必须说清三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3通过活动加深表象。

可删①这是一个转盘,中心点用O来表示。现在老师拨,你像刚才那样说。指针从8到9,9到12 指针从6到4,4到

1。评价:同学们说的越来越好了。同学们反应真快。

②这是一个同学做的转盘(看屏幕),指针顺时针旋转90°。自己先想象一下怎么转、转到什么位置。看,他把指针转到了哪?和你想的一样吗?为什么?师:如果旋转中心不同,旋转的结果可就大不一样了。

③转身小游戏。老师描述你来转。全体起立,分开站立距离一臂距离。以自己为中心,伸出右臂,我看大家的右臂像一个指针,也像一条线段。听指令先想,老师说开始时再转:以自己为中心顺时针旋转90,以自己为中心逆时针旋转,怎么都没动?

师:看来没有旋转角度是不行的。补充上180,以自己为中心旋转90°,开始。师:没告诉你旋转方向。顺时针旋转90°,开始。小结:从这个游戏中我们明确了在描述旋转运动时要抓住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这三点,而且缺一不可。

2.通过三角形的旋转活动,得出旋转的特点。

不管是指针还是手臂,其实都可以看做是一条线段在旋转。如果是一个图形呢?

① 图形绕哪个点都能做旋转运动。出示方格纸上的三角尺。让三角形OA做旋转运动,能绕着哪个点旋转?如

果绕点旋转,它的旋转中心就是哪个点?如果绕着点A旋转,它的旋转中心就是?.还有吗?幻灯演示,三角行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作为旋转中心。

②绕点旋转一次。

我们选取其中的一种来研究。三角形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想象一下旋转过程。看演示验证你的想象。

三角形旋转的同时,它的各条边、各个点是怎样旋转的呢?

同桌两人拿学具操作并思考、讨论:三角形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同时,边OA是怎么旋转的?边OB是怎么旋转的?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点A是怎么旋转的?点B是怎么旋转的?你又想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所有边都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所有点都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用学具再旋转两次,再验证一下是不是这样。

学生汇报后总结出示:旋转中心不变,图形上的所有点和有边的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相同。

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方向)变了。

这就是图形旋转的特征。

三、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这节课的开始我们从生活走进了数学,明确了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特征,我们现在再从数学走向生活吧。

2.利用旋转能产生许多美。请大家欣赏。舞蹈和运动中的旋转美;3D打印出的旋转物品。

3.旋转不单单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的奥秘。

还有这样的中间转起来就轻易不会倒的陀螺仪。洗脸池里的水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我们地球北半球的总是逆时针旋转流下去的,南半球的是顺时针旋转流下去的。

去过中原福塔的同学一定领略了巨大的旋转观景台。在未来的世界,人们还会建成旋转中的摩天大楼。

4.还有一些旋转是有害的。

(出示水旋涡、降落伞、减速伞)

很可怕是吧,所以大家不要去陌生的水里去游泳。在早起人们使用降落伞的时候,发现降落伞有时会不停的旋转,甚至,伞的绳子会缠绕住跳伞员的腿和身体,发生危险,后来人们在降落伞的中间开了一个洞,(在课件上指出)降落伞下来的时候就不会旋转了,避免了危险。同样的原理,我们飞机降落时使用的减速伞也是开了很多洞。(指点这样的这样的洞。)旋转的图形和物体是不是充满了魅力?让我们从旋转的基础知识学起,以便去探索它更有趣更有用的奥秘。

板书:旋转

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旋转角度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知识。同学们不仅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过程,还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了线段旋转90°的图形。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今天的学习,继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板书设计

篇5: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图形运动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和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对具体的图形进行分析设计。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展示几位学生课前整理的有关四种图形运动方式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学生在方格纸上用四种图形的运动方式,分别画出三角形ABC运动后的图形。

3、展示学生画图作品,全班共同梳理四种图形运动方式的特点。

4、说说画图时要提醒大家什么?

5、仔细观察4种图形运动方式,说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6、两种整理知识方法的对比:哪种方法更简明扼要,更能突出重点?

二、欣赏图案

1、出示课本主题图图案,学生思考:创造这个图案运用了哪些图形运动的方式?

2、学生交流汇报。

3、如果要用这个图案做一个美丽的花边,怎么办?

4、欣赏生活中运用图形运动设计的美丽图案。

三、练习巩固

1、完成书92页做一做。

2、说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说出涂色部分图形运动的方式。

4、利用图形运动的知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书练习十九第1、2、5小题。

篇6: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件出示小精灵:大家好!我是晶晶,森林就是我的家,欢迎你们!课件出示: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对称的房子、蝴蝶、蜻蜓、树叶、花朵……一片迷人的景色。

师:仔细观察这些美丽的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房子、蝴蝶、蜻蜓……这些图案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了这些图案都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比如空中飞舞着的蜻蜓、蝴蝶……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提出问题。并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观察体验,感受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出示蝴蝶、房子、蜻蜓等图片】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蜻蜓图:以蜻蜓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房子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课件演示)【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蜻蜓、蝴蝶、房子……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蜻蜓等图案,创设故事情境。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2)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欣赏对称的图形:建筑物、京剧脸谱、雪花、民间剪纸……

【设计意图: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去寻找、赏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样,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操作体验,认识对称。

1.教学例1。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师: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剪出其它图案吗?

(1)学生操作活动 (2)集体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实践操作应该是学习数学的根本,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使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所以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2.认识对称轴。

师:你们知道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什么吗?(生说师板)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师板演画对称轴的方法)

(1)学生在自己刚才剪出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2)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将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学生在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折、画、剪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三、游戏巩固,运用新知。

师:小精灵晶晶要带大家去森林中的数学王国去玩,大家高兴吗?

闯关游戏一:猜猜看“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图案吗?”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闯关游戏二:火眼金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下面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3)教师小结。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设计意图:经过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对称图形了,能感知对折的折痕,并且通过观察思考,学生已经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闯关游戏三:小魔法师“这些图形少了一块,你能找到吗?”

(1)学生观察、自己连一连。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闯关游戏四:终极挑战──你能帮这些图形找到另一半吗?

小组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四、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篇7:人教版二下《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设计理念: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的已有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习雷雨前的段落时,先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在读的基础上谈感受,学生的感受会更多。整堂课力求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学情介绍: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雷雨并不陌生,但学生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不够深,需要老师指导观察体会。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我觉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的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并有感情地朗读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面

有位老兄脾气大, 爱发怒的就数他,

发起怒来大声吼, 伴着成串的泪珠下。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8课雷雨。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一)一读:请打开书第80页,听课文录音朗读,把容易读错的字词做上记号。

(二) 二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这四个生字。

小老师带读(提示垂是翘舌音)――同桌检查读(请同桌互相检查着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师:现在,让这些生字宝宝去掉拼音帽,你还能认识吗?(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师:生字宝宝想妈妈了,请你把它们送回家吧。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师:找出来了吗?老师也找出来了,同学们来读一读吧。(出示句子的幻灯片)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4.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三)三读,检查了解朗读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

(四)四读课文,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

(2)、交流。

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三、研读课文,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场雷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吧!

(一)雷雨在来临前总会发出一些特殊的信号,告诉大家雷雨马上就要来了。读读课文的1、2、3自然段,用铅笔画出作者在这三段里写了什么?

师: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很可怕,很恐怖……

师:你是从书中哪句话中读出这种感受的?(随生回答出示句子)

师:(出示图乌云图)(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1、指名读:

2、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乌云很厚,很重,很多

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知道?(满天,黑沉沉 ,压)

3、师:“压”字是什么意思?(逼近)能用你的动作来表示吗?

4、师:当黑沉沉的乌云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越来越重,不断地向我们逼近,你感觉怎么样?

生:难受  不舒服  喘不过起来

5、师:这时候,连爱动的树叶,爱唱歌的蝉都和大家一样。不动也不叫。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过度:我们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雷雨前还有什么现象?

1、齐读。(这风多大啊!)

2、角色扮演,体会“乱摆”:

师:如果你就是这大风中的小树,你会怎样?同学们,怎样是“乱摆”?你们能做出乱摆的动作吗?(看来这阵风真的很大啊!)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大风真的刮过来了。这可吓坏了……小蜘蛛。

这只正在悠闲织网的蜘蛛他的表现是……

播放课件:(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出示: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师: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垂”字用的好,形象写出了蜘蛛随着蜘蛛网往下落的情景,让人感觉到风特别大,连蜘蛛都害怕)

生:“垂”说明蜘蛛是以很快的速度逃走了。它很慌张

(提示:蜘蛛也可以沿着丝线,一步一步地爬下来啊)

朗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阵大风和惊慌的蜘蛛吧。

(3)“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写了什么?指名读

(师评:你不光看到了闪电,还听到了雷声,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两个“越来越”写出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

(句式训练,出示句子)

师: 谁能学着课文里的样子用“越来越”造句子。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为自己鼓鼓掌吧。

师:雷雨前的空气真闷呀!(板:闷)一场大雨就要下来了,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

(二)感受4-6雷雨中的情景。

师:雷雨来了,你们看(出示幻灯片:雷雨中)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师:雨下得真大。谁想读读第四自然段。让大家好像看到了这么大的雨?

(4)“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只要读好三个字,就能读好这句话。(点出“哗,哗,哗”)还可以怎么读?(哗,哗,哗)说明什么?(雨大、还很急)谁再来读。

(5)“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引读)是啊!雨越下越大。(看到什么了?)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看着窗外雨在哗哗地下着。我也想跟你们一起读一读这第五自然段。

(6)“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再看,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雷声雨声是一下子变小的吗?(生:不是的,是慢慢地)哪个词告诉我们了。(渐渐地就是慢慢地意思)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写雷雨中的这几段。

师:你们觉得这场雷雨下得怎么样啊?

生:下得真大啊!(板书:大)

(三)感受雨后美景

师:1.雨很快就停了,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赶快看课文,默读7 8自然段雷雨后的景象。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雷雨后的情景吧。(课件出播放雷雨后的情景)看了这段画面,这时你最想说什么?

师:是啊,我们仿佛感觉到了雨后的清新、美丽。你能把这两段美美地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试背)

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板书:美)

六、感悟朗读

齐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个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多神奇的大自然呀,小朋友们,只要你们细心观察,一定还会发现更美丽、更神奇的景象。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板书设计:

前  1-3   乌云、叶子、蝉、

18、雷雨               大风、树枝、蜘蛛、

闪电、雷

中  4-6

后  7-8

[人教版二下《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二年级《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

2、(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看书第29页的树叶、蝴蝶、天安门的图,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2)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欣赏对称的图形。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亭子、雪花、苹果、民间剪纸……

4、教师小结。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创设故事情境。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出示例1。动手操作,剪一件上衣。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2、剪其他图形。松树、桃心、葫芦。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3、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请看屏幕。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请看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2)学生在自己刚才剪出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3)交流评价。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将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学生在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折、画、剪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三)小结知识。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像上衣、松树、桃心、葫芦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

三、拓展练习、运用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29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3页练习七的第1、2小题。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3页练习七的第3小题。

(1)学生观察、自己连一连。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4、补充练习。

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分别有几条?

(1)请你折一折、画一画。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5、欣赏教材P31页的“生活中的数学”——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感受生活的中对称图形的美。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四、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五、板书设计、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像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像上衣、松树、桃心、葫芦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

篇9:二年级《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副残缺的图片,根据这张图片,你能猜出来这张照片里的建筑吗是吗?

生:天安门

左右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相反的。

二、导学新课

1.观察下面的图片

这些图形是什么?

生:心形,小鱼,双喜字,房子,字母。

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讨论。

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1,3,4,5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的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即:从中间分开,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2、利用附页中的图1折一折,看一看。

(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认一认,说一说

观察图中的虚线部分,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你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

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对称轴。

4、小结

上面个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虚线两侧的图形都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拓展训练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折一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教材“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一)

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篇10: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二年级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数学的教学就是这样,时而生动有趣、时而枯燥乏味,每天都在接触新鲜事物,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这一周已经进入到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的学习了,在讲完轴对称图形以后,学生的练习情况和上课的反应都值得我深深回忆并思考我的课堂。

如何让数学课堂摆脱枯燥乏味转向生动有趣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个老师思考并研究的问题,课堂的重要性直接影响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接受量。在讲认识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时候,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多种剪纸和不同图形的铅笔等等来丰富我的课堂。虽然课堂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我个人觉得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有的孩子并没有很好的理解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应该怎么画、有几条等一系列的问题,基于此我会在下周的复习中着重强调,设计更多有效的练习,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的孩子应该有更多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课堂上一味地听老师讲是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的,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还是要给孩子们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他们更好的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善于利用课堂与老师交流,积极反馈出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也更有利于我今后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模式。每周一反思,每次静静地想总能想出很多自身的不足,我一定会在认清自己的过程中有尽可能大的进步。

篇11: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剪纸等实际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单元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单元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共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轴对称(一)(教材第23、24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副残缺的图片,根据这张图片,你能猜出来这张照片里的建筑吗是吗?

生:天安门

左右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相反的。

二、导学新课

1.观察下面的图片

这些图形是什么?

生:心形,小鱼,双喜字,房子,字母。

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讨论。

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1,3,4,5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的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即:从中间分开,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2、利用附页中的图1折一折,看一看。

(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认一认,说一说

观察图中的虚线部分,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你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

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对称轴。

4、小结

上面个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虚线两侧的图形都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拓展训练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折一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一)

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篇12:图形的运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像。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像,是基本的图形变换。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像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像这样的一类的现像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像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篇13:人教版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具体操作开始的,再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维。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儿童的原有认知水平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中,找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进行优化选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方法。在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反思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材与学情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只局限于对单一图形进行简单分析。本节课可以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能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通过比较、归纳,选择求组合图形的最优方法。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并选择优化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组合图形

1.用已经剪好的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说一说,你拼成的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组成[y1] 的?

2.它们的面积怎么求[y2] ?

小结:像这样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3.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4.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些什么[y3] ?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用已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体会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是组合图形。再观察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使学生逐步熟悉组合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交流,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我们同安进修学校附小有一块草坪(如下图)。 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y4] 有多大吗?

2.自主探索,交流方法。

⑴认真观察这个图形,谁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上画出辅助线,师:为什么要画上这条虚线呢?(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

说一说:组合图形和这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y5] ?

⑵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画一画,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你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

⑶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⑷把大家展示的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小结:刚才大家在汇报时出现三种方法[y6] ,一种是分割法,一种是添补法,一种是割补法。但无论是那种方法,他们的目的都是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转化是我们学习数学经常要用到的一个方法。

3.选择方法,计算面积。

汇报交流,优化方法。

小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选择简单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越少、越简单,计算就越容易。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尝试、合作交流。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开拓思维,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实现方法的最优化。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巩固应用[y7]

1.计算下图的面积,选择正确的方法。

2.下面是我们学校的一块“绿色”实践基地,请你计算它的面积。

3.学校要把这块“绿色”实践基地分配给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请你帮忙设计方案,并计算出每个年级的实践基地面积。

4.下面是一副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面积是64平方厘米,你知道其中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

设计思路

《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展开教学的,本课教学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实践、思考问题的探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用已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体会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是组合图形。再观察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使学生逐步熟悉组合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充分考虑儿童的原有认知水平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亲身经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三、在探索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设计,力求有效渗透转化、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精心的设计,这种思想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终身受用。

执教教师简介

苏茸花,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参加工作。曾参加厦门市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多次承担区级公开课、研讨课。

篇14:人教版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分析图形,并能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提高运用几何知识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各是什么?并出示其对应的字母公式。

2、引课:

多媒体展示几组组合图形,并提问这些还是简单的图形吗?它们都是由什么组合而成的?引出组合图形的概念。

讲授新课:

1、多媒体出示例题:

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的侧墙的形状,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集体订正。

方法一:墙面积=长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8×5 +8×3÷2

=40 +12

=52(平方米)

方法二:墙面积=梯形面积×2

=【5 +(3+5)】×(8÷2)÷2 ×2

=26 ×2

=52(平方米)

3、练一练

多媒体出示中队旗,想求中队旗的面积是多少,有几种分析方法:小组合作。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4、小结:多媒体出示:

想一想: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应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主要可以采用“分割” 与“添补”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课堂练习: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cm)

2、学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门的正面,(门的形状如右图,单位:米)

(1)需要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2)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费5元,

那么学校共要花费多少元?

3、考考你:求下面图形中阴影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计算这些题,说一说求组合图像的方法都有哪些方法?

“分割法”、“添补”和“等积转换法”

篇15:人教版四年级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人教版四年级教学反思:图形的平移

本节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平移到指定位置并能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进行平移。

在教学时,我也是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平移知识和经验,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画一画等具体实践操作活动,进行平移,然后和例题的结果进行对照。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进行平移的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找对应点,数清方格数,画出平移方向的箭头等。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效果还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但也有几个学生在判断平移的距离时有些问题,我在评讲学生的练习时又着重补充强调了:先看清平移的方向,标出对应点,数清平移的方格数等等,有点效果。

篇16:图形的运动第三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第三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的方式用七巧板拼组鱼图,加深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平移、旋转等知识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观察、再操作、后交流反馈。在交流反馈中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

3.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拼组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感受并体会平移、对称、旋转在拼组图形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利用平移、对称、旋转等方法拼组鱼图。

教学准备 自制PPT、方格纸、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图片复习近平移、对称、旋转等知识。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吗?

这节课我们将应用图形的变换知识解决有关七巧板拼鱼的问题,同学们感兴趣吗?(板书课题)

2、认识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什么?你们了解吗?

出示七巧板图片,教师进行相关介绍。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个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3号和5号、一块中三角形7号、两块大三角形1号和2号)、一块正方形4号和一块平行四边形6号组成。

作为传统的玩具七巧板,不同的七巧板拼法将会显现出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当然还可以拼成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建筑等等。

2.出示学习目标。

3.自学

1.课件出示例4上的图片

师:请观察例4中的'情境图,说说例4的具体要求。

2、出示自学指导

(1)按题意要求,用七巧板拼组鱼图。

(2)温馨提示:鱼图只是一个外形的轮廓,要先判断出每块板平移、旋转后所在鱼图中的位置,并标出序号。

三.组织交流(学生自主交流,老师点拨指导)

1.展示标序号鱼图。

师:你能把自己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展示一下吗?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组鱼图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2.组织说一说

说一说每板块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

① 板1和板2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下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② 板3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11格。

③ 板4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1格。

④ 板5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⑤ 板6可以先绕右边的锐角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⑥ 板7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6格,再向右平移11格。(方法不唯一。)

教师小结:在对图形进行变换时,要多角度考虑,不要以为一个图形只能通过一种变换的方式得到,一个图形可以通过一种或两种方式得到,还可以是多种变换方式的组合。

2、组织反思

师:请孩子们回顾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板书: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

四.巩固应用

完成87页“做一做”,并组织交流。

汇报展示:请学生到投影仪上展示。

(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 每幅图是怎样平移、旋转的。)

五,当堂训练

篇17: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

(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

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一上课,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教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2.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

3.师:虽然他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

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4.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5.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6.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二)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为什么不是?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还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4.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

5.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正方体这组积木问: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板书“摸”。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板书“数”。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板书“看”。

小结:我们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积木问: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2.师:请你从这堆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比比看,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能看清它是怎样数的?

【通过“数”的反馈,引导学生掌握“有序地数”的方法。】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

(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①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②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做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③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④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采取放手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学习方法的反思。】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倒在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五)基本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四、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魔术师

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游戏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做这个游戏。

【神奇魔术师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对各个形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

(二)超级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你们能行吗?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

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转圈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游戏2:再拿出一个盒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晃,让学生听。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根据声音猜出可能是长方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圆柱。)

在大家出现了不同意见时,我们想知道谁猜得对,应该怎么办呢?

生:打开看看吧!

(教师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放到实物投影下边。让学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体,学生猜是正方体,这时再举起来让大家看。是长方体)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会看错?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超级侦探的游戏,则是通过“听”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沟通了形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渗透观察物体、考虑问题时要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五、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一)欣赏

“五一”放假期间,我带孩子出去玩儿,发现周围的环境变化可大了。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建筑使我们城市越来越美了。请你们欣赏一组我拍的照片。

(展示多种建筑物的图片)

(二)数一数

1.小动物们看到我们的城市这么美,它们可羡慕了。他们找来了一些材料,准备建一座动物乐园,你们看看他们都找来了什么形状的材料?

2.(出示图)动物乐园建好了,请你帮助统计一下,他们所有的建筑材料的数量。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这时的积木在学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学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第四层的玩,实际上是一个发展性练习──让学生用“听”的方法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形状。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每个图形特征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几个图形特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使学生意识到任何研究方法都不能孤立存在,要学会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18:对称图形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68例2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图片、纸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2、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1、引导观察图形

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刻意纠正。)

3、教学“对称”

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教师揭示课题。

4、组织活动--剪一剪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5、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6、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7、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8、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

学生找、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以把握对称的本质特点。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8的做一做。

2、拓展性学习。(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下数旋转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下旋转教学设计

二下数学教学总结

二下《PE Class》Lesson8教学设计

二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二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二下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二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上

二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复习题有哪些

人教版二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教版二下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共18篇)】相关文章:

二下班主任工作计划2022-05-04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2022-08-04

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资料2023-01-25

漂亮的花边说课稿2023-04-18

二下练习8教学反思2024-02-14

人教版二下语文教学计划2022-05-06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和课时备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2023-02-12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2023-09-1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2-05-06

人教版二下语文期末复习提纲第六单元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