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推荐17篇)由网友“窝士逆蝶”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
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
黄 华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九华中学)
在日常教学中,要想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好的掌握,有更深的理解,教师除了要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那么,什么是教学策略呢?教学策略在英语中称为instructional strategy,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教的策略和学的策略;而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某种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为了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制订的,其目的在于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那么,有效的教学策略的制订要以什么为依据呢?
一般说来,教学策略的选择主要依据五个方面来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特征和教学环境条件。但就英语课堂而言,教师对有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关注教学准备阶段,课前要能认真备课,对学情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处理和准备教学材料,选择教学活动,组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后形成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实施阶段,要根据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和反应来调整策略。不能单一地以一课时所教的教学内容为标准,而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另外,教学活动过程中和结束后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也是教学策略的体现。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策略选择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采用了高估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
【案例一】 Advance with EnglishModule 5Unit 3 教学片段
Module 5Unit 3Science versus nature中 Reading:The Perfect Copy 阅读教学
T:Now,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spaper article and two readers’ letters on cloning.First,I’ll play the tape and you can read after the tape .After listening,I want you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newspaper article and the two letters .Are you clear?
S:Yes!
T:Good!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主旨大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阅读技能,它主要训练学生提取主要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在该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听完一遍录音就概括出报纸文章和两封信的大意,实在是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学生会慢慢发现教师布置的任务难以完成,从而直接放弃,这就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地调整策略。
二、采用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案例二】 Advance with EnglishModule 1 Unit 2 教学片段
Module 1 Unit 2 Growing pains 中Welcome to the unit 导入部分,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说出成长过程中与父母间发生的不愉快的经历,引出“成长的烦恼”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Are you getting along well with your parents?”学生异口同声的答道:“Yes.”
该案例中,教师设计此问题的初衷是认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烦恼,与父母之间都或多或少发生过不愉快。如果按教师原本的设计意图去思考,那么,学生接下来应该讨论与父母发生的不愉快的经历及原因,从而引出Reading部分中的戏剧 Home alone 中发生的情节。然而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换位思考,没考虑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倘若将问题改成:Are you always get along well with your parents?Can you say some unpleasant experiences between you ?如此这般,学生就会思考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过渡到Home alone 的戏剧内容。
三、教学过程中忽视评价策略的重要性
【案例三】 任务型阅读强化训练的教学片段
训练完几篇任务型阅读之后,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大部分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教师还是不满意,认为仍有少部分学生写了错误的答案:pronounciation。而这个单词的正确写法是:pronunciation。最后,该教师不但没有鼓励表扬,而是很生气地批评道:“太不像话了,强调很多遍还不会”。该案例中教师应就学生的进步给予赏识性的评价,或许能有更好的效果。
因此,在制订教学策略时要做到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要实事求是地考虑学生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评价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作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编辑 郑 淼
篇2:有效作文教学策略探讨
有效作文教学策略探讨
每次谈到习作,许多学生“谈文色变”缺乏自信,没有自信,更谈不上兴趣。有的迫于老师的压力,勉强应付,写人写事平平淡淡,像记账似的,犹如一锅没有加盐和调料的稀粥,食之无味。大部分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因此,搜肠刮肚,像挤牙膏一样最终也只能草草了事。即使有些学生有内容可写,但也不知如何下手,从何写起。针对这些通病,在平时教学中,依托教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感悟写法,学以致用,反复实践,从而把学生引上习作的大道。
一、广读,积累语言
习作的材料有两大来源,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由于学生的独特性,他们的生活情况因人而异,具有客观性。其次是学生的阅读,阅读又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这正是老师必须引导,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依托教材,开展有效课内阅读,积极拓展课外阅读,不断丰富语言积累,为学生的习作打好物质基础。
(1)精读经典课文。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形神兼备的美文,有许多课文历经时代的洗礼,还熠熠生辉。这些课文都是无数语言学家,教育专家、学者从全世界优秀文学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其经典性不容质疑。其中好词好句,名段名篇比比皆是。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品读,熟读成诵,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能有效规范学生的语言,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依托教材,拓展阅读。单从课文中积累语言是有限的,在教学中应以课文中好词好句好段作为拓展点,有效辐射,由一个例子带出一串这样的字、词、句、段、篇,丰富学生的阅读。例如,教学“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时,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成语故事,课外收集成语故事。在教学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引导学生阅读其童话作品。课本中还有我国四大名著的精彩节选,教学时注重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去读读原著。课本中还有阅读链接、课外书屋、综合性学习栏目,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详细而具体的指导,对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非常有效。冰心说:“要读书,就要读好书。”依托教材,拓展阅读,使学生的阅读有针对性,又广而不滥。
二、深悟,借鉴写作技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广泛地阅读,可谓获得无数“大鱼”,为习作广积了“粮草”。然而,学会捕鱼的技术更重要,那才是目的。课文的经典性不容置疑,都出自名家之手,其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及写作方法上别具一格,手法纯熟,特点鲜明。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其表达。例如,教学人教版第十册第七组课文时,引导学生领略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更要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片段时,感悟作者从动作来体现小嘎子的机灵。教学《“辣妹子”初见林黛玉》片段时,感悟作者用具体的语言描写来刻画“辣妹子”的巧舌如簧,见风使舵的特点。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感悟作者通过特定情境下的神态和动作描写,雕琢出了闻名于世的吝啬鬼形象。从而让学生感悟人物描写的方法不光有外貌描写,还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点。教材中在表达上特点鲜明的课文多如繁星,教学时不光引导学生知道写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从而让学生初步习得一些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技巧。
三、多写,提升写作水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有了广泛的阅读积累,又有了一定的表达技巧,就要引导学生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的机会。《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第四题“读了下面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你愿意拿起笔来,也写几句话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吗?”学生在了解文本和写作背景的情况下,对大年夜被冻死的小女孩表达了深深的同情,都愿意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小女孩,都愿意把自己的快乐与小女孩分享,可谓有感而发,做到我笔写我心。这样的小练笔在许多课文后出现,由于有极强的针对性,加上老师的'点拨,训练的效果特别好。一切的学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其实从三年级开始,每组课文都安排了习作,而且习作的内容大部分都能紧扣单元主题,本组的五篇课文是这次习作的最好范例。例如,人教版第十册第七组的习作便是写人。而本组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而且分别有侧重点的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来描写人物,许多学生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比平时写人的文章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生、教师、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三大要件,课文是一个个精彩的例子。一线的老师只有紧紧依托教材,引导学生有效拓展,广泛阅读,为作文广积“粮米”。扎根教材,感悟表达,为作文习得技巧和方法。活用教材,反复训练,让学生成“巧妇”。我想,在教材这片沃土上广积了“粮米”,又培养出了“巧妇”,又何愁没有“美味”呢?
篇3:教学策略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1.目的性和适用性
目的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实现教学目的的适合与有效程度;适用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契合与适宜程度。随着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新的教学策略。例如小学识字教学就有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等多种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适用程度取决于其反映教学过程规律的程度,取决于它遵循正确的教学原则要求的程度。
2.共性化与个性化
教学策略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教学的共性。教学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环境都会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所以,我们难以发现完全一模一样的教学实践过程。每个教师都能在学习、借鉴、加工、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所处环境,发展和创造出带有鲜明个性化色彩的教学策略。例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借鉴外语情境教学的同时,结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以及自己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思想,吸收中国占典文论中“境界”学说进行的创造性的改造、加工,从而形成的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策略。
3.稳定性与灵活性
教学策略一旦制定,即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的多变因素需要教学策略的不断调节来适应其变化,以求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4.思想性与技巧性
教学策略首先是在一定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转化为方式、程序、手段等具体行为来体现的。所以说,教学观念是教学策略的前提和方向,而教学技巧是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保证和“推进器”。只有教学技巧的设计没有教学理念的指导,教学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没有教学技巧的配合,教学就会剩下空洞的躯干,成为一具“僵尸”。
(二)教学策略的四个基本因素
1.指导思想
不同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灌输式和启发式等教学策略就基于不同的指导思想。
[1] [2]
篇4:教学策略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1.目的性和适用性
目的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实现教学目的的适合与有效程度;适用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契合与适宜程度。随着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新的.教学策略。例如小学识字教学就有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等多种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适用程度取决于其反映教学过程规律的程度,取决于它遵循正确的教学原则要求的程度。
2.共性化与个性化
教学策略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教学的共性。教学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环境都会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所以,我们难以发现完全一模一样的教学实践过程。每个教师都能在学习、借鉴、加工、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所处环境,发展和创造出带有鲜明个性化色彩的教学策略。例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借鉴外语情境教学的同时,结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吸收中国占典文论中“境界”学说进行的创造性的改造、加工,从而形成的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策略。
3.稳定性与灵活性
教学策略一旦制定,即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的多变因素需要教学策略的不断调节来适应其变化,以求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4.思想性与技巧性
教学策略首先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转化为方式、程序、手段等具体行为来体现的。所以说,教学观念是教学策略的前提和方向,而教学技巧是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保证和“推进器”。只有教学技巧的设计没有教学理念的指导,教学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没有教学技巧的配合,教学就会剩下空洞的躯干,成为一具“僵尸”。
(二)教学策略的四个基本因素
1.指导思想
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灌输式和启发式等教学策略就基于不同的指导思想。
2.实施程序
教学策略是针对一定教学目标而组织的程序化设计,虽然没有定式,但不管如何都得考虑怎样合理安排程序促进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1)把他人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2)把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个体的认知能力;(3)把蕴含于知识经验中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
3.行为技术
制定出明确、易行的操作要领是实施教学策略的有效保证。
4.效用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检测、调节甚至校正教学策略实施的结果和途径。评价标准在于它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与教学对象的沟通性、与教学情境的协调性、与教学过程的同步性等。
(三)教学策略的六个方面
1.教学准备策略
包括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组织形式的设计等。
2.教学行为策略
包括呈示行为策略(如讲述行为、板书行为、声像呈示行为、动作呈示行为)、教学对话策略(如问答行为、讨论行为)、指导行为策略(如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等。
3.辅助行为策略
包括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课堂交流的有效组织、课堂强化技术的运用、积极的教师期望等。
4.管理行为策略
包括常规的建设、问题行为的调控、管理模式的设计、时空管理等。
5.教学评价策略
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6.指导学习策略
包括简单的复述策略、复杂的复述策略、简单的精致化策略、复杂的精致化策略、简单的组织化策略、复杂的组织化策略、综合性的监控策略、情感与动机策略等。
篇5:教学策略设计
二、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原则较多,但就新语文课程与传统语文课程比较,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体验出发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文字:“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些课程的基本理念可以聚焦为――“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实现这―理念,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走向“主人”――体验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习化社会观确信教育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整个方面(“完人”、“全人”观)。在学习化的社会中,教学活动的重心在于“学习”,而非传统意义的“接受”,人不再是纯粹的教育客体,而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不再是教学过程中被动、消极的收纳者,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在新语文课程营造的足够宽广的空间中“自由”地翱翔。可以表现为:允许学生不迷信“权威”,质疑问难,畅所欲言,允许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写他们自己的文章,给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等等。
2.走向“生活”――体验的情境。“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课堂,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学生由此也失去了体验的情境和乐趣。“大语文”教育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表现在: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中的生活化(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等)、以课外为续点实现生活中的语文化(例如日常生活“语文化”――在看报、看电视、听广播、阅读产品说明等活动中学用语文,校园生活“浯文化”――在办文学社、出黑板报、演讲比赛、读书节等活动中学用语文,社会生活“语文化”――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活动中学用语文)。
3.走向“活动”――体验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地位,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可以表现在阅读实践类活动(例如阅读报刊搜集资料、阅读名篇摘录佳句、阅读心得交流、举办“读书报告会”、背诵古涛文比赛等)、口语交际类活动(例如短新闻发布会、热门话题讨论会、故事会、专题辩论会、即兴对话表演、生活见闻交流等)、听说训练类活动(例如听故事后复述、听广播后想像作文、听录音辨别正误、听记比赛等)、书面表达类活动(例如班级日记接力、故事接龙、写观察日记、小小编辑部、红领巾信箱、采写广播稿等)、游戏表演类活动(例如编演课本剧、语文游艺宫、会话表演等)、书法绘画类活动(例如办手抄报、参观书法展、参加写字比赛、为课文绘插图、根据文意作画、制作小书签等)、社会实践类活动(例如参观调查、没计广告词、写贴春联等)。
4.走向“感悟”――体验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汉语言“意合”的特点决定了汉语的学习不宜依赖分析,而应重积累和感悟。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引导学生把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灵性。可以表现在:引导学生悟“文”(例如鼓励学生议论、对课文有多元理解、用个性化语言发表意见等)、引导学生悟“法”(例如推敲用词的准确、改变句式体会遣词造句的灵活性、调整句子之间的联系体会连句成段的多样性、比较归纳发现不同内容而用相同语言表达的形式等)、引导学生悟“情”(例如让学生感受语文内容中的自然环境美、人文景观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形象美以及语文形式中的词韵美、对称美、意境美、整体美等)以及引导学生悟“新”。
体验学习即置身于一定的情境(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情境)之中,经历之、感受之、考察之,最终认识之、掌握之。也就是在一定情境下的行动,看似仅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但因为它同时伴随着需要的满足、心理的平衡、悟性的获得等种种内在的精神活动,因此可以说是个体整个身心过程的全面激活。
例如一年级就可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体验“写话”的乐趣:
(1)结合课文练习说话,让学生先说后写;
(2)循序渐进练习仿写;
(3)联系实际生活,寻找写作内容;
(4)五分钟“每日一评”与个别面批;
(5)编辑“微型日记选”等。
现在语文新教材和传统教材相比体现了以下特色:从偏重语言忽视形象,从字的形音义人手,字词句篇地逐层分析,转向强调形象的感染和学生独特的体验;从偏重浅白的时文,转向注重文言名篇;从偏重课文的例子作用,转向注重阅读数量;从偏重分析转向强凋感悟;从偏重理解转向注重背诵积累;选材从狭窄转向丰富多样;从偏重写实到鼓励想像;从偏重单一理解转向强调多元化和儿童视角;从偏重语言应用的技术性训练,转向强调精神理念的提升。以上转变较多地反映在语文的“体验性”中。
(二)以问题为中心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文字:“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这些课程的评价建议可以聚焦为――“以问题为中心”。要实现这一思想,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深入地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有趣有效的问题情境,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和思考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问题边探索答案,有时问在前、读在后,有时读在前、问在后,有时变换角度问读,让学生循疑而读,依读而进。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体现在善于将课文转化为问题(例如在课题处设疑、在矛盾处设疑、在重复处设疑、在结尾处设疑等),二是创设条件或提供材料,让学生主动探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句号,并能产生新的问号。
2.让学生提出问题走“出”教材。爱因斯坦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质疑问题,二是发展问题。前者是就学习中的某一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属商榷型、完善型的学习活动;后者是依据自己对某一问题、现象或材料的观察、分析、综合,经类比、推广、概括或抽象,从而提出有价值的、尚需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属创造型的学习研究活动。语文教学中,既要教学生敢质疑,又要教学生会质疑(例如教会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无疑处求疑或易错处求疑,教会学生提出疏通性问题、深究性问题、鉴赏性问题或评价性问题,教会学生以“是什么”为形式的直问、以“为什么”为形式的深问、以“怎么是”为形式的曲问或以比较形式出现的品问等)、既要让学生能质疑,又要教学生会解疑(例如学生相互解疑、学生自己解疑等)。
现在一些专家指出: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提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从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这些见解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关注学习方式的设计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文字:“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些课程的基本理念可以聚焦为――“关注学习方式的设计”。
本次课程改革确立了一种新的学习观:学习方式是人的'个性的独特表现。因此,语文学科应为学生的“探究”、“发现”、“研究”创造空间。综合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学习主题利用一切时空,甚至是超时空的学习资源,整合一切力量,进行有选择的学习研究和整体建构,从而获取知识、丰富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品德,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1.自主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多给学生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多给学生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知识,获取知识,张扬个性,形成风格。
2.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中心,以探究为核心,以过程为重心,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例如观察联想、读书感悟、思辨探索、操作演示、实验推理等),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探究知识的奥妙。例如以问题为导引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一般可分为四个过程: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商定值得探究的主要问题;第三步,组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第四步,回顾反思,并提出要继续探究的问题。
3. 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中应强调的组织形式。合作性学习不仅能活跃学习气氛,而且能建立多向的信息交流网,信息共享,智力互补。一般来说,合作性学习的有效进行需要达到五个基本的要求:一是积极互动。学生必须认识到要对自己以及学习伙伴的学习负责;二是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必须有机会相互陈述各自正在学习的内容和结果;三是个人担负责任。每个学生必须对掌握教师布置的任务承担责任;四是掌握社交技能。每个学生必须尊重组员,合作解决矛盾,并能同其他组交流;五是小组合作加工。
4.开放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是全息的、开放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突破教材为本,引导多渠道积累,提倡组块学习。例如学一课去读多篇,学一点去带一个面,掌握一个词去拓展一大串等;二是突破课堂为中心,倡导多方面尝试,提倡课外学习。例如倡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后写日记、随笔,结合节日进行语言训练,结合社会热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泡”图书馆等;三是突破学科界限,鼓励多角度求知,提倡跨领域学习。首先要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各科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链,其次要立足语文学科,引导学生多角度体验。与其他学科结合,可以扩大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实践领域,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学习效率,开阔视野。
5.创新性学习
在人的所有发展性能力中,创新性学习是一个核心。创新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策略。语文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的基础和起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应用所学得的语文基础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是环境与行为策略。活动中应多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会和氛围,要增加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活动时间,使学生养成勤于质疑、勇于求异、敢于批判的学习习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三是情感与思维策略。活动中,应强调再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应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创新精神。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动手收集信息、动手实践,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其过程实质上是学生文化体验过程。良好的文化体验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温床,同时,学习活动中的困难或实际问题也迫使学生不停地变换着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能动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
[1] [2] 下一页
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飞翔,不断地进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使发散性思维、跳跃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综合性学习包括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以社会参与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一般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建立“课业网络”,即形成学习资源库,供学习者自由利用;第二,整理“学习包”,要求学习者围绕学习主题,选择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文件袋”;第三,进行学习实践,学习者根据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不仅能激活和深化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获得实践的能力与经验,得到特殊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时代为学习者提供了众多资源;第二,它可促进学习者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学习者收集、处理、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和沟通信息的能力;第三,它打破了狭隘的学校概念,让学生从书本、教室中走出来,投身与社会、生活中运用知识并进一步学习知识,加快成长。
上一页 [1] [2]
篇6:教学策略设计
二、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原则较多,但就新语文课程与传统语文课程比较,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体验出发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文字:“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些课程的基本理念可以聚焦为――“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实现这―理念,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走向“主人”――体验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习化社会观确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整个方面(“完人”、“全人”观)。在学习化的社会中,教学活动的重心在于“学习”,而非传统意义的“接受”,人不再是纯粹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客体,而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不再是教学过程中被动、消极的收纳者,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在新语文课程营造的足够宽广的空间中“自由”地翱翔。可以表现为:允许学生不迷信“权威”,质疑问难,畅所欲言,允许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写他们自己的文章,给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等等。
2.走向“生活”――体验的情境。“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课堂,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学生由此也失去了体验的情境和乐趣。“大语文”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表现在: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中的生活化(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等)、以课外为续点实现生活中的语文化(例如日常生活“语文化”――在看报、看电视、听广播、阅读产品说明等活动中学用语文,校园生活“浯文化”――在办文学社、出黑板报、演讲比赛、读书节等活动中学用语文,社会生活“语文化”――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活动中学用语文)。
3.走向“活动”――体验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地位,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可以表现在阅读实践类活动(例如阅读报刊搜集资料、阅读名篇摘录佳句、阅读心得交流、举办“读书报告会”、背诵古涛文比赛等)、口语交际类活动(例如短新闻发布会、热门话题讨论会、故事会、专题辩论会、即兴对话表演、生活见闻交流等)、听说训练类活动(例如听故事后复述、听广播后想像作文、听录音辨别正误、听记比赛等)、书面表达类活动(例如班级日记接力、故事接龙、写观察日记、小小编辑部、红领巾信箱、采写广播稿等)、游戏表演类活动(例如编演课本剧、语文游艺宫、会话表演等)、书法绘画类活动(例如办手抄报、参观书法展、参加写字比赛、为课文绘插图、根据文意作画、制作小书签等)、社会实践类活动(例如参观调查、没计广告词、写贴春联等)。
4.走向“感悟”――体验的境界
[1] [2] [3] [4]
篇7: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素质教育观对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提出素质教育观的今天,实际的教学过程仍不尽如人意,虽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每位教师要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为社会培养综合型的音乐人才。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学策略;解决方案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必修课之一,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全体学生为基础,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多元文化。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学习能力后能进一步达到发展性学习的目标。在学习音乐课程时,强调学生要提高音乐素养,对音乐具有一定的鉴别判断能力,掌握音乐学习的基础技能与知识,开阔视野,注重发展多元文化。素质教育观下的高中音乐教育体现了音乐课程教育观念的转变,从重视知识与技能转变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倡新教育,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替代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教师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素质教育观下高中音乐的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观下音乐课程的教育模块主要分为六大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六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生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音乐课程常用的教学策略包括:创设情境、注重体验、强调探究、关注合作、加强综合。
(一)创设情境
情境对教师、学生的感情起到激发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具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能够使课堂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使师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徜徉于音乐的海洋。
(二)注重体验
高中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可以使教育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这才是成功的教育应达到的目标。
(三)强调探究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探究问题,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获得提升。在探究中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新奇的体验,加深学生对某一体验的印象。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将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
(四)关注合作
学生在学习中应注重彼此之间的合作,不仅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甚至还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五)加强综合
每一个教学策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综合教学策略,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二、素质教育观下教学现状与解决方案
(一)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实际的音乐教学主要表现出: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抱有很高的热情,因为音乐作为没有统一会考的科目,在课堂上学生容易得到放松;教师对于学生基本音乐素质掌握不全面;学生对于音乐类型的喜好偏好于流行音乐,对于传统的中国民乐与京剧的喜欢占比较低;学生对于音乐教师的要求很高,而教授他们的音乐教师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对于音乐课程的安排不合理等。
(二)针对教学现状问题的解决方案
1.教师要通过课堂掌握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教师应该利用一到二节课的时间来掌握学生的音乐素质,不能为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而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访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对学生基本音乐素质的掌握为教师接下来的授课带来方便,它使教师能掌握学习主体的特点与不足之处,有目的地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每个学生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有所感悟,培养兴趣,爱上学习,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爱好学生受周围环境影响偏好流行音乐,对于传统音乐有所忽略。教师应该发掘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真正喜爱传统音乐,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追本溯源,研究传统音乐的时代背景,在历史中寻找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3.提高音乐教师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做好自身的转型工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由被动的教转变为主动的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应处在相对应的位置,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扩大学习的知识面,进行曲目的研究,适应时代的潮流。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在教学中学习,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成长。与学生共同进行曲目的相关欣赏、创造工作,师生互动,共同挖掘作品的价值。4.根据学校设施制定教学方案每个学校硬件设施的不同,所以需要教师合理制定学习方案。设备好的学校,教师要全面运用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合理学习,发挥硬件优势,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对于设备差的学校,教师要灵活运用现有的教学设施,为学生呈现朴素但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最后,本论文希望通过对素质教育观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分析,能够给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到音乐的魅力,爱上音乐的学习。
篇8: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广大教师要在新课程体系下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采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高效的教学手段,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标;有效教学;实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之后,对初中生物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未能明确和深入。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对于如何在生物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愿与同仁们分享。
一、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多做教法探索
新课标对生物课程的实用性要求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学理念,找到一些新的方法来适应这些要求与变化。笔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适当地改变了教学流程的具体实施。比如,对于课前提问,笔者特别将它细分为复习提问和预习提问两大方面。复习提问是对之前学习的课程内容的回顾和扩展,考查的是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吸收情况以及课后独自探索的成果;预习提问则是笔者在上节课程结束前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接下来要讲授的内容规划了提问的.大致方向和可以适当了解的趣味知识。这两种提问的设计加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比如,将比较教学和辅助工具教学相结合,将提纲教学法、引导教学法和伙伴教学法相结合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感到新鲜、有趣,又能将知识点较好地消化吸收。
二、教师要从多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果一门科目的教师十分和蔼或是幽默,就会对这门科目产生兴趣。所以,作为教师,要努力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真诚的关心和贴心的关注感受到师爱。当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期望、尊重与体谅,自然就会信赖这位教师,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去。
(二)要善用疑问教学法
质疑精神是人得以进步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的“疑”是促进其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的基础。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捕捉教学中的“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设置疑问的教学手段在导入新课阶段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比如,在学习“裸子植物”时,笔者就讲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松树与杨树、杏树、桃树的童话故事,用故事暗示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让学生急于详细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真正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进入知识点的学习中去。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物学科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初中生学习生物,往往有种陌生感,甚至会产生“学生物有什么用”的疑惑。此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生物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自然就会激发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比如,可以把科学家通过研制“生物导弹”治疗肝癌,从而有效地延长了患者寿命的新闻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生物技术的神奇,自然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了生物课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而能够动手实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事物的形、态、质的变化,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其产生兴趣,进一步研究生物、利用生物,并从生物学习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立体的、多方位的影像呈现,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呈现相关知识点,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感受具体的画面,受到声音的感染,从而激发求知欲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想教好初中生物这门课程,就需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特点,多方位激发其学习生物的兴趣。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立彦.浅议初中生物教学的方法[J].教法研究,(18):55-57.
[2]彭晓亮.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7):60.
[3]李玉玲.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J].教育教学研究,(8):186-187.
[4]赵国华,王玉珍,赵文英.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作用的分析[J].教育探索,2007(8):130-131.
篇9: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 者:陈艳 作者单位: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江苏,连云港,22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27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 学生 学习篇10: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摘 要】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策略与实施。
【关键词】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然而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结果。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有效教学的策略
2.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1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给他们创造成功的种种机会。
2.1.2 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物教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生物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生物规律。例如:使用加酶洗衣粉不应用开水;发高烧消化不好;吃饭时大量喝水喝汤、过多食用冷饮和冷藏食物影响消化;清晨不宜在树林中晨练;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等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2 创设丰富有效的生物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2.1 设置讨论情境。
讨论情景的创设就是让不同品质的思维进行碰撞,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归纳出最佳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各自的结论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讨论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2.2.2 创设热点情景。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当今世界科技新发展,要与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如:在“动物细胞工程”小结时,可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克隆羊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而后设问:多利绵羊的遗传性状与上述亲代甲、乙、丙的那一只绵羊相似?为什么?多利绵羊的培育过程需要用到那项技术?学习“环境污染”时提出什么是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习活动中的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形成师生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观”。
2.3.2 在探究中展示自主。
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敢说、爱说、唱主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在“观察鲫鱼外部形态”教学时,前后座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的.玻璃缸中放几条大小不一的鲫鱼。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想知道鲫鱼的哪些知识?你打算怎样来学习这些知识?说说你的设想并作好记录。根据学生的愿望、设计,重新分成:鳞片组、呼吸组、视力组、鱼鳍组。要求每组学生认真观察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向全体同学汇报。要求同小组内(每两人一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及时转化角色,以促使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促使他们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由于不同背景和学力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使得成员间优势互补,通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交流和碰撞,实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双向发展。
2.3.3 指导学法,提高效果。
只有把教师的最优化与学生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享受探究的乐趣。老师要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活动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 徐作英,王玉瑶.生物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2] 薛彦.生物课堂“交流一互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06,(7):42.
篇11:初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是指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这是课堂有效与否的唯一指标。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作为热点理念始于20世纪上半叶。从产生至今,它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频繁地出现在教育文献和实践者的视野之中。但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达成最有效的教学?下面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 一) 合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合理创设有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就必须精心创设情景, 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但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有价值的、有效的,应蕴涵一定思考深度的数学问题,即能让学生“触景生思”,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或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三点:
(1)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感悟数学内涵。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3)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情境创设有没有趣味是这节课开课的关键,如在上《分数的再认识》时,用多媒体设计了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在上《统计》时,教师安排了投球游戏等。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味中思考、发现数学知识。
( 二)进行有效互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 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 这时必须突出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课程, 提供参与机会, 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这时就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也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 三)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在课堂评价中笔者主要采用了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等;多彩的视觉刺激评价:如在黑板上评红旗,画笑脸娃娃,在黑板上画苹果等;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孩子回答完问题后摸摸他的头、对他进行肯定或安慰。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适度的评价,不是无原则的夸奖,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老师还是应该给予纠正,在鼓励下纠正,在表扬中纠错。因为我知道,错误的做法往往蕴涵创新的思维,错误的行为往往会孕育创新的火种。在给予鼓励的同时,再指出不足,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千方百计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自己只做这个平台的一块砖、一片瓦。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要把更多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要把更多的表演机会留给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篇12:《山雨》教学策略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四、课前准备
录有雨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
五、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
(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
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
(2)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教师配乐范读。)
(3)带着遐想朗读。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
(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五)、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篇13:《山雨》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理解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的山林雨景图;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山林雨景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林雨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
《山雨》这篇散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作者通过合理而新奇的和,并运用
一( )歌谣 一( )岩石 一( )树叶 一( )音符
三、出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1、借助字典学习生字、新词,采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山林雨景的喜爱之情。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借助字典学习生字、新词,
采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并拿起手中的笔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汇报交流:
1、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2、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教师板书:
雨起、雨中、雨后
五、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自学指导(二)
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汇报交流:
练习说话,朗读品评: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⑴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
⑵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六、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
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⑴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①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
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②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⑵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①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
②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
教师配乐范读。
篇14:《编钟》教学策略设计
《编钟》教学策略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
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
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
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
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
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问题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
问题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问题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问题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
……
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从中升华感情。
5、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赞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
五、拓展延伸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乐器,选择一种抓住其特点完成一篇小练笔,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全班汇报。
《编钟》教学策略设计2
《编钟》:多数学生对考古感兴趣,而曾侯乙墓的发掘,更是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事件。在课前,我让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考古资料,并侧重于墓中发掘出的编钟,记录在本子上,以备上课时使用。
本课的学习,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我以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结合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对课文进行系统的学习。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解答。
学生对编钟的兴趣,是引导本课学习的动力。我把握住这一点,积极引导,充分利用学生自己找的资料,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挖掘,在兴趣中掌握目标中的知识点。 作文写作:《学海拾贝——回忆小学生活》
按照上节课的布置及课后自己准备的草稿,在作文课上进行小组修改、评议,将修改好的稿子工整地誊写在作文本上。
1、写自己在小学的学习生活,回忆其中令你难忘的几件事,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伤心的??;
2、分别以以“喜、怒、哀、乐”为小标题,选择四件有意义的事,精心构思
3、按小组说“说作文” ,认真评价每个组员的草稿;
4、再次阅读草稿,自己修改和互相修改相结合;
5、抄誊在作文本上。
不足之处:
1、课文的内容过长,段落层次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中对老师的依赖性强,独立学习能力差,小组学习形式不成熟;
2、课外知识与课本中的要点融合不够好,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纠正措施:
1、学生的自学,必须做好引导工作,避免盲目、散乱;
2、重视学生的独立理解能力。简单的基础知识,学会即可;要把辅导重点放在分析、概括、总结的技能训练上,让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讲课规律,自主探究学习。
多数学生对考古感兴趣,而曾侯乙墓的发掘,更是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事件。
在课前,我让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考古资料,并侧重于墓中发掘出的编钟,记录在本子上,以备上课时使用。
本课的学习,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我以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结合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对课文进行系统的学习。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解答。 学生对编钟的兴趣,是引导本课学习的动力。
我把握住这一点,积极引导,充分利用学生自己找的资料,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挖掘,在兴趣中掌握目标中的知识点。
《编钟》教学策略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
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
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__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
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
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问题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
问题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问题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问题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
……
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从中升华感情。
5、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赞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
五、拓展延伸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乐器,选择一种抓住其特点完成一篇小练笔,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全班汇报。
《编钟》教学策略设计4
抗战胜利后,1946 年 6 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 ,先存放于安阳县政 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 60 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 抵南京, 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后来, 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 终因过于困难, 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 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 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 鼎》 ,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 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 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 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 ,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另外《曾侯乙编 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 56 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 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 目 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 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 12 个半音的乐器。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 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 统一而引人注目。
三.小结
第 2 课 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 (1 课时)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基本特点与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 古希腊雕塑艺术形式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人体比例与人体美的关系。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常规)
二. 课堂发展: 为什么在本届奥运会上要把古希腊雕塑作为开幕式的一项主要表演内容呢? 这是因为古希腊的雕塑是西方雕塑艺术的直接源头,西方雕塑的黄金时代。在整个西方美 术传统中,古希腊的雕塑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美术中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 写实精神, 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我想这就是今年希腊奥运会开幕式中把古希腊雕塑 作为表演内容的原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希腊的雕塑艺术 请左右两组各推选出一个运动员站起来, 请运动员入场!! ! 同学们来点掌声, 给他们加油! ! 下面我来宣布比赛规则,我手中拿着两个是什么?但是它不是真的,是纸做的,所以你们 不要怕失手伤人。但也要注意不要把我的铁饼压瘪了。我明天还要上课。今天你们不是谁将 铁饼投掷更远获胜,而是谁能够将投掷铁饼的动作演绎的最完美而获胜。注意,整个比赛时 间是 10 秒。大屏幕上将显示时间,当你们认为自己的动作达到最完美瞬间的时候请将这个 动作固定 5 秒钟。开始!好,请同学们来评判一下,你们认为谁的动作漂亮 其实投掷铁饼的这个动作,在两千年前一个古希腊的雕塑家,就将它演绎的十分完美了。
那就是著名的雕塑家米隆,作品的名字叫《掷铁饼者》 你们看一看,这件雕塑塑造了一个竞技运动员在投掷铁饼的瞬间动作。它美吗?为什么? 是的, 雕塑家米隆表现了一个健美而又富有力感的运动员的形象, 体现了一种和谐和理想之 美。一般人在运动中都有最精彩的瞬间动作。米隆就是抓住了竞技运动过程中,凝聚力爆发 前最精彩的瞬间,展示了运动中的人体所具有的冲动感和力度美。
《编钟》教学策略设计5
一、教学内容:
我们的祖先在乐器的发明和使用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向学生展示古代乐器制作及其乐曲创作的成果,是培养他们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鲜活教材。本单元是以欣赏为主体的综合音乐课,是音乐与历史、文学、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协同呈现。其音乐、图片、文字的选择都较有特色,极精练地展示了中国原始乐器和古代乐器及其发展的风貌。
二、教学目标:
1、能介绍我国古乐器的有关知识,欣赏古乐器演奏的乐曲。
2、识别骨笛、埙、编钟、编磬、古琴,听辩其声音;
3、通过本课的欣赏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重点和难点:
1、识别骨笛、埙、编钟、编磬、古琴,听辩其声音;
2、主动随乐进行体验、想象、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与他人分享。
3、听辩编钟与编磬的声音为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很多领域都有惊人的创造发明,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举例说明。
生:举例(略)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各个领域的很多例子,充分显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那么,在我们的音乐园地里,老祖先们又有哪些惊人的创造呢?
生:答(略)。
师:刚才同学们又列举了许多例子,显示了我们祖先在音乐方面的过人之处。可是,我们的祖先还有许多的创造是不为同学们所熟知的。这节课我们就沿着我国这条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长河,到远古时代去领略一下祖先们在音乐园地里的风采。
(二)新课教学
1、神奇的笛、埙
(1)骨笛
a骨笛的历史
我国最早的乐器是骨笛。
介绍浙江余姚出土的骨笛:距今七千年前,是横吹的笛子。
介绍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距今八千多年,它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两千多年,同时还是世界上同时期遗传物中最完整、音乐性能最好的音乐实物!是竖吹的笛子。
b你知道这些骨笛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它是用什么工具加工而成的呢?
c欣赏骨笛与乐队演奏的《原始狩猎图》,边欣赏边想象原始人去森林打猎时,可能出现的声音。然后请大家一起讨论。
(2)埙
新石器时代还有一种能吹奏的乐器——埙。
a埙的构造
b埙的特别之处:闭管乐器。
c古代埙与近代埙的比较。
d埙独奏作品欣赏《哀郢》,突出“哀”,吹出哭泣般的声音。乐曲根据伟大诗人屈原所作〈九章〉中的第三篇,是屈原在流放中,闻秦兵攻陷楚国京城郢后,对祖国的怀念和对人民的同情。
2、独特的钟、磬
磬
(1)引出磬。
拿出石头敲击,从石头能发声引出磬。
(2)介绍商代虎纹大石磬(看图片)
(3)简介编磬,着重介绍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图(2)4、课堂小结。
片)
编钟的历史:
到青铜器时代,我们的祖先陶钟的基础上用青铜铸造了编钟,它盛行一时,甚称中国一绝。在古代遍钟不仅是乐器,而且是一种礼器,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3)“地下乐宫之明珠”——曾侯乙编钟,为何编钟的出土震惊世界?
(4)作品听赏:《竹枝词》——(钟磬合奏)
(5)想一想:听钟声和磬声,并说出其特点。
3、清幽的古琴
(1)引出古琴
拿出橡皮筋弹拨。从橡皮筋的发生原理引出弹拨乐器。
(2)古琴的历史
(3)古琴的构造,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
(4)古琴独奏作品欣赏《流水》
钟
(1)介绍陶钟。
《编钟》教学策略设计
篇15: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策略研究宁夏同族自治区幼儿师范学校伍岩
【关键词】
学生特点教学策略 课内外学习活动艺术化总结反思
在我校,一个班级里占绝大多数的都是中、高考线下生。因而,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未来的幼儿教师,我们的英语教学直面巨大挑战,结合学生实际,千方百计,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空谈为实干,主动地运用了我们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我在指导学生幼师英语学习活动的两轮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学生的受教育活动,包括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其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使活动艺术化,并通过班主任教育手段艺术化,作用于学生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素质。
美国的布卢姆(B.S.Bloom)等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只要采取恰当的教育策略,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95%的学生都能达到教育的。”我们的学生才十几岁,正是受教育的年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运用我们的智慧,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给他们足够的教育活动时间,并设法使其活动艺术化。因为艺术化就是创造、就是新奇、就是美、就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要比现实更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及活动。这既是重要的美学原理,又是重要的教育学原理。因此,策略可分两步走:
一、课内学习活动的艺术化
学生课内学习活动的艺术化,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艺术化的表现和要求有所不同。在课堂上,学生最主要是在教师的感染和熏陶下,在精神上、心理上能进入艺术界,能按照教学的高难度要求进入学生角色、交际角色、欣赏角色、忘掉自我、投身自然,并达到一切艺术创作和表演都需要具备的心境。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真正进入所要求的学习角色,就要使学生不以学为苦,而以学为乐。为此,教师就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活动,如:我们采用“三S”心理控制法:surprise,suspition and satisfaction使学生感到学习活动充满了新、奇、乐。再加上美化老态、美化语言、美化板书,运用简笔画、运用图片、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会话,又使学生消除了学习活动中心理的消极暗示,如“笨”“拙”“不是学习的料”“外语难学”等等。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进入教师的角色,对学生,对教学,对所教内容、教得投入,教得生动,教得动人,学生便会身不由己或情不自禁地进入真正的学习角色。
二、课外学习活动的艺术化
由于课外学习活动有其固有的特点,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娱乐性、挑战性和创造性,因此,其艺术化的特点总是寓于各项学习活动之中。
(一)会话小组活动
旨在训练“听”“说”的能力。人数常控制在十人一小组,以保证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内容以感兴趣的事或新身经历为主,设计会话的场合和情景应多样化、艺术化。
根据学生所学句型编写的对话,学以致用。如:问候、介绍、购物、谈论天气等。
根据课文改写的对话,会令学生耳目一新。
看图或投影讲故事,使学生兴趣盎然。
开展会话游戏,学生备感活动气氛之热烈。
命题或即兴发言,富于挑战性和创造性,并提高和美化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阅读小组活动
旨在一方面通过大量,有效地阅读,巩固,扩大学生词汇,增强其语感;另一方面,艺术化的阅读活动,可使学生从各种读物中猎取更丰富的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英语文化素养和学习兴趣。
介绍图书(读物),是一种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既简单又有效的学习活动。它可以是墙报的文字形式、谈话式的内容简介或书评,也可以是精彩段落,像泉水叮咚般地朗诵。
设图书角,是一种促使学生阅读和培养读书习惯的好活动。采取大家捐书,专人进行管理的循环机制。教师要在尼项活动的量和时间上做明确要求,并可不定期地组织故事会、演讲会等,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即便搞写作竞赛,这样的活动,学生也会言之有物,而且得到再创作的艺术享受。
(三)表演小组活动
旨在大大渲染外语学习的气氛,特别是音乐、表演与学生的情感息息相关,对其吸引力极大。此活动艺术化的开展,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能力培养,对丰富其想象力,提高其思维和记忆力,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唱英语歌曲。若安排得当,会使它在教学中发挥非凡的效力:课前唱首欢快的歌,可振奋学生学习情绪;上课之中唱首含有action words的歌,边唱边做动作,可驱除学生学习的疲劳;课后唱首教学内容改编的歌,其艺术化的效果可以使学生忘掉自我,犹如陶醉在学习活动的“仙境”之中。
角色和短剧表演。表演,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有很强交际性的言语实践活动。此活动的艺术化,旨在符合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和喜欢交际的特征,同时也是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此项活动中施展其表演才能,并借助天然景物、简易的道具、巧妙的化装、适当的音乐配置、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角色的表演,去领悟各种语言情景、去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的作用、去实践和锻炼自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总之,两轮教学实践值得我总结反思。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活动,要达到艺术化效果,就离不开教师对其活动艺术化色彩和活动氛围的艰苦营造,也离不开教师对其活动艺术手段和策略的精心谋划,更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时刻对自己专业素质的提升。
篇16: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文化教育产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其中英语教学在我国学校教育教学中占绝大部分。英文写作作为一个初中英语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初中生掌握一种基本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我国新课标改革中提到,初中生一定要加强其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要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写作难点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从而有效快速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教学策略
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坚持的原则
首先,初中英语老师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特别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则作为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其次,初中老师要秉承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原则。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中,多数老师只注重传授学生英语单词拼写和英语语法基础,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所以英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英语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让同学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最后,要与时俱进。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英语教师本身的教学指导问题。在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和实践的过程中,英语教师的指引和教导最为重要。英语写作教学讲究的是循序渐进,教学工作也要合理安排。一些教师将英语写作部分作为次重点,教学模式也多为生硬的写作题目,只是提出写作标准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者直接留作课后作业一笔带过。这种陈旧的教学套路一方面导致学生缺乏写作构思,写作思路混乱,不能养成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另一方面则使写作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2.学生自身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困境。目前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的通病包括:写作思路混乱、缺乏构思;内容空洞,没有重心。究其原因,第一在于学生本身的词汇量不足;第二在于学生不能对写作题目进行仔细的斟酌思考,缺乏构思;第三,受母语本身的思维束缚,导致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的同时经常出现违背英语写作要求的现象。
三、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1.提高写作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将被动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使学生主动接受,一方面可以高效的完成英语教学任务,二来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学生进行写作之前根据题目的要求,开展一些富有趣味的引导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辅助,利用先进的影像教学技术,使英语写作话题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形象。
2.加强写前输入。英语写作作为英语的最终输出,是学生本身语言训练和思想训练的高度结合,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我们要注重的就是这四个方面的同步发展。第一,以听促写:学生本身的词汇量积累是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基础,加大相关听写联系,强化英语写作能力;第二,以说促写: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谈以及小组内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语言交流,从而确定写作框架,丰富写作素材和写作内容;第三,以读促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用图式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已有知识的关联,从而使语言输出更为流畅。
3.写作方法指导。写作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语言思维的一种综合表现,当语言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写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第一,审题方面:作文审题方面至关重要,要想写好一篇文章,首先要审好题,不仅要看到卷面上的文字,还要看出出卷人的想法和用心;第二,布局方面:一篇文章的布局体现了作者思想活动轨迹,对文章所需材料有了充足的准备之后,需要通过对文章框架和内容的整理,让学生对不同文章的结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第三,衔接方面:大多数同学在英语写作时都是在进行词汇的堆砌,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缺少联系,从而导致整片文章条理不清。写作教学应该注重衔接手段的培养和使用,使学生可以理清文章的层次性,使文章读起来通顺连贯。
4.循序渐进,注重积累。写作本身作为一种语言输出的过程,需要大脑参与思考,而这种能力是需要长期不断的练习才能获得的。学生如果没有词汇语言句型和语法的积累,是写不出好的文章的。所以整个英语写作过程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5.重视写前指导。写前阶段是写作过程的基础,如果只是单纯的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写作对优等生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而对成绩稍微一般点的同学来说可能非但一点帮助没有,反而使他们更加迷茫。所以在写作前的阶段,老师可以通过教材里的教学内容为参考,设计写前阶段的教学设计,用不同的方法激起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6.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修改和评价作文作为写作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尤为重要。老师在评价英语教学的同时可以充分的了解学生自身的感受以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在,并依据相应问题改进教学方式。学生在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评价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主观性。因为学生自身意识到自己写出来的文章会被自己的同学所阅读评价,同龄人的敏感性会使学生尽自己最大能力去认真完成写作。在同学之间相互传阅写作成果和批改作文的同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写作经验交流,让他们不断发现彼此的不足,在修改别的同学的作文同时也使自己思考如何在写作过程中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相互鉴赏,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初中英语写作水平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制定出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攻略,提高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瑛.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02).
篇17: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一、对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改进建议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整合了三种以上的教材,如《商务英语写作实例精解》、《英语商函写作实务》、《商务英语写作》等。紧密结合商英写作课程标准,将授课内容遴选、复制、整合等。下面以第二章外贸业务中常规商务文书写作教学为例,来展示授课过程。
第一.使用案例分析法,选取了《商务英语写作实例精解》中第二章中的第七节“Atypicalbusinesstransaction”一笔典型的交易为案例进行分析。这笔“典型的交易”过程涵盖了GWood&Son和ElectricalSuppliesLtd两家公司进行的询盘、报价、订购货物、确认订单、结账一系列过程中的所有商务书信展示。教师通过询问、引导、刺激等手段来激励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将案例进行透彻的分析;
第二.使用小组讨论法分析案例。分析完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询价函、报价函、订单函、确认函等书信的结构进行解析,分解出常用句型、短语、句式,例如在询价函中如何询问有关折扣的信息,在订单中如何描述折扣信息等。需要以小组的形式递交总结和展示;
第三.使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选取了华夏出版社的《剑桥国际商务英语》教程中第六单元中的“Placingandfillingorders”订货及供货案例。教师布置了真实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小组按照任务要求,扮演SunworldPowerboats公司完成系列写作任务。具体有:更正错误的报价函,使用信函订购船锚,撰写轮船订购函的确认函,撰写发票的说明函等。学生对任务的目的非常的清楚和具体,完成的信函规格也较高,能够专业、高效的传达信息。
第四.最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来评出几个小组中最高效、最专业、最受欢迎的信函。授课后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问卷等方式了解到,学生对这样的授课方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小组作业完成得好,能够满足任务要求;整体而言,通过这种方式授课,效果良好。以这一单元的授课方式为例,为商英写作教学提出下列建议:
(一)整合教材。在授课素材的选取上,可以从多本教材或教程中年选取适合学生水平和教学需要的案例、任务等;可以对课程内容重新梳理、整合等。授课素材的选择遵循下列原则:内容深度适中、案例讲解精炼、理论与实践结合、配套练习实用性强。只要符合这项原则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授课素材进行选择。
(二)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金油”。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采取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然后辅以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解析,同学们了解了一定的商务写作知识,了解相关商务背景、规范、礼仪等,并积累了相关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法;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不同的工作任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将商务写作知识贯穿干实践中、如何使用英语高效专业地完成整个任务。学生的工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教师的角色都应该是激励者的角色。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主体。
(三)在作文批改上,打破以往教师评价打分为主的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评分方式。
二、结语
商英写作教学缺少合适的教材,让教师教学面临尴尬的局面。要在教材的选取上突破一本教材的局限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以课程内容为导向的商英写作教学和以企业涉外商务助理岗位真实项目为导向的写作实践相结合;将教材的写作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基于教材和课堂的传统写作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写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以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 教学设计策略
【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推荐17篇)】相关文章:
《商务文秘英语》课程教学设计论文2022-04-30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2023-12-20
英语课题开题报告范文2022-07-21
班主任工作计划实施策略2023-02-15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学习心得2023-02-13
英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新目标版英语)2022-08-20
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教学面面观(网友来稿)2022-10-07
对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之策略探究2022-05-04
课题开题报告《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探究》2023-12-25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