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教学面面观(网友来稿)

时间:2022-10-07 08:10:3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教学面面观(网友来稿)(精选10篇)由网友“想吃小甜饼”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教学面面观(网友来稿),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教学面面观(网友来稿)

篇1: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教学面面观(网友来稿)

云阳县实验小学:许勇军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历来被广大语文教师、学生家长所看重。由此一来,教师的习作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很自然成为学生、学生家长及同行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然而,反观现实,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写”,都无一例外地呈现一个“难”字,形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两难”局面。尤其是在班额较大的情况下,教师有限的精力,更是让习作教学无从着手。为此,笔者就“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小结如下:

一 努力培养学生习作的动力源--激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剖析上面两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兴趣对一个人走向成功是多么的重要。而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写,善写,必须要让学生对“写”产生兴趣。那么,兴趣该如何培养呢?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外在环境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人际氛围的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决定学生是否将学习的动力投向于你。倘若,一个教师能够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俯下身来呵护每一颗童心,再加上自己幽默、风趣的个性特点,那么,这样的老师定会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进而对你的所作所为特别留意,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对你布置的任务尽最大努力完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用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渊博的知识内涵,幽默、风趣的个性特点去吸引学生,让他们仿佛变成磁铁周围的铁屑,围绕你转;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营造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氛围。最终使师生、生生感觉生活在其中乐趣无穷。只有这样的师生关系,这样的交往氛围,才可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习作兴趣。

(二)、抓好起步,搞好过度,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重要环节

时下,教育圈内流行这样一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意在表明,要重视孩子接触新事物的起步阶段。无论是培养哪一种兴趣爱好,都应该在孩子接受训练之初,注重对他的引导、教育,使之产生兴趣。其实,学生习作也一样。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学生无论是在平时作业,还是在考试时,往往以“写话”居多,并没有涉及大篇“习作”。而进入三年级后,老师便开始要求学生“写日记”,让他们提起笔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甚至是所感了。简言之,就是在开始学写作文了。此时的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学生的习作训练,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入门,按“一句话--一段话--一小篇”的训练程序,让学生起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对学生的习作提出过高要求,只要能写清基本情况就行(诸如:写人物时,写出人物的姓名、年龄、职业、个人爱好等;写事时,写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不要考虑错别字,不要考虑遣词造句,不要考虑表达方法,更不要考虑布局谋篇、主题思想等等。对于起步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在这类学生心目中形成一种压力,形成谈“习作”色变的局面,从而对作文彻底失去兴趣。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做的是:花大力气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去发现学生中不良的习惯,去纠正习作中不规范的地方,去引导学生慢慢学会习作。如果学生写出来一篇较好的习作,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它,将习作在班上念一念,再发给一份小小的奖品,然后当着孩子的面通报给家长,甚至推荐到校报或投寄到杂志社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让该生心中,甚至是在班集体产生中巨大的动力,使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为提高全体学生的习作水平,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三)、课堂教学巧渗情感因素,激起情感共鸣,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良好机会

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带领学生去学习、领悟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其过程就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全身心投入,走进文本世界,将作者的写作意图,流露情感挖掘得淋漓尽致;然后走进课堂运用恰当的方式,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学生将文本世界内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于无声息处渗透,让学生悄然感受到一股发自内心的情感,达到不吐不快的程度。

曾记得,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首先通过谈话,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然后对“父亲在废墟中徒手挖掘,历经38小时,终于救出孩子”这一部分,进行仔细推敲,反复研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执着,感受父亲的坚毅,也感受着父亲那份深沉的爱。紧接着出示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摘选),让学生再次受到“真爱”的熏陶,领会深沉的父爱。最后,我又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父亲有哪些关爱自己的行为。此言一出,教室里仿佛平静的湖面投进了石子,一下热闹开了。学生们纷纷举手,将平凡生活中的一桩桩琐事倾吐出来:生病后的寻医问药;深夜时分的床前探望;暴风雨中的无声举动……都一一道来。而且,从那凝重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学生的那份真情。于是,话锋一转,立即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反映父爱的习作。此时的教室,只听见学生“沙、沙”的写字声和均匀的呼吸声,学生完全有那种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架势。

二 教给学生习作的钥匙--指导

习作的指导需要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富有激情地走上讲台,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当然,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指导,有别于小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指导的。其主要表现在,小班额条件下的教师,可以在统一讲清习作相关内容后,还可以进行个别指导,但大班额条件下,教师有限的精力,决定了他不可能进行个别指导。而现行教材的编排,一般都是在每一组教材结束之后,安排一次习作训练。教师就根据单元训练重点,结合相应的参考资料,备好课后走进教室里去讲解习作重、难点,去指导学生习作。与之并行的,就是学生的自由练笔。对于这两种习作训练,教师在指导时,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在弄懂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搜集恰当的素材,运用适当的表达技巧,组织合适的语言,去完成一篇习作。同时,在指导过程中,不宜过细,不宜规定太多的条条框框。比如:怎样开头,怎样过度;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运用哪些材料等等,都不要过多地规定。倘若那样,会足限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

三 赠予学生习作的一把尺子--批改

一把尺子可以测量一件物体的长短;而我们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也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学生习作的优劣。在大班额条件下,我们批改学生习作时,不可能有眉批、旁批、尾批等,也不可能对布局谋篇进行大量调整。面对那一大叠学生习作,教师要根据训练重点,根据全班学生的习作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习作,进行部分批改,依次轮流进行。而且在批改之前,要对自己采用的批改符号向学生交代清楚(比如:写得好的段落用“﹏”,用得好的词语加“△”,有问题的地方用“-?”等),便于学生对自己的习作中的优劣一目了然。同时,到了高年级后还要发动同学间相互批改,并试着写评语。然后安排时间,让同学相互交流对习作的看法……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便会逐步提高。除此之外,我们在批改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及时,不要拖拖拉拉。不管是学生的自由练笔,还是学生的单元习作,都应该做到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否则,学生会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忘却习作的方方面面。

第二、批改要根据学生原有水平,采用鼓励性评价方法,切不可用同一尺度来衡量全班每个学生。特别要关注差生习作中能体现他们进步的地方,哪怕只有一句话写得好的话,教师也不应该忘记对他的鼓励、表扬。

第三、习作批改不宜过细,更不能以教师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维。那样的批改只能是事倍功半的结局,严重地阻碍学生习作个性的发展,也有悖新课程的理念。

第四、教师自备一个“习作批改记录簿”。其主要目的是在批改习作时,发现学生的哪篇文章写得好,就将其文章题目、作者姓名记载其上,特别优秀的还可以加上“△”;同时也要记录下“问题习作”的问题,便于讲评时向学生讲清习作中成功或不足的地方,为他们今后的习作引路。

第五、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注重对批改结果的运用

英国教育家鲁思克什纳在其《设置教室环境,支持学生学习》一文中指出:“小学教师每个年度伊始最首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布置教室。而教室的布置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剖析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教室布置作为教师工作内容之一,其布置如何,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在班上建立起竞争激励机制,将批改结果与教室布置有机结合,实为可取的一招。该怎样来做呢?

你可以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设置“习作评比展示台”,在“展示台”内开辟“本周习作展示”和“上月写作之星”栏目,教师将每天改到的优秀习作在讲评后,要求作者工整誊写,然后张贴在展示台相应位置,便于学生互相阅读,取长补短;同时认真评选“写作之星”,将一个月来学生中的优秀习作,按照不同等级(分优加、优、优减、良加、良、良减六个等级,分别记6、5、4、3、2、1颗星)累计计算总的星数,评选每个月的“写作之星”,将获得该称号同学的照片,张贴在相应栏目。这样的教室布置,这样的激励机制,就会在班上形成“人人乐写,个个要写”的氛围。

四 指明学生习作的方向--讲评

在习作教学中,“讲评”作为最后一个环节,它同样极为重要。在讲评时,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并要结合学生习作实例,指出习作反映出来的优点与不足;同时,要将遣词造句、表达方法、布局谋篇等内容融入其中(高年级时),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掌握搜集素材的方法,掌握不同的表达方法,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在讲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讲评的针对性,要突出每次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切不可泛泛而谈,无的中矢。那样的讲评是不会收到什么效果的。

五 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做到读写结合--促写

要使学生习作水平提高,除了上述几点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在阅读中领悟表达方法;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在阅读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从而为学生的习作奠定基础,把习作看成是信手拈来,垂手可得的事情。以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教学,这是对教师责任心的检验,也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检验,更是我们眼下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用“持之以恒的爱心”去呵护学生;用“与时俱进的童心”去接触学生;用“恪尽职守的责任心”去对待学生;用“诲人不倦的耐心”去教育学生;用“活到老学到老的上进心”去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的习作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作者邮箱: xyj903081@163.com

[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教学面面观(网友来稿)]

篇2: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

本课题研究项目于xx年1月由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125ywx-2544。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撤点并校的实施、退耕还林和土地流转,农村剩余劳动力猛然增长,从而使大量家长学生由农村流向城镇,为了尽可能多的解决农民工孩子的就学问题,大班额班级成了普遍的现象。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的发展、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具备优厚教育条件的学校已成为家长的首选,导致很多学校一直存在“大班额”问题,特别是欠发达的农村城镇小学,大班额普遍存在。

随着班级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生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随着年级的增加不断扩大,而我们教师在有限的课堂内对学生的关照度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不断降低,特别是那些坐在后排的学生不注意听讲,有时候连老师讲课都听不清,更谈不上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使精细化教育、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成为空谈。教学实际中,一些探究活动课、实践试验课因为人数较多受到影响,严重妨碍了新课程目标的落实,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这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国外的教育水平较高,小班授课已是普遍现象。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想要快速的实现小班教学,不太现实。国内目前因材施教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各位教育前辈们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经验总结,但是每个人面对的学生和问题是不同的,针对目前大班额中两级分化严重的.这一现实,这一课题的提出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身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潜能得到发展。

(二)、通过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通过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在大班额条件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身的性格特点,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并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通过进行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这一课题的研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在大班额条件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通过该课题研究,得到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因材施教。什么是因材施教?简单地说,就是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如何能做到因材施教呢?

首先是“材”的问题。先来研究“材”,才能有效的开展“教”的过程。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先了解了学生,才能开展自己有效的教学活动。从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依据学生的将学生分层后因材施教,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其次,进行“教”的过程。在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各个层次的能力,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上的提问,随堂测试等等,并注意把握难易程度。

再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施”的环节很重要,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采用“班级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的原则,对领悟能力高的学生,给予适时引导。对反应慢的同学,加以详细解说。

最后,再说说“因”吧。有因必有果,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我们要学会从“果”中找出与“因”之间的联系并加以分析,再制定相对应的“施”的方法,从“教”的结果中找出“因”。然后不断地循环,才能不断地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我们只有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的剖析自己,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走向成功。我相信,通过这次课题研究,自己一定会收获很多。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展开我的课题研究。

(一)、观察谈话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二)、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将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个性特点了解掌握。

(三)、个案研究法。把单个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查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特点,并据此设计和实施相应措施,促进其发展变化,然后把对这些条件、措施与结果之间联系的认识和结论推广到一般学生身上去。

(四)、相互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揭示其异同,找出教育现象的普遍规律,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或具体做法。

(五)、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的步骤包括:问卷调查、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检测成效、观察反思、总结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实验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题准备阶段:(xx年2月)

(一)立题论证。

(二)制定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实验计划和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3月-xx年5月)

(一)教师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个性特点;并制定适合的学习方式。

(二)收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反思,总结。并开展多形式的实验课、研讨课、示范课。做好研究中期的总结报告。

(三)收集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材料和教学反思,并整理成册,相互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结题验收(xx年6月)

(一)收集学生转变资料,做好结题报告。

(二)总结结题、学校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一)、研究报告一份。

(二)、论文一篇。

(三)、原始资料一册。

篇3: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实施方案

本课题研究项目于xx年1月由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125ywx-2544。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撤点并校的实施、退耕还林和土地流转,农村剩余劳动力猛然增长,从而使大量家长学生由农村流向城镇,为了尽可能多的解决农民工孩子的就学问题,大班额班级成了普遍的现象。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的发展、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具备优厚教育条件的学校已成为家长的首选,导致很多学校一直存在“大班额”问题,特别是欠发达的农村城镇小学,大班额普遍存在。

随着班级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生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随着年级的增加不断扩大,而我们教师在有限的课堂内对学生的关照度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不断降低,特别是那些坐在后排的学生不注意听讲,有时候连老师讲课都听不清,更谈不上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使精细化教育、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成为空谈。教学实际中,一些探究活动课、实践试验课因为人数较多受到影响,严重妨碍了新课程目标的落实,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这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国外的教育水平较高,小班授课已是普遍现象。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想要快速的实现小班教学,不太现实。国内目前因材施教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各位教育前辈们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经验总结,但是每个人面对的学生和问题是不同的,针对目前大班额中两级分化严重的这一现实,这一课题的提出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身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潜能得到发展。

(二)、通过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通过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在大班额条件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身的性格特点,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并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通过进行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这一课题的研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在大班额条件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通过该课题研究,得到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因材施教。什么是因材施教?简单地说,就是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如何能做到因材施教呢?

首先是“材”的问题。先来研究“材”,才能有效的开展“教”的过程。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先了解了学生,才能开展自己有效的教学活动。从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依据学生的将学生分层后因材施教,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其次,进行“教”的过程。在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各个层次的能力,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上的提问,随堂测试等等,并注意把握难易程度。

再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施”的环节很重要,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采用“班级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的原则,对领悟能力高的学生,给予适时引导。对反应慢的同学,加以详细解说。

最后,再说说“因”吧。有因必有果,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我们要学会从“果”中找出与“因”之间的联系并加以分析,再制定相对应的“施”的方法,从“教”的结果中找出“因”。然后不断地循环,才能不断地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我们只有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的剖析自己,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走向成功。我相信,通过这次课题研究,自己一定会收获很多。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展开我的课题研究。

(一)、观察谈话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二)、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将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个性特点了解掌握。

(三)、个案研究法。把单个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查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特点,并据此设计和实施相应措施,促进其发展变化,然后把对这些条件、措施与结果之间联系的认识和结论推广到一般学生身上去。

篇4:物理学科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的实现方式学科论文

物理学科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的实现方式学科论文

大班额条件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一方面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教学条件的局限。如何解决现实困难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大班额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差异,难免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吃不消”。由于教师时间精力有限,无法及时一一解决学生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加上师生年龄的差别,学生更乐于寻求身边同学的帮助。如果设立小组合作学习,这些问题都将得到有效解决。做法是,开学时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选拔出各班学生数三分之一的小组长,其余学生自愿与小组长搭配,教师对搭配情况进行微调,形成学生小组长“一带二”的学习小组。教师明确各小组长与组员的责职。小组长平时对组员进行全方位帮扶,组员平时作业中、上课时、生活实践中等存在的疑问都可以课外向小组长请教,及时得到解决。学生的作业实行每次用红笔自己订正,小组长对组员的作业实行每次审核检查,核查完毕小组长签名上交,确保每位学生作业过关。小组长也是实验小组长,每次学生实验时小组长要组织协调本组学生实验的完成,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动手锻炼。小组长之间实行互相核查互相解疑。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由教师解决。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宏观管理,重点指导。期中和期末考试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对各小组长进行评估,对优秀的小组长予以表扬并连任,对不称职的小组长则予以竞选更换。这样下来,小组长的责任心和辅导能力得到强化,组员敢疑敢问,教师也达到了大班额条件下工作量的减负。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教学更有效,从而满足了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精心备课,搞好教学设计

我们采用集体编制导学单与个人修订相结合方式,优化教学设计模式。开学初由备课组长精心安排本学期导学单编写任务,然后对本组教师分工合作,每人承担相关章节教学内容的研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对下周教学内容作出教学设计与建议,形成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则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在达到共性深度时融入个性,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师备课时,要求广泛猎取各方面有用的素材信息,从教材、设备、教法、学生等各方面作出全面设计,再拿到备课组活动中讨论形成共识。

三、 构筑精彩课堂,提高上课实效

上课时教师要求全身心投入,演绎精彩课堂,提高上课实效。首先教师要求精神饱满,自信构建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有较高超的教学技艺,语言诙谐幽默,实验神奇精彩,板书美观生动,教师的举手投足无不散发出物理的魅力,使学生陶醉其中,能力自然得到提升,物理素养得到自然培养。因为,物理抽象难懂,所以教学引入要求新颖、自然生动。可通过故事、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实验、生活与前知识的矛盾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时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体验物理过程。教师要设计新颖的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探究,自己得出规律和学会知识的应用。对学生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思想性、因人而设问,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成就感,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商量讨论甚至争论,使有效性的问题成为教学的线索。教学方式要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灵活多样教法,如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阅读法、课外体验法等。教师的体态及语言要丰富、激情投入,对学生哪怕丁点成绩要表露出由衷的喜悦与赞扬。物理教学要突出实验的功效,演示实验要仔细揣模提高演示效果,注意实验的细节及对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实验要尽可能多做,多带学生进实验室。学生对做实验是充满热情与渴望的,实验对学生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是任何题海战术效果无法比拟的。故讲物理课不如变成做物理课。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与合作学习,物理知识的印象是深刻的,能力提升是显然的。

四、分层作业与测试,因材施教落实处

考虑到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我们在对学生评估上应采用分层作业与测试。通过分层评估达到了对学生学业水平的验收和有效促进。优生想拿到优秀不会感到很轻松,学困生想拿到优秀不会感到太吃力。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不同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相应的提高。对学困生布置一些基础题,对优生还布置一些综合能力提升题与实践应用题。我们的“一帮二”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方面也作了不同要求。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要求所有学生在作业之前复习好上节课内容,每次作业当成是小测验,限定时间一次性完成,作业过程中不准再翻教材资料或与同学商量讨论。这样,学生的才智能有效激发。作业完毕,学生自己核对答案,用红笔自己订正,这样学生的薄弱地方充分暴露出来,学生经过充分思考或再与小组长讨论彻底弄清疑问。每次复习时,同学们拿出订正后的错题重点仔细揣摩,既省时又突破了难点,知识巩固是牢靠的,学习习惯也得到好的'养成。

五、课外辅导

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经常对小组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及小组的竞争意识。教师课外经常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鼓舞士气,明确方向。对学困生除了通过小组长平时定位帮扶外,老师在平时辅导和提问及实验等各方面给予关注,通过作业中夹问题条子的方式,老师及时反馈回学生达到与内向学生的交流。教师不定期地收集同学们的学习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他们的作业详批详改,对同学们不理想的试卷允许他们重新订正后进行第二次批改,让他们树立前进的信心和动力,以尽快融入优生行列,享受更大的成功快乐。

“大班额”下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永恒课题。在今后的实验研究中,我们要整合“大班额”教学实效性研究与校本教研,完善“大班额”教学条件下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的方案,处理好学生素质的提高与中考升学率变化的关系;处理好“大班额”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际教学的关系。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5:大班额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大班额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分层次因材施教教学的原则永远不会变,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学生的先天智力因素有差别,后天的家庭环境也有差别,再加上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别,诸多因素的存在,都促进我们进行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所以因材施教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

大班额的授课形式,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授课形式既有它的优越性,也有它的局限性。有局限的原因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满堂灌输的形式,没有时间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结果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诸方面的发展。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留守学生较多,因离婚导致单亲家庭的学生较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克服这种一边倒的局面,就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施这一教学模式,要扬长避短,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实践

因材施教或者分层教学,其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智力差异,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材施教,要在教学目标上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满足于自己的学习需求。在教学的形式上,或者是小组互助学习或者是个别辅导学习,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效果方面,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让他们体验最好的成功。因材施教的意义,就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一样,学生是主人,教师是配角。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因材施教淡化了授课的形式,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

众所周知,学生在性格、心理、能力、爱好诸多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异,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归类,将个性相近的学生归为一类,将爱好相近的学生归为一类,等等,总之要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类、不同的学习小组。

因材施教授课是一种形式,主要体现在它是把学生组织到一起,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支持、互相提高。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有几点,如果是分组学习,那么各成员之间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就是说,学习好的要帮助学习差的,大家都能满足各自的学习要求。如果是没有分组,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完成适当的作业,不要搞统一的规定,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优越性。因材施教的最大可行性就在于能够给各个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的平台,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在分层教学中,把知识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为共同学习搭建一个能满足各自学习需要的平台,以弥补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的不足。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很大,就如人的十个指头有长短一样。我在教学中习惯把学生分成好、中、下三个组别,最后的一组就几个学生,数量不多,原则上尽量拔高分组,让他们的学习目标容易达到又不容易达到,这样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前进。所以因材施教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辅导的最佳形式。

A组的学生,是成绩靠前的,大概占百分之四十,将那些学习忽高忽低的学生一定纳入进来,这是对他们的约束,否则这部分学生就有了侥幸心理,学习会一路下滑的;B组的学生,相对来说较为积极向上,学习不稳定,教师抓的严了就上进,抓的松了就后退,对教师的依赖相比较而言不大;C组的学生,则是一些学习能力不太理想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较大。针对不同学生,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研组的研讨会上,教师一起讨论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的时候,在教案里就要突出知识的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先天智力因素,来确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目标,尽可能做到让后进生即C组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让中等生即前文说的B组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一下知识面;优等生就是A组学生,就要全面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了。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A组学生采取“放”的形式,上课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自习,然后抽测掌握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决定哪些需要讲,哪些需要提示,哪些不需要教师讲解了。对B组和C组的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即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的训练。对C组学生则要求放低,浅讲多练,多检查多讲解,直到他们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止。

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形式之一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常见的方法是组长各司其职,定时检查组内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反馈来的信息教师要及时处理,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否则过不了几天学生就投机取巧不好好学习了。

小学语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是我们的广大教师还需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办法来,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一堂漂亮的因材施教的课堂。孔子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差异问题,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提倡这种精神,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篇6:小组合作优势有效组织实施大班额教学心得

小组合作优势有效组织实施大班额教学心得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都存在误解,以为把教室的座位摆成一组组,学生团团围坐。老师讲了一部分教学内容后,提出一个问题或布置一个任务,宣布小组合作讨论,安静的课堂变热闹,每个孩子看起来都有话说,都有事做,这就算合作学习了。其实仔细观察,发现有的孩子滔滔不绝,有说有笑,有的却呆若木鸡,教室里动笔墨的人少之又少。到全班汇报时,课堂变成了优秀生的展示舞台。这样的小组合作纯属走形式,看似热闹,实则混乱,大部分组内的成员根本没有明确在合作学习时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就在老师的一声令下时结束了。我私下认为这样的教学,不过是一种作秀,没有任何的价值。根本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

说到合作学习,许多教师会列举出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的缺点:纪律无法控制;倾听效果差;学生参与主动性不高、教具无法制作等等。

其实,在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大于劣势:

1、小组学习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在一个没有危险的环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掌握学习的内容。

2、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的优点和不足。

3、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从当小组长、记录员、音量控制员等职务中体验担任不同角色的经验。使学生对社会上的不同角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4、可以让学生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学会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能力来思考问题,努力寻找获取信息的各种渠道。

5、小组学习中,老师可以照顾学生的能力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小组内可以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

6、小组学习是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获取最大教育效果的一种有效策略,包括:学习成绩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与同学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关系,树立对学校的积极态度等。

7、小组学习还可以给教师提供巡视教室、检查个体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只要老师勤动脑筋,组织中任务明确、口令清楚、奖惩得当、引导正确,那么,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能克服缺点,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班额的教学中得心应手,但是在一个拥有五、六十人的大班额里,纪律无法控制、学生不能人人参与、教师调控难度加大等问题就凸显出来了。那么,在大班额里如何组织与实施参与式教学活动呢?我觉得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组分工,明确职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的要求不同来分组。分组可以按照座位来分,前后邻座4―10人分一组,这种分组是课堂上最常用的方式,有一定的稳定性,便于老师随机进行,便于操作。条件允许可以在上课前将课桌椅、板凳摆放成分组型号课堂布局,每组用不同颜色做小组标志,将问题卡或活动材料放在桌上,这是根据学生能力差异给学生分组。由于小组组数多,教师在活动前必须给小组内的角色进行分工,明确各角色的职责。根据教学任务可设“发言人”、“记录员”、“计时员”“音量控制员”等角色。这样便于对小组活动的监督与指导,通过合理的分组,保证教学各个环节顺利进行。

二、巧设活动,分工完成。

大班额的学生太多,如果都进行同一活动,如读书、讨论,教室就会太吵,什么也听不到,课堂就会显得没有秩序。这时候,教师可以考虑同班、同组在同一时间做不同任务,如要完成读课文、写词语、讨论这几个任务,班级中可以有的组先读后写,有的组先写后读,组与组活动交叉进行。在一个组内,组员也可以在组长的'安排下,交叉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可以安排四个同学读书,二个同学抄写词语,四个同学勾画优美句子,这样教室里就会安静许多,便于老师调控和检查。

三、巡视课堂,点拨指导。

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走到各个组去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这样不仅关注了每一个组,而且还可以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做错的地方给予点拨指导。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强烈的任务意识,注意调控学习活动的节奏,特别是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让学生根据问题依次汇报,答案一样的不再重复,让学生养成在设计时间内完成任务,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的良好习惯,这样教师对课堂就可以做到收放自如了。

四、利用室外,拓宽空间。

在大班额里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很实际的问题就是学生人数多,活动空间小,不便于组织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室外的空间组织活动。如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明确各自的任务,并在有效的时间内积极开展活动。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解决活动空间小不便开展活动的环境制约。

五、利用资源,解决困难。

在大班额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准备更多的教具和材料,必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财力,这都是老师一人无法承担的。如何解决这些教具的来源呢?教师可以用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意识,发动家长、学生、学校等资源,来弥补精力和材料的不足,解决困难。

篇7:教师论文小学英语大班额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教师论文小学英语大班额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大班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个有七八十个学生的班级里,在40分钟中内让每个学生有机会练习英语是非常困难的事。因此,教师上课无法确保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不易组织,教学效率低下。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布置任务后,大家进行的似乎很热烈,但仔细一听,却发现问题一大堆:有的学生用中文在说,有的干脆坐着不参与。还会经常听到程度好点的学生抱怨:“老师,他根本就不会,一句都不会读,怎么办?”我们这样的任务设计达不到教学设计的初衷,反而浪费了学习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课堂内操练不到位,课后无法顺利过关,致使学习兴趣低落。由于课堂内人数多,教学任务繁重,为了节约时间,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只看到那些尖子生举起的手,听到他们的正确读音和到位的情景表演。而那些差生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受到重视,乃至完全失去学习兴趣。

如何在大班中开展好英语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充分的机会学好英语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在大班中使全体学生真正学好英语,课堂上组织好教学设计,课堂外丰富活动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我尝试着采取了以下对策:

1、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机会。

英语教学需要给学生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但是班级学生人数多却制约着学生语言实践的全面展开,影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活动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率,使学生体验到学英语的乐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组织上,多采用“pairwork,groupwork,role—play,discussion”等多种形式,这样就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说英语。组成学习小组,选学习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这就是“小组学习”或合作学习。激励学生,表扬学生,哪怕只是一个单词读对了,或一个音发对了,也要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比“成就感”更能给人以动力的了。竞赛性学习活动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兴趣的提高可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2、组织规范的任务,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任务执行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知识目标的落实,因此,在布置任务时,我们要讲清规则,示范到位,同时采取一定的奖励制度,如哪组表演的好,运用英语最得体、自如可获得奖项等,只有这样组织规范的任务,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学生执行任务时,适当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促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增强信心,明确努力方向。

3、体验角色,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往往剥夺了差生的操练机会,这是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角色扮演为各英语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锻炼机会,不同水平的学生可挑选适合自己的角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根据课文内容,请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角色进行会话表演,因为表演能抓住学生好说、好动、记忆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能有效延长其有意注意的时间,缩短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完全忘了是在课堂中接受教师传授知识。

作为教师,除了课堂外,我们同样要关注孩子们课外学习英语的情况,使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蔓延至他们生活中。

4、实行多种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大班额情况下,课堂中教师不能时刻注意到每个学生,致使一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任务就不能落实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努力倾听奖、积极发言奖、小小纠错家等,同时把个人放入小组进行评价,使那些平时不认真听讲、好做小动作、乱插话的学生全部参与到小组中,这样人人都不甘落后,不扯小组后腿,便会注意力十分集中的听讲,并积极参与。著名教育家斯塔弗尔化姆认为:“在教育领域中,评价的根本旨意不在证明,而在改进。”通过这样的评价,尽力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激发他们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进一步产生学好英语的新的动机。

在教学中,如果恰当运用儿歌的可唱性、知识性、趣味性、简易性等特点,就能把学生调动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英语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英语,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应多采取活动教学,鼓励学生养成“认真地听、大胆地说、反复地用”的英语学习习惯。我们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由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的实用型英语人才。

篇8:探寻新课程理念下,超大班额的语文教学的途径(网友来稿)

云阳县实验小学 许勇军

背景:宏伟三峡工程,催生了长江沿岸一座座靓丽的移民新城。云阳新县城,作为其中的一座崭新的移民城镇,经过建设者们十多年的打造,已颇具规模,并享誉神州大地(被喻为“中国第一移民新城”)。然而,城镇化人口的急增与政府对教育投入的相对滞后,便呈现出“学生多,学校少”的尴尬局面。由此,一间间设计容纳“45-50人”的教室,达到了七十几甚至八十多名学生的程度,出现了“大班额”或“超大班额”。面对这种现状,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颇感工作的艰辛:一方面是新课程理念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学生品行、学习基础、习惯及学生家庭结构,家长文化素养的千差万别;一方面是教育行政部门大喊减负提质,推行素质教育,不按分数排列学生名次,另一方面是学校内部教学管理人员,将期末统一考试集中阅卷后的成绩,分“平均分、合格率、优生率”三项指标,给同年级教师排定座次,在教师大会上公布,并张榜于校园。同时,学生品行是否端正,身体是否健康,特长是否得到发挥,学生在校的安全责任……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我们肩头沉重的担子,无一不成为我们时刻关注的问题。而且,像云阳这类国家级贫困县,在短时间内又无法解决超大班额的问题。于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开始探索、寻找新课程理念下,超大班额的语文教学的最佳途径。经过几年的实践,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一、教师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是搞好超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基础。

或许有人会说,无论哪位教师,无论是面对大班额还是小班额,都应该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形势。是的,这的确没错。但面对超大班额的教师,更应该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才可能较圆满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谁都知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转变“高分低能”的状况而采取的明智之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也是学生长足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面对超大班额,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面对渴求知识的孩子们,我们不可能采用老掉牙的教学手段,守着自以为是的教学方法,去打发与学生相处的时光。这种教学模式,只可能是贻误孩子学习的时机,荒废其大好的时光,收效甚微。而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途径,那便是学习。

学什么?学新课程全新的理念:领会“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牢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领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内涵;学语文学科领域内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名师;阅读语文学科以外的诸如自然、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同时,珍惜每一次校内或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向同行或专家们学习实际操作经验,借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除此之外,还包括对现代教学设备的操作程序的掌握等。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净化自己的灵魂,才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才有安贫乐教、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师德形象;否则,作为凡夫俗子的教师,面对超大班额,他就只会以得过且过的态度来消磨时光。像这类教师的教学,又怎能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目标呢?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转变对语文学科教学的认识。过去,有不少人认为“教语文”就是让学生识几个字、积累点词语,能背诵些好的段落、篇章等等。如今,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将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师生共同成为“生活处处皆语文”这一理念的忠实实践者,进而让“师--生--文本”三者能很好地联系起来。因此,面对超大班额,教师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是搞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坚实基础。

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是搞好超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内部动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科兴趣如何,决定着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面对超大班额,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入手,引领他们步入语文学科的殿堂,去感受那无穷的乐趣。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这个人。怎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呢?第一:教师要有良好的个性修养,文雅的谈吐,文明的举止,适可而止、留有余地的个性展示,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既愿意与之交友,又感觉老师深不可测、魅力无穷”的印象;同时,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处处给学生以关爱,用一颗诚挚的“爱心”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第二:教师要有较丰富、渊博的知识。第三:教师要有小品演员的表演技巧,有主持人一般流利的普通话,有诗一般的课堂语言。凭着幽默风趣的话语,故意夸大的动作,会说话的眼神……去博得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必须最大限度挖掘文本内涵,并结合学生实际,选好文本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切入点,寻找学生兴奋点,理清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找准拓展延伸的发散点。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设计好各个环节:如何说上课的第一句话,如何安排课堂提问,如何用自然的教态,去抓住学生的心,给他们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他们驰骋在文本的天地里,去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去享受文本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注重的问题。否则,超大班额的教室,会如同一盘散沙:学生的精力无法集中,教学的流程时常受阻。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将语文教学融入活动之中。

有人会认为:是呀,语文教学活动课不是很多吗?什么“故事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辩论会”等等。的确,这些也是检验语文教学成果的好活动。但这种看似离开书本,实则大部份时间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在四面都是墙围着的空间里,变换着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活动,学生要么兴趣不大,要么不能完全展示自己。对此,今年上期,我曾做过这样一件事:在批改学生自由练笔时,我知道班上相当一部份学生喜欢踢足球。然而,他们却苦于学校在周末不开放足球场地,想请我帮忙。于是,我改完该生的练笔,在旁边批上“愿意帮助实现心愿”的字样。然后要求他组织班级足球队,并承诺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与同年级一班进行一场足球友谊赛。就这样,我兑现了我的诺言--实现了他们进行班级足球赛的梦想。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在总结该次活动时,我有意把活动中精彩的镜头重叙,让学生再次分享其中的快乐。然后话锋一转,指导他们完成一篇反映“球赛”的习作。于是,学生们纷纷提笔,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纵观全过程,我的感觉是:学生兴趣浓,学生习作佳。这,不就是巧妙地把语文教学中的“习作训练”这块难啃的“骨头”给渗透到活动中了吗?

第四、关注差生的进步,赏识差生的闪光点。

差生的客观存在,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无法回避的现实。俗语说得好:“一颗螺蛳坏锅汤”,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尤其是在超大班额的班级里,教师如果不关注差生,不赏识差生的闪光点,他们就如同汤中的那颗“螺蛳”,在其间捣乱,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情况,也影响着学科的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差生,给差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同时,教师还得学会赏识差生的闪光点,必要时甚至是放大闪光点,让他们找回自信,逐渐进步。借此培养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三、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营造和谐的家、校教育氛围,是搞好超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外部动力。

面对超大班额,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很好地挖掘家长的潜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否则,他的语文教学工作将会寸步难行。整天就只能是疲于应付,收效不大。怎样来获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营造出和谐的家、校教育氛围呢?

首先,要利用好每期一次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想、本册的教学重点等陈述清楚,让家长明白;同时,还应该把学生在校的种种表现,归类整理,让家长清楚自己的孩子所属类型,找准自己孩子的优势与不足,便于家长在管教自己的孩子有明显的针对性。

其次,要争取家长配合,做些必要的辅助工作。就这一点来讲,由于年级的不同,教学训练重点必然各异。比如:到了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我们应该把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于是,我们请求家长在家里以听写的方式,督促孩子对课文中生字、词语的掌握;以检查背诵的方式,督促孩子对优美段、篇的积累。这样,便于教师集中精力来抓学生“习作训练”这一块。达到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目的。

第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常言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就超大班额情况下的学生而言,也同样如此。学生在校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他们或多或少地在学校惹麻烦,甚至是祸事。作为教师,应该及时、认真地处理。而在处理的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怎么办?此时,教师就应该发挥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他们出注意,想办法,帮助消除其矛盾。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的确值得借鉴,它既为教师排忧解了难,又为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出了力。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教学管理体系,是搞好超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制度保障。

首先,让我们走进一位教师的教学日记:

10月17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本来是一个极平常的日子,可我感觉好累!好累!

早上七点刚过,我走进教室,带领部份同学打扫完教室的清洁卫生后,便吩咐陆续到校的同学读书。利用早读的时间,我一面检查学生的背诵,一面批改学生的家庭作业。可作业没改完,上课的铃声就已响起。我立即整理思绪,准备把学生带进当堂课的文本世界里……转眼间,40分钟过去了,我迅即回到办公室,没歇到半分钟,便继续开始批改作业。20分钟后,我的电话响起,从那头传来学校办公室分配给我的任务,而且必须当天完成。无奈,我只得搁下作业,去接受另一项任务……匆忙之中,静下心来,完成了有关材料,又再次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此时,已临近上午放学,我又不得不走进教室,布置下午“班队活动”的有关事宜……本以为下午没有什么事,可刚到学校,又被教导处的同志叫去。说是明天要迎接“创卫”检查,今天必须出一份“健康教育”方面的试题,下午不仅要打印出来,而且学生必须完成答卷,还要由教师批改,评出成绩,然后组装档案。接受检查……天哪!他们哪里知道,我除了学生家庭作业未批改完外,还有当天的课堂作业、单元作文以及学生的自由练笔呢?……

哎!做教师真累!!!

这是多么普通的教学日记,这是多么真实的内心反映。这种现象,可能在我们每所学校也会发生。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教师只有从改变教学管理入手,减轻沉重的负担。因此,面对超大班额,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教学管理体系,是我们搞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制度保障。该怎样建立呢?

第一、根据学生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即分层教学)。在推进我们的教学内容时,教师有意识地把各个层次的知识点渗透到相应的同学身上,以便掌握其内容。课堂上,将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请比较优秀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差生复述要点,督促其掌握知识;遇到简单问题,让差生回答,让他树立起自信心,培养起学习积极性;在布置作业时,也采用分类布置的办法,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消化得了;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对差生辅导时,一定要让他们把基础的东西学懂、弄通。当然,这个分层目标是一个动态的目标,会随时根据学生的变化进行调整。而且,在确定各层次目标时,要采用“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以利学生求知欲望的保持,学习兴趣的长期存在。

第二、编排学生座位时,采用“好”与“差”相搭配的原则。这样的编排方式,便于形成“你帮我扶”的良好班风。可以设立三至五人为一小组,由组长帮助小组内差生,协助老师检查、督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促使其不断进步。以此形成结对帮扶关系。

第三、建立“帮扶成效”考核奖励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是用来提高帮扶双方的兴趣,让他们保持一颗强烈的好胜心和永久的责任心。对于帮扶效果好的同学,教师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奖几个本子、一支钢笔、一本适合的读物等)。这样,既培养了帮扶者的能力,又检验了帮扶者掌握知识的情况,还为教师挤出更多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更具活力的班级管理办法。如此一来,形成了教师轻松“教”,学生乐意“学”的氛围。长期的训练,会造就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班集体,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是搞好超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必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来进行的。它是单一的学生看书、看黑板,教师板书、学生录(笔记)的模式。这种模式,已经逐渐被信息化、高科技时代的来临而取代。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把固定不动的文本,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制作出有声有形有动作的画面,使枯燥的文字内容变得有趣,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学生也就在这个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及课后巩固两个环节上,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资源,去搜集、补充相关的教学信息,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在超大班额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是搞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必要手段。

六、挖掘校本有效教育材料,是搞好超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有力补充。

有人说:学校即课程,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这就告诉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能只把“课本”称为课程,它是一个涵盖了有字的“书”与无字的“书”的广泛意义上的课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校训、校园环境布置、校园广播站、班训、班级布置等);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的各种活动;教师琴、棋、书、画等特长;学生某方面的专长等等;都蕴含着语文教学的内容,都应该成为校本课程的内容。这里边到底哪些对学生有利、有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选择有效的材料,贯穿在校园生活之中,让学生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面对一个超级大班,教师只有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在拉动学生内部需要,争取家长外部援助的前提下,靠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我们教师挖掘校本有效教育材料,将它们有机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全过程之中,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才会受学生欢迎。

当然,我们也有困惑:

1、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但每次期末质量监测试卷的参考答案与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时,我们该怎样评判?

2、我们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以认真的态度走进文本,去陶冶学生的情操,接受良好的教育。可回到现实生活,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老师所讲的相比较,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然后来质问我们时,我们该着何解释?

3、我们倡导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增长知识。但仔细想来,学习的过程本来是一个吃苦的过程,不是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吗?新的理念与实际工作的矛盾,让我们教师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更有无所适从之感。

二OO五年十一月十八日

作者邮箱:

[探寻新课程理念下,超大班额的语文教学的途径(网友来稿)]

篇9:大班教学条件下大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的学习策略调查

大班教学条件下大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的学习策略调查

本文借鉴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系统,对大学生在语音语调的学习中运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等学习策略做调查,分析在高校扩招后,大班教学条件下,学生在语音语调学习方面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求在教学工作中得以借鉴.

作 者:尹丽丽  作者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大学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音语调   学习策略   调查  

篇10:大班教学条件下大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的学习策略调查论文

大班教学条件下大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的学习策略调查论文

[摘要]本文借鉴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系统,对大学生在语音语调的学习中运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等学习策略做调查,分析在高校扩招后,大班教学条件下,学生在语音语调学习方面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求在教学工作中得以借鉴。

[关键词]语音语调 学习策略 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各高校纷纷采取扩大班型即大班授课的方式来缓解这一矛盾。我国由于学习者众多,英语教学一个班都在30人以上。由于教学班太大,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教师的讲解不能有效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少有学生考虑如何运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正确的语音及发音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在大班型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训练,也实现不了对每位同学的发音错误进行纠正。同时,大班上课的学生课堂注意力易分散,课堂秩序易松散,大部分学生又对语音学习不重视,造成学生语音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英语大班教学的现状和语音语调教学的种种难题,笔者认为学生应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英语语音语调技巧,并且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来弥补大班授课带来的不足。

二、理论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起,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ubin(1987)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自己构造并直接作用于学习过程,旨在促进学习者语言系统发展的策略。”Oxford根据策略与学习材料的关系,把学习策略分成直接策略与间接策略两大类。直接策略与间接策略相互支持与补充。直接策略分3种: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间接策略也分3种: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这6组策略又被分为19项。整个学习系统包括62条策略。

本项研究借鉴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系统,分析在大班教学条件下,学生在语音语调学习方面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由于学习策略研究常常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分析其学习过程,这就会帮助学习者去计划和评估自己的学习,对学习负起责任。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是为了研究目前在大班教学情况下,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语音语调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调查对象是本校2006级(大二)的某班级学生,有效问卷为27份。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来完成,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为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在参考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Oxford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问卷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这里将语音语调的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五个类型,每个类型设计若干问题,共25个问题。问题的评分采取5点记分法。本调查所采用的测量工具是在Oxford (1990)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简称为SILL)的基础上,做了稍许修改的5级里克特式量表。每个问题以其影响程度大小分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5个级别,分别计1、2、3、4、5分。

具体的统计过程包括:(1)同级各种策略的运用频率(平均值和标准差);(2)根据不同的策略作为变量,得到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和学生使用使用频率最低的策略。

四、调查结果

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

上图表明,学生在语音语调学习中,其学习策略属于“中度使用”,这说明他们已经形成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学习策略,但还不善于有效地运用他们来提高学习效果。五类策略中,社会策略(M=2.11)和情感策略(M=2.08)使用的频率最高,元认知策略(M=2.06)其次,认知策略(M=1.96)和补偿策略(M=1.76)使用的频率最低。

五、讨论分析

具体分析,在情感策略中,25%的学生能够经常自觉地克服语音语调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自我鼓励,与同学合作学习;38%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经常感到成就感。在社会策略中,主动与同学交流学习语音语调技能的体会和感受,课堂上主动讲英语的占16%。在元认知的策略中,30%的学生能够经常确定学习语音语调的目标,制定学习语音语调的计划,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语音语调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就认知策略的运用情况看,学生多用听磁带和看英文电影并模仿其发音的形式进行语音语调练习。补偿策略使用的频率最低,仅占11%。

研究表明,在学生熟悉的知识领域,学习者不仅能自发的形成学习策略,而且能有意识的培养策略。这说明在大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自我依靠能力等方面相对发展稳定。但是,在智力、语言天赋、认知风格、学习动力等个人因素方面仍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的,系统的发展和使用英语学习策略,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六、启示与建议

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也是决定学生能否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教师主讲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上督促检查和课下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精确地灌输必要的语音理论知识,增加语音语调技能的训练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水平。还要帮助督促学生将课上的语言环境延伸到课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语音语调,尽可能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让学生多听标准音,如看原声英文电影,听英语新闻(VOA,BBC)等。把听音辨音和语音语调学习有机结合,做到听说互动。

2.学习语音语调重在实践,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多模仿、多练习,在真实情景会话中巩固和提高语音语调。

3.循序渐进,注意做好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词到句,由准确到流利的自然过渡。

七、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教师必须研究分析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对使用频率较低的策略要反复强化,使其自觉使用这些策略。要培养学生学会选择策略,即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要培养学生综合使用各种策略,即在学习某一特定内容时,综合使用几项相关策略,以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本次调查中,虽然被调查的人数不多,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班教学条件下,英语教师在语音语调教学中可以借鉴此结果,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使用学习策略,提高对语音语调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Oxford, R. 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 New York: Newbury House,1990.

大班额教学论文

观察能力培养尝试的作文指导

《咱俩的秘密》教学反思

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网友来稿)

妈妈,我爱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阅读讲评

《走进纽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几个途径(网友来稿)(综和)

《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

生活经验讲述《我最喜欢的活动区》教学设计

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教学面面观(网友来稿)
《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教学面面观(网友来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额条件下的习作教学面面观(网友来稿)(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四点尝试2024-01-28

文学社活动计划2023-06-27

美术巧妙的组合教案2023-05-28

课外练笔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探索课题结题报告(网友来稿)2023-09-18

文学社度工作调整计划2022-10-06

积累运用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2-09

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12-13

优化作文教学环境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水平2024-05-08

文学社学期活动计划2022-09-15

《亲近春联》教案改良设计之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