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煮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28 09:01:18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课文《煮书》教学反思(精选13篇)由网友“朱君”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课文《煮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煮书》教学反思

篇1:课文《煮书》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煮书》一课时,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采用了自学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导入新课时,我先板书“煮”,然后让学生认读后组词,找几个同学组几个词后,转入正题:同学们组的词大家都很熟悉,没有不懂的,可你们听说过“煮书”这个词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煮书》,看看是怎么回事?导入从语文基本的练习组词开始,学生不知不觉被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上,方法简便、有效。

在教学课文时,我采用直奔重点的学习方法。课后题2是学习重点。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组织学生按照此题要求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交流后,找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面前汇报心得体会。这一环节体现了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意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

大阅读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更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所以课文的最后我又安排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在学生学完课文后,组织学生谈对《煮书》中提出的学好语文的的重要途径的看法,再说出自己认为还有哪些途径。如此,深化学生对学好语文的几条途径的认识,开阔了视野。

篇2:《煮书》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文之前,我把这一课怎样教学也好好的“煮”了一遍:这篇课文通过爷孙俩围绕“煮书”展开的交谈,告诉学生的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读熟读透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爷爷深入浅出的.讲解都是由“我”为题引出的,通过学习也可启发学生明白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结合自己的实际摸索出适合自己读的书、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相对学生之前学习的课文,这篇课文内容较深 ,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在开课初,我就从课题的“煮”字入手,让学生用这个字来组词,学生说“煮菜”“煮饭”“煮茶”等等,我问“你们煮过书吗?”学生都使劲的摇头,此时我让学生读题质疑,最后将问题小结为三点:

1、什么是煮书?

2、怎么煮?

3、煮书有什么好处呢?

这篇课文较长,将问题归纳以后让学生读文,边读便圈画,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最后还是有部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透彻的理解课文,有的住“煮熟了”有的还是“生”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多的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对那些能力弱的学生要降低难度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体会学习的乐趣。

篇3: 《煮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煮书》是小学语文鄂教版第五册第五课,本次说课主要围绕着第一课时进行说课。课文通过爷孙俩围绕“煮书”展开的交谈,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读熟读透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从爷爷深入浅出的讲解中,不难明白借鉴他人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结合自身实际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读书、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文章字里行间投射出对知识的理解和渴求,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鄂教版第五册的第二单元围绕“学习和生活”这个话题,编选了三篇课文,课文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细读《煮书》后自会明白,书是人类的朋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在低年级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读写能力,但是低年级的学习方法以及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了比较大的改变,老师课堂上的重点也从字词的教学向阅读教学转移,但毕竟还是三年级刚刚开始,这个转变在课堂上是潜移默化的进行。所以《煮书》这篇课文安排在这里是非常巧妙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字,读准多音字“卷”。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读书的方法,逐步认识到应学习、培养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全课的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煮书”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字,读准多音字“卷”,能正确的读课文,这个是重点,难点是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学会写四个生字,初步感受读书方法。

五、说教法

采用视频展示仪小黑板与板书相结合,运用学生自学,互学,朗读,学生讨论,老师归纳的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针对本班学生自身特点,故每次上课总是要先复习旧课,首先进行听写。听写的词语为“高低不平、勇往直前、崎岖不平、读书、学然后知不足”写完后学生在视频展示仪上展示,互相改作业。(此处用时三分钟)

2、用红粉笔板书“煮”谁认识这个字?指名学生读。给这个字组词,“煮饭、煮菜、煮饺子……”哦,我们一般做的饭菜用“煮”。板书“书”(黄色粉笔)那这两个字组成的词却和我们平时说的“煮”有些不一样,谁来读读?指名学生读课题。

3、教会学生质疑方法之一: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教师相机板书:质疑方法针对文章的题目质疑。

4、小作者和你们有一样的疑问,来,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

(二)新授课

1、初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读完课文后,把生字读一读。这个环节一个是让学生整理的感知课文内容,另一个目的是检查学生前一天在家里的预习情况。

出示多音字“卷”读音并组词。让学生初步了解,卷在做动词的时候,读三声,在做名词的时候读四声。出示小黑板,读小黑板上的生词。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领读。读完后,问,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理解了那些词语,说说你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对词语的理解是本学年段的重难点)在小黑板上还有一对反义词,你找出来了吗?(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训练也是词语学习中的需要突破的难点)

看看小黑板上,老师把四个生字的写法不一样的“点”给标出来了,你们仔细的看看,这四种点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说四个字中的点的写法的区别。

在《练字本》上把这四个字描一个,写一个,注意点的写法。这里及时的完成写字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生字的记忆。(此处用时22分钟,是整节课中用时最多的部分,因为考虑到本课的生字词非常多,而且学生又刚刚从二年级升上来)

2、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注意看是不是把生字都读准了。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指名一个学生就可以了,这个设置对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质疑,在这里就是要教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质疑,并且板书)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小声读第一小节,说说第一小节说了什么意思?“苍劲有力”是什么意思?看展示仪,看这两个大字,你有什么感觉?读这一句话,用朗读来表达苍劲有力这个词语的意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小节本课所学内容,提示下节课所学内容。

(三)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一二两题。

篇4: 《煮书》教案及教学反思

原文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横幅,上面写着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煮书”。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椅子上品茶。我指着横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会煮坏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侯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读课文入手嘛!那些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认识生字新词,初步感受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目标转化。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质疑,煮书真的是把书拿到锅里去煮吗?)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作记号。

2、汇报自学预习情况。

出示生词:

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犯愁、煮书、火锅、杜甫、诵读、否则、牢记、妙词佳句、一篇文章、疑惑不解、得心应手、豁然开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意的方法。)

疑惑、得心应手、豁然开朗、疑惑不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小组合作,分段朗读全文。

5、自由读,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做上记号。

6、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三、学习课文,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看图理解:苍劲有力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我”觉得奇怪,疑虑的语气。

3、全班朗读此段。

四、指导学生写字。

1、明确读词,复习要写的字。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

2、教师范写。请学生点评。

3、学生独立练写。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分别指7名学生朗读本课的7个自然段。(读后请全班同学评一评)

二、品词析句,体会感悟。

1、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

A、指名学生朗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重点理解: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现场查字典,选义项;把选出的意思抄在书上)

“消化”——食物在人或动物体内,经过肠、胃的作用,变为能够被机体吸收的养料。

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

B、小组讨论:本课的“煮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学生,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品味”——咀嚼和体味,深层次的感悟,细细品位是为了深入浅出的理解。

C、同位合作,反复朗读品味爷爷说的话。

2、学习课文第5、6、7自然段。

A、分角色朗读5、6、7自然段。

B、师:大家想重点煮哪一段?(第六段)

C、指名读一读,第六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A、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一个同学读“我”,一个同学扮爷爷,其他同学扮旁白。

B、请小组全班交流展示。

C、评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得好才会读的好。

D、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提高,课外延伸。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

2、推荐读书方法:

毛泽东——三复四问、不动笔墨不读书,

鲁迅——既要泛览,又要专注,“活读”和“参读”

华罗庚——慢工夫打基础,厚薄读书法。

3、课后收集有关读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今天上这篇课文之前,我没有让孩子们回家预习,我想了解孩子们自学生字的能力如何。需要多长时间记住课后生字。孩子们在交流回报时可以看出,比较注意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区别,后鼻音与前鼻音的区别。能采用多种方法记识生字。在理解词语意思时,告诉孩子们可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如理解“苍劲有力”,可让孩子们看插图中的横幅,让学生直观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和运笔的力量。如:理解“得心应手”,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在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得心应手”说句子,将词语活学活用。如:理解“疑惑不解”、“豁然开朗”,可以通过表情演示、打手势的方法,对比两种心境的不同。如:“消化吸收”“诵读品味”、“妙词佳句”等词语,理解可以联系上下文来。在教学课文时,我采用直奔重点的学习方法。课后题2是学习重点。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组织学生按照此题要求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交流后,找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面前汇报心得体会。这一环节体现了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意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

篇5: 《煮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煮书。”懂得读书只有反复诵读品味,说话写文章才能得心应手。

二、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煮书。”懂得读书只有反复诵读品味,说话写文章才能得心应手。

三、教学难点

了解什么是“煮书。”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初次看到这篇文章的课题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精读课文,领会什么是“煮书?”为什么要“煮书?”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字音

苍劲有力、转椅、粮食、杜甫、疑惑不解

得心应手、妙词佳句、豁然开朗

2、练习

根据意思说出词语。

直挂的长条的字画。

书画笔力老练挺拔。

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

3、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1)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节读课文。

(2)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疑——爷爷书房里的一张条幅使“我”产生了“书怎么可以煮”的'疑问。

释疑——爷爷的解释使“我”弄清了什么叫“煮书。”

悟理——“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

四)、精读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煮书?”大诗人杜甫是怎么“煮书”的?结果怎样?

(2)谈谈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你还知道那些有关“煮书”的名言。

(3)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煮书?”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煮书”就是读书时反复朗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大诗人杜甫小时候就是这样读书的。他做起诗来就感觉得心应手。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读书能够透彻理解万卷书,写文章就会如有神助。即多读书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有关“煮书”的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3)作为小学生应该这样“煮书”:每天清晨起来,放声朗读几遍课文,仔细品味一番。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设计

1、摘抄妙词佳句。

2、写两句有关“煮书”的名言。

篇6:《煮书》的教学与反思

《煮书》的教学与反思

我在教学《煮书》一课时,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采用了自学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导入新课时,我先板书“煮”,然后让学生认读后组词,找几个同学组几个词后,转入正题:同学们组的词大家都很熟悉,没有不懂的,可你们听说过“煮书”这个词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煮书 》,看看是怎么回事?导入从语文基本的练习组词开始,学生不知不觉被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上,方法简便、有效。

在教学课文时,我采用直奔重点的学习方法。课后题2是学习重点。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组织学生按照此题要求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交流后,找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面前汇报心得体会。这一环节体现了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意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

大阅读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更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所以课文的`最后我又安排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在学生学完课文后,组织学生谈对《煮书》中提出的学好语文的的重要途径的看法 ,再说出自己认为还有哪些途径。如此,深化学生对学好语文的几条途径的认识,开阔了视野。

篇7:《米芾学书》课文教学反思

《米芾学书》课文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小时候学习书法的事。米芾先跟村里的秀才学写字,没什么长进。可米芾不甘心,又向一位赶考路过的秀才学写字,懂得了写字的窍门。最后,米芾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这个故事说明米芾小时候是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孩子,同时也说明了“学写字不要只是动笔,还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字的”道理。

根据这一课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内容问题:

1、米芾与秀才学书为什么能找到写字的窍门?并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

2、米芾与秀才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本篇文章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投入,而且围绕重点交流、讨论、展示,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观察、用心感悟,才能有所成就。但想要让学生投入的学并有侧重点的话,老师课前的'备课很重要,尤其是框架问题的提出尤为重要。

秀才说的“学写字不只是动笔……”一段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不要生硬地向学生讲解这段话的意思,而是要结合课文的前后内容来理解。另外,秀才教米芾写字的方法也很巧妙,教学时要让学生仔细体会,让学生说出他的方法巧妙哪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边读边质疑,在读中领悟,在读中产生疑问,在读中解决问题。把“生疑”“议疑”“解疑”贯穿始终。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事,说明米芾小时候是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孩子,同时也说明了“学写字不只是要动笔,还要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字”的道理。秀才说的“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是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1、米芾得到秀才的纸后是怎样做的?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写好字的窍门是什么?

3、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样学生懂得了怎样写好字,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学生都跃跃欲试,决心练好字。

本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很多很多。

这篇课文讲的是米芾学书的故事。米芾开始跟私塾先生学书,每天机械练字,三年没有长进。后来又跟过路秀才练字,秀才用纸贵之法,比他仔细琢磨字的结构,使他心领神会,后来成了有名的书法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做事情机械盲目、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只有用心、的法才能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

根据这一课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内容问题:

1、米芾与秀才学书为什么能找到写字的窍门?并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

2、米芾与秀才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本篇文章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投入,而且围绕重点交流、讨论、展示,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观察、用心感悟,才能有所成就。但想要让学生投入的学并有侧重点的话,老师课前的备课很重要,尤其是框架问题的提出尤为重要。

篇8: 课文《石头书》教学反思

《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从中领悟一定的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人物对话是文章的重头戏,我抓住三条线进行教学:

一、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

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书一页一页的。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而再归根到底到一个词,那就是“刨根问底”,于是,在教学时我就是通过这6个问题去引导学生理解“刨根问底”这个词,这样抓住文中的主线,一层一层地进行理解、朗读、再感悟。弄明白石头书上的每个字和每幅画,都有它特殊的`含义。

二、抓住“刨根问底”和“好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围绕问题质疑,通过朗读深入感悟课文,了解“岩石”这本大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拓展视野,自觉的探索大自然,初步开发的探究精神。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所以,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他们读出文字背后的动作、神态、情感,并给予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将“刨根问底”的习惯真正内化,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文章中的写法,领悟一定的写作技巧。

1、学习反问句的用法。

让学生读读“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句话,体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换一种说法,“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让学生再读读这两句话,说说更喜欢哪一句?告诉学生,像这种“不就是……吗?”的句式称为反问句,第二课中我们也见过。“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反问句能加强说话的语气,这里叔叔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石头就是一册厚厚的书。

2、通过一组近义词,懂得一篇文章中不要重复用词。

在学习第七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找找这段话中的一组近义词,学生找出了足迹和脚印。这时我适时地告诉他们:“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样才能让你的文章显得生动有趣!”

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在讲授“石头书上的字”时,我没有处理好,忽略了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对于矿物的教学,只是出示了图片,矿物里面的小不点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时应该让学生通过看图再说一说这些红的、黄的、闪光的、透明的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如钻石、红宝石、煤炭——把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

2、在把握好时间上,我也没有处理好,由于环节设置的原因,原本在结束时拓展性问题也因时间关系,没能来得及好好将,这也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更要精练化,对于学生的预设还要更详细全面。

3、课后,我还在思考:如何发挥词语教学的最大化效益?针对“好奇”和“刨根问底”两个重要的词语,如何结合词语的理解并引导学生结合这两个词语,读出“好奇”和“刨根问底”的语气,比如:学生在找出6个问题,理解了刨根问底后,提问:

1.为什么会连续刨根问底问了6个问题?(因为好奇)

2.运用对比的方式细品6个问题:

①“叔叔,您在看什么?”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②“书?哪里有书哇?” “哪里有书哇?”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③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川川说:“这书上有字吗?”

让学生对比语句,体会出问话之中的“呀”这类语气词所表达的好奇之心;“书?化石?”这类反复强调词语所表达的好奇心;以及“不禁笑了起来”这类旁白所表达的好奇心,让学生体验到具体的语言能表达出的情感---好奇,刨根问底。其次,也让学生在比较中懂得该如何朗读好这6句问题。

另一处是在教化石演变段落中的“很久很久以前”和“很多很多年”的朗读指导上,是否可以变化多种方式:一是让学生把“很久很久以前”换成“以前”、“很久以前”尝试进行朗读,在学生在减增词语中,体会到这个年代是非常遥远的,教师也应该预设语言:该如何让这个年代表现得非常遥远呢?谁能运用自己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时间的遥远?二是”很多很多年”的指导,教师:几千万年过去了----学生接:地壳慢慢上升,教师:又是几千万年过去了——学生:这里又变成了高山,这就是....

也就是通过教师预设语言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其变化的漫长;再让学生进行整段的朗读,学生是否会能基本体现化石的演变过程?

篇9:《煮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煮书”。懂得读书只有反复诵读品味,说话写文章才能得心应手。

二、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煮书”。懂得读书只有反复诵读品味,说话写文章才能得心应手。

三、教学难点

了解什么是“煮书”。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初次看到这篇文章的课题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精读课文,领会什么是“煮书”?为什么要“煮书”?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字音

苍劲有力转椅嘛食粮杜甫疑惑不解

得心应手妙词佳句豁然开朗

指名读

齐读

2、练习

根据意思说出词语。

直挂的长条的字画。

书画笔力老练挺拔。

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

3、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1)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节读课文。

(2)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疑——爷爷书房里的一张条幅使“我”产生了“书怎么可以煮”的疑问。

释疑——爷爷的解释使“我”弄清了什么叫“煮书”。

悟理——“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

(四)、精读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煮书”?大诗人杜甫是怎么“煮书”的?结果怎样?

(2)谈谈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你还知道那些有关“煮书”的名言。

(3)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煮书”?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煮书”就是读书时反复朗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大诗人杜甫小时候就是这样读书的。他做起诗来就感觉得心应手。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读书能够透彻理解万卷书,写文章就会如有神助。即多读书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有关“煮书”的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3)作为小学生应该这样“煮书”:每天清晨起来,放声朗读几遍课文,仔细品味一番。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设计

1、摘抄妙词佳句。

2、写两句有关“煮书”的名言。

篇10:“煮书”

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市青云巷小学 三(1)班  于佳汇

星期五,我们学了一篇新课文,名叫“煮书”。我一看这题目,一串串问号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书怎么能煮呢?书一煮不就烂了么?再说,书煮熟了也不能吃……

我带着一大堆问号看起了课文。哦!书中作者的爷爷告诉我们,原来“煮书”不是真正地“煮”,而是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这样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者的.爷爷还告诉我们“煮书”先从“煮”语文书入手。书上的每篇作文都是范文,每天早晨,放声读上几篇,细细品味一番,十分有意思。这样我们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以后说话和写文章就不愁了。嗨!瞧我这记性,每天早上我们不都在“煮书”吗!我那书都快被我“煮”烂了。

通过读这篇文章我知道了“煮书”不是真正的“煮”,而是去反复诵读品味。

指导教师:郭慧芳

投稿:-7-2 16:12:26

篇11:课文石头书的教学反思

课文石头书的教学反思

为期两天的县教育教学常规视导已经结束,评估组老师已对我的课堂进行了客观的点评,现在,该自己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了。

自以为是:

1、教师关注学生的基础(预设)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应变(生成)。备课时,我估计“贝壳、地壳”是学生容易读错的`,我也觉得课文的一、七小节是难读的,课堂中,学生在预习后确实存在以上的问题,这两个方面解决了,读通课文就成功了一半。然后,让学生小组轮读课文,相互纠正小组成员读错的地方,学生的训练面广,合作意识强,兴趣浓厚。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石头书”的特点。为此,我是以“石头哪里像书?”为切入口推进课文的初读,重点引导学生读书,读正确、读流利、会读标点符号――“?”(根据提示语读、联系人物身份读)

2、重视班级“差生”自信心的培养。班级杨某、许某举手发言的勇气小,对自己不够自信,课堂中,教师一再的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平时也多关注他们)让其树立信心,真正把信心留给自己。

引以为鉴:

1、课堂的节奏把握的不准。课堂中,检查预习情况的节奏慢了,后面安排的生字描红没有时间了,遗憾!!

2、学生在交流“石头哪里像书?”时,果然没有按文章的顺序说,教师应该在学生交流完后,顺着文章的思路读一读(个人愚见),可惜,时间不允许,又一大遗憾!!

篇12:《最大的书》课文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课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最大的“书”》这篇文章的表现形式是人物对话。叙述了川川与爸爸在登山过程中跟地质勘探员交流的见闻,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下面摘录一篇不错的《最大的“书”》的教学反思与各位小学语文老师分享。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以对话为线索,将地质的相关知识融入课文之中,语言中充满了儿童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与热爱之情。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达到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科学意识。

所以,我在《最大的“书”》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加强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从而激起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研究、探索自然的愿望。

比如:

1、叔叔讲到岩石书的用处时:它能告诉我们,哪里藏着铁矿,哪里埋着煤矿……省略号代表还有什么呢?还有什么宝藏呢?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的说是石油、有的说是钻石、金子、瓷器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叔叔告诉川川岩石上有图画的句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抓住“小鱼”一词理解叔叔开心的心情。平时我们看到小鱼,都会很开心,因为小鱼很可爱。今天我们在哪里看到小鱼呢?(在岩石上)除了开心的心情,叔叔的心还带着惊奇、感到意外,特别的高兴。

我在教学《最大的“书”》时,除了侧重朗读外,还重视双基训练,有完形填空题、修改句式等练习。特别是填空小练习,效果比较好,因为它能帮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将刚的.知识巩固。

《最大的“书”》的教学设计还是满完整的,但在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流畅。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较少,课堂的语言不够精炼。在今后的日子,我会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此,我十分感谢二年级的老师们,特别是廖老师和李老师,在教学和业务工作中,她们常常指点我,让我学到知识、积累了经验。

篇13:课文《石头书》的教学反思

课文《石头书》的教学反思

当学生齐读课题后,我明知故问“什么书?”仿佛在怀疑自己的耳朵,以突出书之稀奇。当学生重复课题之后,我又故作惊讶:“有这样的书吗?太奇怪了!你见过吗?你对石头书感兴趣吗?”

学生异口同声:“感兴趣!”我抓住机会顺学而导:“好,咱们今天就研究一下石头书(板书:石头书)。你想了解石头书的什么?请告诉大家,咱们共同研究。”唰!许多只小手举起来,像春雨之后的`新笋!个个眼睛里闪烁着渴望。有的摇着小手,巴望老师让他先说。孩子们想探究的问题可真多:石头书是什么样子?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上有画吗?石头书是谁写的?石头书是哪里出版的?石头书有什么作用?石头书能买得到吗?我边听边扼要而郑重其事地板书着:样子?字?画?作者?出版?作用?买?……啊!多么可爱的孩子!课文题目《石头书》已把他们深深地吸引住了……。把“聪明”的机会让给学生,也反衬了老师智慧、可爱、亲和的一面。

《走遍天下书为侣》读后感

初中语文作文大全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初中语文作文模板

精读与略读的简单反思

五年级下册精读与略读教学反思

《精读和泛读》教学设计

燕子教学反思

巧学拼音四年级作文

初中语文作文

课文《煮书》教学反思
《课文《煮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课文《煮书》教学反思(精选13篇)】相关文章:

《走遍天下书为侣》资料链接2024-01-11

初中故事作文300字2022-11-04

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蒲公英》教案及反思2023-09-22

考试题2023-07-01

保险的考试题2022-12-17

小学语文第六册期末试卷2022-08-04

初一期中语文试卷作文2023-01-22

一年级语文竞赛试卷题目2023-08-30

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2022-05-15

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答案2023-12-1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