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传》教学反思(精选17篇)由网友“ruoji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魏公子列传》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魏公子列传》教学反思
魏公子列传这篇文章,首先安排学生课下预习,明确预习目标,落实文章中的知识点,要在课文中做出标划,把疑难问题记下来,便于课堂讨论。课堂上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用来合作解决文中的难点和预习中的疑问点。同时布置讨论要达到的'目标,要组员合作把文中的故事深情并茂的讲出来。学生合作学习之后,老师解决学生在合作中发现的问题。下面的时间就是学生自我展示环节。随机抽取一组,大家合作把这个故事将完整。
这样设计目的有这样几个。一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不是袖手旁观,强调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三是扩大学生参与面,如果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参与面就比较小,还是一个学生讲,其他学生听,采用组的形式,在提高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四是增加了学生课堂压力,采取这种随机抽的形式,大家被提问到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一部分学生迫于这种压力也要好好学习。
学生对文言知识的落实可能会存在漏洞。一定程度上存在过于注重趣味性而降低了实效性。还有课堂进程可能比较慢,推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预料之外的问题。
篇2:魏公子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
(二)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三)了解本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
(四)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字词解释
注音释义
士无贤不肖(xiào,才能低的。) 侯生摄敝衣冠(bì,破旧的。)
公子住,数请之(shuò,多次) 冠盖相属(zhǔ,连续)
侯生乃屏人间语(bǐng,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
椎杀晋鄙(chuí,动词,用铁锤打。) 矫杀晋鄙(jiāo,动词,假托……命令。)
嚄唶宿将(sùjiàng,有经验、有威势的老将。)
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坐(坐,通“座”,座位。)
(侯生)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含有高傲之意。)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具,通“俱”,全部,都。)
辞决而行(决,通“诀”,离别) 公子与侯生决(决,通“诀”,离别。)
以至晋鄙军之日被乡自刭(乡,通“向”,面对着,面向。)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
留军壁邺(营垒--驻扎。)
如姬资之三年(资财--出资悬赏。)
朱亥袖四十斤铁棰(衣袖--袖里藏着。)
形容词作动词
不敢以其富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
为能急人之困(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
公子怪之(奇怪--以……为奇怪,意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使……跟随。)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
侯生乃屏人间语(使……退避。)
却秦存赵(使……退却;使……保存。)
名词作状语
北救赵而西却秦(向北;向西。)
皆谦而礼交之(礼貌--以礼。)
古今异义
以公子为长者(古义:有德行的人。今义:年长的人。)
胜所以自附婚姻者(古义:姻亲。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文言句式
省略句
欲以(之)观公子(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的做法。)
遍赞(于)宾客(省介词)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省介词宾语“之”代信陵君。)
可使(之)击之(省宾语,“之”代朱亥。)
倒装句
请救于魏(介宾短语后置)
何功之有(“之”是宾语前置标志,“有何功”)
何泣也(宾语前置,“泣何”)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置,“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安在”,宾语前置,“在安”。)
判断句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被动句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为”表被动。)
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都很鲜明。
信陵君:仁而下士,有义勇精神。
侯赢:穷而志坚,有超人的才智与忠心。
朱亥:有骨气,有义勇精神。
一、整体感知
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和“仁而下士”的品德。
第二部分(2~3),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其一为信陵君与侯赢的交往过程。其二为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
第三部分(4~8段),具体叙写“窃符救赵”的故事。
第4段:秦兵围邯郸,魏王畏秦不敢求赵。赵请救于魏,公子欲助而不能。
第5~8段:信陵君四见侯生。
①信陵君私约车骑,欲死秦军,行过夹门,见侯生。
②信陵君见侯见生无一言半辞送他,心中疑惑,退回复见侯生。
③信陵君得虎符后,出发之前再见侯生。
④侯生推荐朱亥随信陵君同行,信陵君再次出发,过谢侯生。
第7段:破秦救赵。信陵君得胜归来,侯生北乡自刭。
第8段:信陵君留赵不归。
第一部分对信陵君的概括介绍突出的是他“仁而下士”的品质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具体描写他如何“仁而下士”,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
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是后面“窃符救赵”故事的铺垫。正因为信陵君“仁而下士”才得到了侯生与朱亥的帮助,使他得以却秦救赵,建功立业。
二、探究讨论
1、第1自然段怎样介绍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分析:文章首先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的品德特点:“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
分析:作者选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身为魏国公子的信陵君,听说侯生是个隐士,并不顾及他是一个看管城门的老头,家境贫寒,地位低下,而“往请,欲厚遗之”。当侯生不肯受,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因故而受公子财”时,信陵君反而更优厚地以礼相待。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自迎夷门侯生并遍赞宾客”。
3、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
分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宾客”,等宾客坐定,他才“从车骑”“自迎夷门侯生”且“虚左”以待。而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又写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而信陵君竟还为侯生“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还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者窃骂侯生”,信陵君则“色终不变”。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同时所选的这几个细节,都安排在“大庭广众”的特定的典型环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贤若渴,仁而下士的鲜明形象,得到充分而具体的展现。
4、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
分析:当时,“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长平之战,赵国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使40万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赖外国的援兵)。赵国局势非常紧张。信陵君的救赵就成为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
5、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
分析: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由此可看出他自私、怯懦,屈从于秦国的压力,而取观望态度。信陵君则明确救赵即自救,见义勇为,“数请魏王”,“计不独生命令赵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6、如何评价侯生献窃符的奇谋及“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分析: (1)面对侯生的冷淡态度,信陵君“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从而“复引车”向侯生求救,说明信陵君知人善任、虚心谦恭。侯生所说:“尚安事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伦理道德。侯生在信陵君走投无路时,想到的窃符之计是救赵的万全之策。他对计策的每一环节都作了周密的分析和妥善的安排,以至想用朱亥推杀晋鄙,解救一时之急。他对当时的国事、人事了如指掌,“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表现他料事如神,是一个出众超凡的人才。
(2)侯生献策,“公子从其计,请如姬”,说明信陵君善纳人言、大勇大义。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畏秦的暴力,扶持弱小。值得强调指出,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国,一旦秦灭赵,魏则势孤,也会被秦所灭。所以窃符救赵,也是自救,表现了信陵君的爱国精神。
7、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如何看待?
分析: (1)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到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
(2)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辞别出发时。前面说到要椎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泣”,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晋鄙军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
(3)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第1、2自然段怎样介绍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分析:文章首先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的品德特点:“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二)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
分析:作者选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身为魏国公子的信陵君,听说侯生是个隐士,并不顾及他是一个看管城门的老头,家境贫寒,地位低下,而“往请,欲厚遗之”。当侯生不肯受,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因故而受公子财”时,信陵君反而更优厚地以礼相待。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自迎夷门侯生并遍赞宾客”。
(三)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
分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宾客”,等宾客坐定,他才“从车骑”“自迎夷门侯生”且“虚左”以待。而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又写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而信陵君竟还为侯生“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还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者窃骂侯生”,信陵君则“色终不变”。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同时所选的这几个细节,都安排在“大庭广众”的特定的典型环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贤若渴,仁而下士的鲜明形象,得到充分而具体的展现。
(四)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
分析:当时,“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长平之战,赵国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使40万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赖外国的援兵)。赵国局势非常紧张。信陵君的救赵就成为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
(五)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
分析: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由此可看出他自私、怯懦,屈从于秦国的压力,而取观望态度。信陵君则明确救赵即自救,见义勇为,“数请魏王”,“计不独生命令赵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六)如何评价侯生献窃符的奇谋及“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分析:
(1)面对侯生的冷淡态度,信陵君“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从而“复引车”向侯生求救,说明信陵君知人善任、虚心谦恭。侯生所说:“尚安事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伦理道德。侯生在信陵君走投无路时,想到的窃符之计是救赵的万全之策。他对计策的每一环节都作了周密的分析和妥善的安排,以至想用朱亥推杀晋鄙,解救一时之急。他对当时的国事、人事了如指掌,“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表现他料事如神,是一个出众超凡的人才。
(2)侯生献策,“公子从其计,请如姬”,说明信陵君善纳人言、大勇大义。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畏秦的暴力,扶持弱小。值得强调指出,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国,一旦秦灭赵,魏则势孤,也会被秦所灭。所以窃符救赵,也是自救,表现了信陵君的爱国精神。
(七)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如何看待?
分析:秦军于河外,逐秦军至遂谷关(第13段);⑤魏王曰闻毁言,使人代公子将,公子病卒(第14段)。以下略叙魏亡及汉高祖常祠公子。
从传记的大体内容可以看出,信陵君是个悲剧人物。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并未得到发挥。
课文中说:“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这大约是指前266年以后的事。尽管如此,“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窃符救赵,又是违背魏王意愿的,虽然取得很大胜利,但公子仍不敢回来。留赵十年,秦军“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玉才迫不得已请他回来,做了上将军;可是击败秦军后又免去他的职务。“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卒后十八岁而魏亡。
信陵君的悲剧命运跟魏国的衰亡过程是相始终的。
2.课文中以较大篇幅描写侯嬴,这涉及战国时期的养士制度。士,即知识分子。这些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他们或走公室,或入私门,以自己的才学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其中一些最杰出的人物能以布衣而取卿相,如苏秦、张仪、蔺相如等。当时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所谓四君:“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司马迁为四君立传,都提到门客的事迹,重视这些人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如《孟尝君列传》中提到冯,《平原君列传》中提到毛遂,《春申君列传》中提到朱英。但比较起来,信陵君最善于结交士,得到他们的帮助也最大。
读史传要注意传中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窃符救赵推迟了秦灭六国的进程,这是信陵君对六国反秦斗争所作的杰出贡献。这贡献是在侯嬴的帮助下作出的,也是信陵君善于养士的最有力的证明。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就必须弄清有关的背景常识。
(二)朗读全文并作补充解释。
基本方式:逐段进行(较短的段落可以合并)。
步骤:先作补充解释,接着朗读,读后让学生质疑并作解答。
补充注释如下:
(1)方数千里--不是确数,泛指全国各地,古人计算土地用截长补短的方法,凑成正方形。方数千里,就是每一边都是数千里。孟子说“天下方千里者九”,可见“方数千里”是指全国各地说的。
(2)今日嬴之为(w8i)公子亦足矣--课文注释只有合注,无分注。关键是这个“为”*字,照译文容易误读为wèi。其实,此“为”字应训“助”,古书中多有此训,译为“为……尽力”“为……效劳”都是对的,《集解》训为“羞”,非是。
(3)留军壁邺--课文注释训“壁”为“驻扎”,误。古时说军队驻扎皆用“军”(如“沛公军霸上”),即环车为营,是临时性的。“壁”,这里用作动词,筑壁垒的意思,表示要做较长时间的停留。
(4)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sh)i)王万端--下句主语仍是“公子”,意思是信陵君跟宾客辩士一起劝说魏王(出兵救赵)。
(1)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到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
(2)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辞别出发时。前面说到要椎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泣”,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晋鄙军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
(3)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
(八)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
分析:文章第一、二部分为第三部分窃符救赵作了铺垫。第三部分写窃符救赵成功,正是上文所写信陵君“仁而下士”“交结侯嬴”的结果。窃救符赵过程,是全文的主体。从情节看,第5自然段秦兵围邯郸是情节的发生;第6~8自然段是情节的发展;第9~11自然段是情节的高潮和结局;第12自然段是尾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有关背景常识。
1.本文虽是节选,却占原文三分之二篇幅。被删节的部分有:①信陵君有客能知赵王阴事(中华书局版本第3段);②留赵后,却赵封,与赵处士毛公、薛公游,倾平原君客(同版本第10~11段);③秦日夜伐魏,魏数请信陵君,乃归国(同版本第12段);④将五国兵破(5)我岂有所失哉--课文注释用“过失、错误”解释“失”,不确。此句与上文“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对针,“失”即“不备”,意谓失察或考虑不周。
(6)屏人间(ji4n)语--间,应训“隔离”。课文注释以“悄悄地”释“间”,不确。“间”在此句中可以引申为“秘密地”,间语即密谈,这样才符合下文内容。
(7)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课文注释有误。袖四十斤铁椎,意思是袖子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椎。袖,藏于袖。“椎杀”的“椎”,是名词做状语,不是动词,意思是用椎打死晋鄙。
(三)分析结构层次。
1.学生概括各段大意(圆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段落顺序,板书可以只写出其中加点的字)。
(1)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
(2)介绍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及其影响。
(3)详写信陵君结交侯嬴、亲迎侯嬴的经过。
(4)略写信陵君结交朱亥。
(5)交代秦国邯郸,魏王派救兵而持观望态度。
(6)平原君让公子,公子数请而魏王不听。
(7)详写侯生献计窃符,计成。
(8)写朱亥与公子俱行。
(9)写朱亥椎杀晋鄙。
(10)写信陵君夺军,却秦,存赵。
(11)写侯生北乡自到。
(12)写信陵君归军于魏而自留赵。
2.讨论本文的结构层次。
提问学生:哪几段是写窃符救赵的?
[(5)至(12)。]这部分是按怎样的层次写的?
(5)写事件背景,(6)写情节开端,(7)、(8)写发展,(9)、(10)写高潮和结局,(11)、(12)是故事的尾声--有的选本将(10)、(11)段合并,不妥。结局是救赵成功。课本将(11)独立出来是正确的,应划入尾声。
前四段跟这个部分是怎样的关系?
(1)是史传体裁的体例;(2)介绍主人公思想作风,“仁而下士”一语为一篇之纲;(3)为下文写侯生建策设伏,非信陵君能“下士”,侯生不会建此策并以死相报;(4)由结交侯生而兼及朱亥,为下文写椎杀晋鄙设伏。
由此可以看出本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
附板书(可以边讨论边写):
3.教师小结。
《信陵君列传》主要通过两件大事来表现信陵君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一是这次却秦救赵之段(前257年);二是十年后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直抵函谷关。前者得侯生之助,后者归功于毛公、薛公之劝;前者是抗魏王之命而行,后者不过受任一时,他的军事才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信陵君的悲剧。司马迁是怀着深刻同情来写这个人物的,读本文时应注意这一点。
(四)阅读第一部分(前两段)。
提出下列两个问题,让学生阅读后作答:
1.开篇交代身份,有什么作用?(下文说的“不敢以其富贵骄士”、“致食客三千人”都与此有关。补充:魏安釐王不敢重用信陵君,也与此有关,因为是资格继承王位的。)
2.信陵君为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仁而下士”。补充:“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是对“仁而下士”的解释。这一点,平原君、孟尝君和春申君都不及他,例略。)
(五)诵读第二部分(主要是第3段)。
1.学生齐读一遍后,复述故事情节。
2.给第3段划层次。
提问学生:
(1)信陵君为什么要宴请侯生?(侯生不愿受“厚遗”,所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示他的敬意。要求注意“虚左”、“自迎”、“执辔”、“坐上坐”、“遍赞宾客”等语。)
(2)侯生用怎样的方式来试探信陵君?(“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愿枉车骑过之”;“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俾”应读b!,课本上误作p@。)试探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公子之名”。要求注意“于众人广坐之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等语。)
(3)本段关键是哪一句?(“能下士也”。)
划分为三小层:
①概述侯生年龄、职业及不受公子厚遗一事(开头至“受公子财”);
②详述信陵君自迎侯生经过(“公子于是乃置酒”至“宾客皆惊”);
可加评点:“摄敝衣冠……不让”后加“一试”;“愿枉车骑过之”后加“二试”;“故久立与其客语”后加“三试”;“宾客皆惊”后加“侧面写信陵君。”
③写侯生自述试公子之目的并赞公子之“能下士”(“酒酣”至段末)。
3分层练习诵读第3段。
重点是诵读第二、三层。读熟一层,检查一层,最后连贯背诵全段。
(六)阅读第5、6段。
要求弄清两点:
(1)赵国的危急情况:“已破赵长平军”,意味着主力部队已被消灭殆尽;“数遗魏王及公子书”、“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表明求救心切。
(2)魏王的观望态度:“持两端”指的是救魏和自保(担心秦军攻魏),“留军壁邺”已暗示了这一点。正因为“留军壁邺”,军队远离首都,又接近邯郸,这就给信陵君创造了窃符救赵的有利条件。
(七)诵读第7段。
1.诵读的准备。
先通过答问弄清本段基本内容:①信陵君辞决时,为什么侯生不趁此时献计?(信陵君以大队人马过夷门,顺便辞决侯生,并无问计意:且此时耳目众多,亦不便说出。)“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这两句是否有深意?(这两句话听起来十分淡漠,这是反常的,跟侯生的为人不相合;“不能从”又暗含不能从其“与赵俱死”之计,意在促其醒悟,并断定信陵君醒悟后必复返问计,所以下文说“吾固知公子之还也”。)②信陵君行而复返说明了什么?(说明他醒悟出自己失计,“一言半辞”就是指“计”说的。)“复引车还问侯生”和“公子再拜,因问”中的两个“问”字含义相同吗?(前一个是问何以“无一言半辞送我;后一个是“当用何计。”)③从什么地方看出侯生的计策是早已想好了的?(已打听出魏王藏符地点,想定窃符之人,还考虑到合符后晋鄙的态度。)
然后划分层次:①信陵君辞决侯生;②信陵君复返问计,侯生定窃符之策;③计成。
2.诵读练习。
诵读重点是第二层,特别是要熟读侯生说的两段话,即“公子喜士……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和“嬴闻晋鄙之兵符……此五霸之伐也,”要求边读边体会侯生的出众智慧,对有关的情况了如指掌,料事如神,而“五霸之伐”一语更表现出他的高瞻远瞩,真是一席话而使人茅塞顿开。
(八)诵读第8段。
1.诵读的准备。
先回答上节课所留下的三个思考题,着重讨论第3段。
前两题的参考答案依次是:①可以看出侯生考虑问题很周密,已料到合符后而晋鄙不听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②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侠义之士,重大德而不重小礼。
讨论第三题,可以先提出多种答案,让学生判断正误,展开辩论。这些答案是:
A.已为信陵君建“五霸之伐”奠定了基础,可以死而无憾。
B.窃符、杀晋鄙之谋是他策划的,魏王此后必然会知道的,必定将他处死,不如自到为好。
C.已报了信陵君的大恩,此后不会再有什么作为了,不如早死。
D.以死激励朱亥为信陵君效力,兼告信陵君他不会汇漏此谋,如田光为燕太子丹及荆轲而自刎。
(说明:讨论中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从侯生“修身洁行”、智深而勇沉这些特点来看问题。参考答案是A、D两项。)
然后划分层次:①侯生提议让朱亥同行(段首至“岂畏死哉);②朱亥答应同行(“于是公子请朱亥”至“遂与公子俱”);③侯生语公子以决意自到“以送公子”(“公子过谢侯生”至段末。)
2.诵读练习。
诵读重点是第一、二层。
(九)阅读第9~12段。
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写晋鄙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照应上文“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再次证明侯生料事如神。
(2)朱亥椎杀晋鄙,照应上文“不听,可使击之”。
(3)“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到”,照应上文侯生的最后一段话。
(4)古代写战争的文章,大多略写战争进程,本文亦如此。
(5)“赵王及平原君……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此“人”字专指信陵君)这段话突出了信陵君救赵的历史功勋。
(十)总结全课。
1.信陵君的形象。
本文主要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
关于“下士”,前面已经作过具体分析,这里只要求学生归纳出它的具体表现:①虚左自迎侯生;②数请朱亥;③辞决侯生后,省悟出自己“有所失”,而复返问计于侯生。
关于“仁”,也可以归纳出它的具体表现:①知侯生家贫,欲厚遗之;②急赵之困。计不独生而令赵亡;③闻侯生“不听,可使击之”而泣;④勒兵,令三种人归家。
2.史传中常见的写作特点。
(1)典型材料的选择。
可以先提问学生:信陵君门下食客三千人,为什么专写侯嬴一人?
讨论后小结:此传是写信陵君的,要突出他的历史功勋,这功勋是在侯生帮助下取得的;而信陵君结交侯生、问计于侯生又最能体现他“下士”的作风。附带提一下,信陵君的另一个重大历史功勋是败秦军于河外,这是十年之后的事。当时信陵君在赵,许多人劝他归魏,他不听,甚至下令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后来毛公、薛公对他说:“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立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信陵君立即归救魏。
(2)烘托手法的运用。
可以先将烘托手法分为两种:一是以人物烘托人物,二是以事件烘托人物。然后让学生举例,只要求举出最主要的。
前者的例子有:以侯生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以侯生北乡自到、朱亥效命烘托信陵君之“能得士”;以魏王“持两端以观望”烘托信陵君“急人之用”。
后者的例子有:以信陵君虚左自迎生和“宾客皆惊”烘托侯生的不同寻常;以平原君之急切望救、魏王之观望、信陵君之欲赴秦军死烘托侯生巧设奇谋。
(3)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
关于信陵君、侯嬴、朱亥等人的语言动作,前而已作分析,不再重复。这里,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关于晋鄙的语言、动作描写。
“举手”,表示他深信自己的判断正确--魏王不会在此刻派人来代他将兵。
“国之重任”,说明他意识到这次将兵责任重大。关系到魏国的命运;魏王欲易将,不会让别人“单车来代之”。
寥寥数语把一个深沉、老练的将领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示。
(二)文化常识。
1.魏公子无忌: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无忌即信陵君,信陵君是其封号。信陵,地名,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境内。安釐王把信陵封给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无忌,作为“食邑”(邑中所收租税,由受封者享用和支配),故号信陵君。
战国时代,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都以养客著名,并称“四公子”。在“仁而下士,皆谦而礼交之”这方面信陵君比其他三个公子更突出。司马迁对此极为赞赏,所以在文章中洋溢着对信陵君由衷的敬慕之情,七十多个“公子”连用,即可表明这一点。
2.士与门客:士是古代四民之一,《汉书食货志》说明:“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为士。”在商、周、春秋时,士是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周代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卿大夫受采邑于诸侯。卿大夫下面是士,士受禄田于卿大夫。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到春秋末期,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我国战国时代,诸侯逐鹿,相与争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都需要大批人才。此时,“士”成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或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在某一方面有出类拔萃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便招募这些人,收于门下,被称为“门客”。这些“门客”寄食于豪门、贵族,在其门下听候差遣服务(故“门客”也叫“食客”)。
战国时,门客们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政策、运用策略,掌管外交和军队,各国的贵族为了图谋功业,都大量收养门客。但门客中的某些人因为确有才干,所以他们也要辨识真正思贤若渴的明主才能投奔,这样又促使一些贵族具有礼贤下士之风,达到他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斗争胜利的目的。
3.春秋五霸:指齐恒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他们都曾为诸侯的领袖,史称“五霸”。
[魏公子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篇3:《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
(二)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三)了解本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
(四)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第1、2自然段怎样介绍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分析:文章首先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的品德特点:“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二)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
分析:作者选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身为魏国公子的信陵君,听说侯生是个隐士,并不顾及他是一个看管城门的老头,家境贫寒,地位低下,而“往请,欲厚遗之”。当侯生不肯受,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因故而受公子财”时,信陵君反而更优厚地以礼相待。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自迎夷门侯生并遍赞宾客”。
(三)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
分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宾客”,等宾客坐定,他才“从车骑”“自迎夷门侯生”且“虚左”以待。而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又写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而信陵君竟还为侯生“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还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者窃骂侯生”,信陵君则“色终不变”。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同时所选的这几个细节,都安排在“大庭广众”的特定的典型环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贤若渴,仁而下士的鲜明形象,得到充分而具体的展现。
(四)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
分析:当时,“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长平之战,赵国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使40万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赖外国的援兵)。赵国局势非常紧张。信陵君的救赵就成为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
(五)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
分析: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由此可看出他自私、怯懦,屈从于秦国的压力,而取观望态度。信陵君则明确救赵即自救,见义勇为,“数请魏王”,“计不独生命令赵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六)如何评价侯生献窃符的奇谋及“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分析:
(1)面对侯生的冷淡态度,信陵君“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从而“复引车”向侯生求救,说明信陵君知人善任、虚心谦恭。侯生所说:“尚安事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伦理道德。侯生在信陵君走投无路时,想到的窃符之计是救赵的万全之策。他对计策的每一环节都作了周密的分析和妥善的安排,以至想用朱亥推杀晋鄙,解救一时之急。他对当时的国事、人事了如指掌,“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表现他料事如神,是一个出众超凡的人才。
(2)侯生献策,“公子从其计,请如姬”,说明信陵君善纳人言、大勇大义。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畏秦的暴力,扶持弱小。值得强调指出,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国,一旦秦灭赵,魏则势孤,也会被秦所灭。所以窃符救赵,也是自救,表现了信陵君的爱国精神。
(七)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如何看待?
分析:
(1)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到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
(2)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辞别出发时。前面说到要椎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泣”,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晋鄙军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
(3)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
(八)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
分析:文章第一、二部分为第三部分窃符救赵作了铺垫。第三部分写窃符救赵成功,正是上文所写信陵君“仁而下士”“交结侯嬴”的结果。窃救符赵过程,是全文的主体。从情节看,第5自然段秦兵围邯郸是情节的发生;第6~8自然段是情节的发展;第9~11自然段是情节的高潮和结局;第12自然段是尾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有关背景常识。
1.本文虽是节选,却占原文三分之二篇幅。被删节的部分有:①信陵君有客能知赵王阴事(中华书局版本第3段);②留赵后,却赵封,与赵处士毛公、薛公游,倾平原君客(同版本第10~11段);③秦日夜伐魏,魏数请信陵君,乃归国(同版本第12段);④将五国兵破秦军于河外,逐秦军至遂谷关(第13段);⑤魏王曰闻毁言,使人代公子将,公子病卒(第14段)。以下略叙魏亡及汉高祖常祠公子。
从传记的大体内容可以看出,信陵君是个悲剧人物。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并未得到发挥。
课文中说:“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这大约是指前266年以后的事。尽管如此,“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窃符救赵,又是违背魏王意愿的,虽然取得很大胜利,但公子仍不敢回来。留赵十年,秦军“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玉才迫不得已请他回来,做了上将军;可是击败秦军后又免去他的职务。“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卒后十八岁而魏亡。
信陵君的悲剧命运跟魏国的衰亡过程是相始终的。
2.课文中以较大篇幅描写侯嬴,这涉及战国时期的养士制度。士,即知识分子。这些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他们或走公室,或入私门,以自己的才学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其中一些最杰出的人物能以布衣而取卿相,如苏秦、张仪、蔺相如等。
当时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所谓四君:“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司马迁为四君立传,都提到门客的事迹,重视这些人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如《孟尝君列传》中提到冯,《平原君列传》中提到毛遂,《春申君列传》中提到朱英。但比较起来,信陵君最善于结交士,得到他们的帮助也最大。
读史传要注意传中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窃符救赵推迟了秦灭六国的进程,这是信陵君对六国反秦斗争所作的杰出贡献。这贡献是在侯嬴的帮助下作出的,也是信陵君善于养士的最有力的证明。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就必须弄清有关的背景常识。
(二)朗读全文并作补充解释。
基本方式:逐段进行(较短的段落可以合并)。
步骤:先作补充解释,接着朗读,读后让学生质疑并作解答。
补充注释如下:
(1)方数千里--不是确数,泛指全国各地,古人计算土地用截长补短的方法,凑成正方形。方数千里,就是每一边都是数千里。孟子说“天下方千里者九”,可见“方数千里”是指全国各地说的。
(2)今日嬴之为(w8i)公子亦足矣--课文注释只有合注,无分注。关键是这个“为”* 字,照译文容易误读为wèi。其实,此“为”字应训“助”,古书中多有此训,译为“为……尽力”“为……效劳”都是对的,《集解》训为“羞”,非是。
(3)留军壁邺--课文注释训“壁”为“驻扎”,误。古时说军队驻扎皆用“军”(如“沛公军霸上”),即环车为营,是临时性的。“壁”,这里用作动词,筑壁垒的意思,表示要做较长时间的停留。
(4)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sh)i)王万端--下句主语仍是“公子”,意思是信陵君跟宾客辩士一起劝说魏王(出兵救赵)。
(5)我岂有所失哉--课文注释用“过失、错误”解释“失”,不确。此句与上文“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对针,“失”即“不备”,意谓失察或考虑不周。
(6)屏人间(ji4n)语--间,应训“隔离”。课文注释以“悄悄地”释“间”,不确。“间”在此句中可以引申为“秘密地”,间语即密谈,这样才符合下文内容。
(7)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课文注释有误。袖四十斤铁椎,意思是袖子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椎。袖,藏于袖。“椎杀”的“椎”,是名词做状语,不是动词,意思是用椎打死晋鄙。
(三)分析结构层次。
1.学生概括各段大意(圆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段落顺序,板书可以只写出其中加点的字)。
(1)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
(2)介绍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及其影响。
(3)详写信陵君结交侯嬴、亲迎侯嬴的经过。
(4)略写信陵君结交朱亥。
(5)交代秦国邯郸,魏王派救兵而持观望态度。
(6)平原君让公子,公子数请而魏王不听。
(7)详写侯生献计窃符,计成。
(8)写朱亥与公子俱行。
(9)写朱亥椎杀晋鄙。
(10)写信陵君夺军,却秦,存赵。
(11)写侯生北乡自到。
(12)写信陵君归军于魏而自留赵。
2.讨论本文的结构层次。
提问学生:哪几段是写窃符救赵的?
[(5)至(12)。]这部分是按怎样的层次写的?
(5)写事件背景,(6)写情节开端,(7)、(8)写发展,(9)、(10)写高潮和结局,(11)、(12)是故事的尾声--有的选本将(10)、(11)段合并,不妥。结局是救赵成功。课本将(11)独立出来是正确的,应划入尾声。
前四段跟这个部分是怎样的关系?
(1)是史传体裁的体例;(2)介绍主人公思想作风,“仁而下士”一语为一篇之纲;(3)为下文写侯生建策设伏,非信陵君能“下士”,侯生不会建此策并以死相报;(4)由结交侯生而兼及朱亥,为下文写椎杀晋鄙设伏。
由此可以看出本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
附板书(可以边讨论边写):
3.教师小结。
《信陵君列传》主要通过两件大事来表现信陵君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一是这次却秦救赵之段(前257年);二是十年后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直抵函谷关。前者得侯生之助,后者归功于毛公、薛公之劝;前者是抗魏王之命而行,后者不过受任一时,他的军事才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信陵君的悲剧。司马迁是怀着深刻同情来写这个人物的,读本文时应注意这一点。
(四)阅读第一部分(前两段)。
提出下列两个问题,让学生阅读后作答:
1.开篇交代身份,有什么作用?(下文说的“不敢以其富贵骄士”、“致食客三千人”都与此有关。补充:魏安王不敢重用信陵君,也与此有关,因为是资格继承王位的。)
2.信陵君为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仁而下士”。补充:“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是对“仁而下士”的解释。这一点,平原君、孟尝君和春申君都不及他,例略。)
(五)诵读第二部分(主要是第3段)。
1.学生齐读一遍后,复述故事情节。
2.给第3段划层次。
提问学生:
(1)信陵君为什么要宴请侯生?(侯生不愿受“厚遗”,所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示他的敬意。要求注意“虚左”、“自迎”、“执辔”、“坐上坐”、“遍赞宾客”等语。)
(2)侯生用怎样的方式来试探信陵君?(“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愿枉车骑过之”;“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俾”应读b!,课本上误作p@。)试探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公子之名”。要求注意“于众人广坐之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等语。)
(3)本段关键是哪一句?(“能下士也”。)
划分为三小层:
①概述侯生年龄、职业及不受公子厚遗一事(开头至“受公子财”);
②详述信陵君自迎侯生经过(“公子于是乃置酒”至“宾客皆惊”);
可加评点:“摄敝衣冠……不让”后加“一试”;“愿枉车骑过之”后加“二试”;“故久立与其客语”后加“三试”;“宾客皆惊”后加“侧面写信陵君。”
③写侯生自述试公子之目的并赞公子之“能下士”(“酒酣”至段末)。
3分层练习诵读第3段。
重点是诵读第二、三层。读熟一层,检查一层,最后连贯背诵全段。
(六)阅读第5、6段。
要求弄清两点:
(1)赵国的危急情况:“已破赵长平军”,意味着主力部队已被消灭殆尽;“数遗魏王及公子书”、“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表明求救心切。
(2)魏王的观望态度:“持两端”指的是救魏和自保(担心秦军攻魏),“留军壁邺”已暗示了这一点。正因为“留军壁邺”,军队远离首都,又接近邯郸,这就给信陵君创造了窃符救赵的有利条件。
(七)诵读第7段。
1.诵读的.准备。
先通过答问弄清本段基本内容:①信陵君辞决时,为什么侯生不趁此时献计?(信陵君以大队人马过夷门,顺便辞决侯生,并无问计意:且此时耳目众多,亦不便说出。)“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这两句是否有深意?(这两句话听起来十分淡漠,这是反常的,跟侯生的为人不相合;“不能从”又暗含不能从其“与赵俱死”之计,意在促其醒悟,并断定信陵君醒悟后必复返问计,所以下文说“吾固知公子之还也”。)②信陵君行而复返说明了什么?(说明他醒悟出自己失计,“一言半辞”就是指“计”说的。)“复引车还问侯生”和“公子再拜,因问”中的两个“问”字含义相同吗?(前一个是问何以“无一言半辞送我;后一个是“当用何计。”)③从什么地方看出侯生的计策是早已想好了的?(已打听出魏王藏符地点,想定窃符之人,还考虑到合符后晋鄙的态度。)
然后划分层次:①信陵君辞决侯生;②信陵君复返问计,侯生定窃符之策;③计成。
2.诵读练习。
诵读重点是第二层,特别是要熟读侯生说的两段话,即“公子喜士……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和“嬴闻晋鄙之兵符……此五霸之伐也,”要求边读边体会侯生的出众智慧,对有关的情况了如指掌,料事如神,而“五霸之伐”一语更表现出他的高瞻远瞩,真是一席话而使人茅塞顿开。
(八)诵读第8段。
1.诵读的准备。
先回答上节课所留下的三个思考题,着重讨论第3段。
前两题的参考答案依次是:①可以看出侯生考虑问题很周密,已料到合符后而晋鄙不听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②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侠义之士,重大德而不重小礼。
讨论第三题,可以先提出多种答案,让学生判断正误,展开辩论。这些答案是:
A.已为信陵君建“五霸之伐”奠定了基础,可以死而无憾。
B.窃符、杀晋鄙之谋是他策划的,魏王此后必然会知道的,必定将他处死,不如自到为好。
C.已报了信陵君的大恩,此后不会再有什么作为了,不如早死。
D.以死激励朱亥为信陵君效力,兼告信陵君他不会汇漏此谋,如田光为燕太子丹及荆轲而自刎。
(说明:讨论中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从侯生“修身洁行”、智深而勇沉这些特点来看问题。参考答案是A、D两项。)
然后划分层次:①侯生提议让朱亥同行(段首至“岂畏死哉);②朱亥答应同行(“于是公子请朱亥”至“遂与公子俱”);③侯生语公子以决意自到“以送公子”(“公子过谢侯生”至段末。)
2.诵读练习。
诵读重点是第一、二层。
(九)阅读第9~12段。
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写晋鄙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照应上文“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再次证明侯生料事如神。
(2)朱亥椎杀晋鄙,照应上文“不听,可使击之”。
(3)“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到”,照应上文侯生的最后一段话。
(4)古代写战争的文章,大多略写战争进程,本文亦如此。
(5)“赵王及平原君……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此“人”字专指信陵君)这段话突出了信陵君救赵的历史功勋。
(十)总结全课。
1.信陵君的形象。
本文主要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
关于“下士”,前面已经作过具体分析,这里只要求学生归纳出它的具体表现:①虚左自迎侯生;②数请朱亥;③辞决侯生后,省悟出自己“有所失”,而复返问计于侯生。
关于“仁”,也可以归纳出它的具体表现:①知侯生家贫,欲厚遗之;②急赵之困。计不独生而令赵亡;③闻侯生“不听,可使击之”而泣;④勒兵,令三种人归家。
2.史传中常见的写作特点。
(1)典型材料的选择。
可以先提问学生:信陵君门下食客三千人,为什么专写侯嬴一人?
讨论后小结:此传是写信陵君的,要突出他的历史功勋,这功勋是在侯生帮助下取得的;而信陵君结交侯生、问计于侯生又最能体现他“下士”的作风。附带提一下,信陵君的另一个重大历史功勋是败秦军于河外,这是十年之后的事。当时信陵君在赵,许多人劝他归魏,他不听,甚至下令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后来毛公、薛公对他说:“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立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信陵君立即归救魏。
(2)烘托手法的运用。
可以先将烘托手法分为两种:一是以人物烘托人物,二是以事件烘托人物。然后让学生举例,只要求举出最主要的。
前者的例子有:以侯生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以侯生北乡自到、朱亥效命烘托信陵君之“能得士”;以魏王“持两端以观望”烘托信陵君“急人之用”。
后者的例子有:以信陵君虚左自迎生和“宾客皆惊”烘托侯生的不同寻常;以平原君之急切望救、魏王之观望、信陵君之欲赴秦军死烘托侯生巧设奇谋。
(3)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
关于信陵君、侯嬴、朱亥等人的语言动作,前而已作分析,不再重复。这里,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关于晋鄙的语言、动作描写。
“举手”,表示他深信自己的判断正确--魏王不会在此刻派人来代他将兵。
“国之重任”,说明他意识到这次将兵责任重大。关系到魏国的命运;魏王欲易将,不会让别人“单车来代之”。
寥寥数语把一个深沉、老练的将领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篇4:《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列传》
指导阅读《魏公子列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六题“善叙事理,其文疏荡”的单元,旨在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课文不算难懂,选文较长,属教学篇目。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作问题探讨。
专题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2、一步让学生积累学习文言的知识,继续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方法。
3、了解所选篇章的内容及相关文化内容。
4、学习司马迁的叙事艺术,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着重学会组合调控各种材料,学会如何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本文目标:了解《魏公子列传》所叙内容及相关文化知识。
教时设置:3教时
第1教时
要点:交代相关背景,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
过程:
一、导入
马上我们要学的《魏公子列传》,是司马迁特别欣赏的人物,也是作者心中理想化的人物。下面我们来读这篇作品,了解这位杰出的魏公子。
二、简介人物和相关背景
1、魏公子
魏公子,名无忌,魏国人,魏安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因为他的封地在信陵,所以又称为信陵君。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故,本文又称他为“魏公子”。
魏公子,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窃符救赵后,在赵居住,后秦攻魏急,魏大败之后,回国统帅五国联军击退秦军,并追击秦军到函谷关以西。但很快魏王中秦国反间计,夺其兵权,后四年在郁郁寡欢中酗酒病亡。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徕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2、秦赵之战
公元前259年秋季开始,秦军围攻赵都邯郸,由于之前的长平一战,赵国损兵40万,元气大伤,此时虽然殊死拼搏,但已经是亟亟可危,接下去,如果没有外援的话,就可能国家灭亡。赵国派使臣赴齐国借粮,齐国君臣态度暧昧,赵使无功而返。秦军围攻邯郸渐紧,赵国请求姻亲之国魏国依约发兵相救。魏安厘王命大将晋鄙率精兵十万北上,秦王派使臣赴梁言于魏王:邯郸不久必下,诸侯但有救赵者,秦必攻之。魏王震恐,命魏军屯与漳水之南,原地待命。魏军观望不前,秦军猛攻邯郸,平原君心急如焚,写信给内弟魏公子无忌,请信陵君设法相救。信陵接信后,知邯郸危急,数次入宫苦谏王兄发兵救赵,但魏王畏于强秦,顾虑重重,未至可否。平原君在无奈之下,率门客赴楚求援,楚考烈王被秦国打怕了,恐殃及本国,百般推托,后毛遂以楚国国耻激之,楚王深受震动,最终与赵达成合纵,并命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而此时,信陵君在苦谏无效的情况下,采用侯生之谋,使魏王宠妾如姬窃取调兵虎符,赴邺杀晋鄙夺取兵权,精选武卒八万直趋邯郸。至十二月初,魏楚两军均已赶到邯郸外围,秦国也不断的增兵汾城(河东之地)以为声援。十二月,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王率秦军主力向西仓狂败退了数百里,入汾城才稍事喘息。在邯郸城南驻防的秦军郑安平部两万人,被赵军重重围困。郑安平部远离主力,粮秣断绝,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三国联军乘胜进攻汾城,秦军大败,被迫撤至河西,夹河对峙。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之地,声威大震。邯郸战后,秦国士卒死伤大半,丢失了六年以来所侵占的赵国大部领土。
三、朗读并翻译
1、第1段
(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
仁而下士――(把自己放在??下面)
士无贤不肖――(无论)
(2)指名翻译
(魏公子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徕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2、第2段
(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
侯生摄敝衣冠――(摄,整理;敝,破)
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让,谦让)
愿枉车骑过之――(过,拜访) 遍赞宾客――(遍赞,引荐)
(2)指名翻译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可是公子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先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公子立即驾车前往进入街市,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缝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悦。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公子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缰绳替侯先生驾车。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到家后,公子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并向全体宾客赞扬地介绍了侯先生,满堂宾客无不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公子站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劲了。我只是个城东门抱门插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贵客。)
3、第3段
(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
朱亥故不复谢――(故意)
公子怪之――(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2)指名翻译
(侯先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4、第4段
(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
留军壁邺――(军,驻军;壁,扎营驻守) 让魏公子曰――(让,责备)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在哪里)
(2)指名翻译
(魏安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的部队去救赵国。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频频告急,责备魏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一死命,与赵国人一起死难。)
5、第5段
(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用来的做法)(和秦军拼死)(具,全部;状,情况)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用来的做法)
屏人间语――(私下地秘密地)
如姬资之三年――(资,拿钱悬赏)
(2)指名翻译
(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然后向侯先生诀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先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侯先生一见公子便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又接着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死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
第2教时
要点:继续疏通课文,练习文言知识
过程:
一、继续疏通课文
1、第6段
(1)朗读
(2)指名翻译
(公子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先生说:“将帅在外作战时,有机断处置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有利于国家。公子到那里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给公子兵权反而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公子听了这些话后,便哭了。侯先生见状便问道:“公子害怕死呀?为什么哭呢?”公子回答说:“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地哭了,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求朱亥一同前往。朱亥笑着说:“我只是个市场上击刀杀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没什么用处。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就与公子一起上路了。公子去向侯先生辞行。侯先生说:“我本应随您一起去,可是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不能成行。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达晋鄙军部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公子于是上路出发。)
2、第7段
(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 矫魏王令代晋鄙――(矫:假传(命令))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何如哉,怎么回事啊)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袖,袖藏;椎,用锤)
侯生果北乡自刭――(北乡,面向北)
(2)指名翻译
(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这件事,就举着手盯着公子说:“如今我统帅着十万之众的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正要拒绝接受命令。这时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铁椎,一椎击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帅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整顿部队,向军中下令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开跋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到郊界来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上公子的。”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了。公子与侯先生诀别之后,在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3、第8段
(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德,感激;存,使动用法)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外物)
公子竟留赵――(终于)
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奉还)
(2)指名翻译
(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所以在打退秦军拯救赵国之后,就让部将带着部队返回魏国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门客就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公子听后,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赵国召开盛大欢迎宴会,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并执行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公子则侧着身子走一再推辞谦让,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宴会上,公子称说自己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劳可言。赵王陪着公子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因为公子总是在谦让自责。公子终于留在了赵国。赵王把z(hào,耗)邑封赏给公子,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公子仍留在赵国。)
4、文言基础练习
(1)找出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 (“坐”通“座”)
俾倪 (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乡”通“向”)
公子与侯生决 (“决”通“诀”)
(2)给加线词注音释义
品士无贤不肖 (xiào 才能低的)
侯生摄敝衣冠 (bì 破旧的)
公子往,数请之 (shu? 多次地)
品公子姊为赵惠文王?? (zǐ 姐姐)
冠盖相属 (zhǔ 连续)
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shu 劝说)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du? 揣测,估计)
约车骑百余乘 (shèng 量词)
今有难 (nàn 危难)
侯生乃屏人间语 (bǐng 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 椎杀晋鄙 (chuí 名词做状语 用铁椎) 矫杀晋鄙 (jiǎo动词 假托??命令)
品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 (jiàng 统帅。lē 文中作“检阅”讲) 宿将 (sù jiàng 有经验,有威势的老将。)
北乡自刭 (jǐng 用刀割脖子)
(3)指出词性活用的类型
品仁而下士 (谦逊地对待)
留军壁邺 (营垒──驻扎)
如姬资之三年 (资财──出资悬赏)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衣袖──袖里藏着)
(名词作动词)
不敢以其高贵骄士 (骄傲──傲慢地对待)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虚左 (使??空着,使动用法)
为能急人之困 (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为动用法) 公子怪之 (奇怪──感到奇怪意动用法)
(形容词作动词)
品公子从车骑 (让??跟从着)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使??站立着)
侯生乃屏人间语 (让??退避)
(动词的使动用法)
北救赵而西却秦 (向北,向西)
皆谦而礼交之 (礼貌──以礼)
(名词作状语)
(4)解释
故: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缘故)
故久立与其客语 (故意)
今公子故过之 (特意)
朱亥故不复谢 (有意)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 (所以)
引:
公子引车入市 (带领)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延请)
复引车追问侯生 (退回)
为公子先引 (引路)
就:
乃谢客就车 (上,登上)
赢欲就公子之名 (成就)
金就砺则利 (接近,靠近《劝学》)
使归就戮于秦 (接受《ブ战》)
下:
礼贤下士 (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 (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每薄暮,下管键 (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少于《赤壁之战》)
辞:
辞决而行 (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推辞)
近日奉辞伐罪 (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 (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存:
公子亲数存之 (问候)
却秦存赵 (保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存在)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生存《出师表》)
(5)说明下列句式
欲以(之)观公子 (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坐,不让”的作法)
遍赞(于)宾客 (省介词)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 (省介词宾语“之”代信陵君) 可使(之)击之 (省宾语,“之”代朱亥)
请救于魏 (介宾短语后置)
何功之有 (“之”字是动宾倒置的标志,等于说“有何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主谓倒置,等于说“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 (“安在”是动宾倒置,等于说“在安(在哪儿)”)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判断句)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异母弟也 (判断句)
赢闻如姬你为人所杀 (被动句)
第3教时
要点:探讨问题
过程:
一、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等待班级发言
1、《史记》以事情反映人物个性,以人物反映作者的情感,说说信陵君的个性特点,再说说作者带有怎样的情感色彩?
2、信陵君门客三千,才干非凡,一生的活动频繁杂芜,可写的东西一定千头万绪,但作者却做了怎样的安排?
3、有人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虽然急赵国之困,却损害了魏国的利益,非忠臣之举,你怎么看?
4、本篇在着力刻画信陵君形象时,也以点睛之笔,描绘了侯生、朱亥、如姬、晋鄙等生动形象。说说这些形象对集中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
5、作者特别用心于某些描写,对下列加线处赏析评价:
(1)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2)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3)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4)公子曰:“晋鄙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
(5)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6)公子竟留赵。赵王以z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信陵君的个性特点:慧眼识人,尊贤下士,不畏强暴,急人所困。作者为信陵君列传,倾诉了个人浓烈的情感,通篇洋溢着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和惋惜的感情,不独篇名直呼“公子”,就是文中称“公子”即有一百四十七次。)
(这是一篇出色的传记文学作品。叙事精于选材,信陵君门客三千,才干非凡,一生的活动千头万绪,作者着眼于突出传旨,选择了“窃符救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从而将其一生诸多方面的活动凝聚起来,既突出了信陵君的主要思想性格,又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使人们在人物的活动中看到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了解人物,把人物、历史都写活了。)
(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四十万。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侯生、朱亥、如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第一是申明大义,支持信陵君的救赵行为;第二是冒着生命危险,竭尽所能,或者出谋划策,或者参加行动,或者冒死窃符,都有一个“义”和“勇”字。这一类人物的刻画正面衬托信陵君。晋鄙的忠诚和疑惑,也是正面衬托信陵君。魏王的见识的浅陋,对强暴的畏惧从反面衬托信陵君。)
(“宾客皆惊”――衬托信陵君慧眼识人。
“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既表现朱亥不同于常人的个性特点,又为下文的大举动伏笔。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情感冷淡仅于应酬,似有不满意之处,形成悬念,又使情节产生波澜。
“必当杀之,是以泣耳”――“泣”透现出信陵君的,仁心厚义。也表现出对这位大将的了解。
“果北乡自刭”――“果”,补充出人物信守诺言。为什么自刭?一是报答知遇之恩,二是为杀晋鄙谢罪。)
“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可以看出魏王的某种悔悟。)
篇5:魏公子列传读后感
魏公子列传读后感
《魏公子列传》读后感一场胜战不会只是一个将军的奋战,还有千万士兵的团结;一个强国也不能只是一个国王的自我领导,还要有贤士的理智与筹谋。魏国离不开魏公子这样的贤士,魏公子也离不开侯嬴和朱亥这样的后盾。
文章中其实已经将魏王和魏公子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北境传举烽”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却止王而复博如故,若不是胸有成竹,他也不能流露出这般自然。只是此刻魏王的焦躁,“畏公子之贤能”也情有可原,作为国王,身边有这样一个比你还了解敌方的人,你敢不承认他不比你逊色?你能不感到威胁?大胆假设,如果只有魏王的自我领导,或者说从未出现过魏公子这样的贤士冷静处事,魏国能走多远?魏国是幸运的。魏公子和魏王似乎是互补的,足够的筹谋和足够的理智让魏公子一次次把悬崖边的魏王拉回正轨,也一次次为黑暗中的'魏国捎去光明。他才高遭嫉,竟被魏王废黜,以致沉湎酒色,终因“病酒”而死。这既真实地揭示了信陵君思想性格的弱点,更重要的是揭露了最高统治者嫉贤妒能,打击忠良的丑恶行径,可以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一个强国,终会因昏庸的君主和人才的废弃而消沉。
当然,信陵君留下的佳话离不开这样两个人的造就:身处市井心怀魏国的侯赢,贤能而被埋没的朱亥。魏公子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窃符救赵”的壮举而为人们所称颂的话;那么侯嬴则是这幕壮举的总导演,他更令人敬佩、景仰。他以自己年老体弱,不能从征,同时为激励从行诸人,自刎而死,以报信陵君多年知遇之恩,这样有坚毅和知恩图报之心的人,于信陵君肯定是良师益友的。文中朱亥与公子的联系其实也是侯赢牵线的,后来也的确证明朱亥是个忠心耿耿,值得信赖的人,一个遭妒的信陵君力量其实是很薄弱的,但他礼贤下士的博大胸怀为他自己铺了前路,其他人是辅助,真正功德的起源是他自己。
《魏公子列传》究根结底是赞颂信陵君的,作者选择了“窃符救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将其一生诸多方面的活动凝聚起来,突出了信陵君他不畏强暴,挺身而出,从大局考虑,不计个人生死的品格,知人善用,礼贤下士的胸怀,,又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使人们在人物的活动中看到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了解人物,把人物、历史都写活了。作者洋溢出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和惋惜的感情在后世读者心中塑造了信陵君高大的形象,也感染了读者的心怀。
篇6:魏公子列传全文翻译
魏公子列传全文翻译
公子的为人,心性仁厚而又能谦逊地对待士人。无论士人的才能高低,公子都谦虚地以礼相待,不敢因自己富贵而对人骄傲。因此,周围几千里以内的士人都争着来依附他,招来宾客三千多人。在那个时候,各诸侯因为公子贤能,宾客多,有十多年都不敢出兵谋取魏国。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了颜色愈和。当是是,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魏国有一位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很穷,做大梁城夷门看守的小吏。公子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叫人去问候他,想要送他一份厚礼。(侯嬴)不肯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口德,纯洁操守,决不会因为看守城门穷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于是公子办了酒席,大会宾客,坐定以后,公子带着车马,空着车上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整理一下他的破旧衣帽,径直走上车去坐在公子的上座,毫不谦让,想借此来窥测公子的态度。公子握着驭马的缰绳,更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上肉市内,希望委屈(您的)车马(跟我绕绕道去)拜访他。”公子驾着车到街市上去。侯生从车上下来,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故意长时间站着跟他的朋友谈话。暗中观察公子。(但)公子的'脸色更加显得温和。当时,魏国的将相宗室和宾客坐满堂上,等着公子来开宴;(这边)街市上人们都看着公子亲自执辔,跟随公子的骑马的卫士都暗中骂侯生。侯生看公子的颜色始终不变,才辞别了朋友上车。到了公子家中,公子把侯生让到上座,向每位宾客介绍,宾客都很吃惊。喝酒喝到痛快时,公子站起来,到侯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侯生借机对公子说:“今天我把您也难为够了!我不过是一个夷门看守,但公子亲自委屈车马,到人多广座之中迎接我,(我本来)不该再去访问别人,(可是)今天您却特意地(陪我)去拜访朱亥。然而我想要成就您的爱士之名,故意使您的车骑长时间地停在街市上,(又去)拜访朋友,借此来观察您,(而)您却越加恭敬。街市中人都把我看作小人,而认为您是长者,能谦恭下士啊!”酒宴完毕,侯生就成了公子府的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侯生对公子说:“我拜访的那个屠户朱亥,这人是个贤人,一般人不了解他,因此才埋没在屠户中间。”公子几次去拜访他,朱亥故意不回拜。公子觉得他很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攻破了赵国在长平的驻军,又进兵围邯郸。魏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几次派人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请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救赵。秦王遣使者告诉魏王说:“我攻打赵国,很快就要攻下;诸侯有敢救赵国的,待我取了赵国,一定调动兵力先进功他。”魏王害怕了,派人去阻止晋鄙,叫他停止进军。暂驻在邺,名为救赵,实际是抱着观望秦赵两国形势的态度。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平原君派出的使者络绎不绝地到魏国来,责备魏公子说:“我所以自愿同魏国结为婚姻,是因为您行为高尚,讲义气,能够解救别人的困难。现在邯郸早晚都要投降秦国了,而魏国的救兵不来,您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表现在哪里呢?况且您即使瞧不起我,抛弃我,让我去投降秦国,难道您就不怜爱您的姐姐吗?”公子很忧虑这件事,屡次请求魏王(出兵),并让自己门的宾客辩士用各种理由去劝说魏王。魏王怕秦国,始终不听公子的请求。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自已估计,恐怕终不能得到魏王的允许了,他决计不独自苟存而使赵国灭亡;于是请求宾客们凑集了车骑一百多乘,要带着门客同秦军拼命,与赵国共存亡。走过夷门时拜门了侯生,把他打算去同秦军拼命的计划都告诉了侯生。(以必死的)言语告别而行。侯生说:“公子好好努力去做吧,我不能跟从您。”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说:“我待侯生,礼貌也够周到了,天下没有人不知道。现在我要去死,侯生却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难道我还有没有做到的地方吗?”他又驾着车子回来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就知道您要回来的啊。”(他接着)说:“公子喜爱士人,名闻天下。现在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只打算跟秦军拼命,这就好象拿肉去投给饿虎,那会有什么成效呢?(您)还要这些宾客做什么用呢!可是公子您待我特别恩厚,公子去了,我却不给您临别赠言,因此我知公子心里怪我,定会回来的。”公子向他连拜两拜,就向他请教。侯生于是遣开旁人,悄悄地对公子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在魏王卧室之内,而如姬最受宠爱,(经常)出入于魏王的卧室中,(她)有机会能偷得兵符。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悬赏求子人报仇已经三年了。从魏王以下,想找到(替她)报杀父之仇(的人),没有找到。后来如姬对公子哭泣,公子就派门客斩了她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愿意为公子出死力,决不会推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公子如果一次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把晋鄙的军队夺到手里,北边去救赵国,西边击退强秦,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他的计划,向如姬请求,如姬果然盗得兵符交给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
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救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公子要走了,侯生说:“大将在外,君王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为了对国家便利。公子即使合上了兵符,但晋鄙不把兵权交给公子,又去向魏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同您一道去。这人是大力士,晋鄙听从(您),当然很好,如果不听,可以(朱亥)击毙他。”于是公子哭了。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呢?”公子说:“晋鄙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有威望的老将,去了恐怕不会听从,必定要把他杀死。因此我难受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不过是市井中一个宰杀牲畜的人,公子却屡次亲问我。所以不报谢您,是因为小的礼节没有什么大用。现在公子有急事,这是我(为您)出死力的时候了。”于是就跟公子同行。公子拜辞侯生。侯生说:“我应该跟从(您去),(可是)年老不能去了;请让我计算您的行程,到达晋鄙军中的那一天,(我)面向北方自杀,用来报答公子!”
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子就出发了。到了邺地,假传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晋鄙合对上兵符,怀疑这件事,举起手来看一看公子,说:“现在我拥有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是国家的重任。现在(您)却只身前来代替我,怎么回事呢?”想要不听从。朱亥用袖中四十斤重的铁锤,锤死了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就统率了晋鄙的军队,约束兵士,下令军中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子没有兄弟的,回家奉养父母。”得到经过挑选的精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军撤退了。于是救了邯郸,保存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界上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袋和弓箭在前面给公子引路。赵王(向公子)再拜说:“从古以来的贤人,没有谁赶得上公子的啊!”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把)自己与信陵君相比。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公子与侯生告别,到达晋鄙军中时,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杀了。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魏王因公子偷了兵符,矫诏杀死了晋鄙而大为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魏王会恼怒他)。击退秦军救了赵国以后,(他)就让部将率领大军撤回魏国。公子自己与门客留在赵国。
篇7:《魏公子列传》读后感500字
一场胜战不会只是一个将军的奋战,还有千万士兵的团结;一个强国也不能只是一个国王的自我领导,还要有贤士的理智与筹谋。魏国离不开魏公子这样的贤士,魏公子也离不开侯嬴和朱亥这样的后盾。
文章中其实已经将魏王和魏公子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北境传举烽”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却止王而复博如故,若不是胸有成竹,他也不能流露出这般自然。只是此刻魏王的焦躁,“畏公子之贤能”也情有可原,作为国王,身边有这样一个比你还了解敌方的人,你敢不承认他不比你逊色?你能不感到威胁?大胆假设,如果只有魏王的自我领导,或者说从未出现过魏公子这样的贤士冷静处事,魏国能走多远?魏国是幸运的。魏公子和魏王似乎是互补的,足够的筹谋和足够的理智让魏公子一次次把悬崖边的魏王拉回正轨,也一次次为黑暗中的魏国捎去光明。他才高遭嫉,竟被魏王废黜,以致沉湎酒色,终因“病酒”而死。这既真实地揭示了信陵君思想性格的弱点,更重要的是揭露了最高统治者嫉贤妒能,打击忠良的丑恶行径,可以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一个强国,终会因昏庸的君主和人才的废弃而消沉。
当然,信陵君留下的.佳话离不开这样两个人的造就:身处市井心怀魏国的侯赢,贤能而被埋没的朱亥。魏公子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窃符救赵”的壮举而为人们所称颂的话;那么侯嬴则是这幕壮举的总导演,他更令人敬佩、景仰。他以自己年老体弱,不能从征,同时为激励从行诸人,自刎而死,以报信陵君多年知遇之恩,这样有坚毅和知恩图报之心的人,于信陵君肯定是良师益友的。文中朱亥与公子的联系其实也是侯赢牵线的,后来也的确证明朱亥是个忠心耿耿,值得信赖的人,一个遭妒的信陵君力量其实是很薄弱的,但他礼贤下士的博大胸怀为他自己铺了前路,其他人是辅助,真正功德的起源是他自己。
《魏公子列传》究根结底是赞颂信陵君的,作者选择了“窃符救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将其一生诸多方面的活动凝聚起来,突出了信陵君他不畏强暴,挺身而出,从大局考虑,不计个人生死的品格,知人善用,礼贤下士的胸怀,,又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使人们在人物的活动中看到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了解人物,把人物、历史都写活了。作者洋溢出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和惋惜的感情在后世读者心中塑造了信陵君高大的形象,也感染了读者的心怀。
篇8:魏公子列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魏公子列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公子①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会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②。遂乘胜还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③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注]①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蒙骜:秦国大将。③晋鄙:人名,曾被信陵君所杀。
6.下列句中的“于”与“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告之于帝 B.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C.苛政猛于虎也 D.万钟于我何加焉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面对秦国的进攻,魏王多次派人去请公子,公子不肯回到魏国,主要是担忧魏王的责怪。
B.面对毛公、薛公的劝说,公子幡然醒悟,立即返回魏国,说明他是知错能改的人。
C.公子为将后,诸侯都派军队救助魏国,最终大败秦军,表明公子在诸侯间威望很高,公子的才能卓著。
D.打败秦军后,公子面对荣耀不能谦虚面对,反而沉溺酒色,最终因之身亡,令人叹息。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魏王患之 患: ②公子遂将 将:
③走蒙骜 走: ④竟病酒而卒 竟: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2分)
译:
(2)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2分)
译:
参考答案:
6.(2分)B
7.(2分)D
8.(4分)①担忧 ②担任上将军 ③使……败走 ④最终,终于
9.(4分)(1)公子之所以在赵国被人们所看重,在诸侯间扬名,只是因为有魏国存在啊。(得分点: 重、徒)
(2)魏主每天听到那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相信,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得分点:日、使)
篇9:魏公子列传原文及翻译
魏公子列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音同“希”)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脩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音同“配”)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釐王亦薨。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翻译】
魏公子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当时范睢从魏国逃出到秦国任秦相,因为怨恨魏相魏齐屈打自己几乎致死的缘故,就派秦军围攻大梁,击败了魏国驻扎在华阳的部队,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魏王和公子对这件事十分焦虑。
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来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有一次,公子跟魏王正在下棋,不想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公子劝阻魏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下棋如同没发生什么事一样。可是魏王惊恐,心思全没放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大感惊诧,问道:“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公子回答说:“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从此以后,魏王畏惧公子贤能,不敢任用公子处理国家大事。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可是公子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先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劳驾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公子立即驾车前往进入街市,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缝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悦。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公子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缰绳替侯先生驾车。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到家后,公子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并向全体宾客赞扬地介绍了侯先生,满堂宾客无不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公子站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祝他健康。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公子尽力也够了。我只是个城东门抱门插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贵客。
侯先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的部队去救赵国。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进军,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频频告急,责备魏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一死命,与赵国人一起死难。
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然后向侯先生诀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先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侯先生一见公子便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又接着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想要去到秦的军队(同他作战)就像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
公子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先生说:“将帅在外作战时,有机断处置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求便利于国家。公子到那里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给公子兵权反而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公子听了这些话后,便哭了。侯先生见状便问道:“公子害怕死呀?为什么哭呢?”公子回答说:“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地哭了,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求朱亥一同前往。朱亥笑着说:“我只是个市场上击刀杀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没什么用处。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就与公子一起上路了。公子去向侯先生辞行。侯先生说:“我本应随您一起去,可是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不能成行。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达晋鄙军部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公子于是上路出发。
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这件事,就举着手盯着公子说:“如今我统帅着十万之众的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正要拒绝接受命令。这时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铁椎,一椎击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率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整顿部队,向军中下令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开跋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到郊界来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上公子的。”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了。公子与侯先生诀别之后,在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所以在打退秦军拯救赵国之后,就让部将带着部队返回魏国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门客就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公子听后,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赵国召开盛大欢迎宴会,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并执行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公子则侧着身子走一再推辞谦让,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宴会上,公子称说自己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劳可言。赵王陪着公子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因为公子总是在谦让自责。公子终于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hao,耗)邑封赏给公子,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公子仍留在赵国。
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有才有德而没有从政的人,一个是毛公藏身于赌徒中,一个是薛公藏身在酒店里,公子很想见见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个人躲了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这两个交往,彼此都以相识为乐事,很是高兴。平原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来,跟那伙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听后就向夫人告辞准备离开这里,说:“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满足了平原君的要求。现在才知道平原君与人交往,只是显示富贵的豪放举动罢了,他不是求取贤士人才啊。我从在大梁时,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我惟恐不能见到他们。拿我这个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夫人把公子的'话全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自感惭愧便去向公子脱帽谢罪,坚决地把公子挽留下来。平原君门下的宾客们听到这件事,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归附在他的门下。公子的为人使平原君的宾客仰慕而尽都到公子的门下来。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为此事焦虑万分,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公子仍担心魏王恼怒自己,就告诫门下宾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没谁敢劝公子回魏国。这时,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
魏王见到公子,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
魏安釐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担任上将军职务一事通报给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各诸侯国来的宾客都进献兵法,公子把它们合在一起签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世上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担忧公子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就使用了万斤黄金到魏行贿,寻找晋鄙原来的那些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进谗言说:“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个魏公子,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公子也要乘这个时机决定称王。诸侯们害怕公子的权势声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拥立他为王呢。”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利用在秦国的魏国间谍,假装不知情地请他们向公子祝贺问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魏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信以为真,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公子自己明知这是又一次因毁谤而被废黜,于是就推托有病不上朝了,他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常跟女人厮混,这样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死亡,这一年,魏安釐王也去世了。
秦王得到公子已死的消息,就派蒙骜进攻魏国,攻占了二十座城邑,开始设立东郡。从此以后,秦国逐渐地像蚕食桑叶一样侵占魏国领土,过了十八年便俘虏了魏王假,屠杀大梁军民,毁掉了这座都城。
汉高祖当初地位低贱时,就多次听别人说魏公子贤德有才。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前195),他从击败叛将黥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坟墓,让他们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
太史公说:我经过大梁废墟时,曾寻访那个所谓的夷门。原来夷门就是大梁城的东门。天下诸多公子中也确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声远远超过诸侯,的确不是虚传。因此,高祖每次经过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断绝。
篇10:文言文的翻译:魏公子列传
文言文的翻译: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当时范睢从魏国逃出到秦国任秦相,因为怨恨魏相魏齐屈打自己几乎致死的缘故,就派秦军围攻大梁,击败了魏国驻扎在华阳的部队,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魏王和公子对这件事十分焦虑。
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徕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有一次,公子跟魏王正在下棋,不想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公子劝阻魏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下棋如同没发生什么事一样。可是魏王惊恐,心思全没放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大感惊诧,问道:“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公子回答说:“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从此以后,魏王畏惧公子贤能,不敢任用公子处理国家大事。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可是公子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先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公子立即驾车前往进入街市,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缝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悦。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公子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缰绳替侯先生驾车。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到家后,公子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并向全体宾客赞扬地介绍了侯先生,满堂宾客无不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公子站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劲了。我只是个城东门抱门插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贵客。
侯先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魏安厘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
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的部队去救赵国。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频频告急,责备魏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一死命,与赵国人一起死难。
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然后向侯先生诀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先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侯先生一见公子便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又接着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想不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
公子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先生说:“将帅在外作战时,有机断处置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有利于国家。公子到那里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给公子兵权反而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公子听了这些话后,便哭了。侯先生见状便问道:“公子害怕死呀?为什么哭呢?”公子回答说:“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地哭了,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求朱亥一同前往。朱亥笑着说:“我只是个市场上击刀杀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没什么用处。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就与公子一起上路了。公子去向侯先生辞行。侯先生说:“我本应随您一起去,可是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不能成行。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达晋鄙军部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公子于是上路出发。
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这件事,就举着手盯着公子说:“如今我统帅着十万之众的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正要拒绝接受命令。这时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铁椎,一椎击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帅了晋鄙的`军。然后整顿部队,向军中下令说:“父子都在军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开跋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到郊界来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上公子的。”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了。公子与侯先生诀别之后,在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所以在打退秦军拯救赵国之后,就让部将带着部队返回魏国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门客就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公子听后,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赵国召开盛大欢迎宴会,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并执行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公子则侧着身子走一再推辞谦让,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宴会上,公子称说自己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劳可言。赵王陪着公子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因为公子总是在谦让自责。公子终于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hào,耗)邑封赏给公子,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公子仍留在赵国。
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有才有德而没有从政的人,一个是毛公藏身于赌徒中,一个是薛公藏身在酒店里,公子很想见见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个人躲了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这两个交往,彼此都以相识为乐事,很是高兴。平原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来,跟那伙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听后就向夫人告辞准备离开这里,说:“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满足了平原君的要求。现在才知道平原君与人交往,只是显示富贵的豪放举动罢了,他不是求取贤士人才啊。我从在大梁时,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我惟恐不能见到他们。拿我这个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夫人把公子的话全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自感惭愧便去向公子脱帽谢罪,坚决地把公子挽留下来。平原君门下的宾客们听到这件事,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归附在他的门下。公子的为人使平原君的宾客仰慕而尽都到公子的门下来。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为此事焦虑万分,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公子仍担心魏王恼怒自己,就告诫门下宾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没谁敢劝公子回魏国。这时,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
魏王见到公子,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的最高职务。
魏安厘王三十年(前247),
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担任上将军职务一事通报给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各诸侯国来的宾客都进献兵法,公子把它们合在一起签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世上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担忧公子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就使用了万斤黄金到魏行贿,寻找晋鄙原来的那些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进谗言说:“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个魏公子,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公子也要乘这个时机决定称王。诸侯们害怕公子的权势声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拥立他为王呢。”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利用在秦国的魏国间谍,假装不知情地请他们向公子祝贺问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魏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信以为真,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公子自己明知这是又一次因毁谤而被废黜,于是就推托有病不上朝了,他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常跟女人厮混,这样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死亡,这一年,魏安厘王也去世了。
秦王得到公子已死的消息,就派蒙骜进攻魏国,攻占了二十座城邑,开始设立东郡。从此以后,秦国逐渐地像蚕食桑叶一样侵占魏国领土,过了十八年便俘虏了魏王假,屠杀大梁军民,毁掉了这座都城。
汉高祖当初地位低贱时,就多次听别人说魏公子贤德有才。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前195),
他从击败叛将黥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坟墓,让他们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
太史公说:我经过大梁废墟时,曾寻访那个所谓的夷门。原来夷门就是大梁城的东门。天下诸多公子中也确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声远远超过诸侯,的确不是虚传。因此,高祖每次经过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断绝。
篇11:《史记。魏公子列传》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史记。魏公子列传》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将将兵救魏。公子□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注]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安釐王同父异母弟,平原君是赵国国相,信陵君姐姐是平原君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向魏求救,但魏安釐王畏秦,信陵君盗取了魏王兵符,矫诏进军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事后信陵君遣将带魏兵返魏,而自己带着门客留在赵国。
6.文中“□”处依次应填入的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3分)
A.使 遣 率将B.使 率 遣将C.将 使 遣率D.将 率 使遣
答案:C
7.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子乃谢夫人去/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B.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宾客皆背魏之赵
C.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
D.夫人以告公子/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
答案:D
8.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公子乃谢夫人去 谢:道歉
B.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求:寻求
C.乃装为去 装:收拾行装
D.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归:归附
答案:A
9.从词语活用的角度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
A.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B.日夜出兵东伐魏
C.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D.公子皆名之
答案:A
10.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3分)
A.信陵君听说毛公藏身于赌博的人中间,薛公藏身于卖酒的人家里,就想见这两个人,可这两人不愿见他,他就亲自去找他俩。
B.平原君看到信陵君竟然跟身份低微的人交游,就认为信陵君不是贤良之人,他夫人把这看法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
C.魏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抗秦,信陵君怕魏王还恨自己,就严诫门客们说:“有敢与魏王使者私下交往的,就处死。”门客们都不敢劝信陵君。
D.信陵君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大破秦军,将秦军赶进函谷关里不敢出来应战。这时,信陵君声威震动天下。
答案: C
1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B.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C.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D.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答案:A
12.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3分)
②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3分)
③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4分)
答案:①(3分)以前我听说平原君很贤德,所以背弃魏王来救赵国,让平原君称心如意。②(3分)凭着我的身份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愿意要我呢。③(4分)公子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的原因,只是由于有魏国存在啊。
【参考译文】
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不出仕的贤人,一个是毛公,藏身于赌博者之中,一个是薛公,藏身在酒店里。公子很想见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人自己躲了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私下步行去他俩那里,跟这两个人交游,彼此都很是快乐。平原君听到这个消息,就对他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天下无双的大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乱跟那伙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听后就准备辞别夫人离开那里,说:“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以使平原君称心如意。(现在看来)平原君与人交往,只是显示自己富贵豪爽的举动罢了,而不是求取贤士啊。我从住在大梁时起,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到了赵国,我惟恐不能见到他们。凭我的资格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夫人把公子的话全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自感惭愧便去向公子脱帽谢罪,坚决地挽留公子。平原君门下的宾客们听到这件事,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归附在他的门下。公子使平原君的宾客全都来到了自己的门下。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为此事焦虑万分,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公子仍担心魏王恼怒自己,就告诫门下宾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没谁敢劝公子回魏国。这时,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夷平您先祖的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立身于天下呢?”还没等到两人的话说完,公子立即变了脸色,嘱咐车夫赶快准备车马回去救魏国。
魏王见到公子,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统率军队作战。
魏安釐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使臣通报各诸侯国。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派遣将领率领军队来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进而乘胜追逐秦军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在这个时候,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各诸侯国来的宾客为公子进献兵法,公子全都为它们题名,所以世人习惯将它们统称为《魏公子兵法》。
篇12: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阅读答案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17分)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 ②然公子遇臣厚( )
③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 ④此五霸之伐也(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B.①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C.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
D.①如姬为公子泣 ②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段文字形象地刻画了作为智者的侯嬴这一形象。文中最能体现侯嬴冷静沉着又料事如神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侯嬴是窃符救赵这一行动的主谋,他对窃符成功胸有成竹,其依据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五)17.(4分)①详尽 ②对待 ③果真,如果真的 ④功业 18.(3分)C (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A项①表原因;②用来的。B项①副词,才;②判断词,是。D项①介词,对;②介词,为了。) 19.(6分)①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如果这样),还奉养门客做什么呢?(3分) ②公子连续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3分) 20.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注意题干要求两点:一是沉着冷静,一个笑字足表现出其镇定自若的神态;固知一词格外传神,足见其胸有成竹,早就料想到了。)(2分)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2分)
[参考译文]: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然后向侯先生诀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先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侯先生一见公子便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又接着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想要去到秦的军队(同他作战)就像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
篇13:《史记魏公子列传》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史记魏公子列传》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矫:假托
B.勒兵下令军中曰勒:约束
C.赵王扫除自迎 除:清除
D.高祖始微少时 微:卑贱
3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公子贤”的一组是(3分) ( )
①公子遂将晋鄙军
②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③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④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⑤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⑥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A.①②⑤ 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公子礼贤下士,士人竭尽智慧与忠诚。退秦救赵后,公子有骄傲之色,门客竭诚劝谏;侯生也用诀别后北向自杀的方式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B.晋鄙是一位持重谨慎的将军,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怀疑公子的命令,想不听从,从而被杀。魏王对此非常生气,取消了公子的封地。
C.赵王亲自到边界迎接魏公子,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城封公子,并把鄗封给公子作汤沐邑,足见他非常感激公子。
D.高祖非常尊重公子,命令五户百姓世代为公子守墓。司马迁也亲自探访大梁夷门旧址,感慨公子礼贤下士并非虚名。
3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3分)
(2)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3分)
(3)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4分)
【参考答案】
29.C(3分。台阶)
30.D(3分。①客观叙述,与“贤”无关;③侧面写公子下士之贤;④是门客劝诫公子的话)
31.B(3分。“取消了公子的封地”错)
32.翻译
(1)朱亥袖藏四十斤的铁椎,用铁椎椎杀了晋鄙(3分。“袖”“椎(杀)”各1分,语句通顺 1分)
(2)公子却自我骄傲以为有功,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3分。“自骄”“功”“不取”各1分)
(3)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各个角落的人物,不以交结下层人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4分。“接”“耻”“有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这件事,就举着手盯着公子说:“如今我统帅着十万之众的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正要拒绝接受命令。这时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铁椎,一椎击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率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整顿部队,向军中下令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开跋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到郊界来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上公子的。”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了。公子与侯先生诀别之后,在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所以在打退秦军拯救赵国之后,就让部将带着部队返回魏国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门客就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公子听后,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赵国召开盛大欢迎宴会,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并执行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公子则侧着身子走一再推辞谦让,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宴会上,公子称说自己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劳可言。赵王陪着公子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因为公子总是在谦让自责。公子终于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hao,耗)邑封赏给公子,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公子仍留在赵国。
汉高祖当初地位低贱时,就多次听别人说魏公子贤德有才。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前195),他从击败叛将黥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坟墓,让他们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
太史公说:我经过大梁废墟时,曾寻访那个所谓的夷门。原来夷门就是大梁城的东门。天下诸多公子中也确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声远远超过诸侯,的确不是虚传。因此,高祖每次经过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断绝。
篇14:文言文《史记·魏公子列传》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篇15:文言文《史记·魏公子列传》阅读题及答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矫:假托
B.勒兵下令军中曰 勒:约束
C.赵王扫除自迎 除:清除
D.高祖始微少时 微:卑贱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公子贤”的.一组是(3分) ( )
①公子遂将晋鄙军
②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③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④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⑤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⑥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公子礼贤下士,士人竭尽智慧与忠诚。退秦救赵后,公子有骄傲之色,门客竭诚劝谏;侯生也用诀别后北向自杀的方式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B.晋鄙是一位持重谨慎的将军,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怀疑公子的命令,想不听从,从而被杀。魏王对此非常生气,取消了公子的封地。
C.赵王亲自到边界迎接魏公子,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城封公子,并把鄗封给公子作汤沐邑,足见他非常感激公子。
D.高祖非常尊重公子,命令五户百姓世代为公子守墓。司马迁也亲自探访大梁夷门旧址,感慨公子礼贤下士并非虚名。
8.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3分)
译文:
(2)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3分)
译文:
(3)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4分)
译文:
5.C(3分。台阶)
6.D(3分。①客观叙述,与“贤”无关;③侧面写公子下士之贤;④是门客劝诫公子的话)
7.B(3分。“取消了公子的封地”错)
8.(1)朱亥袖藏四十斤的铁椎,用铁椎椎杀了晋鄙(3分。“袖”“椎(杀)”各1分,语句通顺 1分)
(2)公子却自我骄傲以为有功,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3分。“自骄”“功”“不取”各1分)
(3)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各个角落的人物,不以交结下层人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4分。“接”“耻”“有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篇16:屈原列传教学反思
我们对待文言文一向只重翻译轻思想,抓背诵放精神。现在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语文教学新课标,有抓了芝麻漏了西瓜之感,小学而大遗!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母体,这儿有我们的精神家园,爱国是我们民族的魂,舍弃了它,就舍弃了我们的根,无论到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他的滋养。
翻遍历史,还找不出几个像屈原这样为了自己的理想,至死不渝,如此执着,如此专一,如此不为任何人所动的爱国文人。他永远是孤高的,幽独的。他不像庄子那样,抛舍下一切,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遨游。也不像孔子那样,退而求其次,设杏坛施教。他若去适应世界就将失去自我,他获得世界,又将失去自我。他选择了战斗也选择了孤独,在生命的两极里之间艰难的跋涉着。明知自己的志向操守与世界不合,但他却绝不放弃自己的人格,以自己的脆弱之躯与污浊的世道做最后的抗争!他可以说是自己理想的殉道者!他最终以毁灭自己的方式向生命的意义做了一次沉重的叩问!有人说屈原是世界的弃儿,但另一方面他又何尚不是历史的宠儿!
在几千年后的司马迁时代,司马迁以对屈原强烈的认同感而作了《屈原列传》。对屈原的美好政治,伟大的人格,坚贞的意志都做了高度的评价!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盖棺定论式的语气把楚怀王的客死他乡,兵挫地削归结为不知人之祸。相似的命运让司马迁对屈原报以深刻的同情。在汨罗江畔,司马迁追随者屈原的精神足迹,“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司马迁骨子里就是一个诗人,由此说来,他不仅是对屈原报以同情,甚至可以说是知音。他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一个悲字,让人心颤。在司马迁因替李陵鸣不平而遭受宫刑的时候他想到了屈原“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此时,屈原成了他站立起来的精神支柱。这时一段穿越时空的心灵的对话。一个年轻的气度不凡的史官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碰上了一位心灵相通的知音。屈原的心思那位且行且歌的渔父猜不透,汩汩的汨罗江读不懂,唯独司马迁能心领神会。
今天我们读《屈原列传》就是为了赌屈原的行,读屈原的心,读屈原的思想情感体系。进而吸收养分,构建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体系。
所以,本次教学设,就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司马迁的角度来关注屈原的人生及命运。从司马迁饱含血泪的字句中去感悟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体会作者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心中块垒的情感与目的。引领学生传承屈原以及司马迁身上的高尚人格。努力构建和追求高尚的人格,在当今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严重的形势下,更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17:屈原列传教学反思
一、朗读突破字词关
面对《屈原列传》近2000字的古文,字词掌握尤为关键。教学设计中,改学生自读解决字词为三遍朗读,改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为讨论完成,改教师布置任务为师生共同赏析文章。三遍朗读,师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愉快中完成任务。第一课时师生在激情奔发中顺利完成字词突破,有效而有得。
实践证明,文言文教学实施三遍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是课文分析的起点和归宿,在朗读中体味文言文的优美句段,享用古人智慧,领悟文章精华,妙在其中。同时学生徜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之中,学生在自觉中学习,其乐融融。
二、朗读突破重点关
本文的重点定位在第三段和第十一段。理由是,第三段叙述了屈原创作《离骚》的过程,介绍《离骚》内容,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第十一段交待了屈原的悲惨结局,“怀石自投汨罗江而死”。我把此二段看作是理解全文的“纲要”,突破了这二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内容,就是抓住了全文的重难点,解读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学生翻译第三段,讲解第十一段中的比喻句;第二步讨论问题:
1、第三段作者是如何评述屈原写《离骚》的原因和目的的?又是如何高度评价《离骚》的?
2、第十一段写屈原与渔父的两次对话有什么作用?
3、我们如何评价屈原之死?
在两步中学生都能借助课本注释,顺利地完成翻译,个别难句教师施以个别指导解决。讨论中学生对屈原之死有如下看法:
1、屈原死的值得,因为他忠君爱国,以死唤醒世人,挽救楚国危亡,尽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他的光辉思想千载流芳。
2、屈原不必死,他临死前渔父的忠告应作为屈原的处世方法,因为生命是宝贵的,怀石自杀是对生命的放弃。学生认为两种相反的观点都成立,我没有多加评论,仅仅针对珍爱生命,说了“自杀”本身不可取。然后就练习册中第三段阅读回答问题当堂完成。
三、练习突破延伸关
所谓延伸是在已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对涉及到知识的拓宽、延展。学习《屈原列传》之后很有必要做此项工作。因为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独特,《史记》为屈原做传包含着司马迁的部分思想倾向。中国端午节习俗与屈原有关联,当代人应该继承些什么,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自然被引出,因此“由屈原说开去”就应成为课堂延伸的重要内容,这样做对深入理解屈原,进而熟悉阅读楚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都有意义,对此,我补充如下练习:
1、作者司马迁由于替李陵辩解,被汉武帝降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把自己受刑而写《史记》同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并提的,前人在评论《屈原列传》时也曾指出:“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联系作者的遭遇,仔细体会这篇课文的记叙和议论是怎样结合的?
2、名句欣赏: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关心民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追求美政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完善美德
★ 商君列传读后感
★ 司马迁经典语录
★ 《史记》文学常识
★ 陈涉世家翻译
【《魏公子列传》教学反思(精选17篇)】相关文章:
《史记》探究 作文素材2022-11-24
傅永列传原文及翻译2024-03-30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原文及赏析2022-12-10
《史记》优秀教案2022-09-24
过秦论的教案设计2023-04-25
陈涉世家 翻译2022-10-06
陈涉世家课文翻译2023-07-12
小学六年级语文《甘罗十二为使臣》教案范本2022-11-10
魏收简介2022-05-30
《史记》选读读书笔记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