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重要句子的含义和理解理解考点知识(共5篇)由网友“一颗歪脖树”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高考现代文阅读重要句子的含义和理解理解考点知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高考现代文阅读重要句子的含义和理解理解考点知识
高考现代文阅读重要句子的含义和理解理解考点知识
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
一般来说,这样的句子可以算是重要的句子。
①从内容上看,是指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句子,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意作用的句子;
②从表达方式看,是指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那些发表议论的句子;
③从结构上看,是指那些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句子,表示承前、启后、过渡的句子,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句子;
④从修辞上看,是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反复、象征手法的句子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句子。
⑤此外,还有一些警句。
篇2:《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教案设计
一、导入:(热身训练)
4月11日下午,温总理抵达日本,下起了春雨,欢迎仪式在雨中进行。
温总理说:“今天的天气让我想起了一句中国古语:“好雨知时节。”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一语双关,表面指春雨及时,春雨到来冬天过去;实际预示着两国关系的冬天已经过去,友好的春天即将来临,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希望这次来访能改善中日关系的愿望。
答题点拨:
理解句子含义首先了解语言背景、动机等(语境),其次抓关键词,再次挖掘修辞等深层含义。
二、高考回眸: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
l 高考十七套试题11个省市涉及
l 高考六个省市涉及
l 全国卷一、全国卷二07、08、09、10更是连续几年涉及
三、呈现学习目标:
1、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方法。
2、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思路。
四、题型特点:
l 命题者常常选取的重要语句包括
l 1、结构复杂的句子
l 2、表达段落和文章中心的句子
l 3、结构上有起承转合作用的句子
l 4、运用修辞手法表意含蓄的句子
l 5、文中内含因果联系的句子。
五、练习训练:
篇3:《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教案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怀 鲁 迅u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 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1. 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分)
(明确):“破裂似的心肺”:对鲁迅去世的悲痛(1分)。“紧捏的`拳头”:决心继承鲁迅的遗志(1分)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恨(1分) 。
答题心得:
联系主题------揣摩情感
抓关键词抓关键词------上下勾连
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答案:鲁迅逝世后,千万青年对他的爱戴和崇仰(1分)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他的伟大,这表明了民族振兴的希望(2分);鲁迅逝世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无动于衷、麻木不仁(1分),这表明当时中国还处在黑暗、蒙昧之中(2分) 。
答题心得:
分析结构-------理清层次
3.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这句话的理解。(6分)
运用了象征手法(2分),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4分)或: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 产生。
或: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
答题心得:
分析结构-------理清层次
六、一课一得:
用笔在你的积累本上整理有关(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种体型的解题心得。
篇4: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学习目标::明确词语的多义性、指代词的指代内容; 指明临时意义、分析词语的表达目的和表达效果 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意义 教学过程: 一、考点解析 “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表 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 1、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在文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2、把握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含义的差别; 3、理解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特定含义的词语; 4、理解在特殊语境中暗示的言外之意或深层含义的词语。 5、分析词语的表达目的和表达效果。 二、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意义 指代义是指在一篇文章中某些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或含义它包括代词的指代义和非代词的指代义。指代性词语在文章中的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一)代词的指代义 一般代词指代的内容,应把握以下几点:了解代词的用法,弄清什么是近指,什么是远指,什么是不定指(某、某些)等;在具体语境中指代哪些内容。 (二)非代词的指代义 非代词的指代义与代词的指代义一样,都可以原文中找到,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寻找范围并不只限于上文,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阐释句,找到了阐释句几乎就等于找到了答案。 三、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表现生活的横断面,曾经被视为短篇小说区别于中长篇小说的一个基本特征。可是,文艺实践早已证明,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茅盾是比较主张短篇小说表现横断面的。但是,他正视事实,公正地指出:“把主人公在相当长时期内的一段生活概括地写出来”,也是短篇小说的“一种表现方法”。 “正视事实”的“事实”指 。 答案: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二)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为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深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加点词各指代什么: A、所指相同,均指中国人 C、“人们”指中国人;“人家”指外国人 B、所指相同,指世界上的人D、“人们”指看得起中国的人;“人家”指看不起中国的人 答案:C (三)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我在这种困惑中迟迟疑疑起来,离开案头,换上一身远行的装束,推开了书房的门。走惯了远路的三毛唱道:“远方有多远?请告诉我。”没有人能告诉我,我悄悄出发了。 “这种困惑”是指: 。 答案: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 (四)但是,科学上的这种创造性又不同于那种李逵式的匹夫之勇。《水浒传》描写的李逵,不分青红皂白,不计效果、后果,只是抡起板斧迎头斩上去。科学上的“莽人”,决不是这里所讲的“进攻性”。在科学工作中,胆和识是联系在一起的,智和勇是不可缺少的。要做出第一流的成绩,必须有第一流的真知灼见,有解决实际困难的第一流的聪明才智。这就是说,在科学工作里,除了要敢于创造以外,还要关于创造。科学工作就如行军打仗,不仅要敢拼敢打,还要善战能战,这就要讲究调查研究,讲究战略、战术。 科学上的“莽人”是指: 。 答案:有胆无识或有勇无谋的科学工作者。 (五)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存的。他离开人世时已年登耄耋, 他著述极富,肩负着最荣耀也是最艰巨的历史责任,那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 在咒骂与祝福声中溘然长逝;被旧时代所诅咒,又受到未来的祝福。这二者都是至高无上 的光荣。在他弥留之际,一方面,他受到同时代人和后世子孙的欢呼赞美,另一方面,象 其他曾经和旧时代搏斗过的人一样,那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也得意洋洋地发出了叫 骂声。他不仅是一个人,他是整整一个时代。 这位伟人所生活的八十四个年头,经历了达到顶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丝晨曦的 革命时代。他诞生时,路易十四尚在王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他的襁 褓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辉,他的灵柩则投射着从大深渊里透出的最初光芒。 在这轻薄无聊、凄惨忧郁的时世下,伏尔泰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 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 匍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 让我再说一遍,伏尔泰独自一人,向社会上一切邪恶的联合力量宣战,向这茫茫的恐怖世 界宣战,并与之搏斗。他的武器是什么呢?是那轻若微风而重如霹雳的――一支笔。他用这武器进行战斗,用这武器赢得胜利。 让我们一齐向伏尔泰的英灵致敬吧。伏尔泰胜利了。他发动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战争, 一场以一敌众的战争,一场气壮山河的战争。这是思想向物质作战,理性向偏见作战,正义向不义作战,被压迫者向压迫者作战这是善之战,仁爱之战。伏尔泰有女性的温柔和 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 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 士。他把黎民百姓提高到尊严的地位。他教化、慰抚、播撒文明。他为西尔旺和蒙贝利而 战,也为卡莱斯伯拉・巴利而战。他承受了一切威胁、辱骂、迫害、毁谤。他还遭到了流放。 但是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讽刺战胜专横,以嘲弄战胜宗教的自 命一贯正确,以坚韧战胜顽固偏执,以真理战胜无知。 我刚才说到微笑,我要在这里停一停。微笑!这就是伏尔泰。在伏尔泰之前,只有以 某国元首来命名时代的先例。伏尔泰比国家元首更高,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一个新的纪 元已伏尔泰开始。从此我们感到,最高的统治力量就是让一切被理性思考。文明曾服从于 武力,以后,文明将服从于思想。王杖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这就是说,权威已 经变换为自由。自此以往,高于一切的是人民的法律和个人的良心。作为一个人,我们要 行使权利;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克尽职责。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两方面的进步是 明确分开的。让我们在他神圣的墓前鞠躬致敬。……让十八世纪来帮助十九世纪吧。 〔《伏尔泰》(有删节)雨果〕 “这二者都是至高无上”的“这二者”指: 。 “一个新的纪元”指: 的新纪元。 答案:被旧时代所诅咒,又受到未来的祝福;理性、文明、自由、法治、光明。 四、小结: 1、正确把握文章、语段、句子的整体含义 2、从语法分析入手,明确词语的位置、范围、语法功能,把握其指代义 3、从语段结构关系分析入手,了解上下文,确定指代对象。 4、用指代词内容代入还原,检验理解是否恰当。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词语在备用状态时的意义叫“基本意义”,即词语本身的字面义,而当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的了,往往含有某种特殊的的意义,即语境义。与一词多义不同,语境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这种含义与词的基本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与基本义不同。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本考点侧重考查语境义。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修辞义:主要指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讳饰义、比拟义等,要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来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人们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4、附加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 二、掌握一些释词的基本方法: 1、同义解释法:口角:争吵 2、反义解释法:熟悉:不陌生 3、分解法 旁若无人:不把旁的人放在眼里 4、结构互解法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没有路可走了,喻陷入绝境。 5、本义+附加义: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叹息着:“上帝啊,我的妻子在哪儿?上帝啊,我的孩子在哪儿?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不堪磨耐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个体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 在梵高看来,“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看不见的铁墙”。同时,这也是画布对梵高的召唤。。“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梵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梵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梵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就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 在梵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地震撼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梵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他没有局促而褊狭的形式感篇5: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达意图,以及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
类型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关键性影响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5)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句子,即“文眼”;
(6)表达形象生动、独出心裁的句子;
考点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要求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2、以表述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题。要求学生能把握词语和句子的呈现特点,对其表达效果作出恰当的评价。
问法:
1、画线文句的理解;
2、某句独立成段有何好处;
3、开头或结尾某某句的含义和作用;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5、作者写某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6、如何理解某句话的含义;
7、某句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8、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某句话;
9、某句在内容上或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10、反复出现的句子的表达作用;
11、矛盾性的句子的表达作用。
不用再多举例了,无论它怎么问,其实都是在问某句话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如果问题中还问了目的和作用,那我们除了考虑这句话在内容上的表达作用之外,还要考虑在结构、布局等方面的作用。有修辞方法的句子,还要考虑修辞的作用。
方法指导
解答这类问题要把握总的原则:
一是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整体感知是前提,抓关键词是重点,“瞻前顾后”是要点。
不把握这个原则,就很容易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毛病。
一、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把握两点:一是句子本身所表现的事物的特征以及它所表现的内在含义,二是要注意由此而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和看法。
例1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
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这道题只问了在内容上的表达作用,我们只要把握住这句话所表现的人物的遭遇、心理、性格和思想感情就可以了。前文说过:还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在此句是人物的语言,所以只需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它的表达作用(含义)就可以了。
答案
①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环境不好(遭遇)②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性格)
温馨提示:
在考虑到人物本身性格特点的同时,要想到它的遭遇和命运等。
1、理解句子含义,要联系上下文
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是在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的。如果把句子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抽出来,与文章的整体脱节,就句论句,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
例2
《父亲不写信》(节选)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第4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题思路
如果单由第5段来看,我们隐约能从“到底远了点”这句话看出父亲的担忧与不舍。如果我们仅答出这一点,就流于肤浅了。溯回至第4段,我们发现父亲在极为拮据的生存状态中仍念念不忘儿子的学业,最后竟然卖掉了家里的毛驴替儿子交纳学费,父爱之深,可见一斑。再往后看第7段,父亲本已说好不送儿子上学,结果还是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一个劲地说着“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这种言行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父爱的伟大,也使我们明白父亲的伤感其实是来自于父子相别时的感慨与牵挂。经过对上下文语言环境的分析,
答案:
父亲在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又是在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2、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达到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一般都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少数)或结尾处的议论和抒情的语句,即便是描写句子,也是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我们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例3初冬月
陈国华
①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带着秋温,走进了冬的夜空。
②天黑得早了,晚饭后摸黑回宿舍,过了山头,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视野尽处,一岭横天际接晚霞;渐暗的余霞边,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山坡西南出口的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这月光山色太美了!望着明月,似乎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一缕美好的情感,羽化在这月色之中。
③独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萦怀甚至忧戚的,此刻全忘了,而白天无暇顾及甚至早已忘却不了的,有的却会清晰的想起来。如此美丽的月光,会使心灵深处的珍藏开出花朵,连痛楚也会变得美丽。但这月色更多的是使我无所虑无所思,身心放松,呼吸都变得轻微均匀,不易觉察。我像一条游到清水里“偷清”的鱼,浮在月光里,吮月华,汲清辉,或停泊或俳佪,如醉如痴。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④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颖悟到人的情感与月光波动的相依想融;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佪优美的《梁祝》曲,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历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滋润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西怎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
⑤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真没想到白天反复经过反复看过的山,经月光的再创造,竟如仙境。山上的树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山在呼吸,树在呼吸,空气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听者看者,非耳非目,乃心也,乃月夜之助也。
⑥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光睿智的审视,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光而灵魂安宁。
⑦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恬静和悦的梦境。
⑧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磋砣。君不见,此月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楼月,俱往矣!山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文中加横线句子的理解。
解题思路“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这是第六段的一段文字,它恰恰点明了本文的主题。而画线段的“文眼”是:“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答案不言而喻:
★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高考现代文阅读重要句子的含义和理解理解考点知识(共5篇)】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2023-03-26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常见题型2023-04-20
高三语文一轮教学计划2022-10-27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2022-05-08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2023-03-29
论述类作文范文2022-06-25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专家解析2022-04-30
高三语文的教学工作总结2023-12-05
高考语文复习的建议2022-04-30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