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读后感及我是如何成为极简主义者的(推荐13篇)由网友“豆豆抖抖”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极简主义》读后感及我是如何成为极简主义者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极简主义》读后感及我是如何成为极简主义者的
《极简主义》读后感及我是如何成为极简主义者的
原创: 咸心 罗刹记
我不太喜欢这本书,满分10分我给6分。但我还是推荐想让自己活得更轻松的朋友看看这本书,他会告诉你如何能舍弃不必要的「锚」。
天性使然,我很讨厌极多极多的实物。比如有的人喜欢家里摆满了家具,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堆满纪念品,说实话那样的话我进步屋子会有一种紧张感,就好像房间内空气被那些杂物抢走了一样。也有的人喜欢空间感,在房间内布置尽量少的家具和无用的装饰品,要知道我们一天中至少八个小时会呆在自己房间,也就是你三分之一的生命,你是什么样的人,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你的房间。
结合经验我觉得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已经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了。
今天是我戒烟的第49天,如果不是手机打卡软件提醒我,我可能都没注意到已经坚持这么久了,或者有戒烟这件事。戒烟后明显的感受就是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一般可以持续醉心于某件事2-3个小时。我的慢性咽炎好了,肺活量更强了,牙变白了,嗅觉味觉更灵敏了。而且我不用将每月收入的十分之一或八分之一浪费在百害无益的烟草上。
我戒除了甜食和饮料,包含任何蛋糕,冰激凌,饼干,薯片, 士力架等,可乐也被我戒了,在学校如果上课累了,我会喝一杯无糖的摩卡或美式,早上醒来准备写作时我会给自己端上一杯格雷伯爵或金骏眉。
我(很早前)删掉了我手机里的游戏,微博,抖音等,现在也删掉了YouTube ,关注的公众要也精简到了7个,分属6个不同的领域。我知道我自控力不足,只能这样做来避免它们消耗我。
上学期因为工作原因晚上11点才吃晚饭,胖了20斤,今年我办了健身卡,平均每周去3次。早睡早起,不赖床。
虽然7月5号就注册了公众号(那时还叫风和浮力),但直到今年9月之前一共才写过两篇文章。好好经营公众号也在我今年的计划之一,每天6点醒后喝喝茶,看看书,备备课或者更新一篇文章,写作已经成了习惯,我也享受其中,沉迷于写作时的快感,放空一切,全身心集中于文章里,每个标点符号就是我,我就是每个字。
电子书和平板简直救了我的命,我以前有很多纸质书,每次搬家都重的想死,一边搬书一边反思自己有书不读,活该身体受累。但现在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有价值的书会边读边做笔记,把书读厚,然后把自己思考的精华笔记留下,把书读薄,最后就可以送人或当作二手书卖掉了。
话题回到书上,可能在阅读这本书前我已经将极简主义融入到血液里了,所以没有太多的新鲜感。但可以说作者还是很全面地分了五个方面介绍了极简主义在生活中的应用: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奉献。
呼,当看到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奉献这几章时....太煎熬了,因为真的太鸡汤了,我真的很讨厌别人去告诉我明天会更好!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天生自带反鸡汤体质,当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尽量自己解决,而不是错过了星星又叹错过了月亮。所有的事儿动手做起来就没什么难了,我们总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按照我以往的习惯,我还是摘抄了几句不错的句子。比如在健康一章中,作者介绍了一个很实用的管住嘴的方法,比如你想吃一块儿蛋糕,但是心里又很纠结,你就去镜子面前脱掉上衣,看看你对自己身材满意吗?看到肚子上的肥肉还想吃蛋糕吗?这样的话就将吃与痛苦联系在了一起,渐渐戒掉甜食。
还有就是提倡定期锻炼,营养配餐,不吃超市买的加工品,不要在食物上浪费太多金钱,一个月以上不穿的衣服基本就可以捐掉了等等。
极简主义的反义词就是消费主义。
简而言之,极简主义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教你如何省钱,健康,佛系的活下去。
篇2: 极简主义读后感
《极简主义》这本书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很多事情做不好,工作太累也许是想得太复杂了。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书中的内容虽不如期待的那样好,但还是有一些启发。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七种理念。
第一个理念:事情其实很简单。在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试图找出最简单的方法。只问简单的问题,只寻求简单的答案。这也是极简主义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第二个理念: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完成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在工作中,还要真正理解想要做的事情,而且还要搞清楚是否也是其他人希望做的。有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忙忙碌碌,却忘了自己真正的目标是什么。所以,我们要时刻弄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工作如此,人生亦如此。
第三个理念: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明白这一点后,我们要列出计划,把计划尽量做得详细,能够清楚自己的意图。文中提到,在完成一个项目时,我们要分解成若干细节工作,加快工作进度。其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很多事情都是环环相扣。有的'时候,会感慨,一步错,步步错。
第四个理念:如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完。也就是说不能只做思想的巨人,而做行动的矮子。万事开头难,而不去做,事情将永远完不成,当事情越积越多,只能更糟糕。对此,自己也是深有同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有开始,事情才没有那么难。
第五个理念:事情的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也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安排事情要留有余地,做好应急预案。
第六个理念: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有两个结果,要么完成,要么不完成,所以在过程中,要细化目标,关注趋势。
第七个理念: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这一条都是非常适用的,很多时候,问题看起来很复杂,无法解决,可能是执拗于自己的想法,要学会换位思考。
篇3: 极简主义读后感
这本书是结合具体实例,以作者自身经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极简主义是通往健康生活的一种方式,身心健康、财务健康、精神健康。其实仔细想想,在通往财务自由之路上,需要做的事情与极简主义做的事情基本一致。只是财务自由更侧重于金钱,而极简主义更侧重于生活。
作者的思想,生活态度通过书籍来表达出来,所以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想法,也会有相同的地方。而作为读者,需要做的便是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来调整自我。想看这本书或这类型的书,并行动了,说明你想了解相关的内容,想自我改变,那么书的作用便是帮你提供一种思路,就像我们在学习知识或模仿他人一样,你所学到的,其实也是自己愿意接受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话,不仅本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益的。如果从本书的角度来看的话,这本书只是作者的生活经验阐述,如果将作者和我进行对比,有些生活习惯其实是一样的,而我是出于天性,而作者是后来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而且作者的思想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可以更加精简一些,有些话没有必要反复地说,会显得很累赘,也许作者是想表达的更清楚些吧,毕竟作者在书中也说了,已经删减掉很多内容了。
在阅读了相关书籍之后,发现一个有趣的情况:国外的书籍最后都会谈到奉献,个人对社会的价值,而在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中,更注重做好自我,如在亲密关系中,处理分歧、矛盾时,先自我反思,改变自我,然后通过自我的行为影响他人。这是很好的自我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方式。
篇4:《极简主义》读后感
细读《极简主义》这本书,其实重点在讲“活出生命真意”――如何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极简主义”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工具。
什么需要“极简”?“极简”到什么程度?大概对于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因为什么是生命中重要的事,对每个人而言,都有自己的标准。
作者强调的是通过“极简”,轻装上阵,摆脱生活中多余的事物。“极简”只是形式,“极简”背后更为重要的是沉下心来进行深度思考,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多余的。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更多的更有意义的事。
本书的核心目的是:引导读者发现更有意义的人生,不断实现个人成长,有意义地为他人奉献。“极简主义”的好处包括:取回浪费的时间、摆脱多余的物质、找到自己的使命、享受快乐和自由、多创造而少消耗。
本书主要是讲如何从五个维度去发现和构建生命的意义,也被作者称为“五大价值”,分别为“健康”、“热情”、“人际关系”、“成长”和“奉献”。
“健康”、“热情”、“人际关系”这三者是基础,而“成长”和“奉献”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所在――实现个人成长,为他人做出贡献。“成长”是我们生命内在的意义,而“奉献”是在“成长”基础上更为高级的生命外在的意义。
先说说“成长”,如果生命每天都只是在重复,日复一日,那生命又有何意义呢?那不就是在混吃等死吗?这不就是在浪费生命吗?
我们多数的改变,都是通过每天在小的方面逐渐改善积累而成的。每天哪怕有一点点有意义的改变,只要我们持续行动,我们就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正是“成长”让我们感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体会到自我满足与成就感。
我们的“成长”来自三个基础方面:改善“健康”状况、发展“人际关系”、追求自己的“热情”兴趣。
“奉献”是指为他人做出的贡献,增添的价值。“奉献”能给人带来深层次的、持久的满足感,与之相比,我们自己吃顿美食、看场电影的满足感显得很微不足道。
是“成长”引向了“奉献”,而且可以构成良性循环:我们越是成长,就越能帮助其他人成长;而越是帮助他人成长,自己就越能获得更多成长。“奉献”还与三个基础层面相互影响:提升精神“健康”、享受“热情”、促进“人际关系”。
书中第一页“你真的快乐吗?”,作者试图通过这一问来引发大家思考生命的意义。
作者直接提出“我们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不会让我们快乐”,这一观点看似和我们的常识“有钱才快乐”、“贫穷不快乐”相违背。但从现实来看,读后感有钱未必快乐,没钱也可以很快乐,钱和快乐不能直接划上等号。长期以来,人们忙着赚钱、积累财富,已经习惯了把赚钱当作了人生意义,“幸福”指数却没提高。当赚了很多之后,往往还想着赚更多,背负上很多压力和负担。却没停下来想想为什么赚钱?赚钱是为了什么?除了赚钱还有什么是生命中更重要的事?
我们物质欲望的满足会带来快乐,但这种快感会快速消退,并且边际效应会递减。真正的快乐源自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成长,我们为他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作者认为“快乐”不是重点,有意义的生活才是重点。我们要在短期行为中找到长期价值,有长期价值的短期行为才是有意义的。
“幸福”肯定是快乐的,但“快乐”不见得幸福。不要等到最后去享受成果带来的快乐,你在追求幸福的奋斗过程本身才是最快乐的。所以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过程本身最幸福”。
极简主义,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生活的五个基本领域。在生活中许多方面彻底接受极简主义,就能专注于最为重要的事物。因此,过有意义的生活和极简主义是齐头并进的,作为工具,极简主义能够帮我们将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物上,它清理生活中的杂乱,便更能专注于目标明确的生活。
篇5:《极简主义》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乔舒亚的《极简主义》。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作者乔舒亚曾是一个每周工作70小时、每年工作362天,年纪轻轻就拿上6位数年薪的企业高管,20多岁就买了名车豪宅,有一个美丽的妻子。越来越有钱的他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物品,但他发现幸福感并没有增加,实际上他的生活非常糟糕。所以作者后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想要什么。
什么是极简主义,乔布斯的房间中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
在生活中我们买了很多东西,我们日复一日努力着,努力跟上他们,我们将巨大的压力施于自身,强迫自己成就事业,或变得和某人一样。结果是,我们所背负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沉重。
《极简主义》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些常识,比如我们应该怎么做事,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去解决。如果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想一下,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很多比我们更可怜的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因饥饿、疾病、折磨等原因死去。与这些情况相比我们所遇到的大多说问题都不算什么。
当我们感到压力时,不放打开报纸或电视,看看全世界都有哪些悲惨的人和事,当向导这些我们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当我们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能理解别人,当我们能够理解别人以后我们就可以更好面对自己了。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真正的安全感要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谁,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极简主义》这本书除了介绍作者的亲身经历,过上极简生活的一些方式和实践手段,更多的是从内心层面,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人生。经过一切的整理,你才会明白人际关系、成长、热情、奉献、健康等元素在生命中的意义。
我觉得“极简主义”不单单是一种理念,更是改变生活、改变自己的一个契机。人生要懂得取舍,只有把生活变得简单一点,才会有精力去发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只此一回的人生,创造出精彩的价值和属于自己的幸福。
篇6:《极简主义》读后感
读这本书缘由:国庆清理完家里那些无用之物后突然想起这本书,便去图书馆借来。看完第一二章,今天先分享下自己的感受。书中最前两页下方印的这两句话很经典:
“整理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扔掉但其中大部分”、“困扰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其重要性的理解(It is not things that disturb us, but 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significance.)”
《第一章我们来了》读书笔记及感悟
本章主要是对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作了介绍,指出他们是怎样走向极简主义,并通过不断的总结,得出了他们对极简主义的定义。
他们的目标: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我也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出一些微小的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形成显著的改变。
令我意外的是乔舒亚和瑞安的成长经历那么坎坷。书中有提到我们应该试着去了解到底是什么卡住了我们,让我们无法成长。让我们去看镜子中真实的自己,认清可能阻碍我们过上幸福、充实生活的一切事物。
另外我对极简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作者提出极简主义是一个工具,能让我们摆脱多余的事物,更加专注于人生中那些最基本的方面,除了获得快乐,满足和自由。
很喜欢这段话分享给大家:幸福源于有意义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充满热情和自由,可以实现个人成长,为他人做出贡献。成长和奉献才是幸福的基石,而非身外之物。
《第二章健康》读书笔记及感悟
喜欢他们对健康的定义,他们说健康是开启你更有意义的生活的起点,我们想要你享受自己的生活,而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带给你最佳的状态。健康是相对的,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幸福,就应该努力达到自己最佳的健康状态。有疾病的人依然可以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过着最健康的生活。健康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在载你前往目的的交通工具。
我们应该更关心的是我们的感觉怎么样?如果我们健康了,我们的感觉会更好。
对于书中提到的应该显著减少或完全禁止的一些食物,这一个我持保留态度。我觉得我真的离不开肉哇,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习惯,我也开始尝试晚上这餐不吃肉。他们建议尝试10天,如果觉得适合自己就可以坚持下去,不合适就继续尝试新的方法。
评价锻炼成功的标准并不在体重或其它数字上,而是以下两件事:
1.我们是否持续的改善健康?
2.我们对自己的进步是否满意?
锻炼原则,我觉得还是值得借鉴,他们有三个原则我蛮认同的,第一个是享受锻炼。二是用锻炼来释放压力。三多样化让锻炼保持新鲜感。大家也记得每天固定抽出一些时间来让自己保持锻炼。时间不在长短十几二十分钟也行,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好,肯定会对自己健康有帮助的。
为了体验更美好更健康的生活,想想我们必须做的是什么?创建自己的“必须做”列表,锻炼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帮你重获时间的方式。读后感也许是极简主义风格,本书每章都由很多小标题和段落组成,让人看起来很轻松。最后都会有作者写的小文章作为结尾。下面是我比较有感触的几篇文章观感:
《处理压迫感》:这篇文章让我对压迫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也让我觉得什么东西都应该往好的方向去想。作者提到说,这种压迫感是一种报警信号,我们之所以感到不知所措,不是因为有成千上万条信息整天在耳边嗡嗡作响,而是因为那巨大的信息量本身。极简主义教我们要去培养自己的爱好,专注的做重要的事情,从而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
《嫉妒是一种无用情绪》作者提到要停止嫉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停止思考他人的意图,我们会嫉妒,往往是因为认为某人的行为意味着什么,而事实上他并没有那个意思,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的真实意图,所以思考那些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如何做出超难决定》读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就是把“应该做”的变成“必须做”的,这样不给自己留退路,真正去实践起来。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意识到,有些东西我们应该去改变,但是我们并没有发自肺腑的觉得必须有所改变,只是知道应当改变,但改变对我们而言不是必须的。所以只有在我们把应该做的事情变为必须做时,这件事情才会发生,我们可以去列出一些必须做的列表,把它贴在你可以看得到的地方。不要只是用头脑去思考这种变化,而要用心去感受,认识到你必须改变。
篇7: 《极简主义》读后感
我不太喜欢这本书,满分10分我给6分。但我还是推荐想让自己活得更轻松的朋友看看这本书,他会告诉你如何能舍弃不必要的「锚」。
天性使然,我很讨厌极多极多的实物。比如有的人喜欢家里摆满了家具,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堆满纪念品,说实话那样的话我进步屋子会有一种紧张感,就好像房间内空气被那些杂物抢走了一样。也有的人喜欢空间感,在房间内布置尽量少的家具和无用的装饰品,要知道我们一天中至少八个小时会呆在自己房间,也就是你三分之一的生命,你是什么样的人,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你的房间。
结合经验我觉得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已经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了。
今天是我戒烟的第49天,如果不是手机打卡软提醒我,我可能都没注意到已经坚持这么久了,或者有戒烟这事。戒烟后明显的感受就是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一般可以持续醉心于某事2―个小时。我的慢性咽炎好了,肺活量更强了,牙变白了,嗅觉味觉更灵敏了。而且我不用将每月收入的十分之一或八分之一浪费在百害无益的烟草上。
我戒除了甜食和饮料,包含任何蛋糕,冰激凌,饼干,薯片,士力架等,可乐也被我戒了,在学校如果上累了,我会喝一杯无糖的摩卡或美式,早上醒准备写作时我会给自己端上一杯格雷伯爵或金骏眉。
我(很早前)删掉了我手机里的游戏,微博,抖音等,现在也删掉了uTube,关注的公众要也精简到了7个,分属6个不同的领域。我知道我自控力不足,只能这样做避免它们消耗我。
上学期因为工作原因晚上11点才吃晚饭,胖了20斤,今年我办了健身卡,平均每周去次。早睡早起,不赖床。
虽然7月号就注册了公众号(那时还叫风和浮力),但直到今年9月之前一共才写过两篇。好好经营公众号也在我今年的计划之一,每天6点醒后喝喝茶,看看书,备备或者更新一篇,写作已经成了习惯,我也享受其中,沉迷于写作时的快感,放空一切,全身心集中于里,每个标点符号就是我,我就是每个字。
电子书和平板简直救了我的命,我以前有很多纸质书,每次搬家都重的想死,一边搬书一边反思自己有书不读,活该身体受累。但现在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有价值的书会边读边做笔记,把书读厚,然后把自己思考的精华笔记留下,把书读薄,最后就可以送人或当作二手书卖掉了。
话题回到书上,可能在阅读这本书前我已经将极简主义融入到血液里了,所以没有太多的新鲜感。但可以说作者还是很全面地分了五个方面介绍了极简主义在生活中的应用: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奉献。
呼,当看到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奉献这几时太煎熬了,因为真的太鸡汤了,我真的很讨厌别人去告诉我明天会更好!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的!我天生自带反鸡汤体质,当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尽量自己解决,而不是错过了星星又叹错过了月亮。所有的事儿动手做起就没什么难了,我们总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按照我以往的习惯,我还是摘抄了几句不错的句子。比如在健康一中,作者介绍了一个很实用的管住嘴的方法,比如你想吃一块儿蛋糕,但是心里又很纠结,你就去镜子面前脱掉上衣,看看你对自己身材满意吗?看到肚子上的肥肉还想吃蛋糕吗?这样的话就将吃与痛苦联系在了一起,渐渐戒掉甜食。
还有就是提倡定期锻炼,营养配餐,不吃超市买的加工品,不要在食物上浪费太多金钱,一个月以上不穿的衣服基本就可以捐掉了等等。
极简主义的反义词就是消费主义。
简而言之,极简主义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教你如何省钱,健康,佛系的活下去。
篇8: 《极简主义》读后感
本周在“有书”跟读了英国作家弗格斯奥康耐尔写的《级简主义》,说实话,除非是工作或者学习上的硬性需要,我是一个不会主动去读所谓励志篇、方法论或者管理学类书籍的人,往情怀上说,太功利了!往实际上说,呵呵,没意思,不好看,不如升级打怪。这次跟读这本书一方面是出于对“有书”推荐书目的尊重,既然别人摇了摇小红旗,自己就屁颠屁颠地跟过来了,总不好刚到第二站就开小差吧。二来嘛,自己选读的书还没有读完,而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的任务到了第二时点,怎么也不能打脸,是吧。当然,开卷即有益,饭不是白吃的,路不是白走的,书自然也不是白读的,多多少少有些感受有些思考,记录下来,算是对这顿饭的消化。
要简单先计划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事情其实很简单,要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也就是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用老弗的原话说就是“一个不善于做计划,必定不是一个善于管理自我的人,更别说管理一个团队了。”
计划,嗯嗯,这个我熟,我有话说。记得自己曾经是一个很讨厌“计划”的人,因为总是觉得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等同于古板,死心眼儿,影响发挥,不能随心而动,更不能放飞自我。然而造物弄人,在投身于“生产管理”和“项目管理”事业多年之后,“计划”这个词基本上已经溶化在血液中,铭刻在脑海里了。每项工作开始前“首先明确任务和目标,制定好计划,然后实施这个计划”已经成为自己的新常态,确实获益良多。关于计划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个打住,大家都懂的,而且现在是私人时间,不谈工作,不谈管理,不谈方法论,谈点更愉快的事。
愉快的事,旅行算是一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变成了一个喜欢独来独往的人。喜欢一个人逛街,吃饭,甚至是看电影。如果碰巧出差是一个人,会顿觉身轻如燕,工作的烦恼凭空减去一半。而独自一人的游走自然也就是随心随性,没有什么计划性可言了。然而有限的两次“有计划”的出游却让我改变了“计划与生活无关”的想法。一次是随团,一次是自由行。那次随团是公司放旅游假,一帮处得好的同事撇开了大团,自己组个小团“吃小灶”。出发前没什么事,就对几个目的地的风土人情、传说典故多看了不少,没想到游起来顿时觉得周围的景致生动亲切了很多,兴趣陡增,收获也大大滴,与以往的走马观花大有不同。当然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行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欢歌笑语自是不同,此所谓去哪儿不重要,跟谁一起去才重要吧。而另一次真正的“有计划”是第一次自己带孩子自由行。那次行前颇有些紧张,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把吃喝游住行安排妥帖,特意花了几天时间做功课,还写了路书。什么行程安排、交通信息、住宿预订、景点和餐厅推荐、费用支出计划等.......结果是圆满的,于是“计划”从工作走入了生活。
简单是换个角度看问题
老弗在书中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一个楼里的电梯太慢了,怨声载道,但已建成又不好改造了。后来业主在电梯旁边安了一个镜子,于是当那些不耐烦的纯等待被顾影自怜所替代后,那些怨怼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利用了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这个角度换得真是不错。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记得也有个这样的例子。以前一个工厂,二十四小时连续生产的劳动力密集形产业,生产形式多是小批量多品种且计划变更频繁,每天几百人的生产排班就是个大工程,遇上机器问题原材物料问题订单问题就需要改变生产安排,人员排班在几次打乱后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夜班的人又给连续排到了第二天的白班,每遇此事无论是生产线长还是经理都烦恼不已。然而设备、原料、订单等问题只能通过管理相对优化,并不可能完全不发生而不改变生产安排。后来,在排班时给不同班次的人标上了不同的颜色,白班是白色,中班是黄色,夜班是蓝色,颜色跟人名一体了,这样无论怎么调换生产线变更生产班次,都不把蓝色的人名安排在第二天的白班就OK了。第二天再排班时先按当天员工的班次变更颜色,再安排第二天的班次,至此,错误排班的事情基本没有发生过了。确实,换个角度,也许解决问题就会变得很简单。
不忘初心,快乐很简单
按照老弗的理论,“现实中没有复杂的系统”,或者说真相并不复杂,其实可以很简单,而把事情变复杂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对这个说法我深以为然。现实生活中经常是本来是做一件事A,过程中发现了B又想起了C,最后DEFG纷至沓来,而最初要做的A经常是抛在脑后不知所终了。周而复始,每天忙得要死,却又莫名其妙地完不成任务。之所以这样有时是外界干扰因素太多,在这四海八荒被各路上神们呼来喝去着实也是小仙们的无奈;有时却也是自己没搞清楚方向,迷失在仙泽里了。比如当下流行各种健身,无论是骑行还是健步走还是什么瑜珈拉丁普拉提,有的人直接就去做了,有的人却是本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精神,先置办若干先进装备,等装备齐了,热情似乎也用的差不多了,揣着蛇尾巴等待下一个虎头的到来,似乎完全忘记了当初是为什么开始。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什么?也许就是一个简单的赤子之心。本着初心,过滤干扰,快乐很简单。
篇9: 《极简主义》读后感
苏格拉底曾站在大街上自豪地宣称,这世界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而对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每天都被无数的商品、信息、观念、娱乐、工作等狂轰滥炸着,而所思所想也都是欲望、成功、地位等,以至于脑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似乎总是停不下来。偶尔停下来,也会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做什么。
我们好像忘记了自己只能活短短的七八十年,也忘记了反思为什么要活着,以及如何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实现那么多欲望真的必要多?拥有那么多永远都派不上用场的东西真的必要吗?天天去追逐热点、潮流和不断更新的网络媒体真的必要吗?
当然没有必要。如果我们愿意彻查内心,就会发现,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而真正需要的其实很少。我们之所以那么累,就是因为成为了“想要”的奴隶,放弃了对“需要”的觉知。假如我们能遵循“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原则工作和生活,也许就不会感到疲劳了。如此一来,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那些能让我们和他人变得更幸福、更美好的事。
物质:只拥有绝对必需之物
现在,我们似乎不再懂得过简单的生活,我们拥有过多物质财富,有过多选择、过多诱惑、过多欲望和过多食物。我们挥霍一切,毁掉一切。我们使用免洗餐具、钢笔、打火机、照相机……为了生产这些物品,水、空气和大自然都被污染了。唯有摒除这些身外物才能发现新世界,穿衣、吃饭和睡觉等基本需求才能迈向更深层的境界。不再拥有过多东西,你就能省出更多时间来关注自己的身体。一旦对自己的身体感觉良好,就能忘记肉体的存在,专注于精神发展,使生命充满意义。如此,你会感到更加幸福!
金钱:不要太穷,也不要太富
生活如此复杂,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摆正金钱的位置。因为金钱是一种能量,如果把钱花在毫无价值的东西上,我们将失去能量。我们应努力理解它对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思考金钱与自然、思想、快乐、自尊、居住、环境、朋友、社会等的.关系。血液在体内平缓地流动,这说明我们身体健康;金钱在生活中自由地流通,这说明我们在经济上是健康的。
今天,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每一天是唯一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的生命就是今天,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时间是神圣的礼物,如果我们不能抓住现在的光阴,同样也无法抓住虚幻的未来。但最重要的不是拥有时间,而是不虚度光阴。让生活变得简单,可以获得更多精力,这样就能更好地面对人与事。轻装上阵,此刻就充满热情,我们因此得以欣赏周围的一切:要做的事少了,就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梦想和享受悠闲。比如,你可以一整天待在家里阅读诗歌、烹饪、燃香、喝一杯好葡萄酒并欣赏月亮。
工作:做得越少,效率越高
值得担忧的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而是悄悄溜走的现在。这就需要锻炼注意力和排除杂念的能力。只有此刻做的事才有意义,所以要慢慢把精力集中在“这里”和“现在”的事情上面。能够改变一段时间的质量,是非常可贵的天赋。正如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所有细胞的基因,一段时间也是所有时间的折射。
带着格调做事会让生活变得无限丰富。所谓格调,就是:吃早餐前梳梳头发;就餐时放一点轻音乐;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和聚乙烯制品;触摸柔软之物,嗅闻玫瑰香气……这些都自然地吸引着我们,给我们活力和快乐。当我们把周围一切变得富有格调,同时也把自己变得充满诗意。这就像清空一个塞满杂物的抽屉,或是整理一个橱柜,每一个整理和简化的想法都让我们坚信,生命中有些事是能够被我们牢牢把握的。
总体来讲,这本书虽然讲工作稍多,讲极简主义生活比较少,但是对于处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篇10: 《极简主义》读后感
原本以为是一本倡导极简生活的指南书,结果是写怎么工作的.....难免失望了.....
如果你有幸以色列科学家艾利高德拉特的演讲,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所说的“科学家最基本的信条”这句话。按照他的理论,“现实中没有复杂的系统”,或者说“真相不可能复杂”。因此,我们所述的关于常识的第一个理念就是避免复杂,追求简单。
成功的项目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让“利益相关者”开心:你要明确的告诉利益相关者他们将会得到些什么。很显然,要造就开心的利益相关者,首先要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去问他们,而不要假定自己很了解;也不要认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想要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更不要简单地认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同等重要。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列个名单,然后把他们的获利条件写下来,分析一下现有的项目是否能够满足所有股东的获利条件。
这是我遇到的一件事情。某跨国公司对年轻中层干部的年终考核目标标准是这样的:“在一年的工作中是否提升了经营管理质量,并减少了上级对其工作审核和复审的必要。”
这个考核标准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没人知道这个标准的具体含义。以这个标准去考核干部,又会有什么效果呢?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被考核人认为自己即使遵循正确的方向去行动从而完成任务或项目也没多大用处。年底时,他的上司根本不会以正确的工作目标标准进行考核。按照上述标准考核时,员工获得满分的机会又有多少呢?非常低,因为这种考核标准可以有无数种解释方法。
所以,如果你有这方面问题,比如说你的目标是模糊的,像“很好地完成这些项目”“让消费者接受良好的服务”“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你最好学会解决它。
篇11: 极简主义读后感
极简主义读后感
《极简主义》这本书是美国的乔舒亚和瑞安所著,俩人放弃高薪主管工作,扔掉家中90%物品,21天过上极简生活,成为美国极简主义的先锋。书中,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和极简主义的生活理念。穿越物质的海洋,他们找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五种价值“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和奉献。”《洛杉矶周报》曾对此书发表评论:“这本书教我们如何终结被物质占领的命运。”
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通过疯狂的占有物质真的能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吗?《道德经》中提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过度的感官享受会让人心神不宁,不利于得到身心自由的生活。
正如此书中所言,“我们所承受的几乎所有压力都完全源于自身。幸福源于内部,源自内心,源自充满意义的生活。”著名作家周国平曾说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作者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包括“情绪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和财务健康”,拥有健康是拥有幸福人生的基石,合理的饮食和休息、适当的运动,戒除对身体有害之物,都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的生命状态。
书中提到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包含八个主要元素:“爱、信任、诚实、关怀、支持、专注、可靠和理解”。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多花些时间和精力给予身边重要的人以关注和支持,我们可以放下手机,陪父母去医院检查身体;为心爱的人准备一顿烛光晚餐;陪孩子一同在周末郊游;给许久未联系的挚友打通问候电话……“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们自己的生命也终将在这些美好的关系中得到滋养。
用更少的东西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通过舍弃生活中多余的东西,我们得以超越物质,将自己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有意义的事物上,关注个人的成长,并以有意义的方式为他人和社会奉献。我想这些都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理念。
极简主义不是简单的丢弃东西,也不是拮据度日,而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它是一种更理性的、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大道至简,愿我们都能从作者的分享中领悟到些许生活的智慧和启发。
篇12:极简主义读书笔记
我几乎在第一时间被此书深深吸引。
长期以来困扰我的所有难解谜题,书中都给出了完美答案。
平日里包裹的形形色色太多,我们都忘了生活本身的奥义。
就像书中所言,“极简主义是一个工具,让你摆脱多余事物、更加专注于人生中那些最基本的方面,从而获得快乐、满足和自由。”
如此看来,《极简主义》更像是一本寻找人生的方法论。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想对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来一个彻底评估,不妨继续往下看。
乔舒亚和瑞安(本书的作者)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总结出了使人生活出意义的五大价值:
健康
人际关系
热情
成长
奉献
在五大价值框架下,又生长出许多小的聚焦点。这些点能帮我们理清生活中的乱麻(物质和精神上的),使我们平静地面对当下最真实的自己。
由于书中呈现内容较多,小花椒就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了一个小整合(希望在未来的某年某月,当我无意间翻开这篇读书笔记,会感谢今天的自己做了一件看起来对的事)。
>.饮食、锻炼及睡眠
健康是五大价值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我们的理想与抱负都必须在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下去力求实现。而合理的饮食结构、有效的体育锻炼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就是健康的基础。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讽刺?
吃着一次性餐盒盛装的地沟油和添加剂混合而成的食物;
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下班后也不愿多抬一次腿;
晚上加班回家躺在床上却怎么也摆脱不了晚睡拖延症……
的我们。
是不是应该从某时某刻开始,为自己的健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
>.评估核心人际关系以及自我改变
人际关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命题。好的人际关系能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成长,我们既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又可以从中汲取养分。
就像论语所说:“君子和而不同”。
核心人际关系同理。不以血缘亲疏、认识时间长短、思维方式异同为限,我们需要认清的是:能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正能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慢慢靠近。
有三种方法:
寻找超棒的新人际关系。
中国传统观念中有一句“衣不如新,人不如旧”,但在建立核心人际时我们往往需要抛开这点。新的朋友往往能够为生活中带来超乎想象的新视野,新角度,扩展我们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改造现有的人际关系。
有时间的话,静下心来给自己当下的微信圈做一个评估分类。哪些是“友谊长存”型,哪些是“努力改善”型,哪些是“泛泛之交”型。个中的取舍我也不再赘述。多数情况下我们为了维持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微信里认识的“泛泛之交”上,却忽略了跟挚友以及家人共享的面对面下午茶。
从现在开始,改变吧。
改变自己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推文,大意是讲中国社会人际交往的“圈层”。因为一些机缘我们可能会触碰到远高于自身实际水平的“圈层”,并为此沾沾自喜,但实质是什么呢?这个圈儿里的固有人群根本不会因为你的偶然出现多看你一眼。
很现实,但也有点励志。
在一段人际关系中努力实现自我增值,并抱以诚实,专注,热情与理解,给他人带来信任感与可靠感,清风终会到来。
哦,对了,别忘了还有爱。
>.找到兴趣点并尝试移除枷锁
在这里进行一个小调查,答案自己默默写在心里就好(如果信任小花椒,也可以分享答案到公众号后台)。
1、你热爱自己当下的工作吗?
(答案是“yes”,请直接忽略以下题目)
2、你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吗?
3、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内心是否充满了极大的欢喜?
4、有尝试在工作以外培养兴趣爱好吗?
5、是否以工作太忙,加班太多等为借口,不去尝试和提升这些兴趣爱好?
6、是否在某一时间想过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许会成为此生的使命?
7、是否一方面沉浸在工作无尽的压力与抑郁中,一方面又不敢做出改变?
8、你在乎现有工作带给你的社会地位与物质享受吗?
9、你是否想过为自己而活?
没错,这些是我在看完一遍《极简主义》以后叩问自己的问题。
当我们剥离了工作给予的头衔,金钱铺呈的地位,我们还有什么东西能拿出来真正定义自己?
盖茨比有很多很多钱,可在黛西眼中,他跟当初那个穷小子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学会了麻木地看账单,麻木地还车贷房贷,麻木地购物,麻木地攀比。
我们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更多的资产,却渐渐发现自己欠下了更多的负债。
这其中包括我们欠自己的精神负债。
没有自己的热爱,没有思考的时间,我们习惯了索取,又怎会想要去奉献……
问题来了,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吗?
我们早就不懂怎样经营自己,经营生活了。
最终,我们活成了抑郁的现代人。
乔舒亚和瑞安曾经跟我们一样经历了迷茫。
但他们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实现了“异类觉醒”。
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可以治愈每一个人,唯独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分享给大家:
不管你今年想要做什么,放手去做。追求你的兴趣。
你应当这么做。
篇13:极简主义读书笔记
一、什么是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是一个帮助你获得自由的工具――远离恐惧、烦恼、重压、内疚、抑郁及束缚的自由。我们用它来获得人生的满足感。极简主义中没有规则。确切地说,极简主义只是去除生活中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从而使我们能够专注于最重要的东西――而它们事实上根本就不是实物。极简主义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极简主义者选择摆脱非必需的东西,把握重要的事物,而对优先级的划分则取决于你自己。极简主义者不是通过某种东西,而是通过生活本身来寻找幸福。因此,生活中何者重要、何者多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极简主义并不只适用于不想朝九晚五工作着的单身人士。它适用于任何想过上更加简单、更有意义的生活的人,适用于任何想专注于人生中重要的方面,而非专注于我们文化中与成功和幸福紧密关联的物质财富的人。
(极简主义,就如同除草,清除杂草,留下精心培育的植物。)
二、整理物质的观点
1.我们不是自己的财物本身。
2.我们的价值并不局限于自己所拥有的财产。
3.记忆在我们心中,而不是在物品上。
4.财物给我们的身心带来重压。
5.你可以给自己想要记住的物品拍照留念。
6.对我们来说只能平添愁思的物品,对其他人来说却可能有实际用途。
7.放手让我们获得自由。
(断舍离的观点也是如此,看这件物品对当下的自己是否有用。有用则留下,没有则舍弃。舍弃也并非丢到垃圾桶一途,可以整理出来,送给有需要的人。有些物品仅有睹物思人的作用,可以拍照留念,物品可以转送给有用的人。有些过去的人和事,一味沉浸只会影响当下的生活,而放手则可能让自己解脱。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三、人际关系
在任何关系中,你都不应该指望他人为了遵守你的标准、信仰或价值观而改变。你唯一能改变的人是你自己。当你以身作则时,与你走得最近的人往往也会跟着效仿。如果你改善了自己的饮食,开始健身,开始密切关注那些重要的人际关系,并为人际往来制定更高标准,那么你就会注意到人们在做同样的事情。如果出现在聚会中的是最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带动其他人也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一些人的重要性足以使其居于你人际关系网的顶端,那么就值得你在与他们来往时专心致志。不要打电话。不要聊语音。不要发短信。不要用余光看电视。你眼前这些人非常重要,他们也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坚持听完他们的每一句话。当你全心全意与他们交往时,你会为他们的反应而感到惊喜。
不幸的是,有时候一些关系不再融洽――婚姻、亲密关系、密友、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家人之间的关系等,你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而不是力图“改造”他人)。如果你不快乐,就不必保持某种关系。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该努力反思这段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只是说,如果行不通的话,你可以退出这段关系。
当你寻找新的关系(或者改善现有关系)时,有三件事需要考虑:
1.你想要什么?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但它很关键。写下一切你想从首要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密友以及其他类似关系)中得到的东西。
2.在交往当中,什么是绝对不允许的?可能会有这样一个人,他具备你所期望的一切特质,但是,如果这个人同时拥有你绝对无法接受的信念或价值观,便可能毁掉这整段关系。
3.为了吸引这样的人,你自己必须变成怎样的人?一旦确定了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绝对不要的,你就要弄清自己必须做出怎样的改变,才能吸引这样的人成为你的朋友、恋人或其他任何你所追求的关系。
一旦你写完了以上三个问题的答卷,每天都要把你的答案拿出来看一看。自己寻求的是什么?想要避免的是什么?为了想要的结果你又必须让自己改变什么?明白这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1、确认哪些是你的首要人际关系。2、你想要怎样的首要人际关系以及自己需要改变什么。3、重视首要人际关系。4、实在无法相处时,也需要止损。)
四、当生存不成问题,我们想做什么――兴趣
生活中主要有四道枷锁,让我们无法寻找热情,它们分别是身份、地位、确定性和金钱。
1、身份:
一旦将你的职业认定为“你是什么人”这一问题的答案,你就很难做其他事情。这就是人们在换工作时总是待在同一行业内的原因之一。人们受限于职业等同于身份的想法,便难以意识到自己远不止于此――其实他们自己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出色。你有什么有意义的特质,可以用来确立自己的身份?一旦摆脱了身份的束缚,你就能清空前行的道路,摆脱其他的枷锁。
2、地位:
人们往往将社会地位与工作紧密相连,因为这是当下最容易掌控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你工作够努力(即便那是一份你痛恨的工作),就会获得一时的满足(奖项、报酬、老板的赞誉、大家的认同、朋友的赞许、同事的嫉妒与谄媚、能感受到的权利、额外的责任,诸如此类),以及长期的满足(加薪、奖金、委任、升迁、激励、额外福利等)。要避开地位的负面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成见,最好的办法是“调低音量”。
3、确定性:
确定性让人感觉良好,使你感到舒适和温暖,但有时它是你不想做出改变的最大潜在原因。也就是说,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但又觉得足够舒适,不想为某些可能会让明天不那么舒适的东西牺牲掉你今天的舒适感,因此你不去做出改变。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这种思维方式,让你摆脱确定性带来的束缚,改变你的人生。
首先,你可以把更多的痛苦与不做改变联系起来。考虑自己人生的潜在损失――没能完成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没能追寻你所热爱的事物,辜负了人生的使命。现实是,后悔所带来的长久痛苦远远超过了确定性带给你的一时欢愉。
其次,你可以把更多的快乐与追逐热情、完成使命的长远成就感联系起来。
4、金钱:
要摆脱金钱的枷锁,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那么看重金钱。
如何找到兴趣所在?
通常我们首先会问别人一个非常标准的问题:如果金钱不成问题,你的人生里你想做些什么?有时候,如果换一种问法,这个问题会更容易回答。写下你对下列问题的回答:
1.你上一次真正感到兴奋是什么时候?
2.其他五次类似的(不同的五次)经历是怎样的?
3.你在以上经历中为何会感到激动?
4.哪次经历让你激动了最长时间?
5.这些令人兴奋的事情之间有共性吗?
一旦明白了兴奋是什么样、什么感觉,你就能把兴奋的感觉与让你产生这种感觉的特定经历联系起来,“如果金钱不成问题,你会为你的人生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容易回答。答案是:我会做能让我每天都保持兴奋的事情。所以,让你最为激动、兴奋感维持的时间最久的事情很可能就是你的兴趣所在。
你热爱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到正在做你想做的事情的人,向他们学习,吸收他们的知识经验,然后大步行动。
五、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成长
“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抛开特殊情况,对该问题的回答往往围绕着两点:
・个人成长。
・为他人奉献。
换句话说,我人生的意义就是成长为一个独立个体,并以有意义的方式为他人做贡献。而好消息就是你可以决定自己该如何完成这两件事。
1、下定决心,从心态上把“应该”做的事变成“必须”做的事。所谓下决心往往并不是真的决心,除非你真的把它当成必须做的,除非你觉得它好像压迫在你的神经末梢上,除非你被强迫着去做出行动。一旦那些应该做的事情变成了必须做的,你便是真的下定决心了。
2、持续行动。一旦你下定决心做出改变,一旦你有了足够的动力,最重要的就是立即行动。最开始的几步很关键。一旦你获得了足够多的惯性,这种改变就会变得有趣又激动人心,而你也会想要继续进步和成长。每天付出持续、渐进的行动,就是我们改变人生的方式。让生活各方面进步的小方法可以是每天锻炼,你也可以通过每日一次有意义的交谈来加强人际关系,还可以在你最热爱的事物上花一个小时,等等。这些小变化迅速累积起来,层层叠加。很快,你向身后一瞥,就会被自己的巨大进步惊呆。
3、提高标准。当你在采取渐进式的日常行动时,每天将标准稍微提高一点,尤其是要让你感到不舒服,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想继续成长,就必须持续提升自己的标准。否则,你就会陷入停滞。或者,更糟,如果放低了自己的标准,你就会衰退。离开舒适区是成长的重要部分。你不需要将标准提升太多,只需高到足以使你每天的改变都稍微困难一点。随着时间推移,你逐步提高标准,终将累加到你过去无法想象的程度。
随着你逐渐成长,有些很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你有了更多可以给出的东西。这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循环:你越成长,就越能帮助其他人成长;而越是帮助他人成长,你自己就越能获得更多成长。
(人生的意义:爱自己,爱别人。爱自己,让自己不停留在原地,滋养身心,阅读和锻炼。爱别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助人也是快乐之一。其实,就是那句话,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六、如何奉献
增添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
・创造人们可以使用的某样东西。
・激励某人去采取行动。
・伸出援手。
・在别人想哭时提供肩膀,给人依靠。
・为某人指出更好的方法。
・提供一个新观点。
・以身作则。
・更多地去聆听。
・给予充分的关注。
・在某人需要时支持他。
・去爱他们。
重要的是从实际上增添价值,没有不可告人的隐藏动机,真实、有帮助、不装腔作势。
(真心实意地去帮助,去提供需要的帮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七、你要如何成为一个极简主义者
答案比你想到的还要容易:从你自己开始。你必须先为周边的人做出表率。
・从你的物品开始。
・精简你的壁橱/抽屉。
・献出时间去帮助他人。
・把你的东西捐献给慈善机构。
・改变你的习惯。
・改变你的锻炼方式。
・找回你的时间。
・追求你的爱好。
・找到你的使命。
实践要点:
1、不拘泥于物,以人为中心,以当下的自己的需求出发。
2、专注于重要的人事物,关心重要的人,专注重要的事,只留重要的物,因为人的注意力是稀缺的。
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极简主义读书笔记
★ 极简风格简历
★ 四年极作文
★ 简读后感
【《极简主义》读后感及我是如何成为极简主义者的(推荐13篇)】相关文章:
宫崎骏动画设计与生态主义关系论文2022-06-23
打造简洁美观用户界面的五大秘诀2022-04-30
八千字检讨书我错了2023-09-04
回归八年级语文作文2023-02-28
简约主义设计:少就是多交互设计2022-04-30
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600字2023-03-01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左右2023-01-26
寿司之神观后感2022-10-21
简约风格的设计特征手法及应用论文2022-12-05
室内设计辅导:考试大现代居室设计要素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