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史》有感(推荐20篇)由网友“x z ya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读《唐史》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篇1:读《唐史》有感
读《唐史》有感
吴俊卓
合上《唐史》,书香依旧萦绕在身边。唐朝给我的感觉不是惊奇,不是感叹,而是震撼!
公元626年的一天早晨,秦王李世民率亲信军兵埋伏在长安大明宫的玄武门附近。当他的大哥――太子李建成上朝路过时,他指挥伏军发起雷霆一击,并一箭射杀李建成。李世民的这一箭射开了一片盛唐的天空,射出了一个不朽的盛世。
唐,一个盛开的王朝。巍峨的宫殿需仰视才可见,铺金施翠的龙椅上端坐着神圣的天子。汉人也好,胡人也好,中土也罢,西域也罢,各国使臣络绎不绝的朝拜,可所谓是天下一统,万国来朝。
宫殿外豪宅林立,车水马龙。仪仗威严,风度翩翩的.贵族子弟不可一世。市井中人声鼎沸,车马穿行,衣饰华贵的波斯商贾带着骆驼叮当走过。街道两侧旗幌飘扬,酒楼中传出店小二的朗声吆喝,屠夫案头的倒挂着肥羊肥猪。夕阳西下,每家每户的房顶上炊烟缭绕如丝。入夜后,灯火通明,暗香撩人,楼阁上珍馐满席,葡萄美酒夜光杯交相辉,青楼中传出男女们喃喃细语。实际上,连长安的乞丐也自觉高人一等。
唐朝,既无边界,也无极限,因为这是一片高度开放,无拘无束的精神天空,你能想象得多么遥远,它就多么得无止境;你想象的多么辽阔,它就多么得无边无沿。
唐,一个歌词的王朝。唐人的才华,唐人的浪漫,唐人的潇洒,用笔和墨为唐朝的天空点上几笔优雅的星光。
诗仙,酒仙,李白。
这个狂傲的天才,一生活在诗与酒中。他要感慨,就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他要发牢骚,就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抱怨,就是“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内心痛苦,走投无路,就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不但要打破名缰利锁的束缚,而且希望突破有限时光对人生的限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周。”
……
一首首诗,一首首生命的诗。这是诗人激昂奋发,寻找自我的艰难历程,这是人的精神执着与痛苦地追寻自由的写照。
289个春秋的轮回,20位帝王的更替,唐朝用震撼的实力向世历史证明着它强大的存在!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搅了这中原大地百年的安宁。“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恍然发现大唐的太阳已经偏西了。
抬头望一望头上那一片湛蓝的天空,辽阔,远大,那曾经是大唐的天空……
师评
唐王朝,一个梦幻的时代,从白头宫女说到如今,也说不完道不尽,俊卓用寥寥九百余字就勾勒出一个大唐盛世,还观点鲜明恢弘大气,确实了不起!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总会受益多多!
―END―
篇2:唐诗中读唐史
唐诗中读唐史
用情感丰沛的诗歌来表述客观冷峻的历史,从而让历史具备广泛传播的生命力,这被称为史诗或诗史。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次序颠倒,表达的却是两个概念。
史诗是一种文学体裁,通常是叙述历史和讴歌英雄的长篇叙事诗,具有庄严的创作基调和神圣的传播使命。比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中国西藏的《格萨尔王传》。比较奇特的是,创造了诗歌传奇的汉民族,却没有留下一首公认的史诗。哪怕在唐朝,这个既有辉煌历史又有诗歌土壤的时代,依然没有酝酿出史诗。这不能算汉族文化的缺失,只能怪中国诗歌发展得太快。
纵观史诗,都带有一种原生态的气息,或者说是原始崇拜的意识。浪漫而丰富的想象力和溢于言表的激情,是史诗的鲜明特色。所以从诗歌发展史来看,史诗代表着初始阶段,之后才逐渐由叙事转变为抒情,由写实发展成写意。而中国的诗歌(这里偏指汉族诗歌)从一开始就抒情了,缥缈的意境游荡在《诗经》的字里行间。
钱钟书说:“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的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谈中国诗》)反而到了诗歌巅峰的唐朝,记录历史现实且夹叙夹议的诗,才成为中国诗歌成熟标志的一种类型。只是这类诗更多关注底层社会,还原历史本貌,在基调上也比较低沉苦闷,与澎湃激昂的史诗风格大不相同。专家们把这类诗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基本就是诗史的代名词。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变革,为杜甫的诗史提供了极具戏剧冲突的背景与素材。加上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细腻流畅的笔触,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诗圣”地位。我们通过杜甫的诗看安史之乱,通过白居易的诗看中唐危机,通过韦庄的一首《秦妇吟》看唐末黄巢起义……这些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都是诗史,共同构成了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唐诗中读唐史,可以在杜甫、白居易的诗中读懂社会,在李白、王维的诗中读懂人文,在宫体诗中读懂朝廷,在边塞诗中读懂战争。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种与时俱进的文学创作理念贯穿了唐朝,所以唐诗中反应出的唐朝历史,一直都是重要的史料。唐诗与唐史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乃至史学界对唐朝的阶段划分,都会参照文学界对唐诗发展阶段的划分方式,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四唐的划分方式,最早明确地出现在明代高棅所编著的《唐诗品汇》中。这是根据在不同阶段的社会环境中,唐诗创作所呈现的风格差异来界定的。由于唐诗发展的承袭与相融性,阶段之间的过渡会有些模糊,所以高棅对四唐划分的节点并没有像史学考究那么严谨。目前仍存在着四唐划分的不同版本,不过大体方向是一致的。
从唐高祖李渊开国到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公元6至7)为初唐。这一阶段的历史经历了唐朝开国、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皇统治和神龙政变,整体上国力强盛,政治清明,对外战争无往不胜,文治武功皆达到鼎盛状态。这一阶段的唐诗在上层社会中延续了辞藻靡丽的六朝遗风,形成以“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为代表的宫体诗派,用文字来歌颂朝廷。而在民间则澎湃着建功立业的热血激情,冒出一批致力扭转文风,强调骨气的年轻人,他们把诗歌题材扩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江山。最出名的就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从唐玄宗开元年间到唐代宗永泰年间(公元7至765年)为盛唐。这一阶段的历史经历了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是一次盛极而衰的改变,唐玄宗一手创造了盛世,又一手将其摧残。这一阶段的唐诗迎来空前绝后的大时代,不同风格百花齐放,不同思潮百家争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张扬着盛世的傲气,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感怀着乱世的悲情;诗仙与诗圣,成为唐诗天空里最耀眼的双子星。此外一边是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一边是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一边是恬淡自然,一边是雄浑瑰丽,形成两道鲜明的风景。
从唐代宗大历初年到唐文宗去世(公元766年至840年)为中唐。这一阶段的历史经历了藩镇割据、两税改革、元和中兴、牛李党争和甘露之变,国家进入内政外交的动荡时期,百姓深受多重剥削之苦,民不聊生。这一阶段的唐诗在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的大历诗风过渡之后,逐渐消磨了恣意汪洋的盛唐气度,开始显露出刻意雕琢的匠气。有一派诗人追寻屈原“发愤以抒情”的思想,倡导奇崛险怪的诗歌主张,并在创作中以苦吟为乐。韩愈、孟郊和贾岛是其中的代表。但同时也有白居易、元稹等人秉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要关注社会,反映现实,通熟易懂。
从唐武宗会昌年间到唐哀宗被逼禅位(公元841年至9)为晚唐。这一阶段的历史经历了会昌灭佛、大中之治、黄巢起义和朱温篡唐,积病难返的唐朝尽管在唐宣宗的励精图治下出现短暂的安定繁荣,终究还是在民变和藩镇之祸中走向灭亡。这一阶段的唐诗如同这个朝代一样出现了回光返照,李商隐的深情婉转和杜牧的清丽明快,把诗歌推向又一个高潮。随着社会越来越混乱,积极批判现实的皮日休、杜荀鹤,和消极避世隐逸的司空图、韩偓,成为晚唐诗坛的两大流派。只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些名字已经有点陌生了。
梳理唐诗的发展脉络,发现无论在唐朝哪个阶段,都如社会矛盾一样,会有两个主流的派系对立依存。这种对立是基于诗歌创作的宗旨、体裁、题材、风格,乃至创作态度等方向上的不同。在文化多元的唐朝,这种对立并不互相压制,而是共同创造了诗歌的繁荣,也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历史。
篇3:读史有感
读史有感
读史有感透骨风正盛,
势劲气自雄.
谁欲贾余勇,
鞭指大江东.
篇4:作文 读史有感骈文
作文 读史有感骈文
孙膑善守,白起善攻;太白能诗,韩愈懂文。晏婴三尺而相齐,周昌口吃而辅汉。武安君白起,坑赵卒四十万;望诸君乐毅,陷齐城七十余。诸葛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甘罗年幼未仕而锋芒初露。孙膑示弱而擒庞涓,韩信示愚而取三秦。项王挺戟战百万,孔明鼓舌驳群儒。
胸藏百万兵,挥师抵黄龙;腹有千书谋,定计取幽燕。子云白袍,兵至而敌溃;诸葛羽扇,挥动而贼逃。昔者项籍,举义江东,军马八千,九战章邯。当年黄巢,题诗反唐,饿民百万,十年乱唐,
韩信受胯下之辱,终为元戎之位;子房有拾履之嫌,而得王师之尊。昔者关公单刀匹马,于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献曹公军前;当日子龙长枪白马,于矢石之间,夺阿斗孺子,交刘备帐前。
广东深圳罗湖区松泉中学高三:粤中小儿
篇5:读史有感的诗歌
读史有感的诗歌
水调歌头 赞刘邦
微末一亭长,隆准美颜容。
暴秦乱政蜂起,众望属沛公。
啸命豪杰星聚,张郦萧韩筹划,
陷阵有才雄。长者不侵暴,快速占秦宫。
鸿门宴,赔笑脸,保残生。
霸王违命约定,王汉蜀巴中,
屡败后功成。铁腕尽贤策,众志斩苍龙。
鹧鸪天 斥吕后
高祖微时始作妃,久当人质食其陪。
时来运转成皇后,孝惠崩殂哭不悲。
怀酷忍,用福威,功臣葅醢汉刘危。
王请吕枉移天祚,苍狗灾族灭位归。
鹧鸪天 汉文帝
太后西归诸吕平,宋昌建策绛侯迎。
蠲连坐遣王归国,帝后耕桑边偃兵。
除**,树旗旌,缇萦奏上去酷刑。
法宽尉佗吴王杖,政简民清大汉兴。
篇6: 读《镜子小史》有感
读《镜子小史》有感
我喜欢镜子。每天早晨,我刷完牙,洗完脸,总是习惯性地走到镜子面前,梳梳头,整理整理衣服。可是,关于镜子的历史,我却一无所知。最近,我打开《中国科学小品选》这本书,一下子就被叶永烈爷爷写的《镜子小史》吸引住了。真想不到,镜子还有那么一段漫长而有趣的历史。
叶爷爷告诉我们:“最早的镜子当然就是水了。古时候,人们经常趴在河边,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容貌。人类制造的镜子,最早的当然就是青铜镜了。镜子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镜子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理发厅里的大镜子让人们留意自己的发型,汽车上的反光镜提醒司机注意交通安全,歌舞厅里的宽大壁镜让人们尽情歌舞,百货大楼里的穿衣镜让人们打扮得更漂亮,游乐厅里的哈哈镜让人们捧腹大笑……
在《镜子小史》这篇文章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句话:“镜子永远是那样忠诚,它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迹。”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没有镜子。在人们的思想里,更不能没有镜子。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雷锋叔叔、张海迪大姐姐……,这些品德高尚的人,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要经常照照这些镜子,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读《镜子小史》,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应该与忠实的镜子交朋友,经常用它照照我们的言行,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些欺骗、歪曲、恭维我们的镜子,绝不是我们的朋友,应该远离。与忠实的镜子为友,我们会受益终生。”
篇7:读《吾家小史》有感
那天在学校图书馆无意间看到了他的新作《吾家小史》,联想到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有关他“寻根”的纪录片,两者一结合,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盼。
翻开“目录”,发现这本书共有“四章”和“归结”,在“自序”的部分,他说:“中国文化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毛病。毛病中最让我感到痛切的,是它纵容谣言。”大概是正因他自己的生活一向与谣言相伴,“造谣无责,传谣无阻;中谣无助,辟谣无路;驳谣无效,破谣无趣;老谣方去,新谣无数。”有这样的感慨是正因他的叔叔在“”中自杀,就正因几句辨不清的谣言,他父亲被关押十年,也正因辨不清的谣言,他自己的大半生中,也正因得罪了一些人,一向遭受他人的“口诛笔伐”,不得安宁。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除了从上而下的政治背景外,更由于从下而上的文化土壤。
但是,这本书给我深刻印象的不是这种对待谣言的态度,而是几个细节。
篇8:读《吾家小史》有感
断断续续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吾家小史》,心生感慨,放下书后还沉浸在余先生与天人对话的 篇章中,用巧妙的手法,极其深刻的思想剖析了谣言给他带来的磨练、提升和智慧。
余先生在自序中对此书进行了简单的说:这本书,写了现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三代人的历史:“这历史,虽然低微却会以小见大,与通行的历史教条有根本区别;而正是这区别,与生存良知有关,与文学本性有关”。
余先生用简单的文字描述了他和他家族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从前辈到自己,将自然灾难与人文灾难放一齐,把家庭魔咒转化成了生命笔墨。整本书读完,字里行间,让读者看到,余先生是一个历尽艰险寻找民族尊严的人,一个走向世界阐释中华文化的人,对中国古文化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对特定历史环境下“造反、造谣”两个具有中国古典文化重大词汇,用他独特的视角进行诠释,将一切谣言,转化成对他有益的方面。余先生总是以“忍受小灾难,呼唤大善良。唤不出还是唤,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坚持着自己阐扬中华文化的梦想。“谣言止于智者”在别人无法理解的荆棘丛中,余先生获得了直正的自在。他深情的告诉读者:“祸福相依,善恶相随的古典哲学,一点不错。如果哪一天你们眼前的坏事己经坏到匪夷所思,那么,千万不好沮丧,里边必须埋藏着一个重大契机。”
生命的好处在于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仰,不断的突破和完善自己,用爱和善良化解一切艰难和困苦,只为那份从容和淡定。好书,值得分享。
篇9:读《吾家小史》有感
读完余秋雨先生的《吾家小史》,感慨万千,放下书后还沉浸在余先生与天人对话的 篇章中,用巧妙的手法,极其深刻的思想剖析了谣言给他带来的磨练、提升和智慧。
余先生在自序中对此书进行了简单的说:这本书,写了现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三代人的历史:“这历史,虽然低微却会以小见大,与通行的历史教条有根本区别;而正是这区别,与生存良知有关,与文学本性有关”。
余先生用简单的文字描述了他和他家族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从前辈到自己,将自然灾难与人文灾难放一齐,把家庭魔咒转化成了生命笔墨。整本书读完,字里行间,让读者看到,余先生是一个历尽艰险寻找民族尊严的人,一个走世界阐释中华文化的人,对中国古文化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对特定历史环境下“造反、造谣”两个具有中国古典文化重大词汇,用他独特的视角进行诠释,将一切谣言,转化成对他有益的方面。余先生总是以“忍受小灾难,呼唤大善良。唤不出还是唤,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坚持着自己阐扬中华文化的梦想。“谣言止于智者”在别人无法理解的荆棘丛中,余先生获得了直正的自在。他深情的告诉年轻读者:“祸福相依,善恶相随的古典哲学,一点不错。如果哪一天你们眼前的坏事己经坏到匪夷所思,那么,千万不好沮丧,里边必须埋藏着一个重大契机。”
生命的好处在于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仰,不断的突破和完善自己,用爱和善良化解一切艰难和困苦,只为那份从容和淡定。好书,值得分享。
篇10:读《吾家小史》有感
《吾家小史》让我第一次有了了解时代的冲动。越是令人心悸的黑暗往往酝酿着清粥小菜的完美。有些完美最后穿越过漫长的黑暗,而坚持活着,真的就是胜利。
全文能够说是余先生对自己一生的叙述,从小时候的家庭启蒙到落魄山野的高阁藏书,下乡返乡、高官辞禄、逃离和回归。一本书,浓缩了太多琐碎却又完整的人生。就正因要说的话太多,可版面太少,因此很多事只能一笔带过。比如读到余先生的“益生哥”为了爱被小伎俩骗去了性命的悲苦;读到祖母支撑了大家庭半辈子去世时要挂横幅才发现根本不知道祖母的名字的哀恸;读盗墓的“夜仙”送上的教材为全村人启蒙。。。全是寥寥几句,但是好像是拉扯大了整个礼貌。
篇11: 读唐宋诗会意有感
读唐宋诗会意有感
认识《唐宋诗会意》的作者邹金灿(字鸿仪,号商木)先生已经有两年。他是我们召南诗社的创社大师兄,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个温和儒雅的人。这部著作是诗论,更有淳厚情感。读这本书,更像是和商木师兄本人亲近地交谈。
商木师兄讲解唐宋诗,会圈点一些字句,比如他称赞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的“疑”字运用得巧妙,能够引发读者好奇;又提及苏舜钦“晚泊孤舟古祠下”之“孤”为全诗亮眼之笔。
这本书讲诗,并不拘泥于诗本身,或从谈论一首诗开始,进而讲述诗人身世,再剖析诗人的内心,而其中更蕴涵作者自身的寄托。对于古典诗歌与现实的互照,他更有体悟,行文中并不掩藏这种感受,却以严肃而温和的姿态,对现实发出了感慨。
细读之下,会发现这本书其实是一位诗人多年读诗、写诗的独有体会,一点一滴向我们娓娓道来。作者凭借他博览的积累,从独有的见识角度出发,征引赅博,与我们畅谈开来。书中言语深挚和缓,使我们不觉得隔着纸张和文字,而与作者有太大的距离。
读完这本书,最使人感叹的,是唐宋七百年之间许多诗人独特的性情与高远的怀抱,比如王安石。商木师兄跟我们说过,王安石是他最喜爱的诗人。有一次,他和我们聊天,分别前送给我们的寄语,便是王安石的《送陈靖中舍归武陵》: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记得师兄当时说,尘世纷乱,但愿我们都能坚守自己,不被乱花迷住双眼,葆有愉悦的心情。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
在《唐宋诗会意》一书里,无论是从谈论的次数,还是从诗歌评价看来,都可看出作者对王安石的尊崇。他认为王安石诗是宋诗的翘楚,其诗“瘦硬雄直”(梁启超语),不事过多修饰,直见诗歌主旨,而气质雄浑刚直。
也许这不是大多数人喜欢的诗歌风格,包括我个人最初读王安石诗,也并没有体会其旨,只看出诗中更多显露的是其作为政治家的.气度,比如从《元丰行示德逢》的诗句中,隐隐感受到其抱负及作为主政者对生民的关切。
“大凡思想深刻之人,往往冷峻;心性悲悯之人,容易浮浅。王安石却兼具深刻与悲悯,这极其难得。”这是作者对王安石其人的评价,可见王安石在作者心中的分量。
王安石还有的一面,我是从《示长安君》《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等诗中窥见的。刘熙载《艺概》评论王安石文说:“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恻呜咽,语语自肺腑中流出。”此番评价也可推及其诗,世人皆知王安石是有宋一代的政治家,却鲜顾及他面对骨肉别离时“泪染衣襟不自知”的深悲,也就是书里所说“拗相公的深情”,令人动容。
提到苏舜钦的诗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商木师兄写道:“这里的孤舟,所指的不仅仅是一艘船,它还表露了一种孤往的人生境况――你或许有许多同道,但在更多的时候,你必须一人前行。这庶几于孟子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阐述的不只是勇气,还有意念、境界。”
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段落之一。我相信人总会在某一时刻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为“我”所认定值得的事去抗争,就算这个路上只有自己一人。而苏舜钦在政治上支持变革、抨击弊政,对现实尖锐的斥责往往为其诗增添力量,亦可见为人的高度决定着作品的高度。
在本书的“剧谈篇”中,更是多以诗人为主角,谈论诗人诗心,使我们可见孟浩然之率真、刘长卿之刚直、小杜之沉慨等。我们在认识到这些诗人独特性情的时候,便知道他们的诗风及气格从何而来。除了天赋才华,上天更把高远的襟抱给了这些诗人,使他们能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诗篇。太多人身名湮灭在万古江河之中,而诗人却因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深远情志而不朽。
除了谈论诗艺,这本书更高的价值在于其寄托的内在精神。通过谈论诗人怀抱,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儒家精神的内核,即忠恕仁义等思想,以及对人伦的重视、对现实的进取精神,私以为这是中国文人诗歌的力量所在,作者以此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服膺及坚守之意。
而作者更深层次的理想,便是像徐晋如先生在序言所说的“厚人伦美教化成风俗”。这不是容易的事情,却是古代士人的信念。《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儒家诗教有温柔敦厚的特点,这里的“化”是一个逐渐浸润的过程,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文化陶冶,而不是剧烈的变革。
作者的理想或许显得奢侈,却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高尚”不再被重视的年代,更应有此坚持。
邹金灿按:
这是召南诗社谢可欣同学惠赐的《唐宋诗会意》书评,感谢可欣同学。
文中一些揄扬之词,其实我心里知道,以自己微末的才能,是当不起的。不过,我把这视为同道朋友对我的勉励。
我对王荆公诗的钟爱,还有其他原因,《唐宋诗会意》里未遑多说,且俟他日另行草文细谈。
今年六月,召南诗社举办了第三届“召南杯”诗赛,我忝为评委,全程糊名评选,第三名是这首诗:
梦游蓬莱山
杯里江河应倒悬。紫车一夜玉山巅。
出霄鸟使相斜睨,闭户天阍方晏眠。
独客云行耽绝境,醉魂烟散失多年。
幽思又极人间事,到晓生风更悚然。
当时我给出的评语是:“起笔铮亮人目,前四句有雷声殷耳,惜乎后力不济,略显肤廓。醉魂句生硬。末句泊。”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可欣同学,当时正在读大二。
后来我看到得奖者名单的时候,暗暗吃了一惊。想起自己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正开始发力写诗,然而学力不足,作品质量粗糙,没有一首诗能够留到现在。
可以这样说,我在大二的时候,远没有可欣同学今天的笔力。
这是一位95后同学。
曾几何时,90后在网络上备受各种严苛的批评。
不过,我在与90后的实际接触中,却得到了迥异于传言的认知。
远的不说,在传统文化方面,他们普遍比我们80后功底扎实。这是因为,90后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身处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里,他们所得到的信息更丰富,也有许多便利的渠道学到真东西。
另外,就追求理想这件事上所展现出的力量感而言,90后比80后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里并不是旨在证明90后比80后优秀,我想说的是,拿出生年代来说事,本身就是一件极不靠谱的事情。
后生可畏。谁说不是呢?
祝福他们。
篇12:读唐史,读唐史贯休,读唐史的意思,读唐史赏析
读唐史,读唐史贯休,读唐史的意思,读唐史赏析 -诗词大全
读唐史作者:贯休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我爱李景伯,内宴执良规。君臣道昭彰,天颜终熙怡。
大簸怕清风,糠秕缭乱飞。洪炉烹五金,黄金终自奇。
大哉为忠臣,舍此何所之。
篇13:读《中国廉政史鉴》有感
读《中国廉政史鉴》有感
动力厂 熊以龙
近日,偶读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鉴》一书,使我感受良多,深受启发,本书非常具有可读性。我深刻地了解了廉政建设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看完后就像是听了一堂不设讲台、不见讲师的廉政讲座,而我也在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精神营养!我觉得该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追根朔源,“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辨证统一。
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廉政文化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书中有关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我们中国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至今还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阅读后,使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通过阅读该书记让我进一步提高了自我严于律己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要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始、慎微、慎独、慎欲,做到警钟长鸣,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免疫力,切实做到不义之财不谋,不法之事不办,最终使廉政成为一种虔诚信仰、一种热情追求、一种自觉实践,真正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行事。
篇14:读《自然史》有感作文650字
读《自然史》有感作文650字
夜幕降临,太阳染红了天空,树上悄无声息地落下一片片树叶,我做在窗口打开书,书里有描绘这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叮咚—叮咚—”。鸟儿在枝头唱着优美动听的歌,蝴蝶在花丛中展现出优美的舞姿。一阵风吹来柳树的柳条像一位长发飘逸的姑娘,在风中舞动。这么美的环境是—大自然。我们和动物们共同栖息的家园。
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在帮助我们呢!你们看马儿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动物。马常常和我们同甘共苦,共担征战拔涉的艰辛,共享胜利喜悦的荣耀,它们英勇无比,面临危急情况总是身先士卒,义无反顾。对主人忠心耿耿。
马儿对我们十分忠诚的动物,那么驴也是不是这样的动物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驴是一种性格温顺纯良的动物,它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人类的鞭打,从没有过报复的心理。我们应该对驴好一点啦!因为驴和马一样任劳任怨,但因为驴长像不高贵,所以人们只给驴一些干草,我们更应该好好爱护它们。因为它们是我们驼重物的好帮手。
我们之所以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这还要谢谢我们的动物朋友-牛。牛是我们人类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如果没有牛,我们的农民伯伯将会非常的辛苦。牛是非常的朴实善良,不怕吃苦,不怕累,一心一意地为我们服务。虽然现在已很少使用畜力,但它们为人类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了地上的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天上的动物更是人我们的朋友。如鸽子,在战争时期鸽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发送情报,在敌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充当信使,可让部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动物不仅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发明高科技的导师。我们发明过电子蛙眼,那就是我们去拜访老师——青蛙。青蛙一定要等到飞蛾起飞才发动攻击,仿生学家对青蛙进行了特殊的实验研究,明白了蛙眼的原理和结构,仿生学家就发明了电子蛙眼。电子蛙眼是电子眼的一种,它其实就是一个摄像头,成像后通过光缆传输到电脑设备显示和保存,它的'探测范围呈扇状且能转动似蛙类的眼睛。
在这么多的动物中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狗。我家就有一只狗名叫乖乖。我经常和它在一起玩耍嬉戏。我给它吃食物,它便会伸起小手和我握手。记得有一次我要带乖乖出去散步,这时乖乖叫了起来,我以为它很开心,我便去拉它,它却死也不肯走,一直开着窗户,我知道了原来我忘关窗户了!我们开开心心地出去散步了,我边走边想动物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呀!
我们要谢谢动物,它们不仅陪伴着我们,还不断启迪我们从而发明创造新的事物,增强人类的探索能力。随着环境的污染,动物们面临着无家可归的现象,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更要好好保护它们,使它们有一个温馨的家园,不用担心有家不能回的困难。我们要共同保护人类与动物的母亲——地球。
篇15:读《镜子小史》有感作文
人是爱美的动物,照镜子当然是爱美的
人类制造的镜子,最早的要数铜镜,在我们
在《镜子小史》这篇小学生作文大全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一切品德高尚、礼仪具备的名人智士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经常照一照这些忠实的镜子,就能懂得做人应有的态度和规矩。
生活中也有不忠实的镜子。你看,镜面不平的“哈哈镜。”,你对着它一照,脸就歪歪扭扭的,一副怪模样。正如俄国文学家契诃夫的讽刺小说《不平的镜子》说的是,有位五官不正的夫人,偶然得到一面不平的镜子。这面镜子照着英俊的人,却把脸相往四方八面扯歪;而照着这丑陋的夫人,反而使得她变得妖媚迷人。于是,这位夫人认为人们对她的容貌的如实评价是谎话。她哪里知道,是这面不平的镜子调整了她不端正的五官,她将这面欺骗了她的镜子视为忠实的朋友,如醉如痴地抱着不放,是多么的可悲!
平日交朋友也是一样,那些直接指出你的不是,即使逆耳也是忠言,即使苦口也是良药。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知心好友,也是一面忠实的镜子。那些只懂得阿谀奉承,恭维你的朋友,只是共富贵的酒内朋友,欺骗我们的“镜子”,绝非可交之友。人们在生活中,是多么需要一面能忠实反映我们真实面貌的“镜”啊!
篇16:《唐史原来超有趣》读后感
《唐史原来超有趣》读后感
文u花若离
琵琶行
孙晓磊 - 琵琶行
01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唐史原来超有趣》这本书的读后感,我将这本书看了一遍之后就束之高阁了,不过里面的内容一直在在脑海中回放,是因为这本书用现代人的角度来解读历史,书中的语言幽默有趣,尤其是目录的标题,就像是一把钩子,牢牢的勾住了我读下去的欲望。
这就和我们新媒体文章起标题一样,看到好看的标题,便想知道其中的内容。
多读史书,确实能给人以启迪,对于写观点的人来说,史书中的故事能够揭露人性,古代人物待人接物,行为处事有很多地方也需要我们学习。
对于写故事的人来说,从史书中寻找素材,尤其是皇家,皇上的高贵,后宫的尔虞我诈,神秘莫测遮遮掩掩,正史野史随手拈来,只要你有心哪个都能编成一部长篇,这也是近年来电视剧宫廷戏长盛不衰的原因。
02
而唐朝从公元6起到公元9共经历将近3的岁月,这其中有无数的悲欢离合,既有天子的威名远播的开元,也有贞观之治的辉煌岁月。
关于女人,封建王朝出现的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则是历史的传奇,而与她相呼应的上官婉儿的一生也让人唏嘘不已。
大唐公主们豪放不羁的作风但依然抵挡不住他们作为皇家女人的悲哀,她们注定要为权利做出牺牲。
关于爱情,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千古悲情,一曲霓裳羽衣舞,诉说着盛极而衰的悲哀。但不可否认,大唐在中国古代历史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后人好好研究。
开元盛世期间,大唐的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相对高的巅峰,此时的大唐,国民富实,物资充裕,治安有序,国泰民安。
当时的经济迅猛发展,人口猛增,根据官方的户口统计,唐初全国仅38万户人口,到了公元755年则猛增至891万户,竟然翻了20多倍。
人们的生活富足对文化艺术也有了更高的追求,隋朝的灭亡使唐朝统治者十分注意儒家道家佛教三教的平衡,在这期间他们虽然有变化但是融合一直在继续。
在这种宽松的思想氛围下,皇帝李世民创造了《秦王破阵乐》,唐玄宗李隆基创作了霓裳羽衣曲。
在唐朝还出现了许多多伟大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像诗人王维,画家吴道子,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除了这些,辉煌的石窟艺术,闻名世界的唐三彩,都是大唐辉煌发展的一部分。
唐朝的诗人不得不提李白,李白一生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作,至今传世的还有1000多首诗歌,其中《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
开元十三年,李白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一次出游他的心中有一番大的抱负,必定要有一份追求,李白一出属中便遇到了心中敬仰已久的江陵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也对他赞赏有加。
有了司马承祯的赏识李白的信心更加强烈,他继续沿长江南下,到了庐山后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名篇,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中第二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我们语文课本上人人必须背诵的诗句。
但李白最大的梦想依然是进入权力的中心,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虽然他经过朋友的引荐见到了唐玄宗,并且被任命为供奉翰林,陪侍皇帝左右,但唐玄宗根本不看好他的政治才能,给他的职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文学侍从。
实际上这个职位很适合李白,但是李白总是想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做一番大事,事业的不得意,让李白十分苦闷,天天喝酒解闷,甚至做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事来。
他还趁着醉意入宫,借机让唐玄宗宠信的大宦官高力士为自己脱靴,宁惹君子不惹小人,高力士被人平常高高捧在上惯了,哪肯这般受气,在杨贵妃面前给他穿了许多小鞋,惹得杨贵妃恨上了李白。
而李白藐视权贵,得罪了不仅仅是高力士和杨贵妃,还有许多京城的权贵,不得不说这是李白情商低的表现,我们现在也经常说情商,不要有些小聪明,就自以为是,哪怕你是天才过人的李白也不行,得罪了小人照样给你穿小鞋。
李白不懂政治,当永王李U带着军队向东而来,要请李白做他的幕僚时,李白根本没有弄清楚永王起兵的目的,就成了他的幕僚,在永王兵败后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
李白的艺术造诣不可谓不高,但他在从政的道路上又不肯收敛自己的光芒,一意孤行得罪小人。
如果他在翰林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发展自己的才华,或许会为后世留下更多的艺术瑰宝,人既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还要做自己擅长做的事。如我们写作,老师也说过,许多人想做,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爱写作,所以尽其可能去做自己擅长的事,不能少一些痛苦,也更能够成功。
03
唐朝历史是古代华丽的一笔,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唐朝的历位皇帝
唐高祖李渊从隋炀帝杨广的手里夺得了政权,但是却因为他一直在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摇摆不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最后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夺得了皇位史称唐太宗。
李世民是个好皇帝,他从隋炀帝的身上吸取教训,自己励精图治,广招人才,以人为本,在他的身边,文有后世称颂的房谋杜断,就是宰相房玄龄与杜如晦,武有尉迟敬德和秦琼秦书宝,在官员的任用上他举贤不避亲,对自己的大舅哥长孙无忌赞赏有加,再加上后宫有一位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大唐徐徐展开了开元盛世的画卷。
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天时地利人和登上皇位之后
守护着祖宗的家业,他算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但他的身边有一位武则天,由于武则天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的光芒盖过了李治,而她在位时也确实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狄仁杰上官婉儿的关系更是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但她与男宠薛仁义,张昌宗,张易之的关系,算是她人生的一大败笔,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代女皇,他有着对权力至高无上的追求,她也想向历代皇帝一样也有后宫佳丽3000的愿望,作为一个女人,她肯定也是不甘于寂寞的。所以对于她的所作所为,她自己没有写任何功过,只留下了一个无字碑供后人评说。
唐中宗李显两次即位,在他第二次即位后,对于与他患难与共的妻子韦后,他极尽宠爱之能事,是因为当初在流落在外的时候曾经对妻子许诺,只要他能再当上皇帝妻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李显也真的做到了这个诺言,韦后与女儿安乐公主在宫中为所欲为,等李显对他们稍露怒色的时候,两个人居然合伙把自己的丈夫和老爸杀死了。
她们想把持朝政,自然是有人不甘心的,太平公主联合李隆基发动了政变,拥护自己的老爸李旦登上了皇位。
唐睿宗李旦也算是一个神奇人物了,他被历史裹挟着两次称帝,三次让位,他甘于平淡对名利没有任何争夺之心,只爱琴棋书画,可能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份淡然他才躲过了皇权的生死之争,所谓祸之福所依,福之祸所依,说的大概就是李旦这种人。
李旦儿子李隆基就是与杨玉环传出千古绯闻爱恋的唐玄宗,3000宠爱集一身,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杨玉环,仗着唐玄宗的宠爱,越发的骄横跋扈,而她和安禄山之间不明不白的关系,让安禄山的势力越来越大,最终造成了安史之乱,而她也被逼在马嵬坡自尽。
世上常有人评说当初她没有自尽而是东渡到了日本,不过据史书记载当时唐玄宗让外面的官兵亲自来验过尸身,所以这只能是无稽之谈了。
太子李亨即位后,史称唐肃宗,但他在位时没有什么太大的政绩,被张皇后和李辅国把持朝政,李辅国支持太子李豫登基。
晚唐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宦官专权,()太子李豫在李辅国的支持下登上大唐皇位史称唐代宗。
李豫不甘心被宦官把持朝政,设计诛杀了李辅国后,居然让自己的政权又到了另外一个宦官手上,人称程元振。
大唐的气势越来越弱了,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病逝于长安宫中,皇太子李适成了唐朝历史上第11位皇帝唐德宗。
唐德宗的一生,也可谓是跌宕起伏,前半生他励精图治,希望恢复唐朝的以往盛世气象,但他的所作所为收效甚微,他由满怀希望到失望,到晚年也越来越不靠谱,宠幸宦官,好敛钱财,后世对他的评价是失败。
之后便是唐顺宗,但他登上皇位的时候身体有恙,虽让他也想有一番大作为,但宦官的势力太大,他在宦官的逼迫下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太子李纯,人称唐宪宗。
在唐宪宗的手中,安史之乱之后的中兴问题得到了解决,因他的年号为元和,所以这段时间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元和中兴。
唐宪宗既信奉佛教也信奉道教,他信奉道教当然是为了长生不老,服用了道士的丹药,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最后不仅没有长生不老反而死于这些丹药。
所以说迷信害死人呐,无论你是皇帝老儿还是平民百姓。
04
之后的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到最后的唐哀帝,都没能扭转唐朝病入膏肓的趋势,大唐的风采不在。
唐哀帝之后,中国再次进入了一个四分五裂征战不休的战乱时期五代十国。直到宋太祖建立宋朝,中国才再次进入统一时期。
千年索绕,数无尽的风流人物,说不完的盛世景象,敦煌大唐,终于落幕。
唐朝历经三百年的风云,其间的故事,人性,皇权之争数不胜数,各色人物皆登场,除了皇帝们或坎坷,或奢靡的一生,还有后宫妃子之间的斗争,宰相们刚正不阿的故事,有人真心为国家着想,有人只想自己捞钱享受。
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思索,读历史,想自己,想人生,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无论是千古一帝,还是王公大臣,或是普通百姓,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的微小一分子,尽心感受快乐,努力过好每一天,不负今天,不负未来。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话作为今天读后感的结尾: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篇17: 读《唐家小仙妹》有感
白色的背景面上,四个充满童真的男孩站在翡翠的草坪上,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女婴儿,那个女孩儿的微笑似一股清泉让我深深着迷。我轻轻地捧起,静静地,一字一句地读着这个故事《唐家小仙妹》。
故事中,唐飞家从天而降”了一个小婴儿,马小跳在见到小婴儿的第一眼就脱口而出称她为唐小仙。这个小妹妹的到来,不仅为家里带来了欢乐,而且在她身上也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这也让身为哥哥的唐飞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唐小仙的一切萌萌哒,实在逗人喜爱,可不知怎的,我的思绪却被另一个人深深吸引她的哥哥,唐飞。
以前,在唐飞眼里,什么都无所谓,可自从唐小仙到来之后,现在在唐飞眼里,有一种责任,有一种担当,还有一种坚定。”这是夏林果对唐飞的评价。因为妈妈要入住医院,爸爸又在公司、医院两头跑,照顾家庭和妹妹的重任就落在了唐飞身上,在这期间,唐飞在点滴中成长,他已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关心的唐飞,而是蜕变”成了有责任、有担当的小男子汉。担当,是小孩子成长的标志,当你不再无所事事、依赖父母,而是主动承担时,你就会慢慢进步,慢慢成熟。
每个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还没挑战金奖前,我也和别的孩子一样,衣食住行样样由父母担着,饭由父母烧,衣服由父母洗,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担心,完全就是一个小公主。可是当老师通知我要挑战金奖时,一切都颠倒了。自己烧饭、洗衣服、洗碗家里的许多家务,妈妈都特意训练我,在那几天里,我突然发现自己变了很多,似乎一下子成长了很多。在离开家去挑战的三天里,一切都须我们自己完成,做出的一切举动都有自己承担,而不是有家长袒护。在离营的最后,赵老师进行了总结,她告诉我们,在离开家的这几天,她从我们身上看到了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从稚嫩的孩童成长为成熟的青少年,从毛毛虫变成五彩斑斓的蝴蝶的蜕变是担当、责任的体现,离开父母的呵护,在没有茂密枝叶的空地上冒着风雨生长,这也算成长。
担当,也是一种成长,感谢唐飞,是他给予了我力量。
篇18: 读《唐家小仙妹》有感
我在暑假里读了一本书,叫做《淘气包马小跳之唐家小仙妹》。
书中主人公马小跳,是一个特别招人喜欢的`人,而且在他身边的男生都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在他身边的男生可多了,比如说有唐飞、毛超、张达和丁文涛……有一天,他们几个男生发现唐飞最近的表现变得有些“神经兮兮”,马小跳和几人挨个去问唐飞,终于,问出了事情的原因。原来是唐飞家来了个“不速之客”――一个“从天而降”的小婴儿。唐飞的爸爸妈妈保密工作做得太好,没有让唐飞发现家里来了个小婴儿。接着,唐飞的爸爸妈妈就把帮小婴儿取名的工作交给了唐飞,就把这个工作当做给唐飞的弥补(因为唐飞爸爸妈妈瞒着唐飞生了个小妹妹)。这么有趣的事情怎么少得了马小跳呢!当马小跳第一眼看见这个小婴儿的时候,就脱口而出“唐小仙”这个名字,就想把这个小女孩取名为“唐小仙”。把这个小女孩取完名之后,他们几个就跟这个小女孩发生了奇妙有趣的事情。
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想到了,如果我也有一个这样会“从天而降”的妹妹就好了。你们知道去我为什么想要一个妹妹吗?因为我有了一个妹妹的话,这样我就可以有更多的好了朋友,有个妹妹或有个弟弟我都会特别喜欢,而不会像唐飞一样那么惊讶,那么吃惊。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而这个道理就是;你身边的好朋友就想你肚子里的蛔虫一样,他们是最懂你的人,可能比你的爸爸妈妈还懂你,所以你有什么不喜欢,讨厌的事情,你都可以跟你的同学说。
读了这本书,我有了许多感受。
篇19: 读《唐吉珂德》有感
一顶不大周全的头盔,一身生锈的铠甲,一匹C骨如柴的马。对了,他就是唐•;吉珂德。
他曾经对骑士如痴疯狂,自认为自己将会名垂青史,成为人人传颂的勇敢骑士,一次次为“正义”而战,却丑态百出,令人捧腹大笑。
故事中的唐・吉珂德将每一家店当成城堡,将风车当成巨人,将路人都当成骑士,每一步都根据小说上做,他说的是骑士的话,做的是骑士所做的,他本以为人家对他肃然起敬,可大家都把它当成疯子,嘲笑他。而在我看来他虽然疯疯癫癫,但仍然有让人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他的执着。
唐・吉珂德一路上经历了风风雨雨,无论是人们的嘲笑,还是被打得遍体鳞伤,不得动弹,他仍然坚持自己是一个骑士。
这种执着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当你有一颗执着之心时,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记得我的一个同学羽毛球很厉害,大家都怕和他比赛,胆小的连试都不敢试,胆大的打一场就泄气了。可我偏不信这个邪,与他交手,我输得很惨。可当我想起唐•;吉珂德的执着之心时,我决心好好练习,一定要打败他。
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的羽毛球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期间,我不知流了多少汗,流过多少的泪,一次次的想放弃……但最后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我再次和同学交锋时,我还真有点担心,直到那个关键球随着震撼的扣球声,球稳稳当当落在了他的地盘上,我赢了!我真感谢唐・吉珂德,他让我知道了执着,总会有回报。
但可惜,虽然唐・吉珂德拥有强烈的执着,可他却用在了幻想小说中的骑士世界,使他最终让人嘲笑。但大家想想,他难道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难道他没有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
篇20: 读《唐吉珂德》有感
第一次听说唐吉珂德是在中学历史课上。就知道有塞万提斯这么个人,写了本叫《唐吉珂德》;主人公是个疯子,看骑士小说走火入魔,要做一名游侠去锄强扶弱,闯荡世界。搞笑的是他老人家还看风车不顺眼,催马提矛跟风车大干了一场,自然是他败下阵来,还差点摔断胳膊。一直对这个文学形象都是一笑了之,并没有多想。有一天逛书店,偶然看到一本书封皮上有一行小字,是译者的介绍。大意是,这本书之所以魅力永存,是因为它提出了一个人生中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这句话让我眼前一亮,我把书翻过来一看,书名赫然写着“唐吉珂德”四个大字。我当即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下来。读了几章,我突然有个疑问:为什么作者要把主人公写成一个年过五旬的老头呢?如果换成个十几岁的毛头小伙不好吗?就在一刹那我明白了。确实如果写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就没有那么多人笑话他,那么作品也就难以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也许,塞老人家是在扪心自问,人上了年纪还有没有权利追逐自己的梦想,还能不能去实践自己的理想?在一片充满质疑、嘲笑和难以想象的强大的阻力面前。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唐吉珂德决定像小说中的骑士那样去行侠仗义后就厄运不断,著名的大战风车的情节也被刻意地写在了前面。但是,唐吉珂德没有灰心丧气,没有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有丝毫怀疑,很有大无畏的'气魄。我认为这个风车是有象征意义的;在强大的风车面前,瘦弱的唐吉珂德是弱小的,战斗的结果自然是老人家摔在了地上。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唐吉珂德胆敢再去风车头上动土,结果还是一样。那如果再试一百次,一千次甚至一万次呢?如果唐吉珂德讲究点战术,借助点其他工具呢?如果恰好遇到一个不太牢固的风车呢?你敢说他就会次次失败?唐吉珂德颇有中国古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感觉。塞翁本人虽一生坎坷,厄运不断,但肯定从未丧失过信念!晚年写下这本传世经典就是明证!唐吉珂德是所有坚持自己理想的人们的化身。其实重要的不是你的理想或目标是什么,而是你有没有为自己的理想或目标坚定不移地付出的勇气。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嘲笑吧,让别人去嫉妒吧!人是要有信念的,每当你迈出一步,你会发现你的世界不知不觉变宽了很多。我来做一个假设,一个大胆的假设。就在唐吉珂德和风车第N次的较量时,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次轰然倒下的竟是当初强大得不可一世的风车。更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就在风车下埋藏着宝藏,唐吉珂德发大了。不要说不可能啊,很多宝藏不也是很偶然发现的么?人生就是这样充满戏剧性的。很多时候两点间最快的达到方式并不是走直线。别人还在独木桥上拼得你死我活想得到的东西,却被一个无心者毫不费力的得到了(在那些拼得你死我活的人眼中看来)。
★ 唐诗中读唐史
【读《唐史》有感(推荐20篇)】相关文章: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学反思2023-05-27
关于博学的议论文2023-07-04
奥斯威辛的风阅读训练及答案2022-08-13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过去和现在论文2023-07-01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学设计2022-05-07
留学的励志故事2023-12-10
初春的诗句2022-04-30
捕蛇者说的鉴赏2023-10-26
个人回顾的诚挚道歉2023-07-26
我喜欢在图书馆读书-I like to study in the lib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