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作品《女人》读后感

时间:2023-12-19 08:12:23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梁实秋作品《女人》读后感(推荐7篇)由网友“milaishenya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梁实秋作品《女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梁实秋作品《女人》读后感

篇1:梁实秋作品《女人》读后感

梁先生在《女人》一文中讲述了女人诸多“不是”。女人原来如此丰富,读罢此文,竟怀疑自己还是不是女人了,似乎那些字眼皆与自己无关似的。

首先讲女人爱说谎——

“假如女人所捏撰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税,便很容易致富。这问题在什么叫做说谎。若是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小小的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的富于说谎的天才。

有具体的例证!你没有陪过女人买东西吗?尤其是买衣料,她从不干干脆脆的说要做什么衣,要买什么料,准备出多少钱。她必定要东挑西拣,翻天覆地,同时口中念念有词,不是嫌这匹料子太薄,就是怪那匹料子花样太旧,这个不禁洗,那个不禁晒,这个缩头大,那个门面窄,批评得人家一文不值……”

提到撒谎的女人,我首先想到的是我那没有上过学且思维奇特的婆婆。每次她在不好意思麻烦我帮她做些例如买药看病之类的事情前,总会扯些东西南北不可思议的小谎,以打消她心中的不落忍。直至听到我坚定地说上那句“有事儿您说话!”后,才踏实地为我安排任务。

其实说实话,无论谎言的大小,谁都不喜欢被骗!我觉得为公婆做事天经地义,责无旁贷,定竭尽全力;但若有被骗之嫌,竭尽全力便会被折扣为力所能及……

我是女人,当然也爱逛街买衣服,但最不喜欢磨蹭磨叽。一般我都是抱着“一见钟情”的心态对待买衣服这事儿,打眼儿一看,第一眼喜欢,手感质量不错,就与卖衣服的老板谈价钱,往往我的估值与老板能接受的价格相差无几,买卖双方速战速绝,各不耽误时间;若未谈拢,换上一家店再谈价,若没戏,就主动降价十块八块的,向老板讲几句好的同时,衣服大多能在理想价格里拿下……

其次,梁先生讲述——“女人善变,多少总有些哈姆雷特式,拿不定主意;问题大者如离婚结婚,问题小者如换衣换鞋,都往往在心中经过一议二议三议,决议之后再复议,复议之后再否决,女人决定一件事之后,还能随时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做出那与决定完全相反的事,使人无法追随……”

这一点,我在我的母亲身上大有体会。

小的时候,妈妈常“朝令夕改”地支配我干这干那,我却因事务繁杂,乱了章法,超过两条及以上的“命令”,我必定忘仨,这让更年期的妈妈常常吼我——吃,你怎么忘不了呢?!

所以现在,我要求自己孩子做事时,会注意态度和方法,尽量用对方感觉舒适的语气,逐项安排他做事,完成一项再分配他下一项。如此,他能接受并得到很好的锻炼,我自己也省去了些许麻烦……

然后,梁先生讲——“女人善哭。从一方面看,哭常是女人的武器,很少人能抵抗她这泪的洗礼……善哭的也就常常善笑,迷迷的笑,吃吃的笑,格格的笑,哈哈的笑,笑是常驻在女人脸上的,这笑脸常常成为最有效的护照。女人最像小孩,她能为了一个滑稽的姿态而笑得前仰后合,肚皮痛,淌眼泪,以至于翻筋斗!”

由此,我想到自己的性格里脆弱的一面。

很小的时候,有次父母不在家,哥哥为了让我乖乖地听话不闹,就吓唬我说:“你再闹腾就死啦!死了就见不到爸妈我们啦!”

听了哥哥的话,我真的不敢哭闹了,暂时停止了对妈妈温暖的思念,小脑袋瓜儿里思绪飞转——见不到爸妈可怎么办?!现在我就没有见到他们,难道现在我已经死了吗?怎么办?!这个念头一出现,我立马咧嘴哭得更欢——我要找妈——妈!

哥哥犯了难,“哎呀!你真是难缠!别哭了!一会儿妈她们就从地里干活儿回来了啊!”我一这话,哦,合着我没死呀!擦把泪花儿就不哭了……

长大成人的我,经历了一些事,总结出笑比哭好的人生真谛,所谓“笑一笑,十年少”嘛,所以就不怎么爱哭了。即便是哭,也往往是喜极而泣,亦或是悲悯而泣——为一本书,为一个故事,为一首歌,为一部剧……

跟着,梁先生讲——“女人的嘴,大概是用在说话方面的时候多,女孩子从小就往往口齿伶俐,就是学外国语也容易琅琅上口,不像嘴里含着一个大舌头……”

记得儿时贪玩儿,常常在哥哥们放学后充当他们的小尾巴,随着一起疯到天黑至伸手不见五指了才想起,家里可能会有一顿爸爸的皮带“盛宴”在迎接着我们的屁股。于是战战兢兢地溜到家门口,“倚窗听风”,若爸爸不在,哥哥们就对我叮咛一番后,派我前去妈妈面前探风。

我常常会有声有色地在妈妈的盘问下讲述一些外面的见闻,以转移她对我们晚归的注意力。看到她的笑容后,我确定已化险为夷,就发安全信号给窗外听“风”的哥哥们,俩人小心翼翼地进门听取妈妈的一顿训斥后,无伤皮痒地该干嘛干嘛去了。事后,哥哥不会忘记分我一块他的糖……

后来上学读英语,我还真是下过功夫的。妈妈说,我夜里做梦都在叽哩咕噜地背英语课文。后来我们那个小镇上的英语老师曾当着全班同学称赞我说:“……你创造了我教学史上的奇迹!”老师的话对我后来的学习都起到了震撼作用——至今我还沉浸在当年那句夸奖中……

接下来梁先生说——“……女人胆小。看见一只老鼠而当场昏厥,在外国不算是奇闻。中国女人胆小不至如此,但是一声霹雳使得她拉紧两个老妈子的手而战栗不止,倒是确有其事。这并不是做作,并不是故意在男人面前做态,使他有机会挺起胸脯说:'不要怕有我在!'”

我也胆小,怕寂寞。小时候两个哥哥不喜欢带着我这个“跟屁虫”一起玩儿,他们认为我是累赘。于是我就跑去问妈妈,为什么不为我生个姐姐?妈妈说,生了哥哥就不可能有姐姐了。我再问妈妈为什么不为我生个妹妹,妈妈说:“因为已经生了你呀!……”

于是我在脑子里蹦出来个“超绝妙”的想法——既然妈妈不能给我生个姐姐或者妹妹了,我为什么不自己生个妹妹出来陪我玩儿?这样我就不孤单了!

因为曾经听妈妈和人聊天时说,有女人在大便时把孩子生在了茅坑里,我自从有了那个想法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大便时都会低头盯着那坨坨仔细看,盼望着它能奇迹般地变成个拇指姑娘,陪伴我一起成长……

我怕打雷是一直以来的恶习,直到我的孩子已经不怕打雷,并在打雷时会拥抱安抚我了,那恐怖的雷声依然能够穿透门窗,击败我脆弱的心房……

最后,梁先生讲——“女人的聪明,有许多不可及处,一根棉线,一下子就能穿入针孔,然后一下子就能在线的尽头处打上一个结子,然后扯直了线在牙齿上砰砰两声,针尖在头发上擦抹两下,便能开始解决许多在人生中并不算小的苦恼,例如缝上衬衣的扣子,补上袜子的.破洞之类……”

小时候常常看到妈妈在我们趴进被窝后,开始她的针线活计,一针一线缝就我们哥仨的棉衣、棉裤、靴、袜,还有我那喜爱的布拉吉、爸爸的毛线衣,以及厚实的布鞋底……

与妈妈相比,我就逊色不是一是半点儿啦,而是天壤之别!

记得才参加工作不久时,我最喜欢的一件白毛衣坏了个口子,咧着开心的大嘴在我的肩膀上嘲笑我的笨拙长达八小时之久!我于是将一条白色的纱巾围于肩上,遮住那口子,奔去闺蜜依依处求援。

当看到美女依依娴静地补好我毛衣上的“笑口常开”时,我内心慨叹,同样是女人,我和她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怀疑自己是不是生错了手,还是长错了心,为什么连基本的针线活儿都干不好!?

这种自卑的想法在我心里小憩了一阵子后,终于被同事大姐的一句话挤跑了——“哟!小溪缝这沙发套儿针角儿这么仔密呐!……”

这话就像发炎的伤口得到了消炎药的治疗般管用,自那后的所有针线活儿我都不再发怵,甚至于我还为老公、女儿、儿子现学现卖地织过毛衣呢!当看到家人饱满的温暖时,我的心里充满幸福……

其实,女人是很魅力的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却摆脱不了男人的描述。笔者梁实秋先生似乎给足了女人面子,没有将女人鞭挞得体无完肤,却也道个淋漓尽致,干净利索,针针见血。真不知那些女人怎会让他有如此这般的感慨,孰不知他遭遇的皆为女人中的上品。

只有聪明的女人才可能会那么丰富,无论聪明的大小,总是女人的优势和特点,所以女人在某个特定的环境里发挥一下她的聪明还是值得支持的,甚至我会认为她们是可爱的。

我这个女人,不可爱,也不美丽。所以平平淡淡的我只能算是个女人,空有女人之躯,却乏女人之味。这也许便是男人很少与我做朋友的原因吧。

篇2:梁实秋作品读后感

梁实秋写《钱》的时代与现在有很长一段时间相隔了。他散淡地从民俗写起,写了平民和富商对钱财的基本态度,引经据典,给我们摆出了古往今来很多人的生财之道和守财之心。即便今天读起来也是惟妙惟肖,让人觉得很有味道。梁先生认为“俗也好,雅也好,事在人为,钱无雅俗可辩。”本着这个想法,梁先生的《钱》,没有普见的教化,也没有更多的鞭笞,而是很平淡的写了人们想聚财的心态,并对这种心态给予了最大的宽容和理解。

守财奴在梁先生的笔下也是那么的有一点点无奈,有一点点可爱。特别是对平民甚至贫民的守财聚财心态,刻画得更是惟妙惟肖并给予了理解和同情。通过很多的描写,我们清楚的揣摩到梁先生对钱的一个很明确的态度,聚财守财,特别是平民贫民的聚财守财不但不应笑话、鄙弃,更应该给予理解和包容,他希望平民贫民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早日“爬上社会的阶梯”,这种关怀在当时的文章和观点中是不多见的。同时隐含的另一层意思也是显而易见的,敛财和贪财是梁先生所不耻的,这样聚集起来的钱是“阿堵物”!怎么才是一个正确的对待钱财的态度呢?怎么才能聚财守财而不至贪得无厌发展到敛财和贪财呢?梁先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标准,钱嘛,“无冻馁之忧,有安全之感”即可,最高明的是“不求生活水准之全面提高,而是在几点上稍稍突破,自得其乐”,切切不可“人为财死”而后已!

今天,我们俗也好,雅也好,身处闹市,有太多的诱-惑。想起以前读过一篇小品文,大致是讲一个穷得连媳妇都没人肯给说的农夫,在偶得一小块耕地后,就向往着有房子;在有了房子后就向往着有媳妇和孩子;在有了媳妇和孩子后就向往着有马车,可以出村到镇上看看;有了马车后,因为到镇上受到了官吏的欺侮就向往着自己也能做县官,不受欺侮;做了七品后就向往着做六品、五品……最好是一品大员;做了一品大员后就向往着干脆也不在那一人之下了,就向往着做皇帝;做了皇帝你以为他就能知足吗?不是,他向往着长生不老,永生永世做皇帝!!其实,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诸如和古人一样的诱-惑,房子是一室一厅还是三室一厅或者是别墅,车子是夏利、富康还是莲花跑车,钱多而优则仕,也是很多人的心态。多想想梁先生说的罢“不如早些散尽资财,作些有益之事,清请白白……”。小富即安可能倒是今天很应该提倡的一种平和心态了……

篇3:梁实秋作品《旅行》读后感

梁实秋作品《旅行》读后感

1995年寒假,我在新华书店偶然的看到了《梁实秋闲适散文精品》一书,立即就被书中所收录的一篇篇散文吸引住了,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从此,它陪伴我度过闲暇时光,始终让我爱不释手。

今年是建校60周年大庆,令我到铁工校工作27年来最为感动的事情是学校发放了旅游经费,鼓励我们四处游玩,开阔眼界。

此时此刻,重读梁实秋的散文《旅行》,我心中颇为感慨。

散文《旅行》开篇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对待旅行的态度。“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闹饥荒的时候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乡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之后,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利----寿终正寝。至于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以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这绝妙的文字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啧啧称赞。

由此联想到我的奶奶------一位贵州遵义乡间目不识丁的农妇。1955年跟着儿子来到陌生的四川成都,直至1987年去世,也没走出过成都府。记得我上中学时,她但凡生病,便向我父亲交代,病好后一定送她回遵义乡下,原由是她说在成都死后火化会“好痛哦”。不过最终还是一盒骨灰回到了她魂牵梦绕的家乡,葬于故乡的青山绿水之中。

文中对出门旅行带行李----铺盖卷儿的描述,生动细腻、风趣自然。它一下子打开了我封存N多年的记忆。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在读中学时,每学期例行公事的学农劳动。打铺盖卷儿可称得上是一项技术活,好多女生的铺盖卷儿打得松松夸夸,从家到学校再到学农的住地,几次折腾,早就散落一地。现在好了,不管是出门读书还是旅行,几样随身携带的衣物,一个旅行箱便“OK”了。

梁实秋先生写《旅行》一文的年代,距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可读来却没有一点时代的疏离感,反倒觉得与我目前的生活和心境是那么的相似。例如他在散文中写道:

“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

“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只有那么一大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走在街上,熙熙攘攘,磕头碰脑的不是人面兽,就是可怜虫。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虽无勇气披发入山,至少为什么不带着一把牙刷捆起铺盖出去旅行几天呢?在旅行中,少不了风吹雨打,然后倦飞知还,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样便可以把那不可容忍的家变成为暂时可以容忍的了。下次忍耐不住的时候,再出去旅行一次。如此的折腾几回,这一生也就差不多了。”

细品其中滋味,想想当下我们的生活,不正是这样吗?

浮华而冷酷的钢筋混凝土城市里,终日为生计披星戴月、拼命奔波的人们。一月到手的工资剔除房贷、必须的生活花销,基本上就成了标准的“白领”了。看着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富人们肆无忌惮的“生活”,穷人们苟延残喘的“活着”,我的内心自然变得焦虑、愤愤不平起来。日子一长,便对大自然的“月缺花残”毫无知觉,身边的人和事毫无兴趣。活着,也仅仅是麻木地活着。这时,旅行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虽然我不能够改变社会,但我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心情不好时,出门去旅行几日,晓瞰日月山川,聆听雨声风啸,同一位素未平生的人促膝谈心。什么功名利禄,悲欢离合,似乎一下子看淡了。积蓄、压抑许久的心智得到了释放,我的心情豁然开朗,生活也因此过得舒坦了许多。

“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哈兹利特Hszlitt 主张在旅行时不要伴侣,因为:‘如果你说路那边的.一片豆田有股香味,你的伴侣也许闻不见。如果你指着远处的一件东西,你的伴侣也许是近视的,还得戴上眼镜看。’一个不合意的伴侣,当然是累赘。但是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太多了嫌闹,没人陪着嫌闷。耳边嘈杂怕吵,整天咕嘟着嘴又怕口臭。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

梁先生说得是多么精妙啊!简单明了的几句话将旅行者在旅行时是否要伴侣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我对这一点深有同感。

旅行是我最大的嗜好之一。到大兴安岭旅行是我儿时的梦想,但因路途遥远,一直排在无期的下一次计划中。

记得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看了一篇描写大兴安岭的游记。书中对大兴安岭的四季做了详尽的描述,春天的大兴安岭,满山红杜鹃,山岭沟壑,处处充满生机;夏日的大兴安岭,林莽飘香,青翠欲滴的大森林是避暑度假和领略极昼美景的理想胜地;秋日的大兴安岭,层林尽染,极目远眺,天高云淡。同时又是收获都柿、榛子、山丁子及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的季节。冬天的大兴安岭,万倾林海一片银妆,让你顿感一种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几十年来,我常常幻想:自己乘坐着森林小火车,穿越在大兴安岭的茫茫森林中,聆听林海涛声,闻着东北黑土地的芳香。那是多么的惬意啊!

在的暑假,这个梦差点就实现了。我记得那是我女儿小学毕业的假期,我带她到天津、大连游玩。我们在玩了大连后,准备到哈尔滨、漠河去旅行。哪知她不想走了,认为太遥远了,结果东北之行在沈阳便打住了。

今年暑假,学校发放旅游费,又使我封存了N多年的梦想萌动起来,这次一定要到大兴安岭去。为了准备旅行,我可是做足了功课,上网查资料,到书店买地图。在网上查到: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和黑龙江境内,内蒙古的加格达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黑龙江的塔河位于大兴安岭的腹地,黑龙江的漠河位于大兴安岭的北麓。哈尔滨距中国最北端漠河,铁路线1200公里。我准备先到漠河,再回头到塔河。

这次出行要不要伴侣?对我来说是很纠结的事。按梁先生的说法,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天马行空,一切我说了算。但是,我又十分需要一个伴侣来分享旅行中的快乐和感悟。最后,老公与我同行。我们一路从成都到沈阳、长春还算合拍,结果在哈尔滨游玩的几日里闹起了矛盾,可能因为出来时间较长,他不愿再继续北上,我准备独自前行。结果在哈尔滨火车站购买到漠河的车票时,他的一句“你的漠河之行,便是你的死亡之旅。”的话使我一下子犹豫起来。最后,梦中的大兴安岭近在咫尺,我与它失之交臂。现在,每每想起,实在遗憾。

由于平时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应付工作,难于静下心来享受生活,品味人生。我发现:旅行它会使你的视觉、嗅觉恢复敏锐,那怕只是看到陌生城市的一个街景,炊烟缭绕的小村庄,也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当你厌倦了目前的生活,出门去走走,转换一下生活模式。让自己的心在旅途中慢慢沉淀、平静,也许会对人生和世界产生不一样的见解。

篇4:梁实秋作品《散步》原文及其读后感

梁实秋作品《散步》原文及其读后感

原文:

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他的情趣。一切只要随缘。我从前沿着淡水河边,走到桥,现在顺着一条马路,走上土桥,天天如是,仍然去,觉得目不暇给。朝露未干时,有蚯蚓,大蜗牛,在路边挪动,没有人杀害他们,在这时候这些小的生物可以和我们和平共处。也常见有被辗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令人怵目惊心,想到生死无常。河边蹲锯着三三两两浣女,态度并不轻闲,他们上午背上兜着垂头瞌睡的小孩子。田洼见肃立着几个庄稼汉,大概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是农家苦,还是农民乐,不大好说。就是从巷弄里面穿行,无意中听到人家里的絮语,有时也能令人忍俊不禁。

散步时总得携带一根手杖,否则好象是摆不稳当似的。王维诗:“策杖村西日斜”,村东日出时也是一样的需要策杖。一杖在手,因为在地面摩擦的原故,已较当初短了寸余。手杖有时亦可作为武器,聊备不时之需,因为在街上散步者不仅是人,还有狗。不是夹着尾巴的丧家之狗,也不是循循然汪汪叫的土生土长的狗,而是那种雄赳赳的横眉竖眼张口伸舌的巨獒,气咻咻的迎面而来,后面还跟着骑脚踏车的扈从,这时节我只得退避三舍,一面加力握紧我手里的竹杖。那狗挂着牌子当然是纳过税的,还可能是系出名门,自然也有权利出来散步,还好,此外尚未遇见过别的什么猛兽。我只有自惭定力不够。

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己定,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在这时候才特别容易领悟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天覆地载,孑然一身。事实上街道也不是绝对的空无一人,策杖而行的.不只我一个人,而且经常的有很熟的面孔准时准地的出现,还有三五成群的小姑娘,老远的就送来木屐声。天长日久,面孔都熟了。但是谁也不理谁。在外国的小都市,你清早出门,一路上打扫台阶的老太婆总要对你说话,要是在郊外山上,任何人都要彼此脱帽招呼。他们不嫌多事。我有时候发现,一个形容枯槁的老者忽然不见他在街道散步了,第二天也不见,第三天也不见,我真不敢猜想他是到那里去了。

太阳一出山把人影照得好长,这时候就该往回走,在晚点便要看到穿蓝条睡衣睡裤的女人们在街上或者是在河谷里倒垃圾,或者是捧出红泥小火炉在路边呼呼的扇起来,弄得烟气腾腾,尤其是风驰电掣的现代交通工具,也要象是猛虎出柙一般的露面了,行人总要回避为宜。所以,散步一定要在清晨,白居易诗:“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要知道白居易住的地方是伊阙,是香山,和我们住的地方不一样。

《散步》读后感 :

今天我们学到散步这一课了,看完后我深受感动。

作者的母亲老了。不想出来散步,但作者希望母亲出来走走,锻炼锻炼身体,母亲顺从了儿子,一家四口人出来散步。在路上时,小家伙天真的说:“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体现了他们家的融洽,三辈人浓浓的情。但是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和孙子要走的路不一样,毕竟是小孩,喜欢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是爸爸即是儿子的作者还是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最后婆婆疼爱孙子。走小路,最终一家人决定走小路。就这样走到一处,作者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他们都特别小心,最后作者还写到他们背上的全世界。

“全世界”我想他指的是一家人的全世界。我们一家人也是如此。爸爸常说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是他的命。我以前不懂事,从没觉得珍惜。现在我明白了。爸爸妈妈辛苦的在外赚钱,回家还得照顾老小。我以后会在家照顾爷爷,爷爷那么疼我,有时我还冲他大吼!想到这里我很惭愧。爷爷虽然瘫痪了。但爸爸给他买好吃的,他总是悄悄留着给我。看了散步这篇文章。我懂事了。一定会听爸爸妈妈的话,力所能及的分担他们的担子。

篇5:梁实秋先生的中短篇作品《女人》《男人》

梁实秋先生的中短篇作品《女人》《男人》

《女人》

①本篇及下篇《男人》,作者意在揭女人和男人的丑,而不是把女人和男人都否定。

——编者注。

有人说女人喜欢说谎;假如女人所捏撰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税,便很容易致富。这问题在什么叫做说谎。若是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小小的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的富于说谎的天才。有具体的例证。你没有陪过女人买东西吗?尤其是买衣料,她从不干干脆脆的说要做什么衣,要买什么料,准备出多少钱。她必定要东挑西拣,翻天覆地,同时口中念念有词,不是嫌这匹料子太薄,就是怪那匹料子花样太旧,这个不禁洗,那个不禁晒,这个缩头大,那个门面窄,批评得人家一文不值。其实,满不是这么一回事,她只是嫌价码太贵而已!如果价钱便宜,其他的缺点全都不成问题,而且本来不要买的也要购储起来。一个女人若是因为炭贵而不升炭盆,她必定对人解释说:“冬天升炭盆最不卫生,到春天容易喉咙痛!”屋顶渗漏,塌下盆大的灰泥,在未修补之前,女人便会向人这样解释:“我预备在这地方安装电灯。”自己上街买菜的女人,常常只承认散步和呼吸新鲜空气是她上市的唯一理由。艳羡汽车的女人常常表示她最厌恶汽油的臭味。坐在中排看戏的女人常常说前排的头等座位最不舒适。一个女人馈赠别人,必说:“实在买不到什么好的……,”其实这东西根本不是她买的,是别人送给她的。一个女人表示愿意陪你去上街走走,其实是她顺便要买东西。总之,女人总欢喜拐弯抹角的,放一个小小的烟幕,无伤大雅,颇占体面。这也是艺术,王尔德不是说过“艺术即是说谎”么?这些例证还只是一些并无版权的谎话而已。

女人善变,多少总有些哈姆雷特式,拿不定主意;问题大者如离婚结婚,问题小者如换衣换鞋,都往往在心中经过一读二读三读,决议之后再复议,复议之后再否决,女人决定一件事之后,还能随时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做出那与决定完全相反的事,使人无法追随。因为变得急速,所以容易给人以“脆弱”的印象。莎士比亚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这脆弱,并不永远使女人吃亏。越是柔韧的东西越不易摧折。女人不仅在决断上善变,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别针位置也常变,午前在领扣上,午后就许移到了头发上。三张沙发,能摆出若干阵势:几根头发,能梳出无数花头,讲到服装,其变化之多,常达到荒谬的程度。外国女人的帽子,可以是一根鸡毛,可以是半只铁锅,或是一个畚箕。中国女人的袍子,变化也就够多,领子高的时候可以使她象一只长颈鹿,袖子短的时候恨不得使两腋生风,至于钮扣盘花,滚边镶绣,则更加是变幻莫测。“上帝给她一张脸,她能另造一张出来。”“女人是水做的”,是活水,不是止水。

女人善哭。从一方面看,哭常是女人的武器,很少人能抵抗她这泪的洗礼。俗语说:“一哭二睡三上吊”,这一哭确实其势难当。但从另一方面看,哭也常是女人的内心的“安全瓣”。女人的忍耐的力量是伟大的,她为了男人,为了小孩,能忍受难堪的委曲。女人对于自己的享受方面,总是属于“斯多亚派”的居多。男人不在家时,她能立刻变成为素食主义者,火炉里能爬出老鼠,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又怕费开关。平素既已极端刻苦,一旦精神上再受刺激,便忍无可忍,一腔悲怨天然的化做一把把的鼻涕眼泪,从“安全瓣”中汩汩而出,腾出空虚的心房,再来接受更多的委曲。女人很少破口骂人(骂街便成泼妇,其实甚少,)很少揎袖挥拳,但泪腺就比较发达。善哭的也就常常善笑,迷迷的笑,吃吃的笑,格格的笑,哈哈的笑,笑是常驻在女人脸上的,这笑脸常常成为最有效的护照。女人最像小孩,她能为了一个滑稽的姿态而笑得前仰后合,肚皮痛,淌眼泪,以至于翻筋斗!哀与乐都像是常川有备,一触即发。

女人的嘴,大概是用在说话方面的时候多。女孩子从小就往往口齿伶俐,就是学外国语也容易琅琅上口,不像嘴里含着一个大舌头。等到长大之后,三五成群,说长道短,声音脆,嗓门高,如蝉噪,如蛙鸣,真当得好几部鼓吹!等到年事再长,万一堕入“长舌”型,则东家长,西家短,飞短流长,搬弄多少是非,惹出无数口舌;万一堕入“喷壶嘴”型,则琐碎繁杂,絮聒唠叨,一件事要说多少回,一句话要说多少遍,如喷壶下注,万流齐发,当者披靡,不可向迩!一个人给他的妻子买一件皮大衣,朋友问他“你是为使她舒适吗?”

那人回答说:“不是,为使她少说些话!”

女人胆小,看见一只老鼠而当场昏厥,在外国不算是奇闻。中国女人胆小不至如此,但是一声霹雷使得她拉紧两个老妈子的手而仍战栗不止,倒是确有其事。这并不是做作,并不是故意在男人面前做态,使他有机会挺起胸脯说:“不要怕,有我在!”她是真怕。在黑暗中或荒僻处,没有人,她怕;万一有人,她更怕!屠牛宰羊,固然不是女人的`事,杀鸡宰鱼,也不是不费手脚。胆小的缘故,大概主要的是体力不济。女人的体温似乎较低一些,有许多女人怕发胖而食无求饱,营养不足,再加上怕臃肿而衣裳单薄,到冬天瑟瑟打战,袜薄如蝉翼,把小腿冻得作“浆米藕”色,两只脚放在被里一夜也暖不过来,双手捧热水袋,从八月捧起,捧到明年五月,还不忍释手。抵抗饥寒之不暇,焉能望其胆大。

女人的聪明,有许多不可及处,一根棉线,一下子就能穿入针孔,然后一下子就能在线的尽头处打上一个结子,然后扯直了线在牙齿上砰砰两声,针尖在头发上擦抹两下,便能开始解决许多在人生中并不算小的苦恼,例如缝上衬衣的扣子,补上袜子的破洞之类。至于几根篾棍,一上一下的编出多少样物事,更是令人叫绝。有学问的女人,创辟“沙龙”,对任何问题能继续谈论至半小时以上,不但不令人入睡,而且令人疑心她是内行。

《男人》

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当然,男人当中亦不乏刷洗干净洁身自好的,甚至还有油头粉面衣冠楚楚的,但大体讲来,男人消耗肥皂和水的数量要比较少些。某一男校,对于学生洗澡是强迫的,入浴签名,每周计核,对于不曾入浴的初步惩罚是宣布姓名,最后的断然处置是定期强迫入浴,并派员监视,然而日久玩生,签名簿中尚不无浮冒情事。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袜子手绢不知随时洗涤,常常日积月累,到处塞藏,等到无可使用时,再从那一堆污垢存货当中拣选比较干净的去应急。有些男人的手绢,拿出来硬像是土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黏成一团,而且内容丰富。男人的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所谓“濯足万里流”是有道理的,小小的一盆水确是无济于事,然而多少男人却连这一盆水都吝而不用,怕伤元气。两脚既然如此之脏,偏偏有些“逐臭之夫”喜于脚上藏垢纳污之处往复挖掘,然后嗅其手指,引以为乐!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有的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始刷牙。“扪虱而谈”的是男人。还有更甚于此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除了不可挽救的脏相之外,男人的脏大概是由于懒。

对了!男人懒。他可以懒洋洋坐在旋椅上,五官四肢,连同他的脑筋(假如有),一概停止活动,像呆鸟一般;“不闻夫博奕者乎……”那段话是专对男人说的。他若是上街买东西,很少时候能令他的妻子满意,他总是不肯多问几家,怕跑腿,怕费话,怕讲价钱。什么事他都嫌麻烦,除了指使别人替他做的事之外,他像残废人一样,对于什么事都愿坐享其成,而名之曰“室家之乐”。他提前养老,至少提前三二十年。

紧毗连着“懒”的是“馋”。男人大概有好胃口的居多。他的嘴,用在吃的方面的时候多,他吃饭时总要在菜碟里发现至少一吋见方半吋厚的肉,才能算是没有吃素。几天不见肉,他就喊“嘴里要淡出鸟儿来!”若真个三月不知肉味,怕不要淡出毒蛇猛兽来!有一个人半年没有吃鸡,看见了鸡毛帚就流涎三尺。一餐盛馔之后,他的人生观都能改变,对于什么都乐观起来。一个男人在吃一顿好饭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硬是在感谢上天待人不薄;他饭后衔着一根牙签,红光满面,硬是觉得可以骄人。主中馈的是女人,修食谱的是男人。

男人多半自私。他的人生观中有一基本认识,即宇宙一切均是为了他的舒适而安排下来的。除了在做事赚钱的时候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向人奴膝婢颜外,他总是要做出一副老爷相。他的家便是他的国度,他在家里称王。他除了为嫌钱而吃苦努力外,他是一个“伊比鸠派”,他要享受。他高兴的时候,孩子可以骑在他的颈上,他引颈受骑,他可以像狗似的满地爬;他不高兴时,他看着谁都不顺眼,在外面受了闷气,回到家里来加倍的发作。他不知道女人的苦处。女人对于他的殷勤委曲,在他看来,就如同犬守户鸡司晨一样的稀松平常,都是自然现象。他说他爱女人,其实他不是爱,是享受女人。他不问他给了别人多少,但是他要在别人身上尽量榨取。他觉得他对女人最大的恩惠,便是把赚来的钱全部或部分拿回家来,但是当他把一卷卷的钞票从衣袋里掏出来的时候,他的脸上的表情是骄傲的成分多,亲爱的成分少,好像是在说:“看我!你行么?我这样待你,你多幸运!”他若是感觉到这家不复是他的乐园,他便有多样的藉口不回到家里来。他到处云游,他另辟乐园。他有聚餐会,他有酒会,他有桥会,他有书会画会棋会,他有夜会,最不济的还有个茶馆。他的享乐的方法太多。假如轮回之说不假,下世侥幸依然投胎为人,很少男人情愿下世做女人的。他总觉得这一世生为男身,而享受未足,下一世要继续努力。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原是人的通病,但是言谈的内容,却男女有别。女人谈的往往是“我们家的小妹又病了!”“你们家每月开销多少?”之类。男人的是另一套,普通的方式,男人的谈话,最后不谈到女人身上便不会散场。这一个题目对男人最有兴味。如果有一个桃色案他们唯恐其和解得太快。他们好议论人家的阴私,好批评别人的妻子的性格相貌。“长舌男”是到处有的,不知为什么这名词尚不甚流行。

篇6:梁实秋作品《槐园梦忆》读后感

梁实秋作品《槐园梦忆》读后感

“岁月不饶人,我们两个都垂垂老矣。有一天,她抚摩着我的头发,说:‘你的头发现在又细又软,你可记得从前有一阵你不愿进理发馆,我给你理发,你的头发又多又粗,硬得像是板刷,一剪子下去,头发渣迸的得满处都是。’”

这是一对偕老的夫妻最日常不过的一个生活细节,也是最让人感到温暖的晚景爱恋。当梁实秋写到此处的时候,“孤魂独茕茕”的他,心里该是怎样一种悲戚呢?妻子先他而去,往昔种种,如在目前。然而斯人已逝,也只好以文字为舟楫,渡他到过去的时光。

梁实秋是经人介绍,认识女高师毕业后在女子职业学校任教的程季淑的。但是,当初这个介绍人(程季淑的好友)却是直接和他的父母联系,并未通知他。梁实秋还是自己从父亲的桌案上发现了介绍女方情况的红纸条。五四运动后两年,新的思想打动了青年,终身大事都要自作主张,于是,他决定自己直接写信问程是否愿意和他做个朋友,然而却没有回音。后经朋友指示,梁直接拨电话给她,

“报了姓名之后,她一惊,半响没有说出话来。我直截了当的要求去见面一谈,她支支吾吾的总算是答应我了”。

第一次见面,他们给彼此留下了好印象,因为都是普通的学生样子。自此以后,梁实秋成了“主日派”。所谓“主日派”是同学戏称的派别。每逢星期日,这些人则精神抖擞,整其衣冠,进城去做礼拜,风雨无阻。其实都是去约会女友之类。梁实秋这样写到:

“清华园是纯粹男性社会,除了几个洋婆子教师和若干教师眷属外,看不到一个女性。若有人能有机缘进城会晤女友,当然要成为令人羡慕的一派。”

梁实秋欣然以此派自居。

两年的时间匆匆飞过。一九二三年六月,梁从清华毕业,八月里就要放洋。这让他颇觉忧伤。他无意到美国去,程季淑却鼓励他,这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值得欣羡的事,有这样深明事理的女友,梁不成功怕也不行了。一九六七年八月六日,在庆祝梁实秋译完三十七种莎士比亚剧本的聚会上,谢冰莹这样说:“《莎氏全集》的翻译完成,应该一般归功于梁夫人!”。写到这里不免要插一句,《槐园梦忆》里提到,梁实秋当时是计划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译完莎氏全集,实际上用了三十多年。看到此处,不免想,做学问是终身的事业,要能坚持,要有长远的打算。

在梁实秋的毕业演出上,顾一樵编了一出新戏《张约翰》,有两个女角无人扮演,最后吴文藻(后来成为冰心的丈夫)和梁自告奋勇。当天,程季淑自然会坐在舞台下,结束后,梁问她观感如何?她却说“我不敢仰视”,“我看你在台上演戏,我心里喜欢,但是我不知为什么就低下了头,我怕别人看我!”这个回答读来真是生趣盎然,可见少女初恋时的驿动和羞涩。

梁去美三年,异地恋情如何经营呵护,这在当时仿佛却并不像今天一样成为一个问题。两个人书信往来,见字如面。梁这样写道:

“我们通信全靠船运,需十日方能到达,但不必嫌慢,因为如果每天写信隔数日付邮,差不多每隔三两天都可以收到信”。

这就是他们当时能想到的好方法,云中锦书,鸿雁传情,自是一番爱情韵味。

两人婚后生活也很幸福,但时事多艰。抗战爆发,北平陷落后,梁只身逃离,几经颠沛流离,与程季淑分别有六年之久。而这六年中,程侍奉公婆老母、养育孩提,艰苦自不待言。

比较有趣的一件事是,在上海时,一天中秋的前后,徐志摩跑来找梁实秋去吃花酒,梁告诉程,程却说:“你去嘛,见识见识”,这话实在出人意料。何处得女如此乎?一笑。

篇7:梁实秋作品《槐园梦忆》简介及其读后感

梁实秋作品《槐园梦忆》简介及其读后感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作品简介:

《槐园梦忆》收录了女人、男人、孩子、中年、老年、退休、讲价、乞丐吃相、饮酒、吸烟、雅舍、清华八年、忆《新月》、谈话的艺术、升官图、学问与趣味、利用零碎时间、骂人的艺术、“岂有文章惊海内”——答丘彦明女士问、文艺与道德、谈礼、时间即生命、槐园梦忆——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等众多文章。

读后感:

这几天读了《槐园梦忆》,是关于梁实秋的一个集子。不讲革命斗志,无有时代热情,所谓“闲适”、所谓“小品”,就是唧唧歪歪不痛不痒说些吃穿用度啊,笔墨纸砚啊,人情世故啊什么的,此类无病呻吟,在水深火热的民众眼中,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里,在剑拔弩张的对决情势下,不合时宜,也是难免的了。不过话又说来,合时宜未必就合情理,尤其是未必合人性和人情。

吃穿用度、人情世故、喜怒哀乐,本是生命要义,希望能吃得更滋养有品位,活得更快乐有意义,原本人各有所好,无可非议。只是有时候某种风暴来了,某种漩涡来了,便欲席卷天地之间,让所有的水分子都紧趋潮流,个个争做风头浪尖,觉得那才是值得肯定和标榜的,否则不但不被认同,还可能被扣上各种各样的帽子,说法厉害到上纲上线的时候,那也不是闹着玩的。我没有能力评判和平与战争,政治与人性这等宏大的话题,只是觉得作者谈的那些问题,如今读来竟能寻到丝丝缕缕生活的气息和似曾相识的生命的印记,再加上作者的语言幽默诙谐,颇能读出一些生活里的神态和情趣。我想,作者曾是那个时代的精英,而我们只是新时代普通的追随者,中间隔了五六七八十年,对生活的感觉却能大体类似,足以说明关于人性的东西可以存在的时间更长久一些。

这本书分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雅士雅事”,说的'是文房四宝琴棋书画;第二部分“乱点烟茶”,讲的就是烟酒糖茶,男人、女人、孩子,少年、中年、老年;第三部分“情感物语”,说的是喜怒哀乐、懒馋廉耻;第四部分“酬世杂谭”,写的是请客送礼谦让守时;第五部分是“旧时月色”,写的是曾经住过的地方,曾经见过的人看过的事;第六部分专门谈吃,什么西施舌,狮子头,佛跳墙,爆双脆;第七第八谈的多是一些回忆和闲话。

确是够闲适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只有在有点闲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靠近自己和人心的。顺手拈得一两片段与君共享。比如他谈钱。他说,钱其实与俗与鄙无关,与贪与臭无关。钱当然是越多越好,贪的人只恨聚无多,不贪的人其实也想积财。所以他说一个人尽管贪财,不可无厌,无冻馁之忧,有安全之感,能罢手时且罢手,大可不必“人为财死”而后已。而在谈到花钱的时候,他说,如果是贫窭万分,一个钱也不能乱用,几个孩子同时需要买双新鞋都会把父母急得冒汗,那当然令人局促。但如果是小康之家,用钱大有伸缩的余地,最高明的是不求生活水准之全面提高,而在几点上稍稍突破,自得其乐。把钱集中用在一点上,便可比较容易适度满足自己的欲望。至于豪富之家,挥金如土,未必是福,穷奢极欲,乐极生悲。我比较赞同他的观点。

钱这个东西,历来就是生活悖论的焦点。“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赚钱,然后去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实现后,会产生一种莫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钱能做到的事情很多,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有了钱就有了幸福,于是又很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那样又身为钱役了。所以能做到赚足够的钱,又能分清有钱不一定就是有幸福快乐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听起来简单,似乎又不太容易。呵呵,我的愿望与作者相通,钱能让我无忧即可,衣食无忧,如果生能治之病,有足够钱去挽留生命;剩下的精力大可去追逐生命中真正让我快乐的事情。在谈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作者对于“树大自直”这样的观点颇不以为然。

他说中国是一个以“孝”为传统的国家,时至今日,充当孝子的,已然由孩子变成了父母。看如今的孩子,“哪里还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他简直就是现在家里的主人翁。鼓噪起来像一营兵,动起武来像械斗,吃起东西来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犹如生番;不如意撒泼打滚犹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满室,犹如惨遭洗劫…但”孝子“式的父母则处之泰然,视若无睹,顶多皱起眉头,但皱不过三四秒钟仍复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体面的时候,也许要狠心咒骂几声,但那咒骂大部分是哀怨乞怜的性质,其中也许带一点威吓,但那威吓只能得到孩子的讪笑,因为那威吓是向来没有兑现过的。”这真是太多父母和孩子的写照!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以后能够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能够在爱的世界里,感恩得到的爱,学会付出自己的爱;还要懂得自律,懂得控制,懂得有所敬畏。而这些,不是一味的满足和纵容就能做到的,相反,如果爱是满足,那么不满足,或者满足不了就是恨;试想这世上,不肯满足你的人,满足不了你的事,何其之多,又该如何消受。

梁实秋雅舍小品解读

梁实秋《雅舍小品》忆冰心

初二读后感:读梁实秋散文集后的心得体会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600字

梁实秋散文

《平平常常做男人》读后感150字

梁实秋散文《洗澡》

梁实秋写的男人

高二年级读后感:读堂吉诃德后的心得

男人那几天读后感

梁实秋作品《女人》读后感
《梁实秋作品《女人》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梁实秋作品《女人》读后感(推荐7篇)】相关文章:

科学小品文范文2023-03-12

散文读书笔记2024-01-19

散文的特点2023-01-30

一个天才杂技演员课件2022-04-29

《张幼仪传》读后感2023-11-25

七年级读后感:左手的掌纹读后感2023-08-12

散文读后感2022-08-26

文学批评写作范文2022-11-13

《白夜行》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2023-12-02

小学生民国作文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