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论文

时间:2022-06-12 05:19:25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论文(锦集15篇)由网友“luck”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论文

篇1: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论文

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论文

一、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自古就有“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语”的民谚,方言在地域上的区别往往能体现出文化发展在时代上的差异。方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常常互伴共生,它们可以呈现出一个地区的独特形象,从而使该地区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魅力。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就是天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号,天津话妙趣横生,天津相声精彩纷呈,它们共同折射着天津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天津社会生活的民俗风情、天津人的精神风貌、天津人的性格特征、天津人的语言风格等, 都可以借助相声及其语言得到全景式的宏观展示。

二、天津方言概况

天津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支,与以北京话为基础语音的普通话差异并不大,很多词汇、语法有共同之处,最大的差别在语音方面。

1.调值上:天津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特征上主要是调值不同,虽都有四个声调,但天津方言调值比普通话要低,尤其是阴平这一声调,普通话的阴平呈高平调,是四声中的最高声调,而天津话的阴平呈低而降的调值,音程短促。

例如:“书包(shu)”一词中的“书”在普通话中读作阴平,但出现在天津方言中出现调值的改变,读音近似“熟”,但实际发音比阳平略低。

2.齿音字现象:天津话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齿音字明显,尤其表现在“zh”“ch”“sh”,到了天津方言就变成“z”“c”“s”,例如“吃饭” 的“吃”(chi),天津人常却读为ci;“招考”的“招”(zhao),天津话却读为zao;“生产”(shengchan),天津话却读为sengcan;“上车”(shangche),天津人读为sangce。

3.鼻化现象:天津话鼻化音重,有很多字有鼻化现象,且鼻化在前,就是在字的前面加“n”,比如“安静”一词中的“安”读成nan ,“金额”一词中的“额”读成ne,“熬夜”一词中的“熬”读成nao,把“可爱”的“爱”读成nai,把“棉袄”的“袄”读成nao,把“海鸥”的“鸥”读成nou,把“呕吐”的“呕”读成nou,把“挨冻”的“挨”读成nai。这都是鼻化现象。

4.零声母现象:天津话有零声母现象,普通话带有r 声母的音节,在天津话里一般读成零声母,把辅音r 换成y,例如“人”(ren)读成“yen”、“热”(re)读成ye、“肉”(rou)读成you、“润”(run)读成yun,,“用”(yong)读成rong,“让”(rang)读为yang。

5.异读现象:天津话中还有很多异读现象,所谓异读,就是指一个字具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也是天津方言的一个特色,例如:“就(jiu)是(shi)”读成“揍(zou)四(si)”,“洗衣服”的“洗(xi)”读成“筹(chou)”,“棉花(mian hua)”读成“苗活(miao huo)”,“勤俭(qin jian)”读成“勤近(qin jin)”,“这个(zhe ge)”读成“介个(jie ge)”,“后响(hou shang)”读成“后洒(hou sa)”,“比划”(bi hua)读成“比乎”(bi hu)等。

三、天津话在天津相声中的作用

首先,可以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说到天津的相声,不得不提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他的相声着力描摹小人物的市井生活,其中多用天津方言来表达,是人们了解天津文化的一扇窗,在相声界独树一帜,其特点诙谐幽默、带有讽刺意味,又带有浓郁的市井气息。例如马先生的相声《对对子》中,有一个词叫“膀大力”,他相声中夸耀本人的书法好时,说:“咱说膀大力的啊……”,意思就是“咱说实在的啊”,运用天津方言中独有的词语来展现相声艺术,一下就会拉近与天津听众的距离,当然我们说文化与方言具有局限性,只有一个地区或了解一个地域文化的人们才能懂,但同时文化与方言没有边界,所谓没有边界,就是任何来到此地域的人都可以入乡随俗。马三立的很多相声段子都具有天津的地域特色,天津话最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哏儿”,很多人都知道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而天津被称为“哏都”。“哏”读成“gen”,声调为阳平,意思可以解释为好玩儿的、有趣的、幽默的等。天津话的轻声变调与其他方言不一样,在相声的运用能让观众产生语音听觉上的新鲜感。当大家听到马三立先生使用家乡话――天津话进行演绎时,尤其是把天津话与普通话穿插在相声段子中进行模仿时,会让听众备感亲切,这样缩短了同观众的.心理距离。而且这种搞笑的演绎方式很容易被观众记住并模仿。

第二,方言可以突出相声的讽刺意味。相声虽诙谐幽默,但多以讽刺性出名,在讽刺、揭露、取笑某些人物的时候时常出现天津话,这种小段的方言出现可以立刻突出故事中人物的个性特征,与其他角色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听众的注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惹惹”,是典型的天津方言词,天津相声中常有出现,它的意思就是不办正事,乱起哄,瞎胡闹。著名相声家高英培在作品《钓鱼》中,就反复说“掺乎掺乎”“惹惹,惹惹”,说的就是地道的天津话。普通话“惹”读去声(四声),而天津话读阳平(二声)。天津作家写本地界的小说时也喜欢用“惹惹”这个词儿,如冯骥才《阴阳八卦》:“找他干嘛,瞎惹惹,乱掺和,再来个不干正事的,是添忙还是添乱?”“惹惹”这个词能突出人物不务正业的形象,因此常被用在相声中作为讽刺词语出现。

第三,利用语码转换[1]表达感情,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交际过程中,交际者使用一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天津话与普通话整体差别较小,只是语音和部分词汇不同,因此全国观众基本都能听懂,这就为语码转换的进行提供了基本条件。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陈原教授曾经提出过一个“语言感情”的概念,他说:“一个民族、部落、地区、方言区,一方面,‘在不流行他的父母语的社会环境中,强烈地感到要用他的父母语彼此交际’;另一方面,‘虽则掌握了另外一个社会集团所使用的语言,在一般情况下,他总认为只有使用他的父母语对话,最能表达感情’。相声中的天津话作为语码转换项也有一部分感情因素在其中,只有天津的相声演员才会有这种特殊的感情,语码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听众是否能接受,语码转换在语用功能方面上可以起到加重话语分量的作用,因此运用方言来表达感情也是天津话在相声中得以运用的一个作用。

四、结语

文化与方言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众所周知,相声是“生”于北京,“长”于天津。用侯宝林的话说:“北京是出处,天津是聚处。”马三立的说法:“北京是发源地,天津是发祥地。”到底是天津话滋养了相声艺术,还是相声艺术文化扩大了天津话的影响。重视方言,保护方言,才能发扬传承文化。

篇2:天津方言歇后语

天津方言歇后语大全

B

八仙桌面盖井口———随方就圆,

扒了老房盖大楼———小巫(屋)见(建)大巫(屋)。

巴豆喂牲口———不是料儿。

拜佛进了玉皇阁———找错了门儿。

搬不倒坐大车———没点稳当劲儿。

半夜下馆———有什么算什么。

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北京的萝卜———心里美。

不会拉胡琴———自顾自(吱咕吱)。

C

茶壶煮元宵———肚子里有吐不出来。

苍蝇尥蹶子———小踢打。

草鞋———没号。

长元合的蜡———干碗的。

城隍出巡了———小鬼当家。

吃冰棍拉冰棍———没话(化)。

吃耗子药了———光搬家。

臭鸽子———光嘟嘟。

出南门奔西沽———转向了。

瓷公鸡铁仙鹤———一毛不拔。

吹鼓手抱公鸡———嘀嘀咕咕,

D

大殡———绕一圈。

大鼻子他爹———老鼻子啦。

大德祥改祥记———缺大德。

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戴恭喜帽———不大露脸。

旦旦钩戴笔帽———尖上加尖。

地葫芦不叫地葫芦———小呕(藕)儿。

电车出轨———没辙了。

电线杆上的.风筝———缠上了。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冻豆腐———没法办(拌)。

蹲在茅房不拉屎———白占着坑儿。

蹲在茅房敲堂锣———臭美一铛铛。

E

儿媳妇怀孩子———装孙子。

耳挖勺炒芝麻———小鼓捣油。

二百喝酒———走您老。

二姑娘带钥匙———当家不主事。

二猴赶眼子———真憋火儿。

二郎爷缝衣裳———神聊(缭)。

二十里不换肩———抬杠的能手。

二小穿马褂———显着规矩

篇3:天津方言歇后语

八仙桌面盖井口———随方就圆。

扒了老房盖大楼———小巫(屋)见(建)大巫(屋)。

巴豆喂牲口———不是料儿。

拜佛进了玉皇阁———找错了门儿。

搬不倒坐大车———没点稳当劲儿。

半夜下馆———有什么算什么。

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北京的萝卜———心里美。

不会拉胡琴———自顾自(吱咕吱)。

篇4:天津方言歇后语

大殡———绕一圈。

大鼻子他爹———老鼻子啦。

大德祥改祥记———缺大德。

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戴恭喜帽———不大露脸。

旦旦钩戴笔帽———尖上加尖。

地葫芦不叫地葫芦———小呕(藕)儿。

电车出轨———没辙了。

电线杆上的风筝———缠上了。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冻豆腐———没法办(拌)。

蹲在茅房不拉屎———白占着坑儿。

蹲在茅房敲堂锣———臭美一铛铛。

篇5:天津方言歇后语

儿媳妇怀孩子———装孙子。

耳挖勺炒芝麻———小鼓捣油。

二百喝酒———走您老。

二姑娘带钥匙———当家不主事。

二猴赶眼子———真憋火儿。

二郎爷缝衣裳———神聊(缭)。

二十里不换肩———抬杠的能手。

二小穿马褂———显着规矩。

篇6:天津方言歇后语

擀面棍儿吹火———一窍不通。

宫北帽铺———德性(兴)。

公鸡站在笤帚上———硬充大尾巴鹰。

狗不理的包子———一屉顶一屉。

狗带嚼子———胡勒。

狗赶鸭子———呱呱叫。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狗安犄角———洋(羊)式的。

狗掀帘子———全仗着嘴了。

狗咬刺猬———没法下嘴。

狗咬吕洞宾———不认识真人。

狗咬尿泡———空喜欢一场。

关老爷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光叫唤不下蛋———废物鸡。

篇7:天津方言歇后语

茶壶煮元宵———肚子里有吐不出来。

苍蝇尥蹶子———小踢打。

草鞋———没号。

长元合的蜡———干碗的。

城隍出巡了———小鬼当家。

吃冰棍拉冰棍———没话(化)。

吃耗子药了———光搬家。

臭鸽子———光嘟嘟。

出南门奔西沽———转向了。

瓷公鸡铁仙鹤———一毛不拔。

吹鼓手抱公鸡———嘀嘀咕咕。

篇8:天津方言歇后语

鸡孵鸭子———白忙活。

鸡子儿打眼———赚(钻)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蒋介石的兄弟———讲这(jiè)劲儿。

篇9:天津方言歇后语

反穿皮袄———装羊。

房顶子开门———六亲不认。

房梁上挂鸡子儿———玄(悬)蛋。

粪坑的砖头———又臭又硬。

篇10:天津方言歇后语

蛤蟆跳井———不懂(咚)。

海光寺的当家的———横(衡)宽。

海张五修炮台———小事一段。

旱香瓜———俩味的。

耗子尾巴长疮———没有多少脓水。

猴吃核桃———满砸。

猴打电话———说是说听是听。

猴进冰窖———满凉。

猴拿虱子———瞎掰。

猴排队———满不挨着。

猴骑自行车———玩轮子。

猴儿推磨———玩儿不转。

贺人杰的锤———短练。

胡萝卜当楔子———倒是像个角儿(橛儿)。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篇11:妈祖文化与天津

妈祖文化与天津

妈祖文化在中国北方的'传播中心,要算是渤海湾的明珠天津了,天津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始建于漕运兴盛的元代至元年间,泰定三年又由朝廷下令重新敕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妈祖庙,也是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摇篮.

作 者:尚洁 Shang Jie  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 刊 名: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TIANJINGSHI SHEHUI ZHUYI XUEYUAN XUEBAO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2:天津方言词语和歇后语

八呲口喃(口口声声地,不由分说地)

恶俗(wù su 讨厌,厌恶)

败神儿(情绪消沉下来)

背月儿(买卖清淡的月份)

鞭竿子雨(倾盆大暴雨)

扁食(饺子)

不合爻象(不合规律)

不赖歹(不错,较好)

关钱(领工资)

等雷(无望等待,含戏谑)

蛤蟆吵坑(声音嘈杂喧闹)

祥德斋改祥记——缺了大德啦

外国鸡不叫外国鸡——狲鸟

三九天穿裤衩——抖起来了

老太太上电车——您了先别吹

机器人包饺子——不是人做(zòu)

坟头儿插烟卷儿——缺德带冒烟儿

切糕换粽子——一路货

窝头翻跟头——有多大眼现多大眼

卖布不用剪子——扯

一百斤面蒸个大寿桃——废物点心

大腿贴邮票——走人

狗熊穿大褂——人啦

放着饺子不包——玩剂儿(劲儿)

胶皮上便道——没辙了

一二三五六——没四(事)

关东烟——够呛

周瑜当当——穷都督(嘟嘟)

近视眼念天益斋——大概其(大盖齐)

卖烧饼不带干粮——吃货

阴天晒被卧——白搭

元宵不叫元宵——白丸(玩)儿

船不翻河里跳——自找倒霉

兔爷掉河里——不敢捞(劳)您大驾

篇13:天津文化习俗礼仪

过年习俗

大年三十

天津各家各户往往摆上供品供奉神佛,当天夜里,把家中所有的灯都点亮,父系家庭的一家欢聚一堂吃团圆饭,之后一夜不能睡觉,灯火亮到天明,天津人称之为“守岁”。天津年俗里,这一夜禁止扫地、倒水、用剪刀,说不吉利的话语。

天津年三十讲究“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

从掌灯时分入席,大家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一直要吃到深夜,熬夜迎接新年第一天的到来

大年初一

十二点过后就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了。在这一天天津人习惯第一顿饭就是吃饺子。春节饺子象征新年与旧年在“子时”交替,而且在天津三十的饺子必定是肉馅,初一早晨的为素馅,代表一年素素净净没有灾厄之事。拜年是春节里一项重要活动,首先从家里开始,晚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而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初一一早出门走亲访友,俗称拜年,在送年礼方面,天津人讲究送整盆不剪枝的腊梅、海棠和迎春花。现在一般为酒(久)和糕点(高)。而且在这天还禁止洒水、扫地、倒垃圾等行为,因为天津人往往将水、土视为“财气”,将垃圾、粪便看做“肥水”,洒水、扫地、倒垃圾会把“财气”扫走。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的这一天,天津人有“回娘家”的传统。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当然,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也是为了提供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大年初三

天津各家各户往往摆上供品供奉神佛,当天夜里,把家中所有的灯都点亮,父系家庭的一家欢聚一堂吃团圆饭,之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初四的烙饼炒鸡蛋。”这样的天津俗语中也体现了天津在欢度春节的大喜日子里,对生活美好的憧憬。而在春节期间包合子吃,其主题当取“和合”之意,子还有一层更积极的含义,那就是和衷共济、同心合力。从微观上说,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从宏观上说,人和百业兴,和谐春节年味浓,民俗饮食溢乡情。

大年初五

正月初五天津人称为“破五”。这一天不能到别人家拜年,不然会被认为是小人。这天家家都包饺子,剁小人,捏小人嘴。在切菜的时候,菜板要剁得叮咚响,暗示剁“小人”。饺子也代表元宝,主迎财神之意,部分商户也会选择这天迎财神开张。

春节期间带上礼品走亲访友,给长辈们拜年,送去新年的祝愿,再吃上一桌团圆的年夜饭

崇拜习俗

祖先崇拜在天津民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天津民间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即使祖先仙逝,其灵魂仍与大家同在,他(她)应该受到特别的崇拜和尊敬。

大多数人还认为,移动祖坟可导致其家族的败落,名人的出现和其始祖的善行及当地风水密不可分。天津乡村的很多家庭都供奉着其祖先的牌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定期的祭祀。

即使不少人家由于居住条件限制不能长年专设祖宗牌位,但逢年过节都把祖宗牌位请出来祭拜。而且还要在先人忌日这天,为先人提供与实物大小相近的用纸、麦秸等物制成的衣物、家具、牲畜和佣人,以便祖先在另一个世界享用。

每年从农历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祖先的牌位每天都要祭祀,正月十五也要祭祀。这段时间内,每次饭前都要在祖先牌位前摆上饭菜、碗筷。正月初一、初五还要供上三碗饺子。这种与祖先象征性的团聚,在清明节还要重复一次。届时,所有家庭成员要为先人扫墓,擦洗墓碑,供奉食品,焚香叩头;有人将部分食品留在墓前,有人则在墓前与祖先共进野餐,而在祭祀其他诸神时一般不会与神共享食物的。

天津人也崇拜龙王。晚清至民国年间,天津城乡建了不少龙王庙,大旱之年的求雨仪式也成了极为隆重的民间活动。求雨活动多是由老人发起的,先由长辈戴上柳条编织的帽子,赤脚到庙中烧香叩头,敬请龙王开恩布施甘霖,之后带上全体村民叩拜,以祈龙王降雨。清末民初,随着近代教育的引入,天津兴起了“庙产兴学”风潮,不少庙宇被改造成了学堂。

城隍信仰

相传天津建城时富余了不少城砖,城隍庙大殿就是用这些城砖修建而成的。后来又陆续修建了中殿、戏楼和后殿。庙里有两个大殿,府、县城隍各据其一,均有塑像。后有一寝殿,塑有府城隍卧像。庙门两侧有配殿10间,是“十殿阎君殿”,塑有不同造型的殿堂和刑场。

内容是:凡在“阳世间”做坏事的人,死后“受阎君审判”,按罪受刑,如鞭打、锯身、割舌、下油锅、上刀山等;做好事的人则“打人轮回再转世做人”。

城隍庙会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到初八日举行,其中初六是鬼会,初八是城隍的生日。鬼会是由自愿或许愿人装扮的各式各样的“鬼”,初六这天从四面八方涌向城隍庙报到、朝拜。集合后下午开始出发,出大胡同,走西门里大街,穿鼓楼,出东门经南马路、西马路到西北角再回到庙内。所扮演的鬼形状各异。

初八是城隍的生日,这天晚上城隍要出巡“赦孤”。参与者恭恭敬敬地把城隍木偶抬上绿呢大轿,在各种志愿者所装扮的“鬼”的围护下走到荒郊野外。城隍在荒野下轿后,还要摆起公堂审案。

所谓“赦公案,理鬼事”,要为孤魂怨鬼申冤昭雪。一些装扮成鬼形的人同时在左右边跑边喊:“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折腾两三个小时,才返回城隍庙。这就是所谓的赦孤。至此,城隍庙会的表演才算告终。

篇14:天津与西部大开发

天津与西部大开发

天津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应该将参与、支持、服务于西部大开发作为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为此,我们既要考虑西部地区之所需,更应注重发挥天津优势,在共同开发中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在共同发展中实现经济跨越.

作 者:臧学英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天津,300191 刊 名: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3(2) 分类号:F12 关键词:参与   服务   共同发展  

篇15:天津中华医圣文化苑

。历史上曾屡次重修,1997年再次翻修,整体建筑规模恢弘精美,楼阁殿宇错落有序,布局协调浑然一体,古朴幽静。

庙宇主要由: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东西后殿及钟楼和鼓楼等几个部分组成,

资料

总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堪称天津独具规模和特色的古建筑群。庙内主要展出中国自古以来的.圣祖、先贤和佛教圣像以及为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医药圣贤。

峰山药王庙虽历经沧桑,祭祀活动却从未中断,每逢庙会期间(农历四月二十至二十八)华北地区及东南亚侨胞常来祭拜。目前是天津地区最大的寺院式建筑群。现已改建为“中华医圣苑”,演化成为弘扬中华传统医药文化,融知识性、教育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旅游场所。

了解天津文化的感言

学曲艺音乐教案

艺术作品赏析

《俗世奇人》的读后感

艺术作品赏析论文

民俗论文范文参考

排瑶传统宗教文化论文

浅析泰山宗教文化论文

长白山在哪个省

演相声作文

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论文
《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论文(锦集15篇)】相关文章:

相声中的自我介绍2022-08-22

相声的记叙作文2022-08-06

《一家老小向前冲》经典台词2023-11-10

俗世奇人反思小结2022-06-20

贱卖海张五教学设计2023-04-28

用相声自我介绍2022-09-18

相声:脑筋急转弯2022-11-21

泥人张教案2023-02-27

侨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2023-10-18

俗世奇人-记叙文2024-01-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